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武术家京城三公子陈永青三

[转载]中国最著名的武术家2
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华佗与、(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关于华佗故里,学术界普遍认为华佗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欣然为亳州亲笔写下了“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题词。《建安三神医:董奉(220~280),字君异,侯官(今长乐)人。少时治医学,医术高明,与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区”。如当时交州刺史吴士燮病危,延董奉诊治,以三丸药纳之口中,以水灌之,并使人捧、摇其头,经抢救而愈。董氏医德高尚,对所治愈病人轻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日久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易之。重奉以所得之谷赈济贫穷,后世以“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据载今江西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汉族,河南人,后期医学家。生于公元150年正月十八日,于公元219年溘然长逝,享年69岁。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家庭,其父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奠定了基础。 》
岳飞()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岳飞、韩世忠、张俊、)之首。
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张三丰,本名通,字君宝,元季、道士。善书画,工诗词,中统元年,汉族,辽宁人。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自称后裔,为开山祖师。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君实,居宝,蹋仙,全一真人
辽东懿州(今辽宁)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主要成就:
武当派创始人
代表作品:
《》《玄机直讲》《》
张三丰,元﹑明(一说金)著名,生卒年不详,传说生辰时间跨越、蒙元和三个朝代(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亦作“君宝”),号玄玄子,是太极拳的创史人,经考证得字子冲南宋七年(
1247年)生于(至今有留传家谱为证走遍中国2009年也做过相关报道—应该来说是近几年新发现的有力证据之一);另有记载元定宗三年(1248年)生于辽东懿州望平县(今黑
山县姜屯镇)在莲花湖畔亦有张真人故居。明成祖永乐年间大修武当山,专门为张三丰修建了“遇真宫”。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
陈王廷(),字奏庭,根据大量史料的分析研究,研究整理当时各家拳法,创造太极拳的是明末的陈王廷。陈王廷是陈家沟第九世,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王廷”,故应作陈王廷。
《注:陈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起源的几种说法
  1、陈卜创,这个提法是陈鑫说的。陈鑫《陈氏拳图说》“自序”中有:“明七年,始祖讳卜耕读之余,而以阴阳开合运转周身者,教子孙以消化饮食之法,理根太极,故名曰太极拳。”
  2、创太极拳,此说是、顾留馨发明的。唐豪三下考察,发现《陈氏家乘》陈王廷“长短句”中有“闷来时造拳”句和《陈氏家谱》陈王廷的“旁注”(第26个旁注的最后一个旁注)中有“陈氏拳手刀枪创造之人也”。于是顾留馨编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太极拳”条第(2)记“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卓有创见的武术家陈王廷”。、顾留馨合著《太极拳术》简介中有“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如杨、吴、武、孙)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
  3、传陈长兴《陈长兴序》(节录:“……吾师蒋先生为门下高足弟子,得内家悟修之真传,先生姓蒋名发字元龙,乃吾乡之人……名满海内,凡拳勇者无不拜服,吾在门下从先师学艺二十余年,蒙师教诲,技艺尽之于吾,……吾师从太夫子王宗岳学艺十年,全得内家真传,又得甘凤池、二位先生传授,遂练成绝技,无敌于天下,为剑侠之高人。”)
陈氏家族介绍
陈式太极拳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由省县向怀庆府属地移民。移民中有一青年名叫陈卜,祖籍本在山西泽州郡东土河村,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洪洞,与妻儿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将此村取名陈卜庄。由于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明洪武七年,陈卜合家造成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西清风岭上,南临,北负一岭,旱涝保收。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直至建国后陈家沟所用的婚丧嫁娶用具上还写着“古常阳”的。陈家沟距今温县县城正东约5公里,仍以陈姓为主,村中居民现达2600余人。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
  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计有二世陈刚、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2》
三世陈琳、四世、五世陈堂、六世等人。到七世齐、陈思孔、陈思怀三兄弟时开始分家立业。陈思齐传于第八世陈守身,又传于第九世陈我读、陈我讲、陈我诵、陈我漠兄弟四人,再由陈我讲传于第十世;陈氏另一支是七世陈思怀传于八世陈抚民,由陈抚民传于第九世陈奏乾与陈奏庭二人。
  (约1509年)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痒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博采众家精化,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拳法理论来源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来源有四: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运用于拳术之中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脾藏意。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及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招式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招式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与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第三,通过拳术招式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3、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
