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利 哪 里 可 以 办 证 ?

宝 鸡 市 哪 里 可 以 办 证 ?_百度知道
宝 鸡 市 哪 里 可 以 办 证 ?
提问者采纳
本#处@就可以轻松槁好的,疑@难@杂@货也能够的,祝您一切顺利
您知道联系方式吗
这问题其实好解决。他们专门弄这个的,全国各地都行的,保证送货上门,让你办得放心,网上也可以弄。Q927—780—788他还可以货到付款------王妃你怎么样了?请稍等,苏某马上来救你!真的是他来了?夜景澜展颜一笑,冲着洞口朝上面喊道:云王爷,请小心,我很……耳后一阵细微的风声,随即宽大的手掌从后伸出,一下子就掩上她的脸颊,紧接着腰间一麻,她还没有来得及叫出声,就被轩辕卿尘拖进了洞里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为什么留半句?办什么证能说清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听所悟,没有隐瞒,没有虚伪,没有逃避,没有做作,简简单单,开开心心,品味生活,享受人生。不是光彩照人的明星,不是身份显赫的总统,不是家财万贯的千金,也不是无聊透顶的网虫。这里将记下曾经的岁月,留下美好的回忆。当年事已高时,回首曾经走过的路,一定会不知不觉地微笑----尽管那时牙齿早已掉光。以感恩的心生活,爱你身边的人,因为,生命如此脆弱。&&&&&&&&&&&&&&&&&&&&&&&&&&&&&&&&
哥林多前书13:4-8&&&"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8)爱是永不止息。"
罗得的妻子怎样会变成一根盐柱?&&&&&&&
答:神将硫磺与火从天上降下,要毁灭所多玛和蛾摩拉两个罪恶之城的时候,天使引领罗得全家,并催逼他们出城去避灾,又警告他们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被剿灭(十九15-17,参路九62,腓三13)。不料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26)。她因留恋在城里的家产,舍不得那些将被火焚毁的财物,因此遭到不幸而至灭亡,成为后世之人的鉴戒(路十七29-33,太六21,提前六6-10,雅五1-3)。在死海的南端,有一座名叫阿兹多玛Usdom的小山,也就是所多玛城之名,此地有许多硫磺涌流出来,山下有一个一百五十尺厚的盐层,盐层的上面有一个泥灰土与硫磺的混合层,再上面的一层是地面,就是一个油和沥青烧尽后剩下来的地方,原来是在地层中,先发生了一次很大的破裂,神就藉着这个破裂,在适宜的时候燃烧了这种气体,于是有一次很大的爆发,火红的盐与硫磺喷射到天上,又降了下来,所以按字面说,也实在是有火与硫磺从天上降下来的,这是神用自然力来毁灭罪恶之城,是其所行的一个神迹。罗得的妻子,因她整个的身体被天上降下来的盐包了起来,所以她就成了一根盐柱;现在死海的南端还有许多盐柱,它们一直都被称为罗得之妻,她被陷在隆起的盐岩中,留下一个掩盖她的盐山在那里,以供后人凭吊。
27 摩押和亚扪为何等人?他们的后裔状况如何?创十九36-38
答:摩押和亚扪是罗得的两个女儿,和他先后同寝所生的儿子。由于父母乱伦,生下来的后代根本不善,他们的子孙也是淫乱邪恶的,因此时常成为以色列人的仇敌(申廿三3,4,民廿一29,廿五1,1,士三12,13,十9,十一4,代下廿1,番二8,9,参加六7,8,来十三4)。关于这两人后裔的状况,圣经多有记述,大略如左:
1.摩押--是从他父亲来的意思,就是以后摩押人的始祖。他们原是住在位于死海东边的摩押平原,东至亚拉伯旷野,南达以东地,西界死海,北界亚嫩河之北面,至尼波山之境。自从以色列人定居埃及以后,摩押人日渐强盛起来;及后当以色列人回到了迦南地时,摩押王特请巴兰咒诅他们,旋复设谋诱惑以色列人犯罪(民廿二-廿五2,弥六5),所以神说,摩押人的子孙虽过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华的会(申廿三3)。以色列人曾将阻挠他们的亚嫩河北边的亚摩利王西安杀死,将原属摩押的土地分给流便和迦得二支派(民廿一21-31),摩押人心里不服,在士师时代,厚押王伊矶伦曾辖制以色列人,后为以笏所杀(士三全)。此外拿俄米的媳妇路得是摩押女子(得一1-4),扫罗王曾经打败摩押诸族(撒上十四47);大卫躲避扫罗的时候,曾求摩押王容他父亲住在摩押地(撒上廿二3,4);以后又曾攻打摩押人,使他们或被杀,或归服而进贡(撒下八2,诗六十8);所罗门王的娼妃,有摩押的女子,为她们的神基抹建筑邱坛(王上十一1-7)所罗门王死后,摩押复兴,直到以色列王暗利在位时,始再失败;到了亚哈王死后,摩押又复背叛(王下三5),结果为以色列王、犹大王,和以东王所败,但不久又自立,时常侵犯以色列境(王下三全,十三20,诗八三6);众先知皆曾预言摩押必受刑罚,必要覆亡(摩二1-3,赛十五-十六全,廿五10,番二8-11,耶四八全,结廿五8-11)。主前七百馀年,摩押进贡亚述。在约雅敬王年间,摩押军和亚扪军,以及外邦各军,齐来攻击约雅敬,毁灭犹大(王下廿四2)。到了犹大人从巴比伦回归的时候,阿拉伯的拿巴底安族已占据了摩押地,摩押人的权势就日渐衰微。
2.亚扪--是先天的意思,其原名便雅米(意我民之子),就是以后亚扪的始祖。到了以色列人进迦南地的时候,成为大族,其人民最残忍(撒上十一2,摩一13)。他们住在约但河的东边,南境与北境连接拉巴城(撒下十一1,结廿五5)。他们屡次遇约但河与迦南人打仗,总是没有占领约但河西之地,以色列人逼近迦南时,亚扪人拒绝经过他们的属地,且请巴兰咒诅以色列人,所以神永远不准他们入耶和华的会(申廿三3,4,尼十三1-2),与他们成为世仇(诗八三7)。到了所罗门王时,始纳亚扪族的女儿拿玛为妃,生下罗波安(王上十四21)。后来背叛约阿施王的,是亚扪妇人示米押的儿子撒拔,和摩押妇人示米利的儿子约萨拔(代下廿四26)。亚扪人所敬拜的神名叫米勒公,又叫摩洛,因所罗门王娶了摩押和亚扪女子为妃嫔,而使他陷于敬拜这些偶像的罪中(王上十一1,4-8)
亚比米勒有几人?其出身和行事如何?&&&&&&&&&
答:亚比米勒--意思是王的父亲。在圣经中提到与亚比米勒同名的人有四个,关于他们的出身和行事情形,概述如左:
1.非利士一王--为亚伯拉罕寄居基拉耳城时的非利士王,他看见撒拉美貌,便召进宫中。在夜间梦中因神的责备,将撒拉归还亚伯拉罕;神为撒拉的缘故,使他家中的妇女不能生育,后因亚伯拉罕的祷告,才恢复生育。又曾为一口水井的风波,与亚伯拉罕彼此立约(创廿全,廿一22-32)。
2.非利士另一王--为以撒寄居基拉耳城时的非利士王,曾因以撒称妻为妹的事指责以撒;也为了以撒挖水井的事,与以撒结盟(创廿六1-33)。
3.基甸的儿子--乃士师基甸之妾在示剑所生的儿子(士八31),基甸死后,这个亚比米勒与示剑人结党,杀他弟兄七十人,只剩下小弟兄约坦,示剑人便立亚比米勒为王,三年后,迦勒挑唆示剑人背叛亚比米勒。该城的首领西布勒悄悄打发人告诉亚比米勒,他就攻城,击败迦勒,杀了城中居民,将城拆毁,撒上了盐,且焚烧了示剑楼,旋即攻取提备斯城,要用人焚烧城中的坚固楼,被妇人抛下磨石打破脑骨就死了(士九全,撒下十一21)。
4.迦特王的称号--非利士地迦特王亚吉,也称为亚比米勒,他是玛俄的儿子,大卫曾两次投奔过他(撒上廿一10-15,廿七1-12,廿九1-11,诗卅四1)。
以一千银子为遮羞有何意义?&&&&&&&
答:亚比米勒王,原是把亚伯拉罕的妻子,称为妹子的撒拉娶了来,受到神的责备。他还没有亲近她,就要把她归还亚伯拉罕(2-7,14),且对撒拉说「我给你哥哥一千银子,作为你在各家人面前遮羞的」。下有小字「羞原文作眼」(16),这羞字是译意,眼字才是本文,这节经文的原意,可作以下的几点铨释:
1.在那时那地的妇女们,是多用面帕的,她们在男子们面前,自然会披上面帕蒙脸,如利百加举目看见以撒时,就急忙下了骆驼,拿了帕子蒙上脸(廿四64,65,参卅八14)。可惜当时撒拉没有帕子蒙脸,致被亚比米勒王的家人看见了,后来王因知错而悔悟,知道撒拉原是亚伯拉罕的妻子,所以给她一千银子去买面帕来蒙脸。
2.亚伯拉罕既认撒拉为姊子,现在亚比米勒王就将她归还与其哥哥,并且赠送她一千银子,为包含面纱在内的板奁费,好叫他们重新恢复夫妻的关系,如此「作为你在各家人面前遮眼」,今日在近东回教国家的青年妇女,仍有沿用遮蔽面容的帕子,不过要在双眼处,开有纱孔可以看见东西。按文理本的译法是「我以千金赐尔兄,可蔽尔容,勿今众见,言此盖以责之」。其原意更为显明。
3.亚比米勒拿出这一千银子作为遮羞的礼物,其大概意思,是在表明可以改正她在不知不觉中所犯的错误。若以卅二20节的含意来作比较,在此处之希伯来的原文「遮羞的」,乃是译作「解……恨的」。亚比米勒的希望,是他的礼物可以平息亚伯拉罕,和他亲友们的怨恨,好叫他们不记念他曾对撒拉有霸占的企图,且尚未发生过什么坏事来。理化中文译本是「我把一千块银子给你哥哥,用来证明你是清白的,要大家知道你没有做对不起人的事。」这意思已经让人明白,撒拉在整个意外事件上,自始至终都是贞洁的。
