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筷子易折断 故事砍一刀有两段,砍十刀有多少段?

用两个碗装满水,中间担起一双筷子,用刀怎么一下砍断,碗里的水不洒出来_百度知道
用两个碗装满水,中间担起一双筷子,用刀怎么一下砍断,碗里的水不洒出来
您好,谁就不会洒出来了,答案若满意请及时采纳先用刀把筷子砍断,真诚地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您的疑问,再把断的筷子放在碗上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一双筷子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两个筷子中间。?又没说怎么放筷子咯。一个碗放一个
就是筷子刚好担在碗的边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x6B63;&#x5728;&#x4E3A;&#x60A8;&#x8DF3;&#x8F6C;&#x5230;&#x8BBF;&#x95EE;&#x9875;&#x9762;......&#x5982;&#x679C;&#x60A8;&#x7684;&#x6D4F;&#x89C8;&#x5668;&#x6CA1;&#x6709;&#x81EA;&#x52A8;&#x8DF3;&#x8F6C;&#xFF0C;&#x8BF7;&#x68C0;&#x67E5;&#x4EE5;&#x4E0B;&#x8BBE;&#x7F6E;&#x3002;(1)&#x8BF7;&#x786E;&#x4FDD;&#x6D4F;&#x89C8;&#x5668;&#x6CA1;&#x6709;&#x7981;&#x6B62;&#x53D1;&#x9001;Cookie&#x3002;(2)&#x8BF7;&#x786E;&#x4FDD;&#x6D4F;&#x89C8;&#x5668;&#x53EF;&#x4EE5;&#x6B63;&#x5E38;&#x6267;&#x884C;JavaScript&#x811A;&#x672C;&#x3002;(3)&#x82E5;&#x4F7F;&#x7528;IE&#x6D4F;&#x89C8;&#x5668;&#xFF0C;&#x8BF7;&#x4F7F;&#x7528;IE9&#x53CA;&#x4EE5;&#x4E0A;&#x7248;&#x672C;&#x3002;</牡丹鹦鹉老叫,被我一刀砍成两段,没死,于是一脚踩扁,请问鹦鹉肉能吃吗?熟吃还是生吃?听说生吃有营_百度知道
牡丹鹦鹉老叫,被我一刀砍成两段,没死,于是一脚踩扁,请问鹦鹉肉能吃吗?熟吃还是生吃?听说生吃有营
提问者采纳
生吃就行,沾着蒜泥挺好的,你试试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中文字幕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去别的吧发这种贴
谢了。我沾了蒜泥,而且是生吃,血肉模糊,口味挺重,味道不错,大家可以试试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好: | 
> 图:读读这篇文章吧,也许对教育子女有所启迪:中国父母,砍向孩子
阅读 2242|回复 3
图:读读这篇文章吧,也许对教育子女有所启迪:中国父母,砍向孩子的十把刀
“父母皆祸害”,这是一个拥有近两万名成员,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他们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身素质的完善。几年前,魏书生老师的《中国家长身上藏着十把刀》曾被多家报刊登载,很多人读罢都觉得周围为人父母的朋友真的藏着好几把这样的刀,甚至也有好几把刀藏在自己的心底。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变成面目可憎的坏人?究竟又是什么让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代代相传下去?...
万人大讨论,父母皆祸害
“父母皆祸害”掀起网络“讨伐”父母热潮
  小组连组规都充斥着旗帜鲜明的战斗性: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那些击中两代人关系痛点的帖子,总会迅速引起强烈共鸣,及上百条跟帖。据组内调查,该小组成员的普遍身世背景为:生于1984之后,倾向于相信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从小便开始接触网络,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观点,也没有什么不容置疑的权威…[详细]
“父母皆祸害”?代沟是一种传染每一代人的病毒。
也许三十年后,沉醉于“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成员们的孩子们像80后现在一般大时,看到这篇文章,将会嘲笑他们的父母居然只会说家乡话、普通话和英语;居然还在看纸质书,听CD;喜欢带副蠢笨的大眼镜,欢天喜地地看一种叫3D的过时电影……
加入“父母皆祸害”网络讨论小组之前,28岁的方馨已经向父母“宣战”了14年。“战斗”的手段包括:考上一所远离家乡的大学,不看新闻联播,不看春晚,不按时吃饭,不入党。最后一场大型“战役”爆发于一年半前,导火索是父母认为她该做妈妈了。
成为“父母皆祸害”小组的一员后,方馨不再纠结于自己的“大逆不道”。和这个根植于文青大本营豆瓣网之内,拥有近7000名成员与一个惊悚名字的讨论小组相比,方馨与父母的“战争”就“交火”的观赏性而言,简直平庸得不值一提。
小组连组规都充斥着旗帜鲜明的战斗性: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那些击中两代人关系痛点的帖子,总会迅速引起强烈共鸣,及上百条跟帖。
与方馨在现实生活中展开的“战斗”一样,这些虚拟的硝烟都是单方面的。据组内调查,该小组成员的普遍身世背景为:生于1984之后,倾向于相信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从小便开始接触网络,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观点,也没有什么不容置疑的权威。
而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教师,最爱看CCTV,祸害,这个词对于他们而言,只用来形容过万恶的旧社会,美帝国主义,以及麻雀;极不擅长使用网络,几乎没有可能加入到这个小组,朝儿女们打一场自卫反击战。
这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被喻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父母,在他们子女眼中,却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他们“逃得掉沉闷无趣的小学,却永远也别想从父母那儿毕业”。50后与80后,这两代人分别出生、成长、思想定型于1949年以降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前后两个完全断裂的30年。裂缝之间,激荡着左与右的博弈,退与进的拉锯,集体与个人的冲突,物质与精神的失衡,经济基础与上层社会的位移……
他们成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既亲近又最疏远的父与子、母与女。
不平等交流让父母成为了孩子眼中的“祸害”
  代沟是一种传染每一代人的病毒。父母掌握着经济大权。作为子女学习的榜样,而他们又始终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和面子,从而不能同子女平等地交流。为了维护父母的威信和尊严,他们不愿意接受子女的各种建议,总是喜欢子女唯命是从。父母的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就会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代沟”…[详细]
西安南郊某大学大一新生罗佳(化名),日前向当地一家媒体打进热线“投诉”父母,称“我爸妈从小娇惯我,现在突然让我自立,这怎么行?”随后,他还向记者提供了母亲的联系电话,希望记者能帮忙做做工作。而当记者询问其有没有想过打工挣点生活费时,他说这几天也想找过兼职,可试着问了一家,人家不要人,他也没有办法,现在只好等着父母回心转意,改变想法。(《华商报》)
大学生罗佳投诉父母的起因,源于大一之前,他每个月的零花钱都在900元左右,可这几天父母却说,以后每个月只给500元,于是罗佳抱怨:“这点钱怎么够啊?” 我们梳理一下事件过程不难发现,罗佳现在也认识到以前父母是在娇惯自己,这和他的父母现在的认知基本一样。用他母亲的话说,确实是把孩子娇惯坏了。但是,如果说以前娇惯是个错误,现在停止娇惯,当是理性的正确选择,为什么孩子却不接受反而投诉呢?因为罗佳认为,“他们(指父母)以前那么娇惯我本来就不应该,现在突然‘断奶’不管更不应该。”罗佳认为自己现在没法自立,父母要负很大责任,因而,他们就不能不管自己。
对于这样的推理,笔者完全不敢苟同。如果认可了这种逻辑,那就无异是说,小偷窃人钱财责任不在小偷,谁让社会让他贫穷;妓女卖淫也属正常,因为那是生活所迫;而嫖客嫖娼,是因为妓女存在,这与嫖客没有关系;至于贪官所以要贪,却是因为“榜样”太多,不能不前“腐”后继……如此一来,个人的主观因素,没有了一点原因,责任全部转嫁出去,这是不是有些荒唐?
