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人生 和 透视灵魂看人生的暗夜 内容一样吗

《灵魂暗夜》之灵修上的赘疣(上)
关于帕梅拉的自传《灵魂暗夜》,请参见
第一部分第九章 灵修上的赘疣
  我于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从此告别高等学府后,思维方式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对在那里占据主导地位、过份依赖智力与理性的方式心生厌恶。因此,我开始关注各种与此相左的方式与方法,阅读了许多灵修与玄秘领域的书籍与文章。藉由学习解读生物能量场,再加上对我影响深重的前世回溯,我踏入了一个对我深有助益的新世界。从进入大学深造的那一刻起,直到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我在理性的王国生活了整整十年之久,而基于直觉与感受的方式对我来说仿佛是沙漠中的吗哪(manna:圣经中以色列人经过荒野时所获得的神赐食物,译注)。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多年来活跃其中、奠基于智力与理性的思维框架心存抵触,认为这种看待世界的方式目光短浅,傲慢自大,且偏离核心。
  时光荏苒,十五年过去了。我创建了自己的灵性咨询室,遇到并结识了许多参加我们工作坊的人,也相继出版了好几本书。这些书以我传导的讯息为主体,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透过我的咨询工作以及读者来信,我对灵修圈子中的思维方式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与了解。而这一期间,我对纯理性思维方式的轻蔑也日益减少。如今,我认为,严谨、理性的精神在灵修圈子中恰恰能够很好地派上用场。我时时看到这个圈子中出现一些天真或怪异得令人瞠目的理论与观念。不仅如此,一些高度敏感、关注灵性成长的人,因为缺乏冷静清醒的头脑以及严谨的审视态度,有可能在这些所谓的灵性观念影响下“越过界限”,甚至会陷入精神病或躁狂症的境地。
  这一章中汇总了一些打着灵修旗号,在我眼中实乃赘疣——就是说早已偏离了灵修之路——的态度与观念。私下认为,这些脱轨的态度与观念可能会导致精神失衡,尤其是对那些高度敏感、情感脆弱的人而言,更是如此。此外,这些赘疣会使人们对“灵修”产生误解,造成负面印象,并阻碍“成熟且能融入社会的灵修”的进一步发展与成长。
  灵修圈子中的人往往感觉自己与众不同,觉得那些不相信灵性观念的人根本不理解自己。因着“觉得自己被误解”的情绪,人们常常用“傲慢”来作为武器保护自己:“我比他人更好,或者更加超前,因此他们无法理解我。”这种轻慢的态度会于外界唤起抵触情绪,较易引起带有敌意的反应,陷入恶性循环。
  这一恶性循环的存在并非总是因为灵修之人“有意地”表现出傲慢自大的态度。我看到,许多高度敏感的灵修之人都因为偏离主流而备受折磨,他们与同事或朋友之间没有契合点,无法与他们分享自己在灵性领域的体验,常常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并因此倍感孤独。此外,如果你已然陷入这一境地(孤寂、没有信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就很容易被某些灵修教义感染。它们告诉你,你其实并非泛泛之辈,不同于那些普通人。这使你感觉甚好:你毕竟属于某一群体,甚至是精英群体!此处的陷阱是,你真的开始相信这一幻想,并因此更加脱离社会,逐渐失去与地球实相(也包括你自己以及你的情绪与感受)的连结。在极端情况下,这甚至会导致精神病或其他精神失衡的病症。
  我想,真正的灵性观念自始至终都会助你与物质实相,与你的地球人格、你的人性以及周遭的人们建立与保持连结。真正的灵修意味着脚踏实地地立足于社会,没有分别心,慈悲为怀。比如约书亚,及其地球人格耶稣。他是为了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形而上的灵性概念,或者前所未有的信仰体系吗?并非如此!他带给我们的讯息既不是理论,也不是世界观,他想让我们认知“心灵的价值”。他所使用的语言极具普遍性,浅显易懂,观念各不相同的人都能够理解。这是爱的语言。他宣讲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同理心、内在之光,以及勇气与真诚。每个人都能听懂他的话,也因此,耶稣至今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
  真正的灵修既不荒唐,也非精英之举。私下认为,在本质层面上,一个人的灵性程度与其世界观并没有什么关系。即使一个对“灵魂的存在或者人死后的生命”深表怀疑的人,也有可能是非常灵性的。比如,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深度的慈悲与友善。在我眼中,真正的灵性关乎于心灵的普遍价值。
  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能够认识到,当你从灵性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时,可能会因此与周遭社会产生一定的冲突。那么,如何才能以成熟的方式对待这一切呢?
