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天下之华夏宏图攻略 这个游戏为什么试玩会卡在选择势力哪里 求大神教 还没有买 我就

秦末汉初的中国大地可谓是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那时云集了中国古代最慷慨豪迈的诸侯、最有智谋的文臣和最善于作战的武将,一场场你死我活的激烈争斗在中原大地上屡屡上演。在这里我要介绍的就是这些豪杰之中一位,他将机智和狡黠融为一体并将之运用到极至,一生之中虽然时时身处险境,却每每能够化险为夷,他就是西汉初年的奇计宰相——陈平。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以下资料根据司马迁的《史记》改写)  
陈平出生于阳武,这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旧地。陈平家境贫寒,家中只有兄嫂和自己三人。别看他的兄长陈伯是个农夫,但是却有惊人的远见,可以说没有他兄长的支持,就没有后来奇计百出的陈相国。陈伯虽然只有三十亩薄田,但是却全力以赴地供自己的弟弟读书、游学,陈平本人也酷爱读书。在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完美结合下,陈平终于学有所成。  
不过家里养着这么一个干吃饭,不干活的“废物”,即使陈伯不在乎,有人却再也忍不住了,那个人就是陈伯的妻子,陈平的大嫂。某一天,有人问陈平:“你们家这么穷,怎么看你的样子好像长得还不错呀,不但不瘦反而有发福的倾向,敢问你们家每天都吃什么呀?”陈平还来不及回答,旁边的陈大嫂按捺不住发起了牢骚:“他能吃什么好东西呀,无非就是粗糠杂粮呗,我们家里可没有山珍海味供着他。家里有这么个像太爷一样的小叔子,真不如没有来的干脆。”这话不知怎么的传到了陈伯的耳中,陈伯二话不说,休掉了妻子,干脆一心一意地供养兄弟成才。  
正所谓男大当婚,转眼陈平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不少人为他介绍了女家,没想到都被陈平一一拒绝。陈伯觉得奇怪,问他兄弟是怎么回事。陈平傲然说道,这些女方家境平平,见识粗鄙,非我所能看中的。陈伯苦笑道:“兄弟,哥哥知道你胸怀大志,见识不凡。不过就咱们现今这般境况,也只能找这样的人家呀!”陈平微微一笑:“兄长不必担心,小弟心中早已有一人选了。”陈伯听罢将信将疑。  没过多久,城里一户人家出了丧事,陈平前去帮忙。正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外面来了一人。陈平认得此人名叫张负,乃是城内有名的富户。这张负一进门,一眼就注意到了陈平。原来陈平是远近有名的美男子,相貌出众,再加上读过书,做起事来井井有条,因此在这一班人中间显得鹤立鸡群。此时的陈平干活更加卖力,着意地表现,希图获得张负的好感。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鄙夷陈平的为人了,堂堂的大汉相国怎么会是这样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呢?您且慢下结论,陈平自有他的道理。  
再说丧事办完之后,陈平回家,张负尾随在后。到了陈平家门之外,张负着实做了一番考察。他发现,陈平家确实穷的叮当乱响,但奇怪的是,从门口的车辙印记来看,似乎经常有名人长者前来拜访,看来陈平结交的朋友绝非凡俗可比呀!那么张负怎么能够通过车辙印记作出这样的结论呢?原来,秦汉年间,长者所乘之车称为安车,其车辙和载运的货车截然不同,内行人都可以通过车辙来分辨是何种车型,自然也可判断乘车之人的身份了。  张负满心欢喜地回到家中,对自己的儿子张仲说,我给孙女找了个婆家,就是城里著名的才子陈平。张仲一听不禁叫苦不迭:“爹呀,你不会是老糊涂了吧。谁都知道陈平此人好逸恶劳,出了名的书呆子一个。家里又是一贫如洗,我的女儿怎能嫁给这样的人家呢?”张负冷笑一声:“像陈平这样气度不凡,注重仪表的饱学之士,你说他会安于贫穷的现状吗?”于是张负下定决心,要将孙女嫁给陈平。  
张负愿意嫁女,陈家可未必敢要。原来这张负的孙女已经出嫁五次了,次次都是嫁过去不久丈夫即遭横死,张女从此落下个勊夫的恶名。因此张家虽然家财万贯,孙女始终无人问津。但是勊夫的说法吓得倒旁人,却吓不倒陈平。饱读诗书的陈平深谙“怪力乱神,子所不语“的道理,多少年后的腥风血雨都没有让他畏惧,更何况眼前这虚无缥缈的迷信之说呢?陈平在丧礼中的一番刻意的做作,其目的就是为了迎娶张女。陈平早就看中了张家的财富,他要让这笔财富为自己日后的飞黄腾达铺平道路。  
