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Cs两种元素周期表读音的周期

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及第一章教案集
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及第一章教案集
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及第一章教案集高一化学必修2教学计划高一化学备课组陈阳平、赵琼、吴泽松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将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的普通高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及其教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成员有:陈阳平、赵琼、吴泽松。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二、教学要求&&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的确定、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的测试与评估、课内外辅导活动中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思考设计。&&&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继续坚持“同课异构”的备课方式,搞好化学必修2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三、教学进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第二节&元素周期律&&&&&&&&&&&&&&&&&&&&&3课时第三节&化学键&&&&&&&&&&&&&&&&&&&&&&&&&&2课时机动和复习&&&&&&&&&&&&&&&&&&&&&&&&&&&&&&2&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2课时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2课时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2课时机动和复习&&&&&&&&&&&&&&&&&&&&&&&&&&&&&&2&课时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课时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3&课时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课时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2&课时机动和复习&&&&&&&&&&&&&&&&&&&&&&&&&&&&&&&&&&&&&&&&&2&课时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2&课时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2&课时机动和复习&&&&&&&&&&&&&&&&&&&&&&&&&&&&&&&&&&&&&&&&&&1&课时周次&&&&时间&&&&教学内容1&&&&3.1—7&&&&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2&&&&8—14&&&&&第二节&元素周期律3&&&&15—21&&&&第三节&&化学键4&&&&22—28&&&&单元复习、测试5&&&&29—4.4&&&&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6&&&&5—11&&&&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7&&&&12—18&&&&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8&&&&19—25&&&&单元复习、测试9&&&&26—5.2&&&&期中复习及考试10&&&&3—9&&&&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11&&&&10—16&&&&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2&&&&17—23&&&&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13&&&&24—30&&&&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4&&&&31—6.6&&&&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15&&&&6.7—13&&&&本章复习及测试16&&&&14—20&&&&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17&&&&21—27&&&&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18&&&&28—7.4&&&&期末总复习19&&&&5—11&&&&期末总复习20&&&&12—18&&&&期末考试集体备课一览表周次&&&&时间&&&&主讲教师&&&&教学内容1&&&&3.3&&&&张如玉陈阳平&&&&讨论计划及&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2&&&&3.10&&&&赵琼&&&&&第二节&元素周期律3&&&&3.&17&&&&吴泽松&&&&第三节&&化学键4&&&&3.24&&&&吴泽松&&&&单元复习、测试5&&&&3.31&&&&赵琼&&&&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6&&&&4.7&&&&陈阳平&&&&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7&&&&4.14&&&&吴泽松&&&&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8&&&&4.28&&&&赵琼&&&&单元复习、测试9&&&&5.5&&&&陈阳平&&&&期中复习及考试10&&&&5.5&&&&吴泽松&&&&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11&&&&5.12&&&&赵琼&&&&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2&&&&5.19&&&&陈阳平&&&&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13&&&&5.26&&&&吴泽松&&&&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4&&&&6.2&&&&赵琼&&&&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15&&&&6.9&&&&陈阳平&&&&本章复习及测试16&&&&6.16&&&&吴泽松&&&&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17&&&&6.23&&&&赵琼&&&&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18&&&&6.30&&&&陈阳平&&&&期末总复习19&&&&&&&&吴泽松赵琼&&&&期末总复习20&&&&&&&&陈阳平&&&&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本节概述一、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本节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节教学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关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流程:查找资料(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实践活动汇报→讲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元素周期表→&小结。说明:实践活动(课前预习)──分小组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或资料卡片等。讲授──可采取制成Flash动画形式,每一版块点击出现,增加周期表结构的动感,加深记忆。课堂开放性训练──以小组为单位竞赛,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多种类型的元素周期表(如从密度、放射性等角度)。评价方式──优秀成果以墙报形式展出,进行相互交流并评价。2.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流程: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理论探究(碱金属及卤素原子结构特点、规律)→实验探究(碱金属及卤素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得出结论。说明:问题创设──(1)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把锂、钠、钾等元素编在一个族呢?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什么联系呢?&(2)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呢?&碱金属及卤素的原子结构有关资料以学案形式下发或课上以投影形式呈现。理论探究──比较、归纳、抽象。实验探究──事先可下发实验预习提纲,实验可设计成学生的分组实验,具体见活动建议。3.关于核素内容的教学设计(第3课时)教学流程:介绍前沿科学→提出问题→事例分析→得出概念→概念辨析→应用→课堂练习→开放性作业。说明:问题创设──考古(146C)、氢弹(21H,31H)的制造等。内容呈现──氢、碳、铀同位素资料卡片、幻灯。方法手段──比较、类比、抽象。评价反馈──多媒体呈现形成性练习题、同步测试等;查阅同位素在能源、医疗、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以读书报告会形式进行交流。二、活动建议【科学探究】钾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可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而钾与水的反应,钾块不要取太大,以免发生危险,此实验最好由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实验1-1】教材中此实验是分步进行,饱和氯水会挥发出氯气造成污染。可尝试改进设计实验如下,操作方便,对比性强,现象明显,且无有毒气体逸出。(1)&实验装置(如图1-1)。(2)&实验操作:①&向U形管中加入约2&g高锰酸钾粉末;取一根5&mm×150&mm的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在图1-1所示实验装置中的“4、5、6”处贴上滤纸小旗,分别滴3滴淀粉KI溶液、饱和KI溶液、溴化钠溶液(从上到下)。另取一同样的玻璃管,两端各塞入一小团脱脂棉,在1和2处脱脂棉上分别滴入淀粉KI溶液和饱和NaBr溶液,并在两端分别接一橡皮管(带夹子);在3处装入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按图1-1的装置连接。