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不给李成桂 蒙古人封号?

朝鲜的国号的由来?竟然是朱元璋赐的朝鲜国号
朝鲜这一国号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国名由来
“朝鲜”一词可能是檀君朝鲜首都阿斯达(Asadal/???)的古朝鲜语译文。在阿尔泰语中“Asa”意为“晨曦”(日语目前仍用此词缀表示晨曦之意);
“dal”意为“大地”或“大山”。“dal”也是高句丽常见的地名。檀君朝鲜因此有“晨曦之国”的说法。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为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参考了高丽古名“朝鲜”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宁”,遣使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国号。朱元璋认为“朝鲜”是古名,而且“朝日鲜明”出处文雅,因此裁定朝鲜为新国名。
1948年,朝鲜劳动党领导人金日成在朝鲜半岛北半部建国时,采用了“朝鲜”这一国号,定国名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考古研究发现,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一般观点认为朝鲜民族是亚洲北面大陆的阿尔泰民族,逐渐迁移到朝鲜半岛而衍变而来。
传说公元前2333年,天神桓雄和“熊女”(本意是熊变成的女子,可能是以熊为图腾的部落女子)所生的后代檀君王俭在现在的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檀君朝鲜,意思就是“宁静晨曦之国”。檀君统治朝鲜1500年之后退位成为山神。此神话传说记载于《三国遗事》之中。
辰国被是三韩的前身,其都城可能在汉江之南。辰国被认为是像三韩一样的联邦制的国家。从辰国能与卫满朝鲜抗衡并能派特使到汉朝的角度上看,辰国应存在稳定的中央集权。三韩中的辰韩沿用了辰国的名字。马韩曾宣称自己是辰国之王。
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在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史称“箕子朝鲜”。
根据朝鲜史书《三国遗事》所载,檀君的后人在箕子来到朝鲜之后,带著人民南迁,以免和箕子带来的人形成冲突。这些人后来成为了三韩的始祖。
箕子朝鲜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根据朝鲜《太原鲜于氏世谱》,朝鲜的鲜于氏源自箕子朝鲜的后人。而他们从箕子开始,一共经历了41代君主,直到公元前2世纪才被燕人卫满取代。
王氏高丽和李氏朝鲜时期,由于儒学兴盛的关系,箕子朝鲜受到极大的推崇与赞赏。朝鲜人时常以“箕圣”来称呼箕子,而称自己的国家叫“箕圣国”。
汉初,燕王卢绾叛汉后逃至匈奴,其部将燕国将军卫满率千余人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二个王朝,称“卫氏朝鲜”。
前三国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被广泛生产和运用,使得更加坚硬和锐利的武器与农业工具成为现实,加快了政治上的统一和权力与财富的集中。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北部主要分布着扶余、高句丽、沃沮、东濊等部落国家。西汉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汉四郡,其中的真番、临屯二郡很快被撤消,玄菟郡也被转移到辽东。与此同时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后,开始逐步统一其周边国家,后又吞并乐浪郡。
在朝鲜半岛南部,辰国发展成了由马韩,辰韩和弁韩组成的三韩联盟。公元前18年,百济在马韩领地中建立,并逐步将马韩取替。辰韩中的6个部落发展成新罗。
& 三国时期
& 公元4世纪,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朝鲜三国时期”。
高句丽是这一时期半岛的霸主。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鼎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仍然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强势的实力,控制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及中国东北的辽东半岛。此后,中国隋唐年间,高句丽不断与中国交战,开始不断陷落,668年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据高句丽“好太王碑”碑文的记载,高句丽好太王迫使百济和新罗臣服于高句丽,并且击退了入侵新罗的日本军队。
百济由高句丽建立者朱蒙的两个儿子在今首尔的位置建立。百济吞并了马韩部落,并在4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统治了朝鲜半岛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后受到高句丽扩张的进攻,都城被迫迁往熊津(今公州),后又再次迁往泗沘(今扶余郡)。
前57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东南部地区且吞并了辰韩部族立国。6世纪中叶前,新罗吞并了伽倻。668年,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征服了百济后,灭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
