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拳,为什么叫串拳,创拳封神全传创祖师人物谱是谁?

八极拳和形意拳创始人都是谁?什么朝代创的_百度知道
八极拳和形意拳创始人都是谁?什么朝代创的
提问者采纳
目前八极拳都认吴钟为祖师,明朝创立。形意有说是岳飞,也有说是姬际可自己体悟
孟村八极拳创始人 在中国武术界,一谈到八极拳的源流,人们都要提到八极拳始祖吴钟。
吴钟,字弘声,回族(),山东省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村人。
据现存雍正二年八月谨序的吴钟氏宗族谱记载:吴钟氏家族,祖籍山西省,后迁居徽州府歙县(今安徽省),于明朝宣德年问迁居沧州。后来.吴钟的太祖父吴师孟,于雍正二年迁居山东省庆云县后庄科...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形意拳是明末清初的姬际可创的,八极拳创始者为清朝初年的庆云吴钟
形意拳创始于李洛能,由山西戴式心意拳演化而来。
形意拳是姬际可创立;八极拳创始者为吴钟。
道家思想奇门异术八极拳布衣神相赖布衣 癞所创形意有说是岳飞,也有说是姬际可自己体悟
八极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赵堡太极拳,从哪里来?何时突然冒出这个怪物?  本来赵堡村与陈家沟村几百年来关系一直非常好,不分彼此!当年蒋发死之后,他们先人将蒋发的像与陈王廷的像刻到一起,并立了碑。在碑的像上,蒋发立在陈王廷身后帮忙拿着大刀。那个碑,在他们当地立了几百年了。 在1933年陈子明出的书上还有此碑的照片。可惜那个碑不知道何时被赵堡一帮流氓为了托古张三丰,就把那碑给毁掉了。  几百年来,赵堡村与陈家沟这两者拳术的传承关系,他们对此也无异议。当年蒋发与陈王廷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陈王廷创拳,蒋发确实在其中起了很大的帮助关系。当然了,当年陈王廷创拳并没有太极拳之名称,他们只提五套拳、五套炮锤。他们赵堡人从来没有提他们练的拳是张三丰传的。为什么不提张三丰?因为他们自己也很清楚,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记载张三丰创太极拳。  陈敬柏、陈清平都是老陈家的人,他们的拳跟陈家沟都有着根本无法撇开的关系。比如陈清平本来就是陈家沟人,他们家比较富有,在赵堡镇上开了粮店,所以后来就搬到赵堡镇上住了。结果现在赵堡拳师为了撇清与陈家沟的关系。他们就说陈清平是赵堡人。搞的如此模糊。说陈清平是赵堡人,那是指赵堡村还是赵堡镇?(陈家沟村与赵堡村都属于赵堡镇)。如果你说陈清平是赵堡镇的人,那么陈家沟人也是赵堡镇的人。所以,现在的赵堡拳师为了骗钱,故意把有些说法搞的模糊化。他们就是为了自己立派做手脚。就是为了宣称自己最正宗,这样他们好骗钱。  为什么近些年出来了一个新的派别--赵堡太极拳?  利益使然!他们就是为了赚钱新立的派别。他们用尽了各种法子来编造故事,什么神手张彦,祖师是张三丰等等。其实都是为了他们骗钱找理由,编一个更大的谎言而已!  他们的拳就是陈家沟的拳,跟陈家沟的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现在这帮拳师却大搞托古,认张三丰为祖师爷。但他们这么胡乱认祖,别派并不买帐。比如杨式拳、吴式拳的拳师们,仍然会说他们赵堡的拳跟陈家沟是一样,不是真正的太极拳。杨式拳、吴式拳的人都会说,太极拳是蒋发传给陈长兴的。  各位看一看这两派的说法就知道其中问题了。  杨式拳的人说太极拳是蒋发是从张三丰那一脉传过来,蒋发又传给陈长兴的。   而赵堡拳的人却说蒋发是将太极拳传给陈王廷的。  陈长兴与陈王廷根本不在一个朝代,两人生存年代相差几百年。  都是在撒谎扯淡而已。  你的拳打的好,如果市场上能接受,国家认可你,你根本没有必要编造谎言来欺骗民众。但他们一直没有被国家所认可。  为什么国家一直不认可他们赵堡太极?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他们不承认与陈家沟陈氏拳的传承关系。