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河南大饥荒人吃人最感人的地方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_温州视线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5:56 来源&未知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有人直接饿死在路上。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大人小孩扒树皮。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这个人嘴里衔着草根?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路有饿死骨的真实景象。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农村一片凄凉。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全家老小扒树皮当粮食。可是树皮扒没了,吃什么?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这些树皮怎么吃得下去?那时候的人真苦啊。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小孩好像不是很瘦,比非洲难民要胖一点,可能那时候大饥荒刚开始。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灾民在捣树皮,树皮放在石臼里捣烂再吃。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小孩也学会扒树皮。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灾民饿得直接抱着小树啃树皮。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树皮都被扒光了。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
1942年河南大饥荒是旱灾引起的,河南大饥荒发生在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绝收。河南大饥荒真实场景惨不忍睹,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
1942年河南大饥荒:大旱之后,又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据估计,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
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绝收。从1941年开始,地处中原的河南开始出现旱情,收成大减,有些地方甚至已经&绝收&,农民开始吃草根、树皮。国民政府对此似乎了解不多,不仅没有赈济举措,赋税还照征不减。
编辑: 温视
发表您对“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真实场景”的评论
- 隐私政策 -
视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日 14:19:22
【1942河南大饥荒】
摘要:1942年,河南一场旱灾,致死300万人,致使300万人逃亡,灾难深重。然而,更可怕的是,很少有人或者典籍提及这段历史。《大公报》评论《看重庆,念中原》 一位老人的沦陷区记忆 1942年,豫东豫北部分地区已经沦……1942年,河南一场旱灾,致死300万人,致使300万人逃亡,灾难深重。然而,更可怕的是,很少有人或者典籍提及这段历史。
《大公报》评论《看重庆,念中原》
一位老人的沦陷区记忆
 1942年,豫东豫北部分地区已经沦陷。由于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很多数据无法统计,很多史料无法保留。
那段河南伤痛的记忆,现在只保留在一些经历过那场灾难的老人们的脑海中。
在延津县的一个小村庄,85岁的老人向我们讲述了他逃荒的经历。
【战火纷飞,灾情无法统计】
1942年,豫北豫东的部分地区已经沦陷。那些地区是战争的灾区,也是自然灾害的肆虐地。因为是沦陷区,关于他们的资料战后几乎尽数遗失或销毁,死亡人数、灾情更是无从统计。他们灾情如何?又会如何生存?
