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炮动画片渊子崖大概内容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壮哉!渊子崖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壮哉!渊子崖
——中华抗日第一村纪实
(此为2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渊子崖壮歌》的缩写本发给广大好友和读者,以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献给英雄的父辈们和沂蒙父老乡亲。)
渊子崖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是沂蒙人民不畏强暴的革命气节,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血性如钢的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和革命军人英勇无畏、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品质。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宋清渭,抗日老战士,济南军区原政委、上将
渊子崖自卫战,是一次英勇无比的英雄壮举,是一幅表现中国人铮铮铁骨的经典画面,是一曲响亮的民族正义之歌,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农民自发组织的最著名、最刚烈、最悲壮、最具民族不屈精神的壮丽诗篇。——全国政协委员、武警总部原副司令员刘红军、中将
它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一个村庄农民自卫抗日,规模最大,最激烈,最悲壮的一仗。此役击毙日军112人,使侵略者胆颤心惊。他们无法理解千余手持现代化武器的日军何以不能征服一个小小的村庄? 那么渊子崖自卫战究竟是怎样的?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刻,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把历史定格在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渊子崖村。 一:同仇敌忾沂蒙人用他坚实沉厚的质地,激荡起雄浑激越的旋律,摇曳出美丽瑰奇的风情。渊子崖位于沭河东岸,是沂蒙山区莒南县板泉镇的一个普通的村庄。这里风光秀丽,景色优美。村民绝大多数为林姓,少数为王姓。抗日战争初期,渊子崖村有350多户人家,1500多口人。历史上村里曾创办过武学和大刀会,崇文尚武,民风淳朴。1940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这年底,渊子崖村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选举了年刚20出头的林凡义担任村长,共产党员林庆忠担任副村长。村里成立了由300多人组成的抗日自卫队,把过去使用过的“土枪”、和“生铁牛”、“五子炮”、大刀长矛等武器重新收集在一起,并组织训练,同时利用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抗日。特别是这年5月,中共山东分局所属八大剧团在渊子崖举行联合观摩演出后,群众的抗日热情更加高涨。