  中国古代中医学说主要是论述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知学理论袋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肺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其中,经脉是人体的纵行干线;络,有网络之意,是人体脉络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几个部分,起着决死生、处百病、调的重大作用,但是决不可不通。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一,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人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降窍、皮肉筋骨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十二正经及十二经别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三经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陈五庭将人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其二,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润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畅通无阻,通达于周身,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必须得依靠经络系统的传注。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通过经脉运行血气而营养阴阳,以养刚中柔表之气,溢发于体外,助于技击施展;濡筋骨,使自己体格健壮,表里筋骨坚实,内气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来之击;利,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
  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所谓感应传导,就是经络系统对于外界的刺激的感觉,有传递通导作用,即为人体的触觉系统。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应用于太极状术之中,保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顺利完成。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保持人体各部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领先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各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
  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提难防。
  4、综合百家拳术之长,独树一帜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名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系山东省人。编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变化无穷,微妙莫测,似有神意。
  陈王庭创造太极拳时,从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雀地龙、悬脚虚、势、兽头势、朝天蹬、手、指裆势、跨虎势、等。
  由于陈式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
陈氏太极拳的传承
  陈氏太[1]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字奏庭,太极拳创始人。自明洪武初年,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常阳村(即今陈家沟)时算起,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世。
  陈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陈所乐陈氏第十世,师承太极拳创编人陈王廷而得太极拳真谛,和其师兄弟陈汝信同为太极拳创编后的太极拳第二代。
  陈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陈汝信,陈氏第十世,学拳于太极拳创编入陈王廷。
  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陈正如,陈氏十一世,师承陈所乐而精于—百零八式太极拳,为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陈恂如、
陈氏第十一世,陈所乐之孪生子,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敬柏、字长青,乾隆年间人。、字炳南,清乾隆末年人。陈氏十二世。
  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公兆,字德基,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陈氏十三世。
  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秉奇、、陈秉旺,陈氏十三世,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乾隆末年人。三人乃亲。从小即拜族叔陈继夏为师,学习家传陈氏太极拳术。
  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字云亭,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自幼受业于其父秉旺,太极拳、械出神入化。他对太极拳的发展,贡献颇丰,可谓继陈王廷创拳后,在漫长的太极拳发展道路上,又树起了一座丰碑。
  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有恒、
  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清萍、、
  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耕耘、字霞村,陈氏第十五世孙,太极拳第七代传人,一代太极拳宗师陈长兴之子。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垚、字坤三,仲甡长子,叔伯弟兄排行第二,为陈氏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淼、字淮三,季甡长子,幼随父习文练武。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焱、仲甡次子。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森、字愧三,季甡次子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字品三,仲甡三子。陈氏十六世。前清岁贡生。为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陈耕耘次子。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复元、字旭初,陈氏十六世。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克忠、字子纯,陈克弟、陈氏十七世。