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象棋高手对战视频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处女贴】终于轮到我了,我曾经是一名中国象棋半职业棋手,你们有什么要问的?
229回复/11亮 20540浏览
这是好帖啊!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38楼 @ 发表的:
我们这批当时有5 6个人吧,我们这边不比广东、江苏、湖北的象棋气氛这么好,想正式学的话可能要去外省,经济压力太大了。现在我们这5 6个人里面下职业的只剩下两个了,都比我大一岁,现在都还不错,在本省也算是前几名的专业棋手了。两个人都是差一点点拿大师称号,就差半盘棋,赢了就是大师,结果给和了,很遗憾。
大概10年以前吧,棋手只能靠你说的比赛奖金,那时候比赛很少,再说冠军也不是说拿就拿的,收入不算多。
有一部分棋手经常拿好的名次,有了名气开始办培训班什么的,收入会多一些。
目前职业棋手的日子比原来好过多了,因为企业越来越重视象棋了。现在有象甲联赛了,也是以俱乐部为单位的,跟中超差不多,棋手只要进了俱乐部就很好了,每盘棋都有钱,根据胜负和的结果,还有对手的强度给不同的钱,收入可以说很不错的,实力强一点的大师应该是可以拿到“BXJ平均年薪”的。
哦,感觉职业旗手门槛还是很高,围棋啊象棋啊。全国大概有多少职业旗手?就是俱乐部打比赛那种,以此行业谋生的。几百?几千?上万人?发自手机虎扑
他应该做对自己,对他家庭最有利的事情。其他人就应该到一边凉快去。你们可以做你们想要干的事情,勒布朗一样应该有权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马刺主帅波波维奇
帮顶一下。步行街这种好帖子很难快速吸引注意力。发自手机虎扑
他应该做对自己,对他家庭最有利的事情。其他人就应该到一边凉快去。你们可以做你们想要干的事情,勒布朗一样应该有权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马刺主帅波波维奇
= = 楼主你好
我是下国际象棋的,小时候全国,全省的比赛也都去过。
不知道你对这个了解不
楼主认为现在 谁的棋厉害
支持一记,楼主做的挺不容易的,希望能看到后续的
楼主这贴写的挺好的!不过感觉BXJ象棋爱好者不是很多,这贴人气不够旺。
引用61楼 @ 发表的:
哦,感觉职业旗手门槛还是很高,围棋啊象棋啊。全国大概有多少职业旗手?就是俱乐部打比赛那种,以此行业谋生的。几百?几千?上万人?
确实,门槛很高。
大概十几家俱乐部,每个队主力4个人,再来最多3-5个替补就差不多了,经常比赛的全国也就100多个人吧。但是比赛不光队员啊,领队,裁判,办培训班的老师,比赛现场和训练基地的工作人员,等等等等,这些人的收入都是与比赛相关的,就没法算了,总之象甲联赛的存在让很多下棋的人的收入都大大增加了。原来的时候他们都是有工作的,或者挂职的,现在全职也足以维持生活了。
问一下楼主,学象棋的天赋主要是哪方面的能力,重要么
引用63楼 @ 发表的:
= = 楼主你好
我是下国际象棋的,小时候全国,全省的比赛也都去过。
不知道你对这个了解不
了解的不多,国象的市场好一些吧应该,比赛的时候经常是一个大厅,我们这边是象棋,另一片就是你们国象,我只知道怎么走,不太会下,到现在都不知道黑方和白方的王和后是怎么摆的,不过我知道兵到了底线能变后,王车移位啥的,下不过初级电脑的水平,哈哈
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各自领域第一人斗地主谁赢的概率大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64楼 @ 发表的:
楼主认为现在 谁的棋厉害
目前的话是王天一吧,26 7岁的样子。等级分第一,全国冠军,特级大师。原来他一直上学,从北大毕业了之后来出来下职业,可以说是这一代的第一人了。跟他同一代的比如谢靖、赵鑫鑫实力也很强。
年轻一些的,20岁左右的程吉俊、郑惟桐、黄竹风,都很厉害的。
其实水平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差距就很小了,并不是说水平高一些就能让你一个车让一个马。以上提到的这些棋手,相互之间连个兵都不能让,而且状态有一点偏差胜负就变了,只是看个状态。
引用71楼 @ 发表的:
目前的话是王天一吧,26 7岁的样子。等级分第一,全国冠军,特级大师。原来他一直上学,从北大毕业了之后来出来下职业,可以说是这一代的第一人了。跟他同一代的比如谢靖、赵鑫鑫实力也很强。
年轻一些的,20岁左右的程吉俊、郑惟桐、黄竹风,都很厉害的。
其实水平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差距就很小了,并不是说水平高一些就能让你一个车让一个马。以上提到的这些棋手,相互之间连个兵都不能让,而且状态有一点偏差胜负就变了,只是看个状态。
我以前特别喜欢许银川 也许是巅峰已过吧!!
引用68楼 @ 发表的:
问一下楼主,学象棋的天赋主要是哪方面的能力,重要么
很难说什么天赋,所谓的天赋好,只能说一种棋感,比其他人能多看出些变化,对妙手敏感些。
其实无论天赋多好,都要后天努力看棋谱,打比赛的。天赋很好,学了几年就拿少年冠军,后来不肯下死功夫最后伤仲永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说一定要某方面的能力的话,至少你得稳得住,一盘棋时间长了能稳得住,棋上处于优势或者劣势都能稳得住,这是最重要的。
引用72楼 @ 发表的:
我以前特别喜欢许银川 也许是巅峰已过吧!!