统一新罗时期
新罗从百济夺取到被高句丽霸占的汉江流域后,疆域抵达黄海。新罗开始与唐朝结盟共同对付百济和高句丽。公元660年唐联合新罗灭百济,次年进攻高句丽,久围平壤不下而返。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最终于当年9月攻克平壤,并由大将薛仁贵在高句丽与百济旧地建立安东都护府。至此之后高句丽政权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670-676年新罗与唐朝的战争后,新罗占领百济故地和原高句丽小部分领土,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
9世纪,新罗各地农民起义。900年,部队将领甄萱称王,建立后百济国,定都光州;903年[起义僧侣金弓裔称王],于新罗北及西北建立[泰封国(先号摩震国),定都铁原;918年,王]建建立政权,定国号“高丽”,史称“王氏高丽”;和原新罗并称为“朝鲜后三国时期”。新罗于935年被王氏高丽所灭,新罗时代结束。
高丽王朝时期
918年,后高句丽的弓裔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的家乡开城(松岳),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
993年,高丽契丹战争后高丽按协议与宋朝断交,并获得鸭绿江以东故地。并在以后两次战争中击退契丹的入侵。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将郑仲夫为首,发生两次政变,政变军人废立国王,大杀贵族文官,最终建立了武将崔忠献挟持国王的“都房”政权。
1231年,高丽蒙古战争,高丽国王逃至江华岛;1258年,崔氏政权跨台,国王投降蒙古,蒙古则答应撤军。元朝建立后,不肯降元的三别抄继续发动抗元战争;1273年,元军占领济州岛,高丽蒙古战争结束。高丽成为元朝的藩属国,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复时高丽朝廷才重新掌握统治权。
朝鲜王朝时期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归附明朝,他从鸭绿江边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并发动政变;1392年,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阳。
朝鲜王朝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政策。1591年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兵20万侵入朝鲜,一度占领平壤。中国派军援朝;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朝鲜将领李舜臣和中国将领邓子龙互相支援,最后都壮烈牺牲。史称“壬辰倭乱”,中国称“万历援朝战争”。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军援助明朝;1636年,清军攻占朝鲜,朝鲜国王投降,改向清朝朝贡,成为清朝的册封国。
1863年,朝鲜哲宗死后无嗣,由王族李昰应之子即位,史称朝鲜高宗,李昰应为“大院君”摄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封建势力,对外闭关锁国,放火烧毁进入朝鲜抢劫的美国军舰,并多次击退美国军舰的进攻,击毁三艘美国军舰。
1873年,高宗成年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外戚集团掌权,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定不平等的《江华条约》。1882年,由于闵妃外戚闵谦镐克扣军饷,朝鲜改革派在日本政党协助下,策动了壬午兵变。兵变中起义士兵杀死日本公使馆官员,攻入王宫。闵妃化装成宫女逃走,大院君重新掌政。在闵妃请求下,中国派吴长庆率三千兵入朝鲜镇压兵变,囚禁大院君,闵妃外戚集团重新掌权。从此日本和清朝均在朝鲜驻军。
朝鲜贵族分化成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以闵妃为首的“守旧派”。日,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动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政府断绝关系,即为“甲申政变”;袁世凯统率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往日本,守旧派重新掌权。
1894年,朝鲜爆发内乱,朝鲜朝廷无力镇压,于是要求中国军队入境镇压。6月6日中国军队在牙山登陆,日本军队也以次为借口趁机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发动壬午事变,占领汉阳,强迫朝鲜签定《济物浦条约》(济物浦即今天的仁川)。并且组织亲日派政府平息内乱。1894年日本军队袭击驻朝鲜的中国军队,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以后朝鲜停止与中国的宗藩关系。
1895年4月,清朝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于是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支持下,成立大韩帝国,从此李氏朝鲜改国号为“韩”。
1904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签订《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06年,日本在朝鲜设立日本派出的“统监”政权。1907年,日本强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继位。1909年,日本第一任统监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朱元璋把“文字狱”玩到国外-青岛报纸电子版