张女终于嫁到了陈家,张负不但为陈平准备了丰富的聘礼,还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供二人生活。此时的陈平已经衣食无忧,他抓紧时间出外游历,结交朋友,为下一步施展自己的宏图壮志奠定基础。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陈平蜗居在小小的偏僻县城之内,整天无所事事,他能够有多大的志愿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件小事。  某日,乡里分肉,身为社宰的陈平三下五除二分配完毕,丝毫没有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众人拿到肉之后,纷纷表示满意。大家都称赞陈平,到底是读书之人,办事就是有条不紊,干净利落。陈平却笑而不答,待众人离去之后,他望着空空如也的肉案感叹道:““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在他眼中天下就是自己肉案上的一块肥肉,他要从一个小小的社宰一跃而为执掌天下的宰相,让所有的百姓都看看,自己是如何完美无缺地分配这块肥肉的。  
空有壮志无有机会,再大的英雄也会埋没在草莽之间。不过陈平是幸运的,没过几年,天下终于大乱了。大乱对于普通百姓是灾难,但是对于不安于现状的豪杰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首先是陈胜揭竿而起,他派周市平定了魏国的旧土,并立魏咎为魏王。汹涌澎湃的革命形势让年轻气盛的陈平热血沸腾了,他辞别兄长,和乡里的几个少年一起投奔魏咎,准备好好地干一番大事业。魏咎正在用人之际,马上封陈平为太仆,太仆位列九卿之中,在当时算是个不小的官职了。所谓在其位,谋其政,陈平初掌重权,当然想有所作为了。他殚精竭虑地向魏咎献计献策,满心希望能够恢复魏国当年的荣耀。无奈魏咎却是一个昏主,他不但不采纳陈平的计策,还听信谗言,对陈平产生了怀疑。陈平一看情况不妙,“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赶紧溜之乎。  
当时中原大地已经是烽烟四起了,威望最高,闹得最红火的就是楚国大将项羽。陈平也慕名而去。要说项羽这个人,礼贤下士这一点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他不但赐给陈平高官厚禄,还把客居在楚国的魏人交给他指挥,让他攻打反叛的殷王。这对陈平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他轻松地完成了任务得胜回朝,项羽自然又是一番重赏。本来陈平在楚国的官运就会这样一路平坦地走下来。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刘邦。楚汉相争之际,刘邦收服了本已归顺楚国的殷王,这可让火爆脾气的项羽愈发地暴跳如雷了。干掉刘邦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迁怒于人却可以暂时消除自己的怒火。项羽下令把当时平定殷王的楚国将领全部诛杀,谁让他们事情做得不干净,让殷王一再反叛的呢!这样一来,首当其冲的就是陈平了。没奈何,又一次错择明主的陈平继续了自己的逃亡生涯。当然陈平走的时候还算对得起项羽,他把项羽赐给自己的金银和印信原封不动地留了下来,自己只身仗剑逃亡。  
  继续啊
这一次的逃亡可谓一波三折,甚至险些要了陈平的性命。事情是这样的,一天当陈平搭乘一艘渡船过河时,船上的船夫却盯上了他。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因此盗贼蜂起,劫掠之事随处可见。这艘渡船的船夫就是几个小蟊贼。他们发现陈平仪表堂堂,衣饰华贵,认定他是一个打了败仗出逃的将军。将军出逃,随身肯定会带上很多值钱的东西,如果能够做掉这笔买卖,很可以发笔小财呀。几个船夫贼眉鼠眼的模样惊动了陈平,聪明如陈平者怎么会看不出来这几个坏蛋的动机呢?无奈现在船正在河中间,对方人多势众而自己又手无缚鸡之力,打起来绝对只有束手待毙的份儿。怎么办?此时陈平狡黠的本性就显露无疑了。他借口天气太热脱去了外衣,光着膀子身上只穿了条短裤,手里拿着宝剑悠闲地刺着船帮。这下几个蟊贼傻眼了,他们用眼光搜索了一下陈平脱去的外衣,看样子衣服里不可能藏着什么珠宝。再看陈平手擎宝剑,神态自若,此人莫不是个剑术高手?既然他没带什么财物,那我们也犯不着惹他。船夫们互相使了个眼色,无声无息地放弃了这次抢劫行动。一场灾祸就这样消弭于无形了。  
