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开盘八法口诀拳口诀

[转载]六合八法拳歌诀及五字诀浅析
李东风先哲心意六合八法歌诀和吴翼翚宗师拳学“五字诀”,历来为学习六合八法拳的指导性拳法理论,但练习者对此六合八法拳歌诀及五字诀的理解各有千秋。
为了正确理解和传承六合八法拳,笔者从赞陈抟祖师鼾睡像,并对李东风先哲心意六合八法歌诀和吴翼翚宗师拳学“五字诀”,作以浅析。
  一、理法象
  先生无乐亦无忧,憩睡能将万事休,七窍得非混沌死,一生真已逍遥游。
  百年易尽露和电,千载上希聃与周,高隐华山绝闻见,心情总被白云留。
  二、主旨、欲知有象原无象
  1、拳理
  心意本无法,有法是虚无,虚无得自然,无法不容怒。
  放之弥六合,包罹小天地,释家为圜觉,道家说无为。
  有象求无象,不期自然至,无象亦无意,悟透阴阳理。
  显隐无与有,凝神寻真缔,妙法有和合,离麈空虚寂。
  得法可应变,有衔方为奇,法术二而一,缺一不成立。
  2、拳法
  要学心意功,先从八法学。
  一行气集神(气),二骨劲内敛(骨)。
  三化象模仿(形),四圆通策应(髓)。
  五项悬虚空(提),六往来反复(还)。
  七定静守虚(勒),八隐现藏机(伏)。
  视不能如能,生疏莫临敌。
  欲学持有恒,升堂可入室。
  道理极细微,拳拳得服膺。
  说难亦非难,看易本非易。
  有志事竟成,世间无难事。
  欲学果有诚,久恒与智慧。
  华岳希夷门,力行最为贵。
  三、要义
  1、内养(气)
  六合八法始于心,心意源头神主之。
  虚无自在静中动,静中养息调精气。
  精气相交依日月,行功火候昆仑顶。
  往来顺逆练阴阳,绵绵密密在胎息。
  筑基无欲养元神,我与乾坤为表理。
  欲知有象原无象,固守虚无运坎离。
  养我浩然气,遍身皆弹力。
  调息坎离交,上下中和气。
  守默如卧禅,虚灵含有物。
  窃窃溟溟趣,息息任自然。
  内外混元气,息念要集神。
  气静如处子,息念气自平。
  默默守太虚,无根筑其法。
  蕴藏皆珠玉,呼吸细绵绵。
  一吸气便提,气气可归脐。
  一提氯便咽,水火得想见。
  静研内外功,心虚腹要实。
  2、外修(形)
  刚柔意相随,进退无迟缓。
  见首不见尾,动如蛰龙起。
  蓄力如弓园,雨腿似弓弯。
  发劲如箭直,伸缩腰着力。
  臂脊须圜抱,前四后占六。
  掌握三与七,形动如浴水。
  如履云雾雾,飘飘乎欲侧。
  五总九节力,浩浩呼清虚。
  一体合于心,二心合于意。
  三意合于气,四气合于神。
  五神合于勤,六动合于空(有象原无象)
  推动转轮器,螺旋循环气。
  肘腕肩胯膝,足踏手脚齐。
  节节力贯串,两手轻轻起。
  曲伸无断续,转移有曲折。
  形似游龙戏,纵横有起伏。
  阴阳运行数,意动气相随。
  关节含蓄力,率然去其势。
  首尾不相离,内养(气)兼外炼(形)
  舒筋活血脉,营术得适宜。
  四、用法
  收放勿露形,松紧要自主。
  策应宜收默,不偏亦不倚。动时把得固,一发未深入。审机得其势,乘势击与顾。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攻守任君斗。步步占先机,时时要留意。刚柔互参就:动似蛰龙起。避免敌重力,原来自我始。双重可分明,阴阳见虚实。
  虚引敌落空,欲收放更急。
  仿佛临大敌,目光如流电。
  精神顾四隅:奇正得相生。
  前四后占六,掌握三与七。
  意动似惧虎,犯者敌即仆。
  欲动似非动,静中还有意。
  神意要集中,一触力即发。
  使敌难回避,欲松似非松。
  欲紧未着力,运使求均衡。
  逢敌莫惶张,开合收与放。
  见形寻破绽,丝毫不相干。
  处处无乘隙:动静随心欲。
  五、名词浅释
  1、浩然气:这里指人体中的元气。
  2、策应:指设法应变。
  3、调息:调整人体中的吐纳呼吸。
  4、坎离交:坎为水寓肾,离为火属心,两指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使人身体求得平衡。
  5、中和气:这里指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接。
  6、混元气:指人体中的元气与宇宙中的大气融合为一体。
  7、阴阳:指拳术中的动静,虚实,刚柔,开合,升降,伸缩,收放统称阴阳变化。
  8、蛰:潜心卧伏。
  9、息念:平息万念。
  10、惧虎:受惊的老虎。
  11、螺旋:如螺丝的旋进。
  12、悟通:领会与贯通。
  13、审机:指观察对方、审其动静虚实以配合应变招势。
  14、奇正相生:指孙子兵法中用兵之法。大军征战,不是全军一齐出发,而是把奇兵正兵选相为用,以应其变。拳术中也是如此,以达出奇制胜。
  15、荣卫:亦称营卫、指人体中的气血变化。
  16、脐:这里指丹田。
  17、膺:指胸膛,服膺牢记心中。
  18、咽:这里是吞吸的意思。水火相济
  19、破绽:这里指空隙。
  20、五总九节:掌心、项心、脚心为五总。肩、肘、腕、胯、膝、脊、腰、足为九节。
  21、关节含蓄力:指五心相印,力从脊出,肩松即力送九节,刚柔伸缩之力。
  22、拳拳:手指内屈而握日拳。拳拳即紧握弗舍之意。
  23、四隅:四角,靠边的地方。
  24、处子:未婚的童男女。
  25、率然:蛇名。《神异经》“西方山上有蛇,头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触之者,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这里指在拳击中要达到首尾不脱离。
  26、法术二合一:指拳理中的阴阳开合虚实之道理。
“心意六合八法拳”近代由吴公翼翚宗师所传播而广为人知。吴公至化之拳学艺术,震撼武坛,响应纷纷。
  心意六合八法拳历代因传承指教比较严谨,故此,能得到传授的人也比较少。但是,也正因此种情况,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就避免出现谬误,也就保存着比较古朴和纯真的内容。这也突显出“心意六合八法拳”的明显旗帜。
  所以,有必要认真地去探讨心意六合八法的锻炼和修养,使教导者明白如何去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使学习者明白所学的是一种什么学问;使锻炼者知道应该如何去锻炼。以免让有识之士将其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一套套。
  “心意六合八法拳”分为有阳刚之锻炼的阴柔之修养。阳刚之锻炼炼的是外五行皮、肉、筋、骨、力。阴柔之修养修的是内五形神、魂、魄、精、志。
  阳刚之锻炼——形
  “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套路架式共编有66个名称,每个名称里头又各有若干招式。姿势上大部分采取弧线形,圆环形,螺旋形和波浪形,缠丝等等圆
形活动方式。外形如果做到松圆,更有助于内部的清虚。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式子名称以极之寓意优雅的名词特显示其意无穷的以意象形,形随意变。更促使形之活动
有意至形生的出尘和洒脱。在形势上,整个套路架式既活泼又高雅,既敏捷又稳重。式式相连,招招相扣。因此,在学习上极之容易记忆和掌握式子的活动目的。深
受学习者的喜爱。
  形产生的招式,它具有武力的攻防作用,这作用是相对的。这里面包括有距离,角度,时间,缓急等等要求,而人的身体通过有效的训练和锻炼来配合。
  (一)动诸关节,舒筋活络
  有道筑基之功,说的是根基的椿步功夫。拳学所喻根;是在无形之中,意在场势,是虚无之法。底盘功夫的扎实,实是长年久月的锻炼而得。拳学将人
体割据称谓五总九节,指的是两手,两脚,一躯干。又各分三节;腰为根节,胸为中节,头为梢节。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脚掌为梢节。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掌
为梢节。九节的活动产生各式各样的姿势,九节的各种各样的姿势组合成为招式。任何一个姿势,九节为主动的关键。当然,或许某个姿势以根节之动为始,或者以
中节之动为始,或者以梢节之动为始,全在于姿势活动的要固所决定。在锻炼之时,手脚、身躯的进退,高低、俯仰、都会即时影响椿步的稳固。站立好的椿步式有
后跟离隙,或有前脚掌翘指,诸如此类的情况,皆因动中之滞所为。在心意六合八法拳的起势,双手徐徐延伸升起。根节为始动,若中节不松开令其不受束缚,中节
必然不能滑动,因而产生僵,僵必滞。其形势上手虽然抬起了,却犹如木棍般似的。要使拳架灵活,凡一举动,九节必定要活动。一举手投足并非动手动脚;而是诸
关节都动,也就是动诸关节。若一举手,诸关节俱动,以协调配合手的形态。若一投足,诸关节俱动,以协调配合步的场势。
  这种伸展是基于骨的活动,或自然为之,形的动作也自然伸展大方,因此称呼为舒展。骨的活动,筋的舒展的同时,肌肉必须呈松放之状。在中医学
