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津老人说四大张传奇

天津卫视春节主打幸福生活 四大特别节目齐贺岁
15:01:55来源: 作者:...责任编辑:张克伟
《非你莫属》
《王牌主夫》
《王者归来》
新版《西游记》特别节目
  新浪娱乐讯 天津卫视2012年龙年春节主打“幸福生活”,大年初三至初八每晚7:30各档新春节目一一呈现,大型活动、《乡村爱情》和新版《西游记》两部电视剧、四档特别节目精彩不断,与您一起幸福过龙年。
  《非你莫属》——“我是发明家”
  播出时间:大年初三 19:30 (1月25日)
  《非你莫属》在新年荧屏里特立独行,用“发明”主打差异牌,BOSS团秀才艺。发明创造让观众大开眼界,而发明者得意洋洋大赚红包。《西游记》剧组主创,张纪中(微博)、聂远(微博)、臧金生、徐锦江和吴樾(微博)也加入BOSS团派发红包。
  “我是发明家”环节将呈现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发明家,他们将带来的发明:输液报警器、无敌铁手等发明创造。每位BOSS嘉宾及嘉宾都会有一定数额的红包,他们将根据每项发明的社会价值、使用价值及个人喜好等因素来决定分发给每位发明家的红包金额,以表示对该发明的支持。其中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更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李荣标因妻子瘫痪不能行走,他便潜心为妻子量身研制了可爬楼梯的轮椅。现在轮椅自己在他的不断钻研不断改进中已进入生产。因为真心和对妻子的爱为自己成就了一番事业。
  在《非你莫属》春节特别节目中,以往严肃的老板们在现场来了个大联欢。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绝活,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一面。节目将以杜葵的架子鼓表演震撼开场,尹峰神仙般的芭蕾舞表演美轮美奂,但是在谢幕时出现的意外为现场增添了不少笑声,慕岩的民族舞更是雷翻全场。离开《非你莫属》许久的刘惠璞,重返舞台,带来一段相声助兴。
  春节期间观众们吃惯了歌舞晚会的“油腻”大餐,1月25号晚7:30(大年初三)的时候不妨换换口味,看看《非你莫属》春节特别节目带来哪些新奇体验。
  《王牌主夫》——明星私房菜
  播出时间:大年初四19:30(1月26日)
  《王牌主夫》——明星私房菜,涂松岩、付笛生、赵忠祥等明星们带来自己的私家菜品。看看这些明星“主夫”有什么拿手绝活,明星的春节餐桌有什么不一样。
  凭借《双城生活》走红的涂松岩,带着父母一起展示自己的居家生活,大谈与海清(微博)和马伊琍(微博)的合作感觉。赵忠祥私家会馆的炸酱面首次亮相荧屏,私厨现场教您做被明星们称赞的炸酱面。
  赵忠祥私家御厨亮绝活
  谁都知道赵老师在吃上非常讲究而且特别挑剔,一般的菜肴跟本入不了赵忠祥老师的法眼,李师傅家里做过三代御厨,制作美食是祖上传下来的绝活,到他这辈还在经营者私家菜,光是饺子他就能做出一百多种,是真正的百饺宴,说道这过年的习俗他还大家讲了许多常人不知道知识,比如三十晚上吃饺子就是咬元宝等等!他在节目中表演的老北京特色炸酱面名头却深的很,据说这是师承侯宝林先生手艺特别珍贵,这道菜将由赵忠祥和他的私家御厨共同完成,这手绝活您是多少钱也学不来的私家珍传,今天能看着的观众就算是拣了个大便宜喽!
  胖刘刚(微博)(微博)为妻奉上安徽秘制腐乳烧肉
  胖刘刚娶了个跳舞蹈的美娇娘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如今这对美女和野兽的组合也经历了好几年的风风雨雨,由于刘刚是艺人的关系平时很少在家,撇下娇妻一个人觉得深深的对不起她,这次节目的机会刘刚要补偿一下妻子。别看刘刚平时很少有机会在家吃饭,家人也很少能尝到他的手艺,可是精于吃的刘刚有一手绝活,对做菜更是精通,著名的徽菜他会做很多,现场也得到了屈浩大师的夸奖,他现场制作的秘制豆腐乳烧肉就是他家的祖传秘方而制,把这道汇聚爱心的烧肉献给爱妻同时在现场刘刚夫妇也讲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不禁感动全场!