再来看看“娇惯”的实际情况。罗佳的父母属于工薪阶层,每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生活并不富裕。而在此前,罗佳的消费几乎占了一半。与其说是娇惯,还不如说父母怕孩子遭受委屈,自己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这是天下父母的共有品质。唯一遗憾的是,罗佳没有洞悉自己的家庭困境,在封闭的象牙塔内,也对父母艰难持家,缺乏耳濡目染。因此遇到困难,只顾自己不管父母。用他的算法,学校里一个菜5元钱,自己一顿饭要吃两个,再加上主食,一顿饭至少得花11块钱,一天的伙食就得30多元。这样一来,一个月光吃就得八九百元,再加上平时买点日用品,900元尚嫌不足。但我想问,同样生活在西安地区,自己一个月吃掉近千元钱,而父母平均只有500,还要应对水电煤气一应开销,你就吃得下去!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别让孩子从小就恨我们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自然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家长的教育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家长对周围的人或事的评价标准,成为孩子道德评价的标准,甚至父母的作风、兴趣、习惯、气质、爱好、个性特征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详细]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纷繁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遗传、环境和教育。教育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发挥着特殊的职能作用。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可见,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家庭教育比作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一个人脱离母体呱呱坠地降临人世,首先作为社会成员首先进入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又是终身教师,不可替换。不管你合格不合格,称职不称职孩子都得受其教育,无权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学校、教师。教师有领导,要定期考核。而家长教育孩子是没有领导的,无主管部门,无人考核、无人督导,独立作战,称职不称职都得“任用”。
孩子的心灵像一张白纸,很容易涂上颜色。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动的收获,播下行动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父母就是第一个在孩子心灵上播种的人。家长实施的各种教育孩子都会终身不忘,都会成为他一生成长的基石。
由于父母和子女有天然的血统关系,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建立了十分真挚深厚的情感,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自然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家长的教育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家长对周围的人或事的评价标准,成为孩子道德评价的标准,甚至父母的作风、兴趣、习惯、气质、爱好、个性特征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孩子最初的语言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最初的感情是受父母感染的。“跟好人学好人,跟老虎学咬人,跟叫花子学讨饭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等说话不无道理。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是家长的翻版。鲁迅说:文学家的儿子先熟悉笔墨,木匠的儿子先熟悉斧锯,军事家的儿子会摆弄刀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当父母的都在教育自己的儿女,然而教育的结果往往大不一样:有的家长教育有方,孩子按期待的方向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有的家长抓得也很紧,费尽苦心却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有的家长由于教育不当给家庭蒙上阴影,甚至造成悲剧。
家长无一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视孩子为心肝宝贝、掌上明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倾注心血,寄托希望。有良好的愿望是一回事,真正培养成人成才又是另一回事。高尔基说:爱护孩子是连母鸡都会的事。然而教育孩子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大事了。养育容易教育难,为人父母容易为人师表难。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能够运筹帷幄,将摔三军的统帅指挥不动自己的儿子;能够高效率管理好厂矿、企业的老板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一个优秀的干部、一个出色的领导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家庭教育是否有方是密切联系的。家庭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孩子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家庭教育也是有规律的,这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悉心研究 ,需要付出辛劳,作出牺牲,为孩子的成人、成才着想,对孩子、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
无法想象!你身上足以摧毁孩子的七个习惯
首先最摧毁孩子的就是催毁她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做法有这样几条:1, 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2, 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详细]
主题:足以摧毁孩子的七个习惯
首先最摧毁孩子的就是催毁她的自尊,将孩子贬到卑微的地位上.具体做法有这样几条:
1, 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马虎,粗心,让家人为他受累……总之,他没有行的地方.
2, 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要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具体方法举例如下: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你连电影也没看过,你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甚至再具体说出你身上的哪种病是由于他造成的.或者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他,自己早就在事业上有大发展了.
4, 和孩子说话时口气从不和蔼,根本不使用商量的口吻,使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使用命令式的口吻.还配合一些挖苦讽刺的汉语词组.如"你真蠢""你混""没见过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东西"等等.
5, 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不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这样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造成他是一个受人操纵的木偶的感觉.一个怀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绝不可能奋发上进的.
6, 迁怒的本事.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增强孩子的自卑感,同样可以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觉.
7, 当众出孩子的丑.前6条都是在家庭里的"单练".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於社会的.
您掌握了以上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啊!
父母20个坏行为能形成对孩子的致命危害
坏习惯1.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女儿不是时候地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详细]
主题:中国父母身上藏着十把刀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磨灭儿童天性的,是把优秀儿童品质赶尽杀绝的钝化教育。是到了反思我们家庭教育的时候了。中国父母的身上藏着十把刀,父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十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消失怠尽。
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
  中国的民主改革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中国人习惯了在专制下生活。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父母也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着。现在的孩子估计都不会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父母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有没有采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父母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又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
  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就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不要多管闲事?
  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
  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尽可能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
  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
  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
  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是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不是教会他怎样保证自己在水里的安全,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
  孩子要登高也是安全的原因不被允许。
  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小卖部去买瓶酱油,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
  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
  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俺们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线,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
  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的是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有很多的人已经开上车了,车上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了才收敛一些。
  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
  哪个人天生就是罪大恶极的呢?不都是从一些占小便宜开始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的道路的吗?
第六刀:砍去善良,种下恶行的种子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情。
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
  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的时候,你问他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做的,还问学校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身上善良的本性。
  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
  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心。
  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
第七刀:砍去自然,种下破坏的种子
  在公园游玩时你带着孩子去攀枝摘花。离开的时候孩子要带走垃圾你说不用管有清洁工干。为了让孩子高兴也不管栏杆上禁止的牌子向笼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饮料你随手扔瓶子,抽完烟你随地扔烟头。
  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我们却当着孩子的面杀掉了她喜欢的鱼,杀掉了她觉得可爱的鸡鸭。让伤心的孩子怎么也不愿意再吃这些动物了。
  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用的是“万物为我所用”的逻辑。告诉孩子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的生灵!
第八刀:砍去创新,种下机械的种子
  我们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和父母的双重摧残下,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创新了。
  当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劳累而懒得回答,或许就是他问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敷衍塞责,或许你正在为麻将的不胡牌而烦恼
  而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这个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个不要求掌握,你记住就行了!这个是不会考的!没有为什么!等等等等自以为聪明的说辞。殊不知已经让孩子慢慢变成了考试动物,脑子机械化了,不会思考了。
  中国目前最大的悲哀是拥有知识但没有产权。这就是几十年应试教育的恶果。事实上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逼迫的结果。我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首要考虑的不还是它的升学率吗?我们才不管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只要能上清华、北大就好!
第九刀:砍去欣赏,种下嫉妒的种子
  孩子小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及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
  孩子告诉父母某某同学多么优秀的时候,父母总是拿孩子的短处去跟他崇拜的人进行比较,要么说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儿像你这么懒啊!要么说要向他学习啊,给父母争光!这种批评式的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会说我要比他还棒。可是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赏的对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我们天真的孩子学会了!
第十刀:砍去竞争,种下仇恨的种子
  竞争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没有竞争的社会自然就失去了向上的冲劲。人都是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人类本身就是在动物的竞争中优胜出来的,所以人天生就有竞争意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失败者要学会握着优胜者的手真心地向他表示祝贺。
  我们都可能会在单位被同事超越,在生意场上被对手打败。回到家里我们不是客观地分析失败的原因,争取下次的胜利,更多的是找客观理由,辱骂竞争对手。别以为你的孩子还小,还听不懂这些大人的事情。他已经从你的身上学会了仇恨超越他的人。学会了为考第一名而在成绩好的同学的水杯里加安眠药!
