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我知乎 关注的问题人为什么只显示一部分

为什么眼睛能看到的图像内,只能同时吸收和思考处理一部分信息?
比如说我们在看某本书的时候,人的眼睛扫描和接收到的是一整本书,但是我们真正能读到和看到脑子里的只是我们眼睛聚焦的这一部分,但是实际上其实如果把眼睛接收到的东西比作一张图片,其实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能看到的所有信息?那么为什么我们能读和思考并且处理的永远只是仔细盯着的那一小块?我想问的可能有些抽象,或者说比如一本书,我快速的扫一眼,这些东西其实也是都被我的大脑遍历了一遍,但是我却没有来得及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处理,而只有慢慢的读一遍,一点点的处理才行,那么这是因为为什么,是因为人的大脑配置太低吗?或者说人类的大脑硬件太差劲?
按投票排序
。你邀请我这么多终于碰上个我能答的了。先来占个坑,过几天回家仔细回答。大概理解题主什么意思,当看一本的书的时候,确实接收到了整本书的信息,但是人脑只能处理其中的一部分。根本原因就是一个,我们的大脑还不够强大,强大到有能力同时处理那么多信息。生理上的原因大概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一楼提到的,外周视觉系统中,视网膜上只有中央凹那个地方的视锥细胞分布密度比较大,可以达到很大的分辨率来进行阅读和理解,这方面我不准备多说,这是一个很底层的原因。第二个是,中枢视觉系统中,处理视觉信息的时候有注意(Attention)的参与。如果大家不太理解什么是注意,请做一个小实验,页面的上方,大家可以盯住“首页”两个字,然后试图去看清“发现”两个字,你会发现,”发现“,以及旁边的”话题“会更清晰一点,这是因为我们把注意放在了这上面,小范围的提高了目标区域的分辨率。与此同时,左边的”提问“二字我是看不清了……这个小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注意是可以脱离中央凹的存在的。在外周区域,也可以通过把注意放在上面来获得很高的分辨率。(估计有人会做不出来……别着急喷我……因为我是在15寸笔记本上敲答案的……27寸显示器的土豪们请放我一马……看清实验目的就好……)人类的视觉感受系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无用信息,这对我们的信息加工容量提出挑战,我们需要时刻集中于任务相关信息,忽略或者抑制任务无关信息,这种选择性加工的过程就是视觉注意。注意一般认为分为Bottom-up 和Top-down两种,第一种注意是底层的一些东西会引起你的注意,比如说,我现在正在敲回答,突然右下角出现了一个腾讯的广告……我的注意会被自动吸引过去,这是远古时期以来进化而来的机制……防止我们在专心做事时候被野兽偷袭吃掉……(自己脑补的)。
Top-down是自顶向下的一种注意,一般认为是由意识控制,我们可以选择将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什么位置,比如说上文提到的小实验,我们用到的就是这种Top-down 的注意。这种注意力可以可以放在特定的空间位置上,也可以放在一些特征上,如物体的形状,物体的颜色。我看书的时候一般注意不到……哪里多了一个黑点……这种注意是从高级的脑区向下传递的,我们看书,写字,敲答案的时候,都用到这种注意。(目测有人要跟我提眼动,我个人没学那么多,不过感觉是一套系统里面的)。注意的机制现在还不清楚,现在还存在很多的假说,但是有一些效应是已经被证实的。比如说,注意放在一个区域的时候,这个区域对应的视觉皮层的细胞的感受野会变小,以提高更高的分辨率【1】。答主是做认知神经方向的本科生,注意假说模型懂得不多,抛砖引玉,希望有人能更清楚的来解释下。在这稍微提一下注意的假说,影响力比较大的是Itti和Koch根据前人结果整合而成的一个模型,该模型从输入图像提取颜色,方向,亮度等特征,形成各个特征维的特征图(知觉系统对各个特征进行独立编码,形成特征图),然后通过特征图之间的整合得到显著图,由显著图引导视觉关注焦点的定位和转移。该模型使用固定尺寸的圆形区域覆盖关注区域。当遇到较大的物体时候,一个圆形无法完全覆盖,即对同一个物体的关注焦点需要转移多次。而对于较小物体,圆形区域可能覆盖不相关的背景图像,使得关注区域包含很多冗余信息,根据前人提出过的变焦透镜模型,可变尺寸注意模型,它实现了以目标中心为焦点圆心,焦点半径随目标大小改变的圆形区域注意模型,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2】觉得扯得有点远了,注意的模型大概就是这样。人脑还是很厉害的。好像到这就差不多答完了,看起来好像解决了题主的问题。但是我还想往深挖一下,眼睛看到的图像,不能同时吸收和思考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我稍微想了下,我想说两个点。其实这两个点是答案的两个方面。第一是大脑存在极限,第二个是节能。根本原因我想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需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大小。