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人大大梨园

当前位置: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玉溪代表建议
&&来源:云南网
  加大小集镇建设资金补助力度
  法绍伟代表向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大小集镇建设资金补助力度的建议》。
  建议说,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省除县城所在地集镇建设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其余小集镇因规划、建设、环卫资金缺乏,存在脏、乱、差的现象。脏表现在没有基本的环卫设施和垃圾处理场;乱表现在没有系统的建设规划或规划滞后,满足不了发展需要;差表现在小集镇建设标准低,没有特色,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因此,建议省政府加大小集镇建设资金补助力度,加快城镇化步伐,发挥小集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立项建设弥勒至通海高速公路
  资武等12位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立项建设弥勒至通海高速公路的建议》。
  建议指出,弥勒至华宁至通海至峨山公路属省道102昆富线和省道319玉华线,在《云南省公路网规划》(年)中被规划为省高速公路,是该规划中昆明外环线的组成部分,是国高网G80和G8511的重要连接线,是滇中通往滇南红河州的一条重要干线。目前,该段公路除华宁至盘溪和通海至玉溪(大梨园)为二级公路外,其余路段为四级公路,通行能力差,不能达到省干线公路网通行要求。
  建议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尽快开展弥勒至华宁至通海至峨山省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并在“十二五”期间首先实施弥勒至华宁段以及通海县城过境段公路建设,提高省级路网效益,形成滇中向滇东及滇东南的重要出口通道,解决华宁至弥勒出境通道和通海县城过境段交通压力。
  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
  赵翠英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
  建议说,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将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借助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积极发展各类竞争力强、经济联系紧密、带动农户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和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章程、经营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引导和帮助专业合作组织用现代经营理念进行规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240个。但是,合作社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发展受限;二是合作层次低,带动能力弱;三是运作不规范,经营水平低;四是人员素质不高,培训滞后。请求每年安排资金加大扶持力度,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技术、产品认证、市场营销服务和质量标准制定、会员培训等工作。特别是加大对土地流转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引导和扶持,促进土地依法流转。
  加快推进呈澄高速公路建设
  苏绍华代表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呈澄高速公路建设的建议。
  建议提出,呈贡至澄江高速公路为省级高速公路网中昆明—澄江—江川—通海—建水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同时对实施昆玉一体化,着力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带动滇中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构筑区域间便捷、快速通道起着重要作用。从局部路网来说,呈澄高速北接昆玉高速,南接抚仙湖环湖二级公路,止点接澄江矣旧太阳山休闲度假社区,与昆玉高速、昆石高速、澄阳二级、澄川二级构成片区路网,将昆明市区、昆明新机场、呈贡新区、太阳山社区、抚仙湖景区、石林景区、玉溪市区相互连接。
  云南的旅游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树立起旅游大省的形象,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明确要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为此,呈澄高速公路对推动太阳山旅游度假示范区建设,发挥澄江自然资源旅游优势,从而带动云南旅游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呈澄高速公路等级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联络线为双向4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2米(联络线路基宽度24.5米)。路线总长41.221公里,总投资估算30.56亿元,其中主线长30.921公里、投资估算24.78亿元,联络线长10.3公里、投资估算5.78亿元。路线走向北接马金铺昆玉高速,东南接抚仙湖环湖东路,止点澄江县矣旧,与太阳山社区道路相连接,联络线由主线接至澄川二级公路广龙收费站。
  呈澄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于2008年3月开始组织实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进行,于2008年5月完成,经玉溪市委、市府讨论,并与昆明市规划局、交通局、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协商沟通后,由玉溪市发改委上报省发改委审批。日,省发改委委托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对该项目可研报告进行了评审,同时省发改委给我市交通局发送了《关于催送〈呈贡至澄江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支撑性文件的函》,要求上报支撑性文件后才予审批。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水土保持方案已编制完成;压覆矿产调查基本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经进行编制。
