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姝音这种跆拳道郑姝音夺金冠军和普通人发生矛盾她会用脚踹开他吗

热点推荐:
当前位置:&>& &
热门搜索:
第25金!郑姝音夺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冠军(组图)
来源:发布时间:
当地时间8月20日,2016里约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决赛,中国选手郑姝音以5-1战胜墨西哥选手埃斯皮诺萨,获得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25枚金牌。中新网记者 盛佳鹏 摄
★【下一页更精彩,关注微信: 有惊喜^_^】★
&&&1&&&&&&&404missing-搜狐体育里约奥运女子跆拳道冠军郑姝音的励志故事_励志人物
&&&里约奥运女子跆拳道冠军郑姝音的励志故事
里约奥运女子跆拳道冠军郑姝音的励志故事
  当地时间8月20日,里约奥运会跆拳道结束了最后一天的比赛,中国选手郑姝音在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决赛中稳扎稳打,最终以5比1击败墨西哥选手埃斯皮诺萨,为中国跆拳道夺得本届奥运会的第二枚金牌。值得一提的是,她和夺得第一枚跆拳道金牌的赵帅是男女朋友。  走出赛场,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强就迎上来,给了“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郑姝音说,平时李强就称呼自己“女儿”,“所以我们这个团队的关系非常融洽,正是有强大的团队支持,我才能拿到今天这枚金牌。这枚金牌也证明,中国女子跆拳道大级别也是很强的。”  当天的四场比赛,郑姝音都是以较大优势比分获胜,过程看似很轻松,但实际上不然。由于有些轻微感冒,她在上午的第一场比赛中进入状态有点慢,最终只以2比0击败对手。下场之后,教练管健民严厉地批评了她,认为她完全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优势,22岁的小姑娘当场掉下了眼泪。  不过从第二场开始,郑姝音逐渐找到节奏,在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中都是以4比1战胜对手。进入决赛,她的对手是墨西哥的奥运会冠军埃斯皮诺萨,这个对手的实力虽然很强,但在身高上比郑姝音矮很多。“和她相比,我的优势就是身高腿长,所以教练给我布置的战术就是控制好远距离,不要让对手轻松近身缠斗。”比赛过程中,她很好地执行了这个战术,基本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而且克服了首次站上奥运决赛 场的紧张情绪,最终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郑姝音并不是个熟悉的名字。小姑娘自己介绍说,她从八、九岁就开始学习跆拳道,“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但我爸妈想让我接受比较好一点的教育,后来听说学跆拳道可以在市内上比较好的学校,于是我就走上了这条路。”后来她去了丹东市跆拳道队,在之后进入辽宁省队。2009年是郑姝音职业生涯的重要节点,那一年她被召入了国家青年队。“当时一到国家队就懵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些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偶像们活生生地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在这样的氛围下,郑姝音一点都不敢懈怠,训练非常刻苦,就是怕赶不上身边的这些高手们。  在中国跆拳道队,郑姝音是公认的美女,以往出去比赛,很多初次见到她的人也会说,这个小姑娘挺漂亮的。当被问到如此高的颜值为何要这么刻苦地练习跆拳道时,小姑娘笑着说:“我喜欢跆拳道。再说了,我可不想只靠颜值吃饭,我能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靠的是实力。 ”  1米88的身高,清秀的面容,高挑的身材――参加青奥会的中国跆拳道女选手郑姝音,怎么看都不像是跆拳道赛场上的格斗高手,有志愿者问她是不是一名模特儿,这也成了不少慕名而去采访她的记者的问题。这倒让郑姝音感到有些纳闷了,“谁说个子高的女孩不能练跆拳道呢?”  的确,今天的郑姝音是青奥会跆拳道女子63公斤冠军,但在自己练跆拳道的7年时间里,像现在这样扬眉吐气的时刻可不多,“记忆里,我从来都是被对手打得很惨的角色。”