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115115杨式太极拳普是否适合7一10岁小娃练?

上传时间:
专辑名称:
专辑创建者:
视频数:19
播放次数:3,967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太极拳视频 传统杨式太极拳115式完整演练
责编:张羽昕
发表时间: 22:58
  太极拳是需要你投入很多的精力进行研究,才能达到想要的水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如何达到太极拳大巧无术的境界,并结合教程来具体的实践一下吧。
  &无欲观妙,有欲观窍。&这些是道家的功法理论,要从&无&和&静&中领悟太极拳内在的奥秘,从&形&和&动&中观察太极拳形象动态上的端倪,太极拳功法修练有层次高低之区分,犹如佛学《无量寿经》中说: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当然商与低两面三刀者是相续的,低乃高之基,高层次是由低层次日渐修悟而来的,而这由低向高的飞跃却不是每个学练者都能臻至的。除了学练刻苦程度和修悟禀赋这些主观因素以外,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即是功法的领悟和掌握,这其中老师的引导是必不可缺少的。
  其一:有为,无为和大巧无术
  太极拳本身就是奥妙无穷的学问,因而其中的很多要领与规则也显得十分深奥。有为与无为的区分,简单来说就是看你的行动是否顺应了自然的规律。因为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虽然应该重视对于太极拳拳法的练习,但是却不能止步于此,要更深入的进行学习。
  王岳宗在其十三势体用歌诀里说:&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技。&此&静&并非以不动为是,动中之静是谓真静,清静无为是万事万物的本性,&静&是主宰和根本,&动&是体态和形象,静把自我隐蔽起来,可以静观其变,以静制动。我深藏不露,彼就无从揣摩,无处下手。孙子曰:&善用兵者,隐其形。&我之为,以彼之动即彼所暴露出来的形,顺应其变化而制之,这就是太极拳静以制动。因敌变而变化的神技,所谓&动而生昏,静而生慧&是也,世上万事万物无常形无成势。是说万事万物是在不断变化,优势可变为劣势,弱亦能胜强。如果某君不管客观情况,用其所谓精妙的招式去对待一种因势利导的无招无式那就注定要败北。所谓一术对一招,此巧不可对彼事。这是普通的常识,用术之人若为求所困,那幺巧术也就成了拙术。太极拳以虚为本,以因为用,有法无法,因净为止,有度无度因随与合,所以说:&大巧无术。&太极拳精妙的神技,并非是某招术。而是因敌变化而生之技。即无为而无所不为。切不可舍其本而去求其末。
  其二:悟道与练功
  太极拳是一种特殊的武术。它的本质与练功途径以及成就等完全与其它强力武术大有兴趣。习练者应刻苦修炼,而且太极拳又并非是单纯的武技。它是中国古代道家的动中求静辅佐静功之最要法门。故能养虚灵生智能以悟道为必修之课,悟道之要为在拳术上能静以制动,柔以克刚,后发而先至之特点。养生上有延年益寿之效果。太极拳理与道相近。要求&去名利,除喜怒,视无色,听无声,绝滋味,恬瞻纯粹,体和神清,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要也,在处世上有蕴涵着养心身修本性之哲理。张三丰曰:&涵养中有大学问,和平处有真性情,诸子要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则心身愈清净,天性愈纯粹。&大之可以应会曲管,小则亦能全身无害。太极之无敌,唯在不争。
  练习太极拳的过程其实就是对自身的身体、精神等各方面进行练养的过程。在练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化自己的内在,而又因练养而必须增加自己的内在修养,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过程。
