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走出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 刘易斯模型

二元经济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启示――基于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二元经济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启示――基于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与我国经济结构分析10_刘易斯模型-牛宝宝文章网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与我国经济结构分析10 刘易斯模型
张隐生一、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基本内容1979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刘易斯是最早分析二元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发展经济学家,在刘易斯看来,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技术可以分成使用资本的技术(由现代工业部门采用)和不使用资本的技术(由传统的农业手工业部门采用)。第二、刘易斯把农业部门看成发展中国家传统生产部门的代表。因为传统非农业部门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因此可以忽略不计。第三、传统的农业部门劳动者收入水平很低,一般只能维持自己和家庭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由于传统部门劳动力十分丰富,随时可能流入城市。这就决定了城市中现代工业的工资水平只能保持在略高于农村生存收入的不变的工资水平上。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取决于城乡生活费用的差距、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心理成本和用以引诱农村劳动力流入现代工业部门的额外将收入。第四、由于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农业国,农业劳动力十分丰富,根据边际生产率递减原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必然非常低,甚至有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第五、既然传统部门劳动者的收入仅能维持生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证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和高科技发展,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五是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按照中央既定的方针、政策,从各地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领导,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列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纳入当地的年度计划和长远发展目标,层层落实,加强考核。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统筹规划、协调解决;对他们的合法权益,要切实保护,以解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放心地发展生产和安心从事经营活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0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多做贡献。作者山西省政协常务委员,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山西省私营企业协会会长责任编辑阎美玲校对裴小平刘易斯二元经济模与我国经济结构分采取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办法,使个体、私营经济的总量不断增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政府有关部门对收集项目要认真进行清理,依法查处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他们的负担。金融部门应将个体、私营经济贷款纳入计划,允许效益好、有偿还能力的企业抵押贷款。对经营好,产品符合出口要求,达到一定创汇额的私营企业,给予自营进出口权,并在开展进出口业务上提供方便,使它们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四是要完善企业组织制度,强化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在这方面要转变观念,破除/家族式0、/小作坊0经营,敞开大门,引进懂技术、会管理、有经营头脑的/外来人才0真正参与企业决策管理,使企业的决策运行向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给予优厚的分红或技术入股,留住能人,发挥才干。对于现有职工也要通过培训等方式,让他们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只有企业整体素质,特别是人的-48-1996.5活,现代工业部门的工人工资收入略高于传统部门劳动者的收入,那么,发展中国家的储蓄基本上就只能由非工资收入者提供,即发展经济扩大现代工业部门就业所需资本,来源于现代工业部门自身的积累。刘易斯认为资本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为此,首先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储蓄(包括自愿的储蓄和强制性储蓄),其次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储蓄顺利转化为投资,上述两方面的措施包括:保证投资盈利,增税,实行通货膨胀,引进外资,建立能动员大众参与公司冒险而又不必承担全部风险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建立相应的金融机构等。刘易斯认为,当现代工业部门的利润能够顺利转化为投资时,现代工业部门将从农业部门吸收劳动力。由于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低,现代工业部门获利丰厚,从而将进一步投资和吸收劳动力,只有在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全部为现代工业吸收,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农业劳动者收入相应增加之后,那种建立在略高于维持生存收入的工资水平基础上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才会消失,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才会上升。受刘易斯启发,60年代初,费景翰、拉尼斯两人在刘易斯的假设基础上,将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刘易斯-费-拉模型)。第一阶段中,由于农业部门中存在着隐蔽失业,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接近于零,因而农业劳动者的转移不会影响到农业部门的总产量和农村劳动者的收入,这就是刘易斯所说的劳动无限供给。在第二阶段中,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大于零,但低于农村劳动者平均收入,因而农业劳动者转移虽然不会影响到农村劳动者的收入,但农业总产量会下降,开始出现粮价上涨,并相应引起现代工业部门工资水平的上升。第三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全部为现代工业部门所吸收,传统农业部门将转而按商业化原则经营,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都将由边际劳动生产率来确定,实际工资将上升。按照费景翰、拉尼斯的观点,工业化的困难在于上述第二阶段。因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会带来粮价的上涨和现代工业部门工资水平的上升,从而在农业部门还没有实现商业化,还有着相当多的剩余劳动力的时候,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就停止下来,他们认为只有采取措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甚至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总产量的影响,同时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使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保持同步,使上述第二阶段消失,第一阶段直接连上第三阶段,才能解决上述问题。