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斗摩西和蝎子那个问道速度快了吃不上刀

头图加载中...
如果你想看海,世界上有很多的海滩可以消遣;
如果你想爬山,世界上有各种高度的山峰可以征服;
如果你想购物,那只要有人民币,走遍世界或者守着电脑都能买买买的很愉快;
但如果你想深刻的感受,作为人类这个物种的自豪与骄傲,那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去之前我查找了很多资料,在时也很难得碰到一个会讲英语又不是骗子的导游。
这些都促使我想写一些东西出来,让对有兴趣的人、想要去的人除了一些基础信息外,
能够让大家:
看金字塔不止是看热闹
看神庙不止是看石头
这颗星球上已知的历史里,只有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可以和古文明相抗衡,
这里有数不清的传奇、看不完的精彩,
喜欢历史的同学一定会爱死,
搬好小板凳,故事会开始咯
一. 为什么要去?
二. 怎么玩?
①&签证、机票、旅游时段选择
②酒店预订
③国内交通,预订及费用
④物价、餐饮、网络、民风
⑤女生衣物准备
三. 这不是那
①三分钟帮你明白历史
③古文明修金字塔的时候,其它文明在干啥?
四. 神仙们的组织架构图
①乱伦是神的传统
五. 迷の金字塔
①金字塔进化史
②金字塔到底是谁修的?
③各种开了挂的数字
④5000年前的上班打卡、免费医保,还有工人新村
六. 胡夫太阳船
①这么牛×的船必然能开到天堂
七. 默罕默德o清真寺
①丁:我敬你是条汉子!
②穷小子的奋斗史
③沧桑血腥权利背叛异域大美:默罕默德.清真寺
④纳赛尔清真寺
八.国家博物馆
①世界上上最伟大也最寒酸的博物馆
②木乃伊DIY手册
①艾滋哈尔清真寺
②科普特老城区:悬空教堂、教堂等等
③古老时光的投影
十. 拉美西斯大帝和神奇的神庙
①拉美西斯很多,但拉美西斯大帝独此一份
②太阳节奇观:计算机惨败给3300年前的大脑!
十一.&康翁波双神庙
①一只会审时度势的鳄鱼
②医学昌明的古到底有多厉害?
治龋齿、听诊器、无痛分娩、开颅手术
十二.埃德福神庙
十三.&举世无双的卡尔纳克
①伟大的不止是建筑
十五&一场伟大爱情的证物: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
①数千年前的武则天
十六.&帝王将相,一捧黄土:帝王谷
十七.&.岸边的花花世界
以下是附录,有兴趣的听我来慢慢讲故事
十八.&一位值得致敬的学者:让·商博良&
十九.一位命运多舛的美人:纳芙蒂蒂
二十.一位只剩传说的法老:蝎子王
二十一.一位带给全世界魁宝的考古学家:真有法老的诅咒么?
二十二.&一场3000年前的战争
二十三.&一个比一千零一夜早一千年的故事书
二十四.一场世界上最早的集体腐败
二十五.穆斯林少女一百问
所有的“跟我走”
#跟我走#系列的其他游记:
南极蜜月:
沙漠四驱挑战赛:
塞北的秋:
的天空下:
青城天下幽:
#跟我走#系列的其他游记:
南极蜜月:
沙漠四驱挑战赛:
塞北的秋:
的天空下:
青城天下幽:
夏日祭花火大会:
国际马拉松:
沙特见闻录:
一 . 为什么要去埃及?
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是成体系的语言和文字,而世界上有明确物证的最早的文字,
就是5000年前古的象形文字——圣书体。
后来的字母、拉丁字母也是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来的,
所以可以说古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
4000年前,人制造出来世界上第一张纸
(东汉蔡伦的造纸术发明,有历史记载的是公元前105年左右)
古人制纸的过程非常简单,他们在尼罗河边割下芦苇,然后把切成一片片的芦苇放进,
再把湿透的芦苇片横直重叠压平成一块块,风干后就成了有韧性的纸。
古人还是世界上最早用芦苇茎做成写字的笔,最早用水混合上黑烟灰,
然后加上鱼胶来制成墨水的民族,在这样的纸上用圣书体记录他们的律法、法老的命令,
或者一场审判。沙漠这种干燥的气候特别适合保存纸莎草,
所以我们至今还看得到几千年前对一场战争的文字描述记录!
古的数学家已经能够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
有明文记载他们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16;
我们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年方法,就是我们说的和阴历相对的阳历,
是6000年前古发明确定的,他们在那个时候就可以准确的观测天狼星,
确定一年的长度是365.25天,一天有24小时;
现代医学的鼻祖不是古而是古,5000年前医生的解剖、防腐的技术
一直到现在还在沿用,3000年前古就已经可以进行完整的拔龋齿的牙科手术,
他们壁画上的听诊器和今天我们去医院时看到的听诊器无论外观形象还是使用方式都一模一样,
他们知道妇女蹲坐式分娩痛苦更小、他们会利用草药抗菌减少伤口感染、
他们发明的按压伤口止血和处理骨头脱臼的手法至今是所有学医的人入门必修课;
根据出土的雕像,在4800年前的古第二王朝,他们就已经会酿造葡萄酒和啤酒了,
而且还分无糖和多糖的种类!不但会做面包,而且还有好几种类型,大麦面包、小麦面包,
这些内容都用象形文字刻在石碑上,作为某次向神献祭的清单;
关于古,了解的越多就越惊讶,其实从19世纪初兴起热到现在,
几百年来很多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古,但直到现在,
古人在世人眼里,依然还是一个传奇一样的迷。
二 . 埃及怎么玩?
①. 签证、机票、航程、货币、语言、旅行时段选择
签证:的签证简单到简直让人炸裂了,不要房产证不要存款证明不要申请表,
连在职证明都不需要,只要复印身份证正反面加两张2寸白底彩照,还有就是钱。
的领事馆不接受个人申请,所以我是淘宝上找代理办的,520元/人。
出签的时间很诡异:我4天就出签,我先生花了将近一个月才出签,而且没有任何原因;
签证代办链接:
https://detail.alitrip.com/item.htm?id=&spm=a1z09.2.0.0.LQLRXp&_u=3emua6644
机票:航空是声誉比较好的公司,除了妹子卖相一般般外其它没什么缺点。
我们往返含税总额是6000/人。
BTW,埃航的行李限额简直是慷慨的发疯,每个人40公斤….
航程:飞首都亚德斯亚贝巴11小时,入境免签。
因为转机是一天时间,所以航空公司排酒店和中餐晚餐,也可以去市区玩,
不过整个首都都挺破旧的,值得看的也就是博物馆(人类最早的一具骸骨Lucy)和一个教堂。
从亚德斯亚贝巴飞4小时。
货币:埃镑和人民币汇率是1:0.79,简单点算就是1块埃镑等于8毛人民币。
国内没办法换,只能换好美元后去当地换。所有银行都可以换,
甚至酒店啊小卖部啊也能换,但是汇率是浮动的,自己多比比吧。
时差:时间比时间晚6小时,现在市9点,那就是下午3点
语言:阿拉伯语,而且英语那个口音重的….我没去过,但和绝对是可以媲美
旅行时间的选择:利好消息是没有雨季,任何时候去总归都能玩。
不但没有雨季,全年降雨量也只有80毫米,伞在那里的唯一功能是挡太阳;
的夏天是6-9月,冬天是12月、1月,冬天最冷大约10度,但听说风比较大。
夏天最好不要选在6-8月去,极度高温极度起来简直是发神经,我们这次是9月底10月初去的,
全程温度在40度左右,最低一天38度,最高一天43度,那不是热,是烤的疼。
在穆斯林世界里,开斋节、宰牲节是一年里两件大事。
非常热闹,但斋月里穆斯林在太阳升起到落下的整个白天是不可以吃任何东西也不能喝水的,
所以很多地方都会关门,还是挺不方便的。不过你们硬要去也有好玩的,
我听当地认识的妹子说,斋月里好多富豪会开着车到清真寺门口去给穷人们发钱,全现钞哦,想想都挺壮观的....
2016年(伊历1437)入斋&:&6月07日,开斋节:&7月07日,宰牲节:9月13日
② 酒店预订
全部都是Booking上预订的,booking大法好,退订无压力~
1. .卫报旅馆(Guardian&Guest&House)60美金/天,金字塔双人标间,含早餐
·&离金字塔近!离金字塔近!离金字塔近!近到什么程度,
出门右转走路5分钟就是金字塔入口…..&
·&房间窗帘拉开是金字塔,餐厅窗口是金字塔,楼顶露台是金字塔,卡金字塔灯光秀完全不用买票;
·&除了离金字塔近简直没有什么优点了…
·&离市区远,booking上写从卫报旅馆开车到国家博物馆15分钟,我真不知道这个时间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除了离金字塔近,离其他一切景点都远;
·&房间内就是国内最普通的招待所的各种设施,而且没有吹风机,我是洗完才发现….
·&酒店工作人员和Taxi司机串通起来骗我们,车资多收40%;
·&旅馆周围的环境挺糟糕的,一到晚上天黑,就会有三五成群的成年男性聚在一起,路过他们的时候会被吹口哨、追着讨钱;
2..米娜宫(Mena&House&Hotel)155美金/天,金字塔双人间,不含早餐
·&离金字塔近,酒店环境很好,服务生态度非常好
·&会议原址,几乎每个服务生都会热心的指给我们看当年那张著名的合影的草地
·&早餐虽然是付费的,但几乎是我在吃到过的最好吃、最干净几顿饭之一
·&还是远….米娜宫和卫报旅馆离的真很远,所以这意味着离市区也很远…
3..Pyramisa&isis&corniche&Aswan&Resort&&49.5美金/天,花园景标准间
·&这家,我真是对那个名字太好奇了才订的….