这么说吧,这二三十年来,比赛越来越多了,奖金也越来越高,所以下棋的人越来越多了,厉害的人就越来越多。然后他们继续开枝散叶,教授学生。现在有些江苏、上海、广东的孩子,才11 12岁,学棋也就几年,但是水平甚至绝对不低于80年代的一些大师。
棋手整体水平的提高,出现许银川级别的高手的机率自然也就大大提高。其实许银川的棋依然厉害,但是统治力不像原来了,不像原来那样谁也挡不住了,可能走松了几步棋就和了。
引用70楼 @ 发表的:
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各自领域第一人斗地主谁赢的概率大
全部强行退出,然后分别进入三个不同棋类游戏房间的概率大。
引用74楼 @ 发表的:
这么说吧,这二三十年来,比赛越来越多了,奖金也越来越高,所以下棋的人越来越多了,厉害的人就越来越多。然后他们继续开枝散叶,教授学生。现在有些江苏、上海、广东的孩子,才11 12岁,学棋也就几年,但是水平甚至绝对不低于80年代的一些大师。
棋手整体水平的提高,出现许银川级别的高手的机率自然也就大大提高。其实许银川的棋依然厉害,但是统治力不像原来了,不像原来那样谁也挡不住了,可能走松了几步棋就和了。
说到和棋,现在是不是正式比赛和棋率太高了?职业棋手,或者水平到一定层次的棋手,是否想和就一定能和?
另外,先手优势能有多大?
楼主教教我怎么干死对方!
虎扑福利交流群
哥们能跟许银川一战吗?
引用76楼 @ 发表的:
说到和棋,现在是不是正式比赛和棋率太高了?职业棋手,或者水平到一定层次的棋手,是否想和就一定能和?
另外,先手优势能有多大?
和棋是最近5 6年才要改革的,是上海的胡荣华特级大师提出来的。
据说是某次大赛,几个特级大师闲聊,觉得现在下盘棋太难了,名声在外,对面一看遇到了特级大师,就摆出一副只守不攻的样子,拿着红棋都要千方百计的跟你兑子下和棋。
后来就推动改革,比如赢棋3分,和棋的话红方1分,黑方2分。这样先手一方就不太愿意接受和棋,就是强迫先手一方努力争胜。那一年很有意思,全国大赛上很少有人先手走飞相或者起马局了,都放个当顶炮,或者仙人指路,杀的特别猛。
后来继续改革,和棋的话双方都是1分,谁赢了得2分,但是时间上是黑方多一些,红方少一些。还有些淘汰赛,后手方和了就算赢。
不过最近几年的趋势又改回来了,还是按原来的赢1分,和了各0.5分,输了0分,或者为了好算,赢2分,和1分,输0分。
先手的优势其实还是挺大的,至于多大,不太好说,反正单论一盘棋来讲,先胜的概率大些,毕竟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79人参加识货团购468.00元54人参加识货团购438.00元158人参加识货团购658.00元15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34人参加识货团购449.00元18人参加识货团购265.00元100人参加识货团购129.00元168人参加识货团购399.00元26人参加识货团购179.00元24人参加识货团购88.00元27人参加识货团购258.00元19人参加识货团购228.00元如何成为一个象棋高手?
一定要从小就开始下吗?
按时间排序
要想下的好 推荐还是找老师学。自学虽然能提高棋力 但是不和高水平(很高)的人下 进步不大。棋院里的大部分小孩受过指导的 棋力都可以。路边下棋的老大爷。下了十几年 棋力不一定高的 甚至可以被随便一个学过几年棋的乱杀。因为跟他们对奕的人太鱼 对进步帮助不大。就像武功一样 必须要一个高手如云的环境才能变强。另外老师带给你的不仅是训练强度。还有思路 跟 棋局解读。你自己看谱 有的路数你不一定看的全面 肯定需要有高人给你指点。还有棋谱很重要。多看比赛的讲解视频 多打谱 去看那些大师怎么设局 怎么抉择的。复盘很重要。每盘棋要记笔记 然后复盘。不然 错误一犯再犯很蠢。再一个。要确定自己的风格。这个因人而异。但是我下了这么多年。最爱的还是飞相的开局。比较符合我这种性格吧。稳中有攻。有的棋书 误导性太大。对棋局解读不全面 有的还错谱。坑爹暂时想到这么多。本人业余学了7年。 但是现在多年不下变 了好多。主要是棋感的流逝跟棋谱的遗忘吧。所以多下也是必要的。
高中開始看棋譜練棋,沒拜師,就打比賽上網下,最好成績省大學生一冠一季。1.沒有從小練棋計算力跟殘局會差一截,心理素質韌性也沒人家科班從小打比賽的頑強,對上中途沒放棄過的的科班生確實有差距。2.沒有老師指點很多常見戰術手段跟常型要靠自己看棋譜歸納總結出來很有難度。自己練半年不如高手指點一句。所以想當高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高手指點。別問我怎麼練的,一天六小時,兩周一次比賽,持續八年,毀了自己的學業拿時間硬堆出來的。
b首先推荐两个良心的象棋学习网站:1.广东象棋网2汕头象棋网.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进阶的同学,这两个都是不错的,学习象棋网站。涵盖,象棋最新资讯,名家大师大局,最新赛事布局,最近赛况等等。 是个象棋干货十足的好网站。先放结论,要去当地最好的正规棋院,或者棋协,跟着教练学理论,然后多实践。
利益相关:自己曾获得3次广东省第2名,1次第3名。多次中山市冠军。曾打过几次全国少年锦标赛,和郑惟桐,同组。那次他第1,我第8
