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月亮距离地球近就会引发潮汐和月亮的关系

财经中心 >
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远,是谁推走月球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事件:“阿波罗”号登月时,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安放了一面镜子(测距仪)。此后,科学家从地球上向这面镜子发射激光,并通过激光往返时间测算地月距离。结果显示,月球每年远离地球约3.8厘米。
月球远离,“真凶”是谁?
1695年,埃德蒙·哈雷开始埋首于彗星轨道的研究。这是一件极端需要勤奋与耐心的工作,不光是因为惊人的计算量,还有从卷帙浩繁的故纸堆里一点点搜寻相关记载的水磨工夫。直到十年后哈雷才发表了关于那颗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彗星的计算,但在那之前,他先发现了一件看上去匪夷所思的事:
从历史记录中的日月食时间来看,月球的运行速度似乎发生了变化。
要是再退回去两百年,恐怕根本不会有人相信月亮居然会有什么改变。幸好在哈雷那个时代,科学刚刚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为人类提供了分析和认识宇宙的武器。如果没有证据表明历史记录出了错,那么记录下来的事不管有多难以置信,都应该先认为它发生了。于是天文学家们摩拳擦掌地向这个谜团扑了上去:首先是计算出了月球运动的变化量,每一百年多移动了10角秒。10角秒是多大的距离?它仅仅是1度的1/360。这样的变化真是太微乎其微了,难怪直到17世纪末才被察觉。天文学家由此计算了月球的轨道,这个发现意味着它正在远离我们。没人对此感到恐慌,牛顿已经告诉了大家,引力挥舞着控制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指挥棒,一定有什么东西的引力影响着月球,只需要找出它是谁。太阳是第一个“嫌犯”:它的质量最大,引力作用想必也最大。其次是金星,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不过接下来的计算就让天文学家们有些挫败:太阳的影响——专门术语叫“摄动”——顶多只能解释月球运动变化量的一半,而金星的摄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至于火星,比金星更小又更远,那就更不能指望了。
解释这个现象的最终可能落在了地球身上。在哈雷发现月球变化的一个半世纪之后,人们确定了导致月球远离地球的“真凶”:那就是地球自己。
地月相吸,为何越来越远?
假如地球和月球都像高中物理习题集的描述那样只是一个质点,那地球的引力是绝不可能反而把月球推走的。但它们在真实世界中不但是个巨大的球,而且是个会变形的巨大的球。要是你曾经在皓月当空的夜晚在海边漫步,就会对这种变形有着深刻的感受。同一个地点的海面每天会经历两次高潮——月球吸引着包裹在地球表面的海水,形成一个椭球形的“水球”,水球的长轴方向从地球指向月球。长轴方向的海面在一天中达到最高,这是“潮”;短轴方向的海面在一天中最低,这是“汐”。
潮和汐的产生,是因为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受到不同大小的月球引力,所以物理学上用“潮汐力”来称呼由于引力差异而产生的力。地球在月球的影响下产生潮汐,月球虽然表面没有海洋,也照样会在地球的影响下产生非常微小的拉伸变形,不妨把这看作是固体的“潮汐”。
现在你退到海岸的高处,海面不断升高,浸湿了沙滩。别忘了,与此同时地球在自转,而月球在绕着地球公转。地球自转比月球公转快得多,所以海面的最高点根本来不及恢复原状,马上就会被地球的自转带到月球的前方:瞧,月亮不是渐渐偏西了吗?这一大团凸出的海水可以近似地和月球单独“结算”引力,前方的海水和落在它身后的月球互相拉扯。先进带动后进的结果是月球在轨道上获得了加速度,来自地球的引力不能让它安分待在原来的轨道上,于是月球窜到了能量更高、离地球更远的轨道,这就是“潮汐加速”。而地球呢?原本好好的自转着,却被一团向后的海水拖了后腿,自转的速度不得不稍微放慢一点。这样的情况每时每刻都在地球的海面上发生,日积月累,后果终于变得不可忽略。
要是你觉得地球的变化似乎很难有切身体会的话——过去 10万年累积下来,地球的自转周期一共变慢了1.5 秒,这确实对我们的生活没啥影响。那么我们不妨抬头看看月球,月球并不是天生这样痴心一片朝向我们的,它当初也有自转,只是它的质量比地球小,自转已经被来自地球的潮汐力“消灭”了。月球表面的固体潮最后被牢牢地锁定在正对地球的方向,永远只能用同一面朝向地球,这就是“潮汐锁定”。
从其中一颗冥卫上看到的冥王星和冥卫一。艺术家想象图。