②&滴加浓盐酸,即可看到有黄绿色的氯气产生,与小旗接触后,由下至上依次出现:蓝色、紫黑色、红棕色。打开1、2处的夹子,当氯气恰好上升到2位置,保持一会儿即夹住2处,不使氯气上升。③&取下上节玻璃管,在2处微微加热,即看到红棕色的溴上升到1处,此时有蓝色出现。三、问题交流【思考与交流】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学习下一节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础。四、习题参考4.(1)元素&&&&甲&&&&乙&&&&丙&&&&丁原子序数&&&&6&&&&8&&&&11&&&&13元素符号&&&&C&&&&O&&&&Na&&&&Al周期&&&&二&&&&二&&&&三&&&&三族&&&&ⅣA&&&&&ⅥA&&&&ⅠA&&&&ⅢA(2)甲与乙:C+O2&CO2乙与丙: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5.不可以,113种元素并不等于只有113种原子,原子的种类实际上多于113种。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的品质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教学方法比较、归纳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课题】元素周期律使人们认识了杂乱无章的化学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如何把这种规律具体地表现出来呢?【板书】一、元素周期表【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4—P5页,思考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小结、板书】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递增的元素从左到右为同一周期;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元素从上到下为同一族。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4页1,思考周期表中有多少周期?每周期有多少种元素?【概括总结】&&&&&&&&&&&&&&&&&&&&&&&&&&&&&1周期,共2种元素短周期&&&&&&&2周期&共8种元素周期&&&&&&&&&&&&&&&&&&&&&&&&&3周期,共8种元素(七个横行)&&&&&&&&&&&&&&&&&4周期,共18种元素长周期&&&&&&&5周期,共18种元素&&&&&&&&&&&&&&&&&&&&&&&&&&&6周期,共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7周期,目前已发现26种元素【阅读、思考】在周期表中有两个特殊的位置,镧系和锕系,阅读课文P14倒数第二段,说出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结构上有何特点?【总结陈述】在第六周期中,从57号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的最外层和次外层电子层结构及元素的化学性质十分相似,这15种元素总称为镧系元素。排在周期表第六行,第三列。&与此类似,在第七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铹(Lr)这15种元素总称为锕系元素,排在第七行,第三列。镧系和锕系都有15中元素。含有的元素种类=32-1个0族-7个主族-6个副族-3【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为哪些族?【概括总结】主族,包括长周期和短周期元素主族(A):共7个副族(B):共7个副族只包括长周期元素族(18个纵行)&&&&&&&&&&&&&&&&&&&&&&&&&&&&&&&&&&&&&第VIII族:包括8、9、10三个纵行的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观察与思考】在周期表的18个纵行16个族中,各族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如何?【展示】元素周期表【陈述】在元素周期表中,各族从左到右的依次是:IA&IIA&IIIB&IVB&VB&VIB&VIIB&VIII&IB&IIB&IIIA&IVA&VA&VIA&VIIA&0。【观察与思考】在所有族中,元素最多的族是哪一族?共有多少种元素?【结论】在所有族中,第IIIB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因此元素最多,共有32种元素。【理解应用】据周期表结构,推测原子序数为85号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哪一周期?哪一族?【案例分析】推测元素在哪一周期:85-2-8-8-18-18=31,减5次后小于32,为第6行,第六周期;推测在哪一族:第六行的最后一列元素应为第32个,从减出的数据为31可以推出它是在第17列,为第VIIA族。【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3页倒数第一自然段,通过周期表,我们还可以了解元素的哪些信息?【交流】最外层的电子逐渐递增IIIB族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推测114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方法1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法2逆推主族元素的序数=最外层的电子数(1)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位置、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的类别、相对原子质量、价层电子排布、是否人造元素、是否放射性元素等信息。(2)通过周期表,我们还可以对元素进行分区,如硼、硅、砷、碲、砹和铝、锗、锑、钋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虚线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位于虚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表现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3)通过周期表,还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认识它们的性质。【随堂练习】1.①原子序数=&&&&&&&=&&&&&=&&&&&&,这个关系只能用于&&&&&&&&&&情况②周期:与行是什么关系?&&&&&&&&&&&按照什么原则划分?&&&&&&&&&&&&&&&&&&&③族:与列是什么关系?&&&&&&&&&&&按照什么原则划分?&&&&&&&&&&&&&&&&&&&&&2.写出Al、C、O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分别找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请你整理好之后用文字表达出来。www.&&&&&&&&&&&&&&&&&&&&&&&&&&&&&&&&&&&&&&&&&&&&&&&&&&&&&&&&&&&&&&&&&&&&&&&&&&&&&&3.写出K、Na与水反应的方程式&&&&&&&&&&&&&&&&&&&&&&&、&&&&&&&&&&&&&&&&&&&&&&&&&&&&&&&&&&&&&&(思考)两者性质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是哪一个比较活泼?与原子结构有关吗?4.(2004年全国)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A.Al3+&&&B.Mg2+&&C.Be2+&&D.H+5.已知某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是A,其阴离子Rn-含有x个电子,则m&g&Rn-中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是&&&&&&&&&&&&&&&&&&&&&&mol。作业:P11&第1题和&第5题板书计划短周期(一、二、三行)(元素有2、8、8种)&&&&&&&&&&周期&&&&长周期(四、五、六行)(元素有18、18、32种)&&&&&&&&&&&&&&&&不完全周期(七行)(元素有26种)元素周期表结构&&&&&&&&&&&主族(1、2、13、14、15、16、17列)A族&&&&&&&&&&&族&&&&副族(3、4、5、6、7、11、12列)B族&&&&&&&&&&&&&&&&&零族(18列)&&&&&&&&&&&&&&&&&第VIII族(8、9、10列)&&&&教学反思通过元素周期表结构的了解,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周期性,从而为学生学习元素性质的周期律埋下伏笔。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简单的碱金属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相关的计算;2、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知道结构决定性质。过程与方法1、由原子结构理论分析推导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3、理论联系实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及方法。由实践得出理论,并由理论指导实践。2、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3、用辩证唯物主义量变质变的观点,在本节内容中有着最恰当的体现。教学重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碱金属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教学难点金属族的性质递变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教学方法比较、归纳&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入】活泼的金属元素Na的性质是我们所熟知的,现象是本质的反应,宏观是微观的体现。现在让我们从原子结构这一微观角度来研究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关系。【板书】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一)、碱金属元素[科学探究1]请同学们看书本P5,并完成该表。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核电荷数从Li到Cs逐渐增多。2.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为1。3.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2层增大到6层。&[实验1]取钾、钠各一粒,分别放在石棉网上的左、右两边,同时加热。观察实验的现象。[现象]钾首先熔化(熔点低),先与氧气发生反应,后钠再熔化与氧气反应。