反思吧!我们每个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反思。当然这一切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与统治者有关。但如果我们自己能在培养我们的孩子方面,收起这些刀,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真诚、善良、忍让,能够健康地茁壮成长。就能给我们的社会以希望。
中国传统文化酝酿出了中国父母的“十把刀”
其实,这十把刀,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在成人身上的反映。我们继承了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我们不知不觉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所以,与其说中国家长身上藏着十把刀,不如说家长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了中国文化中为人处世的哲学,家长们从上一辈家长中传承下来,然后,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强化,变成了自己不自觉的或不能自拔的文化氛围,最后适应了这种文化和思维模式,然后,他们又试图传承给自己的子女…… [详细]
主题:中国传统文化酝酿出了中国父母的“十把刀”
不经意在《读者》上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对我很有启发性。其实,这十把刀,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在成人身上的反映。我们继承了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我们不知不觉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所以,与其说中国家长身上藏着十把刀,不如说家长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了中国文化中为人处世的哲学,家长们从上一辈家长中传承下来,然后,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强化,变成了自己不自觉的或不能自拔的文化氛围,最后适应了这种文化和思维模式,然后,他们又试图传承给自己的子女。
要说这十把刀是藏在家长身上的,不如说他们被上一辈和周围的人从小插在他们身上的十把刀,他们也许很痛过,他们在很小的时候,或许也试图反抗过,但往往是徒劳的---他们是受害者,很少有人能最后摆脱他,当他们适应了这种继承下来的插在他们身上的刀的时候,当他们经历很多后,他们大多数反而会变得自觉维护它,最后成为坚定的维护者。当他们有自己的子女的时候,他们会照别人和上一辈人的做法,再把刀插在他们子女身上。
所以,具备了十把刀的家长,早期和可怜的,后期是可悲和有时候可恨的。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群有尾巴的猴子被关在笼子里,尾巴被研究人员割了,大家全部是秃尾巴猴子,早期猴子们很悲惨,失去尾巴的痛苦久久让他们不能释怀。研究人员后来每投进一支猴子前,都要当着大家猴子的面割尾巴,先前都会引起一阵恐慌和骚乱。但岁月轮回,大家慢慢也就适应了。后来,新的有尾巴的猴子被投进笼子的时候,不必研究人员动手,猴子们就会上去把新猴子的尾巴给割了!---这只是一个不可靠的故事。在这里也未必贴近题目。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是这样做的。就象裹三寸金莲的事。小脚母亲年轻的时候被裹,疼痛欲裂,眼泪汪汪。当他做母亲的时候,她却自觉地担当起为其女儿实施小脚手术的执行者的角色---尽管她的女儿也会疼的眼泪汪汪。。。。。
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的模式和路径。所以,中国家长身上的刀,实际就是中国百姓生存哲学的盾牌--尽管这种盾牌实际上在早期是曾经让他们天性泯灭,让他们疼痛的插在他们身上的刀!这种生存哲学让其实是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微观显示,通过他们,我们可以在微观处,来审视中国文化另一面!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是建议,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大处,我们的文化建设者和掌管者、我们的食肉者和身居庙堂者,都有责任,不去强化这十把刀;我们的家长,自省吧,虽然效果我估计不会很好--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呵!--这句话,凭我所见所闻,我深有同感--不论高官厚爵,还是草根百姓--都存在这种情况。
其实,胡先生的观点,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他只不过在子女教育这个侧面,做了一点归纳整理的工作。
在过去的文献和文化巨匠的论述中,对于下面的观点,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鲁迅的“揭开封建礼教(某些中国文化)的面纱,只有两个字--吃人”,比如,鲁迅曾经呐喊:“救救孩子”!(咱们中国的孩子在中国文化里面成长太危险了--我的理解)
其实,一不小心,我们每天都会被插刀,如果我们不及时自己拔去,自己疗养,我们有一天,会发现,自己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刺猬。然后,我们剩下的工作就是到处去插刀!
中国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这就叫无病呻吟!呵呵--玩儿!
社会大环境打造出了“十把刀”
我们一个同事就很郁闷的说,我不希望我的小孩向我那样。说得有些悲壮。因为大家都这样做,而他的孩子就是过分老实,就是那个吃亏的人。我想有许多家长在让自己身上藏着那么多刀的原因,也许也有这样的一部分吧!一个社会的大环境不好,可是人又是矛盾的,如果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改善,那么这个大环境又怎么能改善呢…… [详细]
主题:读《中国家长身上藏着十把刀》有感
魏书生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以前看过他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书,那天在中央电视台的家长课堂上,听他讲《中国家长身上藏着十把刀》,今天在《读者》上也看了全文,心情有点沉重,也觉得自己作为老师可能也存在这“十把刀”。
刀子尖锐,有的时候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
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
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
第六刀:砍去善良,种下恶行的种子
第七刀:砍去自然,种下破坏的种子
第八刀:砍去创新,种下机械的种子
第九刀:砍去欣赏,种下嫉妒的种子
第十刀:砍去竞争,种下仇恨的种子
看到这几把刀,我想有些也有所感悟,可能是吧!而作为老师的我,我觉得有时候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几把刀藏在身上而不自知!突然觉得很惶恐。孩子还小,是接受世界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他已经过早的认识了世界的阴暗面,而没有接触到阳光。孩子是可怜的,而有些家长却是叹无奈的。有些高素质的家长反而败给了那些低素质的家长面前了。
我们一个同事就很郁闷的说,我不希望我的小孩向我那样。说得有些悲壮。因为大家都这样做,而他的孩子就是过分老实,就是那个吃亏的人。我想有许多家长在让自己身上藏着那么多刀的原因,也许也有这样的一部分吧!一个社会的大环境不好,可是人又是矛盾的,如果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改善,那么这个大环境又怎么能改善呢?
一个需要我们去思考,值得我们去反省的问题,有的时候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在自己的身上藏好了刀。到底伤害了谁呢?又是谁之过呢?
独生子女的家庭的“十把刀”很无奈
在多子女时代,孩子成长的许多问题往往不需要父母出面,在兄弟姐妹之间就解决了。一位心理学家曾打过这样的比喻:“父母就像医院里的医生,兄弟姐妹就像病房里的护士。医生只在大问题上给你些帮助,而护士却每天陪在你身边。”而如今独生子女大规模出现,要求父母成为孩子的第一伙伴,也要求父母的角色开始从医生向护士转变。但是很多父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详细]
如何卸下家长身上的“十把刀”
  日前,教育学者魏书生在自己的博客撰写了《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十把刀》一文,从教育效果的角度,对中小学生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一系列反思。对此,教育专家孙云晓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两篇文章虽思路不同,却相互呼应,给人以不同的启示。
  “中国的父母身上的确存在这十把刀,甚至不止十把,一百把可能都举得出来,每一把刀都构成了对孩子成长的伤害。这是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明显误区,也是当代父母教育素质的十大缺憾。”
  针对《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十把刀》中提出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大部分都是事实,生活中他深有体会。
我连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
  有一次坐公共汽车,孙云晓看到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想要招呼一位年迈的婆婆坐他的座位。身边的妈妈将儿子的头往车窗外一拧:“用得着你管吗?管好自己就行了。”当时孩子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父母也是站着的,“他们不希望孩子让座的本意可能是太心疼自己的孩子了。可孩子的爱心是很珍贵的,父母却在爱心萌芽时终止了它。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影响却潜在而长远,甚至会让孩子的人格发生扭曲。”孙云晓说这种做法实在得不偿失。
  对于“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他更有同感。在日本和中学生参加探险活动时,一个高二的女生对他说,“我爸妈真讨厌,昨天一晚上来了3个电话,反复叮嘱这叮嘱那的。”最不能容忍的是,第二天早上妈妈居然打国际长途给她叫早。女儿很苦恼:我都高二了,完全能够自己管理自己!
  还有一个姓董的男孩,坦言自己不如日本孩子——不会野炊,不敢探险,不会野外生活。孙云晓问,为什么不会?13岁的男孩说,遗传呗!孙云晓很奇怪,怎么想到这个词?男孩回答,怎么不是遗传呢?我长到13岁,火柴都不会划,连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长这么大,谁让我们干过呢?
