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为什么有东西罗马帝国没跟罗马帝国作战

当前位置: >
> 成吉思汗被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正文
来源:百战网
成吉思汗被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
[提要]成吉思汗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人,不仅如此,在世界上,成吉思汗也是被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其所做的一切,是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帝国能够与之相匹敌的,就连早期强大的罗马帝国也无法与之相比。
  成吉思汗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人,不仅如此,在世界上,成吉思汗也是被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者。其所做的一切,是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帝国能够与之相匹敌的,就连早期强大的罗马帝国也无法与之相比。
  各国历史学家对成吉思汗的评价
  世界上各国的史学家之所以称成吉思汗是最大的成功者,是因为他和他的子孙在统一了我国之后,征服了半个世界,同时还建立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众多史学家称其为&史无前例的成功&。
  在世界历史上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有成吉思汗如此辉煌的成就。在日本出版的《世界通史》表示,&能够同成吉思汗相提并论的英雄豪杰世界上从来没有过&。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表示,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最伟大的统帅,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统帅中的一个。
  如果说孙子是&伟大的军事理论家&,那么成吉思汗就是&百战百胜的军事实践家&。其传奇征战生涯,再加上卓越的军事天才,创新的建军思想,让其在马背上无往不胜。
  成吉思汗一生一共进行了60多场战斗,都是以胜利而告终,他是逢战必胜的神奇统帅,我国学者表示:&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唯有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确实是成功的典范,波斯史学家志费尼表示:&说实话,倘若那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的时代话,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成为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城略地的种种妙计中,他会发现,自己远不如成吉思汗。&
  美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表示:&在中世纪里,战略最好的例证不是在西方,而是来自东方。&虽然拿破仑被西方誉为&战争之神&,而成吉思汗则是东方的&战争之神&。但是就连拿破仑都坦言说:&但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而我没有这种好运&。
  说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人这一点也不为过,他从原本的落魄部族的少当家摇身一变成为了战争之神,其一手组建的蒙古铁骑在当时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最为强大的部队,至今为止都没有哪个帝国能够超越的。
上一篇: 下一篇:成吉思汗消灭草原最强反抗部落:建立强大草原帝国
我的图书馆
成吉思汗消灭草原最强反抗部落:建立强大草原帝国
&&&&决裂“安答”扎木合
&&&&征服蔑儿乞惕人后,铁木真的势力开始壮大起来。他依附于扎木合,伺机发展。他们俩人严格来说还可以称得上是远方的亲戚,同属于乞彦部。同祖的根源,再加上小时候的童年友谊,让他们坚定了共同统一草原的梦想。不过,在群雄争霸草原的年代,铁木真和扎木合之间不可能有长久的友谊,更不可能有共同成事的基础。因为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他们各自也都知道共同统一草原的梦想在他们两人之间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之后的大战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这个和平的氛围倒是年龄稍长的扎木合首先打破的。
&&&&铁木真和扎木合在一起生活了大约一年半,一天,扎木合对铁木真说:“依山居住,牧马的人可得帐房住;靠水居住,放羊的人可得饮食吃。”铁木真当时并不清楚扎木合的真正意思。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孛儿帖,精明的孛儿帖很自然的理解扎木合不愿再和铁木真一起的含义。于是,铁木真连夜离开了扎木合。
&&&&铁木真一路前行,愿意追随他的人陆续地从扎木合那里加入到了他的队伍。其实,本来在扎木合的队伍中就有一半左右是铁木真父亲的旧部,当铁木真父亲死后就归顺到了扎木合部。这次重投旧东家,恰恰说明了铁木真此时的威望和实力是处在上升的阶段,也是被大家所公认的。这为他日后的称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相反,这也同时突出了此时扎木合内部已经开始分裂,人心思动的想法在开始蔓延。
&&&&在后来变化不定的混乱中,铁木真慷慨、英武的声誉越传越远,渐渐地有其他部族集合到他的帐前。铁木真于公元1183年成为蒙古乞颜部的可汗。他即汗位以后首先做的事,就是克服旧式联盟那种互不统属、易于分裂的弱点,建立一套有利于汗权的制度,这使他得到了一支精悍的护卫军。这时铁木真深知凭借此时自己的力量还不是强大王汗的对手,同时也要照顾到仍具有实力的扎木合,避免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他称汗之后,立即派使者报告了自己仍然必须依靠的“王汗”。同时,派人向扎木合通告了他称汗的情况。尽管扎木合对铁木真称汗一事无可奈何,但他不甘心就此失败,他暗地蓄积力量,准备讨伐铁木真这位昔日的安答。
&&&&机会终于来了,没有多久,扎木合的弟弟由于抢掠铁木真的马群被蒙古部人杀了,这是当时草原上时有发生的常事,扎木合以此为借口,纠集他所属的13部共3万人准备向铁木真发起进攻。此时,铁木真对扎木合的进攻浑然不觉,幸亏每每在关键的时刻都有贵人相助。扎木合有个部下因他儿子在铁木真处效力,就将扎木合兴兵的消息向铁木真报告了。
&&&&铁木真于是把自己的3万士兵分成十三翼迎战扎木合。双方在克鲁伦河畔的答兰巴勒主惕展开了一场大战。这就是蒙古历史上著名的“十三翼之战”。铁木真这一次面对扎木合并没有取胜。他的营盘被扎木合军队所冲击,他只好且战且走,向斡难河流域之哲列捏峡退去。扎木合便把仇恨发泄到被他抓获的铁木真的支持者们身上。他的这种举动激起了多数人的不满,扎木合这次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道义上和政治上却遭到了失败。
&&&&而铁木真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笼络人心,十三翼之战后不久,对扎木合心怀不满的族人就前来投靠铁木真,铁木真的威望得到进一步提高,势力更加壮大了。也正是这次战争之后,铁木真才真正独立的在漠北草原站稳了脚跟。
&&&&到了公元1201年,与扎木合结盟的各部也终于意识到铁木真的日益强大将威胁到他们,于是,扎木合组织了一个真正的部落联盟,想凭此同铁木真和王汗联盟一争高低。扎木合组织的这个部落联盟包括了除投奔铁木真的部落以外的大多数蒙古部落。
&&&&此外,参加这个联盟的还有:下克鲁伦河流域的塔塔儿人;下色楞格河流域的篾儿乞惕人;下斡难河流域的泰亦赤兀惕人;贝加尔湖西岸的斡亦剌惕森林狩猎人;与这些部落亲善的许多小部落,也参加了扎木合的联盟。最具戏剧性的还包括了铁木真岳父岳母所在的部落。
&&&&该联盟各部在刊河和额尔古纳河汇合处公推扎木合为汗,尊为“古儿汗”。紧接着,他们按萨满教礼仪书举行宗教仪式并相誓为盟说:“吾等之中,若有私泄机谋,阴怀异志者,将如此颓土断木般下场!”誓毕,共举足踏岸,使土崩于河水之中;挥刀斩木,使木断叶落于地。然后即分头行动,准备合力偷袭铁木真。
&&&&但他们并未能保守住秘密。他们分头准备时,豁罗剌思部的一个名叫豁里歹的人立即去向铁木真告密。铁木真立即向王汗求救。王汗一听有变,即起兵前来同铁木真会合,铁木真和王汗的军马顺利来到赤忽儿忽山、扯克彻儿山和阔亦田之地。这时,扎木合的军队溯额尔古纳河而上,也抵达了这个地区。
&&&&两军在第二天的黎明开始决战。史书中被神化了的萨满法师不亦鲁黑和忽都合别乞在这时开始大显身手。他俩端来一盆净水,从怀中取出石子数枚,投入水中,望空祷诵,念动咒语。霎时间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雨雪从天而降。他们本想以此迷住铁木真和王汗的人马,然后乘势掩杀过去,不期老天有眼,蓦然间风势一转,雨雪随飞,反向扎木合的军马袭来。
&&&&铁木真和王汗大喜,便趁此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之机挥军冲杀过来。扎木合的军队顿时乱了阵脚,慌忙奔逃,自相践踏,黑暗中不识路径,跌入深涧者无数。兵败如山倒,扎木合的联军就此分崩离析,活下来的人四散逃命。扎木合返回其额尔古纳河流域营地。扎木合在撤退时毫不犹豫地趁盟军遭难之机,大肆抢掠这些曾公推他为古儿汗的盟军。这种失去理智的疯狂行径使他失去了最后的支持者,他刚登上不久的汗位也因此而崩溃了。
&&&&铁木真在这次征战中被箭射伤,后来射箭人见取胜无望就来投靠,并承认是射伤他的人。铁木真见他不仅箭法好,人品也好,就免他一死,并赐名“哲别”--箭簇的意思。这个人就是金庸笔下著名的射雕能手哲别的真实原型。在以后的西征中哲别是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为铁木真立下了汗马功劳。
&&&&是扎木合的最后绝唱。铁木真靠着有序的军事组织打败了游牧在阿尔泰山和杭爱山之间的乃蛮部,收拾了各部族散落的残部。战争后,扎木合再无处可投,之后,被他的5个随从押送给铁木真。铁木真念他们年少时的友谊,又念扎木合在强大时也没有谋杀自己,他愿与扎木合修好,但扎木合拒绝了,他说:“天下已非汝莫属,友伴有如我者,于汝又有何益哉?我二人之间,已不可复为友矣”。对于扎木合的死有一说法是他裹着毯子被骆驼踏死。而那5个随从则被铁木真作为叛徒斩首。
&&&&铁木真和扎木合作为多年恩怨的竞争者,最后以铁木真的胜出而宣告结束。在这一角逐中,铁木真具有的优势则是:性格顽强、政治敏锐,以及具有把正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艺术,并且在开始时得到了王汗的坚决支持。
