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觉益前行广释法师辅导影集

第三方登录:中国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释觉一法师受邀出席2016晋商年会
中国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释觉一法师受邀出席2016晋商年会
25日,中国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住持、中国五台山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五台山研究会副秘书长释觉一法师受中国晋商俱乐部刘文斌秘书长邀请,出席2016晋商《拥抱晋商生态元年》年会,并分享高峰演讲《佛教智慧与商道》。此次年会在北京山西大厦举行,来自海内外晋商商会及知名山西企业家三百余人参加活动。释觉一法师讲到:“五台山地处三晋大地中心地带,是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东台是五方文殊中的聪明文殊所在,三晋风土奉养着五台佛门,也养育着三晋人民和晋商传承。深层次的佛修是修利益众生事,是修入世的大慈大悲心,五台佛门宗风在新的时代特征下,如何以佛文化来指导商业双赢,来圆满晋商商道,使得晋商传承绵延流长,晋商精神合德尊道,既是当代晋商人的职责和历程,对我们释子佛修,也是难得的机缘和挑战。”现场,释觉一法师向中国晋商俱乐部刘文斌秘书长捐赠书法墨宝。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五台山资讯、佛教、旅游
作者最新文章辽宁省锦州市弘法寺住持释觉法师
累劫躬行觉正法&&
兴建道场度众生
——记辽宁省锦州市弘法寺住持释觉法师
觉法法师俗名魏国芹,生于日,系辽宁省朝阳县瓦房子乡新农村人。觉法法师的母亲信仰佛教,合家皆素食,觉法法师宿具慧根,志慕佛道,常随母亲到寺院烧香礼佛。
1982年,20岁的觉法法师礼锦州市慈贤寺上本下域法师为师,赐法名普慈,字觉法,为临济宗派第十二代法脉传人。后参学于沈阳般若寺,于1985年考入北京通教寺佛学院学习。1988年,觉法法师26岁,在广东南华寺依上本下焕老和尚受具足戒。同年毕业后,留在通教寺任维那等职。觉法法师唱念音声特别优美,因此深受信众欢迎。后来,觉法法师被锦州市宗教事务处及佛教信众邀请到观音阁任维那,她到观音阁后成立斋堂,规范早晚课诵、财务制度等,把寺务管理得井井有条。
1993年,觉法法师陪同恩师本域老和尚朝拜四大名山,云游四方,广播佛法,足迹踏遍名山大川,备受景仰。1994年3月,法师在五台山普寿寺参学,安居期间,考试作偈,名列板榜,九旬安居圆满。当时江西金山寺尼众佛学院邀请做监学法师,但由于本域老和尚突发白内障,觉法法师即刻赶回观音阁,侍师左右。从此她告别了云水漂泊生涯,定居观音阁。
经历了多年的参学云水的艰辛,觉法法师倍感无常,于是发大宏愿,自己建寺。当时正是国家宗教政策支持恢复宗教活动场所之时。1996年,觉法法师随本域法师重修破旧的娘娘庙。取“弘法利生”之意,改名为“弘法寺”。并立寺宗旨:“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2004年,觉法法师担任弘法寺住持。
弘法寺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小凌河西岸,是一座气势恢弘的古建筑寺院。弘法寺原址在锦州古城内北街,因古城改造,锦州市人民政府拨地迁址重建在现在的位置。弘法寺原名内娘娘庙。
建造中的弘法寺