  《王者归来》——巨星模仿秀
  播出时间:大年初五19:30(1月27日)
  《王者归来》春节特别节目——2012巨星模仿秀启动盛典。赵忠祥连任主持,刘刚、张海燕(微博)、白凯南“变装”猫王、玛丽莲梦露、迈克杰克逊,分别带领歌曲、影视、曲艺三方模仿阵容。意图争抢刘晓庆(微博)、郭德纲(微博)的评委席位。
  影视巨星“周润发”现场《让子弹飞》,模仿者文祥回忆与周润发的实拍经历,“这场戏拍了两天,姜文让我和发哥对扇耳光。开始我不敢,那可是发哥啊。可是发哥说没事儿,你扇吧。当时我就心想,那就轻点,别使劲。但是拍了一场之后,发哥说一定得扇重点儿,要不显得很假。最后豁出去了,扇就扇吧。手心里都是汗。后来听副导演说:‘文祥啊,你可是创造了一个纪录,十年之内,发哥还没被人扇过耳光呢。’发哥真的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好演员。”
  曲艺巨星“宋丹丹(微博)”“范伟(微博)”还原经典,赵忠祥不甘寂寞的与“宋丹丹”搭戏,重现小品《钟点工》,过了一把小品瘾。
  歌坛巨星现场演唱会,“邓丽君”“梅艳芳”“王菲”“刘欢”“任贤齐(微博)”等纷纷送上成名曲目。更有唐章勇一人模仿四大天王、杨坤(微博)、李宇春等二十几位明星。
  《今夜有戏》——“看西游过大年”
  播出时间:大年初六19:30(1月28日)
  由张纪中担纲总制片人的新版《西游记》将于1月30日(大年初八)在天津卫视全国首播。天津卫视王牌栏目《今夜有戏》录制了“今夜大话西游”节目,聂远、吴樾、臧金生和徐锦江做客现场,与郭德纲、岳云鹏(微博)等多位德云社成员一起解读《西游记》郭德纲还自告奋勇担任总导演,现场重拍《西游记》。
  此次师徒四人共同做客《今夜有戏》为即将于大年初八开播的新版《西游记》宣传造势,节目以“西游文化”作为特殊开场,“师徒四人”历经磨难,与岳云鹏、刘刚、孙越、烧饼、郭麒麟(微博)、陶阳(微博)等人组成的“搞怪记者团”进行斗法,西游剧组独家提供片花现场大揭秘和幕后真情大爆料。新版《西游记》对于孙悟空的刻画最真实,看见悟空我就想起于谦(微博)老师,大圣多大的能耐,偷蟠桃偷金丹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佛一个嘴巴子压住了五百年。于老师跟郭德纲说相声,翻江倒海叱咤风云,回家被媳妇一个嘴巴子就打服了,半宿不敢吱声。所以我现场当回总导演,重拍《西游记》,趁张纪中老师没来,跟他叫叫板。
  在“今夜独家小剧场”单元,主持人郭德纲带来了“大型穿越剧”——《后西游时代(招聘篇)》,用搞笑的方式重新解读了《西游记》。岳云鹏和孙越搭档带来最新创作的关于《西游记》的相声段子。整场节目气氛搞笑、形式搞怪,其中还以照片形式在人物造型、特技效果等方面将新版《西游记》与86版央视《西游记》一一对比。&
  《西游记》首播盛典——“大剧走过三十年”
  播出时间:大年初七 19:30(1月29日)
  从1981年第一部国产彩色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播出,到2012年,中国电视剧已走过三十个春秋,天津卫视推出了“大剧走过三十年”的系列主题,以知名导演、制片人为核心,梳理国产电视剧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今年,天津卫视将播出《西游记》、《楚汉传奇》、《精忠岳飞》、《唐山大地震》等大剧,马中骏、张纪中、高希希等电视剧行业的旗手都将会出现在“大剧走过三十年”的活动中。《西游记》是天津卫视“大剧走过三十年”的开篇之作。
  首播庆典中,主持人李彬(微博)扮成玉皇大帝,介绍唐僧等师徒四人的“降妖法器”,与“王母娘娘”李霞(微博)一起“穿越”到晚会现场,为《西游记》首播庆典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开场。张纪中的“爱将”黄晓明(微博)(微博)通过VCR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并亲切的称张纪中是“中国的圣诞老公公”。吴樾、聂远、臧金生、徐锦江等主演一吐电视剧拍摄过程中的不为人知的花絮故事:吴樾演戏二十天找不到感觉,险被张纪中换角;徐锦江爆料沙僧台词多,拍戏辛苦曾经想当“逃兵”……
  《西游记》现场大揭秘,化妆师、总美术、动作导演爆料人物造型、道具场景设计、武打场面的内幕。
欢迎加入"99街"微信报料,微信公众号:nmg_99jee
新闻热线:
今日内蒙古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如因转载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请于作品发布日期后30日内进行。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
