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少林易筋经心法内功心法?

易筋经内功心法_百度知道
易筋经内功心法
【少林易筋经】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套路。“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各位可从下面所转载的练法中仔细体会。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8-20 次。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 8-20 次。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5-10 次。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5-10 次。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第六势:出爪亮翅势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8-12 次。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 次。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第八势:三盘落地势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第九势:青龙探爪势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10 次。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第十势:卧虎扑食势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5-10 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第十一势:打躬势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 次。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第十二势:工尾势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健康指导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四、翻译后的易筋经全文 总论[编辑本段]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膜 论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内壮论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揉 法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采精华法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达摩易筋经“达摩易筋经”传说是达摩老祖的一种养生功法,练功时,必须在人少寂静的地方,刻苦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掌握这个功法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入门。少林寺的功法,名称很多,“达摩易筋经”也属最早的功法之一,所以历来在民间很受欢迎,这个功法有个特点,它能疏通各个经络脏腑,发功快,见效速。一个人难得有几十年的锻炼时间,因此就得在一、二个功法上狠下功夫,以求精通,方能锻炼出真功夫。“达摩易筋经”确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1、韦参献杵第一式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2、韦参献杵第二式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式定约静立半分钟。3、韦参献杵第三式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4、摘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5、倒拽九牛尾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式变拳,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6、击爪亮翅式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脚落于右脚内侧成立正姿式;同时双拳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继而鼻吸气,挺身,怒目,双拳变立掌,向体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然鼻呼气,双掌再变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变五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意在天门。7、九鬼拔马刀式右式:接上式;顺呼吸;右拳变掌从腰际外分上抬,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项,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抬。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左臂伸直,左掌从体后向体侧上抬,同时右臂伸直,右掌顺式从头后经体侧下落,成左式,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8、三盘落地式接上式;自然呼吸;左足外开成马步,同时左掌下落,右掌从体后往体前上抬,至两掌心朝上于胸前相遇时,继外分,双肘微屈,掌心朝下按力于双膝之前外侧。式定后舌抵上腭,瞪睛,注意牙齿,约静蹲半至一分钟。然后双腿起立,两掌翻为掌心朝上,向上托抬如有重物;至高与胸平时,再翻为掌心朝下,变马步,再成式。凡三起三落,共蹲桩静立约一分半至三分钟。9、青龙探爪式右式:接上式;顺呼吸;两目平视,左足回收于右足内侧,成立正姿式;鼻呼,左掌自胸前变拳,顺式回收于腰际,右掌自胸前变爪,五指微屈,力周肩背,向体左伸探。左式:左右手势互换,鼻吸,俯身,腰前屈,右爪从左至右经膝前围回;鼻呼,直身,变握拳停于腰际,同时左拳变爪,从腰际向体右伸探。右、式姿式反复作三遍。10、卧虎扑食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两目平前视,上式结式为双拳停于腰际。右脚向前迈一大步。左脚跟掀起,脚尖着地,成右弓步;同时俯身、拔脊、塌腰、昂头,两臂于体前垂直,两掌十指撑地,意在指尖。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左式:身体起立,左足向前跨一大步,成左弓步,作卧虎扑食左式,凡动作相反,为左右互换,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11、打躬式接上式;顺呼吸;上右足平行于左足内侧,距离约与肩宽;然后变为弓腰,垂脊,挺膝。头部探于胯下,同时两肘用力,两掌心掩塞两耳,两掌夹抱后脑,意在双肘尖。式定后随意停留片刻。12、掉尾式接上式;顺呼吸,挺膝,十趾尖着地,两手下落,微屈,两掌相附,手心拒地;同时瞪目视鼻准,昂头,塌腰垂脊,凝神益志,意存丹田。式定后脚跟落地,再掀起,三次后即伸膀挺肘一次;共脚跟顿地二十一次,伸膀七次;然后起立,成立正姿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现在网上的少林易筋经多是健身的推荐熊氏大易筋经,百日后不仅力气大增,强身健体更不在话下。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
易筋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上传时间:
受天地灵气不可不为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王洪欣老师易筋经习练心得体会
