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左贡县海拔最低的地方方

丽水农业信息网
当前位置是: >>
  丽水市现有竹林面积213万亩,其中毛竹林占绝大部分,毛竹林占浙江省毛竹林面积的1/5。竹林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相连的龙泉、庆元、遂昌、景宁4县 (市)合计竹林面积155万亩,全市竹林70%以上分布在这个区域。莲都、松阳、青田、缙云4县(区)竹林面积都在10- 20万亩之间,仅云和县面积较少,不足10万亩。全市竹林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有69个,其中6万亩以上的乡镇有3个,3- 6万亩的乡镇有16个,1-3万亩的乡镇有50个。全市年产竹材4500万支,年竹笋产量20万吨。丽水市笋竹加工业已基本形成区域明显的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五大加工系列:竹板材加工系列、竹厨具系列、家庭及工艺用品加工系列、竹炭系列和食品加工系列。
  在竹林培育方面,遂昌三仁、妙高一带,龙泉八都、上烊一带的笋用林基地具有一定的规模,经营水平较高,遂昌小忠龙藏、龙泉龙竹、庆元安泰、缙云山川绿野等笋品牌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包括大径材在内的功能性材用林基地主要分布在庆元隆宫、竹口、黄田以及龙泉小梅、上烊、八都一带。笋材两用林基地则广泛分布在全市各县(市、区)。在竹加工业方面, 庆元的竹厨具、遂昌的竹炭以及龙泉的竹板材尤为突出。竹厨具代表企业有庆元双枪、三禾、天竹、九川、鑫光等;竹板材代表企业有龙泉凯森、永鑫、庆元可信等;竹炭代表企业有遂昌碧岩、文照、庆元节节高、丽水富来森等。
yy 279.%288406.7.5200.5885%1075365980001000016155000284734%2138.5%40005000996.52%47%
KK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全市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逐年扩大。/////166.7634656.2582.3244536.662010153.3934653.1475.8934.0149.48%64.00%71.0616.4846.33%31.01%
bb丽水市杂粮在粮食生产中70
& b3000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全市水稻推广应用主要良种有浙优1号、中浙优8号、甬优9号、甬优15号、两优培九等超级稻组合。旱杂粮推广适宜鲜食的优质高产品种,发展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鲜食蚕豆等,推广品种有苏玉糯2号、浙凤糯2号、华珍、浙凤甜2号、浙玉糯1号、浙糯玉2号、科甜2号、科糯986等,台湾75、浙鲜豆3号、引豆9701、浙鲜豆3号& 慈蚕1号良种,既提高了种粮效益,又不断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078 35.775 3520
食用菌是丽水传统特产,自古以来,香菇一直被人们视为珍品。丽水市庆元、龙泉、景宁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早在800多年前就开始砍花法栽培香菇。据史料记载,相传生活在南宋建元年间的吴山公发明了香菇栽培的砍花法,世人尊称他为香菇之神。丽水市9县(市、区)的农民均有从事菇类栽培,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产区,常年食药用菌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5%左右,辖区庆元县香菇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超过10个亿,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
&1986年全市组织实施国家“星火计划”进行袋料香菇栽培,推动了香菇生产迅速发展,袋料栽培香菇由1987年的1.35亿袋扩大到最高年份2000年的6.5亿袋。“十一五”期间,全市食用菌年均栽培量6.8亿袋,年产量51.67万吨(鲜),年均产值21.64亿元,占全市种植业产值的1/3,产值超3亿元的有2个县(区),超亿元的有3个县(市),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大贡献。庆元、景宁、龙泉县(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龙泉市被命名为“中国灵芝之乡”。龙宝牌香菇、百山祖牌香菇、山山牌黑木耳、庆元灰树花、独山牌干厚菇、缙云夏季鲜香菇等多次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和浙江省农产品优质奖,庆元香菇被国家批准为原产地地域保护产品
&近年来,丽水香菇业加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菇品质量,由原来香菇生产向食药用菌业加速转变,大力发展草腐类和珍稀食、药用菌,开发野生菌,增加反季节和特色菇类,黑木耳、姬松茸、灵芝、杏鲍菇、灰树花、鸡脚菇、灵芝等珍稀食药用菌等加快发展。目前,全市人工栽培的食、药用菌种类有20多种,年产香菇、灰树花、黑木耳、蘑菇、长根菇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9.2%、3.24%、2.73%、30.7%、90%,还有平菇、金针菇、杏鲍菇、姬松茸、猴头菇等多种类。
