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过热,但风扇转速正常!可笔记本玩游戏过热还是CPU过热,导致电脑老是自动重启怎么回事?

CPU故障分析与处理
CPU故障分析与处理 一、机箱的噪音  故障现象:电脑在升级CPU后,每次开机时噪声特别大。但使用一会后,声音恢复正常。  故障分析与处理:首先检查CPU风扇是否固定好,有些劣质
CPU故障分析与处理
 一、机箱的噪音
  故障现象:电脑在升级CPU后,每次开机时噪声特别大。但使用一会后,声音恢复正常。
  故障分析与处理:首先检查CPU风扇是否固定好,有些劣质机箱做工和结构不好,容易在开机工作时造成共振,增大噪音,另外可以给CPU风扇、机箱风扇的电机加点油试试。如果是因为机箱的箱体单簿造成的,最好更换机箱。
  二、夏日里灰尘引发的死机故障
  故障现象:电脑出现故障,现象为使用平均每20分钟就会死机一次,重新开机后过几分钟又会再次死机。
  故障分析与处理:开始估计是机箱内CPU温度过高造成死机,在BIOS中检查CPU的温度,发现显示温度只有33℃。后来发现这台电脑开机时BIOS中检查的温度也就只有31℃,开机使用1小时后,温度仅仅上升2℃,当时室温在35℃左右。看来测得的CPU温度不准确。打开机箱发现散热片上的风扇因为上面积累的灰尘太多,已经转不动了,于是更换了CPU风扇,这时再开机,电脑运行了数个小时的游戏也没有发生死机现象。后来发现这块主板的温度探针是靠粘胶粘在散热片上来测量CPU温度的,而现在这个探头并没有和散热片紧密地接触,分开有很大的距离,散热片的热量无法直接传到温度探针上,测到的温度自然误差很大。更换CPU风扇时,把探针和散热片贴在一起固定牢固,这样在开机20分钟以后,在BIOS中测得的温度是45℃,之后使用一切正常。
  三、温度上升太快
  故障现象:一台电脑在运行时CPU温度上升很快,开机才几分钟左右温度就由31℃上升到51℃,然而到了53℃就稳定下来了,不再上升。
  故障分析与处理:一般情况下,CPU表面温度不能超过50℃,否则会出现电子迁移现象,从而缩短CPU寿命。对于CPU来说53℃下温度太高了,长时间使用易造成系统不稳定和硬件损坏。根据现象分析,升温太快,稳定温度太高应该是CPU风扇的问题,只需更换一个质量较好的CPU风扇即可。
  四、CPU引起的死机
  故障现象:一台电脑开机后在内存自检通过后便死机。
  故障分析与处理: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仔细检查各项设置均无问题,然后读取预设的BIOS参数,重启后死机现象依然存在。用替换法检测硬盘和各种板卡,结果所有硬件都正常。估计问题可能出在主板和CPU上,将CPU的工作频率降低一点后再次启动电脑,一切正常。
  五、CPU针脚接触不良导致电脑无法启动
  故障现象:一台Intel CPU的电脑,平时使用一直正常,近段时间出现问题。
  故障分析与处理:首先估计是显卡出现故障。用替换法检查后,但有时又正常。最后拔下插在主板上的CPU,仔细观察并无烧毁痕迹,但发现CPU的针脚均发黑、发绿,有氧化的痕迹和锈迹(CPU的针脚为铜材料制造,外层镀金),对CPU针脚做了清除工作,电脑又可以加电工作了。
  六、CPU的频率显示不固定
  故障现象:一台电脑在每次启动的时候显示的CPU频率时高时低。
  故障分析与处理:很可能是主板上的电池无电造成的。只要更换同类型的电池后,再重新设置BIOS中的参数,CPU的频率显示即可恢复正常。  
  七、CPU风扇导致的死机
  故障现象:一台电脑的CPU风扇在转动时忽快忽慢,使用电脑一会儿就会死机。
  故障分析与处理:由于现在的普通风扇大多是使用的滚珠风扇,需要润滑来润滑滚珠和轴承,这种现象估计是CPU风扇的滚珠和轴承之间的润滑油没有了,造成风扇转动阻力增加,转动困难,使其忽快忽慢。由于CPU风扇不能持续给CPU提供强风进行散热,使CPU温度上升最终导致死机。在给CPU风扇加了润滑油后CPU风扇转动正常,死机现象消失。
  八、CPU超屏引起显示器黑屏
  故障现象:一台电脑将CPU超频后,开机出现显示器黑屏现象。
  故障分析与处理:这种故障应该是典型的超频引起的故障。由于CPU频率设置太高,造成CPU无法正常工作,并造成显示器点不亮且无法进入BIOS中进行设置。这种情况需要将CMOS电池放电,并重新设置后即可正常使用。还有种情况就是开机自检正常,但无法进入到操作系统,在进入操作系统的时候死机,这种情况只需复位启动并进入BIOS将CPU改回原来的频率即可。
常见的CPU故障