前言:参加完王洪欣老师于2011年12月初在上海的易筋经课程后。道友们写下了这几篇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也报答王老师的指导之恩。一:以意领气,万法归一&&---- 达摩易筋经学习体会日-4日两天,我在上海图书馆参加了太湖大学堂王洪欣老师传授达摩易筋经的课程,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目前对我们普通人最有实用价值的韦陀十二式。回来之后,除了练习之外,又从互联网上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感触颇多。众所周知,学习任何法门,都要有几个相关要点,不然的话,很可能会走偏,甚至相反,得不偿失。大体上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法脉清晰教授者自身圆满且愿意教授学者资粮具足且能与教授者相应教授方法得当如果以上这几个要点能够落实得清楚,那就应该错不到哪里去。我的体会也基本上围绕上述四点进行。只是资料来源没有细致地去考究,完全有可能会出现知见上的错误,还请大家原谅。相关体会整理的也没那么细致,仅供参考。课程缘起此次课程的缘起,系道友在洞山祖庭偶遇古道法师,后由古道法师牵线,道友出面函请,经南公上人同意,方定此事。需要说明的是,王洪欣老师自入太湖大学堂后,从未在外亲传过达摩易筋经,此次南公上人居然同意王老师出堂传法,因缘之殊胜,可见一斑。法脉传承少林寺建于公元495年。南北朝时,达摩东渡,在少林寺北五乳峰上的山洞面壁九年,收授弟子慧可等人,向其传授大乘禅宗,后被尊称为禅宗初祖。初祖当年传法时,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差,便传授了达摩易筋经这套练功方法。这套功法包括&静功&和&动功&两部分。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练静功一般注重&参话头&,现仅存有静功十段等。而动功的练法在少林寺一直延续,历代虽有战乱等因素扰乱,但从未失传。练法主要以服气、行功、排打为主,现存有动功十八式、神勇八段锦、神勇余功等。不过,在传承过程中,《易筋经》也有过不同的本子。另有一本载十二图势,有字诀或偈语,一般被称为《易筋经十二势》:即&韦陀献杵三势、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势、出爪亮翅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青龙探爪势、饿虎扑食势、打躬势、掉尾势&等。此次王老师所传的韦陀十二式,后九式的名称与此大致相同(个别字稍有不同),但前三式的名称完全不同,分别为:第一式:环拱当胸、第二式:平接甘露、第三式:掌托天门。中国禅宗从初祖传至六祖都是一脉单传,但六组慧能之后,禅宗不是一脉单传,而是一花开五叶,即有名的五宗七派:沩仰宗、临济宗(后又分出黄龙、杨岐两派)、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中国禅宗于南北朝时始于少林寺,及后,却没有-直在少林寺发展,尽管少林寺历代也有杰出的禅师,但禅宗各祖都没有回少林寺弘法。尽管这样,当年初祖留下的达摩易筋经却一直在少林寺不断传承,成为后来少林武术的基础。元代,曹洞宗著名的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大力发展少林&以武修禅&的修行方法。福裕禅师不但将曹洞宗建立于少林寺,更使少林寺达到空前的发展,故被誉为&开山祖师&。自福裕雪庭禅师开始,少林寺便按以下七十字诗排列顺序以命法名,这七十字诗是: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这七十个字,是用来命名法名,表示辈分的。法名是入禅时师父所起,一生不变,而法号则是师父随意命名。法名只有辈分高的可以直接称呼,法号则为平时称谓。教授者自身圆满且愿意教授王洪欣老师,法名释永欣,是少林寺曹洞正宗第33代(永字辈)拳法传人。祖居嵩山少林寺后山,历史名镇轩辕镇。幼年即醉心少林功夫。后因缘成就,得以拜嵩山少林寺功夫大师释行书门下习武修佛。王老师自幼勤奋,寒暑如一,虚心恭敬,深得释行书大师之器重。四十年来潜心修习,研究少林禅学、传统功夫、中医经络学说、易筋经、洗髓经内功养生功法,收益非浅,不但使自己年幼时虚弱之身体得以强健,更使自己达到暨刚劲有余而又筋脉柔和、手法如绵的境界。在96年全国武术精英邀请赛上荣获&武林名师&称号。曾任&少林寺武术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少林拳,太极拳专习院&少林系主任及总教头、&中州武术学院& 院长兼总教练等职务。王老师不仅自身对少林禅、武医及内功养生心法造诣颇深,还利用各种机会普度众生。