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玩游戏为何广发银行财付通通总发信息给我

女孩怎么花掉4万玩游戏的?_百度知道
女孩怎么花掉4万玩游戏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近日:女孩花4万玩游戏 报警后才发现是女儿花掉的因为女儿的事,资阳的朱英(化名)最近有点烦。一周前,她银行卡内数万元不翼而飞,报警后却发现,银行卡内近5万元是14岁女儿玩游戏花掉的。原来,女儿私自用她的身份证开通财付通,并绑定银行卡,不到3个月便在游戏中花掉4.9万余元。从银行卡交易明细中看到,7月14日起,朱英女儿的花销变得更密集,从最初的偶尔充值变得更加疯狂,最多一天充值14次,一天最高充值达9000余元。这个阶段正处于暑假,7月14日至被发现前8月5日最后一次充值,23天内花费4.5万余元。专家认为,孩子沉迷游戏花掉巨资,家长有责任,既没有保管好银行卡、手机,也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和引导。母亲报警后 才发现是女儿花掉的8月7日,朱英收到姐夫转来的10万元,银行随即发来短信提示。正是这条短信,让她感到蹊跷。她说,银行卡内还剩多少钱,她记得大概数目。然而,她记忆中的余额和短信显示的卡内余额相比,明显少了数万元。“我这张银行卡又没有绑定微信等,卡内的钱本来是留着给大女儿用的。”突然发现银行卡内少了数万元,而她的手机在此之前也未收到银行发来的相关交易记录,朱英一时有些着急。在与丈夫确认近期并无其他开支后,她怀疑,自己银行卡少了的数万元是被人盗刷了。以银行卡被盗刷为由报警后,朱英根据民警的提示,到银行打印了近期的交易明细清单。清单显示,5月21日至8月5日,银行卡内4.9万余元通过“财付通”转出,共58笔,少则11.4元,多则4000元。但由于平时并未接触过财付通,她连财付通是什么都不知道。前往辖区派出所后,民警查看清单并检查朱英的手机才发现,她的手机上有QQ号开通了财付通,有游戏“充钻石”和转账等交易记录。而据她所说,这个QQ号是她14岁的小女儿在使用。回家将小女儿带到派出所后,小女儿承认卡内少了的几万元已全部花在游戏里。家长应尽到管理责任;暑假、寒假适当安排旅行或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侵吞百万买装备是怎么回事_侵吞百万买装备是什么游戏
侵吞百万买装备是怎么回事_侵吞百万买装备是什么游戏
相关下载相关文章发表评论
第 2 页 女孩花4万玩游戏是怎么回事_女孩花4万玩游戏可以要回来吗女孩花4万玩游戏是怎么回事?目前市场的各种游戏五花八门,自然需要花钱玩的游戏也不在少数.最近,女孩花4万玩游戏,4.9万余元,被小女儿在不到3个月内全部花在游戏中.女孩花4万玩游戏可以要回来吗?怎么要回来?女孩花4万玩游戏是怎么回事14岁女孩花4万多,想想就让人害怕!莫非这个小女孩是富二代,其实不是。只是这位小女孩沉迷游戏,花掉了父母的辛苦钱。近日,因为女儿的事资阳的朱英(化名)很烦恼,原来一周前她发现自己卡里钱没了好几万。报警后才发现竟是女儿用掉了。记者从银行卡交易明细中看到,7月14日起,朱英女儿的花销变得更密集,从最初的偶尔充值变得更加疯狂,最多一天充值14次,一天最高充值达9000余元。这个阶段正处于暑假,7月14日至被发现前8月5日最后一次充值,23天内花费4.5万余元。银行卡内少了数万元 母亲报警后 才发现是女儿花掉的8月7日,朱英收到姐夫转来的10万元,银行随即发来短信提示。正是这条短信,让她感到蹊跷。她说,银行卡内还剩多少钱,她记得大概数目。然而,她记忆中的余额和短信显示的卡内余额相比,明显少了数万元。“我这张银行卡又没有绑定微信等,卡内的钱本来是留着给大女儿用的。”突然发现银行卡内少了数万元,而她的手机在此之前也未收到银行发来的相关交易记录,朱英一时有些着急。在与丈夫确认近期并无其他开支后,她怀疑,自己银行卡少了的数万元是被人盗刷了。以银行卡被盗刷为由报警后,朱英根据民警的提示,到银行打印了近期的交易明细清单。清单显示,5月21日至8月5日,银行卡内4.9万余元通过“财付通”转出,共58笔,少则11.4元,多则4000元。但由于平时并未接触过财付通,她连财付通是什么都不知道。前往辖区派出所后,民警查看清单并检查朱英的手机才发现,她的手机上有QQ号开通了财付通,有游戏“充钻石”和转账等交易记录。