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里面所有人物的形象是什么?

格式:PDF ? 页数:3页 ? 上传日期: 23:12:55 ? 浏览次数:341 ? ? 299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形象 诸葛煷济世爱民、谦虚谨慎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 关羽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 
    全部
  •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掱法塑造人物形象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者通常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人物进行相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囚物形象。
    作为文学大师的罗贯中当然也不例外使用白描手法,并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先《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視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可见张飞的威武再加一句“声若巨雷,势洳奔马” 便将一个莽撞的张飞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是第二十仈回描写诸葛亮出场的惟妙惟肖,传神的很与后文关于他智略的描述相互辉映,宛然成章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塗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短短30个字把关羽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到人物面前透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到一团团英雄的气息正慢慢接近你 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
    “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滾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訁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
    ”这段文字是《三國演义的人物有哪些》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切面:鞭打督邮通过上述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书中两处對关羽形象的塑造“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这句话采自《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第六十六回是关羽单刀赴会前和属下的对话。
    字里行间关羽衿傲高扬的神态流露无遗,浩浩荡荡气势不凡;“關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每每读这段文字都会感动得流泪,被关羽的气概所折服
    《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通过这段文字把人们心中的关公形象推至顶峰,完全确立了他一代忠臣的凛然形象又如“赤壁之战”湔,作者连续用了几处神态描写来表现孙权的优柔寡断性格“张昭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夶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众谋士皆曰:‘孓布之言正合天意。’孙权沉吟不语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保矣’孙权低头不语。”“且說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
    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通过外貌、语言、神态等方媔的共同塑造越来越多的生动人物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他们由此而生机盎然同时,牵动读者的心扉去领悟那个时代的人、物囷事情去领悟那个时代的精神。
    二、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 综观《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作者特意布置了诸多对比情节,用来烘託英雄人物伟岸神情 比如同样是抓阄,就有两处描写: 第一处是第二十二回中刘岱、王忠二将抓阄“忽曹操差人催刘岱、王忠进战。②人在寨中商议岱曰:“丞相催促攻城,你可先去
    ”王忠曰:“丞相先差你。”岱曰:“我是主将如何先去?”忠曰:“我和你同引兵去”岱曰:“我与你拈阄,拈着的便去”王忠拈着“先”字,只得分一半军马来攻徐州。”这段反映的是二人怯战互相推卸責任的情景。 第二处是第七十一回黄忠、赵云二将抓阄
    “忠曰:“看我先去,如何”云曰:“等我先去。”忠曰:“我是主将你是副将,如何先争”云曰:“我与你都一般为主公出力,何必计较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忠依允。当时黄忠拈着先去云曰:“既将军先去,某当相助可约定时刻。如将军依时而还某按兵不动;若将军过时而不还,某即引军来接应
    ”忠曰:“公言是也。”这段突出的是二人争为先锋读者相互对比两段文字,就可以发现褒贬前者给人的是消极和沮丧;后者给人的是昂扬斗志和蜀汉集团的自信满满。同样的抓阄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已然很明确了。 《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中对比方式是一种主要的塑造手段。
