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糸武媚娘传奇剧情介绍车介绍?

作者:易新
核心提示:纵观这四款车型,可以发现一个共性的特点,最热销的车型其实都不是技术性能最好的车型,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选车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外型和性价比上,还未到技术时代。
凤凰汽车评论& 尽管每年中国的车市都会充满&血雨腥风&,总有数十款车型非常凄惨地沦为炮灰,最终逃不脱停产的悲剧命运。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神车,月销两万辆以上轻轻松松,一款车型的销量就轻松超过某些车企的全年销量,在江湖上留下一个个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传说。
:绝对不是踩了狗屎运
业绩:2013年全年销量超过53万辆,同比增长67%,超过了大多数中国车企的全部销量,上市后短短3年时间内,市场保有量就突破100万辆,成为国内增长最快的车型,并占据整个MPV市场四成的份额。继11月销量突破6万大关后,12月再创新高,单月销售新车超过7.5万辆,屡屡刷新中国乘用车销量榜单。用中国第一神车来形容绝不为过。
有人说宏光之所以如此大卖热卖狂卖,纯粹是踩了狗屎运,一是碰上了好时候,三四线城市用车需求爆发;二是抓准了细分市场,作为紧凑型商务车的开路者,碰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五菱自己也表示推出五菱宏光纯粹是误打误撞,五菱宏光刚上市之初月销量只有两三千台,而且还引来业界的一片非议,因为此前市场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车型。但市场迅速给五菱打了强心针,上市第13个月月销量就达到2万辆。
如此看来五菱宏光的热销更像是踩了狗屎运了。
实则不然,五菱宏光的热销是五菱多年深耕细作的结果。五菱宏光的有三个原因:
一是性价比高,作为一款七座MPV,五菱宏光起步价不到五万,五菱宏光S起步价也不到七万,远低于市场上的其他七座车型。
二是抓准了细分市场,五菱宏光的主要客户仍然是城镇居民用户,尤其是乡镇小企业主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希望拥有一款既可以载人,又能拉货的新型微面,五菱宏光就刚好完全满足了这一需求。
三是渠道给力,除了五菱多年积累的遍布全国各地的微车渠道,五菱宏光还在的四S店销售,五菱之前强大的微车营销渠道让五菱宏光不火也难。
所以,五菱宏光之所以能成为一款神车,最关键还是五菱的专业与专注,五菱宏光的成功不过是在复制和的成功故事。总结起来就是我在不停地复制我的成功。
当然,对五菱来说,机遇和风险同样存在,一是随着乘用车价格的不断降低,微车市场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二是随着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购车的主流人群,五菱宏光相对落后的配置和外形将会对其持续增长带来压力,譬如他那个富有八十年代色彩的石英钟,以及USB接口就很难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认可,即使是城镇的年轻消费者。
所以,对五菱宏光来说,抓住时机,做出适应性改变,加快更新换代的频率,才可能保住神车宝座,并从中国神车走向世界神车,真正成为一款名符其实的神车。
:自主品牌的骄傲
H6不但是自主品牌SUV全年的销量冠军,还以217889辆居国产SUV排行榜首位,更是远远超过SUV市场老牌三强、CR-V和RAV4。更让其他自主品牌眼红的是,其最卖座的车型是相对利润较高的运动版。
哈弗H6为什么这么火?
第一是抢得了先机,在其他自主品牌车企还未紧凑型SUV这一销量蓝海或者说是因为惧于CR-V和RAV4等强大的竞争对手不敢进入这一市场之时,长城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市场,并自信满满地进入了这一市场,得益于之前几款SUV车型的经验积累,长城一发即中,哈弗H6上市即热卖。
其次是价格,即便是最高配的哈弗H6售价也只有不到12万,远远低于同级别的途观、CR-V和RAV4和IX35。而且其尺寸也远远大于同级别的其他车型,是一款货真价实的便宜的大车。
外型上,与其他车型走年轻化和时尚化的路线不同,哈弗H6选择了化的中庸路线,
这无疑也是非常保险的做法,契合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在具体车型上,哈弗H6可供选择的车型也远超过同级别合资车型,从1。5T到2。4L有近四十款车型可以选择,满足了各个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从哈弗H6的销量曲线来看,其销量是稳步攀升的,而不是忽高忽低,这就间接说明了一个现象:在终瑞,哈弗H6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这无疑是其大火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对于长城来说,要让哈弗H6要想&永远飘扬&&神车&屹立不倒,就必须吸取的前车之鉴,注重品质,注重质量,不断提升品牌溢价,把价格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小结:五菱宏光和哈弗H6的成功都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只有专业和专注,才最可能成功,五菱专注于微车,才有了神车五菱宏光和前任神车五菱之光、五菱荣光;长城专注于SUV,才会有哈弗品牌的成功。反观其他自主品牌车企,大部分都是多头出击,看哪个细分市场的车型好卖,就仓促推出某款车型,结果自然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外貌协会的首选
在2013年的全球汽车年度销量榜中,福克斯以110万辆的销量傲视群雄,在中国市场也以40.36万辆的销量夺得销量第一的宝座,同比增长高达36%。
要论福克斯为什么这么红,关键就两个字:造型。
实际上和新福克斯同等价位、同一个区间的可供选择的车型很多,在美国市场,新的销量就远远超过福克斯。
所以,新福克斯在中国市场之所以这么神,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是福克斯的外型戳中了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极富冲击力的动感的前脸是很多年轻消费者对福克斯一见倾心的首要原因。相比于其他中规中矩的车型,福克斯确实更加张扬,更加时尚,更加偏向于年轻人所追求的运动感。
其实在中国市场,不少车型是死于外观的,譬如的、QQME、还有那未上市即夭折的M5,再如长城,都是因为外形不被接受而惨遭市场抛弃的。最典型的就是法系车了,无论在全球其他市场如何火爆,到了中国市场就水土不服,关键原因就是外形难以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而韩系车,无论是还是悦达,之所以迅速站稳脚根并大展伸手,首要原因都是因为造型为消费者所喜爱。
:我真的是大众
朗逸2013年全年累计销量为374056辆,同比增长54.6%,仅低于福克斯。
朗逸的热销一直让业内专家愤愤不平,因为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朗逸并不是一款纯正的大众车,论技术性能远远比不过、和夫,只不过是一款挂着大众标的非大众系车,但朗逸却实实在在的火起来了。
朗逸为什么会火?