郑姝音有些害羞地回忆起往事。  出生在辽宁丹东的郑姝音,从小就个儿高,9岁那年基本上已高出同龄人一头。因为个子高,她被体校的教练看中,郑姝音至今还有些不明白,看中自己的既不是女篮教练,也不是女排教练,而是跆拳道教练。“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郑姝音说。  回想起来,郑姝音说自己小时候真是被父母领着学过不少东西,比如电子琴之类的,但没想到自己这么个娇气、爱美的姑娘家最后竟在跆拳道上练出了名堂。  但这一路走来,可没少吃苦头。  “头一两年时间,好像都是练基本功,那是真枯燥。”郑姝音说,“不过,从来也没想过放弃。教练说我能练得好,我就觉得自己一定能练好。”  跆拳道运动员在选材时更青睐高个的选手,这也是现在的一个发展趋势。中国队教练马曙光向记者介绍说,中国队这次在青奥会跆拳道项目上夺金的两名选手都是高个子,因为高个选手腿长,在进攻时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更容易进攻得分,在防守时,也比较容易通过腿长臂长的优势控制对手的进攻距离,阻止对手得分。  不过,高个队员要想发挥出腿长的优势,必须拥有出色的腰腹背力量,否则,不仅腿长优势发挥不出来,还因为身材高大导致的灵活性差,极易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我就是这样一路挨打长大的。”说到高个儿队员的优势和劣势,郑姝音忍不住笑了,“我记得,在我练跆拳道的头三四年时间里,我好像只有被对手、队友打的份儿,不是有一句话叫屡战屡败吗?我就是那样,不仅屡战屡败,还要屡败屡战。”  “说实话,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不是教练一直支持我、鼓励我,我真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下来。”  一直到2008年,郑姝音终于在参加全国比赛时首次拿到了成绩,那是一个第五名,郑姝音清楚地记得那时感觉自己终于要出头了,“这个成绩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功夫不负有心人,挨了那么多的打,值了。”  那年郑姝音只有14岁,小小年纪就在全国比赛上拿了名次,无形中滋长了骄傲情绪,“紧接着那次比赛后不久,就有一个全省的比赛在丹东举行,我作为丹东的选手被寄予厚望,但我骄傲自满,觉得全国比赛我都拿了名次,这省里的冠军还不是手到擒来,结果完全不是我预想的那样,我又一次输得很惨。”  这次失败对郑姝音的刺激很大,“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任何时候、任何比赛都不能轻敌。”“其实现在想想,人生有一些挫折也没什么不好,可以加快一个人的成熟。”  在2009年的全运会上,15岁的郑姝音又一次夺得了第五名,这一成绩使她进入了国家队教练的视野。2009年冬训期间,郑姝音被选拔进国家跆拳道队。  “到了国家队之后,真是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原来像吴静钰这样的奥运冠军每天的训练竟然这样苦。”郑姝音说,“她们从来都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次练到最后练不动的时候,她们也会咬着牙、喊着‘中国加油’坚持练完,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想要获得成功,真是要付出很多。”  “自己此前还挺娇气,有个小伤小病就想打退堂鼓,现在终于知道,哪个奥运冠军不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呢?”  一天的训练或一场比赛下来,跆拳道运动员不论男女都是一身红肿,所谓柔弱女子、怜香惜玉这些概念,统统不存在。郑姝音伸出自己青一块紫一块的胳膊给记者看,“估计要疼一个星期吧。”郑姝音的脚上也有伤,曾被医生用针筒抽血化肿,“以前因为这些伤还会偷偷哭,现在已完全不当一回事了。”  中国女子跆拳道在陈中之后就面临着大级别优秀运动员的断档,郑姝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像陈中那样成为奥运会的冠军,但眼下,她知道自己欠缺的还太多,“一到比赛时就知道了,因为练得不够,自己在很多方面还力不从心。”  