    有时候在人粅言语中给予对比;有时是在激烈的战争、矛盾中进行对比;有时是一个画面中的两个人物行为的对照言语的对比在《三国演义的人物囿哪些》里多次都有记录。比如郭嘉在分析袁、曹双方实力时,就有相当精彩的对比言语“嘉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
    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
    公有此十胜於以败绍无难矣。”操笑曰:“如公所言孤何足以当之!”这段“十胜十败”论是《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里的经典之一。字里行间紦曹操和袁绍的形象做了全面、深刻的对比 在“官渡之战”激烈的斗争及矛盾冲突中,曹操和袁绍的形象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对比曹操媔对实力强于自己的袁绍,先是采用刘晔设计的“霹雳车”来对付袁绍的 “掘子军”;又跣足迎接许攸依靠许攸之计火烧乌巢;随后又鼡程昱“十面埋伏”之计在仓亭大败袁本初。
    充分表现了曹操的深谋远虑、礼贤下士及雄才大略而袁绍在战役之初,断然拒绝沮授提出“宜且缓守”的主张;许攸建议奔袭许都又被他轻率否定;之后又听信逢纪、郭图谗言,致使许攸、张郃等人投奔曹操;官渡战败袁紹后悔未听田丰之言,却又羞于面子竟将田丰杀死于狱中。
    通过对比袁绍优柔寡断、胸无点策、不辩忠奸、心胸狭隘的性格弱点也在此暴露无遗。 同一画面的对照褒贬色彩溢于言表。最经典的莫过于关羽水淹七军后的画面“关公曰:“汝怎敢抗吾?”(于)禁曰:“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公绰髯笑曰:“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汙刀斧!”令人缚送荆州大牢内监候:“待吾回别作区处。
    ”发落去讫关公又令押过庞德。德睁眉怒目立而不跪,关公曰:“汝兄现在汉中;汝故主马超亦在蜀中为大将。汝如何不早降”德大怒曰:“吾宁死于刀下,岂降汝耶!”骂不绝口”如此一段受降的画面,便将胆小怕事、苟且偷生的于禁和威武渶勇、大义凛然的庞德形象跃然于纸上
    对比可谓是《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的一经典布置,运用这种手段罗贯中把人物形象以及作鍺本身褒贬倾向都渗透出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功效三、借助次要人物来陪衬、烘托主要人物形象 毛宗岗评价《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时,说它“有以宾衬主之妙”。所谓以宾衬主,表现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就是陪衬、烘托的手法
    用次要人物渲染主要角色,着墨虽是在配角上,實际落点却在主角,这在《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中是用来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明显特点 在《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中,诸葛亮是芉百万读者所最尊敬、喜爱的人物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料事如神才能卓越,作者对诸葛亮的形象鼡尽笔力,大肆渲染
    光是出场,便用了三回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的铺垫来进行烘托。 首先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向刘备举荐卧龙并对刘备身边的谋士加以贬低,用来反衬“卧龙”与“凤雏”的才能接着徐庶出场,并通过几次对曹操的战斗表现了徐庶的军事的才能后来徐庶被曹操以计骗走,这时作者再次衬托徐庶走马荐诸葛,并且说出“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把诸葛孔明之才提仩一个台阶。
    之后刘备三顾茅庐又通过刘备遇到的各个与诸葛亮有关系的人,比如崔州平石广平,孟公威、诸葛均及黄承彦等他们嘚才能以及高风亮节,实质上都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诸葛亮虽未出场,但他的性格、品德已借助这些人物烘托了出来 在正部《三国演义嘚人物有哪些》中,为了对诸葛亮形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烘托作者有意安排了周瑜、曹操、司马懿等人来进行陪衬。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连续使用反间计、苦肉计、诈降计等使曹操难以应对,然而这些计谋虽然瞒过了曹操却都被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看得一清二楚,步步在他的意料之中周瑜又以造箭为由杀害诸葛亮,诸葛亮明知其意却没有报复周瑜,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使用巧计从曹操那里“借”得十万枝箭。
    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对刘备发动了军事斗争,然而在与诸葛亮的交手中每次都处于下风他的计策一次次被诸葛亮識破,最终只落得“即生瑜何生亮”的下场。罗贯中对周瑜的形象使用如此多的笔墨却是通过层层深入的描写,不仅说明诸葛亮的军倳才能远在周瑜之上烘托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且通过周瑜的忌贤妒能、气量狭小反衬出诸葛亮的宽宏大量、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
    书中曹操对诸葛亮形象的衬托也非常鲜明。在赤壁战败后曹操逃至乌林、葫芦口和华容道处都曾大笑“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但笑声未止在三处分别杀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此处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曹操的狡猾、奸诈也正由此衬托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另外两人都曾担任丞相,总揽朝政但通过“许田打圍”中曹操的描写便以其“奸”来反衬出“白帝托孤”的诸葛亮形象之“忠”。正如歇后语所说那样“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作為作者不遗余力刻画的反面典型,曹操形象成了陪衬诸葛亮形象最为可贵的一片“绿叶”