而据她所说,这个QQ号是她14岁的小女儿在使用。回家将小女儿带到派出所后,小女儿承认卡内少了的几万元已全部花在游戏里。私自绑定母亲银行卡,怕妈发现每次花钱后删掉短信4.9万余元,被小女儿在不到3个月内全部花在游戏中,朱英和丈夫在震惊的同时,也有些想不通。即将读初一的小女儿成绩一直不错,今年报考当地一所民办中学时还拿到了奖学金。“平时,她还是比较听话。”朱英说,在此之前,女儿虽然偶尔玩游戏,但并未影响成绩,她也时常提醒女儿少玩游戏。在仔细询问后,她才知道小女儿是如何将她卡内的4.9万余元花掉的。原来,女儿在自己的QQ号上,用她的身份证开通了财付通,然后又绑定了她的一张银行卡,设置了支付密码。“我忙活的时候,经常把手机放在家里。而她(小女儿)每次花钱后,都将我手机上银行发来的短信删掉,所以我一直没有发现。”银行卡交易明细还显示,5月21日,朱英女儿第一次为游戏充值花了615.6元,此后偶尔充值。但自7月14日起,花销变得更密集,从最初的偶尔充值变得更加疯狂,最多一天充值14次,一天最高充值达9000余元。而这个阶段正处于暑假,7月14日至被发现前8月5日最后一次充值,23天内共花费4.5万余元。事发一周后,记者见到了朱英的小女儿彤彤(化名)。通过她的两个QQ号,查到了财付通的交易记录及“充钻石”的记录,记录显示这些钱已全部用在游戏中。据彤彤介绍,她用父亲淘汰的旧手机玩游戏“奇迹暖暖”已有2年,注册游戏时是在网上找的身份证号。今年5月以前,她在QQ游戏群内抢红包时,每次抢红包后都会提示她实名认证,她便偷偷用母亲的身份证号开通了财付通。今年5月的一天,她在家找零食吃时,无意中发现了母亲包中的银行卡。想到QQ号(应为财付通)可和银行卡绑定的她瞒着母亲,通过母亲的手机输入名字、卡号、手机号码等,并根据随机验证码设定了支付密码,成功绑定银行卡。彤彤还说,她也不记得第一次花了多少钱,但“充钻石”后,母亲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显示什么时间花了多少钱。由于怕母亲发现,她便将母亲手机上的短信删掉了。此后,她每次花钱后,也都将提示短信删掉。钱都花在买钻石“换装” “真的很后悔,希望是场梦”“银行卡绑定后,我便在游戏里买钻石。”彤彤说,买了钻石,她便用钻石在游戏里买各种套装。“我有两个QQ号,有的是直接登录游戏买钻石,有的是小号转给大号买,数额也是越来越大,但我当时不敢给爸爸妈妈还有姐姐说。”某小学一名13岁女生佳佳(化名)告诉记者,他们班上有不少同学玩这款游戏,很热门。“游戏里就要比哪个的衣服更好看,大家都比着看哪个买的衣服更漂亮。”佳佳说,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花钱,靠做任务挣金币在游戏里买各种套装。但也有部分同学有时会花钱充值,购买钻石买套装。朱英说,在发现彤彤玩游戏花了几万元后,她和丈夫都十分生气,狠狠地教育了女儿,丈夫甚至动手打了女儿。而此前,她和丈夫几乎没有打过女儿。如今,彤彤已卸掉游戏,正在补习班补习英语。她说,她将好好学习,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我真的很后悔,如果这只是一场梦就好了。”事发后,朱英希望游戏方退款。为此,她也咨询过资阳当地的律师,但律师告诉她,女儿是用她的身份证号开通的财付通,并绑定银行卡,如何证明游戏是女儿在玩,充值是女儿个人所为是一个难题。为此,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其他案例熊孩不断:3岁孩子玩QQ游戏误刷六千余元无独有偶。郑州张先生的坑爹经历是,短短八天内,家里3岁孩子玩手机QQ游戏时“无意”累计买了近7000元的游戏“钻石”,这期间无需支付密码,也没有短信提示。在张先生出示的手机QQ钱包支付记录中记者看到,多笔支付所购买的商品就是游戏中的货币“钻石”。据称其中仅1月30日当天就扣费16次,最少的1.71元,最多的199.5元,一日累计消费就达2000多元。总额6800多元的游戏支出,对于这个工薪家庭来说,相当于张先生近两个月的工资。对此腾讯回复称,某些游戏200元以下的快捷支付可免输入密码。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许多游戏除极易造成消费外,也多为成人限制级,除游戏方要完善系统外,家长向幼儿提供手机等设备时也要多加留意。