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戴帽红心大战游戏规则则

哲学家不解释
花花公子罗素——
&1911年,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有位老师上完课,夹着讲义准备回家吃饭,
结果在转角处被一个神色紧张,腼腆羞涩地学生拦住:&&&&&&
“老师,您好。我想问您个问题,请问我是白痴么?如果我是白痴,我就去开飞艇当宇航员,如果不是,我就要成为一个哲学家。”&&&&&&
老师被学生搞得莫名其妙,遂硬着头皮对学生说:&&&&&&
“这样吧,你写篇论文交给我,随便什么题目,我看后给你回复。”数日后,老师看到了学生的论文。读罢第一句,老师就惊呼:&&&&&&
“Oh my Lady Gaga
!同学,你绝对是个天才,无论如何也不能去开飞机。”老师的这一句话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命运,学生从此邂逅了人生的毕姥爷,开始上了哲学的道儿,而学生的到来,传统哲学也被搅得天翻地覆,上演了奥斯卡大片:《终结者》。&&&&&&
老师的名字叫伯特兰?罗素,学生的名字叫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如果可以,罗素一定会像亨伯特教授对洛丽塔一样,对维特根斯坦说:“啊,维特,你是哥的生命之光,哥的欲念之火。”当时的罗素估计没想到,他的这位天才学生日后竟成为他学术的灵感之源,并且很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他的竞争对手,批评拆台者,成为他一辈子的梦魇。&&&&&&
罗素是个公子哥,他出生在勋爵世家,他爷爷是伯爵,他爹地是子爵,不过可怜的罗素并没因为家世显赫而幸福,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相继离世,孤儿罗素由奶奶抚养长大。公子哥罗素很花心,他的花心不仅表现在婚姻上,还表现在哲学上。罗素这一辈子的哲学思想可谓变幻莫测,他总是用拿他今天的思想去批判他昨日的思想,可谓被我弃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然而,花心的罗素却有三样东西一生没变:“有这样三种简单而又极为强烈的激情主宰着我的一生,那便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当然,这三样东西的顺序可不是随便排滴,罗素能把爱情排第一,绝非偶然。罗素是个绝对的爱情至上主义者,他这辈子一共结了四次婚,离了三次婚,且一辈子情人无数,这一点上罗素的哥们们纷纷表示很生气:“凭什么你给我上一次礼,我却要给你上四次礼!”,罗素第四次结婚时已是八十岁的耄耋老头,不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的记录很快被另外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所打破,这位物理奖学奖得主八十二岁老夫娶二十八岁新妇,使得罗素相形见绌。&&&&&&
对此,我的评价:“为毛儿这些事,总要和数字八过不去?!”&&&&&&
每个人小时候都要上数学课,当你我上课时,听数学老师教了条公理一家一等于二,又教了个公理叫等量代换。即:如果a=b,b=c,那么a=c后,你屁颠屁颠地套用公理去做了一百道数学题,而这时,另外两个学生却在绞尽脑汁地思考,一加一到底是个啥子问题?为嘛儿a就非要等于c?于是,最后,你因为勤奋做题以高考数学满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名校,而那两位学生中一个姓陈的,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成了著名数学家;而另一个姓罗素的,成了受人尊敬的哲学家,思想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罗素年轻时曾和怀特海一起合作撰写《数学原理》,书写到后来,手稿堆积如山,他二人恨不得雇佣一辆老驴车把这堆手稿送到出版社。别人写书赚钱,他二人写书赔钱,出版社当时给他俩的回复是“出版可以但需自费”。于是乎,这部被称为二十世纪科学重大成果的三卷本著作,成了罗素和怀特海的一桩赔钱买卖。&&&&&&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哲学家心中也有一千个哲学。倘若,你问罗素“哲学是什么?”,罗素的回答一定是“哲学的本质是逻辑。”作为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罗素认为:凡是哲学问题,在经过逻辑分析之后,都称不上是哲学问题,而是一个逻辑问题。传统的形而上学之所以有那么多争论,是因为他们依靠的“逻辑”不正确。我们要了解罗素的逻辑分析方法,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罗素悖论”。那神马是悖论呢?悖论(paradox)指的是明明自相矛盾却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比方说,历史上有几个非常有名的悖论:&&&&&&
一个克里特人说:“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慌。”&&&&&&
然后,这个克里特人就问听众他上面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话?再比方:&&&&&&
柏拉图说:“我的老师苏格拉底老师下面的话是假话。”&&&&&&
苏格拉底则答道:“柏拉图上面的话是真话。”&&&&&&
于是,我们不论假设苏格拉底的话是真还是假,都会引起矛盾。这一系列悖论都可以用一个形式表示:即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却又推导出A。悖论理论如今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文学小说科幻电影创作中,科幻电影《十二只猴子》,《恐怖游轮》以及言情穿越小说《步步惊心》等都讲述了男女猪脚们千里迢迢穿越时空本欲阻止某事发生,结果却发现正是因为自己的到来才导致某事发生的悲催故事。(强烈推荐《恐怖游轮》,结构精致,哲学味道很浓)。&&&&&&
悖论虽然欢乐益智,但对数学和逻辑学来说,足以伤身。如果一个数学家一辈子研究证明的问题,被人发现基础环节出现悖论,那建立在基础之上所有看似精致的证明演绎推论,一秒钟之内将忽喇喇似大厦倾,这个倒霉蛋数学家会被气得吐血身亡。比方说,“罗素悖论”的出现就直接动摇了数学家弗雷格的公理体系,遭受打击的弗雷格从此心灰意冷,数学江湖金盆洗手回家卖红薯了。&&&&&&
出尽风头的“罗素悖论”,从集合出发,指出一切集合分为两种,一类集合以自身为元素,另一类集合不以自身为元素。关于这第二类集合,就产生了悖论:试问这第二类集合组成的集合,是自己的对象么?如果你回答说“是”,那么这个集合应该和它里面的元素一样,不是自己的成员,而这却与你的答案矛盾了;那如果你回答说是“不是”,那这一集合又成了自身的元素,这再次与你的回答相反。好吧,估计已经有人脑子已然一盆浆糊了。那我们来看个和“罗素悖论”等值的悖论例子吧:“理发师悖论”。一位理发师对外宣布:“哥只给城里那些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试问理发师能不能给自己刮脸呢?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则他属于“城里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就可以为自己刮脸;如果他给自己刮脸,他却不属于“城里不给自己刮脸的人”,他又不能为自己刮脸。&&&&&&
如何攻克悖论这个令人纠结的难题呢?罗素指出,之所以悖论能产生,是因为我们以任意的方式构造集合,这些集合的构造方式并不合法。我们认为一类事物既可以包含整体,又可以包含各个部分,但实际上这样构成的类是不合法的总体,它只要存在就会引起恶性循环。罗素为此提出了类型论:简单类型论和分支类型论。个体、个体的集合、个体集合的集合在系统上属于不同的层次,在逻辑上属于不同的类型,故而表述他们的符号和命题也属于不同的类型和等级。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说:“哲学帖系列是垃圾”这是第一级的命题,那我们对他的话做出的反映:“他说‘哲学帖是垃圾’是垃圾”则是第二级的命题。低级类型的集合可以归入高级类型,但是高级类型的集合不能再看做是低级类型的元素。于是,我们再回到克里特人那个有名的悖论“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慌”,我们就要问他针对的是哪一级命题,如果“我说谎”是第一级命题,那他的“我说‘我说谎’则是第二级命题。第二级命题不能再指称第一级命题。这样一来,命题不能反指自身,悖论的麻烦也不会产生。&&&&&&
为了对语言作更进一步地逻辑式分析,罗素提出了大名鼎鼎的“摹状词理论”。所谓摹状词指的就是由冠词普通名词以及限定语构成的专门用来表示事物的词组。摹状词一般由几个字组成,人们了解这几个字的特定意义,于是就就把握了摹状词的意义。比方说,一个专有名词“章泽天”,很多人一头雾水不知所指,但是摹状词就可以这样描述:“网络甜美奶茶妹清华校花”,这样一来尽管大家依旧不认识章泽天,却通过摹状词把握了她。罗素指出,因为摹状词,人们突破了个人经验的限制,通过摹状词的描述而扩大了个体的知识。而摹状词理论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试图要澄清哲学以来一个非常厚重的问题:“存在”问题即“being”。用罗素自己的话:“如果你取任何一个命题函项并且断言它是可能的(即它有时真),那么这就给予了你关于‘存在’的最基本的意义。你可以用以下说法表达这个意义:至少有X的一个值,对此,这个命题函项是真的。”这意味着,我们经常在句子中用到的词,尽管词语本身存在,但词语本身代表的对象不一定存在。比方所,“金山不存在”,就意味着“就X的一个值来说,‘X是金的且是一座山’这个命题函项是假的”。所以,哲学上很多关于“存在”的似是而非争论,是因为赋予了摹状词太多的存在意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分析哲学便可迎刃而解。&&&&&&
花心公子哥罗素曾说,他给自己贴的唯一标签是逻辑原子主义。罗素这一思想的形成很大程度受其学生维特根斯坦的启发。逻辑原子主义主张和物理学中世界是由“原子”构成一样,哲学的世界也可以分解成认识论上的最小单位,从而把握世界的逻辑构成。逻辑原子主义认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是原子事实,事实不等于事物。“一个苹果”是事物,而“砸中牛顿脑袋的苹果”则是个事实。一个事实就是一个命题,事实决定了命题的真假。每一个事实都属于客观世界,不是人脑自己臆想出来的。罗素认为,语言结构与世界的结构一致,世界通过语言可以被反映,那些反映世界的最基本,不可再分的命题被称为原子命题,原子命题反映了原子事实。原子命题又构成较为复杂分子命题,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原子命题通过数理逻辑以真值函项的形式重复地,复杂地连接而成。&&&&&&
为了追求知识的确定性,罗素挑选了武器:“奥卡姆的剃刀”。这位中世纪著名唯名论哲学家奥卡姆的方法论被概括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说白了就是化繁为简,如果一个现象有两种假说,那我们就采取最简单的那种假说。当罗素用锋利的剃刀去掉多余的枝叶蔓藤,他发现:直接的感觉经验和可靠的演绎推理是剩下的最基本的东西。于是,罗素紧接着就用逻辑,这个强有力的502黏胶,把各个支离破碎,分散不一的经验粘合在一起,这样构建的知识大厦,牢固结实,百毒不侵。&&&&&&
如果让我客观地讲,罗素在哲学上并不是执牛耳者,就其逻辑原子主义,我觉得并没有超过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罗素自己也承认他的很多灵感是受到维特的启发。罗素的哲学思想经常发生变动,我们一方面可以夸奖他从未固步自封,他的思想总是不断推陈出新包容开放,但另一方面,这却反映出他哲学思想的不成熟不稳定。可尽管如此,我本人却非常喜欢罗素,喜欢的不仅仅是哲学家罗素,更多地是思想家罗素,身体力行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斗士罗素。&&&&&&