不过,作为此次青奥会的冠军,郑姝音以才貌双全赢得了媒体和观众的关注,郑姝音对此没有太在意,她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这次夺冠增添了自己实现奥运理想的信心,“不知道以我这个年龄,有没有可能参加伦敦奥运会,但对于2016年奥运会,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做好准备。”  【早年经历】  1994年出生的郑姝音童年时代在丹东市近郊的乡村长大,有一天,市体校教练到郑姝音所在的小学挑选队员,一眼就看中了这个身材条件出色的孩子。郑姝音的父母同意她到市体校练跆拳道的目的也很单纯,想让孩子能够借此机会到城市见见世面,有可能到市内更好的小学读书。可没想到在随后短短几年里,郑姝音就在跆拳道赛场上打出了名气。  刚刚到市体校的时候,郑姝音和一群年龄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一起训练、比赛,所以她在比赛中常常是胜少负多。“那时身体特别差,只是有身高,力量却很小,速度也很慢,和对手打比赛慢的更多。对手能够打到我,我却踢不到人家。”不过也正是因为年龄小、起步早,郑姝音逐渐在和同龄人的比拼中占据了上风,用她的话来说,从打全国青年比赛开始就没有再输过。  【战绩】  2010年3月,获得墨西哥跆拳道世青赛女子68公斤级冠军。  2010年8月,获得第一届青年奥运会女子63公斤以上级冠军。  2011年3月,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跆拳道选拔赛暨第十六届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女子73公斤级冠军。  2011年10月,获得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跆拳道女子73公斤级冠军。  2011年11月,获得2011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女子73公斤级亚军。  2012年3月,获得2012年德国跆拳道公开赛女子73公斤级金牌。  日,获得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 +67公斤级冠军。  日,获得2015年俄罗斯跆拳道世界锦标赛 73公斤级亚军。  日,获得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跆拳道 +67公斤级冠军。更多热门人物故事推荐:1.2.3.4.5.6.7.8.9.
【语文迷】中小学语文教育资料网()致力于提升广大语文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全部新闻&正文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郑姝音的父母及启蒙教练一起观看了决赛直播,见到郑姝音胜利的那一刻,教练动容:姑娘,我为你骄傲!父母喜悦:我们女儿,真厉害!
8月21日,辽宁丹东的姑娘郑姝音在里约奥运跆拳道女子+67公斤决赛中取胜,为中国队斩获一枚奥运金牌,这也是辽宁籍奥运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1枚金牌。
21日上午9时许,辽沈晚报记者和郑姝音的父母及启蒙教练一起观看了决赛直播,见到郑姝音胜利的那一刻,教练动容:姑娘,我为你骄傲!父母喜悦:我们女儿,真厉害!
决赛直播:家人教练师弟妹齐聚学校为其加油
8月21日上午接近九点,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的门口已经围满了学生,走进一楼大厅,此时大厅墙上电视前摆的六七排椅子已经坐满了人,椅子的后面还站着好几层身穿跆拳道训练服的学生们,人数虽多,神情却相似:都是紧张且期待着,等着马上要进行的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决赛,因为代表中国队出赛的是他们的孩子、学生或师姐——郑姝音。
人群的第一排坐着郑姝音的爷爷奶奶、父亲郑艺强、母亲邢英梅和郑姝音的启蒙教练姜成林等人,几人不仅在胸前贴着中国国旗,还人手还拿着一面国旗在等待比赛的开始。
上午9时,比赛准时开始,身穿跆拳道服的学生们举起了之前准备好的牌子“郑姝音加油”、“家乡人民支持你”,并不时齐声呼喊她的名字在场外为她加油,启蒙教练姜成林和她的父亲郑艺强则是紧紧盯着电视屏幕,显得有些严肃,每到关键时刻,姜成林可能是因为紧张还会不停的喝水,母亲邢英梅和爷爷奶奶表情则是有些相似,每看到郑姝音被对手击中,他们脸上的表情除了紧张,更多的其实是心疼。
终于,三回合激烈的比赛结束,郑姝音以5-1击败墨西哥选手,为中国队斩获一枚奥运金牌,这也是辽宁籍奥运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1枚金牌!