渊子崖老村长林凡义当时,以沭河为界,沭河以西的临沂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沭河以东的莒南县(时称沭水县)就是抗日革命根据地,渊子崖村正处在敌我交错的拉锯的边沿区。鬼子汉奸经常到河东来扫荡,残杀百姓,抢劫财物。还派什么“地亩税”、“人头税”、“慰劳捐”……要粮逼款,横征暴敛。渊子崖的村民却没有顺从敌人,他们对鬼子汉奸恨之入骨,只要鬼子汉奸来要粮逼款,村民就敢以“冷脸”相对。为什么渊子崖村敢如此独树一帜?有着光荣传统和斗争精神的村民们说:“村里成立了自卫队,有八路军当靠山,我们不怕他们!”渊子崖越红火,河西的日伪军越恨,他们蓄谋已久,要拔掉这颗“眼中钉,肉中刺”。1941年冬天,小梁家据点的汉奸头子梁化轩派伪军排长刘连顺带着20来个兵又来渊子崖村要粮要钱,还送来一张条子,上面写道:“3日内把下列物品送到据点:肥猪13头、小鸡100只、白面500斤、大洋2000元……” 血气方刚的村长林凡义听人一念,气的火冒三丈,当场把条子撕了个稀碎,嘴里骂道:“奶奶的,给他写个回条。告诉梁化轩,他要得酒、肉、鸡、面、大洋都准备好了。狗日的来拿吧!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蓄谋已久的汉奸果然来报复了。12月18日上午,沭河以西小梁家的汉奸队长梁化轩纠集了临沂附近150多人的伪军出了据点,气势汹汹地来到了渊子崖村围墙下。这时,严阵以待的自卫队员和村民们都上了围子墙,做好了战斗准备。林凡义大义凛然的站在围墙上,手掐着腰,挥了挥握紧拳头的胳膊,对梁化轩高声吼道:“少废话!你别拿小日本当亲爹,替鬼子卖命当汉奸。这里什么都没有!”气急败坏的梁化轩命令汉奸伪军们开枪了。在村里养伤的八路军伤员王向南大声喊道:“乡亲们,赶快隐蔽!”伪军们冲到围子墙下,架起梯子,开始往上爬。自卫队员用石块往下砸,不断有伪军被砸落,摔得头破血流。刘连顺指挥伪军用一根圆木试图把围子墙门撞开。五子炮向伪军轰去,有些人被击中,更多的人吓得转身就跑。门突然打开了,几十个手持大刀梭镖的自卫队员冲出来,大刀砍梭镖戳,杀得汉奸伪军哭爹叫娘,扔下圆木狼狈逃窜。夕阳西下,河西岸边。参加沂蒙山区“铁壁合围”扫荡后撤的千余日军在联队长木村正雄的带领下由北向东开进。当行至小梁家炮楼时,伪军哨兵喊了起来。梁化轩奸笑道:“老天有眼,来得可真是时候!”晨曦,渊子崖村在鸡鸣犬吠声、人们的吆喝声中醒来。执勤的自卫队员林凡财和林崇岩突然发现远处河对岸来了一队全副武装的鬼子兵。他俩一惊,便急忙回村里报信。老族长敲起了当年打土匪时集合用过的大铜锣,“噹噹”的锣声打破了村里的宁静。伴随着“鬼子来了,快上围子!”的呼喊声,全村人顿时紧张起来。家家户户的门开了,自卫队员纷纷带上土枪、大刀长矛等武器奔向各自预定的岗位。老人、妇女、儿童也都行动起来了……林凡义手持大刀站在围子枪的炮楼上往下一看。只见村子的东南北三面都有鬼子。远处,一个头戴日军军帽的翻译官打着白旗走过来。他耀武扬威地喊道:“我们知道村里藏有八路军的伤员和粮食。只要你们交出来,皇军可以不进村。”林凡义大声对翻译官说:“你告诉他,俺村没有八路,也没有粮食!”这时,鬼子小队长渡边走过来摇了摇头:“既然没有八路,没有粮食,那就开门让皇军进去搜查!”林凡义高声喊道:“那也不行,这是俺们的村,你们不能进来!”说话间,林凡义嗖的一声把插在腰间的大刀从背后拔出来,转身吼道:“乡亲们,八路军是咱自己的亲人,他们为打鬼子受了伤,咱不保护谁保护。咱们村的人多,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是爷们的就要站起来,和鬼子拼了。大伙说对不对?”众人斩钉截铁的齐声答道:“对!决不把八路交给鬼子,咱们不怕!跟他们玩命!”二:不屈不挠一个英雄的村庄,一群刚烈的百姓,一场血与火的拼杀开始了。村民们都明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只有跟鬼子玩命了。鬼子的攻击开始了,机枪和步枪子弹打得围墙土块四溅,日军士兵在火力的掩护下向着村西门冲了过来。火炮手林九兰、林清杰和林崇松几个人把炮口对准向前冲锋的敌人。林九兰瞪大眼睛悄声说:“等鬼子近些再打。”50米、40米,村里大部分人还是第一次这么真切的看见鬼子,心情有些紧张。这时,林凡义大喊一声:“打他个龟孙!”林清杰点燃了五子炮,对准猛扑上来的日军,首先开火。“轰”地一声响,子弹泼水似的扫向敌人。跑在最前边的日军士兵像被镰刀割断的草,瞬间,十几个鬼子扑通倒在地上。紧接着,林九兰的生铁牛也点燃了火帽,林崇松、林九彬等人的雁枪也一起向鬼子射击,鬼子在猛烈火力的打击下哇哇乱叫,向后退去。骄横的日寇原认为连有些国民党正规军都会望风而逃,在这偏僻的山区是不会遇到什么麻烦的,万万没想到的是竟有人敢向他们开枪开炮。日军士兵愣了一下,一时被突如其来的枪炮声惊懵了。