里,将人体固定有诸多的经络位置等等。经络犹如道道关卡,必须要以松通,才不会出现牵制的情况。但是,在拳道学中,经络的理解是人体任何的一点点。点点的
僵硬都破坏了“整”的概念,使锻炼者走顶,不能走顺。人体的任何一点点都有可能成为受制的关键。同样,人体的点点都可成为反应的来源。拳道学中的活络是松
放开全身肌肉,实并不等同中医学里的有限的诸多经络之说,筋如果在紧缩的状态下,在局曲的状态下,在崩直的状态下,此时的肌肉也就得不道松放。肌肉得不道
松放,经络也就紧张,闭合。这也就是舒筋活络的要义。
  (二)活血脉,展骨骼
  人体内的血在血管里是自然的正常的流动,血液流畅,五脏六腑的机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养而强化它的能动量。达至身心的健康,延年益寿。血脉在
紧、硬、僵的情况下,血脉的血必受阻隔或是卡隔。在这种情况下,劲就不能体现出来。断劲这名词也正是形容气在催动血的流动时,因为血受到阻隔或卡隔而催不
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堵气、憋气。体现的也就是断劲。使血液流动不畅顺。反之,也说明因为血脉紧缩、血液流动不畅顺,必产生硬滞。
  形的锻炼自然有招式的出现,在“心意六合八法拳中,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起点和终点。之中还有运行和最后的变换,可称为到位,过后称出“出
尖”,不到位又成为“不及”。过和不及统称为“出尖”。有道:过而不及。每一姿势,招式,都是五总九节的战士。这种战士呈现成为格。五总九节俱展,在这里
“展”又有另一番含意,是一种阔大,雄伟的意义。全身四肢百骸俱有伸开。与伸手、劈腿、仰头截然不同而喻。拳道的锻炼过程分有:形、色、神、气,用五个阶
段的修为。展骨骼是“色”的阶段。色的含义是每一个动作、姿势,无论是运行之中,或者是势之中,都必须符合式子的要求。达到锻炼中所要起到的作用和辅助和
继续。展骨骼,它具有相关作用的辅助和继续是促进四梢俱伸。
  (三)起伏纵横,清灵活泼
  心意六合八法拳招式上也不例外地有应有的起伏纵横诸如此类。但它不相对地有别以其它。心意六合八法拳它是在绵绵不断之中,柔缓地运动者象江海
一样的起伏纵横的汹涌波滔。它又象山岳一样静止的,似乎是静止绝对不是死亡的,起伏纵横的雄伟叠峻。起:起如三十九式“丹凤朝阳”,起是扬其身,若有增长
之意。有言道“丹凤朝阳势占强。它不是站立之高,乃是俯盖的气势。因此,起有起之形,而绝非止于动词之起。“伏”则是沉。有钻掀之势,非仰其身之状。例如
第六式“摘星换斗”等,形势上有下蹲之势,但不能蹲出锐角。不可出现弯腰曲背,或低头哈腰的形态。在这里“伏”势是全凭沉气,意指挥。“伏”又有别以
“降”。其中分别之细微,产生的效果大有异样。但凡招式都有“纵”之势。心意六合八法拳在“纵”的意义上又有其更深层次的要求,它有放其势之要。其势之放
则需有前方和后方的同时异向的显观。而且,是以后方之纵为前方之纵,与“横”之顾裹相依,松柔圆活的十面支撑的凶勇之姿。
  演练中成熟的掌握起伏纵横的要义,架势上方能达到不偏不倚,不仰不俯。心意六合八法拳有诸多式子是以动物形意为名称。例如:临崖勒马,伏虎听
风,鸿雁双飞,灵猿摘果,狸猫扑蝶等等。在诸如此类的式子演练时,并不是以动物的形象而加以模仿。而且要以体现动物的灵性为锻炼。这种锻炼在于意的神似。
另外,翻江倒海,风卷残云,拨云见日,风动浮萍,气升昆仑等等,更是要由心意的理解和感觉来演练这些式子的气概。总之,整套心意六合八法拳是以精、气、神
的培养来作为锻炼的原则。使锻炼者在走架子的时候更加神似。
  因此,知晓每个式子动作的含义极为重要。举例:临崖勒马这式子,他的含义是:前手如附泰山,后手如抱婴孩。鸿雁双飞这式子的含义是:神态清灵劲内蓄,束翅盘旋惊鸿姿。伏虎听风这式子的含义是:意气心神须宁静,凝意沉气重静寂。
式子有了这些含义的指导;走起架子就不会轻举妄动。才能做到:手无定向非乱动,身无形势不是停。也正是清灵活泼的原意。
  (四)曲伸有节,出入有法
  拳经有日:“三弯,不弯体不成。”三弯指的是手弯、腿弯、腰弯。对这“三弯”的理解,高者喻高,低者喻低。心意六合八法拳以五总九节概括人体
主要骨节的分别。在行拳走架,以要推手,搏击,又当以全身百骸来谈论曲节。之所以曲要全曲,伸要全伸。局部的曲产生憋和懈。局部的伸形成支和顶。故拳经有
言:一动全身无所不动。总而言之,凡一举动,百骸之节俱动。这也更呈现清灵活泼之态意。五字诀中曰:“松紧要自主,策应宜守默。两手轻轻起,曲伸无断续。
转移有曲折,形似游龙戏”。这些所造成的后果在实用的技击上不能做到得势得力的根本原因。通过心意六合八法拳的锻炼后,一般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有:对中枢
神经系统的活动和调节。对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对消化系统起到推动和按摩的作用。使用运动系统的筋骨舒畅,关节灵活,肌肉收缩力和舒张力的加强。从而增强
了体质。特别是对中老年的人来说,有着减少疾病,增长素质,延迟衰老,精神愉快,延年益寿等显著功效”。先师张——特别指出:“切勿超过了体力负荷去硬练
  曲伸有节,说是谁始谁终却也是不由自主。然而也如五字歌所言:“心意本无法,有法是虚无,虚无得自然,无法不容恕。”心意六合八法拳在整个理
论和实践只中强调“三盘十二势。”他内以养心性益气。外必修形体健身。运动时不偏不倚,如实如虚,动作连贯,圆活轻灵,柔和沉稳,神意放松,不尚拙力。
  (五)势势相当,节节相应
  拳势分为形势和气势。他们是同一样中华拳道的不等同层次的分别。吴公翼晕在“心意六合八法拳释义”一文说道:“拳贵柔绵,而忌硬滞”。又说:
“诸势之中,有拦有提,有击有发,有虚有实,有缓有急,有松有紧,有化柔用刚,有化刚为柔,松紧有则,刚柔有律”。“如翔鱼戏水,其势韧而矫;似鹤舞长
空,气若江河海川,蜿蜒万里相接。在锻炼过程中必须明白和掌握步眼,身形,手势这拳学三大要点。任何一个式子或者小动作的演变过程都不能失却这原则。形势
上势势都在转变之中,在转变的过程,也固然出现曲折之状。处处有曲折表现的不是折断或者逃避。处处的曲折是曲中有直,长期不懈的锻炼就是求这“直”。他无
形的存有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拳术之术。
  常言有道:拳打两不知。互相不折短对方是如何出手和如何应招。势无常势。应变也无一是的规范。在形势演练的时候,可以模拟对抗的情况进行演
义。之中包括有距离,角度,时间,速度等等的问题。然而,这并不等于实战。吴公翼翚告诚:“应变之方,无定法可寻。纵观现代中外武坛搏击之中,相互拳击的
命中率都很高。却甚少有一击而将对方击倒。若以专业的击技运动员的本身的力量,其实一击而倒的实力是绝对有的。双方虽然有如何强壮的体格。严格来说,彼此
都承受不起对方一击的实力。可是,往往出现互击多拳,双方仍然没有重创的情况。这原因是双方并不能有效地将本身的能量充分发挥在一拳击之中。出击之时往往
最多只能发挥本身一半甚至不足一半的能量。因为在一击之中有多半甚至多一半是推出去的效果。所以,把对方击退了,可是这退是因为推出去,故无法造成重创的
效果。从拳道学的理论来解释这种观象为:暴之力,而非武之力。先师张长——在“平分秋色”这式子中说:“开合有节,蓄发如弹簧,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崩而
不散,勒而不滞。”实战的效果都是靠平时的锻炼累积状大的能量。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节节相应的效果,在八法之中提到“静定守虚”。“勒”字,就是要镇定不
躁,心无旁鹜,随机观变,心定神凝,虚无自在,虚以引真,乘隙进取。”
  (六)阴柔之修养——气气
  气气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于人体之内的东西,是一种质状,也称为元气。自古以来,拳学家将气的培养视为拳学锻炼的另一高层次的目标。
  气的培养状大之后,更有效地达到养身保健的效果,此为其二。通过气的感觉去体悟宇宙的自然哲学,此为其三。在气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经过听劲的知觉运动。因此,古拳道圣哲言道:“听用耳听不用耳,用心听。听用心听不用心,用气听。”
  吴公翼翚在心意六合八法拳释义中道:“阴阳水火,为天地之大经,主人身之大本,明乎阴阳,即知水火,水火氧也,阴阳理也,流行天地生生不息,皆一氧之流行也。
  (1)虚以引真
  先哲李东风在“心意六合八法歌诀”有道:“欲知有象原无象,固守虚无过坎离”。道家学说认为“有”的观象必定是“无”为先存。人之“有”形体
观象,之先是“无”的气先有。气是一种虚无的质,因此必需要有一个虚无的境况来修养。拳道学将这种修养的境地称之为“松”。松是一个总概念。常言:一分
功,一分松,松到一无所有是真功。在锻炼的过程中,经过沉、重、轻、灵、虚、无……等等,都是在松这概念里头的一个又一个的阶层。拳道学要求有五松,一是
骨骼松,一是肌肉松,一是脏腑松,一是气松,一是精神松。五松的要求在锻炼时没有谁始谁随。身体处在松开的状态中,体内的气就自然而然的活动起来,以“有