河南商报记者赶到沦陷区之一的延津县。这里是刘震云的老家。他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素材有很多来自这里。
《延津县志》上说:民国31年,旱灾,减收十分之六。延津位于黄河之北,亦是重灾区,可当地对灾害的记录,除去《延津县志》上寥寥数语外,再无其他。
河南商报记者在延津县政协文史委遍翻资料,没有新发现,见不到老人回忆文章。一位工作人员歉疚地说:“不好意思,你们跑了这么远。”
我们没有抱怨的意思。对于那场中国近代史上的大灾害,和延津县记载情况类似的地方大有。
这是历史记述的方式,也是历史在政权更迭大变局下的命运。在那场大灾害六七年后,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国民党政权逃亡台湾,加上当年这里属于沦陷区,日伪统治,资料断档也在情理之中。
【一路要饭,逃到山西】
问及刘震云,延津县政协文史委崔姓主任告诉我们,刘震云的老家就在延津县魏邱乡李恩村。
在李恩村,说起刘震云的名字,村里的王大爷冲我们嘿嘿一笑,“他早就不在这里住了,不过家里的老宅子还在。”这是一所老院子,院里的三间平房有些年岁了,上世纪70年代后,院子也经过几次修整。
刘震云的侄子说,刘震云8月初曾经回到老宅子里为电影《温故一九四二》拍摄片段,“估计冬天还得回来拍。”
在村子上,我们碰到85岁高龄的老人王富臣,民国31年的大旱,他依稀记得。
那是一个到处逃荒的年代,王富臣跟着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叔叔一起往西逃荒去了。老天大旱,村里没啥吃的,村民们都逃荒去了。王富臣是个独子,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少见的。不幸的是,他的父母在他4岁时都死了,他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
1942年春节,他和爷爷奶奶在家喝了一碗稀汤,喝过汤后到门外和叔叔会合,全家人就上路了,一路要饭,要到了山西。路上,家人听说去洛阳坐火车的话,沿途会遭到日本人炮击,于是,全家人决定不坐火车,改沿太行山一路步行,最后硬是走到了山西。
“我们在那里待了几年,一直到日本投降才回来。”王富臣说,他只记得逃荒前村里啥吃的都没有了,人饿死不少,不想死的都逃荒了。
王富臣一家是逃得比较早的,与他们相比,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场灾害的严重性,他们还在苦苦坚持。
[编辑:王素娟]
您可能还关注:上传时间: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镜头_军事头条-爱微帮
&& &&& 1942年河南大饥荒真实镜头
  一位美国记者和一名中国作家,彼此相隔近半个世纪,借助通过“接力”方式谱写的文字,令那场于1942年席卷中原大地的浩劫的真相得以流传后世。  冯小刚指导的电影《一九四二》亮相银幕,将镜头对准70年前的中原大地—一段被战乱、饥饿与绝望所充斥的历史,随之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九四二》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89年。当时,该片编剧、作家刘震云从好友钱钢那里头一次听说发生在老家的大饥荒,并且受后者委托回到故乡—河南延津县王楼乡老庄,试图通过探访亲历者,为那场浩劫留下一点记录。死亡每时每刻都会降临到河南百姓头上  尽管天灾人祸导致饿殍遍野,百姓的生死彼时并未在庙堂之上引起太大波澜。据记载,上一个像刘震云那样去河南寻求真相的人,还是时任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后来的普利策奖得主白修德。这段往事缘起于他读到《大公报》当时的报道《豫灾实录》:  “今日河南已有成千上万的人正以树皮(树叶吃光了)与野草维持着那可怜的生命。‘兵役第一’的光荣再没有人提起,‘哀鸿遍野’不过是吃饱穿暖了的人们形容豫灾的凄楚字眼。”  这是真的吗?撰写报道的记者已被下狱,白修德决心亲自前往河南,一探究竟。之后的几个星期,他几乎崩溃,“那些事情让我至今难以相信,哪怕战争结束后,我也不能原原本本告诉别人。”卖一口人,换不回四斗粮  “我的笔记告诉我,我只是在报道我所见到的、所证实的事实……狗在路上啃人的尸体,农民趁夜色降临后寻找人肉,每条公路上都有弃婴在号哭、在死去……”  白修德的采访之路,始于1943年初春一个寒冷的黎明。他与《泰晤士报》记者福尔曼从潼关(河南进入陕西的必经之地),逆着逃荒的滚滚人流,深入河南腹地。