自己却乱编造一个古怪地传承关系出来。  第二,他们颠倒黑白,把自己与陈家沟的关系撇清、甚至说陈家沟的拳是他们赵堡人传过去的。  第三,温县下边有赵堡镇,陈家沟村与赵堡村都属于赵堡镇。如果你叫赵堡太极拳了,你带赵堡这个名字,那你这意思是指赵堡村呢,还是指赵堡镇呢,如果你对外宣传代表是赵堡村了还好,如果是代表赵堡镇了,那麻烦不更大了?那陈氏太极岂不也得改名,也属于赵堡太极了。所以,叫赵堡太极,会引起混乱,解释不清楚。  第四,赵堡拳师人品太差。他们编造谎言就是人品差的体现,另外他们还故意挑起门派之争,比如李随成等人就是。(李随成当年跟郑悟清学拳的时间不长,他为了出去骗钱,故意编些谎言,他很早就离开老师出去骗钱了,他的一帮徒弟也是。其实这帮人的拳早就练的不伦不类、偏离正道了。)  目前市场上只有一小摄人在练赵堡太极操。为什么说是赵堡操?他们拳师自己心里也很清楚,练这套玩意儿,技击功夫绝对不行。他们就偷着练少林拳、形意拳,拳击或者散打等等。他们的真打实战功夫不是来自赵堡太极操,而是源自其他拳术。他们自己很清楚,赵堡太极操就是用来骗钱的,绝对不是用来练功的。  其实当年郑悟清、郑伯英两人的功夫非常不错,号称西北二郑。他们两人人品也很不错。郑伯英死的太早,他的功夫没传下来,只传下了外形健身表演操。郑悟清活的时间长一些,还传了一些徒弟。  但自从西北二郑这两人之后,一帮不肖子孙就开始胡编乱造传承关系了,甚至不惜欺师灭祖,托古张三丰。二郑之前,他们拳师一直没人搞托古,这帮小狼仔就开始瞎骗了。  大家都知道张三丰创造太极拳,根本没有任何历史记载,也无任何历史证据。太极拳之名称是从杨露禅进北京之后,有文人给杨露禅打的拳取名为太极拳。不知道这帮拳师是如何编了张三丰创太极拳。也许是大家看李连杰演的电影,相信了电影中说的吧。稍有智商的成年人都知道,电影是虚构的,只有几岁的儿童才会相信电影里面是真的。但像赵堡拳那帮拳师还在玩儿童能相信的鬼把戏。  其实,那帮拳师就是一帮骗子!你的拳如果打的好,没必要搞什么假的传承关系。搞假传承关系,只能说明你们心太虚。  你们练的技击的东西是其他拳,但你们在外面骗钱的却是“赵堡太极操”!你们这么搞,岂不误导拳友?  所以,大家一定要认清楚这帮赵堡拳骗子的嘴脸!  最后需要说明,我并不是为陈家沟或者其他什么拳派辩护任何事情,我就是觉得赵堡有些拳师,为了骗钱,故意编造谎言欺骗大众,觉得这帮人实在无耻,我才发文说一说事情之原由。让大家了解来龙去脉,以免上当。  他们赵堡拳师极力撇清自己与陈家沟的关系,极力把自己往张三丰身上靠。  可惜市场上很多人并不买帐,比如杨式拳无数人都说赵堡拳与陈家沟一样,都是炮锤!他们杨式拳的人说,太极拳是蒋发传给陈长兴。说赵堡拳跟陈长兴没关系,没太极拳也没关系。  但他们赵堡拳师是不敢承认杨式拳人的说法的。因为他们知道蒋发与陈长兴根本不在一个历史年代。于是赵堡拳师编的是另一个版本的张三丰传承关系。  其实,都是为了骗钱!故意编造一些假大空的东西来欺骗拳术爱好者。  赵堡太极拳师的错误就在于他们造假的太极拳传承关系。另外他们把门派的名字也取错了,他叫赵堡太极拳,赵堡,到底你是指赵堡村还是赵堡镇呢?这就有歧义了。如果让大家都理解为是指赵堡镇,那就是他在搞不正当竞争了。要不然国家也不会不承认他们了。  人家和氏一族的人很聪明,人家叫和式太极拳,人家不造假的传承关系,结果国家就承认他们了。  提赵堡太极拳,本身就是个错误。  赵堡太极拳,这个名字,我之所以说他是怪胎,还因为:其他各派太极拳都是以姓氏来命名的太极拳。只有赵堡不是,赵堡不是按姓氏来的,是按地名,并且还是不明确的地名。不知道是指赵堡村还是赵堡镇。  陈氏,是以姓陈的人命的一派。  杨氏,是以姓杨的,  武氏,是以姓武家的人创出来的  吴氏,是吴鉴泉,姓吴的搞出来的。  和氏,是姓和的人搞出来的。  那么赵堡太极拳呢,赵堡二字,不伦不类,就是个怪物、怪胎。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谁的山头高?  还看嗓门高。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为什么内家拳都不是以剑为创拳根本,但是都有剑的套路呢?
