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二, 可是非常迷恋网络游戏, 不想学习 ,不知道该怎么办?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家长该怎么办?
许多孩子每天玩游戏,有的玩得废寝忘食,许多家长为此非常头疼。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现代娱乐项目,上市多年来一直受到孩子们乃至许多成年人的青睐,可见它的魅力。其实,孩子玩玩网络游戏无可厚非,毕竟通过玩游戏,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知识,也能锻炼孩子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不过,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成瘾就有问题了。
哪些孩子容易沉迷网游?为什么呢?
第一种情况,小孩子在幼年的时候有被抛弃的经历,比如父母离异,或孩子被父母交给别人去带,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会迷上网络。
这些孩子小的时候被迫接受了一个他不喜欢的人际环境,在大脑深处隐藏了许多负面的情绪,比如害怕、担心、恐惧、不安全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能力增强了,但是这些负面的情绪并没有从他的脑海中消失,他随时随地都会寻找支持、安全、爱等等。
许多孩子虽然长大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依然找不到他一直渴望的那种东西。突然有一天,当他走进虚拟的网络世界,发现网络游戏能够满足他这些需求,便如饥似渴地从中索取,就算他知道这不正常也欲罢而不能。
第二种情况,也有的父母管得太死,或者经常指责孩 子、打骂孩子,在生活里,孩子没有自主权,这样的孩子也可能迷恋网游。
在网络游戏里,失败的时候,没有人批评反而会得到鼓 励,成功了不仅得到称赞并得到奖励,还会升级升官等 等。在这里孩子的成就感会大大得到满足。想想,谁不希望 人说他好,谁不希望经常得到夸奖呢?
第三种情况,住校的孩子。这种现象在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孩子中非常显著。
农村的孩子过去接触这些新鲜东西比较少,上中学进城住校以后,一是能够更多地接触到网吧之类的场所,还有就是远离父母,缺少起码的约束。
第四种情况,也是最多的,就是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的孩子。
这类孩子往往一开始只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自控能力差,在长期学习课程中,逐渐落下该学的知识点,加之家长和老师未防微杜渐,孩子的学习成绩逐步下滑,同时,成绩差的孩子往往得不到老师的重视,甚至经常挨批评,遇到不太懂孩子心理的老师还会挖苦讽刺,让孩子抬不起头来。
可悲的是,这些孩子回到家里,家长也会因为成绩不好,没有好脸色看。这些孩子的情绪持续悲观、低落。这群孩子一旦接触到网络,就会发现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不管学习,只要你能做好某一件事情,就可以有所成就。
所以,他便会到网络里去寻找学校里找不到的那种成就感。
总之,孩子们之所以迷恋网游,是因为他在网络游戏里可以得到肯定,可以满足自我价值。说白了,是因为游戏世界里,可以满足孩子内心的渴望,可以补偿生活中缺失的部分东西。要想把孩子从游戏里拉出来,家长恐怕要想办法让孩子在你那里也能尝到游戏里的那种甜头。
另外,家长了解易沉迷网游四类孩子,防止孩子沉迷网游的发生,预防比处理更重要。
真正迷恋网络游戏的话,家长就要用足够的爱心加上足够的决心和耐心,允许孩子慢慢从里面走出来,也允许他有时候会有小小的反复。不过,只要孩子有所行动,家长就要鼓励加奖励,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应该从这几方面做些工作:
1.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尤其是那些离异家庭的父母,要多跟孩子谈心,生活上多给一些关照,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给孩子找一些有益的可以宣泄情绪的活动。比如运动、旅游、阅读,让孩子在这些活动里感受到比网络更精彩的世界。这些恐怕是孩子离开网游最健康的方式。
3.创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家长多和孩子一起活动,或者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这些朋友自然不能是网友。
4.针对性的提高和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如果孩子有注意力障碍还需要针对性的治疗,孩子上课注意力的提高,学习成绩就会逐渐好转,老师的表扬,孩子自信心也得以加强,自然进入良性循环。
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态,如此,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早恋/逆反,如何帮助他(她)们?