添加美女微信号:miwa6688让你深夜不寂寞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单一的,一家一户所组成的、成群结队、一眼望不到头的行列”,空气里弥漫着小便与汗液混杂的味道,破旧的火车车顶上挤满了人。不再指望回家的受灾民众,把最值钱的衣服穿在了身上,一片黑蓝色中有一点红,那是一名妇女污渍斑斑的嫁衣。  惨烈的死亡场景随处可见。白修德看到,粉碎流血的断肢残臂,散落在铁轨旁,那是没有扒住火车而不慎坠落者留下的痕迹。一个母亲把两岁的孩子煮熟了充饥,另一位父亲也杀死了亲生骨肉,然后囫囵下肚,还有一家人把军队交给他们收容的儿童,啃得干干净净……  1942年,河南夏秋两季没有下一滴雨。刘震云的外祖母回忆,“地裂得像小孩子嘴”,“往地上浇一瓢水,滋滋冒烟”。农民收获的粮食仅有往年的三成,其中绝大部分又被抽了税。到年底时,树皮几乎被剥光,草根也已被挖完,“猪尽是骨头,鸡饿得连眼睛都睁不开”。  百姓则成了一副副喘气的骨骼模型。没法扒火车逃难的,扶老携幼,独轮车父推子拉,六七十岁的老夫妻喘喘地负荷而行。在绝望中,有男人杀妻弃子,然后投井自尽。  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还记得,她的二叔饿昏在路边,饥民跑过来,割前者身上的肉吃。二叔疼醒了,惨呼:“我还中(还能活下去)”,得到的回答是:“你不中了,救救我吧。”  根据国民政府的统计,1942年,旱灾与蝗灾袭击了河南全省110个县,500万人受灾。在人贩子那里,妇女的售价跌了九成,壮丁的售价跌了三分之一,卖一口人,换不回四斗粮。  在家乡的麦秸垛旁,刘震云遇到了曾亲历饥荒的老者郭有运。老人嘴已漏风,刘震云还是尽力听懂了他在逃荒路上的遭遇:一家六口人,刚上路,他娘就病了,为了治病卖了小女儿,可娘还是死了;走到洛阳,大女儿患天花去世;扒车去潼关,儿子掉到火车轮下轧死了,最后和老婆到了陕西,给人放羊为生,老婆嫌跟他生活苦,跟着人贩子跑了……  “我逃荒为个啥?为图大家有个活命,谁知逃来逃去就剩下自己,我还逃荒干什么?”郭有运禁不住潸然泪下,“早知这样,这荒不如不逃了,全家死还能死到一块儿……”  无数像郭有运那样的普通中国人挣扎求生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进入相持与转折阶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中落败,苏联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坚守,纳粹德国密谋“最终解决”犹太人  这些,也许才是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最关心的。实际上,与众多留驻史册的大事相比,发生在中国腹地的饥荒在当时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过后也没多少人愿意回味。添加美女微信号:miwa6688让你深夜不寂寞  然而,在这场悄然无声的灾难中心,白修德多次目睹了权势者的丑陋:“军队强行从农民那里抢走粮食;省政府在当地军队的威胁下,试图封锁消息,不让任何人走漏风声。……中央政府提供的赈灾资金是2亿元,实际上它们根本没有到达灾民手中。”  同一时期,“中央社”依然宣称,“豫省三十一年度之征粮征购,虽在灾情严重下,进行亦颇顺利……据省田管处负责人谈,征购情形极为良好,各地人民均罄其所有,贡献国家。”  了解真相的《大公报》主编王芸生在愤懑中写道,“这‘罄其所有’四个字,实出诸血泪之笔”。这篇社论一出,《大公报》旋即被当局勒令停刊。  彼时,几十万中国军队驻扎在河南严防日军进犯,这么多官兵的粮草,全靠当地自行解决。白修德遇到的农民忍不住告诉他,每亩地产15斤的粮食,抽税要抽13斤。  美国驻重庆领事馆秘书、后来成为“中国通”的谢伟思,也在一份发回华盛顿的报告中写道:“在少数地方,(当局)显然使用了军队对付人民。吃着榆树皮和干树干的灾民,被迫把他们最后一点粮食种子交给税务机关。身体虚弱得几乎走不动路的农民,还必须给军队交纳军马饲料。这些饲料比起他塞进自己嘴里的东西,其营养价值要高得多”。  而在河南,面对“横征暴敛”的指责,一名军官对白修德坦言:就算老百姓饿死了,这土地也还是中国人的,可是如果当兵的饿死了,国家就会变成日本人的。  另一方面,身处大后方的蒋介石“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灾”,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的报灾电,被他骂是谎报滥调,并且“严令河南的征实不得缓免”。