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炸35秒的装定cad炸开命令快捷键是什么

二战时没有小型化的解算系统,基本靠瞄具法+触发引信了。另外别以为现在先进了,用高炮是一打一个准,那是骗骗你的,营齐射打不下来二型靶机的事,看多了!
二战时期,小口径高炮使用碰炸(触发)引信,大中口径高炮使用时间引信。&br&时间引信的工作方式是:&br&1、高炮组使用测量仪器,测得来袭飞机的距离、高度、航速、航向;&br&2、解算出本高炮发射炮弹时,炮弹的飞行轨迹是怎么与飞机的飞行轨迹交汇的;&br&3、依据解算出来的弹道路径,算出炮弹飞行多长时间后会掠过目标附近;&br&4、将定时参数设定到待发的高炮炮弹中;&br&5、把炮弹打出去。&br&从以上步骤,可看出大口径炮弹的定时引信装订-发射过程是何等蛋疼了吧……空中形势瞬息万变……那个时候又没有电子计算机……&br&因此,实际上,那时候要想高炮阵地赶得及在敌机消失之前打到点儿东西,都不是仔细地测距和解算,而是根据此前的图上参谋作业、空中航线勘测,设定几个拦截点(就是,额,快捷方式吧),高炮炮群朝这个拦截点(空中的某一个位置)齐射三发,运气好的话敌机会撞进这个拦截点。打完三发,全体高炮在下一个拦截点再来几发……&br&因此,无线电近炸引信是二战时一项极其重要的黑科技,位列二战期间诞生的黑科技榜的前10名没有问题。&br&PS,小口径炮弹也有定时引信,但那个叫做定时自毁引信,在弹道末端引爆炮弹,主要是为了防止炮弹落入地面造成本方损失,通常不具备调节引信爆炸时间的功能。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炮弹同样有定时自毁功能,设定在若干秒之后,如果无线电引信仍然没有被触发,就引爆整个炮弹。&br&-----------------------------&br&搬运工,近炸引信的扫盲资料&br&&img src=&/afbe4ff0a4a_b.jpg& data-rawwidth=&423&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afbe4ff0a4a_r.jpg&&&br&近炸引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人们最早利用声、光、磁等物理场,研制成功声近炸引信、光近炸引信和磁近炸引信等。20世纪40年代才研制成功无线电、气压、静电近炸引信。&br&英国在1940年发展出与雷达原理相同的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原型。美国参战后,在美国科技及研究局(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之下完成无线电近炸引信的设计,并开始大量生产。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一共生产了大约二千二百万枚无线电近炸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首次被派上战场是日,轻型轻巡洋舰“海伦娜”号(127MM高平两用炮)在南太平洋以配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127mm炮,成功击落一架日军轰炸机。&br&无线电近炸引信被视为盟军的重要秘密武器,因此在初期一直避免在可能落入敌方手中的情况下使用,一直要到1944年,这限制才被撤销。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使用,令美国海军的防空火力有效度大为增加。据战后统计,美军舰载防空火炮的主力,127mm炮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时击落每架敌机平均需要500发炮弹;而使用常规炮弹时则要多四倍,即2000发。在战争末期防御日本神风敢死队攻击的火炮,大部份都得助于无线电近炸引信。美国海军部长佛瑞斯塔,曾称赞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使用,令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得以大量减少人员及装备的伤亡。