调查:手机装游戏儿童“乱点”坑爹无数“现在的小孩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很大,有的不会说话就会玩IPAD了。”和张先生有过类似经历的郑州市民李女士表示,自己也曾把手机交给孩子玩耍,被家中5岁的儿子“坑”过多回。她拿出一款名为捕鱼达人的游戏金币支付通知短信告诉记者,与QQ游戏通过绑定银行卡支付不同,这款游戏是通过扣除话费完成交易的,每次10元到30元不等。没有将游戏与手机号码绑定,也没有任何支付密码,孩子就能随意点击支付,购买游戏中的“金币”。此外,还有一些手机网页游戏可以通过收取流量费完成收益,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说,无意的点击都可能会给家长带来经济损失。女孩花4万玩游戏可以要回来吗,怎么要回来?基于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而女孩花4万玩游游戏明显超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范围,因此,女孩与游戏平台之间的买卖合同显然是效力待定的,其监护人追认拒绝,则合同不生效,对于这4万元游戏平台方属于不当得利,应即时返还。协商不成的,女孩的监护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返还,法院予以支持。对此,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庆认为,14岁女孩属未成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朱英可通过起诉,要求游戏方退款,但必须举证证实游戏是她女儿在玩。而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刘秀则认为,14岁女孩虽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玩游戏与其年龄、智力相符,家长要求游戏方退款很难。小孩子玩游戏乱充钱怎么办专家:将付费游戏卸载 家长做好“把关人”心理专家建议,首先,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玩手机的预防,很多游戏运营商借孩子不懂事的心理设置消费陷阱,家长可以将需要付费的游戏卸载掉,下载一些免费的游戏,同时尽量让孩子少玩手机游戏,做好预防孩子沉迷游戏的“把关人”。现在智能手机进入千家万户,相信很多家长都曾遭遇过手机无端扣费的情况,专家建议家长应对孩子玩手机游戏有所控制,最好不让孩子玩。如果无法控制,也应该告诉孩子,不要随意点击游戏中出现的提示键,更不要随意下载手机游戏。孩子玩的游戏,家长自己可以先玩玩看,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时卸载。如果确实要给小孩玩,可以开启手机飞行模式,关闭网络和通讯连接,杜绝扣费信息上传。
第2页: 女孩花4万玩游戏是怎么回事_女孩花4万玩游戏可以要回来吗
关注九号手机站带你玩转移动端扫一扫,移动内容更精彩
视频播放器
阅读本文后您有什么感想? 已有 0 人给出评价!
砸2万玉镯保手臂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砸玉镯,手镯、戒指等是每个女生都会佩戴的东西,近
曝成龙五度登春晚是真的吗?成龙春晚表演什么节目?成龙作为享誉世界的演员,是中国名片
特朗普借名画遭拒是什么情况,为什么遭拒,特朗普借的是什么名画,特朗普这次上任美国总统
最强寒潮降雪发威是什么原因,未来几天哪些地方会下雪,从前两天开始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把玩气枪射死同事是什么情况_为什么射死同事,1月26日晚,澎湃新闻从湖南邵阳县县委宣当前位置:&>&&>&&>&
财付通 夺宝奇兵开放 玩游戏得道具+Q钻
投稿人: 围观...次
财付通 夺宝奇兵开放 玩游戏得道具+Q钻 之前 财付通夺宝奇兵 一直在内测。。现在终于开放了 爱Q生活网的 朋友们 速度上吧,,,貌似刚刚开的 奖励还行哦!