意求,无意守”为原则。活动起来的气就得以培养壮大。人的体形如何才能松开的状态呢,如何能在松开的状态中营造出一个虚的境地来引动元气呢。人体在“紧”
的状态中是无法松开的,在这里“紧”是一广义词。肌肉用力收紧,使人体憋气,气无法活动产生了胸闷甚至面红耳赤。全身放软,惰懈,使人体气郁,气受到压抑
令人萎靡不振。意识上的求进使人体气胜,产生不舒服,意气不能放开。人体是在极其自然,毫无造作,不得逞以耀武扬威之态,以舒适以至中和来体现松开这概
念。气的活动不依靠肌肉或骨骼或脏腑来促使的。拳道尚精神。气依靠意来促使其加强活动,人体的意是气的制御者。吴公翼翠说“心意六合八法拳以意行气,气沉
体固,固守虚无,动以侧静,虚以引真,化形转换,依据于神,集神养心,心意俱合,元气自生,调息养气,以运行姿势为筑基之本,精神自然焕发,体魄自然坚
固”。虚是松的总概念的一个解释。这种虚是感觉体现在神的状况。严格来说,要彻底明白这问题必需有懂的和理解并掌握他的导师言传身授而悟道。
  (2)抱神以静
  气是一种虚无的质,摸不着,看不见。在人体内,充实的气质透过人体而表现出来,因此,气又可称为“人神”。
  气是修养分为二种功法,一是动中求静,一是静中求动。
  心意六合八法拳它的走架子是动中求静之修养,而其桩法则是静中求动之修养。内气这种活动的方式拳道学称之为“运”。因此气的活动又称为内运。
气的内运绝对不能用外形姿势来故意指导的,但却需要正确的外形活动来相配合。用外形来相配合以达到内气有效地静动的方式称为动中求静之术。桩功则是以不动
之状态让内气不受外形的影响而有效地运行。使看不见,摸不着的静式运动促使内气鼓荡壮大。这种静式的内 运称为静中求动之术。
  质言之,在运的内部静动的“因”,继而成立外部形动的“果”。外部形动的“果”也因此让我们感觉到了内部积极的静运。这种静动的运,不断地变化、发展,继而产生外部的动,称之为运动。(拳道要略——论拳道运动)。
  气分五龙。五龙也称无藏之气。中医学认为五藏之气存留于心、肝、脾、肺、肾。然而,拳道学则认为五气存留于整个人体之内。而且这五气通过修养
壮大之后,能冲出体外,与宇宙间的元气相为而合。五气之中,神气居首。它是人的灵魂的表现,它能接受外间的诸多事物并将其化合。古圣哲在这化合的过程中认
知神气包含有:神、德、志、思四种虚无的质。修养其质之时,必须努力去达至中和。老子所言:“僻谷”。谷是欲之古字。在拳道学里欲的解释有:出尖,呆滞,
逆,胜,轻举妄动……等等诸多此类。先师张长文在谈到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六合之一“动合于空”:“这里的空是指道家称谓虚无或无为”的意思,也就是静默的外
界无干扰的意思。又道:“心与意为主,神与形相辅,锻炼者重气,功到自然通。”在神形相辅这一解说中,外形上必须掌握架式的总原则的步眼,身形,手势。行
之以意,存气固神,气固神凝,运行而后神意清灵,神意清灵而后奇正相生,奇正相生而后变化不竭者,其动之时,其静也是,乃能制胜于无形。
  (3)泰定出俗
  内气固修养出息而不断壮大。常人的内气修养生息主要是依赖睡眠。然而,睡的多又伤神。所以,拳道锻炼者除了依靠睡眠之外,更利用“意”来促进
内气的休养生息。在修养的过程中,以意导外,努力使体内的气壮大。但是,外壮并不能因此而内壮,而内壮反能促进外壮。因此内气的修炼培养才能有效地令躯体
更富坚韧,精神更加充沛,“一口气”的目的是修养全身。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都需要这气。当内气充分地润遍全身,润满全身,充沛全身。内气不可以凝聚于一点。
内气在修养生息的过程中始终要以“意气放大”为原则,一念代可念也如同内气凝聚于一点,是制造迷信的意想而已。先哲在诠释“意”,“无意是真意“。
  心意六合八法拳的架式。其动静之理在气的修养生息的锻炼中则是属于阴之动静,无论在虚实转化中须以轻灵圆活,中正安舒为要则。架式上的要则。
近代,五行的相生相克广为人们所承受,虽然这一理论和实践都验证了其正确性。但是,在阴阳理和相对主义要认真分别认识。内与外、虚无与形体等等,这是属于
阴阳学。而快与慢,正与侧,高与低,长与短等等则属于相对主义。又言:“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五行也不仅在于相生相克。“炼与悟”一书第五章:“……这
种情况并不受意识左右,只受神意指示。它也并非‘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了,一切恍如假象,自然假象,更不是相生相克,应是相异相生。”第四章:“达致化的
过程,有许多相互的关系,这种关系有相生相克,还有相异相生的奥妙”。
  拳道在于性灵,不拘泥于套。内气的运用采用开合的方式。开与合都是意气放大。如果形势上动作例如:双手的距离拉大为开,双手的距离缩小为合,
将这类的相对视为开合的话,这种开合也无甚意义可言了。在阴柔,内气的修养过程中,开合是属于阴阳理学。开是意气松放的开,开向空阔。合是意气回拢的合,
合回深渊。因此,开也不尽为开,合也不尽为合。意气的使用令方向产生了变化,吴公翼翚在“心意六合八法拳释义写到:“体乎阴阳之理,合乎运行之数,开户谓
之火,闭户谓之水,一开一闭,谓之变”。内气在以意导气的开合运动中产生强大的静式动势。这动势绝对不能用形体来促动,任何形体的促动反而使内气僵硬。有
言: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久而久之的以意导气的修养,开之中自然有合的圆整。合之中自然也有开的松放。调整到周身一家,完整一气。古圣哲将此
状况谓之为“阴阳载复”,继而再产生气的鼓荡。
  传自后唐、北宋之间道家隐士陈抟的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是一优秀的拳学。是丰富的中华文化智慧的其中一门学问。在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养
身保健,祛病延年的功效。对它的研究和探索能促进智慧和精神素质精义入神。先师张长信说道:“六合八法是别具风格的一种拳学,不是集成各种拳法的混合体。
吾宗心意法,为希夷门“内养心性、外修形体”以平息万有之行功基础,把有行之躯佐以无形之气贯穿天地间调息养气之功。
  一、桩法名称
  调息桩、问路桩、勒马桩、推月桩、双飞桩、流水桩、抱月桩、挂月桩。
  二、练习程序
  本套桩法练时分静、动两法,可静、可动,动静结合,静中求动,以意引导,势分高、中、低,充分体会“六合、八法”之要义,要练桩法,先行“静”功习练纯熟后方习“动功”,宜动、静结合,循序渐近,依个人体质、时间、环境而定,不可间断、松懈。
  时间:每日早晚均可,每餐前后1小时内不宜。
  环境:宜至空气清新、安静、视野开阔、光线柔和、地面较为平坦之处。
  内容:先了解各个桩的站法及要领,熟读“六合、八法、行气十六字诀”,练习桩法时要求“自然、放松、心静”。
  自然:所谓心意本无法,有法是虚无,虚无是自然,要气能下沉,心宜静思,头上顶,尾闾中正,牙齿轻叩,舌轻抵上腭,自然呼吸,不憋气不用力,以腹式呼吸为主。
  放松:松既不是软,也不是缩,要神松意紧,筋肉合力协调,用神用意不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要求:精神放松达到“颈项、两肩、背端”得到有效的舒展,使“骨骼、筋肉、五脏”都放松。
  心静:精神的放松,方能够达到“心静”的境界,心不能静就产生思想,身体各方面部位的紧张,躯体失衡,运动时不能够协调,要排除杂念,达到气血畅通,神清意静。
  练习完毕收式要求:双腿渐直起来,两手同时轻轻放下,以双手背,从两侧抵腰,在原地休息几分钟,待气血平息,无其他反应时方离开原地。
  三、八大桩练法
  第一式 调息桩
  1 静功定势
  立身中正,双足平踏地面,左足横踏使双足尖朝前与肩同宽,足趾抓地,头上顶,目平视,齿轻叩,舌抵上腭,以鼻呼吸,下颌略内收,松肩、垂肘、双掌心朝内贴于双股外侧,中指对裤缝,拇指朝前,含胸实腹,意守丹田,腋下虚,裆圆。
  2 静功站法要领
  桩式摆正后,从意念中体会双掌的上提、下插、前托、后拉、外撑、内合六种劲力的方法。
  (1)上提:双足踏地,渐膝曲,胯、身体随势渐下蹲,同时,以肩带肘携腕似十指悬线系垂物上提,然后渐返原势,意在指尖。
  (2)下插:当上式回复原势时,伸膝、胯、身形渐起,以肩催肘、腕、十指向地面插入。意在指尖,然后渐回原势。
  (3)前托:翻肘提腕,掌心朝前上,十指微分,掌心饱满,意在掌指往前托,托时身形略下坐后移,腰背后躬,命门饱满,力起足跟,渐回原势。
  (4)后推:提肘翻掌,掌心朝后下,自腰胯处随时往后托按,意在掌心托时重心下移,双跟略提,渐返原势。
  (5)外撑:松肩提肘,以肘带腕掌向外横撑,渐达掌心朝外下,外撑时双膝略内扣,意在双掌,然后渐收回定势。
  (6)内合:曲脸,跨略后坐,双掌随肘外撑时内合向内挤压,掌心略向内下方,意在掌心。
  3 动功的要领(活步桩)
  由定式变为左足前上步,后退步,左前上步,左后退步,右前上步,右后退步练法及右足活步练法两种,习练时分别进行或交替演练。下面以左足活步的行功方法为例演示:
  (1)前上步:势回定势而走,左足前上一步,重心前四后六,左足跟略提起右足踏实,双掌同时提起,随体自胯处前托,掌心向前上,渐返定势。
  (2)右足前上步双托掌:承定式,右足前上一步,双掌提起自胯处向前托,重心前四后六,右足虚踏,左足踏实,坐胯曲膝,掌心朝前上,意在掌心,然后渐返回定势。
  (3)左足,左后退双托掌:承定式,左足往左后退一步,右足跟提起,双掌前托,曲膝坐胯,重心前四后六,然后渐返回定势。随时回拉,恢复定势。
  (4)右足后撇双托掌:承定势,右足后撤一步,重心后移,左足跟提起,重心仍前四后六,退步同时双掌翻转前托而出,然后回复定势。
  第二式 问路桩
  1 静功定势
  立身中正,头上顶,下颌内收,轻叩齿,目平视,松肩垂肘,双掌心向内,中指对裤缝,落于胯外,尾闾中正,双足尖朝前,双足自然分开,含胸实腹。
  承定势,左足往左虚踏一步,身形略左转,双掌自下往左划弧形,随肘臂上托而起,拇指朝上,指尖朝左,右掌心向内,左掌心朝外,目视左方,双肘
沉,左掌高于肩平,左掌下对左足,右掌高及下颌,掌尖位于胸腹中线,指略曲,重心落于右足。站桩时主要体会以意念引导双掌的阴阳互换,上托、下切、外拨、
内掩,前穿后带时身法、步法、手法的调整、配合及劲的运转和招势的演变、呼吸的调整方式等。
  2 静功站法要领
  (1)左掌前插
  承定式,左足外旋,调膝胯身右拧,以腰带肩运动,右掌随肘略右拉,左肩催肘送腕,指左平插,随回定势。
  (2)左掌回撤,右掌前穿
  随定势,调膝胯,身左旋,左掌回撤,右掌前穿,随回定势。
  (3)左掌上托,右掌下按
  承定势,腰胯右旋,上身右转,左掌心略上翻,上托,右掌下按,随回定势。
  (4)左掌下按,右掌上托
  承定势,调膝胯身左拧,左掌下按,下对左足,右掌上托,下对右;左足虚,右足实,随即回定势。
  (5)左掌往左横拨挂,右掌掩推
  承定势,重心后坐,身左旋,左掌往左横挂,掌心朝上,右掌翻,掌心相对,随体左掩,随回定势。
  (6)双掌同时右拨
  承定势,重心后坐,调整胯膝,身右旋,右翻掌心向外,双掌同时右拨,随即回定势。
  3 动功(活步桩)要领
  (1)左掌前插,右掌回扣
  承定势,重心前移,左足前上半步,身右转,左掌顺势前插右掌回扣,右足实,左足虚,前四后六,随即回定势。
  (2)左掌回撤,右掌前穿
  承定势,上身略左旋,左足往左前斜踏半步,左掌回撤下按,右掌自左腕上方前穿,左足虚右足实,随即回定势。
  (3)左掌下按,右掌上托
  承定势,上身旋左掌下按,右掌上托,左足虚,右足实(四六步)回复定势。
  (4)左掌上托穿,右掌下按
  承定势,身左旋,左掌往前穿,托右掌同时翻掌下按,左足虚右足实(四六步),随即回定势。
  (5)左掌横挂推,右掌上前伏推
  承定势,身左旋,左足横进半步,右足跟外旋,调膝胯,左掌随肘臂往左横挂、推,掌心斜向上,右掌心向前下伏推,回复定势。
  (6)左掌右横掩推,右掌左横拨下按
  承定势,右足后退半步,坐胯膝,身右旋,翻右掌心斜向外下双掌,同时随体往右,左掌横掩推,右掌往右横拨下按,随即回复定势。
  第三势 勒马桩
  1 静功定势
  立身中正,双臂自然下垂,双足平踏地面,与肩同宽,头上顶,颌内收,尾闾中正。双掌心翻向前,承定势,两胯侧上穿及鼻,左足上步,身右旋,左
肘曲,立掌前推,同时右掌曲肘横臂回拉。重心前四后六,左掌斜立,掌心朝右,虎口平目,下对左足,肘对左膝,右掌心朝内,高平肩,掌尖对前中线,坐胯曲
膝,尾闾对右足跟。
  2 静功站法要领
  于定势中体会左掌臂向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迎接招式时的变化手法、身法、步法的配合,劲的生段传送法则。
  3 动功(活步桩)要领
  (1)左掌前斩,右掌回扣
  承定势,左足前上半步,重心下移,身右旋,左掌向前斩切,同时右掌扣,双肩同时开合,左足虚,右足实,重心前四后六,尾闾对有足跟,复回定势。
  (2)左掌后带,右掌下掩
  承定势,调膝胯身右旋,以左掌翻转后带,右掌心向下伏按,继回复定势。
  (3)左掌上穿,右掌伏按
  承定势,调膝胯身右旋,左肘内里顺势前臂及掌向上螺旋形穿插,同时右掌向心前下按至肘平,左足跟提起,右足踏实,重心前四后六,回复定势。
  (4)左掌下斩,右掌上托
  承定势,调膝胯身右旋,左肘带掌下斩至胯平,右掌翻掌上托及顶,左足踏提起,重心前四后六,回复定势。
  (5)左掌右横推,右掌搭扣
  承定势,调膝胯身右旋,左掌往右横掩推,右掌与左掌心相对含扣带两力与左掌相对应,回复定势。
  (6)左掌左横拨挂,右掌前推按
  承定势,调膝胯身形左旋,左掌心略内翻向上往左横拨上挂,同时右掌往下方掩击(伏推),回复定势。
  以上为左式的演练,右式的演习方法相同。
  第四式 推月桩(左势)
  1 静功定势
  立身中正,双臂自然下垂于双胯外,双目平视,双足尖朝前,宽与肩齐,下颌内收,舌轻抵上腭。
  左足往左前斜踏半步,左足跟吊起,同时双掌自胯处上提,翻转掌心相对,往左前推,双手与足同时动作。
  要求:左足虚,右足实(前四后六)尾闾中正,左肘下对左膝,左掌下对左足,左掌心斜向内上,掌尖高不过眉目,右掌距胸一拳,高与左肘平与左掌心相对相合,目视左掌前。
  2 静功站法要领
  先练定势,等架子准确后,于该架中体会:左手往上、下、左、右、前、后其六个方向运动时双手与膝、足、跺、胯、肩、颈、肘、腕的配合方法及变化规律。
  (1)左掌上托穿,右掌下按压
  承定势,身右旋,左掌随肘内里顺势,向上托穿,右掌翻掌心向下自心前按压,回复定势。
  (2)左掌下斩截,右掌上穿挑
  承定势,身左旋,左掌往下斩截,同时右掌尖朝上(小指对鼻尖)往上穿挑,继回复定势。
  (3)双掌前推
  承定势,重心前移,双掌随体往前推挤,意含上推托,下挤按,继回复定势。
  (4)双掌后捋
  承定势,重心后移,身后坐,双掌翻转掌心相对,随体后下捋,双掌十指暗扣内劲,回复定势。
  (5)左掌左横挂,右掌伏推
  承定势,身形左旋,以肩带肘左掌往左横拨挂,右掌随左肘向前伏推,右掌随左肘向前伏推,回复定势。
  (6)左掌右横拨掩,右掌横带
  承定势,身右旋,重心往后从,左掌往右横拨掩,同时右掌随肘往右横带回扣,回复定势。
  3 动功(活步桩)要领
  (1)左右式互换法
  承左势定势,左足回撤于右足内侧,双掌回撤至腹前上、下相合,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右足往右前上一步,同时双掌提起,右掌随右足上穿前推,掌心向内,掌尖高及眉,左掌往右肘内侧伏推,重心在后,前四后六,此乃右势。
  (2)右后退步
  承定势,右足往右后退一步,同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同时前推,继上右步,双掌回撤至双胯外侧。
  (3)左后退步
  承定势,左足往左后退一步,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同时前推,左足上步于右足内,双掌自上收于双胯外侧。
  (4)直进步连环演习
  承定势(左势),重心前移,右足并于左踝内侧,同时双掌翻转换位;随即右足往前上步时推出,继左足复上步,双掌交替,阴阳互变,连环演习。
  (5)后退步连环演习
  承定势(左势),收左足经右踝内后撤一步,后撤同时调膝胯转体,双掌互换推出,(右掌在上,左掌在下)继右足后退,双掌互换推出,可循环往复演练。
  第五式 双飞桩
  1 静功定势
  立身中正,双掌自然下垂于双胯外侧,目平视,尾闾中正,松肩垂肘,双足自然分开同肩宽。
  左足往左前踏半步,同时双掌臂上扬,左臂自下而上继往左托挂掌心向内,右掌自右胯际随肘前推。左肘垂,下对左膝,掌高及顶,掌尖向右,右肘下对右膝,右掌尖斜向外上,掌尖高及鼻尖,左足虚,右足实,身体向左转拧。
  2 静功站法要领
  (1)右掌前插
  身左旋,右肩前送,右掌往前插,随回复定势。
  (2)右掌后拉下压
  承定势,调膝胯,身右旋,右掌回撤(含扣带、下压缠裹之意),同时左掌做势前穿,回复定势。
  (3)右掌上穿托
  承定势,重心右移,身左旋,右掌尖朝上,小指对鼻尖上穿,同时左掌回按于右肘内侧,随回复定势。
  (4)右掌下切按
  承定势,身右转,左掌上托,右掌下按,两掌北相对,回复起势。
  (5)右掌左横拨
  承定势,调膝胯,身左旋,右掌翻掌心朝外肘横,双掌随转体同时往左横拨,回复定势。
  (6)右掌往右横挂
  承定势,调膝胯,翻右掌心朝上,坐胯曲膝,身右转,右腕臂平胸往右外挂横推,力生左足而达右腕掌指,回复定势。
  3 动功(活步桩)要领
  (1)右插掌
  承定势,右足往右进半步,身后坐,上身左转,左掌随臂后上挂,右掌随肩肘右插,目右方,右足虚左足实,随回定势。
  (2)右掌回拉,左掌右穿
  承定势,右足撤半步,身右旋,右掌往回平撤,下对右足,左掌自右掌上平穿,回复定势。
  (3)右掌上挑穿,左掌下盖
  承定势,右足踏实,重心右移,身左旋,右掌立起翻转上穿挑,左掌往下盖至右肘内侧,左足虚,右足实,回复定势。
  (4)右掌下按,左掌上托
  承定势,调膝胯,身左旋,右掌下按,左掌上托,右足虚,左足实,回复定势。
  (5)右掌前推,左掌回带
  承定势,右足跟外旋,调膝胯,身左旋,右掌前推,左掌自上而往左下回带,回复定势。
