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疯狂飞空艇艇为什么登不上去了?每次都是这个样子

&b&先放结论&/b&&b&,存在。&/b&&br&&br&&b&但天赋的重要性是搞文学创作,想卖字为生的人们才需要去苦恼的事情。&/b&&br&&b&若是想把思维理顺畅,把事情讲清楚这种日常应用程度的写作是绝大多数人的天赋足够应付,以及可以通过练习去习得和提升至较高水平的。&/b&&br&&br&以下是正文。&br&&br&『写作』不是独立的技能,它综合反映一个人的『思维』和『表述』能力。&br&通常需要对事物的感知力即『&b&灵感』&/b&以及将这种抽象感觉描述出来的&b&『文笔』&/b&。&br&&br&『文笔』是可以磨练出来的,『灵感』则算是一种『天赋』。&br&&br&&b&它反映你对内心及世界的思维深度,以及对于情感或事物的敏感度。&/b&&br&&br&在这点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所及程度也截然不同。&br&但只要你能灵敏的捕捉到一些微妙的情感和观察问题的角度,便具备一定的天赋。&br&不排除有些人感知力特别愚钝,但大部分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br&&br&比如,&br&&br&有人共情能力强,能够精准地体会身边人微妙的情感,他在人物塑造上可以很出色。&br&有人逻辑思维强,能够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他则可以在情节架构上有所建树。&br&……&br&&br&有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那么他写的文字会有积极向上的力量。&br&有人善于挖掘情绪里的悲,那么他创造的故事很轻易就让人痛彻心扉。&br&……&br&&br&有人对吃充满热情,他可以写些美食类的杂文。&br&有人爱好旅游冒险,游记的写作准不会太差。&br&……&br&&br&有人思维里妖魔鬼怪天马行空,那么他可以尝试一下玄幻。&br&有人专注于各种爱恨情仇,他很愿意写一个美妙的都市言情。&br&……&b&&br&(例子还可以继续接下去,这些差异的行程多与成长环境息息相关)&/b&&br&&br&&b&可以看出写作天赋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存在着多重维度。&/b&&br&这意味着大多数人都能够在某一个维度找到自己的天赋,具备写作出值得一看的文章的潜能。&br&&br&那为什么生活中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写作很难呢?&br&&br&&b&因为流畅而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个不断熟练的过程。&/b&&br&&br&天赋再强也要通过大量的训练!!!!&br&天赋再强也要通过大量的训练!!!!&br&天赋再强也要通过大量的训练!!!!&br&&br&所以,除了一些惊才绝艳的天才作家之外,&b&以&/b&&b&大部分普通人的写作能力差异,都倒在了『输入』和『输出』的训练上。&/b&&br&&br&&b&输入的训练就是大量阅读。&/b&写作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要有货才好写,不然就会变成无病呻吟,显得矫情;&br&&b&输出的训练就是不断写作。&/b&有想法的时候创作,没想法的时候修改。这是一个很枯燥并且孤独的过程,但没有捷径。&br&&br&&b&想要成为优秀的作家过程很艰辛很复杂,需要天赋异禀强过绝大多数人。&/b&&b&但若只是想要具备优秀的写作能力,&/b&&b&无他,唯手熟尔。&/b&&br&&b&(所以我继续去看书了。喵。)&/b&&br&&br&————————&br&&br& 更新&br&&br&有人提到说写作初期虽然脑海里有很多内容想表达,但坐下来却发现没有素材很难下笔,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练习。&br&&br&其实很多人对于写作的理解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写作只要等灵感到了就能马上一挥而就。&br&于是没写作灵感的时候干等,等有些内容想要表达,真正坐下来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没有素材可写。&br&&br&很多时候坐下来无处下笔的原因是因为&b&脑海里的思维太过于碎片化,&/b&若有若无,难以将它们串联成文章。如果想要开始定期写作,那么在这一阶段就要养成&b&积累素材&/b&的习惯。&br&&br&很多人将积累素材仅仅理解为大量的读书,寻求自己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个临界点。&br&并不是说这样不对,只是这样的积累太过于被动,仅仅是积累中长期的一面。&br&在练习写作的阶段,除了长期积累外,还需要大量短期的主动的素材收集。&br&&br&所以不妨从现在开始,将以下内容用文档记录下来,一定要快不然会忘——&br&&br&&b&1.想要写的文章主题。&/b&&br&很多时候走在路上突然灵感一闪,就会想要写什么。&br&然而如果不记录下来,走上两条街,就会忘到千里之外了。不要相信你的记忆,因为这样的碎片信息在一天中出现的太多,靠大脑根本记不过来。&br&通常来说,每周都会冒出来几十样想写的东西,不可能都全部完成,但起码给你的写作库提供了素材。&br&那要怎么记录呢,比如小说还是杂文?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风格?&br&以及最重要的,&b&为什么想到要写这个。&/b&通常这一点是你的灵感来源,它承载着你的精神,也是支撑这部作品的灵魂。&br&&br&&b&2.平日生活中触动你的细节以及脑海里灵光一闪的情节。&/b&&br&写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能够打动你的细节远远比网上找来的段子更适合你的作品,这些细节可以给你的作品带来强烈的真实感。&br&当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用的上,你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的记录到不同的主题下面。&br&比如几个月前一次饭局,某个朋友讲述了他的一段感情故事,当时对我触动很深。随后便出现在我写的一个故事里,我写作时候的情感远比虚构的情节要强烈得多。&br&然后就是那些你灵光一闪的情节,其实大多数时候比你坐下来强拼硬凑的要好,所以记下来吧。&br&&br&&b&3.你想到的,或者看到的精彩的句子以及段落。&/b&&br&每个人的情感起起伏伏,很多时候很难完全让你的情绪配合你要写作的故事走。&br&这个时候怎么办,很简单,在你需要写一个悲伤的情节时,去翻看那些你伤心时候(或者是别人 )写下的负面情绪强烈的段落句子。用几分钟时间去回忆和代入这种情绪。&br&很快你就发现,那种难过的感觉又回来了!&br&当然,如果是记录的别人的东西,就不要去复制粘贴到自己作品里了。&br&&br&开始定期写作后,需要积累的素材大概就这几类。&br&&b&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看看哪部分的素材积累的比较多,便可以开始给那个主题列提纲了。&/b&&br&小说的提纲大体上就是情节走向,杂文的提纲则是每部分要说什么。&br&积累和提纲都是可以用碎片化时间去做的事情,完成一份提纲后(写作期间会进行修改的,所以提纲很粗糙也没关系),等某一天有大段时间又兴致勃勃的时候,开始写作吧!&br&当当当当。顺着提纲写作你会发现比干写不要轻松太多!&br&但是要记住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回头看反复去修改,不要去斟字酌句磨磨唧唧,就是一路顺着写下来,卡文就空一段跳过,因为我们有提纲!&br&&br&写完之后,丢那放着不用管了,休息一会儿。&br&&b&不要写完立马就修改,这个时候你正处于完成写作的兴奋期,很难做到客观犀利。&/b&&br&然后可以开始着手其他部分的任务,比如新的提纲整理,素材收集等等。&br&等到起码过个三五天,再找个空闲的时间泡杯茶,打开自己完成的文档,开始反复打磨修改。&br&总之,收集素材,整理提纲,以及打磨修改的时间其实远比『写作』本身要长得多。&br&&b&就好像你要造一辆车,需要设计模型,寻找材料,精心打磨,才到组装的地步;什么都不做直接坐下来写作,就好像抱着一块钢板,想马上拼个车出来,即便天赋异禀完成也是粗造滥制。&/b&&br&&br&总之,当开始做这些事请以后,就会发现不存在『无处下笔』的情况。&br&因为记录了很多主题需要去研究,各种各样的素材还乱七八糟要整理,那么多篇文章大纲还没去列,写好的三篇草稿丢在那没修改……时间完全不够用啊!!根本没时间刷知乎了好嘛!!&br&至于写得究竟怎么样,想投稿去投,不想投稿放那里,隔几个月再来看看,对比一下你才能知道自己的进步,你才会看到自己的进步。&br&你才会知道……&br&&br&……&br&&br&……&br&&br&……&br&&br&自己写的东西有多烂。
先放结论,存在。 但天赋的重要性是搞文学创作,想卖字为生的人们才需要去苦恼的事情。 若是想把思维理顺畅,把事情讲清楚这种日常应用程度的写作是绝大多数人的天赋足够应付,以及可以通过练习去习得和提升至较高水平的。 以下是正文。 『写作』不是独立的…
问贾母年轻时,是问多年轻的时候呢?&br&&br&宝钗小的时候也是淘气的,还看禁书,跟贾母小时候偷偷去花园比起来,真不好说哪个更严重,然而15岁的宝钗,就已经修炼成山中高士了。&br&&br&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也是从未受过气的大小姐,贾府下人看人下菜碟,她一开口就给揭破了,也不怕打了舅妈的脸。然而不到几年功夫,她已经会堆着笑脸给嬷嬷塞赌资了。&br&&br&湘云在贾母房里养的时候,还惦记着把袭人也提溜回去陪自己呢,才几年的功夫,别说带个袭人,她自己在史家都没得立足了,半夜里被逼着做针线活,平日再嘴上不把门的湘云,这话也是和泪往肚里咽的。&br&&br&——姑娘们小的时候,大抵都是明亮而娇俏的,然而生活自有改变她们的招数。&br&&br&贾母卜戏,第一本是汉高祖斩蛇起首;贾代善的伯父是被人从死人堆里刨出来的,背他回家的焦大,这会子还没死透,骂得动两府的扒灰群众呢。贾母出身的史家,也是积过军功的,贾母小的时候,就算没见识过战乱,没送过家里人上战场,那个建功立业的场面也还不曾远去。&br&&br&再然后呢?跟贾代善结婚生子,小儿子贾政是个诗酒放诞之徒,按后来大家对宝玉的评价,估计当年贾政也没少收获“药丸”的议论。好在据贾母回忆,贾代善并没像后来贾政揍宝玉那样歇斯底里——可能是见过大阵仗的人底气毕竟足些吧——总之慢慢教着,贾政竟然出息了,学问好到能破格点学官的程度,生生把贾家捧成了“最是教子有方”的模范。&br&&br&然而贾政这边准备着要科举出仕呢,那边皇帝一道圣旨又恩荫了,说是宠,大约也不乏各种政治考量,贾家一边经历着皇帝老儿突然高兴一下就恩荫啦加封啦之类的“喜”,一边却也经历着“内囊尽上来了”的忧,以及——按贾政后来回忆的,贾府历代科举出身的前辈,竟然没有一个发达了的,最近的一个进士贾敬,有着大贵族的背景和科举的实力,却最终混到道观里去做化学实验,这里面有什么样的风起云涌,又不得而知了。&br&&br&人们只看得见老了以后的贾母:荣华富贵地安坐在府里,溺爱孙辈,热衷于培养年轻姑娘……又何曾见她这一辈子,娘家和夫家都经历过多少事。她的情商,她的洞见,她的通达和精明,无不是在这反反复复的风波中逐渐习得。一袭诰命冠服披在身上,她也就成了贾府的法定代表人之一,抄家灭族起来,一个也跑不掉的。