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川军抗战实录战滕州

这不算旅游,却是四川人必来之地,滕州拜祭川军!
两年前我曾经在博客里发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九一八,不能忘却的纪念,只因我是四川人!》,然后瞬间被新浪和谐,发到了QQ空间,又瞬间被QQ空间和谐,总之,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
其实,文章没讲什么,就是看了阳光卫视的《国殇》,其中谈到了川军出川抗战的英勇和悲壮,都少还有点凄惨。
视频中的文字是这样的:
---------《国殇》第十五集摘录部分-----------
1938年初,仗已经打过半年了,在这几个月里虽然中国空军的飞机打光了,海军的舰艇也快沉完了,但抗日的意志并不见消沉,而日本人既拿下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和国都南京反倒有点犹豫起来,因为面对当前的结果,中国认为本来就是意料中的事但对日本来说可以意料之外的,所以在东京内阁里脑筋比较冷静的大臣们至少看出了支那的战事远不如预期的那么乐观。日军统帅部在评估双方的情势之后,于元月30日也做出了在今年8月之前,不发动新的攻势的决定。换句话说,这几斧头砍下来他们也需要喘一口气。裕仁的态度更加保守,他估计巩固占领区储备机动兵力至少要有一年的时间,所以,便在2月16日大本营御前会议中决定:明年,也就是1939年再发动一波速战速决的攻势,一举结束战争。
……(省略n多字)
1938年元月,蒋中正派副参谋长白崇禧到徐州去。这个时候,孙震的川军正流落到晋豫一带,阎锡山不要,程潜也不要,因为他们都嫌川军风纪不好:
川军虽然被人视为风纪不好,但他们出川投入抗战的过程却有一段十分感人的故事:22集团军本来是四川成都的部队,原有6个师,这次由孙震带了41和45两个军四个师的人马出川支持华北作战,他们于9月1日穿着单衣出发,沿川陕大道徒步行军1400余公里,走了50多天,到山西已经是冰天雪地的寒冬了。还没领到棉衣,甚至连一张山西地图都没有就在阳泉和日军打了起来。这一仗打了十天,死伤惨重,后人可能很难想象当时悲壮的情景。也许这张照片可以提供一些联想。他脚上穿着草鞋,身上用草绳羁着两件单薄的外衣御寒,他阵亡了。虽然我们无从辨认他的番号,但可以肯定他是个年轻的士兵,如同当年来自成都的川娃儿一样。川军在阳泉被打散了之后,补给不继,粮草缺乏。在万般无奈之下,沿途遇有晋军的军械库,便破门而入擅自补充。为此,阎锡山十分恼火,把他们赶出了山西。川军往东走,进了程潜的战区,申请给养又被拒绝,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白崇禧问李宗仁:“川军你要不要?”李宗仁说:“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连草人都管用,他们总比草人强吧,给我把!”
22集团军在这种情况之下,满怀感激的来到了山东,奉派进驻津浦路北段,矶谷师团的正面,和孙桐萱的部队并肩作战。1938年2月第五战区的兵力已经集结了29个师,约达28万8千余人。在这些部队里面,孙震、杨森是川军,韩德勤的部队是有江苏保安队编成的,庞炳勤和张自忠是西北军。廖磊,桂军。于学忠带的则是东北军,孙桐萱为山东部队。可以说是清一色的地方部队大集合。也是所谓“杂牌军”的总会师。
……(省略n多字)
再说孙震的川军,在邹县以南这条战线上,苦拼了三十多天伤亡累累,直到3月15日才退守到腾城,当时负责守腾城的是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这个师只有七个连的兵力,加上从界河退下来的45军零散部队,总共也不过两千多人,淡淡的三月天,四川成都的乡亲们组成一个慰劳团,千里迢迢赶来探望他们这一群背井离乡的孩子们。并留下一面旗子,上面写着:“天府子弟&&抗日报国”八个大字。