形意枪、通臂刀,即便比较杂的太极八卦,也并非是以用剑之术化而成拳的,但是每一门都有自己的剑法,是为什么呢?
按投票排序
题主的问题就不能成立,我都找不到问题点在哪。不是剑术化拳就不能有剑术么?这个……是怎样的逻辑啊?我晕了。首先指出的,中国拳术里,以器械化拳的,知名的拳种里只有心意六合拳一家。其余的没有!说有的都是猜的和现代人附会的。其次,中国的拳术,任何一门拳术,虽然名字叫某某拳,但必然是一套完整的东西,除了拳法,还必须有的就是器械。甚至在古代,器械的地位还在拳术之上。因为那时打架,尤其是民间抗击匪徒,那都是抄家伙的。过去吃武行饭,你去考武举也罢,保镖也罢,教场子也罢,甚至为匪为盗也罢,哪样不需要会器械?!这都是实用的啊!中国内家拳,实际上真可能是以枪化拳,而且门派承认的,就是心意拳。形意拳延续借用了这个说法,其实自形意起,其拳术跟大枪术已经没啥太大关系了。因为形意母拳是心意,多少带点味儿罢了。其余八卦太极,八卦根本没有正式的大枪术,它的主流枪是两头蛇,就是双头枪,后面与后人串来过一些枪术,但是不是八卦主流。八卦主流兵器是八卦刀和八卦剑。刀是斩马刀的形制,剑是双手大剑。八卦谈不上以枪化拳。太极也不是,所谓的太极是以枪化拳纯粹是很多不懂拳的票友看网络小说或是一知半解附会的。形意、太极、八极、通背都重视枪法是真的。在北方,枪是主流中的主流兵器,如同棍在南方地位差不多。这是传统历史决定的,不是门派决定的。不可倒果为因。传统武器赢人的就是刀枪剑棍,这个是因为所有兵器究其根本,大多是从这四种演化而来,剩下一些独特稀奇古怪的,则只可出奇制胜,经不起正经的比拼。所以基本拳派这四样兵器必然有。这四样如果各自代表一个扇面的话,它们组成一个圆,基本涵盖了所有兵器的伤人所依仗的模式。这是刀枪剑棍的优势之所在。刀枪剑棍各有各自的用法,没有哪样涵盖哪样之说,如果说某种兵器涵盖了其它兵器的用法,比如说剑法里有了刀法或枪法,那么就说明这个剑法杂了。这种情况在外家剑法里比较多见,内家则少有。因为内家器械用法是发挥器械本身的特性,而不是因为手里拎了几斤铁就可以嚣张。枪法的奥妙在圈缠,而不仅仅是那一扎,剑法如何圈缠?怎么能说里面有枪法?刀法扇、劈、剁是基本技,剑那小身板,怎么走这种路子?如何说剑有刀法?混用的,那是瞎使唤,不是抬高了剑,是贬低了剑。刀枪剑棍,是常用主流兵器,而不是根据场所不同才使用的兵器。目前个拳派的刀枪剑棍,都是个人战的形制了,没有战场形制的。所以任何一种兵器都可应付日常情况。没有必须分场合之说。开阔地方刀剑也可赢人,室内枪棍都有长兵短用之法。无必须如何之规矩。
内家拳基本是大枪发展来的,枪剑型不同但是理相同,所以在场地器械受限制的情况下就练剑,有条件了再练枪
因为剑适合室内、通道格斗,在开阔地带也可以款速转变角色。杀伤力和格斗距离比匕首理想。
以前看过真定老人录的达摩剑视频,自己也学过一点点太极剑,最大的感觉就是,剑技真是乱七八糟,里面也有刀法也有枪法,练完春秋刀觉得剑法里也有对应技巧……要么说剑是君子呢,他真是把所有器械的技巧都学来了……这么考虑的话,剑法其实是搏击技巧的集大成者,所以任何派别都可以发展自己的剑法。不知道这么想靠谱不靠谱。
剑,在战场上是军官用来尽节的,本没什么路数,真正赢人的是刀枪棒,拳术既然来自战场,自然不可能源于剑术。后来火器盛行,武术从战场退到游场,才从枪法刀法中产生了剑法。
因为剑好用呀,终结此帖
老師說:兵器是手的延伸。拳練不好,不必談器械。若要說拳脫兵器,八卦是從鴛鴦鉞,即鐮刀而化;形意是槍,太極是錘
百兵之君啊,谁不想装装逼呢?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常式太极拳_百度百科
常式太极拳