需要说明的是今天只是针对这三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未必正确,欢迎大家加入讨论,批评指正。之所以选了这三题并把它们合在一起讲,是感觉这里面总的内容是一个,就是如何把佛教里面做父母的五条用于生活、把佛法用于生活、用于教育子女,如何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解决子女面临的种种问题。沉迷网络游戏,早恋,逆反等情况只是外在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暴露出背后的问题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反应父母在某些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亮黄灯了。
&&&&&&&&要帮助他们,首先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些情况出现时,如迷恋网络游戏、早恋、逆反,我们一般会指责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跟他好讲歹讲都没有用,首先肯定的是孩子的问题,因为我们从来都是对他(她)如何如何地正面教育引导的啊!可是他就是不听啊!所以这三个问题,虽然问的如何帮助孩子,其实是如何帮助父母自己,首先解决父母自身存在问题。往往问题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迷恋网络游戏的问题
外在原因 --- 不了解孩子
&&&&&&&&因为在新西兰的时候从事的是小学教育,对于孩子迷恋游戏的问题有过思考,当时发现,一般来说主要出现在不和谐的家庭里,比如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对孩子没有什么责任心的家庭,会出现孩子迷恋游戏或看电视(但其程度跟中国孩子不能比,因为那里至少学校教育是正常的,孩子大都爱上学)。在新西兰、美国和谐的家庭一到周末,都是带着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或艺术活动,什么足球、垒球、棒球、游泳、跆拳道、舞蹈等训练或联赛,那些孩子整天玩,连在学校的学习看上去都好像在玩,特别喜欢户外活动,网络游戏根本代替不了。你想,哪个孩子会放着好玩的东西不玩,好玩的事情不做呢?记得阿敏说过元元过年回老家和哥哥姐姐们,捡柴禾,垒灶台,烤红薯,那个快活可以想象,哪个孩子会拒绝玩这个?我想孩子之所以迷恋网络游戏是因为没有比电脑游戏更吸引他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不知道还有比网络游戏更好玩的东西啊!这是原因之一。
&&&&&&&&为什么孩子不知道有更好玩的东西?因为做父母的没有给孩子创造机会去玩!有的压根就不想让孩子玩,觉得玩就是浪费时间,更多的是逼迫孩子学这学那,(“恼害众生”,孩子也是众生)。(问:如何教育孩子从小接触,认识佛法。宗萨仁波切答:很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不一定是为了要找工作,我认为很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习优雅,学习慈悲,懂得怎么玩,不要太自私,这些东西比较重要。)为什么不知道、不想让孩子玩?因为不了解他们,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有的是根本不想了解孩子,只顾自己忙所谓的“事业”、“工作”。听有的师兄说过,以前就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孩子家庭是第二位;还有的师兄说过以前一听说孩子病了,第一个反应是非常生气,因为没有听话而生病了,妨碍自己了,妨碍自己的工作什么的啦!害得我要请假,要如何如何(“我叫他不要随便脱衣服他不听,你看感冒了吧?”)其实说为工作也是假,细细分析是为了名啊利啊等等。只顾自己嘛,孩子的需求根本不会去注意,怎么省劲怎么来。我自己就是这么失败过,一切以自己的工作为中心---其实就是为了一张面子活着,很自私,自私到连孩子都不顾。孩子得不到关爱、关注,就自己去找乐,那碰到网络游戏就爱上嘞,因为别的都比不上嘛!
第二个外在原因,我个人认为是独生子女的问题,独生子女很多确实存在交际方面欠缺的问题,因为在家庭里面长期都是“中心”,没有兄弟姐妹这种同辈人之间的联系和感情传递。虽然不能改变计划生育的国策,但是可以给孩子创造交际的机会,也就是改变自己、改变对孩子的态度等。(同学中就有为了孩子的交往而父母之间建立亲密关系,几家人家大人孩子经常交往,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一起旅游活动等;孩子之间也是会互相裹挟的,就看你让他跟谁裹在一起。孩子相互之间的影响经常是超过了大人对他们的影响)。
二,内在原因
C 不了解自己
1,父母需要了解自己才能找到正因―真正的内因。
做父母的之所以忽视这些外在因素,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对自己的不了解令人难以置信,喜欢为自己涂脂抹粉,冠以有力的理由:明明是自己懒,却偏要说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明明是对名利看重,却要说是为了工作,为了更多的人而似乎不得不舍弃对孩子的关爱;明明是自己要面子、虚荣心,却要说为孩子设立远大理想和目标;明明是逼迫孩子,却说孩子需要锻炼,需要适应这个社会,等等等等。(这里面很多是我自己的写照)需要我们去深思、反省。