男孩的话孙云晓至今记得。
  “父母包办代替,过度宠爱,已经让孩子变成了低能儿。”现实中,还有多少父母正在压制孩子自己探索的欲望?孙云晓担心,“长期生活在绝对安全的箱子里,孩子怎么会有冒险的机会与体验?”
在播种仇恨的同时也是在未来道路上撒播障碍
  最近,一个初二女生的父亲向孙云晓说起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高兴地说自己棋类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父母都很高兴,后来父亲突然问了一句,“有几个一等奖?”女儿回答,“3个。”父亲难掩失望:“哦,是这样,你这个一等奖含金量不高!”当即,女儿觉得像自己说了谎一样低头不语。
  孙云晓建议这位父亲,虽然有3个一等奖,但并不能否认她是一等奖,孩子并没说假话。父亲的观点让孩子产生一种排他性,只有别人失败我才成功。只有我是唯一的第一名,我才是成功。并列就影响了我,我一定要超过别人。
  这种引导其实是一种误导。科学研究发现,孩子最佳的学习需要是认知需要,就是探索未知世界、获得能力的需要,“这是最重要最稳定的内在动力,最可怕糟糕的需要就是竞争需要。我为什么学习,为了超过别人,这样的学习需要有很强的消极性。你死我活,你争我夺,不仅带来人际关系的破坏,心态也会很糟糕。”
  有的父母,自己在生意或生活中失败后,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辱骂竞争对手。自己失败了就是领导不好,同事不好,总是向外部归因,很刻薄地去批评别人。还有的父母离婚,会经常在孩子面前无节制地谴责对方,孩子跟着父亲生活,父亲可能就会对孩子说,“你要记得呀,女人都是狐狸精。”妈妈则会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在播种仇恨。失败,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仅仅是竞争对手的问题。离婚,也并不一定是对方不好,可能夫妻双方在性格、生活方式、价值观上难以相容,不能再走到一起。
  “把想到的刻薄语言都宣泄出来,自己心里解恨,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在播种仇恨的同时,更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撒播障碍。”比如孩子长大后不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竞争,恋爱时会对感情不信任等。
之所以藏着十把刀是由无法化解的无奈决定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父母身上都有这十把刀,也有些父母身上没有刀,或者有个一把两把,应该看到,氛围民主、尊重孩子的家庭也在逐渐增多。而且,父母之所以藏着十把刀,也是由他们自身无法化解的十大无奈决定的。”
  孙云晓认为,今天的父母是非常困难的父母,教育孩子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很多时候是十分无奈的,压力是超负荷的,经常孤立无援。
  在多子女时代,孩子成长的许多问题往往不需要父母出面,在兄弟姐妹之间就解决了。一位心理学家曾打过这样的比喻:“父母就像医院里的医生,兄弟姐妹就像病房里的护士。医生只在大问题上给你些帮助,而护士却每天陪在你身边。”
  那时的家庭关系是横向的,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影响,也相互竞争,更接近于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平、谦让、团结、爱心、坚忍等很多美好的品质随之而来。同时对于竞争、合作等更高层次的人际关系有所了解。日后,他们可以把这些品质和技巧带入学校乃至社会。”
  而如今独生子女大规模出现,要求父母成为孩子的第一伙伴,也要求父母的角色开始从医生向护士转变。但是很多父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会讲故事,不会儿童语言,不会做游戏,觉得没有办法与孩子沟通。“可以说,现在的家庭教育只有医生,没有护士。”对孩子来说,病了需要照料靠的是医生,但平时更多地需要护士的陪伴。而父母无论从精力还是经验上来讲,都不能担此重任。这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无奈。
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代沟下移,而代沟下移又成为父母新的无奈。
  过去说“代沟”,都是指青年与父辈之间的矛盾,一般指18~25岁的年轻人。后来代沟在年龄层次上发生了一次明显下移,到高中生与父母之间。现在,已经下移到初中甚至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与父母身上。
不应一味苛责而应给予多渠道的支持
  一个中学生说,现在许多父母都是“菜鸟”。过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现在反过来了,在某些方面,孩子掌握的信息比大人多,这就是信息时代带来的新问题——信息不对称,成年人的权威地位正在消失!这也是很多父母的无奈。
  同时,电视的冲击,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都让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力不从心。“现在的孩子都是电视儿童,电视使儿童成人化,父母已经没有力量与电视争夺儿童。到影院也是美国大片一部接一部,充斥着西方的价值观,与学校传统教育冲突很大,但这些都是父母无力改变的。”
  中国的招生制度一直“以分数论英雄”,也使得如今的父母很苦恼,只好一心抓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从家庭邻里关系的变迁来讲,过去,中国父母的婚姻是超稳定的,今天却受到严重冲击,相当多的家庭婚姻关系土崩瓦解,夫妻关系比较脆弱,对婚姻关系变动的无奈也构成了教育孩子的巨大困难。
  此外,孩子的性早熟给家长带来许多压力。中国的父母除了操心孩子的学习之外,最担心的莫过于孩子的早恋。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们煞费苦心,百般盘查,甚至窃听电话,偷看日记。“但是却吃力不讨好,往往招致孩子的反感甚至公然反抗,因为父母从未受过这方面的教育,自然很难给予恰当的引导与支持。”
  最后,“陌生人社会”也给家长教育提出了挑战。过去人们生活在熟悉人社会,孩子可以相互关照,左右逢源,伙伴也很多。现在处于大变动时期,邻居通常互不来往,生活在陌生人社会,孩子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在减弱,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困难。
  “这些无奈都是父母自己把握不了的,是历史不可改变的潮流和趋势,很多家长都是仓惶应战,毫无把握就已经举起了教育孩子的大旗。”
  孙云晓建议,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苛责,而应该多一些理解和体谅,探究一下十把刀背后的原因,动用多方面的社会力量,比如进行家长培训,开展一些咨询、讲座等,多渠道地帮助有困难的父母,改善家庭教育,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转变中国文化中为人处世的哲学,去除糟粕
  中国家长身上的刀,实际就是中国百姓生存哲学的盾牌--尽管这种盾牌实际上在早期是曾经让他们天性泯灭,让他们疼痛的插在他们身上的刀!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是建议,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大处,我们的文化建设者和掌管者、我们的食肉者和身居庙堂者,都有责任,不去强化这十把刀;我们的家长,自省吧,虽然效果我估计不会很好--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呵!--这句话,凭我所见所闻,我深有同感--不论高官厚爵,还是草根百姓--都存在这种情况…[详细]
树立优雅、宽容、睿智的父母风范
  只有懂得美、爱美的人才能欣赏美。恋人在欣赏对方美丽的颈项,而刽子手则在估摸着哪个地方容易下刀。真诚的人能够感知到他人的真诚,而骗子总是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说谎。学会欣赏别人,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提升。对于被欣赏者来说,欣赏是一种引导和激励。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亲密。欣赏你的爱人,你们的爱情会更加甜蜜。欣赏你的孩子,说不准他就是下一个卡耐基……学会欣赏一切你周围的人,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详细]
主题: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
大家都知道,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最大最长的两位历史人物当然是毛泽东和蒋介石。作为新中国第一个领袖的毛泽东曾将自己的性格概括为猴性与虎性的统一。前者表达了他的智慧,后者显示他的权威。而蒋介石的性格却是犬性和狮性的统一。犬忠诚,爱憎分明;狮子,霸气。同样出生于十九世纪末,同样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同样两个都比较富裕的家庭,同样两个都很聪明的孩子,却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南辕北辙的性格。毛泽东更多的是反抗精神,怀疑精神;而蒋介石则更多是忠孝观念和顽强意志。两人性格的巨大反差与他们各自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1893年,毛泽东生于韶山一个远近闻名的地主家庭。与他母亲的温和与善良一样,父亲的粗暴、专制,影响着他的一生。在憎恨父亲的背后,专制的父亲让毛泽东反叛。1887年,蒋介石生于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一个盐商家庭。幼年的蒋介石早早地体验到“家变”的挫折和痛苦。孤儿寡母的艰难生活使得他一生对母亲都非常孝敬,几乎言听计从,绝不忤逆,蒋介石“义犬”的性格逐渐形成。正月里,住在乡下的亲戚带着他的儿子飞飞来我家玩,飞飞比我儿子大两个月,所以两个小家伙在一起玩得很开心。晚上他们走后,儿子拿来一副扑克牌说:“老妈,我和你来玩‘闷鸡’好吗?”我大吃一惊:“你从哪儿学来的?”“是飞飞白天教我的。”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想,不一样的环境,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迁,等的是让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倘若孟子当年处在一个鱼龙混杂,吵闹不已的街市中学习,孟子还会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学问吗?家庭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然、和谐、科学、民主、充满着关爱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乃至今后人生的发展,有着极深刻的影响。
