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磴口一完小到圣牧高科上市的路线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基本概况简介地图
百湖之乡魅力磴口
磴口县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南部,西靠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作为河套平原的源头,拥有得天独厚的灌溉优势。汉代起作为出兵漠北的门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绚丽的风光。
三盛公水利枢纽、纳林湖、万泉湖、阿贵庙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开发水上娱乐、湖泊垂钓、沙海观光等旅游项目,把万亩葵花园、三盛公水利枢纽、生态奈伦湖、科技光伏园、沙漠城堡、葡萄种植园、纳林湖、有机牧场、雄浑阴山等景点用水、陆通道串联成线,扶持沿线两侧的村庄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开发设计游客喜欢的特色旅游产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形成看河湖风光、游大漠阴山、吃生态食品、住农家大院、忆人文历史的完整旅游产业链,力争将沿河、沿沙、沿山一线打造成集产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经济带。围绕“百湖之乡、魅力磴口”这个主题,策划从周边到全国的宣传方案,唱响磴口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旅游产业一定要有大气魄、大手笔、大突破,力争两年内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亿元。
2014年,由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城市建设研究院分别编制完成了《纳林小镇》、《黄河渔村》专项旅游规划。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旅游建设资金1.43亿元。
其中,纳林湖景区投入3500多万元,修建了景区大门、形象雕塑、文化墙,修缮了门区入口处的沙雕群,完成了贵宾码头、穿越时空地质遗迹园基础工程,建成了以蒙元文化为特色、以“君临天下”为主题的国际沙雕园,并在旅游旺季,成功举办了2014巴彦淖尔市纳林湖文化与旅游融合系列活动和“纳林湖杯”沙滩足球赛,目前正在进行景区内部冬季绿化、美化工作。
万泉湖景区投入6000万元,修建了景区仿古围墙、游船码头、文化长廊、垂钓中心、观鱼台和露天游泳池等,并实现了环湖26公里通航;实施了景区绿化美化工程,栽植各类树种3万余株;完善了景区标识导览系统,配备了景区配套等基础服务设施;并于“华莱士”节期间,成功举办了首届西北地区“万泉湖杯”垂钓大赛和“万泉湖杯”龙舟赛。目前,正积极筹备实施祈福敖包、沟心庙恢复重建和光伏农业生态大棚项目。
黄河三盛公风景区投入500余万元,维修了游船码头、游客接待中心,美化、亮化了枢纽工程整体建筑,完成了黄河北岸码头的土方工程,完善了园区内的雕塑群,实施了“黄河第一漂”游娱基础项目。南湖湿地投资2000多万元,整体规划整治周边环境,提升景区品质。建设完善了同心锁景点、水上木栈道、文化长廊、景区道路等;绿化11万平米,美化、亮化了景区环境。奈伦湖景区投入600余万元,完成了东堤的绿化工程和生态码头的建设;放殖鱼苗400余万尾;正在进行生态休闲广场的土方回填工程。阿贵庙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7.5公里入景区道路;修建完善了会供殿、观音殿、山门、佛岭、观狮观景台等。
金马湖投资600余万元,修建了8.2公里环湖路及景区大门、凉亭、休闲走廊、生态厕所、生态木屋、简易码头等;栽植各类树种1万余株;购置了摩托艇、游艇等游娱设备;放养螃蟹苗种1000斤,人工种植水草100亩;成功举办了首届“金马湖杯”垂钓大赛。目前,正在进行生态木屋的内外装修。
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粮仓整体旧址恢复工程,即将开始进入布展,计划2015年“华莱士”节期间向游人开放。
在加强景区建设的同时,依托磴口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河套饮食、农牧业的有机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村镇建设,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整合,使乡村旅游亮点渐呈。在万泉湖景区辅之以沙金苏木牧民新村建设,发展突出蒙元文化的牧户游;在纳林湖景区辅之以纳林小镇建设,发展生态休闲民俗美食农家游,在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辅之以体现河套文化的黄河渔村建设,发展突出水域特色的河套农家乐。目前,纳林小镇、黄河渔村的规划方案已完成评审,进入实施阶段,牧民新村一期工程中12座连廊式蒙古包已全面完成。
磴口县地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南部。总面积4166.6平方公里,地貌以沙地、山地、平原为主,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总人口12.28万人,有蒙、汉、回、满等十七个民族。全县辖4镇1苏木、5个国营农场,47个自然村,县境内驻有中国林科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县政府所在地巴彦高勒镇。
磴口县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乌兰布和沙区有425万亩土地可待利用,阴山一线已探明的伴生金银矿、铜、铁、白瓷石、红柱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充足,年日照时数为3300小时,年均风速为3米/秒,是全国内陆仅有的几个风能、太阳能丰富区之一。名优特产华莱士瓜、王爷地甘草、南瓜、二狼山白山羊绒、黄河鲶鱼、鲤鱼等在国内外久享盛名,有机奶、肉苁蓉发展潜力巨大,是“中国华莱士蜜瓜之乡”和“中国油葵之乡”。黄河流经县境52公里,110国道、京藏高速、包兰铁路、临策铁路横贯全境。