从那时起,真正影响她命运的,就不再是屋里多了少了几个姨太太,奶妈子仗了谁的势,而是贾史两府对外的起起落落。从她偶尔提及贾代善的一两句话来看,他们早已不是还在纠结“要不要和别的女人分享丈夫”的青春爱侣(王熙凤倒还有一部分是),而是在贾府的潮起潮落和安然度过的无数危机中,共同幸存下来的……战友。&br&&blockquote&忽有门吏报道:“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特来降旨。”吓的贾赦贾政一干人不知何事……只得即忙更衣入朝。&br&&b&贾母等合家人心俱惶惶不定&/b&,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探信。&/blockquote&这样的场面,你猜贾母一生经历过多少次?斗得过一百零八个姨太太,未必扛得住一张传旨太监的笑脸;奶妈子再狡诈难缠,何如太监吱一声,王熙凤就得当金项圈现凑银子奉上去……那个时代的人,即便富贵如贾府,赫赫扬扬近百载,依然是活在刀头上的。这样的人生,大约如里尔克所说:哪有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Wer spricht von Siegen? ?berstehen ist alles. )相比之下,现代宫斗宅斗文里所形容的那些“情苦”,太多都是现代人的自我代入。譬如甄嬛同学气愤皇帝对自己“不是真爱”,《贞观长歌》觉得长孙皇后管理太宗的后宫一定很“忍辱负重”等等,终不过是坐拥自由生活的现代人对于那个时代的垂怜。&br&&br&贾母小的时候,大约就和读禁书的宝钗,刺周瑞媳妇的黛玉,粘袭人的湘云一样,或者应该说,和绝大多数有人疼的小孩子一样:活泼,好奇,任性……然后生活慢慢将她们磨成了不同的人。宝玉总爱说女孩子结了婚就成了鱼眼睛,我曾经说过,很想挤兑宝玉一句“你奶奶也是资深鱼眼睛么?”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便说贾母不是鱼眼睛,她也不可能是那种原生态的珍珠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历劫而还,没有人能预知幸存下来的是谁,也不会再有人记得她坠入尘寰前的原貌。&br&&br&黛玉敏感多思,但如果命运选择了让她活下去,她也会被磨得精明练达。命运不曾因为她和宝玉拥有真爱就特加青眼,自然也无暇特意去关照他们的爱情。宝玉屋里也会有袭人麝月等一批老姨奶奶,正如神仙眷侣的贾敏和林如海屋里,一样有一群肚皮不争气的小妾。黛玉也会像当初默默学会了给下人塞钱一样,学会应付“上头几层婆婆”和各蓄险心的“刁奴”;像王熙凤一样学会应付宫里人的盘剥;像一茬一茬的诰命夫人和当家奶奶们一样,倚在门口惶惶不安地念着佛守望着宫里深不可测的天威。她的仙姝范儿不会阻挠她习得各种生存技能——只是曹公终究是不必去目睹这件事了,属于他的黛玉在仙姝的使命完成之后,就飘然回归了太虚幻境。&br&&br&所以贾母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大概每个被她疼爱的姑娘身上,都有她某个阶段的烙印吧。年幼时的淘,少女时的娇,青春少妇时的“来得”……她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或多或少地重复着老太太当年的道路。当这些明快的色彩慢慢褪去,慢慢积累起来的是阅历和手段——只不过,我们知道,这一茬的小姑娘们,都是上了薄命司的册子的,再没一个有机会修炼到底了。
问贾母年轻时,是问多年轻的时候呢? 宝钗小的时候也是淘气的,还看禁书,跟贾母小时候偷偷去花园比起来,真不好说哪个更严重,然而15岁的宝钗,就已经修炼成山中高士了。 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也是从未受过气的大小姐,贾府下人看人下菜碟,她一开口就给揭…
审题一遍:&b&浑身颤抖,无法自拔,庆幸读到,影响人生,改变三观&/b&。题主的要求很高呢:) 为了证明自己三观相对牢固不易动摇,当然要慎重写答案。&br&&br&&b&【小说篇】&/b&&br&&i&&u&1. 《红楼梦》&/u&&/i&&br&&img src=&/64a494a3fd416f8bd2af6deaf841a27c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最高位置当然要留给它。&br&我心目中,红楼梦以一己之力将小说这种体裁发挥到了极致,非但是古典小说的范畴,对现代文学亦是开天辟地的影响。后面看张爱玲的《金锁记》,王安忆《长恨歌》,白先勇《游园惊梦》,诸多后世作者零零散散能化用得部分神韵,就受益无穷了。&br&&br&幼年时读红楼,读的是琳琅满目的人物,有些面目可憎,有些可亲可敬;稍长,再读再读,读的是精妙绝伦的结构,故事推进,人物流动,语言编织,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再长,而今读到的是作者,作者隐退在文字间,苦心孤诣描画世间百人百态,才高而不傲世,位卑常怀慈悲。&br&我期待一生地将这本书读下去。&br&具体不展开讲了,详情请移步小可的另一个答案~&br&&blockquote&&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读书时,哪些细节让你感叹「亏他想得出来!」? - 甘棠的回答&/a&&/blockquote&&br&&i&&u&2. 《棋王》&/u&&/i&&br&&img src=&/ef8ebcf20b_b.jpg& data-rawwidth=&291& data-rawheight=&4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1&&严格意义上地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现代文学作品,不需要加之一。&br&&br&在少年时代有一段时间机缘巧合读了大量“伤痕文学”作品,譬如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伤痕》。邓公曾经毫不留情地批评伤痕文学作品,“哭哭啼啼。没有出息”。在我看来,是有些个道理的。作者可以让读者黯然神伤,这要靠自己的功底来换,而绝不可以自己主动黯然神伤,这是自怜自恋换来的共鸣。&br&&br&而同样是描写知青故事,阿城写的哪里是一个知青啊?他写的是一个人,一个放在任何时代都会光芒万丈的人,这个人好吃,惜命,痴迷,天才,首先是这个人,然后才是他的身份,再然后才是那个时代。王一生是这样的可怜可敬可爱,让人难忘,才让这个故事站立起来。&br&&br&阿城的文字描写和场面调度能力其实是非常强的,在文字敏锐度上绝对是个天才。但非常难得的是他是&b&懂得节制自己天赋的天才&/b&,并不滥用,好钢用在刀刃上,需要时才显山露水。&br&&blockquote&&p&我送王一生出了山沟,王一生拦住,说:“回去吧。”我嘱咐他,到了别的分场,有什么困难,托人来告诉我,若回来路过,再来玩儿。王一生整了整书包皮带儿,就急急地顺公路走了,脚下扬起细土,衣裳晃来晃去,裤管儿前后荡着,像是没有屁股。&br&&/p&&/blockquote&忍不住还是要贴一段。可笑现在有些作者,无才还是喜欢卖弄。&br&&br&所以如果说多少知青遭受不幸,其实对远离那个时代的人,是很难有这样的概念的——任何靠时代意义扬名的文学作品最后都不可避免要让位于文学意义的作品;然而我只要记得这个收敛羽毛,可怜地小心地活下去的下棋的人,就能感受到贫乏的物质下人闪光的精神,还有时代荒谬可笑的错误。&br&&br&&br&&i&&u&3.《金锁记》&/u&&/i&&br&&img src=&/cecfe71551_b.jpg& data-rawwidth=&309& data-rawheight=&4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这本书的语言能力和描写能力高到了一个让我颠覆三观的地步,张爱玲让我重新理解了什么是比喻,什么是修辞,什么是描写,什么是才气纵横把缺乏灵性的所有同世作者秒成渣渣。&br&&br&你可以想象一个还喜欢写“清晨,花园里月季花瓣上的露珠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的小学生,看到&br&&blockquote&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绊绊,不住地撞到那陰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淡色的灰。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他值得留恋。&br&&/blockquote&的时候&b&浑身颤抖&/b&的感觉吗!!!&br&张真的是天赋异禀天赋异禀天赋异禀(X3)的敏锐,她对一个个汉字调兵遣将,排列成贴切到骨髓的句子,仿佛已经认识了这些字千年之久。然后没头没脸地向读者包裹过来,让你不由自主掉到她织的网里去。&br&&br&张的喜欢和反对的声音一样的高,然而我是站在她这一边的。她存在缺陷,构建故事能力不够强,题材太限又常常重复一个框架(尽管我认为她不是不能写其他题材,只不过是偏爱所以不愿意去写而已),然而最大的缺陷大概是天才常犯的自我中心,写起故事来比较难抽离自己的影子,看她的散文便知晓一二,而晚年更是用十年写了《红楼梦魇》,任性到底。可是这本没有,她显然克制了,金锁记是个很&b&完美&/b&的小说,精细,悲凉,故事精致。&br&&br&&br&&i&&u&4.《受戒》&/u&&/i&&br&&img src=&/0fee5cc3ba36d4c3ebc22a_b.jpg& data-rawwidth=&294& data-rawheight=&42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4&&其实讲真,我更喜欢汪老的短篇小说,短小,可爱,栩栩如生,还经常作为我们大江苏的高考阅读理解(羞涩)。&br&但是受戒作为他为数不多的长篇幅作品,更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文学审美和写作能力。&br&我读的时候只觉得,可爱,可爱,太可爱了。&br&人是可爱的,生活环境是可爱的,小小的爱情是可爱的,故事是可爱的!&br&飘荡着非常淳朴非常自然的气息,在山野中生长出来的这样不自知的美,完完全全是矫揉造作的对立面。&br&小清新们,这才是大清新呀!&br&&br&&i&&u&5.《爱,是不能忘记的》&/u&&/i&&br&&img src=&/f5dc2a81bc4f6dda97f4_b.jpg& data-rawwidth=&213&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3&&张洁 《爱,是不能忘记的》&br&据说好文章从开头便能知道。&br&&blockquote&我和我们这个共和国同年。三十岁,对于一个共和国来说,那是太年轻了。而对一个姑娘来说,却有嫁不出去的危险。&br&&/blockquote&&br&女作家写爱情,常有的弊病是过于沉溺,写着写着就将书中人投射了太多情感,而一个情感太充沛的主人公如果没有足够厚度的故事来支撑,看起来是脆弱不真实的,是尔康的。&br&&br&但是张洁没有这个问题,她示范了,爱情是如何写得隐忍,深情,理性的。&br&&br&这部小说也不像同时代典型的小说的风格,行文散,好像也缺乏戏剧性的冲突,乍一看仿佛更像一篇散文或者回忆录。&br&&br&但是就是这样,让年幼无知的我,觉得“人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而且爱情不一定发生在俊男美女之间,爱情的甘辛是世人共尝。&br&&br&&i&&u&6.《你别无选择》&/u&&/i&&br&&img src=&/d02c31dd39ff6e79e74517_b.jpg& data-rawwidth=&303& data-rawheight=&4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br&刘索拉《你别无选择》&br&&br&我第一次见到文风如此洒脱,甚至带着摇滚乐风采的小说。