朗逸其实是结合了德系和日系的优点。继承了德系的外观和做工,又学习了日系的配置和价格。
首先是性价比,由于朗逸是利用宝来PQ34平台 自主研发的,由于自主研发省去了诸如专利费等费用,当时的朗逸价格明显低于&血统纯正&的宝来、(4代)轿车,比同一级别的新也要低很多。朗逸可以说是德系车的外观,日系车的配置,大大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
其次是外观,朗逸外形基本上完全山寨了新,非常符合国人对汽车的审美。同时和相同定位、相同地盘、相同动力系统的宝来、速腾等车型相比,朗逸的B柱往后的车体后半部分的处理更为大气,整体车身长度比宝来长,符合中国人&加长&的心理学。
第三是挂了大众的LOGO,如果换个LOGO,估计朗逸很难卖得像现在这么好。
所以,朗逸的热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真的不是正宗的大众车,可我真的非常受大众欢迎,够了。
纵观以上四款车型,可以发现一个共性的特点,最热销的车型其实都不是技术性能最好的车型,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选车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外型和性价比上,还未到技术时代。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相关报道:
&&&&&&&&&&&&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独立汽车评论员,曾在多家汽车企业从事品牌传播工作,爱汽车,爱评论,爱生活,希望在凤凰汽车和每一位热爱汽车的朋友一起聊聊汽车,聊聊生活。
专栏作者:潘明军汽车媒体评论员
专栏作者:李安定汽车行业观察家
专栏作者:田永秋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专栏作者:陈光祖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专栏作者:孙晓红《汽车观察》副主编
专栏作者:吴琼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罗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专栏作者:张志勇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专栏作者:周丽君资深媒体人
专栏作者:佟子谦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专栏作者:苏晖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专栏作者:郎永强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吴迎秋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余建良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张欣汽车行业研究员
专栏作者:贺球辉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周磊汽车行业评论员
专栏作者:肖波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黄少华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张少华汽车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汪军艇汽车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高德起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冯冲汽车财经评论员
专栏作者:骆予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易新独立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陈志杰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程晓东首席汽车分析师
专栏作者:吴江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资深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关云山汽车独立撰稿人
专栏作者:丁华杰汽车独立撰稿人
专栏作者:凌然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罗兰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王概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李苗苗资深媒体人
专栏作者:MiVo独立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独立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张宇星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专栏作者:风之谷独立评论员
专栏作者:蒋苏华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专栏作者:陈希中国买车网CEO
专栏作者:余德进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专栏作者:魏东升汽车杂志社记者
专栏作者:林燃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黄嘉刚行业评论员
专栏作者:笑寒松
专栏作者:方向资深评论员
专栏作者:马瀚明
专栏作者:庄智渊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专栏作者:李文博
专栏作者:童济仁
专栏作者:夏至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专栏作者:田永春
专栏作者:曹晓昂汽车媒体人
专栏作者:王国信汽车行业媒体人
专栏作者:王逸轩
专栏作者:胡四海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撄宁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者:陈思财经媒体人您好,[] []
仁寿生活购物指南
当前位置: &
昔日传奇品牌德国Borgward宝沃历史
昔日传奇品牌德国Borgward宝沃历史
10:35:52&&&来源:&&&关注度:&&&&&&&&&&&&&&&