,又名《吴式老架太极拳》,别名《班侯小架》,或《全佑老架太极拳》,师祖常远亭继承了杨班侯及全佑宗师的拳法,太师父常云阶家传,子承父业,经常家两代人继承和发展,形成了风格独特、别具一格的拳法,本门属龙形太极,旋转盘绕,云水八方。共有109式大功架套路、四平架(圆架)、流水架(小架、快架子)。
常式太极拳创始人常云阶简介
太师父常云阶先生(曾用名常庆禄,一代武林隐秀,常先生为人德高望重,故知其名者尊称常伯伯)蒙古族人, 1906 年出生在北京清皇朝一代武术世家, 1970 在上海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常式太极拳常远亭宗师
师祖常远亭(
),师从(
),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拳艺精深,藏而不露,以散手著称京城,善使虎头双钩。后经全佑推荐在杨班侯(
)那里进一步深造。常远亭年轻时就任清廷四品大内带刀侍卫,武艺精湛、深得太极拳之奥秘。后任二品廷院拳院只向王公、贝勒和皇子授拳传技,从不外传,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江湖上知其名者多,见其人者少。由于当时授拳对象不同,常远亭放慢动作和速度,但仍保持技击性,均用低架训练腿力和腰力,手足并用。以腰为主宰,左旋右转,内外兼修,自始至终保持低沉婉转、刚柔相挤、内含折叠、劲走螺旋,其内意极其丰富,当时他的众师兄弟均称其拳架为“七大爷”架(常远亭在众师兄弟中排行第七。)常远亭宗师生有三子,长子常庆禄(云阶),次子常庆寿,三子情况不明,生于1926年。常云阶是其拳术继承人,子承父业。
常式太极拳常云阶宗师
作者 戴笔 李明
常云阶(),诞生于北京,生肖属马,蒙古族人,世居北京。明朝末年北方女真人崛起于白水黑山之间,常云阶祖先跟随清太祖入关建座大清有功,封为多罗亲王,每岁拨供皇粮银子数千两。常家世属清朝宫廷贵族阶层,生活安逸富裕,直至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清皇退位。其父常远亭文化水平较高,太极拳艺精湛,太极理论精深,在全佑九个弟子中排行老七,人称七大爷。每次教授太极拳经、拳论都由常远亭主讲,他的太极拳练法盘架都别具一格,实际上经过长期的经验结晶已形成独特的流派。常云阶老先生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六、七岁时就随父亲练太极拳,其父对他要求极为严格,每天练拳数遍。在父亲精心传授下,十几岁时便能练得一手漂亮柔韧、极其挺秀的太极拳。(近从学者为纪念常云阶,而自称为常式太极拳。)为选好家传老吴式太极拳接班人,常云阶老先生登门拜访寻找继承接班人。1949年五一节后,常云阶由张伟巩(建平中学学生)陪同,找访戴笔,因戴笔正好外出,而未谋面。特留下一纸条:“闻先生善打太极拳,又能中医推拿针灸,特来拜望。常云阶”因工作忙,一时未回访。一个星期日上午,常云阶由张伟巩陪同过江,至鞍山四村77号戴笔家,双方见面倍觉亲切。当时常云阶老先生介绍了自己太极的渊源情况,演示了一套老架太极拳,也介绍了吴式新架的特色。两人志同道合,很是投缘。从此,戴笔拜常云阶老先生为师,专攻吴式老架。常云阶老先生十几年来,一招一式从势式,走劲,用意,运气,效用,医疗等方面,细致讲解,不厌其烦,并要求弟子勤奋练功,发扬光大,造福人类。常云阶老先生这种对弟子既教艺,又教人的高尚品德,深受弟子们和社会的普遍敬佩。
满清政府垮台后常云阶先生因其贵族出身,为免招麻烦不得不稳其身份,与武术拳师田肇麟随抗日消防队由北京南下上海,继续太极拳的研究。