  拳论云:&气遍身躯不少滞。&能净,久之则内劲自然形成稍有僵硬有松之处,即是培养内劲之阻碍。然而练架又必遵循先哲遗术原理法则,正因为今之太极拳大多掺混其它外力动作而变质,所以有纯正和混杂之区分,且不说混杂如何繁多,唯拳势只有松柔之纯正一式,演练时神态轻灵自然,神凝气静,姿势中正安舒,气质从容大雅,运行连绵不断。所谓用志专一为之元神凝。神凝则气习不喘,大雅则自从容而来,不断在绵绵之中,式式之中显露有松柔与中定,中者乃人身中极立命之处,人身太极中点。定者,动中求静之意,演练太极拳时之呼吸,随体式之开合而成,吸者,本是入气反而为提为升,呼者本为出气反而为沉为合,唯其形开气合不可专注。否则拳法即难专心一意,中定之时运用先天无鼓汤于腹,久而自能勿忘勿助,何谓勿忘,曰守自然,何谓勿助,曰守顺自然,守者,依息也,顺者,平息也,依息则息能通息,平息者匀息也。至此,乃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精养灵根气养神,犹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入虚者此也,太极拳练的乃精气神,练到精爽气平神清,可谓入太极拳之三昧矣。
  虽然说不懂太极拳的理论未必不能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但是想要真正的掌握太极拳的话就必须进行太极拳理论的学习。先辈总结的太极拳理论每一字每一句都很精辟,而这是需要老师指导,否则自己很难领悟的。很多太极拳练习者往往练习很久也没能领悟太极拳内在的奥妙,原因就在于此。
相关阅读推荐: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太极养生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潮流,随着人们对养生要求...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115式杨氏太极拳
115式杨氏太极拳
【太极拳】 学习啦编辑:方婷
本文已影响 人
  115式杨氏是一套保存完好的杨氏太极拳大架115式传统套路,谢忠守先生长期从事中医工作,他将中医经络学说贯穿于传统太极拳,有其独特的理解价值,相信广大太极拳习练者会从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益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115式杨氏太极拳。欢迎阅读!
  115式杨氏太极拳要求
  杨氏太极拳把桩功、松胯圆裆、松腰塌胯、扣胯、垂臀、落胯(沉胯)、坐胯、气沉丹田等练法融入拳架之中,达到势势松沉。
  115式杨氏太极拳分解
  第一段
  一、假定由面向正南方立正势起
  二、掤手上势(第3式):1、一边松开右胯下沉,一边右脚向右外碾(扇形转动,大约90度角)。2、扣右胯。3、垂臀出左脚往左前西南方上一步。4、放松左脚裸关节,脚掌、脚趾贴地,松胯圆裆。5、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下沉,成为左侧弓步。
  三、揽雀尾(第4式):1、扣左胯。2、垂臀出右脚上前一步,脚跟着地。3、放松右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松胯圆裆。4、左脚沉着蹬地,右脚内收胯根下沉,左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右正弓步的右掤势。5、右脚一边松胯下沉一边腰胯向右转,变为右正弓步型的左掤势。6、右脚一边沉一边向左转,右脚逐渐变虚,左脚逐渐变实,扣左胯,变为右半马步型的捋势。7、左脚沉着蹬地,右脚内收胯根沉下,左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右正弓步的挤势。8、右脚沉着蹬地,左脚接劲坐胯(坐胯时在垂臀的状态之下左胯骨稍微向前挺,右胯根稍微内收少许;松胸,意念锁骨的两边对拉松开而使沉肩坠肘),变为右半马步的按势。如做到把对方推按的劲力通过腰、胯、脚往下卸出到地面,就是真能坐胯。9、左脚沉着蹬地,右脚内收胯根下沉,左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右正弓步的前推势。10、右脚沉着蹬地,左脚接劲坐胯,变为右半马步的后推势。