电话:、 | E-mail:[转载]李鼎文先生一生四大传奇
李鼎文故居
李鼎文故居院落
故居中的住户
李铭汉手迹
&4月18日19时32分,甘肃著名学者、文史专家李鼎文在新西兰奥克兰医院逝世,享年96岁。连日来,省内文史科研单位、部分高校均举办形式多样的悼念活动,他的一生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
传奇之一:他本应是陇上最富有的学人,却把大批珍宝捐献
武威城区一中巷内,有处古建筑,民间称之为“李翰林家”。日,李鼎文在这处古建筑院落中呱呱落地,他的父亲李于锴时年57岁,避居这所宅院著书立说。李于锴,字叔坚,是清代陇上著名学者。19岁中举人,曾在北京参加过“公车上书”运动;32岁中三甲26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35岁时,李于锴出任山东蓬莱知县。山东大学就是在他的监督下修建起来的,是这所著名高校的创始人。不到40岁,李于锴就成为山东沂州府知府。清朝灭亡后,他回到故乡。因老来得子,李于锴大喜过望,查找典籍,给幼子取名“鼎文”,取字“献甫”。
李鼎文出生时,他家的宅院有个古色古香的书斋,名号“古槐堂”。院中有棵高大的古槐树,荫翳蔽日,李于锴曾不无得意地吟诗道:“廊深时有翠雨堕,天外不知红日旭。枯根轮囷蟠泥虬,高枝呍涯μ祓馈薄U飧稣河斜毕蛐蕉ナ酱竺牛竺拍谟泄笤悍治昂罅讲糠帧:笤何籼迷海霸何竺旁海何饔卸门,二门内分里外两院,为住宅区。祠堂后为花园,内有花厅三间。李于锴的父亲李铭汉,是道光年间副贡生,以研究经学和史学驰名全国。他的哥哥李鼎超,更是青出于蓝的民国学者,35岁就出任甘肃省通志局分纂,后任大学教授,著有《陇右方言》。李氏两代学者平生文雅,喜收藏,虽未置下田产豪宅,但却收藏了无计其数的古籍善本、绝版图书,还有一批价值无法揣量的古玩。
李鼎文5岁时,父亲李于锴病死。13岁时,哥哥李鼎超在南京开会期间突然病逝于上海医院。由于家道中落,李鼎文家藏古玩、图书流失了一些,但绝大多数被保留了下来。从1956
年到2003 年,李鼎文分数次将家藏19704 册书籍和186
件文物全部捐献给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博物馆、河西学院等单位。还分三批向原武威地区档案馆捐赠书籍、手稿、照片、书信、证章等共127册(件)。
李鼎文此举,在上世纪末屡屡引起古玩界的震惊。他捐出的图书中,有不少明清两代的善本、稿本,有的是绝版孤本,每一件估价均在数万至数百万元间。其中有林则徐题记的陈世熔《求志居诗稿》稿本,有张澍手批、章炳麟手校的《潘挹奎文稿》稿本,还有丁以此手抄的李铭汉《尔雅声类》稿本等,尤为珍贵。他家收藏的古玩有186件,后来也全部捐献给国家。他的父兄花巨资购得一批散佚文物、古玩,如弘化公主墓中流失在外的木俑、木兽,珍贵的“大明宝钞”,明人文彭所刻的“槐阴满庭”印章,数量较多的是张澍所书条幅。
古玩界有人曾作过估算,假如李鼎文将近2万册书籍、部分古玩转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亿万富翁。但李鼎文毫不犹豫地向朋友、学生、同行说,学术是传承的,不是用俗价估量的。父兄早丧,家母辛苦操劳,那时生活困顿,有不少人登门求购书籍,我们宁忍受贫困,也不将这批学术财富出售。
传奇之二:李氏家学引起国内学术大师们的羡赞
从李铭汉到李鼎文,三代四学者著述丰厚,国内罕见。李铭汉的受业师是张澍,他长期在张澍门下深造,深得张澍国学衣钵。还受过林则徐等的当面指教。李于锴既精经史,又善洋务,在山东为官时就受到袁世凯的看重。袁世凯当大总统后,屡电请李于锴任职,遭到拒绝。袁世凯打听到他回甘肃的消息,马上任命他为甘肃省警察厅长,李于锴坚辞不就。袁世凯还不死心,认为李于锴可能想做史官,电请他出任清史馆协修,又遭拒绝,袁世凯由此感叹:“李叔坚真乃学人。”李鼎超从1920年12
月12 日开始写 《自得斋日记》,直到逝世前六天( 日)止,
共记了十余册,“中多论学论政之文”,对研究西北民国时政具有重大史料价值。
