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主播直播话题都有什么平台了了写个告别信

泛娱乐|国家网信办放十大招,网络直播告别“很黄很暴力”?
泛娱乐|国家网信办放十大招,网络直播告别“很黄很暴力”?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形式迅猛发展,但部分直播平台传播色情、暴力、谣言、诈骗等信息,乱象频出。今天上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按照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具备即时阻断互联网直播的技术能力,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记录使用者发布内容和日志信息,并保存60日。此外,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直播互动环节的实时管理,配备相应管理人员。&
平台须能够即时阻断直播《规定》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具备与其服务相适应的技术条件,应当具备即时阻断互联网直播的技术能力,技术方案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还应健全信息审核、信息安全管理、值班巡查、应急处置、技术保障等制度。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根据互联网直播的内容类别、用户规模等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提供与信用等级挂钩的管理和服务。对于违反《规定》及其他法律法规的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将其纳入黑名单,禁止重新注册账号。《规定》还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直播互动环节的实时管理,配备相应管理人员。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发布内容和日志信息,保存60日。
新闻直播应具备“双资质”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定》为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服务,提出了“双资质”要求,即: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在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时,都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规定》还提出,为保证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及其互动内容健康向上,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对直播内容实施先审后发管理。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服务的,应当设立总编辑。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发布新闻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客观公正。转载新闻信息应当完整准确,不得歪曲新闻信息内容,并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保证新闻信息来源可追溯。
用户进行直播之前要实名认证《规定》明确,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互联网直播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进行基于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的认证登记。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核,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类备案,并在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规定》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保护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身份信息和隐私,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发现违规直播如何举报?有网民表示,在发现不良信息或举报不良直播平台时,想举报却不容易找到渠道。《规定》要求,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健全社会投诉举报渠道,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公众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或投诉举报不畅的,可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举报。举报网址:举报电话:12377举报邮箱:
十大关键词读懂新规
1.取得资质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2.落实责任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配备专业人员,健全信息审核、信息安全管理、值班巡查、应急处置、技术保障等制度。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服务的,应当设立总编辑。
3.先审后发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直播内容审核平台,对直播及互动实施先审后发管理。
4.即时阻断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具备即时阻断直播的技术能力。
5.来源可溯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发布新闻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客观公正。转载新闻信息应当完整准确,并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
6.互动管理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的实时管理。用户在参与直播互动时,应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7.实名认证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对用户进行基于手机号码等方式的身份信息认证,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进行基于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的认证登记。&
8.明确责任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与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9.信用管理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直播发布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黑名单管理制度。
10.资料存档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直播内容和日志信息,保存60日。来源:央视新闻-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大汉无疆,问鼎中国,龙腾宇内,天佑人和!
作者最新文章视频-日本失联女教师告别信公开:虽然活了27岁 但坚持不下去了
&gt社会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播直播话题都有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