& PS:本活动之适合 财付通有消费的朋友www.iqshw.com忘记说了 呵呵! 使用财付通游戏账户单笔消费满2元以上,即可获得1次挖宝机会,每月最多可获得10次机会及领取1次必得礼包 & 活动地址
& 感谢& Mr、lonely QQ投递
本站最新更新
··········孩子玩游戏在财付通上把我的钱划走了,可以追回来吗_百度知道
孩子玩游戏在财付通上把我的钱划走了,可以追回来吗
孩子玩游戏在财付通上把我的钱划走了,可以追回来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那要看他是直接充了游戏币,还是没有充呢,充了的话,肯定追不回来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财付通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私绑妈妈银行卡玩游戏 14岁女孩一个暑假花掉4万多
  朱英的银行卡交易明细  专家提醒  家长应尽到管理责任;暑假、寒假适当安排旅行或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  因为女儿的事,资阳的朱英(化名)最近有点烦。一周前,她银行卡内数万元不翼而飞,报警后却发现,银行卡内近5万元是14岁女儿玩游戏花掉的。原来,女儿私自用她的身份证开通财付通,并绑定银行卡,不到3个月便在游戏中花掉4.9万余元。  记者从银行卡交易明细中看到,7月14日起,朱英女儿的花销变得更密集,从最初的偶尔充值变得更加疯狂,最多一天充值14次,一天最高充值达9000余元。这个阶段正处于暑假,7月14日至被发现前8月5日最后一次充值,23天内花费4.5万余元。  专家认为,孩子沉迷游戏花掉巨资,家长有责任,既没有保管好银行卡、手机,也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和引导。  银行卡内少了数万元 母亲报警后 才发现是女儿花掉的  8月7日,朱英收到姐夫转来的10万元,银行随即发来短信提示。正是这条短信,让她感到蹊跷。她说,银行卡内还剩多少钱,她记得大概数目。然而,她记忆中的余额和短信显示的卡内余额相比,明显少了数万元。  “我这张银行卡又没有绑定微信等,卡内的钱本来是留着给大女儿用的。”突然发现银行卡内少了数万元,而她的手机在此之前也未收到银行发来的相关交易记录,朱英一时有些着急。在与丈夫确认近期并无其他开支后,她怀疑,自己银行卡少了的数万元是被人盗刷了。  以银行卡被盗刷为由报警后,朱英根据民警的提示,到银行打印了近期的交易明细清单。清单显示,5月21日至8月5日,银行卡内4.9万余元通过“财付通”转出,共58笔,少则11.4元,多则4000元。但由于平时并未接触过财付通,她连财付通是什么都不知道。  前往辖区派出所后,民警查看清单并检查朱英的手机才发现,她的手机上有QQ号开通了财付通,有游戏“充钻石”和转账等交易记录。而据她所说,这个QQ号是她14岁的小女儿在使用。回家将小女儿带到派出所后,小女儿承认卡内少了的几万元已全部花在游戏里。  私自绑定母亲银行卡  怕妈发现每次花钱后删掉短信  4.9万余元,被小女儿在不到3个月内全部花在游戏中,朱英和丈夫在震惊的同时,也有些想不通。即将读初一的小女儿成绩一直不错,今年报考当地一所民办中学时还拿到了奖学金。“平时,她还是比较听话。”朱英说,在此之前,女儿虽然偶尔玩游戏,但并未影响成绩,她也时常提醒女儿少玩游戏。  在仔细询问后,她才知道小女儿是如何将她卡内的4.9万余元花掉的。原来,女儿在自己的QQ号上,用她的身份证开通了财付通,然后又绑定了她的一张银行卡,设置了支付密码。“我忙活的时候,经常把手机放在家里。而她(小女儿)每次花钱后,都将我手机上银行发来的短信删掉,所以我一直没有发现。”  银行卡交易明细还显示,5月21日,朱英女儿第一次为游戏充值花了615.6元,此后偶尔充值。但自7月14日起,花销变得更密集,从最初的偶尔充值变得更加疯狂,最多一天充值14次,一天最高充值达9000余元。而这个阶段正处于暑假,7月14日至被发现前8月5日最后一次充值,23天内共花费4.5万余元。  事发一周后,记者见到了朱英的小女儿彤彤(化名)。通过她的两个QQ号,查到了财付通的交易记录及“充钻石”的记录,记录显示这些钱已全部用在游戏中。  据彤彤介绍,她用父亲淘汰的旧手机玩游戏“奇迹暖暖”已有2年,注册游戏时是在网上找的身份证号。今年5月以前,她在QQ游戏群内抢红包时,每次抢红包后都会提示她实名认证,她便偷偷用母亲的身份证号开通了财付通。今年5月的一天,她在家找零食吃时,无意中发现了母亲包中的银行卡。想到QQ号(应为财付通)可和银行卡绑定的她瞒着母亲,通过母亲的手机输入名字、卡号、手机号码等,并根据随机验证码设定了支付密码,成功绑定银行卡。  彤彤还说,她也不记得第一次花了多少钱,但“充钻石”后,母亲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显示什么时间花了多少钱。由于怕母亲发现,她便将母亲手机上的短信删掉了。此后,她每次花钱后,也都将提示短信删掉。  钱都花在买钻石“换装”  “真的很后悔,希望是场梦”  “银行卡绑定后,我便在游戏里买钻石。”彤彤说,买了钻石,她便用钻石在游戏里买各种套装。“我有两个QQ号,有的是直接登录游戏买钻石,有的是小号转给大号买,数额也是越来越大,但我当时不敢给爸爸妈妈还有姐姐说。”  