[板书]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思考与交流]请写出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尝试的写出锂、钾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碱金属&&&&与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加热)锂&&&&钠&&&&钾&&&&[提问]从钾、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中,请总结出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答]相似性:碱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递变性:周期表中碱金属从上往下,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剧烈。[过渡]我们知道金属钠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水发生反应。[实验2]钾、钠与水的反应:取两烧杯,放入相同量的水,然后分别取绿豆大的钾、钠各一粒同时分别放入两烧杯中,观察实验的现象。[现象]钾燃烧,先消失;钠熔化,后消失。[板书]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提问]根据]钾、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请请总结出碱金属与水反应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生成的碱性氢氧化物的碱性如何变化?[答]相同点:碱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不同点:周期表中碱金属从上往下,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氢氧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强。[过渡]以上我们学习的是碱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学习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板书]3、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科学探究2]根据碱金属的物理性质表格,请总结碱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共性、递变性?碱金属单质&&&&颜色和状态&&&&密度(g/cm-3)&&&&熔点(。C)&&&&沸点(。C)&&&&原子半径(nm)Li&&&&银白色,柔软&&&&0.534&&&&180.5&&&&1347&&&&0.152Na&&&&银白色,柔软&&&&0.97&&&&97.81&&&&882.9&&&&0.186K&&&&银白色,柔软&&&&0.86&&&&63.65&&&&774&&&&0.227Rb&&&&银白色,柔软&&&&1.532&&&&38.89&&&&668&&&&0.278Cs&&&&银白色,柔软&&&&1.879&&&&28.40&&&&678.4&&&&0.265[总结]随核电荷数增加,密度逐渐增大(K除外),熔沸点逐渐降低。[提问]碱金属有这样的相似性、递变性的本质原因在哪里?[答]因为,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原子半径的递变,有性质的递变。&&&随着荷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最外层电子易失去,表现在参加化学反应时越来越剧烈,金属性增强。[板书]4、结构决定性质[讲解]金属性:金属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1、金属与水或者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www.[随堂练习]1.通过课本的演示实验,总结整个碱金属的性质规律有哪些?(1)&&&&&&&&&&&&&&&&&&&&&&&&&&&&&&&&&&&&&&&&&&&&&&&&&&&&&&&&&&&&&&&&&&&&&&&&&(2)&&&&&&&&&&&&&&&&&&&&&&&&&&&&&&&&&&&&&&&&&&&&&&&&&&&&&&&&&&&&&&&&&&&&&&&&&&(3)&&&&&&&&&&&&&&&&&&&&&&&&&&&&&&&&&&&&&&&&&&&&&&&&&&&&&&&&&&&&&&&&&&&&&&&&&&2.如何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出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认为,金属活泼性应该是Fe&&&&&&Cu&&&&&&Ag3.下列那个选项不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活泼(&&&&)A.A常温下可以与水反应,B不与水反应。&&&B.B&不能从任何含A的盐中置换出金属AC.用氨水可以制取B对应的碱,却不能制取A对应的碱&&&D.A在空气中比B耐腐蚀4.下列对铯的性质预测正确的是(&&&)A.它的熔点很高&B.它只存在一种氧化物&C.它的碳酸盐不易溶于水D.氯化铯易溶于水5.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原子的&&&&&&&&电子能力增强,元素的还原性&&&&&&&&,金属活泼性&&&&&&&&&通过碱金属性质相似性和规律性的总结,请你推测卤素的相似性和规律性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核对于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原子的&&&&&&&&电子能力减弱,元素的氧化性&&&&&&&&,卤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布置作业&&p11&&&&&9w【板书设计】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3、碱金属的物理性质随核电荷数增加,密度逐渐增大(K除外),熔沸点逐渐降低。4、结构决定性质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1、金属与水或者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课后反思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有1让活泼金属与水反应,看反应剧烈程度2中等活泼金属利用置换反应或与酸反应看产生氢气快慢程度3不活泼金属利用置换反应4看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强弱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四课时)知识与技能:1.掌握原子的构成,会用质量数表示原子的组成2.对核素和同位数有一定的认识过程与方法:1.会根据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2.通过同位素的学习,深化元素概念的理解。3.了解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单质或化合物分子的过程中的组合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原子中不同电性粒子之间的关系,认识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2.理解元素与核素、同位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初步建立整体与局部的相互联系的意识。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和数目&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难点: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和数目&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归纳——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复习回忆]&原子的构成:&&&&&&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核外电子[分析]&&&&质量/kg&&&&相对质量&&&&电性和电量/C质子&&&&1.673×10-27&&&&1.007&&&&+1.602×10-19中子&&&&1.675×10-27&&&&1.008&&&&0电子&&&&9.109×10-31&&&&1/1836&&&&-1.602×10-191、构成原子粒子所带的电性及电荷大小。2、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总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问]原子核的特点?[答]体积小,原子的质量集中在核上[引入]由于电子的质量比质子和中子小的多,所以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内,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就叫做质量数。[板书]一、原子结构(一)、质量数定义&&:&&符号:A&&&&&&计算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应用:用质量数表示某种原子&&&&&&&[思考]&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科学探究]:1、填写下表,总结A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原子&&&&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中子数(A)&&&&相对原子质量F&&&&&&&&10&&&&&&&&18.998Na&&&&&&&&12&&&&&&&&22.990Al&&&&&&&&14&&&&&&&&26.98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原子形成离子之后构成原子的微粒哪些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质量数呢?www.[总结和比较]&&和&&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随堂练习]:1、完成表格1&&符号&&&&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电子数&&&&&&&&&&&&&&&&&&&&&&&&&&&&&&12&&&&12&&&&&&&&12&&&&&&&&20&&&&40&&&&182、完成表2元素符号&&&&原子符号&&&&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1&&&&0&&&&1&&&&&&&&1&&&&1&&&&1&&&&&&&&1&&&&2&&&&1&&&&&&&&6&&&&6&&&&6&&&&&&&&&&&&&&&&&&&&&6&&&&8&&&&6[过渡]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例如表2中。