&&&&扎木合似乎也很卓越,如果说他在内聚力上缺乏的话,但其活跃的思维和战术的运用是不逊于铁木真的。然而,如果有关铁木真的史书是可信的话,扎木合在做人方面是一位不可靠的朋友,他会毫不犹豫地掠夺自己阵营中的部落。而对于忠实于自己的部落来说,铁木真则是坚定、忠实的保护者。
&&&&另外,在他们两者之间,王汗也是一位关键人物。他始终支持铁木真,与他一起在阔亦田不顾斡亦剌惕部和乃蛮部巫师兴风作雨,迫使扎木合退到额尔古纳河下游。可以说对铁木真无论是实力还是心理上都给予了决定性的支持。
&&&&扫平世仇塔塔儿
&&&&塔塔儿人与勃儿只斤氏的世仇是不共戴天的,塔塔儿依靠金朝的支持,一直是蒙古勃儿只斤氏的东方劲敌。前面已经说过,在俺巴孩汗惨死于木驴背上的那一刻,这个仇恨就深深印刻在了勃儿只斤氏族人的心里。到了铁木真这一代自然更是不会忘却的,自己的父亲被塔塔儿人毒死所带给铁木真的创伤是无法抚平的。同时,铁木真此时所具有的绝对实力更是了断这一世仇的终极条件。这样,塔塔儿部在公元12世纪彻底从世界的版图上消失了。
&&&&我们可能还记得游牧于东北边界的塔塔儿人和金国皇帝曾联合起来灭了蒙古的第一个王国。金国利用塔塔儿人的力量打击了铁木真的祖先,它使勃儿只斤氏的几代英雄洒下了鲜血,献出了生命。但是,被金国利用的塔塔儿人很快就强大起来,成了他们的保护人金国皇帝难以忍受的对手。于是,金国又“重操旧业”,玩起了它在处理同游牧世界的关系中屡试不爽的跷跷板游戏,转而联合铁木真和王汗的克烈部打击塔塔儿人。
&&&&公元1196年(金章宗承安元年),金国丞相完颜襄出兵讨伐叛金的塔塔儿部,铁木真趁机联合王汗去攻击塔塔儿部,当塔塔儿部被金军大败溃逃至浯勒扎河时遭遇到铁木真和王汗的联军,经过激战后,塔塔儿部大败,首领被杀。其残余人马等尽归铁木真所有。
&&&&这次战役,虽然是铁木真与塔塔儿部私仇的体现,但在无形中却帮助了金国,丞相完颜襄甚为欢喜,加封铁木真札兀惕忽里的官职。这次击败塔塔儿部,使铁木真不仅赢得了金国的封号,缓和了金朝与蒙古的矛盾,而且还赢得了“为父族复仇”的名望,深得蒙古各部人民的尊敬。于是,在蒙古各部中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从此可以以金朝命官的身份去统辖各部。
&&&&但塔塔儿部并没有完全被消灭,它的部落联盟下属许多部落,游牧于下克鲁伦河流域一侧,其活动区域西起阔连湖和捕鱼儿湖,东至蒙古与东北的界山大兴安岭。虽然这次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铁木真在与之交锋的过程中也意识到塔塔儿人的顽强与勇猛。所以在铁木真同样付出不小代价的同时更坚定了要彻底消灭塔塔儿人的决心。
&&&&于是,在公元1202年,铁木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打算最后解决这批宿敌,为进一步实现统一草原的大业扫清障碍。完成这一任务,对当时的铁木真来说已经不需要盟友帮助了,因为此时他自己已兵多将广,人强马壮,仅凭自己的力量已足以对付塔塔儿人了。这将是他与塔塔儿进行的一场毫不留情的生死决斗。
&&&&铁木真率军向察安塔塔儿、阿勒赤塔塔儿、都塔兀惕塔塔儿、阿鲁海塔塔儿等塔塔儿诸部发动了进攻。双方会战于哈拉哈河入海处的答阑捏木儿格斯,据考证,此地在哈拉哈河注入捕鱼儿湖河口附近。蒙古军队虽然耗损很大,但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这次战役中,铁木真颁布了他的第一个“札撒”(法令,军令等),规定在战争中所获得的财物要及时上交,战后平分。
&&&&他认为,只要夺取了全胜,就会有充足的时间来共分战利品。此外,他规定,如果第一次进攻被对方击退,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再次发起冲锋,“退而不翻身力战者斩!”但是答里台、阿勒坦和忽察儿却没有听从命令,将所获的财物据为己有。成吉思汗知道此事后,命哲别、忽必来二人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并将这些财产分配给其他人。
&&&&塔塔儿人在铁木真大军的猛攻下崩溃了。铁木真立即指挥全部人马进行围歼(从此,这种包围战术成了蒙古军队的著名战术),把败退之敌包围在阿勒灰河和失鲁格勒只惕河(此二河流均发源于大兴安岭之唆由勒吉山,向南流入戈壁滩)流域。
&&&&这次战役,4个塔塔儿部落(察安塔塔儿部、阿勒赤塔塔儿部、都塔兀惕塔塔儿部、阿鲁海塔塔儿部)全部被消灭,官兵几乎无一漏网。他们将塔塔儿部高于车辖的人全部杀掉,剩余的男女老幼皆收为奴隶。塔塔儿部遭受如此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至此,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了克烈部的王汗与乃蛮部的太阳汗这两大势力可与蒙古部抗衡。
&&&&弑杀狂妄自大王汗部
&&&&在塔塔儿部和扎木合部势力渐渐消亡之后,整个草原就形成了蒙古部铁木真、克烈部王汗、乃蛮部太阳汗为主要势力的三足鼎立局面。当时的王汗为他一手造成的“养虎为患”的局面一定是追悔莫及。他深知这个义子的性格和抱负,再加上他现在的声望和实力,足可以拥有取而代之的能力。这对王汗来说则是放在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他的威力将远远胜过远方的乃蛮甚至强大的金国。
&&&&于是王汗在心里开始对铁木真存有很大的戒心,并在行为上也表现出对铁木真的不公正和疏远。在铁木真与王汗攻打塔塔儿部时,王汗独自攻掠蔑儿乞惕部,战利品并没有分给铁木真,这使铁木真对此很有看法;另外,在铁木真与扎木合的斗争中,王汗曾擅自收留扎木合,这也引起了成吉思汗的不满;后来在公元1198年王汗与铁木真共同出征北乃蛮时,王汗又在其营地虚燃篝火,但事实上他的军队已经撤离到别处,这更是引起了铁木真的猜疑。
&&&&王汗的所作所为都深深地刺伤了这位英雄的自尊心,从另一个角度说王汗的这些行为更加速了他与铁木真的决裂。
&&&&客观上的煽风点火更是把这对平日情深的父子推到了兵戎相见的悬崖边上。扎木合在归附王汗的时候企图借王汗之手消灭铁木真。王汗之子桑昆也极力鼓动父亲讨伐铁木真,其目的是保住自己的江山。这样,他们虽然在内心深处各怀着自己的目的,但在消灭铁木真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交集。
&&&&于是,在公元1203年春,王汗父子以答应婚约为名,邀请铁木真汗前来赴宴,企图乘机将其杀死。而铁木真虽有疑心,但还是信以为真。此时,可以看出铁木真还是想真心的修好与其义父多年来深厚的情感。没有防备的铁木真率领10余骑人马前往赴宴,这时,幸遇蒙力克中途劝阻。王汗发觉事已败露,决定次日清晨举兵先发制人。但其谋又被阿勒坦弟弟的两个牧马人探知,连夜驰奔告诉了铁木真。得道多助、人心所向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此刻的铁木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铁木真加紧备战,《秘史》中记道:他先撤退到卯温都儿高地附近,并在此留下一小支警戒部队。次日,他在卯温都儿后方较远的沙丘附近安营。《元史》称这一沙丘地为“阿兰塞”。其实更准确地说,该位置应是在兴安岭山嘴一带,合勒卡河源旁边。
&&&&尽管得到了王汗大兵压境的消息已有所准备,但铁木真在此还是遭到了他生涯中所碰到过的最严峻的考验。这次破裂也是这位蒙古英雄一生中具有决定性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一直起着王汗杰出副手的作用,现在他要为整个勃儿只斤氏而战,为自己而战,为夺取草原的最高地位而战。
&&&&这次战役是铁木真有生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也是第一次与蒙古高原上最强大的势力的一场较量。但因克烈军人数众多,铁木真只好进行了全面的撤退。虽然这关键的一仗失败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面派人假意与王汗和好,一面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准备再战。铁木真沿合勒卡河,朝贝尔湖和达费诺尔北部附近撤退。在贝尔地区的合勒卡河入口处居住着弘吉剌惕部,铁木真的妻子孛儿帖就出自该部。铁木真以亲属的名义向他们求援,不久,便赢得了他们的支持。
&&&&公元1203年夏,铁木真及他的追随者在巴勒渚纳河的巴勒吉布拉格盟誓(史称“巴勒渚纳同盟”),决心共同完成统一大业。此前一战,同王汗的较量,虽然王汗获胜,但是王汗与追随他的蒙古贵族发生了分裂,达里台归附了铁木真,而扎木合等逃到了乃蛮部的太阳汗处,王汗的势力逐渐衰落。
&&&&面对此种形势,铁木真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准备再次进攻王汗。他遣使向王汗伪称:我兄太子今既不知所在,我之妻孥又在王所,纵我欲往,将安所之耶?王傥弃我前愆,念我旧好,即束手来归矣(《元史》卷1《太祖本纪》)。王汗信以为真,约定会盟。铁木真派出的两个使臣回来禀告:王汗已经受到迷惑,毫无提防,正在大营里举办宴会,如果日夜兼行,可以掩袭。
&&&&铁木真得知此情况后,当即决定连夜偷袭王汗大营。铁木真于是从克鲁伦河的阿尔合勒苟吉出发,以珠尔尺岱、阿尔孩为先锋,经过日夜行军,最后包围了王汗。此时,已失去往日强势风采的王汗再也没有资本与铁木真进行抵抗,本想以平和的结局安度晚年的他,也不会想到他一手扶起的义子会如此绝情。其实,他应该知道,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难道他忘记当时的汗位也是在弑兄逐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吗?也可能是人老心善了吧。
&&&&克烈部在苦战三日三夜后终于投降铁木真。王汗在逃入乃蛮境内后被杀,其子桑昆逃往西夏,西夏不留,后又逃亡忽炭至可失哈儿,被当地的合剌赤部首领所杀。自此克烈部灭亡。在消灭了蒙古高原上最强大的一支势力之后,铁木真将他的统一大业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胸有成竹的他跨上自己的战马,将他那杀伤力极强的目光射向了他最后一个敌人--蒙古高原西部的乃蛮部太阳汗。
&&&&消灭最后的抵抗乃蛮
&&&&铁木真消灭克烈部后,势力日益强大,能与之抗衡的只剩下乃蛮部,最后统一蒙古高原的战争已如箭在弦上,势在必发了,决战即将到来。对乃蛮部的了解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一些,乃蛮部是今哈萨克族中玉兹的一个大部落,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阿勒泰、塔城和伊犁三个地区。乃蛮部的历史很久远,是古代突厥诸部之一。辽金时,乃蛮部与古代突厥诸部一样,游牧迁徙。他们的主要居住地是大阿勒台、哈喇和林、可可雷昔剌思山和阔阔也儿的石山等。
&&&&乃蛮部当时在蒙古西方科布多盆地一带,他们人数众多,是文化比较进步的部族,在当时来说是应该比蒙古进步和文明的。铁木真曾经几次与乃蛮的不欲鲁汗及其联军作战,极大地削弱了不欲鲁汗的实力,这次铁木真的兵锋所指,是太阳汗统治下的乃蛮部。面对一触即发的大战,太阳汗同样犯了古今中外兵家最致命的错误,用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想当然。太阳汗曾自负地说过:“莫非铁木真想做皇帝不成?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的一块领地内怎能有两个皇帝呢?”