·&离市中心近,周围就有很多饭馆、ATM机;
·&酒店内花园很漂亮,窗户正对着尼罗河,酒店还有自己的大露台,可以喝着咖啡看尼罗河日落;
·&酒店老板可以直接代订的小团,还有去的游轮;
·&性价比还是蛮高的;
·&至于缺点…你只要别把他当四星级度假村,就基本没什么缺点:卫生间台盆的水龙头是晃的,得一个手扶住一个手去拧;
·&下车后从酒店大门进去到大堂下下一大段楼梯,没有电梯没有斜坡没人帮忙,门口的保安会微笑着看着你自己哼哧哼哧的;
本篇游记共含48344个文字,347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C) 2018 Mafengwo.cn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蚂蜂窝客服:国内 海外 +86-10-转载“弥赛亚的比喻–新约圣经寓言阐释”_突袭网
转载“弥赛亚的比喻–新约圣经寓言阐释”
来源:互联网 时间: 7:54:32
(英)约翰?卡塔
John Carter
Parables of
the Messiah&
弥赛亚的比喻–新约圣经寓言阐释
(英)约翰?卡塔&
第1-70章(共80章)
英文1954,中文
前言Preface
第1章 盐 Salt
第2章&光&Light
第3章&灯与斗&A Candle and A
第4章&敌手&The Adversary
第5章&虫子、生锈与窃贼& Moth,&Rust and Thieves
第6章&眼睛:“单眼”与“恶眼”& The Eye:
Single and Evil
第7章&禽类与百合花&Fowls and Lilies
第8章&好的量器&Good Measure
第9章&刺与梁木&Mote
第10章 狗与猪 Dogs and Swine
第11章&面包与石头:鱼和蛇&Bread and Stone:
Fish and Serpent
第12章&两条路&The Two Ways
第13章&狼&Wolves
第14章&树与果& Trees and Fruit
第15章 两位建筑师 Two Builders
第16章 医生与病人& Physician and
第17章&新郎&The Bridegroom
第18章 补衣&The Patched Cloth
第19章 酒袋与新酒&Wine Skins and
第20章 收获与劳动者&Harvest and
第21章 十字架&The Cross
第22章 芦苇、城市暴风雨和玩耍的儿童&Reeds,&Storm Troopers,&Children at Play
第23章 基督的轭&The Yoke of Christ
第24章 祸坑中的羊&Sheep in Pit
第25章&着魔的大力士&Strong Man
第26章&空房&Unoccupied House
第27章&播种者的寓言&Sower
第28章&稗子&Tares
第29章&芥菜籽&Mustard Seed
第30章&酵&Leven
第31章 宝藏 Hid Treasure
第32章&珍珠商人&Pearl Merchant
第33章&拉网&Drag Net
第34章 受指导的文士 Instructed Scribe
第35章&瞎眼领路人斯科&Blind Leaders
第36章&孩子与小狗&Children and
第37章 磐石和钥匙 Rock and Keys
第38章&作为一粒芥菜种的信仰&Faith as
Mustard Seed
第39章&四肢与迷失的羊&Amputated Limbs
and Lost Sheep
第40章 不可饶恕的债权人 Unforgiving
第41章&骆驼与针眼&Camel and
Needle's Eyes
第42章&葡萄园里的劳动者&Labourers in
第43章&无花果树枯萎与无花果树发芽&Fig Tree
Withered,and
第44章&两个儿子&Two Sons
第45章 邪恶的园户 Wicked Husbandmen
第46章 所弃的石头&Rejected Stone
第47章&婚宴&Marriage Feast
第48章&蠓虫与骆驼&Gnat and Camel
第49章 杯与盘 Cup and Platter
第50章&粉饰的坟墓&Whited Sepulchres
第51章 母鸡与小鸡 Hen and Chickens
第52章 雷电 Lightning
第53章 秃鹰 Vultures
第54章&房主&Goodman of the House
第55章&忠心的仆人与邪恶的仆人&Faithful
and Wvil Servants
第56章&十童女&Ten Virgins
第57章 他连得 Talents
第58章&绵羊与山羊&Sheep and Goats
第59章&成长的种子&Growing Seed
第60章 两个债务人 Two Debtors
第61章 做弟子身份的考验 Tests for
Disciplesip
第62章 善良的撒马利亚人 Good Samaritan
第63章&午夜的朋友&Friend at
第64章 愚蠢的财主 Rich Fool
第65章&侍奉的主&Lord Who Serves
第66章&火与水&Fire and Water
第67-70章 用餐时闲谈的寓言
第67章 掉在井里的驴或牛Ass or Ox in Pit
第68章&末位&Lowest Place
第69章 家主的原则 Rules for Hosts
第70章&大筵席&Great Supper
前言Preface
在圣经中的“比喻”其实是一种寓言。“比喻”(parable)衍生出来的意思是把一件事情放在另一件事情旁边,从中得出比较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实质上并没有包括在寓言这个词的意思里。许多人已作过努力定义它,某些说法是否应归于寓言,还是归于比喻,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精确定义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简明牛津词典作这样的解释:“比较,相似;任何一种说法或叙述通过别的东西表达出来;讽喻,寓言。另指任何难以理解或意义不明的说法”。
从圣经特定的观点来看德国人学家本奇(J.A. Bengel,&New Testament
Commentary,&1742)的定义很好,但也不是非常恰当:“比喻是一种通过虚构叙述的修辞形式,然而象征着真理,它取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话题,描绘的真理常人很少了解,或者具有道德意义”。
在本书里我们收集了耶稣的八十个谚语和故事。按严格“比喻”的定义,有些算不上,但我们认为这八十个故事或者是恰当的寓言,或者是包括了寓言成份的谚语,因此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我们认为读者会认同我们这样归类耶稣使用的修辞方法。
我们使用《弥赛亚的比喻》这个标题,不仅仅因为耶稣,弥赛亚说过这些寓言,而是因为我们相信只有弥赛亚能解释这许多寓言后,我们才能了解耶稣的意图。这些寓言是王向那些对神的国有兴趣的人说的。它们对人的思维是一种挑战。耶稣在寓言中使用的人物,一般认为与旧约圣经里的弥赛亚有关,我们无法识别耶稣的思想。换句话说,弥赛亚预言的内容是本意,若将它们看成精神上的真理就会使它们失去重大目的。读者阅读了在此对寓言作出的解释后就会认为这样的评论是正确的。寓言的研究极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耶稣基督以及他的信息;而且既然许多寓言都出自旧约圣经,它还能增加我们对摩西和先知们作品的了解和理解。
已有多人尝试给寓言分类,但这种安排只能起到极其有限的单一目的。许多寓言由于分类者的想法或目的不同既可以在这一组又可以分在另一组。
研究我们福音里的寓言,认为从马太福音开始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因此我们就依次进行。为了便于在福音记录之间作比较,我们还提供了福音的寓言目录,附上能够找到的谚语或寓言的福音参考索引。这个目录有助于读者很方便地找到任何一个寓言出处的圣经章节。由于耶稣在许多不同地方都说过寓言,他肯定会重复他的话,有些说法在这部福音里提到,在另一部福音里也有。因此,目录里不止一处的圣经参考文献并不意味着这些参考文献都指同一件事。这一点必须记住,由于内容不同谚语的重点也略有不同,特别是概括性表述谚语的时候。
看一眼圣书参考资料的目录就可以发现哪些谚语被所有福音书使用,哪些只有两部福音书使用,哪些只有一本福音书使用。为什么每位福音书的作者使用了一些情节而省略另一些情节,这都是毫无疑问有理由的。对于这些原因的探究属于研究整体福音的范畴,但就对研究寓言来说,该表格也能为我们提供一些信息。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第四本福音书里没有寓言。“比喻”(parable)这个词出现在英文KJV钦定版(约翰福音10:6),但更正确的译文应该是“箴言”(proverb, 见英文RV新钦定版)。约翰福音记录了马太、马可和路加未曾涉及的主生活的方方面面。讨论的性质不同,讨论的主题也不同。这并不意味着约翰的福音没有比喻的语言;相反,比喻每一页都有;但他们不是以寓言的形式出现,而是引自旧约圣经的形式。几乎约翰福音的所有讨论都展示了主对其自身工作的预示。这个主题已增加了简短的一章,但为更加全面地理解第四本福音,读者最好阅读约翰福音说明(John Carter,&Exposition of The Gospel of
本书末尾列出了寓言的圣经书稿,引用或参考的其它圣书。
(马太福音5:13;马可福音9:49,50;路加福音14:34,35)
在这些经文段落里我们发现耶稣在他的教训里有三次提到盐,并且每次都使用比喻的意义。虽然它们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寓言,但它们都是密切相关的修辞形式。下面让我们逐条解释。
(1)第一个寓言出现在登山宝训,就在他的祝福之后。耶稣已经宣布谁是“有福了”;他说了所有的祝福,直到最后客观地说:“虚心的人有福了!”;但最后当他开始说“他们有福了”时,他立即运用在信徒身上:“人若辱骂你们,你们就有福了!”过渡到直接演讲后我们就听到了他的谚语:“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马太福音5:13)。那些“有福的”,他的门徒是“世上的盐”。这个词组现在已成了陈词滥调,BBC的幽默大师绝对不再使用,被视为陈腐用词,但耶稣使用时其含意略有不同。
盐能保鲜食品,增添滋味。基督的听众里有渔夫,他们深知海里的产品很快就会腐烂,除非带到伯赛大用大缸腌起来。所有的听众都知道当地气候温暖,任何死的东西都马上会受到污染和腐烂。那么,“得福的人”在哪方面像盐呢?一般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耶稣的门徒在社会上保存东西,避免腐烂的扩大。有些人甚至认为如果有十个义人,所多玛就能得救了,同样我们这个世界没有被毁灭是因为其中有“基督徒”。但这些观点事实上还有一种谬误:因为“选举的原因”神指导世界朝他的目的发展;基督教训的道理极大并永远影响着“社会上”一些事情;但“世界”依然要被毁灭,原因就在于其中的腐败没有受到控制。
耶稣思考更多的东西是“风味”,因为他立即说到了失味,而没有提到保护功能:男人是“盐”,因为他们有盐的品味,男人本质上就是这样,他们也不会影响同伴。当我们想起耶稣一口气使用了两个比喻就明白了:他的门徒是“盐”,他们是“世界的光”;前一种说法描述了他们自己的品质,第二种说法说明了他们与相关事物的关系。他的门徒,显示出温柔、体恤、心灵的纯洁、对义的渴望,拥有神希望的那种健康与“品味”。他们会失去品质,就像巴勒斯坦地区的盐失去盐分,不再适合使用一样。汤姆森在《圣地与圣经》(W.M.Thompson,&The Land and the Book,&1876)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有一位进口商人让他的盐丧失盐分,骗财、失财的故事。