我从7岁开始学下棋,受家里影响,自己很早就接触象棋,然后去了当时最好的中山体校学象棋。一直坚持到高中。 小时候,去学象棋的时候,一直很刻苦,一方面也是因为兴趣,学棋很早就买棋谱看, 虽然看不懂,要师兄帮我摆,跟我讲解,但我还是很有兴致,去看书。 我很早就学会了记录,而且喜欢和长辈下棋。那时候邻居爷爷,也很喜欢下棋。所以我7岁的时候很多象棋的伴侣,现在看起来,爷爷,伯伯们的棋,确实很不怎么样,但对于人的成长,小孩的初期兴趣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道之篇::1.学象棋,不仅仅是学会下棋技术,还要学会礼貌,下棋礼节。我很小就学会给陪我下棋的,伯伯们,斟茶,学会尊重别人。我也会和我一起下棋的小伙伴门,分享看漫画。 一起成长,一起下棋。 学会与伙伴们交流。一起进步。这是我在中山棋协学到的很重要的东西。虽然棋的技术很重要,但我觉得棋道,更能受益终生。2.下棋,不仅是提高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悟道,悟棋道的过程,以棋会友,棋乐无穷。你代表一个市去参加省的比赛,全国的比赛,不仅仅是代表你自己,还有一个团体需要你支撑,在这种氛围之下,更有集体荣誉感。不知不觉,中那种责任感,就会出来。这对于,小学2,3年级来说,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锻炼的机会了。棋道悟出来了,棋的水平会随着你的境界,慢慢提升起来的。而且会升的更快。 下棋,悟道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术之篇:有一个求道,谦虚的心,我们就可以开始开启象棋学习的征程。象棋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过程。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刚开始学象棋,不贪多,不贪快。只求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要想后面有好的持续发展,牢固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篇: 1.学习基本杀法:钓鱼马,卧槽马,挂角马,铁门栓,侧面虎,海底捞月,重跑,马后炮杀法, 双马饮泉,天地炮,夹车炮,二鬼拍门,二鬼拍门,白脸将杀,闷宫杀等等。这一阶段,棋手棋力增长最快的阶段之一,就有趣味的阶段之一。因为做这些题目,很有意思,虽然不是很难,通过打败对手,提高自己的杀棋感觉。 (练习1段时间,争取做到,一看棋盘,就能看出答案)2.学习基本残局:单马必胜单士,炮单士胜双士,马炮对士象全,车炮对单车“海底捞月”的变化,马炮胜马士象全,马炮和炮士象全,单车胜马双士,单车和炮双士,单车和炮双象 ,炮高兵士相全胜士象全,双马胜士象全车炮士相全胜车单缺士(象),三高兵胜士象全进阶篇:开始学习布局第1个月学习中炮对屏风马中炮对反宫马中炮对顺炮第2个月学习:仙人指路飞相局起马局等等鉴于中炮局的驾驭难度相比于散手棋,较为简单。所以比较推荐下中炮开局。容易上手,学习起来有套路。 推荐图书:王嘉良,闫文清,黄少龙的布局图书。黄少龙的书,通俗易懂,点到即止,也很有趣味。小时候我也是很喜欢看,黄少龙的布局书。但随着棋力的上升,几年之后,黄少龙的书就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了。 然后就开始看其他大师的布局。实践篇:每天练习象棋3到5盘,学会做记录。下完之后,有时间的话,可以拿着笔记本,向高手请教。也可以用象棋软件帮我们拆棋。
推荐对战平台:弈天网,大师网。
最早接触到象棋大概是在七岁的时候,在家看爷爷和爸爸里下棋,觉得挺好玩,回来后就缠着爸爸教我下棋,那时候中央五台也有象棋解说,天天在电视上看,研究。平时放学回家就跟院子里的老爷爷和叔叔下,大概过了一年吧,爷爷和爸爸都不是我的对手了。后来妈妈又带我在市群艺馆报了个象棋培训班。十二岁的时候,参加全市象棋比赛和一堆高手博弈,得了第三名,兴奋的不行,别人都不相信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这么厉害。后来,还有幸和象棋特级大师柳大华切磋过一盘,还记得拿棋子的时候我的手都是颤抖的。当时下棋的时候,能感觉到有一种境界的突破,从一个山峰到另一座高山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都感觉好奇妙。所以说培养一个兴趣,最好就是从娃娃抓起。
“”以下回答只针对业余爱好者!我不是高手,还在路上!为了学习象棋,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涨棋攻略,包括:贴吧,论坛,QQ群,视频,书。以下是我自己总结的业余象棋学棋计划:总纲:少下棋,下慢棋,必复盘,多练棋。具体计划:第一步:看完金盾版象棋入门,系统学习象棋。不管你之前有什么基础,务必认真把它学完。第二步:屠景明版实用残局大全,把所有常见的实用残局学会,可以锻炼你的基本功和大局观。这步非常需要耐心。第三步:巫师软件上的杀法大全练完,掌握基本的杀法,练杀感。心算完适情雅趣,练算度能力和各种杀法。第四步:中局,学习各种中局战术,谋子,得势,布杀局。很多软件都有。第五步:张强布局三件套,练开局。第六步:精学一套先手布局和后手布局体系。目前QQ业五水平,165中象1900+,第一步才做完一半。我的水平对于很多人来说肯定不值一提,但我相信如果这一套全部做下来绝对有强6水平,应该算业余里的顶尖高手了。最后复盘很重要。最好找高手帮你复盘,实在不行的话就用冰河五四分析。
身边没有老师的话,也可以看电视上或网上的教学节目和比赛讲解最近经常看歌华有线上棋牌频道的象棋节目,挺有收获的
匿了。不知多少人能看到这个答案,总之希望对大伙有所帮助。一定要拜师,而且是水平很高的老师。我父亲是专业棋手和教练,他培养的人才里有全国个人赛冠军(特级大师)。我自己也见过太多想学棋的人(从5岁-30岁),以及现役的棋坛名手。上面答案里有人提到了一些棋书,其中某些作者要算我父亲的后辈。能学出来的人,离不开天赋、勤奋、名师指点、际遇。天赋和勤奋,靠你自己。名师和际遇是外部条件。哪怕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子,也要找老师启蒙啊。象棋开悟,6-10岁是很好的时段。如果上中学之后,也有机会练出来。可惜现在的孩子学业太重,为了中考高考,往往没有太多精力来练棋了。至于20岁以后再想成为高手,太难。自己闷头打谱,有用吗?当然有。任何专业棋手都要打谱。光靠它能成为高手吗?我肯定地告诉诸位,不可能。打谱先要看书,再要个人琢磨,然后靠实战检验——但很多人往往停留在第一阶段而已,在第二环节根本没什么收获。