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如&、&、&&就各为一种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板书](二)、核素和同位素核素:&&&&&&&&&&&&&&&&&&&&&&&&&&&&&&&&&&&&&&&&&&&&&&&&&&&&&&&&&&&&&&&&&&&同位素:&&&&&&&&&&&&&&&&&&&&&&&&&&&&&&&&&&&&&&&&&&&&&&&&&&&&&&&&&&&&&&&&&[思考与交流]: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2、Cl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⑴在形成的Cl2分子中,会有&&&&&&&&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⑵从原子的组成看,原子的质量数均为整数,但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是35.5,这是为什么?[回答]同位素有的是天然存在的,而且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各种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M=M1*n1%+&M2*n2%+…[简单介绍]同位素的用途。课堂小结: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比较微粒种类&&&&&&&&质子&&&&&&&&中子&&&&&&&&电子&&电性&&&&&&带正电&&&&&&不带电&&&&&&带负电&&电量&&&&&&&&1&&&&&&&&0&&&&&&&&l相对质量&&&&&&1.007&&&&&&1.008&&&&&&1/1836数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a%+B×b%+C×c%…(a%、b%、c%为原子个数百分比,A、B、C为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理论假设、通过现代研究手段,证明它们的存在。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些“看不见”的粒子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同学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努力学习哟,让这些粒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随堂练习]1、有以下一些微粒:①&②&&③&&④&&⑤&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是&&&&&&&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为同位素的是&&&&&&&&和&&&&&&&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的是&&&&&&&&和&&&&&&&&、&&&&&&&&和&&&&&&&&。www.2、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40K与40Ca&&&&B、T2O和H2O&&&&&C、40K与39K&&&D、金刚石与石墨3、在&&&中,m、n、p、q表示X的四个角码,若X1和X2的q均为1,m、p的值相等,则X1和X2表示的可能是&&&&&&&&&&&&&&&&&&&&&&&&&&&&&&&&&&(&&&&&)A、不同种元素的原子&&&&&&&&&&&&&&&&&&&B、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C、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形成的离子&&&&&&&D、不同元素的离子4、钛(Ti)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钛元素的同位素&、&、&、&、&中,中子数不可能为&&&&www.&&&&&&&&&&&&&&&&&&&&&&&&&&&&&&&&&&&&&&&&(&&&&)A、28&&&&&&&&&&&&&B、30&&&&&&&&&&&C、26&&&&&&&&&&D、245、据报道,&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A.32&&&&&&&&B.67&&&&&&&&C.99&&&&&&&&&&D.166【作业】p11&&&&4&&5【板书设计】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一)、质量数计算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核素和同位素(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M=M1*n1%+&M2*n2%+…同位素的用途www.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原子结构的处理以及用原子结构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核素和同位素的等一些概念会混淆。多用练习强化。了解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本节概述一、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实质的揭示,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会以此理论来指导后续学习,所以,学好元素周期律是十分重要的。本节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本节教学难点: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律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教学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从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应当体现出教材本身逻辑系统的要求;要重视理论推理,借助实验和事实分析,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一般为:提出课题→列出理论研究的要点→应用实验或资料,分析阐述以得出规律性结论→结合新的事实,检验、应用得出的结论。根据教材的安排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只要求学生熟悉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并会应用即可。重点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过程。利用问题探究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下列设计可供参考:分析教材表1-2数据→学生归纳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思考与交流→得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提出新问题(如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随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呢?)→实验探究&(钠、镁、铝元素化学性质的比较)→得出结论→资料卡片(硅、磷、硫、氯元素的性质事实)→思考与交流→概括出元素周期律→再结合周期表总结出元素性质、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中元素位置的关系→应用。说明:实验探究──事先可下发实验预习提纲,实验可设计成学生的分组实验,具体建议见活动建议。&开放性作业──小论文(如由元素周期表所想到的……)。二、活动建议【科学探究】钠、镁、铝的性质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比较明显且安全,可以设计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方案不作统一规定,要求各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评价,最后综合总结出最佳方案,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镁与水的反应,尽管有明显的反应速率,但产生氢气的量较少,且看不到产生的氢氧化镁,只能通过氢气的产生和酚酞指示剂的变色去认定氢氧化镁的存在,说服力不强。根据水溶液中KCl、NaCl有阻止氢氧化镁薄膜在镁上形成的作用,可将水改成食盐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一段擦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卷成螺旋状,插入盛有食盐水溶液的试管或烧瓶中,再将试管或烧瓶倒插在盛有食盐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镁持续不断地跟水反应,几分钟后,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聚积在烧杯底部。注意事项:镁条用量较多;食盐水可以用饱和食盐水稀释一倍获得。三、问题交流【学与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学习中,应帮助学生掌握以下要点: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反过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熟悉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4.指出金属性最强和非金属性最强元素的位置。5.推测未知元素的位置及性质。四、习题参考1.B2.(1)&Na<K&&(2)Al>B&&(3)Cl>P&&(4)Cl>S&&(5)O>S3.(1)HNO3>H2PO4&&(2)Mg(OH)2>Ca(OH)2&&&(3)&Mg(OH)2>Al(OH)34.银白色,与水剧烈反应,性质比钾和钠活泼。5.(1)Ba>Be&&(2)&&Ba也要密封保存6.(1)7,4&&(2)七周期、ⅣA&&(3)金属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为例,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的。电子围绕着核作高速运动。H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的情况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运动情况就很复杂,如何研究微观粒子—电子的这种复杂运动呢?人们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推进新课][多媒体播放:电子核模型示意图](教材1-7图片)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示意图,它表示了什么样的含义。师(微笑):同学们观察的比较仔细、全面,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各个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因此,它们运动的区域也是不相同的。我们把电子在不同区域的运动,称为电子层,就好像示意图中一层一层的。层与层之间是不连续的。用n表示电子层,n=1、2、3、4……7或者用K、L、M、N、O、P、Q表示。K表示第一层;L表示第二层……&[多媒体播放: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量依据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2、电子层可以用K、L、M、N、O、P等表示。