渊子崖村民在顽强地与鬼子战斗稍一清醒,便纷纷卧倒。看看没有动静,一个留着八字胡的日军军官“哇哇”的吼了几声,又组织了五六十个鬼子往前冲,“轰”的一声,又一门土炮响了!几个鬼子倒地,死的死,伤的伤,哇哇乱叫。俗话讲,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村民林崇岩一家两代10个男人都在炮位上,日军的炮弹就在他们脚下炸开,脑袋被炮火震得“嗡嗡”响,有人被炸伤,有人倒下了。但他们毫不畏惧,坚持战斗。这时日军的枪声停了,迫击炮也不响了。鬼子的冲锋又被打退了,围子墙外一时静了下来,自卫队员们个个精神振奋。林凡义和副村长林庆忠脱去棉衣,手提大刀分头各段检查。围墙四周脚手架上的人都伏在墙头下,炮楼上的人忙着装弹药,让林凡义想不到的是,乡亲们临危不惧,竟会如此镇定。八路军伤员王向南在观察着日军的动向,他对林凡义说:“增援的鬼子到了,有四五百人,趁鬼子还没有完全合围,我们马上派人去找区委和咱部队联系。争取时间等八路军主力部队来解围。”林凡义应道:“好!”土围子里,村里的一群妇女有的提着瓦罐,有的拿着碗,把煎饼和热汤送到自卫队员手里。林九兰的妻子招呼男人们来喝鸡汤。林九兰投去询问的目光。女人说:“有个炮弹落在家里,炸死了2只鸡,我就把鸡煮了拿来了。”林九兰豪气地说:“好!大家伙吃!吃饱了好打这些小鬼子!”林九臣的妻子王氏,颠着小脚,送来了用柏树叶煮的茶水,给男人们说:“你们多喝点,打鬼子的时候别喊哑了嗓子。”亲人们的热情关心更加激发了自卫队员们的斗志,他们抢修围墙,收集弹药,准备迎接新的战斗。敌人一波一波的进攻被击退了,日军调整战术又开始了第三轮进攻,村里浓烟滚滚,被炮弹击中的房屋顿时成为一堆瓦砾,村东北角土围子也被炸开了一个缺口。鬼子步兵端着刺刀,成群结队的向围子墙下扑来。自卫队员的各种火炮早已装足了弹药,其中一门“生铁牛”就“喂”了两碗黑药,三碗铁砂。10多名炮手守在炮旁,手拿火绳,准备射击,眼看着敌人距离围墙只有25米远了,林凡义低声喊道:“准备——放!”霎时,七八门土炮一齐喷出怒火。烟雾丛中,敌人连滚带爬退回了北大沟,留下了十几具尸体。“五子炮”用的铁砂子很快用完了,村里的女人们把铁锅砸成一块块的碎块,有的还带着余温,送到阵地上来,把铁耙子齿一根根掰下来,直接放到炮膛里。对日军威胁最大的就是这种“五子炮”,一门“五子炮”有5个炮核,需要三、五个人一齐操作。这种土炮是渊子崖村自己制造的,体积不大,但威力巨大。
渊子崖战抗日自卫战中使用的土炮当日军冲进西炮楼时,林庆海把火绳向火药罐里一抛,只听“轰隆”一声,火光冲天,3个鬼子变成了“火人”。林凡义、林崇松等人趁机冲进炮楼,将他们捅死。还未来得及撤退,又一群日军冲了上来,他们用大刀、长矛和敌人拼杀,边打边撤。林庆海由于烧伤过重,死在土围子下,林崇松也在砍死一个日军后中弹倒下。从东路攻上来的鬼子,被自卫队员的炮火打退了。从西路进攻的鬼子又在山炮、机枪的掩护下,从沟底扑了上来,冲在前边的敌人已爬到围墙根下。在这危急的时刻,火炮手林九兰、林崇松等人,立即点燃“五子炮”,随着响声,离围墙稍远的几个鬼子见了阎王。随后,他们又各自抱起一块大石头,向顺着围墙往上爬的鬼子砸去,只听得“呀”“呀”几声,又有3个鬼子兵成了肉泥。围墙在连续的轰击下,又被炸开了一个缺口。鬼子冲到围墙附近,轰地一声,五子炮打响了,几个鬼子倒地,其余的鬼子纷纷往后退。一会,日军士兵继续向前冲。又是轰地一声,五子炮又响了。日军步兵伤亡惨重,无力再攻,退了回去。日军联队长木村恼羞成怒地大声吼道:“整个联队集合,全体出动。我要亲自指挥,攻破这个村子!让他们在地球上消失!”