街头棋摊下棋,有用吗?有一定用处。可是,注意不要沾染某些坏习惯——悔棋、多话、摔棋子,都是极坏的毛病。而且,棋摊往往水平较低。常在那下棋,容易让你下“油”了。成为专业棋手,很不容易。传统四艺,琴棋书画。这个排名很有讲究,完全可看成按难易度高低而来。也许有些人以为书法或画画不易,而下棋比较简单。不就摆弄十六个棋子吗?哈哈,未必。还有些人会说,“入门容易,易学难精”,乍听有点道理。但多少在路边棋摊上泡了半辈子的人,连入门都谈不上。竞技体育本来就难,而象棋的水平已经很高了——不仅从众多,竞争出奇激烈。诸位想想,胡荣华在棋坛活跃多少年了?踢球的运动员过了35岁,还能留在一线队么?这是职业棋手的一大特点,运动寿命长。反过来说,又是新晋棋手的一大困难。没有合适的老师领路,不可能加入专业队,更不用说打个人赛了。即便自费参加一些邀请赛,意义不大。我父亲现在就有一个这样的学生,30好几了还没下出来,水平不高但超级痴迷,本来提醒过他天赋有限,依然不愿放弃。他早年耽误了,启蒙太晚。当然如果你只想做个有限的高手,譬如在学校或者某个小圈子里,难度相对小多了。希望大家能从象棋中找到快乐。
,第一次更新。排名第一的
答案里硬伤太多了, 而 的答案则透出了浓浓的业内人士气息。我先说
的答案里的问题。很显然,答主基本没有在大型公开赛中摸爬滚打的经历。布局脱谱绝对不是所谓的低手的标志,事实上,这是比赛当中的常用策略,临场宁可稍亏也要脱谱,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要避开对方的赛前准备。一个常用例子,比赛时碰到大学生棋手和女子专业队棋手的时候,布局是经常要脱谱的。原因是许多大学生棋手用软件把布局拆得很熟,但只要对方不跟他走软件拆过的或者书上写过的布局,他就完全不会应对了;女子专业队棋手的中盘往往相对于开局来说是弱项(我当然不是说唐丹等人……),但是布局毕竟是专业队出身,我也亲眼旁观过男大师给女大师在赛前解拆布局。面对这类对手,布局当然不能走大套路。实际例子有的,某市市队队员,在比赛的时候后手对SFL(对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女神),居然下起了五七炮三兵对屏风马3卒的大谱,结果被从头捆到尾,挂了。下完以后,我跟某市队另一队员把他说了一通,你跟SFL下什么谱啊,人家布局不知比你高到哪里去……所以有的时候布局脱谱可以避免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你在跟软件下布局,另一种情况是你跟专业队员下布局……陌生盘面里亏一点,不要亏太多,然后在亏一点的情况下进入完全陌生的盘面拼中盘,比从头被人背书背死好多了。我自己对省级名手都走过自己准备的一个布局,有点冷门,靠软件拆解得相对深入,比赛里用出去,胜率非常高。但成绩好看是一回事,我跟那些省级的人物中残其实不是一个量级的,布局下好了,侥幸捡到便宜而已。如果他们躲开了飞刀直接拼中残,我肯定输面大。还有个自己的例子,我先手:1.炮二平五 马8进72.兵三进一 车9平83.马二进三 卒3进14.车一平二 炮8进4这个形状在布局书上很好找,红方马三进四,一边威胁中路,一边威胁兵三进一渡兵。看起来也觉得这个手段最好。但我看对方走炮8进4走得很快,估计对方有备而来,尤其是怕对方用软件早都拆好了。想了几分钟,我接走马八进九。
我是想说明一个问题,
的说法很显然体现出大赛经验极少的情况,陷入了纸上谈兵的误区。为了避免落入对方的准备当中,很多时候脱离常规的布局是必须的。
多出来打打公开赛就知道了。在大赛上,你光靠拆解好的布局应对试试看?多的是你没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玩意。纯粹只有布局但中残没力量的对手,只要多打几次比赛,暴露出这个毛病以后,别人就都会用象7进5或象3进5或士6进5后过宫炮等一系列奇怪的变化应对你的炮二平五让你没法背书,你就跪了。棋手的技术特点在棋手之间是会传开的。
如果想要真正进入高手的行列,光打谱看书是绝对不行的。中盘也不是跟他说的那样,看书看出来的。必须经过大赛的锤炼和检验,必须经过大赛的锤炼和检验,必须经过大赛的锤炼和检验,重要的话说三遍。具体提升水平的做法,看
的答案就靠谱了,然后我想补充一点:等打谱和网战到了一定程度,有了一定基础并且有了条件以后,出去参加大型公开赛,进行水平检验,以及比赛经验的积累。
比赛的好处我等会说,基础多少算足够,我也不知道,因为出去比赛锻炼这事肯定是越早越好的,但水平太低的时候出去,性价比并不是太高,因为那个时候,被谁赢了不是赢了啊……我认为可以用网战成绩作为参考标准,虽然不同人对网战适应程度不同,成绩表现会不一样,但作个基本判断还是可以的。大概慢棋能下到弈天7关的样子,出去锤炼大概收获就不少了。我提供我的网战数据和比赛数据作为参考吧:弈天大理国慢棋2段,想冲3段一直冲不上,快棋桃花岛3个号上山,但绝对站不稳的那种,在山上只要下棋,就被软件切下来。QQ测评业六,以80+的胜率升到业六后基本没打。162分数在2280附近波动(),胜率61-62间波动【更新:最近刚冲上2400了,上限2405,碰到2400以上的基本下不过了。胜率掉56了。也许水平涨了?但好像最近除了稍微打了两三个比赛,其实还是没练棋。比赛结果基本都是在最边缘的位置进个名次,但名次不好看那种。】我在200人左右的大型公开赛里最好的打到过39名,另外有一次60名,在最后一轮跟HSQ大师抢钱抢输了。我感觉我属于比较适应网战的那种,因为慢棋2段据我了解在业余纯人里面算挺不错的了,但我感觉我在业余里实际水平是比较一般的。好几个水平比我高的人桃花岛上不去华山,我认识某个顶级业余好手测评上不去业七,而水平跟我差不多的一位非特长生大学生棋手已经做到了……说这些想表达的意思是,网战数据绝对不代表实际水平,但可以作为参考。说说参加大型公开赛的好处:1.比赛有紧张感,够投入,会逼着你在限时内拼命想出最佳应法,这个很锻炼人。比如同样一个布局,在比赛的时候,会看见许多平时(比如打谱和网战)看不见的变化,会担心对方要是走出某一步来,怎么办?这个“怎么办”就是你的布局盲点。以及中盘力量真的不是看书能看出来的,这个真的是要实打实的“顶手棋”给“顶”出来的。