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如何用意念入门基本功手指的意念

论太极拳习练中的意念(下)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太极拳习练中的意念(下)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或下载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简单谈谈意念在太极拳中的作用和用法。_太极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7,926贴子:
简单谈谈意念在太极拳中的作用和用法。
这个问题异议特别多,个人认为不必非得统一,各持己见也好,很多东西并没有一定之规。一、架子和意念架子和意念是一对范畴,可类同于电脑中的硬件和软件。架子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逻辑顺序排列成套路,这个目的就是技击,技术标准就是符合技击目的的动作要求。现在我们只学会架子就行了,没人确切知道真正的技术标准。意念是思维的活动,也是运动,意念的作用就是命令。对于初学者来说盘架子时的思维活动是架子的技术标准,脑中是老师的动作要求,这一阶段会一直持续到完全熟练为止。二、技击架的意念盘架熟练后,会进入一个相对放松入静的状态,特征就是肌肉、心血管系统、神经等可以接受动作标准要求,并形成一定的惯性,大脑因为肌肉等系统形成记忆而命令减少,剩余的精神空间就可以加入意念了。架子的主要目的是技击。所以意念植入的首要内容就是技击内容,也就是技击架。没有这些意念的植入太极拳就是太极操。技击意念的植入很简单,一句话:练是无人似有人,就行了。但是必须要说的是,它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主观模拟对战环境形成假象,从而建立自身的条件反射反映。而直接长期与人交手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反映比这种方式更科学效率更高。三、健身架的意念意念的功能是下达命令。至于如何下命令到肌肉运动,不妨查阅一下运动生理学、运动化学等内容。健身架就是养生架。健身架的意念就是呼吸吐纳导引运用到盘架子中去,这一方法古已有之。意念在健身架中就是导引,导引什么?导引气血!导引的手段是呼吸吐纳之气,被导引的气血中的气是血之动力,二气有区别。意念在健身架练什么?就两个字“气”“血”。除此无他。当然这里的气血可以根据它的目的概括至内脏。四、健身架的意念方法无怪乎传统导引数的方法,这里我只说三种常见的方法。a、混元以脐下丹田为意守对象,以太极动作为外相,以外相映内相,意念丹田运转的方法。b、小周天以海底为起过尾闾通夹脊闯玉枕入泥丸下神庭落鹊桥贯膻中到丹田回海底,一周。以呼吸为药,以太极动作为相,意守运行的方法。c、大周天大周天非14经脉依次导引一周,应是全身筋脉都参与运行,概称大周天,如若认为依次贯通则大错特错了。起于足拇指上行股内入后背至两肩中,分三股,两股左右两臂,一股上行泥丸然后下落胸腹至丹田,不可下至双腿双脚,意念所到气血所行。
4楼不用客气!为什么意守会产生发热的物理效果?一家之言,大家切勿当真,随便谈谈。人体之内存在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在平时未被充盈,而这些血管是血气交换的重要场所。据目前掌握的医学常识来看,这些毛细血管不受神经控制。但是当植物神经工作时,或者说带有气感时,通过意念指挥神经调解的功能,可促使意守部位的气血加快加大,加快加大的直接物理效果就是产生热量。意念如何导引血气?我们知道任何物质运动都必须有作用力,气血一样,血压就是气。但这是一般运动的血气运行。在意念导引的情况下,就需要人体百分之八十之闲置的毛细血管提供通道,进行能量交换。如何让它们参与?就是意念导引了。意念只是一种思想,血管是执行命令的对象,受体,还要有一个执行者,就是肌肉了,肌肉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太极拳中同样如此。肌肉如何才能传输意念的命令呢?这就引出了最简单、最朴素、最原始的阴阳学说了,肌肉的阴阳就是“松”“紧”两字,通过肌肉松紧的做工将气血运输过去,这就是导引。
回复:9楼怎么这样说呢?你没看到将来你们中国人会依靠太极拳征服世界吗?
看似坦途实为凶险,无慧根无禅心,无良师无加持。功夫一寸心魔一丈,比比皆是。
谢谢!我们中国人没有征服世界的野心。我们讲求的是天人合一。我们没那么低的境界! 能少吃点你们的转基因,我们就已经很满意了!