122师不负所寄,在后来的战斗中,他们确确实实的做到了,3月16日矶谷师团以濑谷支队为主,在飞机,野炮的掩护之下,兵分三路向腾县发动攻势,17日,城破,王铭章率部队与强敌展开近身的肉搏战,当天下午,王师长不幸身中数弹举枪自壮殉国,122师将士们并没有因为指挥官阵亡而手软,他们在腾城还撑了两天,直到19日的黄昏全师自参谋长以下阵亡一千八百余人,伤三百余人。这些天府子弟回想去年满怀壮志出川的豪情,山西战后天地虽大竟无容身之地的漂泊,今天可谓死得其所了。所以,负伤官兵都不愿沦为俘虏,纷纷引爆手
榴 弹壮烈殉国。
1997年,我们沿津浦铁路南下,来到了当年战况最为惨烈的鲁西战场,虽然时隔多年,这些地方已经寻找不到什么战时遗迹,但单凭记忆中的战史记载,光这些地名就够叫人怵目惊心的了。回想当年韩复榘临阵脱逃,留下群龙无首的山东部队,千里迢迢带着烟枪上阵的川军都是在极其艰困与恶劣的条件之下与强敌在这块土地上厮杀拼缠的。他们默默地捐躯,悄悄的阵亡,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我们深信在一条条柏油马路之下一幢幢新建的大楼之下,他们的英灵长在。
在腾县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当年王师长的殉国处,这里本来有块碑的,后来碑被移走了。据说他的遗体已经运回四川的老家安葬。所以这座新碑记的下面什么都没有。不过我们仍希望后人来此一游时能拨冗读一读碑文,好知道许多年前曾经有个人就在这附近做了一件可歌可泣的事。
---------《国殇》第十五集摘录结束-----------
至此,我也在心中告诉自己,一定要到滕州,来川军的墓地拜祭这群被历史遗忘的战士!他们没有成功,他们甚至失败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
这个月15日,正好到滕州讲课,我毫不客气地告诉了客户这个想法,于是课程结束之后,客户很热情地安排我去看川军的墓地和王铭章师长的殉国处。一路上,我表面很平静,没说话,但是内心却是无比激动,甚至有点泪水在眼中。。
虽然我很感谢客户,但是到了目的地,我彻底失望了,因为这不是片子中那最原始的墓地,而是一处极其壮观的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在一座山坡上,风水极好!威武雄壮!
但是,仔细一看纪念馆名称: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
义纪念馆。。我彻底懂了,我不想批评或者指责什么,但是你懂的,这个又变成了他们的功劳。。。想当年国
军奋战滕州、台儿庄的时候,你们在哪里?我尊重历史,我不反对你们为自己歌 功 颂 德,但是也拜托你们尊重历史,尊重为了抗战浴血的国
走上高高的台阶,纪念碑的浮雕都是我们从小看到的画面,在我党英明领导下的各种敌后运动!
纪念碑右侧有个亭子,里面有一块石碑,我急忙走过去,你懂的,又是我们的烈士。(不要误会,我尊重每一位烈士,只是别忘记我的目的是来拜祭川军,内心的失落当时可想而知)
本身几乎失望了,正准备离去,突然发现纪念碑左侧还有个亭子,里面也有块石碑,抱着最后一试的心理走过去,我顿时平静了!王铭章将军的纪念碑!
在碑前,我伫立了许久,我真的流泪了。感谢你们还能把他的碑留住,感谢你们能认可国
军的付出和牺牲,感谢你们能让四川人能过来喂他们的子弟鞠上一躬!
那是70年前的往事了,硝烟早已不在,甚至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会再以日本人侵占我们为耻,但是,作为一个有良心的四川人,来到滕州,就算是旅游,也来拜一拜他们,拜托了!