&第06版 文 史
第01版 : 首页第02版 : 读者热线第03版 : 特别报道第04版 : 延年益寿第05版 : 品质生活第06版 : 文 史第07版 : 说 法第08版 : 益 智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被害的未解悬案?原子弹爆炸前惊现“马匪”??朱元璋把“文字狱”玩到国外?皮定均批人有招儿?天气预报
朱元璋把“文字狱”玩到国外
&&&&朱元璋称帝后的洪武二十五年,高丽王李成桂上表朱元璋,请朱元璋赐自己一个国号,朱元璋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旨准许李成桂用“朝鲜”为国号。李成桂便派大臣李恬为谢恩使,到南京来上表谢恩。在谢恩表中,李成桂没敢用“朝鲜国王”这个头衔,而是自称为“权知国事”,按理说,这表明李成桂这个人很低调,朱元璋应该高兴才对。然而,猜忌心颇重的朱皇帝却认为李成桂此举是故意对自己不尊重:这不是拿我给的封号不当回事吗?朱皇帝于是勃然大怒,命人将谢恩使李恬痛打了一顿,还不许他骑马,让他带着伤一步一步走回朝鲜。
&&&&李成桂是废黜原国王自立的,而且朝鲜是个小国,无力对抗强大的明朝,所以受此外交羞辱之后,只能忍气吞声。而且,怕朱皇帝余怒不消,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再次派专人到南京谢罪,上了《谢罪表》:我们小国家,文化水平低,不明白天朝上国的文件格式,才生此错误,绝不是小看陛下,请陛下多多担待!朱元璋这才不再追究此事。
&&&&总算平息了这次祸事,李成桂长出一口气,没想到四年以后,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洪武二十九年,朝鲜政府派使臣到南京给朱元璋上表,恭贺皇帝陛下新春快乐。然而,朱元璋在细读了所上的表文之后,认为文中的字句属“侮慢之辞”,于是,便下令将朝鲜使臣扣押,不准其回国,非但如此,还命令朝鲜政府把起草表文的人押到中国问罪。朝鲜方面不敢得罪朱皇帝,便将起草表文的金若恒押送到南京,听从朱元璋发落。同时,另派专人到南京上表明政府礼部进行解释说:因为翻译不通顺的原因,我们真的不是诚心轻侮陛下,所以请陛下原谅我们。可是,朱元璋依然不依不饶,还是把表文的起草人金若恒给杀了。
&&&&让李成桂始料不及的是,这件事还没处理完,另一份表笺又惹祸了,洪武二十九年正月,李成桂派大臣郑总到南京,请求大明给他们颁发诰命、印信,在上表中,引用了商纣王的典故,这下又惹祸了,朱皇帝认为李成桂在上表中提商纣王,是在影射自己是暴君,于是再次龙颜大怒,郑总、卢仁度等人又被砍了头,成了异国文字狱的牺牲品。&唐宝民为什么朱元璋干掉小明王韩林儿后,却又用他的封号当作大明国号?_百度知道
为什么朱元璋干掉小明王韩林儿后,却又用他的封号当作大明国号?
人不是我杀的,我是尊循正统干掉他,延用封号,是表示,是因为他碍了他的帝王之路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只有这样他才能顺利地被大家拥为大哥大,我认为他要想当皇帝,并且他的部下好多出自明教当时朱元璋的功绩比韩林儿还高。至于用大明国号,才能当上皇帝,就必须杀掉他,是因为他也是明教一份子
朱元璋建立了国家后,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它取一个名字,这可是极其重要的,就如同今天的人们要给孩子们取名字一样,这个名字要叫几百年,马虎不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文化修养有限,但他们建立的朝代取名为元,可是大有来历,这个元字是取自于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也代表了其对中华文化的景仰。而朱元璋将自己的朝代取名为明,就有很多争议了,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朱元璋出身于明教,所以才有此名,而另一些人认为,元是北方政权,按照风水来说,是水,属阴,而朱元璋定都南方,要用南方之火明来镇住北方之水阴。当然了,情况到底是怎样,只能去问朱元璋了。参考资料《明朝那些事》。
理由大致有两个,第一个是因为朱元璋出身于明教,并且手下多有明教中人效力,可说为安抚人心。第二是说大元建国于北,属水,朱元璋以明为国号,是希望自己的南方政权能以南火之明克北水之阴,属于中国的五行论吧
因为朱元璋出身于明教,并且手下多有明教中人效力,可抚慰众心 。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朱元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帖子主题:他的人生竟与唐太宗神似:弑兄杀弟逼父政变,差点玩残儿子
共&0&个阅读者&
军号:5555903 工分:2721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他的人生竟与唐太宗神似:弑兄杀弟逼父政变,差点玩残儿子
文章提交者:披着羊皮的大尾巴狼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他的人生经历竟与“”神似:弑兄杀弟逼父政变,差点玩残儿子“唐太宗”的人生经历颇有被人诟病之处,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因为“玄武门之变”中弑兄杀弟、让手下提着刀威胁老爹,以“非法”手段夺取皇位,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作为一位有为之君的历史地位。(图1 唐太宗)在上,也有一位“太宗”,这位“太宗”是的第三位王:李芳远。这个人在朝鲜历史上可不简单,总的来说,跟李世民极为相似,也是通过手足相残的手段上位的,除了这些,他还有另外两个亮点,一个是生了个厉害儿子,也就是朝鲜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君王——世宗大王李裪(tao),现在面值最大的钞票就印着这位的头像。