常见的CPU故障大致有以下几种:散热故障、重启故障、黑屏故障及超频故障。由于CPU本身出现故障的几率非常小,所以大部分故障都是因为用户粗心大意造成的。
案例一:CPU针脚接触不良,导致机器无法启动
  故障现象:某用户一台Athlon CPU的电脑,平日使用一直正常,有一天突然无法开机,屏幕无显示信号输出,开始认定显卡出现故障。用替换法检查后,发现显卡无问题,后来又推测是显示器故障,检查后,显示器也一切正常。纳闷之余,拔下插在主板上的CPU,仔细观察并无烧毁痕迹,但就是无法点亮机器。后来发现CPU的针脚均发黑、发绿,有氧化的痕迹和锈迹(CPU的针脚为铜材料制造,外层镀金),便用牙刷对CPU针脚做了清洁工作,电脑又可以加电工作了。
  故障分析:CPU除锈后解决了问题,但锈究竟怎么来的。最后把疑点落在了那块制冷片上,以前有文章讲过制冷片有结露现象,可能是因为制冷片将芯片的表面温度降得太低,低过了结露点,导致CPU长期工作在潮湿环境中。而裸露的铜针脚在此环境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铜锈。日积月累锈斑太多造成接触不良,从而引发这次奇特故障。此外还有一些劣质主板,由于CPU插槽质量不好,也会造成接触不良,用户需要自行固定CPU和插槽的接触,方可解决问题。
  案例二:&低温&工作也能烧毁CPU
  故障现象:笔者的一位朋友曾做这样一个测试,将台式机Celeron Ⅱ566处理器运行于标准频率下(没有超频),通过电吹风加热到55摄氏度(利用主板温度监测功能得到),只要运行CPU占用率高的程序,一会就死机;而把Celeron Ⅱ566超频到850MHz,系统温度为50摄氏度左右,运行Quake III十多分钟才死机。估计此时温度已经超过55摄氏度,而其内核的温度通过实测,发现已达到86.4摄氏度。后来发现CPU在这样的低温下运行差一点就烧毁了。但他发现笔记本电脑却没有出现这种&表里不一&的问题。
  故障分析:原来这是主板检测到的CPU温度迷惑了我们。其实现在台式机主板报告的CPU温度根本不是其内核温度,因为台式机主板常见的测温探头根本就没有和CPU散热片或CPU接触,测量的只是CPU附近的空气温度。这才造成不少CPU在看似低温的情况下烧毁。从Intel公布的数据来看,Pentium Ⅲ550E的温度极限在85摄氏度,Pentium Ⅲ800E的极限温度在80摄氏度左右。如果大家丧失警惕,偏信主板的报告,以为自己的CPU还运行在低温状态下,那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笔记本电脑不会出现这种差异?原来笔记本中对CPU测温采用的是热敏电阻,测温点在CPU底部,如果直接读数,其实温度并没有这么高,而其显示的监控温度经过了校正,比测量的温度高,这样就更加接近CPU的内核温度。所以大部分笔记本测试的CPU温度是内核温度,不会出现低温下烧毁CPU的情况。 
  案例三:挂起模式造成CPU烧毁
  故障现象:一般的系统挂起并不会造成CPU烧毁,系统会自动降低CPU工作频率和风扇转速来节省能耗。而这里所说的挂起模式造成CPU被烧毁,均是超频后的CPU。或许你会觉得这有点不可思议,超频后的CPU为什么会被烧毁?这全都因为风扇停止运转造成的。原来,主板上的监控芯片除可以监控风扇转速外,有的还能在系统进入Suspend(挂起)省电模式下,自动降低风扇转速甚至完全停止运转,这本是好意,可以省电,也可以延长风扇的寿命与使用时间。过去的CPU处于闲置状态下,热量不高,所以风扇不转,只靠散热片还能应付散热。但现在的CPU频率实在太高,即使进入挂起模式,当风扇不转时,CPU也会热得发烫。因此有的人就会遇到,当从挂起转入正常模式时,Windows 98会死机并出现蓝屏,这就是CPU过热产生的错误。严重时,CPU会因为过热而挂掉,尤其是雷鸟或超频后的Duron。
  故障分析:这种情况并不是在每块主板都会发生,发生时必须要符合三个条件。首先CPU风扇必须是3pin风扇,这样才会被主板所控制。第二,主板的监控功能必须具备Fan Off When Suspend(进入挂起模式即关闭风扇电源),且此功能预设为On。有的主板预设On,甚至有的在Power Management的设定就有Fan Off When Suspend这一项选项,大家可以注意看看。第三,进入挂起模式。因此,现在就对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电脑吧。 
案例四:CPU频率常见故障
