秦时明月天明第一天明使用百步飞剑里飞剑

《秦时明月》中,天明的母亲是谁?_百度知道  《秦时明月之荆轲外传》——2003年开始创作,2005年12月台湾明日工作室出版  【原著:温世仁】  历史武侠小说《秦时明月》是已故台湾作家温世仁先生的遗著,取用历史人物,但故事为原创。以真实为本、架构一部秦代的武林风云,精彩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仇、刀光剑影,小说情节跌宕,处处机锋。小说由温世仁生前初步定稿并投影出他提剑追梦的一生。深情重义的温世仁,在小说中挑动普遍性的公理,诉诸人性价值。(温世仁仅留下第一部初稿、第二部大部分初稿、全八部的初步构思。温世仁病逝后由相声瓦舍续写,明日工作室出版)。目前在中国大陆热播的动画《秦时明月》,便是受到温世仁初稿的启发而创作。  (注:沈乐平执导动画《秦时明月》虽取材于温世仁原著小说,但内容有较大区别,请勿混淆。)  【小说简介】  荆轲与丽姬,原是青梅竹马,但丽姬的美貌,惊动天下,让秦王得知而下令齐王建交出丽姬。丽姬被掳至秦宫后,方才得知怀有荆轲之子,为保荆轲血脉,丽姬委身秦宫。荆轲因失去丽姬而变得意志消沉,却在山上遇见异兽而开窍顿悟,自创“惊天十八剑”。春去秋来,丽姬于秦宫产下荆轲之子——荆天明,秦王因爱屋及乌,也视如己出。荆轲接受燕太子丹的刺秦重任,提了樊於期将军的项上人头与督亢地图献给秦王,并欲藉此机会刺杀秦王。不料刺秦一事早被随行的秦王首席护卫通报秦王,任务失败,荆轲与丽姬双双死于秦王宫殿,韩申受两人所托携其子荆天明逃出秦宫,秦王下令追杀昔日爱子荆天明,派出秦王四大护卫风林火山,日夜追赶。易水之寒,乌江之畔,芦苇丛中一战,韩申与四大高手之双锤山同归于尽。幸赖天下第一剑——盖聂及时赶到,施展百步飞剑后诛杀剩下的三大高手,荆天明始暂逃此劫。然经此一战,盖聂亦深受重伤,秦王的追杀却不因此而中断,故人遗愿,烈士重托,长夜无语,故情不灭,盖聂挽着故人之子——荆天明,踏出了秦国边境,向着不可知的归处前进……  【序】  温式武侠  温世礼  最近,我从温妈妈的手中接过一个小盒子和一本泛黄的册子。打开小盒子是大哥温世仁大学时代获奖的一枚“优秀青年奖章”,得奖原因是他与林百里先生研发出国内第一台“迷你电脑”。而那本泛黄的册子呢?是温世仁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期成绩单,我好奇地打开看,第一学年刚上小学的他,功课不太好,各科都得“乙”,但有一科得到“甲”,就是“国语”(说话、读书、作文、写字)。  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和写作,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他什么书都看,他自己以前被访问时就说,他其实最喜欢读的是爱情小说和武侠小说,尤其武侠小说最令他著迷。  我记得小时候,他常去租书店捧一堆有黄色封皮的武侠小说回来,他读完,就轮到我们几个兄弟读,所以,我们从小就读了很多武侠小说。久而久之,他自己技痒,就想自己也来写一写,甚至还郑重地跟我们宣布,他要开始“连载”。于是他每写一章,就给我们几个小武侠迷读,故事大概说的是跟行侠仗义有关,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一期看完就催促他赶快写下一期,就这样“连载”了四期,不过四期以后就停笔,我忘了是什么原因,可能是他的功课开始变多了吧。  我们温家兄弟全是武侠小说迷,虽然兄弟长大后都投入科技业,但是,很有趣的是从小我们兄弟在交换意见、讨论事情时,就经常引用古龙或金庸的情节、人物来比喻,譬如形容很有学识却很单纯的人,便说“他很像绝代双骄的花无缺”;讨论公司的软硬体策略,就会用笑傲江湖中华山派的气宗、剑宗,“软体是气宗、硬体是剑宗”,兄弟便灵犀相通,彼此会心。也为英业达在一九九二立下到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西安开软体公司的方向。  我们从武侠小说中学习到的侠义精神,深深影响我们日后在事业的发展,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上。  温世仁生前常读司马翎、卧龙生、梁羽生、诸葛青云、上官鼎、萧逸、慕容美、金庸、古龙,甚至较年轻的温瑞安等人的作品,在各具功力的大家中,他最喜欢古龙作品,古龙小说具有悬疑、简洁、名句……的特色,很符合电影电视等多媒体的制作。  温世仁所向往的武侠世界,自幼迄五十五岁往生,始终如一。