对孩子的教育最能体现我们真实意趣,最能体现我们最看重的东西。如果你的孩子考试得了全班或全校第一,和孩子在家里第一次主动帮助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打扫卫生,哪一样更令你喜形于色?如果孩子考试不及格,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孩子做什么事最让你生气或高兴?你给孩子定的目标是什么?最期待孩子的是什么?是不是考上南外(南大)或者某某中学、大学是最大目标?你奖励孩子都是因为什么而奖励的?一般为什么样的理由而惩罚孩子?(南外出国班高一学生,调解本班与其他班级同学之间的争执,为了一个全校范围内的演出名额。)
也许你觉得我家的孩子我最了解,我知道怎么教育,好像有一个脱离佛法的自留地,随我怎么耕种。不会想到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怎么会了解孩子?自己不去转变态度、变心,怎么能转变孩子的心?这就是老师屡屡开示的,跟不上引导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跟不上引导不是说只在某个方面,其实是生活的各各方面都跟不上佛法的引导。
2,忽视因果教育。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小孩长大。但我总是强调,我们现在的孩子一定需要学习因果关系。因为我们的孩子们一般都只被教导有关“结果”而已。。。。。。这是我们要给小孩非常重要的教育。)“学习因果关系”两层意思:一是结合孩子周围发生的事情讲给他讲因果的道理和故事(比如不肯帮助别人的人,谁也不想帮助他),但不是说教,不是背个《弟子规》就解决问题了(此为“言传”)(有师兄孩子经常在家无理取闹,大家想帮她分析原因,她说,我是在教育她传统的东西、孝顺的内容,这有什么错啊?你们叫我改什么啊?所以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习惯说教,孩子肯定不会听的。);二是,如果你希望孩子的一切,就要做给他看(“身教”),孝敬父母,待人接物,等。就是在因上努力。
虽然题目是问如何帮助孩子,实际上首先需要帮助自己:我们特别需要帮助自己。我们的现状:不信因果!没有耕耘,没有收获;耕耘什么,收获什么。我们最常犯的错误还是无因生、邪因生。无因生:自己不孝顺,但是希望孩子孝顺;自己刚强,希望孩子不刚强、不倔强;。。。邪因生:只要学习好,以后的福报就一定好,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只要进了南外,名校,以后钱就不用愁了;只要出了国,就前程似锦了,就一定安乐了,等等。上师给一个亲戚开示,当时问子女是出国好还是留在国内好,上师说离佛法越近越好,而不是以国界划分好不好。
希望孩子有出息啊,走正路啊,那是要父母付出努力言传身教的,不可能无因或邪因而成的。
&&&&&&&&本老恩师还很详细地开示过,小孩子的教育有几个阶段,8岁以前,主要是把他(她)的身体养好;思想行为的教育在12岁以前比较容易,越小越容易教育扭转;12岁以后慢慢就难了,因为就像小树定形了以后就不能硬掰,硬掰会断的。再大以后因为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受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引导也就渐渐不是那么容易了。怎么样让孩子听你的?老师以前也开示过,你想孩子听你的,就必须对他有恩,他才会听啊!否则凭什么啊?古人说,言传身教也是这个道理。你的言传身教的内容,应该是让他知道父母的爱无条件,孩子你学习优秀也好,你有某种问题也好,你顺利也好,你受挫折也罢,父母都爱你,希望你一切都好,而不是嫌弃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好。有师兄孩子说话迟,跟其他孩子比好像某些方面跟不上,以为孩子有问题,到处求医,很是痛苦,请示老师,老师说,你孩子没病。老师指出了他们做父母的问题。我想,可能是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出了问题。恐怕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我的孩子必须比别人的好才爱他?或者至少没有问题才不愧是我的孩子?
记得老师上课说过一个老师小时候的一个例子,一直记忆犹新。老师那会儿很想孝顺父母做点什么,那是第一次想到帮父母倒尿盆,可是一不小心,把尿盆打翻了,结果怎样,爸爸妈妈一句责备都没有,还一个劲儿地安慰孩子,没关系没关系。对比我自己真是汗啊。。。。。。还有那天听丁老师转述的老师小时候的故事,也是很感人,说老师小时候跟姐姐,大年三十,妈妈给两个孩子准备的两双新鞋子放在炉子边上,大概是想烤热了孩子穿着舒服,可是两个孩子在炉子边上玩,把炉子上炖的菜打翻在鞋子上,孩子们吓坏了,可是父母也是一句责备都没有。。。换了我,啊呀,不敢想,想到自己以前怎么对孩子的真是无地自容啊(给孩子洗头的例子)。。。对孩子的恩是这样积累的。所以像我那样对孩子,等到我想让她听我的话的时候,就不灵了,她凭什么听呀?她不跟我大闹就不错了。前面不种因,哪里会有听话的果呢?