&&&&这说明太阳汗并没有意识到铁木真此时的强大,也没有把蒙古人看在眼里。当时,草原上被铁木真打败的人几乎都集合到太阳汗周围,太阳汗认为自己应该负起讨伐铁木真的使命,看看这些强大的兵力,太阳汗自以为稳操胜券,得意忘形溢于言表。
&&&&但太阳汗也不是愚蠢到不可救药,为了更有把握战胜铁木真,他决定邀请也操突厥语的汪古部共同夹击铁木真。然而此时的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剔吉忽里却是一位头脑清醒的首领。他看到了乃蛮的内部分裂和太阳汗的懦弱无能,料想乃蛮必不是智勇无敌的铁木真的对手,既然是火坑当然不会眼睁睁跳进去。
&&&&因此他不但拒绝了太阳汗的邀请,反而派人去告诉铁木真说:“要小心,不要让乃蛮部的太阳汗夺了你的弓箭!”铁木真十分感激地送给阿剌兀思剔吉忽里500匹马和1 000只羊,同时邀请汪古部参加他对乃蛮的战争,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欣然接受了邀请。
&&&&公元1204年,铁木真在帖蔑延客额儿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围猎,与众臣共同商议出兵之事。然而多数人认为春天马瘦不宜出师,多年的游牧生活和征战,使蒙古人已经总结出了克敌制胜和休养生息的规律。尤其是对战马情况的了解可能世界上再没有一个民族可以与蒙古族匹敌了。“马背上的民族”决不是浪得虚名的。但铁木真的弟弟斡赤斤和别勒古台却极力主张进攻乃蛮部,两个弟弟的想法说到了此时铁木真的心里,与他不谋而合。于是铁木真决定打破常规,就在此时与乃蛮部决一死战。
&&&&为了做好与乃蛮部作战的准备,铁木真首先做的就是整顿军事组织,他将军队集合于哈拉哈河的客勒贴该合答,在这里定军制,并颁布札撒。军制按千、百、十组织,委派了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统帅所有的军队。设立扯儿必官(相当于的内府宰相),由6人分任,掌管各种事务。设八十宿卫、七十散班,宿卫巡夜,散班白天执勤,三天三夜轮换一次。此外还从千、百户那颜及平民的子弟中挑选1 000名勇士,战时作为先锋,平时充当护卫。经过一番整顿,军队的战斗力更加提高,纪律更加严谨,铁木真的权威更加牢固地树立起来了。
&&&&从这段的详细介绍,说明当时的铁木真在多年的征战和对部族的统治管理中,已经开始走向了一定的制度化和逐层管理化。至少在军事部队的统领上已经可以看出了逐层管理的模式和职责内容。这些对蒙古族以后的南征北战都是一个很好的经验,甚至对后来元帝国的形成也是有帮助的。公元1204年春,铁木真祭旗出发,命哲别、忽必来二将为先锋,逆克鲁伦河西上。先锋部队首先到达了撒阿里客额儿后与乃蛮部哨兵相遇,这时前面提到的瘦马一事又被历史派上用场。真是成也瘦马败也瘦马。
&&&&安营扎寨之后,铁木真军中有一匹羸马惊慌跑入乃蛮部营中,太阳汗见了之后对众人说:“蒙古马竟然如此瘦弱,我们害怕他们什么呢?”再让我们听听蒙古人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扯儿必官向铁木真建言:“我们远道而来,人马疲乏,正好又有瘦马麻痹敌军。乃蛮人虽人多势众,但尽是愚弱之辈,可多设疑兵,令每人各烧火5处,待我们喂饱战马,再行攻击,必可获胜。”一件事情,两种不同的反应,其结果也必定是不同的。
&&&&太阳汗急于速战速决,率领5万人马疾驰于铁木真营前,企图立即吞并蒙古军队。面对急躁来战的太阳汗,铁木真亲自担当先锋,命他手下的4员猛将忽必来、者勒蔑、哲别、速不台率部轮番对乃蛮部进行冲击,把乃蛮部的队伍一直逼到纳忽昆前的大本营。太阳汗对蒙古军的战斗力颇感意外,于是畏惧起来。当时,扎木合已投靠乃蛮,太阳汗知道其与铁木真作战多年,于是向他询问蒙古各队将领的情况,听后太阳汗更加不敢迎战,只有步步后退。
&&&&在蒙古军已逼近乃蛮军纳忽昆山大本营时,兀鲁兀惕部和忙兀惕部也同时赶来,两翼包抄。其主力一直冲到乃蛮部的大本营内,将乃蛮军困在两边陡峭的山谷里。这种闪电突击的战法在当时冷兵器时代是威力巨大的,尤其运用在骑兵上,是很类似于现在战争中坦克的作用。同时他又具备了比坦克更高的速度性和灵活性。
&&&&铁木真与太阳汗一直血战到夜里,乃蛮军被蒙古军层层包围,第二天剩余的队伍纷纷投降。朵儿边,塔塔儿,合塔斤,撒勒只兀剔诸部亦投降。太阳汗负伤而死,大将豁里速别赤顽强抵抗,死于战场。太阳汗王妃古儿被俘成为铁木真的妃妾。太阳汗的儿子古出鲁奔往北乃蛮,依其叔叔不亦鲁黑汗。南乃蛮被蒙古军全部占领。自恃文明、强大的南乃蛮部,在铁木真的打击下,顷刻间便土崩瓦解了。
&&&&公元1204年冬,铁木真在阿尔泰山休养生息后,于次年春,越过阿尔泰山,消灭了北乃蛮。从此,乃蛮部全部为铁木真所征服。至此辽阔的蒙古高原绝大部分已在铁木真的掌握之下。这也说明此时铁木真已拥有了自己独立成为可汗的地位,下一步便是创建国家,施行新的政策,扫平高原上尚未降服的势力,然后驱使他的铁骑征服更加广阔的土地。
&&&&一统大漠天赐“天可汗”
&&&&随着乃蛮部的灭亡,整个漠北草原再也没有一直抵抗力量可以与铁木真抗衡。铁木真成为惟一强大的力量,他此时统辖的地域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界壕,北抵林木中百姓居住的边缘地区,他实际上已经成为漠北草原的主人。古语说:“非有位尊,无以称成功;非有官爵,无以酬有功。”为了使他的地位正统化并宣布这个新生的强大联盟的诞生,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召开了漠北草原空前的大忽邻勒台。
&&&&客观讲,铁木真此时的统一程度,无论是地域面积还是全部实力都是远远超过了他的先人。他也真正实现了勃儿只斤氏的再次复兴,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复兴,在这之后铁木真家族所表现出的控制能量更是他先人们所不敢想象的。
&&&&公元1206年春的这天早上,铁木真的大帐前竖起了九脚白旗,对草原人民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了象征意义的举动。白色,也许是受摩尼教的影响,被认为是游牧民族最吉祥的颜色;而数字九为本土固有传统,自古以来便与好运和其他魔力联系起来。圣旗的飘扬表明并大肆宣扬了铁木真的时运或神授的超凡魅力,即根据草原的政治观点所给予他的对“毛毡帐篷下的人”实施统治权的权力。
&&&&而“成吉思汗”的得名也完全与圣旗飘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萨满教的首领帖卜?腾格里受命下,铁木真正式以“成吉思汗”的名号一统草原各部落。他对铁木真说:“如今,被称为古儿汗的这个地域上的君主,已被你一手征服,你已取得了他们的领地,你可以像他们那样,采用一个同样意义的尊号:成吉思。”之后,他加重语气,继续说道:“神降旨曰:'你的名字必须如此'。”
&&&&“成吉思汗”,通常解释为“海洋般的统治者”,也就是说,享有普遍的统治权力。同时铁木真确定了其所统治的国名为“也客--忙豁勒--兀鲁思”,意为“大”,从而使“蒙古”开始有一个部落的名称扩展成为一个民族的名称。从这些表述中能传递给我们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萨满教成为铁木真统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政教相承的统治思路也开始在游牧民族的统治中显现出强大的威力。
&&&&铁木真在即位的仪式上,对种族各异的追随者(后统称为蒙古人)发表了讲话,在讲话中铁木真表达了对他们的帮助与忠诚的感谢。这样的场面似乎我们今天可以在各种影视及歌曲的颁奖礼上寻找到影子,然而这些明星可能不会想到早于他们几百年的成吉思汗早已把这些感言说得精彩绝伦了。
&&&&在欣赏了这种凝聚力极强的演说后,追随者们也从内心表达了对这位草原英雄的尊敬和忠心。更主要的是这些大小势力的首领从此可以不再付出血与火的代价来进行“骨肉相残”并且在得到地位被承认的同时也得到了相当丰厚的奖赏。整个大会呈现出草原上的空前团结与和谐。
&&&&从《蒙古秘史》史料中保存的根据忽邻勒台决议而产生的任命高级军事职务的冗长的名单来看,所有被征服的部落和氏族的代表都参加了这次忽邻勒台。并在“加冕”仪式结束后,都接受了成吉思汗分封。他每封一人,都要充分赞扬和肯定一番受封人的功绩和贡献。各位功臣都被一种上进心和荣誉感激励着。
&&&&1206年“成吉思汗”称谓诞生的那一刻,对世界其他几个地方的一些领袖来说意味着一个可怕的开始。这其中包括远在欧洲大陆想统治世界的精神领袖罗马教皇,中亚及东南亚的苏丹、国王们,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们……这些显赫自大的领袖们若知道此时这个“天赐”的成吉思汗就是日后用铁蹄和战刀发动黑色风暴的缔造者的话,那么我相信,蒙古草原上此时就会出现大批操着各种语言的联军,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毁灭这个新生的帝国”。
&&&&种种的假设和联系都只是空间横向的对比,对于纵向的时间来说都是不成立的,历史在这一刻选择了成吉思汗,地球上的13世纪注定是属于成吉思汗的世纪。当1206年他在斡难河畔振臂高呼的时候,他在心底里也许早就预料到自己是13世纪的统治者,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更相信这神奇的草原力量。
&&&&他双目炯炯,脸上刻满坚毅的皱纹,那是大漠风沙送给他最好的礼物--它们就是用这种显而易见的方式让成吉思汗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于一种凶猛的动物。他无疑是翱翔在广袤草原上空的一只志存高远的苍鹰,即使不能呼风唤雨扭转乾坤,也有能力在红日初升的霞光中梳理自己凌乱的羽毛。
&&&&就这样,13世纪最伟大的名字--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上游诞生了。从此,在欧亚大陆掀起了一股黑色风暴,这股黑色风暴席卷之威力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其可怕程度在欧洲人眼中似乎更甚于今天的原子弹和龙卷风。成吉思汗似乎切断了欧洲的历史,搅乱了教皇的精神统治,让世界的格局重新划分。面对成吉思汗的强大,欧洲人感慨良多,以至几百年后的今天仍不能忘怀。
&&&&政制统领 军制保障
&&&&当年合不勒汗在金朝都城大殿中的表现,到了成吉思汗这一代早已成为了陈年往事。那个当年被认为是未开化的野蛮人,虽说是成吉思汗的祖先,可在成吉思汗身上却已找不到他祖先当年的“风采”了。成吉思汗知道再用那种有意无意的“风采”去展示自己或麻痹那些金人乃至其他的君王已经不合时宜了,与他的“天可汗”的地位和实力是不匹配的。他现在要做的是怎样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从而使整个蒙古帝国走向他心中理想的强大。
&&&&成吉思汗当时颁布的札撒对蒙古帝国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文件,作为正式法令对领导权、军队建制、社会习俗和律令都重新规定,规范了各阶层人的行为准则。这个札撒可以说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真正至高无上的,不可抵触的。
&&&&这个札撒在政治制度方面规定,最高权力集中于汗,全蒙古只能有一个在位的君王一个汗的称号,若汗死,只能由成吉思汗的后裔继位,但必须经贵族议会的推举。就是这“贵族议会推举”,使蒙古帝国在中华几千年封建政治制度统治过程中闪出了短暂的“不和谐”光芒。甚至蒙古帝国的这种“贵族议会推举”被现在的一些研究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选举体制。
&&&&成吉思汗还设立了一个对他来说很有创意的新职务,即大断事官(也可札鲁忽赤),来监督与协调新扩大的行政体制的活动。这个官职大概是和汉王朝的宰相差不多。在这个重要位置上,对于人选的选择应该是慎之又慎的。不仅要有超凡的能力更要对成吉思汗有绝对的忠心。成吉思汗并没有选择他的儿子来担任,而是选择了被他家所收养的塔塔儿弃婴失吉忽秃忽来担任这一职务。