回复:6楼没有人不想当老大,只是底蕴不够。转基因的东西美国人自己先吃,要是断子绝孙的话,那也是他们先断。中国早就有卧薪尝胆的故事,炎黄子孙有忍耐精神(只因为力不够)。我虽然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但是、凭国人这聪明的大脑。会成为世界的老大的。到时候我选你当主席。好吗?
太极拳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结晶,是国宝,是哲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假不得,不然,就称不得太极拳了。故此,大道以虚静为本。楼主的这篇文章,是对太极拳的悟性所得,不管他是哪国人,对太极拳能悟到此种境界,我很佩服。试问?中国人能坚持打太极拳的有多少?更别说悟到此种境界。事实恰恰相反,现在是外国人都跑到中国来学太极拳。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太极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道儒释的思想,不研究和学习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无法理解太极人的追求与境界。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试想,如果世界人民都来学研太极拳,还愁世界不和谐吗?此篇提到松与紧,不如改成松与棚更准确,因为,太极拳讲究的是“用意不用力”,练的是棚劲,最高境界是“松,空,无”。读后留下只言片语,承蒙同道指教。
啊,楼主把1个既简单又深刻滴东东说滴忒高度,忒专业..令1般人别说学和用,就是看,木1定滴学问都看不懂/到真是好帖子不假/ 再,回复15楼..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这样排列如何理解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嘿嘿..
回17楼对“架子补充”一节,谈一下我的看法。在这一节谈到架子与功夫不同,将其理解为”打架'与架子之间的对抗,特别最后一句“架子标准是保存自己,伤害对方”。有悖于太极拳的理念,太极拳是依据道家的阴阳学说而创建的,是武术,又别于其他武术。她必须遵循;首先要讲武德,修身养性,舍己从人,后发制人,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从阴阳角度说,架子属阳,功夫属阴。他们是互根的关系,人是太极拳的载体,架子又是功夫的载体。记得杨澄蒲之长子振基先生曾说过:功夫是拳上练出来的。也就是说,拳理拳法都需要到拳架子中去求,去悟,去得。总之,一切尽在拳架之中。习拳明理,方可得道。至于后者,不能将西方文化与太极拳文化等同起来,更不能将内家拳与外家拳和其他武术混为一谈,记得三丰祖师明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这是原则问题,不能把太极拳传走了样,我还是这句话:太极拳呼唤学者,迫切需要有识之士传承光大。
关于楼主“大周天”一段“。。。。。。至丹田,不可下至双腿双脚。'提出几点供同道指教;1,意念在大周天需不需要循环;2,足三阳与足三阴需不需要循环;3,吴氏太极拳大师吴图南先生行拳用脚来呼吸,还特别强调:练意不存意,练气不存气,练血不存血。如上所说,怎样从脚排解出去,不成了练半截子拳了吗?
关于楼主对拳架分成”技击架“与”健身架“分割开来谈太极拳的吾之看法;1,只要是内家拳,不管哪个拳种,还没有一个大家或一篇文章这样讲授太极拳架。2,内家拳与外家拳和其他武术最大的区别是,太极拳遵循的是阴阳原理,目的是性命双修,是有氧运动,即健身又防身。就像太极图中黑白鱼一样,万万分开不得,阴阳和才是太极。这是原则问题,如上分割开论述与传授,容易误导。那就成了阴是阴阳是阳了,那就不是太极拳了。一点拙见,与大家分享。还望拍砖/
神意气,神的方面,能否再谈谈神呢?