磴口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甚多。先后荣获“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名县”、“全区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磴口县县境地形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山地、沙漠、平原、河流四种类型:北部是高耸巍峨的狼山山脉,为土石山区,面积145.3万亩,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西部是广袤的乌兰布和大沙漠,地表为沙丘和沙生植物覆盖,面积426.9万亩;东部为一望无垠的黄河冲积平原,平原区45.6万亩,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纵横,灌溉便利;南面是奔腾咆哮的古老黄河,黄河水域7.3万亩,整个地形除山区外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逐步向西北倾斜,从东南总干渠引水闸到西北乌兰布和沙区,坡降23米。境内海拔最高2046米,最低1030米。
 &&磴口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冬季寒冷漫长,春秋短暂,夏季炎热,降雨量少,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积温高,无霜期短。全年日照时数3300小时以上,全年无霜期在136-205天之间,年平均气温为7.6℃,植物生长期的5-9月份光合有效辐射40.19千卡/cm2,植物生长期的积温约为3100℃,生长期昼夜温差14.5℃。年平均降雨量144.5mm,年均蒸发量2397.6mm。这种独特气候特征有利于干物质糖分积累,适宜北方农作物生长。
  磴口县濒临黄河,依乌兰布和沙漠,北靠阴山,独特地理优势和气候特征,使这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油葵、甜菜、番茄等农作物。名优特产华莱士瓜、王爷地甘草、苁蓉、南瓜、二狼山山羊绒等在国内外久负盛名;野生植物主要有山榆、胡杨、梭梭林、中药材等;动物主要有天鹅、灰鹤、野鸭、野鸡、黄羊、野兔、各种鱼类等,其中尤以黄河鲶鱼、鲤鱼最为出名。我县境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20多种,其中金属矿有金、银、铜、铁,非金属矿有红柱石、白瓷石、大理石、硅石、钾长石、云母、建筑用砂石、粘土及矿泉水,此外,还有放射性矿产铀。
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磴口地区历史悠久,远在原始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秦统一中国后,这里属新秦地。汉武帝时设朔方郡,下设十个县,其中窳浑、临戎、三封三个县的古城遗址都在磴口境内,曾是汉朝在朔方的繁荣垦区,当时三县人口已达7万余人。有史记载,公元十年,“朔方无复兵马之上踪”,“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的统治者对此地鞭长莫及,边疆少数民族纷纷兴起,建立政权。北魏时,磴口地区属夏州;唐朝归夏州节度使;宋时、党项族渐强,建立西夏王朝,此地归天德军;元归甘肃路;清属宁夏道。清初、磴口地区即属阿拉善王爷封地。乾隆年间,选定磴口为吉兰泰食盐外运码头,并设衙署,驻扎司员,促进了蹬口地方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发展。1926年,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后,向西挺进,路经磴口,为军需供应方便和与绥甘廊衔接,遂决定设“磴口兵站”,并于1929年1月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设县,归属宁夏。解放后,磴口县仍属宁夏管辖。1954年,甘肃、宁夏合并,磴口县直属甘肃省阿拉善自治州,至1956年,自治州改为巴彦淖尔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属其辖。1958年,巴彦淖尔盟与河套行政区合并,仍称巴彦淖尔盟,盟府设在磴口县巴彦高勒镇。1960年,撤销磴口县成立巴彦高勒市。1964年,撤销巴彦高勒市恢复磴口县。1971年盟府迁驻临河,磴口县为其所辖。
2014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2亿元,同比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9亿元,同比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64元,同比增长10%;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33元,同比增长13%。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15.8:66.7:17.5。现代农牧业加快发展。新建设施农业3560亩。华莱士瓜良种培育工作深入开展,肉苁蓉、酿酒葡萄、番茄、山药等特色种植规模持续扩大。肉羊饲养量达到155万只。圣牧高科建成有机牧场20座,有机奶牛存栏4.5万头。全县牲畜饲养总量突破169万头(只)。建成特色水产养殖基地2.6万亩。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13.5%,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提高到59%。圣牧高科成为全市首家在香港成功上市的本土企业。蒙牛乳业、佳格植物油、泰顺番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宇乐氯碱化工循环经济项目加快建设,利川技改搬迁设备安装到位。山路、国华、国电、中电投二期光伏项目将并网发电,万亩光伏产业园初具规模,全县光伏发电能力达到185兆瓦,电力装机总量突破900兆瓦。财富能源、东达蒙古王、蒙草抗旱等一批知名企业正式入驻,引进国内到位资金33亿元,入园企业达到70户。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纳林湖、万泉湖、金马湖景区更具魅力,黄河湿地公园、黄河观光塔、万亩葵园和阿贵庙景区道路正式建成。