我记得有一期环球科学谈的就是大脑的极限,写的很好,我不太记得是第几期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如果我们能够同时吸收和思考处理眼睛看到的图像,我想我们的视觉区一定会非常的大……我们的脑子也会变得很大,这样会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比如说,由于神经元之间传导速度是固定的,这会使得我们的反应变慢,拥有强大大脑的人可能会因为慢了0.1秒而被脑子小的野兽吃掉,大脑变大也会让能量消耗变多,我们需要更多的食物来喂养大脑。而多出来的这个功能,却并不能在很多时候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我们变成人类之后能够打败那些在生理上比我们强大的动物,是靠着手里拿的工具以及人类的智慧完成的。写完了,最后来总结下,这篇答案主要说了以下几点:1. 我们没法同时吸收和思考处理信息是因为我们大脑不够强大(生理结构的限制)来处理所有信息……2. 我们的大脑有注意这个机制来筛选有用的信息,简单的介绍下注意的两种形式。3. 为什么大脑没有进化出更强大的生理结构来吸收和思考处理信息。大概就像说这些,好像头一次写了这么多,还请多多指教。谢谢各位。参考文献:【1】Anton-Erxleben K, Carrasco M. Attentional enhancement of spatial
resolution: linking behavioural and neurophysiological evidence[J].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 188-200.【2】 从这篇文章背景部分摘了一点 10:26 第一版写于IBP
23:00 更新 进行少许润色和补充
主要的原因是所见(sensation, 感觉)并非一定所想(perception, 知觉),我们处在繁纷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如果大脑对所有的信息都进行处理,这样会是很大的一个认知损耗 (cognitive cost),而且并不高效,因为有很多的信息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大脑就会使用一些“trick”来过滤掉不需要的信息,或者把信息简单归类, 来提高加工速度(这也就是stereotype的来源)。而什么样的信息是重要的,什么又是无关的信息?这其中,注意力(attention)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像楼主所描述,快速的扫一眼一本书,并不会使人投入较多的注意力到书本内容上,所以也就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处理过程,这样自然也就不会吸收其中的知识。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内容的难度(difficulty)会影响加工的过程,如果难度较低也可以扫过一眼就处理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另外对内容的熟悉程度(familiarity)也会影响信息处理的速度,如果是比较熟悉的内容也可以达到一目十行的程度。如果是符合预期(expectation)和相应上下文语境(contextual situation)的信息,也不需要太多的注意力投入,大脑会有一个类似自动补全的机制来填补信息,甚至一些杂乱的信息也是可以被理解的,fxr exxmplx, yxu cxn undxrstxxd thxs sxntencx. 关于注意力对信息加工的影响,有一些非常impressive的例子,比如说对注意视盲(change blindness)的研究。 这里举一个著名的真实场景实验 (见下图),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装成迷路者手持地图在校园里随机问路人某幢建筑物 (a)(在其中有眼神接触),在问的过程中有两人手持门板经过,把实验者和被问者分开 (b), 在这个干扰过程中,实验者和其中一名持门板人换位 (b图左下角), 然后在c场景中就是一个新的实验者继续之前问路的话题,15名被问路者中只有7名注意到了实验者的变化 (interesting, right?) ,d是两个实验者。对原文感兴趣,请移步: 还有很多change blindness的有意思研究 (比如说change blindness and gorilla),这些研究告诉我们:不认真 (pay attention),你就输了。多说一点,还有一个解释是我们扫过确实看到了书本中的内容,也加工了,但是很快就忘掉了 (inattentional-amnesia theory),在change blindness and gorilla 的那篇文章中对这个理论提出了质疑,不过也不能完全扳倒这个理论。上述的文章:(大部分的内容是凭印象写的,肯定是不严谨的,但是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望批评指正,谢谢!)
注意的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还有卡尼曼的能量模型
因为处理全部信息,你的cpu会满载,甚至烧掉,你就做不了其他的事啦。
比如说我们在看某本书的时候,人的眼睛扫描和接收到的是一整本书。你自己试一下就知道这完全不对了,譬如说,你盯着我这个答案这行字看,这个问题的话题标签也在你的视野内,请你告诉我,你看到了几个话题?人的视觉分辨率是中心区域最高(),周围下降的,也就是说当你看某本书的时候,事实上只有你眼睛聚焦的部分才是看得清楚文字的,而周围的部分,你根本就看不清楚,谈何处理呢?