谈到德国制造的高级轿车,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德系三强,Borgward的名字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然而这个品牌当时以德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的身份占据着德国60%以上的出口份额,并与保时捷并称为“赛道双雄”。1961年,正当红的Borgward突然宣布破产,随着它的破产,其诞生地德国不莱梅也因此沦为德国最贫穷的城市。2015年日内瓦车展,Borgward宣布再次回归,这个神秘的汽车品牌因何走向巅峰,破产原因何在?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解开这些谜团,去了解这个曾红极一时的德国汽车品牌。对机械的浓厚兴趣成就汽车狂人Carl Friedrich Wilhelm BorgwardCarl Friedrich Wilhelm Borgward(卡尔?博格瓦德)生于1890年的德国汉堡阿尔托纳市,他的父亲是位煤炭商人,小博格瓦德有12个兄弟姐妹,所以其家境并不是很富裕。自幼他便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仅10岁的他就开始修理钟表和缝纫机等,此外他利用发条、齿轮和烟盒制作玩具车,要知道他制作的自行走玩具车比商业化生产的弹簧玩具车还要早25年。1913年,卡尔?博格瓦德在汉堡获得了机械工程学位,然而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博格瓦德被迫加入德国陆军参加战斗,因为在战场身受重伤,他在军队医院中疗养数月,随后便告别了军旅生涯。一战结束后,博格瓦德于1919年成为不莱梅轮胎工业有限公司(Bremer Reifen-Industrie-GmbH)的合伙人兼总经理,公司主营业务是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散热器和挡泥板。博格瓦德用心的经营使公司迅速发展,他也将面临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抉择。1920年,公司面临重组,博格瓦德在1921年成为新公司的唯一股东并将公司更名为不莱梅博格瓦德散热器厂有限公司(Bremer Kühlerfabrik Borgward & Co.),公司总部位于当时不莱梅新城石街28号,拥有60多名员工。博格瓦德并不满足于当时的成就,对机械的兴趣使他始终怀揣着汽车梦。苦心经营公司主营业务的同时,博格瓦德开始盘算着像汽车制造领域发展。1924年对Borgward散热器厂来说是相当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名为Blitzkarren(闪电)的三轮货车正式诞生,这也是Borgward从生产散汽车零部件到制造整车的一个华丽转型。Blitzkarren三轮车最大功率仅有2马力,其载重量为250kg,因战后商用车领域的市场空白,使得这款操控灵活且价格适中的三轮货车迅速受到德国零售商和小型企业业主们的青睐,就连德国邮电部都开始使用这款三轮货车作为不莱梅邮政车使用,这也成为Borgward最好的广告,Blitzkarren三轮车的成功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巨大的利润,也使博格瓦德对开发新车型的信心大增。Borgward的迅速崛起也使不少投资商趋之若鹜,1925年,商人威廉?泰科伦博格(Wilhelm Tecklenburg)注资Borgward并成为股东之一,公司生产地点迁移至不莱梅工业街更为宽敞的厂房。1926年,Borgward推出了Blitzkarren的继任车型――Goliath Pionier三轮车。该车技术经过大量优化,承载能力是Blitzkarren的两倍,税费方面的减免使得Goliath三轮货车继续保持之前热销的势头。两款车型的热销使Borgward得以继续扩张,1928年,Borgward收购了当地一家车身工厂的厂房并进行了扩建。公司总部搬迁至汉莎罗伊德工厂(Hansa-Lloyd-Werke)旁,同时,博格瓦德将公司更名为博格瓦德-歌利亚工厂有限公司(Goliath-Werke Borgward&Co.)。1929年,博格瓦德和泰科伦博格收购了罗伊德工厂的大部分股份并成为了公司董事会成员。从汽车零部件制造到生产整车的跨越博格瓦德涉足于汽车制造领域的最初几年可以说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博格瓦德和泰科伦博格收购了罗伊德工厂剩余股份,成为公司两大股东。两人将博格瓦德-歌利亚工厂有限公司与罗伊德工厂合并成为博格瓦德-泰科伦博格-罗伊德-歌利亚工厂有限公司(Hansa-Lloyd und Goliath-Werke Borgward&Tecklenborg&Co.)。与此同时,Goliath Pionier三轮车销量连续两年超过其他所有德国品牌汽车。除商用三轮货车外,Borgward还推出了Goliath Pionier民用版车型,该车采用木质结构车身,搭载198cc和247cc单缸二冲程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5马力和7马力,采用3速手动变速箱。德国在1909年便已实行驾照制度,然而这种轻便的三轮车并不需要考取驾照便可驾驶,加上无需缴纳任何税费,使得Goliath Pionier的销量达到24500台之多然而Goliath Pionier三轮车火热的销售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德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在1933年4月取消了购车和用车的多项税费,导致Goliath系列三轮车因此逐渐受到市场的冷落。Borgward必须迅速转型才能再次赢得市场,预感到战后经济复苏加上新政策会改变市场现状的博格瓦德早已将目光盯在了生产轿车上,早在1931年大萧条时期,博格瓦德就收购了成立于1905年的汉莎汽车公司(Hansa-Automobil Gesellschaft m.b.H),收购该公司后,博格瓦德坚持继续生产旗下的Hansa Konsul和Matador卡车,以圆自己的汽车梦。卡尔?博格瓦德沿用了Hansa作为其生产的首款轿车车系名称,1934年春天,Borgward在第24届国际汽摩博览会(IAMA)上发布了Hansa 1100,Hansa1700则于同年9月正式投产。Hansa 1100分为双门硬顶和软顶两种车型,搭载1.1升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28马力,该车车重1020kg,最高时速95km/h。Hansa 1100当时售价2750马克,比同时期大多数竞争对手都要便宜,所以该车上市之初便深受消费者喜爱。与此同时, Borgward收到了第一份来自德国政府的订单,为军队生产50辆军用卡车。1936年,Borgward公司在不莱梅赛巴兹布吕克购买了20万平米土地以建设其新工厂。比Hansa 1100稍晚推出的Hansa 1700同样拥有双门硬顶和敞篷两种车型,其搭载的40马力1.7升直列六缸发动机动力更为强劲,售价3250马克。