而完美的是,这又是一部写音乐学院的学生的小说。&br&它的故事节奏实在是太有个性了,语言节奏奇异、独树一帜,可以的话我想将节奏这件事强调一万遍撒浪嘿。&br&天才学生孟野退学的时候,她是这么写的——&br&&blockquote&孟野仿佛一下看到几年前的自己,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满脸通红在地上倒立了五次,然后莫名其妙地跟着公共汽车跑了两站地才停下来。那天有几个象他那样的幸运儿呢?今天又有象他这样的倒霉鬼?这也许是结局?也许说不上结局?他想起在假期里曾爬上峨嵋山看到佛光下有一层深蓝的云雾,从那时起,他就从没对自己失去过信心。他是生下注定要创造音乐的,把他这一生的好与坏、幸与不幸都加在一起,再减掉,恐怕就只剩下音乐了。没有没有音乐的地方。他拿起背包走出传达室。看门老头看了看闹钟,伸手按了下电铃。顿时全校各个角落里都充满了铃声。&br&&/blockquote&而什么是“妈的力度”,看过的人想必都能领会。&br&&br&其实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蓬勃的文学发展,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井喷,真的是无法和时代的政治氛围分割地来谈的。想今人热衷于拍历史剧古装剧,写穿越小说科幻小说玄幻小说,宁可凭空猜测过去,也唯独不愿写我们生活的现代,我们最熟悉最了解不过的此时此刻,也是一种悲凉吧。&br&&br&&i&&u&7.《月牙儿》《骆驼祥子》&/u&&/i&&br&&img src=&/57d3074c76ebc06202fd_b.jpg& data-rawwidth=&306& data-rawheight=&4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6&&和前面说的一样,我觉得《骆驼祥子》是一部完美的小说。&br&情节冲突,人物刻画,语言功底,现实意义,样样具备。&br&但读过骆驼的同学恐怕十中有八九,所以我就不班门弄斧重新推荐了。&br&&br&而《月牙儿》之所以震撼我,因为这本小说实在太特别了,虽然它是不完美的。&br&很难想象老舍会以一个第一人称去写贫民出身的女学生一步步沦落为妓女的故事,而且写得这样好,这样贴合。&br&知乎上曾有一个很火的问题,大概是问这个时代长得美但是出身贫穷的女孩子是什么样。&br&老舍用这个小说给出了他的时代的回答。&br&&br&&i&&u&8.《许三观卖血记》《活着》&/u&&/i&&br&&img src=&/b05f02b6daeedeaa1a3e607f101f9878_b.jpg& data-rawwidth=&384& data-rawheight=&6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4&&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活着》&br&&br&我觉得用“美”,或者“好”,来形容余华的作品,都是不太合适的。&br&最贴切的大概是“痛”。&br&这两部小说,一个是文风积极些,也是喜剧结尾;一个是文风凄苦,悲剧收场。&br&部分是因为电影的原因,《活着》要更为人熟悉一些。&br&然而我心目中《许三观》写得更好,尽管可能读起来冲击力没有那么强,故事的力度却都藏在其中。&br&补血的炒猪肝,暖血的黄酒。一饮一啄,痛入骨髓。而故事高潮的舍命卖血,完全是可称壮烈。&br&&br&&br&(竟然写到三点多了,不得不睡去,只好后面再更吧。)&br&(谢谢各位支持,那么要继续写下去~)&br&&br&&i&&u&9.《围城》&/u&&/i&&br&&img src=&/c5a314e01a887e1e795c7c584c2cd0e5_b.jpg& data-rawwidth=&303& data-rawheight=&4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3&&钱钟书《围城》&br&《围城》盛名在外,知乎许多答主非常细致地分析过此书的精彩之处,小可勉力也来简评一下~&br&&br&这本书对我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前半部分,到方鸿渐成婚为止,行文可以说兼备了文字精致,故事冲突。更妙的是钱先生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b&稳、准、狠&/b&的描写能力,一定令人过目不忘;文中诸多辛辣的讽刺,绝妙的比喻,甚至频频出现的幽默气息,一定能让读者击节称赞。&br&&blockquote&这车声威大震,一口气走了一二十里,忽然要休息了,汽车夫强它继续前进。如是者四五次,这车觉悟今天不是逍遥散步,可以随意流连,原来真得走路,前面路还走不完呢!它生气不肯走了,汽车夫只好下车,向车头疏通了好一会,在路旁拾了一团烂泥,请它享用,它喝了酒似的,欹斜摇摆地缓行着。每逢它不肯走 ,汽车夫就破口臭骂,此刻骂得更利害了。骂来骂去,只有一个意思:汽车夫愿意跟汽车的母亲和祖母发生肉体恋爱。骂的话虽然欠缺变化,骂的力气愈来愈足。汽车夫身后坐的是个穿制服的公务人员和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像是父女。那女孩子年纪虽小,打扮得脸上颜色塞过雨后虹霓、三棱镜下日光或者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她擦的粉不是来路贷,似乎泥水匠粉饰墙壁用的,汽车颠动利害,震得脸上粉粒一颗颗参加太阳光里飞舞的灰尘。她听汽车夫愈骂愈坦白了,天然战胜人工,涂抹的红色里泛出羞恶的红色来,低低跟老子说句话。&br&&/blockquote&简直是一个促狭的颦儿在讲故事一般!又冷又高雅又尖酸又可爱,可是你不能不承认惟妙惟肖呢。这样新颖活泼有趣的文风,配上碾压段子手的幽默,赛过评论家的讽刺,当然让年幼无知的我(为什么我总是年幼无知,唉)爱不释手。&br&&br&围城的写作风格是轻松的,轻松的原因也许是作者不爱其中任何一个人。方鸿渐,苏文纨,孙柔嘉,作者讽刺起来的时候笔笔诛心,毫不留情。唯一完美的唐晓芙,完美得没有真实感,更像一个美丽的、没有娶到的白玫瑰,成为一个符号。作者更看重的是整个一群人的生存状态的掌控,那个荒唐的时代一群身份荒唐的人做的荒唐事。&br&&br&如果一定要说有一点点缺陷,我想大概是婚后故事的描写有些气力不加,和精彩的前半部分比起来有一些些失去平衡。现在回忆起来这本书的时候,整个婚后生活都有些面目模糊。围城的来源是婚姻渺茫希望的破灭,那么大概破灭也要浓重些才好相衬~&br&&br&&br&&br&&i&&u&10. 《三体》&/u&&/i&&br&&img src=&/488a967d1d9c2ea36a22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88a967d1d9c2ea36a225_r.jpg&&&br&刘慈欣《三体》&br&答主是个科幻弱机,在三体之前接触过的唯二科幻类作品就是《八十天环游地球》和《飞向人马座》(BTW 飞向人马座我认为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品,躲避黑洞那一段精彩至极)&br&所以你可以想象我读完三体时候的震撼!!&br&绝对、当然、肯定是颠覆三观!!&br&&br&宏大的世界观/宇宙观,奇异的设定,从何处想来的故事,让大刘本身略显平白的语言缺陷变得不值一提。&br&三体对之前&b&没有太接触过长篇科幻作品&/b&的弱机们的震撼,是拿核弹打大肠杆菌一样一样的。因为答主实在太弱,并没有资格对其科幻地位做评论了,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为许多年轻人科幻启蒙做出的贡献一定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没有看过,也一定是值得考虑去看一看的。&br&个人并不是很喜欢第三部,主要是实在无法忍受程心,然而太阳系二维化的场面,灿烂的描写,奇诡的想象,将永远留在我心中。(真诚地捂着心脏)&br&&br&&br&&br&&br&在进入外国小说部分之前,我想特别、特别、特别强调一件事情:&br&&b&翻译的重要性!!&/b&&br&&b&好的翻译,犹如文学作品的婉然重生,在新的语言体系下,不仅没有丧失原有的作品美感和作家的个人风格,还凭借译者自己极高的文学品味增加了润色。不求句读相似,而求精神上的传达和审美意境的无限重现。信、达、雅。&/b&&br&&b&譬如朱生豪先生译的莎士比亚,查良铮先生译的拜伦,读来是惊心动魄的美丽。即使简单如《小王子》,诸多版本中也很容易分辨出优劣,是天壤之别。所以,如果看了此答案的大家,起意要看答主推荐的书籍的话,恳请大家购买前,用一些时间,查一下最好的版本是谁的翻译,甚至是哪一家出版社的哪一年的版本最经典。这真的是值得做的一点点功课。&/b&&br&&b&见多了后来市场上那些装帧封面精致、书封塑封俱全,然而翻译得天马行空的作品后,让我对小时候阅读的那些精妙文字的译者们,怀抱了深深的感激和敬意。&/b&&br&&b&所以,以下的推荐,能力所及都会说明推荐的译者版本。谢谢大家。&/b&&br&&br&&br&&i&&u&12. 《安徒生童话&/u&&/i&&i&&u&)&/u&&/i&&br&(童话并不是小说,然而多建分类未免累赘,所以姑且放在这里~)&br&&img src=&/c160fb2ddf36e0aa42f0_b.jpg& data-rawwidth=&239&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9&&&br&第一篇必须要献给这本启蒙读物。特指是这本,封面为淡黄色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本。&br&&br&后面再读多个版本,再也没有见到过如此惊艳的翻译了。因为年代久远,家中唯一的一本已经被亲戚孩子借阅后遗失,留在我脑海中的唯有这淡黄色的封面以及它留下的关于文学的魅力。&br&&br&我从未见过如此认真的童话翻译——译者没有将孩童的阅读当作理所当然的浅薄,没有刻意简化那些艰深而韵味无穷的比喻,没有跳过那些冗长而精致的描写,没有充满正义感地去美化正义,也没有粗暴地去简化邪恶。它细心地翻译,如同原作者一般认真尽职。&br&&br&我永远记得《海的女儿》那一章,优雅,绵长,文字便如同海洋。年幼无知的我读得不可谓不艰难,然而小人鱼真的成为晨曦中隐去的泡沫时,我第一次为美好的破灭而心碎流泪,那时流下的眼泪是那样真诚的伤心、真诚的感动,以至铭记至今。&br&&br&译者尊重原著,更珍贵的是,他尊重了儿童的理解能力。他相信,即使是儿童,也值得用最美的文字来对待;尤其是儿童,才需要用最美的文字去对待!&br&&br&&br&&br&&i&&u&13.《基督山伯爵》&/u&&/i&&br&&img src=&/e781eb7aedb9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其实我一直不是很理解现在不喜欢或者不耐烦读文学名著,而非常热衷于追捧小众文学作品的一些风尚。&br&固然,很多政治正确的文学作品,曾经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强行被划归为名著。或者说,名著中,存在着许多当时的政治意义远超其文学意义的作品。而当这些作品的时代意义已经过去后,我们的确是没有太多需要强迫自己再去读的。&br&简单一些的例子,例如家春秋。&br&然而不能因此在读书时候也一味地以反名著为荣,以拥护冷门作品为荣,我觉得实在是没有必要的——错过的风景是自己的损失。或者因为偶然地看了一些艰深的书,优越感无限起来,也没有什么必要。我想在茫茫书海中能发现一本好书,为这本好书激励,为这本好书教化,实在是一件大喜事大幸事。