一只装备极差战斗力极差的川军,没在鬼子面前丢人现眼!至少他们证明了一点,川军,不得拉稀摆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滕州国防科技教育基地暨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
&&& 滕州国防科技教育基地暨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坐落于滕州市大坞镇仁山,北依凫山山脉,西与微山湖红荷湿地相望,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规划用地620亩,它由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滕州烈士陵园及滕州国防科技教育城三部分组成,整个建筑群构建独特,气势恢宏。
&&& 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由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题字,纪念馆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可谓宏伟壮观。纪念馆由序厅、党建厅、抗战厅、解放厅、发展厅及缅怀厅六部分组成。序厅里工农兵群众的大型高浮雕群寓意我抗日军民在艰难困苦中奋力向前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万众一心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党建厅里有一复原的国民书店旧址,看着它使我们联想到八十年前在白色恐怖下,滕县党组织初建时的情景;抗战厅展出了300余幅照片、近百件文物、实物,并将这些宝贵的历史史料与由书画家、艺术家创作的雕塑、油画、沙盘等艺术品组合成立体空间,使展示更具感染力。为反映川军抗敌,特设“滕县保卫战厅”。专门制作了LED多媒体大场景――血战滕县城,片中,国民革命军一二二师将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誓与滕城共存亡的惨烈、悲壮场面使人震撼。制作者还特地为王铭章师长铸造了铜像,为阵亡的4000名将士雕塑了英烈墙,这不仅使展示得到升华,也对教育后人提供了绝好教材。
仁山之巅是烈士陵园,它由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烈士纪念碑亭和烈士墓区组成。纪念碑高38米,寓意滕、沛、峄三县抗日武装起义于1938年。在山道的两侧,错落有致矗立着绿瓦、红柱、飞檐挑角的12座烈士纪念碑亭,纪念王麓水、马立训、洪振海、陈金合等英雄或英模。山道西侧建有褒仰区(墓区),有46位(其中9位是外籍人)烈士长眠于苍松翠柏之中。
&&& 国防科技教育城位于山脚下,主要设施有兵器展馆、大型兵器陈列广场、人工湖等。7000余平方米的展馆主要展示反映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航天发展的最新成就。大型兵器陈列广场,首批展出的退役兵器装备近20件,其中有红旗2型地空导弹、T62型坦克、122毫米火炮、歼六战斗机等。除此外,还有神七运载火箭模型、航天器模型。
&&& 国防科技教育基地得到滕州籍将军李继耐、杨斯德、李景、刘书田等人的关怀和重视,在落成剪彩仪式上,航天专家孙锦云教授及杨利伟、费俊龙等六位功勋航天员到会祝贺。在国防科技教育城瞻仰革命烈士,可以重温革命斗争史,学习国防科技知识,先烈的牺牲精神及航天人的航天精神永远激励着参观者奋勇向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国郁
坐落在济南市文化西路、具有典型民族风...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数据加载中...滕县保卫战之后的川军 继续在微山湖畔抗战(2)
09:58 &&来源: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中国军队当年在街巷设置的阻击点(雕塑作品)。
中国军队在火车站的防空战点。
川军反攻一度攻进日军阵地核心
滕县外围战及守城战后,川军士气大受挫伤。在3月19日至5月19日这两个月内,川军一边据守阵地,一边抓紧时间战地训练,士气逐步提高。
日,在前线的叶光文和战友们听到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他感到很高兴,因为他知道,没有滕县的死守,台儿庄的&口袋&就难以做成。
到4月中旬,也就是日军在台儿庄会战败退之际,川军打算歼灭当面日军,一举到达临城附近,切断日军主力军的后方联络线,把战线推到远离徐州的地带,以便更有利于今后的作战。