第一方面:建立中庸、和谐的家庭环境
大家可能有去庙里烧香的经历。佛教正规的建筑,一定是一进山门,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是天王殿,天王殿当中供奉著弥勒菩萨及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叫做护法神。四大天王手上都拿著道具,这些道具也是表法。东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代表凡是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就像弹琴一样,琴的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就断了。这是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合乎中道,不能操之过急。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教育也是一样。自然、和谐的家庭环境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最近,有个电视剧比较火爆,叫《家有儿女》。里面的故事很有趣,人物刻画也很有意思,我觉得我们有时候不妨多向电视里的家长夏东海学学。
首先,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与不足。我们要承认孩子的发展是有差异性、独特性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成不了领导人、科学家、大款,但我们相信他们都会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都能够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风景”:无论寒风肆虐的冬天还是酷暑难当的夏天,从校门到家门,总有不厌其烦“陪行”的父母;从饭桌前到书房里,孩子一旁都有兢兢业业“陪坐”的家长;爸妈们不放过每一个周末和节假日,从钢琴班、提琴班到舞蹈班……诸多战场“陪练”。 “陪行”、“陪练”、“陪训”、“陪读”,提及孩子们面临的“多陪”教育现实,不由得让人顿生颤栗,而又四顾茫然。看看由“多陪”所引发的现代教育悲喜剧,真是“多陪”让教育赔多了。独生子女家庭所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家庭教育观念是让整个生活都以孩子为核心。但是没有几个家长真正静下心来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孩子,才会使其健康而快乐的成长。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我认为“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当然这个好的关系不是说溺爱,包办代替,不是。那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这才是好的关系。经常有家长跟我说,老师,我那孩子真讨厌,你没见过我那孩子。写作业坐不住,还看着电视写作业,磨磨蹭蹭的,乱花钱,不听话。他说我都说他几百遍了,他就是不改,你说怎么办?记得一个著名的心理专家曾经说过,你跟别人讲话,一句话重复三遍就等于对别人的折磨。你跟人说几百遍了,这不把人折磨死了吗?你做好一个准备,准备一个录音机,夫妇俩听哪一个人要训孩子了,另外一个人就悄悄的录音。你也甭多录,您就录一个星期,然后你们夫妻俩找个地方听去吧,不把你烦死才怪。全中国的父母对孩子说的话都差不多。父母给孩子说了,“别看电视,赶快写作业”,“你不好好学习你能上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能上好大学吗,上不了好大学能找到好工作吗?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你不好好学习要喝西北风了。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你,我们小时候哪像你这样啊?”大概就这些话,这些话说一遍两遍还可以,让孩子有点压力,有点紧迫的感觉。你说几百遍,这话就变成了一堆噪音。除了让孩子心烦意乱,信心崩溃之外没有任何作用。好多孩子说,我妈真烦人,她一张嘴我就知道她要说什么,她说了上句我就知道下句是什么。你说我们这个教育是多么苍白无力。
其次,提高家庭道德水平。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帮自己的儿子洗完脚后又去帮自己的妈妈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去打了一盆水,说:“妈妈,洗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话说的真好啊。孩子同父母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思想品德方面,父母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社会责任心、社会道德意识都会影响到孩子。要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就必须提高,懂礼貌、尊长辈、有爱心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靠继承才发扬光大的。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孝心,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您仔细的想一想,您的孩子有没有孝心?我观察的结果是,我们现在很多的父母对孩子很有“孝心”,孩子对父母不一定有多少孝心。经常可以看到这样情景。孩子在那儿吃冰糕,或者吃香蕉,大人过来逗孩子。“宝贝,给我吃一口。”小孩都很乖,给。大人拿过来了,装模作样拿到跟前一看,“呦,这东西我不喜欢吃,你吃吧,真乖。”如果哪一个大人不开窍,拿过来就咬了一口,孩子就哭了,你怎么真吃?我们的传统真吃是不对的,假吃是对的,这是什么教育,这简直是伪教育。结果孩子都知道大人是不吃的,小孩子爱吃,大人是不爱吃的,好东西大人都不爱吃。爸爸爱吃鱼头,妈妈爱吃鱼尾巴,我爱吃鱼身子,真好。是不是这样的教育?的确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这么做。有一个妈妈做得非常好。他们一家三口都喜欢吃橘子,妈妈买橘子与众不同,她不按斤买而是按三的倍数买。晚饭后全家人吃橘子,妈妈让儿子拿三个橘子洗干净了,拿过来一人一个,就剩下最后三个橘子了,儿子拿在手里,没像往常一样的送过来,而是看着他的父母。那个意思就是说,就剩三个了,你们俩还吃?妈妈给丈夫使了一个眼色,吃。结果爸爸妈妈一边剥橘子,儿子一边流眼泪,你们一点都不心疼我。我想今天的孩子不缺两个橘子,他缺的是心中要有别人。所以千万别让您的孩子吃独食啊。您教育孩子的最低水平是吃东西一人一份,您就把您那一份慢慢悠悠的,有滋有味的吃下去,这就是教育。我们长兴有句俗语,叫“棒头上出孝子,筷子上出忤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掌握批评的艺术。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总会犯些错误。孩子犯点错误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当孩子有不正确的言行或不良习惯时,家长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要给孩子以适当的帮助和教育。对待犯错的孩子,我们必须掌握批评的科学方法和艺术,做到既严肃又耐心,使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有这样一位妈妈,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妈妈一观察就明白了,孩子写一小时的作业站起来七回。一会儿打开电视找找动画片开始了没有,一会儿打开冰箱看看有没有好吃的,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那儿玩呢。不到十分钟就得转一圈,这个孩子能成绩好吗?很难。妈妈说了,儿子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只要你努力你肯定能学习好。但是刚才我给你数了一下,你一个小时站起来七回,是不是有点多了?儿子一听,妈妈看见了,给我数着呢,很不好意思。这妈妈最有水平的话还在后面,妈妈说,儿子,我看你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三回差不多了吧?儿子一愣,妈妈还让我站三回,不错,三回就三回。妈妈说,儿子,军中无戏言,你要是写一小时的作业,站起来不超过三回,当天晚上六点的动画片你可以随便看。儿子说,真的,太高兴了,我就爱看动画片。因为他以前看动画片老不踏实,觉得妈妈不愿意他看动画片,现在可以随便看,所以很高兴。妈妈说你先别高兴,有奖励还要有惩罚。如果你写一小时的作业,站起来的次数超过三回,当天晚上的动画片,包括一切电视节目都不能看,行不行?儿子说,行,不超过三回。开始了,第一个星期儿子有三天做到了一小时站起来不超过三回,到了晚上六点大摇大摆的看动画片,很开心。但是有两天就忘了,一到了六点心里面就痒痒了,妈妈说不行,男子汉说话算话,无论怎么说就是不让看。儿子第二天就记住了,一到写作业的时候就想我不能老站起来,晚上好看动画片。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结果用了大概有一个多月,孩子终于由七次到三次,两次到一次,最后基本上做到了不怎么站起来了,其实,一个小时站一次也是正常的。我觉得这个妈妈是非常高明的。我们有的妈妈比较急躁,也包括爸爸。怎么急躁呢?一看到孩子写作业站起来就急了,就对孩子说,坐下、坐下,写作业要专心,不能站起来,我今天就看着你,看你敢不敢站起来。