115式杨氏太极拳
  四、单鞭掌(第5式):1、再后坐,腰胯向左转带动扣右脚(大约135度角)。2、再向左转,同时重心由左脚转移到右脚,带动左脚外撇(大约90度角)。3、身体向右转带动扣左脚(大约45度角)。4、扣右胯,一边垂臀一边腰胯向左转,带动左脚走弧线上前一步,脚跟着地。5、放松左脚裸关节,脚掌、脚趾贴地,松胯圆裆。6、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下沉,成为左侧弓步。左掌向左前方松去,右勾手向右后方松去,松腰塌胯的身势沉下来。
  五、提手上势(第6式):1、身体一边向左转,一边松开左胯沉着扣左脚(大约45度角)。2、扣左胯。3、垂臀、腰胯向右转的坐正身体而带动右脚走弧线上前一步。成为右川字步。
  六、白鹤亮翅(第7式):1、身体向左转带动扣右脚(大约90度角)。2、再向左转,同时松开左胯沉着外碾左脚(大约45度角)。3、扣左胯。4、垂臀、腰胯右转带动出右脚向右侧上前一步,脚跟着地。5、左脚蹬地,右脚弓出变为弓步。6、扣右胯。7、垂臀、腰胯左转带动左脚走弧线的上前一步成为左虚步。
  七、右搂膝拗步掌(第8式):1、腰胯向左转。2、接着向右转,扣右胯。3、垂臀、腰胯向左转的坐正身体,沉着迈出左脚上前半步,脚跟着地。4、放松左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5、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下沉,右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左正弓步。
  八、手挥琵琶(第9式):1、左脚扣胯沉下,松右肩。2、垂臀的带动右脚上前小半步。3、左脚逐渐变虚,右脚逐渐变实。4、腰胯向右转,扣右胯。5、垂臀、腰胯向左转的坐正身体,沉着迈出左脚上前半步。成为左川字步。
  九、右搂膝拗步掌(第10式):1、上接手挥琵琶,腰胯向右转,扣右胯。2、垂臀、腰胯向左转的坐正身体,沉着迈出左脚上前半步,脚跟着地。3、放松左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4、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下沉,右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左正弓步。
  十、左搂膝拗步掌(第11式):1、一边松开左胯下沉,一边身体向左转,同时左脚外碾(大约45度角)。2、扣左胯,接着垂臀、腰胯向右转(坐正身体)的带动右脚走弧线的上前一大步,脚跟着地。3、放松右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4、左脚沉着蹬地,右脚内收胯根下沉,左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右正弓步。
  十一、右搂膝拗步掌(第12式):1、一边松开右胯沉下,一边身体右转,同时右脚外碾(大约45度角)。2、扣右胯。3、接着垂臀、腰胯向左转(坐正身体)的带动左脚走弧线的上前一大步,脚跟着地。4、放松左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5、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下沉,右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左正弓步。