&&&&大断事官的职责多种多样。根据成吉思汗发布的命令,他将划分并分配属民,即决定怎样把属民分配给各军事单位与汗室。正如他的头衔所显示的那样,失吉忽秃忽具有帝国最高的法律权威;他将审判所有的恶人,而且被授予掌握犯人生杀的大权。同时,他被指令制定并维护一部“青册”,在那里面,所有的司法决议,包括成吉思汗本人的法律训言(札撒)都被保存起来以备用作将来司法判决时的判例。所有有关部众分配的事例也记载在里面。
&&&&同时成吉思汗扩建自己的护卫军--怯薛组织,并赋予它管理国务的职能。成吉思汗的宗室、外戚按照“各分地土、共享富贵”的原则,在各自封地内行使统治权力。他们对帝国政治生活的参与,主要表现为出席诸王大会,决定立汗、征伐等大事,平时并不亲自参加大蒙古帝国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而大断事官和怯薛成员作为大汗的亲信家臣,恰恰在后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军事方面的建制和管理,札撒编制了军政同一的千户军。规定家有男子15岁以上70岁以下,尽签为兵,十夫长、百夫长和千户长就是这些士兵的军政长官,所有人都只能留在指定的千户、百户、十户内,迁移者要被处死,收留他的人也要被处死。
&&&&千户、万户的名号代替了原来的氏族、部落的名号,变成了有编制的军队,而不是随时可以分裂,随时可以投奔他部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开国有功者为千户,分封所得的牧地范围,世袭管理。千户既是行政的,也是军事的组织,他们要生死在一起,在战斗中若不是整个军团退却,部分退却者一律处死,若有人被俘,同伴没有去救也要处死。
&&&&札撒的其他方面,也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下,从另一些角度看看这个札撒。札撒规定的刑法非常严厉,对杀人者、通奸者、盗窃者处死刑;抓了别人的逃犯不归还其主人的、经商而第三次破产的人也是处死;对汗出恶语的人,用土填嘴,然后杀死。几乎对所有的犯罪都处死刑。札撒还规定,女奴的子女也有财产继承的权力。从这点看实际上多少改变了旧有的奴隶制度。
&&&&这还不算真正具有进步性,这其中更值得我们现代人重视的是,成吉思汗的札撒中,还包含有爱护草原、爱护河流湖泊,严禁破坏、污染的内容。将生态保护纳入法律体系,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也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的。
&&&&另外,在掌印、狩猎、马匹等牲畜的管理与经营、官帐的建筑、军务的管理、军需的供应等方面,成吉思汗都以法定规,从而推动蒙古民族从没有法律的野蛮状态跨入法制社会的文明状态,并在短短的数十年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当时曾到蒙古草原传教的欧洲传教士对这个札撒惊异的描述道:成吉思汗发布的训言,目的是在蒙古人中保持和平,规定十分严厉,以致没有人偷别人的东西,也不伤害其他人……他制定了许多好的法令,以确保和平。
&&&&在分析这个札撒的时候,我们不能单纯强调成吉思汗所创制度的作用,而应当把眼光投向大蒙古国历史的全进程,乃至此后元王朝对漠北的继续控制。千户百户等制度的实施开始了草原氏族制瓦解、不同部族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成吉思汗也是深知这个道理的,假如大蒙古国在征服中原后很快将统治重心南移,假如漠北草原没有保持50余年的帝国核心地位,那么草原上部族融合的趋势就可能中止甚至逆转。蒙古就可能成为漠北历史上又一个昙花一现的统治民族,继续走着被成吉思汗所灭的那些大汗的老路。
&&&&大蒙古国统治的意义在于蒙古贵族在这段时间里不仅继续巩固、强化了千户百户等新的制度体系,而且充分利用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财富、劳动力等为漠北草原服务,使这一荒远的亚洲腹地进入一个超正常繁荣的黄金时期,也让蒙古人看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希望。
&&&&波斯史家志费尼在言及当时草原生活变化的幅度时说:“蒙古人的境遇已从赤贫如洗变成丰衣足食。”这种持续稳定而繁荣的局面,大大促进了蒙古族消化草原各部族的进程,使蒙古族的真正形成更加的稳固和坚韧。美国人的911和反恐战争:输掉美国未来的一场战争&&&&“我们现在的处境比9·11事件发生时还要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政治学和公共政策教授麦克·因特里盖特(Michael Intriligator)对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坦言道,“形势逆转的背后有几个原因,包括:建立了一个机能不良的(dysfunctional)国土安全部,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宣布'全球'却提供错误的战斗原则,迟迟抓不到本·拉登及其左右手,无法巩固反恐战争初期在阿富汗消灭塔利班组织的成功,以及过度地强调飞行安全而忽略其他恐怖攻击的潜在目标。”&&&&一转眼,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即将满整整五年(文章发表于2006年),全美上下针对美国是否更为安全的讨论也进入白热化。布什总统近日提出新的反恐策略,指出美国的确“更加安全,但并没有完全安全,无法高枕无忧(safer but not safe)”。美国民众似乎没有总统这般乐观。9月1日公布的一份美联社/益普索(AP-Ipsos)民调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担忧自己的社区将遭受恐怖攻击,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质疑反恐的代价过高;此外,更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打输了这场反恐战争。&&&&“自从9·11以来,我们的反恐策略专注在恐怖组织的运作上,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因此破获了几个恐怖组织的计划。”美国兰德公司(Rand Corp.)的高级顾问、反恐专家布莱恩?詹金斯(Brian Jenkins)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示,“我们的策略没有打击伊斯兰圣战主义者(Jihadist)的心理,也没有削弱基地组织的意识形态对群众的吸引力。所以,我们打击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反恐战“对焦”有误?&&&&“与9?11发生时相比,美国现在明显是安全多了。”位于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法学教授、9·11事件调查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rrorist Attacks Upon the United States,简称9-11 Commission)法律总顾问的丹尼尔·马库斯(Daniel Marcus)评论道,“美国更为安全的原因是我们在国土安全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重新组织情报单位也使得它们之间的合作更紧密。现在基地组织要重演像9·11事件那样的袭击事件,会是非常困难的。”&&&&布什和马库斯关于美国更为安全的评论不算空口说白话,美国同国际社会合作打击全球恐怖组织网络在月前刚刚大有斩获:英国警方于8月10日宣布破获一个跨大西洋的恐怖袭击阴谋,称一群巴基斯坦裔的英国公民欲携带爆炸物登上至少10架从英国飞往美国的飞机,企图制造继9?11之后的另一场大规模恐怖袭击。只是这个计划被英国警方及时侦破,21名嫌疑人被逮捕,其中12名嫌疑人遭起诉。&&&&因特里盖特则明白地说,从最近破获的伦敦恐怖袭击计划就可看出,传统的警察工作才是对抗恐怖主义的关键,在组织渗透和成员询问等方面,英国警方展现出的办案技巧实在值得美国政府借鉴。&&&&“要打击恐怖主义,光靠战争是不能成事的,连篇累牍的演说也没有用。”因特里盖特说,“恐怖袭击就像一般犯罪行为,必须要以警察行动加以对付。以激烈言词形容这些人,将他们比喻成法西斯主义者,对反恐是毫无助益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于8月底的一场演说中,公开将恐怖主义比喻成法西斯主义,抨击那些批评反恐战争的民主党人士,就如同二战前夕“讨好”法西斯主义者、崇尚绥靖政策、导致二战爆发的人一样。拉姆斯菲尔德的这一番严辞批评,惹得民主党人大为不快,声称在国会讨论后号召民主党人对拉姆斯菲尔德投下不信任票,摘下他的乌纱帽。&&&&“这是一场不能光靠军队打赢的战争,还要靠警方侦察案件的努力。”因特里盖特说道,“我们以前也曾对癌症宣战,对艾滋病宣战,甚至对贫穷宣战,但是至今,我们一场战争也没赢过。”&&&&詹金斯说,在这场反恐战争中,美国政府应该做而没做的事不少,包括发展出一套策略来防止恐怖组织吸收成员,尤其是针对一些想要退出的成员下手;至于那些被美国捕获拘禁的恐怖嫌疑人,美国更是没有设法感化(rehabilitate)他们,让他们甘愿弃暗投明。&&&&“美国现在的做法是见一只蟑螂打死一只,而不是有策略地应付他们。”詹金斯对《华盛顿观察》周刊指出,“其实,不少恐怖分子对生活现实感到寒心,对恐怖主义幻想破灭,有些人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对未来的展望。对这些人,美国不能只是给他们死亡和关塔那摩监狱两种选择。”&&&&詹金斯曾在年间出任美国反恐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rrorism) 顾问。他的最新著作《不败之国:了解我们的敌人,增进自己的实力》(Unconquerable Nation: Knowing Our Enemy, Strengthening Ourselves)刚于8月中旬由兰德公司出版。书中除了强调美国核心价值在反恐战中的重要性外,也对现今布什政府监听美国民众和否定关塔那摩监狱囚犯的基本人权等行为提出了警告。&&&&美国国会于1978年通过了《外国情报监听法》(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即FISA)。直到9?11事件发生前,FISA之下设立的秘密法庭平均每年审理1000个案件;9?11之后,这个数目翻了一番,而这10几年来被FISA拒掉的案子不过区区5件。詹金斯质疑,FISA既然没有被剧增的案件数目压垮,几乎是每案必审,布什政府有什么理由要绕过司法体制而为之呢?&&&&另外,詹金斯也替目前正在受美国拘禁的恐怖嫌疑人鸣不平。他指出,美国为《日内瓦公约》的签署出力甚多,也将该条约纳入自己的军事法庭体系中,为何在对待这些反恐涉嫌人时却不能按其中的人权规定依法行事?&&&&“在伊拉克监狱虐囚丑闻传出以后,我们的行为反而帮助敌人吸收了新成员。”詹金斯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道,“撇开合法性和道德感不谈,光从战略的角度而言,即便能获得一些情报,这么做所得到的回报还不如损失来得大。”&&&&人权 vs 安全&&&&因特里盖特即将于9月底出版一本与人合著的书:《反恐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创造全球反恐网络》(Countering Terrorism and WMD: Creating a Global Counter-Terrorism Network)。