1999年以来多次在内地、香港和欧亚多国做文化交流,推广少林传统功夫、养生文化,潜心培养少林功夫传人,传承易筋经、洗髓经内功心法及传统少林功夫文化,亲传弟子分别在美国、日本、欧洲传授少林功夫及养生功。2006年王洪欣老师由香港政府&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引进,受聘于&香港少林武术文化中心&任武术总监,以推广教学少林寺&易筋经&、&洗髓经&内功心法及传统少林功夫为主,深受港人欢迎。2008年,王洪欣老师到太湖大学堂礼见南公上人之后,即从香港返回内地,归隐于太湖大学堂,不再对外授课。此次,经南公上人批准,王老师欣然出堂,到上海图书馆传授达摩易筋经功法,一方面是南公上人和王老师两位大菩萨的悲心,另一方面是学法弟子们的福分,再加上古道法师的穿针引线及道友的殷勤礼请,众缘和合,方才缘起。学者资粮具足且能与教授者相应学习达摩易筋经,对学者的资粮来说,要求并不高。只要意识清楚,能够先放下自己的观点,虚心听明白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点进行练习即可。至于能否做到所要求的动作要领,王老师并不强求。相反,常常在个别动作上,王老师开辟方便法门,以利学员学习。为了达到每名学员都能够受益的目的,在总结以前授课经验的基础上,王洪欣老师此次主动提出要限定学员人数,以便自己能够照应到每名学员。最初只限定20人,但报名踊跃。主办方不得已采取各种善巧方法,选取学员。非常巧合的是,入选的各位学员几乎都看过南师的书,有的甚至以前曾在太湖大学堂跟王老师学过,或者曾经从王老师的学生那里学过达摩易筋经的学员。修行要点及相关体会不语从起势到收势,嘴巴在整个过程中是闭合的,没有一字一句从中流出。嘴巴的关闭,可以使人的精力集中,享受安静、平稳的境界。以前在打禅七的时候,经常会看见有的师兄持不语戒,自己也曾想试试,但始终也没真正做到。达摩易筋经从预备式到结束,一路下来至少要40分钟,斩断各种机缘,不说话也是个功夫。意缓整套功夫,王老师说只在两个字:&缓&和&匀&。在我理解,&缓&是指自己的&意念要缓&,不能忽而想东忽而想西的,也不能止在一处不动,&意缓&的目的是要按照动作要领,以意领气,用观想的方式进行吐纳。如第一式:环拱当胸。要观想气从头顶百会穴入,经头、胸、腹而入(此时吸气),然后,在丹田部稍做停留(此时是住气),分两腿向下,从足底涌泉穴出(此时呼气)。气匀另一个字是&匀&,我理解是&气息匀称&。这里有个问题,如果单独&意缓&或单独&气匀&,我相信大家都能做得到,但把两个搭配到一起,一心两用,合二为一,往往很难,尤其是筋脉还没有通畅的时候,更加困难,需要长期进行训练。就我个人来说,前四式,目前基本上能够做到&意缓气匀&。但从第五式逐渐开始,随着动作的不到位,&意&即&缓&不下来,&气&也不能&匀&了。方便按照王老师的传授,每个动作都有一定的标准和尺度。首先动作要正确(质正),其次程度要足够(量圆),第三动作先后衔接清楚(次第不乱)。但因学员根器的不同,有的做的就好一点,有的做的就差一点。针对这一情况,王老师慈悲开示,可以方便,慢慢来,也就是说目前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但是要经常做。老师说,有很多人通过修习,得很大利益。如大学堂的一个年轻人,原来双手弯腰下压,基本是压不下去的,后来通过练习,腿都可以抬到头上了,身体筋骨非常好。我现在基本处于这个年轻人当年的状态。相应王老师说,达摩易筋经有四百多式,现传我们的韦陀十二式是经过整理,最适合我们现在人的功法。打的好的话,一套下来,收势的瞬间,会有进入禅定的某种喜悦,甚至不愿舍弃。我想,这大概就是&殊途同归,万法归一&的境界。可惜我目前只能在做前四式、第七式、第十一式这六个动作时,稍稍有一点这方面的体会。连接刚回来的时候,由于动作不熟练,往往强调每一式动作的要点而忽视式与式之间的连接。实际上,动作之间的连接是非常重要的,动作再熟练,之间如果没有善巧的连接,就不能达到&意气合一&的境界,&缓&和&匀&也就无从谈起。比如第八式:三盘落地。动作要连做七次,但在每一次最后抬起和下次双手向下、身体下蹲这两个动作的连接上,吸气是一次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分开练习,是两次吸气,一起合练,是一次吸气同时完成这两个动作。深入实际上,此次王老师所传的达摩易筋经韦陀十二式,只教了相关动作名称和动作要领,尚属于初级阶段。随着我们不断的练习,对达摩易筋经的学习还要不断深入。如对功、法、理、诀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南公上人曾说过,《易筋经》之口诀,分为显密二个部份,如易筋经十二势图谱下的文字,即是要领,又是口诀,要细心体会。