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蟋蟀的大玩家玩蟋蟀有名气

上海“虫季”生意火爆 一只蟋蟀最高卖到5000元
上海“虫季”生意火爆 一只蟋蟀最高卖到5000元
.cn 日08:25 新华网
  立秋一过“虫季”到,一年一度的蟋蟀买卖立马火爆起来。位于西藏北路的丰缘花鸟市场昨天一早就人头簇拥,记者在场内看到,绝大多数花鸟摊贩都附带做起了蟋蟀生意,连场内走廊边也摆出了几十个蟋蟀地摊。市场总经理说,近几年买蟋蟀的市民越来越多,摊位每年总要增两成,因为卖虫赚头好,有的“铁门闩”一进一出能赚3000元。
  蟋蟀又称蛐蛐、促织、蛩、秋虫,而上海人一直称之为“赚绩”。以前,上海的七宝
蟋蟀比无锡蟋蟀、杭州蟋蟀、绍兴蟋蟀还要有名气,如今因七宝地区造满楼房,蟋蟀叫也听不到了。收虫的摊主们都往外地跑,到山东宁阳的最多,身价5000元的“铁门闩”就来自宁阳。
  卖出“铁门闩”的摊主人称“阿胡子”,进“圈子”已有几十年。他说,为啥上海人舍近求远到宁阳收虫?因为当地虫多,收购价要比其他地方便宜20%。而且宁阳品种在各省市中居首位,如大青、铁头青背、花顶淡紫、银牙淡紫、铜头铁背、阴阳翅等,打斗凶狠,容易出货。上档次的蟋蟀打斗前要像拳击一样双方称重,而同样分量的两只蟋蟀,宁阳的获胜率高。“阿胡子”相中“铁门闩”时,卖家开价6000元,这在当地是天价,讨价还价后以2000元成交。
  浦西如今已形成5个蟋蟀市场,其他4处分别位于沪南西藏南路、沪东提篮桥、沪西曹安路、沪北保德路。一位常年从事花鸟虫鱼生意的摊主说,蟋蟀买卖一成市,每天的客流量少则数千,多则上万。这两年蟋蟀买卖规矩严了,搞欺诈、打架的都要被驱逐出场。不过在立秋到11月份立冬这段“虫季”,卖虫不斗虫,规规矩矩做5元、10元一只蟋蟀的小生意,赚1-2万元“稳笃笃”。
  卖盆罐的生意也火得不得了,苏州名家制作的阴雕盆每只已卖到一两千元。天津有个郭老板,这两年立秋后都用5吨卡车装泥盆来丰缘市场批发,往往一个“虫季”就销售一空。
  有趣的是,花鸟市场里的书贩趁机在人群中走来走去推介“蟋蟀文化”,有位五十出头的先生选了本关于蟋蟀选、养、斗60年经验谈的书。他说,他喜欢在每年秋季弄几条虫来玩玩,自养自斗,自得其乐。(记者殷正明)(来源:新闻晨报)
】【】【】
新 闻 查 询
新浪商城推荐
佳能数码相机
市场最新动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每日2条,28元/月
--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每条仅0.1元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每日2条,30元/月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靠抓蛐蛐月赚六万 有人为斗蛐蛐输掉两套上海的房(4)
来自异乡的&虫客&
在市场与&撬子手&讨价还价
有人为斗蛐蛐输掉两套上海的房
董瑞印除了捉蟋蟀,还经营着与蟋蟀相关的配套产业:网兜、豆草、灯具、圆钵、竹筒、饮水皿,这些养蟋蟀斗蟋蟀必须的东西,在他的摊位上都能买到。
在摊位的外侧,则是他为来自异乡的虫客们准备的桌子:大桌子一天租金100元,小的10元。凌晨三点十五分,从地里有所斩获的撬子手便陆续赶到蛐蛐市场,而在十几分钟后,操着各式普通话的虫客们来了,还不等他们坐稳,他们便被熟悉或不熟悉的撬子手包围&&
因为头天晚上收获颇丰,董瑞印这天颇为兴奋,他招呼着徒弟和女婿将头天晚上捉到的好虫拿出来让不同的虫客过目。
&看看这个咋样?&董瑞印对一个操着上海口音普通话的虫客说。
&个头够,但牙有点薄了。&虫客自称叫老薛,左手腕上带着一串粗大的金链子,因为经常来,所以他与董瑞印很熟悉。
&这样的牙还薄呀!&董瑞印不服地说。
在老薛看了几条虫都不十分满意之后,便对董瑞印说&把你的好虫拿出来吧!&董瑞印嘿嘿一笑,把自己的镇馆之宝&叫无声&拿了出来,两个人交流了许久&&
在蛐蛐交易市场,董瑞印前不久一只虫卖了上万元的事情仍是不少虫客的谈资。
&卖给天津的一个富二代了。&一名来自山东的虫客告诉红星新闻,那名玩家在整个圈子里都很有名,&是个大玩家!&
而在人流还没到鼎盛时,就有人开始放炮仗了,这是这个市场的规矩,一只虫卖到一千以上的价格,撬子手都要放炮仗,&图个彩头。&一名睡眼惺忪的范庄村村民告诉红星新闻,他是这天第一个放炮仗的人。