天才高帅富维特根斯坦一辈子清心寡欲,宛若空谷幽兰,他的哲学才华犹如高山,于高山,我们惟有仰止。而罗素,他夸父追日般对真理的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期待人类幸福自由的拳拳之心却能让我起立鼓掌。罗素,用今天的话来讲,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公知”罗素从来没有在自囿于书斋,他从来都不是一个无力的书生。当人类遭遇血腥罪恶、当不公正如影随形、当政治上宗教上的异端被残忍迫害、当核武器强悍粗暴地威胁着和平与安全,罗素挺身而出,不辞辛苦。当他的身份足以成为长江学者,教育部重大哲学社科项目评审人,名誉校长,足以被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时,公知罗素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这条路上他上过法庭,静坐过街头,下过大牢。他受得来多大赞美,就抵御住多少毁谤,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品尝过泡沫四溢的香槟美酒,就领教过身陷囹圄铁槛牢门的冰凉。罗素于我,从来都不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哲学家,尽管他缺点很多:花心,为了赚稿费书稿质量良莠不齐,《西方哲学史》中错误很多……但这些并不妨碍我喜爱罗素:他真实,他有血有肉,他那么强烈地存在过。&&&&&&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我的哲学启蒙读物,那时的我初窥哲学门径,胆怯羞涩。这本清新泼辣,娓娓道来的哲学史,使我大开眼界,耳目一新:罗素竟然敢这样开哲学家的玩笑!哲学史原来也可以这样写!尽管现在看来,罗素对很多哲学家的思想描述有误,对很多哲学家的批评明显醋意四射,但瑕不掩瑜。面对哲学群星闪耀,我们早已习惯跪地膜拜,但是听罗素讲这些伟人的囧事儿,我们一点一点站了起来。或许,我从来都没有喜欢过那种把哲学家的思想梳理地再清晰不过,却没有自己立场看法的哲学史作者,如果每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正确,那只能说明一点:作者错了。他本人还身在此山中,未曾勘破。&&&&&&
因为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哲学第一次也可以成为畅销书,哲学,这只傲娇的王谢堂前燕,才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委实,不可能人人哲学王,人类历史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在尘世粗糙地物质生产活动中,但哲学并不是高贵自矜,他人止步。哲学不是哲学家束之高阁的语言游戏,哲学以不用形式反映着每个时代的问题,回答着每个时代的疑惑,揭示着每个时代的矛盾。哲学对现实反映,犹如梦对现实的反映一样,不是那么地直截了当,一览无余。然而,就像叔本华的唯意志论走红,是因为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理性主义灰飞烟灭;恰如萨特的存在主义风靡,是因为二战结束,满目苍夷,人们苦闷消极。哲学归根到底,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于是,我翻身上马,手中紧握名唤“哲学十二钗”的利剑,猎猎西风,长衫如雪。此时此刻,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哲学江湖里一位武林高手,高山之巅,夕阳之下,我迎风疾呼:哲学,谁的哲学?!哲学帖之《天才高帅富维特根斯坦》
作者:哲学家不解释
作品:哲学贴之《哲学十二钗》副册 (其他 创作) 第2章
共3章&&&&&&&
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人都要经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叫做伊曼纽尔?康德,这座桥通向了古典哲学。&&&&&&
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都要翻过一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做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翻过这座山,你就会邂逅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哲学。&&&&&&
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还要趟过一条河,这条河的名字叫做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这条河通向了哲学的没落。&&&&&&
那一天,云淡风轻,天蓝蓝;&&&&&&
那一天,奥地利林茨中学迎来了小正太维特根斯坦;&&&&&&
那一天,低年级留级生阿道夫?希特勒正忙着玩音乐玩美术幻想着变身萝莉杀手变身文艺男青年;&&&&&&
那一天之后,历史已经蓄势待发悄悄准备着被改变。&&&&&&
不错,你我都向往名校,名校之名,不仅有大师大楼大课大作业,还有着牛叉闪闪的大人物——那些令人艳羡的校友资源。林茨中学的学生打死估计都想不到,当年那两个差等生:孤僻犹太佬维特根斯坦,土包子乡下佬希特勒竟然有一天也可以改变历史:前者游戏般改变了哲学史,后者血腥地改变了人类历史。&&&&&&
维特根斯坦好与希特勒是同学,在这一点上,所有正史,以及所有稗官野史都已供认不讳。但两者的区别就在于:野史永远充满了爱恨情仇,它牵强无聊地把希特勒的反犹主义归结为:矮穷锉希特勒对高帅富维特根斯坦的羡慕嫉妒恨。更有野史作者,紧紧抓住维特根斯坦是gay的小辫子,充分发挥狗血想象力添油加醋,演绎归纳推理,最后得出个令人发指的结论:希特勒恨犹太人,那是因为某一天,维特根斯坦这个gay粗暴地摁倒了希特勒。&&&&&&
对此言论,我欲哭无泪!&&&&&&
史料可以有纰漏,史实可以被篡改,但人脑如果没被驴踢,还是可以正常运转滴。用脚趾头想想也觉得奇怪,既然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是对维特根斯坦羡慕嫉妒恨的升华,那么希屠夫干嘛不先杀了犹太佬维特根斯坦顺便毁掉维特根斯坦富庶的家族呢?&&&&&&
不过,说实在的,维特根斯坦也的确有太多值得希特勒嫉妒了。维特根斯坦家族极其富有,维特他爹是当时有名的钢铁大亨,几乎是欧洲最有钱的人。维特家的豪华房子堪比宫殿,经常是名流云集之所,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土包子希勒特玩艺术那会儿,心中的偶像是钢琴大师勃拉姆斯,当可怜的希特勒下学回家被自己那个酗酒又有家庭暴力的爹揍得吱哇乱叫时,勃拉姆斯正在维特根斯坦家的高档客厅里优雅地教维特兄弟们弹着钢琴。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维特根斯坦家族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不禁让人心慌慌。果不其然,这个被上帝给了太多眷顾的家族,也被撒旦下了恶毒的诅咒:维特根斯坦的三个哥哥相继自杀。于是乎,别的孩子童年的记忆是尿泥,维特根斯坦童年记忆则是一场接一场黑色悲凉的丧礼。从那时起,这个可怜的娃儿心里就有了一个怎么抹也抹不掉的念头——自杀。&&&&&&
维特根斯坦的存在实在让我等凡人满心羞愧,虽然同样被打上made by
god的标签,但估计制造商上帝亲自制造了他,而我们,显然被上帝批发承包给了别人。维特根斯坦不仅是个高帅富,而且是个天才高帅富。俗话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维特根斯坦想碰哪行,他就必定是那行的状元:工科男维特根斯坦十岁时自己做出了缝纫机,自己比莱特兄弟还早地研发成功过飞机的发动机;理科男维特根斯坦数学和逻辑学一流;建筑师维特根斯坦自己设计建造过一栋房子,这房子包豪斯的设计风格,供暖和散热系统的完美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艺术生维特根斯坦会演奏多种乐器,他的单簧管虽自学成才,却堪称专业水平;医科生维特根斯坦一步一个脚印,从医院看大门的,晋升为护士,再到医院实验研究员,他对一些医学问题的见解令专业医生都瞠目结舌;国防生维特根斯坦作战勇敢,又具有工程技术的才能,很快就被升为炮兵中尉;文科生维特根斯坦把哲学玩的风生水起,使得哲学在二十世纪发生了转向。&&&&&&
天赋异禀、气质凌然、家财万贯、龙章凤姿。当维特根斯坦拥有足够的优势,进而可以精英般俯视芸芸众生时,我们却发现,这个孩子,他一直不快乐。导致他不快乐的原因有很多:父亲的暴君专制,哥哥们的自杀等等,但他不快乐的根源只有一个:他有个难以启齿的秘密。&&&&&&
1903年,偏执天才魏宁格出了一本畅销书《性与性格》。《性与性格》这本书,看的我好气又好笑,但我吐血强推大家一看。这本书虽不科学但却疯癫。《性与性格》一书的观点,我可以为大家简单地总结为:世上无绝对男女,性格分雌雄两类。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积极的男性性格与消极的女性性格,最完美的莫过于摒弃女性性格,成为一个充满逻辑的彻底男性,然而,犹太人的性格却属于女性性格。女人们根本成不了天才,伊们的指导原则就是性欲,伊们被分为两种类型:母亲型与妓女型,女人中聪明者大都男人气颇浓。同性恋、自恋狂兼大男子主义魏宁格,在《性与性格》出版没多久后,就饮弹自杀了。然而,维特根斯坦却买了这本畅销书,别的读者估计也就看个热闹,但维特根斯坦却把这本书从内容看到思想,并自觉地把思想内化为行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维特根斯坦自杀的那三个哥哥,大哥和三哥都是同性恋。行文至此,恐怕大家都已经猜到维特根斯坦的那个难以启齿的秘密了:不错,维特根斯坦是个gay!如果说《性与性格》是维特根斯坦准备精神出柜的强大思想指导武器,那哥哥们是gay的不争事实再次证明这个家族的X染色体的确发生了异常,生理上的出柜是造物主的安排。&&&&&&
当然有人会问,gay就gay
,至于那么讳莫如深嘛?不错,如果维特根斯坦穿越到今天,那gay的身份只会让他人气暴增:腐女们对搅基感兴趣,那是因为女人天生热衷于聊和男人有关的一切话题,归根到底她们还是对男人感兴趣;而男人们喜欢聊基友情,那是因为在男人心中,基友情早已是兄弟情的嬗变异化。然而,维特根斯坦到底生错了年代,他那个年代,同性恋在人们心中犹如洪水猛兽,肮脏龃龉。且不说维特根斯坦正统天主教徒的身份和同性恋不兼容,只消看看二战中纳粹对同性恋实行的残酷迫害政策,我们就足够理解维特为嘛儿如此这般遮遮掩掩。比方说,我看过一部名为《隐藏的恋情》的法国电影,片中男主人公因为同性恋的身份,就被纳粹残忍地摘除了脑白质。&&&&&&
因为这个dirty little
secret,维特根斯坦一辈子活得压抑克制,几次在自杀边缘上徘徊游荡,还好哲学拯救他于水火。这个dirty little
secret也正是维特根斯坦性格双重性的根源:他一方面有着魔鬼的高傲,另一方面他又时常猛烈批判自己否定自己,恨不得卑微地胸口匍匐着大地。&&&&&&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是他早期思想的代表作,这本书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时他想自杀想疯了,本着“不想阵亡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维特根斯坦准备借助战争来庄严完成自杀。打仗之余,维特根斯坦写完了他的这部格言式风格的哲学处女作。《逻辑哲学论》一书分为7个格言式主题:1
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2 发生的事情,即事实,就是诸事态的存在;3 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4 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5
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6真值函项的一般形式是: 这也是命题的一般形式。7
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物”,貌似是同义重复,说了等于没说,实则是微言大义,曲径通幽。一般认为,世界是事物的集合,是我们认识到的事物和客观存在却尚未被我们认识到的事物的集合。然而,维特根斯坦却认为:世界是事实的总和。比方说,长在树上的苹果是一个“事物”,那么苹果落下砸到牛顿头上,就构成一个“事实”,事实代表了苹果在时空中的每一个运动轨迹。“事实”就是“事物”在时空中的状态,事物在时空中的每一个状态构成世界的原子事实,原子事实在逻辑中表现为“图像”,故而,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的思想也被称为“图像论”,图像可以描述原子事实在逻辑中的运动和结构。可能有人要问了,为嘛儿图像这种逻辑的东西可以反映现实存在呢?原因就在于,要通过逻辑上的可能世界去认识现实世界,必须要找到两者之间存在的某种一致性东西,这种一致性的东西就是逻辑形式。比方说,通过地图我们可以认清祖国的大好河山,地图和大好河山之间存在的一致性东西正是逻辑形式。无论是逻辑的可能世界还是现实世界,能描述它们的都是逻辑图像,换句话说,任何一种图像都只能是逻辑的图像。&&&&&&