  (6)右掌横挂,右掌下按
  承定势,左足跟外旋,身右转,右掌随臂往后横挂,左掌同“时下按至胸前于右肘平,回复定势。
  第六式 流水桩
  1 静功定势
  身体自然站立,目视前方,双足自然分开同肩宽,双臂自然
下垂于双胯外,掌心向内,尾闾中正,肩松肘垂。重心右移,左足前踏半步,双掌合于胸前,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左足继左前上半步,同时左掌往前上穿,右掌往前平插,左掌高过顶,肘略曲,下对右足,左肘下对左膝,双膝略曲,目视前方。
  2 静功站法要领
  主要于定势中体会双掌臂开合,右掌前插,左掌上、前推、外挂,与身形配合之法,腰背伸缩时双臂开合送掌上穿前插之法。
  3 动功(活步桩)要领:
  (1)右掌上穿,左掌平插(上右步)
  承定势,收左足,双掌回撤至胸腹前合抱,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右足向右前斜上一步,同时右掌随右足斜上穿,左掌同时往前平插。
  (2)右足后退步,左掌上穿,右掌平插
  承前,右足回撤于左足旁,双掌回撤于胸腹前,左掌在下,右掌在上;随右足往右后退一步,身形后坐,掌左上穿,右掌向前平插。
  (3)左足后退步,右掌上穿,左掌平插
  承前,右足上步并于左足旁,双掌回撤于胸股前,左掌在下,右掌在上,左足左后退步,身后坐,右掌右上穿,左掌平插,随左足上步并于右足内侧,双掌回收于双胯外,回复定势。
  第七势 抱月桩
  1 静功定势
  立身中正,双臂自然下垂于双胯外侧,双目平视,尾闾中正,双足自然分与肩同宽,随即左足往前虚踏半步,足尖着地,双掌同时前上提起,掌心向内,十指相对,沉有坠肘,双掌高于双肩,目平视前方。
  2 静功站法要领
  于定势之基础上,体会双掌随肘外撑、内合、上托、下压、前推、后拉过程中,力的发生及身形调整之法。
  3 动功(活步桩)要领
  (1)上左步,翻掌前推(双推掌)
  承定势,左足上半步,同时双掌翻转前推,继回复定势。
  (2)退右步,双掌后拉
  承定势,右足后踏半步,同时双掌下压回拉,随即回定势。
  (3)双掌上托
  承定势,重心前移,左足踏实,双肘内合翻掌上托,随回定势。
  (4)双掌下压
  承定势,重心后移,坐胯沉腰,双肘外撑同时翻掌下压,随回定势。
  (5)双掌外撑
  承定势,重心略前移,沉肩坠肘携双掌翻转外撑,随回定势。
  (6)双拳内合
  承定势,重心略后移,双肘内合,带双掌向内挤,掌心相对,随回定势。
  第八式 挂月桩
  1 静功定势
  立身中正,双掌自然垂于双胯外,掌心相对,双足平踏地面,与肩同宽,尾闾中正,目平视,下颌内收。
  双掌相合于胸腹前一尺处,左掌在上,右掌在下,提右足后退一步,坐胯同时体右转,右掌臂右上挂,掌心向内,左掌往左前掩推,掌心向前下,左足跟微上提,右肘平肩,掌过顶,左肘平腰,下对膝,左掌略高于左肘下对左足。
  2 静功站法要领
  于静桩定势中体会,左掌前穿后拉、上挑、下压、左挂、右拨时双掌的阴阳变化及身法,重心的调整配合,力的生发转换方式。
  3 动功(活步桩)要领
  (1)左掌前穿
  承定势,左足跟外旋,调膝胯,身右转,以肩催肘送左掌前穿,右掌同时后拉,随回定势。
  (2)左掌后拉
  承定势,右足跟外旋,调膝胯,身左转,左掌随肘送左掌自肩上前穿,随回复定势。
  (3)左掌上挑钻,右掌下按
  承定势,左跟外旋,身右转,左掌立,小指对鼻尖向上钻挑,右掌同时下按,掩于左肘内侧,随回复定势。
  (4)左掌下按,右掌上钻挑
  承定势,身左转,右掌立,小指对鼻尖向上钻桃,左掌下按于右肘内侧,随回复定势。
  (5)左掌横挂
  承定势,身左转,翻左掌心向上往左横挂,同时右掌翻下按,前推于左肘内侧,回复定势。
  (6)左掌右横拨掩
  承定势,身右转,左掌往右掩拨,右掌自上下压回带,回复定势。
  综上所述,华岳心意六合八法“八大桩法”,乃本门先师长期为练功之需,从整套拳架中反复论证实践后,筛选出的基本桩法,其目的是经过桩法的练习,领会和熟悉对本门拳法之要义,提高功理功法,达到养生健体、延年益寿之目的。
谈拳法前,希望大家能认识和了解六合八法的源来,它的全名是希夷门华岳心意六合八法,乃北宋道家隐士陈抟老祖(希夷先生)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内家拳法,至今有逾千年历史。
  1979年,看到某人在文章中说及六合八法,是由形意、八卦、太极拳等内家拳演变出来的,这绝对是讹传的,作者明显对人物历史既不认识,对六合八法更不认识。因为早在1969年,陈亦人先师写了一本六合八法拳书,其中一位写序的武林前辈姜容樵先生指出:六合八法绝对不是形意八卦太极的拳种,他
本人为求证实,曾经向吴翼翠师公学了半套六合八法,经亲自印证比较,身体力行,确实,体悟出六合八法绝不是由形意八卦太极拳演变出来的,它和形意八卦太极
拳是绝对不同的,因他本人便是形意、八卦拳、太极方面的专家。
  言归正传,六合八法中的六合是指:
  一体合于心,二心合于意,
  三意合于气,四气合于神,
  五神合于动,六动合于空。
  这基本法则很多人越说越玄,谈来谈去,似乎弄得更多人不明白六合八法真正意义,事实上,第一句已开宗明义说明了基本第一步要求是体合于心,要明白这点,方才知道学习六合八法的门口在那里。
  甚么是体合于心呢?体合于心,就是指身体能够配合到心所想的去做。
  体是指三体,上中下三体,亦即是六合八法五总九节力中的九节。上有肩、肘、腕,中有颈、脊、腰,下有胯、膝、足。当九节能够跟随自己的心所想的去做,有规律的动起来(绝不是胡乱的动),互相配合,发挥出与生俱来的先天之力,这才能叫做达到六合八法的基本第一步要求。
  须知道六合八法为先天之学,人身有五脏六腑,奇经八脉,骨骼,经络。五总九节之力并非一般肌肉之力,而是筋骼、关节、骨骼之力;从拳式、架子、姿势,正确运行练习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的体会及体悟。
  要能发挥五总九节先天之力,就要有学习的先后次序,先要锻炼好九节,才能有五总。这是基本要求。九节之中,又先要做好上体的肩、肘、腕三节,这是基本的第一步。为什么?因为这些部位都是最常用的,最容易把握的,如果这也做不到,其它更不用谈了。
  要特别一提的是,注意腕是包括手心,手背及手指关节。而肘是包括上、下臂骨。肩则是包括整体肩胛骨和膊头。
  吴翼翠师公曾经说过学拳有四难:知拳难、遇师难、有恒难、守业难。
  知拳不是指知道那一门那一派的拳好,而是真正明白何为拳,知拳难的论文中有说学拳容易知拳难,谈论拳理身为先,就是指这方面,拳理就是要清楚
知道身体用到的那一部份就会应该怎样活动,不是空口讲白话,是要能用手触摸到,清晰示范到及可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动作极为微细和清晰。
  九节的动,不是乱动,是有规律的动,学习时先要练伸缩循环,再而是练螺旋起伏,最后练纵横升降之力,可以独立运作,可以互相变换,可以互相配合;运用关节,舒展筋骨,使血脉流通而不停滞,用以开合伸缩,作姿势之联系。
  这规律和法门是要经师父口传心授,再加上自己耐心努力,日子有功,一点一滴累积回来。当练到以上所说九节的动,自能发出先天之力,到此才正式登门入室,进了门坎,做到六合八法的基本要求体合于心。
  要从这基本中的基本入手,重点在胸含腰耸,脊背力圆,心要心虚,即放松不用力,心房要固定,不偏不倚,动定静通,用意不用力、要放松,要持之以恒,方见力发成效。
  我记得陈亦人先师转述吴翼晕师公的话,很多人学习六合八法,老是还在门外跑,走了很多冤枉路,连门口在那里都未能找到。我后来才明白他不是单
指能否遇到名师,而是不要如入宝山空手回。起初我不明白,因为自己也在门外跑了一段日子,直至有一天了解九节要做到体合于心是为六合八法的基本第一步要求
后,才恍然大悟,这才是开始,当然确是须要师父口传心授。
  在此,我希望认识六合八法的朋友看了本文后,能明白六合八法的基本要求是甚么,不用白白浪费宝贵的光阴,仍在门外兜兜转转。至于能否跨越门坎,练得本门先天之学,就要靠自己恒心努力练习和六合八法的缘份了。
  在中国武术界,有这么一位大师,他身怀绝技不为人知,亦不求人知,为中国武术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出毕生精力,受教者达千人之多,可谓桃李满天
下,有不少弟子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武坛之名家。然而,并不是寂寞永伴这位英雄。著名意拳宗师、当年威震上海十里洋场的王芗斋先生就与这位宗师在研究探讨
“拳术”和“形意拳学术”的建立方面得到吴翼翚先生的支持和帮助,(在上海建立“意拳社”)他评价吴翼翚是他所赞赏的斯道通家之一。
  二、吴翼翚宗师生平
  吴翼翚宗师于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年出生于辽宁省铁岭,曾用名武鹏,养田,字一非,号逸叟,道号明修。祖父曾任河南道台,父亲是前清
文举人,大哥吴佩卿在北京度元任录事,二哥吴东皋在顺义县会计。吴宗师性豪任侠,崇师尊道,且潜心修养,温文尔雅,和霭可亲。先生精书善画,负济世才,怀