质量较小的月球已经被锁定了,质量较大的地球也正前进在被锁定的路上。月球在潮汐的帮助下,不断地“偷走”地球自转的能量,一直要到地球的海潮也被锁定在正对月球的方向,潮汐的这种“吃里爬外”的行为才会结束,科学家估计这需要好几十亿年的时间。到那个时候,潮起潮落和月升月落将变成远古的历史名词,历法也必将面目全非:一天和一个月长度相等,都是现在一天(24 小时)长度的47倍,一年只有不到 8天。我们太阳系的近邻里就有这么一对儿榜样: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冥卫一。这两个天体的质量差异更小、彼此距离更近,早早地就达到了彼此的潮汐锁定,面对面地绕着共同质心旋转,仿佛跳着默契的双人华尔兹一般。天体质量差别太大的系统就不太“公平”了,小天体不但被单方面“锁定”,还要被大天体的潮汐力捏圆再捏扁,甚至可以把它捏出喷泉来,比如木星和土星的某些卫星的遭遇。
土星的潮汐力让土卫二表面喷出了冰水混合的喷泉。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空间科学研究所(SSI)。
月球曾有多近,海洋知道答案
月球正在逐渐远离我们,那么它以前一定离地球很近,要是反推回去足够久远的时间——影响彼此的演化。这正是目前天文学家仍对地月系统间的潮汐加速兴趣不减的原因,因为这也许能帮助我们揭开月球的起源之谜。这种从现有的少量数据出发,向数值范围外的大胆推演是天文学家相当依赖的一种思考方式——谁让他们研究的对象时间跨度那么大,而他们能够观测到的证据相对而言又那么少呢?你要是知道他们怎么测量宇宙,怎么熟练地像下跳棋一样从几十光年跳到几十亿光年的尺度,那才真的瞠目结舌呢。整个宇宙都被他们回溯成了一个奇点,比较起来,给地月系统回溯出一个肩并肩的过去那真不算什么。
月球现在远离我们的速度可以非常精确地量出来:阿波罗计划在月面上安装了测距仪,测出地月距离每年增加大约38毫米,恰好是目前地月平均距离的一百亿分之一;由此可以计算出地球现在的自转周期变化,目前的速度是每过一百年,一天的长度增加2.3毫秒。
月球对地球施加潮汐力,大潮出现在月下点和对跖点,小潮出现在面向太阳和北向太阳的方向(图中假设地球没有陆地同时海洋的深度不变)。
要是这个速度一直不曾改变的话,我们就能直接算出恐龙时代的一天有多长了:从6500万年前它们灭绝那会儿到现在,地球的自转周期大约增加了25分钟。不幸的是,地球自转的放缓不可能是均匀的,不能用现在的数据来计算以前的情况。那我们怎么能知道远古以前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天文学家寻找到了额外的助力:他们得到了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帮助。
按理来说,从地球上出现海洋的那一刻起,潮汐作用就稳定地施加在了地球身上,也在地球表面的岩石上留下了痕迹。不过我们找不到那么遥远的证据,因为地球的板块运动让地壳的岩石始终不断地循环,大部分的古老岩石都湮没在岩浆中。从原核生物沉积形成的叠层石记录看来,至少在25亿年前,地球就显著地受到潮汐作用影响。地质学家们研究了远古时期的受潮汐影响的沉积岩层——他们管这种岩层叫“潮汐韵律层”——得出结论说9亿年前地球上的一天大约只有18个小时,一年大概有481天;另一片6.2亿年前的潮汐韵律层说明,当时的一天有21.9个小时,一年大约有400天,合13个月。
地月间潮汐作用的大小受到地球陆地和海洋分布的影响,而在整个地球46亿年的演化过程中,地表发生过无数次沧海桑田的变化。光是冰期和间冰期之间的变动就会让潮汐的大小产生明显的不同,而由远古时期的超大陆、超大洋变为如今的七大洲、四大洋,其间的差异更是翻天覆地。目前地球自转的变慢幅度是长期以来最快的,以前的变化要更小一些。除了沉积岩层之外,古代的生物也提供了关于昼夜节律的线索。珊瑚和贝类是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至少4亿年的物种,这两种生物在环境合适的条件下,昼夜的生长速度有着明显的 不同,并且也会体现出明显的四季变化。于是,从它们的生长痕迹中就能辨别出一年的天数。现代的珊瑚每年会长出大约360根体现昼夜变化的生长纹,而在泥盆纪的珊瑚化石中,发现的生长纹大约是400根。更有意思的是,把从4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贝类化石按照年代排序,会发现年代越早的化石,体现出的生长纹越多。
月球轨道的演变,在地球远古的生物身上留下了痕迹。而月球本身,也为地球生命的出现做出了贡献。由于月球巨大的质量,地月之间的潮汐作用很快让地球的轨道稳定下来,使地球表面的环境相对平稳,从而有利于原始生命的诞生。如今的月球虽然与地球渐行渐远,但始终还将陪伴在我们身边。天文学家计算过,大约 20亿年后,膨胀的太阳将把地球表面的海水蒸干,那时月球的远行步伐会进一步放慢。地月之间这段海枯石烂的缘分,要直到45亿年后太阳吞没地球,地老天荒的时候才会终结。(完)
【原标题:谁正在把月球推走?】
责任编辑:I-马允浩 |