躲过了这场小灾,但怎么躲过项羽的追杀呢?看来只能去投奔项羽的对头刘邦了。于是,通过一个叫魏无知的人,陈平被引见给了汉王刘邦。这批被引见的共有七人,陈平是其中之一。刘邦对待贤士的态度比起项羽来可差多了,他辱慢文人学士的行为是众人皆知的。接见陈平等人时,刘邦连问也懒得问两句,直接就说道:“行了,大家都各回自己的寝帐休息吧。”别人都走了,唯独陈平心有不甘,他投奔刘邦是来施展自己的抱负的,刘邦根本就不搭理自己那算怎么回事。他看着其他人出了帐,斗胆向沛公说道:“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这下轮到刘邦吃惊了,很少有人会这么直愣愣地和自己说话,这反倒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两人开始了一番谈话。司马迁没有公布谈话的内容,但是从结果我们就可以猜到这次谈话是多么的成功。陈平立刻获得了刘邦的信任,沛公即日就委任陈平为都尉,不但可以和自己同乘一车,而且还负责管理亲信的护卫军。  
消息一经传出,全军大哗。对于这样一个楚国的逃兵一跃而为刘邦身边的重臣,很多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尽管人怨沸腾,反而激发了这位沛县亭长的无赖性格。人们愈是议论,刘邦愈是重用陈平。及至刘邦撤退到荥阳的时候,干脆任命陈平为亚将,辅佐韩王信驻军广武了。  
一个文弱书生获此殊荣,跟随刘邦多年的老弟兄可不干了。刘邦的老乡兼老臣周勃伙同灌婴准备向刘邦说道说道。这个周勃就是后来和陈平一起平定吕氏之乱的绛候周勃。尽管提起后来的平乱,世人总是把陈、周二人相提并论,其实两人的关系一直都不怎么样。这次的进言,就是周、陈二人矛盾的初步表现。周勃告诉刘邦,陈平此人道德极其败坏,品性极其不端。听说在家乡的时候,就有人传闻他私通自己的嫂子(此嫂只怕并不是被陈伯逐去的那个嫂子,而是陈伯后娶之妻)。来到汉王军中,陈平又多次收受将领的贿赂。他对待那些行贿的将领优礼有加,对那些拒绝行贿的将领则是恶语相向,这等贪财好色之人怎能担当要职呢?另外,陈平是楚国叛逃过来的人,先前又辅佐过魏咎,这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叛逆小人,在汉王军中恐怕难以服众呀!  
国人向来最为重视道德品质,刘邦听到他们这样说,心里也有点打鼓了。他找来陈平的荐举人魏无知,把周勃等人的话说了一遍,想听听他的看法。这魏无知真个是名如其人,颇有点“无知者无畏”的感觉,他对刘邦说,陛下谈论的是人的品行,我向大王推荐的是人的能力。两者完全南辕北辙嘛!这么说吧,就算是大王找来一个道德楷模来任职,如果他不能为大王出谋划策,大王要他何用!现在是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大王最需要的是奇谋善断之士,陈平就是这样的人物。您只需要注意陈平是否能够辅助您安定天下就行了,他盗嫂受金的事又有什么值得多虑的呢?  
魏无知这番话放在现在,身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很多人肯定会举双手赞成的,因为今人崇尚的是“不论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过时光倒退一千二百年,古风毕竟纯朴,刘邦再怎么觉得有理,心里还是有些别扭。他又把陈平找了来,想听听他本人的说辞。陈平对这一天的来临是早有准备的,听过汉王的责备,他从容回答道:“臣从前确实跟随过魏咎,可惜他不听从的我的建议,所以我投奔了楚国。项羽虽然礼待贤士,不过却从不信任我们,他任命的高官要么是项氏家族的人,要么是他妻子的兄弟。就算是有奇人异士他也不会任用的。项羽不会用人,而汉王善用贤士,我当然要投奔汉王了。但我可是两手空空过来的,身无分文,迫不得已才收受了一些金银以资用度。如果大王认为我献的计策能用就用,不能用那么我情愿献出所得金银,告老还乡。”最后这两句话颇有点悲壮凄凉的味道。刘邦听到这里深受感动,当面向陈平谢罪,表示自己误信人言,错怪了先生。自此之后,刘邦越发重用陈平,拜他为护军中尉,并厚礼赏赐。消息传开,诸将看到刘邦如此固执也就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当其时也,正是楚强汉弱之际。刘邦被项羽堵在荥阳城内数月无法突围,想尽办法也逃不出去,最后向项羽割地求和也无济于事。这下可把刘邦郁闷坏了,他找来陈平聊天,。问道:“现在天下纷争,群雄并起,也不知道谁最后能够夺取天下,我辈之人最终会落个什么下场呢?”  