别是巴是什么地方?那里的概况如何?&&&&&&
答:别是巴--意思是盟誓的井(31),是古时的一座小城,离希伯仑城(参19题)南边二十里,现已变成了荒场。其境内有两口大深井,井的四围有石头凿成的水槽,夏甲与其子被逐时,曾在别是巴的旷野走迷了路(10,14)。亚伯拉罕寄居在基拉耳时,被亚比米勒王的仆人把这口井霸占了,他指责亚比米勒,因此,他们便在这地方彼此立约,起名叫别是巴。亚伯拉罕就在此地栽上一棵垂丝柳树,表示文约的证据,和在树下求告耶和华的名(22-33)。后来以撒寄居基拉耳时,也与亚比米勒立约,在立约之日,以撒的仆人挖井得了水,以撒就给这井起名叫示巴,因此那城叫作别是巴(廿六26-33)。到以色列人分迦南的时候,这城给与西缅支派,名示玛(书十五28,26),又名示巴(书十九2)。撒母耳二子都在这地做士师(撒上八1,2)。先知阿摩司的时候,这城是著名拜偶像的地方(摩五5,八14),直到省长尼希米由巴比伦返国,才使犹大馀民,分居这城(尼十一27,30)。
暗拉非和麦基洗德二王究竟是谁?&&&&&&&
创十四17-20
答:1.暗拉非--一意即看守假神的,系古时巴比伦南部示拿城的一个王。一九○一年,有法国博士在书珊城(尼一1,斯一2,5,但八2,参108题)寻见一块黑阶石的古碑,高达六尺,上面所刻的就是这王所定的律法,共有二百八十五条,大半是很文明的规则。可是在巴比伦列王中,没有称为暗拉非这个王的名字,因此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暗拉非就是哈慕拉比Hammurabi,他曾为巴比伦制定一部著名的法典,后人发现了这部法典后,便称之为哈慕拉比法典,他的名字就为人所熟知了。但是认为暗拉非王就是哈慕拉比的说法,仍然没有足够的证据。
2.麦基洗德--意即仁义的王,系撒冷王,就是耶路撒冷的祭司王。在亚伯拉罕进迦南之前,他已在那里。当亚伯拉罕杀败了巴比伦境内,属基大老玛和他的同盟诸王回来的时候,这位至高神的祭司,便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他,表示感激之心,给跟从亚伯拉罕的疲乏者,加添心力(参申廿三3,4,撒上十七17,尼十三2上),并为亚伯拉罕祝福。亚伯拉罕也把所得的十分之一拿给他。据希伯来人的传说,麦基洗德就是洪水以后硕果仅存的人物--挪亚之子闪,他是闪族某部落的王。他们在耶布斯人占据耶路撒冷之前,仍然据有该地(参书十五8,士十九10,11)。他是那时世上年纪最大的人,到了晚年,就作了全人类的祭司,并且是祭司又兼君王的双重职分。另外有人以为这麦基洗德是一位天使;有人以为他是道成了肉身的神;又有人以为他是弥赛亚;但不管他究竟是谁,他在预表基督为君王与祭司这件事上,是没有疑问的(诗一一○4,来五6,10,六20,七1-3,20-28)。
以利以谢有几人?其出身行事如何?&&&&&&&&&
创十五2,3
答:以利以谢--意思是神所帮助的,在圣经里提到有十一个同名以利以谢的人,关于他们的出身行事经过情形,除了一位以外,其他多无详细的记载。
亚伯拉罕的管家--是大马色人以利以谢,亚伯拉罕称他说「那生在我家中的人」(3),这几个字的原文意思是「我家中的儿子」。有人以为这一句话,是当时对于贵重之家仆的尊称。以利以谢实在也是亚伯拉罕忠心管家的老仆人(廿四2)。他曾奉亚伯拉罕之差遣,为其子以撒寻找贤淑的妻子,携取了他主人十四匹骆驼并各样的财物,千里迢迢,往米所波大米的拿鹤城去,到了亚伯拉罕兄弟拿鹤妻子密迦的儿子彼土利家中,说明来意,为以撒迎娶彼土利的女儿利百加为妻。他因遵行神的旨意,圆满完成任务(创廿四全)。
2.摩西的儿子--摩西娶了米甸人西坡拉为妻,生下两个儿子。其长于名革顺,意思是在外邦作寄居的(出二21,22,十八3)。次子名以利以谢,意思即是神帮助了我(出十八4)。
3.便雅悯的孙子--就是便雅悯之次子比结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代上七6,8)。
4.吹号的一个祭司--就是大卫吩咐利未人的族长立讴歌者作乐时,在搬运约柜之前,所派七个吹号的祭司中之一人(代上十五24)。
5.管辖流便支派的人--就是在大卫作王时,管辖流便支派的一个首领,他是细基利的儿子(代上廿七16)。
6.说预言的一先知--在犹大王约沙法,与以色列王亚哈谢交好同谋造船时,这位先知曾经预言神必破坏所造之船,后来果然应验。他是犹大低平原一坚固之城玛利沙人多大瓦的儿子(代下廿35-37,十一8)。
7.奉召之一首领--为祭司以斯拉,在巴比伦北部亚哈瓦的河边,召聚差遣去见易多的一个首领(拉八1,15-17)。
8.休外邦妻子的三人--就是为祭司子孙的一人(拉十18,19);利未中的一人(拉十23);与哈琳子孙中的一人(拉十31)。他们三人都是因犯了娶外邦女子为妻的罪而应许必定休妻的。
9.耶稣的一先祖--为耶稣家谱中所记的一位先祖,他是利未的曾孙,玛塔的孙子,约今的儿子(路三29)。
23 从埃及河到伯拉大河之地为何地?各族为何等人?
&&&&&&&&&&&&&&&&&&&&&&&&&&&&&&&&&&&&&&&&&&&&
创十五18-21
答:这里所提到的埃及河(18),大概是指尼罗河而言,若然,本句的意思则是说,从埃及国到亚述国之境地(参耶二18),但也有人以为是指迦南和埃及国界上,流入地中海的那条小河(民卅囚5,书十五4,47)。当初神与亚伯拉罕立约时,神把所指的一切地方,应许赐给他的后裔,将来必要得着(出廿三31,书廿一44,45),其全地包括十族之民,情形如左:
1.基尼人:(19),是一种游牧民族,故此与别族相连,其一部于亚伯拉罕时,居于迦南或附近之地,又一部居于米甸,如摩西的岳父是基尼族人,又是米甸的祭司(士一16,四11,出三1,十八1)。当扫罗的朝代,在亚玛力人中间(参62题),也有基尼人(撒上十五6)。在大卫朝代,基尼人与犹大南方之人相连(撒上廿七10)。
基尼洗人--(19),其祖先为基纳斯Kenaz,犹大支派迦勒的父亲耶孚尼,是属于这族的人,圣经上说,希伯仑作了迦勒的产业,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书十四6,14,民卅二12)。
3.甲摩尼人--(19),意思是东方人,为腓尼基之一族,曾一度属于赫人,在米甸之北方,圣经别处没有提到这些人。
4.赫人--(20),就是迦南次子赫的后裔(创十15,参13题),他们在犹大山地靠近希伯仑居住(参19题),后来却成了最强盛的一族,其地域扩展自巴勒斯坦北部,以至伯拉大河(书一4,结十六3,王上十29,王下七6)。
5.比利洗人--(20),意思是乡下人、粗野人,他们多与迦南人连称,为居住巴勒斯坦南部山地的一族人,曾被犹大和西缅二支派的人逐出。以法莲支派的人,后来住在此地(十五20,十三7,卅四30,士一4,尼九8)。
6.利乏音人--(20),就是身量高大的土人(申二10,11),其地为耶路撒冷西南边的一谷,四面环山,在犹大与便雅悯两支派交界的地方(书十五8,十八16)。巴珊王噩也是利乏音人(申三11)。大卫与非利士人常在这地方发生战争(撒下五18,廿三13,代上十一15,十四13)。
7.亚摩利人--(21),指巴勒斯坦普通之居民而言,亦即迦南之别名。在亚伯拉罕时,为亚西亚地区中有势力之民族(创十16,参13题)。
8.迦南人--(21),这名称在此处有其特定的意思,系指迦南南方的一族人,亦有总括为约但河西的人(十19,参11题)。
9.革迦撒人--(21),为迦南后裔的一族(十16),这些人多是和迦南同列(申七1,书三11,廿四11,尼九8),有人以为他们住在加利利海以东地区;但犹太史家约瑟夫说,当时的人不知道这族人的事。
10耶布斯人--(21),亦为迦南后裔的一族(十16,参13题),此名常被列在各族之名的末后,也许是因为他们人数少的缘故。由于他们胜了耶路撒冷(十四18),就以那城为自己的京都,所以耶路撒冷就称为耶布斯(书十五8,63,十八16,28,士十九10,11)。在主前一四○○年,特亚玛拿碑中,已列有耶路撒冷之名。以上所提十族,后来摩西和约书亚数点以色列人的时候,所要赶出七族的国民中,即含有这其中之六族,另有希未人一族在内(申七1,书三10,11,创十17),约书亚记将这些人总括为亚摩利人和迦南人(书五1)。
24 以实玛利和以撒的后裔有何分别?创十六11,15十七19-21
答:1.以实玛利--是神听见的意思(十六11),为亚伯拉罕之妾埃及人夏甲(意即逃跑)所生的儿子(十六3,6,15)。因以实玛利是按着血气由使女生的,是从人意生的(加四23,约一13),他的母亲夏甲又为含的后裔,出于咒诅的宗族(创九22-25,十6),所以神没有应许他作亚伯拉罕正统的后嗣。但神也应允赐福给他,使他的后裔昌盛繁多,他必生十二个族长,成为另一大国(十七20,廿一13,18,廿五12-16)。他蒙神保佑住在旷野,成了弓箭手。当他住进巴兰的旷野时,夏甲从埃及地给他娶了妻子,生了十二族长,又生一女儿名玛哈拉,又名巴实抹(廿一20,21,廿五12-16,廿八9,卅六3)。以实玛利享年一百卅七岁(廿五17)。他的后裔即为阿拉伯的土人,所以阿拉伯人称夏甲为他们的祖母,说夏甲非亚伯拉罕之妾,乃是他的妻子,其子以实玛利所生之十二子,后来成为亚伯拉罕之十二族。清真教主穆罕默德即为他的后裔。他们所信的神是唯一的真主阿拉(Allah意即天父或神),乃为穆氏所倡导者。
