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玩多大请客官随意 资本管制是什么意思回到二十年前

[转载]泡沫玩多大请客官随意&&&&资本管制回到二十年前
更多相关报告或资讯,点击麒麟风险网,或关注微信
旁白:市场走势显示,一季度回暖是信贷刺激出来的,不会持续,“开门红”让位“供给端改革”:
周一期市“黑色系”再次集体跌停
5月23日,午后商品开盘,黑色系遭遇恐慌式暴跌,盘中螺纹钢、热卷、铁矿石、焦煤、焦炭、橡胶等6品种跌停,黑色系几乎全线跌停,化工、油脂、农产品等重挫,盘面一片惨淡。分析人士指出,前期黑色系、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仅属昙花一现,并非完全出自于基本面改善。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仍然疲软,未能推动大宗商品持续上涨。大宗商品升势空间有限,将近尾声,随时面临大幅下滑的风险。本周一已经是黑色系商品本月遭遇的第二个“黑色星期一”,5月9日黑色板块曾出现集体跳水,多个品种跌停。 
旁白:谁还会再去炒作黑色系?只怕是死无全尸吧?这背后的基本面因素,估计大家没想到,因为这是“供给端改革”的政治任务,新华社发头条说得清楚,这是考验地方政府试金石,你干不干?而且金融监管配套工作都跟上了:
“金融控杠杆”提上日程
在月初“权威人士”对控金融杠杆、去实体杠杆提出明确要求后,监管层近期动作已初步透露了“金融控杠杆”方向。为规范资本市场行为,近期证监会、交易所、和基金业协会在首发及再融资项目、基金专户及子公司、私募基金等多层面加强了制度建设及监管力度,尤以上周动作最为频繁。上周,沪深交易所加强停复牌规范;监管层在加强资管、基金子公司金融控杠杆上持续动作:一是第三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
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主要控制结构化分级资管产品杠杆;二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指引》两份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已经下发基金子公司。有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层面要求控杠杆的直接来源就是“权威人士”时隔四个月的再度发声。
旁白:这些花里胡哨的名称,听多了头晕,其实就是约束信用扩张,不让大家借新还旧玩旁氏游戏而已,而且银行业干脆清除坏账了:
中国政府烧万亿帮助银行业销毁坏账
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报道,中国政府加大了清理中国银行体系中坏账的力度,国家主导的一个债转股计划的价值仅在过去两个月就飙升大约1000亿美元。这一政府主导的计划迫使银行注销坏账,以换取困境企业的股权。万得资讯数据显示,该计划的价值从3月初的大约1200亿美元飙升至4月底的2200多亿美元。根据银行业监管机构的数据,中国各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官方数字在3月底达到1.75%。这标志着这些政府批准的数字连续第11个季度上涨。但官方数据不包括所谓的僵尸贷款;一些分析师表示,规模大得多的僵尸贷款存量意味着,未来可能需要对银行进行一场更为正式的纾困。里昂证券(CLSA)分析师郑名凯估计,截至去年底,坏账占中国各银行贷款账簿的15%至19%,政府可能不得不向银行体系注入10.6万亿元人民币的新资本,相当于15.6%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渣打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德威指出,“影子金融”(泛指规避监管的银行表外放贷)加剧了这个问题。不过,马德威在最近一份报告中提出,中国为了清理坏账而实施的众多计划,将减少对银行体系进行直接纾困的需要。
旁白:注意了,债转股这事已经被否定了,继续深入进行几乎没有可能。这些已经烧出去的钱换回的股权,迟早会放在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之类的壳里单独处理,后续的坏账处理工作,肯定要用另外方式进行。但现在看来,形势已经变得烽火连天了:
中国奇葩债务违约考验投资者神经
中国债市今年迄今的违约事件已超过去年全年,经济损失之外,债市风险事件中种种始料未及的离奇情节,也考验着债券投资者的神经。近期在中国社交网络上流传的段子,讽刺地将“山水的公章”“中城建的娘”并列为“挡在安然兑付路上的大山”,用来形容债券持有人的奇遇:山水水泥连续违约,争夺控制权的新老管理层围绕公章归属互相指责;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突然宣布股东变更后,点心债价格大跌。“这些奇葩的违约事件,可能会让外资投资者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参与中国债市,”惠誉评级驻上海高级分析师王颖在采访中表示,“很多债券发行人公司内部治理混乱,这是市场发展不成熟的现象。”在中国经济增速降至25年来最低水平,政府推动淘汰僵尸企业之际,企业也面临着创纪录债券到期压力。今年迄今,公募债市已有至少10家发行人发生违约,超过了去年总和。彭博汇总数据显示,4月以来至少149家公司1681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发行计划被取消或推迟,信用债市场情绪备受打击。中金公司经济学家余向荣表示,近期的违约潮或许在长远角度对投资者有益,比如有效的投资者教育以及令信用债市场定价更为实际。