&br&在欧洲战场上,无线电近炸引信是英国在1944年成功阻挡德国V-1火箭攻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击落V-1火箭防空火炮大部份都配备火控雷达及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两种新发明。按战后统计,以无线电近炸引信击落一枚V-1平均需要150发炮弹,但使用常规炮弹则需要约2800发。&br&------------------------------------------------------------------------------------------------------&br&看了其他的回答,不得不再补充一下高炮常用的其他引信。&br&&br&@瑞士GDF002系列35mm高炮使用的AHEAD弹药&br&AHEAD“阿海德”,是一种采用&b&集束式预制破片编程引信&/b&的弹药。&br&&img src=&/a979a2568f5bfea5c4f2d9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a979a2568f5bfea5c4f2d9_r.jpg&&&br&1)诞生背景&br&无线电近炸引信二战时诞生,战后不断改进和小型化,但到80年代,各国还是觉得&b&无线电近炸引信性能不能完全满足战场需求&/b&。首先是它的小型化是进展较慢的,虽然60年代末研发出了40毫米口径的无线电近炸炮弹,但这种40mm炮弹的装药量、破片数都太少了。&br&其次是无线电近炸引信存在着固有的灵敏度不够、工作不够稳定、延时问题。&br&灵敏度不够、稳定性不好是因为炮弹从发射到飞行期间承受高温和高过载,而目标的材料结构千差万别,很难搞。&br&延时问题则不是“难搞”了,根本就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特征。首先电磁场的改变反映到启动机构需要时间,其次从电雷管引爆到炸药充分发生反应(爆炸)需要时间,炸药充分反应(爆炸)到整个弹丸炸开、破片逸散也需要时间。尽管都是以毫秒来计算,但统统加起来也不少了。现代超音速飞机速度又快,打个比方,如果敌机与炮弹距离10米的时候,电磁场强度达到了炮弹引爆标准,但到炮弹的破片飞出,还有50毫秒,那么这枚炮弹会在敌机身后40米爆炸(假设炮弹和飞机迎头相对飞行,相对速度1000m/s)。而且,炮弹引爆后的破片速度也不见得多快,从700m/s到2000m/s都有可能。&br&2)AHEAD的结构&br&AHEAD炮弹的主体是一大堆高密度的钨合金颗粒,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计时机构和一个抛撒机构。相对无线电近炸引信来说,计时器、抛洒机构都是很小的东西。&br&发射AHEAD炮弹的火炮,在炮管上要带测速线圈和编程线圈。炮弹发射后,在内弹道阶段,先经过测速线圈,精确测得炮弹的初速,第三个线圈负责向炮弹写入引爆时间。&br&同时这个火炮系统还必须配有一部精密的、可实时对目标精确测距的对空雷达,并且雷达数据要通过高速数据总线,输入火控计算机进行解算并输出。&br&&img src=&/47bb7a9d46d7f436b8dca430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47bb7a9d46d7f436b8dca430_r.jpg&&&br&3)AHEAD的工作方式&br&1、对空雷达捕获目标,获得目标方位距离参数,火控计算机解算。&br&2、火炮根据火控计算机解算出的数据,瞄准恰当的方位。&br&3、炮弹发射。&br&4、测速线圈测得炮弹初速数据,通过高速数据总线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结合此前雷达捕获的目标数据,计算出炮弹引爆时间,通过第三个线圈写入炮弹中。&br&5、炮弹在空中飞行。&br&6、还差200米时,炮弹计时器激活抛撒机构,高密度的钨合金颗粒撒出,一片钨合金颗粒“云”朝目标飞过去并笼罩目标。&br&&img src=&/6c6d1fd0ee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6c6d1fd0eef_r.jpg&&&br&4)AHEAD的优点&br&a、绝对不是身后弹,钨合金颗粒迎头罩过去,双方相对速度最快。&br&b、为什么要定时器来抛撒。这样在炮弹飞行的大部分阶段,炮弹就是一整枚,风阻小速降小,快接近目标时散开,又使得炮弹的覆盖能力很强。如果打的是“榴霰弹”,炮弹一出膛就散开,那么飞不了几百米就要掉地上。