  十二、进步搬拦捶(第15式):1、一边松开左胯下沉,一边身体向左转,同时左脚外碾(大约45度角)。2、扣左胯。3、接着垂臀、腰胯向右转,带动右脚走弧线的向右侧上前一大步,以脚尖外撇斜横势落地弓出。4、松右胯下沉。5、接着扣右胯。6、垂臀、腰胯向左转(坐正身体),带动左脚走弧线的向前正东方上前一大步,脚跟着地。7、放松左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松胯圆裆。8、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沉下,右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左正弓步。
  十三、如封似闭(第16式):1、左脚沉着蹬地,同时右脚接劲坐胯。2、松胯圆裆,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下沉,右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变为左正弓步型的前推势。3、左脚沉着蹬地,右脚接劲坐胯,变为左半马步型的后推势。
  十四、十字手(第17式):1、往后坐实,大部分重心在右脚,左脚为虚,脚趾朝上,脚跟着地。2、松胯,身体向右转,带动左脚内扣(大约90度角),面向正南方。3、开胯圆裆的一边沉下一边转换重心,右脚逐渐变虚,左脚逐渐变实。4、扣左胯,垂臀,带动右脚收回再左脚旁边。5、接着平分两脚重心,松腰塌胯,沉到脚底,成为与肩同宽的平行步。
  第二段
  十五(第18式)、豹虎归山:1、由平行步变为左脚为虚,右脚为实。腰胯向右转,带动左脚内扣(大约60度角)。2、接着左脚逐渐变实,同时右脚逐渐变虚。3、松腰塌胯的沉着迈出右脚,往右后西北方上前半步,脚跟着地。4、放松右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5、左脚沉着蹬地,右脚内收胯根沉下,成为右正弓步型。
  十六(第19式)、斜揽雀尾:1、右脚一边松胯沉下一边腰胯向右转,成为右正弓步型的左掤势。2、右脚一边沉一边向左转,右脚逐渐变虚,左脚逐渐变实,扣左胯,变为右半马步的捋势。3、左脚沉着蹬地,右脚内收胯根下沉,左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右正弓步的挤势。4、右脚沉着蹬地,左脚接劲坐胯,变为右半马步的按势。5、左脚沉着蹬地,右脚内收胯根下沉,左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右正弓步的前推势。6、右脚沉着蹬地,左脚接劲坐胯,变为右半马步型的后推势。
  十七(第20式)、斜单鞭掌:1、左脚为实,右脚为虚,腰胯向左转带动扣右脚(大约90度角)。2、接着重心由左脚转移到右脚,腰胯向右转,扣右胯。3、一边垂臀一边腰胯向左转,带动左脚往左前西南方走弧线的上一步,脚跟着地。4、放松左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5、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沉下,成为左侧弓步。
  十八、肘底捶(第21式):1、一边松开左胯沉下,一边左脚向左外碾(扇形转动,大约45度角)。2、扣左胯。3、垂臀出右脚往左前西南方上一步,右脚跟着地。4、左脚为实,右脚为虚,腰胯向左转,带动右脚内扣(大约90度角)。5、腰胯再向左后正东方转,左脚逐渐变虚,右脚逐渐变实,松腰塌胯的沉到右脚底,同时提起左脚向前上小半步,脚跟着地。6、接着松胯圆裆,放松左脚裸关节,左脚掌、脚趾贴地,变为身势下沉的左半马步。
  十九、右倒撵猴(第22式):1、扣右胯。2、放松左虚脚之肩,转胯带动左虚脚走弧线后退一大步。3、变换两脚重心,右脚由实变虚,左脚由虚变实。4、一边松沉一边转成右半马步。
  二十、斜飞势(第25式):1、松开左胯,一边下沉一边扣左脚(大约45度角),左脚坐实。2、提起右脚,松开右胯,以胯转带脚(大约135度角)的向右西南方向前上一大步,脚跟着地。3、放松右脚裸关节,脚掌、脚趾贴地,接着松胯圆裆。4、身体微向右转,左脚顺势沉着一边蹬地一边内扣(大约45度角),右脚弓出沉胯。5、右胯根再内收下沉(用于另一劲道)。
  二十一、提手上势(第26式):1、顺着斜飞式的沉胯之势,垂臀带动左脚上前一小步。2、左虚脚逐渐变实,松腰塌胯的沉到脚底;同时右实脚逐渐变虚,脚提起、膝弓出(动力源在尾椎命门处)。开胯、身势下沉,右脚接着上前一小步。成为右川字步。