值得一提的是,Borgward曾推出过名为Sport-Cabriolets的Hansa 1700运动版车型,该车采用隐藏式后轮设计,同样的1.7升六缸发动机采用双化油器后,最大功率提升至46马力,最高时速可达125km/h,然而该车仅生产了11台。1937年,Borgward还打造了一台40马力的Hansa 1500原型车,但该车最终并未量产。最终Hansa 1700的产量被锁定为7000余台。Hansa 轿车的成功也引领了同时期的福特和欧宝等竞争对手相继开发类似车型,由于博格瓦德与泰科伦博格在公司运营等方面产生巨大分歧,两人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博格瓦德在1937年对公司共同持股人泰科伦博格作出了赔偿,最终成为了Borgward品牌的唯一所有人,公司名称更改为博格瓦德-汉莎-罗伊德-歌利亚工厂。德国政府此前订购的50辆军用卡车交付使用,随着战争的临近,德国国防军从1934年起迅速扩张,许多企业纷纷加入到军需品的生产中,Borgward也不例外,HLm11、HLkl6型半履带卡车和Einheitsdiesel卡车便是它的代表作,其中Einheitsdiesel卡车更是生产了多达12300余台。战争初期,所有半履带车全部由Hanomag设计,然后交由不同制造商负责生产,以至于二战期间生产的半履带卡车型号相当之多,很多欧洲汽车厂商纷纷参与生产这种军用车型。Borgward生产的多款半履带卡车搭载迈巴赫生产的4.2升HL42直列六缸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00马力,配备4速手动变速箱。油箱容积110升,铺装道路续航范围240公里,非铺装道路则为140公里,最高时速53km/h,涉水深度0.5米。战争的到来打乱了Borgward轿车的生产计划,但生产军用物资却为Borgward带来了大量的收益,博格瓦德的汽车梦始终没有破灭。1939年,Borgward旗下的Hansa系列车型更名为Borgward,继续以发动机排量作为后缀。从当年夏天开始,Borgward除生产军用卡车外,Borgward 成为其在战争期间仅有的两款高级轿车,两车采用相同的外观设计,分为四门硬顶和四门软顶开蓬两种车身结构。Borgward 的区别仅在于搭载47马力2.0升和54马力2.3升两款不同排量的发动机,两款车型大多被政府采购并配备给军官使用。军用车辆的需求量随着战争的发展与日俱增,博格瓦德不得不在1940年招募8000名工人夜以继日的进行生产,然而生产军用物资的工厂在战争期间一向被当作主要打击目标,Borgward工厂也未能幸免。工厂屡次遭到盟军的轰炸,截止1944年10月,赛巴兹布吕克和哈斯塔德工厂基本被盟军炸毁。截止1945年时,Borgward四家工厂和设备中75%被彻底摧毁,博格瓦德也被美国人监禁在路德维希堡以南的一所监狱内。博格瓦德被释放并带领400名工人重建了工厂,并在一年后将工厂就业人数扩大到2000人。重建后的Borgward并没有马上复产轿车,而是将生产卡车作为其主营业务,其卡车生产占到公司主营收入的68%,其余32%收益源于车辆维修和零配件制造。1948年6月货币改革前,Borgward共生产了2700辆卡车,同年博格瓦德重新获得工厂的所有权。战争结束对Borgward意味着新的开始,从德国政府手中重新取得品牌控制权的博格瓦德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在1949年建立了三家独立公司,如此举措是为了应对当时盟军对德国本土原材料的配给制度,其产品分别被冠以Lloyd、Goliath和Borgward的名称进行销售。同年日内瓦车展上,Borgward带来了战后首款轿车――Hansa 1500。是的,博格瓦德再次启用了Hansa作为新车的车系名称,该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车头尺寸巨大的菱形Borgward标识。这款双门轿车采用前置后驱布局,搭载1.5升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48马力,配备4速手动变速箱,最初采用地板式换挡杆,从1950年起,换挡杆被移到了方向盘上。值得一提的是,Hansa 1500采用了浮筒式车身设计,要知道奔驰著名的“Ponton”系列(W120)的出现比Hansa 1500整整晚了4年。由于战后的德国汽车市场车型相对匮乏,这也使Hansa 1500推出后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Borgward趁势推出了名为Hansa 1500 Sport-Cabriolet的新车型。1950年底,Hansa 1500的发动机最大功率被提升至52马力,最高时速125km/h。为了满足小型商用车市场的需求,Hansa 1500 Kombi于1951年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初,联邦德国国民经济朗动生产率年增长5.3%,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汽车的需求如饥似渴,但因购买力仍然有限,消费者需要售价更为低廉且节能的汽车。Borgward旗下Lloyd品牌打造了一款面向大众的小型轿车LP 300,该车首度采用了非钢材料的车身结构,人们因其娇小的车身亲切地称它为Leukoplastbomber(胶囊轰炸机),它也成为当时很多人能买得起的小型轿车。博格瓦德在不断探索新机遇的同时,始终在汽车设计制造中致力于新技术的研发。1952年,意识到燃油直喷技术潜力的博格瓦德率先推出了采用该项技术的GP700 Sport,其燃油消耗可降低30%以上,该车的诞生在业界引起了轰动。此外,该车在蒙特利尔赛事上创造了F组(1.5升以下)12项纪录,其中包括1000公里内平均时速172km/h,最终该车仅生产了25台。Borgward旗下Lloyd和Goliath这两个品牌生产的车型在此就不过多介绍了,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集到Borgward身上。努力开拓轿车市场的同时,为Borgward带来巨大收益的商用车市场仍然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B511等多款重型卡车在此期间成为市场主流车型,Borgward战后多品牌的经营策略已初见成效。1952年和1954年,Borgward又推出了Hansa 1500 RS Spyder和1500 Sport Coupe,这两款由铝合金车体打造的车型专门用来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和卡雷拉泛美拉力赛,或许你会说从来没在汽车赛事中听到过Borgward的名字,但Borgward在赛事方面确实创造了不少奇迹。Hansa 1500系列车型的销量可喜,但博格瓦德并不满足于现状,更新产品已迫在眉睫,Hansa 1500系列车型最终于1954年正式停产。Borgward商用车在50年代初可以说是市场的宠儿,B系列商用车在此期间车型迅速丰富起来,B1500、B1500 Kasten、B2500和B4500等相继被推向市场。