(2)马可福音提到了盐的另一种关系,还有耶稣对盐的看法。他在经过加利利时预言了他的死亡与复活;但当他说到苦难与死亡时他的门徒因为忙于其它事务,没有考虑他的想法;他们考虑在耶稣建立的国里谁更大。他们的思想集中考虑天国的立即重建,所以想不到耶稣的死。他们非常关心自己的显赫,不会同情那位正在考虑自己被杀、苦难和牺牲的领导人。耶稣继续告诫他们说提升的方法在于卑微自己:“若有人愿意做首先的,他必做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佣人。”于是领过一个小孩子来,指出必须接待小孩子;然后他指出如果必要的话门徒现在就必须献上手、脚或眼,而不是要等他们被抛入欣嫩子谷,完全毁灭。然后他又为他的忠告给出了理由:“因为必用火当盐腌各人,凡祭物必用盐腌。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9:49,50)。
在此上下文里有指导。耶稣在他们面前放置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现在就断手断脚,一种是完全毁灭—在未来“他们的火是不灭的”。为了避免后面的结局,每个人现在都必须“用火当盐腌”;动词“盐腌”再次出现:“凡祭物必用盐腌”;第二次出现解释了第一次的用法。它为我们指出了献祭的方法。两种发酵剂酵母和蜂蜜都不能在餐祭中使用,但盐是必不可缺的:“凡献为素祭的供物都要用盐调和,在素祭上不可缺了你神立约的盐。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而献”(利末记2:13)。
盐与餐祭象征着立约的关系。一起用餐就是他们之间“盐的约”。这是用餐认可的约。这条规则非常严格,所以故事说到有一个小偷在帐篷里分享了食物,当他被人抓住时却逃过了惩罚,因为酋长认为这是分享食物的行为,即使在这种条件下也是“盐的约”。献祭中的盐说的是约,因为盐的约神才接受餐祭。请牢记这一点,利末记2:13是耶稣用语的来源,他的意思是说每种献祭都必须受约的束缚(用盐腌),所以切断罪恶的欲望是献祭的条件(用火作盐腌)。火能起到净化的作用;用火当盐腌就是按照立约的要求净化,即使不惜断肢也要克服障碍。
耶稣亲自运用这个情形,当时许多自以为是的人要表示出比他人的优越性。他在别的情形下也使用过盐失盐分这个短语。就像耶稣说的那样他们是“盐”:从上下文中可见他思想上的丰富。他们在神的立约中有品味和健康。因为卑劣的思想和敌意他们就会失去“盐分”:事实上就处于危险的境地。在分享立约的献祭中他战胜自己的意志,顺从父的旨意,他们能解决争端。如果把自己置身于祭坛上,就不会争论优先权的问题。因此他奉劝:“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换句话说:“自己遵守立约原则,作为神的子民;自己作必要的献祭;你就不会有争论,你们之间就会有和平”。
保罗在哥罗西书4:6中还有另一个声音:“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以弗所书4:29很有指导意义:“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污秽或者肮脏的话是不健康的,不适合从圣徒的口中说出来。这样的话无益,不会建设或者帮助恩典。用盐调和的话是清洁的、有浓味、高质量,符合神的立约—保罗用特别的方式表达,如“用恩典”和“帮助恩典”,使用的词表达出由于神的爱护,神与人的关系变得高尚了。“用盐调和”的话被神听到是可以接受的;这样的话脱离了污秽与暗示。
(3)路加福音中的说法针对耶稣周围的群众,他警告众人做门徒的必要性。百姓必须对他作出决定;他们跟随不能漫不经心,纯粹出于好奇心,或者仅仅为了见到他对疾病的疗效,或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他有三次提到“不能作我的门徒”(14:26,27,33)。那些首先珍惜家庭关系、当前友情,甚至自己生命的人;那些没有准备“自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不能撇下一切所有的人—所有这些人都不能做他的门徒。“盐本是好的,”他继续说,但“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跟他就是要感受盐的特殊气味,使他们能够接受。但这“气味”必须留住,否则没有益处。所以,如果他们不计成本坚持到最后,他们也能做得到。
“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被重点强调的词在“它”。已经退化了的盐不能被“盐腌”;百姓拿了这种失去盐味的盐如何能被神接受呢?耶稣强调说这种盐也没有用处。少量的盐对于土地是有好处的;它与肥料混合在一起;但“没有盐分”的盐完全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人们弃之不用。
第2章&光&Light
(马太福音5:14)
“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马太福音5:14)。我们认为第一句原本要告诉我们人类的本质,而第二句是他们对别人的职责。这并没有排斥他们当成为什么,因为发光的就在于光本身,黑暗不能驱散阴霾。
“大光”指太阳向地球发光。根据造物主对世界的安排,太阳的职责是区分昼和夜,在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里人是许多动物的基础。自然世界类似于精神世界:身体与精神之间有一条平行线。
首先,基督是精神世界上的太阳,为此,他也是这个世界被指定的统治者。“兴起!发光!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这是赎救主返回那一天对锡安的召唤(以赛亚书59:20;60:1),先知在该章的结束词中宣布:“日头不再作你白昼的光;月亮也不再发光照耀你。耶和华却要作你永远的光;你神要为你的荣耀。你的日头不再下落;你的月亮也不退缩;因为耶和华必作你永远的光。你悲哀的日子也完毕了”(19,20节)。弥赛亚是“义人的太阳”,他复活是为了医治充满黑暗的世界(玛拉基书4:2)。
约翰比较了自然光和神目的的启示之间相似之处,神的目的是赐给人类光。在他的道里有生命,“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1:3)。那是预言的道—正如彼得写的那样,光在黑暗之处照耀(彼得后书1:19),百姓对此应当谨慎。最后,神的目的体现在他的儿子里,道成肉身,真光照耀在百姓当中。约翰记录说儿子宣布自己是光,是世界的光(8:12;9:5;11:9)。儿子奉劝那些跟随他的人要行在光里,要相信光,这样做他们将成为“光的子女”(12:35,36),或者“光的儿子”—有一个希伯来习语表达了他们基本的特点;他们自己是光。
以赛亚书(50:10),见证了神受教育和顺服的仆人,证明神是公义的,并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预料到了耶稣的这些说法。“你们中间谁是敬畏耶和华、听从他仆人之话的?这人行在暗中,没有亮光?”这个问题得到回答了吗?没有。所有顺从仆人的人都行在光里。因此,神鼓励说:“当倚靠耶和华的名,仗赖自己的神。”显然,耶稣使用的短语是先知说法的回音。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喜欢人文哲学,并视之为光。我们宣布或认可的那些教义只是人类设计出来的寓言。神对这些“点火者”说:“凡你们点火,用火把围绕自己的可以行在你们的火焰里,并你们所点的火把中。这是我手所定的;你们必躺在悲惨之中”。火花迅速消逝,百姓沉入黑暗,最终只能悲伤地长眠。顺从光和拒绝神的光的人在耶稣的教义里都有类似的位置:“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约翰福音12:46-48)。
“基督荣耀的福音”是光,照亮黑暗,改变男人和女人。保罗说:“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哥林多后书4:4)。保罗使用大胆的修辞方式写信给以弗所的弟兄们“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他们仅仅在黑暗里,但自己不是黑暗:他们已成为了光,因此,用耶稣的话来说他们是“光的儿子”(以弗所书5:8)。
当基督到来时以色列的黑暗深不见底,但:“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以赛亚书9:2;马太福音4:16),基督教界在第二次降临时“幽暗”(以赛亚书60:2),虽然世界上到处都充满了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的圣经。但当所有受启迪的人都聚集到神的城市里时,反应了耶稣在马太福音5:14-16中说的话—你们是世上的光。“那城内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启示录21:23)。
“你是世界的光”—这话见证了那些知道和信仰耶稣真理的人的高尚地位,也见证了他们神圣的责任。光会发亮—这是自然而然的事;神的真理之光也是如此。如果有障碍物,两种形式的光在发光时都会受到影响。门徒的责任是发光—如果不能从他身上放射出光,他就没有尽到责任。这不是仅适合于传播福音说说而已的话。他是自己传播的“光”;但他也顺光而行,因为他指导他人这么做。这两个方面都包括在保罗的话里:“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成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力比书2:16)。
第3章&灯与斗&A Candle and A Bushel
(马太福音5:15-16;马可福音4:21-25;路加福音8:16;11:33)
与耶稣关于光的话有密切关系的说法是灯与斗:“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14-16)。
这个比喻耶稣肯定使用过多次,因此才有了多种变化。马可福音4:21的说法增加了“或在床下”的用词,然后才是播种者的寓言。路加福音两次记录这个说法,一次是马可福音在播种者的寓言之后,另一次在后来的传教中(8:16;11:33)。
三次说话时的重点各不相同,因此每次都应分别加以注意。
人们不会做出如此荒谬的事情:既点燃蜡烛又使灯光暗淡;那样做就等于撤消了他们自己的行为;他们也不会冒险向蒲式耳放火。神不会做这些荒谬的事情。被神的真理启迪的人是光:光要闪耀,不是被隐藏起来的。屋里的所有人都能分享光的福,所以通过信徒的发光,其他人有可能见到天上父的“好工作”和荣耀。
什么是蒲式耳呢?是人们买卖时用作衡量的器具。这些行为在生活中有正确和适当的目的,但不允许它们暗淡神真理的光。“热爱生活”可能容易成为一个陷阱:使人忘记对天上父的爱,使他的百姓行动起来好像父并不存在一样。只专注于目前事情的人会在洪水中被冲走;耶稣说当他回来的时候会有再次洪水。