  故障现象:有一台电脑的CPU为AthlonXP 1600+,开机后BIOS显示为1050MHz,但正常的AthlonXP 1600+应为10.5倍频&133MHz外频=1400MHz主频。在BIOS中发现外频最大只能设置为129MHz,拆机发现主板的DIP开关调到了100MHz外频,于是将其调为133MHz外频,开机后黑屏,CPU风扇运转正常。反复几次均是如此,后来再把主板上的DIP开关全部调为Auto,在默认状态下,系统自检仍为1050MHz。怀疑内存和显卡等不同步,降内存CAS从2改为2.5,依然无法正常自检;又将AGP显卡从4X改2X模式,开机恢复正常。
  故障分析:后来经过证实,此用户的显卡版本比较老,默认的AGP工作频率是66MHz(在100MHz下,PCI的工作频率为100&3=33.3MHz,AGP则是PCI&2=66.6MHz,在133MHz外频下AGP的频率为133&3&2=88.7MHz),因为AthlonXP所使用的133MHz外频,AGP的工作频率随即提升至了88.7MHz。因此,显示器黑屏显然为显卡所为,将显卡降低工作频率后,系统恢复正常。
  笔者也经常在网络上见到由于CPU频率不正常而引起的故障,早期的一些Pentium Ⅲ或Athlon主板都是默认100MHz外频,而现在新核心的CPU均是133MHz外频。这样在主板自动检测的情况下,CPU都被降频使用,一般往往也不被人所发现。遇到此类情况只要通过调整外频及显卡或内存的异步工作即可。
案例五:电脑性能下降之迷
  故障现象:一台Pentium 4电脑在使用初期表现异常稳定,但后来似乎感染了病毒,性能大幅度下降,偶尔伴随死机现象。首先使用杀毒软件查杀毫无发现。接着怀疑磁盘碎片过多所致,用Windows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进行整理,问题依旧。又认为是Windows有问题,格式化重装系统,仍然没有效果。打开机箱发现CPU散热器的风扇出现问题,通电后根本不转。更换新散热器,故障解决。
  故障分析:原来Pentium 4处理器的核心配备了热感式监控系统,它会持续检测温度。只要核心温度到达一定水平,该系统就会降低处理器的工作频率,直到核心温度恢复到安全界限以下。这就是系统性能下降的真正原因。同时,这也说明散热器的重要,推荐优先考虑一些品牌散热器,不过它们也有等级之分,在购买时应注意其所能支持的CPU最高频率是多少,然后根据自己的CPU对方抓药。
案例六:不断重启的主机
  故障现象:一次误将CPU散热片的扣具弄掉了。后来又照原样把扣具安装回散热片。重新安装好风扇加电评测,结果刚开机,电脑就自动重启。检查其它部件都没问题,按照常规经验应该是散热部分的问题。有可能是主板侦测到CPU过热,自动保护。但反复检查导热硅脂和散热片都没有问题,重新安装回去还是反复重启。更换了散热风扇后,一切OK。难道散热片有问题,经反复对比终于发现,原来是扣具方向装反了。结果造成散热片与CPU核心部分接触有空隙,CPU过热,主板侦测CPU过热,重启保护。原来CPU散热风扇安装不当,也会造成Windows自动重启或无法开机。
  故障分析:CPU随着工艺和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核心发热已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因此目前的CPU对散热风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散热风扇安装不当而引发的问题相当普遍和频繁。如果你使用的是Pentium 4或Athlon之类的CPU,请选择质量过硬的CPU风扇,并且一定注意其正确的安装方法。否则轻辄是机器重启,重辄CPU烧毁。
解决电脑死机原因
  电脑在使用过程中,相信大多数用户都碰到过电脑突然死机的故障,给我们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这些常见的电脑死机故障无非是由软、硬件的设置不当、系统本身的问题或病毒的破坏而引起的等等原因:
  一、硬件的不支持也是造成死机的一大原因
  1、硬盘
  硬盘是电脑存储数据的重要硬件。电脑在运行的时候,对于硬盘的访问是很频繁的。而硬盘,分为电子部分和机械部分,一般情况下机械部分只有电机出现错误,而电子部分,最重要的存储区域,在读取和写入的过程中,硬盘都以高速运行着,若意外断电,则可能出现错误,甚至对硬盘盘面造成损害。
  解决办法:如果硬盘出现坏道或者是硬盘碎片太多的时候,应首先使用磁盘检测工具检测,若判断为硬盘存在坏道,可以在检测以后再使用坏道检测工具检测,以提前发现,尽早处理。