在书中对美国政府的情报工作批评甚多的因特里盖特说,美国早在9?11事件发生前,就曾经试着建立恐怖袭击早期预警机构,只是美国各个情报单位的官僚主义作风成为彼此间的合作障碍。&&&&因特里盖特强调,国际间的反恐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他并不认同布什政府“全球反恐战争”的概念,但也同意反恐必须是全球同步,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达成。他也呼吁布什政府效法英国警方,积极同各国政府进行合作。&&&&但是国际合作也有不顺利的时候。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迈克尔?切尔托夫(Michael Chertoff)就于8月29日的《华盛顿邮报》撰文评论道,美国早在1990年代初期就开始搜集所有国际航班乘客的姓名和背景资料,但是近年来由于一些欧洲国家对个人隐私权的顾虑增加,美国以反恐为由向他们取得这些乘客资料的机会反而大减。&&&&“人们对隐私权的顾虑是完全正当的,美国政府应该确保在这个领域中的反恐行动不会伤害到我们的核心价值。”詹金斯指出,美国的这些价值,不论是民主、人权,还是公民权等,都是“打击恐怖主义的弹药库,而非反恐行动的约束;它们能支持我们在这场长期的反恐战争中坚持下去”。&&&&马库斯也认为,要在隐私权这类公民权利和国家安全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点,的确是十分困难的。那许多批评人士认为,让政府取得这些个人信息是很危险的,但追根究底,这些资料早已为私人企业,如航空公司、银行、电话公司等所掌握,它已经不是专属于个人的了。&&&&“我们生活在一个隐私权正不断削弱的时代,这个趋势主要是出于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其背后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局限于国家取得个人信息的问题,而是一个更严重的隐私权受侵犯的问题。”马库斯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道。&&&&詹金斯相信,美国不一定非得在国家安全和公民自由之间做出取舍,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没有必要严重损害公民的权利。他同时认为,为了反恐而改变规则是正当的,美国国内也正在对规则的改变进行讨论,例如扩大警察的权限或是改变法庭的程序,但是,如果一些反恐行为是在法律规定以外的情况下进行的,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我们轻易地接受政府一连串让人不安的行为模式,包括忽略规则、以不寻常的情况为由合理化美国政府的行为,以无限制的行政权力为基础启动司法以外的行为,在对待那些在反恐战争中抓获的囚犯时丝毫不受限制,那么美国不能称自己是个法制国家,更不是民主的典范。”詹金斯指出。&&&&新安检措施:种族偏见?&&&&自8月10日伦敦的跨大西洋恐怖袭击阴谋被揭穿后,美国国内航班接连发生了不少“假警报”事件,多半是由于乘客太过紧张或机长过于谨慎而让大家虚惊一场。面对美国民众几近“杯弓蛇影”的反应,詹金斯认为这其实是情有可原的。&&&&“每当恐怖分子的阴谋被揭穿时,大家的警觉性也跟着升高一级,这也无可避免地导致假警报也跟着变多。”詹金斯表示道,但事实是,“全美每天共有1万架次的飞机起飞,仔细算一算几率,美国人死于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是相当低的。&&&&詹金斯认为,美国人死于车祸的几率约为八千分之一,死于谋杀的几率则约为一万八千分之一,而死于恐怖分子之手的可能性却只有五十万分之一,相较之下,恐怖袭击的风险还不如日常生活中的车祸或是凶杀案来得高,但过去近5年来却“自己把自己吓得失了魂”。&&&&“我们需要适当了解恐怖主义,以对其风险做出合理的评估。”詹金斯说,“我们阻止恐怖分子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确保他们不在我们之中制造出令人恐惧的气氛。”&&&&美国的航空安全也因为这次的伦敦恐怖袭击计划而再次掀起一番激烈辩论。有些人认为这些恐怖分子明显地有种族或宗教的特征,倡议对乘客对进行基于种族的筛选检查(racial profiling),而另有许多人对这样的安检措施无法苟同,认为这种做法几乎是种族歧视。&&&&詹金斯直言,以种族偏见为衡量标准的过滤法是愚蠢的,姑且不论它的道德意义,从安全上来讲,也是很糟糕的维安手段。他认为,安检人员是很难从外观判断一个人的种族和宗教信仰的。例如,肤色深的人有可能是中东人士,也有可能是西班牙裔人;一个人是不是留胡须,不一定就能判断出其宗教信仰。也因此,种族偏见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因特里盖特则说,鉴定类型(profiling)一词因为经常与种族偏见连在一起,让人不由自主地起反感,但是以色列就在本国的飞行安检体制中进行这样的检查;其分类的基础不只是单一地建立在种族或宗教上,而是对乘客的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他认为,这种做法让以色列至今保有良好的航空记录,多年来没有重大的恐怖袭击事件传出,值得美国学习。&&&&事实上,自从9·11事件以来,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分析已经数据化,针对乘客的背景、经历加以分析,搜集成所谓的“乘客姓名记录”(Passenger Name Record,即PNR)资料库,包括乘客的年龄、职业、飞行计划、付款方式,以及居住于现址的时间,等等,并将其同其他情报资料进行交叉比对,以及早识别出潜在的恐怖分子。若是某一位乘客的记录引起系统的警讯,他就会成为国安部的“入选者”(selectee)。&&&&然而,这套系统却引起美国民权组织的不满,认为政府是在依种族偏见来挑选嫌疑人。曾经在克林顿时期担任白宫飞航安全委员会(Commission on Aviation Safety and Security)委员的詹金斯提出了解决之道。他建议,这样的筛选体系中应该加设一组随意挑选出来的“入选者”,如此以来,不仅这套系统不易被敌人识别出模式而想办法规避,也因为不是所有的“入选者”都是嫌疑人,安检人员在对待这些人时也得客客气气的,因此不会得罪大客户,同时能解除民权组织对这套安检措施的疑虑。&&&&此外,詹金斯也不忘强调,乘客的行为和外貌也会透露出不少蛛丝马迹,值得安检人员的特别关注。例如乘客是不是显得格外紧张,或在大热天穿着长袖外套等等,这些表现都是安检人员判别的指标之一,而不止是种族特征而已。&&&&“我们不想要让安检的过程太打搅人,也知道这样的安全维护措施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但在数量的基础上,我们总是能一步步地做,至少,我们能够降低完全无辜的人被怀疑的可能性。”詹金斯感叹道。&&&&(来源: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 徐琳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蒋介石缉拿白崇禧李宗仁引战火 13:06:50 & &&&)人正在行军的广西军队&&&&对峙局面的形成&&&&&1928年6月,国民党北伐军打下北京、天津后,就以祭告孙中山先生为名,邀冯玉祥、阎锡山、等集团军总司令到北京,举行灵前会议,就军队编遣问题交换意见。&&&&与会的各路首领在原则上赞成编遣,但在实施上各有打算。冯玉祥反对取消集团军总司令和总指挥衔;要求自率桂军10万,到新疆巩固边防。&&&&因此,北京裁兵会议以及1929年1月召开的南京编遣会议,不仅没有结果,反而演化成蒋、桂、冯、阎四派的激烈斗争。&&&&当时冯玉祥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开封政治分会主席,拥兵20万,分驻陕甘豫鲁各省。阎锡山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太原政治分会主席,占有山西、河北两省。而以广西军人为核心的桂系势力最大:其中,李济深任总参谋长和第八路总指挥兼广州政治分会主席,坐镇两广;李宗仁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武汉政治分会主席,统辖两湖;白崇禧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统率李品仙的第十二路军,驻屯河北唐山、山海关一带。此一形势,显示出桂系从岭南横贯长江,蜿蜒以迄燕蓟,宛如一条长蛇俯瞰着蒋介石统治的华东地区。蒋对此如坐针毡,必欲去之而后快。&&&&1928年冬,南京、上海一带谣言纷兴,有的说桂系部队将沿江东下,威胁宁沪;有的说蒋的中央军将挥戈西指,直捣武汉。&&&&李宗仁为消弭谣言,于1929年初从武汉去南京,参加编遣会议,并于1月5日就任军事参议院院长,以期缓和日趋紧张的蒋、桂矛盾。1月25日,南京编遣会议草草闭幕。阎锡山以回山西太原过春节为名,匆匆离开南京。冯玉祥见大势不妙,也于2月5日突然不告而行,回河南辉县百泉村休养。冯一离京,蒋即私下向李宗仁征询意见,要同李合力对冯。李以为内战一开,将引起连锁反应,认为不可。殊不知,蒋介石早已悄悄地对桂系下手了。&&&&俞作柏策反李明瑞&&&&当时,李宗仁在武汉的基本部队包括:夏威的第七军,胡宗铎的第十九军和陶钧的第十八军。胡、陶都是湖北人。李宗仁主张“鄂人治鄂”,故任胡、陶把持湖北军政大权。陶钧为人骄横,首先抢得湖北收入最大的禁烟局。胡宗铎不甘后人,也一手攫取榷运局。&&&&开始胡、陶对第七军还按月补助军费,后来则只是口头答应,实际上不给。由于老欠军饷,在桂系军中爆发了“广西人打仗、湖北人享福”的愤慨情绪。第七军师长李明瑞、李朝芳、尹承纲曾向夏威诉苦,要求夏向胡、陶算帐,夏漠然置之。&&&&&1928年冬,夏威解除李明瑞师李毅、钟毅两团长的职务。李毅到南京向何应钦反映桂军不满情绪。而蒋介石也早已通过郑介民及其他人士,获知桂、鄂两军不和,曾派高参周伯甘赴汉口密晤李明瑞,进行策反活动。周是云南人,与李明瑞是韶关滇军讲武堂的同学,私交甚好。周告知李明瑞,蒋桂交锋,势所难免,望能阵前倒戈,叛桂拥蒋。李明瑞以兹事体大,不能单独决定,要同他表哥俞作柏商量,才能答复。&&&&俞作柏是广西北流人,保定军校毕业。在桂系将领中,他思想比较进步。北伐时,他身兼第七军第一旅旅长、南宁军校校长、广西省政府农工厅厅长、国民党广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军政大权集于一身,难以兼顾,因此,他把第一旅旅长职务交其表弟李明瑞担任。及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桂系头目都站在蒋介石方面,唯俞作柏力持异议,从而辞去各项职务,隐居在香港。周伯甘向蒋介石汇报认为,此事非俞作柏出头不可,遂由杨永泰通过梁五凤,与俞作柏取得联系。&&&&1928年12月间,张任民受黄绍竑之托,从香港乘轮赴沪转往汉口。上船后,发现俞作柏同轮北上,但避不见面。张到汉口后,对李宗仁说,俞作柏必将有所活动,但李不以为意。俞到南京见蒋,得到一笔巨款,就去汉口见李明瑞。通过李明瑞居中拉拢,俞作柏在汉口李荐廷家里同杨腾辉、梁重熙、庞汉祯等七军军官秘密会晤,相约采取共同行动反胡、陶。&&&&鲁涤平案给蒋可乘之机&&&&蒋介石见俞作柏在武汉策反成功,便有意激成事变。&&&&1929年2月中旬,驻长沙的第十九师师长何键到汉口秘密报告说,蒋介石由陆路经江西运送武器补充湖南省主席鲁涤平所部第十八师,积极备战。当时李宗仁、白崇禧等都不在武汉,凡事由胡宗铎、陶钧、夏威作主。他们年轻气盛,对此不细加审度,也没有估计到这是蒋介石故意布置下的圈套。胡宗铎主张先发制人,四集团军总部民政处长潘宜之更从旁附和。