  为切实推进项目实施,建议请省交通厅协调争取把该项目纳入国家路网建设计划,并明确由省公路投资公司承担建设,昆明和玉溪两市负责征地拆迁工作,并积极做好施工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记者 李智林)
责任编辑: 王一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位于北纬24°8′34″至24°17′28″和东经102°25′43″至102°35′之间,属于低纬度的内陆地区。东与通海县相连,南与峨山县为邻,西南隅紧倚红塔区洛河乡,北与红塔区高仓镇接壤,距省会昆明101公里,距玉溪市中心城区8公里。
研和街道历史悠久,开发较早,早在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就曾立为县。全镇辖贾井、中村、研和、可官、宋官、东山、秀溪、南厂、玉屏9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2011年,红塔区撤销北城、春和、研和、大营街、李棋、高仓等6个镇,设立北城、春和、研和、大营街、李棋、高仓等6个街道。全镇总人口45374人,其中:农业人口42175人,非农业人口3199人。少数民族人口5505人(主要是彝族4655人),占总人口的10.26%。有汉、彝、回、白等20多种民族。人口密度346人/平方公里。
研和街道辖区总面积128.7平方公里,城镇面积1.6平方公里,经济技术开发区2.4平方公里。镇境内海拔最高 点是西南部的回族山,为2142.6米,最低点是矿山,为1502米。全镇南北纵跨约25公里,东西横跨约15公里,镇内山谷相对高差为300—400米,最高峰大凹山海拔2112.9米,坝区海拔1638米。研和镇属于中亚热带半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冬季空气温暖,降水量少,晴天多,日照充足,气候干燥;夏季空气湿度大,水汽足,降水和云量多,日照较长。镇内霜冻多发生于秋末至竖年春初,全年无霜期206天。年平均气温15—16°C,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在25—26°C,极端最高气温33.5°C,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在0°C—0.2°C之间,极端最低温度-4.6°C。全镇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265.1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1%。
2008年末,全镇总耕地面积22590亩,其中:田15885亩,地6705亩。人均占有耕地0.55亩。土壤类型,主要有自然土、旱地红壤、水稻土三大类,境内土壤多属弱酸性土壤,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烤烟、油菜等粮经作物,是滇中的主要粮食高产区,水稻一般亩产600—650千克,玉米一般亩产750—900千克。
研和镇食用菌协会200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39195万元,比上年增长33.8 %,其中一产业完成12475万元,比上年增长 3.75%,二产业完成272542万元,比上年增长34.8%,三产业完成54178万元,比上年减少11.57%,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是13:64:23。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9.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59万元,同比增32.9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7亿元。研和镇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工业化建设统领"十一五"规划,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产兴镇,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战略。农业按照按照"稳定种植业、发展养殖业、扩大优化林果业、大力发展烤烟支柱产业"的思路,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006年,全镇经济林果面积15753亩,全年粮食与经济作物比例为52:48,全镇水利化程度达到87.7%,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24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6.86%。工业以钢铁项目建设为龙头,形成产业群体规模优势,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目前,钢铁行业已成为我镇的主导产业,仓储、物流业正在发展壮大中。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来推动三产业的发展,兴建了欣裕大街、福兴路、秀溪路、虎山路南段,彻底改造研兴街;投资150多万元实施了城镇亮化、绿化工程,委托开发商开发欣裕小区,目前,商业住宅区开发初具规模,路边经济自成一体,城镇服务功能不断健全。全镇餐饮、汽修、小五金加工、汽车运输及其它社会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全镇农村拥有住宅面积196万多平方米,人均拥有47.18平方米,全镇农村有13212户拥有彩电,拥有汽车874辆,拥有拖拉机285台,拥有摩托车3392辆,安装固定电话和拥有手机农户10123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000余户。研和镇现有农村劳动力25858人,从事农、林、牧、渔的16196人,从事二、三产业的9662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建立,农民耕地日益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成了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2004年,镇政府在全市乡镇中率先成立职业中介机构(研兴职业介绍所、研和镇劳动保障代理服务所)。