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 电影头像欧美范头像男生大话西游25倍可以得多少经验

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1:十三钗的诞生
【人人网 - 分享】
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1:十三钗的诞生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喜欢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也爱看
早上好呀~
早上好呀唠嗑
?春风十里不如你?
哈喽我的小哥哥?
第一次早上直播还有点小忐忑~
热门视频推荐
热门日志推荐
同类视频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张伟平挑拨张艺谋巩俐恋情 炒作倪妮床戏|张艺谋|张伟平|巩俐_新浪娱乐_新浪网
张伟平挑拨张艺谋巩俐恋情 炒作倪妮床戏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张艺谋全家福
  新浪娱乐讯 近日,作家周晓枫在新书《宿命-孤独张艺谋》中披露张伟平的“罪状”,详述了张艺谋和张伟平这两位曾经的金牌搭档从“亲如兄弟”到交恶的往事:私卖《金陵十三钗》版权、炒作《十三钗》中倪妮床戏、挑拨巩俐张艺谋恋情、一手策划张艺谋超生事件。周晓枫还在书中透露:在与张伟平合作的十几年里,“张艺谋不仅在经济上颗粒无收,这个阶段他的声誉也下滑严重”,“受到‘兄弟情’的绑架”,“希望以自己的退让,换来和平分手”。
  首现冲突
  张伟平私卖十三钗版权 张艺谋:他赚钱怎会告诉我
  在《宿命》一书中,周晓枫披露自己第一次确认二张存在冲突,是源于2010年下半年张伟平私自出卖《金陵十三钗》版权。由于担心相关电视剧提前上映搅局,张艺谋把影视版权一并购买以确保电影上映在前。电影剧本还在修改过程中,有些影视公司想同步操作《金陵十三钗》的电视剧,严歌苓两次找张艺谋商量,希望回购电视剧版权,“张艺谋说,一旦电影开机,最好是已开始后期制作,就可以把电视剧版权还给歌苓”。然而,随后周晓枫接到严歌苓电话,严歌苓获悉《金陵十三钗》的电视剧版权已经被张伟平天价卖出,等于张伟平从中赚取了一笔相当优厚的版权费用,但导致严歌苓颗粒无收,还失信于意欲合作的影视公司。
  张艺谋获悉此事后“大为惊讶,他丝毫不知内情”,周晓枫表示这是因为新画面公司发现转过来的合同里包括电视剧版权,秘密高价卖出,在张艺谋面前滴水不漏。面对周晓枫“张伟平卖了电视剧版权没有告诉你吗?”的埋怨,张艺谋回答:“那是张伟平赚的钱,怎么会愿意告诉我呢?”
  双方矛盾加剧
  张伟平炒作倪妮床戏 张艺谋:档次太低
  2011年11月,贺岁片《金陵十三钗》即将公映,备受瞩目的女主角玉墨剧照曝光,同时女主角玉墨的扮演者撰写的文章《我和贝尔演床戏》也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这篇文章以当时还是新人的倪妮的口吻,详述了她作为新人与好莱坞影星贝尔演床戏的心路历程。据《宿命》披露,这导致了二张的矛盾激化:张伟平旗下的新画面影视公司为了配合电影上映,发行《十三钗,我们一起走过》一书,主创和相关参与人员为此写下了一些文字,其中就有《我与克里斯蒂安·贝尔演床戏》。“之所以打出床戏牌,因为张伟平要求提高票房分成,并且语含讥讽,与影院的关系闹僵。新画面方面意欲缓解紧张局面,急于寻找卖点,这才抛售狠招。”
  张伟平对电影中倪妮床戏的炒作令张艺谋“恼羞成怒”、“火冒三丈”,张艺谋对周晓枫说:“电影可说的地方那么多,新画面怎么非抓住这么个庸俗的点拿来炒作?档次太低,简直是在糟蹋我们的劳动。好好的孩子卖到妓院,还拿来炫耀,真让人脸上无光!你立即!跟刘恒啊,歌苓啊,和咱们的相关主创一一道歉,人家花费了那么大的心血,现在看到我们把兴趣放到这儿,会难过的。这不是宣传,是捣乱!”同时,周晓枫还为张艺谋抱屈:“许多观众由此巩固对张艺谋的误解。”
  挑拨张巩恋情、策划超生事件?
