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趣生死有关是什么意思思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长恨歌》里的两句前句是,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后句是: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种遗憾啊,长久不断: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
不知不觉你死去一年,我却从未与你在梦中相见,没有天长地久,只有我无尽的相思
此句出自《长恨歌》,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
就是缅怀昔日的缠绵爱情,
悲叹幸福不长久, 要和杨贵妃作生死之别,
以后的日子一定长恨绵绵, 非常痛苦。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人之生死与世界荣枯奥秘
我的图书馆
人之生死与世界荣枯奥秘
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 生即彼形類中有而生。又中有眼猶如天眼無有障礙。唯至生處所趣無礙如得神通。亦唯至生處。又由此眼。見己同類中有有情。及見自身當所生處。又造惡業者。眼視下淨伏面而行。往天趣者上。往人趣者傍。此中有身只有极为清净的天眼才能看见。这时候的中有身,因为阿赖耶识已离原有身,随中有身往当生的处所了,中有生以前的执爱自我一类的心就不再是现行的了。所以,前一期生命中的自我爱执不再现行。然而原来对境界所起的戏论,随著中有身在当生的处所,随其应有的形貌续生。中有身的眼如同天眼,视力能透过物的障碍,不过只有在观望自己要去投生的处所时才能无障碍。中有身要去哪里身体也能穿透障碍,如同获得神通一样,不过只有在到达自己投生的处所的道途上才能无障碍。中有身通过这眼,能看见与自己同类的有情中有身和必将去的投生处所。而且作恶行的人,中有身的眼把下面恶趣的秽垢相看成净妙的,脸朝下去,向当生的处所。往天趣投生的中有身脸朝著上行来,往人趣投生的中有身脸朝著旁边行走。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緣極七日住。有得生緣即不決定。若極七日未得生緣死而復生。極七日住。如是展轉未得生緣。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後決得生緣。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於此類生。若由餘業可轉。中有種子轉者。便於餘類中生。又这中有身如果未能顺利投生,就会滞留在中有状态满七天。如果能顺利投生,就不必满七天。如果满了七天还没能顺利投生,就死去又复生满七天。这样死去活来反复多次不能顺利投生,以至七七四十九天滞留在中有状态,从这以后肯定能顺利投生。而且,这中有身,逢七之日死后,有的就以已经获得的中有身类往当生处所投生;如果有的中有身以其它的造作势力使自己身里的种于转形,就往当生处所投生成其他的形类。又此中有有種種名。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間生故。或名健達縛。尋香行故。香所資故。或名意行。以意為依往生處故。此說身往。非心緣往。或名趣生。對生有起故。當知中有除無色界一切生處。而且,这中有身有种种的名称,或者称作中有,是因为它在死有和生有中间生存的缘故;或者称健达缚;或者称作寻香行,是因为他四出寻求香气,用香气资养身命的缘故;或者称作意行,就是依托意念去向投生处所的缘故,不过这里说的是身随意去,不是仅仅说意念的向往;或者称为趣生,就是能发起生有生的缘故。理当知道中有身类,是不包括无色界的一切住处众生的。3、生有身:好欲相从又造惡業者。謂屠羊雞猪等。隨其一類由住不律儀。眾同分故作感那落迦。惡不善業及增長已。彼於爾時猶如夢中。自於彼業所得生處。還見如是種類有情及屠羊等事。由先所習喜樂馳趣。即於生處境色所礙。中有遂滅生有續起。彼將沒時如先死有見紛亂色。如是乃至生滅道理。如前應知。所谓造作恶者,是指屠杀牲畜类的众生而言。这类众生,由于誓行杀业,所以感得未来堕入地狱的果报。当他的中有身在投生的时候,如同处于梦中一般,在未来投生的处所,还能见到这些种类的有情众生身和屠杀羊、鸡等事相。由于以前常做,中有身便在这时产生喜爱意乐,激励著中有往投生处所投生,就在投生处所被有形质的物障碍,于是中有身随即灭亡,生有身在剎那间续生。中有身将要灭没的时刻,就像人原来死前的情景一样,现出淆乱怪诞的相状。这些状况,甚至中有身生灭的道理,如前面曾说过的道理是一样的。又彼生時唯是化生。六處具足。復起是心而往趣之。謂我與彼嬉戲受樂習諸伎藝。彼於爾時顛倒謂造種種事業及觸冷熱。若離妄見。如是相貌尚無趣欲。何況往彼。若不往彼便不應生。如於那落迦。如是於餘似那落迦鬼趣中生。當知亦爾。如癭鬼等。又於餘鬼傍生人等及欲色界天眾同分中。將受生時。於當生處見己同類可意有情。由此於彼起其欣欲。即往生處便被拘礙。死生道理如前應知。又中有身投生到地狱时,只是化生,所以六根齐全。其在投生的时候,心想和那些与自己同类的可意的有情众生嬉戏享乐,习耍各种技艺,于是他在这时产生颠倒的观念,认为:嬉戏享乐、习耍技艺是作种种事业和触感冷热快适。如果远离幻见,即使见到种种适意相状,也不会有投生的欲念,何况是再往那里投生;如果不往那里投生,就不可能有生身生。上述状况在地狱趣众生受生时是这样,在其它的与地狱众生相似的鬼趣众生受生时,理当知道也是这样,如颈生瘤的丑鬼。还有其它饿鬼、畜生、人等和欲界、色界的天众同类众生,将要受生时,在当生的处所看见那些与自己同类的可意的有情众生相,这些众生对那些众生相就产生欣乐相从的欲念,随即去往当生的处所,便被有形质的物限制障碍。这样的死生道理理应知道。4、入胎:贪欲而入又由三處現前。得入母胎。一其母調適而復值時。二父母和合俱起愛染。三健達縛正現在前。復無三種障礙。謂產處過患所作。種子過患所作。宿業過患所作。而且,当三种能依托的处所同时出现时,阿赖耶识才能进入母胎,第一、他的母亲身体调和安适而且正处在能受孕时,第二、父母交合都产生污染心性的爱心,第三、中有身这时正好出现在这受生的处所。又还须无如下三种障碍,就是生产处有由于不随顺导致的障碍,精种有由于父母的不随顺导致的障碍,由于过去中有有情和父母造作的不随顺导致的受生障碍。云何產處過患。謂若產處。為風熱癊之所逼迫。或於其中有麻麥果。或復其門如車螺形。有形有曲有穢有濁。如是等類產處過患應知。什么是生产有由于不随顺导致的障碍呢?指的是如生产处感受风热血瘀的苦痛;或者在生产处所中长有芝麻、麦子那样的瘤物;或者阴道门生得像车螺丝形,有畸形,有弯曲,有脏物,有浊液等,这一类生产处所的障碍理应知道。云何種子過患。謂父出不淨非母。或母非父。或俱不出。或父精朽爛。或母或俱。如是等類。種子過患應知。什么是精种有由于父母的不随顺导致的障碍呢?指的是父亲泄出的精液达不到与母体卵子相合的结果,或者母亲排出的卵子达不到与父体精液相合的结果,或者父母都不泄出精血,或者父亲的精血朽烂无效,或者母亲的卵子朽烂无效,或者父母的精血都朽烂无效等,这一类精种的障碍理应知道。 云何宿業過患。謂或父或母。不作不增長感子之業。或復俱無。或彼有情。不作不增長感父母業。或彼父母。作及增長感餘子業。或彼有情。作及增長感餘父母業。或感大宗葉業。或感非大宗葉業。如是等類宿業過患應知。什么是由于过去中有有情和父母造作的不随顺导致的受生障碍呢?指的是或者父亲或者母亲不作、不加强能导致未来生子的行为,或者父母都不作、不加强能导致未来生子的行为,或者那投生的有情众生不作、不加强导致未来有特定父母的行为,或者那父母作了并加强了导致未来生得别的子女的行为,或者那投生的有情众生作了和加强了导致未来有别的父母的行为,这一类过去的造作导致的受生障碍理应知道。  若無如是三種過患。三處現前得入母胎。彼即於中有處。自見與己同類有情為嬉戲等。於所生處起希趣欲。彼於爾時見其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顛倒。起顛倒者。謂見父母為邪行時。不謂父母行此邪行。乃起倒覺見己自行。見自行已便起貪愛。若當欲為女。彼即於父便起會貪。若當欲為男。彼即於母起貪亦爾。乃往逼趣。若女於母欲其遠去。若男於父心亦復爾。如果没有这样的三种不随顺,而且三种能依托的处所同时出现,阿赖耶识才能进入母胎。那众生就在中有身的处所,看见与自己同类的有情众生在嬉戏等相,在他要投生的处所产生了要去投生的希求。他在这时,看见他的父母一起作爱的邪事时产生颠倒的观念。产生的颠倒观念,指的是看见父母在作邪事时,不认为父母在作这邪事,于是产生颠倒的幻觉,似乎看见是自己在作邪事。看完自己作的邪事后,便产生贪爱心,如果应当受生成为女的,他就对他的父亲产生会合的贪爱心;如果应当受生成为男的,他就对他的母亲产生会合的贪爱心。如果要受生为女的,心里就想著自己已成为女人,而迫切地去向那里对付他的母亲,并想要他的母亲远离开;如果要受生为男的,心里也有这类想法。生此欲已。或唯見男或唯見女。如如漸近彼之處所。如是如是漸漸不見父母餘分。唯見男女根門。即於此處便被拘礙。死生道理如是應知。这种欲念过后,受生成为女的就只看见父亲,受生成为男的就只看见母亲。他渐渐地接近他要去投胎的处所,如此这般渐渐地不再见到父母身体的其它部分,只看见男女的生殖器,就在这处所被执制阻碍。死与生的道理如前面说过的理应知道。5、肉心:和合于色若薄福者。當生下賤家。彼於死時及入胎時。便聞種種紛亂之聲。及自妄見入於叢林竹[竺-二+韋]蘆[竺-二+狄]等中。若多福者。當生尊貴家。彼於爾時便自聞有寂靜美妙可意音聲。及自妄見昇宮殿等可意相現。爾時父母貪愛俱極。最後決定各出一滴濃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為一段。猶如熟乳凝結之時。當於此處。一切種子異熟所攝。執受所依阿賴耶識和合依託。