(老师空间)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我们:作业写完了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我们:考试啦?考了多少分啊?丢了几分?第几名?)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我们:有没有跟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混在一起啊?)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我们:我上班累死了,你好好看书吧!别来烦我了!)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所以我们的知见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教育孩子的方式。信不信因果,通过这些可以体现一些。
假如我们在因上努力,让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可想而知后面当你要说服他,当你要利益他的时候,他怎么会不相信?你的言语怎么会没有力量?
&&&&&&&&需要说明的是“父母的爱无条件”不等于对孩子不需要管束。(佛教教育子女五条:1,治之不听为恶(管束要严),2,随意供给所需(正常需要,物质要宽)3,慈爱入骨彻髓(慈爱无条件不谈回报),4,为子求善婚娶(子之婚姻父母需把关)5,导之令入正见。(教导成人,有益社会,父母方为尽责)但是做父母的自己要清楚,我对孩子的惩罚是不是针对原则性的问题?还是只是自己情绪不好,孩子惹了你,正好嗔心发泄?(死鲜Υ蚶鲜Χ獾氖吕┧档降祝蚝⒆映头:⒆右彩浅鲇诎⒆硬哦裕煤⒆用靼椎览怼#ù虻氖悄愕拇恚。┑比灰脖匦胧呛⒆幽艹惺
C 孩子很小不懂事的时候,你打他除了说明你嗔心大发,不太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如果孩子考试总是倒数第一,是否就该挨打?或挨批评?还有,在管束惩罚的时候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当街跪、自抽耳光等体罚不合适)
&&&&&&提倡多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用鼓励表扬这个工具。(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被表扬和鼓励。我当时为了在新西兰的小学教书必须要拿一个教师资格证,进修了一年半,去了三个不同的学校实习,整个的进修过程,最大收获就是学会鼓励孩子。当我在后来六、七年的教书过程中,实践这个所学的时候,我真的发现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得到表扬,为了得到表扬会很努力,只不过各个孩子坚持努力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但是绝对都是想取悦于老师的,对家长就更不用说了。(写评语的经验,再差的孩子也能写出优点;改作业的评语,要具体)
&&&&&&&&用表扬代替批评(例“你上个星期每天早上起来得很早,坚持下去哦”,而不是你怎么这么懒!没有救了啊;你看某某坐得很端正,听得很仔细,而不用说其他人不认真听)。灵活运用之。还有,有的时候表扬必须具体,不能笼而统之地“很好!”“不错!”“真聪明!”比如,“我看到你去安慰那个同学,很好!”“刚才妈妈说你,你不像以前那样回嘴了,这一点不错!很有进步!”其实批评也是一样,特别对年龄小的孩子需要具体甚至细细解释,就像“这样杀人的游戏不能玩。”而不是简单一句“就知道玩游戏!不能玩游戏!”其实当你需要具体表扬(或批评)时,需要我们很细心地去注意一些细节,如果不细心,根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其实对大人也是一样,多看他人的优点,不去计较他人的过失。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出现问题,当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开始一步步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对孩子不要期待一夜之间就有变化。曾经一位师兄自以为孩子教育得还不错,不料她的孩子跟大家接触以后,大家认为她的教育是失败的,她后来意识到了问题。老师对她说,你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把孩子培养成这样,你就要准备好花四十年的时间来扭转过来,还有根本的一点是你们家里最大的问题不是在孩子,不是在老公,而是在你自己身上。所以前面豆子已经种下了,不收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果你想吃馒头的话,赶紧种麦子,但是从麦子到馒头,是需要时间的。
这部分谈的是信业果,同时也是结合老师给我们分析的我们自己的问题―分清主次,什么才能利益孩子的问题;找到正因的问题;如何跟上引导―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和方法。
3,真想利益你的孩子吗?