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发科、字福生。陈氏十七世,太极拳第九代传人。自幼师承乃父延熙。他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史上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本世纪2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长期在北京拳术,使陈式太极拳逐步走向社会,为社会所熟悉。其著名高徒有:沈家桢、顾留馨、、田秀臣、、冯志强、、肖庆林等和其子照奎、照旭以及女儿豫霞。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字绩甫,陈氏十八世。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奎、陈发科幼子。自幼随父学拳,精通陈氏太极拳理论和以及各种技击方法,善于精巧细腻的攻防技术,对推广、普及、提高陈氏太极拳贡献巨大。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旭、陈发科次子。陈氏十八世。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瑜、陈照奎之子。陈氏十九世。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小旺、陈照旭长子。陈氏十九世。曾担任陈式太极拳协会,河南省协会主席;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参加过《太极神功》、《》、《陈式太极拳》等影片的拍摄工作。并有多部武术专著面世。创办的“世界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总会”,在30多个和地区建立了分会,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上百个城市推广太极拳,为太极拳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各流派出现及发展
  太极拳自陈王廷首创之后,在陈家沟世代相传,子孙妇孺皆知,老幼皆练。陈家沟的人丁越来越兴旺,练太极拳之风也愈来愈盛,后浪推前浪,历代都有名拳师。三百年来,历经陈氏子孙及其门徒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太极拳便成为我国重要的拳种之一。
  从《陈式家谱》可知,陈王廷三子一孙的拳艺一般,玄孙甲弟则拳艺精到,但从此后继无人。然而,陈王廷的族系第四代秉壬、秉旺、秉奇三兄弟,是陈家沟著名的太极拳手,人称三雄,与同族陈公兆、齐名。不过,这时陈王廷所创的七种拳套,已由博返约,原有的一百零八式长拳和太极拳(十三式)第二路至第五路,在陈家沟已很少有人练习,而第一路、炮捶(现代陈式太极拳第二路),推手和粘枪,则精益求精。至五传陈长兴和陈有本时,为适应不同的学习对象,第一路太极拳又有老架和新架之分,至六传又派生了架。
  新架据说是陈有本所创,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逐渐扬弃了某些高难度的动作,陈家沟人称之为“略”。陈有本的门徒族侄陈清萍,也创造了一套架式,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步加圈,在不改变套路的原则下,由简到繁,以至极为复杂,逐步提高拳艺的技巧难度,与陈有本同时的陈家沟拳师陈长兴,承祖辈的老架系统,架式宽大,难度高,直到他的学生在北京传习拳艺时,为了适应保健需要,又逐渐改变了拳套动作,遂成。后又从杨式派生了,其创始人为。
  人武禹襄先从禅学陈式老架,又从陈清萍学新架套路,其后自创一派,称。后由武氏又派生了,其创始人为。》
戚继光(日-日)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登州人。著名抗倭将领、,与俞大猷齐名。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有多部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爱国教育基地。
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人,生于弘治十六年。是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儒将、、诗人、兵器发明家,然而,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他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本邑好友黄光升密授俞大猷方略,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并称“俞龙戚虎”。《明史·俞大猷传》曰:“大猷负奇志”,“忠诚许国,老而弥笃”。
福建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
出生日期:
公元1504年
逝世日期:
公元1580年
武术家,军事家
主要成就:
率领俞家军抗击倭寇的滋扰
代表作品:
《正气堂集》,《兵略对》,《大同镇兵车操法》等
志辅,逊尧
张松溪,明代鄞县(属浙江宁波)人。师事孙十三老,自言其法承宋代的张三丰。嘉靖年间以内家拳享名于宁波府。
主要成就:
传播内家武术
所处时代:
《注:内家拳传承  一、张三丰→……→王宗(岳)→陈州同→……→孙十三→张松溪
  &&&&&&&&&&&&&&&
二、张松溪→ 叶继美→吴昆山→李天目→余波仲、吴七郎、陈茂弘
  &&&&&&&&&&&&&&&&&&&&&&&&&
  &&&&&&&&&&&&&&&&&&&&&&&&&
→周云泉→卢绍岐
  &&&&&&&&&&&&&&&&&&&&&&&&&
→单思南→王征南→黄百家(后世知内家拳技多由此出)
  &&&&&&&&&&&&&&&&&&&&&&&&&
→陈贞石→董扶舆、夏枝溪
  &&&&&&&&&&&&&&&&&&&&&&&&&
→孙继槎→柴玄明、姚石门、僧耳、僧尾&&&&&&&&&&&&&&&
甘凤池,江苏江宁人,清代著名家,生卒年不详。先后拜黄百家、为师,精内外家拳,善导引之术。江湖人称「江南大侠」,著有『花拳总讲法』。据清人着『甘凤池小传』说,他年八十余,终于乡。
杨露禅(年),名福魁。河北广府(今)人。
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人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主要成就:
杨氏太极拳创始人
《拳术传承:  杨露禅过世后,太极拳传子杨班侯、,后由其孙(-)修定而成。杨氏太极拳由于从学者众,影响后世甚巨。因而也衍生了许多杨氏的支派,最为著名的有王氏太极()、()、熊式太极拳()、董氏太极(董英杰)、田式太极(田兆麟)、李氏太极拳()、府内派、老六路等等。
  现在太极拳流行的就是杨氏太极拳大架,有108式,46式,竞赛48式。最新套路为胡氏所创,为67式。
  另外杨露禅在京城所传第一个套路“太极拳六十四式老架”,由杨露禅大弟子王兰亭传给李瑞东及,周玉祥为纪念王兰亭遁入深山道门,改名为“王道人太极拳六十四式”传吴锦园,吴锦园迁台后传叶金山,人称王府皇家太极拳。
&宗师家世:
  长子,杨凤候,早亡。 次子,杨班候()。 三子,()。
  、杨兆鹏、杨兆元、杨兆熊(杨少候)、杨兆清(杨澄甫)。
  杨振铭、、&&&&&&&&&&&&&
 先生,1921年农历6月20日生,日逝世,享年86岁。祖籍永年县闫门寨村。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曾孙,太极杨澄甫次子,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生前曾任市政协委员、常务委员,邯郸市武术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温县(今属河南)人。陈氏十四世孙。立身中正,形若木鸡,人称“牌位先生”。精于陈氏世传拳术。继以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理论,损益陈王廷所创长拳十三势,使其拳路系统化、定型化。为太极拳老架之代表。传授门徒众多,有名弟子有,其子陈耕耘,宗侄陈花悔,陈怀远,杨露禅(福魁)等&》