还有就是因为他,燕王朱棣竟然差点丢掉性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笔者接下来就讲讲这位仁兄的狗血人生。(图2韩币上的世宗大王)李芳远是朝鲜开国大王李成桂的儿子,李成桂原来是高丽大将,后来通过军事政变推翻高丽,自己当了老大,这一年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这一过程中,李芳远在儿子们中是功劳最大的,他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到了第二年,李成桂为了得到的认可,派李芳远出使,向进献马匹。结果这哥们到了北平后,跟当地的燕王朱棣碰面了,好家伙,俩人真是相见恨晚呐,基情四射,两人竟然亲切交谈了一个晚上。临去南京前,他还偷偷分出一部分马匹送给了朱棣。结果这事让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顿时大怒,决定以里通外国的名义除掉朱棣!这可就怪了,北平离南京这么远,可是朱元璋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再者,不就是几匹马嘛,多大点事儿,至于杀掉亲儿子吗。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反常的事情呢?这就得从当时明朝的接班问题说起。当时,朱元璋在大儿子太子朱标死后,决定立皇长孙朱允炆为继承人,其实说起来朱允炆也不算是长孙,但是朱元璋的大孙子死的早,他就按顶替顺序做了长孙。大孙子成了继承人,朱元璋就开始担心了,老怕他辈分小,压不住叔叔们,为此,他还专门教训过二儿子和三儿子。最让他担心的还是老四朱棣,主要是这个儿子太优秀了,越优秀老头子就越不放心,于是他派出大量亲信潜入燕王府,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打算找点借口解决掉这个儿子,终于,李芳远送上门来了,朱元璋反应很快,听到消息后立刻找到亲信大臣,商量怎么处置朱棣,大臣刘三吾坚决反对,认为时机不成熟,朱元璋因此才作罢。朱棣因此逃过一劫,李芳远也侥幸没惹麻烦。朱棣因为储君之事郁闷,李芳远同学也为这事郁闷。在建立朝鲜的“创业”过程中,他的功劳最大,按理说老爹怎么着也得把位置传给自己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呢排行老五,是李成桂原配妻子的儿子,李成桂的前六个儿子都是原配生的,原配死后,李成桂娶了康氏,康氏又生了俩儿子。李成桂真是喜欢自己这个新媳妇,因此更是溺爱这俩小儿子。(图3 李芳远)古代立储无非就是“立长”还是“立贤”,朱元璋选择了前者,长孙朱允炆作为长子的儿子,在宗法上占有先天优势。而这位李成桂就奇葩了,既不立长,也不立贤,偏偏要传给自己喜爱的小儿子李芳硕。这下子,李芳远不高兴了,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李渊传给了合法的大儿子,李世民气的还得动刀子呢,更何况李成桂做的事更不靠谱。李芳远很狡猾,刚开始很低调,在私底下慢慢积聚实力,到了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李成桂造反的第六年),他联合老四李芳干突然率领私兵发动政变,先冲进东宫杀了世子李芳硕,紧接着又干掉了当时最有权利的大臣郑道传。康氏的另一个儿子李芳蕃也被砍死了。老爹一看,天啊,这没法玩了,儿子太嚣张了,于是乖乖的接受现实。李芳远也不心急,自己造反毕竟不好听,于是他就得找名分,当时大哥已经死了,于是他逼李成桂传位给老二李芳果,权力实际掌握在李芳远手中。李芳果在1399年迁都到开城,这一年,燕王朱棣也造反了,不得不说,这对儿好基友真有默契。(图4 朝鲜王国疆域图)现在老二当了王,下面的弟弟们开始琢磨下面谁接班。李芳干感觉自己是老四,李芳远还得喊自己哥哥呢,王位当然要自己先上了,最终在1400年,兄弟俩大打出手,最终李芳远干掉了李芳干。这下子把老二李芳果吓坏了,王位真是个高危职业,他死活也要把王位让出去,最终李芳远同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远大”理想。杀敌杀兄逼老子,这一套组合拳,跟李世民同学神同步啊。俗话说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李世民当了皇帝,下面的儿子也不消停,结果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针锋相对,李世民一生气,这俩儿子都被废了,最终都一命呜呼,可怜李承乾这个太子没能“通关”。李芳远也差不多,王世子李褆也被他废了,然后老二让宁大君做了世子,结果也被废了,李世民废了俩儿子,他这也废俩儿子,不知道李芳远是不是故意模仿的,太雷同了。只不过三子忠宁大君李裪比较幸运,最后惊险过关。永乐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五十二岁的李芳远禅位于世宗,自己当上了太上王,可别以为他做了甩手掌柜,相反,朝鲜还是他说了算,世宗只是个傀儡,这期间,李芳远还专门杀了世宗的老丈人,世宗也只能低着头乖乖听话。值得一提的是,禅位的第二年,李芳远实际主持了对对马岛上的日本军队的军事打击,当地的日本诸侯也被生擒了。(图5 对马岛)永乐二十年(1422年)五月十日,李芳远病逝。纵观他的一生,弑兄杀弟、政变逼父、玩残儿子,这节奏,跟李世民的人生轨迹可真是相似。赞赏0人赞赏过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他的人生竟与唐太宗神似:弑兄杀弟逼父政变,差点玩残儿子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条记录]&分页:
&对他的人生竟与唐太宗神似:弑兄杀弟逼父政变,差点玩残儿子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成桂攻打辽东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