在详细探明运河北岸日军各据点的阵地编成、火网配置、障碍设施后,据守微山湖畔的川军,制定了4月反攻计划。经报请集团军总部转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批准后,在4月17日实施了。
17日拂晓,前敌指挥官曾苏元,命令炮兵队开始轰击。一时间,炮火连天,日军连头都抬不起来。随后,机枪、迫击炮、步枪万弹齐发,日军仓皇应战,措手不及。
川军右翼727团,很快打进韩庄车站日军阵地核心。日军炮兵惊慌失措,不敢发炮。眼看车站日军核心阵地就要瓦解,北韩庄的日军转过来,攻到火车站附近,与川军拼命决斗。
与此同时,川军左翼739团第一营窥破战机,强渡微山湖口大闸,挥大刀、举白刃,斩杀留守的日军30多名,占领各个日军据点工事,随后转向韩庄火车站,实行围攻。
不料,10多架日机突然飞来,向川军猛烈轰炸、扫射。日军在得到短暂的喘息后,很快调整部署,逐步分区逆袭。
川军预备队一时未能增援上来,右翼攻击部队在立足未稳时,被日军逐出韩庄车站。左翼也被阻在车站以南日军三层铁丝网外,双方相持到了晚上。
随后,川军预备队投入战斗,发起新的攻势,又迅速打入日军阵地内部。但日军阵地的工事经过整修、补充,都加强了措施。川军反复冲击、逐屋争夺,未能全部得手。激战彻夜,川军未达歼敌目的。
18日拂晓后,日军轮番飞临上空轰炸、扫射,川军利用机关枪对空射击,但发起的新攻势受到了挫折。
18日上午10点后,日军从临城用火车运来上千士兵、战车12辆、炮12门,在沙沟以南下车后驰援韩庄,企图解韩庄之围。
为阻止日军的增援部队,45军125师745团受命到多义沟附近破坏铁轨,并拦击由临城南下增援韩庄的日军。
745团团长姚超伦,派部队分数段将铁轨拆毁10多里,并在西辛庄构筑工事,阻击日军。日军以大部队围攻西辛庄,据守的川军以轻重机枪和手榴弹抵抗。
川军同样增派援军,炮兵的全部火力支援阻击的部队,形成浓密的弹幕。在多义沟前方击毁日军战车5辆,使得日军步兵被阻,不能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熊顺义等人主张给日军增援部队以重大打击后再回到运河南岸,但集团军总部为保存实力,避免过重伤亡,严令撤退,以保运河防务。18日晚上,川军陆续撤回阵地,继续与日军隔着运河对峙。
此后又是阵地战。5月10日左右,日军再次从临城、峄县之线发动攻势。敌我双方主力在台儿庄附近进行激战,同时在涧头集至韩庄之线也发生了战斗。22集团军为掩护友军侧翼,曾令川军数次渡过运河攻击韩庄、刘楼的日军。
5月中旬,孙连仲、汤恩伯部队及卢汉的60军,在台儿庄与日军几经激战,一度取得胜利,但终为日军所败。
5月18日下午,川军接到孙连仲转来李宗仁所下的退却命令。
地空大战打下多架日机保证顺利撤退
5月19日,22集团军奉命做好一切退却准备工作:一方面,炮兵部队集中射击日军炮兵阵地和交通要点,做出佯攻样子,迷惑敌人;另一方面,分发弹药,剩下的20万发子弹,除分别发给防区附近各地方抗日武装一部分外,其他的埋在附近山区耕作地的水沟、洼坑中。
晚上8点是全面撤退的时间。川军走了一个整夜,20日拂晓到达陇海路上的黄集车站附近。早餐后稍事休息,又继续南进。
为防御日机的空中袭击,川军将领命令各部队把现有的轻、重机关枪,组织成防空部队,在队列中行进,随时准备打击空袭的日机。
部队翻过兔山,穿过林头村后,进入黄河故道。沙滩难走,行军速度突然减缓,各部队除在黄河故道两岸及兔山、林头等地布置防空监视哨和对空射击部队,掩护川军通过障碍外,还组织一些步兵部队协助炮兵部队,推炮车、弹药、辎重等车辆,加快行军速度。
20日上午8点左右,川军发现9架日军飞临上空。黄河故道两岸的行军部队,完全进入掩蔽,未被日机发现。只有正在黄河故道中涉沙而行的炮兵部队,在大片沙地中没有什么掩蔽,日机对准目标,肆意轰炸并低空扫射。
川军对空射击部队,当即万弹齐发,打落一架日机,吓得其他日机不敢放肆俯冲轰炸和低空扫射了。
不过,日机发现川军后,不断地分批飞来袭击,3架、6架、9架,一队又一队地轮番飞来。川军各种火炮与轻、重机关枪,都一起对准日机发射。
陷在黄河故道沙地中的炮兵,也抱着与其白白遭受轰炸,不如与日机拼个你死我活的决心开展战斗。这样一来,川军的防空威力大大增强,迫使日机不得不在很远、很高的高空就开始投弹。
日机的炸弹多半落到川军行进路外较远的沙滩上和麦田中爆炸。川军各部队冒着日机空袭的危险,迅速通过这段黄河故道。然后进入南岸村庄中,休息、整顿、救护伤员,调整炮兵马匹,扔去一部分没有拖曳力量的空弹药车,继续前进。
在川军后续部队进入黄河故道后,18架日机分两个编队,再次飞来。川军两个步兵团轻、重机关枪开火,同时指向日机猛射,击落2架日机,击伤多架。日机慌忙把炸弹扔下,就向南飞去。
5月20日中午12点左右,22集团军转进部队全部到达杨庄附近各村庄,准备下一步越过津浦南线的种种工作。后来,他们撤到安徽泅县,又辗转到达湖北襄樊从事整补。22集团军就这样告别了让他们扬眉吐气的山东战场。
经历了滕县保卫战、微山湖畔抗战的叶光文,在徐蚌会战结束后,撤到后方,进入位于重庆铜梁的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学习。
川军的不屈和顽强,在山东战场留下了印记。台儿庄大战期间,苏鲁交界处的陈瓦房村边躺着一位川军战士,他的布袋里有张纸片,上边写着&生于四川,死守山东&。