3.最外层(除K为2外)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知识拓展]4.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5.倒数第3层不超过32。6.每层电子容纳数,最多不超过2n2【例题剖析】【例题1】.根据下列条件写出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把结果填在表中。&&&(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3)C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层电子数之差是电子层数的2.5倍。(4)D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4。【教师精讲】解本题时,要求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非常熟悉,有时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答案:Si&;B;&F;&Ne;硅/硼/氟/氖师:在分析研究上表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完成下表。表(一)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行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性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1-2&&&&&&&&&&&&3-10&&&&&&&&&&&&11-1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呈现周期性变化师:请同学们回答(并投影学生填表情况)根据教材内容:请同学们讨论,完成下表:表(二)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化合价变化的规律:原子序数&&&&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1-2&&&&+1&&&&&&&&&03-10&&&&+1&&&&&&&&&&&&&&&&&&&+4&&&&&&&&&&&&&&&+5&&&&&&&&&&&&&&&&&&&&&-4&&&&&&&&&&&&&&-1&&&&&&&&&&011-18&&&&+1&&&&&&&&&&&&&&&&&&&&+4&&&&&&&&&&&&&&&+5&&&&&&&&&&&&&+7-4&&&&&&&&&&&&&&&&&-1&&&&&&&&&&&&0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也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例题剖析】【例题2】.某非金属X的最高正价为+m,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有b个氧原子一个X原子该酸的化学式为&&&&&&&&&&&&&&&&&&&&&&。【教师精讲】在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时,常常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要注意化合价有正负价之分。答案:H2b-mXOb【例题3】.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均小于20,其中X、Z是金属元素;V和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W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W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由此推知(填元素符号)(1)V&&&&&&&&&&,W&&&&&&&&&,X&&&&&&&&&&&&&,Y&&&&&&&&&&&&&,Z&&&&&&&&&&&&&&&&。(2)写出&Z与V2W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精讲】解推断题首先要审清题意,找到突破口,层层推进,逐个求解。过程中,要注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后,还要再验证结论。答案:(1)H、O、A1、S、K&&&&&&&&(2)2K&+&2H2O&=====&2KOH&+&H2↑表三: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变化1-2&&&&3-10&&&&大到小11-18&&&&大到小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学习了元素化合价等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重点是理解其变化的规律,为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作业]1.下列各题中的物质均由核电荷数为1~10的元素组成。请按下列要求填写化学式:&&(1)只有2个原子核和2个电子构成的分子是&&&&&&&&&&&&&&&&&&&&&&&&&&&&&&&&&&&&&&&&;&&(2)1个最外层有5个电子和3个只有1个电子的原子结合的分子是&&&&&&&&&&&&&&&&&&&&&&;&&(3)1个最外层有4个电子的原子和2个最外层有6个电子的原子结合的分子是&&&&&&&&&&&&&&;&&(4)由3个最外层是6个电子的原子结合而形成的分子是&&&&&&&&&&&&&&&&&&&&&&&&&&&&&&&&&&&&;&&(5)由2个原子核10个电子结合而成的分子是&&&&&&&&&&&&&&&&&&&&,由5个原子核10个电子结合而成的分子是&&&&&&&&&&&&&&&&&&&&&&&&&&&&&&&&&&&&&&&&&&&&&&&&。参考答案:(1)H2(2)NH3(3)CO2(4)O3(5)HF、CH4板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量依据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2、电子层可以用K、L、M、N、O、P等表示。3.最外层(除K为2外)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知识拓展]4.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5.倒数第3层不超过32。6.每层电子容纳数,最多不超过2n2&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化合价、原子半径呈现的规律性变化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呈现周期性变化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也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也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教学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o1/L盐酸,1m&o1/LA1C13溶液、3mo1/LNaOH溶液、3mo1/LH2SO4溶液、1m&o1/LMgC12溶液。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推进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2、置换反应。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1、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2支小试管中,加入2-3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用酒精灯给2支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多媒体展示出表格]&&&表(一)&&&&Na&&&&Mg&&&&Al与冷H2O反应与沸H2O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与沸水&&&&现象&&&&&&&&Mg带表面有气泡;Mg带表面变红&&&&&&&&化学方程式&&&&&&&&Mg&+&2H2O=Mg(OH)2↓+&H2↑&&&&结&论&&&&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只能与沸水反应,Al与水不反应。实验二.Mg、Al和盐酸的反应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除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把镁带和铝片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3ml稀盐酸观察现象。&[多媒体展示出表格]表(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Mg&&&&Al现象&&&&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H2&&&&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H2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结论&&&&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H2,但Mg比Al更剧烈实验三:Mg(OH)2的性质取一支试管,加入2ml,1mo1/L、MgCl2溶液,再逐滴加入3mo1/L、NaOH溶液,把生成的白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o1/L、NaOH溶液、稀盐酸观察,完成下表:[多媒体展示出表格]表(三)Mg(OH)2的性质现象&&&&加入NaOH&&&&加入稀盐酸反应方程式&&&&/&&&&沉淀溶解结论&&&&不能溶于氢氧化钠&&&&Mg(OH)2+2HCl=&MgCl2+2H2O&&&&&&&&Mg(OH)2能溶于盐酸实验四:Al(OH)3的性质取一支试管,加入1mo1/L&Al&Cl3溶液,加入3mo1/LNaOH溶液至少产生大量的Al(OH)3白色絮状沉淀,把Al(OH)3沉淀分别盛放于2支试管中,然后,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o1/L稀盐酸和6mo1/LNaOH溶液,观察现象。[多媒体播放表格]表(四):Al(OH)3的性质&&&&加入NaOH,&&&&加入稀盐酸现&象&&&&溶解&&&&溶解反应方程式&&&&Al(OH)3+NaOH=Na&AlO2+2H2O&&&&Al(OH)3+3&HCl&=2AlCl3+3H2O结&论&&&&Al(OH)3既能溶于,也能溶于稀盐酸师:从上面几个实验,我们已经了解了Na、Mg、Al与H2O或者与酸反应的难易;知道了NaOH、Mg(OH)2、Al(OH)3的性质,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完成下表。表(五)&&&&Na&&&&Mg&&&&Al单质与水(酸)反应&&&&反应&&&&反应&&&&只与酸反应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比较&&&&NaOH强碱&&&&Mg(OH)2中强碱&&&&Al(OH)3弱碱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Na>&Mg>&Al【例题剖析】【例1】.