记得一位前师兄,儿子瘦得皮包骨,老师多次开示指导。可是她总是说,我这也试了,那也试了,就是不行。而当我们给她一些建议时,她又会立刻否定,认定没有用,而不是说有一线希望我也去试试,或者反思一下自己做的有什么问题,她没有这种心。老师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如果你真想利益你的孩子,你会有一百一千种利益他的方法”。当时很吃惊,怀疑会有那么多方法吗?后来通过自己实践佛法,渐渐体会到当你想利益人的愿望越来越强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方法可以用,关键在是否是真想。同一个前师兄,孩子在学校被人欺侮,不想上学,在家里跟父母却蛮横无理,粗言恶语。老师建议她去学校跟老师交涉,她就迈不出这个步,一拖再拖,任由孩子的情况严重下去,最后还是杨老师陪着去的。自己的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了,却还在为自己的面子啊里子啊不肯挺身而出。自己宣称最爱的孩子都不能挺身而出,又能为谁挺身而出呢?妨碍自己挺身而出的不还是自己这方面的问题吗?所以细细分析,还是最维护自己,并不想利益孩子。这个属于“下不了决心”的问题。
&&&&&&前面讲了要跟上引导(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改变自己的心、态度)、分清主次(什么才能真正利益孩子?言传身教因果教育),这里想说的就是要下定决心(是否真想利益自己的孩子)。要走出不会教育孩子的低谷,也是要在这三方面下功夫。
这第一个问题明白了,再看第二个、第三个问题就很简单了。
早恋和逆反。外部的原因可能不一样,但是做父母的内在的原因应该是一样的。
&&&&&&早恋这个现象,我查了一下心理医生的说法,基本都一样,家庭不和、受文学作品影响、虚荣心强、学习不好等因素容易造成孩子早恋。
跟前面说的网络问题一样,当孩子找不到更好的,那就只好求其次了。更好的是什么呢?是父母的爱,父母的肯定,父母的信任,还有父母的温情。当孩子需要这些而得不到的时候,就对能给他这些的人跑去了。而我们做父母的,经常只顾自己,不知道跟孩子保持沟通,了解并理解他们。现在回想起来我女儿当初早恋,也完全是我一手促成的。当她第一次问我什么时候可以谈恋爱的时候,我不但没有把握这个机会和她谈心,反而觉得很窘,用一句话“现在谈这个太早了”把她打发了,从此她再也不跟我说谈朋友的事,但是实际上她也开始我行我素,没有办法,这个母亲不关心她啊,很惭愧!平时所谓的正面教育也是说教居多,而且特别没有耐心。
逆反其实可能包括沉迷网络玩游戏和早恋,反正你不想他做的他非要做,或者你希望他做的他就是不做,跟父母拧着来。一般青春期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从孝敬父母的角度有一句话叫“没有不是的父母”,从教育孩子的角度也可以说“没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在教师培训的时候学来的“没有不是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但是如果孩子的逆反程度已经比较厉害罕见,那就得特别注意为孩子寻求帮助,也有可能孩子在交际等其他方面有障碍,有问题无处宣泄,故而在家里蛮横,有句俗语说,“在外面是个虫,在家是个龙”。
&&&&&&对于青春逆反期的孩子的教育,老师曾经给过我开示,非常珍贵。
附:以前在教育青春逆反期的孩子的过程中,老师给我的开示:
[要点:&&&&&&&&1&&避免当时直接冲突,寻找适当机会谈心
&&&&&&&&2&&首先理解其青春反抗期,然后说明不对的地方。
&&第一条,缺乏修养的地方,必须要改善
&&第二条,做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在她、他一生当中,就应永远不拒绝帮助,否则不可能成功。
&&第三条,告诉她,人的一生中,经历的事有千千万,想法改变也有无数回,亲怨仇友,不知会遇上多少;但有一条,这个世上唯一不存在害她的心、永远关心爱护她、以她快乐为快乐以她痛苦为痛苦的,只有两个人:父母。
好好祈祷上师三宝。多求加持,得加持则智慧增长,自己有调伏众生的方便,多修行则福报增大,福报大则自然有威德力,令人心服。父母不能令子女信服,无非缺少智慧与福德而已。]
&&&&&&这是孩子的青春期逆反心理高峰期的表现,心理学上称第二反抗期,所以她的很多表现桀敖不驯,敏感而不理性。这个都是过程,很正常。如果父母的威性高一些,或者小孩的习气温良一些,可能程度上会有所好转。但一般都会有这种不耐烦。你看朱自清的《背影》,也说他当初对父亲的好意总是不耐烦,有意疏远,甚至很嫌弃,直到近三十岁才明白。可见,这就是凡夫的本色!除非是深受儒教或佛教影响的人,否则都出不了这个圈子。
