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兔子在哪里下啊现在真人游戏注还可以吗?是不是更新一直很慢的啊?在哪里?也应攀折他人手。  

&b&以下阶层的划分来自很长时间之前的网上内容。&/b&&br&中国社会的阶层划分&br&  1级:以在任委员、退休常委为代表,和2的区别在于,1对全国局势有控制能力,2没有。&br&  2级:以在任实权省部级干部、退休委员、部分大权贵、大富商、大银行家为代表。和3的区别在于,2能影响国家政策,3不能。&br&  3级: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别实权的局级,或是大企业主、一般权贵富商、名牌大学校长、中等银行家为代表。和4的区别在于,3能够影响一个地区或者行业的发展,4不能。3以马云、马化腾等为体制外的顶峰,3其实是行业精英或地区体制精英。&br&  1—3级是中国的上层社会,普通人非奇遇不能进。&br&  4级:以一般地厅级、实权县处级、院士、大教授、高级职业经理人、名医生、名律师、高校校长、演艺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业主、小银行家之类为主。普通人通过奋斗最多能够达到这个层次。比如惠普谷歌大中国区总裁、跨商政的知名明星之类就是体制外本级的顶峰。4和5的区别在于,4和上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没有。&br&  5级:以小企业主、普通处级副处级或实权科级干部、教授、中等职业经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线明星、小有名气的医生、律师、工程师等。5和6的区别在于,5有自己的事业,6没有。&br&  6级:以普通公务员、主流企业职员、高校青年教师、普通自由职业者、一般医生律师、一般工程师、大点的个体户等为主。名牌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多在这个层次。6和7的区别在于,6有一定的上升空间,7很难。&br&  4—6级是中国的中层社会,分别是高、中、低端中产阶级,普通人通过努力,最后能够定格在第5级就算是很不错了。&br&  7级:以普通企业工人、边缘化的体制内人员、小个体户、城市底层土著、富裕农民之类为代表。7和8的区别在于,7能够在大中城市立足,8不能。&br&  8级:以血汗工厂工人、普通农民等为代表。8和9的区别在于,8能够自食其力,9不能。&br&  9级:以大城市底层失业人口、偏远山区农民等为代表,以城市的基本生活标准要求,这些人在城市基本不能自食其力。&br&  7—9级是中国社会的底层,是草根阶层。&br&  所谓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就是中层远小于底层,比如印度;纺缍型的社会,就是底层少中层多(上层哪儿都少),比如美国。&br&&b&以下是参照网上内容分析,非本人专业,若有见解错误属于正常。若有巨大分歧,请另开答案,本人不参与讨论。&/b&&br&
即使在同一级别,体制内与体制外不仅仅社会地位有很大差别,在其他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也差别甚大。&br&  毫无疑问,1—3级是上层,是统治阶层,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是可以从经济发展中切下最大蛋糕的阶层。而4—6级大致属于中产阶级。他们可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是比例很小。其中,5级是可以分享经济成果的最低阶层。很自然,6—9就是贡献青春和劳动价值的人啦。尤其是7—8级,基本没有上升空间,在社会上也就混口饭吃,是绝对数量最大的一个人群。由于这个人群无法向上流动,只能向下流动,但是向下流动,只能流到9级,而9级数量过大则会影响社会稳定,不要问为什么,想想陈水总(6.7厦门公交车纵火案),你就什么都明白了。&br&  过去20年的历史表明,在现有的体制下,财富再分配方式只能在4、5、6与7、8之间展开,比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是把4、5、6级的蛋糕分配一部分给7、8。至于1-3任何时候都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指望从1-3中切蛋糕来分配给4-6或者7-8,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至于印钞就更好玩了,这是1-3级无条件对4-8级剪羊毛。&br&  而社会阶层的固化,是金字塔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在这样的社会结构里,个人奋斗远远不如人脉更重要。有一个好爹当然是最理想的,如果没有,靠钻营靠献身——或者说“我不要脸了”也有机会获得层面更高的人提携。无数事实证明,层面更高的人士提携比个人奋斗更容易爬到更高的阶层。5-6级如果有4级体制内或者3级以上的人提携,很容易到达4级。7-8级如果有4级以上的人提携,也很容易到达5-6级。总体上来说,7-8阶层是没有希望的阶层,即使有个什么机遇,他们也没有人脉和资金来把握这个机遇。而9级是这个社会最悲惨的阶层,这个阶层没有任何福利,收入很低甚至为0,如果在城市只能啃老,在农村只能苟延残喘。&br&  请对照一下,看看你自己目前隶属于哪一级;通过努力,将来有希望上升到哪一级;遭遇失业,不幸会下降到哪一级。想清楚了,或许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做好各种人生规划,包括职业、理财与保险。&br&  至于所有公民们寄予厚望的改革,公报大家都可以看,就是继续小心地骑自行车,绝对没有赶紧换成汽车的意思。如果有什么病,吃点药是必须的,但最好是不打针,至于做手术,那就别想了。&br&  因为1-3要的是维稳,4级改革的欲望也很低。5-6阶层是创业和改革热情最高的阶层,但绝对没有话语权。网络活跃的公知大V大部分在5层,一少部分在四层。而这些公知与大V的粉丝大部分在7、8层,小部分在6层,至于第9层一直在为基本的穿衣吃饭发愁,很少现身网络。有人经常问为什么知乎的答案质量比较高,因为知乎的答题者中有大量的4-6阶层的人,这些人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和地位,所以答出高质量的回答就见怪不怪了,苦于这些人没有绝对的影响力,所以只能向下传播一些知识与经历。至于大家口中所说的上流社会,一般是指4级阶层或4级阶层的顶峰,至于3以上正真的上流社会,非奇遇而不可进。&br&  知道GDP为什么要保8吗?保增长保就业,真正的原因是要保证第8级的人群不能掉进第9级。哈哈。后来这个目标调整为7.5——意思就是至少要保证8级中有一半的人不掉进9。至于底限是7,意思是如果保不住8级,也不允许7级掉入9。话说今年第一季度增长真的就卡在了7。&br&  说到底,最受关注的还是7-8啊,如果真有大动作,估计也就是4-6级买单。&br&----------------------------------------------我是分割线7.15-------------------------------------------------------&br&
最近的股灾再次以“割韭菜”为结局,看出了5、6、7阶层的局限性,不老老实实、安安稳稳的进行自己的资本积累,总想一夜暴富。这一轮股市加杠杆被平仓的人不计其数,我身边就有朋友的家人,千万级的资金还要加杠杆,结果赔到了百万级。6月末的大跌,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3、4阶层的部分人割肉求自保,才使得股市没有一泄到底。可是上个星期的股市暴涨后,有些人还是不长记性的借钱加杠杆入市,企图回本,结果昨天和今天又赔了。有太多人以贪字开始炒股,以不甘心结束,自己辛苦了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积累的资本,就这样被更高阶层的人“割了韭菜”。再说一遍,靠这种赌博的方式是没法打破阶层的壁垒的,从火场出来,就不要返回火场取值钱的东西了,小心取不回来,还把命搭理。&br&
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报告也出来了,GDP居然还是7%,上半年经济形势如此糟糕,居然也卡在了7%,可见政府保7%的决心是不变的,而这7%便是中国经济的红线,也是生命线,看第三季度国家的政策了。另外东北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差,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政策和强力的手段来遏止东北的经济的恶化,骨牌效应,东北现在的经济就是10年后的中国。&br&
第三季度的增长,预测一下还是7%,至于为什么,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
以下阶层的划分来自很长时间之前的网上内容。中国社会的阶层划分 1级:以在任委员、退休常委为代表,和2的区别在于,1对全国局势有控制能力,2没有。 2级:以在任实权省部级干部、退休委员、部分大权贵、大富商、大银行家为代表。和3的区别在于,2能影响国…