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Y的核电荷数比X大2,Z的核电荷数比Y多4,1&mol&X单质跟足量的酸起反应能置换出1g氢气,这时X转为与氖原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根据上述条件,试回答:&&(1)X、Y、Z的元素符号依次为&&&&&&&&&&&&&、&&&&&&&&&&&&、&&&&&&&&&&&&&&。&&(2)X、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跟Z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①&&&&&&&&&&&&&&&&&&&&&&&&&,②&&&&&&&&&&&&&&&&&&&&&&&&&&&&&&&&&&&&。【教师精讲】本题确定X是关键,定量关系:2X――――H2&不要找错。离子反应方程式写好之后,要注意检查两个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答案:(1)Na&A1&C1&&&&&(2)①OH_&+H+&==&H2O&&&&②&A1(OH)3&+&3H+&==&A13+&+&3H2O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来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多媒体展示出:元素非金属判断依据]请同学们看教材P15、3资料,之后完成下表:&&&&Si&&&&P&&&&S&&&&Cl气态氧化物化学式&&&&SiH4&&&&PH3&&&&H2S&&&&HCl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高温&&&&磷蒸气与H2能反应&&&&加热&&&&点燃或光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合&&&&H2SiO3&&&&H3PO4&&&&H2SO4&&&&HCl&O4酸性强弱&&&&弱酸&&&&中强酸&&&&强酸&&&&最强含氧酸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Cl>&S>&P&Si师:从以上对第三周期元素的分析、比较中,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多媒体同时展示元素周期律内容]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板书: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例2】.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A.只有④&&&&B.只有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教师精讲】元素非金属性得强弱判断是重要得知识点,其判断得标准很多:与H2化合得难易程度;气态氢化物得稳定性;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等。&&&答案:C。【例3】.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砹(At)为白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教师精讲】元素周期律是高考的重点。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A正确,因为,&铍的性质类似于铝,氧化物可能有两性。C正确,Sr是第ⅡA族元素,其性质类似于Ca、Ba,SrSO4与BaSO4相似,难溶于水。【答案】&&BD。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并又通过事实,我们得出了元素周期律,希望同学们能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布置作业P18&&T6板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一.&&&&元素周期律&&&&&&&&&&&&&&&&&&&&&&&&&&&&&&&&&&&&&&&&&&&&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3.&元素周期律&&&&从Na&&&&&&&&&&C1&&&&&&&&&从左&&&&&&&&&&&&&右&&&&&&&&&(1)定义: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2)实质:核外电子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活动与探究Al(OH)3性质探究&&&&现&&象&&&&解释或方程式1、通入二氧化碳&&&&&&&&2、加入KOH溶液&&&&&&&&3、加入Ba(OH)2&&&&&&&&4、加入稀H2SO4&&&&&&&&5、加入稀HNO3&&&&&&&&结&&&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2、自主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教学难点:“位、构、性”的推导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决定、影响着元素的性质(称简“性”)。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三种量(位、构、性)中的一种,即可推出另外2种量。师:请同学们打开周期表观察:用绿色、淡绿表示的元素分别是哪种元素?如果沿着硼(B)、铝(A1);硅(Si)、锗(Ge);砷(As)、锑(Sb);碲(Te)钋(Po)画一折线,则位于折线左侧的是什么元素?折线右侧的又是什么元素?&[板书]1、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例题剖析】【例1】(2004江苏)X.Y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X原子的电子层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教师精讲】本题考查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要熟记并理解判断标准,不能随意变换标准。[板书]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师:请同学们写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的化学式,并标出Li、Na、K三种元素的化合价。[板书](1)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二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知识拓展]1、价电子数:元素外层电子—一般指最外层电子,有时还包括次外层电子,对主族元素而言,价电子数就是最外层电子数。2、上述规律对主族元素成立,不适用于副族元素、零族元素。&[板书](2)非金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中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例2】:氧化还原反应中除了原子守恒(质量守恒)外,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O3n-+6I-+6H+=R-+3I2+3H2O(R为主族元素)则:(1)RO3n-中R的化合价为&&&&&&&&,n值为&&&&&&&&&&&。(2)R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个。【教师精讲】很好,解题时,要注意一题多解,当然,还要注意选择最简单的方法。(2)题,容易错为5个,忽略了题中所给的信息“R-”。因此,分析时要合理,不能有遗漏。答案:(1)+5,1(2)7师:现在我们来共同归纳一下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用途。[多媒体播放: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用途]预测新元素。寻找半导体材料。合成新农药。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进行“位、构、性”的推导。【例3】(2002.上海市高考题)致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致冷的目的。人们曾用乙醚、NH3、CH3C1等作致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致冷剂。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2周期:&&&&&&&&&&&H20&HF;第3周期:SiH4&PH3&&&&&&&&&&&&&&&&&&(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H2S&&&&&&&H20;CS2&&&&&&&&C02;CCl4&CF4(选填“&”、“&”或“=”)。&&&&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1的化合物上。&&&&(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的致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致冷剂氟里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他类似的还可以是&&&&&&&&&&&&&&&。&&&&(4)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变化趋势来开发致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填写字母)&&①毒性②沸点③易燃性④水溶性⑤颜色&&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答案】&&(1)CH4、NH3;H2S&、HCl(2)&;&;(3)CFCl3(或CF3Cl);(4)使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a。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元素金属性、非金属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及科学研究有多么巨大的指导作用。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不久的将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报效祖国,服务全人类!生1:(热烈鼓掌)!布置作业:教材P18,T4,T5板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3.预测新元素1.金属性.非金属性与&&&&&&&&&&&&2..位构性的推导&&&&&&&4.找半导体&&&&&&&&.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5.新农药等&&&&&位&&&&&&&&&&&构2.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性活动与探究:1.上网或查阅其资料,写一篇科学小论文:门捷列夫事迹简介。2.查阅资料,最新发现的是一种什么元素?