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vr为什么会感到恶心 英文

在GDC 2016上,外媒编辑经过大半天的VR游戏试玩,他本人谈了谈自己的感受:有轻微的恶心,还有明显的头痛。这五个小时过后,他觉得自己必须躺下来,闭眼休息
上周一,笔者进行了一次VR试玩demo马拉松挑战:10款游戏demo,每款30分钟,一个接一个玩。
这些都是Oculus
Rift消费版的首发游戏阵容,其中一些我非常喜欢,但人们一直有一个疑问:人类是否能够忍受长时间的VR体验?长时间使用VR会带来什么副作用?
说实话,笔者并不觉得很爽。经过大半天的VR游戏试玩,我感到眩晕,有轻微的恶心,还有明显的头痛。这个小时过后,我觉得自己必须躺下来,闭眼休息。并不是因为游戏设计的不好,也不是因为头戴设备用起来不舒服,其实设计师们已经为VR定下了行规,目前市面上所有的Oculus游戏都不会让人在游戏中产生不适感。但是在不同的现实来回切换,可能对我们的大脑是个沉重的负担。
笔者参与的这次试玩活动中中共有41款游戏demo
在这五个小时中,我曾经是一名自由漂浮的宇航员,曾是一台观察狐狸的摄像机,曾是坐在桌前玩卡牌游戏,曾是一直翱翔在废弃城市上空的鸟,曾是一群太熊的指挥官,曾是一名网球选手,曾是一名西部快枪手,曾是一个入侵机器人的病毒。每次我摘下头盔,我都需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适应真实世界。其实很有挑战。
》几乎就是让你亲自经历了一次电影《地心引力》。但是从第三人称观看这部电影就已经够令人眩晕的了,而要亲身经历这段体验,震撼程度可想而知。我从一座发生爆炸的太空站飘到了太空,然后开始失控,最后我的脚被绳索绊住才停下来。我的大脑告诉我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正处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让我的肾上腺素飙升,让我惊慌失措。整段体验非常刺激,但是并没有让我感到不适。
显然,我的自我意识脱离了我的大脑和身体的自然,我当天正好带了智能腕表,回头我发现当天我一的身体一直都处在亢奋状态,全程心率超100。
Palmer Luckey,Oculus之父,感觉他现在应该整天都活在VR里
当然,这是因为我还没有适应VR。我曾经试用过VR头戴,不过每次最多只有40分钟。而且我本人非常容易晕车,所以VR可能对我有额外伤害。但在现在经过优化的HTC
Vive和Oculus上,我发现只要单次游玩不超过一个小时就没问题。
唯一能让我参考比较的,是使用3DS的体验。3DS使用的是裸眼3D技术,刚问世的时候,我只要玩半个小时就开始头疼,但是适应了几个月以后就没事了。所以我相信VR体验也存在同样的适应过程。另外,我觉得如果自己摘掉眼镜,佩戴隐形眼镜玩VR,问题可能会更少。毕竟两个镜片靠的那么近,屈光可能会很复杂。
我的头痛持续到当天晚上。我发现只要一看屏幕,就会不自主地皱眉眯眼。当然了,如果我一整天都对着电脑屏幕,也会有同样的效果。恶心的感觉持续的更久,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消失。走在阳光明媚的大街上让我重新回到了现实中。想到我还要试玩更多PSVR的游戏demo,着实让我有点紧张。试玩几款以后,我的头又开始疼了,于是立刻认怂撤退了。
我玩第一款VR demo的时候差不多就这样
总而言之:我并不建议大家连续使用VR超过六个小时,除非你已经非常适应。我认为当玩家摘下VR头盔以后面对现实所需要的调整时间会随着适应度而减少,但如果你已经预定了Oculus
Rift,坐等3月23日发货,那么我劝你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不要一次玩超过10种游戏以上。玩VR会头晕恶心?这是病得治!
我的图书馆
玩VR会头晕恶心?这是病得治!
玩VR会头晕恶心?这是病得治!