  张艺谋对私人领域保持沉默
  张艺谋和巩俐的一段情,即使时隔多年仍为很多观众关注,在《宿命》中,周晓枫披露了张伟平夫妇对这段恋情的挑拨:“张伟平夫妇率先发觉张艺谋与巩俐之间的轻微裂痕,但他们表面安慰,实则以劲曝揭发为主,在张艺谋面前捏造种种谎言:巩俐渐渐被说成早就心有别属,暗度陈仓,描述历历在目的场景,且宣称,都是亲眼所见。”周晓枫还强调了张艺谋在私人领域上始终保持沉默:“当年与巩俐的情殇,他打死也不说;后来与张伟平的分裂,他同样打死也不说。薄冰履过、烈火煅过,舆论的拷问从来就没停止过,可他不说、不说、就不说!”与之相应的,巩俐则在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将“整个拍摄和宣传过程中拒与张伟平夫妇见面”签到合同里。
  张艺谋与巩俐的恋情事过境迁之后,2013年,张艺谋被曝育有三子女的超生事件震惊全国,妻子陈婷也随之曝光。在《宿命》中,周晓枫称2013年11月网上曝光的“张艺谋和陈婷同游太湖”的旧照是由张伟平在澳洲拍摄并在网上曝光。
  曾经亲如兄弟?
  张艺谋:张伟平坚定地认为他对我恩重如山
  在二张交恶以前,两人的公众形象可谓亲如兄弟,据《宿命》披露,两人的关系曾经是非常之深倒一点不假,但是周晓枫为张艺谋抱屈:“张艺谋曾给张伟平一套二环与三环之间低密度的北京房产,加上一辆吉普车,按时价来算,已经冲抵张伟平支付的片酬,换句话说,打《英雄》开始,跟张伟平合作这十几年来,张艺谋算是白干了”,“张艺谋不仅在经济上颗粒无收,这个阶段他的声誉也下滑严重。”
  据《宿命》披露,张艺谋自述自己和张伟平是“两个奇葩的相遇”,张艺谋还说:“人在异化的过程中,是难以自察的。每当电影上映,张伟平就引导媒体文章归兄弟情深的方向走。他冒充投资人的时间长了,造型摆习惯了,他真感觉自己就是投资人;文章里描述他如何出手救我于水火,他自己都信以为真,信得热泪盈眶的。”“张伟平坚定地认为,对我恩重如山,我不辞而别,才是大逆不道。张伟平自认对我所有的追剿,都出于正义。”
  (实习生叶子/文)
(责编: 竹子)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近几年的中国电影繁荣是假繁荣
1979年,中国电影观影总人次为293亿,是的,你没有看错。(中国人民大学影视与新媒体艺术教研室教授潘天强出席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相关活动时,透露出的惊人数字)当时人口为9.7542亿,人均的年观影次数为30次,为史上最高;2010年,城市观影人次约2.5亿,加上农村的近20亿,总数不足23亿。年均增速为22.94%,居全球之最。美国2010年的观影人次为13.44亿,但中国总人口超13亿,美国才2亿多。2011年,中国电影观影总人次为23.7亿,2011年总人口为13.7835亿,人均的年观影次数为1.7次。实际上,1979年才是中国电影最繁荣的一年,1979年中国的电影院数量已经查不到了,但是保守估计当时电影院上座率至少是2011年的30倍以上。近几年的繁荣只不过是高票价和像《阿凡达》这样的怪物级外国大片支撑的假繁荣。2011年全国新增影院803座,新增银幕3030块,银幕总数达到9200块。全年总票房131.15亿元。2010年全国票房为101.72亿元。2011年与2010年相比,票房总量虽然在上升,但实际摊到每家影院的票房减少30%。票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票价阻碍了中国人的观影热情,准确的说是中国大陆的高票价阻碍了中国大陆人民的观影热情。请看以下一组数据:
三地电影票购买力香港(以《碟中谍4》为例)平均票价:66港元(折合人民币54元)月收入中位数:11000港元票价收入占比:0.4%台北(以《碟中谍4》为例)平均票价:250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52元)人均月收入:40000元新台币票价收入占比:0.6%北京(以《金陵十三钗》为例)平均票价:60元职工月平均工资:4201元票价收入占比:1.4%
北京均价《金陵十三钗》:83元《让子弹飞》:80元(数据来源:票房前五名影院)
全国均价《让子弹飞》:37.3元《非诚勿扰2》:37.8元《金陵十三钗》:42元《龙门飞甲》(含3D):46元&&1982年,我们去看电影《少林寺》的时候,票价是1毛钱,2007年《变形金刚》在北京上映时的票价是80元。&郎咸平撰文炮轰,中国电影票价25年涨了800倍,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内地收入这么低,电影票价格怎么可能这么高?在中国,像男学生要陪女朋友看个电影,那都是很奢侈的。这叫什么?物价泡沫。&郎咸平的观点引来不少人赞同,一些业界人士也纷纷表示,中国电影票价若要按收入比例来算,应合理控制在10~15元。按照时间比例纵向比较,我们会发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电影票的票价是在1毛左右,当时的人均月收入是20块,一张电影票占月收入的0.5%。如今一张电影票按50元计算,人均月收入2000元。