当然,维特根斯坦没有总是抽象地谈论逻辑图像,他进一步指出,命题就是事实的逻辑图像,人们通过文字声音等命题记号感知到世界上发生的事实。命题和事实的关系就犹如投影和被投影的关系,一个命题中的词语对应的就是空间对象。比方说命题“苹果掉下来”中,人们明白不是苹果这个文字符号掉下来,而是又大又圆的果子掉下来了。事实可分为原子事实和较为复杂的事实,而命题也分为原子命题和复杂的较为复杂的分子命题,原子命题对应着原子事实,维特根斯坦将最小单位的命题为“基本命题”,它的特征就是独一无二,没有其他命题会与之产生矛盾。&&&&&&
写完《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觉得自己已解决了世间一切哲学问题,于是他金盆洗手,返璞归真。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提倡的向雷锋同志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维特根斯坦同志踊跃积极地报名参加了祖国偏远落后地区的建设,成为阿尔卑斯山脉脚下一个鸟不拉屎小山村的一名普通小学老师。从此,吟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维特根斯坦的孩子王支教生涯拉开了序幕。尽管这期间,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早已令他君子闻名于诸侯,但他还是很淡定地干好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直到有天发生了让他蛋疼的事件:因为殴打学生被家长起诉。维特根斯坦终于辞职不干了。&&&&&&
1929年,哲学家天才维特根斯坦王者归来,他重返剑桥大学,并顺利评上职称,成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哲学上他梅开二度,开始批判令他功成名就的《逻辑哲学论》,从而进行新的哲学思考,并完成了后期思想的代表作:大名鼎鼎的《哲学研究》。在此书中,维特根斯坦开始抛弃世界的本质是事实,事实的逻辑结构是世界的逻辑结构的早期思想。他指出世界没有所谓的本质,有的只是“家族相似性”。他开始放弃对语言意义的关注,转而追求语言的用法,并形成了语言游戏理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告诉大家哲学其实就是教人们如何正确玩语言游戏。关于什么是“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说这个概念没有定义,就好比别人问你什么是“游戏”,你会对他描述什么是K歌、打麻将、斗地主等类似活动,以此类推,“语言游戏”也就是我们只能描述现实中或想象中的语言现象,而不能确切指出语言游戏究竟是个啥子东西。玩游戏就要讲游戏规则,语言游戏和所有游戏的规则一样,玩家都必须遵守。但游戏规则不是大家先遵守规则再玩游戏,而是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大彻大悟的维特根斯坦最后上演了哲学版的《终结者》,开始否定哲学,提出哲学无用论。&&&&&&
从维特根斯坦开始,哲学开始走向没落,连维特根斯坦自己都说:“搞哲学就是为了不搞哲学”。在维特看来,他的哲学与亚里士多德以来所有的哲学都不同,他的哲学不是构建哲学体系兜售哲学概念,他的哲学是对生活本身的描述。哲学史上之所以有那么多喋喋不休的争论,不是哲学家脑子不好使,而是因为哲学家们对日常语言的用法错误地理解了。诚然,语言是思维和世界的媒介,它表达传承着思想,语言也总是那么滴别有洞天,引人入胜。然而,语言就像《加勒比海盗中4》的食人美人鱼,诱人的芬芳下,是她獠牙的真实外表。语言很有可能早已远离真相,遮蔽真实,而人们迷恋语言,就好比男生迷恋dota女生迷恋lv,这种迷恋会产生虚妄的满足感,在这一点上,语言为各种误会矛盾争论助纣为虐。而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正确描述语言的用法,消除误会。哲学的目的不是探寻新真理,而是追求清晰,哲学就是“指给苍蝇飞出苍蝇瓶子的道路”。&&&&&&
关于语言哲学,我因为写过这方面的paper,所以感受颇多。比方说,你哪天手捧鲜花钻戒向你妹纸求婚:“妹纸,嫁给哥吧,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当你鼻孔朝天把握十足的等你妹纸热泪滚滚地说“I
do”时,殊不知你那研究语言哲学的妹纸早已走火入魔,她蓬头垢面面无表情情绪呆滞:“基础?请你告诉我神马叫基础?x是y的基础,x可以属于y,比方说楼房的基础,也就是地基属于楼房,但x也可以不属于y,比方说雕塑的基础,也就是底座却不属于雕塑。”对此,我对语言哲学的评价,五个字:精致无生气!虽然语言分析哲学将哲学从宏观带入了微观,犹如拿着手术刀缜密细致地解剖了哲学,它可以清晰地标明哲学的五脏六腑。但哲学却是思维的抽象,具有高度的形而上学性,在一点上,语言分析哲学这把手术刀永远有鞭长莫及的地方,就好比你的手术刀再锋利怎么也解剖不出来中医的奇经八脉来。&&&&&&
有人学哲学,因为那是专业是饭碗是衣食来源;有人学哲学,因为他擅长爱好兴趣使然;然而,哲学于维特根斯坦,不是专业不是兴趣,是心灵的慰藉,灵魂的寄托,因为哲学他放弃了孜孜不倦的执着理想——自杀。维特根斯坦其实是个很容易让人心生怜爱的家伙,他一方面甘于平淡,独孤求败,另一方面他又急切渴望被关爱,在孤独和饥渴地希望被爱两种矛盾张力作用下,他一生的才华得到最大程度的迸发。这世上,每一个伟大哲学家的华丽出场,都改变了哲学。有的完善了哲学的体系,有的改变了哲学的方法,还有的升华了哲学的精神,只有维特根斯坦,他的出场,两次改变了哲学。第一次把哲学引向了逻辑实证主义,第二次把哲学带入了日常语言学派。维特根斯坦这一辈子思得苦,说得少,他在《逻辑哲学论》的最后一章非常酷地只写了一句话:&&&&&&
“对于不能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写到这里,我把头扭向窗户,窗外大风狂舞,阳光却通透,北京的春天不远了。维特根斯坦所说,世界和人类思想无法被言说,由此,我想到了华兹华斯的诗:&&&&&&
春天的树林给人的冲动,&&&&&&
能帮你把善良、邪恶,&&&&&&
把怎么做人的问题弄懂,&&&&&&
圣贤讲得没她透彻。
哲学帖之《老流氓卢梭》 (试发表)
作者:哲学家不解释
作品:哲学贴之《哲学十二钗》副册 (其他 创作) 第1章
共3章&&&&&&&
很多人知道SM,但他们不知道SM是哪两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很多人知道S代表Sadism,M代表Masochism,但他们又不知道这两个英文单词的学术来源;&&&&&&
很多人在正册我写完萨特后,强烈呼吁我写萨德,我知道,比起萨德侯爵的哲学思想,你更想听因萨德(Sade)名字而命名的Sadism。&&&&&&
说到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众位看官,咱们副册第一位闪亮出场的男猪脚便是流氓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导师——让-雅克·卢梭&&&&&&
哲学界文学界有一个让我非常讨厌的习惯,就是:为贤者讳。比方说,卢梭那些个泡妞把妹拍婆子的破事,要是到了他们笔下,一定会肉麻兮兮地变成:啊,是真名士自风流!。不过,对于卢梭,他们的为贤者讳计划直接泡汤,因为和其他需要娱记蹲家门口深度挖掘隐私八卦的哲学家相比,卢梭实在太省事,他直接在自恋式自传体文学《忏悔录》中,大言不惭地向世人宣告:哥就是一个喜欢被鞭笞的小M,哥就是喜欢masturbation!&&&&&&
《忏悔录》一出,众人皆惊。于是乎,卢梭同学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敢作敢当的学术巨星,在另外一些人眼里不过就是猥琐老流氓。要是卢梭哪天在网上发个帖子,那么定会出现以下几种回复:Id:康德(阳光老宅男):沙发~鸡冻呀,楼主你成就了我。俺为了读你的《爱弥尔》都忘记下午四点出门散步,柯底斯堡那群傻子现在还以为教堂的钟坏了呢。PS:楼主我把你的正面清晰无码照供在书房了,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Id:叔本华(我家狗狗“世界精神”最近老掉毛):板凳,k!连我的偶像康德都说好,楼主绝对差不了。@黑格尔,黑傻蛋,你娃儿别整那些哲学垃圾了,赶紧过来膜拜大师吧!Id:拜伦(哥要当诗人):楼主威武,我要为楼主写诗!Id:雪莱(济慈死,我心死,有事请烧纸):赞ls,我也要写,我也要。Id:
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万岁,万万岁):谁有楼主qq?我想去围观楼主真人!Id:罗素(哥的《西方哲学史》已出版,大家请支持正版,当当亚马逊有折扣):
lz就是一流氓,楼主的思想导致了希特勒的极权!Id:以赛亚伯林(给马克思写传ing):奇怪了,楼主好斗,粗鄙,缺乏教养,怎么这么多人顶贴?!&&&&&&
其实,历史上写《忏悔录》的卢梭不是第一个,比方说,奥古斯丁也写过《忏悔录》,可人家在书里字里行间都流落出对上帝的毕恭毕敬,对自我行为的深刻批判。然而,到了卢梭这里,《忏悔录》被堂而皇之地写成一个暴露癖患者的自白书,虽然在书中卢梭对自己的诸多恶劣行径直言不讳,但他却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相反,卢梭认为自己很傻很天真,是外面的世界很黄很暴力,自己个从头到尾都是个被命运玩弄的无辜可怜人儿罢了。&&&&&&
卢梭写了一本还不过瘾,又继续写了《对话录:卢梭评判让-雅克》,《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思》。通过卢梭在这一系列自白书中描述,我们基本把握了卢梭的一生。纵观他的一生,是经历丰富的一生,是多姿多彩的一生。如果卢梭有履历表,那“职业”一栏他会填:学徒、家教、小偷、小白脸、男仆、游吟歌手、浪漫作家、哲学家。话说卢梭这娃从小就没了妈,不靠谱的爹又因为惹上官司远走他乡,卢梭基本上靠着寄人篱下窘迫寒酸地长大,缺乏管教的他曾因为撒谎,偷盗差点成为“问题少年”,还好高雅的书籍拯救了他,使他能悬崖勒马没进一步发展成少年犯被抓进局子。卢梭在十六岁那年,投靠了贵妇华伦夫人,华伦夫人那年二十有八,丰韵撩人,油光水滑,街头古惑仔卢梭哪见过这阵势,顿时被华伦夫人的光辉母性形象秒杀,从此拜倒在华伦妈妈的石榴裙下,和华伦妈妈开始了一辈子剪不断,理还乱的乱伦之恋。&&&&&&
当启蒙运动大师伏尔泰誉满欧洲之际,卢梭还依旧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白脸,被美貌风韵的华伦妈妈包养在古宅。不过命运女神这个妹纸,狡黠又无情,你追她,她懒得搭理你,你不追她,她又总是喜欢暧昧地撩拨你。卢梭的被撩拨就是很偶然,话说他在那天去看望被关在监狱的好朋友狄德罗的路上,看到了第戎学院的关于“艺术和科学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题目的有奖征文小广告,卢梭看到广告后小宇宙蹭蹭爆发,回家立刻投了一篇稿子名叫《论科学与艺术》。关于这个有奖征文,当其他竞赛对手都在文中回答“是”并列举一二三点试图证明时,卢梭剑走偏锋地回答“不是”!卢梭认为,艺术与科学根本不能敦风化俗,相反,正是科学和艺术的出现,人类的自由遭到了扼杀。卢梭的反其道而行之,果然吸引众多眼球,他的论文立刻博得头筹,一夜之间,卢梭名声大噪。&&&&&&
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一文中的思想我可以为大家简单地概括为九个字:“反文明纯天然复古风”。&&&&&&
卢梭认为科学和技术是源于人类的恶,人们迷恋天上的星星,于是有了占星术天文学,人们想实现自己的野心,于是有了雄辩术,人们因为贪恋吝啬,于是有了几何学,人们因为不切实际的好奇,于是有了物理学,科学与技术不是人类的福祉而是对人类的诅咒。&&&&&&
卢梭强调纯天然,推崇自然哲学。卢梭的自然包括清新的大自然界,但更多地是强调人的自然状态,即人在进入社会和文明之前的状态。人在自然状态下,人性本善,自由平等。卢梭的自然哲学,不禁让处在技术泛滥核爆炸整容成风时代的我们,扪心自问:工业文明必然带来幸福么?&&&&&&