综合二元经济结构论的基本意义在于:11强调了工业需求的自我扩张,这种工业需求并不是建立在农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21在农业部门中存在广泛的就业不足和隐蔽性失业。31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工资率的提高。二、我国经济结构分析11我国经济结构演变过程二元论粗看起来适合中国,因为(一)中国存在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二)在中国现代部门非熟练劳动者工资收入高于传统部门,特别是高于农业部门;(三)在中国无疑存在劳动力供给的弹性。如果进一步考察刘易斯模型所讲的劳动力从传统部门进入现代部门的内在动因,是现代部门需要劳动力,其工资收入高于传统部门。中国经济在1960年以前属二元经济,1960年以后充其量只能说是其变形,1978年以后则是变型以后再变型。我国国民经济在1949年形成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经济极为衰退,工业相对繁荣。从1949年-1960年,劳动力转移分析,农业人口由%下降为%,平均每年城镇人口上升1%。年一年间进入城市500万人,/一五0期间每年165万人,年进入城市2000万人。形成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一是政府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二是积累规模过大,/一五0达到24%,/二五0达到38%,投资结构不合理;三是重工业产品的自我服务性结构的扩充;四是价格体系的影响,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年劳动力转移分析,在此期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革动乱,劳动力倒流回农村,1960年农村人口占8年上升到年以后中断了。虽然在年期间,仍然存在二元经济论的条件,由于不是市场机制1996.5-49-调节,而主要通过了计划制度下行政管理办法来建筑经济秩序和经济结构,到80年代初都是行政性转移。21三元经济结构的形成1978年以后,三元经济结构形成。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工业部门从传统部门中成长并逐渐独立起来,初步形成了与农业部门及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相联系,又相分离的另一支独立经济力量,由此而构成我国三元经济结构。其形成原因:(一)、农业部门的推力。与其它国家一样,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机制首先来自农业部门的推力。1978年之后,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这个阶段也正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速度最快的阶段。(二)、城市的拉力和吸引力。从我国的情况看,城乡间不仅表现为经济性收入差异,还表现为各种非经济性差距。(三)、受到城市的吸引力和特殊制度因素的限制。(四)、农村工商业的发展与就地吸收。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1103亿人,而建国40年来,城市吸收农业劳动力1000万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结构目前集中表现为三元经济,又处于非均值的制度状态下,其竞争具有明显的非公平性。对于农村内部二元经济结构而言,尽管其体制条件与二元经济结构基本相同,但也不是完全的均值的,从其同质性来看,要比城乡间的状况高得多。基本上符合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将出现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竞争的二元经济结构,至于它们的运行模式,则取决于体制变迁的未来格局。现在有一种提法,在城市竞争中,农民迁移决策不仅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的差异,而且还取决于在城市现代工业部门中找到高报酬工作的机会即就业概率。而就业概率与城市现代工业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成正比,与城市失业人数成反比。按照这种说法,即使城市中已有相当数量的人失业,但只要城市实际收入与就业概率的乘积高于农村的实际收入,农民就会继续涌入城市。这些农民虽知道进城后不会很快找到工作,但由于预计到在城市里居住一段时间后,会找到工作,因而宁愿流入城市,甘当失业人口。要解决城市失业,必须控制城市收入上升,特别是要消除一切人为地扩大收入差异的措-50-施。31对农村工业的深一步考察(一)、对农村工业与农村农业的考察农村工业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村工业起步,得到土地无偿与廉价使用,劳动力廉价和农业资金的优先供给,可称之为农业哺育阶段。第二阶段是农村工业起步,农业波动。这个阶段里耕地面积减少,农业资金流失,形成农村人口老令化、妇女化。第三个阶段是工业哺育,农业转型。随着农村工业日趋成熟,农村工业获得的利润得到积累,出现工业哺育农业,补贴农业以求解决农村人口的粮食供给,推动现有农业的产业化(即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经营)和商业化。(二)、对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的考察。农村工业的起步是建立在粗放型经营的基础上,由于廉价劳动力和税赋较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使得工艺简单,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向农村工业转移,从而,形成与城市工业的互补分工。三、思考及建议通过上述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分析,明确在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中,农村工业对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依据这一思路,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对于农村经济体系来说,目前的政策要点要放在:(一)有效约束企业经营的社会目标的扩展,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乡镇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农产业,更多地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三)坚决控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四)加强农村工业的资本积累,有效地筹集发展资金。对城市经济系统来说,其发展政策要点包括:(一)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调节各经济要素的供求关系。(二)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城乡综合发展创造良好物质条件。(三)优化产业结构,以占有国际市场为目标,组织高精尖产业和产品开发与生产。作者单位太原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新产业开发总公司责任编辑王宾校对阎美玲1996.5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从刘-费-拉模型分析中国的二元经济历程
2011年第1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刘-费-拉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描绘了一个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由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商业部门构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刘易斯等人的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有启示作用。通过对刘-费-拉的二元经济理论进行分析,进而回顾中国二元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为了促进二元经济一元化而采取的不懈努力。 中国论文网 /3/view-1474064.htm  [关键词]二元经济 城乡 农村      一、二元经济学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1.刘易斯(Lewis) 模型。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文中指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由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商业构成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传统农业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很小或等于零,甚至为负数”,劳动者在最低工资水平上提供劳动,因而存在无限劳动供给。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比农业部门工资稍高点,并假定这一工资水平不变。