2.跟名手碰上,输给名手了,可以学到东西。同样是赢你,名手和一般水平的人比起来,赢你的手段会更加犀利,在优势盘面下他是如何进攻的,如何做到把局面稳妥地导向胜利的,等等。3.随着水平逐渐增长,哪怕水平依然有差距,比赛中也可以有好的表现了,比如说虽然输了,但名手见多了,发现名手也就那么回事,并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对手;甚至偶尔赢了或者顶和个把名手,对于心气的提高是决定性的。想象一下你在比赛里赢过某省冠军?某老大师?甚至某现役专业队员?心里就会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觉,原来他们也并非不可战胜的。连他们都能赢,那面对其他的对手,我又怎么会没有赢的机会呢?这种观念建立起来后,比赛时那种碰到名手未打先输的消极情绪会减少,有利于比赛成绩的提高。4.比赛经验积累。用时的掌握,具体比赛下法选择,等等的东西,不比赛真的体会不到。例如我跟某名手的一盘对局。对攻,然后对局进程到了我的赢定了的盘面(想象一下旋风6.2打分1000+,是真的1000+……),但我时间极其紧张(少于1min,每步就加5秒),后来对方很快地连走几步,我时间紧张也只能凭直感应对,结果几步就走输了。当时其实对方还剩不少时间,但他后来这么说:“这个形势,看盘面我已经输定了,要是给他时间再想清楚,我就肯定完蛋了。”很明显体现出他的比赛经验,他知道他只能赶紧下,等我出错。另外一个也是某顶级名手的例子,在比赛里,对方就下了一步:兵七进一,然后他立刻就有感觉了:“他下兵七进一做什么?他平时都不下这个棋的。肯定有准备,嗯,应该是看了我最近下卒底炮的谱然后有准备。”没想多久,走了象3进5。这种心理活动是我们看棋的时候看不见的,这也属于比赛经验的一部分。这对于避免对方赛前准备很重要。5.其实这也属于心态的一部分:在大赛中突破了心理关以后,下棋不会手抖……
有次比赛,碰上某知名省冠军。在这次比赛之前,我从来没有赢过省冠军,比赛的时候我是抱着基本输定的心态去下的。可能因为我没有什么名气,对方想把我迅速击倒吧,虽然后手,但该省冠军依然选择了很凶悍的下法,而且落子迅速。事实上他的选择也完全在我计算之外,当时我人就感觉有点蒙,怎么计算这么多盲点?
这时候要输了的感觉已经在脑海里出现了,但我想,本来这次比赛就是来学棋的嘛,冷静,安心想棋就是了。而在我冷静下来以后,我发现对方的下法并不是那么的无懈可击。随后的对局进程出人意料的顺利,对局到短短十几回合,已经呈现我必胜的盘面——居然可以净多一车以及中兵,而且对方毫无攻势可言。
这时候才到了我想说的地方:我车炮在底线,一步退车叫将抽车,就可以奠定胜局了。但这个时候——我手抖了,我拿着自己的棋子的手,在发抖,紧张得发抖。
幸好没有出现意外,我的子力落点并没有因为我的紧张而出现偏差——第21回合,省冠军认负。这盘棋决定了我可以进名次领点小钱了,不过在最后一轮我输给了某少年赛亚军,结果获得了上述说的39名。
但在突破了这个心理障碍以后,之后对省冠军,我再无这种感觉。后来的某次比赛,我一口气碰上了三个省冠,一胜二和。胜省冠军的时候,手再也没抖过,而且对局进程基本保持了心态平和,和第一次要赢省冠的时候那种极其紧张的感觉完全不同。
以及心态是可以影响对盘面的判断的。
有次比赛我对上某现役象甲队员,国家大师。我先手,布局亏了,但我竭力制造进攻机会,终于抓住对方的失误得了一子,形成了我车双马单缺相对对方车炮3卒(未过河)单缺士的盘面。按理说这个局面我应该全力求胜的,但因为我心理上的不自信,以及我前半盘一直被压制处于劣势,我放大了对方车炮对我的阵型所能造成的骚扰,竟然主动以马换炮,最终下成了车马单缺相对车单缺士的局面,我提和。这盘棋在广东象棋网上还能查到。当时我的双马位置很好,如果我的心态能够保持平和,并且客观冷静分析局面的话,说不定我就可以赢下来了。
所以临场心理的稳定性,也是需要通过大赛磨练出来的。这种心态把握的能力,哪本棋谱能教给你?
然后我再提一个提高水平的要点:认真下好每一盘棋,不管是平时交流还是比赛。
这个话说来轻巧,但其实想要做到,是非常非常难的。平心而论,我认为我花在棋上的时间并不多,曾经就被某朋友吐槽:“你一年下的棋没有我一个月下的多。”他说的不是网战之类的量,而是实实在在的外出比赛——我一年有4到5个比赛就不错了。而网战——自打我读研以来,基本没下棋。你说打谱?额……我上一次打谱是去年吧。
总的来说,我下棋的量算是很少的。但我自己对待每盘棋态度非常非常认真,尽可能做到在我水平范围内每一步都趋向于完美,哪怕是基本胜定的局面,我也不会掉以轻心,在比赛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全力以赴。我想,是我这样的态度提高了我的比赛锻炼效果吧。这样的态度会让比赛的锻炼效果更加充分的,也降低了随手棋出现的可能性。
先写这些,以后慢慢补充和修改吧。补一点自己的想法:我自己属于在棋上花功夫比较少的那一类,我还是在校学生,科研压力比较大,所以布局一直跟不上潮流,布局面也很窄。在没时间补布局的情况下,我个人的做法仅供参考:1.布局面窄可以,但得有一两个精的,比赛的时候专门往那几个单调的变化走;2.布局尽可能选择偏稳的,对攻激烈的尽量不要下,不然一旦被套住,一点转弯的余地都没有了。另外我自己觉得其实现在我自己的布局不好带来了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比赛练中盘练多了。我刚开始学棋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走的是偏速成的路子,就是布局相对好,但是中残力量非常差,后遗症一直留到现在,力量太差一直是我的一大弱点。现在布局差了,基本上每盘棋一开始就没书可背了,还得一点点想办法去应付人家的各种新式武器……一般布局都要吃亏,不管先后手。带来的好处就是每盘棋基本都有练习死顶的机会……这种奇葩的方式或多或少弥补了我基本功不扎实的缺陷。我内心里,对于少年棋手的培养,或者说起步不久的棋手,是比较推崇这种“丢光开局练中残”的学习方式的。还说一点,就觉得真的存在功夫在棋外的这种说法的。