当年亲见这位战士死后留言的滕州人陈增宜说:&这位川军战士战前大概想到他会牺牲,所以写下这几个字,想告诉世人,他是四川兵。&特别致谢:
本文参考了熊顺义的《微山湖畔抗敌记》和《徐州会战战场见闻》。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壮士出川&题书著名书法家刘云泉
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梁斌山东滕州特别报道
原标题:生于四川,死守山东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99岁川军老兵:抗战剧都是乱编 侵华日军很强大 | 99岁,川军,老兵,抗战,都是,乱编,侵华,日军,强大_社会新闻_滕州生活网
|||||||||||||||||||
99岁川军老兵:抗战剧都是乱编 侵华日军很强大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
免责声明:本栏目文章均转载自国内权威媒体且均注明来源,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疑问或其他事宜请致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尽快予以删除。
99岁川军老兵:抗战剧都是乱编 侵华日军很强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马定新演示刺刀训练科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建川博物馆展出的罪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画家古月的油画作品《铁血长城―抗日战争中的》。 滕州生活网
  残忍、高效、现代化,中国军队到底面对着怎样的敌人?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杨力摄影杨涛日,四川广汉的一处农家中,99岁的马定新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剧,叹了口气说:“哪有这么容易,几个人就轻易干掉鬼子的一个联队?如果真的这样,我们还用牺牲那么多兄弟,艰难地抗战8年吗?”
  随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有关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在荧幕上不断上演。但一些抗日剧中的主人公被披上神化的外衣,一出手就是手撕鬼子,手榴弹炸掉飞行的飞机,甚至一个人单挑一个联队……
  抗战真的这么容易吗?相关数据统计,自“九一八”事变开始,到抗战结束,中国的抗日历史长达14年,付出3000多万军民的生命,才换来70年前的胜利。 滕州生活网()
  成都健在的抗战,回忆与日军的对战心酸的:与鬼子对战,一旦有丝毫的疏忽,致命的。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寻访抗战亲历者以及抗战史研究者,真实还原当年中国军人到底面对的是怎样的敌人,抗战到底是怎样的一段艰辛历史。 滕州生活网()
  战术篇
  侦察气球升空炮弹像长了眼睛 滕州生活网()
  2015年4月,上海大场,高楼林立,一派繁华,看不出有过丝毫的战争痕迹。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多日寻访,昔日血战过的顿悟寺、王爷庙等建筑,早已没了踪影。当地居民也大都不清楚,在这里曾发生过大场保卫战。尽管如此,不难看出,这里是一片江河冲击形成的平原,四周地势十分开阔,无险可守。
  淞沪会战唯一健在的川军、96岁的张文治回忆说,日,杨森率领川军20军防守上海桥亭宅、顿悟寺、藻浜、陈家行一线阵地,迎战日军第3师团、第9师团和近卫师团。 滕州生活网
  “那时的大场是芦苇荡连着棉花地,根本没有什么掩护。此前退下的友军部队,修筑的工事也十分简陋。”张文治说,在这里,他们遭遇了日军战术级作战使用的“侦察气球”,“鬼子的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打进我们阵地。不少士兵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炸死了。” 滕州生活网()
  后来,张文治才知道,让川军吃大亏的奇怪气球,是日军放飞的侦察气球。通过热气球,带动吊篮里的观察兵升空,可以俯瞰整个川军的阵地部署,并通过无线电等方式告知炮兵攻击位置。 滕州生活网
  资料记载,二战期间,这种军用气球分为预警侦察气球、宣传气球、防空气球和轰炸气球。《申报》曾报道,南京、石家庄等战役时,日军利用侦察气球先观察中国军队的部署情况,再进行攻击。
  张文治说,抗战初期,这种赤裸裸探知情报的方式,往往让中国军队失去先机,“尤其是在空旷地带,所有的埋伏,都被鬼子识破,我们只能被动还击。”