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陈列的反映渊子崖抗日自卫战时村民奋勇杀敌的浮雕之二(1949年底镌刻)拼上了老本的日本鬼子疯狗一样的嗷叫着往前冲。领头的一个鬼子兵已冲进了缺口,年轻的自卫队员林端五手握铡刀,迎了上去,手起刀落,只听得“刷”的一声,这个鬼子就命归西天。当林端五举起铡刀,冲向另一个鬼子时,一颗子弹打在他的右胸上,他拼了最后一口气把冲上来的鬼子的胳膊砍掉,接着又扑上去,用牙齿咬住鬼子的耳朵,这时他的父亲林九宣用长矛捅向鬼子的脑袋,林端五就这样和鬼子同归于尽了。两个鬼子嗷嗷地冲上来了,团团把林凡义围住。情急中,膀大腰圆的林九乾不顾一切地提刀赶来,一刀结果了一个鬼子的狗命,自己也中弹倒在地上。林凡义正要弯腰挽起自己的乡亲,另一个鬼子的刺刀,已经对准了林凡义的脑门。危急时,突然,那个鬼子瘫倒了,林凡义惊奇地回头一看,原来是林九乾的妻子用鐝头从背后把鬼子砸死了。砸死了鬼子,林九乾的妻子手拄鐝头,大口喘着粗气,额头上沁出汗水,心情激动又有点恐慌。冬日,午后的阳光照在她涨红的脸上,寒风吹动了她的头发,看上去像一个威武的巾帼英雄。在村民的英勇顽强地反击下,鬼子的进攻又被打退了,但土围子缺口也扩大了。此时,肉搏战还在大街小巷激烈地进行。村子里到处都是惨叫声、怒骂声、砍杀声……有的夫妻双双在院子里同鬼子拼杀,有的父子在巷口阻击敌人,有的母女合力同敌人撕打在一起……缺口内外,死尸横躺竖卧,鲜血染红了黄土。林九乾的妻子,呆呆地跪在丈夫的尸体旁,像失去了知觉一样。林九乾的父亲林秉标闻讯赶来了,九乾的妻子看到公公,喊了一声“爹……”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林秉标站在儿子的尸体前面愣了一霎,转身拿起一捆草,轻轻地盖在九乾的身上,忍着悲痛,坚强地对儿媳妇说:“孩子,咱不哭,站起来,拿起家什,和小日本拼到底!”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中,几十个乡亲们赶来了,林崇成组织乡亲们男女老少齐动手,冒着生命危险,大家用一筐筐石头,一块块门板,一袋袋沙土,围堵缺口。又是一炮打过来,刚刚堵上的围墙又被打开了一个洞。墙外激烈的枪声响成一片,不断有自卫队员从围墙上被击中。林庆忠点燃了五子炮,“轰!”的一声,前面的鬼子倒下了,后面的又冲上来,五子炮连续发射,鬼子被打倒了十来个,五子炮开完了五炮,哑巴了。日军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扑向操控“五子炮”的林庆忠和林九兰。林凡义大喊一声:“不好!鬼子要抢咱的炮!跟俺来!”他举着大刀冲过去,自卫队员跟在他身后,与鬼子展开肉搏。混战中,自卫队员们毫不畏惧,他们横下一条心,狭路相逢勇者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炮楼的围墙被炮弹炸得摇摇欲坠,日军士兵从围子墙洞里钻出。林庆忠、林崇岩站在炮楼上,两人合力推围墙,“轰隆”一声,围墙倒了下去,两个日军士兵被砸在下面。趁着围墙倒下去的瞬间,林庆忠和林崇岩跳出来,用大刀与冲上来的一个日本兵搏斗,他俩一左一右合力砍倒了这个鬼子。混乱中,林庆忠点着了火药桶,“轰”的一声巨响,炮楼被炸塌了,冲上炮楼的2个鬼子被炸翻在地,鬼哭狼嚎地叫着。三、血气如阳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不是空洞的,它之所以厚重,是因为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书写而成。村里的墙拐角、小巷里到处都有人和鬼子拼命,村民们边打边撤,用笊钩、铁锨、菜刀、锄头同敌人展开了惨烈的巷战和肉搏战。