如果是福薄的,必然投生到下贱的家,他在死时和进入母胎时,就会听到种种淆乱的声音和幻见自己进入到丛林、竹苇、芦荻等境相里。如果是福多的,必然投生到尊贵的家,他在这时,就听到寂静美妙悦耳的声音和幻见自己升入宫殿等适意的境相。这时父母作爱贪爱都达到最高潮,最后决定各人泄出一滴浓厚精血,二滴精血结合依托在母胎(子宫)中,如同熟乳凝结时的状态。必然在这处所,含藏一切种子、摄持异熟果报的阿赖耶识就与精血合成的一段相结合并依托在这中间。云何和合依託。謂此所出濃厚精血合成一段。與顛倒緣中有俱滅。與滅同時即由一切種子識功能力故。什么是阿赖耶识与精血结合并依托呢?指的是当父母泄出的浓厚精血相互结合时,中有身在看见父母精血相合从而产生颠倒观念的同时,中有身就灭亡。有餘微細根及大種。和合而生。及餘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摶生。於此時中說識已住結生相續。即此名為羯羅藍位。此羯羅藍中有諸根大種。唯與身根及根所依處大種俱生。即由此身根俱生諸根大種力故。眼等諸根次第當生。又由此身根俱生根所依處大種力故。諸根依處次第當生。由彼諸根及所依處具足生故。名得圓滿依止成就。又此羯羅藍色與心心所。安危共同故名依託。由心心所依託力故。色不爛壞。色損益故彼亦損益。是故說彼安危共同。又此羯羅藍。識最初託處。即名肉心。如是識於此處最初託。即從此處最後捨。在中有身灭亡的同时,立即由阿赖耶识所具有的差别功能,有五蕴的未成形根和能生未来人身的大种的集合物产生,和五蕴的身根与同类的精血相结合聚集成的物体产生。在这时,可以说阿赖耶识已经入住于母胎之中,这一阶段称为凝滑位。这凝滑位中有人身各种根的大种,只能与身根和根所依托的器官肉体种同时生。由于这些与身根同生的各种根的大种势力发动的缘故,眼等各种根必然依次生出。又由于这些与身根同生的各种根所依托的器官肉体种根发动的缘故,各种根所依托的器官肉体必然依次生出。由于那各种根及其所依托的器官肉体生长齐全,所以称为人的生长达到根形完满心识有依。又这凝滑位的肉体与内心识活动安危相是共同的,所以称为互相依托。由于有内心识活动的依托势力,所以肉体不会烂坏,由于肉体损益,内心识活动也损益,所以说他们安危相是共同的。而且,这凝滑体是阿赖耶识最初依托的处所,名叫肉心。这阿赖耶识在这处所里最初得到依托,在将来死时也从这处所最后舍离。6、种子识:相续不绝復次此一切種子識。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種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闕三種菩提種子。隨所生處自體之中。餘體種子皆悉隨逐。是故欲界自體中。亦有色無色界一切種子。如是色界自體中。亦有欲無色界一切種子。無色界自體中。亦有欲色界一切種子。接下来论述这阿赖耶识中的一切种子,如果是修习涅槃解脱法的人,有漏无漏的种子就具备了所有,其阿赖耶识中,如果是没有修学湼盘解脱法的人,其阿赖耶识中就缺少声闻道、独觉道、大乘道三种觉悟的种子。阿赖耶识随顺之。在现在受生的处所获得的果报身的自身,其它体身的种子也全都随在不离,所以阿赖耶识作为欲界的自身中,也存在能使身生在色界、无色界的一切种子;在作为色界的自身中,也存在能使身生在欲界、无色界的一切种子;在作为无色界的自身中,也存在能使身生在欲界、色界的一切种子。又羯羅藍漸增長時。名之與色平等增長俱漸廣大。如是增長乃至依止圓滿。應知此中由地界故依止造色漸漸增廣。由水界故攝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堅鞕由無潤故。由風界故分別肢節各安其所。而且,凝滑体在逐渐增长的时候,心识和根身同等地增长,直至圆满为止,像这样增长直到心识有依根形完满,理应知晓,由于有地的坚性,所以心识依托的根体才得以形成长大;由于有水的湿性,所以它能吸收摄取物质而不溃散;由于有火的暖性,身体得以成熟、坚硬;由于有虚空的融润性,风的动长性,人身各种肢节得以分别按空间部位长定。又一切種子識。於生自體雖有淨不淨業因。然唯樂著戲論為最勝因。於生族姓色力壽量資具等果。即淨不淨業為最勝因。而且,一切种于识,虽然依清净和不清净的业种子,召感未来的总报体,然而只有乐意执著戏论才是最主要的导因。在导致获得一定家族、形相、能力、寿命、资财等果报的原因中,清净与不清净的造作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又諸凡夫於自體上。計我我所及起我慢。一切聖者觀唯是苦。又處胎分中有自性受。不苦不樂依識增長。唯此性受異熟所攝。餘一切受。或異熟所生。或境界緣生。又苦受樂受。或於一時從緣現起。或時不起。而且,所有凡夫,对于自身认定自我、自我所有的身外物是真实的,并由于妄认自我是真实的主宰,而产生傲慢待人的心念。而一切修习佛法获得果位的圣人,却凭借佛法智慧认定世间的一切都是苦。而且,处在胎中的生命体,依不苦不乐的感受,随阿赖耶识而得增长。只有这种感受,是阿赖耶识摄持的果报所生。其他的一切感受,或者由过去的造作导致的果报所产生,或者受到外境界的影响而产生。而且,苦的感受、乐的感受,或者在一时随外界影响现起,或者不现起。又種子體無始時來相續不絕。性雖無始有之。然由淨不淨業差別熏發。望數數取異熟果。說彼為新。若果已生。說此種子為已受果。由此道理生死流轉相續不絕。乃至未般涅槃。又含藏种子的阿赖耶识,是无始以来连续不绝的,它的体性虽然是无始以来一直存在的,然而必须通过清净和不清净的不同造作的影响发动才能生出果。相对于反复熏发种子以成熟为果的现象来说,就说那些种子是新熏的。如果种子已成熟为果,就说这种子是已受果。种子识正是按照这个道理,处在生死流转中连续不绝,以至于不得涅槃。又諸種子未與果者。或順生受。或順後受。雖經百千劫。從自種子。一切自體復圓滿生。雖餘果生要由自種。若至壽量盡邊。爾時此種名已受果。所餘自體種子未與果故。不名已受果。又諸種子。即於此身中應受異熟。緣差不受。順不定受攝故。然此種子亦唯住此位。是故一一自體中。皆有一切自體種子。又各种子未能生果的,或者在次生生果;如果次生不能生果,就会在以后的若干世中生果,即使历经百干漫长时节,还是能从种子熏发之中,成熟出一定的果报来。虽然其他果报的产生,也要由同类种子熏发,但到寿尽的那一剎那,已现行的种子就叫已受果;其他未现行的种子,就不能叫已受果。而且,各种子,应当就在这身中生成果报,如果种种条件因缘皆不具足,种子便无法成熟为果。然此种子,仍然会被含藏在阿赖耶识中,为阿赖耶识所摄持。所以,每一种阿赖耶识自体中,都有其他一切自体的种子。若於一處有染欲。即說一切處有染欲。若於一處得離欲。即說於一切處得離欲。又於諸自體中所有種子。若煩惱品所攝。名為麁重亦名隨眠。若異熟品所攝。及餘無記品所攝。唯名麁重不名隨眠。若信等善法品所攝種子。不名麁重亦非隨眠。何以故。由此法生時所依自體唯有堪能非不堪能。是故一切所依自體。麁重所隨故。麁重所生故。麁重自性故。諸佛如來安立為苦。所謂由行苦故。如有情众生在三界六道中某一处生污染心性的自爱欲,就说他无论转生在哪一处都生有污染心性的自爱欲。如有情众生在三界六道中某一处断绝自爱欲彻底证悟涅槃,就说他无论转生在哪一处都能断绝自爱欲彻底证悟涅槃。而且,在各阿赖耶识自身中,所含藏的种子,如果是由烦恼统摄,称为粗重,也称为随眠烦恼;如果是由果报类统摄,和其余的非善非恶类统摄,只称为粗重,不称为随眠烦恼。如果是信等善法类统摄的种子,就不称为粗重,也不称为随眠烦恼。什么缘故?因为这些法生的时候,只有消除烦恼的能力,没有不能消除烦恼的劣能。所以一切种子依托的阿赖耶识自身中,由于有粗重的烦恼种于随附,由于有粗重的种子所生的不能消除烦恼的劣能,由于异熟的果报种子本性粗重,所以诸佛如来把它们划定在苦的范畴里,这是因为那些种子遇缘成熟以后,能使一切烦恼众苦产生。又諸種子。乃有多種差別之名。所謂名界。名種姓。名自性。名因。名薩迦耶。名戲論。名阿賴耶。名取名苦。名薩迦耶見所依止處。名我慢所依止處。如是等類差別應知。而且,各种种子,有许多种不同的名称,有称作界的,称作种姓的,称作自性的,称作因的,称作萨迦耶的,称作戏论的,称作阿赖耶的,称作取的,称作苦的,称作萨迦耶见凭依的处所的,称作我慢凭依的处所的,等等这些不同的名称,理应知道其中的差别。又般涅槃時已得轉依。諸淨行者轉捨一切染污法種子所依於一切善無記法種子。轉令緣闕。轉得內緣自在。而且,人们修习佛道证悟涅槃的境界时,就能转舍所有杂染法的种子,令一切有漏善及无记的种子缺缘不生,而得内心之自在如意。7、胎藏:生根固形又於胎中經三十八七日。此之胎藏一切支分皆悉具足。從此已後。復經四日方乃出生。如薄伽梵於入胎經廣說。此說極滿足者。或經九月或復過此。若唯經八月。此名圓滿。非極圓滿。若經七月六月。不名圓滿。或復缺減。又此胎藏六處位中。由母所食。生麁津味而得資長。於羯羅藍等微細位中。由微細津味資長應知。 又胎儿在胎中经三十八七日,所有的肢节全都具备。从这以后,再经历四日,才算是出生。如同世尊在《入胎经》中广泛论述的,这经的论说是极其充分的。或者有在胎中经历九个月,或者还有超历九个月的。如果在胎中仅经八个月,这称作完满,但还不能称作极其完满。如果在胎中只经历七个月、六个月,就不能称作完满。或者在胎中经历的时间还有更少的。而且,这胎儿长到根形完满的阶段,就由母亲口嚼食吞饮的生粗食物资养长大。胎儿在凝滑等形体微细的阶段,由母亲体内微细的营养品资养长大,这些理应知道。復次此之胎藏八位差別。何等為八。謂羯羅藍位。遏部曇位。閉尸位。鍵南位。鉢羅賒佉位。髮毛爪位。根位形位。若已結凝箭內仍稀。名羯羅藍。若表裏如酪未至肉位。名遏部曇若已成肉仍極柔軟。名閉尸。若已堅厚稍堪摩觸。名為鍵南。即此肉摶增長支分相現。名鉢羅賒佉。從此以後。髮毛爪現即名此位。從此以後。眼等根生名為根位。從此以後。彼所依處分明顯現。名為形位。而且,这胎儿有八个阶段的差别。哪八个呢?就凝滑、如疱、软肉、凝厚、初分肢、毛发爪齿、根完备、形完备。如果受孕体已经结凝,像箭伤心一样招致痛苦烦恼的五蕴身体还很稀少,称作凝滑。如果胎形表里如同半凝的奶酪,还没有长到肉质阶段,称作如疱。如果已经成为肉质,但还极其柔软,称为软肉。如果胎形的肉质体已经长坚厚,达到稍微能够受摸触的程度,称作凝厚。