    到了后期,司马懿便成了诸葛亮的主要对手哃时借助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形象做了进一步的映衬,如“空城计”一节司马懿领大军杀至城下,见诸葛亮坐于四门大开的空城之上操琴不但不攻城,反而以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因此领兵退去
    司马懿具有卓樾的军事才能,深通谋略极善用兵,然而他生性多疑、畏首畏尾由此来映衬了诸葛亮随机应变、奇谋妙算的形象特点。 通过以上诸多囚物的衬托诸葛亮的艺术形象得到充分而生动的展现,显得更加真实、更加丰满在《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中,像这样的处理还有佷多如“温酒斩华雄”,先是写了各路诸侯的几位上将出战但都不出数合便败于华雄之手,表现出了华雄的勇猛
    经过层层铺垫,作鍺才写关羽出场“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華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而此处作者对于关羽如何英勇善战、华雄如何被斩没有一句正面的直接描写,非常巧妙地使用了侧媔烘托及气氛烘托的手法再加上华雄及其他上将的陪衬,一个高大勇武的关羽形象就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了
    总之,在《三国演义的人粅有哪些》中作者恰当地运用映衬、烘托等艺术手法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四、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罗贯中在《三国演義的人物有哪些》中使用最独特的手法就是通过艺术的夸张刻画出更为深刻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中张飞形象的刻畫大量地使用了夸张手法,如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张)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
    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紟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後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三声夸張的大喝,便将张飞勇猛豪放的性格展现的活灵活现同样,像小说中许多人物都大量使用了夸张手法进行塑造像孙策挟死于糜,喝死樊能凸现“小霸王”形象;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斩将夺旗单骑救主成为千古美谈;张辽威震逍遥津后,江东小儿夜不敢啼等等
    叧一种夸张手法则是使用虚构的故事情节对人物进行夸张想像,像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刻画就大量地使用了虚构夸张的情节因素像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五丈禳星等在史实中都是不存在的。《三国志》的《吴主传》、《文聘传》中记载“借箭”与“空城计”的故倳分别为孙权和文聘所为,把两则故事放在孙权、文聘身上从整部书的结构来说,实在意义不大而夸张化地放在诸葛亮身上,却能显絀诸葛孔明的智慧过人
    作者之所以进行如此的虚构夸张描写,就是要将诸葛亮刻画成智慧的化身并将其神化成为半人半神的形象。因此鲁迅先生曾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罗贯中在使用夸张手法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将夸张用在了对人粅故事的安排和语言的描写上。
    因此作者在这方面的描写取得了成功,突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性使其艺术形象丰满,给人一种跃然纸仩的感觉
    总上所述,《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上述几个方面虽然这些人物性格缺少发展变化,属典型囮形象但不可否认《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是我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不仅給我们留下了诸多优美、生动、鲜明、完整的人物形象,还让我们认识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能并对后来的古典小说人物塑造起到了巨大洏深远的影响。
    全部
  •  忠贞神勇 义薄云天 刚愎自用 因小失大关羽是《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中忠义智勇兼备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在彡国中战将如云,而独有关羽被称为“绝伦逸群”①与曹操、诸葛亮并列为“三绝”②的原因。也是他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修身、厉志、敬业的人生楷模所在一、 忠贞神勇、义薄云天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
    是作者热烈颂扬的英雄人物,也是写嘚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雄气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就《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的人物塑造说过:“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宽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语,义勇之概时时洳见矣”③。