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陈列的反映渊子崖抗日自卫战时村民奋勇杀敌的浮雕之一(1949年底镌刻)小山一伙儿童藏在院里,好像听见爹的喊声,这时有两个日军走过,小山突然站起,拉开弹弓,打中一个日军的眼睛,另一个日军准备开枪,小山的伙伴大牛,从一侧猛地掷了一块石子,正中鬼子兵的下巴,鬼子疼的嗷嗷的叫着,小山和大牛机灵的跑了。21岁的林九义身强力壮,他手里握着一把铁叉,隐蔽在巷道的一个拐角处,听见日军的皮靴声由远而近,他出其不意地一铁叉刺出去,这个鬼子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见了阎王。“轰”!“轰”!“轰”!日军连续三发炮弹打在豁口附近,围墙明显地坍塌下来,露出一个大洞。渊子崖村里的激战,从早上一直打到傍晚,村民们边打边退,当退守到村里最后一条街道时,弹药已经没有了,这些庄稼汉手中仅持着原始的武器,他们的身后就是渊子崖村的祠堂和为八路军藏粮食的农舍。红了眼的鬼子像疯狗一样地打进村来,有的鬼子到死也想不明白这个村的老百姓的抵抗为什么如此的顽强。林凡义手拎大刀,上身只穿了一件单棉坎,浑身是血,满脸是灰,两眼怒睁,他仍在组织村民在街头与日寇展开生死搏斗。村民们在各个院落、巷道、街口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利用地形熟悉的优势,得势就上,不得势就走。有些村民手拿着抓粪用的大铁抓钩,鬼子一露头,村民们就一拥而上,群起而攻。但占领了街口的鬼子用密集的枪弹,封锁了前进的道路,使他们寸步难行。这时,大批鬼子源源不断地涌进村里。自卫队员和乡亲们在街头巷尾用鐝头、铁锨、铡刀、菜刀、锄头同敌人展开了惨烈的搏斗。有的夫妻并肩在院里和敌人拼杀,有的父子协力在巷口阻击敌人,有的母女合力与鬼子厮打在一起。到处都是自卫队员的喊杀声和鬼子的嚎叫声。
作者高明在采访渊子崖战斗中幸存者105岁的老自卫队员林九习
主题帖子积分
上面提到的村民林九兰,因叔伯兄弟排行老七,人称“林老七”, 30岁出头年纪,四方赤红脸,仪表堂堂,一米八几的大个儿,平添了几分威武之气,谁见谁都说像见了“关云长”。战斗打响后,他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危险他冲在哪里。
东炮楼丢掉后,鬼子又冲进了西炮楼。林九兰吼了一声,冲了过来,他脱掉棉袄,赤裸着上身,抄起一把铡刀,奔向围子墙洞。一个日军士兵钻进来,刚要直起腰,林九兰早把大刀举过头顶,高吼一声,杀你个狗日的,挥刀向下劈去,血光飞处,鬼子人头落地,林九兰一脚把人头踢出洞外。
又有鬼子冲进来,林九兰剑眉倒竖,怒目环睁,他大声叫骂道:“杀你个王八蛋,剁你个驴日的。”骂一声杀一个,一阵猛砍狂杀,一连劈死6个鬼子,铡刀最后砍卷了刃,敌人望而生畏,不敢再冲。
鬼子伍长吉野钻了进来,林九兰上前猛地用肩膀将他撞倒,大吼一声,用尽全力轮起铡刀,砍掉了他的脑袋。林九兰握着铡刀刚转过身,荒木端着刺刀恶狠狠地向他捅来。林九兰对鬼子吼道:“小鬼子,来吧!俺死也不当孬种!”多个鬼子刺向他,林九兰那高大的身躯像山一样重重倒下了……
在和鬼子的拼杀中,林九兰的父亲、三哥林九京、侄子林雪都悲壮的死去。
自卫队员们边撤退边抵抗。拐过了巷子口,年近70岁的老族长站住了,他伸手拉住林清义,气喘吁吁地说:“不跑了,清义,咱们老了,活够了。豁出命掩护儿孙们,给他们一条活路吧。”
十几个老人都停下了,众人躲在两旁的屋舍中。这时,两个日军士兵喊叫着追了过来,老族长手持铁锨突然从房舍中冲出,冷不防地向一个鬼子铲去。十几个老人一起冲上来,他们有的提着铁耙,有的握着鐝头,有的抓着锄头,有的持着镰刀,还有的攥一把杀猪刀,这些怒火填膺的老人们一拥而上,群起攻之,两个鬼子嗷嗷地叫着,倒在了这些老人们的脚下。
