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主编的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手册的出版社主编地是哪儿

寒假读书推荐目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寒假读书推荐目录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语言指导策略 - 生活教育视角下幼儿园主题游戏开展策略的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生活教育视角下幼儿园主题游戏开展策略的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语言指导策略
8:18:45 | By: L082王雪梅 ]
内容摘要: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如何更加有效地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教师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要进入幼儿的角色游戏情境,将角色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渗透在游戏活动的指导中,使用游戏化的指导语言为孩子营造一种游戏的语言情景,促使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有益互动。那么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使用语言指导幼儿游戏,以下就此谈几点想法。一、从观察的角度进行语言引导;二、从鼓励的层面进行语言指导;三、以游戏的语言进行干预;四、从提升的层面进行拓展。
&&&&幼儿&&&&角色游戏&&&&语言指导&
角色游戏“。”然而,如何更加有效地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呢?无可否认,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主要媒介,介入幼儿角色游戏的时候使用语言进行指导也无疑是我们幼儿教师常用的指导方式,如何使用游戏化的指导语言为孩子营造一种游戏的语言情境,促使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有益互动,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真正体验游戏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幼儿教师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我认为要从以下几各方面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语言指导。
一、从观察的角度进行语言引导
萨顿.斯密斯(1982)提出教师介入幼儿的游戏,要先观察再投入参与。幼儿游戏的时候,往往老师都在观察指导。但是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还不太清楚,有时候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心中有计划,事先想好是观察一个孩子,还是观察一个区,还是观察某种游戏现象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并活动后马上记录。我们要观察孩子对游戏是否感兴趣,看看孩子的游戏技巧怎样,同伴之间有无语言的交流等等。观察的时候,要有心似无心,做到“心中有目标”,做到将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不要老是盯在那里,更不要去干涉。把握的原则是不干扰孩子的活动,不破坏游戏的情境,让孩子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游戏,教师从客观观察的角度得到最有价值的信息,置身于孩子的游戏情境中,给出角色指导或提出建议,切合当时所玩的游戏,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和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引导。
本学期开学初,我们班孩子第二次玩角色游戏时,我记下了这样一件事。在孩子们玩游戏前,我给孩子们介绍了娃娃家、小超市和蛋糕房三个角色游戏区的玩法,然后孩子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去玩了,我则在各个游戏区巡视、观察。当我走到娃娃家的时候,我发现筐子里有一部手机(样机),孩子们都忙着“炒菜”、“吃饭”,没有人注意它,我一圈转下来了,还是没有人动它。当我刚要转身时,我发现李永进拿着那部手机,开始摆弄起来。他打手机说:“爷爷快来接我。”连喊了两遍,这时我走过去,指着桌上的“饭菜”说:“你好,我是你家邻居,呀,你家里有这么多好吃的,快给爷爷打电话吧?”他看看我,又拿手机拨起号码,大声说:“爷爷快上俺家来吃饭。”我笑着走开了,我想:这一回他总算进入角色了。