这样,2月20日,他们竟以武汉政治分会的名义,下令免去湖南省主席鲁涤平职,以何键继任,同时派叶琪、夏威两部由鄂入湘,解决鲁涤平部。鲁涤平仓皇率部退入江西。&&&&&这事是胡、陶背着李宗仁干的。到21日海军舰队司令陈绍尧告诉李宗仁时,李这时才知道事态严重了,连忙化装逃出南京,前往上海。&&&&蒋看到武汉政治分会的行动,完全符合他的所料,因为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曾有过 “不得以政治分会名义对外发布命令及任免特定地域内人员”的决议。而武汉正好违反了此决议。此时兴兵讨桂,便名正言顺了。但是蒋对搞垮桂系,早有整套计划,此刻还没有部署完成,不想过早地暴露。因此,就指使吴稚晖请国民党元老蔡元培来调停“鲁案”,表面上似乎是对桂系宽大,实际上是借此掩盖正在进行的阴谋诡计。&&&&“鲁案”既起,坐镇两广的李济深便电责胡、陶,并建议李宗仁自请处分。李济深本来打算到南京出席编遣会议,到上海时,鲁案已经发生,遂迁到法租界“融园”同李宗仁住在一起,会商善后办法。此时,蔡元培、吴稚晖已到上海拜访他们。蔡问李宗仁对“鲁案”有何意见。李说自己应引咎自劾,以明责任。蔡谓这样便有回旋余地,吴稚晖则提出邀李济深一同去南京调停。李宗仁对李济深此时去南京是否合适,表示怀疑。但吴稚晖拍着胸脯说:“任潮先生的安全问题,我敢以人格担保。”这样,李济深遂随蔡、吴到南京去了。&&&&3月1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根据蔡、李的报告,作出决议说,武汉政治分会改组湖南省政府一案,诚属不合,应由该分会主席负责。对李宗仁不处分,对武汉政治分会委员张知本、胡宗铎、张华辅予以免职,交中央监察委员会议处。事情至此,“鲁案”似已完全解决,然而实际并不如此,闹剧还在继续演出。&&&&蒋要缉拿李宗仁白崇禧&&&&桂系军力当时分驻在两广、武汉、唐山至山海关三个重点,力量分散。因此,蒋介石瓦解桂系的计划是,粤、汉、津三路同时进兵,使桂军首尾不能相顾。&&&&到了日,蒋介石接到报告,确知俞作柏在武汉、唐生智在天津策反工作非常顺利,李济深进入南京已受到秘密监视。蒋以为解决桂系,已有确切把握,于是就在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对付桂系的意见。蒋怒气冲冲地说:“中央对于地方的不法事件,只有执行法纪,绝无所谓调停的可能。”这表明,蒋完全推翻了3月1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决议,要对桂系用兵了。次日,蒋即将对李济深的暗中监视改为公开拘禁,送去汤山温泉 “休息”。3月26日,蒋下令,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撤职查办。27日,蒋介石发表“为讨伐李宗仁等布告将士”文告。&&&&李宗仁在上海得知李济深被囚,估计战祸无法避免,遂在上海市长张定璠的大力协助下,秘密离沪经香港回广西。28日,张定璠为此被蒋撤职。当李济深被囚消息传出后,广州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邓世增、师长徐景唐等深表愤懑,致电质问蒋为何囚李。可是掌握广东军政实权的陈济棠、陈铭枢早已与蒋介石妥协。所以两陈就在3月30日发出通电表表示不支持桂系,这样桂系便孤立了。&&&&与此同时,蒋介石部署军队,进攻湖北。蒋电令在江西各部编成第一路军,西攻武长路,截断武汉退路;中央军第一、二两军为第二路军,沿长江西上攻武汉;以冯玉祥的主将韩复榘为第三路总指挥,由豫南向武汉进攻;当晚蒋介石也从南京乘“楚有”舰到江西九江,亲自指挥。由于李明瑞临阵倒戈,使得桂军很快就败退到广西。&&&&李宗仁、白崇禧从上海、天津分别逃回广西,住在容县黄绍竑家中,原不打算有更大的行动。但到4月底,蒋介石却通电要将李宗仁、白崇禧缉拿到南京,听候查办。在蒋的重压下,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决定奋起抵抗。5月5日,李宗仁在梧州就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通电反蒋。 蒋桂大战全面爆发。红二方面军艰难长征路:转战一万六千里 作战十多次 13:23:38 &《老年人》 & &)人&&&&是由湘赣根据地的红六军团和领导的红三军(即红二军团,1931年3月改称为红三军)在黔东南会合后发展起来的。所以,红二方面军的,实际上是从红六军团湘赣突围西征和红三军转战湘鄂川黔开始,到两军会合组成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陕甘结束。&&&&1933年6月,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指示,红六军团在湘赣根据地组成,中心任务是保卫湘赣苏区,配合中央反“围剿”。由于王明等人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不得不考虑实行战略大转移。日,红六军团奉命离开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开展游击战争,创立新的苏区,并与红二军团取得联系,为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侦察探路。红六军团的西征,揭开了长征的序幕。日,红六军团主力9700余人,从江西遂川出发,突围西征,于11日到达湖南桂东寨前圩,并在此召开了西征誓师大会,正式成立了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任主席,和王震分任军团长和政委。9月4日,红军在界首地区渡过湘江,占领西延县城。9月8日,红六军团接到中革军委命令,要求红六军团进入城步、绥宁、武冈等地,并在9月20日之前坚守这一地区,消灭敌人,再沿湘黔边境转移到凤凰、乾城、永绥地区,建立根据地,以吸引和牵制敌人,配合和掩护中央红军突围长征。&&&&9月9日,红六军团由西延进至城步、绥宁地区。因敌人集结6倍于我的兵力防我北进,红六军团遂改变计划,转而袭击通道县城,并在靖县新厂击溃湘敌两个团,向西进入贵州的清水江流域。遵照中革军委指示,红六军团于10月5日向黔东北的江口地区前进。入黔之湘敌与桂敌立即集结兵力,企图围歼我军于石阡地区。10月7日,红六军团在石阡与桂敌作战失利,被敌人截断,一部在李达率领下转到沿河地区与红三军会合,主力则被迫向东南转移。经过10余天艰苦转战,他们于10月24日在贵州印江的木黄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胜利会师。至此,红六军团历时80多天的西征,途经湖南18个县市,跨越5000余里,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探明了敌情虚实,且沿途查访民情,为中央红军长征开辟了道路。&&&&在中央苏区反“围剿”失利的同时,战斗在湘鄂西根据地的中共湘鄂西分局和红三军也因“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先后丧失了洪湖根据地和湘鄂边根据地。1933年2月,红三军决定为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奋斗。第二年1月,红三军进入湘西龙山、桑植、永顺、大庸、慈利等县进行游击作战,5月西渡乌江进入贵州,于7月21日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贺龙等80人组成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贺龙领导的红三军,经过艰苦作战,至9月,拥有了印江、酉阳等5个县10万以上人口的根据地,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创造了条件。&&&&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发动了湘西攻势。10月,突破湘西军阀陈渠珍部堵截,向龙山招头寨挺进。当敌逼近时,又突然掉头东进,于11月7日攻占永顺县城,取得了湘西攻势的初步胜利。随后,在永顺城北十万坪设伏,歼敌两个旅的大部,并乘胜占领了大庸和桑植两座县城。12月初,红二军团主力由大庸南下,进袭沅陵,又转而向东,占领桃源县城,兵临常德城下。何键急令在湘南与中央红军作战的3个师回援常德、桃源,蒋介石急令在江西的第28师驰援常德,并以4个师兵力转到湘黔边境。鄂湘边境“剿共”总司令徐源泉也将打算入川与中央红军作战的三个师两个旅集结于湘鄂边与鄂西。红二、六军团展开的湘西攻势,有效地牵制了敌人,策应了中央红军的突围作战和战略转移。同时,开辟了以永顺、大庸、龙山、桑植为中心的湘鄂川黔边根据地;成立了以任弼时为书记,贺龙、关向应、夏曦、王震、萧克为省委委员的湘鄂川黔边区省委。&&&&1935年4月下旬,红二、 六军团攻占江垭,进逼慈利城北,造成进攻津市、北渡长江之势。8月下旬,又占领石门、澧州、津市、临澧等县,根据地不断地得以扩大。至此,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历时半年,作战30余次,歼敌两个师、一个师部和一个旅,缴获步枪8000余支、轻重机枪100多挺、各种火炮20多门,建立了慈利、宣恩、龙山3个县的革命政权, 使游击区人口扩大到 200万,牵制了湘鄂两省的大 部敌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的重兵,对湘鄂川黔 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由于力量悬殊,红二、六军团接连失利,先后丢失了桑植、永顺等地。红二、六军团领导开始考虑向外转移。日,任弼时、贺龙等率领红二、六军团1.7万余人,从湖南桑植出发, 离开湘鄂川黔根据 地,开始长征。经溪口、洞庭溪向南渡过澧水、沅江,到28日,两路红军分别占领溆浦、辰溪和新化、蓝田、锡矿山等地。作战途中,红军发动群众,扩充军队,筹集经费和物资,势力不断扩大。蒋介石察悉后,立即集中12个师1个旅的兵 力,分路追击,企图将红二、六军团歼灭于沅江和资水地区。然而,红二、六军团如水中蛟龙,灵活机动,难觅行踪。他们一部由溆浦出发,向南急进,造成东渡资水之势,吸引追敌和桂敌。之后,趁着敌人东调之机,大部转向西进,再向北转,于1936年元旦进到芷江以西冷水铺地区,甩掉了追击的敌人。日,在芷江便水发动战斗,随后占领了石阡。&&&&日,红军 向南挺进,先锋直逼贵阳,迫敌收缩兵力。2月2日,在修文渡过乌江,进入黔西,在大定、毕节一带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在毕节,红军团结开明绅士周素国,动员他担任贵州抗日救国军总司令。周素国还给云南国民党纵队司令孙渡写信,劝他按兵不动,这让红军腾出手来,集中兵力对付东面来敌。同时,还让红二、六军团得以在毕节休整近20天,恢复战斗力。2月14日,红二、六军团在大定附近的将军岭消灭追敌两个团。3月,转战云贵高原乌蒙大山数百里,进至云南省镇雄、宣威、昭通一带,并取得宣威战役的胜利。&&&&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在盘江收到张国焘以红军总政委名义的来电,命令其北渡金沙江,到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红二、六军团总指 挥部因很久未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取得联系,不了解张国焘的反党分裂意图,以为这是中共中央的指示。于是,率部经寻甸、富民渡过普渡河,进占楚雄、祥云、宾川、丽江,于4月底渡过金沙江。5月中旬,红二、六军团兵分两路,开始翻越海拔5300多米的玉龙大雪山。越过雪山后,到达青藏高原的藏民区休整了20多天。随后,红六、二军团分别于6月22日和 6月30日与红第32军和第30 军会师。