一张电影票占月收入的2.5%,比30年前翻了5倍。  而如果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在美国普通电影票价在11&12美元,折合人民币70元左右,而美国人的平均月收入在4000美元左右,电影票票价只占月收入的0.25%。在新加坡,电影票价周一至周五折合人民币35元,周末票价为50元,新加坡人平均月收入人民币10000左右,所占比例为0.5%左右。PS:中国大陆史上观影人数最多电影前三甲,(因为当时统计机制不健全,所以给出的数据不完全准确)1979年上映的《保密局的枪声》,约6亿人次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约5亿人次1990年上映的《妈妈再爱我一次》,超2亿人次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开始在故事里找自己
新主播多多关注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进口片增长 国产片破局(图)_网易新闻
进口片增长 国产片破局(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记者 周南焱
  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协议内容包括:中国将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20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3D或IMAX电影;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与此同时,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宣布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等三家中国公司在上海联合创办动画企业,打造一个“东方梦工厂”。
  协议内容传出后,迅速成为各大媒体聚焦的热点,也在本不平静的中国电影这个“池塘”里投下了一块石头,引起业内一片喧哗。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中国电影将如何应对?我们能否看到国产影片的浴火重生呢?
  小打小闹混饭吃的片子没有机会了
  1994年,美国大片首次登陆中国市场,中国电影界一片恐慌。“狼来了”的呼声,一度在业内盛传。这一次,中国电影人则多了几分淡定,并没有表现得惊慌失措。“从1994年开始,中国电影的开放是一步步来的,现在是一种量变,而不是一种质变。”著名影评人周黎明认为,这种渐进式开放对中国电影来说是合适的。
  尽管国内电影界没有那么忧心忡忡,但极少有人否认进口片将带来更大的冲击。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副总经理徐淑君说,忽然增加了14部进口大片,但观众人次不会急剧增长,观众每年看电影的次数也不会马上增多,人们会选择好看的电影,这肯定会给国产片带来冲击。
  据业内人士分析,进口大片数量陡增,必将抢占更多的市场空间,国产中小成本影片首当其冲。如果说这些制作水平较低的影片以往还能在影院“一日游”或“半日游”的话,那么,今后这种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了。“原先拍个小打小闹的片子还能混饭吃,现在再拍这种片子,就没有机会了。也可以这么说,进口大片多了,会逼着大家提高质量。”导演闫然说。
  纵观近两年电影市场,一批粗制滥造的中小成本商业片进入影院,不乏靠忽悠观众获得好票房的例子。比如刘镇伟导演的古装片《越光宝盒》,抄袭自己过去的经典《大话西游》,轻松取得过亿票房。惊悚片《孤岛惊魂》曾被观众认为是一部“坑爹”的烂片,却以800万元的低成本博得数千万元高票房。
  如今,在进口大片的压力下,这种垃圾片只会被淘汰,迫使中国电影提升自己的品质。对于国产中小成本影片来说,在放映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影片质量才有生路。导演高群书认为,对中国电影来说,这倒是幸事,毁掉的只能是那些靠侥幸、靠所谓明星阵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场取得所谓成功的电影制作者。
  不过,对中小成本的国产文艺片而言,本来市场空间就所剩无几,今后的处境可能更为艰难。“文艺片的生存环境一向很严峻,进口大片增加或减少,情况不会有太大改变。”导演王小帅感慨,国内没有艺术院线,文艺片跟商业大片放在一起博弈,过去少有人看,今后看的人也不会更多。
  在国内观众的潜意识里,商业大片一定要有特效