  二十二(第29式)、海底针:1、左脚扣胯沉下,松右肩,垂臀的带动右脚上前小半步。2、右脚由虚逐渐变实,左脚由实逐渐变虚,腰胯向右转,扣右胯。3、左脚顺着右脚扣胯的沉实之势收回小半步,以脚尖点地于右脚之前,同时虚领顶劲的身势下蹲,注意的是不能臀部后翘。
  二十三、扇通臂(第30式):1、身势顺着右脚蹬地而上起,左脚向前正东方上一步,脚跟着地。2、放松左脚裸关节,左脚掌、脚趾贴地,松胯圆裆。3、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弓出时沉胯,右脚塌胯,成为左侧弓步。
  二十四、翻身撇身捶(第31式):1、松开左胯,一边下沉一边扣左脚(大约135度角),左脚坐实。2、提起右脚,松开右胯,以胯转带脚(大约135度角)的向右后西北方上一大步,脚跟着地。3、接着放松右脚裸关节,有脚掌、脚趾贴地,松胯圆裆。4、身体微向右转,左脚顺势沉着蹬地,右脚弓出沉胯,成为右正弓步。
  二十五(第32式)、卸步搬拦捶:1、右脚沉着向后蹬地,左脚接劲坐胯。2、腰胯向左转,扣左胯。3、垂臀、腰胯向右转,提起右脚收回半步,在脚尖之前正西方,以脚尖外撇斜横势落地弓出。4、松右胯沉下,接着扣右胯。5、垂臀、腰胯向左转(坐正身体)的带动左脚走弧线的上前一大步,脚跟着地。6、放松左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7、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下沉,右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左正弓步。
  二十六(第36式)、右云手:身体一边向左转,一边松开左胯沉着扣左脚(大约90度角),扣左胯,垂臀,顺势把右脚收回在左脚旁边,变为平行步型。扣右胯,带动左脚变虚的横迈出去,脚尖点地。垂臀,右脚蹬地而起,转移部分重心在左脚,左脚掌、脚跟贴地,松胯圆裆,变为马步。
  二十七、左云手(第37式):扣左胯,垂臀,顺势把右脚收回在左脚旁边,变为平行步型。扣右胯,带动左脚变虚的横迈出去,脚尖点地。垂臀,右脚蹬地而起,转移部分重心在左脚,左脚掌、脚跟贴地,松胯圆裆,变为马步。
  二十八、高探马(第40式):1、身体稍向左转,左脚胯根内收沉下。2、垂臀,带动右脚稍起向前。3、右脚由虚逐渐变实,同时左脚由实逐渐变虚,变为左虚步型。4、松腰塌胯的身势下沉,右掌顺着沉势向前松,左掌亦顺着沉势向后松。
  二十九、右分脚(第41式):1、左掤手,腰胯向右转。2、左脚往左前东北方上一步,脚跟着地。放松左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右脚沉着蹬地,左脚沉胯变为左弓步。3、腰胯向左转,两手交叉,同时扣左胯。4、垂臀,松腰塌胯的沉实左脚,松右肩,起右脚,以脚背往右前上东南方分去,同时身势上升。
  三十、左分脚(第42式):1、右分脚在右前东南方落地之后,变为右掤手,右仆步。2、松胯圆裆,左脚沉着蹬地,右脚弓出沉胯变为右弓步。3、腰胯向右转,两手交叉,同时扣右胯。4、垂臀,松腰塌胯的沉实左脚,松左肩,起左脚,以脚背往左前上东北方分去,同时身势上升。
  三十一、转身左蹬脚(第43式):1、左分脚在身后右脚之左侧脚尖点地。2、左脚由虚变实,右脚由实变虚。3、以右脚跟为轴心,经左往后正西方转身,同时身势下蹲,左脚尖点地于右脚之左侧。4、右脚蹬地而起,松腰塌胯的沉实右脚,松左肩。5、提左脚之膝,接着脚跟蹬出去,再放松裸关节而以脚尖踢出去,要节节贯穿。
  三十二、搂膝栽捶(第46式):1、一边松开右胯下沉,一边身体右转,同时右脚外碾(大约45度角)。2、扣右胯。3、垂臀、腰胯向左转(坐正身体)的带动左脚走弧线的上前一大步,脚跟着地。4、放松左脚裸关节,脚掌、脚趾贴地,松胯圆裆。5、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沉下,右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左正弓步。左手经左膝前往左搂去,止于左膝之左侧,同时右手由右后绕上变拳经胸前往下方伸去,意击对方腹部。