7月2日,红二、六军 团齐集于西康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7月5日,奉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六军团与红32军(原红一方面军第9军团改称)共 同编成红二方面军,贺龙、萧克任正副总指挥,任弼时、关向应任正副政委,下辖第二军团、第六军团、第32军。两军会师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与随红四方面军行动的朱德、刘伯承一起,共同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以徐向前为代表的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也对张的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张国焘被迫同意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7月下旬,中央批准西北局成立,张国焘、朱德、任弼时任书记,领导红二、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10月7日,红四方面军一部在会宁与一方面军的部队会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历时11个月,纵横湘、鄂、黔、滇、康、青、川、甘、陕等数省,行程1.6万里,作战10余次,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以 胜利宣告结束。中国老兵讲述苏丹维和经历:曾遭路边炸弹袭击 13:55:07 & &&&)人2006年8月,王绍勋(左)和张华一起参加维和成为好朋友&&&&引子&&&&一日,战友聚会。席间,济南军区某车材仓库主任王绍勋说起他和政委张华系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参军,同批首赴苏丹维和,同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同称“蓝盔勇士”。这就巧了。更巧的是他俩的妻子是同村的,儿子是同班同学,就连老父亲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俩人又同在一个单位当主官,平时互相称“哥”,工作上是搭档,生活上是兄弟。&&&&我说:“这是在战争年代才能发生的故事,在你俩身上得到演绎。你好好把你俩的故事给我们唠唠。”他打开了话匣子--&&&&一&&&&先说说俺俩的第一次相遇吧!1996年那会儿,我在后勤部队汽车独立营代理排长,张华是野战部队基层连队的排长。有一次,上级赋予战术背景下紧急输送弹药任务,黎明前必须到达演习地域,我受命带车,他带兵荷枪实弹负责押运。&&&&太行腹地,满载弹药的东风车伪装隐蔽等待出发。&&&&夕阳霞光,黛色山岭变成一片火红。运输编队趁夜幕在崎岖山路上疾行。大灯不亮小灯亮,好像一个个萤火虫。我开头车,他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半夜时分,车到葫芦峪,上级指示我们自行选择路线。打着手电,展开地图。这里就是有名的“一线天”,悬崖峭壁,万丈深渊。传说穆桂英大战洪州,兵困马乏,无路可走,敌人追兵在即,怎么办?穆桂英镇定自若,忽然抽出那把雪亮的宝剑,猛地一劈,山分两半,豁然出现一条栈道。&&&&我们是从一线天闯过,还是绕过葫芦峪走平坦大道?黑暗中,大家心有余悸,意见不一。我说,这样吧,俺俩把意见各自写在掌心上,意见一致就走一线天,不一致就绕道而行。我俩在掌心写完,攥紧了拳头,手电光下同时展开,大家一看,3个相同的字赫然在目:一线天。&&&&就这样,我们凭着勇敢和智慧把弹药安全送达基地。上级首长看俺俩任务完成得好,年龄差不多,个头也差不离,便称赞地说:“你俩真像一对亲兄弟!”&&&&你别说,首长这句话,还真把我们之间的感情和距离拉近了。&&&&2006年,苏丹维和分队在腊山集结,我和张华再次见面,一时都激动地不知说啥好。我打了他一拳说,华哥,怎么是你呀?他嘿嘿地笑着,心里充满惬意。&&&&这次出国到苏丹维和,我任运输大队副大队长,张华任医疗保障组组长。&&&&临行前,我俩都在紧锣密鼓地做准备。我开着叉车一件件装卸集装箱,几天几夜没休息,突然晕倒了!住院时我没有告诉家里。但很快被妻子王书琴知道了。她哭天喊地:“你身体这个样子,能不能不去呀!”我和她是一个村上的,青梅竹马,她怪我,心疼我,我能理解,但最后去不去要由组织决定。我安慰她说,你别急,现在还是集训期,实行淘汰制,能不能去还不一定呢!妻子刚走,张华就来了。医疗器械物件多,装卸复杂,他是来向我求教吊装经验的。他说王哥,你不能听老婆的,能去维和可是万里挑一,军人一生的荣幸啊!不能退缩!听他这么一说,我坐不住了。我说听你的,我这就出院。&&&&首批维和部队先遣队员出发。我带领8名官兵经过20多天的海上劳顿、陆路跋涉,率先到达珠尔河左岸。&&&&战争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千疮百痍,断壁残垣,蛇蝎横行,飞机残骸、炸弹雷区遍布营地周围……&&&&当地居民住的是小窝棚,吃的是高粱粉,孩子们一早就钻进有果子的灌木林。我看过凯文卡特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满目苍凉令人吃惊!&&&&“我们要尽快争取时间。”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在大部队到来之前把营区整出个样儿来!&&&&糟糕的是从国内运来的食品,因高温潮湿而霉烂变质,生活器材在途中颠簸散了架,油漆稀料也被氧化蒸发了。&&&&面对一堆堆凌乱不堪的集装箱,我心痛至极。&&&&我心力交瘁。一边率领先遣队员,冒着60摄氏度高温,顶着难闻气味归类处理这些恶臭难闻的东西;一边协调联苏团提供必要援助。&&&&那天中午,我在吊车上觉着浑身哆嗦,战友们劝我下来,我坚持着作业,不料又晕倒了,队员们把我送到医疗队。醒过来后,我就想着张华说的那句话:“维和可是军人一生的荣幸啊!不能退缩!”&&&&是非洲最常见、传播最广泛的一种,感染后就会发高烧、浑身无力、“打摆子”,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各种各样的蚂蚁、多足虫、变色龙随时都会爬进你的衣服、鞋子,一不小心就会遭到黑马巴毒蛇的攻击。&&&&队员们很快感染了疟疾,有3人连续高烧不退,备用药品根本不够用,我心急如焚,把自己的备用药拿出来,让病重战士服用。我给张华发传真,让他想办法从医院多弄些药来。告诉他包装食品不能带,要带就带腌制的干货。&&&&恶劣的天气,酷热的高温,队员们长时间暴晒,都患上了日光性皮炎,被汗水浸渍,患处感染结痂,痛痒难忍。&&&&没有办法,我们只好白天休息,早晨和傍晚作业,避免烈日暴晒。我是领队,是兄长,我得替战友们的健康着想。&&&&连续23天奋战,我硬是带领队员在灌木丛生的红土地上,平整出5000多平方米营区,架设了900多米铁丝网,搭建了简易炊事操作间、澡堂、厕所和13顶帐篷。由于超负荷连续工作,在吊装过程中,仅钢丝绳就用断了5根。我们顽强拼搏,赢得了联苏团长官对“中国速度”的赞誉。8月17日,中国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在河南焦作正式成立,该大队由300多名官兵组成。&&&&二&&&&一个月后,大队人马到达瓦乌。大家已经认不出我这个副大队长了,他们看我黑黝黝的,还以为是个“老外”。张华一眼认出了我,他跑过来一把抱住我,双手颤抖地说:“王哥,你咋瘦成这样了?”禁不住泪流满面。&&&&我反倒乐了,我的好兄弟来了,以后的事就好办了。&&&&世界上动人的事往往平凡。工兵、运输、医疗3支队伍会合在一起,张华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摆在张华面前是一大堆困难。&&&&建板房、通水电、修厨房、盖厕所接踵而至。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大家的吃、喝、拉、撒、睡。&&&&为了早日告别闷热的帐篷,张华每天天不亮就带着队友赶到施工场地。虽然板房施工现场与临时住所近在咫尺,他还是让炊事班干脆把午餐送到工地,简单把饭菜填进肚子,头顶高温接着施工。抢速度、赶进度呗!&&&&连续几个月烈日烘烤,张华晒得像个黑铁塔。不久,他感染上了疟疾。&&&&身患疾病,身上一会冷一会热,张华仍然带病率领队员们夜以继日地干。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先后感染疟疾7次,是医疗队感染疟疾次数最多的人。他这种宁可豁出性命也不辱使命的工作精神让我们大家深受感动。我力所能及在各个方面帮助这位共同履行职责使命的战友兄弟。&&&&工兵、运输都是兵马强壮的小伙子,唯有医疗队60个兄弟姐妹,有的年纪大,有的是娇弱姑娘,我就抽调运输队员帮助他们。&&&&“张华,今天我抽几个壮劳力给你指挥。”&&&&“谢谢啊,王哥。”他很感激。&&&&我隐约发现他左腿有点不得劲。开始我还以为是个小毛病,也没有去细问。&&&&正当大家冒着高温,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建板房时,突然一阵狂风黑云铺天盖地袭来。&&&&“沙尘暴来了!”我大喊,赶紧跑去加固帐篷,帐篷是保住了,可建了一半的板房全毁了。&&&&半个多月心血化为乌有,队员们伤心地流下了热泪。擦干泪水从头干起,而这时我发现张华的腿更不利索了。&&&&我心疼地问:“张华,你的腿是怎么回事?”&&&&他这才道出原因。那是在出国前吊装医疗装备时,张华的左脚不小心骨折了,打了20天石膏,天天坐在平板车上指挥吊装集装箱,一星期下来,拄着拐杖也不能走了。组织上考虑过“临阵换将”,他却坚持“舍我其谁”,脚伤没有完全愈合就到苏丹维和来了。保护帐篷时由于用力过猛,他的腿伤又加重了。&&&&我说,张华,你真行。&&&&他说,王哥,没啥?你也不容易!&&&&艰难困苦,砥砺坚强意志。就这样,我们携手完成营区建设。终于建起一座迷彩色、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解决了维和官兵就餐、学习、娱乐等问题。&&&&张华心细。任务区内蚊虫、蛇蝎成群出没,他大胆把队员宿舍与厨房、餐厅和洗浴间、厕所连成一体,既方便管理又预防感染疟疾。还为女队员单独建立舒适敞亮的淋浴池。&&&&他的设计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瓦乌的“星级宾馆”,也引得兄弟国家维和部队相继参观学习。&&&&张华喜欢写日记。维和期间,条件再苦、环境再差,他都坚持记录每天的工作经历与心绪。他的“战地日记”,承载一名维和队员子夜与黎明的日子,记录第一次维和出征的心情与感受,彰显战友们战天斗地的豪迈激情,也感怀远离祖国万水千山割不断的浓浓情思……&&&&他日记里有一段记录的是我们共同亲历的事。&&&&一次,张华正在翻腾帐篷,没想到一大团像脸盆一样的东西盘在那里,他正要动手去拿,被我看到了,我大喊一声:“别动!”这就是黑马巴毒蛇,我听当地居民讲过,如果被咬伤,必死无疑,无药可救。张华吓的够呛,感激地说:“好险啊,王哥,你救了我一命!”&&&&我调侃他:“谁让咱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兄弟呢!”&&&&大部队到达任务区后,由于特殊原因,运输装备滞留在距营区近300公里的伦拜克。雨季来临,运输机械如果不及时保养检修,必会受到损坏,影响维和任务的执行。维和部队党委决定:立即派人将这些机械装备运回营区。&&&&当时任务区交通设施破坏严重,大多数道路年久失修不堪使用,战乱遗留下来的地雷到处都是,而且途经反政府武装所在地,时有小股持械武装分子出没丛林。维和人员初来乍到,对当地交通路况不熟,执行任务的危险性可想而知。&&&&我向党委请战:“我来任务区最早,情况比较熟悉,我去!”&&&&张华也主动请缨,他是应急战斗小分队队长,他要和我一起去。&&&&党委批准了我俩的请求。队员们冒雨到达伦拜克。我看见装备全部泡在1米多深的臭水坑里,任凭风吹雨淋,真是心疼。&&&&我二话没说跳进泥潭固定绞绳,队员们也一起跳下去动手就捆。&&&&当我们把装备拖到干燥地后,都成了“泥人”。