二战时期,小口径高炮使用碰炸(触发)引信,大中口径高炮使用时间引信。时间引信的工作方式是:1、高炮组使用测量仪器,测得来袭飞机的距离、高度、航速、航向;2、解算出本高炮发射炮弹时,炮弹的飞行轨迹是怎么与飞机的飞行轨迹交汇的;3、依据解算出来…
二战中期以前的高射炮使用的是定时引信,需要装填手在装填之前,根据飞机高度来设定好炮弹引信。这里面一靠情报,二靠经验,三靠蒙,当然,蒙是主要的。比如二战德国小口径高炮都设定在3000米,飞到3000米没打到东西,炮弹就自爆了。&br&杀伤原理很有趣,早期高炮是依靠大量的火炮在飞机的必经之路上形成弹幕来打击敌机。可以这么说,是让飞机撞炮弹,而不是用炮弹追飞机。&br&据统计,二战平均击落一架飞机,需要发射21万发枪炮弹,可见概率之低。
二战中期以前的高射炮使用的是定时引信,需要装填手在装填之前,根据飞机高度来设定好炮弹引信。这里面一靠情报,二靠经验,三靠蒙,当然,蒙是主要的。比如二战德国小口径高炮都设定在3000米,飞到3000米没打到东西,炮弹就自爆了。杀伤原理很有趣,早期高…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近炸引信测试技术_百度百科
近炸引信测试技术
《近炸引信测试技术》是1996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清泉。
近炸引信测试技术图书简介
近炸引信测试技术[1]
作者:徐清泉
出版日期:1996
关键词:近炸引信 测试技术 高等学校 教材 徐清泉 程受浩
分类: 工业技术 &弹药、引信、火工品
近炸引信测试技术内容提要
普通高等教育兵工类规划教材
近炸引信测试技术章节目录
第一章近炸引信高频灵教度测试
§1近炸引信灵敏度的测试原则
1.1为什么要测近炸引信高频灵敏度
1.2表征自差收发机性能常用的几个灵敏度
1.3无线电引信测试原则
§2无回波吸收室
2.2无回波吸收室的用途
2.3无线电波吸收材料
2.4米波吸收材料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2.5无回波吸收室的参数设计
3.1杆试验原理
3.2杆试验装置
3.3杆试验场地面积选择
§4同轴线法测量无线电引信灵敏度
4.1同轴线法测试无线电引信灵敏度的原理
4.2同轴线测试装置的结构
4.3同轴线测试装置的调试
4.4无线电引信高频绝对灵敏度测试
§5屏蔽箱法测试无线电引信灵敏度
5.1屏蔽箱法测试无线电引信灵敏度的原理
5.2屏蔽箱的结构和等效电路
5.3屏蔽箱测试装置
§6推板法测试引信灵敏度
6.1推板法测试原理
6.2推板法测试引信灵敏度
§7环行天线引信灵敏度测试
7.1 小体积吸收箱理论
7.2小体积吸收箱结构
§8微波无线电引信灵敏度的测试
8.1微波无线电引信
8.2微波无线电引信的灵敏度
8.3微波无线电引信灵敏度自动测试仪
§9光学引信灵敏度测试
9.1光学引信
9.2红外引信测试
9.3红外引信圆周视场的检测
9.4电路灵敏度的测试
§10电容近炸引信的测试
10.1电容近炸引信
10.2 目标动态引爆信号静态检测的基本原理
10.3电容近炸引信目标动态引爆信号检测
10.4电容近炸引信的测试途径
10.5电容变化网络偏压曲线设计
10.6电容变化网络偏压源
10.7目标作用仿真仪
10.8电容近炸引信抗干扰性能的测试
第二章近炸引信目标特性的测试
§3 目标特性的有关概念
3.1无线电波的绕射、散射和反射
3.2 目标的有效反射面积和地(水)面反射系数
3.3有关概念及公式
§4目标有效散射面积的测量原则与方法
4.1无线电引信目标反射特性测量的特点
4.2目标散射面积的测量原则
4.3目标有效散射面积的测量方法
§5空中目标散射特性的测量
5.1飞机目标散射特性的模拟测量系统
5.2飞机目标散射特性的实物测量
5.3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其解决办法
5.4测量结果的处理与使用
§6地、海面回波特性的测量
6.1地面回波及其测量
6.2海面回波及其测量
第三章近炸引信与目标的物理模拟
§2相似理论
2.1相似现象
2.2相似定理
2.3单值条件
§3相似判据的确定
3.1方程式分析法
3.2量纲分析法
§4近炸引信物理模拟的内容
4.1弹丸毁伤目标整个过程的模拟
.4.2实验研究无线电引信的启动规律
4.3 目标特性的模拟
4.4无线电引信抗干扰性能的模拟实验