有一句箴言说:“门在枢纽转动,懒惰人在床上也是如此”(26:14)。把光藏在床底下意味着安逸和懒惰妨碍发光。在安排播种者寓言时,耶稣好像主要在考虑发光者的职责。那些听到和理解他的人,就如同点燃的灯,任何进入到屋里的人都能看见(路加福音8:16)。他补充说:“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17节)。他在解说该寓言的时候说明了这句话:“隐瞒的事”已经被“显明了”。听到他的解释,他们成了被他授予知识的管理者,因此有责任成为师傅。他强调了责任,补充说:“注意你是如何听说的”;“你听到什么东西”(马可);如此注意了他们就能增加知识。善于接受的听众就能增加理解力;迟钝和反应缓慢的人就会失掉他们的知识。因此,该内容就是这样的意思:“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18节)。
后来有一次(路加福音11:33),虽然用一般表示方法说出来,但耶稣是指他自己。他责备那代人盼望“迹象”;他回忆说示巴女王从地球遥远的地方来听所罗门传教;尼尼微人对约拿的传教表示悔改。他自己是神点燃的一盏灯—可以清楚地看得见,“使进来的人得见亮光。”当他们准备进来,听他传教时,为“要见光”?他们没有过渡到悔改的第二个方面。因为除非他们进来,看见他们还不能悔改。然后他讲述了“明眼”,警告他们说处于黑暗中他们就会被隐蔽。关于“眼睛”的说法出现在马太福音的内容里(6:22),可以单独考虑。
耶稣在这个场合使用他的语言,但同样的话在每篇文章里的意思不相同。因此,如果我们看到他在传教中使用某些原则适应变化的环境,并不会觉得奇怪。因此,以色列民,根植在巴勒斯坦的重要领土上,是一座矗立在山丘上的城市,是无法隐蔽的。他们是蜡台上的一盏灯。他们现在是否已经移动了那盏灯,用床或蒲式耳遮盖,因为安逸或幸福或事业被遮蔽了吗?这原则也适用单独的信徒。
这个原则甚至适用耶稣他自己,他也运用这条原则:对于这项特别的运用,我们还能更进一步。灯的比喻被用在神的道旧约圣经里(诗篇119:105);指神他自己(撒母耳记下22:29)。道照亮了神仆人的道路;神照明了他们的黑暗。大卫他自己也是“以色列的灯”(撒母耳记下21:17)。但以色列的弥赛亚也是一盏灯,因为这可以从对应的经文里显明:“我要叫大卫的角在那里发生;我为我的受膏者预备明灯”(诗篇132:17)。
在犹太人家里,灯彻夜明亮;灯的熄灭预示着不幸与灾难。恶人的灯被熄灭意味着死亡降临。因为大卫的角将发芽,大卫的后代将永垂不朽:弥赛亚也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当耶稣把自己准备成一盏由神点明的灯,他是否想到这个应许保证黑暗不会淹没他呢?如果他的门徒以这种方式将他的语言联系到旧约圣经的应许,他们就会明白他的降临并不总是为了他们见证的拒绝和蒙羞,而是成为一盏永远照耀的明灯。
第4章&敌手&The Adversary
(马太福音5:25;路加福音12:58,59)
人们通常不喜欢思考神的严肃性。许多人信神,但不愿把整部的圣经看作是他的启示录,所以只强调神性的另一面—他的善心—他们没有为这严厉的品质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然而,如果神是圣洁和公义的,必要时这种严厉就会表现出来。
神是审判之神。这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多次:水灾;人类的语言错乱;以色列事务的国内危机,当国家被首次倾覆,当耶路撒冷再次被提多毁灭。就像复仇正临近审判的那一日那样,现在对外邦人世界的复仇正在来临。
神成了他自己百姓的“敌人”,正如以赛亚书见证的那样:“他们竟悖逆,使主的圣灵担忧。他就转作他们的仇敌,亲自攻击他们”(以赛亚书63:10)。人类的敌人可能很恐怖,但当神成了敌人时,就更有理由害怕了。以色列漫长和悲惨的故事就是见证。
以赛亚的说法解答了耶稣的话,两次记录,但在不同的内容里。第一次出现在马太福音5:25,“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人们一直认为这两节经文与上下文没有关系,因此,有人提出它们仅仅是补写的内容。可是,它们与前面的文章有密切的联系。耶稣曾指出必须严肃地处理轻蔑和鄙视弟兄的做法(22节),评价说这类冒犯行为理当以死罪惩罚。他强调了他的教义,补充说如果有人对弟兄做了某件事情,使他觉得忿怒与轻蔑,他最好不要献上祭品,而要纠正他的冒犯。否则他的祈拜不会被接受。不仅如此,而且神也会成为他的敌人,完全处罚他的误行。
“敌手寓言”神对人坚持不改对他人行恶的仇恨—这种仇恨不能使冒犯者逃脱。耶稣说要纠正你对同伴的错误;这样做了,就是要抓住机会与神达成协议,因为如果你不能趁机与神达成协议,那么你不可避免地会迎来可怕的后果。
根据在犹大实施的罗马法律,债权人有权召集他的债务人随他上地方法院。在路上的时候仍可能不经官方行为加以解决。一旦上了法院,争论双方就无权解决这个问题了,债务成了一种罪行,必须由政府解决。一旦签署了传票,讲和的时间就不多了,明智者会抓住这个机会。
旧约圣经里的两个短语解释这个机会的特点。由天神怜悯,大卫说:“为此,凡虔诚人都当趁你可寻找的时候祷告你;大水泛溢的时候,必不能到他那里”(诗篇32:6)。“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他;当归向我们的神,因为神必广行赦免”(以赛亚书55:6)。
第二次提到“敌手”的寓言原则上意思相同;但是,它在这里使用不像登山宝训上那样针对个人,而是针对以色列国(路加福音12:58,59)。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寓言的“敌手”是神;它的使用确认了马太福音5:25的解释,虽意思不是很明显,而考虑到全部的内容应该是正确的解释。根据路加福音的内容,耶稣责备犹太人只对天气精明,却无法识别时代的迹象。那是天罚的日子,在人类历史上没有相似之处。神的儿子在他们当中,这是神对国民最后一次呼吁。知道他们会拒绝他,灾难会在随后降临他们,他说:“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愿意的吗”(49节)?确实如此;机会之日到了尽头。因此,他催促立即与敌人达成协议。神在基督召唤他们考虑,如果他们不能与他达成协议,他们国家的自由就会被剥夺。神,他们的法官,愿意使用罗马人作为他们的官员,外邦人世界就是他们的监狱。在后一种情况下,该寓言的条件容易在发生在该国的命运中找到对应物。
该寓言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充满了庄严的警告。更为迫切的是,耶稣忠告不要畏惧人,他们的能力在现时有限,而要畏惧神,神既能指导现时又能决定未来。
第5章&虫子、生锈与窃贼&
Moth,&Rust and Thieves
(马太福音6:19-21;路加福音12:33,34)
耶稣就人类对财富的野心提出了忠告,他使用比喻说明,这些比喻很容易被扩展成寓言。诗篇作者和先知经常使用对应关系,他说: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马太福音6:19-21)。
这些章节中描述的社会形态简单,财富就储存在家里。宝藏的形式有亚麻、纤维或昂贵的衣服,或金属。有些财富出于安全考虑被掩埋起来,因为泥房经常难以抵挡小偷,他们经常挖墙进房作案。所有世俗财富都容易被盗、被毁。在耶稣时代,蛾经常破坏纤维,金属生锈,小偷常年累月都存在危险。这些影响今天已不起作用—我们对这些蛾之类的简单破坏者已经有了更多的防范措施;许多安全措施和坚固的房子克服了泥墙的缺点。但是,由于在工业时代的财富在形式上不同于古代,并不是像以前那样看得真切,所以作恶者所行的破坏也不那么肯定。今天,经济危机、工业失败带来的损失更加巨大,更加完全。
与转瞬即逝的世俗财富相比,有些财富可以储存在天上,避免人类的行为。这些财富看起来不明显;但财富的拥有者更加满意。它们靠信仰得到“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得前书1:7)。一个人可以富有暂时的世俗财富,也可以富有神。亚伯拉罕就是这样的人,神称他为朋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在银行里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在天上就没有财富。按照这两条标准,大多数人都是叫化子;面对那些富人,那些追求财富者,即使贫穷的男人和女人也会被贪婪毁灭。但耶稣说,富人一般很难进天国;当“福音传播给穷人听”时,总会有极大的反应。
财富能考验人的品质,考验是耶稣提出忠告的更多理由:哪里是心中的财富。人类的财富是相对的。今天的穷人与旧时相比已是富人。但无论价值如何,财富拥有者对其的评价与天上财富的关系,是他使用的判断标准。如果认识到天上的财富拥有至高的位置,他的心灵就在那边,那么他说的话就转向真理,哪里有心,哪里就是财富。
许多人常常从字面上理解耶稣的话,仅管他已吩咐不再这样做。他使用一个东方常用的比喻加以强调:“不要为自己积攒这些…而要积攒那些。”可以说:“在希伯来语中‘not’常指‘不但…而且’或者‘与其说,不如说’。总之,‘not’常常用于否定,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和相对的。”
第6章&眼睛:“单眼”与“恶眼”&
The Eye: Single and Evil
(马太福音6:22,23;路加福音11:34-36)
“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灯…”
通过眼睛,我们认识到光的存在;就像灯对于身体。我们通过眼睛能“看”,因此,容易成为一个在智力上和精神上能“看得见”的人物。在他的话里,耶稣没有非常在意眼睛的功能,他通过眼睛在精神上的事情说明一个比喻。他同时也说了眼睛在身体上的财富,因为他在思考人类精神上的完整。
如果眼睛“明亮”身体就充满了光;如果眼睛“昏花”身体就充满黑暗。我们有一双眼睛,如果工作正常他们只能看到一个对象。如果眼睛不正常,人就会看到双物;眼睛不再明亮。就像耶稣说的那样,疾病有精神上的配对物。
首先,我们必须注意到隐喻说法在犹太人中相当普遍。他们熟悉其中的意思;但我们或许熟悉他的话,但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摩西说人“恶眼看你穷乏的弟”,不会给他任何东西(申命记15:9)。所罗门警告说不可吃“恶眼人”的饭,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箴言23:6,7)。恶眼是心恶的外在表现,心能展示真人。所罗门还说“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28:22)。重要的是,这个比喻这么使用与财富联系在了一起。这句箴言说财富容易扭曲人的视野:不能看清人的基本价值。因此,正如哈奇(Edwin Hatch,Essays in Biblical Greek)所说,“恶”的含义是“吝啬”。相比较,明亮的眼说明心灵康慨。在耶稣的谚语里“明亮”和“昏花”的条件通过上下文确立,因为他指让人费心的财富。有许多地方保罗也使用过同样的词。他强力要求哥林多人以马其顿人为好榜样,说过“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典”,“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哥林多后书8:1,2)。有了那种完全,保罗始终觉得神的恩典,他提醒该教会“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他鼓励他们为穷人捐款,因为受益者会“从这供给的事上得了凭据,知道你们承认基督顺服他的福音,多多地捐钱给他们和众人,便将荣耀归与神”(9:8,11,13)。在罗马书12:8译者颠倒内容,并加注说明:“施舍的,就当诚实”。这个词出现在以弗所书6:5,6和歌罗西书3:22,基督里的仆人必须为主人提供诚实的服务,保罗通过眼的比喻重复了他的忠告:“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不要只在眼前侍奉,像是讨人喜欢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甘心侍奉,好像服侍主,不像服侍人。”