  三十三、右蹬脚(第49式):1、一边松开左胯沉下,一边身体向左转,同时左脚外碾(大约45度角)。2、两手交叉,扣左胯。3、垂臀,松腰塌胯的沉实左脚,松右肩。4、提右脚之膝,接着脚跟蹬出去,再放松裸关节而以脚尖踢出去,要节节贯穿。
  三十四、左打虎势(第50式)1、右脚经左脚之后往后退落一步成倒插步。2、然后退左脚往后西北方去一步,脚尖点地,大部分重心在右脚。3、松开右胯,右脚沉着想左内扣(大约45度角)。4、出左脚上半步。5、放松左脚裸关节,脚掌、脚趾贴地之后松胯圆裆,右脚蹬地,左脚弓出内收胯根下沉。
  三十五、右打虎势(第51式)先将左脚尖往里扣约45度角,重心移左脚,然后身势右转,提右脚往右正南方移开一步弓出。
  三十六、回身右蹬脚(第52式):1、松胯圆裆的腰胯向左转。2、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弓出沉胯。3、扣左胯。4、垂臀,松腰塌胯的沉实左脚,松右肩。5、提右脚之膝,接着脚跟蹬出去,再放松裸关节而以脚尖踢出去,要节节贯穿。
  三十七、双峰贯耳(第53式):1、身势往右稍转,右脚落于左脚之右前半尺许处,脚尖点地。2、松腰塌胯,重心全落在左脚,提右脚往前东南方上一步,脚跟着地。3、放松右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4、左脚沉着蹬地,右脚内收胯根沉下,左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右正弓步。当身势下沉时,两拳亦随势环状相合。
  三十八、披身左踢脚(第54式):1、一边松开右胯沉下,一边身体向右转,同时右脚外碾(大约45度角)。2、两手交叉,扣右胯。3、垂臀,松腰塌胯的沉实右脚,松左肩。4、身势上起,以左脚尖向前正东方披身踢去。
  三十九、转身右蹬脚(第55式):1、以右脚尖为轴心,经右往后大转身约200度角,身势下蹲,左脚落于右脚之左侧坐实,同时右脚尖点地,重心移在左脚。2、左脚蹬地而起,松腰塌胯的沉实左脚,松右肩。3、提右脚之膝,接着脚跟蹬出去,再放松裸关节而以脚尖踢出去,要节节贯穿。
  四十、落步搬拦捶(第55式):1、落右脚在左脚之前正东方,以脚尖外摆斜横式落地。2、松右胯沉下,接着扣右胯。3、垂臀、腰胯向左转(坐正身体)的带动左脚走弧线的上前一大步,脚跟着地。4、放松左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5、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下沉,右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左正弓步。
  第三段 四十一、右野马分鬃(第62式):1、左脚为实,扣左胯。2、垂臀,右脚往右前西北方上一大步,脚跟着地。3、放松右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5、左脚沉着蹬地,右脚弓出内收胯根下沉。
  四十二、右野马分鬃(第63式):1、右脚为实,扣右胯。2、垂臀,左脚往左前西南方上一大步,脚跟着地。3、放松左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5、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弓出内收胯根下沉。
  四十三、掤手上势(第65式):1、右脚为实,扣右胯。2、垂臀,提左脚往左前西南方上一大步,脚跟着地。3、放松左脚裸关节,脚掌、脚趾贴地,松胯圆裆。5、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弓出内收胯根下沉。
  四十四、右玉女穿梭(第68式):1、松开左胯,沉着内扣左脚(大约135度角),同时身体向右后转。2、右虚脚外撇(大约90度角),接着前弓沉胯;左脚由实变虚,脚趾点地。3、垂臀,提左脚往左前南方上一大步,脚跟着地。3、放松左脚裸关节,脚掌、脚趾贴地,松胯圆裆。5、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弓出内收胯根下沉。 四十五、左玉女穿梭(第69式):1、松开左胯,沉着内扣左脚(大约135度角),同时身体向右后转。2、提右脚往右东南方上(走弧线)一大步,脚跟着地。3、放松左脚裸关节,脚掌、脚趾贴地,松胯圆裆。4、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弓出内收胯根下沉。