旁白:从长远看,违约潮有利于债券评级和利率真正市场化,但短期内,信用收缩时有传染性的,这么搞下去,市场一个接着一个的塌方,估计流动性很快要成问题。所以扩大市场资金供方,也是办法:
30万亿资金即将涌入债券市场
继扩展银行间债市机构投资者范围和全面规范准入环节后,央行上海总部20日发布公告,对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备案管理的相关细则做出明确规定。多位分析人士对此表示,央行放宽对银行间市场开户的事前审批,意味着监管重心向事后监管倾斜。央行拓宽投资者范围,降低开户门槛和简化开户流程,均是弱化事前审批之举。而债市“活水”的引入,有利于债券市场稳定,相关市场的稳定也有利于股市的稳定。 央行“8号文”显示,住房公积金、养老基金、慈善基金均被明确为非法人类合格机构投资者来参与银行间市场,同时可入市的理财产品范围也将拓宽。而细则中则进一步明确,未来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时,均应按照央行上海总部的规定进行网上备案。央行上海总部将根据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受理备案申请并出具备案通知书,备案通知书自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有效。据了解,理财产品、养老金、住房公积金规模合计逾30万亿元,这些机构投资制度的完善对于目前托管量37.8万亿元的债市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银行间债市开放度的增加将带来持续不断的新资金进入,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可能成为债市关键投资者,为债市提供长期增长动力。
旁白:这当然有利于压低市场利率,但不要认为这是央行宽松货币的举措。在资产泡沫、经济维稳和汇率高估的形势下,现在大家都猜测最终结果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和利率下调,否则资产泡沫不能维系,后面硬着陆太疼,大家都受不了。这是目前的市场共识,但有迹象显示,这貌似不是最高层的最终选择:
余永定:中美将合谋人民币汇率维稳
5月21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CF40与PIIE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上表示,美国政府现在立场是自相矛盾的,原来美国要求中国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不要操纵汇率,现在美国却希望中国和他们一起操纵汇率。在相当长时间,中国政府会继续同美国协商,使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对于近期人民币走势,余永定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如果让我选择,从明天开始就不管汇率市场了,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因为即便市场相信央行不会让汇率贬值,汇率贬值压力并不一定会消失。人民币不会贬值的预期只能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同预期有关的项目,而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许多项目变化是同预期无关的。对于市场上普遍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来源除周期性经济疲软以外,更重要是结构性问题造成,具体表现为,中国企业跟老百姓资产负债表要国际化、多币种化的压力。对此,余永定当场予以反驳。他表示,现在中国应该改变汇率制度,使汇率具有更大灵活性,而不是开放资本项目,最近国务院和央行也在这方面做了调整,这是正确的。不过,从长期基本面来看,余永定认为,不支持人民币贬值。
旁白:注意了,余永定可不是象牙塔里务虚空谈的老学究,他是接近决策层的经济智囊角色,甚至比刘鹤还要有影响力,因为地位超然所致。他的表态,结合近期中国严厉到近乎疯狂资本管制措施,透漏出中央对于人民币汇率、资本流动和利率宽松的政策底牌:人民币汇率稳定第一,利率宽松政策第二,至于资本自由流动,则是必然要被牺牲的目标。中美合谋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个说法,其实不是阴谋论,因为美元在全球信用体系核心货币的地位不倒,现在比谁都要需求人民币的合作。看看下面:
美国债券市场或重演“债市大屠杀”
德意志银行首席国际经济学家Torsten Sl&k表示,投资者可能重新经历1994年的债市混乱。1994年的1-9月,3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大涨200个基点,让投资者受到超过1万亿美元的损失。财富杂志将其称为“债市大屠杀”。当时,美联储加息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导火索。当时,美联储加息幅度达到2.25%,快于市场的预期。本周三,美联储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如果劳动力市场和通胀情况有所改善,美联储可能于6月加息。然而目前市场对6月加息的预期还处于低位。Sl&k表示:“我的基准假设是未来几个月内,市场预期将接近美联储对经济的展望,而虽然路上有一些起伏,但过程总体还算顺利。”他补充道:“但是市场忽略美联储的时间越长,债市陷入1994年式危机的风险就越大。经济很快将达到全面就业,工资和通胀将全面上涨。”Sl&k指出,固定收益投资者和美联储对经济数据的解读不同。美联储关注于其政策目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在这些方面,虽然通胀依然低迷,但美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而投资者认为,更高的工资和新增就业是加息的前提。而这些指标的绝对值正在放缓。
旁白:如果人民币剧烈贬值,那么中国3.5万亿美元里有将近万亿美元规模左右的套利盘,肯定要平仓的。这必然引发包括美国国债市场的剧烈波动,“大屠杀”估计是往轻里说,往狠里说,有可能直接导致美国国债市场崩盘。这事,轻重大小,金融资本心里有数,你看看下面,就知道,大家对此都烛火小心:
投资者连续第六周选择撤离股市
基金追踪公司EPFR
Global最新数据显示,投资者连续第六周选择撤离股市。当周股市基金赎回规模达到58亿美元,最近六周资金流出规模则近500亿美元,创下了去年8月以来的最长连续流出。具体来看,当周共同基金资金流出规模为41亿美元,ETF流出规模为18亿美元;具有避险属性的债市获得28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过去12周中有11周为资金流入;贵金属资金流入18亿美元,为近11周最大流入,过去19周中有18周为资金流入;货币市场资金流出规模为12亿美元。而在国家和地区方面,日本股市连续第二周获得资金流入,6亿美元的流入规模也是10周最高;欧洲市场连续15周资金流出,不过当周11亿美元的流出规模为6周最低;新兴市场流出16亿美元,连续第三周流出;美国市场流出49亿美元,过去6周中有5周呈现流出状态。
每日综述:去库存、供给端改革,在实践中变成了加库存,供给端增长……。政策被市场玩成这样,领导肯定很生气。但大家都明白了,你不收缩货币、不打掉地产泡沫,这老经济是死而不朽的僵尸,随时跳起来咬人的。所以领导对于今年打掉地产泡沫这回事,应该不会太在意了,更主要的是中央还是主张人民币汇率不能贬值的,不是心疼那点外汇储备,而是应该和美帝国主义有桌下交易,至于协议内容就不得而知了——这不是阴谋论而是高参爆料。所以大家马上就明白去年至今近乎变态的资本管制政策了吧?所以今年的利率应该是中性的,也就是说不刻意去挤地产泡沫,但要爆掉,领导也不会太在乎。如果通胀一起来,中性货币政策会立即转为紧缩,而资本管制的力度具体多大,大家不妨参考一下1990年代初期的历史。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泡沫玩多大请客官随意
资本管制回到二十年前
更多相关报告或资讯,点击麒麟风险网,或关注微信旁白:市场走势显示,一季度回暖是信贷刺激出来的,不会持续,“开门红”让位“供给端改革”:周一期市“黑色系”再次集体跌停5月23日,午后商品开盘,黑色系遭遇恐慌式暴跌,盘中螺纹钢、热卷、铁矿石、焦煤、焦炭、橡胶等6品种跌停,黑色系几乎全线跌停,化工、油脂、农产品等重挫,盘面一片惨淡。分析人士指出,前期黑色系、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仅属昙花一现,并非完全出自于基本面改善。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仍然疲软,未能推动大宗商品持续上涨。大宗商品升势空间有限,将近尾声,随时面临大幅下滑的风险。本周一已经是黑色系商品本月遭遇的第二个“黑色星期一”,5月9日黑色板块曾出现集体跳水,多个品种跌停。 旁白:谁还会再去炒作黑色系?只怕是死无全尸吧?这背后的基本面因素,估计大家没想到,因为这是“供给端改革”的政治任务,新华社发头条说得清楚,这是考验地方政府试金石,你干不干?而且金融监管配套工作都跟上了:“金融控杠杆”提上日程在月初“权威人士”对控金融杠杆、去实体杠杆提出明确要求后,监管层近期动作已初步透露了“金融控杠杆”方向。为规范资本市场行为,近期证监会、交易所、和基金业协会在首发及再融资项目、基金专户及子公司、私募基金等多层面加强了制度建设及监管力度,尤以上周动作最为频繁。