4.5近炸引信可靠性的模拟研究
§5物理模拟的原则和途经
5.1原型目标低速运动下引信启动区的实验
5.2弹目高速相对运动下引信启动区的实验
§6连续波多普勒无线电引信模拟
6.1电磁系统的模拟
6.2交会过程的模拟
6.3引信各环节的模拟
§7物理模拟试验举例
7.1具体参数范围
7.2模拟系统
第四章近炸引信的无线电遥测
1.1无线电遥测概况
1.2无线电遥测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2频分多路信号遥测系统
2.1频分多路传输的工作原理
2.2频分制遥测系统已调信号的频谱及带宽
2.3频分多路信号的主要特性
2.4频分多路系统的第二次调制
2.5频分制遥测系统中的汇理设备
2.6频分系统的失真及抗干扰性
2.7频分制遥测系统中FM副载频的信道参数
§3常规兵器用的8318无线电遥测系统
3.1 8318无线电遥测系统
3.2 8318无线电遥测系统在引信靶场试验中的应用
§4空空导弹遥测系统
4.1空空导弹引信遥测的特点
4.2引信遥测参数
4.3遥测系统
4.4引信遥测弹
§5弹道监测技术
5.1工作原理
5.2监测方法
§6近炸引信遥测技术的发展
6.1遥测传感器的研究
6.2微波兵器遥测系统
6.3存贮测试技术
6.4用CCD器件进行测试
6.5微处理机在遥测中的应用
6.6新的遥测系统――沃尔什函数遥测系统
第五章计算机在近炸引信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1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拟合
1.1求数学模型的初型
1.2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基础
1.3拟合程序流程
1.4求非线性参数模型的初值
1.5拟合结果
§2微机控制的无线电引信低频部件选配调试系统
2.1系统组成
2.2电路及功能
2.3系统软件
2.4系统总体设计和调试
2.5实际应用
§3近炸引信计算机打靶仿真
3.1系统组成与功能
3.2目标特性测试
3.3统一的目标特性的数学模型
3.4多输入-多输出半实物打靶仿真系统
3.5多功能信号储放仪
3.6计算机与多功能仿真信号储放仪间的数据传输
3.7仿真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其控制与管理
§4 VXI总线在近炸引信测试中的应用
4.1 VXI模块结构
4.2系统结构
4.3VXI总线电气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特点
4.4 VXI―引信测试系统
第六章测量数据分析
§2有关的基本概念
§3误差的随机性
§4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5回归分析概念
§6一元线性回归
6.1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
.超星读书[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二战时期,小口径高炮使用碰炸(触发)引信,大中口径高炮使用时间引信。时间引信的工作方式是:1、高炮组使用测量仪器,测得来袭飞机的距离、高度、航速、航向;2、解算出本高炮发射炮弹时,炮弹的飞行轨迹是怎么与飞机的飞行轨迹交汇的;3、依据解算出来的弹道路径,算出炮弹飞行多长时间后会掠过目标附近;4、将定时参数设定到待发的高炮炮弹中;5、把炮弹打出去。从以上步骤,可看出大口径炮弹的定时引信装订-发射过程是何等蛋疼了吧……空中形势瞬息万变……那个时候又没有电子计算机……因此,实际上,那时候要想高炮阵地赶得及在敌机消失之前打到点儿东西,都不是仔细地测距和解算,而是根据此前的图上参谋作业、空中航线勘测,设定几个拦截点(就是,额,快捷方式吧),高炮炮群朝这个拦截点(空中的某一个位置)齐射三发,运气好的话敌机会撞进这个拦截点。打完三发,全体高炮在下一个拦截点再来几发……因此,无线电近炸引信是二战时一项极其重要的黑科技,位列二战期间诞生的黑科技榜的前10名没有问题。PS,小口径炮弹也有定时引信,但那个叫做定时自毁引信,在弹道末端引爆炮弹,主要是为了防止炮弹落入地面造成本方损失,通常不具备调节引信爆炸时间的功能。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炮弹同样有定时自毁功能,设定在若干秒之后,如果无线电引信仍然没有被触发,就引爆整个炮弹。