我感觉我水平提升这事很诡异,我2012年准备考研,13年考研考挂了以后又脱产准备考研一年,14年考上,基本上12年头-14年上半年之间处于完全没下棋。但14年年中的时候,定下来读研去向了,我出来打了几个比赛,发现自己水平突然提升了,感觉提升幅度还不小。对于这种提升我没什么办法解释,但我能想到的可能原因,是自己从浑浑噩噩的本科生,到经历了考研失败,自尊心受到很大打击,然后第二次考研报考了更高层次的去处并且顺利入学有关系,可能是心气上提升了不小,自信心上进心以及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带来的提升吧。没有什么推理过程,只是觉得这是我能找到的唯一原因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我不是什么高手,算不算市级水平我都还存疑,但我觉得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以及看到当年一起学棋的师兄走过的路,我推荐多打比赛这个方法,应该还是非常靠谱的。感谢阅读这一大段既没有什么逻辑又啰嗦的话。如果以后想到什么的话我会再来更新的。
最高票答主算是刚入门,误导性比较大;
的答案基本靠谱但失之简单,毕竟不是每个爱好者都能找到专业教练并愿意付费的,同时,对已经成年、有一定自学能力的无基础爱好者来说,一开始就找专业教练,性价比也并不高,一本金盾版《象棋入门》足够自学大半年了。以下针对已经成年、有一定自学能力的无基础爱好者给出一些初步建议。1、基本学习路径:规则原理——基本杀法——基本残局——老式布局——流行布局——全盘对弈。规则原理:除了马走日项飞田,胜负和的判定之外,还要掌握记录方式、子力价值,了解什么情况下不变作和、什么情况下一方必须变招否则判负。本阶段需要2学时。基本杀法:从白脸将、铁门闩、钓鱼马开始,基本的一步杀大约有几十个局型,两步杀大概有百来个局型;进阶可以用《适情雅趣》以及象棋巫师等软件自带的残局训练杀法。对4-5步杀有明显的感觉时,比较适合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注意,开始进入下一阶段并不代表完成了本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大量练习,下同。进入下一阶段需要大约10-30学时,完成本阶段至少需要100学时以上。基本残局:从马擒单士、炮士胜双士开始(推荐使用金盾版《象棋入门》的残局部分),注意,本阶段开始,你需要从双方角度进行思考,同时学习优势方如何进攻和劣势方如何防守。能学到马底兵胜单士象、炮高兵士相全胜士象全还没失去兴趣,则可以开始下一阶段,同时可以开展一定数量的实战对弈。进入下一阶段需要大约20-30学时,完成本阶段可以暂不考虑。到此阶段感觉学有余力的同学,恭喜你,你有成为省内名手的潜质,同时向你推荐贾题韬《象棋残局新论》作为此阶段的进阶教材。老式布局:从张强、闫文清合著的布局三件套《布局定式与战理》《布局疑型与攻击》《布局骗招与对策》开始,对这三本书有了全面了解以后,可以视兴趣选择一部分老式布局进行系统研究。答主学习布局是从后手单提马开始学起的,现在认为也可以学先手的中炮单提马(教材是戴荣光的《中炮单提马对屏风马》)。此阶段大概需要50-100学时,其中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实战对弈来进行。完成此阶段可以暂不考虑。流行布局:通过打近三五年的象甲联赛、全国个人赛棋谱来学习。与时俱进,不设上限。实战对弈:通常来说与水平相当或高于自己的棋手对弈才能有效提高水平,但在初学阶段未必如此,对弈过程中认真思考、对弈结束后认真复盘才是提高实战能力的关键。推荐使用弈天对弈平台,该平台默认的擂台制有利于寻找水平相当的对手,慢棋时限为30-6-1有利于认真思考。很多人推荐复盘使用软件分析,是可行的,但不能因此就在复盘时节省自己的计算量,复盘时的计算量应不小于实战过程中的计算量。实战可以无穷无尽,切勿沉迷。相关:答主6岁跟少年宫教练(省队退役)学棋,省少儿赛一次第三一次第六;12岁因学业放弃,大学后重新捡起象棋,但未再进行系统化训练;大学毕业十年后侥幸晋升棋协大师。
今天闲着没事就来回答一下这个题。问题关注挺久了,其他的几个答案也都没什么大问题,我试着稍微详细一点。我本人就是所谓的科班出身,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中国象棋,幼儿园开始接触,小学在棋类特长学校,学到六年级停了,初中有再换一个老师随便学了会儿,后来就再没专业的学过。我个人觉得和老师学是最简单有效的,只要是稍微有点水平的,很多基础的东西都可以学到,我小时候就是先跟着师傅学,然后去我们当地的棋院接触同龄的棋手,感觉没学过的或者自己在家和父母学的会差挺多,不过固定的套路和最基础的技巧比如说常用的开局,换子的方法都是很快就可以学会的。等你学会这些基础的之后就是很无聊的重复了。我接触到大多数放弃的就是因为这个,你学一种开局还会很有兴趣,等你学了八九种就麻木并且厌烦了,还有残局解多了也是很烦躁的。但这个阶段也是没法避免的,因为你接触的量少就非常容易在对弈的时候吃亏。比如你见到没见过的开局可能就不知道现在主流是如何处理的,又或者中期兑子的时候细节处理不当,都是因为练的太少了。再往后,等你底子比较厚,见识过的也多了,就要开始长考。不能再一步一步的下棋,你走一步要想后面的很多步,慢慢从思考后面两步到思考后面三步,四步,甚至更多。你就会发现很多看似占优的棋会吃亏,会导致后面局势不利。等你每一步都可以思考后面很多步数了,就要开始对大局有掌握,你要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比如我很擅长残局,所以我很喜欢中期和对面交换子力,这样拖到残局我的优势大,又或者你擅长双马的配合,那你就应该尽量避免和对面兑马。也有人擅长对攻,就会主动采用进攻性强的开局。再后来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要注意的了(我也只懂到这儿),只剩下不断的重复和特别小细节的处理了。