李鼎文的老师们则个个是国内名家。1937年,李鼎文在母亲支持下,毕业于武威师范简师科。1940年,兰州师范中师科毕业。1942年,他考入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科,受教于黎锦熙、李嘉言、叶鼎彝、何士骥、王汝弼、刘文炳、冯国瑞诸位名师,学业大进。黎锦熙何人?黎锦熙,字劭西,湖南湘潭人,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闻黎君劭西好学,乃往询之,其言若合,而条理加密焉,人手之法,又甚备而完。吾于黎君,感之最深,盖之有生至今,能如是道者,一焉而已。”他是毛泽东眼中“一焉而已”的学者。李鼎文的一个学生曾回忆说,李鼎文在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科读书时,衣着寒迫,生活困难,但特别勤奋。黎锦熙感到很奇特,一打听,才知道他是李翰林的儿子,非常感慨,从此格外悉心辅导。
《续通鉴纪事本末》是李氏父子接力完成的史学名著。李铭汉写了89卷,临死前拉着儿子李于锴的手,叮嘱他续写,李于锴在36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后面的21卷,并在山东刊印。为完成这部史著,父子俩竟然前后花费了60多年时光,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界的奇观。出刊印后,一时洛阳纸贵,到了1936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森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呼吁文章,呼吁重印此书,写道:“不得李氏之书,使家喻户晓,于据撰通史之资料,不无缺憾”。著名历史学家汪辟疆也说:“余于清末,既获读李氏《续通鉴纪事本末》,见其条分体系,伦类贯通,深致叹服”。
目前的武威人鲜有人能述说李氏家学的特色。倒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一批学者纷纷著文表达对李氏家学的羡慕和崇敬。著名历史学家汪辟疆概括说:李氏家学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取师纯正,其二,学求致用,其三,对“天下之达道”的笃信和挚守。“他们的学问浏览于历代治乱兴亡及典章制度,斟酌其得失,观其通变;旁涉声音,训诂,舆地,兵农,天算,而详抉其奥微,以尽其变,所以有天人古今之学的规模气象”。“李氏三世之学行,实有足以振末俗而惩学弊者,洵足以质诸百世而不惑者也。”
传奇之三:李鼎文教学方法独特,学生记忆犹新
1949年,李鼎文在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四年级插班,次年毕业,任教于武威师范。1956年,调甘肃师专(校址在天水)任教,教古典文学,担任教研组长。1957年,甘肃师专合并到西北师范学院,他随即到西北师院任教,任中文系副教授、教授。曾任甘肃省政协委员、省文史馆馆员等职。1987年退休。1998年12月,李鼎文自兰州启程赴新西兰,与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5口人定居新西兰。
李鼎文非常思念故乡,曾写文章说:“虽客居兰垣多年,但总难忘生我养我的故乡凉州。我们向往祁连皑皑白雪,更喜爱大漠丛丛红柳;每当白雪在艳阳温煦下化为清泉时,红柳也会在和风氤氲中叶萌花发。于是,千里河西走廊,便焕发出一片蓬勃生机。”在离开祖国去新西兰定居前,写诗说:“应有归心归不得,夕阳红处是家乡。”至于他的名作《思乡》“故园西望意茫然,花木图书散似烟。也识人生如寄耳,最难斩断是尘缘。”近日在网上点击率很高。
甘肃学者石春月曾发表文章回忆说,李鼎文先生在课堂上不是讲而是“演”古典文学,那次他讲《史记·张丞相列传》中刘邦与周昌一段:周昌曾在刘邦吃饭时入宫奏事,见高皇帝正拥抱着戚姬,周昌转身就走,高帝追上抓住他,骑在他脖子上,问:“我是怎么样的主子?”周昌仰头说:“陛下是桀纣一样的主子。”于是高帝对他笑,但更加怕周昌了。李先生忽然走下讲台小跑两步,然后弯下他那高大轩昂的身体,扭脖子作周昌斥骂刘邦状。没有一个人笑,刘邦、周昌和李先生的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洋洋三千字的《离骚》,几乎每句有典,每字每词要详释。但经李先生演讲,艰涩的变通畅,平凡的变神奇,我们随着李先生走进多姿多彩的古代,走进先贤们美丽而又痛苦的内心世界。
甘肃文史专家梁晓明也在相关文章中回忆说,四年的古典文学课,是由李鼎文先生执教到底的。李先生笔挺的身板、清瘦的面容、地道的武威口音及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他那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至今使我记忆犹新。在讲《孔雀东南飞》的课堂上由于他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家很快进入了角色。师生都被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感染了,课堂上的气氛非常沉重。“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讲着讲着,同学们悄悄地流下了眼泪。李先生也数次摘下眼镜掏出手帕擦眼泪。