分类: 发布: 12:57
标签:眩晕
虚拟现实设备厂商一直都在竭力避免晕动的出现,但不管他们如何提高帧率并降低延迟,有的用户还是会出现出现类似症状。而根据媒体日前的报道,一家名叫梅奥的诊所已经有了解决办法。
这家医院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当和电刺激前庭配合使用时,可在1/10秒的时间内诱使大脑对VR内容和物理刺激进行同步。通过放置在前额和后脑勺的电极,研究者可以通过发送电脉冲来模拟左右旋转的前庭反应。
目前,梅奥诊所已经将自己的技术授权给了娱乐技术公司vMotion,但HTC、索尼和Oculus似乎还未采纳这项技术。
谁说医生只能救死扶伤,关键时刻还可以推动科技进步好嘛?
来源/Inside:腾讯数码
发表评论:
馆藏&1268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玩VR就头晕?史上最详细晕动症及解决方案-闽南网
玩VR就头晕?史上最详细晕动症及解决方案
来源:17173游戏资讯
&  目前,体验完虚拟现实内容之后,用户可能会有强烈的眩晕感,疲劳,眼花,恶心等等,这些都是VR晕动症的症状。VR晕动症不仅会使用户无法长时间沉浸到虚拟世界,也会使用户的重复使用率变得极低。因此虚拟现实普及的进程中绕不开的一座大山便是:VR晕动症。那么,晕动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VR晕动症&  VR晕动症原理&  视觉晕动症&  顾名思义就是单纯由视觉系统引起的眩晕感,主要是由于头显本身的刷新率、闪烁、陀螺仪等引起的高延迟问题导致的眩晕感。&  以延迟为例,当用户的头部在0.5秒(假设)内向右边旋转90度时,头显最终也会给用户呈现右转90度之后的画面。然而如果头显具有较高的延迟问题,画面的转换会花费1秒的时间(假设),这个时间差(0.5秒)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延迟,会使用户立即产生强烈的眩晕感。&  而最优质的头显将这一时间差控制在20毫秒之内,用户便不会因为延迟而产生眩晕。&  模拟晕动症&  模拟晕动症的本质是由于用户视觉上观察到的状态和身体的真实状态之间的不一致引发的。&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坐着或站着用手柄来操控角色移动时,视觉上他得到的信息是“我在移动”,然而负责感知身体状态的中耳前庭器官却给大脑发出“我没动”的信号,这种矛盾的信号会让大脑认为“自己”处在一个不正常且危险的状态。&  这时大脑会立刻用强烈的眩晕感来警告用户,需要尽快脱离目前的状态。更糟糕的是,这种眩晕感会不断的积累加强,继而引发疲劳,呕吐等症状。症状不会随着用户停止体验而停止,这种头晕、恶心的症状会根据使用者不同的体质持续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  2016年,头晕不要怪头显,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优秀的头显是一定会让用户头晕的。这么反逻辑的一句话,要如何理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的迭代,全球最优秀的主流VR头显都解决了视觉晕动症的问题。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沉浸体验。然而随之而来的更高阶的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意识到,那就是模拟晕动症。&  头显所提供的沉浸感越高,大脑就会越相信自己身处现实之中。此时如果用户依旧用键盘、手柄或者枪型控制器来操控角色移动,那么VR头显越优秀,用户视觉和身体知觉之间的不协调状态就会越强烈,其眩晕感也就会越强。这也变相回答了为什么传统显示器加键盘鼠标的组合不会产生模拟晕动症,那就是因为没有沉浸感。&  也就是说,如果你已经选择了一个优秀的VR头显,那么模拟晕动症才是你产生眩晕感的罪魁祸首。所以,头晕不要怪头显,是因为你使用了手柄,键盘或者枪型控制器来操控角色移动而导致的。