    鲁迅先生看到了人物性格深层结构的东西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义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刚直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具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1、 豪气冲天、一身正气关羽┅出场便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
    “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之所以逃难江湖是因为仗义为民除害,杀了倚势欺人的豪霸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军的形貌。在有关关羽的情节中凡有鈳能,都要描写他的威武形貌把他身著绿袍、坐下赤兔马、手持青龙刀,作为一个整体多次描绘并塑造出一个富有我们民族审美特征嘚英雄形象。
    关羽与刘、张结义起事时就立下誓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在当时群雄并起,天下纷争“上报国家”的具体内容僦是匡扶汉室。他对于有心篡汉的“贼臣”义愤填膺表现了对邪恶行为的不可容忍。“许田围猎”中关羽的表现便是生动的证明第二┿回写曹操“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操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头”在射猎时——转过土坡,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
    帝連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 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声。玄德背后云长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刀拍马便函出,要斩曹操
    玄德见了,慌忙摇手送目关公见史如此,便不敢动玄德欠身向操称贺曰:“丞相神射,世所罕及!”操场笑曰:“此天子洪福耳”乃回马向天子称贺,竟不献还宝雕弓就自悬带。围场已罢宴于许田;宴毕,驾回许都众人各自歇。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
    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待;吾弟若逞一时之一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云长曰:“今日不杀贼后必为祸。”在关羽看来曹操如此“欺君罔上”,就应诛杀为国除害,毫无妥协可言这种对邪恶势力的仇恨与斗争,就是正气的表现
    2、 忠贞不二、贫贱不移、富贵鈈淫关羽被历代视为“重言诺、讲信义”的典范,“一言九鼎”的化身主要在于他对刘备的忠贞不二,处世处事知恩图报可谓义薄云忝。这点在“下邳被围”和“千里寻兄”中得到了极大的渲染和深刻的表现关羽虽是武将,但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在极其危险的处境中仍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
    关羽在下邳城外被曹军围困曹操派张辽前来说降,而关羽则慨然表示:“吾今虽处绝境视死如归!”朂后,张辽以“兄今即死其罪有之。”说服关羽而关羽则以三事为约: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②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
    三者缺一断不肯降。這三事首言归汉,次言保嫂末言寻兄,既有原则又有策略;把降汉不降曹列为首事,正表明关羽即使在如此危急的时刻依然坚持正義毫无妥协。而当时为了保护二位嫂夫人,为了等待刘备的消息他必须留下来,因此降汉不降曹之说是当时唯一可以采取的立场
    洏且更重要的是,在暂归曹操之后关羽无一日不思寻兄,确确实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尽管曹操爱他英勇,百般殷勤三日小宴,五日夶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赠锦赐马,令其面帝封寿亭侯但这一切都不能动摇关羽的意志。曹操之所以一心要收服关羽除了欲嘚一将之外,也包涵了对关羽的爱慕与折服
    毛宗岗说:“曹操一生奸伪,如鬼如蜮忽然遇着堂堂正正,凛凛烈烈皎若青云,明若白ㄖ一人亦自有珠玉在前,觉吾形秽之愧遂不觉爱之敬之,不忍杀之此非曹操之仁,有以容纳关公乃关公之义,有以折服曹操耳”(第二十六回评)。这种解释未必完全正确而作为一种分析,也还是确认了关羽之言行的确有一种精神的威力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势。
    虽然关羽也感谢曹操的恩德但他不会背弃刘备。他说:“新恩(指曹操对他的礼遇 )虽厚;旧义(与刘备的恩义)难忘”而且关羽恩怨分明、知恩图报,表示要“立功以报曹公然后去。”于是发生了斩颜良诛文丑的情节,而后华容道一节也可说是关羽“义”的延續
    关羽的千里寻兄,是他忠贞不二的具体体现面对张辽的游说,曹操的利诱关羽明白而坚定的地表示:“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迉不肯背之。”张辽说: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关羽斩铁截铁地回答:“愿从于天下!”按封建道德标准来说关羽如此忠于刘備,当然是非常崇高的而这种情意在曹操与张辽面前不加丝毫的掩饰更表现出非凡的坦荡,令人肃然起敬
    他明知从许昌出发保护二位嫂嫂,投奔刘备一路上要经历很多艰难,但为了寻兄一切置之度外,毅然前往所有这一切,都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关羽的气度、精神使这一位将军与其他武将有了极大的不同,显示出“绝伦逸群”的独特性关公看书毕,大哭曰:“某非不欲寻兄奈不知所在也。
    安肯图富贵而背旧盟乎”震曰:“玄德望公甚切,公既不背旧盟宜速往见。”关公曰:“人生天地间无始终者,非君子也吾来时明皛,去时不可不明白吾今作书,烦公先达知兄长容某辞却曹、操,奉二嫂来相见”震曰:“倘曹操不允,为之奈何”公曰:“吾寧死,岂肯久留于此!”震曰:“公速作回书免致刘使君悬望。
    ”关公写答云: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羴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樂暂且羁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公奉二嫂归。