谢邀。&br&多图预警。&br&&br&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顺序如图:&br&&img src=&/00c451e76e7e1c4e2c07b1_b.jpg& data-rawwidth=&434& data-rawheight=&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4& data-original=&/00c451e76e7e1c4e2c07b1_r.jpg&&&br&想要理清顺序,并不困难。&br&我来详细解说一下,记住加黑的字体就行了:&br&&br&&b&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b&&br&撕逼大战开始了,这就是&b&魏、蜀、吴&/b&。&br&&img src=&/416eaf0b63f_b.jpg& data-rawwidth=&482&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2& data-original=&/416eaf0b63f_r.jpg&&&br&结果大家都知道,曹操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赢了。&br&这就是&b&魏&/b&。&br&结果魏国被大臣司马昭和他的儿子司马炎给干了。&br&&b&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b&&br&篡权。&br&这就是司马氏组建的优秀政府——&b&西晋&/b&。&br&稳定而又统一。&br&&img src=&/b2ac6089128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2ac6089128b_r.jpg&&和谐而又美好。&br&安静而又卓越。&br&有的同学问,真的么?&br&我就随口一说。&br&&br&晋武帝司马炎死了,即位的就是问大臣“&b&老百姓吃不上饭,为什么不吃肉糜&/b&”的晋惠帝。&br&很明显,智商有问题。&br&这家伙当皇帝,不被人玩儿都难。是的,晋惠帝让人当傀儡了,把持朝政的正是他的媳妇——贾南风。&br&结果发生了八王之乱。&br&&b&五胡趁虚而入,中原混战,衣冠南渡。&/b&&br&西晋的臣民跑江南去了,建了个新都,这就是东晋。&br&&img src=&/dec24cff98efd467ca5ae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ec24cff98efd467ca5aed_r.jpg&&呶,这就是南北朝的雏形啦。&br&划江而治。&br&南朝一直稳定。&br&北朝是一群夷狄。&br&&b&说好听的,叫衣冠南渡,说难听的,就是让狗撵的。&/b&&br&南朝的顺序是:&b&东晋-宋-齐-梁-陈&/b&&br&北朝可就麻烦了。&br&&br&下面重点讲一下北朝的混乱局面。&br&衣冠南渡,霸道地占有北方的是五胡。&br&各种大屠杀,随手就屠杀几十万百姓,比牲口都不如。&br&史称&b&五胡乱华&/b&。&br&的确是有能力跑的都跑南边去了,留下没能力跑的在北方受苦。&br&&img src=&/bbae8bdfb67b76d1bece3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bbae8bdfb67b76d1bece32_r.jpg&&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冉魏、翟魏、西燕等等……你也用不着记五胡十六国的顺序,太乱太麻烦。&br&总之,不久后就被北魏统一了。&br&&img src=&/a8cbbdac412bd7fb08c545acb2d82ea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8cbbdac412bd7fb08c545acb2d82ea2_r.jpg&&&br&北魏内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br&&img src=&/158075acedccd2dcb5672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58075acedccd2dcb56721_r.jpg&&&br&东魏被北齐篡了。&br&西魏被北周篡了。&br&&img src=&/980dd7b6de9f1bba7dba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980dd7b6de9f1bba7dbaa_r.jpg&&&br&最终,北周一统北方。&br&安定、和谐、美丽。&br&很厉害。&br&&img src=&/670d245daf22dd01f1e167fdce69a885_b.jpg& data-rawwidth=&816& data-rawheight=&5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6& data-original=&/670d245daf22dd01f1e167fdce69a885_r.jpg&&&br&然后呢?&br&然后北周有个功臣,随国公、大司空,名叫杨忠。&br&你没听说过他,但你听说过他的蛾子。&br&他的蛾子叫杨坚。&br&杨坚的老婆是独孤皇后,独孤皇后是鲜卑贵族。&br&杨坚篡权闹了革命,这就是隋。&br&因为他觉得&b&“随”这个字太随便了&/b&,改成“隋”。&br&隋朝建立的时候,陈朝还没灭呢。&br&杨坚同志的首要任务就是灭陈。&br&&b&陈后主就是写《后庭花》的那个&/b&。&br&&img src=&/1d028e39cab99a567331b_b.jpg& data-rawwidth=&556& data-rawheight=&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1d028e39cab99a567331b_r.jpg&&多说一句。&br&隋朝实质上到了隋二代杨广就亡了。&br&隋末乱世,&br&百废俱兴。&br&最终迎来了盛唐。&br&&img src=&/596d69bfdf8c14fe8bb616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96d69bfdf8c14fe8bb616_r.jpg&&(原日本制的盛唐图不太准确,已删,现在放的是维基百科的唐朝地图)&br&&br&以上。&br&&br&&br&&br&&br&&br&&br&拓展阅读&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 豆子的回答&/a&&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请大神概括一下,欧洲中世纪史的脉络或结构图是怎么样的? - 豆子的回答&/a&&br&=============================
谢邀。多图预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顺序如图:想要理清顺序,并不困难。我来详细解说一下,记住加黑的字体就行了: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撕逼大战开始了,这就是魏、蜀、吴。结果大家都知道,曹操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的摸,赢了。这就是魏。结果…
八年前写过一个短文系列《曾经心动的诗文词话》,正好回答这个问题。&br&1.章台柳&br&&br&&b&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b&——(唐)韩翃&br&&b&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b& ——柳氏&br&&br&  盛唐多有美事流传。韩翃与柳姬故事的开头,历朝常有;李生的『慷慨』与柳氏的『属意』让事情本来可以简单而完美。以此较之千年后的杜十娘与李甲,大唐气象可见一斑。若故事就此结束,是美姻缘。然而,天常不遂人愿。&br&  从开元到天宝,从大治到大乱。战争的巨轮滚滚过处,众生如蝼蚁。家国天下的明皇尚不能保其知己红颜而上演了一出千古长叹的《马嵬坡》,一书生,一弱女,相隔两地,音信不通,又能如何?纵使明年春再见,隔年期。『为避兵祸,柳剪发毁形,寄居法灵寺。』寥寥数语,其间的难苦,唯有自知。&br&  分离也不是故事的结尾。若个书生终于竟封了侯,想起当年的爱人,一曲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写尽了一腔抚今追昔,柔肠百折的相思。&br&  而女子竟然收到了这首词。物仍是,人非昨。『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二十七字,多少道不尽的辛酸往事,灵肉创伤。《本事诗》中说最后肃宗『乃下诏断柳归翃』,夫妻终得破镜重圆。依然是大团圆的结局。&br&&br&  我不会讲故事,太多的废话会破坏了当时的意境。&br&  再在键盘上默诵一遍《章台柳》:&br&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br&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br&&br&2.