这肉团胎体不断生长,各部分肢节的模样显现出来,称作初分肢。从这以后,发毛指爪现出,就称作发毛爪齿阶段。从这以后,眼等感觉官能生出,称作根完备阶段。从此以后,感觉官能依托的处所一一分明呈现,称作形完备阶段。又於胎藏中。或由先業力。或由其母不避不平等力所生隨順風故。令此胎藏或髮或色。或皮及餘支分變異而生。髮變異生者。謂由先世所作。能感此惡不善業。及由其母多習灰鹽等味若飲若食。令此胎藏髮毛稀尠。色變異生者。謂由先業因如前說。及由其母習近煖熱現在緣故。令彼胎藏黑黯色生。又母習近極寒室等。令彼胎藏極白色生。又由其母多噉熱食。令彼胎藏極赤色生。皮變異生者。謂由宿業因如前說。及由其母多習婬欲現在緣故。令彼胎藏或癬疥癩等惡皮而生。支分變異生者。謂由先業因如前說。及由其母多習馳走跳躑威儀及不避不平等現在緣故。令彼胎藏諸根支分缺減而生。又彼胎藏若當為女。於母左脇倚脊向腹而住。若當為男。於母右脇倚腹向脊而住。而且,又在胎中,或者是由于先世自己造作的势力招致的结果,或者是由于他的母亲不能避开危害生命健康的因缘,胎体的生长随顺著风性的动势,使得这胎儿,或者发毛、或者肉体、或者表皮以及其它的各种肢节,畸形生长。胎儿发毛畸形生长,是由于他在先世作了导致这现世恶果的不善行为,以及他的母亲习惯多吃灰盐类食物饮料,使这胎儿发毛稀少。胎儿肉体畸形生长,由于他在先世作了导致这现世恶果的不善行为,以及由于他的母亲习惯接近暖热,使那胎儿肉色长得极黑;又他的母亲习惯居住在极寒冷的房里等,使那胎儿肉色长得极白;又由于他的母亲多吃热食,使那胎儿肉色长得极红。胎儿表皮畸形生长,是由于他在过去作了导致这现世恶果的不善行为,以及由于他的母亲多次追求淫乐,使那胎儿的表皮生出疥癞等恶疾。胎儿肢节畸形生长,是由于他在先世作了导致这现世恶果的不善行为,以及由于他的母亲举止习惯奔跑跳跃和不注意避开影响生命健康的事,使那胎儿各种感觉器官、肢节生得残缺不全。又那胎儿,如果应是女性,胎位就在母体内左胁靠近脊柱的地方,面朝腹部;如果应是男性,胎位就在母体内右胁靠近腹部的地方,面朝脊柱。又此胎藏極成滿時。其母不堪持此重胎。內風便發生大苦惱。又此胎藏業報所發生分風起。令頭向下足便向上。胎衣纏裹而趣產門。其正出時胎衣遂裂。分之兩腋。出產門時名正生位。又这胎儿长到极完满的时候,他的母亲不能承受这重胎,体内风性的动势就发生,于是产生很大的痛苦烦恼。又这胎儿由于先世造作的报应,在生产时的风性动势发生时,使得头向下,足向上,被胎衣裹缠著趣向产门。当胎儿刚产出时,胎衣接著裂开,两腋从中分出。胎儿出产门的时候,称作正生阶段。8、人生:随缘所牵生後漸次觸生分觸。所謂眼觸乃至意觸。次復隨墮施設事中。所謂隨學世事言說。次復耽著家室。謂長大種類故。諸根成就故。次造諸業。謂起世間工巧業處。次復受用境界。所謂色等。若可愛不可愛。受此苦樂。謂由先業因。或由現在緣。隨緣所牽或往五趣或向涅槃。出生后的婴儿的触感就渐渐生出身触以外的各种触,即眼触、耳触、鼻触、舌触、意触。接下来,新生儿又随顺地落到现实生活的学习过程中,就是所说的处世的事、见闻觉知中的一切言论谈说。接著贪迷执著家庭,即在婴儿和童年时期,身体逐渐长大,成长为某种人;从少年阶段以后,各种感觉官能都生长成熟。接著再作各种行为,生起把握世间各种工艺技巧的心念。接著再享用身外境界,就是所说的色境、声境等,对它们产生喜欢与不喜欢的感受。对外境的苦乐感受,或者是由他在先世的造作导致的,或者是现在外在现实境界作用的结果。他随顺现实外在境界作用结果的牵引,未来再投生到地狱、畜生、饿鬼、人、天等五趣,或修学佛道,得涅槃不再受生。 又諸有情。隨於如是有情類中自體生時。彼有情類於此有情作四種緣。謂種子所引故。食所資養故。隨逐守護故。隨學造作身語業故。初謂父母精血所引。次彼生已知其所欲。方求飲食而用資長。次常隨逐專志守護。不令起作非時之行及不平等行。次令習學世俗言說等事。由長大種類故。諸根成就故。此復於餘此復於餘。如是展轉諸有情類。無始時來受苦受樂。未曾獲得出苦樂法。乃至諸佛未證菩提。若從他聞音。及內正思惟。由如是故方得漏盡。又各有情众生自身随顺这类有情众生生长时,那些有情众生对这些有情众生作四种缘接关系,就是由那些有情众生自身阿赖耶识种子的牵引,受到这些有情众生的食物资养长大,跟随这些有情众生受到守护,跟随这些有情众生学习身、语的造作行为。他们出生前是父母精血牵引生长;出生后,懂得自己希求什么,才求饮食来使自己成长;后来常常跟随大人,专心得到守护,不使自己作不适时的行为和影响生命健康的行为;其次学习世间习俗言语等生活事。由于婴幼时期身体逐渐长大成长为某种人的缘故,少年时期各种感觉官能生长成熟的缘故,这些有情众生对其他的有情众生也是这样,这些有情众生对其他的有情众生也是这样。这样辗转地互相缘接,各有情众生无始以来感受著苦乐,在诸佛尚未证得彻底觉悟以前,不曾获得脱离苦乐的方法。如果能够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再加上自己内心坚持断妄契真的正思惟,由于经过这样的努力修习,才能断绝虚妄烦恼不再漏落到三界六道受生。如是句義甚為難悟。謂我無有若分若誰若事。我亦都非若分若誰若事。如此语句谛义是很难领悟的,即:我本没有什么死生分界、种类谁属、体性造作,我与其他的一切有情众生也都不是具有什么死生分界、种类谁属、体性造作的。人之死1、身死有二时: 是时非时云何死。謂由壽量極故而便致死。此復三種。謂壽盡故。福盡故。不避不平等故。當知亦是時非時死。或由善心或不善心或無記心。什么是死?指的是由于众生的寿命到尽头的缘故致死。这死又有三种,就是寿命已尽的缘故致死,福报已尽的缘故致死,不避开导致死的原因致死。理当知道这也可以说成寿尽时死、未到寿尽时死二种,这或者是怀抱善心死,或者怀抱不善心死,或者怀抱非善非不善心死。云何壽盡故死。猶如有一隨感壽量滿盡故死。此名時死。云何福盡故死。猶如有一資具闕故死。什么是寿命已尽的缘故致死呢?如同临终前感受到自己寿量已尽所以要死,这就称为时死。什么是福报已尽的缘故致死呢?如同有一种供维持生命的条件欠缺的缘故致死。 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說九因九緣。未盡壽量而死。何等為九。謂食無度量。食所不宜。不消復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醫藥。不知於己若損若益。非時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時死。什么是不避开导致死的原因致死呢?如世尊所说的,有九种原因导致不能满寿命时期死。是哪九种原因呢?就是进食不合身体的需要量,吃的食物对身体没有营养价值,已吃的食物未消化还进食不断,吃的食物使身体苦痛难忍却不吐出,上述原因酿成的疾病严重化却不设法除病,已患重病拒不就医服药,不知道摄取的食物对自己是有害还是有益,在不适宜的时候行男女淫事、过量行男女淫事,以上原因致死称为非时死。2、心死三态:善、不善与无记云何善心死。猶如有一將命終時。自憶先時所習善法。或復由他令彼憶念。由此因緣。爾時信等善法現行於心。乃至麁想現行。若細想行時。善心即捨唯住無記心。所以者何。彼於爾時。於曾習善亦不能憶。他亦不能令彼憶念。什么是怀抱善心死呢?如同有一人将要命终时,自己回忆起以前修习过的善法,或者又由别人使他回忆起以前修习过的善法,有了这二种原因,这时,对佛道的信念等等各种善的心念升起在内心,甚至在内心里浮现出明晰的事理相状。如果心中处于昏昧任心意浮动,各种善的心念随即消失,只留存非善非不善的心念。为什么呢?因为他在这时,对曾经修习过的善法已经不能回忆起,别人也不能使他回忆起来。云何不善心死。猶如有一命將欲終。自憶先時串習惡法。或復由他令彼憶念。彼於爾時貪瞋等俱諸不善法現行於心。乃至麁細等想現行。如前善說。又善心死時安樂而死。將欲終時無極苦受逼迫於身。惡心死時苦惱而死。將命終時極重苦受逼迫於身。又善心死者見不亂色相。不善心死者見亂色相。什么是怀抱不善心致死呢?如同有一人将要命终时,自己回忆起以前反复不断习行的恶法,或者又由别人使他回忆起以前反复不断习行的恶法。他在这时,对尘世生活的贪恋心、对一切违逆自己的痛苦、愤恨等各种不善的心念一起生起在内心。至于在内心里浮现出明晰事理相状时,和内心处于昏昧任心意浮动时的情景,如同前面已经清楚解说的一样。 云何無記心死。謂行善不善者或不行者。將命終時自不能憶。無他令憶。爾時非善心非不善心死。既非安樂死亦非苦惱死又行善不善補特伽羅將命終時。或自然憶先所習善及與不善。或他令憶。彼於爾時於多曾習力最強者。其心偏記餘悉皆忘。什么是怀抱非善非不善心死?指的是行非善非不善法的人,或者没有行什么法的人,将要命终时,自己不能回忆起什么,别人使他回忆时也回忆不起什么。这时,怀抱非善非不善心死,既不是死得安乐,也不是死得苦恼。又行非善非不善法的人,将要命终时,或者自然地回忆起从前习行过的善法和下善法,或者别人使他回忆起从前习行过的善法和不善法,他在这时,对过去多次习行印象最强的,心里特别回忆起,至于其它的一切就都忘了。3、身心业力:今世酬报,来生带业若俱平等曾串習者。彼於爾時。隨初自憶或他令憶。唯此不捨不起餘心。彼於爾時由二種因增上力故而便命終。謂樂著戲論因增上力。及淨不淨業因增上力。如果一生中,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他在这时,随著自己开始的回忆,或者别人使他回忆,除此之外,不再起其余的心念。这时,由于二种力量的推动,而得命终。这二种力量,指的是于无意义言论中放逸堕落的力量,和过去世所造的善、不善的业力。受盡先業所引果已。若行不善業者。當於爾時。受先所作諸不善業所得不愛果之前相。猶如夢中見無量種變怪色相。依此相故薄伽梵說。前世造作引来的现世果报身已承受完了,如果现世一生作不善事,定会在这死时,承受一生作的各种不善事所导致的未来世中受苦的果报身的相,变现出如同在梦中见到种种令人悚心的怪诞可怖景象。对于这种种怖畏的景相,世尊说:若有先作惡不善業。及增長已。彼於爾時如日後分或山山峯影等懸覆遍覆極覆。當知如是補特伽羅從明趣闇。如果有人生前造下不善业,他在这时,形相如同日落的时分,群山峰影等等,先遮掩部分阳光,渐渐遮掩全部阳光,最后完全掩蔽光明,一片黑闇。