陈平明白刘邦的意思,接着他的话往下说:“当今天下有能力成就霸业的只有汉王和项羽两人。项羽爱戴贤士,谦恭对人,但是说到论功行赏,项羽却过于看中手中的爵邑,不愿轻易赏赐他人。因此能人志士投奔他的多,依附他的很少。汉王您正好相反,待人辱慢无礼,对于钱财爵位您却看的很轻,动辄重赏于人。因此讲究礼仪的士子不会跟随您,那些头脑愚钝、贪慕钱财的小人反倒蜂拥而至。你们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您能够取长补短,则天下早就平定了。只可惜…”陈平的意思是只可惜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大王您不可能成为那样的贤君,但这话肯定不能说出来。  陈平接着说,既然情势发展到了这一步,只有审时度势解决问题。陈平认为,项羽手下虽然战将如云,但是真正倚为心腹的不多,首当其冲的就是范增,再就是钟离昧、龙且等寥寥数人。汉王只要愿意出钱,我保证能够让楚国君臣互相猜疑,自相残杀。到时候我们趁虚而入,楚国必定不攻自破。  
刘邦当即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作为活动经费,并且特别指出,这些钱你日后不用出发票,不用留收条,可着劲随便花,反正只要能够办成事就行。陈平欣然领命。  有了这笔巨额活动经费,公关专家陈平先生可就如鱼得水了。他往返于楚汉之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向楚军宣扬:钟离昧等人都是为项羽立过大功的人。项羽却连半块土地也没有赏赐给他们,真叫人寒心。现在这帮人心理不平衡了,他们准备投奔刘邦,反过头来打项羽,好为自己争得封王封爵的机会。  如果项羽头脑稍微清醒一点,他也不会相信这种无中生有的鬼话。无奈项羽此人天性刻薄多疑,本来他没有善待自己的那些功臣心中已经有鬼了,现在听说手下大将闹将起来,他马上信以为真,也就渐渐疏远了这些往日的肱骨之臣。  
项羽还不放心,又派了一位使臣前往汉军营中想打探消息,证实自己的大将是否真有反心。这位使者到了汉军营中,刘邦竟然出人意料用太牢这一最高礼遇来接见他。所谓太牢就是备齐猪、牛、羊三牲作为一种宴享招待客人,这相当于现在招待国家元首的级别了。  楚国使者颇有点受宠若惊,赶忙到刘邦面前感谢。刘邦认真看了看这位使者,突然勃然大怒道:“我原来还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使者,没想到竟然是项羽派你来的,早知道这样,我怎么可能用这样的大礼来招待你呢。赶紧的,把东西全部给我撤下去!”  
楚国使者遭此羞辱,满面通红地逃回楚军大营。见了项羽,他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一遍。项羽先是大怒,继而开始怀疑自己的亚父和汉军可能有所勾结。从此之后,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对亚父范增言听计从了。  
且说项羽围攻刘邦多日,攻城不下,将士多有烦躁。范增耐不住性子,建议项羽速战速决,一鼓作气拿下荥阳。免得到时候夜长梦多,让刘邦有机可乘逃之夭夭。放在往日,项羽马上会召集众将强攻荥阳,可现在项羽心想,范增让我速战速决其中不会有什么阴谋吧,他是不是和刘邦设好了圈套让我往里面钻呢?不行,我得自己拿主意,不能听任范增的摆布。他诸多推托,迟迟也不动手。范增七十多岁的年纪,脾气相当的急躁,一看当年俯首帖耳的“羽儿”现在越来越阳奉阴违,专门和自己对着干,心中既愤怒又难过。他一气之下,向项羽请求告老还乡。项羽犹豫片刻答应了范增的请求。这下范增是彻底丧失了信心,他马上收拾行装离开楚营准备回到彭城养老。一路上范增越想越气,越想越灰心,再加上旅途辛劳,年迈的他还没有到家就一命呜呼。一位雄才大略,曾经踌躇满志的老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范增的离去改变了楚汉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在兵力上项羽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楚国人才的日益凋敝已经为他日后的败亡埋下了伏笔。陈平得知计谋得逞,立刻开始了自己第二步的行动计划。他让刘邦派出二千女子冲出荥阳东门,楚军误认为刘邦要从这里突围,马上聚集重兵全力堵截。刘邦和陈平趁机从西门逃走,退入关内。在关内刘邦召集了被项羽打散的残兵和逃散的谋士,重整旗鼓再次东征,预备和项羽决一死战。  