河南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在重庆召开的大会上,声泪俱下地讲述河南灾情,也没得到任何实质性回应。  也有人指出,彼时的河南随时可能失陷,在国民政府高层看来,“不能让粮食资敌”或许比灾民的生死更重要。无论原因为何,冷冰冰的结局是:百姓,除了忍饥挨饿,就是背井离乡,最终,约占全河南省十分之一的人口投入了死神的怀抱。  “这场灾难就是人为的”  对这场夹杂了太多人为因素的灾荒记录到一半时,刘震云清楚地意识到,美国记者白修德必将成为他这篇作品的主角。对不堪回首的1942年,政府回避,媒体噤声,亲历者麻木;翻遍了史料,白修德竟然是当年惟一一个揪心那数百万灾民命运的外国新闻工作者。  白修德的记述震撼着刘震云的心—他写道,最令人难过的并非流血,而是不明白眼前的景象是怎么回事,那么多流离失所的灾民,那么无组织的迁徙  给《时代周刊》发完了稿,白修德决心让中国最高层知道在河南发生的真相。几经辗转,他在宋庆龄的帮助下见到了蒋介石,向这位中国元首展示了自己拍摄的野狗吃人的照片。据说,蒋介石见到照片后“浑身颤抖,显得深受震动”。随后,对河南的救援启动了。  一位神甫后来写信告诉白修德,自他们离开河南后,粮食就不断涌进来,省政府在乡间各地设立了粥站,军队拿出的粮食也帮助了许多人,“同时也证实了我以前的判断:这场灾难就是人为的,如果当局有这样的愿望和意志,任何时候他们都有控制局面的能力。”  不过,白修德当时并不了解,蒋介石震怒之余,带来的是人头落地—对令灾情真相曝光的相关责任人的惩罚,是从帮白修德发稿去纽约的洛阳电报局职员开始的。数万官兵竟被同胞缴械  1943年,河南省大部地区落入日军之手。侵略者为了笼络人心,给奄奄一息的饥民发放了救命的军粮。由此导致的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农民们用猎枪、大刀和铁耙把自己武装起来,将大约5万名曾经强征他们粮食的军队缴械,让措手不及的中国官兵在前后夹攻下迅速溃败。  国民政府的战区司令官汤恩伯仓皇撤离时,政府控制的仓库中尚存有100万袋面粉,够20万人吃一年,这些宝贵的物资,到头来还是全部落入了日军之手。  但无论如何,在河南乡间,人们终于吃上了饭,历时近一年的灾难终于划上了休止符。  斗转星移,这场不堪回首的大饥荒渐渐沉入了岁月深处。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刘震云回到家乡,试图重新发掘自己外祖母脑海中的历史:“姥娘,五十年前,大旱,饿死许多人!”  老太太一开始却显得有些茫然:“饿死人的年头多得很,到底指的哪一年?”  河南大饥荒的亲历者与他们的后代,似乎已把这场死亡人数相当于三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浩劫忘得一干二净。当然,其中大概也有不少人,是刻意不想去唤醒那段黑色的记忆。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支付稿酬,谢谢!联系邮箱:,电话:010-6---------------------------------------------------------------------------------------------------------------你的东西我偷走了一天晚上,小偷溜进香江市常秀街邮筒对面的一间咖啡厅,偷走了10000元(100张100元的)纸币。但小偷刚跑出十多米,就因形迹可疑被警方抓住了。就在这时,遭窃的咖啡厅老板也来报案。于是就对小偷进行了搜身,希望可以找到被窃的钞票。奇怪的是,此人非但没有那10000元,就连一分钱有没有。此人终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但警方并没有放弃破案的机会,于是继续暗中监视他。过了一两天,果然看到那个嫌疑人顺利的取走了10000元钞票。那么,这个小偷行窃的晚上,把偷到的钞票藏到哪里去了?而且事过之后,此人惟恐警察盯梢,从未再踏进现场一步。他既然不再踏入现场,同时又无共犯,那钞票到底飞到哪里去了?按住下面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历史老师不讲的课”后,回复“C111”显示答案,绝密内幕等你来揭开!● ● ●观 看 更 多 精 彩 视 频▽长按下方图形识别图中二维码立即观看
点击展开全文
《军事头条》是中国最权威的军事新闻网站,汇聚世界各国的精彩军事内容,为您推荐最热的军事新闻,让您了解各国的军事动态。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42年河南大饥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