2.以撒--是喜笑的意思(廿一6),为亚伯拉罕之妻撒拉所生的,是照神所应许,所定的时候而生的独生子(十七19,十八10,14,廿一2,3,廿二2,加四23)。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立他作多国的父,使他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他而立,君王从他而出,神要作他和他后裔的神(十七4-7);同样神也要与以撒坚定所立的约,为他后裔作永远的约。从以撒生的,才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十七19,21,廿一12)。亚伯拉罕在将以撒献为燔祭的事上,表明了父子二人同行,顺服神的美好见证(廿二1-18)。以撒享年一百八十岁(卅五28,29),其妻利百加生下双子以扫和雅各,二族要从他们分出(廿五23-26)。后来以扫的后裔繁多,成为以东人的始祖(卅六9)。雅各生十二子,乃为以色列人十二支派书宗族的代表(廿九31-卅24,民一20-44)。他们所信的神,乃是称为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出三6)。从以上二子的出身和地位观之,一是凭着血气和人意生的,一是出于神的应许生的,他们的后裔形成种族和信仰上的两大宗系,即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这两个民族,不但信仰不同,并且成为世仇,祸患迄无止境。
25 亚伯拉罕在帐棚门口看见那三个人是天使么?& 创十八1-10
答:天使就是耶和华的使者,有时候就是神的自显,有时候乃是藉着人的形像和人交谈(参上册27题);此处提到亚伯拉罕在帐棚门口看见三个人在对面站着,就谦卑俯伏在地,称说我主,并且殷勤接待他们,预备饮食,加添心力。这样看来,他们都是人了(16)。虽然说是人,但从十八17,20,22-23节中,可知其中一位是耶和华自己,其他二位是天使(22,十九1,10,12,13,15,16)。亚伯拉罕起初并不认得那三位是谁,但用爱心接待他们,视同客旅,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十三2)。这里的记载,一开始,就指明那显现的是耶和华(1),且有力地显示那天使,为三位一体真神之第二位圣子耶稣基督的预表。
16 亚伯拉罕是否娶了他的妹子为妻?合理么?&&&
创十一29-31
答:亚伯拉罕(意多国的父)的原名叫亚伯兰(意即崇高的父),神给他改名亚伯拉罕(创十七3-6),其父他拉生了亚伯兰、拿鹤、哈兰等三个儿子(十一26)。哈兰生了儿子罗得和密迦、亦加这两个女儿。拿鹤的妻子是密迦,亚伯兰的妻子是撒莱(王后之意,十一29,30,廿四15,十二11,17,十六1)。撒莱后来被神改名为撒拉(意即公主,十七15)。撒莱比亚伯兰小了十岁(十七17)。据犹太人的传说,亦迦亦名撒莱,拿鹤已经娶了他自己的侄女密迦为妻,亚伯兰也是照样娶了他自己的侄女亦迦为妻(十一29,30)。他拉是带着他的儿子亚伯兰和儿妇撒莱出吾珥的(十一31)。如此看来,撒莱也是他拉的后裔,况且亚伯兰也实在称她为「我的妹子,是同父异母的,后来作了我的妻子」;就是撒莱也称亚伯兰是她的哥哥(廿2,5,12)。我们从经上这些明显的记载,可知亚伯拉罕确是娶了他的妹子(或称侄女)为妻,在上古时代,尚未有建立婚姻的伦理制度以前,兄妹的通婚,或是与侄女的通婚,是无可厚非的(参出六20)。摩西传布律法以后,神就特别禁止这种同血统的婚姻(利十八9-12)。
在亚伯拉罕的世代,世人的信仰如何?他是怎样认识神的?
&&&&&&&&&&&&&&&&&&&&&&&&&&&&&&&&&&&&&&&&&&&&
创十二1-3
答:亚伯拉罕乃是生在一个敬拜偶像的世代中,他的同胞都是拜偶像的,他的父亲他拉也是一个事奉别神的人(书廿四2);惟独亚伯拉罕仍旧持守传统的一神信仰(创四26,八20,十二8),所以有许多传说,他因为不肯敬拜偶像而遭受人的逼迫。原来在起初的时候,人类只有敬拜一位神的,而且人在伊甸园中,还曾与神有过亲密的交往,不过由于罪的缘故,人被放逐了(创二15-17,三6-24)。从此以后,人类的生活是在黑暗中摸索着,为了生存达到某种欲望,就拜起一切自然界的神来。如古巴比伦人,因为性是产生生命的工具,而形成了许多男神与女神的崇拜,同时也敬拜火、太阳、月亮、星宿,以及自然界的各种力量;且为高抬自己,以巴别塔的建立者马达克Marduk(宇录,创十8-9,十一1-4)为主要的神。又如亚述人,就以他们的先祖亚述(参14题之项)为主要的神(十22)。他们为使这些神明要具体化,于是就造了偶像来崇拜。这样,人类就由原始一神的崇拜急转直下,而堕落到敬拜多神偶像的深渊之中了。
在亚伯拉罕之城迦勒底的吾珥,是以月亮为其主要的神,月亮神的名字叫鑫Sin,鑫的妻子叫宇高,她就是吾珥的女月神,还有许多名字,而且在各城里的人,都拜她为母神。尼拿Nina也是她的名字,尼尼微就是由此而命名的。她在巴比伦最通用的名字叫伊施他,是一种性感的神,所以去拜她的必要在那里卖淫,在她的庙中就有许多淫乱的女祭司,常行可耻的事,亚伯拉罕就是从这样淫乱污秽、不信真神、崇拜偶像的环境中出来,住进了哈兰城(十一31),以后又从哈兰进入迦南地(十一1,4,5)。这是他蒙神呼召出来的行动,为神在当时的世代中所要兴起的一个见证人,为要带领列国与万族归向真神,使全世界得福。他曾蒙神亲自应许三件大事,那就是:一、他的后裔要承受迦南之地为业;二、他们要成为大国;三、列国万族都要因他们得福。我们由以上所述这些情形看来,可知亚伯拉罕之认识神,无疑地是从神的直接启示,和向他显现说话的关系(十二1-3,7,十五1,十七1-2,十八1),并且因他原是出于先祖一神信仰的后裔,如对于以诺、挪亚所信的神,神与他们同行的事迹(五22,23,24,六8-9,13-22,八20,21,22
),耳熟能详,印象深刻,而使他能脱离败坏的偶像,认识顺服和敬拜真神,并且笃信不疑(十二4,8,十三3,4,18)。他因信耶和华全能的神,神就以此为他的义,并且立他作多国的父(十五6,十七1,4)。
示剑和伯特利是什么地方?那里的状况如何?创十二6,8
答:1.示剑--勤勉之意,是古时位于基利心与以巴路两山中间的一座城,离耶路撒冷一百二十里。亚伯拉罕进迦南的时候,行经此地,曾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创十二6,7)。雅各在示剑买了一块地支搭帐棚,筑坛挖井(创卅三18-20,卅四全,卅五4,约四6)。约瑟曾在这地的田野寻找他的哥哥们(创卅七12)。以色列人把约瑟的骸骨从埃及带来埋在这里(书廿四32);分地的时候,曾将示剑分给玛拿西和以法莲二支派(书十七7,代上七28),后来立为逃城(书廿7,廿一21,代上六67,七28)。约书亚曾在这城,宣读律法书上祝福与咒诅的话(书八30-35)。亚比米勒在示剑将基甸的众子七十人杀了,又杀戮了示剑的居民,拆毁示剑的城邑(十九全)。以后耶罗波安王又再建筑这城(王上十二25)。先知耶利米的时候,有手拿素祭和乳香,要奉到耶和华殿上的示剑人,被以实玛利杀了(耶四一5-7)。示剑地主人的儿子,曾因玷污雅各的女儿,而被雅各的儿子们,用计把示剑族的一切男丁都杀了(创卅三19,卅四全)。示剑亦为人名,是玛拿西的后裔(民廿六31,书十七2);另一个示剑是示米大的儿子(代上七19)。
2.伯特利--意即神的家,在圣经中提说这城共有六十五次。城址原建立在迦南境内,起先名叫路斯,在耶路撒冷之北,二城相距卅六里,被称为神的殿(创廿八19,卅五15,何十二4,5)。以色列人初抵迦南之时,伯特利、路斯原为一地,路斯是城、伯特利是坛。在士师的时代,约柜置于伯特利,而以色列人外患日多,故常到那里向神求救(士廿18,26,31,廿一2)。撒母耳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审判以色列人(撒上七16)。王国分裂之后,耶罗波安铸造金牛犊安置在伯特利,陷民于罪中(王上十二28-33)。有一个神人奉神的命令,从犹大来到伯特利,预言坛必破裂(王上十三1-5)。以后到约西亚王年间,那坛确被拆毁焚烧(王下廿三15,16)。先知以利亚与以利沙下到伯特利时,有住在那里的先知门徒,出来见以利沙对他说话(王下二3);又曾有些童子从城里出来戏笑他(王下二23)。耶户篡了亚哈谢的位,虽灭了巴力,只是仍拜伯特利的金牛犊(王下十29)。在耶罗波安第二的时代,伯特利大兴旺,这里有王的宫殿(摩三14,七13)。先知阿摩司说,不要往伯特利去寻求,因为它必归于无有(摩五5)。何西阿称伯特利为伯亚文,意思就是空虚的房子(何四15)。此城以后的情况如何,圣经未有叙述,不过早已成为废墟了。
19 希伯仑是什么地方?状况如何?