  2、硬件过热
  其实也是印刷电路板等电子设备组成的,所以在用电的时候,会进行迁移,产生热。因此电脑的散热也很重要。如果不注意散热,就可能导致硬件产品烧坏或者烧毁。
  解决办法:硬件过热的话,需要先从机箱着手检查,然后再从cpu等设备开始检查,一一排除分析,如果找到的话,可以更换散热风扇或者加润滑油等,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3、硬件质量
  硬件的质量和电子产品的质量一样,如果制作工艺不精良,改装技术不好等,就无法使硬件正常工作。比如电源,如果供电不稳定,也可能造成死机的情况。
  解决办法:在选购电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硬件的质量。
  二、软件问题造成的电脑死机
  1.应用软件
  操作电脑使最频繁的就是应用软件,因软件导致的电脑死机故障也是经常见的。应用软件是使用工具软件制作出来的,在人为制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漏洞或者错误。比如游戏,在进入和游戏中,退出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死机,因为游戏本身也是在使用内存调用的方式运行。在调用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运算错误或者程序本身编写错误,造成死机。
  解决办法:也只有重新安装软件或者安装软件相应的补丁。
  2.软件不兼容
  很多同类或相关软件是会产生冲突而不兼容的。比如杀毒软件,由杀毒机制的不同,在使用系统权限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冲突,或者是其他的软件也是如此。
  解决办法:卸载后重新安装或者直接删除。
  三、病毒的破坏不容忽视,也会造成电脑死机
  1.病毒、木马
  病毒和木马,其实也是电脑程序,只是工作的原理和工作目标不一样而已。所以,病毒和木马运行的时候,恶意的使用系统资源或者破坏系统文件,对电脑资源以及系统文件造成破坏。
  解决办法:如果发现这种情况,请马上升级杀毒软件或者使用病毒专杀工具。另外,平时要注意打开病毒的实时监控以即时保护操作系统。
  2.软件遗留病毒文件
  软件在卸载的时候,以及病毒被删除或者杀掉的时候,会残留一些文件,比如历史文件、dll等文件,而这些文件可能还会残留在系统的注册文件里,使用的时候就相当于正常使用一样,但是这些程序以及病毒已经没有了,所以,系统在调用的时候,无法找到程序,可能会形成一个死循环,造成死机。
  解决办法:软件和病毒残留文件也可能造成死机,所以在卸载以及杀毒的时候,需要注意是否留下临时文件、历史文件以及文件里没有删除的文件,都需要删除。
  四、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也会导致死机
  1.系统问题
  操作系统对于整个电脑使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系统问题导致出现的蓝屏,一般是系统文件损坏,或者是启动文件被破坏从而导致死机。
  解决办法:如果是系统文件损坏,可以找到这个文件来复制到系统里,还可以使用系统自带的命令修复,或者是使用命令控制台来恢复。
  2.系统资源匮乏
  系统资源,整体来说是整个电脑的硬件资源,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存了,内存是系统硬件中非常重要部件,主要负责系统运行时候的数据存储,所以如果设置不当的话,就会造成数据丢失等错误,或者是死机。
  解决办法: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先检查是否有占用内存很多的不正常的进程文件,关闭一些不常用的软件。
  3.缓存设置不合理
  缓冲就是把硬盘上的内容调用到缓存区里,以加快速度访问。设置了可以存放数据的容量,如果设置不当,就很可能造成死机。
  解决办法:所以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只要设置为默认或者设置正确就可以了。
结语:其实以上所讲的这些故障都不可怕,大部分是用户粗心大意造成的。常见故障主要就集中在散热和频率两方面,只要能做到小心仔细就可避免类似问题出现。当然,我们更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解决CPU故障的思路及办法,这样在遇到CPU故障时就能从容应对了。&