由于两部门工资差异,诱使农业剩余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资本家利润即剩余的使用,当资本家进行投资,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量就增加了,从农业部门吸收的剩余劳动就更多了。当剩余劳动力消失,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也提高了,与工业达到一致,这时,经济中的二元结构也消失了,即完成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刘易斯的理论表明,通过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取得资本的积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充分的转移,诱发产业结构的演变,使城市化水平得以提高,最后经济由二元变成一元。但是,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第一,他认为现代城市部门的资本积累与投入能够带来固定比例的劳动力就业机会的增长。但是他没有考虑到技术进步因素,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产生影响;第二,城市中不存在充分就业的观点与实际情况不符;第三,城市中实际工资水平不变的观点没有得到现实资料的支持。第四,他认为农业只是工业化国家经济中的一个消极部门,忽视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联。   2.费(Fei) ―拉尼斯(Ranis) (1964) 模型。20 世纪60 年代,费景汗和拉尼斯在运用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费景汗―拉尼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和刘易斯一样,拉尼斯和费景翰也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要由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来吸纳。与刘易斯不同,拉尼斯和费景翰不仅分析了农业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的过程,而且考察了农业劳动力流出引起的农业部门的变化。他们将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流动的过程划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农业中转移出的是多余的劳动力,他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零或为负数。因此,他们的转出不会影响农业的总产量。第二阶段,从农业中转移出的是边际生产力大于零,但是小于平均产出的劳动力。此时,劳动力仍然会向现代部门流动,但是,其流动必将致使农业产量的减少,粮价和工资都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导致工业化进程受阻。第三阶段,边际产出大于平均产出的农业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的阶段。如果工业部门要吸引这部分劳动力离开农业部门,就必须按其边际产出支付报酬。就是说,工资水平不再由制度因素决定,而转由市场力量决定,农业劳动力已变成竞争市场的商品。   费―拉模型中,经济达到商品化点之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工业部门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工业利润减少,从而抑制了工业部门的扩张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经济无法进入第三阶段。所以,他们认为,工业化过程中,必须保持农业生产率的同步提高,以此来增加农业剩余和释放农业劳动力。与刘易斯模型相比,费景汗和拉尼斯认为,保障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平衡增长对避免经济增长趋于停滞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发展现状   1.二元经济的形成阶段(年)。建国前,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建国后,为了尽快建立工业体系,采取了特殊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倾斜的手段,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把农业中的资金强制地转移为工业投入。也正因为过度的政策倾斜,导致进一步阻碍农业的发展。由于资源过度倾斜于工业,对农业投资严重不足,引起粮食产量急剧下降,造成全国性的粮食短缺。而建国以来,在工业化战略的推动下,现代工业在城市迅速扩张。年,中国工业产值增加了6倍,而农业产值只增加了2倍。因此,形成了生产率高,资金投入大的现代工业部门,以及技术落后、投入少、生产率低的传统农业部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形成。   2.二元经济的转换阶段(1970年至今)。1970年后,随着市场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推动了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中国二元经济进入了反差程度缩小的阶段。从8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业劳动力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向现代工业部门转换,一是,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非农产业。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为推动二元经济的转换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是促进城市化,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90年代以来,农业劳动力开始大规模跨地区流动,每年外出农业劳动力在7000万人左右,其中4000多万人进入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务工经商。通过农村非农产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实现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行为直接作用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降低,大大推动了中国二元经济转换的进程。   3.存在的问题。尽管经过多年的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化历程,中国现存的二元经济状况依然严重。主要原因包括:第一,中国经济落后,二元经济状况严峻,工农业生产率差距大;第二,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足。由于产业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产品创新不足等原因,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不佳,导致吸纳农业劳动力空间不足。第三,城市化进程落后,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四,城乡隔离体制造成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加剧了中国经济的二元性。      三、统筹城乡发展,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   为了改变中国二元经济机构现状,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从发展战略、政策指引和具体实施等多方面多梯度,努力进行着改革。   1.统筹城乡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五个统筹”的政策,其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收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包括①统筹城乡发展规划;②统筹城乡资源配置;③统筹城乡产业发展;④统筹城乡基础设施;⑤统筹城乡社会事业。   2.加快城市化进程。发挥大城市优势,通过大城市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形成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增强小城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地发展一批小城镇,引导少数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小城市。其他小城镇向交通方便、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方向发展”。   3.调整产业机构,大力发展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目前,我国工业水平发展较高,应以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发展速度。