西风残照,汉家陵阙&br&&br&&b&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b&&b&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b&——(唐)李白&br&&br&  也有一个故事。『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简单的故事,普通的传奇。&br&  令人心折的是诗仙结尾的八个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国维说,此八字『遂关天下登临之口』;刘熙载认为『足抵少陵《秋兴》八首』。额外的称赞都是多余。&br&  只是难免感慨,在全国遍布旅游胜地的今天,甚至找不到登临之处。属于一个时代的浮躁。这让我更加醉心于李太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了。&br&&br&  PS:本朝太祖写过『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句子。虽属二十世纪顶尖,难望诗仙项背。&br&&br&3.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br&&br&&b&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b&——(五代)钱镠&br&&br&  又是一个故事。最简短的记述是在苏轼的《陌上花》的序文中: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据说明人周楫的拟话本小说《西湖二集》载了这个典故,我未曾读过。为世人传颂的版本是:吴王妃每年以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镠甚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钱镠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br&  『那是乱世,有许多悲惨的人和事』。柴荣李存勖,朱温石敬瑭,一个枭雄匹夫横行的时代,不远处还有身兼五公的长乐老。然而武肃王的一句&缓缓归&却在乱世中辟出了一方化境,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丘迟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抓到蝴蝶的西绪弗斯是那么欣喜、那么无忧无虑,『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br&  镜头聚焦,说说钱镠。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传僧贯休曾作诗献钱镠以自荐,间有名句云: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钱镠赞赏之余欲强作一字师,令其改为『一剑霜寒四十州』,不料贯休也是强项之人,竟不为所动,回诗四句:『不羡荣华不惧威,添州改字总难依。闲云野鹤无常住,何处江天不可飞?』诗罢飘然而去。钱镠不劝不阻。看客至此当微微一笑。&br&  《吴越备史杂考》载:钱江大潮,以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为最,声如金鼓,亘如山岳,漫江沸腾,奋如雷霆。钱镠乃用五百强弩手,以劲矢射之,每潮一至,便射一矢。竟退之。令人神往的风采。后人有诗赞曰:手提一剑平吴越,身将千弩捍海塘。甚是。&br&  扯远了。暮春花开,美人归来之际,百炼钢到底还是化为了绕指柔。相传故事的结尾是:戴妃接书后恻然心动道:『王爷迈,既有信来,命我归去,安可有违?』遂传谕即日登程,速返杭州。冰雪聪明的女子。&br&  唯美的故事。一声叹息。&br&&br&4.木犹如此,人何以堪&br&&br&&b&木犹如此,人何以堪!&/b&——(东晋)桓温&br&&br&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写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篇载: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 ,皆已十围, 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br&  桓公的慨然,典出诗经小雅的名篇《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到这里,记起来高中时有个女同学名字叫做『雪霏』,当出自此处吧)。其实说的是古今一致的时空错置之感。&br&  南朝的庾信还因同样的感慨写过《枯树赋》,结尾说:&br&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沈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就此一赋,老杜曾在《戏为六绝句》中称之为『庾信文章老更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更在后来的《咏怀古迹》中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br&  至南宋乾道年间,时任建康通判的辛弃疾在其《水龙吟》一词中也写到:『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全词如下:&br&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br&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br&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br&  至明末,归有光在《项脊轩志》结尾处也有类似的文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里意境相似,只是用的是纯粹的白描,感慨深埋在心底。然惟其藏之愈深,其感人愈切!&br&  打住。&br&&br&  其实,关于『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我只说了一句话——『古今一致的时空错置之感』。说不出别的什么了,古今的迁客骚人就此已经说了太多太多。但其实单这一句又何尝不是古人反复咏唱过的内容呢?王右军的《兰亭序》结尾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r&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r&&br&5.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br&&br&&b&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b&——(唐)韦庄&br&&br&  这些日子里,下班等车的时候,常常一个人看着天空发呆。任周围走过漠然的人群。在心里固执的对自己说:这是一个与我无关的城市。说这话时,心里想着的是千里之外我那遥远的故乡。&br&  唐人韦庄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最早念到这首词是在初中时。彼时,我还年少,心头揣着高远的梦想,在日记本上写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言壮语。十四岁那年,父亲送我登上南下的列车,开始了求学他乡的历程。再后来,宦游京城,故乡是越来越遥远了。&br&  也有每年隆冬的时候回家的经历,然而每每看到视野中那『远近几个萧索的村庄』,就开始怀疑那似乎并不是我的故乡了。于是,我怀着一种无法解除的乡愁漂游在这浊世。按照短命天才诺瓦利斯的说法,这就是哲学。呵呵!竟然这样就哲学了,我的乡愁。只是,依然还乡,依然断肠。&br&  按照韦庄的说法,还乡其实也是可以的,只是要等到老时。也是他是对的。终有一天,我那所有的梦想与誓言,都在时间的巨轮之下化为尘土,我将真正的回来。一切都已谢幕,故乡才刚刚开始。&br&&br&  我总是试图寻找一些自己无法抵达的地方,按照米兰昆德拉的说法就是elsewhere,所以总是在他乡思念故乡,还乡又断肠。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写到这里,我竟感觉到自己的脸上有一丝笑容。&br&&br&6.听雨&br&&br&  虞美人 听雨&br&&b&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b&&br&&b&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b&——(宋)蒋捷&br&&br&  写的是家国兴亡的事情。千年之后的我,读的也不过是他那家国兴亡的感慨。却又总是感觉有一只幕后的推手主导着世间的种种命运之事,叫人无法反抗却又无从退避。&br&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乍看写的是偎红倚翠,其实不然。『听雨歌楼』,充斥着『别处』之惑,总让人想起陶靖节的『心远地自偏』。樱桃进士,到底志不在此。然而,毕竟是少年,回首一生,那也许就是这辈子中仅有的安逸欢欣的履历吧!当时却只愿忧国忧民,呵呵!