更多的日军赶来,老人们被日军包围在巷道中。机枪响了,疯狂的子弹射向巷道里的老族长和林清义等十几个老人,他们倒下了,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土地。场面十分悲壮,又惨不忍睹。
突破土围子的鬼子,进村后,烧杀抢劫,无恶不作。一个鬼子的伍长看见村里的一个年轻妇女,企图奸淫,这个妇女拿起剪刀冲上去朝着鬼子的左胸就刺去,鬼子抽刀要砍这位妇女时,她60多岁的婆婆不顾一切地举起鐝头将鬼子砸倒。婆媳俩上前见鬼子还没死,又狠狠的捅了几剪子,砸了几鐝头,直到鬼子咽气。
鬼子突破土围子进村后,渊子崖村的女人们,母女、婆媳齐上阵,和日本鬼子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无一人受到奸淫。
四:残阳如血
炮火中倾洒的热血,是奔涌而出的民族气节;残阳下铮铮的铁骨,构筑起民族的脊梁!
敌强我弱,视死如归。在三义口村,接到渊子崖村的报信后,板泉区委书记刘新一和区长冯干三一边派人向在外线作战的八路军主力求援,一边组织全体武工队员心急如焚地跑步向渊子崖开进。
凄凉的黄昏,残阳如血。接近傍晚的时候,他们气喘吁吁地赶到渊子崖村东岭的树林。这时,日军的几挺机枪堵住了前进的道路。日军骑兵也迅速冲过来,形成了半包围圈。
冯干三举起驳壳枪命令道:“隐蔽前进,打他个措手不及。”冯干三带着武工队员向日军开火。大柱的机枪响了。
日本军官广田在望远镜里观察道:“支那人也很英勇啊。这么二、三十个人,就敢攻击一个联队的皇军。”木村自言自语地说:“明知赴死还要战斗,是真正的勇士。”
激战中,区委书记刘新一、区长冯干三和区武工队副队长高秀连、队员刘汉成、谷鸿安等30几名战士视死如归,在与敌浴血奋战中全部壮烈牺牲。
作者高明采访冯干三烈士之子冯玉田时的合影
遍地英雄下夕烟。下午五点多钟,正在外线作战的八路军山纵二旅五团三营董营长带领的七连和九连,县大队与县委临时召集的各区中队闻讯赶来援救。
建渊子崖抗日烈士纪念塔时沭水县参议会敬题的碑文
为了救援渊子崖村民,他们从村东向鬼子发起了进攻,将日军引出村外,经过一番激烈战斗,直到太阳落山,鬼子在我八路军和武工队的英勇打击下,开始撤退,村里的枪声逐渐停下来。我方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八路军山纵二旅的营长纪恕平、王汉农,连长王文瑞和二旅五团的一个尖刀班被日军包围,只有一位姓宁的战士幸存下来,其余全部光荣牺牲。
在村里养伤的四名八路军伤员在班长王向南的带领下,协助村长林凡义组织参加战斗,为了保护村民全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夜幕降临了,村民们没有去找自己死去的亲人,却举着火把,漫山遍野的四下寻找牺牲的八路军和武工队员。村民们在他们的尸体前长跪不起,泪水溢出眼眶,顺着面颊流淌,全村哭声一片,悲痛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渊子崖村。
据战后统计,渊子崖自卫战军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共击毙日军112人、毙伤伪军42人。
同时,此战也给渊子崖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全村壮烈牺牲和被日寇残害147人,加上八路军和武工队干部战士及邻村群众共伤亡242人。房屋被炸毁、烧毁833间,占全村房屋的90%以上。
让蒙山动容,沂水流泪的是,别看村中损失这样巨大,但在自卫队员林庆本家,村里为八路军存放的三间屋里的军粮,却秋毫未动,颗粒未损!