董海川(1797年—1882年)生于嘉庆年间,原名董明魁,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村人。一般认为是八卦掌拳术的和主要传播者。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擅长技击。相传在得遇“云盘老祖”传授其技,创立了八卦掌。
《注:家庭背景  董海川(明魁)祖父董博轩为董家十三代迁居河北朱家坞村,有二子:董守兴,董守业。
其父董守业有三子:长子德魁,次子明魁,三子武魁。董海川幼时与董宪关系甚密,董宪喜文善武,必尽其术。受其影响,董海川嗜武成癖,与董宪形影不离,常往来与文安以武会友。早年便在河朔地区响有威名。听长者讲,明魁幼时聪明过人,嗜武成癖,终日研文武二途,家传武艺一点既通,并秉性刚直,疾恶如仇,时为贫弱者打不平。青年时认求真谛,行走,云游四方为不给族人招惹麻烦改名“海川”容纳百川之意。清嘉庆二年农历十月十三日,董海川出生在文安县朱家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董氏家族于初年由洪洞迁至河北藁城,后分化出很多支系,其中一支迁至现在的河北雄县开口村,数代后,到了董继德这一辈,董氏家族再度迁居富管营村,后因屡遭水灾,移居朱家务,从此安定下来,繁衍生息。
  董继德有两个儿子,其中之一便是董海川的父亲董守业。董守业为生,也有人说他担任乡间的先生,还有传言说他潜心研习。如今,各种传闻已经无法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父亲在武术上的造诣绝没有儿子董海川高。董守业有三个儿子,老大德魁;老二明魁,也就是董海川;老小武魁。
董海川亲传弟子五十六人,众弟子中尤以尹福、马维棋、、程廷华、宋长荣、、、等最为驰名。八卦掌主要有两个流派:一个是以程廷华的龙爪掌为代表的程派,一个是以尹福的牛舌掌为代表的尹派。其他流派基本都和这两个流派有关。
掌落神州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其后学深研其理,充实其技。尤其是第二代,尹福、程廷华、樊志涌、宋长荣、宋永祥、刘凤春、、史继栋、刘宝贞等,充实完善八卦掌技艺,自然贯通,形成不同风格,使八卦掌在神州大地上更加丰富多彩。
  由于董海川的各个弟子都是带艺投师的,董海川因材施教,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流派。八卦掌各个流派支系既有共性特征,又有突出的个性特色。
  现已形成的主要流派有:尹福所传的,程廷华所传的程氏八卦掌,史继栋所传的史氏八卦掌,樊志涌所传的樊氏八卦掌,梁振圃所传的梁氏八卦掌,宋长荣、宋永祥所传的宋氏八卦掌,刘宝珍所传的刘氏八卦掌,还有刘凤春秘传的刘氏八卦掌及所传的形意八卦掌等。
  尹福()字德安,号,因身长体瘦,人称“瘦尹”。
河北省冀县人,幼年来京,居(齐化门)吉市口,以卖烧饼油条为业。其掌法特点是屈腿蹚泥,以自然步走转,步子小,趋于急行,横开斜进,拧翻走转,进退直接,多穿点,动作刚猛,
以冷、弹、脆、快、硬见长。重腿法、步眼和腰身,出掌形似牛舌,故名“”。四指并拢,内扣。出手冷脆快,富弹抖力,掌的运用轨迹接近直线,走自然步,趋于急行,以足碾地横开斜进,拧翻走转,进退直接,身行变化简捷明快。
  程廷华,()字应芳,河北省深县程村人。自幼入京学徒,艺成后在京(哈德门)外花市上四条,以制镜为业,
江湖人称“眼镜程”投师董公门下,深得八卦掌之精奥。其掌法的特点是屈腿淌泥,横开直入,拧翻走转,舒展稳健,劲力沉实,
刚柔相济,善摆扣步,以推、托、带、领、搬、扣、劈、进见长, 力层出不穷,拧裹劲变化万千。程氏八卦掌以 “
龙形掌 ” 为基本掌型,该掌形虎口撑圆,拇指外张,四指内抱,食指上顶。掌式的运转圆活,弧度较大,千回百折,形成螺旋,步行屈腿如蹚泥,用摆扣步进行身形转换,多双摆双扣,运作舒展大方,其风格为大开大合。走转拧翻,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圈中有圈,层层不断,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
“ 游身八卦掌 ” 。
  先生姓史讳计栋,字振邦,行六,人皆以史六称之,河北冀县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一八三七年),卒于宣统元年(公元一九0九年),享年七十三岁。性廉而善辞令,与人无争,里人有纠纷,得一言辄解。在京师经营木业,开设义和木厂于东城,同业中劳资有争议,常被邀请为调解人,由先生居间仲裁,双方咸感满意,而争议息。
  先生幼拜谭腿名家、当时人称铁腿秦凤仪学武术,
锻炼刻苦勤奋,家离师寓约十里,来去途中踢腿不停,凡数年尽得师传。后尹福亦从,二人切磋钻研,相处颇为投机。秦殁后,尹重拜八卦掌大师董公海川门下,后史先生知其事,亦投入董公门墙。尹因先入董门为大弟子,次之,先生添列第三,艺名史立卿。 当时董公以拳勇显名于京师。号称“”,其术变化多端,尤以步法转换莫测奇妙,誉満九城。京师内外,及各地武术专家慕名来访者实繁有徒,然卒未有能出其右者。肃王曾赐匾,题为“大清一人”。
  先生在董公门下,学习益勤奋,苦心钻研,行走时步型臀低于膝,不间寒暑,常练至汗出如渗,滴下粘稠如球状,技益精进,尤擅腿法,发腿击人,常出人意外,。武林人士缄以“贼腿史六”誉之,师兄弟辈皆折服赞赏,董公深爱之,并其妻为义女。史先生谨请董公迎养到家,躬亲侍奉,殷勤热忱,情逾亲婿,董公感其义,倾艺悉授之。董公逝世,先生为之处理后事,营丧葬,立碑志记。
  先生每晨至脚下,以身向城壁撞击。数十年不间断,家藏弹弓一张,悬诸梁上,用时身取下,以击物,发无不中。京师附近某地,强盗据山为寨,掠夺行旅,劫财害命,地方官无法缉获,先生应邀协助缉捕,擒获其魁首十一人,荡平山寨,为民除害,清政府赏授六品顶戴,声名大震,一日有砂手名家来访,先生率众弟子迎候于门,导之入室,门旁有极碑,某故眩其技,以掌抚碑,行于后者趋前亟视之,砖尽碎裂。既之,互通问候,某请较技,先生命学生出场,杨应声出,恭手致敬,各立门户,某以拳进,杨稍撤避其锋,某再进,杨摆步旋转俯身以后蹬腿应之。某踉跄跌出丈余,仆倒于地。先生急命人扶起,某羞惭而去。事后见者告先生以极碑事。先生曰,砂掌等功,学以增重打击力,以及自身可以抗痛,有其作用,若不仗技艺经用之以取胜,未必尽能如意。先生与人角赛事甚多,不胜心述。
  宣统元年生生突患急症,病危时弟子伴送乘火车回原籍,当时医药不及现代,未能挽救逝世。无子,以兄子为嗣,葬之日,来吊唁者数千人,盛极一时,当其未病时,国人惩于外侮,武术界人士拟于天津等创武术会,以增强人民,挽救民族衰弱,先生为发起人之一,参与其事,介绍其友人及门徒入会,虽因种种关系未能成立,其爱国热忱,令人敬佩。
  先生授艺,首重武德,一再谆谆教诲,要求极严,所传技艺,有:八卦六十四拳掌法、腿法多种与各种器械,北京弟子中,著名者有:韩福顺、(善亭)、于庆进、杨荣本。等。因先生当时住在东城,被称为八卦掌东城派。
  史氏八卦掌出掌为 “ 钩镰手 ”
,食指、中指二指并拢,虎口撑开,其余二指内抱微屈。步法有蹚泥步和鸡形步两种。讲究五形五势,八字八法,尤善腿法,因此其八卦掌步法和腿法更加快捷、巧妙。
  ,字少滦,同治十年(1871)十二月,生于现马石店镇。十三岁时去北京元亨利堆房(米行)学徒,堆房老板龙票,将米专供各王府食用。宫宝田经常往王府送米,得以认识正在王府护院的董海川得意弟子尹福。尹福经多次观察考究,认定宝田是习练八卦掌的难得之才,遂领宝田去拜见老师董海川。这是宫宝田第一次拜见师祖董海川,董海川握住他的手上下端详,连声说:“难得,难得!”再三叮嘱尹福着意培养。从此,宫宝田便辞去米行差事,行了拜师礼,做了尹福的徒弟。
  尹福对宫宝田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在练功上则要求他扎扎实实从基本功练起,一招一式都是尹师手把手的教,反复纠正,千次演练。据说尹师每天要发给宝田一个木碗,汗水滴不满木碗,练功不能停止。宝田的师叔很多,他们被小伙子的聪灵和毅力所感动,都愿意向他传授自己的绝招。五年后,师祖董海川又亲授秘宗和谱。就这样,二十三岁那年,宝田便已登堂入室,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特别是轻功,堪称精妙,人称“宫猴子”。
  后来,董海川推荐宫宝田去某王府护院,临别时叮嘱他切记“天外有天,功夫无边,让人三分,武林走遍。”宝田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一天深夜,宝田忽听有人翻墙,就手提花枪走出门外,忽觉眼前人影一晃,一去,哪知花枪竟被对方牢牢抓住。情急之下,宝田撒手撇枪跃出丈外,同时拔剑在手封住门户。那人轻叹:“好利落的身手,不愧名师之徒。”说罢抛枪掠墙而去,这件事印证了董师祖的话,宝田晚年常向家人和弟子们谈起此事,用来教育后人要谦虚谨慎,严守师训。