大人看着,孩子当然不敢站起来了,但是你要知道你孩子写作业坐不住,那已经是一个习惯了,神经系统的改变,你越不让他站起来,他就越想站起来。你看着他,他当然不敢了,他假装写作业,其实他写不下去,他耳朵竖起来了,就听你什么时候走。父母这么忙,肯定不能老看着。你一走孩子就跳起来了,会跳好几遍。所以这个妈妈的成功在于教育方法。培养好习惯用什么呢?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第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多子女时代,孩子成长的许多问题往往不需要父母出面,在兄弟姐妹之间就解决了。一位心理学家曾打过这样的比喻:“父母就像医院里的医生,兄弟姐妹就像病房里的护士。医生只在大问题上给你些帮助,而护士却每天陪在你身边。” 那时的家庭关系是横向的,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影响,也相互竞争,更接近于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平、谦让、团结、爱心、坚忍”等很多美好的品质随之而来。同时对于竞争、合作等更高层次的人际关系也有所了解。日后,他们可以把这些品质和技巧带入学校乃至社会。”现在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此他就经常缠着父母陪着自己玩,这些要求天然合理。但是大多数的父母亲不能满足孩子,孩子抱着爸爸的腿,说你跟我玩吧。爸爸说我忙死了,你找你妈妈去。孩子又找他妈,妈妈又说家务活这么多,玩什么,你自己玩。我们说不用时刻都以孩子为中心,但可以每周抽出孩子的一两个愿望来满足,别分心、别烦,哪怕做一个已经让你腻烦的小游戏。记住:孩子需要你的陪伴。
第二方面:以人为本
有的父母,自己在生意或生活中失败后,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辱骂竞争对手。自己失败了就是领导不好,同事不好,总是向外部归因,很刻薄地去批评别人。还有的父母离婚,会经常在孩子面前无节制地谴责对方,孩子跟着父亲生活,父亲可能就会对孩子说,“你要记得呀,女人都是狐狸精。”妈妈则会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在播种仇恨。失败,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仅仅是竞争对手的问题。离婚,也并不一定是对方不好,可能夫妻双方在性格、生活方式、价值观上难以相容,不能再走到一起。把能想到的刻薄语言都宣泄出来,自己心里解恨,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在播种仇恨的同时,更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撒播障碍。
著名学者魏书生 有篇文章叫《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十把刀》,当然,并不是所有父母身上都有这十把刀,也有些父母身上没有刀,或者有个一把、两把。应该看到,氛围民主、尊重孩子的家庭也在逐渐增多。中国的招生制度一直“以分数论英雄”,也使得如今的父母很苦恼,只好一心抓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管。而且,父母之所以藏着十把刀,也是由他们自身无法化解的无奈决定的。这些无奈都是父母自己把握不了的,是历史不可改变的潮流和趋势,很多家长都是仓惶应战,毫无把握就已经举起了教育孩子的大旗。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太过迫切,他们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暂时落后与普通的成绩,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压迫在孩子身上,但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要学会欣赏孩子,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你应该感觉你的孩子永远是最好的、最优秀的。
第三方面:树立优雅、宽容、睿智的父母风范
什么样的父母最有魅力?什么样的父母最懂得关心、教育孩子?什么样的父母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父母最具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呢? 我认为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学会宽容
总记得这样一个小故事,在公共汽车上,一位女士无意踩了一位男士的脚。道歉说:“对不起,踩到你了”。男士笑笑:“不不,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长得不太苗条”。哄,车厢里响起一片笑声。这就是宽容。----幽默、清润、明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还未真正踏上社会的孩子呢?林则徐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人者需要有宽容之心,宽孩子的过失和幼稚,容孩子的错误和莽撞。才能让孩子在宽容中学会忍让和体谅,宽容是一种气度,宽容是一种修养,但在实际生活教育中也难免会碰到如下情况:允许孩子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最后孩子连会做的题目不做了,允许孩子自由活动时,孩子却整天整天泡在游戏厅里,因此宽容要有节有度,宽容不是忍让,更不是纵容只是要我们发现孩子做错事时,我们首先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不是,从孩子和大人的不同角度谈问题,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当然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子以成人化的标准。这不现实,也没有实际意义,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学好、变好的过程,宽容是一种无私的爱,是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宽容是爱的一种独特方式,它不是妥协也不是放纵孩子,宽容是要让孩子在理解与信任的和谐气氛中,接受父母的建议和要求,宽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一种尊重,也是理解和信任对方,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和信任。
能容错是一种胸襟,面对孩子的错误。讽刺、训斥、责骂等只能使孩子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或是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其他不良后果,而那种发自内心、博大无私的爱才是最有感召力的。纠错是一门艺术,需要耐心,孩子犯了错误,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当理智耐心地注意方法,分析处理,纠错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应该注意以鼓励为主,通过教育,把孩子引向健康成长的方向。
2、学会忘记
传说阴间有一种汤叫“孟婆汤”,喝下去能忘掉尘世间的苦与愁、衰与乐。人死了,出了鬼门关,便是奈何桥。前世再怎么深恋,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不乱丝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做到那么的洒脱,没有人能真正的忘却。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从集市上买回一罐油,由于急着赶路,油罐坠得摔碎,他头也不回地继续前行,路人提醒他:“你看你的油罐碎了”。他回答说:“已经碎了,看有什么用,只能耽误走路”。
人的大脑像一个仓库,它的容量是有限的,你看,电脑随时间可以删除无用的文件,而且还聪明地设了一个垃圾站,人应该从电脑那里得到一些启示,也为自己设一个“垃圾站”把不愉快的记忆尽快删除出去。有的家长总是对自己孩子曾经做过的几件错事耿耿于怀,孩子一有不好就拿他来说事,这样做除了让孩子心烦意乱,信心崩溃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记住该记住诉,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接受不能改变的”,有时候人就该这么要求自己。
3、学会信任
有这样一篇学生的日记“……我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特别不信任我,每天防贼一样防着我,比如学校临时上课回家晚了,她表面上装着相信我的话,我一进自己的房间,她就开始打电话找同学验证,她怕同学在一起“串供”于是往往要问上十个八个,就这还不放心,最后还要打班主任证实,我们同学都称我妈妈是“编外班主任”,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有四分之三的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偷拆孩子的信件,偷听孩子的电话,对孩子持怀疑态度,其实,你不信任孩子,孩子就不信任你,而且会想方设法对付你、欺骗你,这种内耗,不仅耗掉了家长的体力,分散了孩子的精力,最后严重的是,家长人为地和孩子形成了不可逾越的代沟,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试想,从一个不被信任的环境里越出来的孩子,他又能信任别人或者被别人信任吗,孩子又不是阶段敌人。
4、学会欣赏
办公室里有两个同事,一个在抱怨:张三是伪君子,虚情假意不可信任;李四是小人出尔反尔难打交道……另一个则说:张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李四从善如流知错能改……
  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到了不同的人那里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差在哪里?差在眼光:一个会欣赏别人,一个不会。这正如面对同一棵树,有人看到了绿叶,有人看到了毛毛虫:眼光不同,眼里的世界便不同。