第三节&化学键本节概述一、教学设计初中化学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Cl,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化学2的化学键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本节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实质。本节教学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实质。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低起点,小台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关于离子键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的实质→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实例→反思与评价。说明:问题创设──(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呢?(2)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地多于元素的种类呢?表征性抽象──通过钠和氯气反应产生白色固体的实验,得出结论(生成氯化钠)。原理性抽象──制作三维动画从微观的角度模拟氯化钠的形成,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难点,得出离子键的概念。反思与评价──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离子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电子式的写法进行练习,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应用及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2.关于共价键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复习离子键及氢气和氯气的反应→提出新问题(氯化氢的形成原因?)→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共价键的定义)→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构成共价键的粒子的特点→共价键的实质→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共价键的种类(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辨析→归纳总结出化学键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评价。说明:教学手段──关于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仍然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动画的方式呈现。教学方法──通过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比较,归纳抽象出化学键的概念。教学评价──10分钟课堂测验反馈。&二、活动建议【实验1-2】钠和氯气反应实验的改进建议及说明:1.教材中演示实验的缺点:(1)钠预先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氧化物,影响钠在氯气中燃烧;(2)预先收集的氯气在课堂演示时可能不够;(3)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污染。2.改进的装置(如图1-2)。3.实验步骤:(1)取黄豆大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玻璃管中,按图示安装好;(2)慢慢滴入浓盐酸,立即剧烈反应产生氯气;(3)先排气至管内有足够氯气时,加热钠,钠熔化并燃烧。4.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且有白烟,反应停止后,管壁上可观察到附着的白色固体。5.改进实验的优点:(1)整个实验过程中氯气保持一定浓度和纯度,避免发生副反应。(2)安全可靠,污染少。6.实验条件控制:(1)高锰酸钾要研细;(2)盐酸质量分数为30%~34%。三、问题交流电子式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化学用语,关于电子式的教学,必须使学生明确:1.电子式中的电子数是指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指电子总数;2.阳离子、阴离子电子式的区别;3.离子电子式中的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4.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电子式的区别;5.“用电子式表示结构”和“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的形成过程”是不同的,不要混淆。四、习题参考2.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已达到2个或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4.(1)非极性键&&&&(2)非极性键&&&&(3)极性键&&&&(4)极性键&&&&(5)极性键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从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的结构。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或多个原子相遇就都能形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物质呢??板书:第三节&&化学键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板书:一、离子键?[推进新课]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还须从我们初中学过的离子化合物说起。什么是离子化合物?请举例说明。演示实验1—2:钠在氯气中燃烧。板书&2Na+Cl2====2NaCl?师: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思考与交流]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图1-3-3师: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用电脑形象地表示如下:?[展示多媒体课件]①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②钠原子与氯原子互相接近(发生反应);?③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跑到氯原子上去,钠原子变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氯原子变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生成氯化钠。?板书&&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多媒体展示]氯化钠晶体的立体动画,使其旋转,让学生从各个方向清晰地观察立方体,并选中其中的一个Cl-或Na+,让其周围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图标闪烁。?&[思考与交流]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师: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这么一种式子——电子式。?板书:二、电子式?讲述: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如Na、Cl、Mg、S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板书&&&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其离子符号相同。知钠离子、镁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板书&&Na+&&&&&&Mg2+师: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其最外层的8个电子,并用方括号括起来,要在方括号的右上角标明该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如Cl-,S2-的电子式分别为:?板书:&师: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板书:&师:上述式子中的“+”表示“相遇”;“&”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表示原子相遇电子的移动方向;&&&&&&&&&&&&&&&&&&&即为氯化钠的电子式。在电子式里面,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把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让学生展示于黑板上,进行讲解:[投影仪展示]&因此,氯化镁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正确地表示如下:?板书&&&过渡:要写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或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我们首先须知道其是否能形成离子键,那么,哪些元素之间能形成离子键?并进而得到离子化合物呢??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都能形成离子键,从而形成离子化合物。元素周期表是ⅠA族、ⅡA族的活泼金属与ⅥA族、ⅦA族的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另外,强碱及大多数的盐中也都含有离子键。?&[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及电子式的有关知识。知道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电子式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原子、离子,还可以用来表示物质及物质的形成过程。[布置作业]1.判断下列哪些化合物中有离子键KI&&HBr&&Na2SO4&&NH4Cl&&H2CO32.请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KI&&Na2S&&MgO&&BaCl2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1.为什么NaCl中Na原子与Cl原子的个数比为1∶1,而Na2O中Na原子与O原子的个数比却是2∶1。2.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关系。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1.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共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板书&&二、共价键[推进新课]什么是共价键呢?