五十岁时他发愿不再作生意人而成立明日工作室,他曾经说:“明日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一直想写武侠小说,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一方面武侠小说是中国的国粹……我始终相信,武侠是全世界华人共同的语言,值得发扬光大。”于是,他领军明日工作室投入武侠小说和动画的创作。  明日工作室成立伊始,他一度签下了古龙的《英雄无泪》,打算改编成电影,甚至剧本都已经写了,但是,最后他考虑到诸多因素而放弃,并决定自己来创作,他认为必须拥有原创性和完整的版权,才能将它做无限的衍生和发展,这时,《秦时明月》系列的长篇钜构,已在他的脑海渐渐成型了。  我记忆中,他往生之前的半年,每一个月会订一个夜晚,邀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秦时明月》的情节。每次武侠会议结束时,他总是以充满热情的口气说:明日工作室所制作的武侠内容要走向世界,首先,就得写出好看的原创武侠小说,而最后目标是武侠的“游戏”和“电影”,因为这是网路时代年轻人阅读武侠的重要方式,而且可以让文化突破语言的障碍,向全世界行销……这就是为何他全力投入这部《秦时明月》。  温世仁在每次的讨论中,都非常仔细,他把这部武侠小说设定在“历史武侠小说”的范畴,所以特别重视历史的考据;他用心思考情节的布局、对白、人物性格等等,花很多时间在“真实”与“想像”之间的拿捏;他熟读《论语》、《庄子》、《道德经》等经典,希望将这些思想不露痕迹地融入《秦时明月》之中。  对温世仁来说,《秦时明月》是一部武侠,也是一部历史,所以不仅止于武侠世界的天马行空,也要面对真实,他认为,整部武侠的面世,必须具有社会意义和普世价值。  温世仁原计划中的《秦时明月》系列共有八部:第一部《荆轲外传》、第二部《百步飞剑》、第三部《夜尽天明》、第四部《诸子百家》、第五部《万里长城》、第六部《焚书坑儒》、第七部《始皇之死》、第八部《亡秦必楚》,以每部平均十馀万字来算,预计《秦时明月》将有一百多万字。而第一部《荆轲外传》是他生前唯一已确认的完整初稿。就整部故事来看,像是拉开序幕,上承荆轲刺秦的史实,下接虚构的荆轲之子荆天明。我之所以说它是“初稿”,就我了解的温世仁,以他水瓶座“善变”的个性,即使已确定下来的文章,他随时还会回来改,跟他共事过的人都知道他有“朝令朝改”的口头禅,只要他有了最新的、最棒的想法立刻就改,我们不知道他要改到什么时候,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曾说:“等八部都完成了,我们再来重头改一次!”不过,就故事本身来说,《荆轲外传》已经是非常精彩的小说了。我可以感觉到,他骨子里是想要透过武侠的形式,传递人间最珍贵的“侠义精神”。  温世仁的一生,内在的侠义世界与外在的真实世界,是相互交融、印证的,形成他独特的“温式武侠”。  我们以温世仁创意提出的“多媒体书”的阅读形式,将有声说书,加上这部首次曝光的武侠文字创作,一起掷入江湖。有声的录制,特别邀请知名的“相声瓦舍”改编,由冯翊纲、宋少卿先生作精彩动人的声音演出,将传统说书与现代多媒体结合。  今年(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明日工作室宣布主办“第一届温世仁武侠小说百万大赏”征文,不仅希望实现温世仁的理想——“武侠小说可以超越人类的体能,道德的概念”,更希望华文武侠世界的写手后继有人。最重要的是,希望提倡现代的“侠的精神”。  我常想到他说的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就是需要关心的人。”而这世界,何尝不是一个需要关心的世界!这是一种“侠的精神”,也就是我们所秉持的温世仁精神。  (编按:本文作者温世礼为温世仁之三弟,现为明日工作室董事长。)  【序】  阅读的革命  温世仁  明日工作室成立之初,我曾出版了一本《媒体的未来》,预测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至今不过四年,大致的发展都如当初的预期。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和发达,媒体的内容有更大更新的表现空间,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吸收信息的方式也愈来愈全球化。当九一一事件发生时,全世界几乎都是同时目睹整个悲剧的发生,很多消息事后虽然可以再制和整理,但媒体对人类生活撞击的直接程度,已经超出我们以前可以想像的范围。