谈谈常见CPU散热技巧
  散热,首要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配件稳定工作,随着电脑配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散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一块指甲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多达千万计的晶体管,散热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工作情况,因此如何选择合适有效地散热方法成为了热门的话题。
  目前给CPU的散热降温方式有&散热片,风冷、水冷、硅片制冷器、压缩机制冷、液氮制冷等等。
  考虑到压缩机制冷和液氮制冷的成本太高,而且材料不易弄到,实在不适合一般用户使用。另一方面,随着国内DIYER动手能力的增强,水冷和硅片制冷已经被一些骨灰级玩家采用,两者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水冷易漏水,硅片制冷器易结露,没有专业知识虽不推荐冒险尝试,笔者先吊吊大家胃口,先介绍主流的散热方式。
一、散热片和风冷
  在实际操作中,散热片和风冷往往要并肩作战,散热片负责传导热量,把集中的热量扩散到自己身上,风扇转动利用气流再把热量带走。
  散热片的散热能力主要由材质的导热性,散热片接触空气的面积决定。
  1.铜和铝那个更好?
  选择何种材质金属,主要考虑成本和导热率两个方面,成本过高使金银等贵金属被排除;就导热率而言,铜是0.9铝是0.503,热传导率是铜386W/MK铝198W/MK;非常明显的,铜效果要好过铝很多。然而铜价格本身就相对较高,又比较软不能用浇铸成型工艺,而只能用&拉拔&或机加工方式制造,由于制造困难,市场上的铜制散热片大多不是纯铜,而是底部覆铜或是镀铜,但是两种金属混接会降低导热效率,造成导热不均。纯铜的散热片也有缺陷,容易氧化变黑,表面不光洁。前者难免会让追求完美的玩家皱眉,而后者,则需要研磨,均匀涂抹散热胶方能解决。不过,也有行家说,氧化的黑色可以增大辐射作用(热辐射),而不光洁的表面,由于粗燥与空气接触面积反倒比抛光的铝产品大,鱼与熊掌,还是让玩家自己取舍吧。
  2.散热片是使用哪种工艺制铸的?
  如今主流的散热片制造工艺是压铸型+折叠鳍/冲压薄鳍,前者就是将金属融化成液态,加工成金属棒再切割;后者就是把金属切成薄片再折叠(冲压成鳍),然后做在散热片上,从而扩大接触空气面积。此外的几种工艺有&轧齿边: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制作者的创意,此种方法创造的散热片不止是效果好,外观几乎也是艺术品,当然成本也是极高,非常遗憾的,笔者在国内还未见过,不过可以去国外的专业网站一饱眼福。铸造法:可以实现冲压不能实现的形状。冷锻:国内比较罕见,这是主要用于针状鳍的散热片工艺。
  再来说说风扇,风扇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散热方法,评价角度主要有,散热效果,设计的易用性以及噪音情况,综合这三点考虑,就可以选择出比较好的风扇了。
  在购买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风扇体积的大小不决定其性能的优劣,因为相对的大了转速就低了,够买时可以量化的是转速和功率,当然,也可以试着点点,用手感觉一下风力,再用眼睛观察一下,转速高的风扇旋转起来,叶片好像是静止不动的。另外,使用滚珠轴承的风扇价格比滑动轴承贵,噪音也比它大,但好在性能稳定寿命长久,不会因为摩擦就停止工作,也不象滑动轴承一样需频频加油,所以购买时请认准滚珠轴承。
  使用散热片和风冷为CPU显卡降温,推荐使用散热膏,它会更紧密的贴合,更平均;更彻底的传导热量。市场上销售的散热膏往往是纯白的,如果你有兴趣增加其导热性能,可以用刀挂下铅笔芯的细末,然后搅拌均匀,当然,最好是用石墨粉。
  二、半导体散热片和水冷