瞬间,丹东体校内的欢呼声震耳欲聋,郑姝音的亲人和老师们纷纷站起来互相拥抱庆祝。
21日上午,丹东体校内,郑姝音的家人、体校师生为她加油助威。
父母眼中的郑姝音:贴心、孝顺、肯吃苦、有坚持
郑姝音的家住在丹东金水河附近,她的父母在那里经营着一家钓鱼场,一走进就能发现一个很显眼的横幅:“横扫赛场唯我称雄”这是郑姝音父母的朋友们制作好,在决赛头一天晚上特意拿过来挂上的,寄予了他们对这个从小看大的女孩最好的祝福。
1994年出生的郑姝音,今年22周岁,在拿到奥运冠军后,已有人称她为“跆拳道女王”,可是在父母的眼中她依然是那个内向、听话、孝顺,但是又有自己坚持的小姑娘。
郑姝音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农家小院里面,四周树木葱茏、空气清新,刻着双“福”字的大铁门前的小路上,有着8月末热辣的阳光也晒不到的阴凉。郑姝音小时候就和父母住在正对大门的那间屋子里,屋内有简单的陈设——房间中央是一张床,床的旁边的一个老式的木衣柜,木衣柜的前面是一张书桌,正对着房门口,这是郑姝音小时候学习、写作业的地方。
郑姝音是在这个院子长大的。
母亲最窝心的记忆:冬天晚上5岁女儿陪我上厕所
都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这句话放在郑姝音和她妈妈身上一点错也没有,从得知女儿得到冠军开始,她的母亲邢英梅脸上的笑就没断过,女儿是她最大骄傲,但是问及她和女儿之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邢英梅却毫不迟疑地说起了郑姝音5岁时候的一件事。
郑姝音小时候,家里的卫生间并不在室内,而是在院外的一处地方。冬天的夜晚天黑的早,晚上八点左右的时候,天已经黑透,年幼的郑姝音也开始困得迷迷糊糊。可是只要妈妈一起身要出屋去上厕所,小郑姝音就会马上起来,要跟着一起去,因为在她心里,“黑黑的外面”是可怕的地方,她要陪着妈妈一起去,这样妈妈就不用害怕了。因为“犟”不过女儿,邢英梅只好给小郑姝音套上厚厚的棉衣,母女俩再一起出去,就是这么件过了已经快20年的小事,成了邢英梅最窝心的回忆。
不爱练“舞” 爱练“武”
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为了让从小有些内向害羞的女儿多锻炼锻炼,郑姝音的父母在她小时候,也给她在少年宫报了不少兴趣学习班——有唱歌、电子琴、舞蹈,当谁都觉得从小就长得好看、个高、腿长的郑姝音学习舞蹈肯定能行时,她却在去了舞蹈教室一次之后就“罢课”了,跟母亲撒娇说压腿太疼,父母心疼女儿,“舞蹈事业”就此作罢,谁知道她后来倒爱上也得压腿的跆拳道了。
郑姝音的父母面对女儿的选择也觉得诧异,自己的女儿从不娇气,以为她不爱学舞蹈是真的受不了疼,可是跆拳道不光是需要压腿啊,因为运动的性质,“疼”的时候应该比舞蹈还多,为啥女儿就选了这个呢?郑姝音的态度很直白:因为喜欢,所以能忍受,所以可以一直坚持下去。
郑姝音的奶奶说,这些年她从来对家里都是报喜不报忧,伤痛从来不跟家人说,有一次奶奶看到她腿上一大片的淤青问她怎么了,郑姝音瞄了一眼,轻描淡写:啊,被人卷(踢)了。
郑姝音和弟弟合影。
和弟弟最要好 说弟弟最像她
郑姝音的弟弟今年10周岁,小男孩和姐姐的关系特别好,因为还没有自己的手机,拿着妈妈的手机看到姐姐的新闻时,就会转发到朋友圈,附言一定有四个字:姐姐最棒!