&&丽水食用菌生产技术研究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一大批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得到推广。目前应用的“庆135”、“241-4”、“庆科20”等新品种,口感质地已与原木菇相当,营养总体指标达到甚至优于原木菇。食用菌反季节栽培模式,生产工艺改进,创新层架式、低湿度等管理方式,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栽培,提升了全市食用菌生产水平。庆元制订的香菇标准成为国家级行业标准。丽水菇农的生产技能在国内也处于领先水平,全市每年有4万多人带着技术到全国200多个县市开发食用菌产业,香菇异地栽培遍及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各省区大、中、小城市,实现技术输出和异地开发。近年来,食用菌科技得到较快发展应用。香菇周年化栽培、黑木耳袋栽技术等一批科技成果的成功推广,为食用菌产业规模稳定发展,效益提高,质量提升产生了巨大作用。新建的省级食用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大型真菌种质资源库等,为科技手段的提升和功能的扩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成功开发灵芝、灰树花、香菇、蛹虫草等十余种食用菌多糖、嘌呤类系列精深加工产品,拓展了日本、韩国以及美国、欧洲、南美等市场。
&&& 全市食用菌产业带动能力增强。全市食用菌从业人员达25万人左右,拥有食用菌加工企业、加工户650余家,其中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公司企业140余家,1000万元以上食用菌龙头企业25家。全市食用菌相关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全国最具规模的食用菌原材料和设备生产、销售集散地,和全国最大的香菇、木耳菌种产销地,食用菌产品加工、菌种制造、机械及材料制造已步入产业化发展道路。菌种业发展迅速,现年生产菌种万瓶(包、支),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木耳菌种产地。食用菌品牌培育加快,香菇文化效应显现。丽水栽培香菇历史悠久,香菇品牌、成果、技术、人才资源丰富。“中国香菇第一村”、“中国香菇之乡”、“中国灵芝之乡”、“庆元香菇”地理标志,都显现了丽水深厚的香菇文化底蕴。中国庆元香菇节成为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向世界展示了丽水食用菌成果平台。“十一五”期间年加工食用菌产品45万吨,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额(包括通过市外出口)约1.5亿美元。
  “十一五”期间,丽水市食用菌总产量超过浙江省的一半,食用菌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食用菌产业加快升级,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以产品结构调整、循环生产、效益提高为主要特征的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向。丽水市食用菌产业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食用菌生产总量达7.4亿袋,其中香菇生产量4.7亿袋,黑木耳生产量2.1亿袋,食用菌总产量52.73万吨,产值26.54亿元。食用菌是品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在大力推广香菇和黑木耳优良品种的同时,积极发展杏鲍菇、灵芝、灰树花、秀珍菇、茶树菇、金福菇、鸡腿菇、银耳、滑菇等珍稀类食用菌品种,珍稀类食用菌产量明显增加。香菇占食用菌产业总量比例从92%下降到72.4%,黑木耳占总量的比例达到18.9%,其他菇类占8.7%。从产品区域上,已经形成以龙、庆、景香菇传统生产区核心的优质花厚菇生产区域,以莲都、云和、缙云、松阳和遂昌低海拔地区的内销鲜香菇生产区域,和以龙泉、景宁、云和为核心的黑木耳产区。同时形成了龙泉椴木灵芝、庆元县灰树花等特色区块格局。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全市已建70余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工厂化生产基地,集约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初步兴起,产品质量安全性大大提高。食用菌菌棒机械化生产程度提高,全市建立菌棒标准化机械生产示范基地8个。
&  “十二五”时期,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以“稳规模、提效率、增效益”为目标,加快建设现代食用菌产业,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向优质高效、生态持续、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快食用菌加工业、机械设备制造工业发展,强化食用菌市场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产业信息体系建设,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食用菌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挥食用菌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开展资源的多级利用和重复利用,大力保护和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的作用,加快食用菌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构建适应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推动食用菌产业现代化的进程。