此人临终时所见的这些相,是从明晰逐渐闇昧。若先受盡不善業果而修善者與上相違。當知如是補特伽羅從闇趣明。此中差別者。將命終時。猶如夢中見無量種非變怪色。可意相生。如果先受尽前世造作引来的现世苦果,转而修习善法,就与上述状况相反,当知如此人所见到的相,是从闇昧逐渐明晰。其中有不同的地方,是这类人将要命终时所现出的未来世中的果报身相,如同在梦中见到的是种种令人悦意舒适的景相。若作上品不善業者。彼由見斯變怪相故。流汗毛竪手足紛亂遂失便穢。捫摸虛空翻睛咀沫。彼於爾時有如是等變怪相生。若造中品不善業者。彼於爾時變怪之相或有或無。設有不具。如果有人作了极不善的事,临终时见到这种怪诞可怖的景相,于是流汗毛竖,手足乱扰,大小便失禁,双手摸索虚空,翻睛吐沬,他在这时,身体就变现出此等怪诞可怖的形相。如果有人作的是一般的不善事,则临终时所见到的怪诞恐怖的景相,也许有,也许没有,如果有,也不及前面所述。 又諸眾生將命終時。乃至未到惛昧想位。長時所習我愛現行。由此力故謂我當無。便愛自身。由此建立中有生報。若預流果及一來果。爾時我愛亦復現行。然此預流及一來果。於此我愛由智慧力數數推求制而不著。猶壯丈夫與羸劣者共相捔力能制伏之。當知此中道理亦爾。若不還果。爾時我愛不復現行。众生将要命终时,只要意识还清醒,则长时自我爱著的力量自然现行,由于这种势力,使他相信自己真的要死去了,于是他就贪爱自身。由此形成在死后和投生前之间的中阴身、乃至来世的果报身。如果有人修行到预流果和一来果,在这时,心中自我爱著的力量,也会随之现行。但凭智慧力,能够加以调伏不受固执。犹如身体强壮的男子与体弱病残的人角斗而能制伏他,理当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有人修行到不还果,这时他执爱自我身心的习气便不会再现行。4、人之死时:心崩身解又解肢節。除天那落迦。所餘生處一切皆有。此復二種。一重二輕。重謂作惡業者。輕謂作善業者。北拘盧洲一切皆輕。又色界沒時皆具諸根。欲界沒時隨所有根或具不具。众生在寿命逐渐终了时要受肢节解分的剧烈痛楚,除了天处、地狱处的众生外,其它处的一切众生都得承受这种痛楚。这种状况有二种:一种重,二种轻。重的,是作恶行的人承受的;轻的,是作善行的人承受的。北拘卢洲的一切众生承受的都轻。色界的众生死的时候,各种根体都具备。欲界的众生死的时候,各种根体随身体是否受到解分肢节苦,有的具备,有的不具备。又清淨解脫死者。名調善死。不清淨不解脫死者。名不調善死。阿罗汉断绝一切见惑思惑,不再受生报,舍身命永入涅槃,称为用佛法调和控制身、语、意的造作,而获善终。没有断绝烦恼惑染仍要受生死果报苦而死的人,称为没有用佛法调和控制身、语、意的造作,而不获善终。又將終時。作惡業者。識於所依從上分捨。即從上分冷觸隨起。如此漸捨乃至心處。造善業者。識於所依從下分捨。即從下分冷觸隨起。如此漸捨乃至心處。當知後識唯心處捨。從此冷觸遍滿所依。人将要命终时,作恶行的人,他的阿赖耶识从上部根体分离时,冷的感触就随即产生,像这样的分离逐渐扩展到心部。作善行的人,他的阿赖耶识从下部根体分离时,冷的感触就随即产生,像这样的分离逐渐扩展到心部。理当知道阿赖耶识最后只从内心分离,从此冷的感触就徧及全身。世之荣1、三重禅天:众生转投,世间初成云何世間成。謂過如是二十中劫已。一切有情業增上力故世間復成。爾時最初於虛空中。第三靜慮器世間成。如第三靜慮。第二及初亦復如是。爾時第三災頂有諸有情。由壽盡故業盡故福盡故。從彼沒已生第三靜慮。餘一切處漸次亦爾。復從第二災頂。生第二靜慮。餘一切處應知亦爾。復從第一災頂。有一有情由壽等盡故從彼沒已生初靜慮。梵世界中為最大梵。由獨一故而懷不悅便有希望。今當云何令餘有情亦來生此。當發心時。諸餘有情由壽等盡故。從第二靜慮沒已。生初靜慮彼同分中。如是下三靜慮。器及有情世間成已。於虛空中欲界四天宮殿漸成。當知彼諸虛空宮殿皆如化出。又諸有情從極淨光天眾同分沒。而來生此諸宮殿中。餘如前說。世间是如何形成的?指的是如此历经二十个中劫以后,由于一切有情众生共同造作增强的势力,使世间又形成了。这形成时期的最初,在虚空中第三禅天的物质器世间形成。就像第三禅天一样,第二禅天和初禅天的物质器世界也是这样形成的。这时作为第三灾顶的第四禅天,有许多的有情众生由于寿命已尽、造作已尽、福受已尽的缘故,在那里死去,投生到第三禅天。其他一切天处的有情众生,也逐渐依次如此投生。又有许多有情众生在第二灾顶即第三禅天死去,投生到第二禅天,其他一切天处的有情众生,也逐渐依次如此投生,是应该知道的。又在第一灾顶即第二禅天,有一个有情众生由于寿命等已尽的缘故,在那里死去,投生到初禅天的梵世界,成为梵世界之王的大梵天。他因为自己孑然一身太孤独心怀不悦,就产生希望:现在该怎样使其他的众生也投生到这里来呢?正当他生发这种心念时,许多其他的有情众生由于寿命等已尽的缘故,在第二禅天死去,投生到初禅天与他同伍。这样第四禅天下面的三重禅天的物质器世间和众生有情世间就形成了。在虚空中的欲界四层天的宫殿逐渐依次形成,应当知道那许多虚空中的宫殿都是通过变化很快形成的。而且,许多有情众生在极净光天众的同类中死去投生到这许多虚空宫殿中,其他天处的有情众生依次生到虚空宫殿的过程和前面说的类似。2、风水地轮:世界依持自此以後有大風輪。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從下而起。與彼世界作所依持。為欲安立無有宮殿諸有情類。此大風輪有二種相。謂仰周布。及傍側布。由此持水令不散墜。次由彼業增上力故。於虛空界金藏雲興。從此降雨注風輪上。次復起風鼓水令堅。此即名為金性地輪。上堪水雨之所激注。下為風颷之所衝薄。此以后,有大风轮,面积与三千大千世界相等,从下面生起,为那三千大干世界作依托,为的是要安顿没有宫殿可居的有情众生类。这大风轮有二种相状,即纵向吹布和横向吹布,凭借这种势力大风轮托持住水使它不散流坠落。其次由于那些有情众生共同造作增强的势力导致,在虚空里有金色的云兴起,从此降雨,注在风轮上。接著又兴起风,风鼓动水使水上形成坚质地轮,这就称作金性地轮即金轮,它上面能承受水雨的激注,下面能抵挡暴风的冲迫,这金性地轮就形成了。3、妙高八山:水坚风引此地成已即由彼業增上力故。空中復起諸界藏雲。又從彼雲降種種雨。然其雨水。乃依金性地輪而住。次復風起鼓水令堅。即由此風力所引故。諸有清淨第一最勝精妙性者。成蘇迷盧山。此山成已四寶為體。所謂金銀頗胝琉璃。若中品性者。成七金山。謂持雙山。毘那矺迦山。馬耳山。善見山。朅達洛迦山。持軸山。尼民達羅山。如是諸山其峯布列。各由形狀差別為名。繞蘇迷盧次第而住。蘇迷盧量高八萬踰繕那。廣亦如之。下入水際量亦復爾。又持雙山等彼之半。從此次第餘六金山。其量漸減各等其半。若下品性者。又由于那些有情众生共同造作增强的势力导致,空中又兴起含藏许多物类的云。又从那云中降下种种的雨,那些雨就凭依金轮聚存。接著又有风起,鼓动水使水中产生坚硬物质,随即又由此风的导引,许多具有清净的第一最超卓精妙性质的物形成苏迷卢山即妙高山。这山形成了,由四种宝作为它的体身,即金、银、玻璃、琉璃。这些坚硬物质中只具有中等品性的就形成七列金山,即持双山、象鼻山、马耳山、善见山、檐木山、持轴山、持地山。这许多山,它们的山峰陈列,各因不同的形状得名,顺次环绕妙高山周匝座落。妙高山高八万由旬,广度同高,从入水起到接金轮的根底部分的长度也同山高。又持双山高度等于它的一半,从此排下去,其它六列金山的高度逐渐减低,每一列金山的高度都等于前列金山的一半。4、四大部洲:轮围山围於蘇迷盧四邊七金山外。成四大洲及八中洲并輪圍山。此山輪圍四洲而住。量等尼民達羅之半。復成非天宮殿。此宮在蘇迷盧下。依水而居。復成大雪山及無熱池周圍崖岸。次成最下八大那洛迦處諸大那洛迦及獨一那洛迦寒那洛迦近邊那洛迦。復成一分鬼傍生處。四大洲者。謂南贍部洲。東毘提訶洲。西瞿陀尼洲。北拘盧洲。其贍部洲形如車箱。毘提訶洲形如半月。瞿陀尼洲其形圓滿。北拘盧洲其形四方。贍部洲量。六千五百踰繕那。毘提訶洲量。七千踰繕那。瞿陀尼洲量。七千五百踰繕那。拘盧洲量。八千踰繕那。 这些坚硬物质中只具有下等品性的,就在妙高山四边的七金山以外,形成四大洲、八中洲和轮围山(这山如圆轮围住四大洲座落,高度等于持地山的一半)。还形成似天非天众生居的宫殿,此宫殿在妙高山下,临水座落。还形成大雪山和无热池周围的崖岸。其次形成最下层部分的八大地狱中的各大热地狱,以及许多分散孤独地狱、八大寒冷地狱、八大热地狱周围的游增地狱。还形成一部分鬼、畜生的居住处。四大洲,就是南方的赡部洲、东方的胜身洲、西方的牛货洲、北方的拘卢洲。那赡部洲形状像车箱,胜身洲形状像半月,牛货洲形状像圆月,北拘卢洲形状呈四方。赡部洲纵广度有六千五百由旬,胜身洲纵广度有七千由旬,牛货洲纵广度有七千五百由旬,拘卢洲纵广度有八千由旬。5、内海外海:八龙四生又七金山其間有水具八支德。名為內海。復成諸龍宮。有八大龍並經劫住。謂持地龍王。歡喜近喜龍王。馬騾龍王。目支隣陀龍王。意猛龍王。持國龍王。大黑龍王。黳羅葉龍王。是諸龍王由帝釋力數與非天共相戰諍。其諸龍眾類有四種。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妙翅鳥中四類亦爾。復有餘水在內海外故名外海。又七列金山,每列金山中间有海水,海水具有八种好处,称作内海。还形成了许多龙宫,有八大龙王都经历整整一劫住在宫中,即持地龙王、欢喜近喜龙王、马骡龙王、解脱龙王、意猛龙王、持国龙王、大黑龙王、医罗叶龙王。这许多龙王,凭藉帝释的势力多次与似天非天众争斗。那许多龙和龙统领的各类众生有四种,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金翅鸟中也有这样的四类。还有其他的水域在内海以外,所以称作外海。6、四级四神:四峰四天又依蘇迷盧根有四重級。從蘇迷盧初級傍出一萬六千踰繕那量。即從此量半半漸減。如其次第餘級應知有堅手神住最初級。血手神住第二級。常醉神住第三級。持鬘神住第四級。蘇迷盧頂四隅之上有四大峯。各高五百踰繕那量。有諸藥叉。謂金剛手止住其中。又持雙山於其四面有四王都。東南西北隨其次第。謂持國增長醜目多聞。四大天王之所居止。諸餘金山是彼四王村邑部落。