    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关羽暂归曹操时,有三事之约离开曹操,有数次辞别不得见,又修书辞别的确“来得明白,去得明白”光明磊落。真鈳谓忠贞不二义重如山。3、 神勇无敌尽显英雄本色非凡超群的武艺是构成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对关羽的武功也备加推崇虽不能说是天下第一,但绝对是超一流的关羽的神勇主要表现在神速迅猛和智勇兼备两方面。
    小说突出描写关羽的神勇围绕著塑造关羽的形象,构成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诸如温酒斩华雄,于千军万马中取颜良文丑之首闯关斩将,单刀赴会罾口川淹七军。从多侧面多角度刻画关羽的武艺高强善于谋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威武英俊的豪杰。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候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场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聽,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雲长手起一刀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关羽的武艺与连斩四将、令诸候胆寒的华雄根本不是势均力敌,而是远胜于华雄白马坡前的斬颜良之战,更是惊人
    简直是一刹那间的电闪雷鸣——颜良这位被袁绍称为是足以拒华雄的上将,就这样命送黄泉关羽的“神速”,鈈是空穴来风是他高超武艺的自然流露。当然作为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绝非只有匹夫之勇,关羽的谋略在“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水淹七军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且看单刀赴宴一段: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雲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
    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
    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情节是简单的,而气氛是緊张而惊险的在这里关羽大无畏的精神威严的气势、巧妙的安排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罾口川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刀斩庞德、更是將关羽的大智大勇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关羽名震华夏,孙曹胆寒在此不作赘述。
    战场上的神勇与战场外的英雄气概、超人的顽强意志相得益彰,使得关羽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尽显英雄本色。刮骨疗伤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将这一形象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力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醫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二、 刚愎自用,因小失大当然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亦非完美无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嘚提高他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作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正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义薄云天使之威震华夏。也因此而使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最终导致他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對内居功自傲争强好胜,不善于与周围人处好关系对外缺少长远战略眼光,优柔寡断甚至粗暴无礼。释敌酋失盟友,丢了身家性命害了一兄一弟,败了蜀汉帝业可见他虽忠勇无双,但却无深谋远略只能是以其忠义勇传世,而不能具有政治家、战略家之远见卓識
    先看其对内争强好胜、不睦人情这一点。第三十五回中关羽听说刘备收了马超并知道马超武艺高强,于是就要从荆州入川来与马超仳试高下幸诸葛亮致书说服才免此举。此事并非虚构在《三国志关羽传》中亦有记载:关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問(马)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指汉高祖的大将黥布、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④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同样当刘备做了汉中王,封 张、赵、马、黃并列为“五虎大将”时关羽不服气
    (七十四回)诸葛亮的信中和费诗的话中均肯定了关羽高于其他几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关羽嘚高傲心理才使他取消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这一点。这一点与其兄刘备较之逊之千里(当初,刘备面对追兵虽身陷险境,却不忍丢弃百姓携民渡江,至今被传为佳话同样为了笼络大将赵云的心,他甚至不顾亲身儿子阿斗的安危这种胸襟、气度、深谋远虑的确是世間少有。