  首先,要认识到,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权自由地决定自己愿意相信什么,又不愿相信什么。
  其次,有必要认真地考虑一下,你愿意与一个世界观截然不同的人保持何种程度的关系(私人及工作关系)?一旦你明确地知道这一关系在情绪层面上对你有多重要,就能够做出终止还是保持这一关系的决定。如果你想要继续保持这一关系,那就多关注你们之间的共同点,并透过这些共同之处创造喜悦。不要试着去改变对方或者对方的信念,你完全可以和一个与你世界观迥异的人建立深刻、愉快的关系。
私下认为,灵修之人于外在世界所遇到的抵触,部分源自于他们自己传播灵修理念的方式。此处,我一方面指的是人们宣讲灵修观念时那种毋庸置疑的坚决态度,此外还有这些灵修理念令人难以接近的一面。强硬决然的态度会导致人们排斥的心理,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个人狂热地说服你,“迫使”你相信他的正确,这样做不仅不会起到“邀请”的效果,反而会使你心生抵触。心平气和地讲述自己的观点,完全赋予人们“自行得出结论”的空间,这样才更具说服力。此外,我还看到,当前许多灵修理论常常使用令人费解,因此难以接近的“行话”。比如,尚未入门的人并不了解扬升、第五次元、双生灵魂以及脉轮等词语,如果一个人将诸如此类的词汇挂在嘴边,洋洋洒洒地道出,却不给予一定的解释,他人就会感到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行话”有时也是有用的:使用简单明了的术语来命名涵盖面广、无法一言以蔽之的现象。以“高度敏感”为例。如今,这个词开始获得广泛的了解与运用,藉以描述某类尚未被归纳在一起的现象。这一术语的引入唤起了全新的讨论,使得那些一直被忽略的现象获得了应有的关注。那么,诸如扬升大师、激活DNA、紫色火焰以及星体攻击(astrale
aanvallen)等词汇又如何呢?我觉得,此类术语不仅不会提高讨论的清晰度,反而会使人更加迷惑。此外,这些术语是否有其明确的定义呢?还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仿佛你必须加入某一特殊群体方可进行诸如此类的讨论。我认为,真正具有灵性价值的理念与想法,也完全可以藉由日常用语来阐述与表达。真理的表征之一就是“简单”。
盲目相信有通灵能力的人
  令我时感惊讶的一点是,灵修之人一方面对科学与传统医药持严格的审视态度,而另一方面却不假思索、毫不迟疑地接受替代性治疗领域中各种值得推敲的断言或者极端的言辞。常常有人快乐激动、满心神奇地向我展示各种各样的物品,比如宝石、项链、几何形状以及经过“照射”而具有特殊保护作用或疗愈功能的物件等。如果细问其运作机理,回答却常常是:某个具有通灵能力的人这么说的。某个人透过与灵界的沟通“获知”这个物件具有特殊的疗愈功能。不仅如此,网上各样各样的预言、关于2012的种种说法以及阴谋论比比皆是,颇有泛滥之势。虽然形式各异,但它们也往往都是透过通灵获得的。
  这到底有多可信呢?先说明一下,我并不否认替代性疗愈方法与用品的重要性。我自己也多次体验到宝石的精微功用,而且灵性疗愈确实可以助人回归自己,认知与运用自身的力量。然而,我对当今“灵修市场”上林林总总的疗愈方法与物品并不敢苟同,也常常对依靠通灵获取的讯息表示怀疑。如今,我自己也是“通灵书籍”的作者,将我从指导灵那里获得的讯息编篡成书。因此我非常理解,我对这一点的怀疑会导致人们的疑问:“你自己不也在通灵吗?”然而,正是因为我自己也进行通灵传导,从“灵性次元”获取讯息,所以充分认识到这条路上会有多少陷阱。我相信真正的通灵传导确实存在,人们确实能够透过直觉来获取珍贵有力的讯息。不过,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以严谨、理智的态度对待通灵讯息,并将如下几点纳入考虑之中:
具有通灵能力并不代表灵性发展程度高;
从灵性层面看,直觉(每个人都拥有这一能力)远比灵视力或者其他超自然能力更加珍贵;
无论如何,通灵讯息或者通过其他超自然能力获得的讯息总会经过传导者——其人格特性及心理——的过滤。
下面,我对上述观点逐一进行讨论。
具有通灵能力并不代表灵性发展程度高