  1897年,宫宝田被召入皇宫当了侍卫,庚子年间,入侵北京,宝田护驾逃往,由于办事得力,受和光绪皇帝赏识,钦赐“黄马褂”一领。1905年,看清楚了清廷的腐败无能,对功名利禄心灰意冷的宫宝田,称病辞差,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
  宫宝田回乡后,从未向人言及宫廷内幕,更不肯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功夫。1911年冬,由东北窜到他家乡的一股土匪,抢掠民财,宫宝田亲闯匪窝,通过与匪首比武,使这股土匪知难而退,自此乡亲们始知宝田武功高强。
  1913年秋,当时的西南乡,一伙乡民向贩运粉条,与道平一带一伙儿强人发生冲突,双方大打了一场,这还不算,又各自组织人马,准备刀枪见报红,此事有人告知了宫宝田。面对这人命关天的大事,宫宝田二话没说,当即策马赶到现场。宝田还没来得及下马,即被那伙强人围住。此时,房上有一群麻雀在吱吱乱叫,宝田脚蹬马鞍,飞身手捉麻雀轻轻落地,口中念道:“小小麻雀,竟敢无礼”。在场的人被这一手飞身捉雀之技,惊得目瞪口呆。后经宝田调解,一场大动干戈的流血事件避免了,宫宝田“身轻如燕,能伸手捉飞鸟”的声名也就传遍了,前来拜师求艺之人络绎不绝。
  1922年,东北张作霖慕名邀请宫宝田担任奉军武术教练。张作霖见他身材瘦小,疑其徒有虚名。宫宝田看出张作霖的心思,便请求见识见识张作霖的枪法,自己甘愿做靶子。听到宝田建议,在座的人全惊呆了,因为谁都知道,张作霖玩起枪来比吃饭用筷子还熟,夜间打百步以外的香火头,百发百中,弹五虚发,何况一个大活人呢?张作霖也心存疑虑,对宝田吼道:“你不要命了!”后见宝田神态自若,也就勉强答应。众人来到花园里,个个为宝田捏了一把汗,宝田走到二十步开外,选好地形,面对张作霖站定,张作霖拔枪在手,说道:“打你左肩”,枪随声发,只见宝田站在原地,只是身子转了转,毫毛未伤。张作霖又道:“打你右肩”。枪响后,宝田仍在原地不动(实际上张在开枪之际,宝田的眼一直盯着张的手,在张扣动枪机之际,宝田闪身躲过子弹),张作霖有点心急了,大声喊道:“你小子是寸存心出我的丑哇”!说完,又举枪欲射,可眼前不见了宫宝田,正在楞神之际,宝田在张作霖的背后发话:“谢谢大帅枪下留情!”张作霖回身掷枪于地,哈哈大笑说:“真有两下子,本帅折服了!”以后,张作霖实际上让宫宝田做了自己的。
  在张作霖帐下,宫宝田着实为张作霖的人身安全做了许多化险为夷的事。1928年月,张作霖在屯被日本人炸死,未随同行的宫宝田闻讯后甚是悲伤,后在撤并西进时,他辞职二次返回故乡。
  宫宝田回乡后,深感国难当头,但由于自己年事已高,无能为国效力,终日长叹难眠。后决心将自己有生之年习武育人,报效国家。所以便在家乡、烟台、等整个胶东半岛,广传八卦武技。成名的弟子有的王壮飞、的姜胜伍、台湾的等。
  1943年农历5月25日,宫宝田与世长辞,终年72岁,遗体安葬在本村。
  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杨荣本(法号:福源上人)
  福源上人,俗姓杨,名荣本,山东掖县庄人氏,生于1873年4月,他诞生于武术世家,祖父、伯父及父亲均擅长武术,以勇名闻于乡里。福源幼年随伯父学武。后入袭当侍卫,又经人介绍,拜董海川先生的干女婿史计栋为师,苦练八卦掌,艺益精进。并在京都俄语学校习俄语,后,福源解职,先去东北,在哈尔滨邮电局当俄文邮务员、当过俄文翻译,到过,并定居在哈尔滨开设过电料商店,同于经营有方,颇有盈余。又与人合资创办电影院,自任经理。影院除开放电影外,并演杂技,时或邀请日、俄大力士及拳击家到院里表演献技。福源常逗拳击家与之友谊角技。日人狡猾,再三邀请,决不就范。俄人则一邀即见。福源先与交斗几合,出掌击其隙以为戏,常使对方无法招架而捧腹下蹲认输。哈尔滨当时是租借地,十月革命后,白俄人云集,彼辈喜酒,醉后动轧在马路上侮辱,受害者累累。一日,数俄人醉戏一妇女,该女人呼叫救命。群众敢怒不敢言,福源道经该地,见状上前解化。俄人不听,以为多事,反以拳击子,福源被迫还手,一挥手击者跌出数尺,众俄人一拥而上,冀以多为胜。不料福源一伸手一抬腿,那些俄人被拳打脚踢得落花流水,狼狈窜去。翌日哈市报纸纷纷报导其事,因未留名,誉为无名义侠。国人阅者人心大快,一时传为佳话。
  “9.18”事变后,日本人侵占东北,关沦亡,福源毅然参加游击队,后在部队当过营长,抗战失败,他只身逃避进关,因看破社会,半路出家,削发为僧,在海会寺受戒,于宜兴县(今改为市)张渚龙地山等处任庙内书记职。徐哲东先生闻其名特来拜会,叙谈数日,欢其技,深为拜服,在所著“国技论略”中曾记其事。
  “8.13”事变后,上海沦陷,接着日军又攻陷。寺院被日本人烧掉。福源后到了南昌南海行宫寺院,1948年国事紧张。福源就云游他去,不知所终。
  福源所传东城派八卦掌,八卦母掌、八八六十四掌、八卦散推、空手对练、三角步、又有剑、刀、枪、戟、钩、锐等器械。
  先生,八卦掌、门人四世,山字代,中国武术八段。原武术协会八卦掌研究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会长、第三届委员会监事长、第四届顾问,现任北京市武术委员。生于1933年,原籍河北省深县,和“游身八卦连环掌”(程派八卦掌)的启始者程廷华同村。幼年前后拜于(程殿华的高徒)、程有生(程廷华之侄、程殿华之子)、(程廷华次子)三位八卦掌老师门下。下盘八卦掌是程有生老师严教而成。专修程派八卦掌,兼习河北六十多年,对八卦掌有较深造诣。
  1964年在北京武术冠军赛中,获八卦掌及器械两项冠军。1983年在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被评为全国优秀武术。在年过七旬之时2004年又以中国武术运动员的身份在河南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竞赛中获八卦掌与两枚金牌。
  1982年开始在北京市东城武术馆曾担任教练和(八卦掌)近十年之久。1983年在全国千名武术优秀辅导员评选中,被评为优秀辅导员。多年来授徒于国内外,桃李满天下。曾两次去进行武术交流。1992年、1993年和2005年三次到教学、讲学、授艺,将程派八卦掌武技传入新加坡。2006年到授艺,影响广泛。
  1983年在中国武协主办的传统武术挖掘整理中,被选为当代程派八卦掌代表。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武技以录像和文稿的形式奉献于众。1990年和1992年在和北大音像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中国传统武术》和《八卦掌》两套录像带,之后又由出版了《程派八卦掌》其中内容包括:散手、擒拿与反擒拿一套。1994年和2002年及2004年,先后在新加坡和中国人民体育出版社及新潮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了《游身八卦连环掌》一书。2001年由北京市北影天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出版了《游身八卦连环掌》、其中包括器械:刀、枪、剑、钺;一套(六盘)光盘。之后又由该公司出版了《八卦掌对练》、《八卦刀对练》、《游身八卦连环掌技击解析》和《河北形意拳》。为发扬与发展中国传统武术造福社会做出了贡献。
  八卦掌第四代传人狄兆龙
  狄公兆龙先生,中国武术名师,第四代八卦掌传人,中国研究会创建人,生于一九0九年八月十六日,卒于二00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农历正月十五日,享年94岁。
  狄兆龙先生,江苏人,出身名门望族,幼时体弱多病,初拜来溧少林名师张风祥习武,竟至疾除,日益强壮。
  一九三三年和友人游江苏时,幸遇清末著名、八卦掌董海川宗师八大弟子之一史计栋先生的高徒杨荣本先生(山东人,清皇宫侍卫,清亡削发为僧,受戒于南京,
  法号:福源)前后随师于宜兴海会寺、张渚等寺庙学习八卦掌及多种器械达八年之久,此后无论寒暑春秋,直至耄耋之年从不间断研习。[当时从学者有彭袭明(侨居今96岁著名画家)、、曹润亭]。
  一生酷爱武术,为继承弘扬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为人忠厚、谦逊,倡导武术与健身完美的结合,德高望重。自一九五八年至二00一年期间,多次参加省和全国及国外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并获大奖,且被许多武术馆校和团体组织及新加坡武协聘为顾问、理事、教练、名誉会长等职。(狄公演习的九子寻母剑长1.43米,重5斤,被中华武术界赞为“天下第一长剑”)。