现已向玉溪新兴钢铁公司等企业职介代理1000多名农村劳动力。研和镇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对农村劳动力,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2005年起,镇政府出资对择业观念陈旧、技能单一、学历较低的农村劳动力,每年开展以就业政策、消防、安全、技能、法律、环保等方面为内容的培训班,培训期8-15天。从2006年起,镇政府出资,对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补助200元培训鉴定费。凡自愿上职业学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镇政府出资解决每年的学宿费,直至毕业。对初中以上学历的农村劳动力,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中期培训;对不再上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开展为期3年的学历技能教育;2006年,全镇开办中短期培训班7期,培训农村劳动力535人,解决241名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学宿费,到农职院、二职中进行为期三年的学历技能教育。通过政府引导、中介搭桥,2006年,全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30人。
历史事迹研和镇历史悠久,开发较早。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属“大理国”迤东诸蛮三十七部之步雄部(今江川)。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立境内为研和百户所,属罗伽万户府(澄江府)管辖。研和设立有行政机构的历史从此开始。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撤百户所立研和县。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撤研和县,并入新兴州。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研和镇为云南后卫。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后卫改为后裕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研和境内分为后褔、裕民两个乡。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后福、裕民两乡并为后裕镇。公元日,研和区地下党发动组织研和区第一个农 民组织——宋官农民协会,11月16日,中国共产党玉溪县后裕区支部成立。12月5日,研和区解放,12月18日,后裕区人民政府成立。1951年,后裕区改称第五区。1958年2月,撤区并乡,第五区及第四区部分乡划并为宋官乡、研和乡、龙树乡、大密罗乡。同年8月,玉溪江川合为玉溪县,研和境内四大乡合并为研和公社。1961年4月,玉溪、江川复为两县后,研和公社调为研和、宋官、大密罗三个中等公社。1963年,恢复区建制,研和公社、宋官公社划为第五区。大密罗公社划属第四区管。1966年,调整行政区划,第五区改为研和公社,辖9个大队。日,玉溪撤县设市,研和公社改为玉溪市研和区。1988年1月,玉溪市研和区改为玉溪市研和镇。1999年12月撤村建委,全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82个村民小组。文物古迹研和镇文物古迹众多,东山土司府 、古青铜器、宫、阁、寺庙、古城是本镇的主要文物古迹 。东山土司研和镇可官文星阁府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7年)建,土司府长约二百米,宽约六七十米,分为前堂、中堂和后堂,均为四合院的房子。东山土司府式样独特,一底一楼,瓦、土、木结构,前三、后三、外加四个耳房。前院比后院矮二米左右,两院用庭壁隔开,正中一道圆月门,前院到后院须上九级石阶。古青铜器,1984年宋官村,村民建房挖基沟挖出青铜器十余件,从出土的随葬品青铜器造型特征来看,与滇池区域出土的青铜器相似,属“滇文化”类型,是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的产物,墓葬年代为战国—西汉年代。观音山屯遗址,清代,今秀溪村委会柴井村观音塘边,是回族聚居的小村子,名观音山屯。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回族奋起反抗清朝统治,清兵镇压,村寨被毁。文物保护单位“江、李”两氏奎星阁:位于可官定古村。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3年),以当地村民“江、李”两姓出资修建,距今221年,有一楼一底,高约13米,占地面积89.49平方米,现还存有木雕“空心龙凤”等复杂雕刻,内四角有四棵主柱直通顶端,具有较高的考古和建筑研究价值。现基本保持原貌。建于清朝。2004年11月被红塔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奎星阁:位于可官定古村。建筑年代不祥,以陈氏出资修建,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高约9米,2004年11月被红塔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可官文星阁:位于可官村村头。建于光绪壬午年间(公元1883年),此阁位置在村前田坝中,系重檐攒尖屋顶,绘画八仙过海,神态各异,木质雕刻精细,建于光绪壬午年间,现保存完好。2004年11月被红塔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八角园山庄简介 位于研和镇西端的小密罗村,距中心城区州城21公里、玉元高速公路10公里,交通方便。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园内面积600余亩,栽种八角、板栗、茶叶、枸杞、樱桃、油桃、猕猴桃、杨梅等林果产品和二十多种花木、树苗,一年内水果不断、四季常青。山庄内各种设施齐全,可为游客提供吃、住、玩耍等一条龙服务。夜晚游客还可欣赏、参与彝族风情的歌舞表演和篝火联欢。红塔农业生态园,1998年投资建设,位于南厂村雁塘,距玉溪市中心城区25公里,从102省道至基地8公里,沿途可欣赏原始生态林。基地面积400亩,种有樱桃、油桃、梨、杨梅、猕猴桃等六大类水果,共计36个品种。注册了“春梢”牌商标;取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樱桃、油桃认证书”。基地服务功能设施齐全,可为游客提供会议、餐饮、休闲、娱乐、住宿服务。基地内设有现代农业设施,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可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魅力。文化遗产研和古城村清末举人严天骏,着有《仲叟诗存》,出版于1947年,全书收集诗作438首,诗作内容多数是反映作者“恫邦国之殇瘁,哀民生之多艰,孤怀隐忧”。严天骏的铭、专、表、启、记、序、跋等文体的文章30多篇,收入《玉溪文征》,于1947年出版。