更不用说像网络的发言讨论,几乎替换了常规媒体的发言位置,没有人敢漠视网络行销的力量,以及网络对文学发表形式的挑战。  书也是一种媒体,这个常规媒体受到冲撞之后,原本很多人预期会有电子书的出现,然而事实证明,人们还是选择常规的阅读方式,书,很难以另一种全新的载体流通,因为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媒体载具已经过多,有纸本书,有广播,有电视电影,还有计算机和网络,几乎包含了文字、图像、声音和图象,以现有的载具去吸收信息,尚嫌不够,如何能再学习并接纳新的载具。以市场行销而言,挑战消费者的惯性本来就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任务,更何况是一个习焉千百年的阅读习惯。  人类的文明不断的发展演进,知识的媒介和平台却没有相对应的大幅进步,原因何在?人们仍习惯从单一的平台吸取知识。但是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出现,对常规纸本书确实生成莫大的挑战,当你能够轻易的同时以文字、图象和声音来进行学习和传播,人们还会只满足于文字的构成吗?  惯性的阅读习惯,以及人们对媒体传播方式的不满足,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但其实这正是媒体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也正是“多媒体书”这种新产品,应运而生的背景条件。  这种书的革命并不是要替换原来的常规形式,而是在常规的基础上多元化,让阅读的包容性更强,可能性更大,从而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多媒体书”不只是惯性里认定的书,它同时让内容更多样和普及,让不同平台上的人都能依自己的惯性去取得知识和美感。  所谓的“多媒体书”,它不违背原有的阅读习惯,而是在原来的脉络里,加深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以前人类学习知识和美感经验,主要来自纸本书的传播,然而现代人却是从三种Display(显示平台)去学习和观赏,一种是PaperD一种是TV D另一种是MonitorDisplay,这三种平台几乎囊括了现代人所有吸取信息及知识的管道,单一的媒体平台不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补充和知识学习的需求。而这些不同的Display,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也具有互相补充的功能,毕竟,媒体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和交互,阅读亦然。“多媒体书”便是以不同的平台来满足不同族群对学习的需求,让阅读变得更生动,随时随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  而且“多媒体书”并不因为包容了不同的Display而有价格上的负担,它基本上仍是一本书的大小、重量及价格,却能让读者享受不同的平台转换,习于纸本书的人可以选择常规的阅读方式;喜欢图象阅读的人可以在动态的影片里学习知识;而经常使用计算机的人,也可以从交互的光盘里得到丰富的内容。这是一种对常规出版的“宁静革命”  媒体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认识世界的方法,然而工具终竟不能替换人们对学习和成长的渴望,工具为了服务和满足人们的渴望而改进。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被媒体包围,贴一篇自己写的文章到网络上,或是一则街头上的广告;同时接收国际新闻,寰宇大事,或是欣赏一部文学巨作。因为媒体的便利,生活在这个世代的人,比以往任何时代,具备了更好更多元的学习条件,也拥有更辽阔的世界。“多媒体书”不会是媒体发展的尽头,但可以预见的是,它将再次带来阅读上的新革命。  【目录】  序 温式武侠 温世礼  序 阅读的革命 温世仁  开卷 曙光出鞘 李进文  第一章 濮阳之血  第二章 问道剑圣  第三章 激战牛首村  第四章 情深谊长  第五章 惊天十八剑  第六章 名扬燕国  第七章 临危受命  第八章 风云际会  第九章 易水送壮士  第十章 意外拦截  第十一章 托孤重任  第十二章 图穷匕见  第十三章 亡命天涯  【开卷】  曙光出鞘 李进文  燕似镖,掷向夕照  一道飘然而长的影子纵身跃下……  铸剑人走了。  