第二十二届华莱士节文体活动精彩纷呈,龙舟赛、垂钓大赛、足球赛和书画票证展等民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全年接待游客突破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隆盛合镇协成新村、补隆淖镇坝楞新村被评为“自治区美丽乡村”。投资2.5亿元的29个嘎查村分场“十个全覆盖”工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改造危旧房1692户,2650人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新修通村油路53公里,硬化嘎查村分场街巷70公里,安装“户户通”2100户,新建改造校舍3200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卫生室6所、便民连锁超市25个、日用品配送中心1个、文化活动室5个,为14个文化活动室配套了文化活动器材,农牧区电网改造全面推进,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投资3.3亿元,改造中低产田4.8万亩,完成土地整治16万亩,衬砌沈乌干渠30.3公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田4万亩。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8.4亿元。新修城区黑色道路6.2公里。建成回迁房2.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公租房397套、廉租房804套,完成房地产开发30万平方米。2个出口改造基本完工。新增城镇绿地50万平方米。完成生态建设任务1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9.5%。完成了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华润金牛电厂2号机组脱硝和增容脱硫改造工程完工投运,节能减排任务圆满完成。财政用于民生事业支出达到8.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17个嘎查村分场“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项目全部启动,3个生态脆弱地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顺利实施,发放金融扶贫贷款6549万元。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9543人,新增城镇就业850人,发放就业再就业和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800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达到1939元,城乡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432元和250元,新型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农牧区综合敬老院主体完工。县财政安排2865万元,低收入农牧户冬季煤补发放到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通讯补贴全部兑现。安置“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者50名,为卫生、教育系统招聘专业技术人才75名。新建县幼儿园、二完小综合楼投入使用,农牧区8所小学校舍全部新建。卫生监督所、补隆淖和协成卫生院投入使用,农牧民就近就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冯玉祥西北军粮仓博物馆、黄河三盛公地质博物馆、治沙纪念园主体完工,5部民间作品荣获自治区二人台艺术节优秀节目奖。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通过自治区“五星级”达标验收。补隆淖镇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近年来,磴口县以“城市建设市场化、资源利用商品化、基础设施社会化、城市管理企业化”的经营城市理念为先导,按照“东开西进、南优北拓”的城市发展思路,突出人气和市气“两个重点”,精心塑造黄河风情和沙漠绿洲“两个个性”,围绕建设“人在花中、楼在绿中、城在景中”的黄河生态园林式旅游城市这一目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刀阔斧的进行城镇建设。2000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7.8亿元,新建改建城镇黑色路面48.7公里,巴镇城区已形成了十横十纵的城镇道路网络格局;建成了占地3.96万平米的富源广场,城区绿地面积达209.6公顷;新建居民住宅小区23个,总面积63万平米,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22.4平米提高到26.2平米,城镇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7.3万平米。巴镇建成区面积由1990年的5.3平方公里扩大到8.1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22%提高到了44.2%。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和灵魂。从2002年开始,磴口县投资35万元,聘请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对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了第四次修编。重点对城镇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文化区、经济开发区进行了详细规划,突出留足绿地、建筑错落有致、街景有别、小区各异、绿色生态的新个性,使巴镇规划控制面积由8.1平方公里扩大到16平方公里,六大功能区形成了一个科学、协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