事后,我也在反思,当观察到孩子们对手机没引起注意时,老师不能生硬的干预,干扰、打断孩子的游戏,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游戏兴趣。我观察幼儿在玩什么?再现的是什么经验?观察幼儿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这些对于我怎样引导他,以什么角色身份介入,怎样使用语言指导,说些什么话,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李永进这样的新生既不了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又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当他说:“爷爷快来接我”时,体现了他在实际生活中新生入园,对家人的依恋,老想着回家,说明他并没有进入角色。我以娃娃家中邻居的角色,运用符合当时游戏情景的语言,适时的引导,提示孩子,创设了在自己“家”里的语言情景,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角色,孩子进入角色参与其中,对情景进行假象和替代,打手机邀请爷爷来自己家做客,游戏才能玩起来。
另外,观察以后,适度的等待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操作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疑惑。作为教师,不要急于去帮助孩子,指导孩子,甚至直接教他们,其实有时候先看一看再说,采取适度的“等待”,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学会象画家“留白”一样,留出时间和空间,积极而耐心地等待和寻找,一个成熟的时机,一个更好的教育点,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鼓励的层面进行语言指导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参与”,而不是“指示、命令、直接教”,&教师的语言指导艺术,在于保持和不破坏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及时、有效的了解幼儿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活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等等,具体的去了解孩子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尊重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的参予到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中,从鼓励的层面参与幼儿游戏,溶入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去。教师要以参于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出现,灵活运用游戏中角色的语言,把教师的意图化作幼儿自己的意愿,给予鼓励、支持和具体帮助,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
&&&&比如:有一天,李子硕和曹淼淼在玩“医院”游戏,她们是“护士”,戴着护士帽子,兴奋的给病人打针,都打在小朋友的屁股上,一次又一次的扎下去。我观察了一会,发现“护士”只是对扎针的动作感兴趣,不断在重复着个动作,就走过去说:“我生病了,护士请你帮我打一针吧?”淼淼“护士”很高兴,刚要一针扎下去,我就说:“哎呦!护士,你打针以前要干什么?直接这样打太疼了?淼淼马上说:“噢,要用棉签擦消毒水。”她马上拿了个棉签在我的臀部装作擦棉球擦起来,我说:“我怕,打针会很疼的!”李子硕说:“我给你轻轻打,不疼的。”淼淼说:“我抱抱你就不疼了。”她短短的小胳膊只能抱住我的头,李子硕在帮我打针,打完后,淼淼学着我的模样说:“你真勇敢,给你一个大拇指。”“谢谢你,护士,你真细心,你抱我,我就不怕了。”我对两个护士说:“谢谢你,护士,你轻轻的打,我就不疼了,你们打针的技术真棒!”两个孩子开心的笑了。
虽然他们的游戏玩的不细致,只有一个扎针的动作,但是往往成人的参与就是一种鼓励,会让孩子觉得你在认可他。孩子年龄幼小,生活经验不足,教师的使用指导语言,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促使幼儿思考,能够引起幼儿的回忆以往打针时的情形,能够自己迁移以往打针时的经验,添加在游戏里玩起来。老师在幼儿游戏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这种具体的帮助,可以是意见和有益的建议。但是一定要置身当前的游戏,担任游戏的角色,使用游戏的语言,对孩子多鼓励多支持,只有这样有利于增加孩子的游戏兴趣,提高游戏的质量。
三、以游戏化的语言进行干预
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他们在角色游戏时往往长时间地充当同一个角色。能帮助这些幼儿增强角色意识,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应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中去。今天的角色游戏孩子们在玩“小医院”游戏,跟往常一样,孩子们挂号,看门诊,取药,注射。玩着玩着,聪明的李家润发现“医生”桌上多了一盒冰棒棍,就问:“医生这是什么呀?”当医生的陶妮妮说:“压舌板,就是看你嗓子有没有发炎的。”&“哦,我知道了,不就是冰棍棒吗?”他抽出一根看看说,当他再放回去的时候,用力有点猛了,一下把冰棍棒撒了一地,妮妮生气的说:“李家润看你干的好事。”李家润说:“对不起,我来帮你捡。”他捡起来一个棒棒,又拿起来一个棒棒,然后就停住不捡了,他对一边一起帮助捡的超超说:“我们来玩挑棒棒吧,我妈妈教过我的。”他跟超超两个小朋友你挑一下,我挑一下玩了起来。有几个来“小医院”看病的“病人”没法走路了,也连病也不看了,被他们吸引了过去。我见状,走了过去说:“哈,我是院长,请你们看看在这儿能玩挑棒棒吗?快看,病人都没路走了,医院的门诊都被你们堵住了,我带你到那边去。”李家润和超超马上警觉的看着我,用手捂住棒棒&,我笑了笑接着说:“你看妈妈抱着娃娃都没法看病了,这几个压舌板怎么办?”他马上说:“行,给你2个,走,超超我们去那边挑。”他们去桌子那边继续投入地玩了起来。