冷笑问别人看过这个看过那个没有,其实并无意义——功劳是作者的,读书不过是人人都应该有的一种基本能力。所以发现好书的话,这种时候,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不是更有益、更自然不过的反应吗~?&br&&br&我为什么要累赘地讲这些呢,因为每每我说《呼啸山庄》真好看,《基督山伯爵》真好看,《红与黑》真好看,常常遇到的反应总是名著有什么好看的,看了有什么用,冷、无趣、大部头、浪费时间、有什么用。大抵如此。&br&然而如果真的愿意花一些时间读,相信以现在诸位成年后的人生经历和阅读水平,一定能够从中发现更多义务教育时代被强制阅读时,没有发现的美感。&br&&br&《基督山伯爵》是接近两百年前的作品,这简直令人难以相信。它的故事节奏丰富,悬念迭起,酣畅淋漓,张弛有度,故事讲得极其的好。&br&什么样为好呢?&br&我看主人公在海下几乎淹死时,是一样的窒息感。&br&我看主人公隔断绳索终于浮出水面时,是一样的激动。&br&我看主人公回归,华丽、高贵、冷酷地一一复仇时,是一样的激动痛快。&br&多年之后我看一部电影,找回了相似的感觉——《肖申克的救赎》。&br&然而想想看呢,这是文字的小说啊,没有BGM,没有瓢泼大雨的布景,没有主角精湛的演技,完全是靠文字的感染力让读者自行想象出来的小说啊。&br&仅有故事性肯定不是不够的,然而故事讲得好的确是天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鬼吹灯》也是很棒很有才气的作品。&br&&br&&br&&br&&i&&u&14.《傲慢与偏见》&/u&&/i&&br&(一共看过三种译本,最喜欢的依然是王科一先生翻译的这个插图本)&br&&img src=&/fbe1af34a310bc052f3ce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这本书主要推荐给女生看,谨慎地猜测,男生们多半会觉得它磨磨唧唧,毫无意趣。&br&&br&而我要坦白,这本书也许将深深地影响我的一生,主要当然是因为&b&达西先生&/b&。&br&&br&缄默、睿智、重情义、审美品位高、英俊多金,最重要的是欣赏、珍惜伊丽莎白本身的智慧,达西先生简直成为了男神最完美的化身。&br&简.奥斯汀是理想主义的,她塑造了完美的男主角和完美的女主角,并让他们神意相知,相知相爱,连两人傲慢和偏见的缺陷,都成为了故事情调和意趣的一部分;而她又是现实的,所以让这样美好的爱情降临时,女主不仅有着美貌、聪慧,亦有着即使无法完全门当户对、亦可维持着体面身份的经济地位。&br&&br&达西先生当然不常有,恐怕对绝大多数的姑娘来说,也不会有。&br&&br&然而梦总是要存在的,并不为它实现,仅仅是为它美。不是吗? :)&br&&br&(未完未完~)&br&禁止微博营销号转载。&br&&br&&br&&br&其实这个答案写得很随意,最后变成了一个不负责任的阅读笔记了。正襟危坐真要答这个问题,只要红楼梦三字足够。&br&&br&木心说找精神血统,找老师。&br&&br&每人一生能寻一个高山仰望就无限幸运,山下非我一人,但我只有此山。
审题一遍:浑身颤抖,无法自拔,庆幸读到,影响人生,改变三观。题主的要求很高呢:) 为了证明自己三观相对牢固不易动摇,当然要慎重写答案。 【小说篇】 1. 《红楼梦》 最高位置当然要留给它。 我心目中,红楼梦以一己之力将小说这种体裁发挥到了极致,非…
-&br&&br&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同样是一个钟阿城,有人看出的是白话文的节奏与美感,另外一个人看到的是知青下乡,再换一个人看到的是贫乏与欲望。同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尼采是超人,在弗洛伊德是弑父,在巴赫金是复调,在纳博科夫是造作的戏剧性,在毛姆那就只能是小报八卦。&br&&br&所以说看什么重要,怎么看更重要。&br&&br&如果只看到了小和尚,王小波跟冯唐还真是只有性欲的区别;如果不止看到生活琐碎,就能理解《干校六记》为什么是更反动的反动。&br&&br&下面举个栗子。&br&&br&近似的题材,看不同的写法。&br&&br&这是吴伯萧:&br&&br&&blockquote&若有三五乡老,晚饭后咳嗽了一阵,拖着厚棉鞋提了长烟袋相将而来,该是欢迎的吧?进屋随便坐下,便尔开始了那短短长长的闲话。八月十五云遮月,单等来年雪打灯。说到了长毛,说到了红枪会,说到了税,捐,拿名粮食换不出钱,乡里的灾害,兵匪的骚扰,希望中的太平丰年及怕着的天下行将大乱:说一阵,笑一阵,就鞋底上磕磕烟灰,大声的打个呵欠,“天不早了。”“总快鸡叫了。”要走,却不知门开处已落了满地的雪呢。&br&&/blockquote&&br&&b&注意节奏感。&/b&&br&&br&&br&这是赵树理:&br&&br&&blockquote&山里人本来就胆子小,经过几个月大混乱,死了许多人,弄得大家更不敢出头了。别的大村子都成立了村公所、各救会、武委会,刘家峧却除了县府派来一个村长以外,谁也不愿意当干部。不久,县里派人来刘家峧工作,要选举村干部,金旺跟兴旺两个,看出这又是掌权的机会,大家也巴不得有人愿干,就把兴旺选为武委会主任,把金旺选为村政委员,连金旺老婆也被选为妇救会主席。其他各干部,硬捏了几个老头子出来充数。只有青抗先队长,老头子充不得。兴旺看见小二黑这个小孩子漂亮好玩,随便提了一下名就通过了,他爹二诸葛虽然不愿,可是惹不起金旺,也没有敢说什么。&br&&/blockquote&&br&&b&注意乡土气。&/b&&br&&br&&br&这是冯骥才:&br&&br&&blockquote&今儿牛宝好精神。一身崭新的棉袄棉裤,乌鞋净袜,脑袋一早洗过,此刻太阳一照,墨黑油亮。卖炮的人从没有这般打扮,烟熏火燎,鞭炸炮崩,衣衫多是旧破与糊洞。牛宝平时最不爱穿新衣,这样一身全新,架架楞楞,生生板板,像是相亲来的。他身边站着一个苍白消瘦的小子,带着病相,一双小眼倒是亮亮闪闪,十二分的精神。这人是他堂弟,名唤窦哥,专门折腾花炮的小贩:昨天牛宝请他买来一批上好鞭炮。窦哥既钻钱眼,也讲义气,买卖道上很有情面,这批鞭炮是他打沿儿庄“万家雷。’家里买出来的。这“万家雷”不单名满静海,还在天津卫宫前大街和北平的厂甸设炮摊,挂字号,有几分名气。人说“万家雷”能开山打洞,装进大炮膛里当炮弹使。&br&&/blockquote&&br&&b&注意传奇色彩。&/b&&br&&br&&br&这是曹文轩:&br&&br&&blockquote&桑桑已在水中泡了好几个钟头了,现在他先到岸上来吃个香瓜,打算吃完了再接着下河去。他坐在门坎上一边吃着,一边看着母亲拿了根藤条抽打着挂满了一院子的棉被与棉衣。他知道,这叫“曝伏”,就是在最炎热的伏天里将棉被棉衣拿到太阳光下来晒,只要晒上那么一天,就可以一直到冬天也不会发霉。母亲回屋去了。桑桑吃完瓜,正想再回到河里去,但被突发的奇想留住了。他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我将棉衣棉裤都穿上,人会怎样?他记得那回进城,看到卖冰棍的都将冰棍捂在棉套里。他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被棉套死死捂着,冰棍反而不溶化。这个念头缠住了他。桑桑这个人,很容易被一些念头所缠住。&br&&/blockquote&&br&&b&注意童真气。&/b&&br&&br&&br&这是沈从文:&br&&br&&blockquote&祖父看看那种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了十五年前翠翠的母亲,老船夫心中异常柔和了。轻轻的自言自语说:“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br&&/blockquote&&br&&b&注意返老还童式的沧桑敏感。&/b&&br&&br&&br&看出区别了吗?有所收获的时候,写作就开始进步了。不要一步登天,扎头就想着你的老师是山川和大海,人的能耐也够琢磨一阵子了。&br&&br&&img src=&/v2-646e0cee54d495efa038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7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v2-646e0cee54d495efa038_r.png&&&br&&br&&br&&br&鹅:电影分析/好书分享&br&&p&&a href=&///?target=http%3A///r/AUT07DXE-GiDrXGP9x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AUT07DX&/span&&span class=&invisible&&E-GiDrXGP9xE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同样是一个钟阿城,有人看出的是白话文的节奏与美感,另外一个人看到的是知青下乡,再换一个人看到的是贫乏与欲望。同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尼采是超人,在弗洛伊德是弑父,在巴赫金是复调,在纳博科夫是造作的戏剧性,在…
&p&If I were to explain this answer in detail, I can write pages and still miss a number of points. Rather, here's my answer depicting the effect of British colonialism on my country.&/p&&blockquote&I wish I were commander-in-chief in India ... I should proclaim to them that I considered my holding that appointment by the leave of God, to mean that I should do my utmost to exterminate the race&/blockquote&&p&
--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Racism_in_the_work_of_Charles_Dicken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arles Dickens&i class=&icon-external&&&/i&&/a& (1857)&/p&&p&If death were benevolent, then Brits were benevolent in India.&/p&&ol&&li&&b&Criminal Negligence: &/b&When the British took India, it had the second highest GDP in the world and was termed as the &crown jewel of the empire&. It was the land to which Christopher Columbus and Vasco da Gama risked their lives to find a route. By the time they left, this is what India looked like. Under the company, India was denied the adoption of a lot of key technologies, although historically Indians were quick to adopt best of overseas technologies. Since independence, some improvement has been made to wipe out famines and improve life expectancy.