公元1912年,锦县(当时锦州称锦县)佛教协会会长圆通老法师撰写的《锦州古刹》卷二·十八页上记载:锦州古城北门内西隅,有锦州府历史上第一座比丘尼梵刹,名曰娘娘庙,后因清乾隆年间,在锦州古城东门外又建一娘娘庙(也称东狱庙、天齐庙),为区别二庙,按地理位置划分城内北街的娘娘庙就称为内娘娘庙,东门外娘娘庙就称东娘娘庙。提起锦州内娘娘庙,与中国历史上金代第一尼通慧圆明法师还有一段渊源……
通慧圆明法师(公元1095年——1165年)俗姓李,名洪愿。其父李候,系渤海国名门贵族。金完颜阿骨打天辅元年(公元1117年),23岁的李洪愿因容貌端庄,知书达礼,而被选入宫中,成为大金国三太子许王宗辅之妃。七年后(公元1123年)生下金世宗完颜雍,从此李洪愿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抚育培养儿子身上。正当完颜雍13岁逐渐成为文才出众,卓而不群的女真少年时,战功卓著的完颜宗辅突然病逝军中。40岁的李洪愿面临女真习俗“兄死弟可妻其嫂”,但李洪愿拒绝了四太子完颜宗弼(金兀术)的追求,誓死不再嫁,也更加坚定了她把儿子完颜雍培养成英雄盖世的女真帝王的决心。苍天不负有心人,四年后,金熙宗完颜亶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完颜雍已经成长为一名相貌奇伟,体魄健壮、能诗善文、骑射勇佳、文韬武略超群的青年将军。李洪愿认为一切都可以放下了,于是在金熙宗完颜亶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佛历六月十九在辽阳清安禅寺削发出家,法号通慧圆明,随她一同出家的还有她的胞妹李心愿。
在辽西佛教史上,李心愿(公元1099——1187)是辽西第一位比丘尼师。她的传奇经历和姐姐李洪愿又相同又不同,她也因美貌秀丽被选入金皇宫,嫁给大金国五太子丰王金完颜乌烈,完颜乌烈不久病死。六太子赵王完颜宗杰逼李心愿嫁他为妃,李心愿宁死不从,甚至不惜自残容貌以示贞烈。后来李洪愿出家,妹妹李心愿也随姐姐一同出家了。李心愿的法号为通慧圆觉。金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6月21日,金熙宗完颜亶封婶母李洪愿为护国娘娘,李心愿为祐国娘娘,赐紫金袈裟,主持清安禅寺,全权负责东京一切佛事。
李心愿与完颜乌烈无子,当时完颜乌烈收养了完颜家族中一孤儿完颜彀英,李心愿视完颜彀英如已出,扶养、呵护、教育,使其成为一个文武兼备杰出的女真青年。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完颜彀英出任锦州临海军节度使,这一年大旱,锦州城内城外契丹、汉、女真灾民被逼哄抢军粮,触犯了国法,完颜彀英一怒之下,要把灾民全部杀掉。跟随完颜彀英身边的乌林达非常同情灾民,偷骑完颜彀英千里龙驹,连夜跑到辽阳清安禅寺,请通慧圆觉法师(李心愿)快快去锦州临海军拯救哄抢军粮的灾民。通慧圆觉法师听后立即上马直奔锦州临海军。通慧圆觉法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完颜彀英释放了灾民,并给他们每人按家庭人口领粮,以解燃眉之急,来年按借一还一的办法补还节度使的军粮。灾民井然有序的登记领粮,笑逐颜开的各回各家。这就是辽西佛教史上著名的“通慧圆觉法师救灾民的故事”。
说也奇怪,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风调雨顺,锦州临海军农、林、副、牧、渔大丰收,灾民按时,按借据把军粮还上。乌林达倡议为通慧圆觉法师建一座佛教寺院,完颜彀英第一个支持,他希望把自己的母亲留在锦州临海军,一可每天可以向慈母请安,以尽人子之情;二可经常聆听母亲教诲。锦州临海军黎民百姓听说要为通慧圆觉法师建庙,纷纷捐资捐款,献工献料,9月19启建,11月20便竣工。当时记载建有山门三楹、圆通宝殿三楹、大雄宝殿五楹、僧房三楹。通慧圆觉法师说:“我姐姐东京(辽阳)的寺院名为‘清安禅寺’,这座寺院就取名‘靖安禅寺’吧!”这座靖安禅寺当年的规模可以和大广济寺、地藏寺和紫竹寺(北普陀寺)这辽代三大寺相媲美。