又从妙高山入水面往上数有上下重叠的四级,从初级往四旁展开一万六千由旬,再以这个广度为基数,每上一级减半,按次第每一级的广度应当知道。有坚手神,住在最初级;血手神,住在第二级;常醉神,住在第三级;持鬂神,住在第四级。妙高山顶,四角上面,有四大峰,各高五百由旬,有许多食人夜叉即金刚夜叉居住在上面。又在持双山的四方,有四天王都,东南西北依序,就是持国、增长、丑目、多闻四大天王居住处所。其他各金山上是四大天王所统领的村邑部落。7、善住大池(漫陀吉尼):四河之源又近雪山有大金崖名非天脅。其量縱廣五十踰繕那。善住龍王常所居鎮。又天帝釋時來遊幸。此中有樹名曰善住。多羅樹行七重圍繞。復有大池名漫陀吉尼。五百小池以為眷屬。善住大龍與五百牝象前後圍繞遊戲其池。隨欲變現。便入此池採蓮花根以供所食。即於此側有無熱大池。其量深廣各五十踰繕那。微細金沙遍布其底。八支德水彌滿其中。形色殊妙端嚴憙見。從此派流為四大河。一名殑伽。二名信度。三名私多。四名縛芻。又靠近大雪山有大金崖,名叫非天脅,它的大小纵广五十由旬,善住龙王常在这里居住镇守,又天帝释有时也到这里来游乐。这里有棵大树,名叫善住;又有一种棕闾树成行排列,围绕善住树有七重。还有大池名叫漫陀吉尼,四周有五百小池成为它的附属。善住龙王在它统领的五百雌象前后围绕下,在那池中游戏,随心所欲变现,饥乏了就入池中,采摘莲花根作为食物。就在非天脅旁有无热大池,它的纵广、深度都是五十由旬,有极细的金沙遍布在池底,有八种好处的水弥满在池中,极美的景色,把它装饰得令人喜见。从这大池分流出四条大河:第一条叫恒河,第二条叫印度河,第三条叫徙多河,第四条叫博叉河。8、三十三天:四面四宝復次於蘇迷盧頂處中建立帝釋天宮。縱廣十千踰繕那量。所餘之處是彼諸天村邑聚落。其山四面對四大洲。四寶所成。謂對贍部洲琉璃為面。對毘提訶白銀為面。對瞿陀尼黃金為面。對拘盧洲頗胝為面。又贍部洲循其邊際有輪王路真金所成。如四大王天。有情膝量沒住大海。若輪王出世。如彼膝量海水減焉。又無熱池南有一大樹。名為贍部。是故此洲從彼得名。次於此北。有設拉末梨大樹叢林。四生種類妙翅諸鳥栖集其中。此四大洲各二中洲以為眷屬。復有一洲羅剎所住。如是器世間成已。又其次在妙高山顶中间,形成帝释天宫,纵广有十千由旬。其他的处所是山顶三十三天的村邑聚落。妙高山四方面对四大洲,山四面分别由四种宝物构成,对著赡部洲的那一面由琉璃构成,对著胜身洲的那一面由白银构成,对著牛货洲的那一面由黄金构成,对著拘卢洲的那一面由玻璃构成。又循著赡部洲的边际有转轮王的御路,由真金构成,有四大天王的膝部那样高,淹没在大海里。当转轮王出世以后,海水就随著减低至四大天王膝部高度露出轮王路。又无热大池的南部有一棵大树,名叫赡部,所以这块大洲依从那树得名。其次在这大洲的北部有求寂静修行人修道的大树丛林,许多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的种种金翅鸟歇宿聚集在里面。这四大洲,各有二块中洲作为它们的附属。还有一个洲,是食人恶魔罗剎居处。  物质的器世间就这样形成了。9、劫初众生:由明转暗有諸有情。從極淨光天眾同分沒來生此中。餘如前說。此皆由彼感劫初業。此業第一最勝微妙。欲界所攝。唯於此時此業感果。非於餘時。爾時有情名劫初者。又彼有色從意所生。如是一切如經廣說。有许多有情众生,在极净光天的众生同伍中死去,投生到这里;其他天的众生也有许多投生这里,情状如前文说的一样,这些众生其所以投生到这里都是由于他们的造作感招了成劫的最初阶段,这种造作第一最胜精微奥妙,属于欲界的范畴。唯有在这时候,这种造作才感招这样的果,在其他时候就不能感招这样的果。这时候的有情众生称作成劫初期的众生,从色界来的有情众生本是具有形质的,但他们能顺随意念转生,这一切如同佛经中全面讲述过的。彼於爾時未有家宅及諸聚落。一切大地面皆平正。自此以後由諸有情福業力故有地味生。如是漸次地餅林藤。不種粳稻自然出現。無糠無。次有粳稻。有有糠。次復處處粳稻叢生。於是有情方現攝受。次由受用味等資緣。有情之類惡色便起光明遂滅。其多食者惡色逾增身極沈重。那些有情众生在这时,还没有家室住宅和各种村落,一切大地表面平正。从这以后,由于许多有情众生的导致福德的造作势力感招,大地长出食物。这样渐渐依次,有地长的饼状食物、树林牵藤、非人工种植的粳稻,从地上自然地出现,米粮中没有糠也没有舂梼不破的硬化粒;接后长出的粳稻,有舂梼不破的硬化粒和糠;接后处处粳稻丛生,于是有情众生才能现前摄取作食物受用。10、 爱染摄受:四姓分立此諸有情互相輕毀惡法現行。由此因緣所有味等漸沒於地。如經廣說。復從此緣諸有情類更相顧眄便起愛染。次由能感男女業故。一分有情男根生起。一分有情女根生起。遞相陵犯起諸邪行。遂為他人之所訶呰。方造室宅以自隱蔽。復由攝受粳稻因故。遂於其地復起攝受。由此緣已更相爭奪。不與取法從此而生。即由此緣立司契者。彼最初王名大等意。如是便有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吠舍眾戍陀羅眾。出現世間。漸次因緣如經廣說。这以后由于受用食物资养身命的缘故,有情众生丑恶病态的形质就生起,他们生存所依托的光明就随著消失。那些多吃的,丑恶病态的形质就越来越增,身体变得极为沈重,这许多的有情众生互相傲视诋毁,恶的不善现象便形成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由于这些缘故,所有的食物逐渐从地上消失,这一切如同佛经中全面讲述过的。还是由于这些缘故,许多有情众生类更互相顾看,生起污染心识的贪爱心念。其次由于有了能感招男女性别的造作,一部分有情众生的男性器官生起,一部分有情众生的女性器官生起。男女互相追逐,发生许多不轨的行为,受到别人呵斥诋毁,于是造房屋住宅来隐蔽自己。又由于摄取受用粳稻的缘故,于是人们更贪婪地摄取受用;由于这缘故人们更互相争夺,于是不合法地给予、夺取的现象从此产生。正由于这些缘故就设立执掌契约的人,那最初司契的王者名叫大等意,这样就有了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吠舍众、首陀罗众出现在世间,这些逐渐依次发生的因缘,如同佛经中全面讲述过的。11、光灭暗生:日月星起又彼依止光明既滅。世間便有大黑闇生。日月星宿漸漸而起。其日輪量五十一踰繕那。當知月輪其量減一。日輪以火頗胝所成。月輪以水頗胝所成。此二輪中。月輪行速及與不定。又彼日輪恒於二洲俱時作明。復於二洲俱時作闇。謂於一日中。於一日出於一夜半於一日沒。又一切所有日月星宿。歷蘇迷盧處半。而行。與持雙山高下量等。又復日行時有遠近。若遠蘇迷盧立為寒分。若近蘇迷盧立為熱分。即由此故沒有遲速。又此月輪於上稍欹便見半月。由彼餘分障其近分遂令不見。如如漸側。如是如是漸現圓滿。若於黑分如如漸低。如是如是漸現虧減。由大海中有魚鼈等影現月輪。故於其內有黑相現。諸星宿中其量大者十八拘盧舍量。中者十拘盧舍量。最小者四拘盧舍量。那些有情众生依赖的光明既然消失,世间就有大黑暗产生,于是日月星辰渐渐生起。那太阳轮的直径有五十一由旬,应当知道月亮轮的直径比太阳的少一由旬。太阳轮由火玻璃构成,月亮轮由水玻璃构成。这二轮中,月亮轮的运行速度和形相都不确定。又那太阳轮常在两大部洲同时照明,又在另两洲同时作暗:指的是在一部洲是正午,在一部洲是日出,在一部洲是夜半,在一部洲是日落。又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经妙高山半腰运行,与持双山高相等。又太阳运行时距妙高山时近时远,如离妙高山远,就立为寒冷时节;如距妙高山近,就立为炎热时节。冷热的形成就是由于此缘故,太阳的运行本身并没有慢快。而且,这月亮向上稍微倾斜,人们就见到半月;由于那其他部分障蔽了靠近部分,就使人看不见;渐渐地侧过来,这样就渐渐显现圆满;如果黑暗的部分渐渐低侧,这样就显现亏缺。由于大海中有鱼鳖等身影映现在月亮上,所以在月亮内有黑色影相显现。各星宿中,那直径大的,有十八个五里长;直径中等的,有十个五里长;直径最小的,仅有四个五里长。12、五趣受业:地狱无间復次於世間四姓生已。方乃發起順愛不愛五趣受業。從此以後隨一有情。由感雜染增上業故。生那洛迦中作靜息王。從此無間有那洛迦卒。猶如化生。及種種苦具謂銅鐵等。那洛迦火起然後隨業有情於此受生。及生餘趣。又次,在世间的四种姓产生以后,人们方才作起随顺爱或者不爱的招致五趣中的各种感受的行为。从此以后,随即有一个有情众生由于大作污染心性的业行感招的缘故,投生到地狱中作阎罗王。从此没有间断,有了地狱卒,如同化生来此;还有种种刑具,即铜、铁刑具等烧炽成地狱的大火。然后有情众生随顺自己的造作感招的结果在这里投生,或投生到其他的趣处。13、三千世界:一佛刹土如是百拘胝四大洲。百拘胝蘇迷盧。百拘胝六欲天。百拘胝梵世間。三千大千世界俱成俱壞。即此世界有其三種。一小千界。謂千日月乃至梵世總攝為一。二中千界。謂千小千。三大千界。謂千中千。合此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四方上下無邊無際三千世界正壞正成。猶如天雨注如車軸無間無斷。其水連注墮諸方分。如是世界遍諸方分。無邊無際正壞正成。即此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佛土。如來於中現成正覺。於無邊世界施作佛事。如是安立。如此百百万四大洲、百百万妙高山、百百万六欲天、百百万梵世间、三千大千世界一起处在从形成到坏灭的变化过程中。这三千大千世界中有三种千数:一小千世界,意指有一千个日月、梵世,总概为一个千数;第二中千世界,意指有一千个小千小世界;第三大千世界,意指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此三个千数为三千大干世界。这样四方上下,无边无际,三千大千世界,有的正在形成,有的正在坏灭。如同天雨,雨线像车轴一样下注,没有间断,那雨接连下注,落在各个方所的每一处。就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称为一佛土即佛教化的领土,如来在其中现行获得彻底觉悟,在这无边的世界里作著教化众生的佛道事业。14、世界器成:情趣横生世界成已於中五趣可得。