  如同散热片和风扇一样,这两个也要放在一起说,半导体散热片的散热能力非常强,但是它制冷效果越是厉害,反面致热温度也越高,导致大量的热量局促在机箱狭小的空间,加上正反面温差太大会引起凝露,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用了半导体散热片的往往也会用水冷。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比较另类的散热法,研磨法:这种方法是用细砂纸打磨掉CPU外膜的锡层,一只打磨到露出红色,再使用上述散热片+风冷或者半导体散热片+水冷,笔者以为,这种方法近乎丧心病狂,乃是走火入魔的旁门左道功夫,对其一直是冷眼相看。当然啦,也不推荐广大玩家使用,怎么说我们对爱机还是有感情的嘛。
  至于软件法降温,曾经沸沸扬扬一段时日,关于降温效果好坏和降低CPU能耗时导致的种种问题也是连篇累牍,笔者也就不唠叨了,就笔者使用过的几种软件的经验,推荐大家在CPU CoolCpuIdle和Rain当中选择一种。
预防CPU烧毁的几点经验
  不管天气凉爽还是炎热,预防CPU被烧毁永远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选用质量上乘的散热风扇。如果是AMD处理器,最好选择通过AMD认证的专用风扇;如果是Intel处理器,则可以考虑买一个原装风扇。有些经过特殊设计的风扇也不错,比如有两个风扇的&两极风&,大大增加了保险系数,可以把风扇停转导致CPU烧毁的危险性大幅度降低。 
   另外要注意对CPU温度的监控。新装机第一次启动机器时,马上应进入BIOS查看CPU的温度和风扇转速等参数。同时开启CPU温度过高报警功能、过高自动关机功能,或风扇停转自动关机等功能。现在很多主板也提供了软件支持在Windows下即时监控CPU温度,如QDI主板附带的StepEasy在提供超频功能的同时也提供了温度监控功能、华硕主板的ASUS PROBE在进行硬件监控的同时也能显示CPU温度,等等。
  注意搞好散热降温工作也是必需的。最好整理一下机箱内杂乱的连线,既能防止CPU风扇扇叶被意外卡住,也能更好保持空气的顺畅流通。建议加装机箱风扇,实际证明,在电源下方加装的风扇(立式机箱)由于在CPU的旁边,散热效果会比没有安装风扇提升很多。当然,再安装一个面板风扇进风效果会更好。不少降温软件号称对降低CPU温度有很大帮助,不过从实际应用来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不建议当作主要降温手段。
  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再对高频率CPU超频了,原本发热量已经很大的高频率CPU一旦超频无异于火上浇油,不仅难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CPU被烧毁的可能性也将大大增加。此外,使用休眠时应设定CPU风扇不停转并把休眠时的CPU功耗设置为0%,让CPU在休眠时尽量减少发热,也是防止烧毁的必要方法。
CPU资源占用100%解决方法
  长期以来不管玩游戏或启动比较大的程序的时候,大家都会发现CPU的资源被占用了100%,这时候电脑会变的相当的卡,而且大家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现在让小闲来教你们几种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1.驱动没有经过认证,造成CPU资源占用100%。大量的测试版的驱动在网上泛滥,造成了难以发现的故障原因。
  2.防、杀毒软件造成故障。由于一些防、杀毒软加入了对网页、插件、邮件的随机监控,无疑增大了系统负担,可以根据情况有选择的开启服务。
  3.病毒、木马造成。大量的蠕虫病毒在系统内部迅速复制,造成CPU占用资源率据高不下。解决办法:使用最新的杀毒软件在DOS模式下进行杀毒。经常性更新升级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加强防毒意识,掌握正确的防杀毒知识。
  4.开始->运行->msconfig->启动,关闭不必要的启动项,重启。
  5.查看&svchost&进程。
  Svchost.exe是Windows XP系统的一个核心进程。Svchost.exe不单单只出现在Windows XP中,在使用NT内核的Windows系统中都会有Svchost.exe的存在。一般在Windows 2000中Svchost.exe进程的数目为2个,而在Windows XP中Svchost.exe进程的数目就上升到了4个及4个以上。
  如何才能辨别哪些是正常的Svchost.exe进程,而哪些是病毒进程呢?