&&&&&&&&&&&&&&&创十三18
答:希伯仑--友谊之意,是世界最古的一座城,原名基列亚巴,距耶路撒冷南方约六十五里,距幔利的橡树不远(十三18,廿三2,19,卅五27,民十三22,书廿7),附近有以实各谷(民十三23)。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常在这里支搭帐棚,后来都以这地方为坟地(创廿三全,廿五9,四九29-31)。此地里面有回教人建立清真寺,将坟墓围在院内。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的时候,取了这城(书十36,十一21,十二10),原分配在犹大支派所得的分内,归于迦勒和他的儿子;后来分地给利未人的时候,把这地立为逃城(书十五54,廿7,廿一11,十一10)。押尼珥的坟在这地,伊施波设的首级,亦葬于这坟地的旁边(撒下三32,四1,8,12)。大卫卅岁的时候,以色列的长老们都到这地膏立他为王(撒下五5)。押沙龙也在这地自立为王(撒下十五7-10)。罗波安曾修筑这城为保障(代下十一10)。由巴比伦返国的人,都有分在这城居住(尼十一25)。现代希伯仑城人口甚多,商业发达,果园茂盛。此外,希伯仑亦为人名,为利未支派哥辖之子(出六18,民三19,27,代上六2),又是犹大后裔的一人(代上二42,43)。
西订谷在何处?状况如何?&
&&&&&&&&&&&&创十四3,10
答:西订谷--就是盐海,意思是说,那谷以后成为盐海之一部。盐海又名死海,因其海水平均有百分之廿五是盐分,不能生长动植物,没有生命,故希腊人在主后百馀年间称它为死海。此海又名亚拉巴海(书三16,申三17,四49),是干燥的意思,因靠近死海山谷地的旷野甚为干燥之故。现在死海靠南端的三分之一,那时是一个平原。死海又称为东海(结四七18,珥二20,亚十四8),或称为罗得海,这是今时阿拉伯人对死海的通称,因为罗得曾寄居靠近死海的所多玛(创十四12,十九1-24)。死海为迦南地东南的一个大湖,长约一百四十里,最宽的地方约三十里,面积约三千二百四十方里,是地球上最低洼的地方,水面低于地中海约一千三百尺,每日有约但河及其他溪水流入其中。水只有进路,没有出路,只靠太阳蒸发。据估计每日有六百万吨的水量自然蒸化,因此不见海水有上涨之势。
古实、麦西、弗、迦南,他们的后裔分布状况如何?创十6
答:这些人是挪亚之子含所生的儿子,他们的后裔所住的土地、邦国分布状况概要如左:
古实:--意即黑色,含之长子,为建造巴别(巴比伦)、尼尼微各城的宇录之父。其后裔所居之地,属于非洲东部,为埃及南边的一国(代下十四9,赛十一11,十八1,四五14,耶十三23,结廿九10),在新约中称为埃提阿伯(徒八27),希伯来人称这国的北边叫西巴,与古实长子之名相同(赛四三3,创十7)。在旧约中所说的古实,是土耳其东边底格里斯河东的地方(番三10),又名古他,被掳的犹太人有安置在这地方的。古实又是属于阿拉伯北部靠近红海的地方,又名古珊(民十二1,哈三7)。在便雅悯支派中,有一人与古实同名(诗七小引)。
麦西--埃及之急,是含之次子,他的后裔住在埃及国(代上一8-11)。麦西为埃及之复合名,指上、下埃及,位于地中海之南、红海之西,立国最早,为有史以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巴比伦、印度、埃及)之一(出一1-5)。
弗--意即受苦的,是含之第三子。弗之名在后世亦有用作国名或是族名的。先知们说到弗人之勇敢,大都是关乎埃及的势力,古实人和弗人(又作吕彼亚人,参142题),均系执盾者(耶四人9)。他们为挪亚们人之助手(鸿三8-9,结廿七10),预言他们与埃及人同遭败亡(结卅5)。弗人之地,似为阿比西尼亚Abyssinia以东之地,位于非洲之东部。
迦南--鄙陋之急,是含之第四子,他的后裔为迦南地的诸族(创十15-20)。迦南是因他父亲的罪受了咒诅,便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创十20-27
,参9题)。在旧约中所提到的迦南,原系指地中海东边的平原(创十19,20),长三百六十里,宽三十馀里,那里四境的人民是非利士、腓尼基、推罗、西顿等地的人(番二5,太十五22)。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迦南人所住的原地,乃是从地中海到约但河全境之地,也就是以色列人在约但河西所分之地。
从迦斐托出来的非利士人为何等人?&&&&&&&&&&&&&&
答:迦斐托--意即串珠,原是非利士人所住的海岛,或沿海之地(耶四七4,申二23,结廿五16,番二5),或是革哩底岛的别名(徒廿七7-13,多一5),也有人以为这海岛就是旧约的基提海岛(创十4,赛廿三1),也就是新约的居比路(徒四36,廿七4),今名塞浦路斯,原属英国,为地中海中部之一岛,于公元一九六○年宣布独立,成为共和国。非利士--打滚之意。这里首次提到非利士人。从迦斐托出来的非利士人,就是革哩底人或居比路人。这是真非利士人所移居的地方(士三3,书十三2),西滨地中海,东靠迦南,&&&
南连埃及,长约一百二十里,宽约长的半数。居民除移居来的非利士人外,还有亚衲族土人(书十一21,22),他们先前本是迦南人,以后才迁来此地的;此外,又有基述人(原为约但河东边的一个小国的人)(书十二5,十三2,13)。
西顿、赫、耶布斯人、亚摩利人,他们的后裔状况如何?
&&&&&&&&&&&&&&&&&&&&&&&&&&&&&&&&&&&&&&&&&&&&&&&&
创十15,16
答:这些人是挪亚之孙迦南所生之子,及其后裔诸族之名,他们所住的土地,邦国分布状况,概要如左:
西顿--设防之意,是迦南的长子(15),他的后裔居于西顿地方(创十15,19)。西顿为迦南地最古之城,建于海滨,在推罗以北约六十六里,也是地中海一大码头。以色列人进迦南时,西顿为推罗的旨城,在迦南一带的人民都是称为西顿人(书十三6,士十八7,28)。
2.赫--恐惧之急,是迦南之次子(15)。赫族人身躯矮小,极为强健,在以色列人夫进迦南的时候,此赫族住在迦南的北方,就是今日的小亚细亚等处。另有赫族数家人,迁到亚摩利地。建立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就是赫族人和亚摩利人所生的后裔(结十六3,45)。
3.耶布斯人--耶布斯(16)意即打谷场。耶路撒冷曾为耶布斯人所盘据(士十九10,书十五63,代上十一4)。该族人是迦南的后裔(创十16,十五21),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们住在迦南地。以色列人进迦南时,耶布斯王被打败了(书十1-26)。后来大卫王攻取了耶路撒泠(撒下五67),耶布斯人亚劳拿曾献禾场给大卫筑坛献祭(撒下廿四16-24,代王三1)。耶布斯人后来又作了所罗门王服役的奴仆(王上九20,21)。
4.亚摩利人--亚摩利(16)意即善说者,为迦南后裔中之一大族,凡住在迦南地的别族,都要与他们订立和约。当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南方的一族强盛,耶布斯为其坚固城之一(书十3)。以色列人进迦南时,先后在约但河东、河西之战争中,亚摩利人及其五王皆被歼灭(民廿一21-35,书十1-43)。以后亚摩利人就不能再兴起了。(16革迦撒人,参23题)。
以拦、亚述、亚兰、乌斯,他们的后裔状况如何?创十22,23
答:这些人是挪亚之子闪所生的子孙,他们的后裔所住的土地、邦国分布状况,概要如左:
1.以拦--隐藏之意,是闪的长子,其后裔住在叙利亚的南边、波斯地的东边,以拦人和波斯人都是他的子孙(22)。在亚伯拉罕的时代,以栏国业已强盛(创十四1),先知们曾预言以拦人必要分散到四方(耶廿五25,四十九34-37)。到了巴比伦王伯沙撒年间,以拦果然隶属于巴比伦省,名叫书删城(但八2)。在圣经中尚有多处记述以拦人的事迹(赛廿二6,耶四十九35,徒二9,拉二7,八7,十36)。
2.亚述--平地之意,是闪的次子(11,22),国人称他为神,也称他们的国为他们神的国,京都基勒,其原名就是亚述,国境东至玛代,南至迦勒底(参15题),西至底格里斯河(即希底结河,创二14),北至亚美尼亚。其南两边都是山地,为牧刍之所。在亚述境内建有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利鲜四座城(创十11,12)。关于亚述的事迹和史实,在圣经中有很多叙述(王下十五19,29,十六7-9,十七5,6,十八9-11,十九全,赛廿1-4,卅六全,卅七全,代上五26,代下卅三11)。亚述国富、重商(王下十八32,赛卅六17,结廿七23)、拜假神和暴虐成性(王下十九37,赛五二4),为选民不应来往的国(耶二18,36,结十六28,廿三全,何五13,七11,八9,十6,十四3),最后必遭败亡(赛十5-19,结卅一3-17,鸿全,番二13,14)。
3.亚兰:--意即高地,是闪的第五子(创十22,代上一17),他的后裔系住于巴勒斯坦东北边的高原上,比地中海面高约一百五十丈,其宽从黎巴嫩山直到伯拉大河(民廿三7,代上二23),这样似将米所波大米和叙利亚都包括在内了。其中间有黑门、何珥两座大山,又有亚罢拿、法珥法两大河流(王下五12)。在旧约时代,亚兰分为数小国,像大马色、琐巴、哈抹、两河之间的亚兰、巴旦亚兰、玛迦、基述、伯利合等,这些地方在大卫与所罗门年间,与以色列国常有交兵(王上十一23-25,十九10-19),到了先知以利沙的时代,关系最为奇特(王下五1-7,六全,七全,八7-15,十二17,18,十三全,赛七1-6)。亚述为应犹大王之要求,攻破亚兰国首都大马色后,将之改为行省。此后,亚兰有时属亚述,有时属巴比伦、波斯或希腊。到了新约时代,便为罗民国的一省,定名为叙利亚(路二2,太四24)。日后保罗旅行布道曾走遍这地方(徒十五41,十八18,廿3,廿一3,加一21)。
4.乌斯--意即耕种之地,是闪的孙子,亚兰长子的名字,及其族名与所居之地的名字(创十23,代上一17)。此族与拿鹤、密迦、亚伯拉罕为近族,与西珥、底珊关系亦相同。在他们的后裔中,也有人叫乌斯(创廿二21,卅六28,代上一42)。此族与何利、亚兰族为混合血统,其他又是约伯的家乡(伯一1),叙利亚南部之国,靠近犹大,曾有数王治理乌斯地,当时的地位亦颇为重要(耶廿五20),以东人曾住过那里,但彼此相去不远(哀四21),其地曾遭迦勒底人及示巴人(参98题)杀戮劫掠(伯一15,17)。总之,乌斯地当在巴勒斯坦之东北。犹太史家约瑟夫(Josephus、A.D.37-100)曾谓乌斯建设特拉可尼及大马色,故知乌斯是在叙利亚沙漠中,位于大马色及以东两地之间。
迦勒底的吾珥与哈兰是什么地方?那里的概况如何?