&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稳定发展香菇、黑木耳生产规模,扶持和培育香菇、黑木耳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发挥各个菌类比较优势,积极发展珍稀菇。积极促进生物医药、保健产品以及罐头食品等食用菌精深加工行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集聚产业规模,拓展产业功能,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竞争力。
  ――坚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推进产业增长方式转变,探索标准化、集约化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产业资源,切实改善生产条件,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  ――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共同推进。深化创新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现代食用菌产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政府对产业服务与管理职能,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强各层次、各工种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培训,强化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
&  ――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宏观引导和调控,健全政策保护和诱导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不断拓展食用菌产业发展空间和领域,走外延拓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推进产业国际化进程。
& & 调整产品结构。在稳定香菇、黑木耳生产规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与资源发展趋势,袋栽食用菌生产规模8.5亿袋,总产量突破60万吨,其中,香菇年均生产规模稳定在5.0亿袋,黑木耳年均栽培量2.0亿袋。积极发展秀珍菇、杏鲍菇、金福菇等草腐型珍稀菇,特别是利用香菇、黑木耳生产和工厂化生产废料进行金福菇、鸡腿菇和滑菇的生产,加快开发牛肝菌类为主的菌根型菌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香菇中花厚菇与普通菇的生产比例,积极扩大反季节高温菇生产规模。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农民从产业获得的收入持续增加。
&  推进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努力加大对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项目实施的形式,完善生产基础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食用菌基地,新建上规模有特色的食用菌示范基地50个。加大食用菌精品园区建设扶持力度,鼓励发展工厂化和半工厂化的生产,新建工厂化生产基地和食用菌精品园5个。通过相关标准的整合和重新编制,形成一整套科学、严密、完整和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全面推行香菇系列标准。生产基地建设达到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全行业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加大对食用菌科技的投入,提高食用菌重点实验室、创新服务中心的物质装备,显著提高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能力水平,菌种质量鉴别能力显著提高。加大良种应用与菌种质量安全技术研究和硬件设施的投入,建设3―5个香菇、黑木耳菌种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新培育食药用菌良种5―10个。在食用菌的生物医药保健产品开发取得突破,新开发生物医药保健产品5个。
& & 积极培育加工、销售和物流企业,发展食用菌材料、机械制造业。在庆元、龙泉和市本级建设食用菌加工工业园区或以食用菌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培育年加工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食用菌龙头企业25家以上。积极培育产品销售、物流体系,支持销售大户和专业物流企业的成长,在食用菌原材料和产品主要集散地培育有较强实力的食用菌物流企业。同时,以香菇、黑木耳生产适用的材料和生产加工机械设备为基础,开展新产品研发、推广,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力争有5个产品列入国家或省级农机补贴目录。加大食用菌机械的推广力度,生产主要作业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
5030全市果农超过40万人,面积超过万亩的乡镇有30个,1000931000亩以上的专业村有200个60%40%122010年,全市水果总面积48.7万亩,水果总产量31.9万吨,产值9.4亿元。水果产业正处在全面发展的时期。涌现了一批亩产值超万元、园产值超百万元、户收入数十万元的高效典型,创建水果产业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个,省级水果产业强县2个,水果产业强乡6个,特色示范基地23个,市级水果产业强村50个,水果产业成为丽水九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全市大力推进特色优势水果示范基地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改造柑桔老果园,推广设施栽培等先进农业科技实用水平,果品质量提升。水果产业发展重点是品种结构调整和提高果品品质,全市水果的总体趋势是水果面积、产量趋于稳定,品种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以早中熟桃、杨梅为主的水果发展势头较强,而且投产面积在逐年增加,单产也在增加,产量增幅较大,在水果中的地位也在逐年上升。