卢梭倡导复古风,一辈子哼着周杰伦的《想回到过去》,内心充满着对田园生活的无限遐想,他眼中完美的社会应该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卢梭认为高贵的德行在今天这个堕落肮脏的社会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只有回到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才能找到它,卢梭极力赞扬柏拉图倡导的古代斯巴达社会。在卢梭看来,男女之间的关系最好也要返璞归真:小男女心生欢喜,小树林里约个会,生了孩子归女人养,这样又简单又省事。卢梭这个观点到是和咱们《诗经》里描述的情节雷同纯属巧合:“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卢梭虽然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但他实际上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异类:启蒙运动的大多数都出身名门望族,羽扇纶巾风度翩翩,毕业院校也是985与211,名专业名导师,走的是“精英主义”路线,而卢梭则是草根出身,社会底层,没上过学,连学校大门都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开。除此外,卢梭穿衣戴帽极为拉风,他经常裹一件亚美尼亚长袍,此举动在那群讲究鲜衣怒马,侧帽风流的贵族眼里,无异于秋裤外穿逛王府井西单。他们瞧不起卢梭,卢梭更看不上他们,他们强调理性主义,卢梭就强调感情至上;他们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卢梭却认为私有制是不平等的起源,应该根除。&&&&&&
1753年,第戎学院第二次开展有奖征文活动,这次的题目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尝到甜头的卢梭当然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他再次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投了一篇名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论文,可惜这回他老人家名落孙山,未能获奖。然而,正是这篇落选的论文却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卢梭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自然的不平等。比方说:高矮,美丑,健康与否;而另外一种是政治、经济的不平等,而这是后天造成的,而私有制正是这些后天不平等的起源。卢梭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分为“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在国家和社会产生之前,人类处于“自然状态”,人人自由平等,没有压迫、权力和奴役。然而,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人类进入“社会状态”,出现了贫富分化战争暴政奴役压迫。&&&&&&
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国家的产生,那么国家该如何运作呢?这就要涉及卢梭那本大名鼎鼎的政治学名作《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一个人太孤单,人们需要抱成团抵御危险,共同求生。团体中每个人需要让渡出自己的一定权力,组成一个政府,而政府又如何体现人们的意志呢?这就要分清二个概念:
“公意”与“众意”。”“众意与公意之间经常总是有很大的差别;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
公意未必总是正确,但绝对应该是最符合大众的意志,而众意代表的是团体的意志,部分的意志。社会契约的目的就在于把每一个人的人身和全部权力置于公意的指导下,每个成员都要接受自己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同时也意味着如果你哪天不想服从公意,那么社会全体会强迫你必须服从。比方说,法律就是公意的产物,法律代表着社会全体的公意,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当然,如果你娃没事干想挑战下法律,那么你立刻会体验到什么是强制和暴力。&&&&&&
社会契约在卢梭那里和在霍布斯那里有着很大的区别,虽说二者都赞同人们让渡出自然权力,但是霍布斯认为人们应该把让渡出来的权力交给君主,而卢梭则认为应该交给由每个人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紧接着,卢梭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这个思想可谓是《社会契约论》的精华所在。这个思想不同于霍布斯的“君权神授”,不同于洛克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主权在民”认为一个国家的主权完全属于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卢梭认为主权就是公意的体现,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至高无上不容侵犯,不可代表。说白了,人民要是哪天觉得政府没能代表我们的公意,那么我们就会揭竿而起推翻你。&&&&&&
研究卢梭很到位的罗素曾写道:“从卢梭时代以来,自认为是改革家的人向来分成两派,即追随他的人和追随洛克的人。有时候两派是合作的,许多人便看不出其中有任何不相容的地方。但是逐渐他们的不相容日益明显起来了。在现时,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罗斯福和丘吉尔是洛克的结果。”卢梭激进民主主义理论的“主权在民”思想,正是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法国的《人权宣言》和后来美国的《独立宣言》,都吸收了卢梭的观念。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的领导人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拥趸者,他还曾去拜访过卢梭。&&&&&&
如果说理性主义到了叔本华、尼采那里,已经病入膏肓,那么,从卢梭开始,理性主义就开始了有疾在腠理。卢梭反对理性主义,重视人的情感,学富五车的康德对卢梭这一点极为看重,康德觉得自己的哲学虽然严谨缜密,但却唯独漏掉了卢梭笔下那活泼真实的人性。康德于是极为推崇卢梭,他将卢梭的头像挂在自己卧室的墙头,卢梭的《爱弥尔》出版,为了一睹为快,康德甚至不惜打乱了持之以恒的下午四点遛弯儿。&&&&&&
这本让宅男康德爱不释手的《爱弥尔》,其实是一部教育学经典,在书中,卢梭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孩子的故事。卢梭以此来论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娃娃要实行自然教育,不能束缚和压制娃娃的天性,而应该去鼓励娃娃们表达和发展自己的天性。娃娃们的第一个情感是自爱,第二个情感是爱周围的人。娃娃们的教育应该远离腐败堕落的社会和文明,把娃娃们放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使他们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权利。&&&&&&
《爱弥尔》让今天的教育家来看,也不失为一本充满真诚和良知的教育学著作,可惜的是,今天的教育是填鸭式应试教育,清华北大一年招生名额有限,哪里有功夫能顾得上娃娃们的天性。然而,这本倡导自然教育的温和的教育学著作,在当时教会垄断教育的背景下,却被定义为异端邪说,《爱弥尔》被当众销毁,可怜的卢梭,幼小心灵遭受严重伤害,加之当局的威逼迫害,卢梭的被迫害妄想症加剧。这时候,休谟向他雪中送炭。于是,卢梭奔赴英国避难。1&&&&&&
我曾在正册《雌雄大侠波伏娃与萨特》里谈到,法兰西民族和中华民族的相似度很高,比方说我们都热爱俗世生活,讲究口腹之欲。除此外,我们两个民族的哲学也颇为相似,和其他讲究思维高度抽象,喜欢营造哲学体系的他国哲学家相比,我们两国的哲学较为注重感性思维,喜欢关注现实,关注感性,关注更多的经验层面。因此,和中国哲学饱受非议一样,卢梭也被怀疑到底算不算是一个哲学家。卢梭和别的哲学家的确不一样,他没那么关心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他的著作也没用规范的哲学语言,但卢梭的的确确是位哲学家,而且他的地位还是哲学家中的导师,任何一个试图要编写哲学史的人,都不会漏掉卢梭这一章。&&&&&&
卢梭的一生是分裂的一生,是伪善的一生。尽管他在《爱弥尔》中呼吁要教育儿童,可他自己却狠心地把亲生的五个娃儿全部丢进育婴堂,他的理由无耻透顶:抚养这些孩子需要钱,于是我不得不去拼命赚钱,赚钱太累我容易过劳死,我死了孩子就没人抚养了,所以还不如直接送到育婴堂。卢梭甚至会抡起拐杖追着打路边因调皮撞到他的孩子;尽管卢梭在《新爱洛琦丝》用优雅的笔触描写爱情,开创浪漫主义的先河,可卢梭却一辈子却虐待自己那个不识字的妻子,提起妻子永远充满不屑和鄙夷;尽管卢梭强调情感大于理性,可他除了爱情失败外,友情上也颗粒无收,他和伏尔泰吵翻了,和狄德罗分道扬镳了,甚至对帮助他到英国避难的休谟,他也充满怀疑,最后也和人家恩断义绝割席断交了。2&&&&&&
卢梭尽管充满了才情和抱负,可他偏又自恋自私,偏执多疑。他一辈子活得畏畏缩缩,窝窝囊囊,但他似乎试图穷尽自己悲催的一生来验证那个在《社会契约论》开篇提到的观点:&&&&&&
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1
哲学帖之《老宅男康德》 (试发表)
作者:哲学家不解释
作品:哲学帖之《哲学十二钗》正册全集 (其他 创作) 第1章
共10章&&&&&&&
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人都要经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叫做伊曼纽尔·康德&&&&&&
18世纪,德国,柯尼斯堡。&&&&&&
如果当地居民,谁家的表走得不准了,那么需要做的只是蹲点到康德家门口调时间,因为每天下午四点康德会准时出门散步,其准确度相当于今天新闻联播前的xx表为您报时。这一规则行为直到卢梭《爱弥儿》的出版,作为卢梭超级粉丝的康德,对《爱弥儿》爱不释手,以至于忘记散步。那天下午四点,教堂的钟敲响一如往常,可康德还未现身,柯尼斯堡陷入一片恐慌,大家一致以为:K!教堂的钟竟然坏掉了!1&&&&&&
康德,男,生于1724年,死于1804年,一辈子宅在柯尼斯堡,他出生的那年在遥远的东方社会----中国,雍正二年,四爷党们正在政坛上呲牙咧嘴,禁止基督教在华传播,闭关锁国外表貌似彪悍内心却早已惶恐;他死的那年,曾经璀璨耀眼的德国古典哲学的迎来了它的终结者------费尔巴哈同学诞生。&&&&&&
用我们的话:康德小时候是个穷苦放牛郎。爹爹是工匠家境极其贫苦,家中兄弟姐妹又多,十三岁康德经历丧母,四年后,丧父。如若放在中国,康德同学的案例可以为“希望工程”拍广告了。可优等生康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毅然决然辍学回家,靠当家庭教师补贴家用。从此,康德在家教之路上走了11年,更将学生家长------女东家凯萨琳伯爵夫人家教成自己的绯闻女友。&&&&&&
1755年,昔日同学都已然成为名流新贵,金融小开,弟妹们这时也成大成人,优等生康德以32岁高龄重新念大学。厚积必然薄发,康德先是以拉丁文论文《论火》顺利通过硕士答辩,三个月后又乘胜追击以《形而上学认识的第一原理之新解释》完成留校答辩,成为柯尼斯堡大学一名讲师。&&&&&&
康德从此完成了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跳槽:从家教跳为教书匠!此后,四十一年未变。1770年,康德完成了职称评审,正式成为柯尼斯堡大学的一名教授。人家别的教授一年核心发论文n篇,大作出版n部,普鲁士国家级项目经手n个,可愣头青康德再次犯楞,从评上教授到1781年,十一年间不曾发表一字。对此,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爷爷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老大爷恼羞成怒:康德这厮让整个教兽界蒙羞!面对
所有的讥讽和嘲笑,loser康德内心及极其winner:“你们不懂,哲学是无法教授的,哲学是思想者的事业!随便你们怎么说,反正哥自强不息,哥厚德载物。”&&&&&