同时,Borgward还针对德国公交系统打造了B1500F Omnibus和B2500 Kässbohrer Kleinbus等多款公交车。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的双丰收为Borgward继续开发新车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博格瓦德显然对于战时生产军用车辆并没有兴趣,被德国政府“绑架”的他只得按部就班做着有违自己汽车梦的工作。博格瓦德把这份执着的激情在战后全部释放,Hansa 2400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自动变速箱如今已经极其普遍,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自动变速箱还是非常前沿的科技成果,当时没有一家欧洲汽车制造商生产自动挡车型。博格瓦德先生大胆地在Hansa 2400上作出了尝试,这款诞生于1952年的Borgward轿车也成为欧洲首款采用自动变速箱的豪华轿车。Hansa 2400采用3速自动变速箱和液力变矩器,全部由Borgward独立开发完成,Hansa 2400最初仅有一款四门掀背车型,此时的Borgward已经拥有了家族式前脸设计,其中最显眼的当然还是那个巨大的菱形标识,人们很容易在车流中迅速找到哪辆是Borgward。Hansa 2400搭载2.4升直列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82马力,最大扭矩162N?m,除3速自动变速箱外,还提供4速手动变速箱车型供消费者选择。Hansa 2400当时售价12950马克,如此价格可见Borgward在战后逐渐开始将自身定位为豪华轿车品牌。Hansa 2400采用前双叉臂、后摆动轴悬架结构,液压刹车系统使其驾驶感受更为轻便,该车车重1800kg,轴距2620mm,这里为什么突然要聊轴距呢?当然是用来作对比的!为了提升这款豪华轿车的乘坐舒适性,Borgward在1953年推出了名为Hansa 2400 Pullman的长轴距车型,该车轴距加长至2820mm,后排舒适性大幅提升。Hansa 2400 Pullman采用全新设计的三厢结构,此前的掀背版车型采用四门反向开启,而2400 Pullman则改为四门对开结构。该车与标准轴距车型搭载相同的2.4升82马力发动机,轴距的加长使其车重增加到1900kg。2400 Pullman当时售价15450马克,比标准轴距车型高出2500马克,如此差价在当时能够买到一辆经济型家用轿车。除了轴距大幅提升之外,2400 Pullman车内用料相比普通车型更为考究,舒适性配置也更为丰富。虽然Hansa 2400系列车型拥有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技术,但它并非是款成功的车型,该车因其自动变速箱操作便利性不佳、刹车效果和视野较差等因素饱受消费者诟病。由于价格高昂、技术和工艺较为复杂,Hansa 2400并不能给Borgward带来任何利润,为此Borgward在1955年将最初的掀背版车型停产。改进型2400 Pullman则于1957年正式上市,其外观进行了小幅改进,车长较此前的2400 Pullman提升了150mm。新车最大变化在于改用了排量稍小的2.2升直列六缸发动机,但经过技术改进后,其最大功率达到100马力,最高时速也提升至155km/h。然而低迷的销量已然无法改变,该车最终于1959年宣布停产,最终全系仅生产了1399台。Hansa 2400虽然销量不佳,但却为Borgward积累了丰富的豪华轿车生产经验,该项目的失利并没有打垮博格瓦德继续研发豪华轿车的信心。总结经验教训的博格瓦德并未将新产品定位像此前Hansa 2400 Pullman那么高不可攀,1954年6月,名为Isabella Kombi的旅行车被推向市场,家庭化的定位让该车一经推出便迅速占领了市场,正是这么一款名称如此女性化的车型,为Borgward赢得了极高的口碑和巨大的利润。同时,也为Borgward品牌的陨落埋下了伏笔。Isabella最初被命名为Hansa 1500,名称当然是源于其搭载的那台1.5升,不过博格瓦德坚持认为如此优雅的设计应该配以同样优雅的名称。该车配备的1.5升直列四缸化油器发动机最大功率60马力,最大扭矩108N?m,由于此前的3速自动变速箱不利于控制成本,所以博格瓦德决定仅为Isabella配备4速手动变速箱,底盘方面依然采用前双叉臂、后摆动轴悬架结构,车重1040kg的Isabella最高时速为135km/h,综合油耗8.4L/100km。截止1954年底,Isabella共生产了11150辆,单一车型在短短半年达到如此产量在当时可以说是个奇迹。7265马克的售价略高于当时欧宝与福特的同级别车型,但明显低于奔驰180(W120),这也拉动了Isabella的销量并给竞争对手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大量镀铬装饰的应用使Isabella显得更为豪华,然而仅有一款双门旅行车显然不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Isabella一时间成为当时德国市场最热门的车型,它不仅在德国本土大获成功,海外市场的订单也接踵而至,美国汽车经销商大量订购Isabella,这也引起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对这个德国汽车品牌极大的兴趣。1955年,克莱斯勒提出以两亿马克收购Borgward公司51%的股权,固执的博格瓦德并没有认同这项股权收购方案,在他看来,只有自己才能正确引领公司的发展方向。此时的Borgward已将大部分产能集中在Isabella上,然而商用车领域的竞争对手愈发强大,Borgward在1955年一口气推出了包括B2000、B522、B622 4x4和B655在内的多款不同级别商用车型以占领市场份额。与此同时,随着欧洲在战后经济逐渐复苏,汽车也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一项重要标准,跑车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博格瓦德见此情景推进了跑车项目的进展。1956年,Borgward发布了搭载TS发动机的Isabella Cabriolet。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单独研发一款跑车,无论资金还是项目进展速度都显得不切实际,将已大获成功但车型单一的Isabella作为开发新车型的对象再合适不过了。原先的60马力1.5升发动机显然不适合用在一款跑车上,为此研发团队在原先那台发动机的基础上打造了改进型TS发动机,其最大功率提升至75马力,最大扭矩114N?m,同样采用4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50km/h。Isabella Cabriolet采用手动折叠帆布敞篷,其镀铬进气格栅较此前的Isabella旅行版结构更为复杂,腰线和车尾造型则与旅行版无明显区别。