&&&&&&&&&&&&&&&&&&&&&&&&&&&&&&&&&&&&&&&&&&&&
创十一28,31
答:1.吾珥--即光之意。迦勒底(意即破土者)乃希伯来之古名,又称卡斯丁Kasdim。就其广义言,乃指全巴比伦;狭意乃指巴比伦之南部。吾珥(与勇士以利法勒的父亲同名,代上十一35)是迦勒底一个最繁华的城市,为亚伯拉罕的诞生地(创十一28,31,十五7,尼九7),大约是巴比伦国伯拉大河西岸的吾珥城,其名含有地沥青之母的意思,今多称为乌路玛Urumma,有古卷称为乌路Uru,据说已经被证实,就是阿拉伯人现今称为耶勒母该亚Almagayyar这个地方。它在亚伯拉罕的时代,极可能是幼发拉底河口一个海港,距离传说的伊甸园遣址12哩;但是在过去的四千年中,因那条河流的泥沙所冲积的三角地带,愈来愈广,于是吾珥渐渐隐没,终至葬身沙漠,它的废墟现在已是位于内陆一百三十哩了。
2.哈兰--意即山地的居民,为古时巴旦亚兰的一座城,位于吾珥西北约八百哩、迦南东北约四百哩,与伯拉大河相隔不远,亚伯拉罕出了吾珥,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直到他的父亲他拉死在那里(创十一31,32,徒七2,4)。此城大约就是亚伯拉罕之仆人,为以撒物色妻子的拿鹤之城(创廿四10)。雅各躲避以扫就是逃到此地,并且在此与拉结相遇(创廿七43,廿九9)。古时住在这地的人,都崇拜月神。到了先知以赛亚的时代,这地为亚述所管辖,乃亚述王所毁灭的诸城之一(王下十九12,赛卅七12)。先知以西结的时代,这地隶属推罗所管辖,与推罗通商,贸易繁荣(结廿七23,24)。哈兰亦为人名,为他拉的儿子,乃亚伯兰的兄弟,罗得的父亲(创十一27-31)。迦勒的妾以法所生的一个儿子(代上二46),及利未&&&
人示每的一个儿子,亦名哈兰(代上廿三9)。
以诺是何等人?他未经过死亡么?&&&&&&&&&&&&&&&
创五21-24
答:以诺--意即奉献。在旧约中记载有两个同名以诺的人,一是该隐的长子,此人行事未有详记(创四17-18);一是雅列的长子,他就是最长寿的玛土撒拉的父亲(创五月19,21,27)。关于这个以诺,据阿拉伯人传说,它是第一个书缝制皮衣的,也会叫人以皮子制鞋,并且发明了用笔写字的方法。他和挪亚在世上都是与神同行的人(六9)。以诺活到六十五岁以后,与神同行三百年,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创五21-24,诗七三24)。
以诺约生于亚当被造之后第六二二年,是当洪水以前的世代,处在一个极为邪恶的社会中,他还能分别为圣,与神同行(弥六8),这种敬虔的生活,是很难能可贵的见证。照希伯来书由作者说:「以诺因着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已经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来十一5)这样看来,以诺确是因着与神同行的信心生活,所表现的美好见证而得神喜悦(来十一6),将他活活的接去了;因此他是没有经过死亡的。他和以利亚同是一样传奇性的人物,他们都是未受过死亡定律约束的人(来九27),是蒙神恩宠而得享有如此特别的权利和荣耀。不过以利亚是乘旋风升天的,记述他的事迹,比之以诺更清楚而详尽(王下二1-11,参王下一10,太十七3)。这两个人活活的被神接去,可以喻为主再临之时,那些还活在世上肉身被提之信徒的影像(帖前四14-17,启三10,太廿四21)。
在新约圣经犹大书中,提到亚当七世孙以诺(即亚当、塞特、以挪士、该南、玛勒列、雅列、以诺,创五1-18),曾预言基督降临,要在众人身上施行审判的事(犹14,15);由此可知,以诺乃为圣经最早的一位先知。据次经说,他和以利亚二人,可能又是启示录中所题的那两个穿毛衣的见证人(启十一3-4,);他们是因着为神作见证的缘故,在末世的日子,又回到世上来,由于反对敌基督者而被杀,成为殉道者,不过他们又在第三日复活,在云彩中被提,与主相会了。次经的记载当然不足为凭,在此不过姑且一提而已。
属血气的人是什么人?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何意?创六3
答: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的」--吕振中译本作「人类既是属乎肉体的」,概指上古时代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彼此相配支合而生下的人类(创六2-4,参上册6题)。血气一词,在这里大概只是暗指人的躯壳或感官那一方面说的。这些属血气的人,是指罪恶昭彰,行为极其败坏之不信神的人(创六5,11,12)。「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吕译本作「住在人类里面。」或作「不永远和他相争。」(参国语和合译本初版,加五16,17,彼后一4),因这「住」字的希伯来文,亦可解作统治、动作、相争、作主等意思,所以这句话最好译作「我分给人的灵,就不常常在他里面动作了。」这里的「灵」字,就是创二7所说的「生气」(参上册7题),并不是指圣灵(三位一体的第三位),乃是与圣灵有关,代表在人里面由一种特别的主宰或统治。但「人既属乎血气的」这一句话,实乃神要毁灭当时人类的凶兆(创六13,17,七21,22,诗一○四29)。
「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这一句话并不是指神要限定人的寿数。有人以为这是表明把人类寿命缩短的年数,事实上在后世的人,往往是活到超出了这个岁数以上呢(创十一10-27,32
)就以现代人类的寿命来说,据一九六一年以前所记,在澳洲墨尔钵地方,有一位名叫克雷伦斯布特的人,活到了一百七十五岁,可想而知这里所说的一百二十年,并非指人的寿命年岁说的,乃指在洪水尚未泛滥以前,神所宽容的一段时期,是神给当时的人缓刑一百二十年,给人悔改的机会。我们根据圣经启示,神对于那时不信之人的容忍、等待(彼前三20),由挪亚所传的义道(彼后二5),以及神最后七天警告灾难将要来到的情形看来(创七4),则对于这一百二十年缓刑期的见解,可无异议了。
8 挪亚何以是个义人和完全人?
&&&&&&&&创六9七1
答:在圣经中有好几处地方,都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诗一四三2,传七10,罗三10-20,诗十四3),因为世人都犯了罪。圣经把众人都圈在罪里(罗三23
,加三22),人所有的义,在神眼中都像污秽的衣服,人也不能靠自己的义自救而得存活(赛六四6,结卅三12);人只能因信神的儿子,才得称为义。这并非说神称他为完全无罪的义人,而是蒙神喜悦算他为义的人(创十五6,罗四5-9)。所以圣经中讲到义人和完全人,不外乎都是指着对神虔诚信仰而存心敬畏的人说的(创十七1,伯一1-8,二3,林前二6,)。挪亚(意即安息)处在洪水时代,是一个不信神,极为邪恶败坏的时代(创六5,12,13),在这样邪恶的时代中,惟有挪亚一人能顺服神,分别为圣,与神同行。他因着信,蒙神的指示,动了敬畏的心,以致全家得救,他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并且为神传了义道(来十一7,结十四14,彼后二5)。因此,挪亚在当时的世代,神称他是个义人,是个完全人〔创七1,六9)。这里所说的完全人,就是诚实的意思,按希伯来原文,是和约书亚记廿四14中之「诚心实意」四字同一意思。如此看来,挪亚的信心与生活见证,与当时罪恶充盈之世代对比,显出他的义行与完全。但神并没有说他完全无罪,事实上他在以后的生活行为上,因醉酒仍留下不自检点的耻辱,且使下一代子孙受到咒诅(创九21-24,参9题)!
迦南为付么要受咒诅?&&&&&&&&&&&&&&
创九24-27
答:挪亚的三个儿子是闪、含、雅弗。挪亚因喝醉了酒,在帐棚里赤着身子,被含看见了,就到外面去告诉他两个兄弟(创九20-22)。按这里记载,如果说是为人子者,因见了父亲赤身露体的羞耻而置之不理,有失孝敬之道,受到咒诅的,应该为「含」才是。但当「挪亚醒了酒,知道小儿子向他所作的事,就说,迦南当受咒诅,必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九24,25)。由于这里所说「儿子」一词的意思,在希伯来原文上,含意甚广,有时是指「孙子」或后裔而言(十一25,廿九5,四六21)。因此,就「孙子」的意思看来,可知挪亚所指咒诅的对象,不是含,而是落在含的儿子迦南身上呢!据犹太人的传说,迦南原是先见了他祖父挪亚赤身的羞耻,就告诉了他的父亲含,因此迦南就受了特别咒诅。他大概是在这件事上,对于祖父没有孝敬的心,表现了无礼的举动,故当咒诅(参哈二15,16)。在古时盛行家长制的世代中,大概没有特别的祭司或先知,惟有各家的家长作祭司,他们敬畏真神,在临终之时,往往因受神的灵感动,说出祝福或咒诅的话来(参创廿八及四九章)。关于迦南当受的咒诅,作奴仆的奴仆(九25,26),这事后来在迦南人被犹太人征服的事上,已经应验了(书九23-27,王上九20,21)。
歌篾、玛各、玛代、雅完、土巴、米设、提拉,他们的后裔状况如何?&&&&&&&&&&&&&&&&&&&&&&&&&&&&&&&&&&&&&&&&
答:这些人是挪亚之子雅弗所生的儿子,他们的后裔所住的土地、邦国分布状况概要如左:
歌篾--完全之意,就是高卢,包括今日之法兰西、比利时、德国、荷兰及瑞士之一部分地区,又是英国威尔斯人的始祖。先知何西阿之妻亦名歌篾(何一3)。
玛各--意即北边的地方,就是古时的西古提人。圣经只在新约中提过一次(西三11)。此族原居于俄国南部黑海与里海附近之地,及高加索之北部,并为鞑靼人的始祖,即为契丹的西北族,后为蒙古的一部。他们的后裔多住在现今的俄国和亚西亚,先知和使徒曾用玛各之名为比喻(结卅八2,卅九6,启廿8)。
3.玛代--中间之意,就是古时玛代人的始祖,位于波斯国之西北,东临印度,西至亚美尼亚与亚述,南至波斯与旷野,北至欧亚二洲的里海。以色列人被掳到亚述时,曾被安置在玛代的城邑(王下十七6,十八11)。在旧约圣经中关于玛代人的事迹有多处记述(赛十三17,廿一2,耶廿五25,五一11,18,但五28,31,拉一1-4)。
4.雅完--意即幼稚的,就是希腊人的始祖。他的后裔多住在希腊(赛六六19,但八21)、亚兰和马其顿,又是阿拉伯南部的一座城。先知们常说雅完人贩卖以色列人为奴仆,此地贸易甚为繁盛(结廿七13,19,珥三6)。
5.土巴--意即散布,这人与其弟米设先居于亚述地,其后裔徙居到黑海的南方,以后又散居南边和北边,西班牙人也是土巴人的后裔,先知以西结亦曾将土巴与他的弟兄雅完、米设相提并论(结廿七13)。
6.米设:--意即拔出来的,和玛各地的歌革、土巴等国相连属(结卅八2),后来居处靠近黑海。作诗的人说,寄居在米设的人有祸了(诗一二○5)!先知以西结预言米设、土巴必要被杀、倾败(结卅二26,卅八2-3)。米设的后裔,就是现在的俄国人。
提拉--意即渴望,就是土国南部音的特拉加人字Thracian,今则以为系古爱琴海上之海盗,属投先挪族:Tursenoi(代上一5)。
1 神创造天地万物,神又是谁造的?
