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壳工艺品步骤图上的351和82什么意思

子弹头上的颜色都代表什么意思
子弹头上的颜色都代表什么意思
子弹头上的颜色都代表什么意思
弹头涂有红色,弹头内部前端装有燃烧剂。穿甲燃烧弹&&弹头涂有黑色(有的涂黑色加红圈)。穿甲燃烧夜光弹&&弹头涂红色,顶端涂紫色瞬爆弹&&弹头涂白色,弹头中部装有
  弹头不涂色或涂银色(钢心弹)。它是由&&子弹解剖铜套包着一个用钢或铅制成的芯。它主要用来杀伤敌人的有生目标。曳光弹  弹头涂有绿色,弹头内前端是铅心,中间有夜光管,管内装有夜光剂,尾部有固定环,可防止夜光剂流出。夜光剂的成分有可燃物、氧化物和粘合剂,所以它在夜间飞行时,后面总是拖着一道亮光。曳光弹主要用以显示弹道,指示目标,修正射击等。燃烧弹  弹头涂有红色,弹头内部前端装有燃烧剂。弹头中间有一钢芯,后部装有夜光剂。它内藏“火种”,主要用来点燃易燃物质,诸如敌人的草、木伪装设施以及弹药库、燃料库、集结的车辆等。用它对一些薄铁皮制成的油箱等目标射击,也能收到良好效果。穿甲燃烧弹  弹头涂有黑色(有的涂黑色加红圈)。它的钢芯是由经过淬火的高碳钢制成的。弹芯外包着铅套。燃烧剂装在弹头内部的前端,现在生产的多装在弹头的后端。它主要用来射击敌人的轻型装甲目标和油箱。穿甲燃烧夜光弹  弹头涂红色,顶端涂紫色,主要供一些大口径机枪使用。它与燃烧弹的构造基本相同,只是在弹头内的后端装有夜光剂。它了各种枪弹的特长,既能指示弹道,又能穿甲,同时还能纵火,主要用来对空和对远距离的目标射击。瞬爆弹  弹头涂白色,弹头中部装有,前部装有弹帽、侵彻管和&&子弹解剖与种类,在后边装有夜光管。它是大口径机枪弹,用于对空射击。弹头命中目标时,由于侵彻管和的作用而引爆。弹头在枪管内因为没遇到障碍物,所以不会爆炸。但当弹头脱离枪口后,未命中目标或障碍物时,到了一定时间,夜光剂的火焰也会点燃里边的黑色药,使爆炸。空头弹(Hollow Point)  是一般会扩张的弹头的通称,这个过程俗称菇化(Mushroom),因为扩张后的弹头,看起来就像一个草菇一样,头大身小。 在美国这是合法的子弹,尤其是用在狩猎上,是最受欢迎的弹头。 有些州还规定狩猎时必须使用这种弹头,因为它们比较可以达到一弹致命的效果,减少动物所受的痛苦。 空头弹和一般俗称达姆弹(Dum-Dum)的爆裂性弹头不同, 空头弹进入目标体后是不该碎裂的,当然如果打到骨头上,也不是不会发生。 但是总之它不会像达姆弹那样, 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在击中目标后, 碎裂成为无数的小弹片。 所谓的达姆弹, 最早是1896年英国人在印度的达姆兵工厂生产, 正式名称是"Dum Dum Mark 2 Special", 口径是.303 British, 7.7mmX56。 其铅心在尖端露出, 看起来与现代的软头弹相同。 因受到海牙国际战争公约的限制而停产。 英国也曾在南非的波尔战争(Boer War, )中, 使用过空头弹。设计原理  无论是什么样式的子弹,它都是由弹丸,药筒(弹壳),发射药和火帽(底火)四部分构成的。对于子弹来说,无论是用于什么用途,国际上通用的发射药都大多为无烟火药:无烟火药可分为(单基,双基,三基)(其主要成分为硝化棉),枪械多用单基药。对于不同的枪械用弹有不同的要求。如:多采用多孔速燃单基药。步枪为表面采用加光并钝化的单孔颗粒单基药。   底火是由:传火孔,发火砧及击发剂组成。其作用是击发使产生火焰,迅速而确实的点燃发射药。击发时,击发剂受击针与发火砧的冲击而发火,火焰通过传火孔点燃发射药。   当发射时,击针激发火帽(底火)。底火迅速燃烧引燃药筒(弹壳)内的发射药,发射药产生瞬燃,同时产生高温和高压,将弹丸(弹头)从药筒内挤出,这时的弹丸在发射药产生的高压的推动下,向前移动,受到膛线的挤压,产生旋转,最终被推出弹膛。弹头的制造  弹头是枪弹上的杀伤部件,除对尺寸、精度有很高要求以外,还必须有完善的结构与外形,以保证对目标有良好的侵彻和毁伤效果。弹头的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弹头其加工过程也不一样,《战争之王》片头中安装到弹壳上的已是成品弹头,没有展现弹头加工的过程。   