回楼主如你所述,既然你论述的是武术架子,就不应该用这样的标题“谈谈意念在太极拳中的用法和作用”,这叫文不对题,在你这位才子之手,出现这么大的笑话,你对太极拳是真不了解还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太极拳和武术两个词能等同论述吗?相信你下次把太极拳搞明白再上贴,因为,不了解太极拳的人太多了,容易误导,拜托了。
意念在养生和技击中的作用,就像同样的瓶子装了不同的酒。养生中的意念是自我陶醉,自得其乐,技击中的意念是培养气魄胆量、增强攻防威力、提高触觉敏感和形成条件反射。
有时间研读下楼主的帖子,先顶一个
说得正点。惹事生非,自作聪明,意气用事,玩火烧身。
境界高的人才能练出高功夫 赞一个
楼主也是高手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很笼统,像是练气功。和太极拳没有关系。你不是让人学规矩守规矩,要练规矩就离不开意识。意识好比是监狱的**,要看住犯人,开始只能看住一个人,当这个人听话了再看另一人,这样一个一个的看直到看完所有规矩,规矩成功了【形成条件反射】自身也就团结了,所谓的无极也就有了。这样练时间久了,意识才能对外以求技击。
你的思想我不苟同
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任何人也帮不了我。我只能帮助他人。我是练拳过来人,谢你的好意。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22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太极拳教学视频 太极意念养气基本功法
责编:吕振霞
发表时间: 11:54
  是用意不用力,太极拳是用意念练出来的。现代人练是缓解精神压力,太极拳能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学习,你会发现太极拳是一项全身运动。
  太极意念养气基本功法
  练太极拳要支撑八面,每个姿势动作都要舒展大方,每个动作都要在一个圆内,太极拳是一项圆形美。
  1.舒翅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自然下垂,眼帘自然下垂,但不闭合。松肩坠肘后,两手自然抬起捧着肚子,两中指尖隔着衣服放在肚脐的边缘上,手腕和肘轻轻地(用意不用力)贴在带脉上。
  意想手心劳宫穴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已贴住时,就改意想少海穴(肘内侧肘横纹端)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贴住时,又回想劳宫穴贴带脉,如此往复循环。
  练太极拳贵在坚持,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但要以舒适为主,然后逐渐延长时间,在慢练中寻找练拳的意念。
  觉得似乎两手(双翅)抱着一个大球,两脚踩着一个大球,头顶着一个大球。这三球相照就是&三田合一&。待到手抱的球似乎要突出时,就可转入下一个阶段。
  2.开怀 两手中指尖离开肚脐,引导两手向外、向上,直到手指与肩平。两手又转向下,以两中指尖按摩气冲穴(气冲穴在腹股沟上部.耻骨结节处上方)。
  然后,两中指相继按摩阴陵泉、三阴交、悬钟、阳陵泉和环跳穴。然后,两手扶着后腰,中指尖在命门穴(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拇指朝下,意想以两手心和命门为圆心各一圆,就形成三个圆,叫做&三环套月&。
  太极拳是个立体圆,即三圆,三圆本是直立的,要用意念将三环摆成水平,这时身体向后仰,再伸个腰,就如同仙鹤张翅一样。
  这样坚持一会儿,直到觉得两脚心已人地而头顶百会穴贴地时,腰可伸直,像受力向后弯的藤条,等外力取消时,自然弹回原来的样子,这时,百会就会将涌泉的&水&引上来,这叫&龙头引水&。
  然后,松肩坠肘,两手自然下垂,休息一会儿,就可转人第三阶段。
  3.导气两手上举,手心相对,肘微屈,掌心分开同眼宽。两中指尖与眼同高时,中指相接,然后分开,使掌心分开同大脚趾尖的距离,并且张开。
  然后,两中指又相接后随即张开,两臂分向左右侧斜上方伸出,掌心朝天。这时脚跟离地,意想着鼻子尖尽吸天地之真气。然后,两手中指相接,随着松肩坠肘,两手自然下落分开。这时,意念想人中穴,将刚才吸得之气下贯丹田。如此吸10口气。
  用意念练太极拳
  太极拳应该用心用意,慢慢练习,只有这样练习,气血才能没有阻碍,在周身畅通无阻,动作也才能放松自如,轻灵敏捷。如果努气发力,肌肉就会僵硬,气血就会僵滞,动作就会笨拙。
  动作太快了,气血运行跟不上,就会气喘吁吁,身体各部位供养不足,这样是不利于健康的。练习太极拳的要领是松柔圆活、安静舒展,要在养中练习,这样才能出功夫。
  否则,一味地快练、用拙劲僵力去练,自以为很有气势,也能在短期出一些功效,但是,长期如此,伤气伤身,不利于健康,终也出不了功天。
  对太极拳的慢练,人们往往会产生疑问:这样慢慢悠悠地练习,到实战的时候怎么能够快起来呢?其实,慢练为养,快练为伤。