  在许多灵修圈子中,那些能够“看到”什么的人备受尊崇,比如能够“看到”生物能量场、前世或者已经往生的人等等。人们以为,拥有这一能力是其意识成长与内在发展的结果,仿佛灵性成长必然会导致超自然能力的提高。然而,具有灵视力并不一定就代表高度发展的内在意识。并不鲜见的是,一个人什么都能“看到”,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比如这个人可能会失衡,因为这些讯息使其心生惧意或者导致了强烈的情绪波动。再比如,这个人或许会运用其灵视力为自己谋私利,并试图藉此操纵他人。换言之,人们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面对与运用自己的通灵能力。
  上大学时,我与一位好朋友一起去算命。算命人让我们带上自己的照片,以便她藉此为我们预测未来。这位女士在自家的客厅接待我们。她坐在桌边,用手抚摸我们的照片,还时不时地走进厨房搅动一下炉火上咕嘟作响的汤。她颇具说教性地告诉我们,作为年轻女性在生活上都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说教过程中,她时而也会“看到”些什么,比如她有预测我未来的伴侣,他的性格以及我们将来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她的预测也含有相当具体的细节,其中的一些细节事后确实得到了验证。其准确性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这并不说明这位女士的灵修程度有多高。事实上,我们找她算命纯粹是出于好奇,与灵修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真正的灵修在于诚实地自我觉察,直面自己的恐惧,并对自身的情绪负责。灵性导师与灵性咨询师能够在此助你一臂之力,不过这种帮助并非具体地告诉你未来会如何,外在的世界又怎样。好的咨询师会助你进行深刻的自我觉察,鼓励并敦促你信任自身的力量与智慧。他们运用自己的直觉力来帮助你走近与回归自己;他们能够感受到你内心的痛楚以及你正在逃避的事情;他们拥有开放的心态以及对“人性”的切身了解。此外,灵性导师所告诉你的一切其实都是你早已知道的。算命者则不然,他们宣称自己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事情,就是说,他们能够借助自己的特异天赋来获取你没有的知识。然而,真正的灵修从不以“特异天赋”为关注点。比如耶稣,他的特别之处并不在于他所具有的超自然能力。或许他确实具有这些能力,然而,他被看作灵性导师的原因在于,他启迪与激励人们认知自身的内在之光。触动人们心田的是他的智慧与清晰的意识觉知,以及他所散发的充满爱的能量。
  若干年后,我获得博士学位,告别了高等学府后,拜访了一位能够阅读生物能量场的人。她传递讯息的方式与那位算命者截然不同。她将意念集中于我的心灵、感受、生存机制以及天赋上。她的讲解充满智慧,连贯一致,也具有相当的心理学深度。这次咨询对我来说颇为激烈尖锐,迫使我去面对自己的问题;而与此同时,我也觉得从中获得的讯息非常真实可信。就好象她在我面前举起一面镜子,让我痛苦却清楚地看到自己那些需要审视的性格特质(她叫优柯·范索莫伦(Joke
van Someren),)。优柯给我的印象是既坚强有力又充满友善与关切,她所携带的灵性意识深深地吸引了我。此后的一年半,她一直是我的灵性老师,我参加了她举办的各种课程。优柯运用自己的通灵能力来为灵性成长服务。她的灵性并不在于“能够看到他人的生物能量场”的能力,而在于她的智慧、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以及明确的沟通方式。
  结论:如果你透过通灵渠道获得了某些讯息,至关重要的是,要根据其内涵的质量来审视它。这一讯息是否使你的思路与感受变得更加清晰明了?是否带有推陈出新的能量?是否充满启迪?又是否展示了心灵的价值?此外,你的感受与理智是否都告诉你这是有用的讯息,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你有所助益?这些都是藉以判定是否相信这一讯息的尺度。至于你是如何获得的这一讯息,藉由通灵渠道还是其他方式,这并不重要,因为这与信息的价值没有任何干系。
(译者:光之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购买最佳搭配
定 价:&45.00
文轩价:&32.40