如韦驮献杵第一势,诀曰: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静极。这十六字诀,包含了调心,调息和调身。附记学佛的目的,对自己来说,是&了生死&;对他人来说,是&度众生&。作为一名愿意走修行之路的凡夫来说,行走的过程将会很难。不用说别的,就&色身转化&这一点来说就非常难。色身转化不了,定境就很难保持。没有定,即使表面上看,戒持再好,那也是没有入心,所谓的持戒也是落空(非性空之空),更别说智慧了。虽说&磨砖不能成镜&,但从定生慧却是修行的必然。因此,如何尽快转化色身,尽快进入禅定,是当前学佛者的一个难点。而达摩易筋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可选的方法。学习期间,见到王老师在课余时间研读《成唯识论》,大为惊讶,不禁想起南公上人在《如何修证佛法》一书中所说的话:&有些朋友认为,只要修持作功夫就好了,不一定要看经论,那是绝对错误的,要知道,作功夫,如果理不明,见不正,功夫就不会上路。换句话说,功夫作不好,那就是因为理不通达。&感恩南公上人!感恩王洪欣老师!感恩古道法师!感恩诸位道友!& & 善达生&二:练习易筋经体会(上海赵女士)能参加于12月3、4日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由王洪欣老师全程传授指导的&达摩易筋经&课程,我倍感荣幸。一直以来我对佛道修行以及中医养生兴趣颇深,通过阅读南老师以及其他善知识的著作,我深刻地了解到&性命双修&的重要性,畅通的经脉、充沛的体能是悟道、证道、行道的重要基础。可惜我在人生的前二十几年中,一直只专注于学业,太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虽然近年来学习中医调理还算取得了蛮大的进步,但是自己目前的身体状态离修行人想要追求的精气神状态还是有很远的距离。通过两天的学习,我体会易筋经的动作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动作强调缓和慢,配合呼吸吐纳以及意念引导,以培养和增强内炁为目的;另一类动作侧重动静结合,一张一弛,一刚一柔,有利于周身气血的鼓荡以及打通人体气脉;另一类是拉伸筋骨,可以舒筋活络,道家有一种说法&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老子《道德经》中也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就是个由软变硬的过程。所以练就一副柔软的筋骨,对于人体健康意义重大。我本人就是肝气淤滞的虚寒体质,脾胃比较弱,人很瘦,凡事容易紧张急躁。而且从小就有筋缩倾向,小学中学几次入选校区体操队、芭蕾队,每次都是因为韧带太紧而中途退出。在这次的易筋经课上,王老师说很多年纪大的人,五六十岁才开始练习易筋经,只要每天坚持,两三个月后韧带都可以有极大的改善。他的一席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所以之后我几乎每天坚持在家练习。开始练习由于动作不熟练,前后连贯性不好,有时候还会遗漏某个动作。但是随着习熟,这个问题就渐渐克服了。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内炁场的存在,仿佛有股引力在牵引着双手缓缓地动作。而且我的韧带也的确比几周前松弛了不少。呼吸方面的体会是,有时候在两个动作之间,呼和吸之间&息&的时间会自动延长,人仿佛就象&怔&住一样,暂时没有呼吸的需要,也不会觉得憋气。感受最深的是三盘落地势,由于我过去膻中这里经常有堵塞感,所以有两次做这个动作的时候,由于上下气流的对冲,让我胸口有强烈的&突突&的感受。但是每次动作结束后,人都觉得神清气朗、通体舒畅,甚至有两三次还体会到了王老师所形容的&象喝了一点小酒,飘飘然,如痴如醉&的感受,神识好像还沉浸在虚境里一样自在。但是俗事多的时候,人就容易走神,不但动作会做错,心浮气躁,也找不到那种炁感。目前我在时间的把握上还比较快,一般半个小时就匆匆完成整套功法了。虚静、形神专一是我下一个阶段追求的目标。最后衷心感谢王老师的耐心教导!三:《易筋经之韦陀12势》功法练习体会(上海张女士)12月3、4二日参加了王洪欣老师传授的《易筋经之韦陀12势》功法练习班。回家后保持每天练一次,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收获还真是不小。