门故意虚掩,炉炭犹温  烟囱静得像断箭  江湖传言  这次铸的不是刺秦的匕首  是剑!  他将余烬养壮,虚心锤炼  冒汗的青铜像史诗敲一字、铿一声  剑向来不多话  该说的,血说得还不够吗?  铸剑人回来了。  他邀荆轲共骑一匹麒麟自云端下来  提一盏月,像柳橙切片薄薄透亮  遂叫纸上剑影一招比一招甜  他们讨论武侠情节,备注后代  修改,以剑  一改三改十几改  铸剑人以眸光点开旷野的经穴  放牧诸子百家,在河畔  草稿零乱如蹄,还没来得及赶入栅栏  这时猫跳过瓦墙,以轻功  这时黎明大喝一声  曙光出鞘  以鞘为爵,再干杯  读剑  胜读人生一回……铸剑人来了,又走了  酒葫芦盛笑不装泪  荆轲已非当年;  他提炼丹田、参悟心法,在天上  在人间  这回手握新铸的剑。迎面  时光射来武林贴——  侠客卸下形骸,抽剑  穿过未来  【正文】  第一章 濮阳之血  日昏黄,暮苍茫。彤云如絮,掠过黯淡的苍穹,将天空划出一道血口,染红垂天云翼,一只淌血的孤雁,盘旋在疮痍满目的大地之上,悲凉静肃地凝视着即将颓倾的濮阳楼堞。  名城遭戮,天地寂寂。  濮阳城门下,仓皇出逃的人群你拥我挤,人人带着惊恐的神色与绝望的沉默,汇聚如灰色蚁阵,沿着晦涩的暮色流向苍莽的荒野。即便携家带眷、托儿拽女,脸上流露着无尽的悲愤与不安,却谁也不敢大声喘口气,仿佛因此便会招来数十万强秦铁骑的践踏屠杀。  大难将至,人命如蚁。  “谁说乱世百姓最苦?他们至少还有逃难的机会,嗯哼,依我看,真不知强过咱们这些等死的小兵小卒多少倍哩!”一个头倚墙角,眼瞥着逃难人潮的守城士兵嘲讽地向他身旁的同伴努了努嘴。  从他疲惫的面容向上望去,城楼门洞上方正中不偏不倚地刻着“濮阳”二字,古朴而饱经沧桑。  另一个士兵梛过身子,凑上去悄声低语:“听说这次秦国派来的大将是蒙骜,号称百战百胜,其人手段凶残无比,曾攻下韩国十三座城池、魏国二十座城池呢。咱们濮阳如果落到他的手中,只怕是凶多吉少啊!”  先前那位士兵叹道:“嘿,秦国无论谁来都够咱们受的!听说连大王都逃到野王去了!”  后一士兵惊道:“是吗?连大王都逃离濮阳了?那咱们还守在这儿干嘛?”  “当然要守!”一个长官模样的人突然闪过身来,面如寒霜地盯着两个士兵,口中一字一句凝肃定然地道,“大王虽走,当年我们还有公孙先生!”  他口中的“公孙先生”,正是当年濮阳城的军事统帅公孙羽。此人本系卫国贵族,又是兵法名师鬼谷子的嫡传弟子,不仅精通韬略,在剑术上也极有造诣,为当时剑术名家之一。秦军攻卫,他是卫国将士中极少数决定战到底的将领之一,所以卫君蛰居野王之前,已将守卫都城的重任交托给他。此时此刻,他却是卫国所有不愿屈从强秦之将士与民众的最后希望所系。  城楼上的军士相挑默然之际,推挤的城门边隐隐掀起了一阵骚乱。一辆马车自远处隆隆疾驰而来,冲撞了慌乱不安的人群,马车夫疯了似的赶车,一鞭鞭落在嘶叫飞奔的马背上,人群如潮水般向两旁退缩。就在马车即将冲过狭窄的城门口时,人群中有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嘴里叼着果子,一手甩脱了母亲的牵绊,摇摇晃晃地向着疾驰的马车冲过去,仿佛是要去摸摸飞扬矗立的马鬃。那车夫看不见幼小孩子的身影,蒙眼疾奔的骏马收刹不了脚步,眼看高举的马蹄即将落在孩子稚弱的身上,所有人都停下脚步,屏息惊视这惨不忍睹的一刻。  孩子在巨大的马蹄阴影下惊惶地张大了嘴,果子从口中滚落在地。尖叫的人群瞬间一片死寂,只剩下孩子母亲尖厉的惊喊声划破天际。血色残阳也在这当口倏忽隐去,大地陷落在一片阴霾之中。  突然,一个人影如同闪电般滑过街心,利落地一手轻拨急扑而下的马蹄,一手抄起惊魂未定的孩子,在众人还来不及惊呼之际,霎时旋回街角。此人是一青衿少年,他傲然伫立,仿佛未曾移动过半步,怀里却多了个孩子。那疾驰的骏马却在同一瞬间踬踣了数步后,最终仍拖着车摇晃地离去。  守城的士兵个个看得张口结舌,这时,那孩子被少年从肘间放了下来,扑向路边欣喜若狂的母亲。此刻众人方才看清那出手救人的青衿少年,竟不过十七八岁模样,头戴斗笠、身着布衣,杂在人群之中毫不起眼,就如逃难的普通农家少年一般。然而在暮色之中,却隐隐可见他浓眉如剑,面容清癯,唇上一道短短的黑髭,竟透显一番逼人的英气。  那少年安抚过千恩万谢的母亲后,回首低声轻语道:“走吧。”  “嗯”的一声轻应,自少年身后闪出另一顶斗笠,斗笠下是一张稚气未脱的脸。此刻众人才注意到,少年身旁还跟随着一位同样打扮朴素的少女。这少女看来约莫十四五岁,眉目清秀,身姿婀娜,虽也是布衣斗笠,却难掩其月貌花容。更难得的是其气质娴雅、落落大方,倚在少年跟前宛若一对璧人,看得众人目醉心迷,一时竟忘了逃难的悲苦。