出版时间:
开 本:16开
页 数:270
印刷时间:
字 数:160.00千字
装 帧:平装
语  种:中文
I S B N:6
每一个探索内心的人都会灵魂的暗夜,它既是痛苦的、危险的,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生命礼物。《灵魂的暗夜:帕梅拉自述和约书亚的传导》包含两部分。**部分是帕梅拉罹患精神病的经历,第二部分是约书亚针对“灵魂的暗夜”所做的传导。灵魂的暗夜通常出现在灵性觉醒之前,对帕梅拉·克里柏而言就是陷入了躁狂和抑郁,完全的绝望。然而,人只有体验到了极度的黑暗,才会迎来*终的光明。
Pamela&Kribbe,一九六八年出生于荷兰。小时候喜欢读《圣经》和耶稣生平故事。十九岁进入莱登大学研读哲学。二十六岁时,人生发生变化,之后经历离婚及几段感情波折,始终觉得不快乐,内心有一股无法解释的深沉忧伤。三十四岁那年的一个晚上,她忽然感觉到一股特别的能量——约书亚——的存在,这种能量让她意识到爱的真相:爱并不需要感觉起来是好或舒服的,而是要走出舒适区,变得勇敢和敢于受伤。
此后,帕梅拉通过修炼开始了深刻的内在蜕变,有生以来**次感觉到解放和自由,仿如重生,终于做回自己。一年后,她在亲友的鼓励和灵性团体的邀请下,开始在网站上和聚会的场合公开此事。很快,约书亚的灵讯信息从荷兰文,延伸到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葡萄牙文、波兰文和中文的世界。许多读过约书亚灵讯资料的读者,都被那清新、简洁、美妙且充满爱与慈悲的洞见所打动。
艾琦,旅居荷兰,在心灵探索之路上关注过哲学、宗教、心理学和神秘学。
第YI部分&&灵魂暗夜
第YI章&&痛苦与恐惧
第二章&&日记撷录
第三章&&抑郁症与精神病
第四章&&康复与重生
第五章&&灵魂如是说
第六章&&身边之人如是说
第七章&&灵魂暗夜:灵性经历还是精神病史?
第八章&&关于深度抑郁症及精神病的建议
第九章&&灵修上的赘疣
第二部分&&关于“灵魂暗夜”的灵性讯息
第YI章&&灵魂暗夜时分的导师
第二章&&面对自己的黑暗面
第三章&&重生于新地球
第四章&&超越时间的次元
第五章&&走出迷雾
第六章&&台风之眼
第七章&&生命之河
第八章&&恐惧:通往新事物的门户
第九章&&光之工作者的使命
第十章&&ZUI高的给予
第十一章&&璞石成玉
第十二章&&内在法官
第十三章&&疗愈旧有创伤
第十四章&&高度敏感与男性能量
第十五章&&重获新生
第十六章&&一切万有与芸芸众生
第十七章&&光之工作者的助人之道
第十八章&&疾病与情绪
第十九章&&新纪元已经到来
附录&&关于12个前世的回溯
&&&&第九章&&灵修上的赘疣
&&&&我于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从此告别高等学府后,思维方式发生了有效的转变,对在那里占据知名品牌地位、过分依赖智力与理性的方式心生厌恶。因此,我开始关注各种与此相左的方式与方法,阅读了许多灵修与玄秘领域的书籍与文章。借由学习解读生物能量场,再加上对我影响深重的前世回溯,我踏入了一个对我深有助益的新世界。从进入大学深造的那一刻起,直到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我在理性的王国生活了整整10年之久,而基于直觉与感受的方式对我来说仿佛是沙漠中的吗哪(manna:圣经中以色列人经过荒野时所获得的神赐食物。——译注)。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那个自己多年来活跃其中、奠基于智力与理性的思维框架心存抵触,认为这种看待世界的方式目光短浅、傲慢自大,且偏离核心。时光荏苒,15年过去了。我创建了自己的灵性咨询室,遇到并结识了许多参加我们工作坊的人,也相继出版了好几本书。这些书以我传导的讯息为主体,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透过我的咨询工作以及读者来信,我对灵修圈子中的思维方式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与了解。而在此期间,我对纯理性思维方式的轻蔑也日益减少。如今,我认为,严谨、理性的精神在灵修圈子中恰恰能够很好地派上用场。我时时看到这个圈子中出现一些天真怪异得令人瞠目的理论与观念。不仅如此,一些高度敏感、关注灵性成长的人,因为缺乏冷静清醒的头脑以及严谨的审视态度,有可能在这些所谓的灵性观念影响下“越过界限”,甚至会陷入精神病或躁狂症的境地。