相关内容推荐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超级月亮_百度百科
超级月亮(Supermoon)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超级月亮是满月(或)与近点月同时发生的近点。这是描述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着地球,行经之时,同时又在日地联线上的专有名词。此种结合的超级月亮被认为会引发海洋、和的变化,例如地震、和发生风险的增加。但是,这种关联性一般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超级月亮说法始见于1979年,为占星家理查德·诺勒所定义。经多年修正后,该天象指的是:新月或满月时期,月球与地球间距离较平常为近,另外一种说法也就是地球与月球间距离低于或接近35.4万公里(220,000英里)。
超级月亮发生日期
14个与15个非常接近。也就是月球每经历14次圆缺(即天文学中的14个“朔望月”,合413.4天,大致相当于14个月),差不多同一时候又经过了15次近地点。
届时月亮就会达到一次最大最圆的“圆满”状态。
1950年至2050年间超级月亮的发生日期(根据产生原理,仅供参考):
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超级月亮历次现身
超级月亮2011年
日傍晚洛杉矶上空的月亮
日傍晚,在亨廷顿海滩上空,一轮明月刚刚升起,在摄影镜头中,一架客机恰好与月亮擦肩而过。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消息说,3月19日,月球将到达19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它与地球的距离仅有35万多公里,从地球上观看,月球比远地点时面积增大14%,亮度增加30%,号称“超级月亮”。
日凌晨,2011年最圆最大月亮出现在夜空中,中国境内天气晴朗区域都观赏到了这轮满月。[1]
超级月亮2012年
日西班牙科尔多瓦埃斯佩霍城堡
2012年度最大最圆的月亮(又称“超级月亮”)在5月6日(农历四月十六)晚现身夜空。天气晴好,中国公众一饱眼福,欣赏到比平日里更大更美丽的月亮。[2]
气象学家、美国太空新闻网专栏作者乔·拉奥说,在美国,满月出现在东部夏令时日23时35分(北京时间6日11时35分)。这次满月适逢月球运行至近地点。由于月球轨道不是完美圆形,近地点在3%幅度内变化,这天月球近地点与地球的距离今年最短,为35.6955万公里,因而月亮最大最亮,获称“超级月亮”。
2013超级月亮
专家建议,“超级月亮”刚升起或即将落入地平线以下时欣赏效果最佳。如果月亮出现在树木或建筑物后面,从视觉效果而言,看上去更大。[3]
日11点35分望时刻,天空中出现了“超级月亮”,月相达到满月,呈最圆状态,中午12点,月球又恰巧到达近地点,此时月球距离地球为全年最近时刻,所以月亮的最大,这次月亮的亮度比正常时要高30%左右,视觉直径大了14%左右,这也是2012年的最大满月。
因为中午看不见,所以很多人都将观赏“超级月亮”安排在了晚上。比起前几年的“超级月亮”,这次的显得更大更圆。“这是因为恰逢农历十六,又是近地点,所以今年的‘超级月亮’特别。”科普部主任介绍说。[4]
在2012年7月,月球还会如期运行至近地点,但只会大致重合,与地球的距离就显得远了些,估计值为22.27万英里,大约是35.84万公里。从地球上观测到的满月情景只会出现大约0.5个百分点的变化,亮度上仅仅降低了一个百分点。[5]
超级月亮2013年
日杭州超级月亮
日(夏历五月十六)19时11分月球过,距地球356991km,紧接着21分钟后即19时32分又迎来月圆时刻(望),这便是2013年最大最圆的月亮,也就是“超级月亮”。
夏历五月十六,迎来了2013年最圆最大的超级月亮。19时12分,月球与地球相距为全年最近,月亮看上去最大。19时32分,月亮、地球和太阳排成近似直线,月亮最圆。有网友说,天地美到极致的时候,竟然让人感动。
日晚上,月亮又圆又大,值得观赏。这是因为,7月22日凌晨4时23分,月亮距离地球最近,只有358401公里。7月23日凌晨2时16分,月球、地球和太阳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月亮最圆。[6]
超级月亮2014年
作为2014年最为期待的天象之一,年度最大最圆的这个超级月亮将在8月11号凌晨2点钟现身。根据测算,凌晨1点42分左右,月亮距离地球最近,是月望的时刻,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只要天气晴好,大家都可以一饱眼福,欣赏到比平日更大更美丽的月亮,我国各地乃至亚洲、,甚至南极洲还有欧洲非洲都可以观赏到超级月亮,这个范围并不受限制。