-----------------------------搬运工,近炸引信的扫盲资料近炸引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人们最早利用声、光、磁等物理场,研制成功声近炸引信、光近炸引信和磁近炸引信等。20世纪40年代才研制成功无线电、气压、静电近炸引信。英国在1940年发展出与雷达原理相同的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原型。美国参战后,在美国科技及研究局(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之下完成无线电近炸引信的设计,并开始大量生产。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一共生产了大约二千二百万枚无线电近炸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首次被派上战场是日,轻型轻巡洋舰“海伦娜”号(127MM高平两用炮)在南太平洋以配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127mm炮,成功击落一架日军轰炸机。无线电近炸引信被视为盟军的重要秘密武器,因此在初期一直避免在可能落入敌方手中的情况下使用,一直要到1944年,这限制才被撤销。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使用,令美国海军的防空火力有效度大为增加。据战后统计,美军舰载防空火炮的主力,127mm炮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时击落每架敌机平均需要500发炮弹;而使用常规炮弹时则要多四倍,即2000发。在战争末期防御日本神风敢死队攻击的火炮,大部份都得助于无线电近炸引信。美国海军部长佛瑞斯塔,曾称赞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使用,令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得以大量减少人员及装备的伤亡。在欧洲战场上,无线电近炸引信是英国在1944年成功阻挡德国V-1火箭攻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击落V-1火箭防空火炮大部份都配备火控雷达及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两种新发明。按战后统计,以无线电近炸引信击落一枚V-1平均需要150发炮弹,但使用常规炮弹则需要约2800发。------------------------------------------------------------------------------------------------------看了其他的回答,不得不再补充一下高炮常用的其他引信。@瑞士GDF002系列35mm高炮使用的AHEAD弹药AHEAD“阿海德”,是一种采用集束式预制破片编程引信的弹药。1)诞生背景无线电近炸引信二战时诞生,战后不断改进和小型化,但到80年代,各国还是觉得无线电近炸引信性能不能完全满足战场需求。首先是它的小型化是进展较慢的,虽然60年代末研发出了40毫米口径的无线电近炸炮弹,但这种40mm炮弹的装药量、破片数都太少了。其次是无线电近炸引信存在着固有的灵敏度不够、工作不够稳定、延时问题。灵敏度不够、稳定性不好是因为炮弹从发射到飞行期间承受高温和高过载,而目标的材料结构千差万别,很难搞。延时问题则不是“难搞”了,根本就是固有的不可改变的特征。首先电磁场的改变反映到启动机构需要时间,其次从电雷管引爆到炸药充分发生反应(爆炸)需要时间,炸药充分反应(爆炸)到整个弹丸炸开、破片逸散也需要时间。尽管都是以毫秒来计算,但统统加起来也不少了。现代超音速飞机速度又快,打个比方,如果敌机与炮弹距离10米的时候,电磁场强度达到了炮弹引爆标准,但到炮弹的破片飞出,还有50毫秒,那么这枚炮弹会在敌机身后40米爆炸(假设炮弹和飞机迎头相对飞行,相对速度1000m/s)。而且,炮弹引爆后的破片速度也不见得多快,从700m/s到2000m/s都有可能。2)AHEAD的结构AHEAD炮弹的主体是一大堆高密度的钨合金颗粒,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计时机构和一个抛撒机构。