绝技不为人知,从不求人知,现将其生平介绍事下:
  1896年在河南开封读私塾。
  1900年在家习武,攻韦驮功,三盘十二势,六合八法拳,及刀枪剑棍。
  1901年考入北京願学堂,继续习武。拜六合八法名师阎国兴、陈光第。
  1903年保送北洋陆军武备学堂第一期(段祺瑞校长)。
  1907年在保定武备学堂毕业派往北洋陆军第一师任参谋。
  1915年任北京清查官产处任职。
  1921年任开封豫萃中学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师。
  1928年任上海南方高中,高等商业学校国文教师兼事务主任。
  1929年任上海徐汇公学国文教师兼国术教师。
  1932年任上海青年会国术组总指导,六合八法拳总教练。
  1935年参加南京第一次国术考试大会。
  1936年由张之江馆长聘任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兼编教委员会主任,同年参加第二次国术考试大会。
  1937年抗日战争中央国术馆南迁由越南缅甸转到云南昆明。
  1944年任原资源委员会专员,兼中机厂警卫大队长。
  1945年在上海教六合八法拳。
  1947年在原资源委员会天津钢铁厂、机械厂总管理师。
  1949年任原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兼国术组主任。
  1951年上海电力公司、总工会工人俱乐部国术教师,六合八法拳总指导。
  1957年陈毅市长聘任他为上海文史馆第一批馆员。
  日与世长辞。
  三、他的事迹如吉光片羽
  王芗斋所言“吴翼翚”者,就是这位已少为今人所熟知的大师。这位大武术家一生除了择徒教艺之外,很少显山露水,所以,关于他的事迹,不过是吉光片羽而已。
  吴翼翚原籍东北铁岭,寄居北京,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他随祖父迁官到达开封。开封古都,民间习武风盛。幼年的吴翼翚耳濡目染,不知不觉间
喜爱上了武术。但是,当时的儒文世家重文轻武,根本就不允许他提学武一字,祖传的家训只让他学优而作宦游。家门内禁绝习武;而家门外,幼少的吴翼翚则与同
学私约,往铁佛寺观看僧侣练武,从观看中学习一二,偷偷练习。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吴翼翚10岁,随家迁往省城,家住老官街,吴翼翚的祖父经不住孙子再三的缠说,有意无意间又受到深藏武功的密友范固国的影响,这才开始稍微注意中华武学,逐渐了解到中华武学并非肤浅的卖弄拳头,而是确有深厚功底的文化传统。
  老祖父思想一有改变,便替孙子物色优秀拳师。其实,在老官街一带,就有燕赵武术名家阎国兴等人。老祖父便择吉日领孙子去拜了师。
  阎国兴先让他学习韦驮功、三盘十二势、六合八法、二十四气导引术、陈抟老祖睡功法及长短器械。两年多后,范固国又介绍名家陈光第给少年吴翼翚,陈光弟与阎国兴同宗,也为希夷一门,只是各臻不同妙境而已。
  吴翼翚有幸得到二位大师的朝夕砥磨,渐渐能够运用自如、应变有方了。
  过了五载,吴家迁回京都,离开了阎、陈二位老师,但二位老师的精妙奇瑰之处,已基本上被少年吴翼翚掌握。在以后的日子里,吴翼翚仍然朝夕习练,荟萃精研,渐明奇正、知虚实,得生生不已之妙。
  吴翼翚还有一段学习吕红拳的经历。时间是在清末辛丑年(1901年),也就是少年吴翼翚离开省城返京都后不久,地点却是汴梁,亦即今日之开封。吴翼晕的老师叫宋清文,宋清文与阎国兴是至交,所以,他乐意授艺吴翼翚。
  这吕红拳很有些来历,据说唐代即有,当时道家许宣平曾著书立说,写下《子母连环拳》,在当时颇有声誉。此拳后经登封李逢源传于世,但这时的拳
还是吕红拳的前身。吴翼翚后来著《吕红八势述义》,认为吕红拳是明代著名技击家吕红所传。吴翼翚的老师宋清文是河北青县人,受其父宋老迈传教,宋老迈则师
承河北大名邓展熊,邓又师从李逢源。拳传关系明晰。
  吴翼翚连学六合八法与吕红八势,在当时的青少年中已是寥若晨星的人物了。
  1905年,吴翼晕以武在北京考入北洋武备学堂。吴翼翚在课余暇时,坚持独自练武,并且坚持周末例假之时,散步于郊外的下闸观音庵一带,找一块幽静处,完整的复习武术。
  他注意到在观音庵旁的石桌旁,常有两位老者在弈棋。这二老意态闲雅、潇洒,其中一老银髯白发,飘然有仙者之态。他不便鲁莽地打搅二老弈棋之兴,当然,也实在不知他们中有神功仙技,只是兀自专心致志的练拳。
  终于有一天,老者开口了:“这位少年俊秀,练武真是刻苦,可谓心诚志纯,难得难得!”
  吴翼翚惊诧间发现那仙姿鹤首的老者满面笑容,马上明白这是不寻常之辈,惶恐中还有几分虔诚地上前施礼。那位老者更加喜悦,先问了几句吴翼翚师承及籍贯等话,然后欣然起身,即兴表演了片刻。
  吴翼翚注意观看,不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即向收式坐下的仙姿老者口口首,要求拜师。他说,他太高兴了,从来没见过心意六合八法打得这么神妙,不知老师父仙名为何。
  老者嗬嗬笑着,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原来,他便是心意六合八法之翘楚陈鹤侣大师!他十分高兴地收下了吴翼翚这个徒弟。
  尔后的两年,吴翼翚潜身心于陈鹤侣指点的心意六合八法门中。他逐渐明白,心意六合八法门也是“内养心性”、“外修形体”,但却是一个完整的拳种体系;八法为先天之学,完全要求学练者心诚,非至诚而不能达理。这就是常言所谈的,心正则意诚,意诚可以通神明。
  吴翼翚认为:心意六合八法拳的理论深奥,既有着完整的拳学体系,传承千年历史,是包含着武当兼少林的古老拳种。
  四、弟子、学生皆不平凡
  吴翼翚熟谙形意、八卦、太极、少林多种拳种,学练了心意六合八法之后,便不再练其他拳种了。而这种高层次的内家拳法经他掌握形神并用之后,竟
在他身上产生了两种效应。一是他的技艺大进,非寻常拳脚功夫者可比;二是他的性情越发变得恬淡自然,不求名利,远避事非,潜心精研。
  他的技艺水平得到王芗斋先生的称赞,并非偶然。他在上海教拳授艺,投在他门下的,有好多身怀绝技、占据一方的掌门人或武术名家。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当
时,王芗斋称赞了吴翼翚后,引起武林界巨大反响。有些人去上海找王芗斋约战,恰逢王芗斋回了北京,他们便去找吴翼翚比试。
  其中,有南京著名的“铁臂膀”金文涛。此人练的是“阴阳八卦”,以勾、打、连环为主要动作特点,在南京有相当势力。他到上海是来传“阴阳八卦拳”的,因此,在上海也有众多徒弟。他带了一帮徒弟准备袭击经常在公园教拳的吴翼翚。
  吴翼翚听见了风声,心中十分矛盾。若带一批徒弟去公园,势必造成大械斗,害人也害己:若说不带人去,只身难御众手。他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只带陈亦人(原名陈楚帆)去。
  陈亦人练拳也到了一定境界,又是侠义之人,自然满身豪气答应护师。师徒二人~如既往,从从容容、大大方方进了公园。
  金文涛的大批人早已埋伏好。金文涛忽然觑见吴翼翚每天教拳的地方,来了一个人向吴行弟子叩见礼。这人是上海很有名、也很有势力的武林辣角儿尹天雄。吴翼翚的弟子竟有尹天雄这类人,这不能不令金文涛踌躇了。最后,他还是不敢贸然动手,下令撤兵了。
  其实,吴翼翚的“学生”和“弟子”中,如蒋浩泉、何福生、吴江平、张文广、季九如、何秀媛、李锡恩、傅淑云、陈玉和、赵道新、韩樵、张长信、梁子鹏、陈亦人、谭兆生、陶炳祥等,后来均是国内甚至世界扬名的武术家。
  1936年,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先生仰慕其文武全才,特派李子懋三次登门拜候,聘为中央国术馆教务长、编纂委员会主任;1948年,再被张之江聘为国立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兼国术系主任。他能在中央国术馆处于教务处长这个地位,足见其功力非凡。
  他的寄传弟子赵道新曾在赠吴师的图章上刻有两段评语:
  赵说:“余十五好拳剑,遇张师兆东于津门,幸蒙所传,略窥梗概。年二十挟技走江湖,期有所遇,凡五载终无所得。二十二年托迹海上,邂逅吴师翼
晕,盖师道中之翘楚而陷逸者也;蒙授心意六合八法,朝夕琢磨未敢稍辍。庶几得,偿夙愿。暇时,亦铁笔,故不揣愚拙,敬治一方,谨吴师鉴。”又说:”吴师负
济世才、怀绝技不为人知,亦不求人知。晚号逸叟,盖所守者不同……”
  从这段评语可知吴翼翚的武功与人品之高。
  难怪张之江曾赞语道:“一代宗师,千秋武圣。”
  新中国成立后,吴先生任上海电力公司工人俱乐部国术教师,兼任沪西工人俱乐部国术教师:1957年,被陈毅市长聘为第一批上海市文史馆员,专门研究武术史料;日在上海辞世,享年71岁。
  五、心意六合八法释义
  心意六合八法的完整拳名是“心意六合八法三盘十二势。”习此拳首重心意,通俗地讲即思想要集中,一招一式全凭心意用功(动作时用心意导之)所谓用意不用力,劲断意不断,即是这个道理。