抗战结束后,常云阶先生几十年生活持之以恒,刻苦勤奋练功,太极拳法已炉火纯青。在家传的基础上深探太极理论,并集百家之长,形成独特的龙形、古朴苍劲、低沉婉转、循经导脉、武医相融的太极拳术。既有别于吴式又不同于杨式。所练太极拳有着浓郁的传统太极色彩。继承各家太极精髓又弘扬了太极真谛。为太极拳的继承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公元 1970 年故世后,其门徒以及他的众多师兄弟为了纪念常云阶先生的功绩、将常式太极拳在上海等全国各地广为宣传、推广,蜚声武林。
武林太极隐秀常云阶老先生传授全佑老架(班侯小架)太极拳风格别具,足可别立一帜,惟生平素以“以武会友拳艺高,以艺怡性新雅情”,不班门弄斧自命一家。
常式太极拳戴笔宗师
常式太极拳(吴式全佑老架)继承发展开拓(研究)者——戴笔
戴笔(1927年11月——1998年3月),常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世居上海。自幼受外祖父影响,从小喜爱武术,中医,在小学中学时代就拜师练(吴监泉,)。1945年,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本科),拜国学经学大师,唐文治,王遽常为师,进修经、史、子、集、古典文学和诸子哲学。
同期投拜沈彬翰(前佛学书局经理),拜圆英大师学习研究佛家气功,又投拜太极拳推拿著名专家叶大密为师,学习研究杨式太极拳,推拿。又拜著名针灸教育家陆瘦燕学习针灸学。
1954年,由于机缘结识并投拜武林隐秀清朝亲王后代常云阶老先生为师,学得中国皇室秘传《吴式全佑老架太极拳》,内容丰富多彩,风格独特,足可另立一帜。常云阶老先生在世时,就着手成立(吴式全佑老架太极拳)研究会,并编写《常式太极拳大全》。十多年中,常老师把全套势式一招一式全面反复校点,有百遍之多,戴笔老先生很快就登堂入室,觉得受益匪浅,并下决心加以弘扬。戴笔老先生走架清淡、冶炼,古朴、苍劲,轻灵、活泼,立体浑圆,藏锋。精太极内经功法、大功架,圆架、流水架(快架);武当太极剑(行剑),精古法针灸,点穴推拿。戴笔1970年聘任上海市武术协会科学研究会委员,任常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上海民间气功研究会会长,上海中华医学研究会个人会员,集体会员。先后担任同济大学、上海虹口业余大学,老年大学,国际培训班主讲教授、总教练和教练。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浦江之声”,曾专门做过报道。法国功夫杂志也曾有刊登。其太极拳照片(由著名摄影家杨大卫拍摄)曾于1990年3月在英格兰沙逊德参加国际影展,于1991年3月~12月在日本20城市参加国际影展,1991年5月在北京新华社举办的尼康摄影展展出。
常式太极拳戴笔大徒弟——周建强
戴笔老先生早期在张江中学教书时所收徒弟,精大功架,推手和散手。走架低沉,婉转,柔韧,挺秀,活泼、轻灵。
常式太极拳戴笔关门徒弟——李明
戴笔老先生于同济大学教授太极拳时所收徒弟,199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精太极内经功法,大功架,圆架,和快架。兼研究推手和散手、古法针灸和点穴推拿。走架低沉、婉转,柔韧、古朴、苍劲,内涵寓意丰富。
常式太极拳常式太极拳发展