所以参加这个功法练习是因为我从小体质就弱,精神头比较差,总有力不从心之感,到现在48岁了,更是觉得身重易烦。特别是每天早晨醒来,总觉得头重脚轻,厌烦无比,有时想想自己都讨厌自己。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网站看到了这个易筋经功法练习班开班通告,于是打电话去咨询报名,当时也只是想学一个锻炼身体的方法而已,心想锻炼总比不锻炼好吧。然而,惊喜就在不经意间发生着。两天的时间学了大约8个预备动作和韦陀12势的12个动作,对我这个从来都不运动的人来说,实在是辛苦无比,感觉浑身每一个部位都疼,特别是没法按要领呼吸,每次吸气觉得憋得厉害,好不难受,不过无论如何还是坚持下来了。奇怪的是这么辛苦的练习,早晨醒来的时候竟然有神清气爽的感觉,以前的那种烦闷不见了,很是惊奇,于是,培训结束后,我坚决每天练习,无论动作是不是完全符合要领,我都做一遍,还是那个想法,做总比不做好,半个月过去了,感到自己的身心越来越轻快,以前的那种无缘无故的烦躁明显减弱,还不断有同事问我最近用了什么化妆品,皮肤看起来蛮有光彩的样子,呵呵,&资深美女&也是女人啊,一样听了很开心噢。回想起易筋经之韦陀12势功简介中介绍&人之有病,皆因烦恼日多,肢体渐懒,或安逸享乐,懒惰不动,或肥腻充食,难以散化,或四大不调,诸病乃生。此时能知涵养生命之根本,调和阴阳动静,和合身心,易筋经乃是一上好功法,经过练习可使筋脉随功行变易,达到外坚固内清虚,阴阳和合,筋脉健康,身心康和。&诚不欺我啊,想想自己现在动作都做不准确,只是每天练一次都有这么明显的变化,如果坚持几年又会有何等样的进步呢,哈哈,还真是让人期待呢。四:瑜珈易筋经&&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上海那先生)作为身瑜珈jia的一种,易筋经韦陀十二式的确是非常适合我们初学者的体功练习方法,再配合音声瑜珈(金刚念诵准提咒或华严字母等),坚持修习,期望达到专一瑜伽qie(四禅八定)的程度。至于心瑜珈(类似禅宗心法)则不在本文讨论之中。如来禅,按部就班,慢慢修,快快到。通过半个多月的练习,虽不如有些道友进步那么明显,但自己体能及筋骨柔韧有一定好的提升,则是不言而喻的。王老师的瑜珈功夫到达啥程度,咱不敢问,但我知道古道法师练了瑜珈后,可以双腿立直,上身弯下去,嘴能咬到脚趾头&&祈愿自己在易筋经体功练习与修持的道路上,能相似达到&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也没有&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与道友共勉五:&达摩易筋经&功法练习体会(金华汤先生)因缘确实是不可思议的,通过一个意想不到问题的当场问答,我竟可以去上海参加王洪欣老师全程传授指导的&达摩易筋经&功法练习。通过二天的认真修学,王老师教得一丝不苟,我也学得不亦乐乎,一个一个动作,空了就练,累了就在脑子里&放电影&,把一个个动作在脑子里回想。看着极简单的十二个动作,认真按王洪欣老师的要求去做,是那么的累,那么的不能坚持。我自以为以前有武学功底,学动作又快,任何动作对我来说,总是容易的,不想学练易筋经的苦累,远比打一套拳更甚。且每个动作都与呼吸配合,其易筋的效果明显更快更到位。由于以前练武,很多动作都已是成形,纠正动作使之规范,符合易筋经的要求,其实不容易。通过操练易筋经,使以前模棱两可的一些武术动作,得到纠正。并使形体更加端庄,内力充沛,精神旺盛,其中有不可言传的许多感受,非练过的人,实是我写不出来,而非秘而不宣。以前由于受场地的限制,每次打坐结束,是没办法经行的,只能动几下身体,打个套路,或练几个从光盘里学来的瑜伽动作,可能是一直从书里学,也没个师承,又贪多不化,功夫一直没长进,又俗务缠身,练起功来更是三天打鱼,二天撒网,不能日日坚持。很早就知道少林易筋经是非常珍贵的武学宝典,心向往之已经很久了。这次有幸跟王洪欣老师学习,一招一式,尽显易筋之精髓,一语一言,全是武学之根本;心喜之余,练功也格外卖力些,不但使腕、肘、肩、腰、胯、膝、踝等关节全部得到了锻炼,并确实做到了筋脉随功而变易,达到外坚固而内清虚的作用。真想全民都来修学易筋经,这样不但可以身强体健,还可以调和阴阳动静,和合筋脉的作用,对从事静的工作或动的工作的人,都会获益匪浅。要想功夫上身,两天的学练完全是不够的。回家后每天练习十分重要,古人说:&得诀归来好修行&,只有通过不间断的练习,慢慢使动作熟练并渐渐内力增长,易筋易气,这样才能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得力。