Famines ravaged India. One of them in 1876-78 killed 10 million people in Madras region: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Great_Famine_of_%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i class=&icon-external&&&/i&&/a& (Until the 18th century we had only 18 recorded famines. However, just in 25 years since 1875 we had that many and far more brutal).
&/li&&li&&b&Brutal reprisals: &/b&Plenty of new research has uncovered systematic brutality, especially following India's first rebellion in 1857.
Between 1-10 million Indians disappeared. All the fighting Indian soldiers were slaughtered. &a href=&///?target=http%3A///world/2007/aug/24/india.randeeprames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dia's secret history: 'A holocaust, one where millions disappeared...'&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b&Economic plunder.&/b& When Brits arrived (in 1700s) India accounted for 25% of world GDP. By the time they left in 1947, India's share was reduced to about 2%. [Zoom to get a better view]. Since the British left, we are now back to growing ways (see the yellow worm, slowly clawing back).
&/li&&li&&b&Wars: &/b&Britain pulled India's men into wars that had nothing to do with India. Over 1.3 million men served in the World War I and over 2 million served in World War II (with over 87000 men died in it). But, that was not the worst part. Britain took us into war with China (with whom we had a completely peaceful relationship for 5000 years). The Opium wars (see: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Opium_War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en.wikipedia.org/wiki/Opi...&i class=&icon-external&&&/i&&/a&) is not only responsible for the current state of world drug trade, but also is the reason for the current disputed border between India & China. British India also fought with Afganistan and other countries with whom we were in historic good terms.
&/li&&li&In a nation that invented the decimal system and is renowned historically for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arts, British institutional apathy and bad policies reduced the literacy rate to 12% at the time of independence in 1947. Since then, the rate multiplied five-fold (see the acceleration after 1951). Look at the first 5 decades and the last 5 of 20th century as a proof of British &benevolence& at work.
&/li&&li&&b&Jallianwalabagh Massacre. &/b&Hundreds of Indians, peacefully marching were surrounded and fired by a British general. This is one of the saddest days in modern Indian history.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Jallianwala_Bagh_massacr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en.wikipedia.org/wiki/Jal...&i class=&icon-external&&&/i&&/a& This is just one of the many examples where British government was ruthless & brutal on Indian populace.
&/li&&li&In 1950, life expectancy in India (31 years) was less than half that in the US (68 years). But by 2005, India (64 years) was not far behind the US (77 years).&/li&&/ol&&blockquote&Source: &a href=&///?target=http%3A///home/opinion/sa-aiyar/swaminomics/Our-greatest-achievement-longer-lives/articleshow/2291641.cms%3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i class=&icon-external&&&/i&&/a& India had extremely low life expectancy during the British rule. This screwed up our economy & society in so many ways.
&/blockquote&&ol&&li&When Brits left India, they intentionally made the accession ambivalent to divide the nation into 1000s of princely states. Luckily for India, Churchill was voted out of power and India had a great nation builder who rebuilt the nation out of 1000s of princely states each wanted to have its own nation. See: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olitical_integration_of_Indi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en.wikipedia.org/wiki/Pol...&i class=&icon-external&&&/i&&/a& &/li&&li&While Indian mainland had slightly better prisons, the Raj exported many freedom fighters to the brutal jail in Andaman Islands where they were put into inhuman torture.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Cellular_Jai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en.wikipedia.org/wiki/Cel...&i class=&icon-external&&&/i&&/a&
&/li&&li&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Hindus and Muslims finally started to get back together in the last stages of Mughal era (See: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Bahadur_Shah_I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en.wikipedia.org/wiki/Bah...&i class=&icon-external&&&/i&&/a&
Zafar explicitly stated that both Hinduism and Islam shared the same essence.). However, the Brits came in and destroyed the fragile integration process. The British had the historic &Divide and Rule& policy that ultimately climaxed in India-Pakistan partition in 1947. The event killed millions and displaced doz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li&&/ol&&p&Most of us have nothing against the present Britain or British people, for 5 reasons:&/p&&ol&&li&Most of the horrors happened when none of the present Brits were born. 3 generations have come since the time of Indian independence.&/li&&li&Most of the British public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colonial Raj. Though they indirectly benefited, they had no direct hand. In fact, a good chunk of the British public were sympathetic to Gandhi's struggle.&/li&&li&A lot of what they did was not inconsistent with the morals that were held by the world then. Many of the things like slavery were legal then. We can judge people only against the morals of their era and not by the morals of the present era.&/li&&li&Things could have been worse, had India come fully under another colonial power such as the French, Spanish or later the Germans or Japanese. The British Empire was the least of the colonial evils.&/li&&li&And finally, a lot of us appreciate the finer aspects of British culture. Apart from Cricket, Tea, English language, Victorian era architecture we are thankful for the Indian railways, postal, army and banking systems and the common law structure.&/li&&/ol&&p&So you know what? &b&The British did brought a change to India&/b&, they influenced our culture but what we lost can never be attained back.&/p&