56式普通弹头由被甲、铅套和钢心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均单独制造,经检验合格后装配成弹头。枪弹的主要零件如弹头壳、弹壳、底火壳和曳光管壳等,形状都呈带底的杯状,其加工需要用到枪弹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工艺——“引伸加工”,生产不同形状和壁厚的零件,只要改变模具的形状和尺寸即可。由于枪弹生产有对精度和一致性要求极高的特点,零件的尺寸基本上是靠模具来保证的,而且批量很大,一旦出现偏差就会造成大量废品,因此对模具的制造和安装都有很高的要求,每一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及时剔除不合格品并调整机床。   国产枪弹一般选用覆铜钢带做为弹头壳(或称弹头被甲)的毛坯材料,国外也有使用黄铜或圆钢做毛坯的。以覆铜钢带为毛坯料的弹头壳生产过程为:下料冲盂→外观检选→退火、酸洗→引伸→冲尖→挤口兼扩口。退火处理是为了消除加工中毛坯因剧烈变形产生的冷作硬化,酸洗则是为了去掉退火时毛坯表面的氧化皮。引伸加工使从覆铜钢带或圆钢上下料成的钢盂直径变小、壁厚减薄,单模引伸工艺一次加工变形量小,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多模引伸,在一个冲程内即可获得比较大的变形量。冲尖是弹头壳生产中的另一种特种冲压工艺,目的是为了冲出弹丸尖部的弧形尺寸。由于加工后弹头壳尾部留有一定的余量,需要用切刀对其进行切除,或用挤口模去除多余部分,后者同时还可以利用冲头上的斜面对弹头壳尾部进行扩口,方便以后装配弹心,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尺寸的一致性。原苏联这部分的工艺需要冲尖4次,挤口和扩口是两道工序,而且以前挤口采用切口工艺,比较繁琐。国内在生产56式步枪弹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加工方法,弹头壳的冲尖次数改为现行的2次,并由以前的单模引伸改为多模引伸。经过上述工序并经检验合格的弹头壳,即可用来装配弹头。   多模引伸工艺生产弹头壳时常用的三种引伸模具:A模为带导向部分的整体模,其中a为内模、b为外模,内模又可分为4个部分(1为导向部分,2为锥形部分,3为圆柱部分,4为底部倒锥部分),内模一般用硬质合金制造,外模用工具钢制造。   这种模具结构简单,适用于上模也可用于下模;B模为带有导向部分的组合模,其中a为导圈,b为内模,c为外模,导圈用于代替模A的导向部分,其特点是加工比较简单;C模为不带导向部分的模具。用于引伸的中模或下模。   56式普通弹头内另一个主要零件是钢心,采用低碳钢制造,目的除节约铅外,还可以提高弹丸的侵彻力。国内最早生产的56弹头其钢心头部为平顶锥形,生产时模具损耗大,后来改为平顶弧形,大大提高了模具寿命。钢心生产的工序一般为:圆钢冷拔→下料→冲形→辊光→校量。其中圆钢的冷拔一般在钢厂内进行,然后利用冲床冷剪下料。辊光的目的是利于弹心的装配,同时还需要对尺寸和质量进行校量,合格后的钢心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56式普通弹头在被甲和钢芯之间设有铅套,其作用是减缓弹丸对膛线的磨损,同时使钢心和被甲结合紧密。由于铅质软,而且熔点和再结晶温度较低,在室温下加工时不会产生硬化,因此采用挤压法来制造。因铅件在装配时会进一步变形,从而影响弹头的对称性、密实性和重心位置等,所以控制好各部分的尺寸是铅件加工的难点。普通弹铅套尖端往往留有一个小圆柱或尖锥,其目的是为了在装配时更容易充满弹头壳的尖部,使弹头内各个零件结合紧密。56式普通弹弹心的一般加工工序为:熔铅→挤铅条→在多工位冲床上挤压成铅套→钢心压入铅套→烘干→外观检验。挤铅条是把配制好的铅锑合金块挤压成尺寸合适的铅条,并盘在辊轮上备用。在多工位冲床上挤压成型是弹头铅件加工最重要的步骤,由于铅套的形状比较复杂,且对外形尺寸和壁厚都有严格要求,所以铅套一般要经过2-3次挤压才能成形,而全铅弹心只需下料后在模具内一次挤压即可成形。