这是文献记载中的锦州第一座比丘尼寺院。靖安禅寺的观音菩萨塑像是照通慧圆觉法的音容相貌雕塑的,当年的锦州黎民百姓都知道通慧圆觉法师是金熙宗完颜亶钦封的“祐国娘娘”、金世宗完颜雍的姨母,也是锦州临海军节度使完颜彀英的母亲,并且这位锦州第一位丘尼通慧圆觉法师还曾经救过锦州一城老百姓的命,人们习惯称该寺庙为娘娘庙,而把“靖安禅寺”这个真正的佛教寺院的名字淡忘了。
2011年9月拜忏
特别是到了清代,满族认为自己是大金女真族的后裔,干脆就把“靖安禅寺”叫娘娘庙了。由于清乾隆年间在锦州古城东门外又建一娘娘庙(也称天齐庙),为区别城里城外娘娘庙,故把城内“靖安禅寺”叫内娘娘庙。
内娘娘庙(靖安禅寺)在通慧圆觉法师任住持时期,香火极其鼎盛,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89岁的通慧圆觉法师圆寂于靖安禅寺,金世宗完颜雍亲自莅锦,披麻戴孝吊唁姨母通慧圆觉法师。
靖安禅寺毁于金宣宗完颜珣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通慧圆觉法师的徒孙正果法师重修靖安禅寺,仅修复圆通宝殿,规模大不如前。内娘娘庙后来于清康熙、乾隆、咸丰、光绪年间曾先后重修,文革时期正殿的大小塑像被毁,主殿翻建,被作为服装厂强占多年。僧人演学坚持信念,把部分大小佛像留了下来,做到僧人未断,佛未出院。演学法师于1995年病故后,由80高龄的本域老和尚接手管理,当时仅有一间半的平房,半袋米的寺产而已。本域老和尚率其徒觉法法师,发菩提心不畏艰辛,使寺院得以生存下来。后来由觉法法师多次与有关部门请示,得到市宗教局以及古塔区政府的重视,1996年,内娘娘庙被正式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本域老和尚为住持,以弘法利生为己任,改名为
“弘法寺”。
之后重建弘法寺仍然经历重重磨难。1998年古城改造,周围居民皆搬走,停水停电唯剩弘法寺无人问津,在这种环境下,本域老和尚带着宏愿未了的遗憾,于日圆寂,把心愿留给弟子觉法法师,觉法法师下定决心替恩师完成建庙规划。
觉法法师不负恩师重望死守庙宇,带领僧人和信众,到市、区政府、建委、开发等部门多次协商,历经两年多磨难,最终达成在原地翻建的协议。当时四位僧人在庙前租一室半楼房,拆除旧房,正式定于日奠基。在动工时,由于与当地不信仰佛教的居民产生了分歧,工程又不得不暂停。
老弘法寺原貌
这样耽搁一直到2002年2月,僧众除节假日、双休日外,每天都找市政府、市建委、古塔区政府等有关部门,经历了万千坎坷,经多方协调,最后市政府与寺院达成一致,迁移弘法寺到西大桥凌西公园内,同年10月,藏经楼开始奠基,并启建藏经楼。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同仁的鼎力相助下,觉法法师废寝忘食,亲自设计统筹,带领信众同舟共济建寺弘法,寺院僧众为建道场勤俭操劳。2003年春,又建起了东西二楼,三圣殿佛像落座,同年8月15日本域老和尚塔在寺院西院落成,弘法寺成为锦州城内唯一的一座寺院与灵塔并存的寺院,并于在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庆典仪式。
2008年,住持觉法法师为了感谢多年来帮助支持弘法寺的各位护法居士,解决他们晚年不能安养往生的后顾之忧。觉法法师自己拿资金,组织发心居士,亲自搬砖搬瓦拌灰修建往生堂。在众居士出资出力的帮助下,往生堂很快主体就竣工了,未等装修就投入使用,使得每位信众均沾法益,悉皆解脱!觉法法师悲心切切,不但使各个老居士们感动,还感动了他们的子女,使他们都发愿专心念佛求生净土。