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改善城乡服务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和服务意识,振兴服务业市场,这也是我国二元经济一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4.新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1999年6月,国家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随后制定了《“十五”西部开发总体战略规划》及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24字指导方针: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通过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将中国辽阔偏僻的西部地区建设成为与东部沿海地区不相上下的经济开发区的总体部署。   2003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振兴东北成为国家的战略决策。   200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新的时期,通过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加速推进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进程。促进中国城乡、东西部区域的和谐、统一、整体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阿瑟•刘易斯. 二元经济论[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8.   [2]卫兴华 张宇.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郏磊.关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分析和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03-1   [4]石秀华.我国的二元经济及其转换对策分析[J].理论与实践月刊.2009(1).   [5]刘杨.浅析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J ].现代经济.2008年第7卷第4期.   [6]史方倩.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1月第29卷第6期.   [7]阮茂荣.论我国二元经济[J].特别关注。2003-11.   [8]李静霞.中国二元经济演化进程分析[J].财经研究.2001-8.   [9]陈锡文. 资源配置与中国农村发展[J]. 中国农村经济,2004 (1).   [10]王乾厚.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4)   [11]彭金发.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4/5.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的位置: &
简评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优质期刊推荐出自 MBA智库百科()
二元经济模型(Dual Sector model)是1979年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出的模型。
  “二元经济”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由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组成。一是传统部门,二是现代部门。
  自给自足的农业及简单的、零星的商业、,很低,边际劳动生产率接近零甚至小于零,非熟练劳动的极低,在该部门存在大量的,但容纳着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劳动力。
生产方式:“维持生计”的产业
  技术较先进的工、建筑业、近代商业、服务业、容纳的就业劳动力较少,劳动生产率较高,较高,在传统部门的工资之上。
生产方式:使用再生产性资本谋取,具有典型的特征
  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的传统部门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现代部门工资的下限,现代部门从传统部门大量吸收,而其工资水平基本保持不变。这是该模型的理论核心。
现代部门的利润来自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的部分,并不断把利润转化为,直至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被全部吸收。于是,现代部门大大扩张,传统部门只有在剩余劳动被吸收完毕后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传统部门的就业者的收入才能改善。
  由于一国经济由城市非农业、乡村非农业和乡村农业三部分组成,因此对这三部分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对二元经济结构的不同分析架构。从国民经济宏观角度来看,人们通常是从农业与非农业的角度来形成二元经济结构的分析架构:其中一元为乡村农业(以下称农业部门),另一元为由城市非农业和乡村非农业共同组成的非农业(以下称非农业部门);也可以说,按照的划分,通常人们是将归为一元,而将第二、三产业合并后归为另一元,从而形成二元经济结构的分析架构。
  1、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测度指标及其涵义
  二元经济结构的测度指标主要有三个: 、和。
  1)比较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部门的产值(或收入)比重同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1%的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或收入)比重。一个部门的产值(或收入)相对比重越高,劳动力相对比重越低,比较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二元经济中两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越大,二元性就越大。
  2)二元对比系数是二元经济中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由于比较劳动生产率恰当地反映了一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使用状况,所以将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对比,就能很好地反映经济的二元性程度。显然,二元对比系数越小,就表明两部门的差别越大,即二元性越大。
  3)二元反差指数是两部门产值(或收入)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的绝对数的平均值。如果二元反差指数越小,则二元经济结构就越不明显。
  2、二元经济结构主要测度指标的数学计算公式
  设G为总产值(或总收入),L为劳动力总数,G1为农业部门产值(或收入),G2为非农业部门产值(或收入),L1为农业部门劳动力数,L2为非农业部门劳动力数。又设B1为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B2为非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R1为二元对比系数;R2为二元反差指数。很显然G1 + G2 = G,L1 + L2 = L。则,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数学计算公式:
  2)二元对比系数的数学计算公式:
  3)二元反差指数的数学计算公式:
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现代部门的不断扩张和传统部门的不断萎缩。
过程中,传统部门为现代部门输送剩余劳动,以廉价劳动力为现代部门创造利润,累积扩大再生产的。
剩余劳动未输送完毕的时候,传统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处于停滞状态。
传统部门是次要的、从属的、消极被动的;现代部门是积极能动的。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75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63页& 3页& 4页& 8页& 7页& 5页& 5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24685',
container: s,
size: '728,90',
display: 'inlay-fix'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二元经济模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易斯 二元经济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