甘肃名教授赵逵夫提起李鼎文来连连赞叹,他发表文章说,李鼎文先生能背诵全部杜诗,学生问起问题来随口即答,但著述极慎。一九五九年报上讨论《胡笳十八拍》,他写了一篇参加讨论,在《光明日报》上刊出,郭沫若写了《四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作答,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后来他侧重于甘肃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拓荒理乱,抉隐阐幽,多所贡献。这些先生重视文献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
传奇之四:与郭沫若的一场学术争论震动全国
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李鼎文与郭沫若发生过一场学术争论。《胡笳十八拍》是一篇近1300字的骚体长诗,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入。对于这首诗的作者,一说是蔡文姬,一说为后人(唐人)拟作,历代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郭沫若曾连续撰写了七篇专论《胡笳十八拍》的文章,力主恢复蔡文姬的著作权,在不少专家学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学术界遂展开了一场围绕此诗作者和年代问题的空前热烈的学术大讨论。&&&
面对学界泰斗的如椽巨笔,李鼎文也撰写了《〈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作的吗?》,于日,发表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版上,他认为《胡笳十八拍》的作者应是唐人董庭兰。其理由是:第一,从本诗看,诗的作者对南匈奴和东汉王朝的关系不十分清楚,而文化造诣很高的蔡文姬不会对她生活时代的情况如此模糊。第二,诗的作者对南匈奴风俗习惯的描写不真实。第三,诗的作者对蔡文姬在南匈奴中的生活所知不多,只是对史书的简单罗列。第四,诗的作者袭用了东汉以后诗文中的词句。第五,诗的作者运用了唐人习用的词语。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鼎文的学术观点,马上得到一些著名学者的响应,胡国瑞撰写《关于蔡琰〈胡笳十八拍〉的真伪问题》、逯钦立撰写《关于〈胡笳十八拍〉》、王达津撰写《〈胡笳十八拍〉非蔡琰所作补证》、刘盼遂撰写《谈〈胡笳十八拍〉非蔡文姬所作》呼应李鼎文观点,纷纷否定蔡文姬作《胡笳十八拍》。这场学术争论,成了当时的一段佳话。
李鼎文有名话:“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假”,在文史界影响很广。他博学多才,一生订正文史错讹很多。如林则徐充军伊犁途中路过凉州,曾写有《答陈子茂德培》诗二首,其中诗句云:“送我凉州浃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似北征。”一些注本解释“薄笨”说:“浅薄愚笨之身,作者自谦之辞。”解释“北征”说:“西汉末年,王莽的‘新朝’被推翻以后,中原地区连年战争,班彪避居河西,作《北征赋》,抒发望治不得的郁闷心情。”这样的解释是不正确的。李鼎文指出,薄笨,即薄笨车,是古代一种制作粗简而行驰不快的车子。这样的判史案在他的著作《梦槐庵丛稿》中很多。
(此文刊发4月24日《西凉晚刊》14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这些历史上的女神都在天津生活过?每一个都是传奇