&  那么,怎么解决问题呢?&  用最自然的操作解决模拟晕动症&  什么是好的虚拟现实交互方式?著名的动作捕捉技术提供商诺亦腾的戴若犁博士说:“人体的自然身体动作,才是好的虚拟现实交互方式。”没错,这就是解决的办法。&  根据模拟晕动症的产生原理,解决模拟晕动症的方法也非常显而易见,那就是让用户的身体状态感知和视觉状态感知保持一致。&  而身体状态方面,对模拟晕动症影响最显着的便是角色移动。简单来说就是用双脚真实操控移动,不会晕。而用手柄、键盘、枪型控制器以及任何用手部动作的操作,就会晕。&  在实际操作中,有这样一些不同的解决模拟晕动症的方法:&  基于模拟晕动症本质的解决方案&  要解决模拟晕动症,本质方法就是要让你的身体真的动起来。但是由此就会产生一系列需要解决的人体运动、场地、安全保护问题。&  Omni&  1.无限空间解决方案&  目前VR无限空间解决方案产品的唯一解决方案是万向行动平台,Omni-directional treadmill, 俗称VR跑步机。如KAT WALK、Virtuix Omni,Cyberith Virtualizer等。这类产品只需要一平方米左右的现实空间,就能实现虚拟世界中无限的、360度的自由移动,其中KAT WALK与 Virtualizer还可以实现下蹲、跳、坐下等丰富的动作。用户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操控游戏内容角色的移动,从而跳过模拟晕动症产生的成因。这种映射越是自然,那么模拟晕动症的症状就会越轻微。&  KAT WALK&  2.定制空间方案&  定制空间方案提供更高的动作自由度,如HTC Vive,The void,Project Alice等,用户可以灵活快速的敏捷行动。它的缺点在于只能限定在一个固定范围空间内,现实和虚拟内容中都是如此。在使用较为激烈的内容时,用户可能会因无法顾及区域提示线而撞到墙体或因动作过大而被线缠绕或绊倒。跑两步撞墙、频繁被提示到了边界不要再走了、看着长长的走廊、宽广的战场却被拦着不让你过去的体验,时间长了会有一种囚禁感。大范围固定场地体验则会棒很多,不过成本相对来说就非常高,因为不但需要定制的场地与设备,还需要定制根据场地大小而开发的内容。&  低效率方案之内容团队的努力&  许多内容制作团队希望在游戏设定上解决模拟晕动症的问题,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内容团队对外宣称自己的内容是不晕的。首先,让内容团队来解决晕动症问题是不公平的,因为这本不该是他们的工作范围,他们的使命是创造更加有趣好玩的内容。而且实际上,可供他们选择的解决方案非常有限且低效。&  1.瞬移方案&  通过操作让玩家从点到点进行瞬移。这种方式其实是与“越接近自然人体行动的方式,越适合VR”的天条相违背的。这种移动方式并不自然,会对沉浸感有非常大的影响,让用户分分钟“出戏”。甚至用户在熟悉瞬移之后,会连本可以进行的小空间范围移动也放弃。且过快的、频繁的瞬移依然会让用户产生眩晕感。&  2.慢速匀速移动&  将移动速度调到一个非常慢的匀速程度。将眩晕感控制在用户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慢速匀速移动会剥夺用户主动操作的权利,让用户变成“乘客“”而非“主角”。在影响沉浸感的同时,会让有用户感到无聊。且持续的慢速匀速移动依然会引发模拟晕动症的产生,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不靠谱之我不想尝试方案&  模拟晕动症的生理基础是前庭器官,所以从生理的角度出发,有三种方法,在尝试解决模拟晕动症。&  1.切掉前庭&  从此和晕车晕船晕VR说拜拜,但从此你将再也感觉不到速度和自己身体状态的变化,当然前提是你愿意为了VR体验而动手术。&  药品&  2.吃药&  这一款由美国企业研制出来的药品,可以强行压制眩晕感,前提是你愿意每次玩VR游戏前吃一粒。&  3.电击&  咳咳,这不是开玩笑。一个叫做vMocion GVS技术的方案表示,通过电击刺激前庭和半规管,可以从某种程度解决模拟晕动症。欢迎你来做第一批小白鼠。