14年的超级月亮出现于八月十一号凌晨约1点钟左右,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左右,亮度也有所增加,如不是经常赏月的人士是看不出来的。
超级月亮最佳的观测时间是在11日凌晨两点钟前后,但是从拍摄月亮的角度来看,最佳的拍摄时间可能出现在10日的晚上月亮东升之后以及明天清晨月亮西落之前,此前这个时候观看满月是会呈金黄色,直观看上去,月亮的面积是最大的,非常适合拍摄月亮的特写。
超级月亮2015年
日,全球多地出现超级月亮,这也是2015年全球第九次出现这一天文现象。[7]
日,“超级月亮”将与 “中秋圆月”“喜相逢”。[8]
超级月亮产生原理
超级月亮产生背景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月球和地球岩石的精细测量表明,月球形成的年龄为45亿年,而地球的形成年龄约为44.8亿年。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一般均大于31亿年,表明月球的演化主要是在其形成后的15亿年内进行的。月球现今是一个内能接近枯竭而活动近于僵死的天体,仅有极其微弱的活动。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81,月球的平均密度为3.34克/立方厘米,只有地球平均密度的60%。月球与地球的平均成分差异很大,月球比地球富含难熔元素,匮乏和锌元素。月球比地球缺水,比地球强。月球的公转是围绕质量的旋转,月球的公转平面与地球的并不一致。
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不断加深,2011年1月,科学家通过分析1971年放置在月球上的地震探测器发回的信号,透露月球与有些类似。月球内部也有核、幔、壳的圈层状结构。月球的核心是一个半径接近150英里(约241公里)的固体,外面裹着半径约为205英里(约330公里)的液态。与地球不同的是,月球核心外面还有一层半径接近300英里(约482公里)的部分为熔态的。
超级月亮地月距离
月球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近的那点我们称为“”,反之则
是“”。月球每绕地球旋转一圈,都会经过一次近地点一次远地点,平均每27.5546日经过一次,这种月球连续两次经过近地点(或远地点)的时间间隔便是(27.5546日)。据测量,月球位于近地点时,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6.3万千米,而位于远地点时,平均距离为40.6万千米,两者相差达到10.41%。所以,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月亮位于近地点的时候比它在远地点时要大出不少。在日,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只有35.7万千米,比近地点的平均距离还要近1.84%,所以看起来就会更大一些。
月球绕地球转时,其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因此月球跟地球之间的
近地点的月亮(左)和远地点的月亮(右)
距离不断变化,人们看到的月亮大小也会有所不同。当月亮运行到近地点时,月亮离地球近时,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最大、最亮。由于较接近,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同时地月系统又是一个多天体影响的复杂系统,这个(两个相同之间所需的最短有效时间)和下个朔望月轨道必然就有所变化,在若干朔望月的近地点当中,也必有那么一个是比较贴近地球表面的,而有可见成为所谓的“超级月亮”。
从以往的天文资料来看,有记录的“超级月亮”出现时间似乎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评判超级月亮的地月距离标准却不那么好把握,没有所谓的,似乎只能根据以往的说法执行“判例法”。而这个裁定权往往在有影响力的媒体,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和炒作性。“超级月亮”的概念“太模糊”,一点儿也不“亮”。
天文家们通过模拟测算得出,日,月球近地点这天,月球离地球的距离只有221567英里(约35.6万公里)。而我们已经知道,地月平均距离384400千米,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距离 363300千米,距离 405500千米,约为0.0547。
超级月亮社会影响
超级月亮网络传言
日,月球将到达19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月球跟地球表面相距仅35万多公里,让它看起来异常巨大。月球的引力增大将会使得地球的板块受到影响,从而诱发大规模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的9.0级强烈地震就是这次“超级月亮”作用的结果。民众因此而议论纷纷,争鸣不休。