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多媒体课件演示]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板书&&H2+Cl2====2HCl?板书&&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师: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师: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来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不仅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且氢原子也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所以相遇时都未能把对方的电子夺取过来。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因此,氯原子一方略显负电性,氢原子一方略显正电性,但作为分子整体仍呈电中性。?以上过程也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板书&&&师:为什么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表示共价化合物有如此区别呢?这是因为在氯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仅发生偏移,没有发生电子得失,未形成阴、阳离子,因此,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不能标电荷。而氯化钠形成过程中钠原子完全失去电子给氯原子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两者电子式的表示是不同的,同学们要注意这点区别。[多媒体展示]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CO2、NH3、CH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让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各写一个:?板书:&过渡: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通过共用电子对可形成化合物的分子,那么,通过共用电子对,能不能形成单质的分子呢?下面,我们以氢分子为例,来讨论这个问题。?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氯气、氧气、氮气。?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对具有典型错误的写法进行分析、评价:?板书:&师: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即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它们的原子之间都能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除外)。板书:&过渡:在化学上,我们常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这样得到的式子又叫结构式。以上提到的几种粒子,表示成结构式分别为:?板书:H—Cl&&O==C==O&&?N??H?H&师:如果共价键中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就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偏离吸引电子能力较弱的原子,使得共价键中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键显极性。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这样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这样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板书&&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多媒体展示]练习: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含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  A:H2O  B:N2  C:NaI  D:Na2O2  E:NaOH&  F:CO2板书:&过渡:从有关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时,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成分子的主要因素。我们把这种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板书:三、化学键?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板书&&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师:请大家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H2分子与Cl2分子作用生成HCl分子的过程。?生:先是H2分子与Cl2分子中的H—H键、Cl—Cl键被破坏,分别生成氯原子和氢原子,然后氯原子与氢原子又以新的共价键结合成氯化氢分子。?师:大家理解得很好。离子键和共价键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可总结如下:[多媒体展示]&&&&&&&&&&&&&&&&&&&&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键项&&&&&&&&&&&&&型目&&&&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注:以上内容也可由学生自己填写。?拓展内容一、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作用力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的实质是电性引力,其主要特征有:⑴ 广泛存在于分子间;⑵ 只有分子间充分接近时才存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固态和液态物质中;⑶ 分子间作用力远远小于化学键;⑷&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主要由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  2、影响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⑴ 组成与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如:I2&>Br2&>Cl2&>F2&;HI&>HBr&>HCl&;&Ar&>Ne&>He  ⑵ 分子量相近时,一般分子的空间构型越对称,极性越小,分子间作用力越小。二、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1、根据构成化合物的微粒间是以离子键还是共价键结合的来判断。  2、根据物质的类型判断。  绝大多数碱性氧化物、碱和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等都属于共价化合物。但要注意(AlCl3)2等属于共价化合物,而NaH等属于离子化合物。  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判断。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是离子化合物;熔、沸点低的化合物一般是共价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能电离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等等。4、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也有可能含有共价键(包括极性键、非极性键或配位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肯定含有共价键(包括极性键、非极性键或配位键)。[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共价键的实质及化学反应过程的本质。希望同学们要注意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注意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区别,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深入理解化学键的内涵。学会判断离子键、共价键。[布置作业]P23&&T1、3、4、5?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随堂检测]1.用电子式表示Br2分子的形成过程及CO2的分子结构。2.NaCl、HCl的形成过程有什么不同?3.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NaBr、H2S、NaOH、HF、SO2、Na2O2、H2O。分析:判断共价键的极性可以从形成分子的非金属种类来判断。  例.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键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  B&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C&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吸引力  D&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解析:理解化学键、离子键等基本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化学键不存在于分子之间,也不仅是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是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是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A、B都不正确。C项考查的是离子键的实质,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所形成的化学键,故C项也不正确。正确选项为D。教学反思:本节的电子式的书写仍然对学生较困难,在讲解共价键时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产生一个直观印象&有利于书写电子式以及形成过程。在讲解分子间作用力时要强调是结构相似。最近读者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暂时没有评论作者:&≤12 验证码:&评论:≤600表情图: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元素周期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