钢心压入铅套这一工序的难点是严格控制钢心装入铅套的深度,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射击精度。烘干的目的是去除挤压时润滑铅套用的肥皂水,防止钢心生锈。   弹头壳生产中常用冲尖模具(1为外模,2为内模)。A模为一次冲尖模,B模为末前次冲尖模,C模为末次冲尖模。一般的枪弹弹头壳只用A和C两种冲尖模即可,但是有时为了保证弹头尖部的弧形尺寸,还要用到B型冲尖模。A、B模顶部有小孔,利于润滑液和空气排出,保证弹尖部尺寸。冲尖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故障是冲穿毛坯,这与材料的塑性、模具和冲头的设计以及一次加工变形量大小有关。所以在第一次冲尖时,冲头尖部的圆弧半径比较大,且冲尖的高度不高,可以有效避免冲穿毛坯。编辑本段弹头装配方法  弹头装配是将弹心或其它零件依次装入弹头壳,并对弹头壳尾部加工,使弹头的外形尺寸和质量达到图纸要求的过程。装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枪弹射击的精度。国内在长期生产56式普通弹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提高射击密集度的弹头装配方法:   1、对影响射击精度的重要尺寸严格要求,其他尺寸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的公差范围分别装配成弹头;   2、依靠模具和合理的加工工艺,保证弹头的对称性;   3、弹头内零件装配紧密,消除松动和间隙。弹的杀伤力  理论上,子弹的杀伤力由侵彻力(Penetration)和停止力(Stopping Power)的相互作用决定。侵彻力(Penetration)  子弹侵彻力又被称作贯穿力或者穿透力,是指弹头钻入或穿透物体的能力。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弹头质量、弹头的截面密度以及命中物体时的速度,通常以穿透一定物体的深度来表示。现代步枪弹的侵彻力一般都比较强,例如北约7.62x51(7.62代表子弹的口径,51代表弹壳的长度,单位是毫米)子弹可以在100米内贯穿6毫米厚的匀质钢板。停止力(Stopping Power)  停止力是指弹头命中目标后,令目标失去活动能力的效力。停止力越强则目标失去活动能力的时间越多,停止力越弱则目标失去活动能力的时间越少。由于人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命中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停止力与侵彻力不一样,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   一般而言以下几个指标有助于客观认识停止力的大小:达能效应  达能效应是指弹头射入人体后能量释放到达人体的效果,理论上来说达能效应越高,则弹头本身能量作用于人体的比例越高,那么停止能力就越好。侵彻力和停止力的关系  侵彻力和停止力之间往往相互矛盾,如果侵彻力过强则可能在射中目标后穿透目标身体,并带走大部分能量,然而过度追求停止力则可能导致侵彻力下降严重。所以在设计子弹的时需要平衡两者的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继续论述对子弹的改进办法。   一枚经过枪管发射的弹头会被发射药瞬时爆炸后的能力所推动,向枪管所赋予的方向飞行。而弹壳则会与弹头分离,留在枪膛内或随着后坐力被抛壳机构抛出枪膛。因此,如果要增加一枚子弹的杀伤力,一般是在发射药或者弹头上进行改进。 发射药的改进   发射药的作用是赋予弹头飞行能量,很明显,发射药所爆发的能量越大则子弹的威力就会越大。首先人们可以通过研发蓄能更多的发射药来提高子弹威力,然而,这是相当困难的,发射药的配方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性的改进。   此外,增加子弹的装药量是最简单的提升威力手段。