  狄公为传播八卦掌不遗余力,一九七六年退休后赴全国各地传播八卦掌,他授徒严谨,诲人不倦,一生教授的弟子和学员不下万人,许多外国武术爱好者也慕名前来拜师学艺。(一生曾传授过:、指路拳、指路剑、片散流刀、粘身枪、七星杆、八母枪、九子寻母剑、游身连环和鸡爪锐、龙形双匕首、、形意拳等)。
  狄公在医术和上有较高的造诣,工作于伤科,经他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
  狄公在全国多家武术刊物及报纸上发表八卦掌械方面文章和论文,一九九六年完成编写《武当秘传八卦掌》著作已多次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并在海内外发行,他示范演习的八卦掌代表掌法和已收入中
  华武术展现工程之中。
  狄公高尚的人格,精湛的武艺,崇高的武德将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陨星在长空坠落,天宇间久久留存着它的光芒。
  八卦掌第五代传人
  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会长(第五届2008年至今)
  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副主席
  北京怀柔传统武术学校副校长兼总教练
  香港云手武术制作公司北京地区主管
  中定国际传统武术协会名誉会长
  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
  中国武术八段
  北京人,1942年出生于京城武术世家。祖父高文成系八卦掌第二代传人尹福、大枪两位先生的得艺弟子,精通多种门类传统武术,其所传八卦掌拳术独树一帜,具有极深的影响,父亲是当代著名的八卦掌拳师,是京城承前启后的人物,门人众多,是京城八卦掌拳术的主要传人之一,贡献巨大。
  高继武7岁随父高子英习武,至今近60余年。自少年时代起习练、刀、枪、剑术等。青年时代开始习练八卦掌、形意拳、术。多年来一直从事民间武术教学活动,弟子及学生众多。习武主要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比赛成绩
1999年,获北京市“渔阳杯”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形意八卦掌老年组第一名。2001年获“东升昊博杯”八卦掌第二名。
  二、发表文章
1996年,在《武魂》杂志第一、二、三、七、八期上,连续发表了《八卦掌六十四手单练法》及《八卦掌六十四手实战对练法》等文章。2006年10月,应邀到坪石参加“中健行杯”首届武林大会,发表论文《八卦掌的起源与发展》,荣获大会论文一等奖。
  三、出版光盘
2002年由北京市青少年音像出版社拍摄出版了《八卦掌技法述真》VCD光盘;2003年由北京武术院监制、鸿翔音像出版社拍摄出版了高继武主讲的八卦掌VCD教学光盘:《定势八卦掌》、《八卦掌六十四手》、《八卦片旋刀》、《八卦子母鸳鸯钺》等VCD教学光盘。光盘至今畅销国内外。
  四、出版书籍 2007年高继武所著《八卦掌精华》一书,在纽约出版发行(英文版),全书360页,书中系统介绍了八卦掌的功法与技法,此书目前已在欧美各国上市销售。
  五、交流活动 2004年9月,应邀赴马来西亚传播八卦掌拳术。2005年5月,应邀赴美国纽约、康乃狄克州立大学等地讲学,传授八卦掌拳术。2006年3月,再次应邀赴美国纽约传授八卦掌拳术。2007年3月,代表中华传统武术八卦掌参加了在广东举办的《电视擂台赛》,并现场展示八卦掌技艺,技惊四座,被大会推选为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副主席。2007年12月,应邀赴篷士落教授八卦掌拳术。
  六、宣传资料 八十年代初曾担任《中国传统武术八卦掌》科教影片武术指导,此片在意大利国际影展获“特别奖”。2002年10月,拍摄了电视专题片《武林纵横》,广泛宣传八卦掌拳术的风格及特点。2007年3月,接受博武国际武术网的独家专访。博武网随后刊播采访高继武专题及文章,同时链接高继武的习武视频。
  七、任职情况 1980年至1985年在北京市新源里少年之家、任武术教练。2002年6月,曾任北京怀柔传统武术学校副校长兼总教练。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会长;香港云手武术制作公司北京地区主管;英国中定国际传统武术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八段。
  八、民间教学
  从1985年起至今,先后在左家庄街心公园、公园、官园公园从事民间的义务教授八卦掌拳术。
  九、弟子
  奈杰(英国人):1986年11月,在天津第二届国际武术邀请赛上获“八卦掌”冠军。
悦:1993年在首届国际八卦掌联谊会上,获女子八卦掌和短器械两项优胜奖。1994年获“八卦掌”竞赛套路第三名(男女混合排名),短器械“”第二名(男女混合排名)。
  纪宏伟:1999年在北京市“渔阳杯”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八卦掌”女子青年组第三名。
  赵五一:2004年在北京市传统武术“八卦掌”
比赛,获短双器械“八卦钺”第二名;长器械“八卦枪”第二名。2006年在北京市首届“海川杯”传统八卦掌比赛获男子中年组“八卦刀”第三名。
  付 洋:2005年在北京市“李子鸣杯”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女子青年组“八卦掌”第一名。
  :2006年在北京市首届“海川杯”传统八卦掌比赛获男子中年组“八卦掌”第一名。
  :2006年在北京市首届“海川杯”传统八卦掌比赛获女子老年组“八卦掌”第一名。
  韩正贤:2006年在北京市首届“海川杯”传统八卦掌比赛获女子中年组“八卦掌”第二名。
  多年来,高继武先生一直将继承、传播、学习中华传统武术精髓为已任。常年来,始终坚持在民间传授八卦掌,弟子及学生多人、多次在传统武术比赛活动中获奖,为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八卦掌”不懈努力、无私奉献。为了将毕生积累的习武经验及传统八卦掌技法总结提炼,撰写并发表了数篇武术论文,著书并拍摄教学光盘,为武术学好者提供了良好的习武教材。近年来,非常注重与武术界同仁的交流与沟通,经常参加武术界的学术交流活动,开扩了眼界,广交武林朋友。为扩展传播中华民族武术的渠道,结识了许多外国朋友,并将传统武术成功的推介到海外,提升了中国传统武术八卦掌在国外的影响力。今后,高继武先生将努力把毕生积累与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相结合。终身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武术贡献自已的力量。
  八卦掌第五代传人洪其骏
  洪本烈(其骏)生于福建,自幼喜欢武术性情豪放,虚心敏学,曾跟当地武师学习南术,又到学习散打。后拜狄老先生为师学习,蒙赐授八卦六十四掌、指路拳、指路刀、九子寻母剑、鸳鸯钺、鸡爪锐、粘身枪、七星杆及气功等。
  1992年3月参加武术散打,获 56公斤级第三名;
  1992年9月获重庆武术协会的武术拳证及证书;
  1993年回祖籍泉州在泉州武术馆任散打教练;
  1993年获中国武术大奖赛(南少林传统表演)比赛,表演奖;
  在南少林武术节文化踩街中,训练大型单刀队参加踩街活动获优秀奖;
  1996后6月当选柳城武术馆第三届常务理事;
  1994年2月参加武术文化知识国际大奖赛获三等奖;
  日正式递帖,磕头,拜狄兆龙先生为师 ,成为八卦掌的第五代传人;
  1994年9月参加国家体委举办的“八卦掌(转掌八势)教练员”培训班
  1994年9月获中国武当山法研究会 ;
  1995年1月获功夫研究会
特邀研究员;
  1995年7月获第二届中华民间武艺精粹邀请赛 男子成年组拳术一等奖;
  1995年7月获首次“炎黄武林先贤英名杯”获&&计栋杯&&奖;
  1995年9月获第二届国际八卦掌联谊会观摩中成年男子组八卦掌传统掌法优秀奖;
  1995年10月创办八卦拳会;
  1995年首届国际交流表演
大会在开幕布式表演;
  1998年当选第四届柳城武术馆常务理事兼总教练;
  1999年至2005年在传授八卦掌;
  2005年创办史派八卦掌网站;
  2006年2月创办大连武术网网站;
  2006年5月荣获大连比赛成男一类拳一等奖;
  2006年5月聘为大连武术协会委员;
  2006年6月加入。
  ■其他:海福寿山永、强毅定国基、 昌明光大陆、道德建无极。
  樊氏八卦掌以 “ 瓦垅掌 ” 为基本掌型,该掌形虎口撑圆,四指并拢微屈,掌指竖立,中指上顶,掌心涵空。步法以 “