&  可想而知,用医疗手段来解决模拟晕动症虽然并非不可行,但其逻辑实在有点滑稽,用户为什么会愿意吃药,甚至是遭受电击或者动手术来玩VR游戏?相对而言,内容团队牺牲内容的游戏性和VR性来解决模拟晕动症也是无奈之举。所以,解决模拟晕动症,最切实可行,效率也最高的办法就是开发优质的虚拟现实外设,让用户的真实身体状态和游戏内的角色状态保持一致。&  硬件解决晕动症,内容团队创造精品内容&  综上所述,头显也好,VR外设也好,其实都是为游戏内容服务,一款优质的内容有其最适合的外设配合。头显和VR外设相互补充,从根本上解决VR晕动症,而内容团队则可以自由地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优质的VR内容。&  那么有的同学依然要问,我很懒,不想动,又想玩VR,又不喜欢吐,还不想做手术电击吃药。有没有能轻松坐着用键盘鼠标玩,而且不晕的VR游戏呢?对不起,这个和“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一样,真没有。&  来源:87870&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微信搜索“VR魔法世界”,了解最前沿的VR资讯↑&  【编辑:彤管有炜】
看美女们大方秀出热辣身材,陪你度过冷冽寒冬。
48小时点击排行榜当前位置:&&&&&
头晕恶心都是小事 专家称VR设备可能造成眼损伤
PlayStation VR头戴设备10月13日在英国开售,售价350美元,让玩家沉浸在一个令人惊叹的3D世界中。凭借超过4000万的PS4全球销量,许多专家都认为PSVR终于使虚拟现实成为主流。
不过,虽然游戏爱好者都想弄到新设备,但医学专家们警告说,VR可能会导致长期的眼损伤,而且也可能对胃造成不适。
激光眼科手术的泰斗,伦敦的焦点诊所临床主任David Allamby认为,VR将会为一整代年轻人带来近视和令人极度痛苦的干眼症。
&因为VR防止我们的眼睛从远距离自然聚焦,这也加速了近视的发展。&Allamby医生补充说,&许多VR用户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沉浸在3D动作环境当中,很容易就忽视了眼睛湿润的问题,眼球得不到润滑。长期过度的用眼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应变或神经问题。&
今年早些时候,在E3电子娱乐展上,有许多记者在PSVR上体验了即将推出的恐怖生存游戏《生化危机7》。然而这次试玩变成了开发商卡普空的公关噩梦&&大量的记者遭受了&头晕恶心&的症状。
瘾科技网站的Jessica Conditt称:&demo演示打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发烧了一样。第一次上楼梯的时候,我遭受了第一波恶心的感觉,我的头向上倾斜,在阁楼里四下张望一堆裸体模特。两分钟后,我几乎再也不能保持专注,胃里一阵翻腾,皮肤燥热,10分钟演示结束之后,我简直想要吐遍索尼的媒体休息室。&
索尼的PSVR并不是唯一在售的虚拟现实头戴设备。Oculus Rift支持PC,成本550英镑,本月登陆英国,但销量迄今进展缓慢。
【来源:新浪游戏】
推荐理由:像素我的生存游戏是一款像素风格的生存冒险游戏,玩家在游戏中要保证自己能够存活下来,面对各种可怕生物的挑战,相当
推荐理由:水泥丛林是一款由着非常强的策略性的模拟经营类游戏,游戏还结合了一些卡牌的玩法在其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
推荐理由:《群体 GUNTAI》是一款小清新风格的飞行休闲游戏,游戏的光影效果制作的非常的棒,玩家可以看到各种高清细腻的画面场景
推荐理由:昆虫屠夫手游是一款休闲简单的横版射击类手游。该游戏界面清爽简约,游戏玩法简单,很容易上手,并且其中拥有非常强大
推荐理由:《NBA 2K17》是2K系列的全新高峰,无论是球员的运球投射这些细微动作,还是线上模式的网络优化还是整体游戏的内容丰富度
手机访问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虚拟现实为什么会让人犯恶心?