有一本小册子目的是介绍美国R.S.V.翻译版的新约圣经,题目是修订标准版新约圣经,美国版,有下面的话:“如果‘单眼’和‘恶眼’这些术语保留在译文里,就像在该项译文中的“健康”(‘sound’)和“不健康”(‘not sound’),主要是因为它并不比一句解释词逊色,提醒读者眼睛被看作贪婪的场所或者相反,‘单眼’并不意味着目标的统一,而是慷慨;‘恶眼’在文中并不意味着法术,而是使用另一种意思,我们可以把它定义成吝啬”。
我们有趣地注意到保罗在经文中使用“单”这个词,意思与耶稣的使用相同。这意味着福音记载的知识早于一般的认识。耶稣和保罗都相似地警告他们不能侍奉二主;人不能既侍奉神又侍奉财神(马太福音6:24)。“双眼”的人可能尽力警惕两位主:但耶稣说,那是“不可能的”。它迟早会引起两位主人的不满。该语言的基础当然是奴隶—一个人完全地被一位主人控制。如果两个主人都需要他的服务,他必须得罪一位。
如果一个人有视力的能力,但结果是黑暗,那么就预示着这人里的黑暗状况。“多么黑暗啊!”相反,耶稣说话时使用路加福音内容中的明眼作比喻(11:33-36)。若眼睛是明亮的,则全身充满光,“若是你全身光明,毫无黑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灯的明光照亮你。”
耶稣的忠告阐明了比文中更宽广的原则。男人和女人因为对财富的欲望而不能看到“全部”。如果一个人“脾气坏”,不能看到其他人的优点,我们就说这个人“看法有偏见”。偏见、忌妒以及一切邪恶都出自没有教养的心灵,它们会扭曲事物的影响。
然而,有时涉及人们对财富的热情。这个危险即使在工业化时代比起耶稣简单时代更加严重。近代有一位观察员这样写道:“获得财富作为一种理解已深入我们这一代人的骨髓之中,我们或许怀疑信仰的复兴并非我们这个时代精神革新所需要的,贫困才是有价值的宗教召唤…我们生就害怕贫穷。我们蔑视选举的人贫穷,为了简化和保全内部生活。成千上万种情况下,被财富束缚的人都必须成为奴隶,而不担心贫困的人则成了一个自由人。请思考个人不计较贫穷对于我们献身那些不受欢迎的事业时所带给我们的力量。我们投票革命或改革时无须闭口不语也无需畏惧。我们的库存在减少,我们晋级的希望在消失,我们的薪水停发了,俱乐部的大门当着我们的面被关闭;然而,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将泰然地为圣灵作见证,我们的榜样有助于解脱我们的后代…我建议你们慎重地思考这件事情,因为受教育的阶层普遍担忧贫困,因此我们就会受到极大的痛苦折磨”。
第7章&禽类与百合花&Fowls and Lilies
(马太福音6:25-34;路加福音12:22-31)
耶稣从乡村汲取了许多寓言,解释得明明白白,揭示出一个观察一切事物富有同情心者的知识。比如说“在福音里我们发现…忠诚于生命的特性…一个土生土长的男孩对小鸟与禽兽以及旷野具有同样的爱心。
地球和自然界那张普通的脸为我诉说许多非凡的事情。
“自然对于耶稣已以足够…她灿烂辉煌,就像神创造她一样;无论他在什么时候深受感动时她滑入他的思想。想一想他从大自然中涉及的所有寓言—微笑、比喻和解释;每个寓言都比我们的观察还要详尽,比我们对生动事物的认识还要彻底。”
登山宝训中有关禽类与百合花的说明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可能侍奉两个主,他称另一个主为财神,因为人容易受他的奴役。耶稣将人拯救出他的奴役;使他们不再过分焦虑当前的需要。在这些经文里他有三次说到,“不要忧虑”。我们的A。V。称“不要思虑”(take
no thought),这样的译文在今天容易被误导。在十七世纪“思虑”(thought)意味着“担忧”;R.V.翻译成“不要思虑”;用家常话来说,就是“不要担心”。
第一次耶稣说:
“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
如果我们没有生命,我们就不需要食物;如果我们没有身体,我们就不需要穿衣。我们不能给自己生命或身体。最终它们的源头在于神的创造力。如果神创造了人,他会没有兴趣为他提供一切吗?耶稣就是如此看待的。于是,他给出了两个寓言,表明神出于对创造物的关心,提供了衣食。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他。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那年耶稣说是土地“休耕”年,既不播种也不收割,应该有很好的理由。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后来,在同一年,耶稣怜悯众人,供养他们—这一举动对于食物匮乏的时候特别有益。
耶稣还提了另一个问题。他使用了一个词“寿数”或“身量”;R.V.的注释为“寿数”。“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人不想为寿数多加一刻;他们不想为自己的生命延长一段时间。但思虑不会延长生命的时间—而会缩短时间,那就是耶稣的意思。太担心生活的物质会缩短生命本身。
他从田野里的鲜花中得来教训:
“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如果耶稣思想里有鲜艳的银莲花,我们看出类似所罗门高贵的礼服,那么这个比喻就被增强了。在任何情况下,就像显微镜明确显示的那样,人制造的衣服无论多么漂亮与灿烂,都无法与田野里鲜花的色彩与美丽相比。
神为田野里的绿草披上衣服,但转眼间又投进了火炉作为燃料。绿草本身是地球的衣服,长满土地,又被风吹散,只留下光秃秃的磐石,什么东西也不能生长。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已经不止一次发生“尘暴”,使数千亩地颗粒无收。绿草本身就是衣服,正如耶稣所说。“茎是空心的,只是间隔打几个结,好像出自神秘的电子工艺,涂上簿簿的植绒一样。”涂层赋予它力量,使它轻盈和高雅,矗立在地,与直径相同,茎干的长度惊人。
这些事情在天上父的手里在耶稣看来是多么简单啊。这世界是神的世界,充满了他关心的证据;因为耶稣用小事说明大事—神关心他的子女。
如果借疏忽或不关心要求提供必须品,则这个教训就会被误用。受到责备的是思虑,而不是勤奋。“不要思虑”意思是说没有思想。生长的植物每个部分都很繁忙—树根、叶和花;更为明显的是鸟儿勤奋地觅食,为鸟巢收集材料,在供养后代时不知疲倦。然后所有这些事情都没有忧虑。
事实上,耶稣说为未来焦急储备的努力意味着对财富的渴望,真正的意思是拜神,或者用保罗的话来说,“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不识神的人这样做:“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但认识神的人也知道神了解他们的需求。耶稣总结教训:“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英明地忠告每天关心当天就足够了;关心今天和明天—双重的负担—这个负担会花费精力,从基本的事情上转移思想。
第8章&好的量器&Good Measure
(马太福音7:2;马可福音4:24;路加福音6:38)
耶稣在评论批判精神时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从这句话使用一般现在时我们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这个习惯具有普遍的倾向:“你们不要论断人”。如果你对他人论断得太多,也会受到他人严格论断。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缺点,但大家都应该谨慎地对待对他人的论断。
耶稣这么说,不是指许多必须在生活事务中作出的决定。有些事情不作论断是错误的,忍受的态度也如同苛评一样罪恶极大。在这个世界上正确与错误常常混淆标准,这容易使所有的行为被完全视为单独行为。但耶稣自己有时非常严格,他要求区别对待那些跟随他的人。对受害人的指导,如果他的“弟兄得罪”他,向他显示他的缺点,本身意味着论断。如果事情提交到“教会”,就需要集体作出论断。“试验那些灵”,和“凡事察验”,拒绝假教义和假教义的师傅(加拉太书1:9;约翰二书10-11)—所有这些都要求实施论断。
耶稣指责的是思想上总是挑剔的做法。这种习惯很普遍,在我们自己的语言里也常常有这样的说法,诸如“生活在玻璃屋里的人不可扔石头”,或者五十步笑百步。
耶稣通过一句谚语延伸成一个寓言解释这个教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由于耶稣到处周游,重复他的演讲。在路加福音记载的“布道”里,这个观点被发展了。
“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
这里加入了被马太福音记载的话。
这个寓言选择的情景在市场上,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竞价的地方。在今天的东方,大量生产了标准化的日用品,固定的价格通常是一个原则。讨价还价引起有害的影响,因为人们会使用他们的智慧保护金钱的价值,这会导致激励的行为。所罗门注意到人们是怎么轻视出售产品的价格,为的是以廉价购得。“买物的说:不好,不好;及至买去,他便自夸。”
耶稣注意到人的方式;他们在争议价格时发誓。他们请天作证,在祭坛和其它神圣的铺砌旁发誓,仅仅是为了得到一点小利。他定下一条与众不同的原则。
市场上有两个人要出售产品。产品的数量用量器衡量,而不是用重量—量器可能有所不同,因为当时律法还没有规定不完善的重量与量器会触犯法律。一堆小麦供出售。一个尽可能轻轻地堆放到他的量器内。而慷慨者用力摇动,装满,堆到顶上:即使实物交易,每次都物有所值。慷慨者得到的回报也是慷慨,吝啬者得到的回报也是吝啬。这条原则不仅仅适合市场:但市场是生活的比喻,也解释了神处理人的原则。
在马可福音的记载里,这种说法有特别的运用。它写在播种者的寓言之后,序言忠告我们:“你们所听的要留心。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并且要多给你们。因为有的,还要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我们听到神的批示—我们收到多少呢?我们在接收时多么谨慎呢?如果我们留意,我们就能得到更多。吝啬小气地对待世界不可能获得丰收成果。这对天下的施与者也是同样的道理:囤积起来就不会有发展;但施舍给他人我们就会发现道的仓库已开启大门。这段经文也是正确的,因为耶稣补充说:“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这个说法还见于其它地方:这里表明利用神的道的知识就会带来增加;但忽视它最终就会导致完全的忘却,通向生命的知识就不复存在。以色列的命运已经明确:“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他们不注意;时间到来时却又不能。
第9章&刺与梁木&Mote and Beam
(马太福音7:3-5;路加福音6:41,42)