If I were to explain this answer in detail, I can write pages and still miss a number of points. Rather, here's my answer depicting the effect of British colonialism on my country.I wish I were commander-in-chief in India ... I should pro…
&p&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管理”逐渐成为了一种人们争相传颂的武林玄学,似乎一旦掌握,便领悟了这世间和人生的真理,从此做任何事情都战无不胜,无往不利。&/p&&p&我当然曾经也入过这个大坑————每次在网络上看到那种“七招教你学会时间管理”、“时间管理的九个小窍门”这种文章,我都会迫不及待的点进去看,然后什么番茄工作法、列出明确计划分段完成、坚持早睡早起都尝试过,当然是从来就没有成功过。在电脑上下了一个番茄工作法的计时器以后,我发现我根本就没有办法按照“专注30分钟休息5分钟”这种办法来工作和学习。有的时候看喜欢的书,或者完成喜欢的作业,30分钟到了根本停不下来,有的任务和项目则会让我痛苦不堪,从来就撑不够三十分钟。&/p&&p&直到有一天,我才恍然大悟——计时器这种东西根本就是&b&辅助作用&/b&,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自控和自律让自己专注30分钟,该休息就休息,到了5分钟绝不拖延,立刻回来工作,那TA根本就不需要计时器这种东西好吗!!同理,如果一个人感觉让自己按照规定好的时间来工作和休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那计时器的存在并不会把这个任务变得简单许多——该拖延还是拖延,该走神还是走神。&/p&&p&这是因为,这些辅助工具,本质上还仅仅是工具,&b&只能够让已经擅长时间管理的人过的更轻松&/b&,却不能让本身自控力很差的人,一旦拥有了工具,便农奴翻身做主人,变成时间管理的超人。&/p&&br&&p&一、时间管理到底是什么?&/p&&p&那既然工具没有用,什么有用?&/p&&p&作为一个读了多年法律的人,我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最喜欢的一种思路就是&b&抽象化——从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中抽象出背后的规律,再根据总结好的规律来分析眼前的现象。&/b&就像之前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在美国法学院读法律博士 (J.D.) 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a&这个答案里面讲过的,我在美国法学院第一年能拿到一份爆款(?)的GPA,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喜欢总结outline,分析一个个单独案例背后的规律、一个阶段的案例背后共性的法学思想和原理,再根据这些共性来思考其它的案例。&/p&&p&&b&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必然都是相似的。&/b&&/p&&p&在我发现作为“工具”的种种时间管理的小技巧,对促进我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并没有帮助外,我就开始思考——&b&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什么?&/b&既然这些工具和技巧帮不了我,到底怎样才能治疗拖延、说一不二的执行计划、高效专心的读书写作?&/p&&p&我是这样理解的,时间管理并不是&b&一门知识&/b&、或者说&b&一门技术&/b&,而是&b&&u&一种能力&/u&&/b&。时间管理的本质&b&&u&并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自己&/u&&/b&,是&b&自控&/b&——控制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该做的事,也是&b&自律&/b&——克制自己不要在不正确的时间做不该做的事。&/p&&p&人类作为生活在四维时空的三维动物,本质上,是不具备管理“时间”的能力的,所谓的时间管理,&b&明明就是管理自己&/b&。时间是单线往前,不能折叠倒退和快进,人作为在时间线上行驶的动物,&b&唯一能“管理”的,只有自己的行为。&/b&&/p&&p&所以,“时间管理”这个词其实很有误导性,让人觉得“时间”像是一群物品,只要学会了某种管理小窍门就可以开始分门别类,有序利用了。没有意识到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控和自律,就会像曾经的我一样,妄想只要看几本书,学会用几个小工具,就可以成为那种效率奇高的人、似乎有永远用不完的时间来过上无限可能的人生了。&/p&&p&规划时间并不难,谁还没有雄心勃勃的列过几个寒暑假计划和读书清单呢?难的是,控制自己按照做好的计划行事,严格根据提前分配好的时间去完成目标。&/p&&br&&p&二、时间管理的能力要如何提升?&/p&&p&意识到&b&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律和自控的能力&/b&,而不是一门技巧、知识或手艺,就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了。&/p&&p&有些人似乎天生就点亮了这个技能点,他们有清晰的目标,有理性的计划来分配时间,有各种各样的理想,也有强大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让自己每一天的生活,都像上了发条的秒针一样,坚定不移地走向最终的方向。&/p&&p&我在耶鲁法学院最佩服一位的教授,Ian Ayres,五十多岁的人了,每天固定早上五点起床备课,下午五点固定跑五公里,永远是精神矍铄、彬彬有礼,又思如泉涌的状态。一学期发了144篇论文,从知产、财产法到医学和生物,似乎是个无所不能的超人。&/p&&p&&b&生活规律、做人教书一丝不苟,学术高产而创新。这是怎样的人生啊。&/b&&/p&&p&我曾经思考了很久如何才能变成Ayres的人,或者说,Ayres这样的人究竟特殊在哪里。&br&&/p&&p&为了说明白我思考的结果是什么,我觉得最简单的叙述方式是做一个&b&思维实验&/b&(thought experiment)——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提高“&b&跑马拉松的能力”?&/b&假如要跑完一场马拉松,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要经过怎样的训练?&br&&/p&&p&略一思考后便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是,想跑一场马拉松,仅靠&b&知识&/b&——了解跑步呼吸有氧运动的原理——是不可能的,它也不是一种&b&技能&/b&——不是会和不会跑的问题,不需要肌肉记忆,本质上是一种&b&综合了多方面因素的个人能力。&/b&&br&&/p&&p&比如说,你要有比较发达的腿部肌肉和核心力量,能在长时间有氧运动的情况下源源不断的提供能量。&br&&/p&&p&你还需要良好的心肺功能。虽然VO2 Max的数值作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但是也有实验证明可以通过训练讲这个能力提升5%到20%。&br&&/p&&p&当然,&b&知识和技能&/b&对于跑马拉松也很重要。你当然需要了解呼吸、代谢和运动的原理,来为自己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你还需要掌握跑步的技能——不同的跑步姿势会带来不同的效率,对身体的负担和损伤也不同,想要让自己掌握一套最省力对身体的冲击力又最小的跑步姿势,就需要不断的以这个姿势训练,让身体养成肌肉记忆,学会“以这个姿势跑完马拉松”这一技能。&br&&/p&&p&&b&心态和意志力&/b&也很重要。在长跑的时候你既不能总觉得太苦逼,又不能过度兴奋,要平和和坚持。当然也总会遇到难受的不想再跑的时候,而日复一日的训练也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耐性来完成。&br&&/p&&p&其实,&b&时间管理的本质上也是一样&/b&。想要变成一个高效利用时间,能最大化挖掘自己的潜力的人,本质上,就跟训练自己去跑马拉松一样,&b&需要培养一种综合了多方面因素的个人能力。&/b&&br&&/p&&p&在决定训练自己去跑马拉松之前,肯定要先像前面分析的那样,&b&想清楚到底是那些因素共同作用了最终的目的,再针对不同的因素思考出不同的训练方案。&/b&比如说针对腿部肌肉和核心就去健身房做力量训练,针对心肺功能就用高强度间歇的方法来刺激心率,提升心脏的供氧能力,知识则需要研究理论认真学习,跑步姿势作为技能则需要不断的重复来养成肌肉记忆。&br&&/p&&p&这个思维实验的目的就在这里——在想全面提高自己时间管理的能力之前,需要进行拆分型思考,什么因素影响了这种能力?针对不同的因素又要如何训练?&br&&/p&&p&三、影响时间管理能力的因素有哪些?&br&&/p&&p&说了这么多,感觉到这一段才是真正的肉!Let's get to the meat of the problem。&br&&/p&&p&怎么能像上面分析跑马拉松一样把涉及到时间管理的能力来拆解分析?&br&&/p&&p&这个部分我还在思考,经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得出一些结论,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分析。&br&&/p&&p&为了更方便理解,我简单做个归类——影响到时间管理能力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种:&b&天赋、知识和习惯。&/b&&br&&/p&&p&先说&b&天赋。&/b&&br&&/p&&p&最简单的一点就是&b&自律和自控的能力&/b&,相辅相成,前者是控制自己不去做计划外的事情,后者则是要求自己按照计划完成事情。&br&&/p&&p&为什么时间管理需要自律和自控?很简单啊,想想小时候寒暑假的时候列的满满当当的计划表,是不是看到计划就觉得自己会化身时间管理的超人,过一个好充实的寒假和暑假?&br&&/p&&p&反正结果怎样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懂。&br&&/p&&p&但是小时候没有意识到的是,那种少见的能够在家老老实实坐上一天,按照定好的计划完成任务的小孩儿,明明就是天赋过人非比寻常啊!&br&&/p&&p&这种天赋,其实也是最近几年才在脑科学的领域被证明的。我翻了几篇paper,虽然专业名词可能说的不对,不过大概的原理是这样的:&br&&/p&&p&&b&人类平时作为智能动物进行的一切思考,从抽象思考数学运算,到身体协调,再到自我控制,都涉及到大脑前面的一块区域叫做prefrontal cortex,中文通常翻译做脑前额叶(&/b&我不是学医的翻译错了不要怪我!&br&&/p&&p&就像有的人聪明有的人笨一样,不同人类大脑的发达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块脑前额叶呢,有的人天赋异禀,发育的比较好,神经元丰富而有活力,有的人则不那么发达。&br&&/p&&p&那脑额前叶发达跟自控力有什么关系?是这样,脑额前叶的容量是有限的,它同时又要掌管人类很多的智能活动,其中就包括“控制自己做某事”。让你左右手同时写字难不难?让你一边练瑜伽一边背书难不难?同理,&b&让你一整天都要求自己按照计划行事,同时还要处理其它事项,是要消耗脑额前叶的精神力的。&/b&这块脑子发育的比较好的人,就可以驾轻就熟,轻松自如地做到让自己按照时间表行动。&br&&/p&&p&但是,起码从我的经验来看,虽然脑额前叶发达与否有先天差别,&b&后天也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而提高的。&/b&&br&&/p&&p&我在大学的时候,准备申请美国的法学院,备考LSAT需要每天拿出五个小时的时间来刷题,当时的我觉得这种“每天控制自己去做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比起真正拿出五个小时来做题,让我觉得更痛苦的反而是在悠闲舒适的大学环境里,强迫自己早上起来走到图书馆这个过程。