  为了建设“绿树、白楼、虹灯”为特色的生态园林城镇,按照“谁受益,谁投资”和“居民集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原则,积极组织实施了硬化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对巴镇居民区巷道分步骤、分年限进行硬化,并对主街道两侧路肩进行了彩砖硬化,对沿街各单位、企业、商业门点,本着自行硬化的原则,全部完成硬化任务。实施了“霓红灯计划”,对主街道两侧沿街单位、门点安装射灯、彩灯,并对镇内七座铁塔进行了彩灯装饰,镇内道路亮化覆盖率达到了95%。完成主街道两侧树种更新改造工程10公里,八条街道两侧植树绿化10000株,新增街道两侧花草绿地12500平米,实施了团结路、东风街主干道立体式和迎街单位、住宅小区等重点部位的见缝插绿、退硬还绿、拆墙透绿,人均公共绿地达8.6平米,巴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2.2%。
  磴口城镇建设重点要“完善三大体系、实施七大工程”:
  &完善三大体系:
  (一)完善规划设计体系。继续坚持“东开西进、南优北拓”的城镇发展战略实施巴镇的城市建设,审批新开工建设项目时,既考虑与城镇总体规划的一致性,又考虑与各专项规划相吻合,既考虑建筑物的层高、立面造型、色调,又考虑绿化、物业、环保、人防、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力求做到完美统一,真正实现“每一寸土地都要规划好用途,没有规划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开发”。
  &&&(二)完善土地收储体系。政府、城投公司、投资商都可以在土地收储中心的统一规范下积极参与土地收储。在收储的程序上,我们将过去边收储边建设改为一次性收储、分期建设;将过去先修路土地升值后再收储改为先收储后修路、再建设,从而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三)完善园林绿化体系。我县创建生态园林式城镇,就是要结合自然优势和地域特征,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规定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的目标,全面实施巴镇的城镇绿化。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大力开展“绿色家园”建设活动,重点实施好“面、线、点、带”工程。即以公园、游园为面,以各条街道为线,以单位居民小区为点,以绕城线为带,植树、种花、种草,全面提高绿化美化水平。二是在城市框架逐步拉大的前提下,对闲置的土地优先绿化美化,对拆出来的旧城区合理规划好用途,尽可能安排园林绿化工程。工业园区内的绿化,由进驻的企业按所属的地片自行绿化,各企业间要栽植不小于20米宽的绿色间隔带,企业绿化不达标不予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凡新建办公场所和场区,一律不准建实体围墙。三是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切实做好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的实施,从源头上杜绝毁绿、占绿现象的发生。
  实施七大工程:
  一是投资2240万元实施道路建设工程。其中投资1978万元实施城区十横十纵道路贯通衔接工程,建设五条道路总长8000米;投资262万元安装城区4条道路路灯409盏。二是投资747万元实施给排水建设工程。其中投资257万元新铺、改造4条街道总长4350米的给排水管道,新建给水二级加压泵站一座;投资490万元完成四条街道3697米排污主管道、1358米过路管道的铺设,新建提升泵站一座。三是投资9307万元实施城镇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其中,投资981万元新建天然气供气门站一座和配套供气管道11.6公里;投资8326万元实施富源供热站选址建设工程。四是投资2520万元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其中,投资170万元新植行道树木12000株,种植花草6.5万平米;投资2350万元完成人民公园、滨河公园、康乐休闲园等公共设施配套及绿地建设任务,年内新增绿地面积18.5万平米。五是投资6400万元实施城镇公共建筑建设工程。包括建设大楼、法院办公楼、工商局办公楼、国土资源局办公楼、网通办公楼、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建设、党政综合办公大楼加高工程,启动体育场、会展中心、实验中学建设工程。六是投资3.11亿元完成26.3万平米的房地产开发工程。包括六个小区的续建工程和四个小区的新建工程。七是实施旅游区建设工程。结合城镇建设,全面推进旅游区建设,进一步编制和完善《乌兰布和沙漠旅游规划》、《纳林湖景区规划》、《黄河三盛公水利风景区规划》,加快黄河三盛公风景旅游区、乌兰布和沙漠旅游区、阿贵庙旅游区建设工程。
  &二、城镇水环境建设情况
  (一)水资源介绍
  &黄河水是磴口县最大的水资源,它可用来灌溉农田,且是磴口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磴口县有52公里河岸线,三条干渠引水量4亿立方米,河水适宜农作物灌溉。境内有自然湖泊31个,总面积3.64万亩。黄河流经巴镇地段的河床宽度米,水位平均1051.74米,洪水期为7-9月,最大流量为4600立方米/秒;枯水期为12-1月,平均流量为立方米/秒。巴镇范围内的主要地质构造为第四纪近代冲积层,由于受构造影响,岩质颗粒组织较细,孔隙率大,含水层分为潜水及承压水两大层。潜水层的埋深极浅,仅为2-3米左右,承压水又可分为第二含水层和第三含水层。第二含水层的埋深为地面以下15-25米,平均厚度为14.8米。第三层含水层的埋深为53-120米之间,平均厚度37米,第三含水层的静储量为19亿立方米,动储量为5846立方米/昼夜,水质除含氟化物略超标外其余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给水工程现状及发展规划
  &巴镇目前最高日供水量为3500吨/天,主要供给55%的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另有45%的居民采用简易取水设备就地取水,汲取浅层地下水。现有自来水厂一家,占地1公顷,供水系统为一级供水系统。巴镇工业用水量约为200万吨/年,均使用自备水源,供水水源为深层地下水。