[戴上虚拟现实设备后,眼睛和耳朵告诉大脑一种情形,而它们可能与人体更深层的系统相冲突]
想变成钢铁侠,你不需要穿上重重的盔甲,也许戴上一副虚拟现实眼镜就够了。曼威为宣传《复仇者联盟2》,跟三星合作,制作了一批虚拟现实短片,让观众能够进入3D世界,感觉自己像在打斗。其中一个短片邀请到梅西等足球明星,展示他们被变成超级英雄的经历。在另一个短片中,用户可以体验超级英雄和机器人大军的一场战役,短片是三维慢动作、360度视角。
过去两年来,虚拟现实一直被冠上许多未来生活的想象,像是电脑游戏、电影制作等。《纽约时报杂志》把虚拟现实用在了新闻产业上:他们请法国艺术家JR绘制了一幅高达46米的人物画,绘在亚特兰大市标志性建筑物熨斗大厦旁,虽然这幅画很快就被撤走,但报社用直升机把画面拍摄了下来,制作成虚拟现实作品供公众体验。
微软则展示了虚拟现实眼镜HoloLens之后的情景:使用者可在所处的个人空间内,透过眼镜看见呈现在墙面上或是家具上的各种全息投影内容,并与之互动。例如,天气信息会呈现在茶几上,墙面上则出现了家人的影片、Skype通话接口等等。除了涉及个人生活的应用,微软也展示了建筑、教学等领域的应用。
《福布斯》上的一篇文章说,虚拟现实让我们能够体验他人的经历,真实地体验他人的极限运动过程。它还将改变我们思考实况活动的方式。现在,我们要么亲自出席实况活动,要么观看电视直播。如果我们去现场,我们往往只能坐在一个座位上,得不到其他视角。如果看电视,我们被动地从导演选择的视角观看。有了虚拟现实设备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体育馆中最好的座位,还可以选择多种其他视角。观众可以控制他看的东西。
NBA已经做了虚拟现实视频流实验,用三星的虚拟现实视频服务举办了四场赛事。虚拟现实可以用于各种实况,无论是音乐会还是工业展览。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开会,可以让出席者感觉他们同处一个房间。在虚拟现实教室,老师可以指导多位外地学生。这对需要动手的学习来说尤其有价值,老师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技巧做出反馈。
但去年11月,《纽约时报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还认为,虚拟现实远未获得成功。虚拟现实的发展一直很不顺利,它至少可以追溯到1968年。那一年计算机科学家伊凡·苏泽兰在麻省理工展示了他的头戴式显示器,当时虚拟现实的机器有一间房子那么大,头盔太重,要用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机械臂来支撑。
随后几十年间,美国军方和美国航天局都希望能使用虚拟现实来模拟飞行和战斗。但这些东西总会让人感到反胃。在消费领域,虚拟现实的进展也不顺利。美国艺术家、计算机科学家杰伦·拉尼尔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使虚拟现实成为一个流行语,他甚至去过一家短命的销售虚拟现实眼镜和手套的公司。有一家公司开发了虚拟现实游戏,但都不太有趣,还会带来生理上的不适。
许多人认为,虚拟现实之所以会让人想呕吐,是因为感知输入上的冲突。戴上虚拟现实设备后,眼睛和耳朵告诉大脑一种情形,而它们可能与人体更深层的系统相冲突,包括应对外界压力的内分泌系统和保持平衡的前庭系统、感受身体位置的本体感受系统。缠上虚拟现实眼镜和耳机后,你的视觉和听觉被虚拟世界控制,你没有任何怀疑的机会。它们引起的恶心可以视为身体对这种幻觉的怀疑,提醒你要找回对感官的控制。
“有时当我听到开发者大谈让观众沉浸在多重感官体验之中时,我觉得他们是想把观众囚禁在软件里,让他们的感觉没有出口。”美国记者弗吉尼亚·赫弗南说,“这种态度让我有时想把虚拟现实眼镜往墙上扔去,打碎这种数字炼金术,去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感受真实的物理空间的自由、天然的法则。”
4月初,《卫报》上的一篇文章说,虚拟现实设备永远都不能捕获旅行的奇妙之处,旅行代表的是不确定性、未知的危险和不安全带来的兴奋,而这些是模拟软件实现不了的。“虚拟现实也许会给予你更多的空间感知,而不只是快速播放照片,但它不能取代前往埃菲尔铁塔、抚摸工人1889年抚摸过的金属的经历。”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常感到恶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