1781年,淡泊明志十一年后,康德再次厚积薄发,数月间完成巨作《纯粹理性批判》,然后轰动整个哲学界。翻开西方哲学史你就知道,在康德之前,关于人类的认识问题,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吵吵闹闹,喋喋不休。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有“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在他们看来感觉和经验并非知识的来源,只有理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理性本身不会产生错误。笛卡尔提出天赋观念和理性演绎法,认为上帝存在的观念,数学原理,逻辑规则,道德原则都是为人们所普遍承认的天赋观念,只要从这些天赋观念出发,经过严格逻辑推演,人类就能够获得知识,获得真理。康德将此称为:“独断论”。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贝克莱,休谟等,在他们看来:一切观念都是从经验认识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人们所知道的一切除了逻辑和数学,都以感觉材料为依据。理性不依赖感觉和经验就不能给人们以现实的知识。康德将此称为“怀疑论”,因为,他怀疑一切知识的根基。将这一哲学争论可以深入浅出地总结为:笛卡尔-牛顿体系在解释宇宙结构和运动方面已经表明人类的理智可以获得关于世界的可靠知识,而洛克、贝克莱、休谟等经验主义者则认为,人类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经验根本不可能把握这个世界的真实存在。&&&&&&
吵架中,康德神作《纯粹理性批判》出场,他调和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矛盾。“纯粹理性”指的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批判”原意是“书评”,就是分析,即通过纯粹思辨对理性进行考察。在康德看来,纯粹理性批判不只是驳斥独断论与怀疑论的不足,它更多的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主客体关系,人类只能认识到自然实在表现出来,被人类心灵捕捉到的那部分现象,而不能认识到真实存在本身及其规律性;知识不再由对象所决定,而是对象由我们的认识能力所决定。这就要求人们的理性要从常识性的见解中解放思想,客观认识的必然性普遍性并非源自客体,而是源自认知主体。一些先天条件在逻辑上先于经验又决定经验,这就是“先验”。至此,康德完成了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
紧接着,1788年《实践理性批判》出版,此书主要讨论了伦理学问题,阐明了人的伦理行为的动力和规范,从伦理道德和信仰的角度说明设定上帝存在,灵魂不灭和意志自由的意思。(在这里,友情推荐大家可以看哈佛公开课《JUSTICE》,Michael
J. Sandel将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和康德的绝对主义道德分析的很到位,而且案例超级丰富)
1790年《判断力批判》出版,旨在解决前两个批判中阐明的必然和自由之间的对立,认为判断力在美学和自然界的有机性说明中作用正是把必然和自由结合起来达到最后的和谐。这三本书就是后人嘴里的“三大批判”,它们此刻就悄悄地排在我书柜的第一格静静地注视着正在噼里啪啦码字的我,但无情如我者永远装作看不见它们。抱歉,你们实在太晦涩了,我不想失眠!&&&&&&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体系的开端,这一体系途径费希特,谢林,在黑格尔那里达到登峰造极。这一体系规模极其庞大,内容丰富充盈,包罗万象,借用奥委会罗格同志评价北京奥运会一词那就是:“无与伦比!”叔本华作为康德的忠实拥趸者也曾有云:“想当哲学家,首先须得做康德门徒,不知康德者,只能算个蒙童。”&&&&&&
康德一生宅在柯尼斯堡,未婚,一辈子老处男。对此,后世看不懂《三大批判》却又痴迷康德的猥琐孩子们,不得不发挥娱记精神,深度挖掘康德私生活。研究面从康德的男仆浪泊到康德资助过的男学生,最后得出结论:康德是个同性恋!&&&&&&
呵呵,他们不知,康德一生未婚,除了家庭负担过重之外,是因为康德是欧洲中世纪体液理论的严格恪守者,说白了就是:人类体液就是生命力,体液只能在体内循环流动,如有消耗,人就会衰老死亡。所以,剧烈运动?NO!
会汗液流失!法式热吻?NO!会唾液流失!XXOO?哼,想都别想!康德一生活了80岁。&&&&&&
康德是个全才,除了哲学,他还通晓逻辑学,数学,物理,力学,地理,生物,神学,自然法,是“星云假说”的提出者。后世有多少人质疑这个身材矮小,只有157cm,先天不足,胸腔狭窄,体质羸弱,一辈子离群索居本应孤陋寡闻的乡巴佬究竟体内有如何力量能完成惊世傲人的三大批判,并成为一代哲学巨擘。周杰伦有首歌《阳光宅男》,我想形容康德最为恰当:康德宅的是外在,内心绝对笃定,强大到万里无云,阳光普照!1&&&&&&
面对所有疑问,康德其实最想说:“不要迷恋哥,哥不是传说,哥只是不寂寞!”
哲学帖之《处女座黑格尔》 (试发表)
作者:哲学家不解释
作品:哲学帖之《哲学十二钗》正册全集 (其他 创作) 第1章
共10章&&&&&&&
黄昏,黑格尔登上高高的山岗,意气风发,心中丘壑万千,他双手指向苍天,用浓浓的施瓦本方言高呼到:啊,我那密纳发的猫头鹰呀,黄昏才能起飞!&&&&&&
风凌乱了他为数不多的头发。&&&&&&
倘若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个哲学家,我定会咬紧嘴唇,双目囧囧有神熠熠发光答案掷地有声:黑格尔,还是黑格尔,倘若你追问为什么,我会告诉你:因为黑格尔和姑娘我一样是处女座!我们这个悲催的星座,在世间已遭到千夫所指万夫埋汰,能出黑格尔这样一个哲学界大家,对于我这样削尖了脑袋拼了老命要跻身于哲学大家行列的女青年来说,这无疑是黑暗中的灯塔。1&&&&&&
此时此刻,我多么想紧抱黑哥大腿,深情演绎走调版《you raise up》:啊,黑格尔,You raise me up, so I
ca You raise me up, to I
am strong, when I
You raise me up: To more
than I can
我周围有太多这样的文科女,她们研究社会科学已感没戏,于是纷纷投身于伪科学星座学说,在这个领域她们个个身怀绝技,散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对科研的极度热情。在她们的教唆下,我对星座伪科学也开始逐渐放松批判态度。用她们的行话,处女座是三大土象星座之一,守护星是水星,土象星座的最大特点就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和其他一辈子呲牙咧嘴抱怨没钱呀没妹纸呀的卢瑟哲学家相比,黑格尔同志不但结婚,还取了一位小他20岁的娇妻玛丽,并一辈子对玛丽呵护体贴,在一群放浪形骸的哲学家中,黑格尔无疑是居家好男人,他家庭幸福,事业美满,有三个儿子。不过这三个儿子中,有一个是婚前和情人所生的私生子。&&&&&&
处女座的优点是追求完美,缺点是过度追求完美,黑格尔同学一方面追求精神境界的完美,他创建了一个伟大的绝对精神体系,并宣布德国哲学在自己这里到达顶点,无人能超越。另一方面,他追求俗世生活的完美,他的理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道路,可他自己又当普鲁士封建政府统治下柏林大学的校长,享受着荣华富贵。没出息的黑格尔曾对人炫耀道:“我的尘世的目的已达到,一官半职,一个美娇娘,人生至此,夫复何求?”过分追求完美必然导致纠结,黑格尔在俗世生活中很纠结,在形而上的学术研究中也很纠结,这纠结反映在黑格尔的哲学里就是其哲学体系和方法论的矛盾冲突。按照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每个哲学大牛都爱自创一套绝对真理来完成体系,并演绎论证其完美,黑格尔也未能免俗。然而黑格尔的方法论却是革命的辩证法,它直接告诉世人: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都具有运动的绝对性,一切现实都会丧失必然性和合理性。于是乎,貌似完美静止的体系和讲究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辩证法产生了冲突。狡黠市侩如黑格尔者很会和稀泥:“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专制的普鲁士政府为此沾沾自喜,咱儿是现实又合乎理性的,殊不知黑格尔言外之意:凡是现存的,都是要走向灭亡的!&&&&&&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包括三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逻辑学由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部分构成。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都属于逻辑学的展开,因此又叫:应用逻辑学。自然哲学研究自然,精神哲学研究人和社会。自然和人都是逻辑学“外化”而成的哲学,自然哲学包括了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精神哲学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主观精神分为人类学,精神现象学和心理学;客观精神包含法哲学和历史哲学;而绝对精神是一个纯粹精神领域,它主观又客观,它是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黑格尔认为自己的哲学是绝对精神的结束,他把握了绝对真理,他是世间万物的终结者,是上帝的自我意识。至此,体系开始沦为模式。&&&&&&
在黑格尔看来,逻辑是存在的基础,精神是万物,因此思维的规律和实在的规律不可分割。然而建立在矛盾律基础上的传统逻辑只适合日常生活和科学,却并不适合哲学思考。哲学要达到更高的真理,需要包纳不断变动的全部实在,于是黑格尔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概念辩证法。这种辩证法类似于植物从种子到果实再到种子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即命题+反命题=合题。虽然赫拉克利特也曾这样提过,但是黑格尔明确指出合题不是对命题和反命题的简单克服,而是对它们的扬弃。在康德看来曾是真理守护神的“矛盾”,在黑格尔那里开始居于事物的中心,辩证法通过把矛盾本身看作是实在的矛盾本质的表现而克服了自相矛盾的挫折。&&&&&&
龟毛自以为是的处女座黑格尔看不起东方社会的哲学,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哲学不过是枯燥的理智。他尤其看不起孔子,认为《论语》不过是孔子给弟子们普及一些常识道德,孔子是一位讲究实际的世间智者,他没什么思辨哲学,有的不过是一些老练,善良的道德教训罢了。他还大放厥词:中国人的语言-----汉语,根本不适合哲学思辨。这一批评彻底惹毛了一位清华男同学,偏巧这位清华男青年也伶牙俐齿舌灿莲花,他撰文驳斥:“黑格尔尝鄙薄吾国语文,以为不宜思辨;又自夸德语能冥契道妙,举“奥付赫变”为例,以相反两意融会于一字,拉丁文中亦无义蕴深富尔许者。其不知汉语,不必责也;无知而掉以轻心,发为高论,又老师巨子之常态惯技,无足怪也;然而遂使东西海之名理同者如南北海之马牛风,则不得不为承学之士惜之。”这位清华男生就是钱钟书。其实黑格尔这次的批评相当草率且很不负责任,“奥付赫变”一词德文是“aufheben”其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对旧事物的批判和继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这一极具思辨意味词语的中文翻译是“扬弃”,想想农民碾麦子扬场的动作,你就会心一笑,这词译得不仅信达雅且形神兼备,并且相当思辨。有舍才有得,先扬才能弃,其实中文里这样讲究思辨的词汇很是丰富,黑格尔这厮估计没通过汉语四六级。&&&&&&
处女座的挑剔龟毛人神共愤,在柏林大学任职期间,黑格尔和教授同仁们经常发生口角,几乎要君子动口又动手,黑格尔骂一位逻辑学同事上课“绝对浅薄,愚钝,平庸,没有任何关联的凡人讲台之草,只能在消化时刻显出一颗平头”。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黑格尔后来遭遇了极具骂街天赋的叔本华,从此甘拜下风。叔本华骂黑格尔“平庸,令人厌恶,一无所知的江湖骗子,傲慢,疯癫,爱胡说八道。”叔本华的骂人词汇相当富饶且从不重复,从学术攻击直接发展到人身攻击:“黑格尔是个可怜的精神怪物,长着一副啤酒店老板的模样”。叔本华估计和啤酒店老板也吵过架。&&&&&&
