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作品是什么

揭秘:习近平和路遥年轻时都是“读书狂人”
&&&&来源:&&&&
&&&&&&字号
  1970年的延川县城 石焕南摄
  习近平总书记与作家路遥很熟。近日,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与主持人曹可凡谈到东方卫视热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时,主动提及他曾和路遥住过同一个窑洞。习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记者通过剧组介绍并经多方辗转,昨天下午终于找到了习总书记提及的谷溪本人,并有幸通过电话采访了这位74岁的古稀老人……
  犹如山花红艳艳
  谷溪说话带着浓重的陕北口音,听起来真有点费劲,远不如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那些演员说的陕北话那么易懂。幸亏,有个能说流利普通话女助理帮忙“翻译”,才使采访得以顺利进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让习总书记想起了当年的知青岁月,并勾起了他与路遥、谷溪等人同在一起的青春记忆。话及至此,谷溪显得十分激动,话儿像延河之水滔滔不绝。
  诗人谷溪现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说,习总书记所说的《山花》是他在1972年9月创办的延川县文艺小报,由他担任主编,路遥常在《山花》上发表诗作。取名“山花”,是因为同年他主编的诗集《延安山花》经陕西人民出版社发表后很红火,在国内外畅销28.8万册,诗集汇集了他和路遥、陶正等10多人的诗作,已有品牌效应。习总书记所说路遥那时写诗不写小说,就是指那个年月。当年,早已高中毕业的谷溪已有31岁,他比路遥年长8岁,两人亦师亦友,无话不谈,并合作发表过诗歌和报告文学。由于师生关系,路遥总让老师谷溪的名字放在他的前面。对此,谷溪自豪地说:“路遥是我的学生。”
  谷溪创办《山花》后,这份文艺小报发表了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先后推出了三代20多位作家,并形成了有名的“山花作家群”,其中有谷溪、路遥、史铁生、陶正等。在陕北,红艳艳的山花漫山遍野,其实,这花也叫山丹丹花。
(责编:马甜、宽容)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门资讯|图说中国
热点栏目|环球博览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为中国点赞
已有0人顶中国
媒体:习近平谈路遥《平凡的世界》是在谈什么
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后,和代表聊起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好几个频道都在播”,并透露“下乡时跟路遥住过一个窑洞”。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时,是在谈些什么?学习大国(微信号XXDAGUO)为各位学习伙伴们解读。《平凡的世界》,是已故作家路遥的经典之作,它既写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国梦”,也是影响了几代青年的“励志书”,既“叫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又“叫座”畅销了几十年。《平凡的世界》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习近平为何主动谈及《平凡的世界》,这传达着什么信息?◆ 1 文艺不当市场的奴隶,跟风是跟不出经典的《平凡的世界》最初发表,并非一帆风顺。1986年,路遥将手稿第一部交给《当代》杂志社一名青年编辑,这名编辑在只看了部分稿件的情况下就草率退稿,因为他觉得小说中“那些平凡少年的平凡生活和平凡追求”太“质朴”,满足不了“读者标新立异的渴求”。当时,中国文坛正流行现代主义,追新求异之风尤盛,不少文学编辑、评论家、作家成为各种“新思潮”的“忘情歌者”。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遥就清楚地认识到了文坛风潮的变化,但他告诫自己“不能轻易地被一种文学风潮席卷而去”。他仍然选择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平凡的世界》,因为他坚信扎根人民群众的现实主义在中国不会过时,“在现有的历史范畴和以后相当长的时代里”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在文坛追新逐异的潮流下,路遥不随波逐流,而是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习近平在2014年10月的文艺座谈会上则强调,“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多年后,退回路遥稿子的编辑感慨万千:“‘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我就是那‘尔曹’,《平凡的世界》就是那‘江河’。”◆ 2 创作的方法有千百条,但最根本的是扎根人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早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就将“为什么人的问题”列为文艺的“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并认为文学家艺术家“必须长期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路遥是一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他看来,作家写作并不是为了自己,“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如果作家“不关心劳动人民的生活,而一味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喃喃自语,结果只能使读者失望,也使自己失望”。