发现这种专业问题只要长着眼睛的都认为自己可以讲几句我也真是无力吐槽了。这方面看过很多文献,凭记忆简单说几句。这个本质上是注意问题,对视觉信息的是否进行处理,处理到哪个水平,是有选择的。粗略的说,完整的视觉信息在视网膜水平就已经筛了很多,在初级视皮层又筛很多,到高级皮层只剩下特征信息了,而哪些东西能上升到有意识的知觉层次,又是注意来调控的。说通俗点,就是你关注的是什么。这个可能是空间中某个位置,也可能是空间中某种特征。当信息被注意聚焦时,信号被特别关照,否则,信号被忽略或者抑制或者衰减。上面说的是主动注意(就是其他人提到的top down),还有被动注意(bottom up),是指某个特别的刺激,可能出现的很突然,或者强度很大,或者特征很不同于已有现象,使得你的注意被吸引,从而得到关注。有注意调控理论认为,以上现象是通过注意来动态调控知觉阈值来实现的,至于阈值调控的具体实现,现在有很多假设,有一种是对比度增益控制(
你家师兄做这个的你咋没联系起来,哈哈),可以部分解释注意的关注或者不关注造成的神经元发放增强或者减弱。也有认为是发放增益控制造成的,但全面的实现机制现在研究还不充分。至于为什么要有注意选择性处理和关注,我们观察到的只是现象,原因只能猜,一个解释是注意资源是有限的,你不能关注无限的信息,你可以认为是由于认知资源有限,也可以认为大脑处理能力有限,扯再多没生理数据支持也就是开脑洞而已。这方面的宏观理论模型可以看看认知心理学关于注意的章节。手机码字,说个大概,有兴趣的再讨论吧。————————————吃完午饭没事再码一点。其他人有提到视网膜中央凹的,但这并不是根本问题,因为中央凹外的信息也是可以被注意并捕获的。注意的指向变化是通过眼动来实现的,眼动研究也是研究注意的一个窗口。眼动的目的就是把想关注的目标转移到中央凹,以实现精细观察。但注意和注视目标是可以分离的,也就是说我看着当前目标,但是注意可以放到附近其他目标上,这种叫做隐性注意(covert attention),相对的,注视点和注意一致的叫显性注意(explicit attention)。隐性注意也是研究很多的一个领域。研究发现,对中央凹外的目标施加注意可以提高目标区域视觉信息的获取程度(文献常说facilitate)。从这个意义来说,注意可以部分脱离甚至超越中央凹的限制的。此时你会主观上感受到,注意脱离注视点是多么的不容易,并且如果没有目标引导,很难自如的控制,反过来说,当你处于显性注意模式时,中央凹外其他部分信息不仅不怎么处理(严格来说是处理的,只是可能没有上升到有意识知觉的水平),甚至是抑制的。这些感受或许可以作为注意资源有限的一个主观体验吧。
楼上的各位都提供了很好的答案,不过可能有所忽略。楼主问为什么眼睛能看到的图像内,只能同时吸收和思考处理一部分信息?这句其实表意不清。一部分信息指什么?其实,信息是多维度的,明暗,颜色,形状,纹理,运动都是信息(或者明确的说是视觉信息)。当我们看一本书时,我们是只能吸收处理了一部分信息吗?答案显然不是。楼上提到过的中央凹,那确实是视野中分辨率最高的所在。但不代表视野其他的位置没有视觉分辨力(当然确实比中央凹弱了不少)。还是看书的例子,当我们看书中间的字时,视觉系统也处理了外周的明暗,颜色,边界(比如书页的边缘),如果你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只要不是把书贴在眼前),你还是能够“感觉”到你相对于地面的移动。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简单说是感觉和知觉(感觉知觉的定义与差别请自行google或wiki,借道骂一下搞防火墙的那些人,现在搬个梯子太费劲了)。楼主简单的把对文字的知觉当成了处理信息。而忽略了对视觉信息的感觉加工过程。感觉在先,知觉在后。没有感觉的信息处理,大脑是没有办法了解我们看到的视觉信息的各个维度,从而无法整合构建进而理解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说的注意确实是视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注意只是解决了视觉焦点看哪里,或者说让哪里看起来清楚的问题。对于识别我们所看到的视觉刺激,还包括了其他很多感觉(中心外周的调谐,场电位的振荡转播,神经网络的前馈反馈等等)和高级认知功能(比如图形背景分离,归类,分类等等)。如果在上升到文字的语义识别就涉及更多脑区,信息加工路径也更加复杂了。其实我们处理加工视觉的能力远在我们理解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之上的。对于视觉,对于大脑的工作机理,我们还理解的太少了。