&&&&&&&&&&创一1二1
答:神的存在和来源,本是一个奥秘的问题,原非我们人类有限的智慧所能蠡测和了解的(传三11)。譬如说,像时间的起头或末了,以及广阔无垠的空间界限,这都不是我们人的头脑所能想像的。圣经上说:「深哉!…神的踪迹何其难寻!」(罗十一33)「你考察,就能测透神么?你岂能尽情测透全能者么?他的智慧高于天,你还能作什么?深于阴间,你还能知道什么?」「神为大,我们不能全知,他的年数不能测度。」(伯十一7-8,卅六26,参卅七23)由此可见,神是何等的奇妙伟大,有限的人实在无法了解无限的神,但并不能因此否认神的存在。因为神曾经藉着圣经已将这奥秘的事,一一启示出来(摩三7),能使我们有所认识和相信。如:
1.「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惟耶和华是真神,是活神,是永远的王……」(耶十10)。「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诗九十2),「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耶十12)。这些启示告诉我们,神是无始无终永活的神,他不是被造或受造之物,也不是被生的,乃是一位大有能力的造物之主,是独一无二的真神(申六4,四35,提前二5,可十二29,32)。
2.「神是个灵。」(约四24)「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一19,20)因为神是个灵,所以他是没有形状,没有质量,没有体积大小之分,不受空间时间限制。他既是纯灵无质的,所以人不能凭着视觉、触觉、及任何感官的作用,去认识这一位无限的神。(申四15,伯廿三8-9,诗一三九78)他的事原是要显明在人心里,人用心灵和诚实去认识神,必然知道神的存在,看见神的荣美。
我们由这以上两点所举的经文显示,人从内心就有宗教信仰的观念,知道有神。人有良心,有道德的情操观念,有永生的企求,在人的心灵深处,无不觉得有神的存在。人若违反天良犯罪行事,就会觉得内心受到神无形的制裁而恐惧不安,所谓「内咎神明」。这是自我经验有神的明证。另一方面,人从外存的明证,就是藉着神的创造,大至天体宇宙与世界万物,小至原子与电子,无不使人明白乃神造化之工,乃神的荣耀与作为(诗十九1-5,徒十四15下-17,伯十二7-10,伯廿八25-26,卅七3-5,15)。
有些人说,看不见神,摸不着神,所以没有神,不能相信神的存在,这种论调是不合理的。试问磁性与电力,谁能看见呢?但由其所产生的吸力与能力推其原因,便可以承认那些无形无像之物,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又如无声无色无味的空气,虽早已存在空间,但直到四百多年前,才被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Galileo
)所发现。再如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用肉眼来看宇宙,不过是由六千个小星相织而成;若用美国巴拿马山上五公尺直径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则可看见十一亿光年范围之内,共有三百个相当于银河系的星系,每个星系内约有恒星五百忆之多,其中有些要比太阳大过万倍,光度强过千倍。而且就各天体星球运行的秩序、角度、速度、距离来说,各循轨道转动,丝毫不乱。这样看来,天地之广,无奇不有;宇宙之大,浩瀚无垠,令人无法测度。天体的运转,如此奇妙而有规律,已使我们叹为观止,岂可因看不见,摸不着神而不相信确有一位超然的神,否认他的存在么!?
3.神是一位无所不在(耶廿三23-24,太十八20),无所不知(诗一三九2-3,约壹三20),无所不能(太十九26,伯四二2,诗卅三6-19),至大无比的神(赛六六1,来一3)。有许多人类学家曾经宣告,在原始时代的各民族当中,普遍地都是相信一位最高的神,即所谓原始的一神主义(Original
Monotheism),这也就是圣经所说,人类最初只有一位真神的信仰(出廿3,申六4,提前二5)。虽然从来没有人看见过神,但已藉着父(神)怀里的独生子耶稣基督,将他表明出来(约一18)。耶稣曾亲自对信他的人说:「我与父原为一。」「若是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因为我本是出于神。」(约十30,八19-42)使徒保罗说:「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提前三16)所以基督就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来一3),我们老是用信心来接受这一位超自然的神,则他必会让我们真正的认识他。
总而言之,没有信心,就不能知道神的永恒存在性;有了信心,就能觉察到神是宇宙万有的创造者,而不是被造的;他是自有永有,亘古常有,无始无终,无所不能的神。我们基于这个信心,来作为我们思想信仰的终极。况且他已藉着耶稣基督,成为人身,来到世上,使人可以看见神一切的荣美与伟大。我们若是愈与耶稣亲近,用心灵与诚实和神相交,则对于神的认识与永存性,就不致怀疑,一切疑难问题,都必然迎刃而解。况且凡相信神的人,都有盼望在来世里,完全明白神一切的奥秘!(参林前十三9-12,来六5,路十八30)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是什么光?&&&&&&&&&&&&&&
创一3&&&&&&&&&&&&&&&&
答:神在起初创造天地之时,首先吩咐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表示光在创造大工上的重要性。理化科学家告诉我们,在地球的南极与北极,曾经发现了无人了解的极光(Aurora),又假定在未有太阳以前,就有了光的存在,可见光在宇宙之间,是很神秘而极奇妙的;而我们相信这一切光源,都是从神而来,因为神就是光,他是众光之父(约壹一5,雅一17)。关于神所说的光,大概是从太阳而来,所以就使地球有黑夜和白昼之分(一5-10)。试想起初这个经过剧变以后而逐渐凝固的地壳,是一片沸腾荒凉的景象(一2,赛四五18),其外面满了沸腾的水,从水中发出一层层的雾气,遮蔽了太阳的光线,因此就使地面完全的黑暗。但由于地壳已经凝固,致使雾气的密度渐淡,阳光亦足以透过雾层,光与黑暗就可以慢慢的分开了。直到第四日,太阳才完全出现,16节便说:「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本节的「造」字,与第一节的「创造」两字涵意不同,乃是有「制造、设立、安置、派定」的意思(诗一○四19,代下十三9,伯十四5)。日、月、星辰,是在1节起初的时候,就已经造成了,不过要等到第四日,太阳才被派定照亮大地,月亮、星辰也就明朗地出现,肉眼能看得见了。如此,不但能使昼夜分明,并且由于地球表面,不再从里面发出热气,而以太阳作为唯一的热源,于是春、夏、秋、冬四季便开始了。
以上所述,不仅告诉我们光的来源和作用,并且在另一方面,光也含有许多属灵的教训。主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八12)。使徒约翰也为光作见证说:「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一9)。又说:「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约三19-21)。数千年来,不知有多少千万人,因蒙主光照,脱离罪恶与黑暗的权势,而悔改得救,成为光明的子女(弗五8-14,腓二15,来六4,诗四6,一一八27),又不知有多少千万人,因干犯罪恶,在黑暗中生活,不信基督,不来就光,而走向沉沦灭亡的地步(约三18-36,八24,路十三3)上这样看来,光明和黑暗,义与罪,信与不信的,是永远分开的,不能相通的(林后六14-16)。可见光有除去罪恶和黑暗的权柄,因光暗不能相容并存,光一来到,黑暗就立刻消失。基督的真理之光一进入人的心中,就有能力把罪恶与黑暗除去,如保罗当初在大马色的路上被主光照以后,他内心立刻得到改变,人生有了转机,因而归主得救;从此以后,不再逼迫残害教会,而能成为主的使徒,为主忠心传道,被主立他作为外邦人的光(徒九1-11,十三47)。如今凡我基督信徒,都当时常活在主的恩光之中,必然能过圣洁的生活,处处为主发光,荣耀基督。
神的形像是什么?人怎么会有神的形像?&&&&&&&&&&&&
答:在头一问题中已经解释过,神是个灵,他是无形无质的。但在此处圣经说到「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创一26-27,五1,九6,参林前十一7,雅三9)。这里所说的形像,意思不是指外表的形体,而是指内在的涵素,那就是神的智慧、圣洁、公义、正直、慈爱、诚实、良善(创廿四27,伯十二13,申卅二4,利十一44)等。这些属性,原来神造人的时候,惟人为万物之灵,人在万物中最为高贵(一28,二7),人能与神发生灵里的关系(约四24),而且在人性里面也蕴含着神的形像和荣耀神的涵意(林24前十一9,彼后一4)。
当罪一进入人的生命以后(三6-13,22-24),这些圣德也就失去了(传七四)。人虽因犯罪失去了这些;但凡信靠耶稣基督的人,仍能脱离从前一切败坏的行为,将心志改换一新,回复神所赐的圣德和荣耀(弗四23-24,西三10),因神在创造天地以先,就已按照他所定的计划,差遣圣子耶稣降世为人,作成效人的大工(徒三20,来十:5-7,提后一9,约八42)。基督原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西一15),他本有神的形像,他是道成了肉身,将神的性情、荣耀表明出来,完全显明给世人看(腓二6,西一15,约一18,来一3,约十七6,)。那末今日人要如何像神有神的形像呢?人在什么时候悔改认罪,归向基督,效法基督(徒十七30,廿六20,约壹一8-9,罗十五5,八29-30),满有神的圣洁、良善、公义、怜恤、诚实、温柔、忍耐等品格(西三12,帖前四3,弗四24,五8-9),而且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之时(林后五17,加六12,罗六4),那就会有神的形像了。
4 耶和华神的名字有何意义?