除了霰弹枪以外,子弹的规格一般可以用两个主要参数描述,第一个是口径,也就是指线膛枪枪管内两条相对阳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另外一个则是弹壳长度。如果增加装药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口径或者弹壳长度。以7.62弹为例,虽然北约部队和华约部队都使用口径为7.62毫米的子弹,但是北约部队的7.62弹弹壳长度为51毫米,而华约则为39毫米,因此,北约的7.62x51弹的威力就远在华约7.62x39弹之上。   然而一味增加弹壳长度或者弹药口径并不是好办法,因为更大的子弹意味着士兵携带弹药量的减少,或者后坐力太大以致无法承受。从上个世纪60年始,美国酝酿小口径武器改革,开始使用5.56x45规格的M193小口径步枪弹。因此,单纯靠增加装药量来增加子弹威力是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的。
弹头的改进  除了装药之外,弹头的改进也一直是增加子弹杀伤力的重要措施。改进弹头的成本远远低于改进发射药和增加装药量——因为同一种枪械无法在不经修改的情况下发射不同口径或弹壳长度的子弹,所以一旦更改,就意味着整个军队必须更换枪支及弹药储备来配合,这个成本是很大的。事实上,自二战以来,北约和华约统一了各自的弹药制式之后,只进行过一次弹药口径的更改。因此在弹头上挖掘子弹的潜力,是增加现有弹药杀伤力的最低成本途径。   增加弹头对人体杀伤力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增加弹头的质量  从理论上而言弹头质量越大,在同等速度下的能量就越高,对人体的停止力也会越高,远程飞行后的存速也会越好。因此使用重弹头是增加子弹杀伤力的必须手段。在以及阿富汗战场上,美军特种部队就换装了新的M262 5.56步枪子弹,这种子弹的弹头重量为77格令(相当于4.98克)比原来使用的ss109弹的4.02克的重量增加了接近24%。对目标的停止力有明显的提高,经常被用于城市清剿作战中。 改变弹头形状  弹头的形状对于杀伤力是有直接影响的,例如要想提高侵彻力就必须提高弹头的截面密度,简单而言就是子弹越尖、弹头使用的材料越硬则侵彻力越强。因此需要长并且要求具有一定射穿、掩体等物体能力的步枪子弹,都必须是流线型尖头弹,并且往往通过使用钢芯等硬质金属增加弹头密度以达到更高的侵彻力。而与尖头弹相反,圆头弹或者平头弹的侵彻力比较弱,但是停止力很强,达能效应更好。所以对弹头的形状进行改变,在同样的口径及装药量下,可以改善子弹的杀伤力。 改变弹头的材质  一般来说使用密度更高、更高的子弹有助于增加子弹的侵彻力,使用软质材料则可能可以增加子弹的停止力。然而,因为子弹大部分为被甲弹,所以即便是软质材料可能因为被甲的缘故无法发挥其材料特性。总而言之使用不同的材质制造的子弹,会对子弹的杀伤力造成不同的影响。 使弹头进入人体后爆裂、扩张或者粉碎  这种设计的子弹纯属为了增加子弹的停止力而产生,如果侵彻力过强,子弹可能穿过人体,有大量的能量并未作用于人体。而若子弹进入人体后爆裂、扩张或者粉碎则可以把子弹所蕴含的动能大部分释放与人体内,加速被击中目标的失能。 增加子弹碰撞物体后的不稳定性  使之进入人体后翻滚和失稳。   此类设计的子弹同样为了增加子弹的停止力而产生,其原理是通过子弹进入人体的翻滚和失稳,获得更强的达能效应。所谓子弹翻滚是指子弹运动时弹头沿前进方向为轴,做螺旋状转动。而失稳则是指子弹进入人体后不再沿原抛物线运动,变得极为不稳定,碰到任何物体都会改变运动方向。翻滚的子弹会造成人体更大的创伤,失稳的子弹则必然造成在体能的行程更长,因为两点间运动最短线路为直线。而失稳的子弹往往会进行S状线路的运动,子弹通过人体的途经距离更长,并且可能造成更多的器官、内脏、组织伤害。
(18.41 KB)
发表评论:
馆藏&11096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震惊世界的16张绝版照片,子弹壳上行走,最后一张让人不寒而栗
导读:图中是一名2岁小男孩,背景说明了在科索沃阿吉姆-沙拉难民的悲惨命运。一个孩子被他的祖母小心地递到铁丝网的另一面,全家人在科索沃危机爆发后,重新团聚,而他们中间却隔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铁丝网。