謂那洛迦傍生餓鬼人天及四生可得。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復有六種依持。復有十種時分。謂時年月半月日夜剎那怛剎那臘縛目呼剌多。復有七攝受事。復有十種身資具。復有十種受欲者。此如中阿笈摩說。復有八數隨行。復有八世法。謂得不得若譽若毀稱譏苦樂。復有三品。謂怨親中。復有三種世事。復有三種語言。復有二十二種發憤。復有六十二種有情之類。又有八位。復有四種入胎。復有四種威儀。復有六種活命。復有六種守護。復有七種苦。復有七種慢。復有七種憍。復有四種言說。復有眾多言說句。在这世界中,有五种趣处可得,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天;有四种投生方式可得,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还有六种众生赖以生存的条件;还有十种时分,即时、年、月、半月、日、夜、剎那、怛剎那、腊缚、目呼剌多;还有七摄受事,十种养身条件,十种受用欲求,这内容与《中阿含》中说的相同;还有八种生活随常事;还有八种世相,指有得、不得、颂誉、诋毁、称赞、讥讽、苦、乐;还有三种情品,即怨恨、亲爱、不怨恨也不亲爱;还有三种世事;还有三种言教;还有二十二种生愤的现象;还有六十二种有情众生类别;又有人的八个生长阶段;还有四种入胎相;还有四种行为举止的合则有威;还有六种谋生方式;还有六种武装守护力量;还有七种苦;还有七种轻慢;还有七种憍傲;还有四种对别人表达自己思想的讲述;还有许多种类的表述词句。附:众生诸情趣(一)五趣:云何那落迦趣。謂種果所攝。那洛迦諸蘊。及順那洛迦受業。如那洛迦趣。如是傍生餓鬼人天。如其所應盡當知。(二)四生:云何卵生。謂諸有情破而出。彼復云何。如鵞雁孔雀鸚鵡舍利鳥等。云何胎生。謂諸有情胎所纏裹。剖胎而出。彼復云何。如象馬牛驢等。云何濕生。謂諸有情隨因一種濕氣而生。彼復云何。如蟲蝎飛蛾等。云何化生。謂諸有情業增上故。具足六處而生。或復不具。彼復云何。如天那洛迦全。及人鬼傍生一分。(三)六依持:云何六種依持。一建立依持。謂最下風輪及水輪地輪。令諸有情不墜下故起。是名依持。二藏覆依持。謂屋宇等。為諸有情離流漏等所損故起。是名依持。彼屋宇等略有三種。或由造作。或不由造作。或宮殿化起。三豐稔依持。為諸有情段食故起。是名依持。四安隱依持。為諸有情離刀仗等所害故起。是名依持。五日月依持。為諸有情見色故起。是名依持。六食依持。謂四食。一段食。二觸食。三意思食。四識食。為諸有情任持身故起。是名依持。(四)七摄受事:云何七種攝受事。一自父母事。二妻子事。三奴婢僕使事。四朋友官僚兄弟眷屬事。五田宅邸肆事。六福業事。及方便作業事。七庫藏事。(五)十身资具:云何十種身資具。一食二飲。三乘四衣。五莊嚴具。六歌笑舞樂。七香鬘塗末。八什物之具。九照明。十男女受行(六)八数随行:云何八數隨行。謂諸世間數數隨所行事。一蔽覆事。二瑩飾身事。三威儀易奪事。四飲食事。五睡眠事。六交會事。七屬彼勤劬事。八屬彼言說事(七)三世世云何三種世事。一語言談論更相慶慰事。二嫁娶賓主更相飲噉事。三於起作種種事中更相營助事(八)三语言:云何三種語言。謂有法語言。無法語言。及餘語言。有法語言者。謂宣說厭捨離諸纏蓋趣可愛樂等。廣說如經。無法語言者。謂染污心說飲食等。餘語言者。謂無記心所起言說(九)二十二发愤云何二十二種發憤。一偽斗。二偽稱。三偽函。四邪業方便。五拒鬪。六輕調。七違反。八諍訟。九罵詈。十忿怒。十一訶責。十二迫脅。十三捶打。十四殺害。十五繫縛。十六禁閉。十七割截。十八驅擯。十九諂曲。二十矯誑。二十一陷逗。二十二妄語(十)六十二种有情众生云何六十二種有情之類。一那洛迦。二傍生。三鬼。四天。五人。六剎帝利七婆羅門。八吠舍。九戍陀羅。十女。十一男。十二非男非女。十三劣。十四中。十五妙。十六在家。十七出家。十八苦行。十九非苦行。二十律儀。二十一不律儀。二十二非律儀非不律儀。二十三離欲。二十四未離欲。二十五邪性聚定。二十六正性聚定。二十七不定聚定。二十八苾芻。二十九苾芻尼。三十正學。三十一勤策男。三十二勤策女。三十三近事男。三十四近事女。三十五習斷者。三十六習誦者。三十七淨施人。三十八宿長。三十九中年。四十少年。四十一軌範師。四十二親教師。四十三共住弟子及近住弟子。四十四賓客。四十五營僧事者。四十六貪利養恭敬者。四十七厭捨者。四十八多聞者。四十九大福智者。五十法隨法行者。五十一持經者。五十二持律者。五十三持論者。五十四異生。五十五見諦。五十六有學。五十七無學。五十八聲聞。五十九獨覺。六十菩薩。六十一如來。六十二轉輪王。此轉輪王復有四種。或王一洲。或二三四。王一洲者有鐵輪應。王二洲者有銅輪應。王三洲者有銀輪應。王四洲者有金輪應。云何八位。謂處胎位。出生位。嬰孩位。童子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耄熟位。處胎位者。謂羯羅藍等。出生位者。謂從此後乃至耄熟。嬰孩位者。謂乃至未能遊行嬉戲。童子位者。謂能為彼事。少年位者。謂能受用欲塵乃至三十。中年位者。謂從此位乃至五十。老年位者。謂從此位乃至七十。從此以上名耄熟位。(十一)四入胎:云何四種入胎。一正知而入。不正知住出。二正知入住。不正知而出。三俱能正知。四俱不正知。初謂輪王。二謂獨覺。三謂菩薩。四謂所餘有情(十二)六生计云何六種活命。一營農。二商賈。三牧牛。四事王。五習學書算計數及印。六習學所餘工巧業處(十三)六守护云何六種守護。謂象軍馬軍車軍步軍藏力友力(十四)七苦  云何七種苦。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十五)七慢  云何七種慢。謂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十六)七骄  云何七種憍。謂無病憍。少年憍。長壽憍。族性憍。色力憍。富貴憍。多聞憍(十七)四言说  云何四種言說。謂依見聞覺知所有言說。依見言說者謂依眼故現見外色。由此因緣為他宣說。是名依見言說。依聞言說者。謂從他聞。由此因緣為他宣說。是名依聞言說。依覺言說者。謂不見不聞。但自思惟稱量觀察。由此因緣為他宣說。是名依覺言說。依知言說者。謂各別於內所受所證所觸所得。由此因緣為他宣說。是名依知言說(十八)眾多言說句  云何眾多言說句。謂即此亦名釋詞句。亦名戲論句。亦名攝義句。如是等類眾多差別。又諸字母能攝諸義。當知亦名眾多言說句。彼復云何。所謂地根境法。補特伽羅自性差別。作用自他有無。問答取與。正性邪性句。又有聽制功德過失得不得毀譽苦樂稱譏堅妙智退沈量助伴示現教導讚勵慶慰句  又有七言論句。此即七例句。謂補盧沙。補盧衫。補盧崽拏。補盧沙耶。補盧沙。補盧殺娑。補盧鎩。如是等。復有施設教勅標相靜息表了軌則安立積集決定配屬驚駭初中後句。族姓等。立宗言說成辦受用尋求守護羞恥憐愍堪忍怖畏簡擇句。又有父母妻子等一切所攝資具。應當廣說。及生老等乃至所求不得。愁歎少年無病長壽愛會怨離所欲隨應若不隨應。往來顧視若屈若申。行住坐臥警悟語默解睡解勞句。又有飲噉咀味。串習不串習。放逸不放逸。廣略增減。尋伺煩惱隨煩惱。戲論離戲論。力劣所成能成。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時方數。和合不和合。相似不相似句。又有雜糅共有現見不現見隱顯句。又有能作所作法律世事資產真妄利益非利益骨體疑慮驚怪句。又有怯弱無畏顯了不顯了殺害繫縛禁閉割截驅擯句。又有罵詈忿怒捶打迫脅訶責燒爛燥暑。摧伏渾濁聖教隨逐比度句。世之枯1、缘尽坏灭:四大恒续,众生业造云何外分若壞。謂由諸有情所作能感壞業故。若有能感壞業現前。爾時便有外壞緣起。由彼外分皆悉散壞。非如內分由壽量盡。何以故。由一切外分所有麁色四大。所成恒相續住。非如內分。又感成器世間業。此業決定能引劫住不增不減。若有情數時無決定。所以者何。由彼造作種種業故或過一劫。或復減少。乃至一歲。什么是外在部分的坏呢?就是由诸有情众生身、口、意行为所作,能感招外在世界的坏灭。如果有能感招坏灭的造作现实发生,就有外在部分坏灭的因缘条件发生,外在部分坏灭的缘由是那外在世界的全部散坏,不像内在现象的死灭是由于寿命限量已到尽头。什么缘故?由于一切外在部分所有的粗形物质,由地、水、火、风四大种构成,能长久地连续存在,不像内在部分不能长久地连续存在。而且,能感招形成众生生存的物质世界的众生造作,它的性定不变就能招致世界所经历的漫长住劫时值不变,众生寿命既不增也不减。如果有情众生的造作反复不定,漫长时节的时值就不确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由于众生造作种种业行感招的结果,或者寿命超过一劫,或者不断减少,甚至寿命减到仅有一岁。2、火风水灾:坏空成住又彼壞劫由三種災。一者火災能壞世間。從無間獄乃至梵世。二者水災能壞一切。乃至第二靜慮。三者風災能壞一切。乃至第三靜慮。第四靜慮無災能壞。由彼諸天身與宮殿俱生俱沒故。更無能壞因緣法故。復有三災之頂。謂第二靜慮第三靜慮第四靜慮。又此世間二十中劫壞。二十中劫壞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如是八十中劫。假立為一大劫數。又梵世間壽量一劫。此最後壞亦最初成。當知此劫異相建立。謂梵眾天。二十中劫合為一劫。即依此劫施設壽量。梵前益天。四十中劫合為一劫。即依此劫施設壽量。若大梵天。六十中劫合為一劫。即依此劫施設壽量。又那坏劫,由三种灾致坏。一是火灾,能使从最底层的无间狱直到色界诸天的世间坏灭:二是水灾,能使一切世间甚至二禅诸天坏灭;三是风灾,能使一切世间甚至三禅诸天坏灭。四禅天没有什么灾能使它坏灭,它的坏灭是由于四禅天的天众和他们所居的宫殿同生同灭,此外再没有能使它坏灭的因缘条件。还有所谓三灾之顶的说法,指的是二禅天是火灾的顶,三禅天是水灾的顶,四禅天是风灾的顶。又这世间历经二十个中劫变坏,在坏灭后有二十个中劫呈现大冥空处,历经二十个中劫形成世界,已生成的世界有二十个中劫处在安住状态,如此八十个中劫,立名称作一个大劫。又色界世间众生寿量作为一劫,这世间是最后坏灭,也是最初形成。应当知道这色界世间寿量的一劫的定立,诸天并不相同,就是梵众天是二十个中劫合成一劫,即依照这劫来设定众生的寿量。