苏子曰:长恨此生非我有;义山却说:此情可待成追忆。&br&  后来学成,开始奔波于世上,复国却已无望。客舟听雨,西风为伴,断雁和歌,心头充斥的,当是绝望和悲凉!江阔云低,哪里才是飞翔的天地?年轻时所有的壮怀激烈,一咬牙都和血吞进肚里,在深夜里默默反刍,任时间肆意鞭打着七尺之躯,白发在额头根根渗出,缓缓老去。&br&  终于到了今天,寄身僧庐之下,勘破红尘,却无法勘破自己这一生的种种往事。鬓已星星也,还是没法子。梦想如同指尖沙,这些年已经慢慢滑落,终至如今的一无所有,摊开双手的空空如也,徒增家国之思。只是慢慢的悟出了,或者说是最终还是无可奈何的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任你悲欢离合,阶前点滴依旧。在雨声中寻求着解脱。&br&  一生的轨迹。从歌楼之『上』,到客舟之『中』,到僧庐之『下』,一路辗转向下。失却的,是飞翔的梦想;低下的,是倔强的头颅。曾醉心于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天子呼来不上船』,曾折服于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只恐高处不胜寒』,也曾感慨于辛稼轩的『曾经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终不能忘的却是少时念到的樱桃进士这句『悲欢离合无情,阶前点滴天明』。到底是低头了。&br&&br&  每个人都曾有过飞翔的梦想,然而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蒋捷的故事,不独发生在宋朝。&br&&br& 7.为卿采莲兮涉水&br&&br&&b&为卿采莲兮涉水,为卿夺旗兮长战;为卿遥望兮辞宫阙,为卿白发兮缓缓歌。&/b&——(当代)江南&br&&br&  这是一则架空故事里的一首民歌歌词。背景故事很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着看,叫做《缥缈录》,在此不赘述。单说歌谣。&br&&br&  歌词写的是一对情人的故事。四句话,一辈子。&br&  为卿采莲兮涉水,初读有惊艳之感。说的是青年男女初遇的情形,有采莲的典故:南朝梁元帝《采莲赋》写到的『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汉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两字即已引人入胜境了,更兼后文二字——涉水,可谓极妙。嗯,极妙,妙不可言。王静安曾说有境界而自成高格,此句深得之。&br&  为卿夺旗兮长战,颇有周郎『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的豪迈,叫人神往;然而冲冠一怒,壮士夺旗,却只为红颜,顿生缠绵。无情未必真豪杰。&br&  为卿遥望兮辞宫阙,总让人想起『西子捧心』之妍。金庸在《越女剑》结尾写道:范蠡握着西施的手,道:『咱们换上庶民的衣衫,我和你到太湖划船去,再也不回来了。』西施眼中闪出无比快乐的光芒,忽然之间,微微蹙起了眉头,伸手捧着心口。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洒脱的男人。&br&  为卿白发兮缓缓歌。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很俗气的歌曰: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很俗,但我喜欢。&br&  四句话,一辈子。不废话了,直接复制江南的原文:这曲琴歌,其实是楚卫国坊间流传的曲子,唱的是一个男子珍爱女子的一生,为她采莲,为她出征,为她辞去功名,又为她的老去悲哀。辞意简约,然而意蕴悠远。&br&&br&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br&&br&&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b&——(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r&&br&  看到这句时,想到的是曾经的理想。年少时,看惯了世间种种悲凉的人和事,于是常幻想有一天,能够『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时还小,不懂得人心的复杂,向往着乌托邦的蓝图,自以为真理在握,暗许着被坚执锐荡涤天下的愿望,在日记里书写着『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七尺躯』的豪迈语言;坚信吾辈铁肩终有一天能担下世间的不平之事。&br&&br&  后来,多读了些书,明白了这世界上的苦难,更多的是因为人,因为有太多的野心家,太多的乱世奸雄,视众生如草芥,视他人如蝼蚁;也慢慢多了些思考,开始懂得了其实并不是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就可以带着这个世界顺利地抵达幸福的彼岸。再后来,开始经历着人生中的种种挫折,又因为生存的压力而把理想搁置到遥远的天际,慢慢就淡忘了。那些年,常和一些故旧的朋友踢球饮酒,在绿茵场上逃避着现实的冷硬和未来的缥缈。在某个深秋的夜间,一群高中同学稀稀落落的坐在桂园的足球场上,借着酒劲祛寒,七零八落的说着过去的和现在的琐事。忽然有人说到关于未来的想法,一位蜗居武水的哥们说:『别跟我谈理想,戒了。』当时的场景,我终生不忘。现在想起来,那时侯大家的绝望,原是一般。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是啊,到底是冷眼看穿了。&br&&br&  这些日子里,慢慢习惯了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也许真的从此就『万人如海一身藏』了。在这样的冬日里,忽然读到了老杜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才想起来当年的豪言壮语。回想自身的寄人篱下,又复想起那些我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挣扎于社会底层的人们,一股悲意从心底升起,久久,无法自抑。&br&  杜甫却接着写道: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到底,他是有大悲悯情怀的诗人;而我,终非舍身饲虎的佛陀!&br&&br& 9.当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br&&br&  『王孝伯言:&b&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b&』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中有一条作如是写。流传较为广泛的版本却是斗士闻一多先生所推崇的说法: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为名士。而『当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则是当年我在日记中暗许的愿望。&br&&br&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常叹息生命在指尖笔下滑过,而自己却被一些凡俗琐事所环绕,无所避却又不甘心。那时候,常幻想有朝一日能够隐身云端,不再为生存而奔波;坐拥属于自己的书城,在文字中交往那些早已离逝的灵魂;偶尔提笔写下些许零散的文字,无所谓痴呆为时人所笑,也不管是否有后世相知。然而,到底是痴人的梦景,而眼下的世间,也早非桃源。魏晋已远,遑论秦汉?&br&&br&  端坐于钢筋水泥铸造的森林里,常常无事,也常饮酒,只是不见当年那册《离骚》。记得当年曾暗哂友人『久居京城』而忘却了中原腹地大山里那些为果腹而挣扎的乡亲,回头看看今天的自己,不也如当时所嘲笑那样吗?其实不是忘却,只是不愿意去想,不想让每天浸泡于酒精中早已麻木的神经去承受电击带来的清醒的疼痛。&br&&br&  昨夜又失眠了,脑海里无比清醒的空白伴我至凌晨三点。三个小时,躺在单薄的行军床上,一动不动,连床头灯都不想开。当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br&&br&10.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br&&br&&b&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b&——《孟子.公孙丑上》(战国)孟轲 &br&&br&  实话说,孟轲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家伙。这个自称『养吾浩然之气』成天叫嚣着『仁者无敌』的家伙被后世冠以『亚圣』的崇高称号,生前却也和他师祖一样,有人听他们说话时便侃侃而谈滔滔不绝,没人听他们说话时便惶惶然似丧家之犬,还每每自诩『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远不如『曳尾涂中、相忘于江湖』的庄周让人觉得投缘,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这么认为。&br&  直到后来的某一天,我读到这句『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老孟的形象在俺心目中彻底改观。