2009年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日那天,在各级领导和各界信众的关怀支持下,大雄宝殿举行了奠基仪式。觉法法师为建设寺院呕心沥血,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觉法法师亲自采购工程材料,并带领僧众在修寺建庙过程中教每个人都学习看建筑图纸,让每个人都负责监督工程。经过几个月的施工,一座长23米、宽15.7米、高17米,投资150多万元的大雄宝殿主体工程顺利完工。为锦州城又增添了一座古建宝殿。
2010年,觉法法师四处奔波与有关部门沟通。后由市政府批准,得到园林的支持,寺院投资在弘法寺山门前修建了一条六米宽的入寺道路,同时也改善了脏、乱、差的晨练公园环境,增添了许多健身器材。为民众提供了方便,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信众和游客前来弘法寺,也为锦州城增加了一个新的的人文景观。同年,前移扩建天王殿、钟鼓楼的土地也得到了落实。
日,在觉法法师的殷勤筹划下,天王殿,钟鼓二楼正式奠基。在广大信众踊跃捐款,积极配合下,经过多方筹集资金,于7月27日(农历六月十六日)动土。在修建过程中遭到意外,停止了修建,后又于日(农历三月初九)动工。现在天王殿,钟鼓的主体已经完工,东西游廊、牌楼也都即将竣工,寺院的整体建设已初具规模。
住持觉法法师与监院师父
昔日的百米小庙,如今移址在凌西河畔,雄伟壮观的天王殿、钟鼓二楼、宫式大雄宝殿、藏经楼、三层宝刹,变的错落有序,总占地面积5850平方米,建筑面积4125.5平方米,累计投资约近三千万元的资金。
今日的弘法寺金碧辉煌、气宇不凡,走进弘法寺的山门,则兼具着佛文化的肃穆和原始生态的灵性,禅寺一园一塔、一殿一佛、一树一木皆如有灵之物熠熠生辉。与凌西公园交相辉映,既能满足广大信众参学佛法的要求,又能满足旅游观光的需求,形成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
觉法法师在弘法寺
弘法寺在各项规章制度近趋完善的同时,没有忽视道风建设,除每年例行的法会外,坚持“夏安居、冬坐禅”、半月诵戒、定期举办诵经、忏摩、讲经法会。在觉法法师的带领下,弘法寺每周六念佛、结夏安居、上殿过堂、精进佛七。觉法法师从不懈怠,同时一字一礼《法华经》一部,使师德行剧增,誉满遐方,皈依坐下者,不计其数。拜《万佛忏》七部、《梁皇宝忏》二十一部、放焰口等等。数年如一日,普施法界一切众生。
弘法寺法音不断,寺院与周边的景色自然融合,吸引十方礼佛香客之集,盛世万事兴,政通人和、法缘殊胜,八方传佳音,弘法寺佛光普照前程似锦,众心归一,得到了凤凰涅槃的新生。弘法寺知恩报恩,觉法法师以弘扬中国佛教文化和利乐有情为己任,终于实现了本域老和尚的宏愿,把弘法寺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十方丛林道场,弘法寺现有僧人20多单,六和共住,信徒万余人。
弘法寺僧众
觉法法师天性纯善慈和。为救度苦难的众生不辞辛苦的弘法利生,用菩萨的智慧培育人才,用慈爱之心呵护众生。她修为精进,宽厚仁慈,德行高洁,堪称当代佛教界尼众大德。1988年—1993年期间,觉法法师任锦州市佛教协会会计,其中1990年任锦州市青年委员;1992年任辽宁佛教协会理事;1993年出席中国佛教第六届佛代会代表。1998年任锦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锦州市佛教慈善基金会副会长;2009年任锦州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2011年任锦州市政协委员同时任太和区政协委员等职。相信在法师的带领下,弘法寺定能成为锦州乃至全国的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已投稿到:释证严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释证严,俗名王锦云,法名「证严」,字「慧璋」,台湾人,创办人,依止为师,秉持师命「为佛教,为众生」,於创立功德会。[1]