说到底象棋考的是推算和计算的能力,如何控制好双方的场面,并不断的化优势为胜势。或者是在抗压的情况下寻找机会,反败为胜。题目问的是如何成为,我个人觉得找个老师(其实我习惯叫师傅)是最简单有效的,其次就是自学了解象棋的基本技巧,包括现在主流的开局,中期兑子要注意的地方,还有一些经典残局。大致能达到在路边棋摊上下下的水平,就算入门了。后面就是不断重复,不断找人去下,我不怎么推荐qq象棋,我觉得奕天棋缘不错,你也可以去当地的棋院多交流,当然,输了一定要复盘,一定要去回想为什么输,慢慢把自己思考的能力提高。等到可以和大多数正常的棋手拉开距离之后就要去找高水平的人学习交流切磋。包括象棋的杂志,网上最新的对局,包括全国各地的甲级联赛,都可以去看。现在愿意下象棋的人还是有的,不过老实说愿意认真学的很少了,坚持下来的就更少了。象棋是挺花时间的。进步也挺慢的,不过等你学进去了,其实也挺有趣的。最后很装逼的写一段我很喜欢的话:人生如棋,最难的不是战无不胜,而是落子无悔。
你对自己现在的水平有认识吗?没有的话在村里,县里,市里,省里参加几次比赛,定位你的水平。在对局后,你会复盘吗?你知道自己的薄弱点是开局,中局,还是残局?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想学好象棋是需要花费功夫的。开局的话,建议是《布局定式与战理》(以前老师给我们上课用的,现在书店没卖,可以网上打印PDF)。杂志有《棋艺》《象棋研究》,这两本是中国最专业的象棋杂志了。注:拿过市中学生第一名,省级少年儿童组前八名,省级大学生智运会前八名。
重在系统训练。
一个业余棋手,从幼儿园大班下棋下到高中,小学初中半专业训练七年,十二岁拿到某省会城市成人赛第三,省市少年组冠亚季军若干。1.从小下的确很重要,但这是成为国手级的几乎必须成分,但对于省市级甚至区县级高手来说,并不需要。从小下的确是有“棋感”,也就是说你的棋力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会对整个象棋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而这理解是成千上万合适的对局中积累出来的(水平稍强,变化多样)(关键词,合适,成千上万,复盘),这种理解包括了这个贴
最高票中的所有理论,我这些理论从来没有记过或者背过,但是随着打谱,复盘,下棋中的不断总结(为什么不能这样,为什么他要这样,这样走会怎么样,为什么有的时候可以弃子(答主是个好攻杀的棋手))等,你会有一个感觉,俗称大局观。这种大局观是基于这么多的积累,然后这种大局观可以帮助你理解当前局势,你有时很难三言两语解释为什么这样下不好,但你非常清楚地明白这不是最好的。 这种棋力和从小练棋有关系,我现在的理解能力也不如几年前(初二状态最好)(因为高中学习),2.其实答偏了,但练棋的最好方法是,刚开始找一个专业的教练入门,他会让你打棋谱,陪你下(让你),下残棋等来培养最基本的棋感。然后,打谱,建立起最基础的布局系统,找水平相当或者比自己略好的棋手对弈,我的经验是江湖棋手们只要带彩(十块钱等金额),他们会认真尽力跟你下,然后记得记录(请自己查记录方法),回去之后去网上找专业象棋软件(我那时候是用奇兵,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去拆棋(解析哪一步不好),并且总结。然后打谱的时候记得想想如果是你你会走什么,然后把你走的这步拿去软件或者高手解析,然后理解为什么不能这样。我的学棋路程比较复杂,我小学前三年主要学习大量棋谱,并且到街头巷尾各种下,因为街头棋手往往不按套路出牌,基本所心所欲,这可以帮助反思棋谱的意义,每一步的意义通过大量对弈。等水平提高到一个层次需要练习中后盘,大量残局棋谱,就是练习运算和对局势的判断能力。最后就是要确定自己的棋艺风格并且多与高手下,或是和江湖棋手下有小额彩金的棋,不断复盘,坚持自己的风格。因为我的风格是不多见的攻杀型,结合功底不错的开局,在比赛和下棋中都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想成为专业棋手的话,从小练多少还是有必要的
看到了这个问题我顿时想到了四年前刚上高一的我, 那时候算是我第一次下棋, 被虐的很惨, 但我是那种不服输的人, 于是我每天和班上的同学下棋, 达到了棋痴的程度, 但是那样却不能有效的提高, 想想看下课十分钟和放学三十分钟下出来的棋是什么样的, 无非是口水棋, 让你成瘾的乐子, 而不能提高技术, 后来我去书店买了几本书, 最开始买的是入门的那种, 好像叫象棋入门教程, 蜀容棋社之类的出版社名字, 我在家偷偷看完了全部, 结果还是被虐, 一般人被虐了估计就不想跟别人下了, 但我偏偏还是要下, 但是一直被虐, 被虐...后来到了高二, 重新分了班, 班上没有高一的那种下棋的气氛(我带起来的), 我刚好找到学校对面有一家棋牌室...于是我每个周末都去那里下棋, 和大人下, 他们赌钱我不赌钱... 那里还有象棋老师带着学生(小学中年级的那种), 在那里我的水平有了一点提高, 店老板人也很好, 还借了我两本书, 后来那家店关门了我没来得及还他, 我在那里下棋的时候和那个老师的学生下过几盘, 有赢有输有和, 高二那半年我的水平突飞猛进(相比于高一), 有时候碰到高一的同学, 他邀请我下棋(虐我很惨的那个), 我赢了, 他不服气下了好几盘, 其中他赢了一盘好像, 后来再没跟他下过, 人就是这样, 虐别人很开心, 被虐就不乐意跟你下了(我好像是例外, 我属于一定要虐回去的那种), 现在我上大二, 学校的比赛也去过, 市里的大学生比赛也去过, 不过总决赛因为和考试冲突就放掉了.虽然我算不上高手, 但是虐虐一般人还是很轻松的, 如果说想让自己的水平提高的话我的建议是, 不要到街上下棋, 观棋不语真君子, 落子无毁这两句做不到的人是不配下棋的, 而街上的人我也下过一两盘, 环境太差, 七嘴八舌, 都是目光短浅的, 而且会让你的脑子很乱, 如果想系统的学先找本入门的书, 比较全面而且比较浅的那种, 了解了基本概念之后, 最重要的是实战, 有条件的话找个老师, 不是固定时间的那种, 去一次多少钱谈好的那种, 我有去过带自己学生去棋牌馆的那个老师家(棋牌店老板推荐的), 去过一次, 他跟我下了一盘, 他用了一个冷门的开局想试试我, 我撑到残局, 输了, 他夸我没专门学过的人里面算是厉害的了, 但是其实我下不过他5年纪的学生. 