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马谡失街亭败给了谁丢了街亭,造成什么结果

热门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
马谡是谁马谡简介 三国演义里马谡失街亭是怎么回事
  在人们心目中,马谡几乎成了&言过其实&&纸上谈兵&代名词,马谡是三国里颇有争议的人物,据史载:&马谡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陈寿评价他:&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的确,马谡是个军事发烧友,爱看兵书,爱研究战术。诸葛亮十分敬重他,行军打仗,二人常常促膝常谈,彻夜谋划。被诸葛亮称为&旷世奇才&的马谡,却被刘备认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如此评价不在少数,大家对马谡的能力也是褒贬不一,那么,马谡到底是个庸才还是能人?马谡失街亭又是怎么回事?这一切都要从马谡的生平开始。
  运筹帷幄 深得孔明赏识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Q太守。马谡一共有五个兄弟,每一个都恭谨谦和,才华过人,因此在当地十分有名气,被称作:&马氏五常&。马谡和马良曾同为荆州从事,刘备入川时,马谡跟随大军同行,因为其擅长谋略,而深得诸葛亮的赏识。汉高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人各有其才,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方面,马谡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谋士。天下人很少有人能够在运筹帷幄和能战善战之间平衡,因为我们难以做到能够带兵打好仗,又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很难的,当马谡在这两者之间无法平衡的时候,且两方面都不是特别突出时,是很容易吃败仗的。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三个国家的势力大小和实力我们自然有数,当时,蜀汉的人口九十几万,曹魏四百多万,东吴两百多万,蜀汉的人口数量不足曹魏的四分之一,不及东吴的一半。当时还是人多力量大的时代,人口几乎就是第一生产力第一战斗力,蜀国实力之弱,可见一斑。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要有好的统帅,羊羔也能训练成狮子,但问题在于蜀国没有这样的统帅:绝对才能不低,相对才能不高。吴蜀实力弱,唯一办法是蜀吴两家联合。这一点诸葛亮认识清醒,将之定为基本国策,甚至早早地与吴国定下了瓜分魏国的计划。尽管后来两国一直保持着联盟关系,但无法真正协调立场,作为部署军事斗争的基础。两国协同攻魏,行动从来就没有成功过。依靠合作不行,只能在人才上与人家争一下。
  于是,马谡就成为了诸葛亮钦点的一名能人,深得诸葛亮的赏识,但是他的老板刘备不怎么喜欢他,甚至还在临终前告诉诸葛亮,马谡这个人不靠谱,后来证明诸葛亮也没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依旧重用马谡。马谡没有失街亭之前,诸葛亮与马谡合作得如鱼得水。比如在讨伐雍]、擒获孟获这件事情上马谡功不可没。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讨伐雍],虽然诸葛亮自己也是个聪明人,但在他出兵之前,他依旧征询了马谡的意见,针对南人难以驯服的特点,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攻心策略。短时间内难以收服南人,只有收取其心才能使南人真正归顺于你。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意见,不久,诸葛亮斩杀雍],并且他赦免了孟获,这一策略被诸葛亮实施为&七擒孟获&,从而保证了南方边境的安宁。针对蜀国&兵马疲蔽&,民怨沸腾,马谡适时提出&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北伐前夕,依靠马谡的计谋,诸葛亮成功地离间魏国曹睿、司马懿君臣,为北伐奠定了胜利基础,才使得诸葛亮败夏侯,收姜维,破羌兵,灭王郎,紧接着连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曹魏举国震惊。
  刚愎自用 马谡街亭失守
  这样说来,马谡是个军事人才,诸葛亮的很多智慧里,都有着马谡思维的火花,但是马谡唯一的缺点就是,他理论很充分但是实践经验却很少,这让他对大局的掌握程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他的理论也缺乏实践的检验。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诸葛亮率军出击,而他选择马谡作为先锋,当时很多人都建议诸葛亮选择有经验的老将,但诸葛亮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魏明帝曹钡弥窈豪捶ズ螅纱蠼培A驻守军马在街亭阻挡马谡。马谡上了战场后,仅凭着自己在书上学来的知识和少量的实践经验,按照自己的思路来部署军队。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放弃了水源地而将军队设置在山上,军队的调度也显得很混乱,这时,马谡的手下王平就已经察觉这个布阵存在很大的问题,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听,我行我素。曹钡木幼匀蛔プ×苏飧龊没幔獗哒膨⑶卸狭俗な厣缴系穆碲站拥乃矗⒍ゲ⒋蟀苈碲眨碲盏木釉谏缴侠2怀删纳⒍樱敝罡鹆林懒寺碲绽0艿南胍乩粗г碲眨疵挥邪旆ㄔ诼碲账ぴ牡胤秸业骄莸悖弈沃坏萌频溃庖蝗频啦唤隼朔延仁奔洌顾鹗Я瞬簧倬Γ晌降貌怀ナАR蛭滞な兀碲栈褡锶胗慌写λ佬蹋矣芍罡鹆燎鬃哉妒祝诖λ缆碲帐保罡鹆烈彩遣簧岬模涝侨绱艘兄厮衷诜赶麓蟠恚植坏貌簧钡袈碲眨悦蛔铮碲账赖氖焙虿沤鼋鋈潘辍B碲账篮螅罡鹆燎鬃郧巴跎ィ纯蘖魈椋哺淖优拼浜笕恕
  失去马谡诸葛亮是痛苦的,因为马谡是他的朋友、知己、战友,他们一同图谋,共事一君,相谈甚欢。在马谡死后,诸葛亮很长的一段时间心情不怎么好,因为他失去了一个能够和他一起商议,因为少了心腹马谡参与,晚年的诸葛亮食少事繁,每一件事都要自己亲自上阵,这样大的工作量换谁都承受不了吧。没了马谡诸葛亮,好像用兵打仗远不如以前了。毕竟,孔明已老,少了一个得力助手,区别还是很大的。要说诸葛亮杀掉马谡这件事也颇受人议论,&胜败乃兵家常事&,道理我们都懂,况且马谡本来就年轻,缺少的正是实践的机会,偶尔失败一次并不可怕,任何一个成功的军事家,都是从幼稚到成熟,这个阶段是需要过程的,不是谁上战场就一定会赢,况且,马谡做前锋也是诸葛亮的提拔,他一意孤行,让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机关兵担任先锋军总司令,似乎也是欠妥的行为,这样追究下来,双方都有责任,这街亭之失的黑锅怎么就马谡一个人背了?
  而马谡也并不是一个言过其实,刚愎自用的庸人,谁也无法否认马谡是个人才。看他献平南之策时,可以发现他对战争的惊人洞察力;看他献反司马懿和曹睿之计,又看出他算计之工巧。而败后,马谡知罪伏法,丝毫不强调客观原因来替自己洗罪,也没有利用与孔明私交甚厚来循私,堂堂正正地受刑,没有一丝怨言。
  可以说,马谡是个人才,而且是个可以培养和器重的人才,连临死之前的诸葛亮都发出了&吾遍察诸将,皆无人可授&的悲叹,又怎么能否定马谡的才能,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次失败就毁了自己的一生,这是诸葛亮的无奈,更是马谡的悲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马谡不失街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