&&&&&&&&&&创二4
答:耶和华神的名字是最古时候的称呼,在这里第一次被提到(二4),中文国语和合本圣经有译作「上帝」与「神」这两种版本,这名字乃是神自称之名,也是最能说出神之本质的名字。耶和华,意即神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4)。耶和华是中文和合本的译名,是唯一真神之圣名。吕振中译本作「永恒主」,理化中文圣经译本作「上主」,英雅各王钦定本用Johovah或Lord&
(耶和华或主,A.D.1661年版),美国标准修订本用Lord
AD.1952年版),还有一些著作教材中译为雅威Yahweh。这些译法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指古时以色列人所崇拜独一的真神,他们对于神的观念,在古代的世界中是很独特的,不可单凭理性解释,要以信仰来肯定,加上神曾用大能的神迹,把他们从埃及为奴之地拯救出来,这些历史的经验作为凭证。在上古的时候,以色列人对神所用的称呼是:神,主,至高者,权能者。到了摩西时代,以称耶和华为最普遍;至被掳时期和被掳以后(主前七三四-五三六年),用万军之耶和华,万军之神,天上的神等名字。这些名字,是在每一时期的人,表示对于神的期望和认识而起的,以后就被沿用成为习惯了。至于耶和华一词,原是神召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所启示的(出六23,参57题)。原来在古希伯来文的旧约圣经,只有子音,而没有母音。到了主后八世纪,有一群学者发明了母音,加在原先仅有的子音经卷上,如用阿多乃Adonai
(我的主),加到神自称的名字上,而成为Johovah
(耶和华)一词。此字虽然是耶和华,而其音则仍读为阿多乃,因以色列人十分敬虔,它们不敢妄称神之名而有所忌讳的缘故。稽考希伯来语所说的耶和华,乃自有永有的意义(出三14),这已经将神在万有之先,及万有之后都彰显出来了(启一4)。
神取男人身上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有何意义?&&&
创二21-22
答:当初神造成了亚当(意属土的)以后,看那男人独居不好,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肋他(二26~18),这显示了亚当在他的生活上存在着一种缺陷(二20),于是神就从男人身上取下他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这是自有人类以来,所动的第一次大手术,也是出于神奇妙的创造,乃在表明了男人与女人原为一体的真义(二23-25,太十九4-5)。神造女人,不是用男人的头骨(像是以女人为主),或是脚骨(像是以女人为卑),而是用肋骨(表示以女人为平等)。肋骨位于男人的臂下,表明了女人当受男人的保护;肋骨挨着他的心,这更表明了女人是男人心中所亲爱的(创十六5,申十三6,弥七5)。这些都显示了人类建立家庭伦理的次序,显示了夫妻亲密的关系,并且也预表了基督与教会的真理(林前十一8-9,弗五22-33),由此可知,其意义是何等的重要了。
《死海古卷》
1947年,三位阿拉伯牧羊少年,因尋找走失的羊,在死海(位於耶路撒冷城東15英里)沿岸西北角庫蘭(Qumram)峽谷的山洞裏,找到藏在陶甕的手抄古文卷,揭開了二十世紀聖經學、歷史學與考古研究上的一項重大發現。少年們攜出的古卷由阿拉伯古董商收購,其中四件落到耶路撒冷城東正教聖馬可修院的Athanasius
Samuel主教手中,被鑑定出係幾篇最古老希伯來文聖經(即舊約聖經)的抄本,抄本成書在西元前250年至西元68年之間,極具價值。1於是考古學者展開大規模的搜尋,又陸續發現其他十個藏古卷的洞穴,無數的古卷和數以萬計的殘片(有些只有的一個銅錢大小)隨即出土。年,約旦考古工作者G..D.
Harding與來自法國的天主教道明會神父Roland de Vaux,在附近發掘出猶太教苦修宗教團體 &
庫蘭宗團的遺址,又找到數以萬計多達800分類的古卷、類似的藏經陶甕及一處抄書工作坊,認定這應該是《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的生產地。這些書卷應該是庫蘭宗團的成員在西元68年羅馬第十軍團前來鎮壓猶太民族反抗時,藏入死海附近的庫蘭山洞的。2
圖一:死海庫蘭(Qumram)峽谷
由於古卷大多與舊約聖經相關,是研究猶太人宗教信仰的重要資料,而文物出土地點又在耶路撒冷城附近,猶太學者以及以色列政府除積極參與研究和考古發掘外,也熱心收集流
這些文件是比當時所知最古老的希伯來聖經(猶太文士Massora所傳,約為耶穌誕生前100年)更早的經文,使用的文字是古希伯來文和阿拉米口語文字(Aramaic或譯為亞蘭官話,也是耶穌及使徒們平日使用的語言),其中還保留了一些未載入舊約的「偽書」、次經、外傳、經外書等。
2庫蘭宗團屬於艾賽尼教派(Essenes),是由一群僧侶與俗人共組的宗教共修會,他們嚴守會規,遵行上帝的法,自命為正義導師,是真正的神選以色列民族。他們認為生活在耶路撒冷城的猶太人都是腐敗的罪人,因而避世隱居荒野,是來自荒野的先知。根據聖經學的考証,施洗者約翰雖非個中成員,但是可能曾在庫蘭宗團生活過,至少熟悉庫蘭宗團的理念。西元68年,羅馬鎮壓猶太人時驅散庫蘭宗團,不許他們再回巴勒斯坦這塊上帝應許之地,庫蘭宗團從此不知所終。庫蘭古卷抄本在50年代到60年代激起一股研究的熱潮,產生這門考古學新學科-
庫蘭學(Qumranology)。
散四處的古書卷,例如: 1955年,以色列政府宣佈取得阿拉伯牧童發現的第一批資料中Athanasius
Samuel主教所有的四件古卷。這批文物流落美國,持有人因找不到買主,竟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出售啟事,由一位正巧在紐約演講的以色列考古學者以二十五萬美元購回。31967年「七日戰役」時,以色列政府由約旦運回大批《死海古卷》文物。因此,儘管研究《死海古卷》的學者群是國際取向的,但是大部份的資料都在以色列。
《死海古卷》與《庫蘭古卷》發現時,正值英國託管巴勒斯坦的後期,政治情勢詭譎,在地的阿拉伯人與猶太居民間關係緊張,常爆發嚴重衝突;因此,學者從事古卷研究時,相當謹慎保密,帶著神秘色彩。研究者往往堅持個人的詮釋與論點,不接受公開辯論。在材料整理與開放閱讀上,更是一再推延,為保有個人的權益,甚至不許他人有機會觀看;所以,自1947年以來,大量資料實為少數人的禁臠。1955年,以色列政府才在各方壓力下,出版第一卷的目錄。其後又是一長時間的沈默期,甚至傳出天主教教宗因害怕舊約聖經的研究會動搖教會根本,力圖阻難的說法。不過,這並不是《死海古卷》與《庫蘭古卷》長久以來無法公開的唯一解釋。古書本身年代久遠,在復原與整理上的確難度很大。4所幸1991年後,以色列的古卷研究部主任Professor
獨排眾議,聘用近百名各國學者參與古卷整理工作。技術上也有了突破,先用紅外線掃描,數位化原件,再借用電腦,將其放大、調色、編輯、分析,整理工作因此得以順利進行,
終於在十年內完成這浩大的工程。2001年,他對外宣佈將經由牛津大學出版《死海古卷》全書29卷,這乃是學術界的一件大事,也澄清多年來學界對以色列當局的猜忌與不滿。5
圖二:裝古卷的陶甕
全世界的學者為什麼這樣看重《死海古卷》與《庫蘭古卷》?《死海古卷》與《庫蘭古卷》的真正價值又在那裏呢?首先,這些古卷除了《以斯帖記》以外,《舊約聖經》的各卷都有抄本,尤其包含一向爭議最多的《但以理書》。它們比現存最古早的聖經抄本更早一千年;有利於《舊約聖經》原文的校訂、聖經正典成立年代的考証,能解决猶太人製定希伯文官方
3 這位考古學家 Yigal Yadin 曾是以色列陸軍將軍,其父係考古學名家E. L. Sukenik, 任教於Hebrew
University,最早收購阿拉伯牧童的三件古文書,是《死海古卷》研究圈的知名人士。1955年新購的四件加上原有的三件,至今陳列在Hebrew
University的主題博物館,名曰“Shrine of the Book”。
許多文件是寫在紙草上,輕輕移動便成粉狀。羊皮紙由甕中取出,遇空氣轉黑變型,不易辨識。有些文件只有銅錢大小,本身也只有幾個字母的殘片。而且抄書的古人除分段外,不用標點斷句,有的字與字連續書寫,中間不斷開,不易辨認。
學者指責以色列獨佔人類歷史資產,又有傳言認為以色列當局因為害怕死海古書會動搖希伯來宗教的根本,故意拖延公開資料的時間。1991年10月以色列文物管理當局對有爭論未曾公開的原始資料,已打破禁令,結束40年的壟斷和保密。
正典聖經後,因為語彙進化,轉譯失誤,以訛傳訛所留下的一些爭議。一些過去讀不通的文句,因此得以訂正。第二,在比對希伯來舊約聖經與古卷的聖經抄本時,可以看出猶太民族在抄經及保存文物時的謹慎與精確,因而了解聖經內所記載的猶太民族史。第三,提供澄清基督教教與猶太教關係的資料,例如,由庫蘭宗團的觀點,看到在耶穌活著的時代,猶太信仰所期盼的彌賽亞實有三個:一個擔任先知的彌賽亞,一個自我奉獻犧性的聖僧彌賽亞,一個代天行道的聖王彌賽亞如大衛王。可以說明猶太人釘死耶穌的原因是:以耶穌為唯一的彌賽亞,集合猶太所有彌賽亞的特質於一身,既是傳遞上天旨意的先知,又是捨身拯救人類的聖僧,更是宣稱自己的國在天上,是神的兒子,代天行道的聖王。這樣的彌賽亞說法是完全違反猶太人傳統的。第四,站在歷史文化的立場,可以由古卷中看出猶太教、基督教、庫蘭宗團、波斯教之間的文化交融,進一步了解中東文化的特質。古卷所表達的思想與教義與波斯拜火教古經《阿維斯陀(Avester)》有許多相似之處,猶太教有關天使、魔鬼及末世、彌賽亞的論述,即受《阿維斯陀》的影響。
總之,《死海古卷》與《庫蘭古卷》的發現是二十世紀宗教文化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了解西方猶太基督文明傳統的一個門徑。
圖三:死海古卷殘片
參考資料與相關網頁
1. Gaster, Theodore H. The Dead Sea Scriptures (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and Notes). New York: Anchor Books, Anchor Press,
1976. 王神蔭主教譯,《死海古卷》,北京:商務,2003。
2. 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ad Sea Scrolls?