201550451235%75%1010
&&&& 产业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一是推进标准化、精品果园建设。提高全市精品水果生产能力和水平,力争在2015年精品水果生产基地达到5万亩以上,其中建设标准果园5000亩,精品水果比例达20%。在现有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扩大基地面积,提高果品品质,增加基地硬件投入(水、电、路),以此提升丽水整体水果产业。推进果品特色化。做好品种内结构调整,开发、挖掘丽水丰富的地方特色品种,主要是早熟、特早熟温州蜜柑、瓯柑、甜桔柚、红心柚、枇杷、地方柿、早中熟桃、早中熟李、云和雪梨等。做好“早”字文章,特别是早熟特早熟温州蜜柑、早熟桃、早熟梨、早熟李、枇杷等;利用不同海拔,拉开熟期,延后上市,做足“迟”字文章,主要是桃、梨、杨梅、李等品种。推进优质化。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技术集成与示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精品果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优质果基地建设,提高果农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能力,提升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果品分级率达80%,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全面提升我市特色水果产业科技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地方良种资源选育与优新品种引选建设。做好水果地方品种资源的挽救、收集和保存,尤其是地方特色良种的挽救、挖掘、开发、利用。做好最具特色的枇杷良种资源的选育与利用,通过品种认定,确定其在浙江枇杷中的地位,既作为水果品种结构调整的重要品种,又作为部分柑橘的替代品种,也是丽水地方特色的高效益水果品种。进行云和雪梨、柚、杏等地方优良单株的选育,为发展丽水地方特色、高效、优质的水果产业挖掘地方资源。开展水果新品种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贮备一批有推广潜力的优新特品种,建设柑橘、杨梅、梨、桃、枇杷五个优势水果良种繁育基地,扩大优新特品种的繁育能力和水平,为全市水果品种结构调整,推广优新特品种打下基础。三是老果园、失管果园优化与改造建设。针对全市有些果园品种不优、品质不高、品牌不强的现状,开展全市性的水果优化改造工程建设,通过优化品种、优化品质和优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市水果产业水平,到2015年优化、改造果园10万亩,主要是柑橘6万亩、桃老果园1万亩、柑橘黄龙病发生区2万亩、不同品种的失管果园1万亩。从“三疏一改”、病虫综合防治、品种改造等成熟技术实施,提高效益,提升产业。四是水果品牌提升,强化产后产品化处理建设。做强水果优势品牌,扩大市场范围。以获奖的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桔、十大精品杨梅和十大名梨等企业、基地为核心,做大做强一批果品名牌。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开拓果品市场。制定区域、特色、大宗果品的生产规程、果品分级标准,实现标准化生产、标准化上市。发挥龙头企业的支柱和带动作用,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形成水果生产完整的产业链,做大做强水果产业。
&【丽水名果盘点】
&&&& & 12%7225
云和雪梨& 50012
&&&& & 4 3%
丽水产茶历史悠久,据记载,在三国时期丽水就已产茶,唐宋以来曾数度辉煌。历来以自然品质优异而闻名中外,有景宁惠明茶、龙泉贡茶、遂昌太虚妙露茶、松阳卯山仙茶等先后被列为贡品名茶。惠明茶是历史名茶,以其优良品质,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国众多名茶中的一朵奇葩,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和优质奖章。
&“高山云雾出好茶”,丽水茶叶历来以香高味浓著称于世。丽水广阔的低山缓坡和中高山区十分适宜茶叶生长,山区独特的凉爽气候和生态环境,为茶叶的优良品质创造了天然条件。茶树是亚热带和热带的多年生常绿树,性喜湿润温和,要求年平均气温15℃以上,土壤酸性且较深厚,坡度在25°以下,排水良好。全市茶园分布海拔250―500米的面积占45%,500―800米的面积占26%,800米以上的面积占15%。2006年全市茶园面积达3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5万亩,茶叶总产量1.7万吨,其中名优茶1万多吨,茶叶总产值7亿元。全市有190个乡镇3000多个产茶村,有千亩以上茶园的乡镇87个,遂昌县大柘镇是目前全市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乡镇。松阳、遂昌两县成为全市产茶大县,现有茶园面积17万亩,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近5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丽水茶产业的快速提升。“十五”期间,全市实施以茶树品种优良化、品质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为特色的“五优化“茶产业开发,茶叶发展区域快速扩张,质量提升,品牌显现,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茶叶已成为丽水农业主导优势产业。&