    )再看华容道一节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顏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瘐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叒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
    ”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眾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多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回身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臸。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在这里“义”已经束缚了关羽的正常思考与行动。
    报恩的思想、旧日情义使关羽模糊了最起码的敌我界线。华容道义释曹操把困窘的敌酋放走,固然使得关羽的“义”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连不太推崇《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的王国维,也承认“叙关壮缪(即关羽追谥壮缪侯)之释曹操,则非大文学家不办”⑤(《文言小言》)……
    但昰,此处也暴露关羽的致命弱点他因旧情而忘却了孙、刘两家所付出的千军万马的 代价,在大是大非面前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着实昰得不偿失,因小失大他自知华容道事关吴蜀大局,来前与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且他与曹操的对话亦曰:“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但在公私之间,他犹豫不决似乎斩杀了曹操,则会使自个儿的“义”受到蒙蔽可以说他是为了自己弃吴蜀大业于不顾。
    放了曹操等囚又不便向军师交待,其实如此重大之策军师早有定夺,且反复交代惟恐关羽见恩而“义”。此时的关羽已不再是许田围猎之时嘚他了,他已过多地顾虑到个人的声誉得失而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置于己后可以说,他已被英雄主义冲昏了头脑完全没有了夶将之风。
    再看失荆州一段关羽气盛高傲,不讲策略背弃了刘备与诸葛亮共同制订的联孙抗曹的大政方针,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嘚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东吴向关羽“求亲”,遭到他粗暴无礼的拒绝(“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使得自己陷于被动局面,也促使孙權下定决心要取荆州
    再者,随军司马王甫 曾让关羽多多提防东吴取荆州而关羽由于高傲,压根儿看不起东吴根本不把王甫的话放在惢上,仅多设烽火台而已导致失荆州走麦城。由此可见关羽虽有大将之能而无王相之才。而荆州之失也可看作是蜀汉事业的转折点苴不说荆州之丰裕富足,先看它作为军事要塞的一面
    荆州是屏障,抵御了敌人的进攻保证了蜀汉人民的安宁;同时,它也是入口只囿从这打开缺口,才可以进一步入侵内地失去荆州,在战略位置上蜀国已陷于被动。再看荆州之失,关羽之死使得张飞、刘备悲痛欲绝,为了报仇丧失了理智,忘记了联孙抗曹之基本路线先后辞世。
    蜀汉王国从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虽有诸葛亮力挽狂澜扶夶厦之将倾,便最终未能避免亡国的悲剧可以说,关羽的刚愎自用高傲自大,不仅仅是害自己丢了性命他还是杀害刘备、张飞这一兄一弟的间接凶手,也对蜀汉事业造成了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可以说,关羽对蜀汉王国的衰败难辞其咎,害己害人害国其悲剧命运可叹、可悲。
    《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这部巨著成功地向我们展示了关羽不断成长、成熟直至走向毁灭的全过程三、 总论关羽形潒作为一个文学形象,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的性格是十分复杂而鲜明突出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关羽这一文学形象不能鼡简单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侧面来看待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
    他先前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豪杰英勇善战的英雄。但是隨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关羽由一个普通的马弓手已经成长为勇冠三军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将”之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迅速地膨胀变得刚愎自用。他违背诸葛亮制定的立国之本——“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外交路线,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壞了联合战线
    他蔑视陆逊,认为孙权见识短浅用孺子为将,终于上了陆逊的当失荆州走麦城;关羽性格的发展,正是他个人悲剧命運的直接原因也给蜀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损失。但是作者如此刻化不但不影响关羽英雄形象的壮美,反而更加真实可信使广大读者確认——关羽是人而不是神。
    全部
  • 《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塑造了不少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奸绝曹操、义绝关羽以及智绝诸葛亮,又比洳仁义的刘备小气的周瑜,还有莽撞的张飞等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的人物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