  六合,是旧时道家的说法,放之弥六合,包罗“小天地”,指的是“天地”。本拳种的六合是“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
动,动合于空”。前面五合比较容易理解,这“空”即“虚无”或“无为”,是静寂的意思,指运动时处于似动非动的状态,讲到底即是达到自发本能运动的程度而
渐入化境。
  八法,一是气,行气集神;二是骨,骨劲内敛;三是形,化象模仿;四是随,圆通策应:五是提,顶悬虚空;六是还,往来返复;七是勒,静定守虚;八是伏,隐现藏机。达到“开阖升降”,“化象虚空”,“神形清灵”,“动定静通”。
  六合八法,以“六合为体”,“八法为用”。前人李东风讲:“得法可应变,有术方为奇。”动作要求圆活敏捷,反应迅速,松紧顺逆,变化多端;要
虚灵挺拔,顶如绳悬,尾闾正中,不失其中,要纵横起伏,来去无迹,运接蓄发做到恰到好处;要镇定不躁,随机应变,乘隙进取虚以引真,忽隐忽现,变化无穷,
使人莫测。劲势要求“开合升降”,“螺旋伸缩”,“用意导引”,“不使拙力”,“整劲内蓄”,“不露棱痕”,运动时好比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又如海涛奔流滔
滔不绝,“然而不在外形,在于精神的转换”,以求动静,动于形象而静于心意。
  三盘,拳书云:“上盘行走如追风,中盘动作如游龙,下盘落地见真功。”三盘实是升降高低的幅度表示,并贯穿于拳路的全过程。
  十二势,乃六合八法之单练法,是由十二种自然界的禽兽鳞类而命名的。因为动物都具有维护自己生存的内在本能和固有特点,武术家则用来作为技击
运用上的借鉴或象征。十二势名称如下:一势龙战在推掠,二势虎贲在拔搓,三势鹤列在摄引,四势豹掌在劈捉,五势猿肱在长击,六势熊攀在撑拔,七势雁翼在旋
翻,八势蛇行在伸缩,九势鹰扬在鸹打,十势鸾趋在缠托,十一势鹏搏在翼抖,十二势麟盆在扣锁。此十二势贯穿于六合八法拳路中,如在架式中凡拢搓搏击的形状
则属于虎贲一类姿势,取猛虎扑击之意。
  心意六合八法三盘十二势,这个拳种的劲路却是个复杂的问题,这里只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心意六合八法讲究的是“用意不用力”,心意神气必须同身
体(四体百骸)的动作结合起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个动又必须是“似动非动”,“带有心意神气之动”,这实质上即是“六合”的要点。它的劲除
了有刚劲,柔劲,刚柔相济的掠力外,还有“螺旋劲”,“卷滚劲”,“挥鞭劲”,“点水劲”,“钩沉劲”,“抖弹劲”等等;它的劲势变化则“有拦有击”,
“有蓄有发”,“有虚有实”,“有徐有疾”,“有循环螺旋”。“有推掠拢搓”,“伸缩无常”,“开合无迹”,“松紧有规则”,“刚柔有律”。其劲浑而如翔
鱼戏水,其势韧而矫似鹤舞长空:动若江海川流滔滔不绝,静如山岳屹立巍然不动:势势相当节节相应。作为练习的步骤则应先求外形架式的正确,要求劲势的作
用,即为内敛劲的发劲,最后才能达到“神似”。在具体的习拳过程中,首先应该把“拳架”练正确,尔后在整个套路练习中或单个运动操练,不断地认识“六合”
和“八法”的要领,这样练习下去,自然能做到形正神似而渐入化境。
  六、心意六合八法各界评价
  心意六合八法拳,曾是前中央国术馆的必修教材内容之一,得到许多武术家和武术界领导的推崇。
  前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书写了“六合八法”四个隶体字。张之江还题诗一首:“要为心意功,先从八法起,有刚亦有柔,阴阳并相济,体用一连贯,遍身皆弹力,圆展松合静,养我浩然气,动作似游龙,蕴藏皆珠玉,华岳希夷门,惟君得承继。”
  原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题词:“弘扬武术,造福人民”。
  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题词曰:“外修形体,内养心性”。
  原国家体育总会副主席徐才题词曰:“内外兼修,持武举文”。
  原国家武术院院长张耀庭题词:“传统武术绚丽之花”。
  美国中西技击总会会长蒋浩泉先生题词:“精研六合八法拳艺,促进世界武术发展”。
  1966年,八卦名家姜容樵先生题词日:“六合八法拳具有力学支点、医疗原理及科学内容,更能发展个体活力,适合大众练习,可增强人身健康”。
  1994年,原国家武术院副院长张文广教授题词日:“继承和发展心意六合八法拳术,为人民服务”。
  原老红军孙毅题词:“弘扬武术,全身健身”。
  七、结语
  心意六合八法拳不仅在国内传播,而且远播世界各地,吴翼晕早年弟子中不少出洋传播芬芳,以及弟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国际交流等。目前,在新加坡、巴西、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菲律宾、加拿大等国家,均有心意六合八法的研习机构及大批传人和学生。
  在安徽淮南市成立了“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术研究总会”,还在香港成立了“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国际联盟总部”。在世界上出版有多种版本和
语言的心意六合八法的著作达几十种之多,如吴翼翚和陈亦人中文版的《六合八法拳》图书、陈亦人中文版的《三盘十二势图说》图书、张伯诚中文版的《六合八法
拳释义》图书、梁士洪中文版的《六合八法拳》图书、梁守渝和梁好英文版的《六合八法拳》书和光盘、周树生和杨维中文版的《六合八法拳剑30势》书和光盘、
杨维和杨洋中文版的《简化六合八法拳》书和光盘、丁璞中文版的《六合八法拳》光盘等等,特别是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发
行,安徽淮南市武术协会指导的心意六合八法拳系列VCD光盘,面向国内外发行等,对心意六合八法拳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适逢先父吴翼翚
120周年纪念之日,作此文以示纪念。
一、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创立与发展
  中华武术种类繁多,能独立发展,迄今巍然屹立,流传于后世,实有其存在之价值。
  据传,“心意六合八法”拳术创始人系陈抟老祖,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所谓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抟之不得名曰微,字图南,自号
扶摇子,亳州真源人,自幼聪明过人,及年长,好读《易》,手不释卷。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广游名山胜水为乐,隐居于
武当山九室岩中,服气辟谷。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宋太宗待之甚厚。某年端午初,自知死期,遂呼其弟子贾德升者,凿石为室,石室成,卧化室中,在今之莲花峰张
超谷中。著有《指玄篇》、《太极图》、《先天图》、《高阳集》、《钓潭集》、《三峰寓言》、《心意六合八法》、《廿四气导引内功》。
  陈祖之后世,据传有李东风者,居隐山、距鹿东南十二里,山峦崎岖起伏,望之常有云气。李东风隐居于此,精研“心意六合八法”,接希夷之体钵。继传关杰、刘韵声二氏,流传于晋豫之间,他创编五字诀和歌诀。
  宋元通道人入太华学剑,为中条老姆派,日法剑,必得英豪绝俗、正直无私者而传之。
  传至王德威氏,六合八法易名“水拳”,王德威氏,陕西咸阳大魏村人。传道人圆融习宋元通八法,故流传于川陕一带者为“元通八法”。
  李梨、张继善诸氏,惜不详居址,仅知李氏传授潘致和,由其传授房山杨景群,以心意六合医病亦为先天十二势,及李蝉、陈鹤侣、达远诸氏。
  清道光年间,释门达远之弟子陈光第为心意六合八法之正宗。陈氏系河北昌平黄花镇人,精风角奇门六壬,喜邀游,幼年经商开封时,遇李蝉道人,习
心意神功。又范固国者(黄河北崖范家滩人氏)精技击,凡乡里著称之拳师无不走访求教。后因不足所欲,乃积资游迹江湖,以期有所遇。行抵关中,结识李蝉道
人,遂同往南阳玄妙观,学习心意六合内外神功及大乘,小乘玉川等剑法。凡五载,技术精进,得其要旨,时陈光弟与刘养真至南阳遇李蝉,从谈古今甚相得,乃贽
为弟子,与范固国朝夕琢磨,对李师所授,视为金科玉律,精心研究,颇得心得。
  先父吴翼翠晓口渝我等:各地武术皆有其风格特点,参合融化同出一宗,不可仅以刚柔缓急而判定是非。夫拳之为术,万法分流,归宗大海,其理皆
一。内养心性,外修形体。八法为先天之学,主于诚,至理之学非至诚而不能达理,所谓心正而意诚,意诚可以通神叫,习之有祛病健身之功,老幼咸宜。
  二、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谱各势次序及名称
  1 停车问路 2 临崖勒马
  3 闭门推月 4 拨云见日
  5 临崖勒马 6 摘星换斗