再后来,履历渐渐丰富,也逐渐释然了当年有口无心读《孟子》时留下的一些疑惑和鄙夷。孔子生活的年代里,已经是礼崩乐坏了,而到了孟轲生活的年代,则更是『强力意志』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克己复礼已成了完全不可实现的梦想。然而,孟轲却不曾如孔子般『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而是执着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一直到死,他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所以,至今我都不认为他有庄周那么可爱,但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br&  记得高二那年读到余杰的一本书,里面写道『孤狼闭上了冷看世界的双眼,而周围的小猫小狗依旧欢快的蹦跳着』,还有『狼终究是狼,喂得再好也还是想往森林里跑』这般的句子,印象深刻。现在想起来,也许青春期的阅读早已奠下了我生命的底色,后来的种种偏爱和尊重不过是生命底色的丝丝表现。而这句『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则是那份底色的最好表达。&br&  金庸在其小说《天龙八部》的回目中引用了这句话,表达了乔峰为了救阿朱的巨大决心。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另一个慨然赴死的壮士——荆轲。2006年的某一个秋日傍晚,我曾把自己的签名档改为:『时候已经是晚秋。风过处,那易水,也慢慢地冷将下来了。』不觉间,那一切都过去了很久。我将踏上新的战场。写上一段话为自己饯行。结束之际,再诵骆宾王的诗:&br&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br&&br&&br& 11.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br&&br&&b&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b&——(宋)苏轼《南乡子 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br&&br&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2月6日夜。抱着方便面和牛奶从超市出来,走在熟悉的街道上,远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随着疾驰而过的出租车走远,马路上空无一人。我脑海里浮现出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短的序言。没有喝酒,泡碗面吃了,给家里打个电话,回几条短信,看看球赛,洗洗睡,早起,加班。其实在这种场景中应该想起王摩诘『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当时却是心如止水。&br&&br&  2月17日晚,和兄长及一位朋友一起吃饭,席间有母亲特意托人带来的家乡小吃。说话间他们两位一致提到收假时不愿离家返京的想法,亦慨叹生存的压力让人无所退避。俺平生最见不得的就是这种太息掩涕的场景,便开始打哈哈『谁叫你们恁有追求呵呵跳槽到俺这清水衙门朝九晚五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大半天的日子不也是过吗也就卖不了你们那么好个价钱只好出门少打的多坐坐公交保护环境不买房降低房价多交房租拉动内需罢了』云云。不料这一次调节气氛却失败了。哥们爆发道:『你丫还真以为你混得滋润着啊?你掰着指头数数,全中国TM的有几个人年三十晚上一个人吃泡面,初一一大早还得赶着去加班的?偷偷摸摸考个研还得考试头天请病假,一个月拿三分之一工资交房租还没一分钱房补,你自己数数!没让你小子睡大街就当自己是国家第六代领导核心啊?』一阵连珠炮过来,俺差点失语。只得猛吃两块牛肉返过神,硬着头皮扯『那你反抗呀?你反抗不来还不如放下身段来享受呢』之类不咸不淡的话。席间充斥着难以名状的气氛。&br&&br&  午夜,躺在床上开始漫无边际的冥想:童年刚过时在日记中写下的『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七尺躯』的誓词;懵懂初开时记下的『世风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叹;至后来『洛神飞袂空忆取,曲水流觞顾梦怀』的惋惜;再往后无事作『了却君王天下事,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集句。一幕幕在脑海中刹那间闪现,刹那间消失,如此的清晰又如此的难以捉摸。&br&  又想到饭后接到父亲的电话。不善言辞的他无非还是那些『注意身体、好好工作』之类的话语,加上末了的『我和你妈身体俱好,不要担心』云。古训云:父母在,不远游。复想及自身,默然。素日里常自勉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真的很难。&br&&br&  2月18日。早上醒来,赖着不想起床。有时候真想就这么睡着,一直睡下去,睡他个有始无终才惬意。泪水涩着眼眶,房间沉寂而冰凉。&br&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br&&br&  还是挣扎着爬起来了。上班。没有迟到。&br&&br&12.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br&&br&&b&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辆,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b&&br&&b&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b&——(宋)刘克庄《沁园春 梦若孚》&br&&br&  早时曾读过《那多三国》,对其中的一句话印象颇深:『吾欲以乱世为盘,利器为炮,精兵为马,良将为车,将二十年一盘棋,又怎知白云苍狗,世事无常?』后来的故事中,这句话的主人三顾草楼,借荆州,平两川,北伐东征,进位汉中王,而至位极人世的昭烈皇帝。临终前,遥想当年的峥嵘岁月,在心中默默回识那句一语道破天机的『天下英雄,使君与操尔』时,看着当年结拜的两位弟兄先一步而去,托孤白帝城,不知道在担心着自己一手缔造的帝国之际,他的脑海中可曾闪现过这样的感慨?从当年的织篓小儿,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先帝,一路上所遇的贵人,从卢植公孙瓒,到徐庶司马徽,到底是谁成就了他?&br&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说的是遇人,其实是舞台。无论是淮阴侯的少年时胯下之辱,抑或是武乡侯弱冠时的高卧隆中,所涉及到的核心词汇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舞台』。古今一脉,有多少热血沸腾的豪杰男儿,怀揣着一腔定国兴邦的理想,而抑郁终老一生。放翁也曾豪放地词曰『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临终前却不过一声长叹,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嘱。雄才大略如岳武穆者,在他生命中深嵌进的十二道金牌面前,也只能无奈的感慨『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而同样身负奇才的辛稼轩,则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默默『将万字平戎策,换与东家种树书』了。陈子昂怀怆然而登幽州台,李青莲遭冷遇遂游天姥山,究其缘由,本出一辙。更有倒霉如贾谊者,已经站到了天子的面前,却不幸是『不问苍生问鬼神』的遭遇,到底难免『抑郁悲泣而中』。&br&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反反复复流现的是这么一段文字:&br&  他们知道,我的问题是如何(在战争的喧闹声中)指明那个城市的名称就叫阿尔贝。他们知道我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杀掉一个叫阿尔贝的人。可是他们不知道(谁也不可能知道)我的无穷的悔恨和厌倦。(注: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经典短篇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结尾段)&br&  甚至在开始写这些文字之前它们就扎根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弄明白这段文字和我所写的主题交集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行文到此,终于,我明白了。博尔赫斯,他所书写的是,命运。是的,舞台之上的,其实是命运。&br&  可是,命运是什么呢?