在另一侧的摊位上,虫客与本地撬子手也开始了交锋。一条好虫在撬子手抬价到1800元之后,交易宣告终结,虫客放弃。
&你就是太年轻,自己说的1500我给了,还要坐地起价300,不收了。&肤色白皙的一个中年虫客气愤地说。话还未落音儿,撬子手拎起提篮拂袖而去&&而在虫季,这样的讨价还价每天早上都在上演。
原本一文不值被用来喂鸡的蛐蛐,经过一层层的加价炒作,从延津县村民的手里进到虫客和蛐蛐贩子的手里,它们坐着各种车辆前往全国各地的蛐蛐爱好者手里,养至白露,便又一个个走向战场,在&争斗&中走完自己本就不长的一生。
来自上海的老刘已经是今年第二次来延津了。因为酷爱蛐蛐,他被虫友戏称为&老蛐蛐&,65岁的他罹患高血压糖尿病,他自称从&穿开裆裤&就开始玩蛐蛐,&快50年了。&
在虫友眼里,平日在家不斗蛐蛐的他&蔫不拉及&,但一到每年的这个时候,听到蛐蛐叫的他便开始生龙活虎起来。
因为早年嗜赌,斗蛐蛐输掉两套上海的房子之后,他开始&集约化经营&,每年不顾酷暑加入撬子手的行列,亲自下地捉蛐蛐,&爱好,没办法,只能这么干。&
他回忆起去年在延津捉到的那只红蛐蛐时双眼放光,&厉害!太厉害了!&他期待今年还能像去年那样好运,能从延津的青纱帐中再淘出一个极品来。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山东现天价蛐蛐:成交价11万元&背后藏着哪些秘密?
日12:40&&来源:
原标题:山东惊现11万元天价蛐蛐 背后藏着哪些秘密?
  通过我们前方记者的行动,我们大概捕捉到了这么几个而关键词:“蟋蟀经济”“赌徒心理”和“输赢”。记者采访到的花了大价钱的买主,没有一个只是为了静静地听个蛐蛐叫,甚至没有一个只会自娱自乐斗着玩。没有人花大价钱是为了亏钱,花钱的,都想让钱生钱。
  斗蛐蛐已经变质成了赌博行为吗?其实推论到这一步,逻辑上完全说得通,就差一个实锤。然而,前方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名为斗蛐蛐、实为赌博的这个圈子,行动十分隐秘,组织也十分严密,没有一个长期的卧底过程,很难跟他们混熟。
  当然,出于保护记者的目的,我们现在对“记者是不是仍在尝试卧底”这个问题不置可否。不过,有业内人士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明确地使用了“赌博”二字。
  今年五十岁的赵文革目前担任着临清市蟋蟀协会办公室主任一职。在他看来,蛐蛐市场热乎的背后,也有隐忧,将蛐蛐买去赌博的行为,从长远来看会毁掉蛐蛐产业的。
  赵文革:蛐蛐这个东西始终在让人摸索研究,他千变万化的。开句玩笑,你能看透哪个蛐蛐能斗能赢,你可以拿个麻袋去背钱。一只蛐蛐一万多很正常,文明说是斗蛐蛐玩,不好的说他是赌具,花重金买蛐蛐肯定是赌博的。
  采访中记者就了解到,去年有位上海玩家在宁阳花万元买了一只蛐蛐,回上海后放到赌场上,战无不胜,为这玩家挣了300万,蛐蛐死后,他特意火化并亲自送它回山东“老家”入土为安。
  最后这个例子,让我想起了《聊斋志异》里,那篇叫做《促织》的故事。志怪小说可以是“满纸荒唐言”,但要让志怪小说变成了现实主义预言小说,就真有点怪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行动,让斗蛐蛐这个传统的技艺、或者说文化,不要沦为一场浅薄的赌局和金钱的游戏。在政府层面,就说这次卖出天价蟋蟀的山东宁阳,它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举办政府主导的规范的“中华蟋蟀大赛”。宁阳县政府还推出了一部地方法规,规范蟋蟀资源的开发。
  而在北京,北京鸣虫协会秘书长赵伯光每年都组织蛐蛐友谊比赛,俗称“和平局”,直接拉下了面子来对抗社会上那些肮脏的赌局。这个比赛,起初唯一跟钱有关的事,就是参赛者每人交5块钱,用于集资购买奖状和奖杯。
  玩虫的人都知道,斗输了的蛐蛐不会叫。所谓“败则不鸣,知耻也”。这是蟋蟀的“德”。虫尚且知道忠、勇、信,玩虫的人要是只认识一个“利”字,您说是不是太悲哀了?
(责编:陈晨、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品牌上海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上海蟋蟀将军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