Isabella Cabriolet的推出再次让Borgward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辆辆Isabella从生产线驶下被销往欧洲多个国家,美国经销商的订单也堆积如山,Borgward的出口量已达产能的35%。凭借多款商用车在市场中的不断打拼,Borgward重新夺回了部分商用车市场份额,并在1957年再次推出了包括B555、B611在内的多款商用车,其中B611更是被不同领域的企业和商家所青睐。Borgward B611衍生车型相当多,B611卡车最大载重量1.8吨,此外还包括B611 Kasten厢式货车和B611 Van的高顶商用车等多款车型。B611搭载60马力1.5升四缸汽油发动机和42马力1.8升四缸柴油发动机,配备4速手动变速箱,汽油发动机车型最高时速92km/h,柴油车型最高时速75km/h。B611轴距2600mm,不同车型车长在5100mm至5200mm之间,其转弯半径较小,很适合在欧洲狭小的城市街道内穿行,B611也因此成为当时欧洲极为常见的商用车型。对机械近乎痴迷的博格瓦德在完成了自己汽车梦的同时,将公司业务逐渐向其他领域延伸。早在1956年,Borgward就启动了BFK-1三座直升机的研发项目。1958年7月,BFK-1 Kolibri(蜂鸟)直升机首飞成功,该机型由Henrich Focke(亨里奇?福克)设计,是二战后首架德国独立研发的直升机,采用Lycoming VO-435-A1B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260马力,机身重量800kg,最高航速160km/h,巡航速度140km/h,最大航程322公里,实用升限4500米。蜂鸟直升机外部负载能力为300kg,可装备喷雾设备用于农业喷洒作业,但遗憾的是,该机型并未大规模量产。1958年可以说是Borgward硕果累累的一年,旗下最畅销车型Isabella再次推出了多款衍生车型。同时,原先的Isabella车型也进行了改款。以Isabella敞篷车为例,经过简化的进气格栅造型更具时代气息,增加的腰线令Isabella的整车线条更为优雅。动力方面依旧是那台1.5升TS发动机。同时,Isabella在这一年已累计生产了10万辆。Isabella在这一年增加了Coupe和Sedan两款车型,其中Isabella Coupe与敞篷车造型保持一致,而双门三厢轿车则延续了此前旅行车的整体造型。随着众多新车型的推出,Borgward还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选装和车身配色方案,双色车身和个性化的内饰配色使其再度成为当时的热门车型,Isabella系列的热销令竞争对手们显得措手不及,大家都无法相信这个年轻的品牌在战后能够迅速崛起。1959年,Borgward旗下的Lloyd趁老东家风头正劲时趁热打铁,推出了Lloyd Arebella,该车最大亮点在于其搭载了一台0.9升四缸水平对置发动机,最大功率38马力,最大扭矩61N?m,采用前置前驱布局,Arebella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技术先进的一款小车,然而它的售价要比竞争对手高出不少。尽管被Borgward的光芒所笼罩,但Arebella产品可靠性并不尽如人意,高返修率也令其品牌口碑大受影响,项目亏损在所难免。Borgward虽然拥有诸多领先对手的技术,但多个子品牌分散的运营策略,加上旗下三个汽车品牌的零部件不能共享,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导致Borgward出现了要用Isabella车型的盈利去弥补子品牌亏损的情况。然而博格瓦德并不愿舍弃Lloyd和Goliath这辆个定位更亲民的子品牌,但资金的缺口始终制约着两家子品牌的新车型研发进展。不过在博格瓦德眼里,子品牌缺乏竞争力并不足以影响到Borgward继续创造辉煌。1959年法兰克福车展上,P100亮相Borgward展台,它的出现标志着Borgward继Hansa 2400 Pullman之后再次进军豪华轿车市场,新车代号Airwing。“P”代表德语Personenwagen,意为乘用车,而“100”则代表其最大功率,好随性的命名方式。这一年也是Borgward销售额创纪录的一年,6.32亿马克的销售额让Borgward一跃成为当时德国的主流汽车制造商,其产量更是超过了10.4万辆,全部车型的出口量达到整个德国出口总额的63.5%。为了带动Lloyd的销量,Arebella被冠以Borgward的品牌标识并推出了Arabella de Luxe进行销售,标志性的Borgward菱形标识出现在了Arabella的进气格栅上,但整车造型依然保持原有风格,0.9升四缸水平对置发动机经过调校后,最大功率提升至45马力,最大扭矩65N?m,最高时速也从原先的120km/h提升至133km/h。售价则要比Lloyd Arebella的5230马克还要高出510马克,注入了Borgward血液的Lloyd仍无法摆脱颓势,Borgward仅生产了1493辆Arebella,其余由Lloyd生产的45549辆因各种质量缺陷产生了高额的召回费用。Borgward将希望倾注在了P100身上,该车于1960年正式投入生产,P100延续了Borgward家族式前脸设计,菱形标识嵌在进气格栅正中。发动机上部的进气口颇为显眼,镀铬装饰贯穿整个车身侧面,受同时期美国汽车设计影响,P100车尾同样出现了尾鳍,这不禁能让人们想到了同样发布于1959年的奔驰220(W111)。P100内饰用料相当考究,车内被大量真皮、实木和镀铬材质所覆盖,以营造出豪华车应有的工艺与品位。Borgward P100整车尺寸为长4715mm,宽1738mm,高1420mm,轴距2650mm,车重1275kg,尺寸略小于同时期的奔驰220系列,该车采用前置后驱布局,仅提供一台2.3升直列六缸化油器发动机,最大功率100马力,最大扭矩158N?m,与发动机相匹配的是4速手动变速箱,最高时速160km/h。P100的油箱容积为46升,综合油耗12L/100km使其续航能力比较受限,从1961年起,P100装备了容积为14升的辅助油箱,已增强其实用性。P100底盘采用前双叉臂、后摆动轴悬架结构,该车独到之处在于其配备了空气悬架,这也是德国首款采用空气悬架的轿车,通过发动机舱内的压缩机为悬架上的储气装置充气,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当车辆在转弯或刹车时,每个车轮上的控制阀可实现充气和放气动作,可有效控制车身侧倾和因刹车导致的前倾现象,始终令车身保持在水平状态,令乘坐舒适性大幅提升。Borgward P100当时售价12350马克,同时期的奔驰220 Sb售价13250马克,可见Borgward将P100的竞争对手直接锁定为奔驰220系列。除了4速手动变速箱外,购买P100的消费者还可额外支付980马克选装3速自动变速箱,空调也被列为选装配置,要知道空调在当时并未得到普及。P100的诞生再次为Borgward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要知道奔驰直到1961年才在300 SE(W112)顶配车型上采用空气悬架。P100的推出再次拉动了Borgward旗下车型的销量,此时的Borgward已占据了德国汽车市场9%的份额,新车登记数量仅次于当时的大众和欧宝。