后来因为高二课程比高一多没时间我就再也没去了, 或者上网下棋, qq象棋也行, 联众更好, 有了一点基础可以开始研究残局, 学习的顺序是先残局后开局最后中局, 中局变化最多最难掌握(我到现在也只是看了点开局和残局, 因为现在很少下棋看了也忘中局基本没看过, 但我买过一本书貌似叫残局风采还是什么, 一点都没看, 后来送给大二跟我同班一个也喜欢象棋的同学, 估计已经被当废纸卖掉了), 或者不想自己看书摆谱可以借助棋软, 网上棋谱很多, 建议挑一本看完, 比如橘中密(残局篇和全局篇), 想成为高手是不怎么可能的, 不过你坚持一年下来, 可以提高很多. 最主要的是乐趣, 和...不能输
我不是高手,但从小开始接触,只是偶尔把它当个娱乐方式。刚刚技术很烂,随便一个人就能虐了我!但后来慢慢你下多了,看高手们对局多了,水平就上去了。这个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明细的一次,我半年前跟朋友下,根本不行,后来的一段时间我经常和手机玩,半年过后,竟然他已经不是我对手,o(∩_∩)o 哈哈
看了这些答案,感觉是一个比一个扯。什么找高手虐你,再想办法虐高手之类的回答,真的是会坑害题主滴。找高手虐你千遍,你没有长进,臭棋还是臭棋。至于题主所说的象棋高手,我想肯定不是想成为全国冠军,也不是省冠军,甚至不是市县冠军。这个高手意思可能是有些厉害,在一个区县级的行政区域里面能排上前100名,业余象棋界一说都能知道名字的那种。以我自己的经验(本人在QQ象棋里面积分是3000分左右,测评就是业余五级多一点,怎么也上不去六级了,在家乡的小县城恐怕能排进前100名吧),要成为象棋高手首先是要看棋谱,多下,多分析。看棋谱有个顺序,先看残局杀法,再看开局布局,再看中局攻杀,再看生死棋型。我分析我现在业余五级再也不能更上一层楼的原因就是静不下心来看棋谱,没耐性。还有一点就是,要有爱好。如果你很爱下棋,那就能潜心钻研,提高棋艺。但也不要奢望能提高太多,毕竟象棋也是需要天赋的。另外,我5岁就学会下棋了。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买了本书《象棋开局例典》,是上海棋手葛维蒲编写的。在那之前一直都有下棋,而且自认为还算不错。及至从那本书开始,我才知道自己之前根本还没有入门。  我认为业余高手和大师的主要差别在于开局。 开局直接就影响中局。没有好的开局就没有好的中局。 如果抛开开局中局不论,单论如果在残局的均势情况,我想那时候比拼的就真的是棋手的智商和算度了。看看张申宏和陶汉明,他们如果带着均势局面进入残局,负率是很低的,尤其是绿林棋手张申宏,其实残局一点都不比特大差。问题就是出在开局,他赖以成名的中局扭杀能力,在经过长期训练的大师面前,根本就讨不到多少好处,纵然偶有惊人棋路的发挥。  当时我研究那本《象棋开局例典》,看出了一个门路,如果开局的路数经过长期实战的判断,那是可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定式的。 看看现在的对局名称那一长串的字号,对比一下以前的棋谱,就可知现在象棋开局的研究已经很广了。 某些局面的研究的深度甚至已经到了中局接近残局的阶段,最明显的就是许银川后手战胜洪智的那盘(资深棋迷应该知道我说的是哪一盘),到被催杀,到反叫杀,进而夺势而一举拿下,其中的胜负手竟然是广东队之前就研究出来的结果。  后来我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研究了那本书上的所有开局,而且还另买了一些书学习最新的开局变化,研究的时候我最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这样走,如果不这样走会怎么样? 有时候自己想不明白,就用棋软来查找答案。比如棋谱说红要马八进七,我觉得可以走马八进九,但是既然高手都走马八进七,肯定马八进九有其不好的地方,如果走马八进九肯定是有破绽,破绽在哪里? 我想不出,就让棋软来解决。电脑就会走出击溃马八进九的走法。就这样我基本上多数布局都弄得比较通透了,这总共差不多花了两年时间吧。这两年期间没有和人下棋。后来我找人下,之前和我平手不分胜负的甚至有几个高过我的,都被我杀得片甲不留。常常在开局就让他们非常难受,到中局的时候基本也就奠定胜局了。 其中一个棋友表示,很奇怪,为什么现在发觉怎么走都好像受制? 我心里笑了,自己明白着的: 相对于我目前的水平,你们太业余了。 因为你就是智商比我高也没用。———————————————————————————————————————————一年前的答案。现在回头看看,硬伤太多。本答案适合初学者,不成想误人子弟,现在本想删掉了事。感谢各位的点赞。不过如果真心想学习,请先从残局开始。把适情雅趣,路边摊等等先打通了,在学开局,最后学中局。楼下sayu的答案比较靠谱。谢谢。
我说一下我自己是怎么把象棋当作分析材料玩的吧。我是从最简单的残局开始分析,尽可能多地总结出一些普遍的规律,慢慢地积累提高。比如这个局面:我在完全不看棋谱,不管各种象棋著作的情况下,自己这样分析:士的走法是斜一格,每走一步,必然会换行列,那么当士有挡将帅相见的作用时,不可以行动。将帅仅能威胁到上下左右一格,在士的大叉子路径上,保护不了士。这样一来,红帅往右移动一格,士就死掉了。象棋下到剩子这么少的时候,我对敌方每个子所占的位置,就可以不进行威胁,而仅仅威胁其所剩子的下一步的可能位置即可。其实,干嘛非得要学象棋呢,象棋只不过是没有任何新东西的数学游戏,一切知识都是从已经知道的规则上变化来的,把象棋当作一种分析材料来充实自己闲暇的时间多好,对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象棋高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