  平时用心用意慢慢练习,看着是慢,其实是快,这种快是意识反应的快,是神经的灵敏,就像老虎捕食前,动作小心谨慎,轻轻调整身姿,待到有了战机,一触即发,迅雷不及掩耳。
  这时才是真正的快。太极拳练习的是意念、精神,练习的是大脑,如果光靠蛮力气,是练不成太极拳的。正是由于平时这样慢慢练习.周身松柔圆活,神经反应极其灵敏,所以,当受到外力攻击时才能自然而然地引进落空合即出,把对方打出去。
  这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快练,用拙劲蛮力去练,练不出这样的轻灵和灵敏。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如何有效训练太极拳之“意念
我的图书馆
如何有效训练太极拳之“意念
  太极拳是古老东方文明宝贵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吸收了古代导引、吐纳养生之术和中医的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扎根于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明显的健身效果引起了各国人士的高度重视,成为世界养生健身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太极拳行拳风格以意领气、气到劲到,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特点鲜明,独树一帜。练习太极拳是协调性、整体性、连贯性和动作的平衡性有机的结合,是意念、内气和劲法的综合和统一。“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太极拳的每招每式,都是以意念为主导,引动内气、催动外形,内外相合的杰作,古拳谱上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十三势歌》中更有“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名句。  “意念”无疑在太极拳的修炼中占有最核心的地位,可以说意念是太极拳的灵魂。然而,拳势动作易练,意念却无形无迹,怎么着手练习呢?其实,太极拳的练意,正是贯穿融合在太极拳的盘架和推手的过程中。  法无定法:练意的不同阶段  太极拳练“意”,首先在于心静。心静是练意的基础,也是太极拳的根本所在。心静,要求思想集中,意念专一,精神贯注,排除一切杂念。严格的说,不能心静,就不是太极拳。如果在心不能静的情况下练拳,不但起不到保健养身作用,反而对身体有害无益。笔者有这样的经验,在心情烦乱的时候行拳,练不到十分钟,就感觉头晕恶心,身体难受之极。心情烦乱必然影响内气运行,所谓“心浮气躁”,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一旦心情平静下来,凝神清虑,杂念全无,必然气息和畅,这正是“心平气和”的道理。所以练拳之时,应该始终调心,使心灵静若止水,不起丝毫微澜。如此就可以使心灵澄澈敏感,对外界反应和自身的判断都能做到准确无误。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私心杂念不可避免,要做到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做到太极拳的“静”,就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一般而言,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使用的是&“一念代万念”的方法,这也是太极拳练“意”的主要方法。  “一念代万念”,就是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心中用一个念头代替和扫除头脑中纷乱的思绪。当然,这个念头在太极拳的不同阶段,也是有着不同的内涵。因为在练拳的不同阶段,需要提高的技能不同,练拳就有不同的目标。如在初学阶段,先是要熟练动作,让每一个动作起承转合,动作连贯圆熟,这个阶段的“一念”就是动作本身,不可以有遗漏和差错。在动作纯熟以后,就要从身法上下功夫。  太极拳身法,有着自身的规律。笔者总结之,就是“坐胯”、“松腰”、“沉肩”、“坠肘”、“涵胸”、“拔背”、“竖项”、“虚灵”,可称之为“身法八要”。“坐胯”,也可以说是“敛臀”,就是要尾闾中正,不偏不倚。“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坐胯可以说是所有身法的基础。要做到尾闾中正,就应将处在自然状态下的尾椎,在屈膝沉胯,提肛敛臀配合下,尾椎梢向前收起,同时尾椎根部向下卷沉,有直插入地之感。过犹不及,不及是为突臀,过之则为挺胯,都为太极拳所忌。其余的七要,经典拳论《太极拳十要》中已经阐述的很清楚,笔者在此不再赘述。  在这个阶段,太极拳练“意”就需要时时念及身法,每一动作都要以意念检查自身的身法是否到位,如果身法错误,就应该在行拳中及时纠正。  