有一段时间人们觉得耶稣的传教并不轻松。他说的每一件事情都被视为沉重与严肃,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减轻。后来有一个人发现他有一次很有趣,减轻了他们的严肃性。可以料想得到,一旦已经认识到,将耶稣的许多说法简化成诙谐的谈话就成了时髦的做法。但是,还有一种中性的观点观察基督的教义。耶稣非常认真:他催促人们注意他说话的紧迫性。但他通过某个故事幽默地解释某个要点时嘴角上挂着微笑,眼睛中闪烁着光芒。
他谴责挑剔的精神态度(马太福音7:1-2);然后使用刺和梁木的故事,显示出其愚蠢和危险。挑剔的态度表明某个人的脑子失常,根本原因在于他不知自己的缺点。挑剔的人看不见自己的毛病—真正对自己无知;否则,他不会急于批判他人。真正的麻烦在于他精神上的骄傲与自负。他就像一个人,眼睛里有梁木却想去掉他人眼里的刺。这是木匠店铺里的语言。一小块木屑掉进了工人的眼睛里,结果很痛苦。就像流眼泪冲刷异物一样,他知道要看清是多么困难,更不用说要从同伴的眼睛里巧妙地去掉异物。但批评家有一块厚木板—梁木—在他的眼睛里;当然,在这故事里梁木还在,那人无视存在是不可能的。这个故事有一种奇怪的诙谐感—但它不仅仅是对挑剔的指控,而且也是道德上盲目,如过于挑剔的可怕教训。
该故事显示一个人有重大缺点却仍会批判另一个人的小缺点。有丰富生活阅历的人谁没有经历过?当然这个教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特别的错误耶稣已经指明。但无论运用到什么错误,总有两倍的缺点。从这个寓言里我们可以汲取一些思想教训,什么应回避,忽视大事受鼓励—集中缺点,而有趣的事情或者好的报导却不关心。
“假冒为善的人”,耶稣称那些眼睛里有梁木的人,要他们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为什么说是“假冒为善的人”呢?这个词的意思是“演戏者”,它就使用在这个意义上。这人扮演一个角色:他扮演与自己真实身份不同的角色。法利赛人特别容易犯这样的缺点。他们在外面表现出信仰-长时间在街上祈祷,卖弄施舍,装出禁食的样子—他们一直希望被看作大人物。这对于信仰生活是一种危险。
该寓言针对眼睛里有梁木的人:当然也包括其他眼里有刺、有屑这些不舒服东西的人。缺点是,或者应该是,生活中的“异物”,有小缺点的人很愿意提供服务为他人拿掉,目标着眼最佳的人重视改正,无论这样的改正来自何方。在该寓言描述的环境下接受改正可能是生活训练的一部分,即使这种态度看起来是理想的慎重与自我消除。最近有一位作家正确地说:“对其他人的论断敏感也不消除也不提供从本质上好的。这里对自我最客观。无论什么批判只有愿意听,就当听从关于他自己的批判。这样对待,那么一个直言不讳的敌人就是他最好的朋友,向他传授关于自己的朴实真理比爱他的人还要多。
狗与猪&Dogs and Swine
(马太福音7:6)
如果我们忽视上下文,我们就有可能遗漏“狗与猪”的比喻,因为这种说法的确纠正了从字面理解“不可论断”的吩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话不可从广义上去理解,而要应用到论断挑剔的思想上。然则,判断是必需的,这在生活的许多情形下多见歧视。
关于狗和猪的谚语解释了诗词中普通的内向性(a.b.b.a.) 狗-猪-猪-狗。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猪用脚践踏,狗用嘴巴撕咬。
这句谚语令某些人不安,他们认为把人比作狗与猪是不合适的。它们隐含的厌恶不言而喻。狗是街道上的清道夫:猪是不洁的动物。“仆人是狗吗?”是愤怒的抗议(列王记下8:13);然而耶稣在同样的演讲中还谈到“狼”与“蓟”,这些比喻相当贬损的。彼得毫不犹豫地把洗干净的大母猪回到污垢中打滚和狗吃呕吐物运用到已知真理,然后又抛弃世俗幸福的人。彼得提到基督说过的同样两种动物是不是他模仿耶稣说话的语言吗?
很容易为这个说法找一个借口,“隐藏自己的光”,呼唤基督的名时闭口不言。显然,我们避免见证神拯救目的的真理,则人对待神的话就像猪对待珍珠一样。明显,他们这些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明“判断他们自己不值得的”,还有使徒的榜样可以“弃绝”(使徒行传13:46)。
这些人确实可以与狗和猪相比,是真理及生活中顺从真理者的真正敌人
。当代的恶人反对他,是出于憎恨耶稣的信仰生活及其见证。仆人不比主人更伟大,如果仆人的生活如同主人的生活,则他的经历相当于主人的生活。“应当防备犬类,防备作恶的”是使徒的忠告(腓力比书3:2);在主最后的教训里宣告不能进入神的城市里包括所有不合的“犬类”:“没有那些犬类,行邪术的,淫乱的,杀人的,拜偶像的,并一切喜好说谎言,编造虚谎的”(启示录22:15)。
第11章&面包与石头:鱼和蛇&Bread and Stone: Fish
and Serpent
(马太福音7:9,10;路加福音11:11)
耶稣在祈祷中持续不断接近神,他使用的动词时态表示重复的动作:不断地请求。他使用诗歌的形式,使他的忠告有利于男人和女人牢记他的话。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接近神的基础始终如一,因为神是他子女的父。在人类的生活中,子女都要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要求,而父母则愿意为他们的子女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明智的父母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不总是给出要求的任何东西,而只提供好的东西。在这两个方面,神与人都有相似的地方,但神愿意供给的心愿远比人要伟大得多,愿意赠予最佳的东西。虽然耶稣愿意留下建议—“多得多”—但这个建议既不怀疑也不误给。因为人比禽兽“好得多”,神“更加”愿意披戴他的孩子(马太福音6:26,30)。神比人类的父亲“更加”愿意赐予:“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拿约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7:11)?
耶稣通过马太福音的两个对比,路加福音里的三个对比,说明他的观点:“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7:9)。饼和石头之间有相似的地方,所以能增强这个教训。孩子要饼,能接受那种形状的东西。耶稣时代烘烤饼的方法,使许多烤出来的饼像石头一样。小石子铺在地上,烘炉放在上面,在炉子下面烧柴草,然后,把生面团放入炉内。
面包和石头之间如此相像,意味着耶稣在旷野中受试探时暗示石头可以做成饼。这些石头如此像他需要的饼,使得请求更有力。
在第二个比较中,耶稣说:“求鱼,反给他蛇呢?”建议这个词被翻译成蛇的意思“不是普通字面上的蛇,而是一种无磷的鱼,因此是禁止食用的(利未记11:12);形状像蛇一般,见于加利利海,长三英尺,常在捕鱼时捕获,当然像角鲨鱼一样被扔掉”虽然这个词一般被定义为蛇,但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古希腊语词典(Liddell和&Scott) 把它总结为“一种鱼。如果这个建议正确,则耶稣的话在比较顺从神的律法所允许的食物与“不洁”的食物。
路加福音又增加了第三个对比:“鸡蛋,反给他蝎子呢?”鸡蛋与蝎子不是很相像,要作对比,直至我们发现“蝎子在安静的时候外形很象鸡蛋”。另外,据说“在巴勒斯坦每三块石头下就有蝎子”;因此,这种动物很常见,大家都熟悉。巴勒斯坦的地不设篱笆,许多家禽会走丢失,在凹地下蛋,相似之处很容易看出来,鲜明的品质是鸡蛋提供有益的食物,蝎子有伤害的能力,这是应解释的要点。“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么”(7:11)?
第12章&两条路&The Two Ways
(马太福音7:13;&路加福音13:23,24)
有一位作者描绘了一幅人进入圣城的画像,行走在宽阔的大道上,他们到了一个地方,必须得上山才能经过大门入城。宽广的大道更具吸引力—空旷、容易。“就这条道”,一个人说。“不对”,另一个更熟悉的人说,“那条道通向城外的欣嫩子谷。我们必须在这里转头上山,否则我们就到不了。”在耶稣的脑子里可能就是这般情形—在任何情况下,它解释了有关这两条道路的说法,使他的思想鲜明生动。这肯定有旧约圣经的背景影响他的思想。
根据摩西关于弥赛亚生活的话,选择一次性就能决定命运(申命记30:11-13,以及保罗的解释,罗马书10)。“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作见证;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申30:19)。
与耶稣的话更有明确联系的地方在诗篇第一章:“因为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恶人的道路却必灭亡。”这里有两条道路—一条通向灭亡;虽然大卫没有说主的道路通向生命,但他说的远不止如此。他推断说(5节)属灵的人会经受审判;就像一棵常青树(3节):但认识神还包括了其它所有的赐福。
耶利米有许多说法都根植在诗篇里。在西底家被虏的危机中,先知的话使人想起了摩西和大卫:“你要对这百姓说,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将生命的路和死亡的路摆在你们面前”(耶21:8)。
“你们要进窄门。”它是召唤作出选择,从众人沿大道漂流的队伍中分离出来。耶稣在路加福音13:24中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关于“努力”这个词有一整套的布道。有一个比喻取自跑步比赛。描写跑步者在比赛过程中使用的动词是英语词agonize(痛苦)。但在赛跑开始之前,有一段严格的培训期,包括自我约束与注意相关的事物。根据比赛规则,赛跑必须拼命跑,必需充分努力才能到达目的地,只有依靠精神目的和身体力量才能折桂。所有这些思想都体现在道里。众人走的道没有自我约束,但更加安逸与自由。有信和有目的的人不是大多数人。
耶稣对正确选择作出忠告,作为布道的结束语。八福描写了那些能上天国的人的品质。演讲的结尾告诉我们他们做出的选择。
寓言强调—在圣经里确实的主张,但也是被忽视的思想—今天就是机会之日。宽道的结果是毁灭。人的结局是毁灭,那就是宽道的终结。坟墓中的查验是虚构的情节,致使人们创造了灵魂不腐不灭的教义。头脑里有了这样的思想,人们分析毁灭是永无止境的折磨,出于对此的害怕,即使超越现代的延缓理论也无法提供逃避的办法。因为未来的探讨无法保证人将选择义,如果灵魂不腐不朽,除非反复延缓直至所有的人都得救,这是宇宙神教主义,否则无法逃脱永无止境痛苦折磨的后果。人心思索得出可怜的结果。
现在道路的选择决定生与死的问题。
第13章&狼&Wolves
(马太福音7:15;10:16)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圣经里经常使用羊的比喻,我们在后面还会注意到。因此,我们发现羊的敌人狼在耶稣的教义里有一席之地并不觉得奇怪。狼大量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对羊造成很大的威胁。狼体型巨大,外观茶色,生性孤僻,经常三三两两一起寻找猎物,他们习惯在羊群和兽群周围巡游,甚至进入羊圈。Tristam说:“狼自古以来就是巴勒斯坦地区牧羊人最恐惧的动物。数量不多,但比豹更可怕,潜伏在羊圈周围,捕猎时不出声,而是隐藏在岩石丛中直至天黑。在猎狗不注意的情况下,跃入羊圈,偷袭猎物。”从上述描写的动物及其习性可以看出,耶稣指导我们为假先知及其方法找到了一个对应物。但是,狼无论多么狡滑,多么秘密地偷袭猎物,依旧是狼:假师傅以另一种形式偷袭。他假装是羊,披着羊的外衣;因此他更具危险性。