  闪电战迂回战中国军队吃大亏 滕州生活网
  二战时期,法西斯国家大都擅长闪电战,凭借飞机、坦克,以机动性极高的作战部队,发动迅速而猛烈的袭击,摧毁对方的防御力量。 滕州生活网()
  “日军不仅使用闪电战,更擅长使用迂回战。”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专家何允中说,抗战时期,日军一般都会先以飞机、坦克、重炮对中国军队进行攻击,企图快速吞并。一旦出现僵持情况,日军立刻会使用迂回战,“类似于声东击西,猛烈攻击中国守军一侧,再派一支部队迂回绕后,攻击防守薄弱地方,打开突破口。” 滕州生活网()
  这种“升级版”的闪电战,一度让中国军队损失重大。何允中说,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以猛烈的火力攻击上海北面,试图快速吞并上海,快速灭亡中国。但令日军没料到的是,中国军队死守上海,喋血疆场,抵挡住了日军的疯狂攻击。
  僵持两月后,日军偷偷调集一支舰队,迂回绕道上海南面。乘中国守军支援北面战场时,看准时机,在杭州湾迅速登陆,对上海进行夹击。此后,上海沦陷,日本宣布死伤4万多人,而中国军队则伤亡了近30万人。
  “不只是淞沪会战,山西东阳关战役、娘子关战役等,日军变着花样使用闪电战、迂回战,各种战术紧密配合,攻击中国军队。”何允中感叹,抗战初期,缺乏战斗经验的川军,面对的是一支能快速进行战术转换、训练有素的日军。可想而知,这需要付出多大牺牲才能阻挡鬼子的铁蹄。
  补给篇 滕州生活网
  物资空前匮乏几个月没米面吃
  2014年,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成都永丰路附近,采访了90岁的八路军老战士张文辉。张文辉说,他14岁那年,日军占领山西长治,他被迫离开家乡,加入八路军参加抗战。后来,他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多个战役。但他提得最多的是,八路军在敌后打游击的艰苦。
  “部队在太岳山化整为零打游击,分散在沁水县、阳城县、长子县等一带山区,发动群众抗日,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常和扫荡的日伪军战斗。”张文辉说,物资补给空前匮乏,困难时期,有时好几个月吃不上米面,尽吃高粱、黑豆,干粮是糠窝窝的炒面。“连这些粗粮,都要靠武装掩护,到四五十公里以外接近敌占区的地方背回来。”
  张文辉说,有一段时间,鞋袜供应成了问题,干部就号召大家打草鞋,赤脚走路。也是在那时,张文辉学会了打草鞋的手艺。
  川军装备奇差劫阎锡山军火库 滕州生活网
  1937年9月,邓锡侯率领川军22集团军自筹路费,奔赴前线抗战。粗布衣服、斗笠草鞋,外加一支川造或汉阳造步枪,就是他们的“标配”装备。此外,每个师也只有数门迫击炮,山炮、野炮一门都没有,步枪也是打两下就哑火的清朝“古董”。
  邓锡侯曾告诉部下,他们是抗日队伍,领饷的事就暂时别提。部队刚到山西,邓锡侯就接到上峰指示,奔赴娘子关阻击日军,但对日军的兵力等情况,丝毫不知。 滕州生活网()
  出川打国仗的川军,第一次遭遇飞机、坦克、重炮的疯狂打击,连日军人影还没见到,就已损失惨重。 滕州生活网
  打了几仗后,邓锡侯一部粮草告急,只能吃喂马的胡豆。他拿着蒋介石的手令,找过中央军蒋鼎文,想领装备、换棉衣,但蒋鼎文不认。后来,又去找阎锡山,阎锡山只给了一点破旧装备打发他们。
  没得装备、粮草补给,还要随时准备与日军对战。迫不得已,邓锡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手下人劫了阎锡山的军火库。阎锡山怒火中烧,立即将这支川军部队赶走。
  战斗力篇 滕州生活网
  日军单兵厉害协同作战能力强
  新四军老战士孔诚,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讲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孔诚说,那次战役,他们集中数倍于日军的兵力,攻打车桥据点的同时,伏击日军的援军。
相关阅读:
声明:凡注明为"网络整理"或者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各大门户媒体,虽经严格筛选难免疏漏,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邮,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
<b class="show_tt 岁川军老兵:抗战剧都是乱编 侵华日军很强大
99岁川军老兵:抗战剧都是乱编 侵华日军很强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军血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