少年便在众人钦敬的神色中,由她拽着自己的衣摆,一路向城外而去。  两人走出濮阳城约有里许,不约而同回过头来望向远处的城堞。迷茫的夜色之中,濮阳城上旌旗翻卷,笼罩着一片肃杀之气。少女忽然低声道:“不知道爷爷现在怎样了?真希望他能随我们一同去齐国……”  少年默然缓缓将头侧向了逐渐溶入墨色的西面,明亮的双眸映着浓墨般的天色,凝视着茫茫荒野。  两人随着逃难的人潮一路向东迤逦而行,那正是去齐国的道路。  “战国七雄”之中,齐国其时正是秦、楚之外最为强大的国家,又因远离秦国,所以相对较为安定,卫国的百姓为避兵祸,首先考虑的便是逃往齐鲁之地。  人群离开濮阳二十几里地,正行到一处山口,忽然前方烟尘大起,蹄声如雷。少年神色大变,沉声道:“不好,想不到秦兵来得如此之快!”话音未落,只见扶老携幼杂沓而来的逃难人潮,刹那间如大水冲激的蚁群般零落四散,疾行而来的秦兵铁骑所经之处,嚎啕呼救声不绝,许多不及闪避的老弱妇孺纷纷惨死在呼啸飞驰而过的马蹄之下。  少女紧拽着少年的衣袖惊叫道:“那些秦兵又在残杀百姓了!”少年牙关紧咬,抓起少女的手腕施展轻功,几个提纵便冲到了前面,闪身避入道旁的一株大树后。  只见迎面而来的有近千名秦军士卒,一个个如狼似虎、黑盔黑甲、戈戟如林、势若瀑洪,正式远途奔袭而来的最精锐的先锋部队。队伍疾行,除了兵士的马蹄声外,竟再无一丝声息,纪律之严整,令人惊叹。  少年心中暗叹:怪不得这些年秦国军队所向无敌,只看眼前这些训练有素的秦兵,就远非卫国军队可比。眼看秦兵越围越多,四下秦军犹在源源不断地涌来,只怕再耽搁一会儿,后续大军杀到,那时再想脱身就更是千难万难了。那少年携少女沿着小路匆匆奔向夜色。  两人走了一个时辰,暮色渐浓,又走了一个时辰,只见月光下有一座山神庙,庙门虚掩,静寂如死。少女脸色苍白,偎着少年臂膀的身体微微瑟缩。少年上前扣了扣门环,无人应门。少年便伸出手去推,庙门“吱扭”一声便开了。  他们二人蹑手蹑脚走入大殿,只见四处都是破败的庭柱、幕帘,地上积灰盈寸,显是久已断绝香火。  少年又在大殿之中唤了两声,除了自己长长的回音,这座阴森森的庙宇无任何回应。少年倚在少年身边颤声道:“大概、大概没有人吧!我们就在这里坐坐。”少年在殿旁找到一个石墩,扶着少女坐下。随即四处搜找了一些破木烂板,生起一堆火来,然后从自己身上拿出一瓶药粉敷在少女腿上,又在自己的衣襟上撕下一片布条,为她绑扎伤口。  置身于这凄清的庙宇之中,少年身子打颤,心头的恐惧之意总挥之不去。她抱膝呆呆看着火苗,半饷方才幽幽说道:“秦军到底是来了,不知爷爷他们怎样了。”  那少年听出了她的担心,虽然自己亦是忧虑满腹,但他在少女面前却不敢流露分毫,只好劝慰道:“先生用兵如神,濮阳城内还有十万精兵,况且还有韩申大哥一旁相佐,秦军远袭疲惫、粮草难济,如果攻城不下,很快就会退兵的,到那时我们再回濮阳去。”  这少年正是公孙羽门下弟子荆轲,少女则是公孙羽的孙女,名叫丽姬。丽姬幼时便随祖父学习剑术,与荆轲以师兄妹相称。  丽姬叹口气说道:“师兄,你看刚才那些秦军有半点疲惫的模样吗?我们真的还能有回到濮阳的一天吗?”荆轲道:“你不必多想,师父只是命我送你去齐国暂时避居,只等秦兵一退,我们自然要回濮阳。”  阴暗的庙殿里,火光明灭,丽姬想起了前一夜爷爷在自己的房中,就有闪烁的烛火,对她的殷殷嘱咐:  “明天你就要跟着你师兄离开爷爷了,你年纪也不小了,爷爷有些话你要牢牢记住心里。”公孙羽在丽姬的身旁坐下,凝视着丽姬轻柔却沉稳地说着。  丽姬望着公孙羽凝重的表情,踹踹不安道:“爷爷的话,孙女一定不敢忘记……”  公孙羽点点头说道:“此次秦国大军来袭,爷爷身受卫君厚恩,不能不忠心以报。但是爷爷不想骗你,这一战胜负难卜,爷爷并没有多大的把握。”  “不会的,爷爷……”丽姬担心地看看公孙羽。  公孙羽摇摇头打断了丽姬的话:“听我说下去!秦王狼子野心,卫国又积弱不振,就算这一战侥幸保全,秦国必定也会卷土重来。我们公孙家数代以来,子息单薄,你父母早逝,如今爷爷就剩你这么一个孙女,你一定不能再让爷爷为你忧心了,懂吗?”  丽姬点点头,泪水悄悄滑落。  公孙羽假装没看到丽姬的泪水,轻轻抚着丽姬的额头:“你知道爷爷为何把你托付给你师兄吗?”  丽姬拭了拭泪,抬起头来望着公孙羽。她突然发现一向严肃的爷爷,眼中流露着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了解。  “荆轲这孩子品行才能都好,就是性子急躁了些。你日后要好好规劝于他,知道吗?”公孙羽不等丽姬答话,自顾自地说着,“切记,隐姓埋名,遁迹江湖,这辈子都不要再回到卫国来,万一爷爷有什么不测,也千万不要妄想报仇,懂吗?”  丽姬摇摇头:“爷爷,您别再说了……”她心中感动万分,没想到自己隐藏已久的少女情怀,连荆轲都没察觉到,爷爷却都看在眼里了。  “爷爷一定要说,因为再不说,也许就没机会说了。”公孙羽深情地看着丽姬说道,“爷爷看得出你对荆轲的心,荆轲这孩子也值得爷爷托付,爷爷希望你们能够平静地度过一生,不要被国仇家恨所累,明白了吗?”  丽姬紧抿双唇,低头不语。  公孙羽仰首长叹:“天下纷乱,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已经太多了,爷爷不想你才刚刚开始的人生也陷入这样的仇恨之中。”公孙羽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块布帛,放在丽姬手中,“这是我公孙家家传剑谱,还有爷爷一生武功心得的记载,你好好保存,千万不要遗失了。”  丽姬想到这儿,转身看看一旁的荆轲。荆轲却神思恍惚,也正深陷在自己的回想之中。  荆轲想起的是此刻正伴随在公孙羽身旁的,他的至交好友韩申。韩申是一位四处漫游的墨家剑客,也是荆轲唯一的知己。他与韩申结识时的情景清晰如昨,那是一个落花满地的秋晨。  那时候荆轲正跟着公孙羽先生习剑,那一天,他正在清扫门阶上的落花,眼前突然出现一双干净的布鞋,顺着布鞋衣衫看上去,他看到了一张青年人的笑脸。  韩申的笑容不灿烂,但很诚恳;他的眼睛不锐利,但很有神采;他看起来似乎不聪明,但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气质,荆轲几乎在刹那间便喜欢上了这个陌生人。  韩申看着这个扫地的少年,从他的勤劳里看出了他的执着。韩申喜欢执着的人,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持义不移、坚持到底的人。他为了追求理想,甚至不惜摩顶放踵、赴汤蹈火。  韩申对这个少年说,他来拜访公孙羽先生。荆轲说师父就在书房里。韩申道谢而去,不多时便走了出来。大约他觉得公孙羽过于严肃,不如面对这个年轻人那么令人轻松。  荆轲看到韩申出来,便把扫帚放下,对这韩申天真地笑了。于是,他们就在这满地的落花中坐下,席地畅谈,直到日上三竿。荆轲要留韩申吃午饭,韩申从背囊里取出一壶酒,练剑的人闻到酒香,顿时精神大振。一个青年,一个少年,谈着各自的所憎所爱,谈着练剑的心得,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不知不觉间,那酒壶全空了。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院中的两个年轻人谈兴正浓,仿佛久别重逢的知己。  过了几日,韩申又来了。这样的会面充满了激情与喜悦,原来人与人之间的结交是讲究缘分的。后来,韩申索性就在濮阳住了下来,为的是能与荆轲朝夕相处。  现在面临强敌,韩申决定公孙羽一起死守濮阳,而他荆轲却不能与朋友一起同生死、共患难,思之怎不令人怅然?  丽姬突然开口打断了他的思绪:“爷爷的剑谱还在你怀中吗?”荆轲闻言急忙伸手到怀中探摸,掏出一方写满小篆的素帛来,才松了一口气道:“幸好刚才与秦兵交手时没弄丢。”  丽姬点了点头,她自出城之际,就将爷爷托付给她的剑谱交给了荆轲。荆轲没有多问,理所当然地以为那是先生托她转交给自己的。荆轲并不知道,在丽姬的心底,当她把剑谱慎重地交到荆轲厚实的掌心上时,她所交付的不仅仅是一部代表公孙家世代相传的武功绝学,其中更安放着她一腔忐忑不安的少年情怀。  然而这一切,荆轲却毫不知情。他永远想着师父、想着国家、想着天下,他的心总是停驻在遥远的理想之中,从而总在不经意间,和丽姬炽热的眼光相错而过。  知道剑谱未失,放下心来的丽姬早已疲惫不堪,挡不住深深倦意,靠着荆轲沉沉睡去。荆轲看着她清秀明媚,却双眉紧锁的面容,不禁轻轻叹息了一声。  两人在山中躲了几日,因为不知山外情况如何,生怕遇到秦军,不敢随便走动,只得暂时栖身在山神庙中,幸好随身带了干粮,渴了饮些山泉,倒也一时无忧。  荆轲心中焦急,却也无可奈何。这晚,两人在大殿之中正睡意朦胧,忽闻庙外蹄声纷乱、人声嘈杂,两人大吃一惊。荆轲急拉丽姬跳上龛台,躲入神像之后。  只听许多人吵吵嚷嚷走入院中,一人道:“他娘的!一口气跑了几十里,老子的腿都快要跑断了,到这儿喘口气吧。”  荆轲听他操着卫国口音,而且声音很熟,正感惊疑,殿门已被踢开,一群人乱哄哄地闯了进来。荆轲偷眼看去,但见来人都是卫国士兵的打扮,身上大多血迹斑斑,甚是狼狈。为首一人浓眉大眼、相貌粗豪。荆轲看见他,大喜过望,立时从神像后跳了出来。  那伙人见大殿空荡无人,正自松了口气,忽见半空中跳下一个人来,不禁惊惶失措,“哗啦”一声向后急退,手持兵刃准备迎敌。  此时丽姬也从神像后面跳出,欢叫道:“彭将军!”  为首那人借着月光看清了两人面目,也是惊喜万分,叫道:“荆兄弟!丽姬小姐!”  