&br&&/p&&p&来了法学院之后,巨大的学习压力让我别无选择只能强迫自己每天起来去上课,上课听不懂就拼命的记笔记,然后憋着一口气一定要不眠不休的整理outline。那一年的我,其实并没有一个有意识的“自控自律”去学习的概念,一切都是在巨大的压力下顺其自然的——不努力记笔记就听过课就忘了,下课回来不努力看reading第二天就听不懂课,回来不做outline一学期的知识就不成体系,考试还是懵逼。&br&&/p&&p&&b&人在压力下是可以逼出无限的潜能的。&/b&我法学院第一年完成我自己从前根本想象不到自己能够完成的事,读完了所有reading,写了四篇十几页的memo,八门课每门都做了近百页的outline,最后考试全A。&br&&/p&&p&比起最终的结果,当时最让我惊喜的是我努力逼迫自己自控和自律的过程——我发现,&b&我在有压力的时候强迫自己起来学习的能力,跟我控制自己做其他事情的能力是可以无缝转换的。&/b&比如说当时一个学期超负荷状态学习下来,考试成绩出人意料的好,我就决定要转学,本来按照我曾经申请法学院的工作效率,PS这种东西我怎么也得先憋三个月才能出来。可是我当时居然完全没有拖延,一步一步的安排好要推荐信、准备PS和简历的时间,按部就班的在计划好的时间点完成任务,在下学期的成绩出来后立刻就把申请都寄出去了。&br&&/p&&p&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也许从科学上来解释,我可怜的脑额前叶被我在法学院第一年虐了一年后,默默积蓄了不少能量,让我在跟自己的拖延和懒惰做斗争的时候壮大了声势,让我控制自己的精神力的成本又小了一些。&br&&/p&&p&想明白这一点后,我经常会有意识的给自己设定一个&b&“跳出舒适区”的任务&/b&,&b&先定一个三个月左右的中期目标,然后细化成每天需要完成的事。&/b&这个每天的任务必须&b&足够具体&/b&,还不能够太繁重。就像人不可能从一个运动小白忽然就能跑马拉松了,脑额前叶和自控力的训练也必须&b&积跬步而致千里&/b&。去年年初,我决定要开始减脂,研究了一系列理论后,决定开始从每周去三次健身房,每次半个小时开始。后来逐渐引入饮食控制,先从一天自己做一顿饭,计算热量入手,再慢慢开始自己做三餐,最后半年的时间把体脂从26%降到了18%,而“控制自己去运动和注意饮食”对我来说也变成了一个没有什么成本的事情。&br&&/p&&p&来美国三年,从法学院第一年拼死拼活的学习、到拼死拼活的健身、再到现在拼死拼活的工作,我发现随着最初的无意识和后来逐渐有意识的训练,&b&我“控制自己做某事”的能力是逐渐提高的,我越来越能够完成自己的计划和目标,从“开始想”到“开始行动”之间的拖延也越来越短。&/b&&br&&/p&&p&我2016年9月在纽约入职一很传统的biglaw(大律所),平均每个星期有40-50个小时在生产billable hours,有时忙有时闲,有时一周八九十,有时一周二三十,但总体上还是在一个纽约大律所对新人期待的工作时间的标准状态——就是很忙!但回过头来看看,我居然还在坚持着平均每周两次力量两次有氧,上了好多节钢管舞课,长了好多肌肉,还养成了一门新爱好——滑雪在两个月的时间从零基础到黑道无压力双黑看雪况,写了不少公众号的干货,还在上班来回的地铁上看完了三本书。&br&&/p&&p&当然我因此更加唾弃那个曾经拖延效率低的自己了——&b&我现在一边工作一边就完成了这么多事,之前上学的时候怎么就感觉时间都喂了狗呢?!&/b&&br&&/p&&p&一个曾经拖延成狗的我能进化成今天这个样子,更加让我相信&b&自控和自律的能力是可以后天养成的,脑额前叶就跟人的肌肉一样,可以越练越发达。&/b&&br&&/p&&p&从天赋的角度来说,除了自控和自律,对时间管理起到助攻作用的能力还有很多。&br&&/p&&p&比如说,&b&快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b&&br&&/p&&p&对时间管理而言,除了能够控制自己按照计划“开始做”某事,还要保证能够真的按照计划把事情&做完&。想要高效利用时间,见缝插针的安排事情,能够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也非常重要。&br&&/p&&p&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把思维和精力全部集中到眼前的事情上,&b&需要一定的精神状态、外部环境,也需要一定的过程。&/b&“聚精会神”这个状态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做到。&br&&/p&&p&比如说——&/p&&ul&&li&很多人在嘈杂的环境下就无法做到专心&b&(外部环境)&/b&&/li&&li&很多人睡不好比较疲倦的时候容易走神&b&(精神状态)&/b&&/li&&li&很多人需要相当长的一定时间才能进入专心的状态,所以必须要有相对完整的一大块时间才能开始做事情&b&(一定的过程)&/b&&/li&&/ul&&p&为什么说这种能力也是天赋使然?在这方面我并没有研究过脑科学方面的论文,不过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就能发现。&b&我从小就有那种只要我想,不管在任何环境、任何精神状态下,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进入到聚精会神的状态。&/b&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书,但凡被爸妈带出去玩,路上总会带一本书,不管是在公交地铁还是公园长椅上,只要我一开始看书就能迅速被吸引进去,周围什么都听不到了。&/p&&p&但我男票就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人——如果他今天的reading要看两个小时,他做不到见缝插针的在一天分四次,每次半个小时看完,因为他光是进入“看书”这种状态就要20分钟,最有效率的方法只能是留出一个三个小时的空档,一次搞定。&br&&/p&&p&我生活中还遇到过无数人是那种“在家里无法工作”、“在宿舍无法学习”的人,对这种人来说,进入“专心”的状态要求良好的外部环境——安静、气氛、有周围的人都在认真的压力存在。而我从大学开始就不爱去自习室,在宿舍坐在床上都能看书,法学院第一年几乎没去过图书馆,从来都在宿舍复习。&br&&/p&&p&那这种“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跟时间管理又有什么关系?&br&&/p&&p&&b&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你能否利用琐碎的时间啊。&/b&&br&&/p&&p&我们都听说过“每天地铁上背单词”、或者“每天抽出二十分钟来学英语”的故事,这种“每天都做但是一次只做一点点”的计划,听起来很美妙又很简单,但其实根本就不容易。&br&&/p&&p&因为,每天只集中注意力二十分钟来做一件事情,就像上面分析的一样,对很多人来说,是需要很多条件的——&b&外部环境、精神状态、和足够的时间来进入状态,然而并不是每一天都有这样的条件。&/b&所以对于无法快速集中注意力的人来说,这种每天抽出二十分钟的计划,往往不如集中在周末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更有效率。虽然最后事情都是一样的做,但是如果能够利用周中的琐碎时间,那周末自然就可以不用再留出那几个小时的空档了。&br&&/p&&p&那这种快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怎么提升呢?抱歉我没有什么个人经验,因为我难得的在这方面天生点亮了技能点。不过就跟自控和自律的能力一样,能否快速集中注意力也跟脑前额叶的发达程度有关,意味着&b&这种也是可以通过有意识训练自己的大脑来得到提升的。&/b&&br&&/p&&p&近几年的研究指向了一个可以提高注意力的手段——meditation(冥想)。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Wendy Hasenkamp这个人的研究, 他在伯克利的网站上还写了一篇科普文叫: &i&&b&How to Focus a Wandering Mind&/b&&/i&,链接在这:&a href=&///?target=http%3A//greatergood.berkeley.edu/article/item/how_to_focus_a_wandering_min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w to Focus a Wandering Mind&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除了自控和自律,以及集中注意力之外,我能想到的助攻能力还有很多,比如说&b&大脑长时间进行高强度思考的能力。&/b&&br&&/p&&p&时间管理、或者说自我管理,本质上是一个&b&长线过程,&/b&需要你在生活中的每分每秒每个片段,每个阶段都在认真思考、做计划,然后去执行计划。在执行计划之前,其实有很多阶段都是&b&纯粹在大脑内部完成的。&/b&&/p&&p&熟悉我的人才知道,我经常会忽然进入&b&“思考状态”,&/b&我是不知道我思考状态下的自己长得有什么不一样,但是我男票经常忽然问我——你在想啥呢?我每次都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我在想事情,他说你表情都不一样啊!! &/p&&p&那是因为我觉得&b&我真的是除了睡觉,一天里就没有大脑罢工的时候&/b&&b&。&/b&我上班的路上会计划一会儿到了办公室要打哪些电话,今天的任务要怎么按照顺序来完成。下班的路上则计划今晚有哪些工作要做,晚上几点去健身房,练什么练多久,要不要做饭,有没有时间在睡觉前把上次那本书再看一章。晚上洗澡的时候会想下一篇公众号要写什么,怎么构思,前后逻辑怎么衔接(这篇文章80%都是我在写之前就用各种琐碎时间构思好的,真正下笔简直如风,很快就写完了。)&/p&&p&所以日常在跟亲人好友和恋人相处的时候,我也经常就“走神”了。有的时候假如忽然计划要去某个地方一起玩儿,我的大脑就迅速转起来了——什么时间去最合适、休多久的假、什么交通方式、有什么事情要提前预订等等,基本上很快就能给出一个初步的旅游方案。&b&感觉我的CPU可能也是比较高级,计算效率惊人。&/b&&br&&/p&&p&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说到背后还是一个&b&脑前额叶发达程度的问题&/b&。&b&不要以为所谓的勤奋和努力不需要智商,能够提前做好规划,并日复一日的坚持,本来就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啊。&/b&&br&&/p&&p&明白了这一点,其实也没有什么必要责怪自己“办事太拖延”、“总是完不成计划”。这就好像,你会没事责怪自己怎么没有八块腹肌吗?不会,因为你知道自己没有训练,哪来的腹肌。&b&时间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有意识的训练才能提高脑前额叶的发达程度,像训练自己的身体一样去训练&brain muscle.&&br&&/b&&/p&&p&说完了天赋,其实知识和习惯就很好理解啦。回到最初的那个思维试验,这两点就可以比喻为对跑马拉松来说,&/p&&ul&&li&&b&知识&/b&=对跑步理论、呼吸代谢和有氧的了解,能够在学习原理后为自己安排合理的训练计划。&/li&&li&&b&习惯&/b&=了解最能够帮助自己跑步的“技能”,从跑步姿势和频率,到各种工具的运用,让自己形成肌肉记忆,养成习惯来降低日复一日训练的成本。&/li&&/ul&&p&对时间管理来说,&/p&&ul&&li&&b&知识&/b&=了解时间管理背后的原理(脑科学对于自控、自律、注意力的影响),然后为自己安排针对种种能力的训练计划,比如说训练自控力就可以将中期目标拆分为每天可以实现的小任务来完成,训练精神的集中力可以尝试冥想。&/li&&li&&b&习惯&/b&=将训练变成一种习惯,从而降低每日维持的成本,同时善于利用各种时间管理的工具,不管是手账本还是番茄工作法的计时器,都可以让“训练”变得更加简单方便。&/li&&/ul&&br&&p&四、毒鸡汤&/p&&p&按照我写答案的一贯套路,干货后面总是要放点毒鸡汤来升华一下的。&/p&&p&为什么要学习时间管理?为什么要练习自己自控、自律、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样活着不累吗?想干嘛干嘛不行吗?&/p&&p&我想起了一个故事。&/p&&p&前几天在地铁上看完了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叫《皮囊》,作者叫蔡崇达,里面一个故事让我印象很深刻。&/p&&p&有大学做室友的两个男生A和B。A和B都很穷,但却是完全不同的活法。A因为家里父亲重病,想要快点挣钱,大学一直在拼命的规划时间,强迫自己自控自律,按部就班的实习、工作和挣钱。B则天马行空,有无穷无尽的梦想,不在意现实的蝇营狗苟,在大学开乐队、参加诗歌社,只求随心随性轰轰烈烈。&/p&&p&故事的结局是,B的乐队和诗歌社都一塌糊涂,因为他只有理想,没有脚踏实地的管理和经营。还因为太沉浸在梦想的美好中而忽视了现实,大学肆业,回家乡当个普通教师,最后抑郁症自杀了。