常式太极拳又名全佑老架,简称老吴式,别名班侯小架。常氏传全佑老架太极拳——是优秀的传统太极拳种之一,此拳源自前太极拳名家全佑老先生(),得自杨家太极拳名手武林传奇人物杨禄禅()和杨班侯()父子俩,先学得外传大架,后由于全佑意志坚决,勤奋苦学,另行再教给家传的练功小架,后技艺大进。杨禄禅三徒:凌山、万春和全佑,其中全佑得真最冠。
()山东掖县人,王茂斋老先生祖居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大武官村,他是吴式太极拳宗师的师兄。而后家传嫡子吴监泉老先生(),由北京到沪演化为《吴式新架》。弟子,他与齐名,素有“南吴北王”之赞誉。“南吴”是先生,他1928年去上海教拳,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吴式太极拳系。“北王”就是先生。至今,以北京为主的我国北方地区习吴式太极拳者,多为王先生的门下。
全佑同时传授至亲常远亭老先生(),其在师兄弟中排行第七,保持传统再家传嫡子常云阶老先生(),称为“吴式老架”,也称七大爷架。在其生前晚年继传自己儿孙同时,始传同道爱好者门人弟子,长期深得老架真传,笃实辉光,常门立雪者,在上海有戴笔、吴邦才、张伟巩、汪波、马殿臣等诸人。该架一直作为家传盘手盘架的架子,又名“大功架”。长期相传较少,见习不多。此拳一体三架,一架三形。分别为大功架、四平架(圆架)和特别宝贵的用架小架太极拳——流水架,也称快架,其中流水架仅传了戴笔一人。
太极拳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珍贵遗产,是体育运动中的最适合于健身的具有科学原理的优秀拳种之一,为祖国之瑰宝。在继承的基础上,在推广的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由此诞生了以常云阶先生为代表的“常式太极拳”。
1984年,在顾留馨老师主持召开的全市武术挖掘整理总结大会上,全国武术主席蔡龙云教授在大会上郑重宣布:“太极拳发展形势大好,现在,又有一种新的流派—常式太极拳,这是百年以来新的发展,现在太极拳有陈、杨、吴、武、孙、常六大派… …”
“常拳既有别于吴式又不同于杨式,其架式低沉,劲走螺旋、内意丰富、起伏自如,具有浓郁的古典太极拳色彩。经研究,一致认为这是吴式的老架子、杨式的大架子,经常家父子二代人学而后化,独具一格的太极拳。”
上海市武术学会主席 
一九七六年九月十日
常式太极拳常式太极拳特点
作者 戴笔 李明
中国优秀传统各派太极拳,真是汪浩海洋,宇宙碧空,至大至极。常氏太极拳尤为绚丽多彩,可用博、大、精、深,四字加以概括。
1、 根据太极经典著作理论,一丝不苟,一势练成,再练一势的优良传统教学,初练大功架(功架),要求势式低沉苍劲,继练四平架(圆架),要求势式典雅流畅,功巧结合。再后深入练流水架(快架),要求立体浑圆,势式轻灵,气韵蕴动。一般学者都能短时登堂,功架只是起兴,上乘精义尚在后者圆架和快架之中。一体三架,一架三形也。源宗一拳,源由精益求精。
2、 根据中国《易经》哲理,A、简易B、不易C、变易,三原则,始终贯彻于升华演变一体三架的盘架中,大功架简易精炼,严谨而不呆板,圆架流畅美观大方,而不离阴阳变化,快架轻灵活泼变幻莫测,神凝而入逸,拳艺而上品。走弧圆,走五行,走八卦,走十三势,走十三法,走六合劲,全面而有重点。上品太极拳练天地造化,天运地载,天生地育之义,练天道、地道、人道(三道)之势,因而,常氏太极拳多起伏,有腾跳跃起,自始至终太极圆弧,反反复复,重重叠叠,纵横交错。
3、 根据《易经》的四大功能:
(1) 尚其文,修其辞。整套拳名称典雅富有诗情画意。如野马分鬃,具有开展奔放的气韵;玉女穿梭具有轻灵敏捷的氛围。