上周,沪深交易所加强停复牌规范;监管层在加强资管、基金子公司金融控杠杆上持续动作:一是第三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 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主要控制结构化分级资管产品杠杆;二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指引》两份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已经下发基金子公司。有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层面要求控杠杆的直接来源就是“权威人士”时隔四个月的再度发声。旁白:这些花里胡哨的名称,听多了头晕,其实就是约束信用扩张,不让大家借新还旧玩旁氏游戏而已,而且银行业干脆清除坏账了:中国政府烧万亿帮助银行业销毁坏账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报道,中国政府加大了清理中国银行体系中坏账的力度,国家主导的一个债转股计划的价值仅在过去两个月就飙升大约1000亿美元。这一政府主导的计划迫使银行注销坏账,以换取困境企业的股权。万得资讯数据显示,该计划的价值从3月初的大约1200亿美元飙升至4月底的2200多亿美元。根据银行业监管机构的数据,中国各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官方数字在3月底达到1.75%。这标志着这些政府批准的数字连续第11个季度上涨。但官方数据不包括所谓的僵尸贷款;一些分析师表示,规模大得多的僵尸贷款存量意味着,未来可能需要对银行进行一场更为正式的纾困。里昂证券(CLSA)分析师郑名凯估计,截至去年底,坏账占中国各银行贷款账簿的15%至19%,政府可能不得不向银行体系注入10.6万亿元人民币的新资本,相当于15.6%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渣打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德威指出,“影子金融”(泛指规避监管的银行表外放贷)加剧了这个问题。不过,马德威在最近一份报告中提出,中国为了清理坏账而实施的众多计划,将减少对银行体系进行直接纾困的需要。旁白:注意了,债转股这事已经被否定了,继续深入进行几乎没有可能。这些已经烧出去的钱换回的股权,迟早会放在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之类的壳里单独处理,后续的坏账处理工作,肯定要用另外方式进行。但现在看来,形势已经变得烽火连天了:中国奇葩债务违约考验投资者神经中国债市今年迄今的违约事件已超过去年全年,经济损失之外,债市风险事件中种种始料未及的离奇情节,也考验着债券投资者的神经。近期在中国社交网络上流传的段子,讽刺地将“山水的公章”“中城建的娘”并列为“挡在安然兑付路上的大山”,用来形容债券持有人的奇遇:山水水泥连续违约,争夺控制权的新老管理层围绕公章归属互相指责;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突然宣布股东变更后,点心债价格大跌。“这些奇葩的违约事件,可能会让外资投资者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参与中国债市,”惠誉评级驻上海高级分析师王颖在采访中表示,“很多债券发行人公司内部治理混乱,这是市场发展不成熟的现象。”在中国经济增速降至25年来最低水平,政府推动淘汰僵尸企业之际,企业也面临着创纪录债券到期压力。今年迄今,公募债市已有至少10家发行人发生违约,超过了去年总和。彭博汇总数据显示,4月以来至少149家公司1681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发行计划被取消或推迟,信用债市场情绪备受打击。中金公司经济学家余向荣表示,近期的违约潮或许在长远角度对投资者有益,比如有效的投资者教育以及令信用债市场定价更为实际。旁白:从长远看,违约潮有利于债券评级和利率真正市场化,但短期内,信用收缩时有传染性的,这么搞下去,市场一个接着一个的塌方,估计流动性很快要成问题。所以扩大市场资金供方,也是办法:30万亿资金即将涌入债券市场继扩展银行间债市机构投资者范围和全面规范准入环节后,央行上海总部20日发布公告,对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备案管理的相关细则做出明确规定。多位分析人士对此表示,央行放宽对银行间市场开户的事前审批,意味着监管重心向事后监管倾斜。央行拓宽投资者范围,降低开户门槛和简化开户流程,均是弱化事前审批之举。而债市“活水”的引入,有利于债券市场稳定,相关市场的稳定也有利于股市的稳定。 央行“8号文”显示,住房公积金、养老基金、慈善基金均被明确为非法人类合格机构投资者来参与银行间市场,同时可入市的理财产品范围也将拓宽。而细则中则进一步明确,未来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时,均应按照央行上海总部的规定进行网上备案。