黑格尔名言:“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流派不同,观点自是迥异。这就是为嘛儿在自然哲学大师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里,黑格尔根本不是男猪脚,罗素在《西方哲学史》曾批评黑格尔:“如果承认黑格尔的国家学说,那么凡是可能想象到的一切国内暴政和一切对外侵略都有了借口。”如果让黑格尔的死对头骂街大仙唯意志论大师叔本华写哲学史,那黑格尔的哲学估计就是一坨shit;在美国人梯利的《西方哲学史》里面,黑格尔也不过跑跑龙套,上镜率极低;当然,你若翻翻中国人编的哲学史,由于马克思同学的原因,黑格尔的哲学会占大量篇幅。&&&&&&
黑格尔和许多大师的命运一样:在世时,权倾一时,名声如日中天,然一旦挂掉,毁谤诋毁立马冒出水面。当黑格尔大红大紫时,有一个大胡子青年正在仔细研读黑格尔的著作,他冷静理性,试图找出其理论破绽并撰文批判其学说的神秘主义方面。当黑格尔死后被昔日那群追随者当做一条“死狗”无情谩骂攻击时,那个大胡子青年却很厚道地站了出来,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声明:老子是黑格尔的学生!&&&&&&
这个青年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改变了东方社会-----中国的历史走向,更改变了中国一位普通女青年的人生选择。&&&&&&
那个普通女青年正是我,那个二逼男青年的名字叫做: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哲学帖之《混世魔王马克思》 (试发表)
作者:哲学家不解释
作品:哲学帖之《哲学十二钗》正册全集 (其他 创作) 第1章
共10章&&&&&&&
马克思如若活在当下,那一定是个超级有钱人。且不说版税拿到手软,就他随便状告几个出版社的破烂马哲教科书考验政治辅导书歪曲篡改侵犯版权或者状告几个无耻御用文人原著没读几本就敢出版《马克思与HX社会》,《马克思与三个代表戴三块表》之类的大作侵犯名誉,估计精神损失费他老人家就能赚得钵满盆盈。可yy终归是yy,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基本是穷死的,孩子生7个夭折4个,病了没钱看医生,死了没钱买棺材,一辈子穷酸落魄。这就是马克思与好基友恩格斯通信,聊世界历史聊工人运动,谈星星月亮谈人生理想,最后必然要笔锋一转:啊,亲爱的恩格斯,我最近预购xx,请速寄xx英镑~&&&&&&
多少次,有人问我:“你真是学马克思的?你真的喜欢你的专业?”我反问:“咋滴,不像?”。我知道,在他们先验地看来,学马克思的女生要不就是戴着厚厚眼镜,穿着古板不苟言笑,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的马列老太,要不就是一副没啥理论深度偏又信誓旦旦,爱共产主义爱人类解放被洗脑的无知少女。可惜,姑娘我两者都不是。在这里我一并儿回答大家的提问:我是学马克思主义的,我热爱我的专业,且爱得深沉!&&&&&&
于所有形形色色理论中,我选择了他,并虔诚地皈依于他的门下,于沽名钓誉无关,于意识形态无关;不为升官发财。只因为,他的理论,让我充!满!力!量!一种喷薄欲出的力量!他的理论于近视的我恰似一副上等近视眼镜,戴上它就突然看懂了历史,看清了社会,看到了你脸上那细小的雀斑。此时此刻,他是我的英雄,我愿意单膝跪地亲吻他的手背:啊,请让我追随你,做你的门徒吧!&&&&&&
好,抒情到此结束,让我来告诉你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如果各位正在图书馆猛刷着GPA,又或是整天介泡妹翘课打dota,那么没关系,这样也不会影响你以后成为像马克思一样的伟人。马克思在波恩大学念书时也曾过过一段放浪形骸,年少轻狂的幸福时光:他酗酒私携武器搞决斗,他债台高筑还曾被关禁闭。喝酒决斗之余,马克思的大部分时间就用来搞诗歌创作。如果按此情形发展下去,世界会多一个三流浪漫主义不靠谱诗人。还好,马克思他爹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建议马克思转学:从波恩大学转到了学风扎实的柏林大学。这一举动相当于散漫文科生从PKU转学到THU,浪漫诗人开始决定退出诗坛,潜心研究哲学。&&&&&&
1835年,大卫·施特劳斯发表《耶稣传》,黑格尔学派分裂为两派:老年黑格尔派顽固维护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体系替宗教和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青年黑格尔派则企图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得出无神论和革命的结论。那时,马克思加入青年黑格尔派并很迅速成为“博士俱乐部”的主要成员。很快,马克思意识到了黑格尔的不足:如果历史的发展就是上帝逐渐实现自我意识,是绝对精神的复归过程的话,那么所有实在无非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可这也太神秘主义了,马克思同学认为哲学的出发点应该是具体的现实本身,哲学家不能从上帝的实在来解释现实。他提出:“在真理的
彼岸消失之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的真理”。&&&&&&
1841年费尔巴哈发表《基督教的本质》,此书主要讲清一个事实:上帝不过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向外投射,说白了上帝就是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体系的出现对马克思影响很大,从马克思1842年《黑格尔法哲学》中能深深感到其受费尔巴哈方法的影响。从此,马克思开始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试图创建一个新的历史观。1845年马克思发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在我看来,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当所有的哲学家都在营营役役地建造自己的理论体系大厦时,马克思蹦出来告诉大家,从理论到理论,从体系出发解释现实这都是徒劳的是木有用滴啦,“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846年马克思发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7年《哲学的贫困》,1848年《共产党宣言》,1849年《雇佣劳动与资本》,1850年《法兰西内战》,1852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普通哲学家马克思开始雄赳赳气昂昂朝着二逼哲学家的方向大步迈近。&&&&&&
1867年《资本论》发表,至此,马克思完成华丽丽地转身。&&&&&&
关于马克思主义,后人误解颇多,怨声载道,可这不怨马克思。倘若把你的思想断章取义,教条地印成教科书,列为高校“两课”,你也会遭人厌,讨人嫌。这世间,
多少行动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却干着欺世盗名误国伤民的勾当。我不得不吐槽:到目前为止,MEGA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委会里没有一个中国学者,全是日本学者和欧洲学者。还有,到目前为止,THU的图书馆没有一本MEGA2,我每次想看都还要骑车去隔壁图书馆借。&&&&&&
马克思被误解惯了,他和东邪黄药师一样没有解释。后者因为一身魏晋范儿,懒得向周遭小民解释;前者则因为死得早了,没来得及解释。关于“共产主义”,后世将它解读为桃花源乌托邦,老师们会在课堂上告诉你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的觉悟也提高到一定层次,共产主义就会实现。到那时,别墅一套住一套养猪,面包吃一个扔一个。同学们无比兴奋,继而追问:“老师,共产主义还有红绿灯么?共产主义还有社会矛盾么?共产主义可以共产妹纸不?”&&&&&&
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且听我慢慢道来:“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简单地说,共产主义不是一个业已设定好的完美社会,然后大家一齐朝之迈进,如果真是那样,共产主义就是宗教就是信仰就是煽动,其影响也无异于太平天国的“大同社会”。真正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的运动,它以消灭私有制为己任。关于私有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已经阐述地相当清楚。马克思也告诉大家私有制造成了人的异化,资本横行,工人赤贫。而共产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实现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它是一种运动,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应当的目标!&&&&&&
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它会帮你分析社会,认清现实。当满大街小白领节衣缩食为买一个拼出来是“驴”的LV包时,马克思告诉你,这就是“异化”是“alienation”,事物变成了外在的异己力量。人类创造了包本为装东西,却最终却沦为成包的奴隶;当你从THU毕业走向工作,却发现加班到11点是常态5点下班是变态时,马克思告诉你,你创造的叫做剩余价值,它是你劳动创造出来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无论你加班费多高,年薪几十万刀,银行账户1后面n个零,你也永远是无产阶级。因为当你没有因
为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时,你永远都是无产阶级。当你辛苦加班出差,飞来飞去堪比空中小飞人,却发现如果不啃老还是马上买不起房,而翻手为云覆手雨的房地产商可以一夜进账过亿时,马克思告诉你,什么是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它的利润又怎样得来。&&&&&&
每个人从马克思那里解读出不同的东西,有人看到革命,有人看到阶级分析,有人看到唯物史观。于我,它告诉你什么是“人”,不是众哲学家笔下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都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共产主义就是消灭人的异化,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它是人向自身的复归!&&&&&&
2001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千年伟人评选,在国际互联网上经过反复评选,最后的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如果马克思要发表获奖感言那一定是:感谢BBC;感谢我的老婆燕妮,感谢我的好基友恩格斯。马克思能成为马克思,燕妮和恩格斯功不可没。燕妮没有逼着马克思买房买车,实现男人的3个180,从而让他有精力并安贫乐道地做学问;恩格斯一辈子支持马克思,从精神到金钱。虽然,马克思给燕妮的情书和诗流传千古奠定其好男人形象。实践证明,好男人也有失误:马克思后来和家中女佣偷情,并生下一子。燕妮大怒,后来还是哥们恩格斯够仗义,主动揽下此事说:“哦,亲爱的燕妮,我想你误会了,那个孩子是我的!”结交恩格斯这个朋友马克思真是赚大发了。中国古代讲究“管鲍之交”,马克思就是管仲,恩格斯无疑是鲍叔牙。&&&&&&
马克思一辈子没国籍:世界公民;马克思一辈子没正经工作:自由撰稿人且发表不了。可这却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伟人,一个在书斋里改变世界的人。&&&&&&
《创世纪》说: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人间就有了光;&&&&&&
启蒙学者说:人类要用理性的光烛澄照愚痴混沌的天性,呈现出文明理智的教养和境界;&&&&&&
《希腊神话》说:普罗米修斯不畏宙斯的暴戾,盗天火照亮尘世;&&&&&&
马克思说:老子就是普罗米修斯!