&&&&这一章中汇总了一些打着灵修旗号,在我眼中实乃赘疣——就是说早已偏离了灵修之路——的态度与观念。私下认为,这些脱轨的态度与观念可能会导致精神失衡,尤其是对那些高度敏感、情感脆弱的人而言,更是如此。此外,这些赘疣会使人们对“灵修”产生误解,造成负面印象,并阻碍“成熟且能融入社会的灵修”的进一步发展与成长。
&&&&心生轻慢
&&&&灵修圈子中的人往往感觉自己与众不同,觉得那些不相信灵性观念的人根本不理解自己。因着“觉得自己被误解”的情绪,人们常常用“傲慢”作为武器来保护自己:“我比他人更好,或者更加超前,因此他们无法理解我。”这种轻慢的态度会于外界唤起抵触情绪,较易引起带有敌意的反应,陷入恶性循环。这一恶性循环的存在并非总是因为灵修之人“有意地”表现出傲慢自大的态度。我看到,许多高度敏感的灵修之人都因为偏离主流而备受折磨,他们与同事或朋友之间没有契合点,无法与他们分享自己在灵性领域的体验,常常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并因此备感孤独。此外,如果你已然陷入这一境地(孤寂、没有信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就很容易被某些灵修教义感染。它们告诉你,你其实并非泛泛之辈,不同于那些普通人。这使你感觉甚好:你毕竟属于某一群体,甚至是精英群体!此处的陷阱是,你真的开始相信这一幻想,并因此更加脱离社会,逐渐失去与地球实相(也包括你自己以及你的情绪与感受)的联结。在*端情况下,这甚至会导致精神病或其他精神失衡的病症。
&&&&我想,真正的灵性观念自始至终都会助你与物质实相,与你的地球人格、你的人性以及周遭的人们建立与保持联结。真正的灵修意味着脚踏实地地立足于社会,没有分别心,慈悲为怀。比如约书亚,及其地球人格耶稣。他是为了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形而上的灵性概念,或者前所未有的信仰体系吗?并非如此!他带给我们的讯息既不是理论,也不是世界观,他想让我们认知“心灵的价值”。他所使用的语言极具普遍性,浅显易懂,观念各不相同的人都能够理解。这是爱的语言。他宣讲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相互之间的理解与同理心、内在之光,以及勇气与真诚。每个人都能听懂他的话,也因此,耶稣至今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真正的灵修既不荒唐,也非精英之举。私下认为,在本质层面上,一个人的灵性程度与其世界观并没有什么关系。即使一个对“灵魂的存在或者人死后的生命”深表怀疑的人,也有可能是**灵性的。比如,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深度的慈悲与友善。在我眼中,真正的灵性关乎于心灵的普遍价值。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能够认识到,当你从灵性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时,可能会因此与周遭社会产生一定的冲突。那么,如何才能以成熟的方式对待这一切呢?
&&&&首先,要认识到,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权自由地决定自己愿意相信什么,又不愿相信什么。
&&&&其次,有必要认真地考虑一下,你愿意与一个世界观截然不同的人保持何种程度的关系(私人及工作关系)?一旦你明确地知道这一关系在情绪层面上对你有多重要,就能够做出终止还是保持这一关系的决定。如果你想要继续保持这一关系,那就多关注你们之间的共同点,并透过这些共同之处创造喜悦。不要试着去改变对方或者对方的信念,你完全可以和一个与你世界观迥异的人建立深刻、愉快的关系。
&&&&P93-P9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曾仕强透视灵魂看人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