网友们汇总:1955年、1974年、1992年和2005年出现“超级月亮”时,都没什么好事,发生过、等现象。日,河南、、交界处发生4.3级地震。3月10日,云南发生5.8级地震。日,日本东海岸附近发生了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有网友把这些灾难和“超级月亮”扯到了一起。[9]
超级月亮专家辟谣
前任台长、著名天文学家研究员说:“地月之间的距离远近确实会影响地球,但地震是地球内部的,日本大地震引起了海啸,与所谓的“超级月亮”没有任何关联。”[10]
立天文教育馆研究员葛必扬质疑说,国外盛传日月球将以约35万6578公里的距离接近地球是1992年以来最接近的一次的说法不可靠,以实际数据来看,1990年迄今,月地距离依接近程度的排名次序,分别是台湾时间日,月球最接近地球,其次是日(公里)、日(公里)、 日(公里)、日(公里)、再来才是日(公里),很明显地,其实日的月球近地点,比1992年更接近。即便排除1990年,2013年的这次超级月亮,只是排名第五。一些网友认为日的地月距离是19年来最小值,其实并不准确。
不会带来灾难,但不代表“超级月亮”会来得悄无声息。南京大学教授表示,当天,地球受到月球的最大,这样大的引潮力必定会引起天气变化。潮汐力量以地心引力为核心,将两以拉伸,与地球板块位移无直接联系。
国际中心的专家彼得·惠勒表示,“即便发生和地震,也是因为地球自身的原因。地月之间的距离变近只会影响潮汐”。看待任何有关即将发生的天气灾难,都要持怀疑的态度。他说:“‘超级月亮’不会带来地震或火山爆发,只会让地球出现比平常更低的低潮位或更高的高潮位,没什么值得激动的,届时将不会因此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除非那是原本就会发生的。”
业余天文学家(David Reneke)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总有一些人将超级月亮和地球上一些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这看起来太荒唐了:阴谋论者总能找到与特定时间扯上关系的天灾,并怪罪超级月亮,他指出,“如果你如此认为的话,那么你可以将地球上的所有自然灾害和彗星、行星的运动以及太阳的活动联系在一起”。[11]
超级月亮媒体辟谣
关于日出现的“超级月亮”引发极端天气乃至大灾难的说法,英国《》在其3月8日的报道中已经进行了批驳。报道援引国际中心科学家惠勒(Pete Wheeler)的话称:“不会有地震或是火山喷发,除非它本来就会发生。届时,地球只会经历幅度稍微偏大一点的潮汐,没什么值得兴奋的。”相关流言最初传播并不广,经过媒体的批驳,自然也就渐渐湮没无闻了。然而“超级月亮”却由于中国网民对英国《每日邮报》的断章取义,在中国流传了开来。并且,在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超级月亮”引发超级地震的说法再度抬头。某些相信“2012”的人似乎借着大地震看到了“希望”。其实,这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超级月亮”(supermoon)这个术语最初由美国占星师理诺勒(Richard Nolle)发明。诺勒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指出日的满月正处“近日点”上。那天的月亮不仅会比平时的更大、更亮,而且会引发严重的地震、火山或者其它自然灾害。
这个预言沉寂了一段时间,但随着“超级月亮”的迫近,人们对它的关注越来越高。很多媒体对该预言作出了反应。日,英国《》发表文章表示,这次抵达近日点的月亮,只是看起来大一些而已,并不会引起地震和火山爆发。同日,美国一天文科学网站发表了题为“3月19日的‘超级月亮’会引发自然灾害吗?”的文章,驳斥了这则预言。次日,一著名天文学网站发表文章“日,是‘超级月亮’还是‘超级炒作’?”,更尖锐地批驳了这个由学家做出的预测。在维基百科英文版的“”词条中,甚至也一度加入了对“超级月亮”的批判。
就当人们发觉辟谣文章比流言文章还要多,逐渐对这则预言渐渐失去兴趣的时候,日本大地震爆发了。2011
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了7.9级强烈地震,伴随着地震波对日本东北沿海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流言又重新活跃了起来,不少人认为这则预言应验了,日本的这次是“超级月亮”降临的结果。于是,当天破解天文流言的排头兵、某科学博客又发表了名为“不,不是‘超级月亮’导致了日本地震”的长篇博文。
更近的月亮对地球有多大的影响?