通过这次跟王洪欣老师学练易筋经,使以前练的很多武术动作和瑜伽动作,都能融会贯通,实在感叹&师傅一点,胜过苦练三年&这话的不谬。希望有机缘再跟王洪欣老师学上几次,补正动作,汇报自已的感受和接受更多的要领,更多更深地挖掘老师的宝藏,不但让自己受益,也希望易筋经从此发扬光大,使天下人受益。&&六:易筋经韦陀式十二式练习体会(上海王女士)我是2010年1月份在太湖大学堂实验学校的家长会上第一次学习易筋经,今年12月是第二次跟着王老师学习。其中有半年时间坚持了每天做1遍,余下时间只是偶然做。最初开始学习时做一遍非常累,手腿都酸。坚持半年后,腿部的筋明显松了,双手下压的动作很容易就做到了。感觉呼吸比较顺畅,偶然有小腹松感觉,最大的变化是走路很轻松,明显比过去走得快。之后,断断续续练习,为有明显感觉。这次学习矫正了一些上次遗漏的细节问题:第一是有几节中踮起脚尖的要求看清楚了,做的时候,手指尖脚趾尖着地感觉能更好地运动一些平时不用的小肌肉,所以做完之后能体会到放松;第二是注意到小腹要收住,不要跟随上半身的运动而扭转,这样就感觉腰部的运动很舒服,虽然没有空,已经体会到一点点松;第三是对每一式衔接过程的呼吸转换稍清楚一些,尽量保持整套练习中对呼吸的觉知,可以比较专心地调呼吸,做时杂念较少,现在每次做完全套练习之后精神特别好。感恩王老师。感谢所有的人。七:参加上海易筋经学习的体会(大连李先生)-4日我有幸参加了王洪欣老师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易筋经学习班。小时候就曾经有过武侠的梦想,向往天下第一的武功心法,后来看到第一本南先生的书是《如何修证佛法》彻底折服打破我的武侠梦,没有任何武功能超过佛法的境界。但是&佛法不离世间法&当然也不离武功,不离易筋经,遇到高明的老师机缘非常难得,倍感珍惜。王老师是曾经是香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做为内地人才,引入到香港推广少林武术文化,现在在太湖大学堂跟随南先生参学,这次课程是经南先生批准到上海传授两天的易筋经韦驮十二式。在学习班里见到了熟悉亲切的几位出家师父,还有好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师兄来自全国天南海北20来人,因缘聚合让我们欢聚一堂。王老师非常随和谦虚,但是几个动作示范,要领的讲解,确实是厉害的很,真有东西,应了一句话越是平实越是高明。两整天紧张的学习中,尽管做的动作中有些自己做的不到位,也很辛苦但是没感觉累,感觉时间不够用过的飞快。即使在课间大家还是在体会要领,互相切磋动作要领和学习内容,珍惜难得的机会。假如在年轻的时候有这样的机会好好跟王老师学上一年,不知道和现在的我会有什么不同?具体功法的体会,等我练习几个月后,再向大家汇报,现在每练一次都全身出汗,膝盖热,感觉就是挺好。八:习练体会(连云港雷先生)顶礼老师!弟子愚钝,进步很慢。尽管每天观想着与老师您一起练习功法,但是内心还是十分渴望见到老师。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习练体会。我是名工程师,平日坐着打电脑时间长,运动又少,11年下来,体质就成了眼前的这个瘦弱样。也许正是这个缘故吧,我感觉习练功法18天来,受益很大。总体上感觉,身体爽快了,胃口好了,经常有运动的冲动了。走路腰板直起来了,胸肩不喜欢窝着了,精神头渐渐好起来,打坐腰力也好一些。我基本上每天早晚五六点钟各练习一遍。连着预备动作,一遍70分钟左右。较刚学的那2天,体力好一些,70分钟能站得下来,腰眼不那么酸疼了,压腿和下腰动作可以坚持3口气了,做九鬼拔马刀时脖子没有那么别扭了。一套练习下来,汗出,气和,有一种满足感,站着不想动,偶尔有一种静定的意思。相对我自己,尽管日日有所进步,信心倍增,但是我体会出很多不足,离老师的教导还有十万八千里。有些细节忘记了,有些动作因体能和筋骨现状做不到位,加上懈怠少炼,内心时恐有愧师望。动作方面,我最困难的是卧虎扑食。课堂上就没有正确的做出来过,到现在还是没感觉。头尾翘不起,腰部塌不下去,臀部塌塌的,整个脊柱是斜坡向下的,很难看。前拱和后坐的动作也做不出弧形的感觉。后坐时腿骨顶髋骨,下不去。第二困难的是掉尾式。交叉双掌撑地做不到,还是用十指撑地。前压时气吸不足,顿脚跟时喷气短。那种揉搓的感觉做不出来。体能方面,急需锻炼。譬如做倒拽九牛尾和卧虎扑食到第6、7次呼吸时,腿直发抖。做倒拽九牛尾时肩关节拉得啪啪作响,做完卧虎扑食白天屁股会疼,做青龙探爪时肘关节会被推疼,我怀疑自己用力不当。转念又想,啥呀?这点苦等受不了还好意思说。气息方面,动作与气息配合不上。譬如做九鬼拔马刀时,扭动到位置时,吸气往往还没有结束。动作快可能是姑息脖子疼的缘故吧!做出爪亮翅收式时,三次呼吸与腕肘肩的放松节律配合不来。