在身法纯熟以后,要逐渐开始体会内气和内劲的运转,这个阶段要把意念贯注到每个细小的动作之中,体会“起式走螺旋,力从足底发,节节要贯穿,周身是一家”的练功状态。这个阶段的意念,在身体内部随着内气和内劲进行流转贯穿,以意领气,意气相随,意到气到,意到劲到,逐渐达到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状态。同时,由内催外,“腹内如海形如潮,转换折叠在于腰。进退起伏身要稳,上下贯穿形指稍”,经过摧僵化柔,全身的僵力逐渐化掉,身体产生柔劲和整劲。逐步达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  在这个阶段,练意贵在体会,每练完一遍太极拳,都能感觉心静如水,心平气和,神清气爽,遍身舒泰。每个动作的虚实开合全凭意气转换,动作可以做到空松圆活、旋转自如。  万法归一:练意的基础内涵  太极拳是阴阳充满辩证法的拳种,在练拳的不同的阶段,用“意”的重点均有不同。但是,无论哪个修炼阶段,也有共同的练意的内容。  无论哪个阶段,练习太极拳有一个贯彻始终的内容——放松,可以说放松是太极拳一辈子的任务。在任何时候练拳,心中始终都要有一个“松”字。松是产生太极拳内劲的前提条件,太极拳在行拳中放弃了肌肉的练习,全身上下处在放松状态,就是要催僵化柔,把全身上下的分散的僵力,转化为整体的柔劲。柔劲贴筋走骨,武术界有“宁可筋长一寸,也不肉厚三分”之说。柔劲来源于内劲,是在不断的放松状态下,日积月累,在松柔中产生的劲,正如同和面一般,开始时候面团只是柔软,但是和之日久,逐渐产生一种拉不断的柔韧之感。内劲形成于以意行气,轻轻运动,发于丹田,运行骨缝之内,再由骨缝运于肌肤,贯注于四梢(两手尖,两足尖);复归于丹田,缠绕往来,轻灵圆转,逐渐产生一种绵软而又沉重,外似棉花、内如钢条的一种劲;功夫越深,内劲的质量越高。拳谚说:“有心求柔,无意成刚”。刚劲是在日积月累的松柔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日久才有棉里裹铁,刚柔相济。  太极之松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全身放松是太极拳修炼的必然条件,不松下来,不成太极拳。松到什么程度呢?松到全身通透,柔若无骨,松到全身似三尺轻纱挂在树梢,松到两臂如同挂在两肩之上。全身上下不着一丝浊力,完全以气运身,以神贯注,全凭意行。  太极拳的松不是松懈,而是以内气贯注的,神气引领的一种松,所以必须有丹田的内气和意念在里面。每一动中必有丹田开合,要“时时留意在腰间”,以腰为主宰带动,以意念引导内气贯注到全身,直至各个稍节。  外形的训练并不是最主要的,外形之动多在筋骨皮肉,而太极拳的灵魂却是在锻炼人的神意。如果不能在练习的时候做到全身上下松的干干净净,内心之中平静的混混沌沌,静若止水,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练太极拳。身上有僵力浊力,内气就无法贯注,心中有纷繁杂念,意念则不能引领,这种练法练下去,一辈子也进不了太极拳的门庭。  太极拳练“意”除了始终要把“松”放在首位,还需要有技击的意识。练拳时要“无敌似有敌”,真正遇到敌人才能“有敌似无敌”。太极拳“来去无空手”,是高层次的内家武术,是经过无数次的实战经验积累提炼而成,其核心灵魂就是技击,每一个招式动作都是有其精深的攻防含义。在练拳的时候,始终要有一个假想敌,自己和自己搏斗,把自己掌握的太极拳技击技术,充分的发挥起来,以贯彻拳理。“拳练万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在假想敌的情况下,逐步的领悟拳中的技击奥义。行拳时要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同时每一动作都要逐势逐动究其攻防实战之意,发劲时心静意专、沉着松净,才能放得远,“动短、劲长、意远”,运行合度,不多动、妄动,无过之、无不及。  在练“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三种倾向:着意、着想、执着。因为练意的诀窍在“轻”,而这三种倾向均是用意过重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是:若有意、若无意,勿忘勿助。用意太过便为用力。至于意、力之间如何掌握,要多多体会。古人说:不可用心、不可无意,用心则着想,无意则顽空,有意无意为功夫,其中尺度还需要读者自己领会。  太极拳的练形、练气、练神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外到内,渐入佳境。“太极拳是入道之根基”,越是到太极拳的高级阶段,越是注重意念的练习。经过形、气两个阶段的修炼,劲力和内气的运转已经形成潜意识的习惯,举手投足都能气力相合,周身一家。虽然好像没有了规矩,但是全身上下却处处合规矩。太极拳到此可以说随心所欲,无处不是拳了。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中的意念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