央行上海总部将根据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受理备案申请并出具备案通知书,备案通知书自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有效。据了解,理财产品、养老金、住房公积金规模合计逾30万亿元,这些机构投资制度的完善对于目前托管量37.8万亿元的债市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银行间债市开放度的增加将带来持续不断的新资金进入,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可能成为债市关键投资者,为债市提供长期增长动力。旁白:这当然有利于压低市场利率,但不要认为这是央行宽松货币的举措。在资产泡沫、经济维稳和汇率高估的形势下,现在大家都猜测最终结果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和利率下调,否则资产泡沫不能维系,后面硬着陆太疼,大家都受不了。这是目前的市场共识,但有迹象显示,这貌似不是最高层的最终选择:余永定:中美将合谋人民币汇率维稳5月21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CF40与PIIE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上表示,美国政府现在立场是自相矛盾的,原来美国要求中国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不要操纵汇率,现在美国却希望中国和他们一起操纵汇率。在相当长时间,中国政府会继续同美国协商,使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对于近期人民币走势,余永定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因素,而不是经济因素。“如果让我选择,从明天开始就不管汇率市场了,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因为即便市场相信央行不会让汇率贬值,汇率贬值压力并不一定会消失。人民币不会贬值的预期只能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同预期有关的项目,而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许多项目变化是同预期无关的。对于市场上普遍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来源除周期性经济疲软以外,更重要是结构性问题造成,具体表现为,中国企业跟老百姓资产负债表要国际化、多币种化的压力。对此,余永定当场予以反驳。他表示,现在中国应该改变汇率制度,使汇率具有更大灵活性,而不是开放资本项目,最近国务院和央行也在这方面做了调整,这是正确的。不过,从长期基本面来看,余永定认为,不支持人民币贬值。旁白:注意了,余永定可不是象牙塔里务虚空谈的老学究,他是接近决策层的经济智囊角色,甚至比刘鹤还要有影响力,因为地位超然所致。他的表态,结合近期中国严厉到近乎疯狂资本管制措施,透漏出中央对于人民币汇率、资本流动和利率宽松的政策底牌:人民币汇率稳定第一,利率宽松政策第二,至于资本自由流动,则是必然要被牺牲的目标。中美合谋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个说法,其实不是阴谋论,因为美元在全球信用体系核心货币的地位不倒,现在比谁都要需求人民币的合作。看看下面:美国债券市场或重演“债市大屠杀”德意志银行首席国际经济学家Torsten Sl?k表示,投资者可能重新经历1994年的债市混乱。1994年的1-9月,3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大涨200个基点,让投资者受到超过1万亿美元的损失。财富杂志将其称为“债市大屠杀”。当时,美联储加息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导火索。当时,美联储加息幅度达到2.25%,快于市场的预期。本周三,美联储公布的会议纪要显示,如果劳动力市场和通胀情况有所改善,美联储可能于6月加息。然而目前市场对6月加息的预期还处于低位。Sl?k表示:“我的基准假设是未来几个月内,市场预期将接近美联储对经济的展望,而虽然路上有一些起伏,但过程总体还算顺利。”他补充道:“但是市场忽略美联储的时间越长,债市陷入1994年式危机的风险就越大。经济很快将达到全面就业,工资和通胀将全面上涨。”Sl?k指出,固定收益投资者和美联储对经济数据的解读不同。美联储关注于其政策目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在这些方面,虽然通胀依然低迷,但美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而投资者认为,更高的工资和新增就业是加息的前提。而这些指标的绝对值正在放缓。旁白:如果人民币剧烈贬值,那么中国3.5万亿美元里有将近万亿美元规模左右的套利盘,肯定要平仓的。