&/p&&p&另一方面,脚踏实地的A虽然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了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工作,却在人生的某个节点忽然被击中,开始痛哭——因为他一直被生活逼迫着去努力,去赚钱,却没有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过的是哪种生活。&/p&&p&这个故事让我回味了很久。&b&B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却没有能力去实现&/b&,最后死在现实和理想对不上的巨大痛苦之中。&b&A有脚踏实地的坚韧,能实现一切目标,却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b&&/p&&p&“时间管理”或者说“自我管理”的能力,&b&并不是一切事情的终极目的,而是帮助你实现理想的手段。&/b&所以做一个活得明白而知足的人,要在A和B这样的极端状态下&b&取一个平衡。&/b&&/p&&p&鱼儿活在水里,鸟飞在天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生活方式,自己安心就好。&/p&&p&如果对生活没有太大所求,时间总是够用的,也无须太自律,随性就好。但如果想要的又多,自己又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实现,尝试去规划,却总追不上理想远去的脚步,那种失落和沮丧,是最可怕的。&/p&&p&这也是这篇文章能帮到你的地方。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是第一步,然后脚踏实地的去规划和实现,是第二步,需要的就是这种切切实实的自我管理的能力。&/p&&p&那我为什么要苦思冥想自我管理的本质、辛勤去实践各种提升自控力的方法?&/p&&p&因为我就是故事里那个B啊,&b&人生有限,但是想要做的事情无限。&/b&&/p&&p&我想要练钢管舞,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力量、柔韧、和平衡,想提高自己滑雪的水平,想学会滑双黑蘑菇道,去年考的潜水证才在夏威夷潜了十几瓶,要快点潜够五十瓶才能去molokini岛的后墙挑战漂流潜水,我还想练冲浪,可是我虽然平衡不错但是太怕水,要抽出时间先在纽约的游泳馆里苦练水性。&/p&&p&我还想重新开始练钢琴,想学着听古典乐,想重新开始画画,从素描速写开始打基本功。我还想看很多有趣的书,写很多很有趣的文章,带着爸妈和男票去各种各样好玩的地方旅行。&/p&&p&我还想在事业上快快成长,作为一年级律师的小兵多学业务,快点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mid-level。希望自己能做到靠谱、踏实又努力,不给队友拖后腿。&/p&&p&在纽约biglaw做律师是一份压力和强度非常大的工作,业内共识都是&this is a very demanding job.& 但律师丰厚的薪水却给我了实现各种梦想的经济基础,biglaw作为刚毕业的平台又给我人生带来了无限可能。所以我要拼命的平衡工作与生活,要让自己清醒时候的每一天每一秒都变得有用。要做计划、要自律、要永远清醒而理智、要脚踏实地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有限的生命里尝试出无限的可能。&/p&&p&新的一年,希望自己能继续努力变成Ayres那样的人。聪明又自律,有头脑又肯脚踏实地,这样的人,做什么都没理由不成功吧。&/p&&p&&a href=&///?target=http%3A///r/FjiYgATEl1norUDj920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FjiYgAT&/span&&span class=&invisible&&El1norUDj920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管理”逐渐成为了一种人们争相传颂的武林玄学,似乎一旦掌握,便领悟了这世间和人生的真理,从此做任何事情都战无不胜,无往不利。我当然曾经也入过这个大坑————每次在网络上看到那种“七招教你学会时间管理”、“时间管理…
其实这是对自己一路自学绘画的总结,我就是那个工作之后才开始学画画的人。谢谢所有给我点赞的朋友,给予如此枯燥长文的耐心。&br&------------------------&br&零基础想学画的成人,想直接得到结论的,就这么几句:&br&&b&【第一部分:给零基础成人学画建议的总结】&/b&&br&&b&1.零基础的、没钱的,就别浪费热情画油画了,不如,来个国画和水彩实在;&/b&&br& (能当装饰品的十字绣,和刺绣艺术没多大关系。只是图个热闹,油画和油画棒也没差。)&br&&b&2.没时间的、没老师的、就别浪费精力自学素描了;&/b&&br&(另外一个3k+的零基础学素描的回答,细数了应试教育的那套,信它你就走大弯路吧)&br&&b&3.高考培训班为啥不好呢?&/b&&br&为了批量教学降低成本,为了快速出成绩。高考培训是有自己的模式的,是的,绘画这门艺术,也有应试教育喔!如果你还没经过视觉的熏陶,上来就搞应试教育这一套,&b&它会禁锢思想和审美,&/b&你对画画的理解会变得狭隘!但不得不说,在训练基础技法上,它的确又是高效的。但是!你又不高考,你又不上本科,何必呢?&br&&b&4.ok!零基础不一定从素描入门,如果自己学,就练速写练线稿!这个速写准确来说是“用线来表达形体!&/b&&br&&b&如果自己学,就练速写练线稿!&/b&&br&&b&如果自己学,就练速写练线稿!&/b&&br&&b&如果自己学,就练速写练线稿!&/b&&br&&b&(我重复三遍不怕你看不见了吧)&/b&&br&-------------&br&这个速写准确来说是“用线来表达形体”,这个很有帮助很有效率,一旦掌握不容易退步。&b&相信我!&/b&其它你学了没有上百个小时试错和巩固,学了等于没学。肿么办,学画学乐器就这点最残忍。对了,用国画里的工笔练习线条表达,效果是一样的。&br&&i&(&/i&给自己插播一个广告位---& (??????????????) 你们应该不会反感吼!&i&)&/i&&br&&blockquote&其实就是我的公众号啦:基本粒子(basicLZ)。这个号我荒废了小半年,现在更新的系列《给绘画初学者的信》,是写给成人零基础自学绘画的人,大概12封。&br&&br&这12封信,我讲得比较抽象。什么是抽象?就是一种不需要说明实现过程的范化操作。我要求自己尽量抽取本质,而隐藏细节。公众号中有关绘画的内容,都不涉及技术细节&i&(我认为书店里任何一本书都会讲得比我详细)&/i&,所以请有此需求的朋友谨慎关注。&br&&br&这之后,大概会尝试着写一个独特视角的《极简艺术史》系列。看心情偶尔会更新一些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不追热点。特别邀请,和我一样&b&求知欲旺盛的人&/b&关注。&/blockquote&&b&5.我还是啥都不会,那么我这第一步迈向哪里呢?&/b&&br&很简单,&b&①看见CG作品&/b&看见&b&写实风格&/b&的,就两眼冒光,那只能拜师学素描了。什么你喜欢插画?你喜欢谁的风格就直接模仿他嘛!&b&②想陶冶情操的&/b&,扔掉素描,直接练水彩学国画;&b&③&/b&只想提高审美,没有“唰唰唰几笔画出个写实东西”心魔的人,&b&直接学摄影啊!④&/b&你说其实我&b&只对设计感兴趣&/b&,什么银雕啊家具设计啊手机UI服装设计....这些个东西画画只是在培养视觉审美,先去把能找到的纪录片都看了-----------&接下来是长篇大论啦!不过你可以先看下目录,按需索引:&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以下是本文目录,供你再次回顾----
由于答案不停补充,以下内容我特意总结了个目录,请按需索引:
【第一部分:给零基础成人学画建议的总结】
【第二部分:我不认同其它同类问题的回答部分】
Q1:成人了追求技术还重要吗?
Q2:警惕速成类和绘画细节的答案。
【第三部分:绘画究竟是什么?该怎么学?】
Q1:绘画的本质是啥?(从提纲挈领的全局角度看)。
Q2:技艺、技术、技巧有什么不同?
Q3:视觉审美之外的那部分DNA审美。
Q4:浅谈设计。设计手绘要求低,就真的简单吗?
【第四部分:学画的目的不同,实现手段大相径庭】
Q1:喜欢古典大师油画,喜欢CG概念设计;
Q2:喜欢设计类;
Q3:陶冶情操,热爱生活的;
Q4:喜欢动漫,混二次元想画同人的;
Q5:只想提高审美,想用视觉手段表达情绪的;
&/code&&/pre&&/div&&/blockquote&---------------------------------------------&br&&b&【第二部分:&/b&&b&我不认同其它同类问题的回答部分&/b&】:&br&&b&Q1:&/b&&b&成人了追求技术还重要吗?&/b&&br&我认为即便是业余爱好者学绘画,也要从专业绘画和系统里求方法,因为好老师可以化难为易。而所谓的技术,没有的时候它最重要,有的时候技术最不重要。&br&&br&自我表达和探索非常重要,但以成年学画的过来人身份来看,这种说法对于零基础的人而言太形而上了,听着漂亮,却没有可实践性。或者说“不停地表达”至少是说给有一点点基础的人,对于一张白纸而言,如果没有段位较高的老师带路,更是会偏到姥姥家去!&br&&br&因为,非常多的小白,对绘画的热爱是需求,是欲望。一般不是绘画科班生后期追求的“视觉表达”。没有这些欲望,他们早玩别的去了,至少摄影门槛很低吧。&br&&br&&b&(坦白说对于业余爱好者没有任何帮助)&/b&&br&&b&(只会让初学者要么妄自菲薄要么自以为是)&/b&&br&&br&因为大部分新人,根本无力分辨”技术“和”表达“,而且也难以抵抗”追求技术“的诱惑。比如,有人就是为了能唰唰唰画出个小人来好腻害,才觉得喜欢才想学绘画。潇洒都是“轩尼诗”广告给普通人的幻觉,哈哈!&br&&br&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普通人”、“学过1年”、”学过5年“和”学过10年“的人喜欢的东西会不一样?&br&&br&&b&Q2:警惕速成类和绘画细节的答案!&/b&&br&其他许多“业余学绘画”的热门回答要么“搬运速成类步骤“(你不如直接看高考美术的书,讲更详细),要么放”有设计感的自学习作”(这些作品好主要好在“设计”和“表达”了),还有一些详细讲解某个技巧细节,贴着图答案老长的答案。我简直对这些答案嫌弃到家了,因为类似的答案对于曾是新人的我有很多误导,让我走了不少弯路。而我发现我们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几乎是最靠谱,都不太会讲这些细枝末节的。&br&&br&还有一些答案,搬运学画画的流程(老天爷),比如用什么笔,第一步第二步什么的,介绍绘画工具的,我就呵呵了。你需要来知乎看吗?书店里大把这样的书,怎么就没人关心呢?画画毕竟还是实践类学科,看再多也不会画。如果你觉得好奇想理解理解,那就买贝蒂《像艺术家一样思考》那个系列,还有《素描的诀窍》一类的书吧!&br&&br&“不过读完颇有成功学的意味!”----来自本答案评论的一位小哥。&br&&br&我发现有不少关注这个回答的人是技术小哥(我最喜欢技术小哥啦,星星眼),坦白说技术小哥都容易控技术,如果你是热爱生活对视觉艺术好奇才想要了解绘画的奥秘的话。其实很简单!有个小半年就能成为绘画界的“王语嫣”,但是手下来风的画出东西,就跟练武似的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你成为王语嫣便有了轻视之情的话,你可能会说我已然懂了绘画那套神秘,但你距离艺术却越来越远。&br&&br&&b&我还是来讲点书里不会说,纯属于我个人总结的东西吧!&/b&&br&------------------------&br&&b&【第三部分:&/b&&b&绘画究竟是什么?该怎么学?&/b&】:&br&&b&Q1:绘画的本质是啥?&/b&&br&在我看来,&strong&绘画的本质是“视觉艺术”中的“基础学科”,它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高级的,是最初的也是最终的&/strong&。什么是视觉艺术,就是需要通过眼睛这根数据线,才能输入到你大脑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有很多种,有形而上比较高级的,也有形而下比较低级的。&br&&br&传统绘画和摄影是比较典型和独立存在的视觉艺术,这就像是数学、哲学、文学等等基础非应用类的学科。这两个学科在傻傻混淆不清之后,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前辈努力,有了各自的“哲学定义”和“审美语言”。当然摄影的艺术地位也是近些年奠定的,在表现手法上摄影也不及绘画自由。&br&&br&这类基础学科有一个共通的特点:你需要学习他们入门习得技能,然后四散到各种应用学科中,找份工作谋生不难,但如果你想在纯粹的领域有所建树,非常有难度。你学习的这些技能只是基础,&strong&“有想法的表达”才是关键,&/strong&而有想法又能通过娴熟的技巧以及合适的方法表现更是难上加难。&br&&br&虽然所有的视觉艺术类专业,科班一般从素描着手入门。(最好是西洋古典素描入手,不用学俄国那个系统)&b&注意两点,1这是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空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