出家前自号静思,慈济功德会的会众多尊称其为,又因驻锡在花莲,早期被称为花莲师父,又被称为台湾的“”。台湾人,创办人,皈依印顺长老为师,秉持师命“为佛教,为众生”。1966年于花莲县创立,此即慈济基金会之前身。2012年,受马来西亚元首封予勋衔。
释证严人物生平
释证严身世背景
生于台湾日占时期末期,自幼过继叔父为长女,就称呼叔婶为父母,也随着迁居丰原。其继父(原叔父)经营剧院,往来丰原、清水、潭子等台中市之间,家境小康;证严法师则从旁协助,也分担家务。证严法师侍奉继父母被地方传为至孝美谈。 后因经历二次大战美军空袭轰炸,见证战争的残酷。
1960年,二十三岁的王锦云因继父脑溢血过世。哀痛逾恒之余,开始思索人生道理。
释证严与佛教结缘
1960年,23岁的王锦云,至丰原寺拜拜,当地住持妙广法师赠其“解结科仪”。后因父丧至慈云寺拜《》,体会人生无常之道理,此后萌生出家之意。 传在接触佛法后,引发法师探讨宗教之兴趣,也曾阅读《》、《》、并且也同时专研《》。法师从四书中体会到中国传统之伦理道德是维系社会安定必须遵循之法则,如果人人安分守己,社会必会安定和乐。同时期,有位信徒前来询问是否可将家中破旧之《》当废纸售出。法师听到经名,心生欢喜,便花了数百元钱请回家。此一经书至今仍置于。 后经当地出家师父引荐,前往汐止静修院,准备出家,三天后被母亲寻回。
王锦云随着修道法师再度离家,由台中前往,再转台东县鹿野乡王母庙。 几经波折,在台东县鹿野乡王母庙之后,先后移居知本清觉寺、玉里玉泉寺、花莲东净寺、台东佛教莲社。后寄住在佛教莲社时,至信徒家中做客,在其府中见日文版《大讲座》,才发现法华三部中的《》及《观普贤经》。阅读无量义经时,看见“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三十二字,对无量义经产生浓厚兴趣。 后经许聪敏居士引荐,前往花莲县秀林乡佳民村普明寺弘法,两人就暂住许家。
1962年,修道法师返回丰原,25岁的王锦云独自留下。王锦云自行落发,现沙弥尼相,许聪敏为之取法名“修参”。
释证严正式出家
1963年,位于台北的临济护国禅寺预备开坛传戒,而来自、自行削发的沙弥尼,在戒会的前一天到了台北,二十六岁的修参正是其中一名,打算先去临济寺报名,却因未曾拜师,无法受戒。而后又跑到朱仑街的慧日讲堂图书处,购买《太虚大师全集》,打包好书籍准备要离开时,突然下雨了,刚好在慧日讲堂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慧日讲堂的创始人导师。
印顺导师忆起当年那一幕:“那时候我住在慧日讲堂,有位以前女众佛学院的学生慧音,带了一个人来,见了我之后,就到讲堂的图书处去买《太虚大师全书》。我这才听慧音提起,这人本是要来受戒的,但因为在花莲时,只依了一位许聪敏居士为老师,就削发了,是没有出家的剃度师父,来了才知道无法进坛受戒。”
当时有人告诉他其实可以就近拜个师父,就能报名了,但他坚持师父要慢慢找,所以想到慧日讲堂来买套《》,就要回花莲去了。没想到买了书后,他就跟慧音讲:‘我要拜印顺导师作师父!’”老人家说到这里,呵呵朗笑起来:“我这个人啊!不善于说话,也不知道他看中我什么?但,我答应了。随即替他取个法名叫‘慧璋’,就要他赶快回去,戒坛报名的时间就要截止了!”