  相比中小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减少,国产商业大片受到的冲击可能会更大。近些年,进口大片培养了一大批国内观众,“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商业大片一定要有特效。同时上映进口大片和国产大片,观众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国产大片会遭遇更大的威胁。”因此,周黎明说,国产大片必须重视特效技术,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
  去年底上映的国产古装大片《杨门女将》遭到观众一片恶评,票房更是惨淡到连演员片酬都没有捞回来。影片失败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制作技术落后,被观众嘲笑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录像厅的水平,战争场面虚假而不可信。“现在的观众口味早已世界化,欣赏胃口很先进,什么片子没看过啊?” 闫然说,大家为规避题材风险,还在一窝蜂地拍低级古装大片,根本解救不了中国电影。
  目前,国产大片的特效制作仍然需要依赖国外团队。《唐山大地震》中的地震特效戏,就由新西兰的微塔工作室完成;《金陵十三钗》中的战争爆破戏,请来了好莱坞的团队支援;冯小刚正在拍摄的新片《一九四二》,即便是一场航拍戏,也邀请了比利时团队参与。国内团队的技术水平仍不能满足拍摄要求。
  在特效技术方面,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人应该向韩国学习。“国内的技术设备其实很先进,就是缺乏经验,所以,要想做出高水准的特效,就必须学习先进经验。”美国电影研究专家蒋勇说,韩国为了学习先进特效技术,有很多公司曾派出员工去好莱坞当学徒,回来后提高了韩国电影的制作水准。如今,中美合拍片越来越多,给了中国电影人学习好莱坞技术经验,提升国产大片制作技术的机会,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
  “每年进口大片这么多,如果自己的影片拍不好,也就等于自动放弃了上映的空间。”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指出,这对大制片公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大公司运作实力强,有能力拍摄高投资、高品质的电影。他透露,光线影业接下来制作的影片,会提高制作成本,也会在品质上下功夫,还会跟好莱坞团队合作。
  3D和IMAX电影是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
  细心的人士不难发现,这次增加的14部进口大片配额,以3D和IMAX电影为主。“为什么这次3D和IMAX电影是谈判重点?因为这是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国产电影必须跟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担忧地说,目前3D电影最成熟的类型就是动画片,此次进口大片数量增加,肯定会对国产动画电影带来极大的冲击。
  2010年3D巨制《阿凡达》在全球票房大卖,这一年也被称为“3D电影元年”。当年,中国上映了十余部3D电影,总票房为28亿元,约占全年总票房的28%。到了2011年,票房前三甲《变形金刚3》、《功夫熊猫2》和《加勒比海盗4》均为3D大片;票房过亿的17部进口片中,仅有4部不是3D电影。这一年,中国上映了30多部3D电影,绝大部分是进口片,总票房超过50亿元。3D电影成了好莱坞大片的杀手锏。
  与此同时,截至2011年底,中国电影银幕数增至9200多块,其中3D银幕持续暴长,达到2800块左右。至于IMAX影院更是火热,短短两年,国内已经达到60块。但到2011年底,国产电影适合在IMAX格式上放映的只有3部,3D电影也只有3部。事实上,这么多3D和IMAX银幕几乎被好莱坞大片所独霸。“《阿凡达》让国内电影人见识了3D大片的厉害,以后类似《阿凡达》的3D真人动画电影会更多。”孙立军还认为,国产电影要站稳本土市场,走向世界,在3D电影创作上必须及时跟进。
  去年年底,一部《龙门飞甲》让人们看到了国产3D电影的希望。这部投资两亿多元的影片,与投资号称6亿元的《金陵十三钗》同档期竞争,最后票房竟达到5.6亿元,不仅收回投资,还赚了大钱。“如果自己的本土3D电影跟不上,那么,我们投资中国银幕市场,新建那么多银幕,就等于给好莱坞电影铺了一条高速公路。两年前拍《龙门飞甲》时我们也许还有点犹豫,但今天拿出来放映,却恰好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出品方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表示,《龙门飞甲》显示了国产3D电影的市场潜力。
  进口大片增加,意味着每个档期华语片都会与之遭遇
  此前,中国每年进口大片为20部,如今,增至34部,再加上30部进口批片,每年进口片的总量将超过60部。平均算下来,每个月都会有超过5部的进口片登陆国内院线。由于进口片大增,电影院的收益必将大幅增加。北京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高军认为:“对影院和院线来说,这是好事,因为片源多了,质量高了。”