耶稣在登山宝训里警告听众说得生的道路非常狭窄,只有少数人能找得到。大多数人走在毁灭的宽广大道上。耶稣明确地强调了关于人类命运这个鲜为人知的观点。人文哲学关于人的职责和未来这个主题与神的教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假先知提出人的观点代替神的启示,引导人们偏离神的真理,是非常危险的。他们诱骗人们相信假教义,唆使人们在生活方式中抵触基督的教训,是极其危险的。耶稣说要当心他们。他要我们谨慎,仔细审查传教的教授,辨明是非,做出判断。我们在解读本章第一节内容时也必须牢记这个观点。
当耶稣差遣十二位使徒执行传教任务时他警告他们当心传教时的危险,受到的反对和迫害。“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马太福音10:16)。耶稣没有把反对派描写成披着羊皮的狼,也不是披着狼皮的羊。使徒们要面对的是那些义的传播者的天然敌人。虽然自身无害,但他们只得行事谨慎,足智多谋,决不狡猾、诡诈。耶稣说他们必须“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人们很容易忽视这样的教训,感情脆弱的读者会忽略这个教训:但如果是真信徒,耶稣所有的教训都必须拥有位置。
因为狼是常见的动物,它的威胁是众所周知的,预言中的有些说明也是可以想象的。以西结说以色列“其中的首领仿佛豺狼抓撕掠物,杀人流血,伤害人命,要得不义之财”(22:27)。耶利米和其他先知说明它的夜袭性(5:6;希伯来书1:8;西番雅书3:3)。
使徒保罗经常使用耶稣的这个比喻,把耶稣的警告重复给以弗所的长老听。“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使徒行传20:28,29)。
第14章&树与果&Trees and Fruit
(马太福音7:16-20;路加福音6:43,44)
如果先知公开坦承耶和华的道是出于内心;但如果他们外表看起来像羊,而他们实际上是狼,信徒理当知道如何识别真假。耶稣试验过:“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从狼变化到果子的比喻是突然的;但新解释非常适合耶稣传播的教训。
“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
这样,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
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
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
(马太福音7:15-20)
人们不会想到从荆棘上摘取葡萄。这个观点对基督的听众荒谬,对我们来说也是荒谬的,因为在巴勒斯坦“有葡萄样果子的荆棘,和头像无花果的蓟”;但是,人从来不会受骗。荆棘始终是荆棘,它会结出自己的果子。树有好坏之分,果子也不同,条件取决于耕种和土壤。但每种方法的结果是必然不同的,而且不可变。自然之法的人类也是一样的,就好像坏树凭果而知一样,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砍下来烧掉。所以,人也肯定能凭果子做出判断。
那么什么是果子:在生活的哪个方面可求呢?耶稣是在考虑教义还是道德生活,使人们可以显示自己呢?可能两方面都包括在内了;他的试验既适用师傅又适合群众。耶稣在他的演说中比较了两条道路,假师傅引向宽广的大道,真师傅引向狭窄的小道,仅管他们受到鼓励要在同伴的指引下追求自己的道路。第一世纪学术上有过考验,使徒们对那些介绍错误教训的师傅发出严重的警告:但对于那些将神的恩典作为不腐不朽借口的人来说,严重的后果并不能减轻。
保罗曾两次使用这句谚语:“一点面酵能使全团都发起来”,一次关于教义,另一次关于他人的道德(加拉太书5:9;哥林多前书5:6)。使徒约翰谴责在行动上和信仰上的错误:“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约翰一书2:4);“从此你们可以认出神的灵来。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神;那是敌基督者的灵。你们从前听见他要来,现在已经在世上了”(约翰一书4:2,3)。耶和华指责教会因为精神死亡、骄傲和自满而宣扬错误的教义;而且还拒绝他最初的爱心(启示录2和3)。
教义对于好生活并不是基础,这是现代主义的谬误之一。为具权威,义的规则必须依赖于神的赞同。尊敬神之道的一代人可能确定传统,让这种传统继续下去。这事实上就是本世纪发生的事情:人们拒不接受圣经的权威,仅管他们的祖先曾以圣经作为生活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承认神的吩咐,便不能保持义的原则。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拒绝,慢慢地退化的果树不再结果。进化论的许多追随者一般都被视为无神论者;因此,它只能告诉人们丛林是人类诞生的地方。
结果被证明对于人类和社会都是不幸的。被“诅咒的”地必耕耘,即使出于悲愤,才能长出好的可用的庄稼。人是农夫,在工作是必须遵循自然法则;如此听从指示,他才像神的农夫。保罗提出的原则既适用于人类又适用于神的地球:“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希伯来书6:7,8)。
第15章 两位建筑师&Two Builders
(马太福音7:24-27;路加福音6:46-49)
宗教关心做什么,人无需担心信仰,这个观点是在最近广泛传播的肤浅思想。真信仰的折扣是今天轻信的弱点,因为大家都有某种信仰,容易以最令人惊讶的方式展示出来。
危险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和意大利曾有过短暂的历史,他们非常了解百姓很容易迷信,他们把这个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常说:“说到信仰,人比他的双脚还要跑得快;他们怎么做就怎么跑”。这极端的解释见于许多无信之人的信心里。
“执行基督的教义,那就足够了”这代表着大多数宗教生活的观点;如果我们询问什么教义,很可能得到的回答是登山宝训。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解释人们对耶稣教训的知识贫乏了。因为,首先,登山宝训的教训很难理解:它很难相信,又很难实行。虽然表面看起来简单,但它的意思并非始终容易理解:其实践藐视人类本性的最大努力,降低人类认识保罗在罗马书第7章中描写人性弱点的真诚努力。第二,登山宝训的教义关于未来生活,以及人与之可能的关系。祝福应许好事,现时的努力将结出果实。耶稣明白清楚地宣布他将决定人的未来。有些人称他主啊,主啊,但不执行神的旨意。在未来的某一天,许多人称他主啊,主,声称已经按他的名做了许多事情,但我们只能听他说:“离开我”。没有别的地方比登山宝训更明确更大胆地宣布未来就掌握在他的手中—他做出的决定将永远影响人类。
将他的听众比喻成两位建筑师,这符合他的主张,与登山宝训的教义相称。他有节奏地相应宣布: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这些词组通过“就和”(and)字连接起来,表明暴风雨的力量越来越强,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因为雨、洪水和风全部都结合起来考验这座建筑物。建立在磐石上的房子能够抵当暴风雨,水流冲刷巍然屹立:耶稣用简单陈述的能力说,“房子总不倒塌”;他给出了原因—它建立在磐石上。
在第二部分,重复的短语增强了暴风雨带来恐怖的影响;惟一的变化在结尾,“房子就倒塌了”;通过重复强调了其毁坏性—“并且倒塌得很大”。墙倒了;房顶塌了;旋涡席卷着建造房子的沙石;人的劳动荡然无存。结尾警告说一切不按基督教导建造的房子都将完完全全变成废墟。
明明白白的教训,令人惊愕的要求,发言者惊异的主张,令人生畏的画面—这一切都使百姓感到惊讶。他们用决定性的口气说:“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
那语言是律法制定者的语言,而不是律法解释者的语言。“我的这些说法”都有西奈山上雷电、黑暗和闪电当中的“十字”能力。“这些说法”能支配思想和意识,也能决定外在的行动。人们常常将真诚误以为真理,好像真诚能够代替真理一样。许多耶稣同时代的人都非常真诚和尽责,但可惜的是它们并非真理。他们的良心导致他们做的事情受到了耶稣的严厉责备。因为这不正常的良心,耶稣认为“他们是‘薄荷、茴香、芹菜’,并忽视‘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对于这些人,他有很大的困难。‘蠓虫你们就滤出来’,他说‘骆驼你们倒吞下去’。法利赛人在殿里祈祷,‘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他是一个尽心尽责的人。那个留在家里悉心听命父亲的浪子的哥哥可以自豪地说‘我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他是一位尽心尽责的人。法利赛人西蒙大为震惊,觉得耶稣不可能是一名先知,因为他让妓女摸他也是出于责任。这人感兴趣的是义,他想从他弟兄的眼中取出尘埃。良心被误用便成了内心的病患,外在产生最黑暗的罪恶-固执、狂热和伪善。”
今天,有各种不正当的尽责形式。本世纪的一个大恶是国家崇拜。德国彻底接种了这种罪恶的教义。“无论谁服务希特勒,就服务了德国;无论谁服务了德国,就服务了上帝国。”在之后多年的历史中表明这种说法的荒谬。“鲜血与种族”不是磐石般的基础。
耶稣自己就是一位建筑师。他在拿撒勒的日常工作只局限于思考轭和犁。村子里的木匠也是一位建筑师,耶稣当然明白聪明的人要求造好他们的房子。考古学家爱德华?鲁宾孙讲述了在耶稣镇上有这么一座房子,如果我们认为所描述的房子早在1800年前可能不会有错。他说:
“我们在中午很高兴的接受阿拉伯酋长阿布?纳斯尔的邀请,到他的家里拜访他。这里我们发现石头房比我们的帐篷凉爽得多。房子刚刚建成,还没有完工。为了打根基,他一直挖到坚固的岩石,全国的人都是这么做的,这里挖到了30英尺深;然后建造弓形建筑。这种建造法牢固,但很粗糙;他向我们保证那是拿撒勒泥工最佳的作品”(Edward Robinson,&Biblical Researches,第三卷191页)。
人若信仰人类的思想,就等于把房子建造在沙上;如果顺从基督的教义就等于把房子建造在磐石上。所有的人,无论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在建造,因为生命的活动是有形的;但只有人将房子建造在耶稣在他教训里铺设的基础上,一切的努力才有永久的品质。
有些结果看公平;人文主义的哲学观产生了一种远离野性的文雅;但结果对神来说毫无价值。耶稣甚至不会考虑或评价这些人类的计划;他只关心那些听他道的人。既是听众又是实干家的人才能建造持久价值的人格,不仅能经受暴风雨,而且能经受现实生活的压力,但也是所有一切的关键—基督自己的审判。“恶人倾覆,归于无有;义人的家必站得住”(箴言12:7)。“奸恶人的房屋必倾倒;正直人的帐棚必兴盛”(14:11)。