三角步,打四面,踩八方,穿九官 ”
为主,走转圈为辅。走转时为踩步,行走自然,落地生根,变掌换式不讲摆扣步,其拳式紧凑、轻捷灵活。
  樊凤兰()女,满族,北京人,八卦掌主要传人之一,八卦掌第三代名家。其父樊志涌是八卦掌祖师董海川的得意弟子之一,江湖人称“樊疯子”、“樊十”。
八卦掌门中人称樊凤兰为“大姑”,她自幼随父樊志涌习练八卦掌,聪慧好学,成为樊氏八卦掌的全面继承人,樊大姑所传樊氏八卦掌的主要特点是以“三角步、打四面、踩八方、穿九宫”为主,走转为辅,而且自成体系。
  中国传统武术除了要继承,更重要的还要创新,但不能离谱,对传统武术的内容要有个区别、分析,如系糟粕,只有抛弃。樊大姑做到了这一点,她把樊氏八卦掌的精华留给了后人。
  从传承上看,中国传统武术呈现了“一代不如一代”之势,这种情况带有普遍性,无论普查或抽查全国某一地区的拳种,深入了解,必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传统武术的衰退由来已久。清末明初,由于鸦片战争,社会动荡,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粗略估计,中国传统武术总量失去十之五六,有的拳种整个门派消失了,有的门派内里已空,名存实亡,多数技艺丢失,残缺不全,难复旧观,还有假冒顶替混杂其间。解放以后,由于党和国家日益重视,传统武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武术获得振兴之机,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全世界得以发扬光大。笔者用了二十年时间对樊(大姑)氏八卦掌进行了系统整理,由于历史原因,我也未能得到全部传承,庆幸的是我掌握了主要的樊氏八卦掌的技艺和相当的一部分。
  我学到的樊派樊大姑氏八卦掌内容如下:
  一、 基本功法:,八卦桩,穿手,靠子,单操功法,内功功法等。
掌法拳法套路:八大掌(共八趟,每趟42式到48式),乾坤掌(32式),走8字(走S八式),八式捶,本字拳,六路短拳等。
  三、 器械套路:八卦转刀,旋环刀,,八卦穿云剑,,无极双剑,连环,八卦六合棍,八卦大枪,双头枪,春秋大刀,八卦钺,状元笔,九宫八卦锤,双手梢子等。
  四、 散手对练:“八打”,“双人搭手”,“鬼腿十二手”,“顺手擒拿”,“交手擒拿”,用法破法等。
  五、 辅助功法:抖大枪,拧棒子,打沙袋,抓坛子等。
  樊(大姑)氏八卦掌适合男女老少,青壮强弱者和无疾病学练。
  樊(大姑)氏八卦掌的优点是全身性活动,不偏于部分肢体,无畸形,而且运动量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功法有内有外,适合各类人群选择。
  樊(大姑)氏八卦掌传人
  北京武协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 文大生
  梁氏八卦掌以 “ 龙虎掌 ”
为标准,该掌形拇指外展,虎口撑圆,食指回指眉梢,中指上竖,中指、无名指分开,无名指小指内旋,其形似龙爪,又似虎爪,故称 “ 龙虎掌 ”
。步法抱膝摩胫,如趟似踢,其特点是以正击斜,借力发劲。
  宋长荣一派八卦掌特别注重下盘功夫,要求运动时前脚起,后脚蹬,掌要与肩齐,掌要握力,步法为 “ 驼形步 ” 。
  宋永祥一派八卦掌的基本掌法为 “ 荷叶掌 ” ,要求坐,掌心内含,指根外旋,劳宫穴稍内含,的第二节后勾,指尖往前探,五指分开,大拇指尖微往里扣,其余四指梢各个距离相隔一厘米。其特点是换掌时要叠步,摆扣均衡,暗掌多于明掌。
  刘宝珍(贞)的八卦掌又称八卦阴阳掌,两臂分前后,后臂抱肩,横卧于胸口前,另一臂微曲肘,四十五度侧前上伸,两肘垂地,后前臂里拧,坐腕,掌形成指尖向上挑的阴掌,前掌坐腕,形成微向上阳掌。两掌虎口撑圆,四指分离,掌指尖微扣,掌心内吸,前掌指尖与眉平齐,后掌置于前肘里下侧,后肘对胸口。行步转圆速度较快,变掌换式不讲摆扣步法。
  刘凤春一派八卦掌。由于刘凤春入门董海川门晚,受董教浅,程廷华强教之,刘凤春长年苦练不辍,功夫深厚,仅单换掌一势就练了三年,所以 “
翠花刘 ” 的单换掌未逢过敌手。
  张占魁的八卦掌集形意、八卦、为一体,刚柔相济,身法灵活。掌形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向上分开竖直,拇指斜向上与食指作八字形,掌心向外,手腕上屈。步法为蹚泥步。
  八卦神掌落神州,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八卦掌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它,刚柔相济,在内功、外功的实效上都有独到之处,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无论男女老少都适合练习。八卦掌不仅在我国大江南北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传到了亚洲、欧洲和世界各地。
  虽然如此,但八卦掌与太极拳相比,推广普及方面的广度、深度和知名度都远远不如太极拳。这就希望八卦掌同仁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从而使这一优秀的武术拳种流传下来,更好地为人民祛病延年、健康长寿做出贡献。
  对于八卦掌,很多人只是注意到它迅捷的步法,却往往忽视掌劲的练习,八卦掌要注意一手出,要具备各种劲力,比如穿、钻、拧、裹等等。劲力要注意协调平衡地运用。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用,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享誉武林。》
方世玉,一个传说中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武侠人物,“少林十虎”之一。
据史料记载
  少年英雄方世玉之考证
  方世玉的黑社会背景:
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广东肇庆人蔡九仪因为不愿跟随洪承畴投降,从北京跑到嵩山少林寺师从一贯禅师习武,成为少林弟子,返乡后隐居家中,成为一代宗师。其人擅长“超举术”,又精于腿功,常能击人于寻丈之外,快如鹰隼。清朝开国以后,少林派举家南移,大举进入广东、福建等地,以福建泉州东岳山少林寺为基地,联络各种帮派人士,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据《少林拳术秘诀》记载,康熙年间,少林派巨头铁斋和尚,就曾经秘密潜入潮州,以授徒自给,培养力量,其及门弟子,数以百计,开广东黑社会风潮之肇始。
  福建少林寺被清军击破烧毁后,大批明朝遗民及帮派组织随即流落广东,其间江湖上已俨然形成截然对立的两大民间团体,即以维护“反清复明”为己任的少林,和具有官方背景,以维护“正统”为己任的武当,据《拳经》记载,在乾隆年间,洪门技击高手洪熙官、方大洪,少林高手胡惠乾、童千斤、谢亚福相携从福建少林回到广东,立刻着手成立“”殴打团。而武当派黑社会领袖白眉道人、五枚大师也从四川峨眉山落足广州西禅寺,组织西关机房仔,其后两派徒子徒孙明争暗斗,各种街头暴力活动,愈演愈烈。
方世玉的武功背景
  肇庆,古称“高要”,秦时即列为军事基地,民间习武之风盛行。方世玉的父亲方德白天是肇庆一个贩卖丝绸的商人,暗地里却是个“”的义士,属于少林派的堂主,其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方孝玉方美玉都少林派至善禅师的关门弟子。方世玉的母亲苗翠花则更是少林黑社会的嫡系,她是“少林五老”中老五苗显的亲生女儿。“少林五老”是少林门派五位老大,五枚、至善、白眉、冯道德和苗显,他们被弟子奉为“真祖”,都是技击高手,武功上乘。后来因为政见不合,五枚、白眉、冯道德改投了武当派,“五老”中就只剩下至善和苗显了。
  据史料记载,方世玉少年时就横行乡里,与邻里的孩子打斗,而他与人打斗的招法也特别,就是挺起胸膛让别人打,而往往对手打不到三拳,自己就手疼难忍,这一点与我们知道的完全不同。据《国技传略》记载,才满月时,苗翠花就以祖传药方,用铁醋药水给他通身淋洗,再用竹片、铁条、柴枝把他身体层层包裹起来,经过这样的处理方世玉,长大后变得呆头呆脑,大概也不怎样风流倜傥,多半是象个铁桶,只是头硬如铜,筋骨如铁,皮肉似钢,经得起各种拳打脚踢罢了。