做三盘落地、倒拽九牛尾和卧虎扑食等动作结束时心跳加速,气息会乱,往往需要调息2至3次。凝神领意方面,往往还在检查动作是否到位,做不到形神配合。做摘星换斗观看掌心、反照五脏六腑时,心神稍有宁静。偶尔返照一下呼吸,发现呼吸匀称,有点观呼吸的感觉。但是做其他动作,譬如平接甘露时,观想呼吸的意念太重,往往呼气被下行的意念给阻滞了,放弃观想,气才能呼得完。我肯定自己弄错了。我弄不明白是引导呼吸还是静静的看着呼吸。我想问的是,是不是呼吸归呼吸,观想归观想?我体会发现眼神凝聚或者奋力喷气时,妄念少一些,大部分时间妄念还是进进出出。我领会课堂上老师的意思是:意动-气动-形动,意停-气止-形到。不过我还处在动作熟悉和稳固阶段,谈形、气、神合一简直如痴人说梦。上面我罗罗嗦嗦地写了一大堆,实在是辛苦老师了。南太老师讲瑜珈体功对修行非常重要,我渴望着因缘聚会时能学习到。每每回想起当我望眼欲穿,忽然又接到道友的电话,通知我可以到上海向王老师学习真正的易筋经的那一刻,我都泪流满面,一次次地沉浸在至福之中。每天在起式前和收式后,我总要观想礼拜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佛、礼拜达摩祖师、礼拜南太师父、礼拜王老师,感恩一切众生,忏悔自己的懈怠,默诵自己修习易筋经的誓言--与易筋经活在一起,勤正修持,习有所成,传播正法,造福千万莘莘禅修佛子和广大病苦百姓。达摩祖师曰:诸佛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无有是处。弟子自知拙劣,祈请老师慈悲不弃,渴望常受指导。顶礼老师!九:学练《达摩易筋经》(大连刘女士)这次在上海学易筋经的韦陀十二式,是我第一次参加有关瑜珈的课程。我从小体弱,长大也是好懒喜静,不喜欢运动,只知道乌龟是喜静的却很长寿。接触佛法后感觉静坐挺舒服的,可是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今年参加了两次首愚上师的准提禅七法会之后,感到应该动静相宜:适当的运动应该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修行的。于是,有意无意地在家里翻看了一些时下流行的瑜珈书籍,正在一头雾水时,恰有此机缘学习易筋经,实印佛母之慈悲护佑。去之前想象过王洪欣老师的样子,但真正见到时,老师比想象的还要平易近人,目光也更内敛、深邃。课程已经结束两周了。回来后基本坚持每天练习,下面是自己这几天的一点粗略体会,供养给师兄们,供参考:一、预备动作很重要,这也是老师在课上讲过多次的。预备动作可以帮助活动身体的各部位,能拉动身体两侧、大腿内侧,后部的筋,那些部位正是人体胆经、膀胱经、肝经等经络的分布之处。在上海上课的时候,弯腰指尖触地都费劲儿,经过这几天的练习,前手掌可以轻松着地了。二、&力不丢,息不散&。练习时在室内,当窗而立,感受着外面的冬日暖阳,按老师所教的观想和平静的呼吸,心也会变得很宁静,十二式做下来,微微出汗,通身舒泰,走路时腿也轻松许多。有一次自作聪明,边听广播边做,结果心乱了,气息也乱了。体会到了&心动气动,心息合一,动功、静功殊途同归&的感受。最喜欢的动作。喜欢做最后两式:&折躬式&和&掉尾势&。做&折躬式&时,感觉自己的头像个皮球,柔软而有弹性,随着呼吸一缩一放,很有意思,所以每每这个动作都要特意多呼吸几次。放开双手后,可以体会老师说的外面的每个细微的声音都可以听得清楚。&掉尾势&开始练时觉得很难,腿后部的筋拉的很疼,左右摆髋也不协调。经过这些天练习,身体柔软了,动作也熟练很多,感觉身体内部的脏腑充分得到按摩。最难做的动作。最难就是&卧虎扑食式&。虽然被老师在课上纠正了好几次,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动作不到位,反到像老虎在伸懒腰。目前还在改善当中。以上是我学习达摩易筋经的一些体会。南师讲过,我们修持之所以不能得定,是因为身心没有调整好,尤其身体的障碍太多。如果能四大调和、身心健康,求证道业就较容易了&&易筋经是一上好的功法,深信经过练习,可以阴阳和合、筋脉健康、身心康和,对修禅定尤有助益。首愚上师常讲要懂得法的珍贵,懂得珍惜。&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这次有幸学习,非常感恩!转自http://zhunti.shixiu.net/thread-.html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筋经内功心法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