身材好,大胸美腿那种,在加上一个漂亮的脸蛋,人们就可以称那个妹子为女神了。其实女神应该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历史上好多传奇女性,标准女神,都曾在咱们天津生活过一段时间。即使这些女神在去世后多年,有关她们的话题还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胡蝶:电影皇后的天津情缘“电影皇后”胡蝶的少年生活与天津有着很深的情缘。1908年,胡蝶出生于上海,乳名宝娟。胡蝶3岁的时候,父亲胡少贡在姐夫唐绍仪(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提携下出任京奉铁路总稽查,胡家的居所从此在京奉铁路一带辗转。1915年,胡家移居天津。此时的小胡蝶已显露演艺才华。她经常能模仿出本地特色的叫卖声,比如她随父亲到北站游玩,小贩“又香又脆的天津鸭梨,一毛一个”的吆喝被她学得惟妙惟肖。胡蝶的堂妹胡珊、堂弟胡业培也住在胡蝶家里,孩子们的天津生活还是蛮热闹的。客居天津的胡蝶、胡珊被父亲送到圣功学堂(今新华中学前身)读书,胡蝶正式取名胡瑞华。后来,胡蝶在《胡蝶回忆录》中说,“圣功学堂是天主教学校,校规很严,白衬衫,黑裙子,上课都得规规矩矩。”校规虽严,但闲暇大可开怀。下课了,姊妹俩常像鸟儿一样飞出校门。胡蝶在回忆录中称,她和胡珊“踢毽子、跳绳,玩够了,一个铜板买一个肉包子或是买一大堆糖炒栗子,再花一个铜板就可以叫辆黄包车回家”。1916年,胡蝶的父亲辞去差事,她也只好告别津城南下广东。1924年,胡蝶一家回到上海,那一年她考取了中华电影学校,并改名为胡蝶,从此走上了演艺之路。张爱玲:第一个家在天津“第一个家在天津。我是生在上海的,两岁的时候搬到北方去。”张爱玲在作于1944年的《私语》里如是说。1922年,小子(张爱玲的小名)的父亲张志沂(又名张廷重)通过堂兄张志潭的关系,以在津浦铁路局谋了个英文秘书的职位为由,由上海迁居天津,住进了一处花园洋房,过起了独门独户的小日子。张爱玲住在天津“英租界一个宽敞的花园洋房里”,她在《私语》中回忆是“英租界32号路61号”,而张子静在《我的姊姊张爱玲》一书则说是“英租界31号路61号”。原32号路(营口道与徐州道之间)曾与现今的南京路平行,南京路扩宽时并入南京路,原31号路是如今的睦南道。有一帧张爱玲儿时在天津的照片很珍贵,她抱着洋娃娃好生可爱,后边的背景大致就是座洋房,门口的格局也非常清晰。据文史专家勘察比较、考证,现赤峰道83号“非常接近”张爱玲在津的旧居。张爱玲在天津度过了近6年的美好时光,20世纪40年代末,天津起士林在上海分设咖啡馆,浓浓的天津情结让张爱玲成了那里的常客。1950年,张爱玲搬到上海南京西路附近黄河路上的卡尔登公寓,她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作品。张爱玲后来回忆:“在上海我们家隔壁就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天津的咖啡与面包想必为张爱玲的笔端注入了灵感。赵四小姐:邂逅少帅后的旷世绝恋赵四小姐生于1912年,学名绮霞。因为在姐妹中排行第四,所以在亲友圈里,她被称为“赵四小姐”。她的父亲赵庆华,做过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参议院议员。赵四小姐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她就读于天津浙江小学和中西女子中学,取英文名字Edith,谐译“一荻”,因此又名赵一荻。日出版的《北平画报》,封面就是“绮霞女士造像”。那时赵四小姐年方16岁。天津中西女子中学是著名的贵族学校,很多达官显贵家的小姐都在这个学校读书。赵一荻学习认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她兴趣广泛,爱好骑马、打网球、游泳、开车、跳舞等等,而她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尤其偏爱新文学。赵一荻身材颀长,气质绝佳,爱打扮也会打扮。1928年2月,经出身广东的京津大亨、《北洋画报》创办者冯武越介绍,张学良在天津的一个舞池中与赵四小姐一见钟情。赵四小姐不顾家人的反对、逃脱家里的软禁不告而别,毅然追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赵四小姐的私奔,在赵家掀起轩然大波。赵庆华登报声明,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做官。但她仍然心甘情愿地以秘书身份陪伴着张学良。1929年,赵四小姐为张学良生下了惟一的儿子。李香兰:那夜莺啼声细唱《夜来香》、《何日君再来》两首歌曲在华语地区广为传唱,可多少人知晓歌曲的原唱是谁?不是蔡琴,也不是邓丽君,它们的原唱者叫“李香兰”。“恼春风,我心因何恼春风?说不出,借酒相送。夜雨冻,雨点透射到照片中。回头似是梦,无法弹动。迷住凝望你,褪色照片中。