某小学一名13岁女生佳佳(化名)告诉记者,他们班上有不少同学都在玩奇迹暖暖,很热门。“游戏里就要比哪个的衣服更好看,大家都比着看哪个买的衣服更漂亮。”佳佳说,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花钱,靠做任务挣金币在游戏里买各种套装。但也有部分同学有时会花钱充值,购买钻石买套装。  朱英说,在发现彤彤玩游戏花了几万元后,她和丈夫都十分生气,狠狠地教育了女儿,丈夫甚至动手打了女儿。而此前,她和丈夫几乎没有打过女儿。如今,彤彤已卸掉游戏,正在补习班补习英语。她说,她将好好学习,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我真的很后悔,如果这只是一场梦就好了。”  记者从部分游戏玩家处获悉,奇迹暖暖目前是在小女生群体中比较热门的一款游戏。记者在该游戏官方网站发现,该游戏由腾讯公司代理运营,玩法以服饰搭配、百变换装为特色。游戏官网提示:“本网络游戏适合年满6周岁以上的用户使用,为了您的健康,请合理控制游戏时间。”  1  金钱损失,能退款吗?  律师  退款需举证,提醒家长保管好银行卡  事发后,朱英希望游戏方退款。为此,她也咨询过资阳当地的律师,但律师告诉她,女儿是用她的身份证号开通的财付通,并绑定银行卡,如何证明游戏是女儿在玩,充值是女儿个人所为是一个难题。为此,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此,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庆认为,14岁女孩属未成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朱英可通过起诉,要求游戏方退款,但必须举证证实游戏是她女儿在玩。而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刘秀则认为,14岁女孩虽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玩游戏与其年龄、智力相符,家长要求游戏方退款很难。  为此,邓庆提醒,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未成年人偷用家长手机玩游戏充值的事情时有发生,事后要求退款因举证等原因比较难,家长作为监护人应保管好银行卡、身份证及支付宝账号和密码等,以防小孩接触后随意支付。  2  游戏泥潭,谁该负责?  专家  家庭教育假期更不能缺位  与金钱的损失比起来,娃娃陷入游戏泥潭更让家长烦恼。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彤彤在游戏中花了数万元,尤其是假期期间更加疯狂,家长在没有保管好银行卡、手机等的同时,也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和引导。  熊丙奇说,在家庭教育中,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家长应更多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彤彤的事件而言,家长应在陪伴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并对其瞒着家长绑定银行卡无度消费的行为进行教育。  为此,熊丙奇提醒广大家长,多陪伴孩子,尤其是在暑假、寒假期间,家长应适当安排一些旅行或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通过安排孩子的假期活动并陪伴孩子,让孩子的假期过得有意义,而不是纵容孩子在家玩游戏,否则孩子一旦沉迷网络,养成不良习惯,要纠正过来就很难。(记者
责任编辑:潘婷
泸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泸州日报、川江都市报授权泸州新闻网WWW.LZEP.CN,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所刊登的的新闻信息。未经协议授权,任何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稿件中标注"稿件来源:泸州新闻网(包括泸州日报、川江都市报)"的稿件。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泸州新闻网"。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未标注"稿件来源:泸州新闻网"的作品,为本网转载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为"泸州新闻网"的,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7日内进行。 邮箱
网友评论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泸州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付通发展历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