大面积茶园实现无性系良种化。全市现有无性系良种面积18万多亩,占茶园总面积的近50%以上。松阳、遂昌、缙云、景宁、庆元、莲都6个县先后被评为全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生态有机茶开发和茶叶标准化进程加快。全市现有“梅中田”、“龙谷丽人”等30家企业通过国家有机茶认证,遂昌龙谷、浙江奇尔、松阳银猴、奇尔等4个品牌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景宁惠明茶和松阳银猴茶于2004年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龙谷丽人”等5个茶品牌获浙江名牌产品,18个茶类通过丽水市生态茶认定。惠明、银猴、龙谷丽人等18个产品制定了地方或企业标准,9家企业通过了SO9002、ISD14000质量认证,遂昌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松阳、景宁、遂昌等县初步形成“一县一品”。
&&&&&&&通过名牌战略的实施,使一批成长性好、产业链长、区域经济带动力强的企业质量和产业层次得到提升,推动丽水市茶产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直接促进了茶产业效益的提高。茶产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化分工格局显现。茶农依靠科技精耕细作,专业种茶。茶青依托市场,加工企业则按标准化、清洁化要求专门从事茶叶加工,通过茶叶市场及龙头企业在各大城市的经销点把丽水茶叶销往全国各地。全市拥有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加工厂6家,市级标准化茶厂10家,建立5个茶叶协会,16个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形成较完整的协会+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茶产业链,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有效结合起来。全市现有茶叶市场24个,年交易数达1.85万吨,交易额达6.1亿元,其中浙南茶叶市场年交易额4亿多元,列浙江第二位。茶叶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茶叶商品率98%以上。丽水茶叶知名度大大提高,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丽水茶文化内涵丰富,几千年的产茶历史,营造了丽水浓厚的茶文化底蕴。近年来,全市举办了各种大型茶事活动,各类茶艺馆业快速发展,为全市茶业发展注入了文化魅力。如遂昌县近年来新创制的遂昌茶叶主导品牌“龙谷丽人”茶,以汤显祖文化为背景,导入CIS品牌形象策划,精心经营,享有一定的市场美誉度。
  丽水利用好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发展茶产业将成为山区人民致富的“绿色宝库”。到2010年全市投产茶园面积将达35万亩,茶叶总产量2万吨,其中名优茶产量1.6万吨,产值8亿元。建立5万亩有机、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建成以遂昌、松阳、景宁、缙云、龙泉、庆元、莲都等县(市、区)为重点的茶叶产业带。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改造更新低产茶园,主攻产品质量,优化茶树品种结构。无性系茶树良种应用达75%,发展无性系早生良种茶及白茶、苦丁茶。引导有条件地区积极扩大生产绿色、有机食品茶。推广机采机制、茶树病虫害监控等先进实用技术。推进惠明、龙谷、银猴等名优茶生产,做大规模,做强品牌。
&& 【丽水名茶盘点】
&&& 景宁惠明茶  产于景宁张村乡赤木山惠明寺一带,茶园海拔在600米左右的山坡上,茶树生长环境得天独厚。惠明茶外观紧细,稍卷曲,色绿润,具有回味甜醇,浓而不苦,滋味鲜爽,耐于冲泡,香气持久等特点,带有兰花及水果香气,滋味可与西湖龙井、华顶云雾茶、雁荡毛峰等名茶媲美,是本省名茶中的珍品。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及金质奖章,从此驰名中外,曾多次被评为中国名茶和中国文化名茶奖。景宁惠明茶于2004年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现形成御簪 、玉兔、奇尔、雪松等系列产品,奇尔惠明茶通过IS09002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
  松阳银猴茶  成茶外形条索粗壮,弓弯似猴,色泽锃亮,白毫显露,酷似白银,故名银猴。肉质特点是芽叶肥壮,香浓郁特久,滋味甘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成朵、匀齐。冲泡四五杯茶韵犹存,饮后令人心旷神怡,品赏者无不称赞。该茶曾获首届浙江省优质农产品奖、农牧渔业部奖杯、全国优质名茶,2004年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银猴茶品质优异,主要产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采制技术,炒制工艺精细。