郑姝音12岁的时候,已经参加训练三年了,自理能力特别强,什么事都不用人操心,按照当时的生育政策,郑姝音的父母还可以要一个孩子,但是考虑到女儿的想法,他们觉得先问问郑姝音的意见。
面对父母的询问,12岁的郑姝音像个“小大人”一样仔细思考了一下,然后郑重的告诉妈妈,希望父母再要一个孩子,当时她已经有些懂得自己将来要走的路,她说:“我将来因为学习训练肯定不能总留在你们身边的,再生一个弟弟也可以替我在家陪陪你们。”
弟弟出生后,郑姝音就成了他的“保护神”,有时候弟弟淘气,母亲刚想说他,只要郑姝音在家立马就会把弟弟抱开,长大后每次回家她都会带很多从外面买的新鲜好吃的东西,有时让弟弟先挑,发现弟弟正好挑中了她喜欢的口味,郑姝音的反应是惊喜的像父母“炫耀”:弟弟果然最像的还是我!
奥运冠军爱自拍照 郑母挑女婿:她喜欢就好
郑姝音的家里摆着好多她的照片,她的奶奶和妈妈闲暇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翻一本厚厚的全是她从小到大照片的影集,里面有她的婴儿照、训练照、比赛照,还有她在比赛之余去各地玩时拍下的照片。
儿时的郑姝音。
“我这大孙女,因为忙着训练、比赛,一年到头也难得回家几回,我们怕打扰她训练,也不能老打电话,平时我要是想她了,就拿出她寄给我的这些照片看看。”
虽然在赛场上威风凛凛,但是生活中的郑姝音跟普通的20岁出头的女孩一样,爱美爱自拍,每次随队“出征”,只要有空她就会去各地走走看看,拍下照片冲洗出来寄回家里,为了跟家人分享,她还会特意在微信上跟母亲对挨个照片进行“解说”:自己去了哪里,见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好玩开心的事情,这成了她和家人共享亲情最主要的一种方式。
在郑姝音的影集中,有一张郑姝音和男友——这届里约奥运会男子跆拳道58KG级冠军赵帅的合影,这一对“双冠情侣”交往的事情,郑姝音的母亲已经知道,问她作为未来的“丈母娘”是否曾经想过对心中未来的女婿有什么要求,邢英梅笑一笑:最重要的还是看女儿的心意吧,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她喜欢。
看到郑姝音获得奥运金牌后,家人也盼着郑姝音早点回家,大家想帮她一起庆祝。问郑姝音母亲邢英梅准备给女儿咋“接风”?邢英梅说,平时女儿总说在国家队啥都能吃到,从没亏着过自己,让我们不用担心,她每次回家也就馋家乡的小吃、特产,这次也是,看她高兴,她想吃啥,我就给她做啥!
启蒙教练姜成林:姑娘,我为你骄傲!
郑姝音赢得了奥运冠军,除了她的亲人,最为高兴、激动的就是她的启蒙教练姜成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姜成林靠墙而站,满脸的骄傲和如释重负,他说从20日晚开始,自己的神经就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因为觉得太紧张,他甚至比赛当天一度没想来看这场比赛,姜成林笑言,20日晚为了能让自己睡着,甚至喝了不少酒,但是完全没用,整个人一直处于一种非常清醒的状态,直到这一刻才算能真的放松下来。
郑姝音父母和她的启蒙教练(左一)。
辽沈晚报记者:郑姝音获胜了,您这一刻心情怎样?
姜成林:13年了,她的努力和辛苦总算没有白费,她成就了自己身为运动员的梦想,这也是对我教练生涯最好的肯定。
辽沈晚报记者:比赛之前您预料到她可以拿冠军吗?
姜成林:不敢想,我这几天啥也不敢想,我从她9岁开始带她,她就跟我女儿一模一样,这几天我太紧张了,甚至有些不敢看她的比赛。
辽沈晚报记者:那您当天看决赛直播的时候一直喝水也是因为紧张?