全镇总人口44587人,其中男性21984人,女性22603人,男女比例为97.3 :100,农镇卫生院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为91.84︰8.16 。少数民族人口5166人,有彝、回、白、等20多种少数民族,其中彝族4409人,占总人口的11.59%。人口自然增长率5.03。2006年末,有卫生机构19个,医务人员102人。其中:镇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所9个。个体诊所9个。个体药房8个。儿童“四苗”接种率100%,传染病发病率248/十万,食品从业人员卫生体检率100%。年内出生574人,出生率13‰;死亡227人,死亡率5.1‰;计划生育率99.6%;三术率86.4%。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快速健康稳步发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6539人,参合农户10708户,占全镇总户数的97.8%。全镇1286人享受了“两低保”,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9人。
2007年末,有幼儿园(学前班)11个;小学9所,中学2所,在校学生3869人。有党职校1个,投资190多万元,完成东山小学异地搬迁主体工程建设,完成一中、中小、贾井、玉屏、南厂等学校的修缮改造。中心小学顺利通过了省乙级二等学校达标验收。有镇文化中心1个,藏书12740册。编制《今日研和》四期,每期1.2万份。村级党员活动室9个。村文化活动室9个。业余文艺宣传队120支,队员500人。有线电视用户9600户,复盖率100%。广播复盖率100%。
新农村建设
钢铁公司镇党委、政府确定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量力而行”的工作原则,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推进,以自身角色定位,以群众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长期性工作。在试点村建设中,研和街以加快旧村改造为契机,用小宗地拍卖、区位优势竞价、引入开发商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不等不靠,提前进行项目建设。南厂洪水塘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体育活动场地安装了体育活动器材,新建党员活动室、文化室、修缮广播室,建设农贸市场、标准垃圾房、标准公厕,自建村内支道2456㎡。
钢铁公司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及物流区的建设,结合交通区位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引进资金和项目。2006年,全镇新引进项目6个,分别是投资790万元的云南玉溪化工汇源公司,投资9000万元的玉溪新兴钢铁公司仓储、调运项目,投资2.50亿元的玉溪新兴钢铁公司棒材生产线,投资2500万元的玉钢铁路编组站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滇雪粮油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220千伏变电站。全镇新引进仓储储备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9000万元的昆玉铁路的仓储、调运项目,投资9000万元的玉溪新兴钢铁公司仓储、调运项目。
新型建材2007年,全镇有企业1504个,其中工业41个,企业从业人员12361人,完成总产值4829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43.06%,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426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67.2%;企业完成营业收入5130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增34.95%;完成利润总额187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926.3%;上交税金200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30.47%。营业收入上500万元的企业有18户,其中上亿元的企业2户,2007年,全镇纳入登记管理的个体工商户有1463户。研和镇企业产品主要是钢铁系列、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产品、物流、仓储等。钢铁工业:重点发展:冷轧薄板、涂镀层板、焊管、型钢、冷轧硅钢片、异型钢材、轻钢结构等短缺产品,开发建筑用材中常用的H型钢,结合钢铁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时机,加大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力度,对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模具钢、不锈钢长材等产品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引进有实力的先进企业,进行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配套完善,填补云南钢材品种的空白,并进入周边市场,使钢铁产业产值达150.00亿元。研和工业品物流园区:包括工业品批发市场、货运市场、海关办事处和保税仓库。工业品物流园区,主要功能以矿冶、机械、化工、水泥、卷烟配套产品为主要物流客体,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全方位服务。物流园区的布局以泛亚铁路货站及内外主要道路为依托,形成七个功能片区,即工业品加工区、大中型货品库区、保税库区、交易市场及管理服务区、货运站场区、公共绿地区和原有农村居民居住区。