(2) 制器者,尚其像。如云手具有似行云流水般高雅清新;五虎势:打虎势,豹虎推山,豹虎归山,弯弓射虎,跨虎势,具有雄威而不躁暴的俊雄神态。
(3) 以静尚其变。如常式拳套中,起势、收势合太极,上势、下势,搂膝拗步,倒撵猴,上步七星,退步跨虎,因用意不同虽连环三式手法不同。以静待动,含意深,蓄招多,而尚其变。静中内含《易经》“未展尖”元玄法太极八门五步十三法。动有隐动,潜动,微动,显动之分,静有清静,安静,宁静,逸静之辩,形动则精流,精流则气畅,气畅则血通。
(4) 卜巫尚其占。常式太极拳家传独特的“敷听问答粘走化,沾连粘随得急发”,盘架盘手走劲,以科学文武结合的方法,灵敏大脑,综合分析猜测。
4、 常氏拳架中,不同程度地蕴含着中华传统的优秀气功和练法,如常氏起势、收势的合太极,内含养气功的全部姿势和练法,活步揽雀尾不独是太极拳的十三总势,而是很典型的静功兼动功,如韦陀献杆势,摘星换斗势,三盘落地势,青龙探爪势,九鬼倒泄牛尾势,出爪亮翅势,饿虎扑食势,踢足、分足、瞪足,观井势,打躬势,掉尾势……功能势式相像,吞吐开合练法相似,故有太极拳包含气功之说,事实也确存在。
5、 中华传统气功是防病强身最安全最有效的锻炼方法,常氏太极拳结合《黄帝内经》十四正经,奇经八脉,能活血化淤,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内脏功能。说来也奇,随举二例:
(1) 1960年患者黄金根(男)40岁,住浦东新区,农村干部,身患六种慢性病,(医院 诊断: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肝脾肿大,肠胃病,膀胱疼,终夜失眠。)多年四方求医治疗无明显效果,经练常氏太极合太极和揽雀尾二式坚持不断,一年后好转,二年后转病为康。
(2) 1961年,上海冶炼厂名叫刁一智,(男)41岁,患五种慢性病(主要是滑精),身体如柴,终日睡床,多年医院治疗无效,无法之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学习了常氏太极拳,长期坚持,四十年来,病去身体得到康复。
(3) 2003年,在东苑绿世界小区举办了一期培训班(为期四个月)。有病的学员,大都病情有好转,其中一位四十多岁(本科),因长期工作劳累,膝盖疼痛,结束时,已痊愈。另一位女士(本科、上班),五十多岁,住五楼(无电梯),平时上楼在二楼需要休息一下,培训班结束,已能从一楼直上五楼,且胃口较好,精力充沛。
6、 练太极拳成功之道在一“悟”字,明懂拳法,悟通拳理,主要练吐纳,练意识,练导引,在一“调”字,能调呼吸,然后能灵活。练太极枢纽“腰隙”(命门穴),主宰于腰,化于腰,发于腰,形于腰,活泼于腰。常氏太极拳在盘架时,形似九龙盘旋,上下四面翻腾,云水八方回荡,势式气势汹涌澎湃。
7、 练内家太极拳,最终是“修身养性,性命双修。”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常氏太极拳,在太极拳中精美无比。“抑扬顿挫盘太极,逍遥怡静养心身。”
流派互生,各有所长,老架正宗传统,风格别具特色:
(1) 架式幽沉、轻灵舒展,柔韧挺秀、宁静高雅、武艺合一。
(2) 动作细致、含意丰富。有起伏、有隐藏发劲、跳跃,功巧体用合一。
(3) 疏十四经络,导八脉气血。具有显著的强身保健功效,武医合一。
最后敬录常云阶老先生遗作: 太极十三别古今,以来后世重修身, 须得轻灵并坚韧,良师秘传此最真。
常式太极拳常式太极拳的主要要求