3. Dead Sea
4.Basic Facts
Regarding the Dead Sea Scrolls
5. The Dead Sea
Scrolls online course
6. Dead Sea Scrolls
7. 王新生,〈《死海古卷》中的《圣经》古卷对于《旧约》文本研究的意义述评〉,《復旦學報》,2003: 6,頁45-52。
空中航拍的圣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市
(Jerusalem)
位于巴勒斯坦中部犹地亚山的四座山丘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古城,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四周群山环抱,面积158平方公里,由东部旧城和西部新城组成。海拔835米,人口63.4万(2000年)。
耶路撒冷旧城是一座宗教圣城,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自己的圣地。宗教和传统、历史和神学以及神圣的处所和祈祷的房屋,使耶路撒冷成为备受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崇敬的神圣城市。
&&&&耶路撒冷所在地最早叫“耶布斯”,这是因为很早以前阿拉伯迦南人的一个名叫“耶布斯”的部落从阿拉伯半岛迁徙到这里定居下来,修建村庄,构筑城堡,并以部落的名字命名此地。后来,迦南人又在这里修建城市,并定名为“尤罗萨利姆”。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犹太王国创始人大卫征服了这个地方,将它作为犹太王国的都城,继续沿用“尤罗萨利姆”的名称,为使它希伯莱化,称为“尤罗萨拉姆”。
日晚,一轮明月下的
耶路撒冷老城一片宁静。
&&&&中文以此译为“耶路撒冷”,意为“和平之城”。阿拉伯人称该城为“古德斯”,即“圣城”。
&&&&耶路撒冷长期以来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聚居的城市。相传公元前10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位,在耶路撒冷城内的锡安山上修建了一座犹太教圣殿,是古犹太人进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于是犹太教就把耶路撒冷作为圣地。&后来在圣殿废墟上筑起一道城墙,犹太人称为,成为当今犹太教最重要的崇拜物。
&&&&耶路撒冷老城始建以来,已经重建和修复过18次之多。公元前1049年,曾为大卫王统治下的古以色列王国老城。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今伊拉克)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此城,把它夷为平地。公元前532年,又为波斯大琉士王侵占。公元前4世纪后,耶路撒冷相继附属于马其顿、托勒密、塞琉古诸王国。公元前63年罗马攻占耶路撒冷时,他们驱逐了城内的犹太人。罗马人在巴勒斯坦对犹太人的暴政,引起了四次大规模的起义,罗马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屠杀了一百多万犹太人,并有大批犹太人被掠往欧洲,沦为奴隶。劫后余生的犹太人纷纷外逃,主要去向是现今的英、法、意、德等地区,后来又大批流向俄国、东欧、北美等,从此开始了犹太人悲惨的流散史。公元636年,阿拉伯人打败了罗马人,此后,耶路撒冷长期处于穆斯林统治之下。
犹太教的哭墙
&&&&11世纪末,罗马教皇和欧洲的君主们以“收复圣城”的名义,多次发动十字军东征,1099年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随后在此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延续近一个世纪。1187年,阿拉伯的苏丹萨拉丁在巴勒斯坦北部的赫淀一役,大败十字军,收复了耶路撒冷。从
151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耶路撒冷一直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
&&&&耶路撒冷南部17公里的伯利恒镇附近,有一个名叫马赫德的山洞,据说耶稣就降生在这个山洞里,现在那里建有马赫德教堂。耶稣年轻时曾在耶路撒冷求学,后又在这里布道,自称基督(即救世主),后被犹太当局钉死在城外的十字架上,并埋葬在那里。传说耶稣死后3天从墓中复活,40天后升天。
&&&&公元335年,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希拉娜太后巡游到耶路撒冷,在耶稣的墓地上修建了一座复活教堂,又称圣墓教堂,因此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地。
俯瞰圣殿山上的金顶清真寺
圣殿山的南墙
&&&&公元7世纪初,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传教,在麦加城受到当地贵族的反对。一天夜里,他从梦中被唤醒,乘骑由天使送来的一匹有女人头的银灰色牝马,从麦加来到耶路撒冷,在这里踩在一块圣石上,飞上九重天,在直接受到上天启示后,当夜又返回麦加城。这就是伊斯兰教中有名的“夜行和登宵”,是穆斯林的重要教义之一。由于这夜游神话,耶路撒冷也就成了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麦地纳的第三圣地。
&&&&正是由于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圣地,为了争夺圣地,自古以来,在这里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残酷的征战。耶路撒冷先后18次被夷为平地,但每次之后都得到复兴,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座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有人说,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少见的屡遭破坏但又备受崇敬的一座美丽城市。1860年以前,耶路撒冷有城墙,城区分4个居民区犹太居民区、穆斯林居民区、亚美尼亚和基督教居民区。那时,已占该城人口多数的犹太人,开始在城墙外建立新的居民区,形成了现代耶路撒冷的核心。从一个小乡镇转变为一个繁荣的大都市,形成许多新的居民区,每一个居民区都反映了那里特定聚居群体的特性。
&&&&1917年盟军占领耶路撒冷。1922年起由英国“托管”。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8号决议,规定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5月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旋即占领了耶路撒冷西区,并在1950年宣布耶路撒冷为首都。耶路撒冷城东区遂由约旦控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进而占领全城。1980年7月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将耶路撒冷定为以色列“永恒和不可分割的”首都。此举引起了阿拉伯世界和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应。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
在耶路撒冷老城内,伊斯兰
教圣地——金顶清真寺与犹
太人的住家咫尺之遥。
&&&&耶路撒冷新城区位于西部,是在公元19世纪后逐渐建立起来的,比老城区大2倍,主要是科学、文化等机构所在地。街道两侧是现代化建筑群,在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舒适优雅的旅馆别墅、人群穿流的大型商场之间,点缀着景色秀丽的公园。老城位于东部,周围有一道高高的城墙,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址都在老城,如享有与麦加克尔白天房同等地位的穆罕默德当夜登天时脚踩的那块圣石所在的萨赫莱清真寺、仅次于麦加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等,凡是《旧约》、《新约》中提到的人名、事件和有关地方,城中都建有相应的教堂和殿宇。耶路撒冷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
&&&&耶路撒冷既古老又现代,是一个多样化的城市,其居民代表着多种文化和民族的融合,既有严守教规又有世俗的生活方式。这座城市既保存过去,又为将来进行建设,既有精心修复的历史遗址,又有细心美化的绿地、现代化商业区、工业园区和不断扩展的郊区,表明了它的延续性和生命力。
三大宗教与耶路撒冷的联系
德国居斯塔夫·鲍恩法因德绘画作品
《耶路撒冷的景色》&
&&&&三大宗教教的热诚和虔敬,每一种宗教信仰都以崇敬和爱慕同耶路撒冷相联系着。
&&&&对犹太教来说,耶路撒冷是犹太圣约产生地,是犹太民族的宗教发祥地。犹太教徒同耶路撒冷之间的纽带从来没有间断。自从约三千年前大卫王在此建都以来,这里就一直是犹太民族的历史、精神和国家中心,世世代代一直保持着象征价值。在罗马政府后遭到流放而散布世界各地的许多犹太人从来没有忘记耶路撒冷。他们年复一年地重复说道:“明年相会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成了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往返回自己家园的象征。耶路撒冷充塞在先知者的预言中,信徒日常的祈祷里以及世界每个角落的希伯来诗人的颂歌中。
&&&&莫里亚山是圣殿一度矗立的地方;西墙是圣殿迄今唯一残存的部分,是犹太人十九个世纪以来崇仰和祈祷的焦点;以及奥利弗山上世世代代安葬犹太人的古老墓地,所有这些地方都不可磨灭地铭刻在犹太人的心灵中。数以百计的犹太会堂在为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口服务。这些犹太会堂分别为犹太教各教派、各种族和从突尼斯到阿富汗以及从华沙到纽约的地区组织所认同。
&&&&对基督教来说,耶路撒冷是耶稣生活、布道、殉难和复活的地方。虽然基督教会强调的是作为天堂的耶路撒冷而不是世俗的耶路撒冷,但是,在新月全书上提到的一些关于耶稣业绩和经受磨难的地方,一直吸引着朝觐者和虔诚的信徒们前去观光。圣地很多,如圣母教堂、客西马尼花园、最后晚餐的遗址以及苦路上的14个季度受难处。
&&&&关于基督教各教派保护耶路撒冷基督教圣地的权利,在十九世纪时已做出了规定,那时耶路撒冷还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这些权利被称为“关于耶路撒冷基督教圣地的维持现状的安排“,在英国委任托管时期这些规定继续有效,以色列也仍然遵守。
&&&&耶路撒冷的基督教社团划分为东正教徒、基督一体论教徒、罗马天主教徒、东仪天主教徒以及新教徒等派别。出亚美尼亚人外,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徒绝大多数都是拜占庭时期古代基督教徒的后裔。亚美尼亚基督教徒大多数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来自土耳其的难民的后裔。
&&&&对伊斯兰教来说,耶城是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先知穆罕默德把耶城定为穆斯林朝拜的方向。根据伊斯兰教的说法,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奇迹般地被送到耶路撒冷,并从那里升入天堂。奥马清真寺和阿克沙清真寺(阿克沙意思是“遥远的”),均建于公元七世纪。古兰经里提到耶路撒冷是“遥远的地方”,因此被认为是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圣地。赞美耶路撒冷为圣地的文学作品在穆斯林世界比比皆是。
&&&&耶路撒冷首次接触伊斯兰教是在公元七世纪,当时也是第一次接触那些热情的传播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旗帜的指引下建立了疆土辽阔的帝国。今天居住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大多数是逊尼派教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朗签证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