  保利万和院线市场部经理张怀林则指出:“影院收益如何,关键还要看进口片的质量,如果质量不好,片子再多也没用。”他举例说,去年11月“光棍节”前后集中上映了一批进口大片,结果票房还不如一部小成本影片《失恋33天》。在他看来,档期安排变得更加重要,虽说进口片多了,要是同一档期上映三四部进口大片,相互竞争太激烈,后果也很难想象。
  目前,国产影片上映的档期经常调整,造成了市场的混乱,甚至一天会同时上线六七部新片,“撞车”现象屡见不鲜。比如3月2日就有《红鹰侠》、《钱学森》、《双截棍》等多部新片同日公映。
  进口大片大幅度增加,档期“撞车”会更加严重。博纳电影宣传总监荣超感叹,这意味着每个档期华语片都会遭遇多部进口大片,扣除国产电影保护月,则意味着将有更多华语片在剩下的11个月中挤破头自己拼自己。
  王长田建议,管理部门应该提前告知进口大片的档期,使得国产片有机会灵活调整自己的上映日期,这样也许能对国产片起到保护作用。一些院线人士也认为,合理安排进口片、国产片的上映档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
  短期也许很痛苦,长远仍然是好事
  “虽然这次进口大片的增多给了国内电影人一记闷棍,但在全球化时代,这是中国电影人逃不脱的宿命,早晚都得有这一下子。”徐淑君说,短期内国内电影人也许会觉得很痛苦,但长期来看,仍然是好事。
  事实上,1994年中国引进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的时候,中国电影几乎已被世人遗忘,很多电影院沦为仓库。1979年,全国电影观众293亿人次,到1994年已降到3亿人次。当年引进好莱坞大片,正是出于在国内市场发挥“鲇鱼”效应的想法,激发国产片的创作动力。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每年的进口大片从10部提高到20部。此后,除进口大片外,又陆续增加了引进批片、特种片。但从2002年起,张艺谋的《英雄》以2.5亿元票房宣告国产商业大片开始反击,此后,国产片总票房连续7年超过进口片。虽然《阿凡达》、《变形金刚》等进口大片屡创票房奇迹,但并未整体上压倒国产片。
  从2002年至今,中国电影总票房连年增长,每年增幅都在30%左右,整个电影产业蓬勃发展。“过去中国电影不开放的时期,电影行业并不兴隆,反而是美国大片进入中国的十多年里,中国电影产业有了大发展。”周黎明说,外部环境竞争越激烈,中国电影的表现反而越好。他举例说,10年前,国内只有张艺谋、冯小刚等少数导演的影片卖座,现在,卖座的反而多了,就像一条街只有一家餐馆,不能形成规模效应,餐馆数量多了,大家的生意反而会更好。
  面对好莱坞这个洪水猛兽,中国制片人协会秘书长王凤麟认为,国产片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相对好莱坞,中国电影眼下还处于弱势,工业化水平、产业链等都需要完善,各方面都要学习好莱坞的长处。但中国电影市场潜力极大,发展速度迅猛,一定要有自信心。”
  王小帅也认为,对中国观众来说,爱看的总归仍是本土电影,因为国产片跟观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只要国产片的内容做好了,就能与进口片竞争。”在他看来,中国市场上电影类型还太少,内容也需要多样化,创作环境更需要宽松、自由一点。对此,导演何平也有同感,他说,中国电影不缺人才、资金,技术也可以全球共享,缺的就是更大的创作空间。
  他山之石
  韩国电影模仿好莱坞创奇迹
  面对好莱坞大片入侵,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实行电影配额制,强制规定韩国影院每年每个厅本土电影必须排满146天。这一制度在2006年时发生调整,规定146天减少为最少73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影院的放映银幕配额还是保持在大约100天左右。因为电影配额制的存在,韩国本土电影才得以振兴。
  业内人士介绍,1998年韩国取消“电影剪阅制度”,以电影等级制度代替。如1999年《生死谍变》创造了韩国商业片神话,这既是对好莱坞式间谍大片的模仿,也是取消了电影审查制度以后的成果。2001年开始,随着《朋友》和《我的野蛮女友》的出现,韩国电影迅速类型化,青春片、爱情片、喜剧片、帮派片等领域出现了许多代表作品。韩片也抓住这一井喷机遇,掀起了亚洲风潮。
  韩国电影完全照搬好莱坞模式,很多时候实行“拿来主义”,但模仿得恰到好处。如《太极旗飘扬》在风格上模仿《拯救大兵瑞恩》,但内容和效果完全不同,《太极旗飘扬》有着深刻的民族精神,让韩国观众流下了眼泪。此外,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韩国三大电影节也对本土电影功不可没,如釜山国际电影节已成为亚洲电影盛会,对推动韩国电影走出去意义重大。