姜成林:(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一半算是吧,还有一半是因为我20日晚看完她的半决赛,一直睡不着,为了睡觉喝酒了,结果完全没用,弄得我今天还特别渴。
辽沈晚报记者:当初您是怎么带着郑姝音走上跆拳道运动员这条路的?
姜成林:她九岁的时候我去她所在的小学选“苗子“,一眼就看中她了,她的身高、身材、腿长等等因素都非常合适,她的父母也支持,她真的是我带过的学生当中很特别的,从小就是那么清秀的一个小姑娘,但是不娇气特别有韧劲。
辽沈晚报记者:您在训练中发现郑姝音最大的特点的什么?
姜成林:顽强、能吃苦、有韧劲、心理状态好,也能坚持,当年她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不少队友都比她大,但是她从来没让自己掉过队,即使刚开始的时候她并不算突出,但是她坚持下来了,所以我尤其为她现在取得的成绩骄傲。
辽沈晚报记者:您此刻最想对她说点什么?
姜成林:姑娘,我为你骄傲!
教练刘宏伟:从小就目标坚定、训练一点不娇气
21日上午,在沈阳体育学院,超过百余人一同观看跆拳道女子67kg以上级决赛,为校友郑姝音加油助威,而当郑姝音赢下比赛的那一刻,现场沸腾了。
郑姝音的这枚金牌是辽宁跆拳道项目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也使沈阳体育学院成为国内唯一一所自主培养的运动员在冬、夏两个奥运会,都夺得金牌的高校。
奥运会前,自2010年获得第一届青奥会跆拳道冠军开始,郑姝音在世界大赛已经获得9项世界冠军。所以,对于郑姝音的表现,大家也非常有信心,早在郑姝音的比赛开始前,沈体师生们就开始在朋友圈上转发着郑姝音的比赛时间,一同为校友加油。
21日上午,在沈阳体育学院,超过百余人一同观看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决赛,为校友郑姝音加油助威。
2007年,13岁的郑姝音被选入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校跆拳道队,选她入队的是沈阳体育学院跆拳道队主教练刘宏伟,也是郑姝音在沈体训练时的教练,21日辽沈晚报记者采访了这位对于郑姝音非常重要的教练,回忆她在沈体训练时的情形。
“郑姝音在丹东的启蒙教练姜成林和我是沈阳体育学院的同学,2007年的时候,他和我说有个小孩条件很不错让我去丹东看看,我就去了”,刘宏伟回忆说,当时自己第一次见到郑姝音就觉得小姑娘个子高、很苗条,看过她的训练后觉得有一定基础,柔韧性好但是力量差。
小时候,郑姝音也会偶尔偷懒,刘宏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那时候她太小,运动量过大也不行,但是原则上的问题我一定会管。”
“她来到沈体跆拳道队训练,进队后就是我们的重点队员,我也专门给她制定训练计划”,刘宏伟说,郑姝音是那种训练很专注的队员,而且也会在训练中寻找乐趣,“训练肯定苦,但她自己觉得也有意思,享受训练的过程,因为她个子高,技战术自由练习,愿意和男孩训练,挺皮实的,一点不娇气。”
刘宏伟说,和一般的孩子相比,这个孩子的目标特别明确,“前两天我翻看她2009年的总结,里面写道‘路的前面有一片曙光,我知道这是爱我的人给我照亮,一定会努力训练不辜负他们’,她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内心很坚定。”
为了首届青奥会作准备,也为了她更好的发展,2009年刘宏伟把郑姝音推荐给了给国家队。
对于郑姝音来说,刘宏伟不仅是教练,还是半个家长,“她刚去国家队的时候年龄小,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说想回家啊训练累啊之类的,我就劝她好好训练,鼓励她。”
2011年考入沈体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学习,在2015年在世界跆拳道联合会大奖赛总决赛中成功卫冕,并在同年顺利毕业,郑姝音是沈体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新成就。
责任编辑:赵霜
相关搜索:
更多全部新闻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东北热搜词
图为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小河美女”。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子跆拳道冠军郑姝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