第二年,刘邦手下的头号战将淮阴侯韩信大破齐国,占领齐国全境。韩信派人下书给刘邦,要求刘邦加封自己为假齐王。刘邦一听气得蹦起来多高,大骂韩信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竟敢要求主上给自己封王。他越骂越气,伸手就要赶走使者,责罚韩信。旁边的陈平一看事情不好,赶紧偷偷地踩了一下刘邦的脚面,同时使了个眼色。这一脚踩醒了刘邦,他明白重兵在握的韩信不是好惹的,惹翻了他,自己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目前最大的敌人是项羽,为了笼络人心,对韩信只能好言好语不能怒形于色。  
毕竟在川中待过数年,“变脸”这一绝技刘邦也算是小有成就,刚才还阴云密布的脸上马上变得阳光灿烂起来。他笑眯眯地对着韩信的使者说:“这个淮阴侯真是不够爽气。男子汉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做个什么假齐王呀。这样吧,传令下去,任命韩信为齐王,齐国所有的土地、百姓和军队全部归他一人节制!”韩信的使者兴高采烈地回去复命了,而站在汉王旁边的陈平也暗暗竖起大拇指,汉王就是汉王,气度果然不凡。看来当今天下能成大事者非他莫属,我陈平这回绝对是跟对明主了。  
主明则臣智,刘邦在陈平等人的辅佐下,最终消灭了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项羽,平定了天下,建立四百年的大汉王朝,是为汉高祖。  但是项羽的败亡并不代表着刘姓天下的一帆风顺。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各路大将现在都裂土封王,成为了一方的诸侯。身经百战、野心勃勃的他们是否甘愿就这样臣服于刘邦呢?刘邦越想心里越没有底,他越想心中的猜疑就越重。而在这些人中间,已被加封为楚王的韩信成为了刘邦心中头号的心病。  
大汉六年,刘邦的这块心病终于发作了。有人向刘邦密报,韩信要造反了!本来就对韩信畏之如虎的刘邦顿时大惊失色,他也不管消息的真假,连忙召开军事会议商讨韩信造反的事情。当刘邦宣布了韩信即将造反的消息后,众人哗然。会上的诸位将领群情激愤,强烈要求发兵坑杀反贼韩信,巩固刚刚建立的新生政权。这些人早就对韩信建立的莫大功勋眼热心跳了,现在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整治他的机会,众人岂能放过。  
御前军事会议成为了韩信的批斗会,但意想不到的是,刘邦听着众人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发言却一直沉默不语,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批斗会就这样不了了之。会后,刘邦把陈平找了来,此时此刻,他最信任的还是那个多次在危难时刻屡有惊人之策的陈先生。  陈平的态度出乎人意料之外,他反复推辞,就是不说自己的看法。最后实在被逼急了,这才问道:“不知众位大臣对此事是何看法?”刘邦明白陈平不想当这个出头鸟,于是就把众人议论的结果告诉了他,请他参谋参谋。陈平微一沉吟,问道:“这件事还有没有其他的人知道?”   “当然没有。”  “韩信知道吗?”  “他也不知道。”  “那我再问陛下,以陛下目前掌握的兵力和韩信相比孰强孰弱?”  刘邦老老实实地回答道:“韩信强!”  “那么你手下带兵打仗的将领有没有超过韩信的呢?”  “也没有。”  “对呀!论兵打不过韩信的兵,论将也没有超过韩信的,试问您凭什么来打败他呢?您要真就这样草率地出兵伐楚,我可真替您担心呀!”  
刘邦苦笑道:“ 陈先生,我就是考虑到这一点不知如何是好,才来找你商量的。我知道你已经成竹在胸了,有什么就赶快说出来吧!”  
“陛下,你一定听说过,古代天子到某处出游狩猎,必定要在那里大会诸侯。你这次不如假装出游云梦,就在楚国的西界陈州召集各路诸侯。韩信以为您只是去那里散散心,因此不会有所戒备。等到他来参拜您的时候,您只需要安排一个身强力壮的武士就可以轻轻松松地拿下韩信。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比您煞费苦心的调兵遣将要轻松得多呢?”  