&&&&&&对她的教育,不必急躁,一般来说,只要她不是太过份,可以避免当时直接冲突。等到她冷静下来,或找个适当的时机,再把她找来,缓缓道来,首先理解她的青春反抗性,但是要说明她这样不对,对于父母尊长缺乏起码的礼貌,因为,即使在世间上,对于尊长或者善意关怀自己的人,尚且不可以如此失礼,何况父母?所以,第一条,这是缺乏修养的,必须要改善。因为这个年纪的小孩子自尊心很强,所以可以不直接从父母的角度批评,而是从一个社会公许的角度,从一个有涵养的高素质的人的角度,找出她的差距,以帮助她更自尊的角度,激发她改过。第二,说明自己在她身边,只是想对她有所关心和帮助,并不是窥探其隐私,想强迫她做一些违背她意志的事。这点很重要。所以,如果确实涉及她“不想让你们知道”的部份,你可以不看,可以走开。但是要让她知道,一个人,象她这种年纪的小孩子,无论从学识,还是经验,处世的能力上说,都是很欠缺的,需要更多的帮助,不仅仅是父母,包括其它一切善意的关心和援助。荀子《劝学》中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就是说,那些了不起的人,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天份,而是善于利用工具,借助所有顺缘,提升自己。那么在她这一生中,要想比别人都快地成功,她都需要别人的关心与指点,特别是来自长辈的经验。李斯说过,泰山不择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做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在她一生当中,就应永远不拒绝帮助,否则不可能成功。因此,她必须克服自己的急躁烦乱,虽然这是正常的身心发展过程,但作为一个有智慧高素质的人,必须有超过常人的地方。这是第二条。第三条,告诉她,人的一生中,经历的事有千千万,想法改变也有无数回,亲怨仇友,不知会遇上多少;但有一条,这个世上唯一不存在害她的心、永远关心爱护她、以她快乐为快乐以她痛苦为痛苦的,只有两个人:父母。所以,她必须知道,父母有时因为爱她,而过份贴近她,有时因为太在意她,而令她不自在;有时因为太想帮她,而不惜出手纠正她。。。。这些都是正常的,应当理解。假如因为爱也成为你们犯错的理由,而令她觉得委屈,不自在,那么也请她原谅,你们也会尽量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她,达到共融。但是有一条她必须明白,她不可以对你们升起真实的怨心、不满的心。假如因为当时的不能控制,而做出了不耐烦的举动或其它不适当的言行,她自己必须反省,冷静下来,要弥补,道歉。一个有涵养有身份的人,对于身份卑微的人,如果有了过份的言行,尚且会向他道歉,何况是对于自己的大恩父母?所以,想做一个高尚的人,必须有这种涵养,这也是全世界所共许的。如果做不到,则对她自己是很折福的事情。谁愿意自己薄福辛苦、所愿皆不成?所以要做积福的事,远离折福的事。这个要让她通过自己的智慧仔细思考,自己抉择。
&&&&&&&&以上是我想到的,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同她谈话,慢慢改变她的一些价值观。同时,把弟子规中的一些好的思想传达给她。光让她背,没有用;要让她心服。不然有什么意义呢?
&&&&&&&&你在同时,可以好好祈祷上师三宝。多求加持,得加持则智慧增长,自己有调伏众生的方便,多修行则福报增大,福报大则自然有威德力,令人心服。父母不能令子女信服,无非缺少智慧与福德而已。这话说重了,但也是事实。
能否分享一下你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
愿诸众生具乐及乐因
愿诸众生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不离无苦之乐
愿诸众生离冤亲爱憎住平等舍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4-09-11 11:21
8岁以前,主要是把他(她)的身体养好;思想行为的教育在12岁以前比较容易,越小越容易教育扭转;12岁以后慢慢就难了,因为就像小树定形了以后就不能硬掰,硬掰会断的。
愿诸众生具乐及乐因
愿诸众生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不离无苦之乐
愿诸众生离冤亲爱憎住平等舍
发表于:14-09-11 14:44
把弟子规中的一些好的思想传达给她。光让她背,没有用;要让她心服。
由闻知诸佛,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证涅!
发表于:14-09-11 22:46
父母不能令子女信服,无非缺少智慧与福德而已。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