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滨海专署和莒南县委等有关方面非常重视,迅速组织周围各村的群众前来渊子崖援救。渊子崖村的人们擦干了眼泪,挺起脊梁,振作起精神,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年以后,临沂、莒县的日军2000余人,越过沭河东进,开始扫荡滨海区。当一队全副武装的日军行至离渊子崖不远的地方时,他们看到了渊子崖村的围墙。
日军大佐的表情有些诧异,他用马鞭指向前方:“啊,这就是让83联队丢脸的那个村子吗?”一个日军少佐答道:“是的,我们死了112名官兵,也没有完全攻破这个村子。木村正雄大佐为此切腹自杀了。这件事,在国内影响很大,连天皇陛下都惊动了。”
“不过,这个村刁民的英雄精神的确让支那人自豪光荣,同时也给了我们大日本军人一个警示,中国的老百姓是不好惹的,也是有血性的。”大佐接着又说。然后再次用马鞭指向少佐:“命令部队,绕村而过。”
渊子崖自卫战后,延安新华社通电全国,详细介绍了沂蒙山根据地渊子崖村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宁死不屈、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消息发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大的鼓舞和振奋了全国军民抗击日寇的热情和斗志,同时也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表彰渊子崖村民的英雄事迹,对该村的抗日自卫战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们在全国树起了“村自卫战的抗日典范”。
1942年春,滨海专署授予该村“抗日楷模村”的光荣称号,渊子崖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
渊子崖抗日烈士纪念塔全景(1944年春由当时滨海专署修建)
存史启后人,树碑昭英烈。1944年春,在抗日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刻,滨海专署为了表彰渊子崖保卫战中牺牲的烈士,召集了全区的能工巧匠,在村北的小岭上,用紫色的巨石,建成了一座凝聚国人血泪和骄傲的六角七级纪念塔。
一个山区的担当构成山一样的脊梁,一个小村的血气可以如阳似火。渊子崖自卫战至今已经74年了。
逝水流年,岁月如梭。70多年来,渊子崖村民时时刻刻把这场战斗记在心上,挂在嘴边,他们为这场战斗取得的胜利而自豪,为这场战斗赢得的荣誉而光荣。
正义之力量,血染之风采,民族之英魂,历史记住了这个勇敢的村庄,岁月永恒地镌刻上了这个英雄村庄的故事。
作者高明采访时与渊子崖抗日自卫战中的幸存者及村民合影(左一)林庆顶(左二)林守家(左三)林富利(右三)林风令(右二)林崇兴(右一)林祥松
主题帖子积分
临沂日报报业集团 琅琊新闻传媒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号)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或镜像社区热线: 8966078&&新闻热线:&&
在线客服: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
栏目标题: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
首播频道:
首播时间:
栏目介绍:日,在山东省莒南县渊子崖村,在年仅19岁的村长带领下,英勇的村民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铁叉和铡刀,与1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整整一天的殊死搏斗,以牺牲147人的代价,歼敌121名。这是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农民自发组织的一次激烈悲壮的浴血保卫战。
中国电视先锋榜
CCTV频道排行榜
卫视频道排行榜
CCTV栏目排行榜
卫视栏目排行榜安装芒果TV客户端
热剧一键下载
移动设备观看
扫码继续观看
互联网电视观看
1996年创立,集时政报道、民生新闻、国际报道于一体,以权威、公信、深度、观点著称,擅长信息的多维价值整合传播,是湖南地区收视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之一。
动画影片《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九月开播
>>经视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渊子崖保卫战动画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