刘邦大喜,于是依计行事,下旨出游云梦,并让诸侯到陈州来朝见天子。天子銮驾还未到达陈州,韩信已经闻讯亲自前往驿道旁迎接了。刘邦一见韩信,立即吩咐武士将他拿下,扔在后车上。韩信奋力大呼:“现在天下一定,陛下就想把我这样的功臣烹死吗?”刘邦回头冷笑道:“你还敢胡言乱语?你谋反的罪行已经败露,我这是拿你回去问罪的。”  
等到达陈州后,刘邦大会诸侯,当众宣布了韩信谋反的消息,把韩信的楚国重新收为己有。不过顾及韩信过去的汗马功劳,刘邦还是对他实行了宽大处理,仅仅将其贬为淮阴侯就不再追究了。  不管韩信的这场叛乱是真是假,反正在陈平的运筹帷幄之下,一场刀光血影被消弭于无形。刘邦当然要重赏这样的功臣了。他加封陈平为户牖侯,并且世袭罔替。陈平谦虚地说:“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当初没有魏无知的力荐,我怎么可能辅佐陛下您呢?”刘邦点头道:“你真是知恩不忘本呀!”于是再次重赏了魏无知。  
又过了一年,韩王信谋反(此处的韩王信并非淮阴侯韩信),刘邦带着陈平等人御驾亲征,满以为可以一举将叛军击溃。不料韩王信联合匈奴,将刘邦困在了白登山旁的平城,七日不能得食,史称“白登之围”。汉军人困马乏,军心涣散,援兵又迟迟不到,眼看大汉的开国皇帝就要成为胡人的奴隶了。不过大家都知道,刘邦并没有像后来的徽钦二帝一样被外族俘虏,困死在五国城。刘邦比赵佶幸运的是,在他身边有一位足智多谋的超级无敌幸运星——陈平。这次陈平又出奇招,竟然让数十万匈奴悍兵乖乖地闪开一条大路,放刘邦等人平安无事地回到京城。至于陈平使得是什么计策,历代史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也无从考证。事隔几千年,大家要想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恐怕只有搭乘时间机器跟随陈平先生亲身经历之后才能知晓了。  
话说刘邦脱险回朝,路过曲逆。登城一望,发现这里的房屋高大,气势雄伟,不禁失声赞叹道:“壮哉曲逆。朕纵横天下,阅城无数,只有洛阳和这里略相仿佛,其他地方与之相比完全就是相形见绌了。”他回头问身边的御史:“曲逆这里的户口如何?”御史回答:“秦始皇时,这里曾经有户口三万。近年来因为战火连连,人民四处逃散,这里的人丁日渐稀少,现在只剩下五千户籍了。”刘邦当即传诏,改陈平为曲逆侯,尽享全城食邑。  
刘邦从此认定陈平就是自己的护身符。以后他征讨陈豨和黥布时就让陈平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随,而自己也果然屡战屡胜。于是陈平的封邑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他总共增加了六次封邑,成为刘邦身边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在这些征伐过程中,尽管陈平的奇谋妙计层出不穷,但妙计的具体内容司马迁却讳莫如深。即使到了今日,我们对此仍然是一无所知。可能是那些计策太过神妙,连司马迁这样的史家也无从知晓。  
  哈哈,传说中的沙发。。。顶一个
  期待下文。
  刺船是说他帮着划船,
  多谢楼上更正  
  写的好,期待续篇
且说陈平一到长安,立即飞驰至宫中奔丧。在高祖皇帝的灵位前,陈平痛哭流涕,情状甚哀,就连铁腕铁心的吕后见之也不禁为之潸然泪下。陈平一边哭丧,一边还抽空向吕后汇报政事,以示自己虽然在国丧期间仍然不忘民生。吕后越发对陈平青睐有加,同时也怕他累坏了身体,就让他回家休息。陈平却执意要留守宫中,一方面守灵,一方面是护卫太后等人的安全。其实陈平说的比唱的好听。他留守宫中是为了防备一个人,这也是他星夜回驰长安的原因。  
这个人应该算是当前陈平最大也是最危险的仇家——吕嬃,吕后的亲妹妹。陈平和吕嬃的结仇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那就是陈平献计让刘邦捉拿樊哙。樊哙是吕嬃的丈夫,辱夫之恨,身为皇亲的吕嬃岂能容忍。陈平深知,吕嬃经常进宫觐见吕后,只要稍微向吕后进点谗言自己就会人头搬家。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终日守在吕后身边,不让吕嬃有进谗的机会。所以他才会以守灵为借口留守皇宫。蒙在鼓里的吕后对陈平颇为感动,封他为郎中令,在宫中辅导汉孝惠帝。  
事情果然如陈平所料,吕嬃多次进宫想要陷害陈平却无从下手,最后只得罢休。不过她的夫君樊哙终于苦尽甘来,不但被赦免了重罪,而且还恢复了原有的爵邑。  