  &根据水文地质资料显示,巴镇可供居民生活直接饮用的深层地下水并不十分丰富,近几年来因深层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原有取水井井管加长,甚至有的取水井报废。随着磴口县国民经济发展和巴镇城镇建设力度的加大,单取地下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近期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仍以地下水为主。为满足近期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需在现有5眼井的基础上新打机电井8眼(单井出水量按60吨/小时计),井群布置应集中,以便所取地下水统一输送到二级水厂集中进行加氯消毒、除氟等处理再进入管网供给用户,从而保证出水水质,增强供水的安全性。但井间距不宜小于350米,以免影响单井出水量。为满足巴镇远期发展生产及生活供水的需要,规划在黄河流经巴镇的上游西岸新建地表水源地一座,取水规模为5万吨/日,采用“渗渠(管)——集水井”方式取水。新的地下水源地形成后,要逐渐封闭城区内供水井,以便所取地下水统一输送到二级水厂集中处理后供给用户,保证供水的安全性;地表水源形成后,城市具备了向镇内工业企业供水能力时,应逐渐封闭工业企业自备水井(开采浅层地下水的除外),避免工业用水与居民生活饮用水争水源。
  &&&(三)排水工程现状及发展规划
  &&&巴镇的排水设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兴建的,现有排水管道33.64公里,污水提升泵站三座。设有排污设施的道路有东升路、和平路、钢铁路、黄河路、永进路的部分路段。所埋设的管道大多为D300或D400,且经过十几年的运行,部分路段的排污设施已损坏,排水设施十分简陋还没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急待提高完善。随着近几年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更使原有的管网不堪重负。污水管网的普及率偏低,现有排水管又排污不畅。同时渗漏的污水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既便是通过污水管收集起的污水也未经处理通过排污泵站提升后直接进入了东风渠或黄河总干渠,最终排入黄河,对黄河水系造成了极大的污染。镇内的各工矿企业的废水也没有进入排水管网,而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东风渠或黄河总干渠,对黄河水系造成污染。
  &&&巴镇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通过管网收集、泵站的提升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经集中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到天然水体或再利用。雨水则可利用河套地区纵横发达的沟渠就近排放。污水量标准按生活及工业给水量的80%计算,则污水工程规模为30000吨/日。巴镇地形平坦,坡度仅为0.5&,地下水位高,污水管埋深不宜过大,污水管网按远期2020年规划进行布设,需新建污水泵站6座。在污水的处理、排放及综合利用方面,各企业的工业废水必须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规模30000吨/日,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水质。
  &&&工业生产中处理后的污水,优先考虑综合利用,如巴镇景观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园林绿化用水、消防贮备用水等,然后再考虑排放。鉴于巴镇降雨量小,蒸发量大,雨季短,规划只在重要路段设置雨水管渠。雨水管线的布置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多采用正交式布置,使雨水管尽量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排入附近的防洪沟、池塘、洼地等水体中。
  &&&(四)水源的保护
  &&&一是严禁过量开采地下水,防止造成水文地质条件甚至局部环境的恶化,如出现水量急剧下降、水质变差的情况。二是在运行管理上加强监测,随时掌握含水层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维持井群旺盛的生命力。三是保护好井群生产点的环境,为了防止取水构筑物周围含水层受到污染,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施用持久性或剧毒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有害废渣,并不得从事破环深层土层的活动。四是加强地表水的保护工作,沿河严格划分出一、二级保护带,保证其水质标准不低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类标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 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
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
公司名称: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
公司规模:500-999人
公司行业:
公司类型:
联&系&人:薛彦
联系电话:
公司地址:巴彦淖尔市磴口圣牧工业园区
财务人员(失效)
每天投递25次,可获得双倍面试机会
公司名称: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薛彦
联系电话:
公司地址:巴彦淖尔市磴口圣牧工业园区
工作地点:芙蓉 - 五一大道
薪资待遇:元
工作地点:朝阳 - 其他
薪资待遇:元
工作地点:岳阳楼
薪资待遇:元
工作地点:香洲 - 老香洲
薪资待遇:元
工作地点:
薪资待遇:元
工作地点:安宁 - 刘家堡
薪资待遇:面议
工作地点:越秀
薪资待遇:面议
工作地点:丰台 - 科技园区
薪资待遇:元
无需海量投递
24小时企业主动联系您,坐等好工作!
如何提升找工作效率?
击败更多竞争对手企业主动邀请你,当日即可找到好工作!
第一时间接收企业面试邀请,好职位不错过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牧高科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