顾不了许多,大家争分夺秒开始检修。装备在泥潭中浸水时间太长,受损严重,我一边协调联苏团从瓦乌运送油料,一边对装备进行维修保养。&&&&就在回来路上,远处传来一阵爆炸声,引起人们担忧。原来途中一所弹药库发生爆炸,张华机智勇敢地带领大家绕过爆炸点,顺利返回了营地。&&&&那天,3支队伍在一起举行篝火联欢晚会,邀请了联苏团二战区司令东宝上校。晚会上,我和张华,一对被运输和医疗队分别称为“老黑兄弟”的战友,合唱了一曲《我们是兄弟》:&&&&不管天空是否下雨&&&&不管长路多弯曲&&&&我们有勇气一同努力&&&&……&&&&我们是兄弟&&&&未来岁月在一起&&&&我们永远都珍惜&&&&不离不弃&&&&这份兄弟情义……&&&&一曲唱罢,大家热泪盈眶。大队长张勇通过翻译向东宝上校介绍了我俩的故事,上校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说:“中国,真棒!中国兄弟,好样的!”列队出征&&&&三&&&&非洲的月亮又大又亮。&&&&没事的时候,我和张华坐在营地榕树下纳凉聊天,听彼此讲那过去的故事,又多了几分相知和理解。&&&&小时候,父亲教我拉大锯。他在上,我在下,汗流浃背,从冬到夏。父亲是想让我当木匠,学会一门吃饭手艺。我的家乡招远是一片红色土地,不仅出黄金也出将军。有一天村上的将军回来了,我们都跟在他身后跑。将军非常和蔼可亲,鼓励我们长大后都去当兵,他的话在我心里点燃一团火。&&&&那年,部队征兵,我偷偷报了名。父亲发脾气了,我和他产生了矛盾。当时南方边境有战事,村上就有人在前线牺牲了。我家三代单传,老爷子是担心啊!年轻人都有报国热情,我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当兵!&&&&1986年冬季,我18岁,应征入伍了。&&&&张华也是这个时候当的兵。他的家乡桓台县在鲁中,我在胶东,飞奔的军列相遇胶济线,我们擦肩而过。&&&&张华和我有所不同。他初中毕业就出门打工,瓦工、木工都干过,比我吃的苦可多多了。桓台虽有“北国江南”之称,但他家里兄妹多,小的时候,父亲几次都想把他送给人家,他哭闹着不走,硬是姥姥出面阻拦,才把他留了下来。&&&&有一天,父亲把张华从外面叫了回来,说,娃儿,你去当兵吧,你和老大都就这么耗着,恐怕将来连个媳妇也找不着哩。这话正对他心思,他把干活的锯子刨子统统交给了师傅,离开了“建筑之乡”。&&&&张华在战斗英雄杨根思部队当导弹射手,他刻苦训练,很快成为部队“优秀技术能手”。每次射击,他都百发百中,因为导弹价格昂贵,他发射的实弹价值百万,慢慢被大家称为“张百万”。&&&&张华不仅是连队训练尖子,也是部队执行大项任务的骨干,京广线铁路电气化施工、河南引黄水利工程等,都参加过,磨炼了筋骨,也增长了才干。&&&&一次部队演习,张华带领战友潜伏阵地“七天七夜”,为部队发起攻击扫清障碍,荣立三等功。他过硬的军事素质得到部队认同,破格提干并入学深造,毕业后分配到军区总医院,在院务部先后担任指导员、干事、协理员。他利用作战部队打下的底子,做政治工作给力,后勤管理也触类旁通,很快就成了政治、后勤工作的行家里手。&&&&我当兵就被分到汽车营,从小拉大锯的双手握上了方向盘。我刻苦钻研心无旁骛,同期学员刚学会驾驶,我已经精通了汽车修理技术。服役期满,由于表现突出,技术精湛,超期服役两年后考入士官学校。第一次参加全区修理技工专业技术比武,一共7个比赛项目,我得了5个第一。人们在惊讶中,从我床头柜里近百种杂志书籍、一本本读书学习笔记中找到答案。求知若渴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武器和方向盘。&&&&1995年我由士官直接提干。先后任汽车修理所长、汽车连长、车管助理员、汽车营长、仓库业务处长。有人质疑,这小子进步挺快的,有啥关系?啥也没有。我和张华都是农家子弟,每前进一步靠的都是脚踏实地。&&&&维和的日子艰苦而又漫长,我们数着指头过了一天又一天。离家乡、离部队、离祖国那么远,想啊!2007年元旦,就在中国营地大榕树下,湛蓝的天空飘扬着五星红旗,国内慰问团带来了祖国亲人的来信。晚上,我们开展“爱祖国思亲人”家书共享活动。张华读医疗队那边的,我读运输队这边的。开始我还能挺得住,当读到战士闫振宇爷爷的来信时,我忍不住哽咽失语。我想把信交给张华来读,一看他早已泣不成声。我俩哭,官兵们都跟着哭,眼泪好似长江水,流淌的都是中国心……&&&&那天晚上,大伙散去后,我一人出来散步。&&&&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天上有一群大雁在飞。我正苦思冥想,张华悄悄走近我身旁。&&&&“王哥,想啥呢?”&&&&“我想我的老父亲了。今天是他的生日。”&&&&“啊?!我老爸也是今天生日呀!”&&&&“怎么这么巧啊,俺俩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俺俩的老父亲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啊!”&&&&“敢情,那我们一起为老爹祝福吧。”&&&&风吹国旗哗啦啦,我和他,月光下,在异国,在他乡,共同祝福我们的爹和妈健康长寿!&&&&2007年元旦过后,联合国秘书长驻苏丹特别代表,联苏团最高长官卡齐先生要到中国营地来,为中国队员颁发“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这一天,我在布置场地,张华在院子里锯木头,准备举行篝火晚会。大家兴致勃勃正在忙碌,突然“啊--”的一声呼喊,“吱吱”作响的电锯声戛然而止。&&&&我听到喊声感觉不好。大声问道:&&&&“怎么了,张华?”&&&&“我锯到腿了!”&&&&赶过来的医生一看惊呆了。他的左腿膝盖血肉模糊,一条十几公分长的口子鲜血直流。&&&&张华本来受伤的左腿雪上加霜,他只能在手术台上静静地躺着。思乡心切的他,推迟回国。&&&&临别时,我到病床前,将两只干海参塞给了他。这是张勇大队长老母亲给儿子捎来的,他舍不得吃,分给了大家,我也没有舍得吃,想留着做个纪念。现在我把海参转赠与他,张华没有推辞,泪花在眼眶里打转,没有溢出。&&&&那一天,民航飞机从苏丹首都喀土穆机场起飞,几经辗转降落在济南遥墙。&&&&我远远看见他妻子张小红翘首以盼,这位和我爱人一样朴实的农家妹子,并没有盼回来自己的丈夫。谁也没有说出事实真相,只用善意的谎言应付她。维和就会有牺牲,至今已有6名中国官兵永远留在了那里。这位深明大义的农村妻子,只能默默地回家等待。出征宣誓&&&&四&&&&张华是最后一个回国的,回到军区总院仍然做着政治协理员工作。那些同批出国的医生护士见了面,还是亲切地叫他“老黑”。&&&&回来后,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偶尔通通电话,发发短信,谈工作,谈事业,谈人生。&&&&苏丹维和,已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那里的蓝天,那里的人民,那里的红土地和茅草屋,还有芒果树和鹳鸟群,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梦中;苏丹维和,也让我和张华成为一对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好战友,有什么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彼此总是第一个想到找对方倾吐。&&&&2010年7月,我已调到济南军区某车材仓库任主任。没几天,老政委调走了,我听说新来的政委是军区总医院的,但不知具体是谁,迫不及待地给张华打了个电话:&&&&“张华,打听个事儿?”&&&&“什么事呀?王哥。”&&&&“我呀,听说给我们这里配的政委是你们总医院的,你给我打听打听到底是谁?”&&&&电话里半天没有回音。我觉着奇了怪了,一贯心直口快的张华这是怎么了?&&&&张华忽然问我:“你想要谁?”&&&&“我想要你,能行吗?”&&&&“那就是我了,怎么样?”&&&&“别逗了,哪儿有那么巧的事。”&&&&“还真的就是我了,我来了你难道不高兴?”&&&&这回该我无语了。&&&&“这世界怎么这么小啊!我怎么在哪里都能碰到你啊,真受不了。”我嘴上这么说,可打心眼里为我又能和这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兄弟在一块工作感到高兴。&&&&2010年金色秋天,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荷花相映,风和日丽。&&&&军区赴巴基斯坦医疗救援队将从这里启程。一大早我就带着妻儿来此给张华送行。&&&&当时,中国人民的好邻居、好伙伴巴基斯坦遭遇水灾,人民受到瘟疫侵害,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急需救援。那里环境条件更加复杂,我军也是首次成建制向外派遣医疗救援队,任务艰巨程度可想而知。&&&&在生活保障组长人选上,医疗队领导一再斟酌,反复衡量,自然想到了张华,他是多次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首席“粮草官”。&&&&可是,在这之前的9月8日,张华的任职命令已经下达。&&&&张华心里也是难以割舍。一边是去新单位报到,一边是赴巴基斯坦救援,何去何从?&&&&领导向他说明情况,他没有丝毫犹豫。&&&&“看,张华来了!”赴巴医疗救援队缓步而行。&&&&我箭步上前,将一束鲜花捧到他胸前。&&&&张华的妻儿也来了!她和我妻子也成了好姐妹,我们各自的儿子也成了好同学和好兄弟。&&&&我说,张华,等你凯旋,一路平安!&&&&不久,我就收到了异国来信:&&&&“亲爱的王哥,承蒙吉言,医疗救援队已安全到达巴基斯坦,任务区是信德省塞赫万县。刚到这里,没有干净水吃,蚊蝇更加肆虐,反政府武装威胁无处不在,这比在苏丹条件还要恶劣,环境还要危险……&&&&为了保障好全体队员,让医疗队员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医疗救治当中,我和3名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在巴方武装警卫排荷枪实弹保护下,三天两头就到卡拉奇集市上采购肉蛋和蔬菜。&&&&虽然每次都有一个排的武装保护,但在集市上遇到当地人围观的事经常发生。有一次采购返回营地不到两小时,离采购集市不远的马路上,就发生了人体炸弹,造成了车辆损毁,多人伤亡。而此时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苏丹的日子,危难之际咱们结下的兄弟情义……”&&&&我读着这封滚烫的信,心里说,张华,无论你在哪里,我们都是好兄弟,你为国争光,我和官兵们等着你……中国赴苏丹维和部队首批人员共135名官兵16日乘飞机抵达苏丹,并开始执行维和任务。&&&&五&&&&寒冬腊月,瑞雪纷飞。泉城兵营沉浸在安宁和谐的气氛里。&&&&一辆猛士越野车跨过黄河,穿越都市向某部机关疾驰。&&&&车上坐着我和张华。&&&&张华今天刮了胡子,脸上带着微笑,显得英俊潇洒。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喜部队科技创新结硕果,我们研发的野战多功能液压搬运车、悬臂式车载液压升降平台、二维条码应急保障系统等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喜野战条件下装备器材快速收发课目演示,在后勤观摩会上受到好评!三喜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我俩也被官兵们誉为“一对好主官”。&&&&记得张华援巴归来,第一次参加部队党委会时,他说,绍勋同志,俺俩就是一对好兄弟,你是哥,我也是哥……&&&&我说,那自然,咱俩是过命的交情。&&&&站在一个高高的台阶上,提起我们刚搭班子时的趣事,我和他不约而同哈哈大笑起来。&&&&朗朗笑声传出很远,在雪野中久久回荡。手捧献花的维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马帝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