转眼到了汉惠帝六年,相国曹参病逝,安国侯王陵被任命为右丞相,陈平担任左丞相,位次略低于王陵。  那么这个王陵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地位竟然高过了身为开国元勋的陈平呢。原来王陵也并非泛泛之辈。他是沛县的故人,和刘邦同乡。当刘邦还是沛县一个人人厌憎的无赖时,王陵早就是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一位人物了。当时的刘邦对这样一位名人尊敬有加,对待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般。这位王陵先生虽然是个文人,但是性格豪爽,敢于直言,因而深得民心。等到刘邦揭竿起义的时候,王陵凭借自己的威名也拉起一支队伍屯驻在南阳。后来刘邦入关进驻咸阳,成为威震华夏的一方诸侯。而同时起事的沛县老乡王陵尽管混得不尽人意,骨气到硬,不愿投奔刘邦寄人篱下。但是世事无常,刘邦转攻项羽之时,势力已经相当庞大。王陵眼看如果不审时度势,难逃覆灭的下场,无奈之下只得归顺了刘邦,在他麾下听用。想不到项羽也欣赏王陵的才能,想要招为己用。于是把王陵的老母接到军中作为人质,逼迫王陵归降。王陵听说母亲被软禁,赶忙派使者前来探望。王陵母亲在项羽面前虚与委蛇,佯装同意劝王陵归顺。实际上,在送使者回营的途中,她暗暗叮嘱对方,让自己的儿子安心在汉王手下带兵,不要挂念老母。说完,老人拔剑自刎。项羽闻听王母舍生取义,心中大怒,命人把尸体扔到油锅中烹之以泄心头之恨。头脑简单的项羽怎么会想得到,他这么做只会让王陵死心塌地地跟随刘邦,自己非但没有得到良将,相反还落下个残忍嗜杀的恶名。不过王陵这个人脑袋里也少根筋。在军中,他结交了一位好朋友,这人不是别人,却是刘邦的仇人雍齿。这让刘邦很不高兴。因此,王陵的仕途一直磕磕绊绊,极不顺利,跟随刘邦很久之后才被封为安国侯。王陵虽然算不上威名赫赫的开国功臣,但资历老,又是跟随高祖多年的老同乡,吕后为了博取个倚重老臣的名声,也就让他做了大臣中的一把手——右丞相。  
安国侯王陵当了两年的右丞相,汉惠帝就一命呜呼了。此时野心勃勃的吕后越发肆无忌惮地培植个人势力。她想将吕家诸人立为王侯,便找来王陵商量。耿直的王陵立刻当面直言不可。吕后又转问陈平,陈平马上点头称是。两相对照让吕后若有所悟。她认定陈平对自己惟命是从,而王陵性格倔强,又无甚大用,还不如尽早铲除为好。于是她使了一招明升暗降,表面上任命王陵作太傅,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政治实权。王老先生官场失意,从此闭门谢客,过了七年就郁郁而终。  
王陵离职,“好好先生”陈平被吕后扶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右丞相,他的空缺被辟阳候审食其取代。  
审食其是个见风使舵的高手。他也是刘邦的同乡。当年项羽在彭城把刘邦杀得大败,抓走了刘父和吕雉作为人质。审食其身为奴仆鞍前马后地服侍过吕雉,因此颇得吕雉的信任。刘邦得了天下,审食其也由此得道升天,作了侯爷。现在吕后重组内阁,想起对这位不辞辛劳的下人也该好好犒赏一番,于是就给了他这么个重任。这下可好,审食其立马成为当朝第一大红人,文武百官有什么事情都得找他来决断。  
再说吕嬃,因为丈夫樊哙被陈平算计过一直耿耿于怀,但始终找不到报复的机会。眼看陈平作了右丞相,势力越来越大,再不下手,恐怕就斗不过他了。于是她数次跑到吕后面前说:“陈平这个人当了宰相也没个宰相的样子。每天正事不做,除了喝酒就是和女人嬉戏,这种人还是趁早罢免为好。”说来说去,这话传到了陈平的耳朵里。诡计多端的陈平非但不收敛,相反愈加放肆。有人告诉了吕后,陈平果然如吕嬃所言,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吕后听了,心中暗暗高兴。为了拉拢陈平,她把陈平和吕嬃一同召入宫中,当面个陈平吃下了一粒定心丸:“民间俗语说‘妇孺之语不可用’。连那些粗鄙的平头百姓都知道不能听信妇人之言,更何况你我这样的人。所以你用不着怕吕嬃对我说了些什么,那些不过都是怨妇的胡言乱语,你认为我会相信吗?”  
聪明一世的吕后自以为驭下之道已经炉火纯青,她和吕嬃两人红白脸似的“二人转”戏法一定能够让陈平对自己感激涕零,鞠躬尽瘁。从表面上看,事实好像也的确如此,陈平对待吕氏王朝愈加得俯首贴耳,丝毫没有了对刘氏死忠的迹象。只可惜她还是低估了陈平的能力。天性的狡黠、深不可测的智慧再加上险恶环境的锻炼,陈平早已不是任何人能够左右得了的。实际上,吕、陈二人都在费尽心机地设计出一番假象让对方入瓮,只不过自以为得计的是吕后,而稳操胜券的却是陈平。  
  古来作官何其难啊
  写的很好!赞一个,等待更新
  楼主,好贴!