然而好景不长,Borgward旗下的Lloyd和Goliath两个品牌由于连续亏损,已形成较大的资金缺口。不巧的是,博格瓦德向来不信任银行并缺少业务往来,即便两个品牌出现亏损也一直利用Borgward的盈利填补缺口。博格瓦德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Lloyd和Goliath的连年亏损使得集团资金链断裂,不莱梅政府在银行的推动下于1961年对Borgward集团实施强制破产,博格瓦德不愿屈服于不莱梅议会的裁决,最终离开了公司。不莱梅市议会取得了Borgward的所有权,并聘请时任宝马董事会成员的Johannes Semler对Borgward进行破产财产清算。公司破产清算期间,23000名工人中仍有19000名在工厂继续坚持生产,Hanomag公司接替了原先Borgward的卡车生产业务。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博格瓦德申请破产保护最终被法院驳回,红极一时的Borgward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即便如此,部分对Borgward忠心耿耿的员工仍然在1962年初,将滞留在生产线上未完工的23辆Isabella进行了装配,为Borgward带来无数荣誉的Isabella成为该品牌的绝唱,而投产不久的P100也成为Borgward打造的最后一款车,该车仅生产了2587辆。Borgward的破产成为当年德国人乃至整个欧洲关注的焦点,博格瓦德一直坚持声称公司破产错不在己,但并未向媒体正面回应破产真正缘由和更多的细节,外界对于这场破产案的猜测也随之展开,有人认为不莱梅政府和银行是Borgward破产的最大受益者,然而Borgward的破产致使不莱梅这座工业城市失业率创下历史新高,不莱梅自此走向衰落,成为当时德国最贫穷的城市,所以不莱梅政府和Borgward一样是这场破产案的牺牲品。Borgward破产疑云至今仍未被解开,海外媒体对此也发表了诸多报道试图挖掘真相,坊间传闻更使这场破产案显得破朔迷离。迫于外界的压力,博格瓦德先生一直宣称品牌破产并非自己经营不善所致,尽管Lloyd和Goliath两个子品牌连年亏损,但Isabella的热销势头和公司盈利足以应付资金的缺口。Borgward破产两年后,73岁的卡尔?博格瓦德含恨离世,最终他达成了自己的汽车梦,但却未能保住自己一生辛勤打造的Borgward。卡尔?博格瓦德申请破产保护败诉的8年后,当年所有因公司破产导致失业的员工都得到了补偿,甚至破产后坚持生产的工人也拿到了应得的工资。此外,所有供应商的债务都得到了偿还,还债之后Borgward名下仍拥有高达450万马克的资产。虽然博格瓦德与银行关系紧张,但他确是个很讲诚信的商人,同时也印证了博格瓦德生前一直坚称公司本不该破产的言论。Borgward集团名下以多家工厂为主的固定资产被奔驰和宝马收购,研发团队部分成员也流向这两家公司,宝马1500(E115)和1800(E118)在Borgward破产后的年相继推出,填补了同类车型的市场空白,外界认为宝马是这场破产案的最大赢家。值得一提的是,Borgward破产后,墨西哥商人Gregorio Ramirez Gonzalez于1963年购得了Isabella和P100的生产权和流水线,然而将设备运抵墨西哥后,该项目因资金链断裂而终止。1966年,墨西哥FANASA集团注资该项目并建立整车制造厂。1967年,Isabella和P100两款车型在墨西哥投产。此后阿根廷、巴西、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曾小规模生产过曾经Borgward旗下的车型。墨西哥生产的Borgward P100名为230 Pullman,该车在原型车基础上轴距从2650mm提升至2750mm,与奔驰220系列轴距相当,从而使后排腿部空间更为宽裕。当时的Borgward P100与奔驰220系列共同将美国车流行的尾鳍设计在德国轿车上发扬光大,然而墨西哥生产的230 Pullman并未延续这种设计,P100标志性的尾鳍被取消,成本高昂的空气悬架也并未出现在该车上。FANASA原本打算推出125马力的RS230,但项目最终因预算过高而搁置。230 Pullman也于1970年停产,最终产量锁定在2267台,Borgward在离开德国老家后,最终在海外也未能留存下来。Borgward品牌从成立到消亡总共才经历了30多个年头,本篇Borgward历史也简要为您讲述了Borgward旗下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车型,不难看出博格瓦德先生将该品牌定位于生产高级轿车,虽然在新技术研发和Hansa 2400 Pullman在技术稳定性上遇到了难题,以及配有气动悬架的P100生不逢时,但人们还是认可了Borgward的创新精神。或许你并不了解的是,Borgward对于速度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过,它曾是欧洲赛场上的常客。博格瓦德认为,在赛场上获得的成绩才是对汽车制造商能力的有力证明。在这种信念的引领下,博格瓦德在看到1949年亮相的Hansa 1500引起巨大反响后,决定立即投身于汽车赛事中。技术团队在Hansa 1500底盘基础上设计了全新的铝合金车身,并改进了空气动力性能。发动机设计师Karl Ludwig Brandt(卡尔?路德维希•勃兰特)将原先的1.5升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至66马力。1950年8月,Hansa 1500赛车在法国蒙特利尔大奖赛上创下了12项世界纪录,Borgward出色地完成了赛场首秀。这场赛事的胜利让博格瓦德信心倍增,Borgward在1953年的比赛中采用了全新设计的底盘和改进型1.5升发动机,新的气缸和Solex双化油器使其可爆发出110马力的最大功率,比当时的保时捷Spyder发动机还高出10马力。Karl Günther Bechem和Theo Helfrich在纽博格林1000公里耐力赛上脱颖而出并赢得了该组别冠军。两人驾驶Hansa 1500 RS总成绩排名第三,仅次于一辆搭载4.5升发动机的法拉利和一辆捷豹赛车,Borgward在这场赛事中刷足了存在感。Borgward还参加了卡雷拉泛美拉力赛,Hans Hugo Hartmann和Adolf Brudes驾驶两辆Borgward赛车与保时捷赛车同场竞技,双方势均力敌,直到最后一站Borgward赛车阀门出现故障并遭遇沙尘暴,然而Borgward车队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年,Borgward车队还参加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1954年,不莱梅的测试团队基于Isabella的1.5升发动机开发了一款带有燃油喷射和双重点火功能的赛用发动机,这台最大功率150马力的发动机帮助Borgward取得了多场赛事的胜利。1958年,Borgward离开了赛场,但那台1.5升150马力发动机继续在赛场上为其他车队效力。