孩子在游戏的时候,自控能力不是很强,思考跳跃很快,注意力会受到干扰,说不定一个不起眼的小玩具或是小朋友的一句话就能够左右游戏的进程或游戏的内容。当游戏处于冲突的时候,教师询问性语言的介入“我是院长,”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将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此次介入拓展了活动的范围,处理好“生成”和“预成”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可爱的孩子挑棒的时候,以孩子的兴趣、愿望为切入点,以幼儿熟悉的经验为基础,介入起到了诱导作用。在他们发生争执的时候,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给孩子以鼓励,重新界定了他的角色——游戏者。对于游戏中的警觉者----李家润,当时的情绪十分低落,教师运用邀请式的方式来提高他游戏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其与其他幼儿的交往,让他们体验到参与游戏的快乐和胜任游戏的成功感。教师的语言引导,要及时、有效,在了解的需要基础之上,积极有效的进行语言指导和交流。&
四、从提升的层面进行拓展
幼儿角色游戏中发生争执是常有的事情,幼儿在游戏中,难免会遇到争端、困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以建议的方式进行指导,使幼儿游戏不断提升发展。当角色之间有冲突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调节,细心观察,适宜指导,最主要的是加深孩子对于角色的理解,及时的帮助幼儿拓展思路,发展了游戏情节,支持幼儿的游戏向纵深方向发展,使游戏的内容不断的丰富。
例如:娃娃家里当“爸爸”的董奇带娃娃家的“孩子”到“医院”看病,“医生”问:“&你孩子怎么啦?”“爸爸”说:“肚子疼。”“医生”又摸又看,问:“你是不是在家吃了凉东西?”“孩子”看看“爸爸”没出声,“爸爸”想了一下说:“是的,宝宝喝了冰水&。”“医生”说:“我来给你开药吧。”“爸爸”说:“我的宝宝不想吃药。”“医生”说:“那打针吧?”“爸爸”说:“我的宝宝不想打针。”“医生”开始生起气来,两个人争起来了,我走过去说:“我是院长,不要吵了,‘爸爸’你是怎么想的?”当“爸爸”的董奇说:“我要给宝宝吃甜药,姜茶,甜的。”“医生”说:“没有姜茶。”我看着孩子们认真的表情说:“姜茶没有现买的,我给你开姜片,回家煮,快带你的孩子回家吃药吧。”
幼儿之间的发生了争执,老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后,选择了院长的角色介入,及时进行随机教育,教师在了解的基础上适时指导,及时的发现问题,了解原因,解决问题,既丰富游戏内容又发展了游戏情节。幼儿不再是随便的问问:你怎么啦或者你那里不舒服,而是出现了既不想吃药也不想打针,但却还要能治病的难题。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游戏发展情节,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提高其语言水平、表现能力等。教师选择的角色,要符合幼儿的游戏情境和游戏中的身份,所讲述的语言要能够解决问题,抓住契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问出了争执的原因,引入了“姜茶”内容,丰富了游戏,提升幼儿扮演的水平,推进游戏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护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语言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置身于游戏的情境中,不再生硬的介入,扮演适当的角色,用孩子的眼光来看,用孩子的心去了解孩子是如何想的,适当的使用游戏化的语言,画龙点睛的提出有趣的且能引发幼儿思考的建议或意见,从而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使幼儿的游戏兴趣更浓厚,使幼儿更投入、更愉快、更轻松提升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指导语言的导航作用。
参考文献目录:
[1]伊丽莎白.琼斯\格雷琴.瑞诺兹.陶英琪&译.小游戏大学问-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幼&[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
[2]&盖伊.格朗兰德(美国).刘昊&译.早期学习标准和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2-44.
[3]&盖伊.格朗兰德(美国).严冷&译.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黄人颂.幼儿园游戏[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5]&刘艳.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阅读全文(324)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版学 余敏主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