  四十六、右玉女穿梭(第70式):1、扣右胯。2、垂臀,提左脚往左前东北方上(走弧线)一大步,脚跟着地。3、放松左脚裸关节,脚掌、脚趾贴地,松胯圆裆。5、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弓出内收胯根下沉。
  四十七、左玉女穿梭(第71式):1、松开左胯,沉着内扣左脚(大约135度角),同时身体向右后转。2、提右脚往右后西北方上(走弧线)一大步,脚跟着地。3、放松左脚裸关节,脚掌、脚趾贴地,松胯圆裆。4、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弓出内收胯根下沉。
  四十八、抽身下势(第79式):1、身势后撤,一边稍向右转,一边身势下沉,右脚松胯,屈膝下蹲,大部分重心沉在右脚;同时左腿下落,逐渐伸直左腿。2、上要虚领顶劲,下要松腰塌胯,不能弯腰翘臀。
  四十九、右金鸡独立(第80式):1、右脚蹬地而起,身势亦上起,变为左仆步。2、左脚由虚变实弓出,右脚由实变虚。3、松开左胯,沉着外碾左脚(大约45度角)。4、扣左胯。5、垂臀,左脚蹬地而起撑直,身势亦上起。6、松右肩,提右膝置于右腹前,脚尖朝下;右手屈肘立掌,落于右膝盖上。
  五十、左金鸡独立(第81式):1、左腿屈膝下蹲,右脚同时落下于左脚跟内侧,脚尖点地,慢慢脚掌着地落实,不能弯腰翘臀。2、右脚蹬地而起,身势逐渐上起;松左肩,左腿屈膝上提,置于左腹前,脚尖朝下;左手屈肘立掌,落于左膝盖上。
  五十一、白蛇吐信(第101式):1、身势稍向左转,扣左扣。2、松腰塌胯,右腿下沉,同时顺势提起左脚。3、接着身势沉着的提左脚往前正东方上一步弓出,脚跟着地。4、放松左脚裸关节,待脚掌、脚趾贴地后接着松胯圆裆。5、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下沉,右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左正弓步。
  五十二、左右搂膝指裆捶(第103式):1、左腿微下沉,右脚往前西方脚尖外撇斜脚落下。2、重心渐移右脚,扣右胯下沉。3、垂臀、腰胯向左转(坐正身体)的带动左脚走弧线的上前一大步,脚跟着地。4、放松左脚裸关节,脚掌、脚趾贴地,松胯圆裆。5、右脚沉着蹬地,左脚内收胯根沉下,右脚胯骨微向前挺出,松腰塌胯,成为左正弓步。
  五十三、上步七星捶(第108式):1、右脚蹬地而起,身势亦上起,变为左仆步。2、左脚由虚变实弓出,右脚由实变虚。3、松开左胯,沉着外碾左脚(大约45度角)。4、扣左胯。5、垂臀,左脚蹬地而起(身势亦上起)屈膝坐胯;带动右脚向前东方迈出一大步,脚尖虚虚的点地于左脚之前。
  五十四、退步跨虎(第109式):右脚往后退一步坐实,身势稍上起,带动左脚后抽,脚跟提起,变为左虚步。 五十五、转身摆莲脚(第110式):1、腰胯先往左稍转。2、接着腰胯往右后转,带动左脚内扣。3、再顺势转,带动右脚外撇。4、松开右胯,身势下沉,接着左脚往西北方一步弓出;左脚总共往右后大转身约360度角,身体面向东方。5、身势上起(左脚伸得似直非直的样子)再往右稍转,带动左脚内扣。6、右脚往右前上东南方扇形摆出。
  五十六、弯弓射虎势(第111式):1、右脚往左脚之右前东南方落步为虚,左脚为实坐胯,身势稍往右转,用腰胯带动两手往右后捋过来。2、右脚由虚变实弓出,左脚由实变虚伸得似直非直的样子。3、松开右胯下沉,身势一边松沉下来,左拳一边往左前东北方伸去,同时右拳在右腮侧掤挂。
看&115式杨氏太极拳&文章的人还看了:
[115式杨氏太极拳]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太极拳】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式太极拳115式名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