耶稣所说的权威是神圣的—包含和隐含在所有的演讲中。他在登山宝训结束的寓言中所使用的比喻坚决主张这样的权威。他的教训是一块磐石,人们可以安全地建造房子。万能的神在旧约圣经中经常使用磐石的比喻。“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撒母耳记下22:2,32,47;另见诗篇28:1;31:2;61:2)。以赛亚称神“永久的磐石”(26:4&记在圣经页边),神通过他询问“除我以外,岂有磐石”(44:8&记在圣经页边)?因此,耶稣的主张明确地告诉我们他的话有神圣的能力,他能够使用神说话的专门语言。没有哪位先知曾经这样说过;这种说话形式只有益于处于“儿子”地位的人。和许多次说法一样,他的敌人常常抓住这个机会,指责他等同于神。
布道离不开历史。之前和之后都有事件发生—还有与训道主张不相关的事件。耶稣亲自旅行到加利利,通过语言和行为宣布天国的福音。马太福音4:23记载他“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他的工作被证明属于他的国—象征着天国建立时的模样。这位传教士是童女所生(第1章);被宣布为神的儿子(2:15;3:17);在旷野里经受住考验(4:1-11)。这些基本事实表明演讲者具有人的性质。这些事实是记录的一部分,训道不应、也不能离开这些事实。但随后的事实并非就是次要的,因为耶稣来到山上,行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事,详细情况,细心的解释者会毫不犹豫地解释,它们被马太福音选中,具有精神意义。大麻疯者干净了(8:37);中风的仆人有了力气(8:6-8);发热病的妇女找到了平安与休息(8:14):于是“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17节)。他越过湖面,暴风雨升起;他“降伏”了暴风雨,就像疯狗被套上缰绳一样。在湖这方面,他发现人受疾病的折磨就好像海上有风一样。他说话,魔鬼就被驱赶了。
传播训道的人没有公布律法,这使我们伤心,然后又离我们而去。我与百姓接触,医治他们,赐予他们力量,如果只有他的教训使我们沮丧,那么来到他的身边对于我们来说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基督的话使他们表现出耶稣基督在当时的精神。我们受到鼓励,就必须建造在他的教训之上:“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他而行,在他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歌罗西书2:6,7)。建房的比喻源于基督的教训,常常出现在使徒保罗的忠告里,虽然这些词在译文中由于使用“启迪”和“教诲”这样的词而变得模糊了。
第16章 医生与病人&
Physician and Patient
(马太福音9:12;马可福音2:17;路加福音5:31)
耶稣遇见了在迦百农的文士。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看到他们的信心后就对他们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那人的状况可能是由于生活超负荷;耶稣知道他的思想和身体一样有病。罪与恶就像因与果一样关系密切,即使最近没有关系,最终也有关系。文士们在看着耶稣,注意他的说话。他察觉到他们的恶念,问他们哪种更为容易些,是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呢。第一句更加容易些,因为没有反证:第二句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说话者语言的能力要经受考验。为了确立他赦罪的能力,耶稣吩咐那人站起来,拿起褥子回家去。记住罪与折磨之间的因果联系,治愈疾病应是罪得赦免的真正证据。因此,在该事件中,耶稣既是心灵又是身体的治愈者。
接下来耶稣“召呼”税吏马太,接受邀请去他家。法利赛人对耶稣饶恕罪孽感到十分不满,现在攻击他的门徒。“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他们问道。耶稣听到这样的责问,出于保护门徒,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回答颇有几分讽刺,还包含责备。“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当然如此,这是很明显的;但耶稣真正的要点就在于他们对自己的评估。他们认为自己在精神上没有病;他们觉得没有必要侍候耶稣。但他们不应抱怨他接近那些认识到自己需要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评估完全是错误的,这从耶稣下面的话里显而易见:“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这句话说得很严肃,因为它包含着一种强烈的责备。“学习”—他们是百姓的师傅;但他们确实需要学习怜悯大于献祭。神的确要求献祭,但他更加要求他们具有怜悯。
这引言(何西阿书6:6)是中肯的,因为在何西阿书的经文里,神说他会掩藏自己,“等他们自觉有罪”,并寻求他面(5:15)。以色列人在他们痛苦中的反应已经得到预言:他们会说,“来吧,我们归向耶和华!他撕裂我们,也必医治;他打伤我们,也必缠裹。”(6:1)。以前,神能“医治”以色列人,但他们的过犯挡道(7:1)。以色列民族看到了“他们的疾病”,犹大看到他的“伤痛”,但他们去找亚述人,“他却不能医治你们”(5:13)。虽然以色列经历自我毁灭,神却宣布:“就是反对帮助你的,自取败坏”(13:9)。神将成为以色列的医生。
耶稣使用的比喻通过旧约圣经暗示神的工作。“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并且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以赛亚书53:11)。
第17章&新郎&The
Bridegroom
(马太福音9:15;路加福音5:33,34)
在新约圣经里,施洗约翰最早使用新郎的比喻。当时他的门徒向他讲述出席耶稣布道的成功—“所有的人都到他面前”。约翰知道他的冼礼和耶稣的洗礼都出自神,从大的方面看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约翰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羡慕。相反,他与耶稣的关系排斥了嫉妒;他是新郎的朋友。“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就喜乐满足了”(约翰福音3:29)。“朋友”是伴郎,牵新娘的手,安排婚礼。当任务完成时,他听到新郎欢迎新娘,他充满了欢乐。所以,约翰—这位“朋友”—高兴听说百姓追求耶稣,并受到他的欢迎,就像新郎欢迎新娘一样。
后来,约翰的门徒,很可能是受到法利赛人的煽动(参见马太福音9:14,马可福音3:18),来向耶稣提问,为什么约翰和法利赛人的信徒禁食物,而耶稣的门徒不禁食呢?耶稣向他们说明的理由不止一个,他用了三个简短寓言的形式解释:新郎、补衣和酒袋。现在让我们思考一下第一个寓言。
“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岂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日他们就要禁食了”(路加福音5:33,34)。值得注意的是约翰生活的犹大称“新郎的朋友”(约翰福音3:29),耶稣生活的加利利称“陪伴之人”。前者指在犹大的常见行为,但在加利利不实施;后者是对所有被邀请宾客的一般称呼。记录的详细资料完全正确。
当耶稣称自己为新郎,他首先提醒约翰的门徒注意他们自己师傅的回答。约翰有伴郎的欢乐;耶稣的门徒在婚礼上有朋友与宾客的自由与欢迎。按照犹太法师的律法,结婚那周是纯粹欢庆的时间;甚至连赎罪节上严格的斋戒都得修改;任何事情都以侍候新郎与新娘的欢乐为目的。同样,耶稣的出场本身就是欢乐的时机与原因。“但是”—通过这个词我们发现耶稣认识到欢乐的时光极其短暂;他第一次向公众暗示他的传教会在预定的时间结束,他说新郎要被带走。那么,他的门徒禁食不是出于命令,而是因为失去他的感觉。
当我们研究基督传教时巴勒斯坦对于这些说法氛围的风俗时,如果将我们的询问限制在礼貌和风俗里则是错误的。它们只提供了故事的条件。故事的核心—耶稣思想的基础—得追溯到旧约圣经的教义。
以赛亚(54章)比较了在夏甲律法下过去的耶路撒冷与未来弥赛亚至撒拉的耶路撒冷。和夏甲一样,这城要被“抛弃”(节6,英文RV);但和撒拉一样,也有应许的子女,全部属灵。神说:“因为造你的是你的丈夫;万军之耶和华是他的名。救赎你的是以色列的圣者;他必称为全地之神”(5节)。即使以赛亚最迟钝的听众也必定明白神在这些话里的意思,锡安的救世主及其百姓,全世界的统治者。弥赛亚是创造者和丈夫,这意义就像最初的亚当是夏娃的创造者和丈夫一样。
耶利米也使用比喻:“背道的儿女啊,回来吧!因为我作你们的丈夫”。神是以色列的新郎。
诗篇45章是国王的新婚颂诗,他称“神啊”,神的宝座永永远远,王后佩戴俄斐金饰。诗篇19里天堂宣布神的荣耀,其中太阳是新郎,出自他的房间。使徒和拉比都解释前者指弥赛亚;后者保罗在罗马书10中解释。
雅歌是根据结婚比喻衍生出来的寓言,被以色列的师傅们赋予了弥赛亚的意义。
当约翰将新郎的比喻运用到耶稣时,耶稣也用它指自己,含意指耶稣是以色列的弥赛亚,他是神的化身,是以色列作为“妻子”真正相关的人。
第18章 补衣&The Patched Cloth
(马太福音9:16;马可福音2:21;路加福音5:36)
当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的门徒询问耶稣有关禁食的事情时,他的回答包含三个小寓言。第一个寓言关于新郎。第二个寓言关于补衣。在马太福音9:16和马可福音2:21中记载耶稣说没有人把新布缝补到旧衣上,因为所补上的反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路加福音上的寓言说没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块来补在旧衣服上,因为这样做新衣和旧衣都要被损坏了。可能在耶稣完全的回答中,福音只记载了一个概述,耶稣使用了两种意思;或者更可能的是,就像纸草卷(papyri)证据显示的那样,马太福音或马可福音中的“新布”是新衣的口头语。
从他的话里我们可以勾勒出耶稣孩童时代有趣的画面。在小村舍里,有八、九张口需要供养,焦虑不安的玛丽亚要做大堆的针线活才能使孩子们穿着整齐、干净。可能是一块合适的补丁也找不到,这时有一个孩子提议说另一件新衣服太大,现在还不适合穿,可以剪开来做补丁。是孩子的建议解了燃眉之急。
一般情形下的意思是明确的。耶稣的教义为生活方式增添了一些新的东西,它不能用于补缀旧形式的犹太教。两种生活方式是相互矛盾的,用耶稣的教义纠正犹太教缺点的任何努力对双方都是灾难性的。
在衣服的比喻里有没有任何东西使我们想到孩童时期更多的普通思想呢?在这里,就像耶稣大多数的教义一样,都有旧约圣经作为背景。
自从亚当触犯神的律法以来,人就一直对衣服有了兴趣,找无花果的树叶遮蔽他的羞耻。但人发明的衣服不能展现神性的原则,惟独罪被遮盖了。于是,神就为亚当提供了动物皮做的衣服,解释说神性的原则是只有流血才能遮蔽罪孽。所有希望被神接受的人都应该学习这个教训。亚伯认识了这个教训,因信提供了神可以接受的献祭。创世记的记载简要地表明拜神不由人安排;神揭示了人必须经过的道路。在约定的时间(在末日—注),使用吩咐的方法(头生),按要求的方法献祭(用脂油)(创世记4:3,4),—所以,亚伯因信拜神;他可能说,就像大卫很久以后撰写的那样:“得赦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道速度快了吃不上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