  眼光不同,说到底是人品不同。只有懂得美、爱美的人才能欣赏美。恋人在欣赏对方美丽的颈项,而刽子手则在估摸着哪个地方容易下刀。真诚的人能够感知到他人的真诚,而骗子总是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说谎。学会欣赏别人,是对自身品质的一种提升。对于被欣赏者来说,欣赏是一种引导和激励。
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把石头扔向邻居家的窗户,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他对继母说:“亲爱的,你要好好注意他,他是全郡最坏的孩子,他可让我头痛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向你扔石头,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让你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近了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所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他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耐基。
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吃羊肉,见到了老板,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他的一篇文章,那时林清玄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上。他在文章中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名气的大老板。
  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
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亲密。欣赏你的爱人,你们的爱情会更加甜蜜。欣赏你的孩子,说不准他就是下一个卡耐基……学会欣赏一切你周围的人,你周围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5、学会感谢
记得这样一个情景,过年夜的那天,外面的爆竹声震的玻璃都发出翁翁的声音,屋里面有香香的饭菜 ,精彩的电视节目。但在屋外的马路上,一个母亲和一个很小的孩子在拣燃烧过的爆竹、火花桶。因为这些东西的皮都是用纸壳做的,可以卖到钱。他们一步一步的走着,弯腰的拾起,然后在一步一步的走着。在今晚,在这个温暖的年夜里,他们进行着这样的生活。因为只有在今晚,才可以拣到更多的纸壳,就可以卖到更多的钱,就可以吃上一口饺子。讲这个事情就是想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因为现在的一切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不要抱怨生活。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孩子给你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感谢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学会感谢,你的孩子才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谢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谢曾经绊倒过你的人,因为他强壮了你的双腿;感谢曾经欺骗过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谢曾经蔑视过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谢曾经遗弃过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怎样独立……
  6、学会放弃
一本名为《宁明的盛宴》的书曾经非常热销。书是孤身徒步中国行的余纯顺的西部情人莲子写的。她说余纯顺死于不能示弱之弱,在最不该走进罗布泊的时候走进罗布泊。他的名声使他浮肿,面对名利、女人、摄像机……余纯顺箭在弦上,他无法自已,不得不发,最后只有以命相抵。
龙永图有句话说得好:“上了车还要有下车的勇气。”有时放弃前进,也是一种理智的选择。长期以来,我们家长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执著追求,坚持到底的精神。从来不劝要学会放弃,于是当孩子走到一条死胡同也不回头,家长也不回头。当孩子考得不如意,家长孩子如同掉进深渊,再也找不到方向无法振作起来,这样造成悲剧的事例可不少。很多人知道庄子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学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奋发图强读那些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动力啊,偶像啊,庄子七老八十还能说出这么振奋人心的话,咱年轻的小辈正当青春,怎么能输给他老人家?不狠狠地读书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但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说,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有什么用呢.虽然庄子的这段话有点消极。但如果实践证明,自己所选的目标有误,就应该学会放弃,即使自己奋斗了旷久的时日,也应该放弃,这时的放弃是多么明智,不过象这样能够放弃的人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我觉得不是所有的放弃表示怯懦,退缩,这种放弃我认为叫果断,睿智。
如我们推掉一次饭局,多陪孩子吃一顿饭,少一次牌局多陪孩子散一次步,我认为这种放弃就是果断,就是睿智。
7、学会认输
学会认输是什么?一个人如果听惯了这些词汇:百折不挠,坚定不移,前赴后继,永不言败……那么,他需要学会认输。
  去年五月的最后三天,股民们终于亲身体验了不得不认输的无奈,“风险自负”的痛!-100%的委比,一片惨绿,将近千只股票牢牢封在跌停的位置!哀鸿遍野!政府含沙射影,铺天盖地的风险意识教育,却置若罔闻,逃生的机会,当做了发财的绊脚石。30号的利空,导致的全面低开,以为只会像天热了,帮忙吹点凉风。大跌大买,小跌小买,前期割肉的惨痛教训,支撑着我们:镇静!镇静!别又被机构耍了!明天定会涨回来。可明日复明日,三天了,大盘一路往下,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广大股民被逼到崩溃的边缘。欲哭无泪啊!赚取的点点利润,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本金也被步步紧逼,大块大块留在残酷无情的股市。后悔莫及啊!如果不那么贪心,不那么相信经验,多点低头认输精神,损失本可以大大减免!看来,风险自负意识必须用血来买,学会认输也是人生必修的一课。
  学会认输,就是知道自己在摸到一手臭牌时,不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喝口水歇口气,下回再来。可在实际生活中,像打牌这样明智的,却少之又少,想想看,你手上是不是正捏着一张,舍不得丢掉?
  学会认输,就是在陷进泥塘里的时候,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呀!可如果有夺目的光彩照着,也许会让你越陷越深。
  学会认输,就是在被狗咬了一口以后,不去下决心也要咬狗一口;就是在被蚊子咬了一口以后,不到蚊子法庭去讨公道。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不懂,又不是傻瓜,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被另一类狗咬伤,很难做到不去跟狗计较。
  学会认输,就是上错公共汽车时,及时下车,另坐一辆。只是人们这样的行为,一旦不是在公共汽车上出现,自己就不太愿意下车了。
  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被高昂而光彩的词句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死不认输,从而输掉了自己!学会认输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臭牌教过我们,泥塘教过我们,蚊子和狗也教过我们,大出血的股市更是让我们永远铭记。
也许,你的孩子现在还不能让你满意,但要学会等待与忍耐,不要过于心急,以一颗谦卑的心来感谢生活,学会多想想孩子的好处,感谢孩子给你带来的幸福和快乐,不要老想他的这不好那不好。我们不可能都是船长,必须要有人去当水手。调整好你的心情,少责骂批评孩子,多给予他们赏识与鼓励,他们才会有信心继续前边的人生路,最终获得精彩的人生。
向西方家长学习什么:做人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详细]
主题:中国家长应该向西方学什么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此类事件近几年各媒体屡有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而造成的悲剧。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
  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西方家长在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家庭教育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品德教育、创造性激发等方面都值得我国家长认真研究学习。
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去除“十把刀”,将孩子培养成才。
本帖于日20时26分被亦易修改
探房|楼盘|报名|看房|
图:回复:巧养生 最“刮油”食物有哪些?(组图)
最“刮油”食物(图片来源:资料图)
每当人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品味山珍海味,饱餐大鱼大肉时,对一些瓜果蔬菜却视如莫见,其实这些瓜果蔬菜皆有着餐桌上的“降脂药”之美誉。
黄瓜:清脆可口,具有清热、解渴、利尿作用。它所含的纤维素能促进肠道排出食物废渣,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黄瓜中还含有一种叫“丙醇二酸”的物质,可以抑制体内糖类转变成脂肪,有减肥和调整脂质代谢的功效。