照片里体现了利比里亚内战造成的灾难性效果。在蒙罗维亚,子弹壳铺满了整个街区。利比里亚首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这里政府军士兵和叛军军队激烈交战。人们只能行走在子弹壳上,让人唏嘘。
2008年,热带风暴“汉娜”袭击海地后,一个男孩将一辆婴儿车推到安全地带。赤裸的身体,黑白的背景,肮脏的
图中是一名2岁小男孩,背景说明了在科索沃阿吉姆-沙拉难民的悲惨命运。一个孩子被他的祖母小心地递到铁丝网的另一面,全家人在科索沃危机爆发后,重新团聚,而他们中间却隔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铁丝网。照片里体现了利比里亚内战造成的灾难性效果。在蒙罗维亚,子弹壳铺满了整个街区。利比里亚首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这里政府军士兵和叛军军队激烈交战。人们只能行走在子弹壳上,让人唏嘘。2008年,热带风暴“汉娜”袭击海地后,一个男孩将一辆婴儿车推到安全地带。赤裸的身体,黑白的背景,肮脏的环境,触目惊心。2006年,以色列当局命令撤销非法定居点,当撤销行动演变为一场警察和定居者严重暴力冲突时,照片记录了一名勇敢的妇女在与当局对抗。势单力薄,十分心酸。第二架飞机撞上纽约世贸中心大楼时造成巨大破坏:烈火和浓烟从大楼里滚滚而出,随后大楼垮塌,产生巨大烟浪。印度洋海啸,让她失去了家园。26年前发生了印度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造成558,125人受伤,15,000人死亡。毒气造成了人类的灭顶之灾。“狮心手术”讲述的是现代史上最激烈的武装冲突之一的伊拉克战争中被严重炸伤的一位9岁男孩的故事。这名男孩被送往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一家医院,接受了一系列非生即死的外科手术。他的勇气和不灭的意志让他赢得了萨利赫 哈拉夫这个外号,即“狮心”。法兰克·傅里叶拍摄了被困在淤泥与倒塌建筑物中的奥马伊拉·桑切斯的悲剧照片。1985年位于哥伦比亚的内华达德鲁兹火山爆发,引发大规模泥石流。摧毁了数个城镇,造成25,000人死亡。一只秃鹰正在靠近一名苏丹儿童。很显然这个孩子快死了,秃鹰正在耐心等待一顿大餐。摄影师拍下这张照片后,遭受舆论强烈谴责,自杀身亡。美军虐囚。从2004年起,伊拉克阿布格莱步监狱发生的对犯人身体,心理和性虐待,包括酷刑,强奸,鸡奸,谋杀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美国372军事警察部队和美国政府官员都参与其中。印度农药泄露事故。1984年印度博帕尔联合碳化物农药厂超过40吨的甲基苯异丙胺盐酸盐泄露,造成2000多人死亡,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化学品事故。看着这些骷髅头,不寒而栗。阿富汗难民营躲避沙尘暴的儿童,其实已经无处可躲。“蘑菇云”显示了巨大的能量。第一枚原子弹8月6日在日本广岛投掷,造成8万人死亡。8月9日,另外一枚在长崎投放。第二次的破坏性更大,15万人伤亡。但是巨大的风,高温和辐射造成了长期破坏。日本,何尝不是咎由自取呢?1937年,纳粹在德国魏玛建成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在集中营的大门上有一句标语“各得其所”。纳粹一直使用到1945年解放。从1945年到1950年,苏联内卫军用它来关押纳粹和其他德国人。日,苏联把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移交给了东德内务部。少年被射杀。照片上12岁的Muhammad al-Durrah在加沙地带被射杀。这些镜头是2名法国摄影师拍摄的。眼睁睁看着鲜活的生命被剥夺。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弹壳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