他始终关注着农民:“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的关切之情。”《人生》关注着农村青年的发展问题;《平凡的世界》对改革开放后农民的命运进行热切的观照。为写作《平凡的世界》,他深切关注煤矿工人的生活,深入职工群众中调研访问,多次和工人们一起下到千米井下现场,体验煤矿生活,搜集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路遥的创作方法,呼应着二十多年后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平凡的世界》的艺术魅力,用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来概括,正在于它“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3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正能量永远不过时《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城乡社会的历史变迁,故事的背景是;1985年间的北方农村,作家酝酿、创作于;1988年。这段时间,正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黄金时代。改革所开启的“新世界”,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整个社会都处于欣欣向荣的状态中。同时,负面效应也逐渐出现:人们的道德水平在下降,阶层之间的差距在拉大,拜金主义盛行,人与人之间开始变得冷漠……路遥用现实主义手法记录了这个时代,在《平凡的世界》里,善良、勤劳、聪明的农村青年,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获得爱情,实现了丰衣足食,甚至出人头地。同时,他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负面现象:农民的欲望被激发、掠夺性地使用土地和自然资源、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淡薄起来。可贵的是,路遥写出了时代的主流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只要不懈努力,个人就能获得成功和幸福。例如孙少平和田晓霞(其父亲是省委副书记)之间的爱情,没有一丝功利性,孙少平从来没有想过借助田晓霞来实现自己的“成功”。正因如此,《平凡的世界》焕发出异常强大的生命力。直到今天,还有无数的读者从中吸取正能量。一位记者曾写道:“那些打工者……他们喜欢路遥的作品,它为他们艰苦的打工生活增添了一层希望的亮色和奋斗的力量。”正如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zhenfeichen]
热门搜索:
两会独家策划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祖国到底是什么
路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祖国到底是什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路遥女儿反对发起人称谁都挡不住---晶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18版:人文正刊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社论
第A03 : 非常新闻
第A04 : 非常新闻
第A05 : 广告
第A06 : 非常新闻
第A07 : 非常新闻
第A08 : 非常新闻
第A09 : 非常新闻
第A10 : 广告
第A11 : 深新闻
第A12 : 深事
第A13 : 深事
第A14 : 深事
第A15 : 城区
第A16 : 城区/财经
第A17 : 独唱团
第A18 : 人文正刊
第A19 : 人文正刊
第A21 : 金融街
第A22 : 影院信息
第A23 : 向艺术致敬/真人秀·演出
第A24 : 向艺术致敬/电影
第A25 : 向艺术致敬/电影
第A26 : 撞彩/福彩
第A27 : 撞彩/体彩
第A28 : 体育/邦腔
第A29 : 体育/邦腔
第A30 : 体育/靶心
第A32 : 体育/零封
“路遥文学奖”
路遥女儿反对发起人称谁都挡不住
路遥身故20多年之后,用其名字命名的文学奖引起争议,家人反对,奖项设立者却执意要办。
“路遥文学奖”发起人高玉涛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家收藏委员会理事长,收藏界杂志社社长。
近日,在争议声中,由高玉涛、高为华联合发起的在北京正式宣布开评。两天后,路遥女儿路茗茗委托律师向高玉涛、高为华发送了律师函,公开表示“不同意目前设立此奖项”。 对此,高玉涛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路遥文学奖不会因为一封律师函就停下来。在此专访中,高玉涛回应了社会上关于主办方借“路遥文学奖”敛财等质疑。 一方坚决反对,一方坚持要办,此事仍在风口浪尖上。 “路遥文学奖” “路遥文学奖”的由来 问:怎么会想到要办“路遥文学奖”? 高玉涛:其实这可以追溯到很早,也就是路遥刚去世的时候。我有个朋友叫航宇,是个文学青年,也是路遥老乡,路遥去世前他一直在床边伺候,比他的家人在路遥身边的时间还多。路遥去世一个月左右,他提出想办“路遥文学奖”,还想搞“路遥文学研究基金会”。结果,路遥的家人、左邻右舍,还有陕西文学界的一些人就出来说航宇的名利心太重,拿着死人的名来给自己挣钱争名,流言蜚语四起,他这个想法就被迫放弃了。他不像我,如果我当时决心要搞,谁都挡不住,肯定要做的。 路遥去世三年后,1995年《女友》杂志社和一个文化公司做了“路遥青年文学奖”,只搞了三四届,就因为各种原因停下来了。后来我想办这个奖,具体提出来是在2012年底。 问:具体是怎样的? 高玉涛:日,我们在鲁迅文学院举行了路遥去世2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纪念路遥名家书画作品展,我邀请了倪萍来主持这个活动。