英国车手Stirling Moss的F2赛车就装备这台出自Borgward不莱梅工厂的发动机,连续四场比赛的胜利证明了Borgward的实力,就连Stirling Moss在他本人的传记中都提到了对这台发动机印象深刻。很快,Borgward再次回归赛场并带来了改进型165马力的Hansa RS 1500赛车。Borgward的成就不仅限于在赛场上取得不俗的成绩,引领汽车设计风潮也是博格瓦德一生的追求,下面这辆“车”就是他引以为傲的代表作。翱翔于天空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太空则是这个梦想最终的目的地。在人们对太空不断向往的同时,Borgward在1955年创造了世界上首款以飞机驾驶舱为灵感打造的汽车――Dream Car。它的名称相当直白,这款梦想之车的出现也开启了将飞行器元素融入汽车设计领域的新纪元。该车驾驶舱与战斗机驾驶舱设计和开启方式如出一辙,整车采用流线型设计,车尾两侧巨大的“机翼”尤为抢眼,封闭式车轮也是该车设计上的一大亮点,备胎则藏匿于车尾牌照下方。Dream Car仅停留在测试阶段,正因如此,其外观钣金件并未进行更为精细的处理,更别说将车身进行喷涂了。虽然这款“飞机”车并未在任何展会亮相,但仍然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其中就包括模型制造商。在模型制造商的努力下,终于测试车原型的1:43及1:18模型以限量的方式推向市场,可见这款设计超前的Dream Car对当时汽车设计领域的深远影响。以今天的眼光审视Dream Car,我并不能说它的设计符合我对汽车的审美,但绝对会让我眼前一亮,这就够了,博格瓦德应该也是这么想的。Borgward破产后,仍有不少忠实的车迷继续驾驶他们的爱车并加入到Borgward收藏者的行列。现年66岁的Henry Preneux(亨利•普雷诺)就是其中之一,学生时期的他便被学校附近一位商人驾驶的象牙白色Isabella TS向往不已。毕业后他成为Borgward汽车零部件经销商并从事Borgward车型修复业务,25年后他才拥有了自己的红色Isabella。收购这辆车也改变了他的生活,为了修复自己的爱车,他决定复刻Isabella的零部件并列了一份目录,这份目录引起了Borgward爱好者巨大的反响,很快他的车库就吸引了各地前来购买零件的Borgward车主。1985年,亨利决定辞去安逸的工作从事Borgward车型修复工作中,时至今日,他已独立完成了65辆Borgward车型的修复工作。他的车间通过了德国技术检验协会的认证,可将Isabella轿车或轿跑车改装成敞篷车,知名模型厂Revell甚至在其1:18车模中采用了亨利为敞篷车开发的硬顶。Borgward破产20年后,遍布全球的爱好者们自发成立了Borgward全球俱乐部,这也是汽车史上唯一一个在工厂停产后才出现的俱乐部。如今欧洲有15个Borgward俱乐部,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和南非也拥有多家民间俱乐部,所有俱乐部会员超过2000人。基于对Borgward的浓厚感情,沃尔夫冈出现了一家Borgward私人博物馆,与该品牌相关的书籍也相继出版,德国NDR电视台还录制了一期Borgward纪录片,德国邮政甚至在2002年还推出了Isabella纪念邮票。重塑Borgward品牌昔日的辉煌一直是像亨利这样的忠实车迷一直以来的梦想,当然,还有博格瓦德家族。卡尔?博格瓦德的儿子克劳斯?博格瓦德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投身于汽车领域,曾担任大众汽车董事会成员并负责产品质量方面的工作,其作为大众汽车的代表,曾亲自参与了中国首家合资汽车企业上海大众的项目洽谈。他的儿子克里斯蒂安?博格瓦德(Christian Borgward)从懂事起,就经常听父亲讲述其祖父所创立的Borgward公司种种传奇经历,重塑Borgward品牌的信念从此便深深的扎根在他心里。2005年,克里斯蒂安?博格瓦德与先后就职于萨博、通用和戴姆勒汽车的投资人海因茨•克诺斯(Karlheinz Knöss)相见并对其描述了自己对复兴Borgward品牌的决心,两人一拍即可,长达10年之久的品牌复兴计划就此展开。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他发现Borgward在全球仍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然而该品牌在上世纪60年代便退出车坛,重塑Borgward形象和推出适应当今消费者需求的车型是重中之重。日,两人在瑞士卢塞恩创建了Borgward股份公司,并邀请打造经典“四眼”奔驰E级(W210)的设计师Einar J.Hareide加入公司为Borgward设计新车。Borgward品牌复兴的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谁也不知道这个昔日成功的老牌独资车企究竟会以何种方式回归,Borgward似乎也有意避免自己成为舆论的焦点,低调谨慎的实施着自己的复兴大业。2015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上,Borgward宣布正式回归并发布了全新的品牌Logo。新设计的Logo继承了原先经典的菱形造型与红、白色调,中间保留了家族印记BORGWARD的品牌名称。同时融入了更为现代化的元素。同时,Borgward总裁克里斯蒂安?博格瓦德还公布了Borgward今后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名称――宝沃。名称中的“宝”同“BORG”,寓意珍贵和地位,“沃”同“WARD”,寓意丰盛、润泽和富饶,合二为一取“物华天宝,沃壤千里”之意。此举不难看出拥有辉煌历史的Borgward,对中国这个如今全球瞩目的汽车市场重视程度。据Borgward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海因茨•克诺斯透露,Borgward将于今年在德国斯图加特设立全球总部,而并非是Borgward的发祥地不莱梅,原因是这座城市曾亲手终结了Borgward的生命。品牌复兴后,Borgward的全球首款将在今年法兰克福车展中亮相。自此,Borgward每年将推出2至3款新车型,以丰富其产品阵营,其中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型。与此同时,Borgward将在德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建立工厂,实现全球同步销售,预计2020年,Borgward年产量将达到80万辆。北汽福田已成为Borgward在华重要战略合作伙伴,这家老牌德国汽车制造商复兴后能否重塑当年的辉煌?首款车型究竟能否经受住如今残酷的汽车市场的考验?一切都将在今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揭晓,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鱼传奇剧情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