茄子: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紫茄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P,能增强细胞黏着性,提高微血管弹性。医学研究表明,茄子能降低胆固醇,还能防止高脂血症引起的血管损害,可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病症。
绿豆:夏季清暑佳品,具有降低血脂、保护心脏、防治冠心病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绿豆能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实践也证明,高脂血症患者每日适量食用绿豆有明显降胆固醇作用。
最“刮油”食物(图片来源:资料图)
香菇:具有消食、去脂、降压等功效。其中所含的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香菇还含有香菇嘌呤等核酸物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常食香菇能降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番薯:营养学研究发现,适量食用番薯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质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使皮下脂肪减少,避免出现过度肥胖。要注意的是过多摄入番薯可使进食的总热量增加,反而不利于降低血脂。
山楂:主要含有山楂酸、柠檬酸、脂肪分解酸、维生素C、黄酮、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促进胆固醇排泄而降低血脂的作用。山楂乃酸性食物,故不宜空腹食用,亦不宜过多久食,最好在饭后食用。
苹果:国外有项研究表明,一天吃一个苹果,可使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下降一半,这归功于苹果中所含的类黄酮。类黄酮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此外,苹果中的果胶也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因此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虽然肥胖的成因,大多因人而异,但在中医认为,肥胖是由肝水疏泄失匀,脾胃受制,水湿不运,痰脂停所致,故此应从食疗开始,调理好体内机能。
脂肪也分很多类型,包括浮脂、聚脂及赘脂等。它们能于人体“肆虐”,主要是由于体内某些内分泌不足。因此,减肥最根本的方法,就要从控制内分泌着手。在大自然里,不少材料都有助于达到致内分泌平衡的作用,以抑制脂肪产生。所以,只要懂得食用,就自然不会发胖。否则,身体内的“脂肪制造机”一样会不停运作,年终无休。
最“刮油”食物(图片来源:资料图)
天然中药减肥食物
主打冬瓜:
冬瓜含有糖、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既可以用来煮汤、做冬瓜蛊,也可以腌制成糖瓜冬等,且更可以入药治病。
中医认为冬瓜味甘,性微寒,无毒,有利尿消肿、清热、止渴、解毒、减肥等作用。常食冬瓜对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均有良好的疗效,治疗水肿腹胀,效果尤为显著。
降脂食物:
血脂(包含脂肪、胆固醇、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的高低与饮食有关,故高血脂者宜多吃降低血脂的食物,以防止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过高,使血液粘滞,血流缓慢,形成冠心病。
1、食用香菇、蘑菇、草菇,可促使胆固醇分解和排泄。
2、常吃大蒜可抑制血小板凝结,防治冠心病。
3、绿豆含有“植物固醇”,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并促使胆固醇从粪便中排出。
最“刮油”食物(图片来源:资料图)
减肥零食:
果仁类:咸干或咸脆花生、腰果、榛子、开心果、生晒或酥制核桃肉、蜜制枣等。
咸肉和鱼干:如猪肉干、牛肉干、银鱼干等。
豆制品:如豆腐干、黄豆干、蚕豆干、齐札蹄(腐皮制)、黑醋大豆等。
凉果:陈皮梅、嘉应子、话梅、咸金桔等。
酸水果:杨梅、蕃茄、酸葡萄、酸梅等。
最“刮油”食物(图片来源:资料图)
以上的零食均没有脂肪、胆固醇,含糖极少,许多还有降血糖和降胆固醇作用,并有医疗价值。
很多人在正餐之外,更会选择某些食物或饮料来提高减肥效果,却往往“减磅不成”反而增磅,好像减肥茶,其实并非真的可以减肥
茶的卡路里不高,故多饮并不会增加人体热量的吸收,但亦不会减去身体的脂肪。至于市面上声称“减肥”的中药草茶,其实是一种利尿剂及轻泻剂。饮后会出现肚泻,虽可减磅,但减去的只是水分。当身体补充水分时,便会回复原来的磅数。因此它虽具有减重的疗效,却不能减肥。此外,由于饮用浓茶会减低人体吸收铁质,故成长中的青少年或孕妇都不宜多饮。
总括而言,无论从中医或西医,最有效的减肥方法,应从均衡饮食开始,配合正常的饮食习惯以及持之以恒的健康运动,无论多难的减肥目标,同样也有“成功之日”。
减肥谬误:
在减肥食谱之中,山渣、番泄叶等一系列的中药可说是常客。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它们具有除积滞、去肥腻的作用,因此进食者会有轻泻的情况出现。不过,靠泻虽然可带来瘦身的错觉,但对积存的脂肪却是有心无力。而且,长期倚肚泻减肥的话,不但治标不治本,更会影响健康。
回复:质检总局公布50种不合格卫生纸 并不是越白越好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日06:14
[提要] 最近,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北京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28家企业生产的588种卫生纸产品。结果有47家企业的50种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大部分是细菌菌落总数超标或者是柔软度不够。那么作为消费者该怎么挑选卫生纸呢?卫生纸并不是越白越好,有可能是添加了过量的荧光漂白剂。荧光剂是造成妇女皮炎的主要原因,长期使用还可能致癌
  卫生纸的品质,你留意过吗?在所有日用品中,卫生纸几乎每天都要和身体亲密接触,质量差的卫生纸不但细菌超标,长期使用含有过量荧光漂白剂的卫生纸还可能致癌。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50种不合格的卫生纸产品,其中包括4个批次的浙江企业生产的卫生纸。
  浙产卫生纸,也有不合格
  最近,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北京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28家企业生产的588种卫生纸产品。结果有47家企业的50种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大部分是细菌菌落总数超标或者是柔软度不够。
  这次被公布的4个批次浙江产不合格卫生纸是:
  德清县红丰纸业有限公司的皱纹卫生纸,规格500g/包。生产日期日。不合格项目细菌菌落总数超标。
  德清县武康镇昌达卫生用品厂的蝶缘卫生纸,规格200张/包。生产日期日。不合格项目横向吸液高度和柔软度。
  富阳长虹造纸厂的虹珠卫生纸,规格480g/包,生产日期是日。不合格项目是细菌菌落总数和柔软度。
  萧山城厢湘湖纸制品厂的好德卫生纸,规格350g/包,生产日期是日,不合格项目是细菌菌落总数和柔软度。
  挑卫生纸,专家说有8项指标
  那么作为消费者该怎么挑选卫生纸呢?我们请教了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的专家。作为专业机构,他们检测卫生纸质量的时候,一般会检测下面几个指标:外观、定量、白度、横向吸液高度、横向抗张指数、纵横平均柔软度、洞眼、尘埃度、微生物等指标。我们也可以跟他们学几招——
  外观:一看外包装,挑选卫生纸时应首先检查外包装。产品的包装封口应整齐牢固,无破损现象;包装上应印有生产厂名、生产日期、产品等级(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采用标准号、执行的卫生标准号(GB2)等信息。二看纸的外观,纸面应洁净,不应有明显的死褶、残缺、破损、硬质块、生草筋、浆团等纸病和杂质,纸张使用时不应有严重掉毛、掉粉现象,纸张中不应有残留的印刷油墨。
  定量:就是指分量或者张数够不够,根据相关规定,一般是净含量50克至100克的商品,其负偏差不得超过4.5克;200克至300克的商品,不得超过9克。
  白度:卫生纸并不是越白越好,有可能是添加了过量的荧光漂白剂。荧光剂是造成妇女皮炎的主要原因,长期使用还可能致癌。怎么辨别是否荧光漂白剂过量呢?首先用肉眼看应该是自然的象牙白,或者把卫生纸置于紫外光(如验钞机)的照射下,如果出现蓝色荧光,就证明含有荧光剂。而亮白度过低虽不会影响卫生纸的使用,但说明使用的原材料较差,同样尽量不要选用这类产品。
  吸水性:可以将水滴在上面看吸收速度如何,速度越快吸水性越好。
  横向抗张指数:就是纸的韧性如何,使用时是否容易碎裂。纯木浆纸由于纤维长,故拉力大,韧性好,不易断。
  柔软度:这是卫生纸产品的一个重要指标,好的卫生纸应给人柔软舒适的感觉。影响卫生纸柔软度的主要原因卫生纸的纤维原料、起皱工艺。一般来说棉浆优于木浆,木浆优于麦草浆,柔软度超标的卫生纸使用起来手感粗糙。
  洞眼:洞眼指标是对皱纹卫生纸上洞眼数量的限定要求,洞眼会对纸张使用带来影响,过多洞眼的皱纹卫生纸不仅外观较差,在使用中还容易破损,影响擦拭效果。
  尘埃度:通俗点说就是纸上粉尘多不多。如果原料是原木纸浆,尘埃度是没有问题的。但若用回收来的纸张作为原料,且工艺处理不恰当,尘埃度就很难达标。
  总而言之,好的卫生纸一般是自然的乳白色或象牙色,纹理均匀细腻、纸面干净、没有洞眼,无明显的死褶、尘埃、生草筋等,而低档卫生纸看起来是暗灰色和有杂质的。用手一摸,卫生纸是会掉粉、掉色甚至掉毛。
我们常用的:
等为合格产品。
> 图:读读这篇文章吧,也许对教育子女有所启迪:中国父母,砍向孩子
后您才能在本论坛发布信息!
咨询热线:400-890-8088
699元/㎡新房套餐
119+699元/㎡旧房套餐
累计人报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根筷子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