哲学帖之《美女+才女+痴情女=汉娜?阿伦特》 (试发表)
作者:哲学家不解释
作品:哲学帖之《哲学十二钗》正册全集 (其他 创作) 第2章
共10章&&&&&&&
在写完三个哲学界大老爷们后,我决定写一位美女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其实,以她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无论如何跻身不了我的“哲学十二钗”之正册,勉强能进个又副册。如果要写,也应先写她的师爷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又或是她的师父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可是,我还是让她第四位出场,没办法,我体内的雌性激素女
性荷尔蒙此刻统统作祟着。鉴于题目太有噱头,为防止被攻击为标题党,也为了严格恪守“NO PP ,NO
TRUTH!”的科学研究精神,我就闲话少说,直接给大家奉上她的侧面清晰无码照一枚。&&&&&&
倘若要给阿伦特的一生打出个关键字,那将会是:政治哲学、《极权主义的起源》、《论革命》、极端的恶、平庸的恶、雅斯贝尔斯的学生、海德格尔的情人。隔壁大学毕业的周国平老师曾云:“女人研究哲学,糟蹋哲学,更糟蹋女人。”汉娜?阿伦特显然是个例外。&&&&&&
汉娜?阿伦特,犹太人,出生在柯底斯堡,老宅男康德的老乡。14岁时开始阅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7岁醉心于克尔凯郭尔的著作和神学研究。就在此时她接触到了海德格尔的思想,并大为所动,于是奔赴海堡大学,拜海德格尔为师。1&&&&&&
这一决定,深深影响了她的一生。&&&&&&
汉娜?阿伦特在海堡大学学习时,因为面容姣好,打扮时尚,思想独特,加之她总喜欢穿一条绿色裙子,于是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绿衣人”&&&&&&
《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这首《绿衣》一语成谶,汉娜阿伦特这位绿衣佳人,一辈子心中之忧,愁肠百转却无法排解。遇见海德格尔时,她韶华正好,年方十八,曼妙娉婷;怪蜀黍海德格尔此时三十五岁,已是2个孩子的父亲,有个无比热爱纳粹的老婆。对于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海德格尔来说,汉娜的到来恰如一夜芙蕖,开过尚盈盈。而对于少女汉娜,
海德格尔满足她对男人所有的幻想:偶像,爱人,父亲,欲偶,可谓一见海哥误终生。此时,她罗敷没夫,他使君有妇,此后的剧情,大家用脚趾都能猜到:又是一
出八点档爱情家庭伦理剧。实践证明,哲学家偷情找小三和常人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手续更冗繁点:写情书要用专门设置的代码,约会有密码门要敲三下灯要关两下,开窗表示安全闭窗表示危险。于汉娜而言,海德格尔吸引她的已不是魅力,是------魔力!在这场关系中她使出浑身解术配合他,随叫随到,毫无计较。&&&&&&
哲学女汉娜由此彻底沦为有胸无脑的汉娜。&&&&&&
在这里友情建议各位姐姐妹妹大婶阿姨,如果你只想作世间一低颦浅笑眉梢弯弯的平凡女子,那么请千万绕过男哲学家。对于没事干就仰望星空关注内心道德律的男哲学家而言,他们是不会关心你饿了乎饭了否胖了瘦。但如果你实在太仰慕他们的才华,那就嫁他们中的普通哲学家吧。比如黑格尔,费希特同学,讲完课拿完稿费就立马回家陪老婆;
再不济你就嫁他们中的二逼哲学家如马克思同学,虽然不会赚钱有一个花俩个,但他不会嫌你比他大四岁,且会为你款款演唱吴克群的歌曲《为你写诗》。总之,千万要绕过文艺哲学家,他们大多高帅富,有钱有调调又有feel,爱你时尽管你侬我侬但他们也要控制全局,不爱时,立刻弃如敝屣。当事业地位野心与爱情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古今中外,概莫例外。所以当后来他俩的关系遭到保守势力诘难时,为了似锦前程,海德格尔打发了汉娜:“哦,汉娜,我给你在
好友雅斯贝尔斯那里求得了一个offer,你转学吧。”无可奈何下,汉娜阿伦特遂转投海德堡雅斯贝尔斯门下。&&&&&&
1928年6月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出版,这本以汉娜的激情为催化剂的著作大获成功,而海德格尔此时却以一封信打发了汉娜。关系终结时,汉娜给海德格尔写信诉衷肠“如果我
失去了对你的爱,就是去了活着的权利……上帝保佑,我死后更加爱你。”失恋的汉娜犹感万蚁噬心痛苦难捱,好在她的闺蜜向她推荐了本《心灵鸡汤》:《拉赫尔
?瓦伦哈根书信集》。拉赫尔是19世纪德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犹太女人,她既是哲学家又是文学家,也曾失恋数次,后投身于社会运动,成为柏林知识界的中心。汉娜从拉赫尔处汲取力量并克服失恋阴霾,开始作自我反思精神梳理:作为德国国家公民,怎样才能不背叛犹太教义?作为犹太女人,怎样才能不丧失自我又不丧失亲友?怎样才能从德国浪漫主义哲学中挣脱出来?汉娜的世界关了一扇窗,却开了一个门!&&&&&&
1933年,甘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同年,告诉大家“人,诗意地栖居”的海德格尔极不光彩地投靠纳粹,当选弗莱堡大学校长并加入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
同年,犹太人汉娜?阿伦特开始逃亡到法国。&&&&&&
从此,萧郎是路人。&&&&&&
年,汉娜?阿伦特发表《极权主义的起源》,名声大噪。《极权主义的起源》有三部分:反犹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为什么不是高丽棒子或是爱斯基摩人偏偏是犹太人被列为纳粹大屠杀的对象;二极权主义的起源是什么;三极权主义发展的逻辑。在基督教意义上的反犹主义我在此不多讲,在民族国家意义上讲,犹太人漂泊无根没有政治共同体,当精明的他们以金融掮客的身份发挥影响力时,却从未培养起来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他们要么成为新贵要么成为贱民(反叛者,不是自觉地认同一个团体而是自觉地实践自由者如:罗莎?卢森堡)。拥有财富而无政治行为能力成为他们在资本主义危机下被仇恨的主要原因。极权主义之所以能产生在于资本扩张造成两个多余力量------多余资本和由破产贵族,农民失业工人组成的多余劳动力(暴民),这二者在国家的保护下,开始向海外殖民扩张。&&&&&&
所谓“极权主义”,不是大家理解的历史上不绝如缕的暴政或专制形式。汉娜从孟德斯鸠对政体定义的基本特征出发,概括了极权主义的基本特征------意识形态和恐怖。通过此二者的高度结合,极权主义实现了对人的自由的彻底根除和对人的全面统治。暴政专制通过暴力手段消除人的政治自由,而极权主义则通过不断的运动:大规模的群众动员,运动过程本身。&&&&&&
离开了胡兰成的张爱玲迅速地萎缩凋谢了,可离开海德格尔的阿伦特却迸发出研究热情,在政治哲学舞台上衣袂飘飘起来。
1961年纳粹头号战犯欠下三百万条人命的艾希曼被以色列特工抓获,并被送至耶路撒冷受审。汉娜?阿伦特以《纽约客》记者身份发表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关于平庸的恶的报道》。在阿伦特看来,艾希曼是个“不肮脏具有良心的男子”。不错,在现实生活中,艾希曼可能是一个好老公,好父亲,好上司,他只是在执行由“国家理性”被正当化了的自己国家法律对他的要求,他的错误只是在于他不知道纳粹的法律是错误的。相对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极端的恶”,艾希曼是“平庸的恶”,一种完全没有思想,缺乏起码的思考力和判断力的恶。在《极权主义的起源》里汉娜就提出了“极端的恶”(the
evil),这个词其实来源于老宅男康德的“根本恶”,它不是指具体的多变态多极端的恶,而是一切恶之可能的根源和依据。康德讲究绝对道德,在他看来,如
果要杀你朋友的杀手站在你家大门口敲门,而你朋友此刻正藏在你家衣柜,你要是向杀手撒谎你朋友不在你家,你都是在作恶。“极端的恶”的恶有三个特征:无法惩罚,无法宽恕,无法预测。&&&&&&
如果艾希曼的例子你较为陌生,那我可以拿奥斯卡获奖影片《生死朗读》做案例分析,Kate
Winslet扮演的汉娜曾是纳粹统治下的一名集中营女看守,在转移犯人去奥斯维辛集中营受死时,关押犯人的教堂发生火灾,她没有打开狱门致使几乎全部的
犹太人被烧死。战后,她坐上纳粹战犯审判法庭的被告席。她曾经美丽丰腴充满母性,她曾帮助生病的15岁少年并发展为秘密情人关系。可是,她有罪么?如果有,那用什么罪名来惩罚她?汉娜?阿伦特告诉了我们,她的罪名就是“平庸的恶”:一种对自己思想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判断权利放弃的恶。&&&&&&
战后,当海德格尔因为和纳粹的关系四处遭受谴责鄙视痛斥时,汉娜?阿伦特于1950年回德国看望他,17年后第二次握手,汉娜再次为他着魔。她从此为修复他的形象而四处奔走:亲自去耶鲁讲授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积极推动他的著作在美国出版;替他的行为辩护;帮助已然潦倒的他拍卖《存在与时间》的手稿;为了照
顾海德格尔的情绪,她甚至放弃为雅斯贝尔斯致辞;她的《人的条件》出版时,她甚至小心翼翼地不想让海德格尔知道。她怕他受不了,受不了那个永远听他话的18岁绿衣姑娘有一天也会成为名人并超越他。从1967年后,汉娜每年都要去看望海德格尔。&&&&&&
我曾经迷惑过,为嘛儿特立独行思想理性又深邃的哲学家汉娜?阿伦特面对爱情如此感性如此飞蛾扑火?海德格尔无论思想多集大成,可做的事实在太损rp,他和雅斯贝尔斯因为纳粹问题决裂;他甚至
欺负自己的老师胡塞尔;他为了前程抛弃汉娜;为了荣华又转眼投靠纳粹,可痴情女汉娜却一直在原地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倘若有一天,像我这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八荣八耻”时刻铭记在心的社会主义优秀女接班人也会迷一猥琐男到五迷三道七荤八素上蹿下跳鸡飞狗跳,你莫要惊讶!爱情,这玩意儿,说白了是非理性,纯
粹理性之外的东东。我们没法用理论分析个所以然,一切都在chaos状态下发生发展着。&&&&&&
也许有人也会问,他俩这是爱情么?我会告 诉你:是的。不是perhaps
,maybe,是abso~fucking~lutely的爱情。可人类呀,为什么你们的爱情要如此复杂?要掺杂着嫉妒与猜疑;要你退我进,你前仰我匍匐;要像探戈一样只有在错步中才能交织出舞动与美感?当岁月与时光将一切野心,地位,名声,情欲荡涤干净,曾经的绿衣佳人曾经的风流才子早已鸡皮鹤发,浑浊不堪的眼睛却依然传递清澈见底的眼神,那就是:我!懂!你!&&&&&&
我懂你,懂你满腹的才华与傲人的哲学功底;&&&&&&
我懂你,懂你为了前程也曾将我轻抛弃;&&&&&&
我懂你,懂你也是凡夫俗子也会不光明磊落地向纳粹卑躬屈膝;&&&&&&
日,汉娜阿伦特,卒;&&&&&&