  Svchost.exe的键值是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Svchost&,每个键值表示一个独立的Svchost.exe组。
  微软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察看系统正在运行在Svchost.exe列表中的服务的方法。以Windows XP为例:在&运行&中输入:cmd,然后在命令行模式中输入:tasklist /svc。系统列出服务列表。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 2000系统则把前面的&tasklist /svc&命令替换为:&tlist -s&即可。
  如果你怀疑计算机有可能被病毒感染,Svchost.exe的服务出现异常的话通过搜索Svchost.exe文件就可以发现异常情况。一般只会找到一个在&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的Svchost.exe程序。如果你在其他目录下发现Svchost.exe程序的话,那很可能就是中毒了。
  还有一种确认Svchost.exe是否中毒的方法是在任务管理器中察看进程的执行路径。但是由于在Windows系统自带的任务管理器不能察看进程路径,所以要使用第三方的进程察看工具。
  上面简单介绍了Svchost.exe进程的相关情况。总而言之,Svchost.exe是一个系统的核心进程,并不是病毒进程。但由于Svchost.exe进程的特殊性,所以病毒也会千方百计的入侵Svchost.exe。通过察看Svchost.exe进程的执行路径可以确认是否中毒。
  6.查看网络连接。主要是网卡。
  7.把网卡、显卡、声卡卸载,然后重新安裝一下驱动。
  8.重装系统、常用软件、当然也要装驱动,用几天看一下。若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再装上其他软件,但是最好是一个软件装完,先用几天。会出现问题再接着装!
如何分辨CPU的重要参数
  CPU的英文全称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CPU被设计成可以传送各种程序,数据和指令。当处理某条指令所需的数据目前无法得到时,处理器会暂时把该指令放置在一旁等候相应的处理数据,而同时继续执行其它的程序指令。因此,CPU的速度是按照整个数据的吞吐量来确定的。当然还有好多技术性的问题、比如说:主频、外频、倍频、总线速度等等指标。今天,我们将去粗存精的给大家讲解一些在购买中最常遇到的CPU的重要参数,只要掌握好这些简单的数据,走遍卖场,JS的花言巧语也对您束手无策。
  主频  
  经常听人家说:&这个计算机速度是多少?&其实这个多少就是泛指的频率,是指CPU的主频,主频也叫时钟频率,这是我们最关心的,我们所说的233、300等就是指它,它的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以为认为CPU的主频指的是CPU运行的速度,实际上这个认识是很片面的。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通常来说主频高也就是总线周期短,处理速度就快。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由电脑主板提供,以前一般是66MHz,也有主板支持75或83MHz,目前Intel公司最新的芯片组BX以使用100MHz的时钟频率。另外VIA公司的MVP3、MVP4等一些非Intel的芯片组也开始支持100MHz的外频。精英公司的BX主板甚至可以支持133MHz的外频,这对于超频者来说是首选的。
  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
  内部缓存(L1 Cache)
  封闭在CPU芯片内部的高速缓存,用于暂时存储CPU运算时的部分指令和数据,存取速度与CPU主频一致,L1缓存的容量单位一般为KB。L1缓存越大,CPU工作时与存取速度较慢的L2缓存和内存间交换数据的次数越少,相对电脑的运算速度可以提高。
& & & &外部缓存(L2 Cache)
  CPU外部的高速缓存,Pentium Pro处理器的L2和CPU运行在相同频率下的,但成本昂贵,所以Pentium II运行在相当于CPU频率一半以下的,容量为512K。为降低成本,Inter公司生产了一种不带L2的CPU命为赛扬,性能也不错,是超频的理想。现在的CPU已经全部内置,而且是全速,也就是等于CPU的频率,铜矿及赛扬3的L2缓存就与CPU同频。
CPU发展简史
  要回顾CPU的发展历史,我们还得追溯到1971年。
  1971年,Intel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4004。这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也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 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我们就通过它来展开我们的CPU历史之旅。
  1978年,Intel 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所以人们也将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后来发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使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6、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lntel 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
  芯片首次用于IBM 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机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1982年,Intel 已经推出新产品80286芯片,该芯片比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编辑推荐: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16 Ninxu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讯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游戏显卡过热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