路遥的女儿、弟弟、家乡领导等,各界人士大概来了200多人,整个活动都是我个人出的钱。 活动最后,我作为组织者做了个陈述,我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为路遥夫人林达说了些好话。因为现在很多资料都是说路遥生病期间,她没有好好照顾路遥,受到各种谴责。但我觉得其实没有谁对谁错。 活动结束后,路茗茗给我打电话发短信,说她妈妈要感谢我,要请我吃饭,我答应了。日,我和她们母女吃了饭,吃饭期间,我就提出说,我想办“路遥文学奖”,颁奖日期就按路遥的生日来,这也有新生的意思。她们当时很高兴,说这是挺好的事儿,表示支持。过了十多天,我记得在、6日左右给路茗茗发短信邀请时,她还回电话说她会来参加这个“路遥文学奖”的启动仪式。启动仪式是在1月8日,7日晚上路茗茗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路茗茗明天去不了,她提出了几个疑虑,说这个奖要不要家属授权、有没有权威性、能不能落实、能否做到公正公平专业,我都一一答复了。但她还是说能不能不要办了,太仓促,我说都已经准备好了,明天就是发布会了,她说小高那我们再商量吧。 启动仪式之后,1月29日,我们忽然接到路茗茗委托十月文艺出版社提出反对办这个奖。 与去世前三年的路遥有交往 问:您是怎么认识路遥的? 高玉涛:路遥去世前三年,我和他有过密切的交往。我们是老乡,陕北人,1990年,榆林地区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当时我是我们省的乡镇企业家,作为企业代表作经验报告,《榆林日报》的总编辑胡广深采访我,我说我很喜欢路遥的作品,想拜访他。他说我和路遥是好朋友,我给你写一封推荐信。回到省城西安后的一个下午,我带着厂里几个同事到陕西作家协会去拜访路遥。我给他递名片和推荐信,他看了以后大吃一惊,说你们办这厂是国营的还是私营的,我说是国营的,有一百多陕北青年在厂里。我跟他用家乡话聊了很久,觉得很亲切。就这么认识的,一来二往就熟悉了。 问:“路遥文学奖”的宗旨是什么? 高玉涛:最根本的是我自己喜欢文学,对现在的文学现状非常不满意,胡编乱造的、躲避矛盾的、脱离现实的、宣泄个人情绪,等等,让人失望担忧,而且今天文学越来越边缘化,不能给人正能量。受到路遥影响的人万万千千。我们的宗旨也就是评审条例中写的,路遥文学奖面向整个汉语文学写作,坚守现实主义文学理想,鼓励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提高汉语作家和社会公众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视和关注,推动汉语文学的发展。 路遥的名字是私有资产吗? 问:2013年启动仪式的时候说设6个奖项,总奖金过百万,长篇小说奖金达到50万以上。但今年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路遥文学奖”只设一个奖项,奖金为99900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高玉涛:我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没有做过文学奖,办启动仪式时其实是个初步方案。公布大概想法之后,我们冷静下来,各种专家学者和媒体提出的质疑,都帮助我们提高认识。这一年内我们开了4次专家研讨会,到今年1月8日正式公布这个条例,是采纳了各方意见的。
问:国家在2005年出台过《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对全国性评奖活动主办单位的资质、奖项审批、周期、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这个您知道吗? 高玉涛:我觉得我们这个民间奖项不在那范围内,它那个是指中国作家协会、文联、文化厅、文化局这些单位办的奖,民间奖项不会管的,全国有多少民间组织?太多了,怎么管得过来?中宣办不应该管,应该鼓励啊,民间人士支持文学,弘扬文学,不是好事吗?文学走向边缘,越来越不受重视,难道还不支持吗?要不然太荒唐了。我们是完全独立的民间组织,我们的目标就是民间机构,非盈利的,纯公益的,没有任何商业性质的。 问:接到律师函打算下一步怎么样? 高玉涛:这个奖项不会因为一封律师函就停下来,这太不负责任了吧。我们还是正常应对,照常进行,谁都挡不住。如果说仅仅把路遥的名字和路遥的文学精神作为私有资产,那有什么社会意义和价值呢?我太不能理解了。 拿着路遥的名声向社会募捐? 问:但现在外界有很多质疑,比如说艺术品公司给路遥文学奖赞助100万元,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就成为首届路遥文学奖颁奖委员会主席,这不是花钱买头衔吗? 高玉涛:这个质疑很好,但有些误解。我们现在设有“路遥文学奖国际研究中心”,在香港进行了注册,是合法机构,同时设立三个会,一个是完全独立的评审委员会,由文学教授学者组成,不受任何组织影响。一个是监事委员会,功能也是独立的,监督检查这些钱用去哪里,要透明公开。第三是颁奖委员会,这是针对庆典仪式的,它不能干涉监事会和评审会,12月3日揭晓路遥文学奖,第二年的3月份,颁奖委员会要组织颁奖庆典仪式。 问:是他先担任这个主席再捐钱,还是先捐钱再担任的主席? 高玉涛:是先捐钱,我们认为应该鼓励这样的行为。担任这个主席并不是名誉,他要组织颁奖活动,要出很多资金,按照我们的要求把庆典做好。他只是首届颁奖委员会主席,这届满了之后,我们还会重新选。 问:外界还质疑说你们提出向社会募捐,是以此敛财。 高玉涛:别人怎么说我们管不了,我们不会做这样的事儿,我们也不需要向社会募捐,更不像路茗茗他们的律师函里所说的,拿着路遥的名声募捐,我们不做这样的事,没有必要。在去年启动仪式的时候,我和高为华分别捐了20万,我们从来没有说要向社会募捐。 问:我看到你们把路茗茗的名字列在监事会特邀主席里,她答应了吗? 高玉涛:她没有正式回复,没有说我不出任,也没有说同意,就是没有回复。我们请她担任这个主席是让她尽义务,也不是什么荣誉,是想让她参与这个工作,毕竟她是家属。 问:现在办这个奖阻力这么大,还有信心继续办下去? 高玉涛:信心太大了。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们是在做一项公益的文学文化事业,我们不图名也不图利。 (何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遥 人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