因开坛传戒时间紧迫,印顺长老为开示:“我们因缘很特别,我看时间来不及了;但既然出家了,你要时时刻刻为佛教、为众生啊!”。
这个时候,释印顺导师看她那么有诚意,随即给他取个法名叫‘慧璋’,王锦云才得以赶去台北中山足球场附近的临济护国禅寺去进行报名比丘尼具足戒,而得到一个戒名称“证严”,这也是证严法师法号的由来。而当王锦云已成为释证严了,便返回,许聪敏居士在普明寺后搭建一小木屋,证严便在其中持诵抄写《》,后因台风倒塌,又移往花莲讲《》四个月,在讲经期间有四位弟子皈依法师座下,后又至基隆海会寺结夏安居三个月;直至1964年秋,方才回到普明寺,和德慈、德昭、德融、德恩四位弟子在附近之地藏庙旁之小木屋安居、修行。鉴于当时台湾佛教界普遍因应信众的需求,出家人经常必须外出诵经拜忏,即使三更半夜也不例外,实在无法安心用功办道,二十七岁的证严法师坚持“一不赶经忏,二不做法会,三不化缘”,便手工制作毛衣、饲料袋、婴儿鞋等自筹财源生活。
释证严师徒关系
证严上人师徒合影
花东地区赞助人许聪敏
友人女众佛学院学生释慧音,释印顺的学生。
直系弟子有四位:释德融,释德慈、释德昭、释德恩,都是释证严的徒弟。
释证严主要成就
释证严慈善事业
创办慈济功德会
1966年,二十九岁的证严法师前往花莲凤林镇某私人医院探望弟子德融的父亲,见地上一滩血迹,听人告知,为丰滨一名原住民妇女小产,却因缺少开刀所需保证金新台币八千元而无法开刀,只得又带回部落。此即“一摊血”事件。后来又遇三位穿着会衣的海星中学老师贝蒂、黄雪文和高凌霞修女因为郊游路过普明寺;不期而遇的情况下,比利时籍的贝蒂修女在谈话中对说:“佛教这么多、力量这么大,如果做社会服务的工作,影响会更大。”证严法师大受震撼。[2]
当年,法师原依印顺长老指示,要前往妙云兰若;但在信徒挽留之下,决定在开展社会救济工作。
法师留在花莲后,要求信徒每日于竹筒存下当日菜钱五毛钱,日日发善念,并与法师一同手工制作,辗转相传,信众日多,此便是慈济人言传之“竹筒岁月”。[3]
1966年农历3月24日正式成立“佛教克难”。功德会成立之后,请求皈依、剃度者众多,法师不得不放下当初立愿不收弟子的坚持。然而也为弟子立下两项规定:“一、凡皈依者,必须要做‘慈济功德会’的成员;二、凡皈依者,必须实际负起‘慈济功德会’的救济社会工作,而不能徒托空言。”
功德会创立初期,与几位弟子仍在普明寺做手工,发放救济品,地方十分狭窄。但因开始发展,普明寺的空间渐渐地越来越无法容纳参加发会的信众,法师便向母亲请求援助,捐资购下一甲五分的地,并建起一间大殿,即“”。由1968年起,三十一岁的证严便逐渐兴建精舍、厢房、寮房、办公室等,历经十多次增建,成为全体慈济人的心灵故乡。
功德会初期,证严在当地会员的协助规划之下,发行“慈济月刊”,开始建立“慈济委员”、“慈诚”制度,成为慈济发展最大动力,会员逐渐扩增。
医疗志业-创立医院
1978年,法师发现罹患,深觉“人命在呼吸间”,忧虑没有长久支持的资源,更感于台湾后山地区长期缺乏医疗资源。
1979年,法师举办多次义诊,也因十多年来的慈善志业,发现“贫病相依”、“因病而贫”,又感于台湾东部(花东)地区长期缺乏医疗资源,决定在慈济委员联谊月会上,发起建立“佛教慈济综合医院”。
发布消息后,然因花费太高,起初不得众人支持。但法师于各地奔波募款,始受社会各阶层及政府单位支持,历经当时林洋港、宋长志、李登辉、吴水云县长等人协助,解决用地。
日,于市区原花莲农工牧场土地动工。
日正式完工,隔年又展开第二期工程。立下免缴住院保证金之先例,之后台湾卫生署要求全台湾医院也照此办理。