此人名叫彭布,乃濮阳守城的一名军官,经常到公孙府上去,三人早已相熟。  荆轲上前问道:“彭将军,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彭布“嘿”了一声,颓然道:“濮阳已经失守,我们现在无家可归啦!”  荆轲闻言大惊,抓住彭布的手叫道:“怎么会这样快?”彭布恨恨道:“西城先破,濮阳城随之陷落!”荆轲颤声道:“那……那我师父呢?”  彭布瞄了一眼一旁的丽姬,低头不语。荆轲厉声道:“到底怎么了?你快说!”彭布吓了一跳,他从未见过荆轲的眼神如此凶狠,嗫嚅道:“公孙老先生已与城共亡了!”  荆轲只觉眼前一黑,险些栽倒,又听得“扑通”一声,原来丽姬闻言已昏死过去。荆轲急上前将她抱起,用手握住她的虎口,将自己的内力输入其体内。  良久,丽姬才缓缓醒来,痴呆呆地看着荆轲的脸,突然抱住他放声大哭。荆轲将眼泪吞下肚去,又问呆在一边的彭布道:“那韩申又如何了?”  彭布道:“韩申兄弟与我们一起杀出城外后,就与大伙儿失散了。”荆轲悲痛之情稍缓,他知道凭韩申的武功,只要能出城就无大碍;而对公孙先生的殉国,他虽有心理准备,仍忍不住心痛如绞。  当下彭布缓缓讲述了城破当日发生的惨剧。  公孙羽深知蒙骜乃秦国名将,擅用奇兵,故而命全城将士小心提放,加强戒备。熟料秦军来势迅猛,几乎是刚刚出现在濮阳城外,后一刻已发动如狂潮般的猛攻。  战尘蔽日,杀声震天。  公孙羽指挥将士,依托高墙,奋力抵挡。怎奈敌众我寡,十万秦军在震天动地的隆隆战鼓声中,一波一波地涌上来。战至午时,西城守将战死,副将临阵逃亡,于是城墙被秦兵攻破,黑盔黑甲的秦军大部队从缺口处如潮水般涌进来。  公孙羽边打边退,直至无路可退,最后巍然挺立在内城城墙之上,衣袍带血,面色惨白。他手中紧握一把铜剑,锐利的目光直视城下大呼杀来的敌军。那股敌军约有数百人,为首的是一名满面胡须的彪形大汉,此人行动快捷如风,出手更是凶狠无比,无论面前的守军如何拼命拦截,都无法阻止他前进的步伐。  此人正是秦王四大侍卫之一的霹雳火。  公孙羽心中暗暗一沉。他知道霹雳火的武功十分了得。为了夺取濮阳这座城池,秦王嬴政除了派出大将蒙骜和十万精兵之外,还专门派了贴身侍卫霹雳火率领一对侍卫督阵,可见他对公孙羽十分忌惮。  公孙羽深叹一口气,转头沉声道:“韩兄弟。”  韩申大部走上前来。他神情严肃坚毅,一双眼睛炯炯有光,他显然是那种无论面临何等困境,皆不轻言放弃之人。  公孙羽神情凝重,道:“濮阳陷落在即,韩兄弟请速带这些弟兄离开。”说着,他用手一指彭布和仅存的数十名亲兵。  众人无不变色。韩申沉声道:“公孙先生不和我们一同离去吗?”  公孙羽断然道:“城在人在,今日就是公孙羽以死报国的时候了。”韩申浓眉一皱,正欲劝说,公孙羽已经跳上台阶,高声道:“我拖住他们,你们快走。”  说完,他一挺手中铜剑,大步迎向敌人。  韩申一咬牙,他明白公孙羽的心意。公孙羽是一心求死,但却不愿让那些朝夕相处的亲兵也葬身战场,故而让他们火速撤离。  四下里秦军正蜂拥而来,再稍迟片刻,恐怕谁都走不了。但韩申却不忍舍下公孙先生,遂大喝一声:“公孙先生,且让晚辈来断后!”  公孙羽见韩申如此,不由怒目圆睁,大声喝道:“韩兄弟还不速速退下,莫让老夫死不瞑目!”说着跃入秦军兵阵之中,挥剑狂劈,秦兵纷纷倒下。  正当此时,随着一声怪啸,秦军中一个魁梧硕壮的身形越众而出,手执长剑,连挡公孙羽一十九剑。此人即秦王四大护卫“风林火山”中的老三“霹雳火”。  霹雳火生得熊腰虎背,气势逼人,手中长剑舞得虎虎生风,向公孙羽逼来。公孙羽脚踏奇步,闪电挪移,大喝一声,手腕一震,青铜剑如蛇吐信,化出万道寒芒,想霹雳火刺去,霹雳火横剑一挡,双剑相交,登时迸出一串惊心动魄的金铁之声。  这边,秦兵已将韩申围住,另一队秦兵则从四面将公孙羽包围。公孙羽四方受敌,暗呼不妙,长剑上挡下封,左挡右格,配合祖师鬼谷子的奇妙步法,施尽浑身解数,一边应付霹雳火连绵不断、驰名江湖的腾云剑式,另一边又要提放秦王卫兵左右偷袭。  兵刃相击声不绝于耳,激战更为惨烈。  斗了半个时辰,双方依旧不分胜负。公孙羽久经沙场,经验丰富,虽然体力上不宜久战,但仗着步法灵妙,招式精巧,不仅一人挡住了霹雳火的疯狂进攻,而且也缠住了秦国士兵的袭击。霹雳火正当壮年,力大如牛,战了百多个回合,早已感到焦躁,猛然剑锋兜转,化作无数剑圈将公孙羽的青铜剑裹住,企图以此缠住公孙羽的剑招,让身旁的卫士能以多取胜。公孙羽凝神应战,轻抖数朵剑花化解霹雳火的剑圈。就在这时,背后一阵鞭风袭来。公孙羽忙侧身闪躲,铜剑猛不防被霹雳火的剑圈卷落,却也在这危急之际,堪堪避过那来袭的凌厉一鞭。这时,公孙羽才知道,秦王为了攻打小小的濮阳,不但派了霹雳火,还派来了“风林火山”中的另一高手——蟒鞭林。  蟒鞭林眼见自己这神出鬼没的一鞭未能击中公孙羽,大吃一惊,他紧接着手腕一抖,长鞭回旋,卷向公孙羽。