八年前写过一个短文系列《曾经心动的诗文词话》,正好回答这个问题。1.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唐)韩翃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柳氏 盛唐多有美事流…
&p&作者:《英雄志》作者孙晓&/p&&p&有一个国家,掌握了最先进的武器,在文字、工艺、科学的表现上,尽皆独步天下。这个国家不但物质文明先进,他的社会制度同样傲人。移民无论阶级、不计种族、不看出身,只消才能兼备,便可晋身公卿,腰金系玉。&br&&/p&&p&强大而平等的国度,如此听来,此国莫非是太平洋彼岸的世界超强么?我们揭晓答案,这个国家其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便是结束战国乱局、一统天下七雄的超级强权:「大秦」。 &/p&&p&秦国有多强呢?这得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熟知欧洲史的都该知道,划分中古与近代的年份,便是1648年----「威思特法利亚条约」的缔结年-----这一年神圣罗马帝国分崩离析,此后欧洲才有了近代国家的观念。然而在中国历史上,这个过程却提早两千年发生了。 &/p&&p&秦楚齐燕韩赵魏,经商秧变法、历六世之余烈,在战国末年时,秦国已然率先「进化」为近代民族国家,政治上,它拥有比法国更严密的中央极权架构,社会上,它率先扬弃了世袭封建制度,创造了一个机会均等的布衣时代,军事上,它提前实践德国梦寐以求的征兵制,打造出一具空前未见的战争机器。 &/p&&p&法国的政治体制、德国的军事系统,秦国能统一天下,并非侥幸,它是「进化」的赢家。天下为之束手,除开远在东境的齐国,其余五国都已恐惧不安,很自然的,非常手段就出现了。 &/p&&p&非常时代需要非常手段,当然也得由一个非常人物来完成,本章所谈的英雄人物,正是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刺客,「荆轲」。他刺杀的对象,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秦始皇。 &/p&&p&如同骑士是白马王子的原形,荆轲的形象其实也是中国侠客的滥觞。因为他的任务太艰巨了。从兵马俑的配置来看,秦始皇的武装力量委实可怕,想要刺杀他,自也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p&&p&要想完成刺杀秦始皇的任务,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看过好莱坞电影的都知道,刺客(CIA特务、零零七情报员)必有利落的身手,以一当百,易如反掌,其次,他们都有优良的先进武器,其三,他们必须有冷酷无情的性格,为了完成任务,有时须出卖肉体、出卖灵魂(与美女睡觉换情报),只是他们无论怎么出卖自己,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会出卖的,那就是他们的国家。 &/p&&p&刺客们真的很爱国,苟有利于国家,亲爹亲娘都能害,哪还在乎敌国百姓的几条无辜性命?为了回报他们的爱国情操,CIA特务下班时经常有跑车可开,英国的零零七号刺客也有美女相伴,故也没听说他们会想组织工会、聚众造反。至于日本的刺客待遇差些,平日省吃俭用、吃点鱼干,任务失败还得服毒自杀,忍人所不能忍,故称「忍者」。不过他们也有好处,至少不必担心失业,因为日本采用终身雇用制,单位还提供住房,只是地点稍差,多半在深山里就是了。 &/p&&p&无论是日本忍者,还是美国特务,他们都有四大条件,爱国赤诚,强悍身手、冷酷性格、加上惊人的武器,这才是好莱坞眼中的完美刺客。那么,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刺客,该是什么面貌呢? &/p&&p&根据太史公的描述,荆轲也是一个剑客,那么他的剑法如何?相传他曾与一个叫做「盖聂」的高手论剑,结果一言不和,对方怒目视之,荆轲便溜了;那么,荆轲的智谋如何呢?据说他曾与一个叫做「鲁勾践」的下棋,给人家怒骂一声,便再次发生「嘿而逃之」的事件。总之在刺秦之前,荆轲每逢战斗,拔腿就跑,既谈不上什么威名,也称不上什么高手。那么,荆轲的职业到底是什么?莫非是职业杀手不成? &/p&&p&答案揭晓,荆轲是个流浪汉。他是齐国人,曾在卫国住过一阵子,在卫国被秦国兼并后,他便流浪各国,最后在燕国定居下来,常在酒吧里喝闷酒,并成了走唱歌手(高渐离)的知音。 &/p&&p&都说大智若愚,荆轲会不会是武侠小说里那种「真人不露相」的神祕高手呢?这一点,我也很怀疑,因为他曾与秦始皇一对一单打过,结果被宰了。 &/p&&p&写到这里,我们发现荆轲实在没什么了不起,太史公描绘出来的这位刺客,根本就是个凡人,甚至比凡人还不如,他毫无本领,一无是处,仅是个落魄潦倒的中年失业男,好似只要给他一笔钱,他什么都肯干(西方记者笔下的自杀炸弹客),是不是因为这样,他才被燕太子丹看上了? &/p&&p&我相信不是的。刺杀秦始皇,难度怕比刺杀美国总统还高,乃是「不可能任务」中的最高等级。若是贸然派遣失业男子上阵,怕还没走到咸阳便给人宰了。何况根据史记,燕太子丹手下并非没有高手,他曾亲自挑出一名勇士,名叫「秦舞阳」,此人较符合现代刺客的要件,据史记所载,这位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敢以稚龄杀人,胆量必定惊人,加上史记里以「勇士」称之,武功必非泛泛,于是才给找了出来,担任荆轲的副手。 &/p&&p&说也奇怪,荆轲剑法差、人头次,江湖上名不见经传,秦舞阳却有勇士之名,深得燕太子丹的信任,为何要他屈居为副手,反而让流浪汉荆轲当主帅呢? &/p&&p&这一点,太史公给了答案。 &/p&&p&当荆轲与秦舞阳来到咸阳,见到名闻天下的始皇帝时,秦舞阳这位武功高手竟然吓得尿裤子了(色变震恐),这种失态的行径,不免使得秦国群臣疑惑,反而是荆轲从容自若,化解了危机,也保住了近身刺杀始皇帝的机会。 &/p&&p&说到这里,咱们总算也懂了,原来太史公心目中最强的刺客,根本不必会武功。因为他的对手不是「人」,而是整个「国家」。要想刺杀始皇帝,单凭飞檐走壁是不够的,最最要紧的,乃是主事者临场的判断力,也就是一份从容胆识。唯独如此,才能穿过秦国严密的保安系统,在千万名高手的注视下,一举格杀秦始皇。 &/p&&p&行文至此,不免又生出了另一个疑问,既然秦舞阳没有这份胆识,为何荆轲有?莫非他天纵英明、天生神武,否则他怎有力量屹立于秦始皇座前,面不改色?要明白这点,我们必须先研究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荆轲传是他写的,唯独理解太史公创作时的心境,我们才能弄明白,他究竟想透过「荆轲」这个角色,告诉读者什么? &/p&&p&太史公到底要歌颂什么呢? &/p&&p&「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咸阳城里,荆轲左腿已断,身受八处创伤,最后给侍卫们砍为肉泥而死,他与穆斯林的烈士一样,最后没有完成任务,便已战死了,可说壮烈之至。那么,我们是否可说太史公写下荆轲的用意,正是要为后人创造一个「烈士楷模」呢? &/p&&p&不是的。「烈士崇拜」,那是穆斯林特有的文化,并非是中国文化。在我看来,荆轲是中国独特的产物。他有个极特别的地方,让他大大不同于其他国度的英雄。他既非穆斯林烈士,也非基督教骑士、更非日本武士,总之荆轲就是荆轲,他是独一无二的。 &/p&&p&要理解这个独特性,我们必须先找到荆轲是为何而死的,方能明白太史公写下他的意义。 &/p&&p&荆轲的直接死因,是死于秦始皇的剑下。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似乎是为保卫燕国的存亡而牺牲,然而,他却不是「殉国」而死。因为荆轲根本不是燕国人,史记告诉我们,他是齐国人,年轻时曾在卫国居住过。 &/p&&p&一个中国人为美国而死,无论是为了什么理由壮烈牺牲,他的死都不会是「殉国」,因为他是中国人,并非美国人,他不是为自己的同胞而死。这不是在玩弄文字游戏,而是在追求事情的本质,否则便是张冠李戴。荆轲的例子亦然,他既非燕国人,他的死便不能解释为「殉国」,那么,他是为什么牺牲呢?莫非是为「殉道」而死? &/p&&p&对一个穆斯林来说,「殉道」是有严格定义的名词,第一,必须先有信仰,才有「道」可殉。其二,必须先有圣战爆发,方有机会殉道。所以我们若以为荆轲是为「殉道」而死,我们该做的第一件事,必须先找出荆轲信仰的「道」是什么? &/p&&p&太史公这样描写荆轲年轻的事迹: &/p&&p&「荆卿好读书……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之后卫国就被秦国兼并了。在这段记载中,太史公并未告诉我们,荆轲的「术」是什么?故而我们也无从得知,他所信仰的「道」是什么?我们只能隐约勾勒出一幅图画------在荆轲成为流浪者前,他应该是一位知识分子,曾为天下的治乱努力过,当然他也失败了,之后他就去了燕京,喝酒唱歌、无所作为,开始自我放逐的人生,直到下手刺杀秦始皇为止。 &/p&&p&从知识分子到流浪汉,从流浪汉到刺客,如果不去分析中间的过程,任谁都会觉得太史公正在描述一位迷失的年轻人,他在喝酒时遇到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燕太子丹),被对方的忧国忧民所感动,于是大胆出击,却不幸遭乱刀砍死。然而这种类似「神风特攻队」的励志故事,真的是太史公写出荆轲的本心吗? &/p&&p&不是的,倘若太史公要把荆轲描绘成政治狂热份子,他大可以写荆轲日常时是怎么样的忧国忧民、痛恨暴政,何须把他写成一个「嘿而逃之」、「游于酒人」的浪子?