  “韩国人非常喜欢看电影,也积极支持本土电影,这是他们复兴的重要原因。”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说,韩国电影可以照搬好莱坞类型片,因为他们的观众已经类型化,而中国电影却不能这么做,主要是国内观众还没有类型化。在好莱坞电影垄断多数国家地区市场的今天,韩国确实是民族电影崛起的一个奇迹。
  台湾电影被逼入绝境后新生
  台湾电影早期没有商业片,以文艺片为主,也没有电影工业体系。1986年以后,台湾对外国电影打开大门,受到欧美影片冲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介绍,为刺激台湾电影市场,台湾当局从1994年起大幅度开放进口片配额,并允许外商进入台湾组建发行院线。虽然在起始阶段刺激了台湾市场,但因此使得好莱坞电影长驱直入,并逐步控制电影发行权。这导致台湾电影走到崩溃边缘,在最严峻的时候,台湾影片的年市场份额仅占其全年电影市场的0.2%。
  台湾导演朱延平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当年的台湾电影。“除了好莱坞的影片,所有台湾影院不允许张贴其他影片的海报,不允许播放其他影片的预告片。否则好莱坞就断绝你的片源,让你无片可放。”在这种形势下,2001年台湾竟然没有任何一部本土电影的票房超过100万台币。面对这种颓势,台湾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开始反思。
  台湾电影出现新的转机从2008年《海角七号》开始,该片创下台湾本土电影票房纪录,让电影人重拾信心。很多年轻电影人也有了拍片的机会,此后推出了《艋舺》、《九降风》、《那一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一系列青春题材类型片。去年,台湾电影票房过亿的影片已达到4部,票房份额占据全年市场20%以上。赵卫防认为,《海角七号》是台湾青年导演登台的标志,台湾电影不再沉闷,转而充满青春气息,更符合年轻观众的胃口。
  今天的大陆电影跟当年台湾电影不一样,早已经过商业大片的洗礼,即使增加一批进口大片,也不可能吃掉本土电影。不过,台湾电影绝处逢生的创作思路值得大陆电影人借鉴。“台湾电影的风格清新,充满真诚的力量,跟观众很贴心。”导演闫然说,大陆电影都是干巴巴讲故事,能讲顺畅就不错了,难以像台湾电影那样打动观众。
  进口片大事记
  1994年,中国引进第一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其时引进名额每年仅10部,平均每月不到1部。当年《亡命天涯》全国票房收入达到2500万元。1995年1月,第二部进口大片《红番区》上映,该片3500多万元的票房成绩终于让人们意识到,进口大片给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激情。
  1998年,进口大片《泰坦尼克号》贡献了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五分之一,达到3.2亿元,创造国内票房纪录。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每年的进口大片从10部提升至20部。
  上世纪末,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成为中国商业电影崛起的一个标志。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创造了2.5亿元票房。这一年,中国开始电影市场改革,此后电影产业持续高速发展。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交出了增速30%的成绩单,突破130亿元。
  对观众来说,此次增加进口大片数量,最明显的好处是引进片品种会更加丰富,可能欣赏到更多同步上映的影片。过去,引进《战马》这种影片可能会犹豫再三,因为数量有限,引进方不愿意随便占用名额。如今名额增加,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过去,国内引进的大多是商业卖座影片,像《蜘蛛侠》之类,没有思想深度,类型也非常单一,更多优秀的海外文艺片却无缘引进,被挡在国门之外。”据周黎明介绍,美国独立电影的种类、数量是很多的,只是我们很少引进,比如去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国王的演讲》,最近才在国内上映,迟到了近两年。
  名词解释
  当今最先进的高精密度电影系统。IMAX 3D即指“巨幕立体电影”。其中,IMAX指的是“巨型超大银幕”,全称为Image Maximum(图像最大化),被誉为“电影的终极体验”,分为矩形巨幕、IMAX 3D巨幕以及球型巨幕三种。3D则是three dimension(三维立体)的缩写,指的是立体电影。观看IMAX 3D 电影时,需要配戴3D / stereo glasses(立体眼镜)。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生头像欧美范小清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