  长到十几岁时,方世玉就入了少林,他个子不高,身形矮胖,因为小时候被苗翠花当做实验品还落下了满脸麻子。仗着一身不怕打的功夫,每次街头斗殴时都冲锋在前,带头闯入敌阵,而两个哥哥在打斗中都难免挂过彩,却只有他浑然无事。这样过了几年,这样一群青年打出了名气,其中十位最能打的,在市井中号称“少林十虎”,其依次为洪熙官(花县)、方世玉(肇庆)、刘裕德(惠阳)、胡惠乾(新会)、童千斤(客家人)、李锦伦、谢亚福(南海)、方孝玉、方美玉(肇庆)。其中方世玉以小小年纪能名列十虎第二位,并不是因为什么武功高强,而是好勇斗狠,加上一副被苗翠花按照铁桶制造出来的身子。
  因为方世玉从小不喜好读书,只好打架,而且谁叫都去,即使是方世玉这样的家庭也难免要人担心。也许是怕苗翠花这个制作狂对自己做出的方世玉还不满意,又找出什么法子要来改造,不管怎么说,方德每次出门办货都必然要带着方世玉,一来怕他又被别人叫去打架,跟在身边能教教他生意算术啥的。二来对苗翠花也不放心,生怕回来后这傻小子又被他妈妈折磨成什么怪样了。就这样方德就带着方世玉到杭州办货,没想到方世玉在街上正好遇到武当派的雷老虎在摆擂台,雷老虎没去过广东,不知道方世玉皮肉的厉害,更没想到方世玉在街上这几年没白混,虽然姿势不好看,可学得招招都挺狠毒,居然没两下就把雷老虎打得一命呜呼了。
  方世玉打死雷老虎,就回去向父亲报信,父子二人收拾东西连夜逃回广州,召集少林各帮派商议对策。而杭州武当派的老大雷老虎的老婆李小环带领弟子赶到广东,声言要为雷老虎报仇。其时少林派早已经严阵以待,以“少林十虎”为龙头,在广州各地划分地盘,洪熙官住到大佛寺,而方世玉在今海珠广场一带,公开收徒,专门与武当派打斗。而其中胡惠乾本来远在家乡守孝,听到打架的消息后,连夜从家乡赶回来,竖起为父报仇的旗号,与西关机房仔大打出手,将冯道德的徒孙张锦洪当街打死,占领了西禅寺。这一消息震动了整个武当,为争夺西禅寺,武当派的各路人马云集广州,与少林派展开了广东帮会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帮派火并,闹得满城风雨。其时李小环的父亲,也就是雷老虎的岳父李巴山,他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陈文耀的侍卫使,也是是武当的堂主,以官府名义聚集数千清兵开进广州,名义上是弹压黑社会火拼,实际上却协助武当派攻打少林派。结果胡惠乾在西禅寺战死,而童千斤与方世玉也在随后的帮派火拼中被武当派击毙,经此一役后,少林派的中坚人物风流云散,其时年仅二十四岁。《少林十虎:排名依次为洪熙官(花县今属花都区)、方世玉(今肇庆端州区)、刘裕德(今属惠州市惠城区)、胡惠乾(今江门新会区)、童千斤(今梅州梅江区)、李锦伦、谢亚福(今佛山南海区)、方孝玉、方美玉(肇庆今肇庆端州区)、陆阿采(驻防旗人)。其中方世玉以小小年纪能名列十虎第二位,并不是因为什么武功高强,而是好勇斗狠,加上一副被苗翠花按照铁桶制造出来的身子。
  ,籍贯花县(现市花都区),他是少林弟子,也是洪拳的创始者。 1673
年,在清兵四处追杀之下,洪熙官遁迹广州,匿身于继续修习少林功。同年3月,王尚可喜上书朝廷请求退休;8月,谕令平西王和靖南王撤藩;11
月吴三桂起兵抗令,“”爆发。值此之机,吴三桂秘密联络参与叛乱,并派遣间谍潜入发展地下武装。山雨欲来,广州城内气氛之诡异可以想见。洪熙官利用这种大乱时机,广纳能人志士,建立地下武装。
  洪熙官等人为了实现师尊匡扶明朝、逐出“清廷”的遗嘱,除了聚集大佛寺外,还在城外(现为西华路广州第四中学)成立据点,由兄弟负责。方家是经营丝绸生意的大老板,方氏兄弟正好利用西郊打工的“西房仔”(纺织工人)笼络人才。但入门不得其法,反跟带有帮会性质的“机房仔”屡屡斗殴,形迹暴露,终被特务机构觉察,拘捕过程中好些人当场毙命,方世玉等人逃回。
  此时被清兵四处追杀的洪熙官也潜回肇庆。洪熙官与方世玉共同商议:把反清基地设在隐蔽的肇庆鼎湖山的内。他们暗收门徒授少林,广纳贤才,群英聚会谋大事。后不料被叛徒出卖,清兵包围庆云寺,意欲一网打尽,赶尽杀绝。
  洪熙官凭借少林武功绝学,横空挥拳出击,杀出重重包围,从此隐姓埋名,浪迹山野,吸百家武功精华,再将少林武功融会贯通,自创洪拳,游走四方,秘密传授。时至今日洪拳自成体系,拳法凌厉多异,招势浑厚有力,在全国广大武术爱好者中具有广泛影响。
  人。父名,母亲是苗翠花,做丝绸生意,娶妻李氏,生有两子,长名孝玉,次名美玉(
都跟随过至善禅师学技);后来方德以六旬高龄续娶苗显之女苗翠花——苗显在火烧嵩
山少林之后,便隐姓埋名,贩盐为业,颠沛流离。苗翠花便生了方世玉。方世玉与他的两位兄长在年纪上,最少相差二十年。苗翠花随父学得一身好本领,「遵他父遗训,将孩儿世玉自满月起,先用铁醋药水浑身先洗,次用竹板柴枝铁条,层层换扎,使其周身
筋络骨节血肉,坚实如铁,自小苦练到三岁时,头戴铁帽,脚着铁靴学跳……六岁扎马 步,七岁开拳脚,埋……至十四岁,十八般武艺,件件皆通,力大无穷,周身盘筋
露骨,坚实如铁,性情又烈,专打不平。」(《万年青》)打死雷老虎那一年,方世玉
大概只有十四岁。上文亦说过,方世玉打死雷老虎,导致少林与武当之间的恩怨白热化
。方世玉成名得早,死得也早,有说他死于火烧少林或以后,死时相信是二十多岁。除精通拳脚外,擅使花刀。
  刘裕德其父在广州经商茶叶庄。店号设于双门底,该处为旗下佬聚居之所,他们平日恃强凌弱,无恶不作。
  刘裕德原为海味店少东,后遭清兵迫害,于是负伤逃往少林求艺,誓言报仇。年少的刘裕德在私塾老师的教育下,明白了“国”字的大义。他私下运输反清的物料,惨被抄家,父亲和亲友都被清朝的鹰犬所杀,刘裕德也遭到清兵的迫害,身负重伤的他幸免于难,仓皇逃到了。
  末年,刘裕德年方十六,素好习武
,练就两臂有四百斤之力,人乃称为铁臂膀,后来因打死旗下武士,递迹空门,拜至善为师,法名三德。三德和尚技成之后,在广州西禅寺建立反清复明基地,最后被
  及清兵剿灭,而三德和尚亦战死西禅寺。三德和尚身躯高大,精练一条六十斤重的铁禅
  短期间内刘学识少林三十五房功夫,并下山杀了天达将军,又收了、洪熙官、舂米六等为徒,并创立功夫......
  在少林寺,刘裕德取法号“三德和尚”,他立志潜心学武,期待能早日为蒙冤惨死的家人报仇。最后终手毙仇人!
  新会人。其父在锦纶堂附近开设小商店,给机房殴毙。胡惠乾乃一文弱书
生,不堪毒打,身受重伤,为方世玉所救,送上九莲山少林寺习技。岂料胡惠乾未满师
,又打不过木人巷,自阴沟偷走,回省城为父报仇,直接导致武当少林两派械斗。胡惠乾与三德和尚在省城西禅寺建立基地,与武当派及旗下佬(7)作对。胡惠乾后来自知形势凶险,把儿子胡亚彪托孤少林,终于战死西禅寺。胡氏以花拳出名
  广东省客家人。未满师而偷下少林,至善派陆阿采追杀之。陆阿采却网开一面。童千斤
投靠西禅寺的三德和尚,打死武当派李巴山,却为其女李小环所暗算而死。另一说,童 千斤是战死西禅寺。擅使千斤坠。
  剑术出名
  广东省人。幼年入少林寺习武,拜至善为师,技成下山,数挫强敌,声誉鹊起
,当时人称之为少林俊杰。少林寺既毁,清廷大举搜索残余,谢亚福隐姓埋名,投红船
任煲头贱役(8)。虽然如此,谢亚福仍忧心被清廷鹰犬认出,为使躯体容貌变易,便大量吸食鸦片,使面目全非,苟延残喘。擅使一对铁鸳鸯。
方孝玉和方美玉
  是方世玉的兄弟,广东省肇庆人。父名方德,母亲是苗翠花,都跟随过至善禅师学。
  广东驻防旗人。幼丧父母,依其族叔为活。叔遇之虐,衣食皆缺。阿采苦之,悄然逃他方为佣,其时才十二岁,伶仃孤苦,艰困备尝,某日因看神功戏而遇一异僧(一说是少林小弟黎伯符),拜师学技七年,在异僧之荐,投九莲山少林跟至善习武。其技法随得其师的真传外,且得其师兄洪熙官所指引,武技更上一层楼。之后,多方逃窜,隐于,收黄飞鸿之父为徒,继而退出武林,居乐善山房,致力医学,不谈技击。陆阿采老病死于家,享寿六十八,平生只授过一个徒弟,就是黄麒英。平生精于花拳,故有“花拳陆阿采”之称。陆阿采武功源自,因此与拳派颇有渊源。
南少林介绍
  南少林寺遗址位于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九莲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至北宋嘉佑年间(),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相传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于“僧兵”,并准许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据考,荔城区九莲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较早创建的分寺之一。因为规模宏大(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武风鼎盛,影响南中国,故称之为南少林寺。据考,该寺于清初被清兵焚毁。
少林十虎的功夫基本是师承南少林的武功流派。》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十大武术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