这必然引发包括美国国债市场的剧烈波动,“大屠杀”估计是往轻里说,往狠里说,有可能直接导致美国国债市场崩盘。这事,轻重大小,金融资本心里有数,你看看下面,就知道,大家对此都烛火小心:投资者连续第六周选择撤离股市基金追踪公司EPFR Global最新数据显示,投资者连续第六周选择撤离股市。当周股市基金赎回规模达到58亿美元,最近六周资金流出规模则近500亿美元,创下了去年8月以来的最长连续流出。具体来看,当周共同基金资金流出规模为41亿美元,ETF流出规模为18亿美元;具有避险属性的债市获得28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过去12周中有11周为资金流入;贵金属资金流入18亿美元,为近11周最大流入,过去19周中有18周为资金流入;货币市场资金流出规模为12亿美元。而在国家和地区方面,日本股市连续第二周获得资金流入,6亿美元的流入规模也是10周最高;欧洲市场连续15周资金流出,不过当周11亿美元的流出规模为6周最低;新兴市场流出16亿美元,连续第三周流出;美国市场流出49亿美元,过去6周中有5周呈现流出状态。每日综述:去库存、供给端改革,在实践中变成了加库存,供给端增长……。政策被市场玩成这样,领导肯定很生气。但大家都明白了,你不收缩货币、不打掉地产泡沫,这老经济是死而不朽的僵尸,随时跳起来咬人的。所以领导对于今年打掉地产泡沫这回事,应该不会太在意了,更主要的是中央还是主张人民币汇率不能贬值的,不是心疼那点外汇储备,而是应该和美帝国主义有桌下交易,至于协议内容就不得而知了――这不是阴谋论而是高参爆料。所以大家马上就明白去年至今近乎变态的资本管制政策了吧?所以今年的利率应该是中性的,也就是说不刻意去挤地产泡沫,但要爆掉,领导也不会太在乎。如果通胀一起来,中性货币政策会立即转为紧缩,而资本管制的力度具体多大,大家不妨参考一下1990年代初期的历史。
若发现bug或建议,欢迎如松:全球化死了?世贸组织可以解散了!
如松:全球化死了?世贸组织可以解散了!
( 21:49:53)
.cn/s/blog_44d17ece0102wl5x.html
&&&&&&&&我写《如松看货币之道》的时间是2012年,在书中明确地提出:世界将开始逆全球化(&)。主要根据是:第一,美国财政赤字下降,能源自给,必定让美元升值。全球化的一端是贸易和服务流动,一端是信用流转,随着美元的收缩,就会抑制全球化的进步;第二,美国财政已经难以支撑美军作为世界警察,当警察正常上班的时候,你觉得他很讨厌,到处插手,当警察请假旷工的时候,民族主义崛起,世界局部争端不断加剧,世界就会更乱,制约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战线和国境线将割裂全球化。乌克兰事件之后,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最为典型。
&&&&&&&今天,逆全球化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显,首当其冲的标志是,从2014年开始,资本回流,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不断下降,一直持续到今天,贸易全球化的先导主要是资本从发达国家持续流入发展中国家,这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全球贸易的进步。其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曾于2010年—2011年间恢复到20%左右。2012年开始,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急剧下跌,2012年—2014年间,基本保持在3%左右。2015年全球贸易低迷状况进一步恶化,全球货物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2016年,一样不容乐观,看看亚洲很多国家出口的负增长就一目了然。全球化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全球贸易增速一直高于全球经济增速,而2012年以后,全球贸易增长的速度就已经持续低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这种情形是三十年来的第一次出现。第三,近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拒绝同意中国在今年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议案。虽然这一决议并没有约束力,但它却表明了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异常复杂的情绪。而在此之前,美国也已多次表态,不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这说明,全球贸易增长的列车已经彻底耗尽了前进的动力。
&&&&&&&别了,全球化。