  “龙谷丽人”茶 产于遂昌县。该茶条形浑直似眉,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清幽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甘醇爽口,叶底细嫩明亮,因其冲泡杯中,嫩芽直竖,婷婷玉立,似丽人起舞,故名“龙谷丽人”。 “龙谷”名茶,历史悠久。北宋时,遂昌已是全国40个著名茶场之一,每年向宫庭贡茶。龙谷丽人茶属绿色食品,为国际金奖名茶。“龙谷丽人”茶的优异品质,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清明前后至谷雨期间,以一芽一叶初展、芽头肥壮匀齐为标准采摘。通过摊青、杀表、揉捻、整形、烘干等五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采制极为讲究。&  
  梅峰有机茶  梅峰(梅中田)有机茶产自丽水莲都区海拔600米以上大姆山上,这里山高云雾大,特别适宜喜阴凉湿润的茶叶的生长,加上基地采用完全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栽培管理,所产茶叶具有芳香浓郁、汤色嫩绿清澈、口味甘甜爽口、回味持久的特点,实属纯天然绿色产品,曾获2000年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1年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一等奖,2002年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等,于2001年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认证。现有生产基地5000亩,年产销量2000万元。
  “仙宫雪毫”茶  产于风景秀丽的浙南云和仙宫湖畔。“仙宫雪毫”茶外形浑圆紧洁,锋苗显秀,色绿多茸毫,内质郁香清馨,幽雅持久,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肥壮全芽或半开展。辍干茶于透明杯中,视之如座座雪峰簇拥,一经开水冲泡,白毫翻滚,有如万绿丛中白雪飞,朵朵新芽,仍似俏立枝头之上,栩栩如生。“仙宫雪毫”茶1995年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1年获得浙江省级名茶证书,经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通过欧盟茶叶农残MRL标准,获丽水首届“丽水市生态名茶”荣誉称号。&
  龙泉贡茶--凤阳春茶  该茶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2000年国际名茶评审委员会的国际名茶优质奖,浙江省高品质绿色茶叶。2001年5月,贡茶凤阳春又通过了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农残检测,达到欧盟标准。龙泉贡茶产于江浙第一高峰凤阳山北麓天堂山的新大堂,这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且降雨调匀,气候温暖湿润,为优质茶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凤阳春茶采摘精细,嫩度均匀,长度一致,其形似松针,条索紧直浑圆,两端略尖,锋苗挺秀,茸毫隐露,色呈墨绿。冲泡后茶香浓郁,滋味鲜醇,汤绿清澈,叶底嫩亮,芽芽直立,上下浮沉,犹如辈翠,真是清香四溢,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凤阳春茶叶有限公司拥有优质茶园1300亩,年产凤阳春名茶1000多公斤,产品远销上海、江苏、山东、福建和本省各地。
   “鼎湖”牌茶 该茶产于群山环抱,万谷云&烟,山奇石异,林木葱郁,气候温和,素有“仙家洞天之地,天遗林泉”之称的国家级风景&区――缙云县仙都境内,具有形美、香高、味鲜、耐泡等特点,品质优异。鼎湖茶叶公司&有茶叶生产基地1000多亩,全面实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力量雄厚。“鼎湖”牌茶叶现有仙都笋峰、仙都曲毫两大品类。仙都笋峰外形挺直扁平,色泽&翠绿油润,香气高鲜持久,滋味鲜醇浓厚,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成朵。仙都曲毫条素肥&壮卷曲,白毫显露,色泽翠绿油润,香气高鲜,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肥嫩。&在年浙江省名茶评比中,仙都笋峰和仙都曲毫被 评为“省一类名茶”。1987年&全省首届“斗茶”会中,仙都笋峰被评为“上等名茶”奖,仙都曲毫评为一等奖。在1991年杭州国际文化节,仙都笋峰被评为“中国文化名茶”,浙江农业厅分别于1988年与1989年授予“仙都笋峰”、“仙都曲毫”名茶合格证书,产品畅销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并享有盛誉。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丽水蔬菜产业快速发展,面积、产量、产值成倍增长,科技推广和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加快,蔬菜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蔬菜产业已成为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目%
& 全市554113050
767020101500178&
201575125501020075%511
50501050010005050005&
{{畜牧业是丽水养殖业的主体,全市以养猪为主,猪肉的产量和产值在整个畜牧业生产中占有绝对优势,家禽主要是鸡和鸭。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730..83%4.12%
{丽水山区地域面积广,发展生态型畜禽业空间较大。全市牧草资源丰富,草场可利用面积达
&80%85%65%5%2103
481.%55%50%2300029
&&&& ,1.27.75100
&%26%6%30%80%10
510 GAP SOP510
%50%530GA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海拔最低的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