梵前益天四十个中劫合成一劫,即依照这劫来设定众生的寿量。大梵天六十个中劫合成一劫,即依照这劫来设定众生的寿量。3、火灾:俭刀病降,六烧事出  云何火災能壞世間。謂有如是時。世間有情壽量無限。從此漸減。乃至壽量經八萬歲。彼復受行不善法故。壽量轉減乃至十歲。彼復獲得厭離之心受行善法。由此因緣壽量漸增乃至八萬。如是壽量一減一增合成一中劫。又此中劫復有三種小災出現。謂儉病刀。指的是有这样的时期,世间的有情众生寿量原是无限的,从这时开始逐渐减少,直到寿量成为八万岁。那些众生由于又接受奉行不善法,所以寿量转变甚至减少到仅十岁。他们又获得了厌弃远离世间的心意,接受奉行善法,由于有这因缘,寿量又逐渐增长,以至达到八万岁。如此众生寿量的一减一增,就合成一个中劫。又在这中劫里,还有三种小灾出现,就是俭灾、病灾、刀灾。儉災者。所謂人壽三十歲時。方始建立。當爾之時。精妙飲食不可復得。唯煎煮朽骨共為讌會。若遇得一粒稻麥粟稗等子。重若末尼。藏置箱篋而守護之。彼諸有情多無氣勢。蹎僵在地不復能起。由此飢儉有。情之類亡沒殆盡。此之儉災。經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過。彼諸有情復共聚集起下厭離。由此因緣壽不退減儉災遂息。俭灾,就是人的寿量在三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形成,在这时期,精妙的饮食再也得不到,只有煎煮朽骨充作宴会,如果偶然得到一粒稻、麦、粟、稗等子,竞当作珍珠一样珍重,藏在箱箧里加以守护。那些有情众生大都没有气力,跌倒在地上僵卧著再也不能起来。由于这饥荒横行,有情众生死亡几乎尽绝。这饥荒,历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才过去。那诸有情众生再聚集在一起,共同生起下等厌弃远离世间的心意,由于有这因缘,寿量就不再减少,饥俭灾荒也随著停息。又若人壽二十歲時。本起厭患今乃退捨。爾時多有疫氣障癘。災橫熱惱相續而生。彼諸有情遇此諸病多悉殞沒。如是病災。經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過。彼諸有情復共聚集起中厭離。由此因緣壽量無減病災乃息。又如果人的寿命减到二十岁时,原本产生的厌弃世患的心意,现在退转舍弃,这时就有许多的疫气虐疾等病灾肆虐、体热恼人的祸患相继发生。那些有情众生遭受各种病,大都殒命。这病灾历经七月七日七夜才能过去。那许多有情众生又聚集在一起,共生中等厌弃远离世间的心意,由于有这因缘,寿量不再减少,病灾停息。又人壽十歲時。本起厭患今還退捨。爾時有情展轉相見。各起猛利殺害之心。由此因緣隨執草木及以瓦石。皆成最極銳利刀劍更相殘害死喪略盡。如是刀災。極經七日方乃得過。又人的寿量减到十岁时,原本已产生的厌弃世患的心意,现在又退转舍弃,这时有情众生反复交遇冲突,各人都生起凶狠的杀人心念。由于有这因缘,随手握著的草木瓦石,都变成了锐利无比的刀剑,他们相互残忍地杀害,死丧几乎尽绝。如此刀灾,历经满七日才得过去。爾時有情復有三種最極衰損。謂壽量衰損。依止衰損。資具衰損。壽量衰損者。所謂壽量極至十歲。依止衰損者。謂其身量極至一搩或復一握。資具衰損者。爾時有情唯以粟稗為食中第一。以髮毼為衣中第一。以鐵為莊嚴中第一。五種上味悉皆隱沒。所謂酥蜜油鹽等味及甘蔗變味。爾時有情展轉聚集起上厭離不復退減又能捨損減壽量惡不善法。受行增長壽量善法。由此因緣壽量色力富樂自在皆漸增長。乃至壽量經八萬歲。如是二十減二十增。合四十增減便出住劫。於最後增已。爾時那落迦有情唯沒不生。如是漸漸乃至沒盡。當知說名那落迦世間壞。如那落迦壞。傍生餓鬼壞亦如是。爾時人中隨一有情自然法爾所得第二靜慮。其餘有情展轉隨學亦復如是。皆此沒已生極淨光天眾同分中。當知爾時說名人世間壞。如人趣既爾。天趣亦然。當於此時五趣世間居住之處無一有情可得。所有資具亦不可得。非唯資具不可復得。爾時天雨亦不可得。由無雨故大地所有藥草叢林皆悉枯槁。復由無雨之所攝故。令此日輪熱勢增大。又諸有情能感壞劫業增上力故。及依六種所燒事故。復有六日輪漸次而現。彼諸日輪望舊日輪。所有熱勢踰前四倍。既成七已熱遂增七。这时有情众生还有三种最严重的衰弱损失,就是寿量衰损、依止衰损、资具衰损。寿量衰损,就是所说的众生的寿量减少到最高不过十岁。依止衰损,指众生心意依托的肉身减到最高不过一手掌或一握长。资具衰损,指的是这时有情众生只有将粟稗当作食物中第一精的,将粗毛布衣当作衣中第一美的,将铁当作装饰物中的第一贵重的。五种最佳味道的食品全部消失,这些食品即酥、蜜、油、盐等及甘蔗变味。这时,有情众生反复聚集产生上等的厌弃远离世间的心意不再退减,又能舍弃招致寿量减损的恶不善法,接受奉行导致寿量增长的善法,由于有这因缘,寿命、身体能力、物质享乐、通达自在程度全都渐渐增长,甚至寿量增长到八万岁。这样二十次减、二十次增,合成四十增减,就结束了住劫。增岁到顶,这时地狱中的有情众生只有不断死亡,不再出生,如此这世间渐渐消尽,理当知道这就称作地狱世间的坏灭。与地狱的坏灭一样,畜生、饿鬼世间的坏灭也是如此。这时众人里有一人自然得法获得生入二禅天的功德,其它人反复随他修学也是如此。人世间众生都在死后生入了第三禅天的极净光天的天众同分中,应当知道在这时就称作人世间坏灭。人趣世间既然是这样,天趣世间当然也是这样。到这时候,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五趣世间居住的处所,没有任何一处有隋众生能够获得,所有的资养身命的条件也都不能得到。不仅资养身命的条件再也不可能得到,这时天上的雨水也不可能得到。由于没有雨水,大地上所有的药草、丛林全都枯干。又由于无雨的影响,使得这太阳热势增大。又由于众有情众生作能感招坏灭的言行力势增强,及坏灭凭借六种烧烤的事,就有六个太阳逐渐依次出现。那新出的众太阳与原来的太阳相对,所有的热势超过原有的四倍。既然有七个太阳了,热势也随著增强七倍。  云何名為六所燒事。一小大溝坑。由第二日輪之所枯竭。二小河大河。由第三日輪之所枯竭。三無熱大池。由第四日輪之所枯竭。四者大海。由第五日輪及第六一分之所枯竭。五蘇迷盧山及以大地體堅實故。由第六一分及第七日輪之所燒然。即此火焰為風所鼓。展轉熾盛極至梵世。又如是等略為三事。一水所生事。謂藥草等。由初所槁。二即水事。由五所涸。三恒相續住體堅實事。由二所燒。如是世界皆悉燒已。乃至灰墨及與餘影皆不可得。廣說如經。從此名為器世間已壞。滿足二十中劫。如是壞已復二十中劫住。什么是六种烧烤的事?第一种,大小沟坑,由第二个太阳照烤枯干;第二种,大河小河,由第三个太阳照烤枯干;第三种,无热大湖,由第四个太阳照烤枯干;第四种,大海,由第五个太阳和第六个太阳的一部分照烤枯干;第六种,因须弥山及大地体质坚实,由第六个太阳的一部分和第七个太阳烧烤。就此火焰被风鼓动,反反复复越烧越炽,一直烧到色界。又如此烧烤的事,概略为三类:一是烧烤由水资养生长物的事,即药草等,由原来的太阳烤枯;二是烧烤承受水的沟池、大海等物的事,由五个太阳烤干;三是烧烤长久连续存在的体质坚实物的事,由二个太阳烧毁。如此世界全都烧尽,甚至连灰烬及其它残影都不可能得到。经中已广泛论述,从此,称作物质器世间已经坏灭。历经二十个中劫足,如此坏灭停息,接著是历经二十个中劫冥冥虚空不变。插补:《起世经》描述的七日之灾一日出:当于彼时。无量时长远时。天下亢旱无复雨泽。所有草木。一切干枯。无复遗余。譬如苇荻乘青刈之。不得雨水。干枯朽坏。无复遗余。如是如是。诸比丘。天久不雨。一切草木。悉皆干枯。亦复如是。  二日出:复次诸比丘。尔时有迦梨迦大风。吹八万四千由旬大海之水。皆令四散。于下即有日大宫殿。便吹一日。出在海上。置于须弥山王半腹之间。去地四万二千由旬。日行道中。诸比丘。此名世间第二日出世间。诸小陂池沟河。一切干竭。无复遗余。三日出:复次诸比丘。略说如前。迦梨迦风吹大海水。复出日宫殿。置日道中。是名世间第三日出世间。所有大陂大池大沟大河。及恒河等。一切诸河。悉皆干竭。无复遗余。四日出:如是次第。世间复有第四日出。尔时一切大水大池。所谓善现大池。阿那婆达多大池。曼陀只尼大池。蛇满大池等。悉皆干竭。无复遗余。五日出:如是次第。世间复有第五日出。当于是时。此大海水。渐渐干竭。初少减损。如齐脚踝。乃至转减。如至脚膝。乃至半身。乃至一身。二三四五六七人身。齐此干竭。诸比丘。五日出时。大海之水。渐更损减。半多罗树。乃至一多罗树。或二三四五六七多罗树。渐复乃至半俱卢奢。一二三四五六七俱卢奢。减损干竭。乃至半由旬。一由旬。二三四五六七由旬。以渐而减。乃至一百由旬。二百由旬。三四五六七百由旬。以渐而减。诸比丘。五日出时。大海之水。渐复损减。一千由旬。二千由旬。乃至三四五六七千由旬。诸比丘。当于世间五日出时。彼大海水。所余残者。略说乃至。七千由旬。或至六千五四三二一千由旬。如是乃至七百由旬。六百由旬。五四三二一百由旬。余水残在。如是乃至。或七由旬。或六由旬。五四三二一由旬在。或复减至七俱卢奢。六拘卢奢。五四三二一俱卢奢。余水残在。诸比丘。于世间中。五日出时。彼大海水。余残在者。深七多罗树。或六多罗树。五四三二一多罗树。或复余水。深如七人。或如六人。五四三二一。或复一人。乃至半人。或膝已下。或至于踝。水残齐此。又五日出时。于大海中。或时少分有余残水。如秋雨时。牛迹之中。少分有水。如是如是。五日出时。大海之中。少水亦尔。又诸比丘。五日出时。彼大海中。于一切处。乃至干竭。无复余水。如涂脂者。  六日出:复次诸比丘。略说如前。乃至六日出现世时。彼四大洲。及八万四千小洲。一切大山乃至须弥山王。并皆烟起。起已复起。犹如瓦师烧器物时。器上火焰一时俱起。起已复起。其火遂盛。充塞遍满。如是如是。彼四大洲。及诸大山。烟起猛壮。亦复如是。略说乃至。七日出:  复次诸比丘。略说如前。七日出时。彼四大洲。及八万四千小洲。一切大山乃至须弥山王。普皆洞然。地下水际。亦悉干竭。水聚既尽。风聚亦消。如是火焰炽盛之时。须弥山王顶际上分。七百由旬。一时崩落。其火转炽。风吹上烧梵天宫殿。唯不能至光音天中。尔时彼天所有后生光音天子。未知世间劫有转坏。转坏已成。及转住故。皆生恐怖。惊愕颤悚。咸相谓言。将无火焰延来烧此光音宫殿。是时彼中旧。住光音诸天子辈。