&&&&&&&未来,还有打击全球化的更大一枚定时炸弹。不要忘记,二战之前,美国(包括加拿大)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国家,基本上不参与国际事务,和美国发生联系的欧洲国家主要是自己的鼻祖——英国。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受到邀请之后才参战的。二战之后,美元和美军才大量地走向世界。但是,美国这种封闭的意识形态并没有消失,最近一些年还在不断膨胀。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小布什时期,美军南征北战,军费开支不断膨胀,形成财政赤字,美国人并不心甘情愿,而美国能源自给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美国国会和总统再也没有让美军在全球进行大规模行动的理由和意愿。如今,财政赤字和国债/GDP的比例高企,更让这种民族主义浪潮泛滥。特朗普就代表了这种民族主义,他认为美国管的事情太多,要退回美国国内,以美国本土利益为重,而国内有些人认为这样也不错。当美国真正退回本土之后,警察就不是请假、旷工,而是退休了,那时,你肯定欢欣鼓舞,讨厌的美国佬终于不再到处添乱了,或许那时,你会发现,世界各地的民族主义更加高涨,世界更乱,烽火更旺。
&&&&&&当初,大英帝国还是世界的盟主,可亚欧国家一样搞出两次世界大战。当美国退回北美之后,大家会知道亚欧国家的德行到底怎么样。
&&&&&&美国退回去,意味着旧秩序被彻底打破,而新秩序无法建立,看看俄罗斯、中国、日本、欧洲国家、中东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地缘关系,期望他们建立稳定的世界新秩序,实在不靠谱,简直是发梦。
&&&&&&全球化将进一步死亡。
&&&&&&或许你会说,如松说这些啰嗦的东西有什么用?不要忘记,欧洲的欧元,本身就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内部矛盾很难调和,孕育着很大的风险因素。日元虽然稳定,但这是一个民族主义很突出的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没有足够的包容性。这意味着日元和欧元根本不可能成为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也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储备货币;至于澳元、英镑、瑞郎更难,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太小。卢布、卢比能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吗?别逗了,看看他们国内一直以来的通胀率,就可以让人避而远之。
&&&&&还有一种可能,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SDR成为储备货币,可是,当今的信用货币都是以一国的经济和财政作为背书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力”和“财政”在哪里?&信用机制在哪里?(他没有国会)所以,这个目标不靠谱。
&&&&当美国人和美元退回去以后,意味着亚欧再也没有真正的硬通货。
&&&&&美国回归北美,美国与全球的贸易必定下降,亚洲制造、美国消费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链条之一,如果美国回归,火车头就独自跑掉了,全球经济必定继续下滑,此其一;其二,当美国自给自足之后,贸易下滑,美元也必须回家。
&&&&&当美元回家以后,你会发现,全球市场的信用极度短缺,亚洲国家过往主要以美元为准备金发行自己的货币,现在准备金没有了,全球信用市场就会更乱,人们手中的钞票也更加没有保证。
&&&&&很多人喜欢特朗普,不喜欢希拉里,源于希拉里非常强硬。但是,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军、美元、美国之手“回家”成为主流,国际硬通货将极度紧缺。然后再往亚洲输送武器(解禁对越南的武器禁运开始了),那时亚欧的局势将更加紧张,各国军费膨胀的更快,财政赤字更大,又没有足够的硬通货,货币贬值的大潮更加汹涌,那时,您再欢呼特朗普也不迟。你可能会说,各国可以用黄金作为保证金发行货币,岂不是更好?可是,当财政因军费扩张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民族主义崛起之后的必然现象),以黄金作为保证金发行的可不是什么有信用的货币,而是金圆券,对于这玩意,大家心知肚明。
&&&&&大家只能储存黄金作为国际支付手段,至于人们手中的纸币,更接近纸张的含义。
&&&&&全球化逆转,加上特朗普上台,可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灾难。那时,世界贸易组织完全可以解散了,货币贬值的大潮更加凶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资本管制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