常式太极拳的拳架和套路主要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法,及前进、后退、右盼、中定、四正、四隅等五步而组成。在运动上的主要要求是:松、稳、慢、匀以及连绵不断、平气舒展。一招一式象流水一样流动自然,使自己在任何状态下像水一样的随遇平衡和适应性、包容性,及无形无象。
松:是机体内外都要松弛舒服,首先放松大脑,俗称“平心静气”,心者意也,在开始操作的前后,要摒除一切杂念,专心致志于心静体松,使身体各部位在全部放松得到充分休息调整,发挥它对机体各系统的支配能力,而达到内壮的效果。
稳:是在练拳时,招式要稳,要中、要正,做到“尾闾中正神贯顶”。“尾闾中正”就是把脊椎和颈椎竖直,以中心的活动力来运用重心的支撑力,避免偏重,使周身得到均衡的活动。通过螺旋式的弧行动作从外到内劲,从松到柔软,从柔软到灵巧。
“神贯项”又叫“顶头悬”,是以神气贯顶的意思,所谓神有所持,意有所思的表现,也就是收敛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分散力,使之集中,而另有一种专一想象的目标,从而得到意、气、神溶为一体。
慢:是在练拳时,动作要慢,以意的支配,而表现到机体四肢上,由极静中生出来的动是极动,由极慢中生出来的快是极快,所以在运动时,要不急不躁,在这似动而不急动、似静而不纯静的活动中,完成这一整套的练法,使得周身的关节,得到平常活动范围以外的超然活动;可是外虽动,而不扰于内,这样的操作,非但不伤气,且可养气,能使全身的筋骨、关节和肌肉,受不到激烈压迫;由于起伏转折的动作,可以逐渐达到体质健康的目的。因此年老体弱的人,进行这种由浅入深的身体锻炼,是适合的。在腰的带动下,做好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上下相随,做到势断而意不断、气不断、神不断。
匀:是在练拳的姿势上,应当舒展的尽量使之舒展,应该紧凑的也要适当地紧凑,不可有团聚和气滞的动作,呼吸与姿势都要均匀平和。这样不但可以帮助血液循环,而且可使肺活量加强。不要忽快、忽慢、滞顿,要连绵不断,运气如抽丝,迈步如猫形。
这四个要领是相辅相承的整体,在这松、稳、慢、匀和连续不断的活动中,来完成太极拳的一套练法,久之自可取到改善健康状况的效果。
常式太极拳常式太极拳传统套路108式
2 手挥琵琶
6 提手上势
7 白鹤亮翅
8 左搂膝拗步
9 手挥琵琶
10 左右搂膝拗步
11 手挥琵琶
12 进步搬拦捶
13 如封似闭
14 抱虎归山
16 右搂膝拗步
19 肘底看捶
23 提手上势
24 白鹤亮翅
25 斜搂膝拗步
26 手挥琵琶
29 翻身撇身捶
30 退步搬拦捶
36 左高探马
39 右高探马
42 转身左蹬脚
43 左搂膝拗步
44 右搂膝拗步
45 进步栽捶
46 翻身撇身捶
47 上步左高探马
48 左撇身二起脚
49 退步打虎势
50 双峰贯耳
53 转身扑面掌
56 进步搬拦捶
57 如封似闭
58 抱虎归山
60 右搂膝拗步
63 野马分鬃
64 玉女穿梭
70 左右金鸡独立
74 提手上势
75 白鹤亮翅
76 斜搂膝拗步
77 手挥琵琶
80 翻身撇身捶
81 退步搬拦捶
87 左高探马
89 转身单摆莲
90 右搂膝拗步
91 搂膝指裆捶
96 上步七星
97 退步跨虎
98 转身扑面掌
99 转身双摆莲
100 弯弓射虎
101 进步挫捶
102 上步挤
103 揽雀尾
105 左高探马
106 上步挤
107 揽雀尾
108 合太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祖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