与此同时,霹雳火的长剑也随之横扫过来。  公孙羽手中没有兵器,已是吃了大亏;而且还是孤身面对两个绝世高手,身边又有秦兵围攻,霎时他便身处绝境。然而,公孙羽此刻却分外沉着冷静,他右肘一击,击倒一个秦兵,顺手夺过长戟,脚尖一点,身体凌空而起,长戟斜刺,已然撂倒三个秦兵,随后戟柄向后一送,正好点在霹雳火的剑尖上。霹雳火只觉一股大力涌来,立即变招卸去劲力。而公孙羽毫不停顿,长戟一抽,以戟尖刺向蟒鞭林的胸口。蟒鞭林大惊,急忙回转长鞭,卷住了公孙羽的长戟,用力向旁侧一拉,避开了长戟的锋尖。  就这样相持而战,三十个回合之后,公孙羽虽说武功精湛、内力深厚,毕竟年事以高,渐感气力不继,数日来的不眠不休地巡查守城工事,再加上这半日里与秦军的交战,已耗去大半心神。方才一心为韩申等人断后,方能全神贯注地拖住霹雳火与其率领的精锐卫士,忘我之际,看似应付有余,实则已近油尽灯枯。如今见韩申等人渐有突围而出之势,心中一松,便觉体内空荡,全身疲惫不堪。加上霹雳火和蟒鞭林一前一后、绵绵不绝的攻势,他虽尚能撑持,却也自知不能幸免了。如今即便只有一丝机会,他已抱定与这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  正寻思间,蟒鞭林忽然快速抖动手中长鞭,化为无数大大小小的圈影,缠绕在公孙羽身前身后,霹雳火同时觑紧圈中的空隙,利用公孙羽全神应付长鞭之际,欺身而入。  这正是蟒鞭林与霹雳火联手合攻的绝技之一,秦宫四大高手之所以所发挥的攻势往往更数倍于单打独斗之能。四大高手,彼此之间磨合出了无数联手合攻的绝招,两人有两人的联手秘技,三人有三人的合攻招式,四人合围几乎所向无敌。  此刻蟒鞭林与霹雳火所施展的正是他们二人套练已久的阵式。那蟒鞭林的长鞭所化的圈影虚虚实实,里里外外看似密实无漏,将人圈圈兜拢,内不能出、外不能入。实则早已留下几处空隙,霹雳火只要配合鞭圈阵式,脚踏奇异的步法,觑紧鞭圈中的空隙,就能给予被迷困于鞭圈中的对手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这一阵式,自他们二人行走江湖以来,从未失手,每每总能在最后关头,将对手击毙。  可惜这一次他们的对手是公孙羽。  公孙羽的剑法除家传绝技外,更师承精通阵法的鬼谷子,因此他的剑术中隐含着阵法,蟒鞭林的长鞭所化成的圈阵,在他眼中根本不值一哂。他瞥见霹雳火身形一闪,迅如鬼魅般地从鞭圈相交之隙窜向自己,,心中雪亮,洞悉了两人的伎俩,反而一喜,知道自己与这两大高手同归于尽的机会来了。  但见公孙羽身形斗转,刻意将背后暴露给霹雳火,接着长戟横挑,反控住长鞭所化的圈阵。一牵一引之下,鞭圈阵顿时乱了阵法,反向正闯入阵中的霹雳火卷去。蟒鞭林大惊,正苦于圈阵为公孙羽所制,又怕鞭圈伤了自己兄弟,索性将长鞭脱手以减鞭圈力道,双手并拳急冲而上。公孙羽不慌不忙,他要的正是蟒鞭林的长鞭。只见背如长睛,反手飞射长戟,格向霹雳火的长剑,另一手兜住长鞭回身扬去,同时倒转身形猛力向霹雳火胸口长拳暴击。霹雳火见公孙羽突然回头,戟、拳齐施,竟也沉着地以长剑拨开长戟,余手一掌挡住公孙羽的长拳,同时再提长剑刺向公孙羽胸口,公孙羽刚闪身避让,几乎在同一瞬间,蟒鞭林的双拳击在公孙羽的脊梁上,顿时一阵骨碎筋裂之声,令人心寒。公孙羽强撑最后一口真气,聚其养炼一生的真哩,将长戟猛地刺向对方,可惜被蟒鞭林一闪躲过。  公孙羽缓缓倒下……  乌云含悲,烈风声噎。整个城池见证着公孙羽惨烈的最后一战。  未及听完,荆轲早已是泪流满面,丽姬更是失声痛哭。其余将士也无不掩面垂泪。彭布捶胸道:“公孙先生的牺牲才换来了我等脱险!”荆轲拉着丽姬,向北遥拜公孙先生的亡灵。荆轲合掌发誓:“弟子必为师父报仇雪恨!”礼毕起身,他正想与彭布说些什么,忽然门外有一个军卒跌跌撞撞跑进来,大呼道:“秦兵追来了,兄弟们快撤!”  彭布大急,对荆轲道:“荆兄弟,跟我们一起走吧!”荆轲心念电转,道:“不,如此多人一同上路太过显眼,还是分散而行好些。”彭布点头道:“那好,荆兄弟、丽姬小姐,你们多保重!”荆轲低声道:“保重。”  卫国的败卒瞬间跑得干干净净,荆轲急拉着犹自悲伤的丽姬也出了山神庙,向后山跑去。初行时还能听到秦兵呼喝之声,他们不由加快脚步,渐行渐远,直至四周静谧无声。等他们跑上了后山顶,向下望去,只见山下火把通明,到处都是搜山的秦兵。荆轲朝东望去,东方已经微微发白,朝阳升起的地方,便是他奔赴的地方。但他的仇人在西方,在太阳落下去的尽头。  他在走一个圆圈,弧线是他的决心,没有终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时明月之百步飞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