相对无线电近炸引信来说,计时器、抛洒机构都是很小的东西。发射AHEAD炮弹的火炮,在炮管上要带测速线圈和编程线圈。炮弹发射后,在内弹道阶段,先经过测速线圈,精确测得炮弹的初速,第三个线圈负责向炮弹写入引爆时间。同时这个火炮系统还必须配有一部精密的、可实时对目标精确测距的对空雷达,并且雷达数据要通过高速数据总线,输入火控计算机进行解算并输出。3)AHEAD的工作方式1、对空雷达捕获目标,获得目标方位距离参数,火控计算机解算。2、火炮根据火控计算机解算出的数据,瞄准恰当的方位。3、炮弹发射。4、测速线圈测得炮弹初速数据,通过高速数据总线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结合此前雷达捕获的目标数据,计算出炮弹引爆时间,通过第三个线圈写入炮弹中。5、炮弹在空中飞行。6、还差200米时,炮弹计时器激活抛撒机构,高密度的钨合金颗粒撒出,一片钨合金颗粒“云”朝目标飞过去并笼罩目标。4)AHEAD的优点a、绝对不是身后弹,钨合金颗粒迎头罩过去,双方相对速度最快。b、为什么要定时器来抛撒。这样在炮弹飞行的大部分阶段,炮弹就是一整枚,风阻小速降小,快接近目标时散开,又使得炮弹的覆盖能力很强。如果打的是“榴霰弹”,炮弹一出膛就散开,那么飞不了几百米就要掉地上。
二战中期以前的高射炮使用的是定时引信,需要装填手在装填之前,根据飞机高度来设定好炮弹引信。这里面一靠情报,二靠经验,三靠蒙,当然,蒙是主要的。比如二战德国小口径高炮都设定在3000米,飞到3000米没打到东西,炮弹就自爆了。&br&杀伤原理很有趣,早期高炮是依靠大量的火炮在飞机的必经之路上形成弹幕来打击敌机。可以这么说,是让飞机撞炮弹,而不是用炮弹追飞机。&br&据统计,二战平均击落一架飞机,需要发射21万发枪炮弹,可见概率之低。
二战中期以前的高射炮使用的是定时引信,需要装填手在装填之前,根据飞机高度来设定好炮弹引信。这里面一靠情报,二靠经验,三靠蒙,当然,蒙是主要的。比如二战德国小口径高炮都设定在3000米,飞到3000米没打到东西,炮弹就自爆了。杀伤原理很有趣,早期高…
这么说好了&br&其实题主说的是“除了无线电进炸以外的高炮引信”&br&&br&我说得没错吧?&br&也就是说,不是炮弹出膛之后,炮弹自己感知,而是炮弹事先装定了引爆程序。&br&&br&其实,现在的高射炮尤其是先进的小口径高射炮,并非采用无线电近炸。&br&&br&why?&br&主要是杀伤力,如果加上无线电近炸引信的话,那么可用来容纳战斗部的空间就很小了。&br&比如说二战后40mm博福斯高射炮,二战时候用的是直接撞击引信,后来也有无线电引信,但是效果并不很理想。&br&&br&二战时候当然用的都是机械定时引信,和我们微波炉的定时器没有本质差异。&br&&br&现代的话其实也很好理解,那就是类似于“半主动空空导弹”类似,由炮瞄雷达输入延迟时间。&br&这个输入并非是每个炮弹上插usb啦,当然是无线输入进去的。&br&不过不是到炮膛里面再输入哦,炮弹本身是不能“擦写”的,万一输入进去没开炮,电脑又出了故障结果在炮膛内炸了就完蛋了,这么小的炮弹再加多重保险也是很困难的。&br&&br&所以聪明的歪果仁发明了磁线圈写入技术,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用老的磁带录音机录音是一个道理,在炮弹出膛前的那个瞬间,炮弹通过线圈的时候把这短短的一个“0.1秒后起爆哦亲,我会想你的,木啊”写入进去,这样既安全又高效率。&br&&br&我给你拿一个图图&br&二战的定时有人放了,我放一个现代的。&br&&img src=&/bc5a0a065c41fe98088fde485ed475d0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bc5a0a065c41fe98088fde485ed475d0_r.jpg&&是不是发现现在一些新型的小口径高炮炮口“消焰器“形状和以前不一样了呢?老款喇叭口效果才是最好的嘛。&br&其实那是因为消焰器那儿装了电磁线圈咧。&br&当然,其实整个炮外面就有电磁线圈(仔细看有个套套,兼具了热护套功能),因为输入要一定时间,而炮弹很快。&br&&br&&br&另外啊&br&上面说高炮不咋地&br&我说啊&br&训练一个飞行员要多久?一年差不多熟练了,上战场三天内就很可能死了。&br&高射炮呢?一个礼拜老农打飞机不是梦,维护费用还更低——表忘了,飞机上天参战500次,能够打下飞机的200次差不多了,这还是高手的水平,大多数时候是不可能猎火鸡的啦。&br&&br&而且很关键的是——高射炮在敌机飞低的时候命中率是相当高的。&br&二战那个时候,飞机普遍比较慢,所以如果一架飞机哪怕是牢固的梅赛施密特109冲进了低空小口径高炮的火网……那么跳伞还是比较正确的……因为要再拉起来脱离射程的可能性并不大了……当然你说IL2:”高射炮是什么?“