同样的,他若要歌颂复仇者游戏,他大可以学某部电影的手法,把荆轲的身世大肆渲染,弄成父母同胞都是被秦始皇所杀,搞成孤儿报仇的模样,岂不顺理成章许多? &/p&&p&太史公没有这样做,相反的,在他的笔下,荆轲从来不冲动,而是「深沈好书」。在与剑术高手盖聂的冲突中,他没有选择交战,反而急急逃走,其后又得罪了下棋高手鲁勾践,荆轲也是嘿而逃之。从史记原文里可以发现,荆轲不是愤怒青年,而是一位懂得明哲保身的沈静人物,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破解秦国的保安制度,在千军万马的监视下将秦始皇刺杀。 &/p&&p&这是逻辑的问题,只有这般深沈冷静的厉害角色,才有能力刺杀秦始皇,可同样的,既然荆轲冷静睿智、一至如斯,又怎会笨到接下刺秦的任务?要知刺秦是必死的,下手之人等于自杀啊!难道荆轲与秦始皇真有血海深仇不成? &/p&&p&杀人必须有动机。然而我翻遍史记的记载,却找不到荆轲的动机,他没受过秦始皇的迫害,不只是他,他的家人也一样,两人之间就像一张白纸,无爱也无恨。故而荆轲若要杀死秦始皇,必须是为了更高的精神理由,例如「殉国」、「殉道」,甚至是「士为知己者死」。可惜太史公没做解释。我相信他是故意的,因为他把另一个人的动机写得清清楚楚,那个人就是荆轲刺秦的策动人,「燕太子丹」。 &/p&&p&燕太子丹为何想杀秦始皇呢?太史公用了极大的篇幅来铺陈两人的恩怨。首先,燕太子丹与秦始皇幼年时都做过赵国的人质,彼此算是好友,可赢政回国登基后,却翻脸不认人,当燕太子丹到咸阳做人质时,竟然受尽了屈辱,也是为此,才有了「燕秦不两立」的念头。由此可见,燕太子丹想杀秦始皇,绝非临时起意,荆轲刺秦只是他连串复仇计划的最后一环而已。 &/p&&p&为了报复秦始皇,燕太子丹做过很多危险的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收留秦国叛将樊于期,当时大臣鞠武为整件事做出了评论:「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简单说,燕太子丹「只顾私怨」、「不顾国事」,已经臻于极点。 &/p&&p&行文至此,任何把「刺秦」当成是公义之举的人,恐怕都要觉得失望了,因为燕太子丹不是想象中的忧国忧民之士,在太史公笔下,此人公报私仇,早把杀死秦始皇当成是事业在干,即使危害了国家利益,也是再所不惜。 &/p&&p&诚如前文所言,荆轲是个聪明人,岂会不知燕太子丹的那点用心?然而,聪明如他,却又是怎么卷入这场政治风暴之中的?他不是精于明哲保身么?为何还那么容易地答应燕太子丹的请求? &/p&&p&过程并不单纯,在介绍这段秘辛之前,我们要先谈谈一位中间人,荆轲与燕太子丹之所以相识,全是因为这个人-----燕之处士,田光。 &/p&&p&田光是何许人也?他是燕国的耆宿,大臣鞠武称此人「智深而勇沈」,为了让燕太子丹痛快报仇,他安排两人见面。只是田光是个老谋深算的人,当他听完燕太子丹的计策后,立时知道计划不可行,便以年老的理由拒绝了。不过他明白自己是过河卒子,只能向前,燕太子丹岂会让他提早退出?因而他又向太子推荐了一个人,这人便是荆轲。 &/p&&p&倘若荆轲急于出名、急着结交达官贵人,听说此事,必然兴高采烈,急急往之,不过太史公并没有这样写,反而是花了一番笔墨,解释田光何以能够说服荆轲,逼迫他接下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p&&p&对傻瓜来说,刺秦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但对脑袋清楚的人来说,刺秦是一条必死之路。荆轲是明哲保身的人,田光想要说服他,必须有天大的口才,不过他并未多费口舌,便让荆轲同意了。因为他自杀了,就在荆轲面前,以死来「壮其志」。 &/p&&p&田光之死,是荆轲卷入整起事件的关键原因,那么田光和荆轲到底是什么交情呢?史记称田光与荆轲的关系是「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算是荆轲在燕国的朋友之一,然而两人的交情一定及不上荆轲与高渐离,为什么呢?刺秦是必死的,刺客得手后势难幸免,请问任何人,谁会将自己的好朋友荐为「自杀炸弹客」?又是什么样的人,会安排自己的亲兄弟去当「神风特攻队」?因而我可以断言,田光绝不是荆轲的知己,高渐离才是。然而田光突然自杀,也有他的理由。太史公是极重逻辑的人,他不会莫名其妙地让一个人自杀而不做解释,田光之死,其实大有文章。 &/p&&p&田光在自杀前这样告诉荆轲:「吾闻之,长者爲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爲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我们将这段话翻成白话,意思是「做一个长辈,行为不该使人怀疑,今日太子告诉我,咱们谈的都是国家机密,希望你别泄漏。我想太子已经疑心我了,我的操守居然不能让太子信任,算不得好汉」,之后,田光就自杀了,死前要求荆轲去见燕太子丹,其后,荆轲就「很高兴」地接下刺秦的任务。 &/p&&p&这一段对话,是太史公埋下的伏笔,究竟田光之死是自愿的,抑或是被迫的,太史公并没有明说,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倘若荆轲拒绝了燕太子丹的请求,他会有什么下场?这个问题,已经直指「荆轲刺秦」的真相了。荆轲究竟是为什么而出征呢?他出手刺杀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出于自己的自由意志? &/p&&p&历来阐述「荆轲刺秦王」的史家们,总是竭尽所能,希望把荆轲描写成一个反抗暴政的「自由斗士」,所以也经常忽略一个事实,在太史公笔下,荆轲一直是个浪子,他放逐自己以后,从未主动参加过什么政治活动。要把他描写成一个政治狂热份子,实在牵强。为了自圆其说,他们又把荆轲描述为豫让之流的死士,将他的刺秦壮举解释为「士为知己者死」,可惜读过史记原文的都知道,燕太子丹是个卑鄙小人,荆轲就算失心疯,怕也不愿为他去死,因而人们又到处寻找目标,最后找上了田光,说荆轲之死,是为了「模仿田光的完美人格典型」。甚至是为了「英雄渴望被人理解、被人赏识和尊重的深情呼唤」(史记名篇述论稿,陈桐生,P217-218),是「要求建立不朽声名的吶喊」。到此,荆轲已经变成疯子了,他竟想靠谋害秦始皇来成名!这让我想到刺杀美国总统里根的那个精神病患。 &/p&&p&一个荆轲,各自表述,大家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胡扯。在喜欢搞政治的眼中,荆轲就是抗暴烈士,喜欢玩激情的,荆轲便是报恩侠客,那么,我要怎么演绎荆轲呢?我想我没有任何立场,即使荆轲不是出于自愿去刺杀秦始皇,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可耻。太史公在开头时已经写得很清楚,荆轲早已打完自己的仗了,他劝谏过卫元君,也失败了,在这个绝望的世局里,他已经尽了他该尽的义务,也选择了自我放逐。然而燕太子丹还是没放过他,逼迫他坐上没有起落架的零式战斗机,朝美国的航空母舰俯冲而去。 &/p&&p&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价的,荆轲的死,让燕京少了一位喝酒嘻哈、装疯卖傻的好汉。也让高渐离悲痛欲绝,走上了复仇之路。可怜这场战争,根本就不是他们的战争。荆轲既不是殉道烈士,也不是殉国志士,更不是年少无知的「神风特攻队」,为了一句「天皇万岁」的无聊政治口号而牺牲。相反的,荆轲很精明,比谁都能参透内情,也因此,他到死前都很清楚自己在干些什么。 &/p&&p&被迫打了一场别人的圣战,成为大家口中的烈士。可怜的荆轲,他到底还算不算是英雄呢?下一回,我们会破解太史公留下的最后伏笔,看看荆轲这位「天下第一刺客」,如何在燕太子丹与秦始皇的无聊政治游戏中,用最尊严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p&&p&田光害人不浅,自己自杀也罢了,居然还拖荆轲下水。倒霉的荆轲被燕太子丹强留在宫里,开始享受神风特攻队的待遇,「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意思是美女由你玩、跑车随你开,荆轲不是笨蛋,当然知道玩了跑车美女之后的下场,可他若迟迟不肯出发,难保燕太子丹不会再次「疑心」,就像对田光那般的起疑。然而荆轲若真的动身了,等在前面的却是秦始皇的百万大军,那么,荆轲该怎么办? &/p&&p&要让「神风特攻队」抛弃年迈的父母、壮烈成仁,只需要一句「天皇万岁」就足够了。不过荆轲不是法西斯信徒,当然不想死。史记告诉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荆轲做了一连串极有谋略的安排,他开始认真思索如何杀死始皇后还能脱身,于是他先找到了秦国叛将樊于期,向他买了一张进入咸阳的门票。这张门票,就是樊于期的人头。 &/p&&p&樊于期自杀了,荆轲说服他自刎,交出自己的项上人头,因为樊于期是秦始皇的生死大仇。对于收下他的首级,秦始皇一定乐意。在这里,荆轲也首次露出干大事的狠辣,不过更狠的人是燕太子丹,他是整件事的始作俑者,然而他一直隐身幕后,即使是劝樊于期自杀,也是荆轲出面,而非是大仁大义的燕太子丹。他只是在樊于期死后「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p&&p&到这里,整个计划都还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燕太子丹不惜重金,打造了一柄极毒的匕首,史记记载,他拿着剧毒匕首,天天做人体试验,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一个安排,他找到勇士「秦舞阳」,让他担任荆轲的副手。 &/p&&p&想杀秦始皇,当然需要帮手,不过荆轲希望找自己的朋友帮忙,可惜燕太子丹不肯,他就是执意要用秦舞阳。因此,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秦舞阳」的功能未必是副手,他恐怕更象是一个「监军」。为此荆轲几乎与燕太子丹翻脸,他很固执地坚持,就是要等自己的友人到来,否则他不肯出发。 &/p&&p&这是一个谜,谁都不知道荆轲口中的这位「朋友」究竟是谁?这人是否有绝世武功、足以扭转战局?或者他只是荆轲的救兵,专程来带他逃走的?甚或根本没有这个人,这只是荆轲拖延保命的说辞?总之这些疑问都没有答案了,因为燕太子丹终于失去了耐心,下达了最后通牒;「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 &/p&&p&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混蛋!一心去寻死,那是无知小孩的念头,你要是嫌我慢,那就马上走吧!) &/p&&p&荆轲出发了,他的动身场面称为「易水送别」,数百年后,为了纪念他,陶渊明写下了一首咏荆轲,诗中说道:「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p&&p&我想,当陶渊明写这首诗时,心里或多或少也思考过,设若他与荆轲易地而处,他该怎么做?若想结束乱世,一统战国,任何人都必须投效强秦,可是聪明如陶渊明,立刻会想到李斯与吕不韦的下场。那么手持青锋,刺杀始皇呢?不问办得到、办不到,单问秦始皇何过之有?君不见燕太子丹何其小人,他的疑心病逼死了田光,在樊于期的事件中,他更显得虚伪冷酷,这般凉薄之人,能比赢政强到哪儿去? &/p&&p&砍死了一个赢政,又来一个始皇,死有重于泰山,有轻如鸿毛,在这场无止尽的列强斗争中,陶渊明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他自己笔下的「桃花源」。可怜的荆轲,他并没有桃花源可去,他已经被迫参加了「圣战」,他死定了。 &/p&&p&公元前二二八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前七年,荆轲终于启程出发了,面对满朝相送的燕国君臣,他留下了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然而这首歌是为谁而唱的呢?这是唱给燕太子丹听的?还是留给高渐离的?抑或是唱给旁观者听的呢? &/p&&p&太史公没有解释,他只是静静地记载荆轲最后的旅程,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嗅到一种味道,不是壮烈的味道,也不是哀伤的氛围,而是一种史家复仇的气势。在这场最后的大战中,太史公出手了,他与荆轲联手刺杀了一个又一个政客,将他们人格的阴暗面公诸于世,提交后人公审。其中第一个受审的对象,就是燕太子丹。 &/p&&p&在审判燕太子丹前,我们得先传唤一个证人,秦舞阳。当荆轲离开燕京后,能够贯彻燕太子丹意志的,只有秦舞阳,他是一位「监军」,确保荆轲不至于半路脱逃,虽然史记并没有告诉我们,燕太子丹给了秦舞阳什么好处,使他愿意冒险一行。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秦舞阳也被骗了,他并不知道此行自己也会死。否则当他来到始皇帝面前,他不会吓得屁滚尿流。 &/p&&p&其实秦舞阳也是个悲剧人物,甚至比荆轲还要可怜,至少荆轲打一开始就明白自己必死的下场,可是秦舞阳不知道,他也许心存侥幸,也许是出于无知,更可能是被燕太子丹所误导,以致于在最后的刺杀过程中,秦舞阳因惊吓过度而完全失能,只能依靠荆轲独自完成整个任务。这不啻证明了燕太子丹的幼稚(好用疑人,用人好疑),也说明这人是多么的多疑窄狭。他从头到尾就没相信过荆轲,可是他却还把重责大任委托给他。也难怪这人永远斗不过秦始皇。 &/p&&p&审判过幼稚的燕太子丹之后,太史公又开始审判第二个人,那就是荆轲的刺杀对象,秦始皇。 &/p&&p&如果说燕太子丹是个小偷,那秦始皇就是个土匪。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有类似「神」的地位,至今兵马俑都还威严森然,然而当荆轲露出匕首,微微而笑之际,秦始皇这个「神」与秦舞阳的反应很像,也不过就是屁滚尿流而已,他又断袖、又逃跑,更可笑的是场面如此危急,秦国的宫中侍卫竟不敢持刀入殿,因为没有秦王的诏令,谁也不敢擅闯殿中。遂给荆轲追得「环柱而走」、「群臣皆愕」。 &/p&&p&在这段短短的记载里,太史公一共用了三个「惶急」来描写秦始皇,这显然是故意的,在他的笔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咸阳大军,只因老板的种种无聊顾忌,竟成了一群中看不中用的白痴!加上秦始皇自己又用了一柄中看不中用的长剑,由于剑身太长,情急下竟然拔不出来,最后还是靠一个叫「夏无且」的御医拿着药袋扔人,这才给秦始皇拔剑的余裕,一剑斩断了荆轲的左腿。之后众武士慌张而上,乱刀将荆轲斩为肉泥。 &/p&&p&荆轲的故事结束了,被我描写得象是一场闹剧,那么依据我的观察,太史公到底要表达什么呢?我想,他并不是要纪念一位「自杀炸弹客」,也非歌颂「神风特攻队」。太史公要述说的故事,压根儿不是「反抗暴秦」这档事,他的全文重点,仅仅是在描绘一个人----流浪者荆轲----因为太史公笔下的荆轲,就是他自己。 &/p&&p&刺秦注定要失败,因为计划本身就不可行。可说也奇怪,难道就没人知道任务必以失败收场么?当然有人知道,至少田光知道,可是他不敢说,他只能用自杀来灭自己的口。荆轲也知道,但他有口难言,只能硬着头皮走到最后。 &/p&&p&这是一场错误的圣战,导致错误的牺牲。杀死荆轲的,不单是秦始皇的剑,田光、燕太子丹、乃至于易水送别的君臣百姓,甚且是后代歌颂荆轲的骚人墨客,他们都是整件事的帮凶。这些人没口子的反抗暴秦、把为国为民的口号叫上了天,自己却惜命如金,早早躲到大后方,反而把一个脑袋最清醒的人送上了断头台,这使得荆轲不再是一个烈士,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治受难者」。 &/p&&p&政治受难者,太史公自己就是个政治受难者,他笔下的李广、李陵、伍子胥、韩信、甚至后世的岳飞、彭德怀,这些数之不尽的中国英雄,他们与穆斯林的烈士相同,全都以身殉道了,可比起那些迷信于政治口号的烈士们,中国的英雄更加可怜,睿智的他们,死前俱都灵台清明,他们心里很清楚,其实自己不过是这个疯狂世局里的一个祭品罢了。 &/p&&p&荆轲临死之前,太史公用了传神的四个字描述他的表情:「倚柱而笑」,很难想象荆轲为何发笑,倘若是「士为知己者死」,他没完成人家的付托,该学豫让大哭才是。若是「为天下人而死」,他更该说些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好比什么「以后你要善待老百姓」之类的屁话,可他居然只顾着笑,并撂下一句话:「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p&&br&&p&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这是太史公最后的伏笔,翻成白话是「听好了,赢政,你亲爹之所以宰不掉你,是因为要抓活的,燕太子丹还等着要找你签约啊!哈哈!哈哈!」两千年后,我一直心存怀疑,假仁假义的燕太子丹哪会想生擒赢政?燕太子丹最爱说场面话,否则他为何要刻意打造一柄剧毒匕首?那么,聪明如荆轲,怎会不懂人家的本意呢?他明明有机会成功,却为何会失败呢?莫非……荆轲根本是故意的,他本有机会杀死秦始皇……只是……只是事到临头之际,他突然不想干了?(拒绝下手) &/p&&p&「哈哈!哈哈!燕太子丹还等着找你签约啊!」 &/p&&p&哈哈!哈哈!彷彿听到荆轲的狂笑、太史公的莞尔,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水,原来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眼中的英雄,什么打倒暴君、什么一统天下,哪怕政治口号叫得震天价响,荆轲都没有迷失。他一不为国、二不为民、三不为安拉四不为上帝,他全然明白自己在干些什么 -------在这个让天下人为之疯狂的政治擂台里,他始终都是自己意志的主人,直到死,他都没有成为谁的棋子-----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光荣地结束自己的一生。 &/p&&p&政治受难者、历史受难者,当太史公写下荆轲之后,中国人的心里也起了微妙的变化。我们所崇拜的英雄,再也不是位居上位的光辉骑士,也非殉道而死的慷慨烈士。中国人所悲悯同情的英雄,他们的敌人既非异族、也非异教徒-----至今我们仍会看到-----在那响彻云霄的疯狂政治口号里,偊偊独行的孤寂身影。&/p&
作者:《英雄志》作者孙晓有一个国家,掌握了最先进的武器,在文字、工艺、科学的表现上,尽皆独步天下。这个国家不但物质文明先进,他的社会制度同样傲人。移民无论阶级、不计种族、不看出身,只消才能兼备,便可晋身公卿,腰金系玉。强大而平等的国度,如…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744 人关注
661 个回答
1535 人关注
1212 个回答
944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问厕所在哪里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