聘请前故台大医院副院长杜诗绵、原台大医院复健科主任曾文宾负责筹划工作,并相继出任花莲慈济医院院长。
教育、人文志业
医院建院完成后,医院有硬件而无软件──即医疗人员,便逐步推展教育志业工作,建立慈济护专、慈济医学院。而护专、医学院后来相继升格为、。而除台湾本土社会救济外,进而从事资源回收的环保工作,推展赈灾、国际赈灾等工作。于海外建立慈济人据点、
分会,要求慈济人能怀着“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头顶别人的天,就要回馈当地”等理念,在全球各地推动四大志业八大法印,也得到许多当地人的尊敬。
1991年华中、华东水患,法师见灾情严重,便发起街头募款及勘灾、救灾工作。[4]
大陆赈灾与国际赈灾,在台湾都曾受到不同立场批评,而法师要求人不涉入政治、不参选的原则,也曾受挑战。法师仍一本初衷,坚持推行,逐渐建立庞大的志业团体。[5]
《》不是的著作,乃是法师对弟子们的教诲,由弟子们集结成书出版后对社会造成很好的影响,因此常被引用为修身格言,“慈济教师联谊会”进而在国民小学推广《》教学、研发了许多教案
释证严获奖记录
&&&马来西亚槟城州元首封予拿督斯里勋衔
&&&(获奖)
&&&时代杂志(TIME)选为2011年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获奖)
&&&第24届庭野平和财团
&&&庭野和平奖
&&&(获奖)
&&&美国加州“美国亚裔联盟”2004年亚美人道关怀奖
&&&(获奖)
&&&中华民国一日志工协会终身成就志工奖
&&&(获奖)
&&&总统陈水扁颁赠二等景星勋章
&&&(获奖)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第一届总统文化奖太阳奖
&&&(获奖)
&&&美国诺薇尔基金会(The Noel Foundation)人道精神终身成就奖
&&&(获奖)
&&&非联合国会员国家及民族组织(UNPO) 国际人权奖
&&&(获奖)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行政院文化奖
&&&(获奖)
&&&世界国民外交协会(PTPI)“艾森豪国际和平奖章”(Eisenhower Medallion)
&&&(获奖)
&&&菲律宾麦格塞塞奖社会领袖奖
&&&(获奖)
&&&吴三连基金会社会服务奖、台美文教基金会社会服务奖
&&&(获奖)
&&&全国好人好事代表(台湾)
&&&(获奖)
释证严电视节目
法师本人除了在道场、书籍与平面媒体上,发表著作,平日在大爱电视台,有数个节目主要是播放法师的言行。
─法譬如水、静思妙莲华:对佛法、佛学、水忏与妙法莲华经的介绍开示
大爱电视─菩提禅心:对佛法、佛学、水忏与妙法莲华经的介绍开示,以戏剧呈现
大爱电视─人间菩提:每日慈济组织内志工朝会的纪录或当日法师在重大集会场所的重要讲演
大爱电视─衲履足迹:每日法师到各地所见的人事物与言行纪录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台湾佛教.[引用日期]
.凤凰网.日[引用日期]
.中国新闻网.日[引用日期]
.凤凰网.日[引用日期]
. 今日新闻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释自了法师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