五个月后,海德格尔,卒。&&&&&&
“绿兮丝兮,汝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故人,实获我心。”&&&&&&
好一个实获我心!&&&&&&
谨以此文纪念哲学家汉娜?阿伦特逝世三十六周年。
哲学帖之《一半天才,一半疯子:尼采》 (试发表)
作者:哲学家不解释
作品:哲学帖之《哲学十二钗》正册全集 (其他 创作) 第3章
共10章&&&&&&&
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人都要经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叫做伊曼纽尔·康德,这座桥通向了古典哲学。&&&&&&
所有通向哲学之路的还要翻过一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做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翻过这座山,你就会邂逅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哲学。&&&&&&
让我们先将镜头切换到1889年,1月3日,意大利都灵,街头。一名车夫此刻正愤怒地挥舞着皮鞭,鞭笞着一匹老马。尼采突然闯入画面,他双臂紧紧拥抱着老马,泪如雨出。一番歇斯底里之后,他倒了下去。随后尼采被送往医院,被医生诊断为瘫痪性麻痹,精神分裂。这位叫嚣着:“上帝死了!”的哲学家自己先疯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因为某个学生运动的失败,热血小青年们逐渐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尼采,弗洛伊德热等逐渐成为新宠。那个年代的小青年们装十三之必备
武器:大喇叭裤,蛤蟆镜,尼采的书。他们逢人便显摆:早!大爷您读过尼采的书么?哎呦喂,真是忒爽了,尼采说见女人要带上鞭子呢!&&&&&&
如果你没读过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你也一定听过书中的一句名言:“是去找女人么?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此话一出,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的妇联组织女生协会女权主义者勃然大怒:“丫丫地呸!就凭你还抡鞭子,你丫撑死一M,装什么S!”尼采为自己的大嘴巴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没事干边诅咒上帝边鄙视女性的尼采是个自负的家伙。殊不知,这世上和“自负”如影随形时刻准备着与子偕臧的就是“自卑”。我们要是弗洛伊德似地分析下尼采生平,你就会发现尼采这娃儿小时候爹死得太早,一直混迹在由祖母,母亲,妹妹组成的女生宿舍,对于女人,他敏感,自卑又羞涩,年轻时的他也曾热情追逐过几位姑娘,可惜全部未遂。之后,尼采的著作中诋毁女性的句子就层出不穷。对此,花花公子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一语道破真谛:“十个女人有九个会让尼采丢掉鞭子。他是明知如此,所以才要避开女人呀!”&&&&&&
和混世魔王马克思一样,尼采生命中也有两个重要的人:叔本华和瓦格纳,可人家马克思与燕妮,恩格斯恩爱了一辈子。而尼采却与叔本华,瓦格纳从开始的恩爱走向了后来的恩断义绝。1865年,青年尼采在旧书店淘了一本书: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唯意志论大师叔本华在此书中告诉大家世界分为了两类:表象和意志。表象只不过是世界的表面,而世界最内在最本质的核心是意志。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而生命、可见的世界、现象只不过是意志的镜子。正是意志构成了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事万物的基础和本质,对人而言,人的行为受生存意志所支配,有意志就有欲望,有欲望就会有失望,痛苦由此产生。叔本华悲观地总结:“痛苦对生命来说是本质的,所有生命就是痛苦,每一部生命史就是痛苦史。”忧郁气质尼采遇见悲观主义叔本华,完全是绿豆看蛤蟆------对上眼了。从此,尼采开始站在叔本华的肩膀上开启自己的哲学之路。&&&&&&
1868年,24岁的尼采与54岁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人生若只如初见。瓦格纳当时已是德国音乐界乃至思想界的大师,他用音乐来诠释叔本华的哲学,赋予音乐思想性和哲学意味。瓦格纳综合浪漫主义幻想,宗教思想,民族观念,并用特殊的和声与配乐表现手法独创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乐剧”。此君当时在巴伐利亚开个音乐
会其轰动效果就好比今儿个王菲在工体,周杰伦在小巨蛋开演唱会------一票难求!粉丝尼采遇见偶像瓦格纳,内心狂喜,他写信道:“我发现了一个人,他感动着我,他是天才。”瓦格纳也相当欣赏这个有思想的小朋友。可惜,多年后,尼采反对基督教,而瓦格纳却越来越对宗教仪式感兴趣,思想逐渐被基督教所占据。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之后,尼采表现出强烈失望。两个人的关系因为小三------上帝的插足不得不宣告结束。正可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在和瓦格纳相处的蜜月期,尼采出版了第一本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书我客观地讲思想性不见得能排第一,但美学价值却独一无二。尼采在书中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希腊艺术是在日神阿波罗(Apollo)和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这两种精神的相互激荡中产生。日神阿波罗代表着光明和理性,希腊
人崇拜日神于是有了阿波罗艺术(史诗、雕刻、绘画);而酒神狄奥尼索斯狂醉之后将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强烈生命力爆发出来,激起希腊人奔放又波涛汹涌的生命欲望,于是他们引吭高歌载歌载舞,形成狄奥尼索斯艺术(音乐、舞蹈)。而古希腊艺术智慧的最大成就-----希腊悲剧就是在日神和酒神这两种精神的相互作用相互冲击下产生。希腊悲剧最初采用人头羊头神合唱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踏着音乐的节拍,手足舞蹈。狄奥尼索斯的狂欢诱发阿波罗的幻想,希腊人爆发出
生命欲望创作冲动。而这正是希腊悲剧精神的精华!尼采在书中还猛烈抨击苏格拉底,认为苏格拉底只是“在象牙塔上建造概念”,他没有悲剧精神,不了解希腊诗歌,只不过对荷马史诗中那浅薄的理论有所掌握。苏格拉底之后,希腊那种大刀阔斧开天辟地的创作精神消失了,哲学衰落,艺术暗淡,只剩下庸俗浅薄的喜剧供人享乐。&&&&&&
1882年,尼采展开人生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追求姑娘:他对俄国姑娘莎乐美情不自禁,很快坠入情网!莎乐美是欧洲文化史上的名媛,她才貌双全,和尼采、里克尔、弗洛伊德关系都非同一般,她的追求者都能有一个加强连。正可谓自古英雄难过女人关,尼采跌跌撞撞拜倒在莎美人的裙子下,可文学女青年莎乐美只爱慕尼采的才华,却不爱慕他本人。尼采一封封求爱信换来莎乐美一次次写拒信。在爱情里,尼采卑微如乞丐和流浪儿,最后一次被拒后,尼采心灰意冷,看破红尘,成为背包客开始行走天涯!还好,尼采没变成徐霞客时时更新微博:“哥在华山之巅,哥在南海之滨!”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地理事业奉献光和热。背包客尼采吸天地之灵气,沐日月之光华,进入了他一生创作的巅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
如果你热爱哲学,可又嫌弃它深刻晦涩三天翻不了两页,那么我建议你一定要先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会彻底颠覆你对哲学的偏见。这本书与其说是哲学书不如说是哲学诗,它没有令人窒息的教条,呆板停滞的体系。阅读它,你会感到泉水跃动成洪流奔驰着,时而热情跳跃,时而变幻无穷。书中尼采借祆教教主查拉图斯特拉来宣说自己的思想,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上帝死了”“强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全书除序言外,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一篇尼采提出了“精神三
变”:“由精神变为骆驼,由骆驼变为狮子,最后由狮子变为婴儿”。骆驼的吃苦耐劳隐忍负重代表着精神对理想的敬畏;凶狠的狮子代表了信仰的破灭,虚无和自由精神的时代;而婴儿代表着对虚无的战胜,对生命以及人类天真纯洁的肯定,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到来。关于“上帝死了”尼采编了两个故事:上帝因怜悯而窒息身亡,上帝因嫉妒而笑死。基督教自文艺复兴以来濒临解体,尼采认为上帝只是个假设,对于宗教所倡导的拯救和赎罪纯粹是人类精力的白白耗费。上帝死后人类应进行“一切价值重估”。尼采杀死上帝其实要为了抬出他的“超人哲学”,追求超人来代替对上帝的膜拜。超人不是人们理解的对拿破仑对凯撒搞英雄崇拜,超人是一
种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观即:“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终点。”尼采的超人是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披荆斩棘,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死士精神!&&&&&&
其实,当资本主义社会遭遇文明危机,马克思和尼采分别指出了两条普救众生之道。马克思告诉大家,你之所以被异化是因为私有制是因为分工,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才能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实现人的真正意义地解放;而尼采会告诉你:“上帝死了”我们要“重估一切价值”。他诉诸人的心灵和意志,试图用“精神
革命”来解决普遍的危机。我可以举个简单例子帮助大家消化二者的区别:假如你最近正在失恋33天又假如你正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是卧底游戏规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