啊,像花虽未红……”张学友的这首歌,也演绎的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神秘的名字――李香兰。她是日伪占据东北时期红极一时的歌星,也是“满映”的电影明星。李香兰本名山口淑子,于日出生于奉天北烟台,即今辽宁省灯塔市。她祖籍日本佐贺县杵岛郡北方村。早在1906年,其祖父举家迁到中国东北。她有两个义父,一个是天津便衣队暴乱的总指挥,一个是伪天津市长潘毓桂。1933年,13岁的李香兰就寄居在养父潘毓桂天津的家中,她努力学习汉语,从小就能说一口流畅的中国话。李香兰不但中文好,而且有很高的艺术天分。因为条件优越,1942年,她被日寇控制的伪“满洲映画协会”招聘为专业演员。1945年,她在上海大光明戏院举行首次个人演唱会,一跃而成为与周璇齐名的上海大歌星。她演唱的电影插曲《卖糖歌》及《戒烟歌》唱响神州大地,《何日君再来》、《苏州夜曲》、《恨不相逢未嫁时》、《海燕》等歌曲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与周璇、白光、张露、吴莺音齐名的上海滩“五大歌后”,艳冠上海滩。抗日战争后,她曾一度被当做汉奸进行审判,但后来发现她是日本人后无罪释放。1946年2月,李香兰含泪挥别上海,被遣返回日本。朱三小姐:赵四风流朱五狂朱三小姐朱淞筠差不多是民国初年天津最负盛名的女子。人称“朱三小姐”的她领一时风气之先,有关她的八卦绯闻及风流韵事在各种文人的笔下,已经流传了一个世纪。从民国初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先有“朱三小姐出风头”,后有“赵四风流朱五狂”,以朱三小姐和朱五小姐为代表的朱家小姐领一时之风骚,成为民国年代北京、天津社交界的“八卦女王”。多年以后,董桥还在《今朝风日好》中引用友人的话说:“朱启钤生了两位极漂亮的千金朱三和朱五,民国初年名噪京华,八方倾倒!”朱淞筠的父亲朱启钤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部总长,直至代理国务总理。朱启钤共有二子十女,由于朱启钤游历过欧美,并受原配夫人的影响,崇尚西欧生活方式,从不限制子女的社交生活。朱家的几位大小姐先后活跃于北京、天津的社交界。民国初年,上层社会的妇女已流行穿西式服装。为此,朱三小姐曾建议生于天津的舞蹈家裕容龄开办一个女子服装研究社。后来,裕容龄和朱三小姐研究后,研制出了后来风靡世界的中国旗袍。在此期间,朱三小姐自然成了中国第一个“新式服装设计师”裕容龄的“模特儿”,而在当时这样的服装,被视为有违风俗的奇装异服。关于朱三小姐的婚姻情况,传闻极多。至今,依然有些真假难辨。后人所知的是,1915年,朱三小姐与福建人严南璋结婚,新婚照片还登在了当时著名的时尚刊物《妇女时报》上。而这位朱家快婿的姨夫也是大大有名,为晚清军机大臣瞿鸿S。周铨庵:天津小程砚秋日,天津《北洋画报》二版刊登了一张周姓女子的小照,附文称:“女士皖南人,名士周立之先生之女公子,前财政总长周学熙之女侄也。曾肄业于中西女学,善交际,喜跳舞,常出入于各交际娱乐场所。人以其貌似名伶程砚秋,均以程砚秋呼之。”这位周家女公子,正是后来在中国昆曲界大名鼎鼎的周铨庵。周铨庵生于近代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东至周家。周铨庵的祖父周馥,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从官宦到工商,从收藏到学术,这个起源于安徽、发迹于天津、播散至海外的周氏家族,堪称近代天津第一望族。除了周馥、周学熙、周叔|、周煦良、周一良等知名人物外,周家还出了三个奇女子,一为嫁给周学熙四公子周志厚的杨慕兰,为近代四大名票之一的近云馆主;一是周学的次女周仲铮(谱名周莲荃),以小说、绘画知名;还有一个,即周学渊的次女――周铨庵。1938年夏,韩世昌的昆班曾在天津租界区的小广寒戏园演出,周铨庵从此偏爱昆剧,专门师从著名笛师徐惠如拍曲,所学除生旦曲外,《夜奔》、《酒楼》、《弹词》、《山门》、《刀会》等也广泛涉猎。1941年,参加辛巳曲社。抗战胜利后,从南昆名师施砚香学身段表演,专工五旦。1946年,她在开滦俱乐部首次登台,扮杨贵妃上演《长生殿?小宴》,获得观众好评。1947年后,多次到上海向张传芳学《佳期》、《絮阁》、《藏舟》、《思凡》,向朱传茗学《梳妆跪池》等戏。又向韩世昌学《游园惊梦》,向包丹庭学《金山寺?水斗》,向全福班老前辈沈盘生请益,演艺大进。1953年,她与精通音乐史论的谢锡恩结为伉俪,从此定居于北京。