少数民族研和镇盛装彝家儿女研和镇少数民族有彝、哈尼、白、回等民族,彝族是研和镇内人口仅次于汉族的少数民族,也是研和镇唯一的世居少数民族。研和彝族主要聚居在可官村委会的小密罗自然村和玉屏村委会的冷水塘、玉屏、小河、黑泥等自然村。《元史地理志》和《新纂云南通志·地理考》、《仁志》等书所载:后晋天福三年(938),研和属“大理国”迤东诸蛮三十七部之步雄部(今江川)。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立境内为研和百户所,么些徒蛮步雄部龙插氏族据域;元至元十三年(1276)撤百户所立研和县,龙插氏据域。步雄、龙插均为研和彝族早期部族的称谓,这些称谓的出现至今也有八百年的历史。研和镇彝族人口,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85%。研和彝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又都会讲汉话。如今,小密罗村的彝族,在本村或与同族交往,主要讲彝话,外出则以汉话相对答。每年阴历6月24日是彝族传统火把节,彝族人民身穿民族服装,点篝火,跳乐(彝族舞蹈)。彝族原来多住坝区,明代沐英“平滇”,兵临玉溪屯垦,大部分彝族陆续移居山区,过着“依山结茅而居”的生活。传统节日研和镇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米线节、清明节、元霄节、端午节、过冬节等节日。特色传统节日简介:“春节”,研和人称“过年”。即每年旧历年末最后一天,贴门神、对联,燃放爆竹,全家团圆吃年夜饭。旧历正月初一日,一般不串门。初一后,亲戚朋友互相串门,交流感情。“米线节”,研和的米线节始于清代。节期于每年二月初一起,从宋官村村委会开始,1个村委会1天,过节时,各家准备菜、酒、米线,宴请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般不煮饭,吃米线。风俗“送祝米”,新生娃娃满月时,外婆家邀请亲朋好友准备鸡、鸭、鸡蛋、红塘、衣帽等物品到女儿婆家祝贺。女儿婆家备酒宴招待外婆家来客及远亲近邻,也叫“请汤客”。“婚俗”,旧时的婚礼程序是:查家→订婚→过礼→婚礼→回门。现今婚礼程序比较灵活,多数只过礼、迎亲、回门,少数则只举行迎亲仪式,别的过程全免。“葬俗”,一般分为三步处理:装棺→抬人(也称发送)→扶山。庙会活动研和各自然村几乎都建有庙寺,每个庙寺都有庙会日,因寺庙内所供奉的佛像不同,庙会日也不相同。凡属庙会活动日,大多为吃素。民间文化艺术研和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各村均建有民间文艺队,花灯、烟盒舞是中老年人茶余饭后的主要娱乐活动,每逢节庆日,民间文艺队还组织舞龙活动,多数爱好文艺的老年人,均备有二胡、京胡等乐器,闲暇之余常自拉自唱。研和有着较丰富的民间传说,有歌颂研和人民勤劳善良的,有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有表现研和人民渴望美好生活的。如“石箱子”、“十八罗汉”、“千里眼、顺风耳”等传说。研和人民多才多艺,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石雕、根雕艺术,研和石雕远销海内外。
研和镇客运站水利建设:2007年,全镇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23座,总蓄水量877万方,可灌溉面积12600亩;小坝塘33件,可蓄水154.7万方,能灌面积2605亩;共建成小水窖2200口, 增加灌溉面积7000亩;全镇有主要沟道7条,配套三面光支沟渠道35条,全长28.7公里。建有自来水厂一座,设计日出水量5000立方,现日用水量500立方,仅为设计能力的1/10。水利化程度87.7%。通路研和镇距玉溪市中心城区约8公里,距离省会昆明101公里。1、公路:辖区内公路干线通车里程 156.77千米 ,其中:国道21.47千米(玉通公路10公里,玉元公路11.47公里);省道23千米(大金线8公里;老213线15公里);县道20.9千米;乡道91.4千米。通车率达100 %。镇内公路运输干线形成T型网络,高速公路和一般地方公路交错,公路运输能力非常强大。2、铁路:昆玉铁路终点站(大梨园火车站)位于研和集镇中心偏北,现已具备500万吨吞吐能力,是滇中、滇南片区的重要铁路站口。泛亚铁路东线(已动工)和中线均在研和站接口,两线形成后,研和站将上升为国际型站点。火车站附近地区将形成以仓储、物资集散、转运及流通市场为重点的滇中物流中心区。通电境内有110KV变电站一座,设有两台主变,11条专用及一般输电线路,输送电网络已履盖全镇56个自然村。通迅研和镇通讯发达,功能完备。辖区内有研和电信大楼,装机容量7736部,已用5052户,固定电话普及率42部/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19.86部/百户,无线通信网络复盖全境。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000余户。有线电视复盖率达100%,每百户拥有彩电98.97台。能源建设全镇建沼气池 644口,完成“一池三改”412口 ;安装太阳能户数3240户,安装太阳能户数占全镇总户数的27.55%。集贸市场: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占地33亩的欣裕小区综合市场;投资250 万元,建成占地15.9 亩的研和五组综合市场;投资124 万元,建成占地16亩的中村1组(大梨园)综合市场;占地2亩的研和镇生猪定点屠宰场1个。全镇有百货超市6家,食品类商店264家,日用品批发、零售商店70家。镇区街道情况:集镇区主干道有研兴街、福星路、秀溪路、虎山路,主干道已全部实现水泥路面硬化。通过对城镇的市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进行综合整治,城镇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495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乡镇客运站点——玉溪市亿金客运服务有限公司。环卫设施全镇有公厕41个,购置有城镇环卫洒水用车,在集镇范围内安装垃圾桶 60 只,建成红塔区首家垃圾填埋厂。全镇82个生产小组均建有1-2个垃圾池或垃圾坑。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4次
参与编辑人数:11位
最近更新时间: 03:45:36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您所在的页面位置:
>>>玉溪市汽车维修、配件、美容分布地图
*图吧提醒您:以上的位置信息仅供参考!
玉溪市汽车维修、配件、美容交通地图地图
玉溪市汽车地图
玉溪市其他行业地图
云南省行政地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溪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