地球上的物体会受到月球引力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
),当月球处在远地点的时候,地球上每1千克的物体会受到3.019×10^-5 牛的引力,月球处在近地点时,这个引力的平均值是3.761×10^-5 牛。而3月19日这一次,“超级月亮”造成的引力是3.903×10^-5 牛。这样的引力对于地球上的物体而言是微乎其微的。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这次的“超级月亮”带来的影响只相当于一两根头发的重量。相对而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就大多了,1千克的物体会受到太阳5.737×10^-3牛~6.141×10^-3 牛的引力,是月球引力的100多倍。所以,仅根据地球与月亮的距离来预言地质灾害,而完全不考虑太阳的参数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的。而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每天都是变化的。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与3月19日的“超级月亮”之间相隔8天,而在5天之前的3月6日,月球正处于它的远地点上。事发当天,地月距离大于平均距离,将这次地质灾害归咎于月球引力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12]
地月距离会影响地震发生的频率么?
地月距离会影响地震发生的频率么?
数据不会说谎,右图为30年来每年6.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次数以及每年月球近地点的相对距离。我们不难发现,在2005年、1993年、1992年和1990年,月球与地球的最近的距离比2013年的“超级月亮”还要更近些,但这些年份中6.5级以上灾害性地震的数量却并不算突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月球距地球较近,且6.5级以上地震较多的年份中,地震发生的频率与地月距离之间也并不存在固定的联系——虽然日的伤痛依然刻骨铭心,但那一年地月距离最近的日子却是12月12日。[12]
“超级月亮”流言破解
“超级月亮”带来超级地震的说法最初肇始自一个美国。这个说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地月距离变化带来的引力差异,可能会给地球上带来一些诸如潮汐变化之类的影响,但没有任何可靠证据显示,它足以引发地震。从统计数据来看,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任何关联可循。实际上,虽然一度有些科学家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但国际主流学术界对该方向的研究普遍很不乐观。[12]
超级月亮科学研究
伴随着一些破坏性较强的地震、冰雪灾害、旱灾等的发生,一些迷信的宿命论者将灾害的原因归结为、、等正常天文现象的发生。这些夸大其词的言论由国外传入国内,经、手机短信进一步放大,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除了“超级月亮”外,有关“太阳风暴可能会带来‘ ”的言论也是一个例证。伴随着新一轮的到来,而且太阳黑子活动相对频繁起来,并伴有小规模太阳风暴的发生。在美国宇航局发布了“2013年可能会袭击地球”的预警后, “太阳风暴将带来‘世界末日’”的言论不胫而走。
为什么在科学技术已经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些谣言还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这其中的关键还在于其作出结论的前提中总有部分科学的常识。如强烈的太阳风暴对地球会造成一些影响,19日晚的月亮也确实要比平时看上去大一些。当然,只要公众仔细甄别,这些谣言也是很容易识破的。
心理学系教授分析,影片《》公映后,这部灾难片已被当作宣扬“末日说”的载体,一时间关乎“2012年将是世界末日”的言论甚嚣尘上。而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一些人难免对未来产生迷茫之感。此时,将正常天象与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的言论就容易为这部分人所接受。一般人又都有从众心理,听风就是雨,谣言也就越传越开了。
相关天文学家表示,在古代,由于条件所限,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很多现象不能解释,因而将灾害的原因归结为上天的惩罚或者是日食、流星雨等天象的发生。当时统治阶级则从维护政权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宣扬诸如此类的宿命论观点。
尽管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没有穷尽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发明了望远镜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如今人类不仅掌握了太阳系内行星、一些彗星的运动规律等,还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载人航天飞机等。“天象的发生只是正常的,与自然灾害没有直接的联系。
.中国青年网
.江苏新闻网
.腾讯网[引用日期]
.青年网[引用日期]
.央广网[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果壳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亮潮汐gl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