刘金定:仙女般的琴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名叫邵可侣的法国钢琴教授在教导燕京大学的学生弹奏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前奏曲时,喜欢对学生这样说:“这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的仙女们轻柔的歌声……”这些学生中,有一个来自天津的女学生。在那个年代的天津,这是一个只要提到钢琴、一提到音乐就不能忽视的名字,她就是刘金定。著名钢琴家刘诗昆4岁时就跟着“姑姑”刘金定学习钢琴,著名学者资中筠视其为恩师。她是那个年代天津最早的私人钢琴教师,也是那个年代天津乃至中国最好的钢琴师。刘金定出生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华侨家庭,祖籍广东台山,1932年时随父母来到天津。刘金定是刘家的大小姐,下面还有四个弟妹,最小的弟妹是一对双胞胎,与资中筠是中学同班同学。刘金定就读于天津中西女中,课余随该校的美国钢琴教师苏敏德学习钢琴,深得苏敏德的喜爱。1935年考入北平的燕京大学音乐系,主修钢琴,师从美籍钢琴教师苏路德和高科第,1939年毕业时获得了美国斐陶斐学会的金钥匙奖。1939年从燕京毕业后,刘金定回母校中西女中担任音乐教师,课余从事音乐活动。刘金定的家在小白楼一带。当时,刘金定在天津有“三大弟子”,一位是生于1925年的刘培荫,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后赴德国;一位是生于1928年的朱起芸,曾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视唱练耳专家;还有一位即资中筠。1946年,经燕京同学的撮合,才与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的杨富森相识。一年之后,刘金定和杨富森随母亲同赴美国,日在美国正式结婚。自此,刘金定离开了天津。马珏:近百年前的北大校花马珏是北大教授马裕藻的长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曾流行过一句话:马裕藻对北大有啥贡献?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北大生了个漂亮的女儿。马珏有多漂亮?马裕藻一位学外语的朋友曾这样赞美:“像大理石雕出的那么美。” 即使用现在的眼光看,马珏也是“女神”级的美女。马珏进入北大后,“身材亭匀,长相清丽,是一位大方端庄的江浙女子”的她被公认为校花,人称“马皇后”,背地里则称马裕藻为“老丈人”。马珏的玉照也曾两次刊登在天津《北洋画报》。其实,马珏在入北大以前已是北平小报上的明星少女了。当时由成舍我创办的《世界画报》就经常报道马珏的行踪。不管是她看一场电影、逛一次公园,或者是去东安荣华斋西点铺吃冰激凌都要派记者跟踪报道一下。在北大时,马珏每天收到十几封情书,甚至有装订成本的。鲁迅对马珏很是关爱,每出新书必送马珏一本,直至马珏结婚,以致这些年来网上流传不少关于鲁迅与北大校花马珏的八卦文章。最后,这位出自北大的才女、美女却“出人意料”地嫁给了天津海关职员杨观保,一些小报甚至以“北大校花下嫁天津海关职员”为题进行报道,一时引发轰动和热议。杨观保毕业于北洋大学,供职于天津海关,其祖上曾任清庭左侍郎史,也算是官宦家庭。据说两人相识已久,杨对马珏颇为忠诚,每星期返回北平一次,经过长期交往,终获佳人芳心。一位马珏学生的后代曾经拜访过晚年移居于山东枣庄的这对夫妇,他回忆:“杨爷爷毕业于老北洋大学,会很多语言,年轻时一表人才,曾经与梅兰芳同台演出过。我记得杨爷爷当时已经快八十了吧,依旧还不停止看书,好像很多书还是英文的。看书时,还用尺子隔着,在书上划线。”单纯的马珏选择了一个单纯的爱人,从此过着平静如水的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未尝不是一种福分。作为北大最早一批女学生中的一个,马珏的才貌双全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记的美好印象。她本人则长期在上海儿童图书馆工作,于1994年去世,享年84岁。与轰轰烈烈无关的她,却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北大校花。(整理自天津广播)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说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老人说四大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