很多人以为题主想玩超频是嘛?其实题主是想增强运算速度!首先我要说我们大脑的配置一!点!都!不!低!好嘛,因为单纯从频率来判断运算速度或是单纯从运算速度判断频率的都属于扯淡的喂!这完全忽略了微指令集和架构问题的喂,看到有位答友说主频低内存小这样的说法很不严谨好嘛,这逻辑完全就是糖比西红柿甜多了●?●…喵~糖比西红柿有营养!哇咔咔,就算抛开架构和微指令集,我们大脑也比市面上的cpu大多了分析能力强多了在后宫勾心斗角都不嫌累.存储多少个高清无码都没问题好嘛,简直就是器大活好啊!那么器大活好的cpu和内存怎么就是运算速度上不去呢?因为带宽的喂!负责运算能力的cpu入口带宽很小的喂!一定会有熊孩子吐槽:人类low爆了经过那么久的进化连P大点的带宽都进化不出来!其实进化之所以称为进化是因为它为人类最本质的要求--生存迈了一大步的喂!带宽小所以会有极为细致的输入优先级,通过优先级来输入需要处理的数据会让人类相对安全点,不然专心看个高清无码都能忘了呼吸,要不怎么会有仅靠憋气是憋不死自己的这么一说呢(●?●反正没有人能憋死自己后再跳出来证明我是错的)最后学习很多大牛的作风…结尾处撒尿圈地!恩…上面都是我胡扯哒,仅做科研参考,不许有人拿去作为重要文献发表!OVER
首先看书和看图像并不一样图像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而书上的字就和图像的细节一样,即使看到了整张图也并不代表看清了所有图像的细节。比如说看电影就是看屏幕的整体,而看书要读的字字清楚。至于看书扫一眼看大概的情况,题主听说过感觉记忆() 吗感觉记忆如果没有受到注意,很快就消失了;如果受到注意,就进入短时记忆阶段。由于书的内容量太大,在扫视的时候前面部分的内容在感觉记忆后很快便衰退。由大脑皮层负责感觉记忆这一部分。至于说发生这种情况,大概是因为在进化中没有太大意义吧摔(#‵′) 链接转不了文字
都是因为你一直这样,没有逼自己做更刁的事情罢了。你每天都只跑5分钟,1年下来你的耐力不会有任何提升,难道你要说。为什么我感觉身上肉还是肥肥的,但是我就是跑不动了。感觉再跑我就要死了,可是我还是有能量的呀,好奇怪呀。你试想一件事,你听听你听不懂的语言。就说某鸟语吧,你感觉他们滴滴咕咕嘀嘀咕咕一共就说了6个音符,是怎么交流的。他们怎么分辨这些相似的音符的,难道这些鸟人可以用滴滴咕咕交流吗。哦NO。当然不是,只是因为他们天天讲自己的母语。通过高强度的锻炼,已经成为了分辨这种类型音符细小差别的高手。所以理论上,只要你练习。逼迫自己一目十行看东西或是就要看一个地方像照相机一样的要记下这些东西的全部细节。你相信我,不久就也会发现。你可以做到了或非常接近。到时候你就可以发帖装B了。我是不是天才,我感觉自己说话超快,看东西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我疯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为什么有些人知乎主页上的编辑内容只显示一部分?
梁边妖的主页编辑内容有两千多条,为什么只能看见几条呢?&br&&img src=&/b65f48a9d59cca7433fe_b.jpg& data-rawwidth=&603& data-rawheight=&8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3& data-original=&/b65f48a9d59cca7433fe_r.jpg&&&img src=&/b53f466eee4727c4aabe_b.jpg& data-rawwidth=&701& data-rawheight=&3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1& data-original=&/b53f466eee4727c4aabe_r.jpg&&
梁边妖的主页编辑内容有两千多条,为什么只能看见几条呢?…
按投票排序
因为只看到收藏,没看到那一遍遍可能只是改几个不合适的词甚至只是加个标点以换种语气的对答案的修改。那能逼死人。
概括一下就是:非公开操作会被计数,但不会被显示。对自己的私密收藏夹进行编辑,操作数被统计记入【编辑】,但其他用户在此页面(你的ID/logs)是看不到这个操作的。亲测过程:我看了一眼自己的【编辑】是246,新建一个私密收藏夹并随意收藏一答案,数字变为248。 然后申了个小号来观察,发现编辑数是248但看不到最近创建收藏夹和添加收藏的记录(刚发现知乎注册是随便填个邮箱,都不需要验证的,这......)但是还有疑问,我看自己的编辑记录也只能看见22条(总共428条)。个人猜测是因为这种非公开操作服务只保留近几十天的记录。暂时想不到该怎么验证。请个知乎的工程师问问应该很容易得到答案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乎 关注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