  7 鸿雁双飞 8 闭门推月
  9 孤雁出群 10 野马追风
  11 川流不息 12 伏虎听风
  13 声东击西 14 青龙探爪
  15 丹成九转 16 拨云见日
  17 顺水推舟 18 驽马回头
  19 瓶花落砚 20 高山流水
  21 僮儿送书 22 樵夫担柴
  23 天官指星 24 五云捧日
  25 托天盖地 26 燕子抄水
  27 朝阳贯耳 28 截手双推
  29 熏风扫叶 30 燕子衔泥
  31 灵猿摘果 32 猛虎回头
  33 旋转乾坤 34 风摆荷叶
  35 掩手神拳 36 琵琶遮面
  37 流星赶月 38 燕子斜飞
  39 丹凤朝阳 40 翻江搅海
  41 倒骑龙背 42 狸猫扑蝶
  43 抽梁换柱 44 风卷残云
  45 蛰龙现身 46 乌龙摆尾
  47 平分秋色 48 走马观花
  49 魁星献斗 50 燕子穿云
  51 提手七星 52 雁字横斜
  53 黄龙转身 54 五圣朝天
  55 叶底藏莲 56 凤凰展翅
  57 白鹤啄食 58 月挂松梢
  59 倒揭牛尾 60 童子抱琴
  61 犀牛望月 62 鹞子穿林
  63 赤龙搅水 64 风动浮萍
  65 气升昆仑 66 存气开关
  三、华岳心意六合八法名称之意义
  1、吾宗心意法
  六合为体,八法为用。以心意神为,心意为先渠,形似神同形神合一。
  2、六合
  (一)体合于心
  (二)心合于意
  (三)意合于气
  (四)气合于神
  (五)神合于动
  (六)动合于空
  3、八法
  一是气:行气集神
  二是骨:骨劲内敛
  三是形:化象模仿
  四是随:圆通策应
  五是提:顶悬虚空
  六是还:往来还复
  七是勒:定静守虚
  八是伏:隐现藏机
  达到开合升降,化象虚空,神形清灵,动定静通。
  4、行功十六字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四、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学五字歌诀及解释
  心意本无法,有法是虚无;
  虚无得自然,无法不容恕。
  放之弥六合,包罗小天地;
  释家为圆觉,道家说无为。
  有象求无象,不期自然至;
  要学心意功,先从八法起。
  养我浩然气,遍身皆弹力;
  见首不见尾,无象亦无意。
  收放勿露形,松紧要自主;
  策应宜守默,不偏亦不倚。
  视不能如能,生疏莫临敌;
  动时把得固,一发未深入;
  审机得其势,乘势击与顾;
  刚在彼力前,柔乘彼力后。
  彼忙我静待,攻守任君斗;
  步步占先机,时时要留意。
  蓄力如弓圆,发劲似箭直;
  悟透阴阳理,刚柔互参就;
  调息坎离交,上下中和气;
  守默如坐禅,动似蛰龙起。
  虚灵含有物,窈窈溟溟趣;
  忽隐又忽现,息息任自然。
  避免敌重力,原来自我始;
  双单可分明,阴阳见虚实。
  虚引敌落空,欲收放更急;
  两腿似弓弯,伸缩腰着力。
  臂脊须圜抱,内外混元气;
  息念要集神,仿佛临大敌。
  目光如流电,精神顾四隅;
  前四后占六,掌握三与七。
  形动如浴水,若履云雾霁;
  飘飘乎欲仙,浩浩乎精虚。
  意动似惧虎,气静如处子;
  犯者敌即仆,五总九节力。
  欲学持有恒,升堂可入室;
  显隐无与有,凝神寻真谛。
  妙法有和合,离尘空虚寂;
  拳拳得服膺,道理极微细。
  欲动似非动,静中还有意;
  息念气自平,默默守太虚。
  无根筑基法,蕴藏皆珠玉;
  说难亦非难,看易本非易;
  有志事竟成,世间无难事;
  欲学果有诚,久恒与智慧。
  华岳希夷门,力行最为贵;
  神意要集中,推动转轮器。
  一触力即发,使敌难回避;
  欲松似非松,欲紧未着力;
  运使求均衡,螺旋循环气;
  逢敌莫惶张,开合收与放。
  见形寻破绽,丝毫不相让;
  腕肘肩胯膝,足踏手脚齐;
  节节力贯串,处处无乘隙;
  呼吸细绵绵,升降缓而急。  
得法可应变,有术方为奇;
  法术二而一,缺一不能立。
  两手轻轻起,曲伸无断贯;
  转移有曲折,形似游龙戏。
  纵横与起伏,阴阳运行数;
  意动气相随,关节含蓄力。
  舒筋活血脉,荣卫得适宜;
  一吸气便提,气气可归脐;
  一提气便咽,水火得相见;
  精研内外功,心虚腹要实。
  率然取其势,首尾不相离;
  奇正得相生,动静随心欲。
  粗成五字诀,后学莫轻视。
  拳以劲为上,以法为贵,懂劲知法者上乘,懂劲无法为中乘。无法而不懂劲者下乘也。懂劲难,知法亦难,故学拳难,知拳更难;应由练习时注意曲
折,不在形势而在精神转换,切勿偏重理论,忽略实践一,因学拳以动为先,这种动是精神与肢体的运使,是精神合心意的支配,窃怯冥冥之谓也,以静求动,难动
于形,而静于心意千变万化,其理皆一,若非功深日久,则不能得心应手也。
  五总九节力:即肩、肘、腕、胯、膝、头、脊、腰、足为九节,掌心、顶心、脚心为五总,又名五心相印,力从脊出,是胸含腰耸,脊背力圆(心房
固),肩松即是脊力送,而后肘沉,力复达于腕底,其力发于掌指也,实与胯坐膝曲腰撑缩,足平踏,腰伸足指叩,颈项竖立,合成为五总九节之力也。
  时配中气下行,集神气沉,丹田根固,尾闾中正,始于心肾相交,坎离相合(即心肾)先天于后天相接,即元阳达于气海,气海者(即丹田)化合体肢而出,难云是力,实气之结晶,即所谓发劲是也。
  因九节有伸缩之能,合于五总,其弹力自生,而后法定,法定而后术行。
  法者,是有规律之定法,要配合应变,审动静之虚实,法难有度,不为法所限,能用法,而不泥于法为止乘,善谈法者下,若无法者谬矣。心意本无法,即经典以外所传者心法也。(为口传心意)故不言法,(佛说有一切心,我有一切法此也)。
  术者,肢体锻炼,结构间架,合乎运行,使内之精气,趋动形骸,不得有迟滞之虑,术以纯熟,心手相忘,法有虚实,动静裕如,应变有方,出奇制胜,人不能知,神妙莫测,故法术二而一,缺五不能立也。
  五、心意六合八法论架子与姿势
  拳的架子,和运使动作之姿势,全部在形势上与精神上,有密切在联系,凡于练习时,可高可低,可大可小,亦无新旧之别,可单操,又能联合次第,
作拳路演习,有循环伸缩,有螺旋起伏,有升降纵横的转换,运使关节,舒展骨骼,使血脉流通而不凝滞,用以开合伸缩作姿势的联系,其架子之形势,与姿势的转
动,务要联络一贯,不能断续分开,势分为上中下三盘(即三体),以意为主,以气为辅,圆润灵敏,行气九转,连贯九节,泯没定象,使之不露棱痕,血行于内
膜,气行于关节,所谓柔中之刚,练成刚中之柔,不浮滑,不凝滞,要在姿势与架式之中注意与无意之意,要使有态势的架子寻得无架子的姿势,要琢磨架子之起
点,和行动中的姿态,与收缩起伏纵横收放的结构,分清了架子,是与姿态动态有密切的关系,即才能组成了一个完全的拳式,这是拳术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关键。
  六、李东风心意六合八法歌决
  六合八法始于心,心意源关神主之。
  虚无自在静中动,静中养息调精气。
  精气相交意相和,趋动形骸无迟滞。
  刚柔进退意相随,绵绵密密在胎息。
  筑基无欲养元神,学得此法永于生。
  欲知有象原无象,固守虚无运坎离。
  七、华岳心意法内篇
  吾宗心意法,为希夷门内养心法,外修形体,心平息万有,为行工之基,有形之躯,用以无形相佐,一气之流行也。夫天地之间,非气不运,非理不
宰,气理相合而不相离,故法以调息养气为主。气平心定,心定而后能静、静则动、动则通,通则久、久则变化无穷,易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释日圆觉、道日
金丹、儒日太极,一切事物之由来,静定工夫,不期然而自至,无极之真机寓矣。
  道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纳,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以忘形,可以忘我,可以忘忘,入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谨,用道者知微。知止则慧光生,知谨则圣智全,圣智与道一是为真忘,惟其忘不忘,忘无可忘者,即是真道也。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则气住,所谓意是气焉。行止相随,若欲长生、神气相住,相住者即是神气不相离、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长住。
  坎离诀
  我家端种自家田,内有灵苗活万年。
  花似黄金色不变,掌中玉耘果皆圆。
  栽培全赖中宫土,灌溉须凭上谷泉。
  若知返本延年乐,登到彼岸不须船。
  来虑除情绝忘念,拴住意马锁心猿。
  功课一朝全造化,长生不老寿同天。
  蛰龙诗
  识破乾坤颠倒颠,金丹一粒是天仙。
  要寻莫向深山里,说破无非在眼前。
  忙里偷闲调外乐,无中生有采先天。
  从来认得生自处,下手工夫自口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盘八法口诀 南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