善知世间劫坏成住。慰喻后生诸天子言。汝诸仁等。莫惊莫畏。汝诸仁等。莫惊莫畏。所以者何。诸仁当知。昔有光焰亦至于此。时诸天众闻此语已。即便忆念往昔火光。忆念彼光不离于心。故得此名。所谓光天。彼火如是。极大炽燃猛焰洪赫。焚其灰烬。无复遣余。而可记识。 4、水灾:如水溶盐,一时俱没  云何水災。謂過七火災已。於第二靜慮中有俱生水界起。壞器世間如水消鹽。此之水界與器世間一時俱沒。如是沒已。復二十中劫住。什么是水灾?指经过七次火灾后,在二禅天中,有大水和世界一起生成,它坏灭器世间如同水消溶盐。此大水与物质器世间一时同灭。如此世界全部消失后,接著是历经二十个中劫冥冥虚空不变。插补:《起世经》描述的水灾经无量久远三摩耶时。大云遍覆。乃至充满光音诸天。自是已下雨沸灰水。无量多年。略说乃至百千亿年。诸比丘。彼沸灰水雨下之时。消光音天所有宫殿。悉皆灭尽无有形相微尘影像可得识知。譬如以酥掷置火中。消燃都尽无有形相可得验知。如是如是。彼沸灰水雨下之时。消光音天诸宫殿等。亦复如是无相可知。 5、风灾:发由风界,坏器世间  云何風災。謂七水災過已。復七火災。從此無間於第三靜慮中有俱生風界起。壞器世間。如風乾支節復能消盡。此之風界與器世間一時俱沒。所以者何。現見有一由風界發。乃令其骨皆悉消盡從此壞已復二十中劫住。什么是风灾呢?指七次水灾过后,又有七次火灾,从此以后没有间断,在第三禅天中有大风与世界一起生成,坏灭物质器世间就像风将众生尸体各部分吹干缩消一样。这大风和物质的器世间一时同灭,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大风使物质器世间坏灭,就像现前见到一生物体内风的活性发动,使得他的骨全都松散化消无存。从这坏灭停息后,接著是历经二十中劫冥冥虚空不变。插补:《起世经》描述的风灾经于无量久远三摩耶时。有大风起。其风名曰僧伽多。诸比丘。彼风先吹遍净诸天一切宫殿。令相揩磨。遂至坏灭。无有余残而可记识。譬如壮士取二铜器。两手执之。相揩不已。破坏消灭。无有形相。余残可识。彼和合风。吹遍净天宫殿磨灭。亦复如是。插补:《起世经》描述的世界由坏转成云何世间坏已复成。尔时复经无量久远不可计数日月时节。起大重云。乃至遍覆梵天世界。既遍覆已。注大洪雨。其滴甚粗。或如车轴。或复如杵。经历多年。百千万年。彼雨水聚。渐渐增长。乃至梵天所住世界。其水遍满。然彼水聚。有四风轮之所住持。何等为四。一名为住。二名安住。三名不堕。四名牢主。时彼水聚雨断已后。还自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当于尔时。四方一时有大风起。其风名为阿那毗罗。吹彼水聚。波涛沸涌混乱不停。水中自然生大沫聚。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沫聚。掷置空中。从上造作诸梵宫殿。微妙可爱。七宝间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珠车[(王*巨)/木]玛瑙。诸比丘。以此因缘。有斯上妙宫殿墙壁。梵身诸天。世间出生。  彼大水聚。复更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略说如前。四方风起名阿那毗罗。由此大风。吹掷水沫。复成宫殿。名魔身天。墙壁住处。如梵身天无有异也。唯有宝色粗细差降少殊异耳。如是造作他化自在诸天宫殿。化乐诸天宫殿。次后造作删兜率陀诸天宫殿。次造夜摩诸天宫殿。如是次第具足出生。皆如梵身诸天宫殿。但其宝色渐少粗异。诸比丘。时彼水聚。转复减少。乃至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湛然停住。于水聚中。周匝四方。自然起沫。浮在水上。厚六十八亿由旬。周阔无量。譬如泉池及陂泊中。普遍四方。皆有浮沫。弥覆水上。凝然而住。如是如是。诸比丘。彼水聚中。普四方面。浮沫在上。厚六十八亿由旬。周阔无量。亦复如是。诸比丘。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即复造作须弥山王。次作城郭。杂色可爱。四宝所成。谓金银琉璃颇梨等宝。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须弥山王。出生显现。诸比丘。又于是时。毗罗大风吹彼水沫。于须弥山王上分四方造作山峰。其峰各高七百由旬。杂色殊妙。七宝合成。所谓金银乃至砗[(王*巨)/木]玛瑙。以是因缘。世间出生四大山峰。彼风如是次第。又吹水上浮沫。为三十三天。造作宫殿。次复更于须弥山王东西南北半腹之间。四万二千由旬处所。为四大天王。造作宫殿。城壁垣墙。皆是七宝。端严殊妙。杂色可观。如是讫已。尔时彼风又吹水沫。于须弥山王半腹之间。四万二千由旬。为月天子。造作宫殿。高大城壁。七宝成就杂色庄严。如是作已。复吹水沫。为日天子。具足造作七大宫殿。城郭楼橹皆七宝成。种种庄严。杂色可观。以是因缘。世间便有七日宫殿。安住现在。又诸比丘。其风吹彼水聚沫。于须弥山上。更复造作三处城郭。七宝庄严。杂色殊妙。所谓金银乃至砗[(王*巨)/木]玛瑙等宝。以此因缘。如是城郭世间出生。复次诸比丘。阿那毗罗大风。又吹此沫。于海水上。高万由旬。为空居夜叉。造颇梨宫殿。城郭楼橹皆亦颇梨。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空居夜叉宫殿城壁。具足出生  复次诸比丘。时阿那毗罗大风又吹水沫。于须弥山王东西南北。各各去山一千由旬。大海之下造作四面阿修罗城。七宝庄严。微妙可爱。乃至世间。有此四面阿修罗城。如是出生  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掷置须弥山王之外。即于彼处。复造大山。名曰佉提罗迦。其山高广。各四万二千由旬。皆是七宝庄严成就。殊妙可观。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复有佉提罗迦山。如是出生  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又掷置于佉提罗迦山外。更于彼处造作一山。名曰伊沙陀罗。其山高广各二万一千由旬。杂色可爱。七宝所成。乃至砗[(王*巨)/木]玛瑙等宝。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伊沙陀罗山。如是出生。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又更掷置伊沙陀罗山外。亦于彼处造作一山。名曰由乾陀罗。其山高广一万二千由旬。杂色可爱。乃至砗[(王*巨)/木]玛瑙七宝所成。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由乾陀罗山王。显现出生。如是次第。作善现山。高广正等六千由旬。次复造作马片头山(旧云半头)。高广正等三千由旬。次复造作尼民陀罗山。高广正等一千二百由旬。次复造作毗那耶迦山。高广正等六百由旬。次复造作斫迦罗山。高广正等三百由旬。杂色可爱。皆是金银琉璃颇梨赤珠砗[(王*巨)/木]玛瑙等。七种妙宝之所成就。具说如上。造佉提罗迦山无有异也。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斫迦罗山等。如是出生  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又散掷置斫迦罗山外。于四方面作四大洲。及八万小洲。并余大山。如是展转。造作成就。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此四大洲八万小洲诸大山等。次第出现。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过四大洲八万小洲须弥山王并余一切大山之外。周匝安置。名曰大轮围山。高广正等六百八十万亿由旬。牢固真实。金刚所成。难可破坏。诸比丘。以是因缘。大轮围山。世间出现  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掘大地。渐渐深入。乃于其中。置大水聚。湛然停积。诸比丘。以此因缘。于世间中复有大海。如是出生。复何因缘此大海水。如是碱苦不堪饮食。诸比丘当知此事有三因缘。何等为三。一者从火灾后。经无量时长远时。起大重云。弥覆凝住。乃至梵天。然后降雨。其滴甚大。广说如前。彼大雨汁。洗梵身天一切宫殿。次复遍洗魔天宫殿。他化自在天宫殿。化乐天宫殿。兜率陀天宫殿。夜摩天宫殿。洗已复洗。如是大洗。洗彼宫时。所有碱辛苦味。悉皆流下。次复遍洗须弥山王及四大洲。八万小洲诸余大山。轮围山等。如是洗时。浸渍流荡其中所有碱辛苦味。一时并下入大海中。诸比丘。此第一因缘。令大海水碱不堪食。复次此大海水。为诸大神大身众生之所居住。何者大身。所谓鱼鳖虬獭鼋鼍虾蟆宫毗罗低摩耶低寐弥罗低寐兜罗兜罗祁罗等。其中或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三四五六七百由旬。有如是等大身众生。在其中住。彼之所有。屎尿流出。皆在海中。以是因缘。其水碱苦。不堪饮食。诸比丘。此为第二碱苦因缘。复次此大海水。古昔诸仙曾所祝故。诸仙祝言。愿汝成盐味不堪饮。愿汝成盐味不堪饮。诸比丘。此是第三盐苦因缘。令大海水碱不堪饮。复次有何因缘。大热沃燋世间出也。诸比丘。当此世界劫初转时始成就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日天六大宫殿。悉皆置于大海水下。所安置处。其地分中。彼大水聚。并即消尽。不得流泛。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有是大热沃燋。示现出生。是名世间坏已复成,再转坏已住。
N同时转发到微博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死攸关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