那种混凝土飞机是bug,不理他。&br&而二战时期,低空低速投弹才能保证轰炸精度,特别是战术轰炸的精度。&br&也就是说,高射炮虽然可能一场战斗就撸下了1架飞机,但是因为高射炮的存在,90%的炸弹都没有准确击中,这才是高射炮最关键的。&br&&br&所以说,现在的高射炮为什么地位低了,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飞机飞的高了,飞的快了,而是飞机在不用冒险进入高射炮最佳射程的时候就击中目标的高精确制导武器了。&br&这样,高射炮最主要的目的——降低敌人攻击效率,这个作用就消失大半了,因此大口径高射炮基本退役了,而小口径高射炮主要用来应付快速临时的问题,比如武装直升机啊,不要命的攻击机啊。&br&&br&其实现代小口径高炮也是一个道理,看到上面应该明白了吧?&br&因为武装直升机最佳攻击距离说说能到10公里,但要火力全开,又用火箭弹又用机炮,其实还是2~3km,这个时候小口径高炮是能够给它造成很大威胁的;反过来说攻击机也是一样,要是一个狗胆包天想用自己最牛逼的胯下大黑轮棍去敲地面的话,地面一发导弹也许不能结果它,但是上百发小口径高炮分分钟教他做飞机的道理——人家也是对准地面而且慢速要爬起来的,这个时候是个大肉。&br&所以说小口径高炮还能存在,就是因为他能够有效的降低敌人近距离最高效率的武器打击——在小口径高炮被消灭以前,敌人也许只能击毁我们十几个东西,但是小口径高炮没了,他们一下子就能毁灭天地啊。&br&&br&有些东西,不是用”打下**“来衡量效率的,高炮是一种防御性武器,所以是用”挫败敌人进攻意图“来衡量的,这一点来看,防空炮效率还是很可以的。
这么说好了其实题主说的是“除了无线电进炸以外的高炮引信”我说得没错吧?也就是说,不是炮弹出膛之后,炮弹自己感知,而是炮弹事先装定了引爆程序。其实,现在的高射炮尤其是先进的小口径高射炮,并非采用无线电近炸。why?主要是杀伤力,如果加上无线电…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二战德国的静电近炸引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静电感应效应,可是高射炮弹和飞机之间能有什么静电感应?_百度知道
二战德国的静电近炸引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静电感应效应,可是高射炮弹和飞机之间能有什么静电感应?
高射炮弹和飞机两个都是金属!
提问者采纳
因此。为了避免静电带来的危害,许多运输易燃易爆物资的汽车都会在车尾挂一个放电条,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电荷会聚集在飞机或导弹表面的尖端部位,由于车身与空气摩擦会有静电产生,比如,并且没有放电条件。那么同样道理,以前一些油罐车会在车尾挂一根铁链,现在则是使用导电的高分子材料制作的编织带,飞机与导弹在高速运动时与空气摩擦所产生的景点会比汽车更加强烈,形成电场不知道你有没有被高速行驶后产生静电的汽车电到过?由于汽车的橡胶轮胎与地面绝缘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引起短暂的电磁场变化,则不起作用隐形飞机飞行时,静电感应效应越强。若高射炮弹与飞机距离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没射中),会将周围空气等离子化(喷气机都这样),用专门的雷达就能扑捉到隐形飞机利用射弹与目标接近时的静电感应效应获取目标信息。速度越大
“射弹与目标接近时的静电感应效应。速度越大,静电感应效应越强。”这是什么原理?能讲讲么!我认为高射炮弹和飞机两个都是金属,怎么可能产生什么静电感应效应!静电感应效应又不是万有引力!
静电感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ad爆炸命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