  陈平相对张良而言,阴计太多,所有家人厄运不断,报应呀
吕后终于力排众议立诸吕为王,她的吕家王朝眼看也要大功告成了。无奈天不假年,吕后还没有让自己的吕姓子孙站稳脚跟就驾鹤西去了。当她这根擎天大柱颓然倒塌之时,吕氏王朝的大厦也隐隐然呈崩溃之状了。吕后一死,她倚为“心腹”的陈平马上撕去“好好先生”的假面具,赫然以汉室中兴之臣自居。他联合太尉周勃平灭诸吕,辅助孝文皇帝登基,是为汉文帝。那个身为“吕氏家臣”的左丞相审食其也由此被罢相。  
文帝登基伊始,自然要对中兴重臣论功行赏。他认为周勃在平灭诸吕叛乱时身先士卒,亲率兵马捉拿了吕氏首恶,功劳最大,其余诸人功劳次之。他有意对周勃委以重任,但又怕陈平不服,因此心中颇为犹豫。陈平早就看透了文帝的心思,于是在封赏功臣之际故意称病不出。文帝很不高兴,自己正在用人之时,身为开国老臣的陈平更应鼎力相助,为何却闭门不出呢?他亲自上门询问陈平,陈平答道:“本朝开国之时,论功劳周勃不及我;但平诸吕之乱,勃功却高过我。我情愿将右丞相一职让与周勃,故此称病不出。”文帝闻听之后暗自心服,陈平既会体察圣意,又能辩识大体,不愧为一代名臣。于是他顺水推舟地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纵观陈平一生,善体圣意、谦逊隐忍确是他在官场平安度过一生的法宝。无论是对刘邦,吕后还是文帝,他总能于细微处体会到他们心中所想所思,并恰到好处地迎合他们的愿望。当然这种迎合绝不是不择手段地帮助帝王实现其庸俗的欲望,而是一种极为高明的政治手段。  
文帝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想要了解一下天下的民生,于是找来右丞相周勃问道:“爱卿知不知道一年里国家判决的刑事案件是多少。”周勃倒也老实,据实对答“不知道”。文帝再问:“那么一年里国库收入和支出的钱财是多少呢?”周勃被问得汗流浃背,支支吾吾地仍然说不知道。文帝很是不满,又找来陈平询问。陈平从容回答:“这很简单,陛下想知道天下的刑决可以去问廷尉,想知道天下钱粮的出入可以去问治粟内史。”  
文帝心中有气,于是问道:“既然这些事情都有人管,那么你身为丞相管些什么呢?”陈平答曰:“我是管理臣下的。如果大臣们管理的不好,陛下可以治我的罪。作为宰相,对上,我辅助陛下理阴阳、顺四时;对下,要让国之万民、万物顺利成长;对外,安抚四夷诸侯;对内亲附百姓,使大臣们胜任各自的职位。这些就是我的责任。至于具体琐碎的细节不属于我的职责范围。”一席话说得刚才还怒气勃勃的文帝忍不住点头称是。  
出门之后,自觉很没面子的周勃拉住陈平,责备他为什么平时不教教自己,害得自己今天出那么大个洋相。陈平笑道:“您身为宰相,难道还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吗?倘使陛下要问您长安城中的盗贼有多少,您又怎么回答呢?”一句话说得周勃无地自容。回到家中,周勃越想越不是滋味,他终于明白自己的才能远远不及陈平,今天的窘态已经让皇上对自己的印象分大打折扣,日后这个右丞相还怎么当下去呢?过不多久,周勃便向朝廷称病要求免去自己的丞相职务。文帝准奏,于是陈平就成为了朝中唯一的一位丞相。  
文帝二年,叱咤风云数十年的陈平一病不起,临死前他对身边的人说:“人人都说我足智多谋,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那些计策说白了就是阴谋诡计,上不得台面,是为道家所禁。别看陈家现在风光无限,但很快就会衰败下去,从此一蹶不振,再无今日的荣光了。这都是因为我这一辈所种下的阴祸呀!”说毕,陈平溘然长逝,一代巨星就此陨落。  
后来果然如陈平所说,虽然他的侯爵世袭罔替,但仅过三代,陈平的曾孙就因为抢夺人妻被判弃市斩首,爵位被剥夺,从此再没有复起。武帝时候,陈氏后人陈掌做了卫青的女婿,他希望籍此恢复陈氏的爵位,但几经努力终于没有成功,陈氏一门就此沉沦不起了。  (全文完)
  楼主好文!运气真好,一大早一上班就看到更新了。
  个人认为此人是一个典型的政治投机商.见风使舵的本事的确是首屈一指.  -------------------------------------------------------  至于陈平使得是什么计策,历代史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也无从考证。事隔几千年,大家要想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恐怕只有搭乘时间机器跟随陈平先生亲身经历之后才能知晓了。  ----------------------------------------------------  东汉时期有人写书把这个计策披露出来了.简单的说就是贿赂匈奴王的老婆,吹枕头风,让刘邦捡了条命.  
  楼主写的好,赞一个!!!
  冒个泡,赞一个。
  汉初故事看起来就是爽
当初看史记时就觉得他适合在官场混,油泥鳅一个,所以安刘者必平也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夏宏图破解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