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带款不用还玩?

甘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打通农村金融血脉 贫困户享受私人定制_科技_贵阳网
&&&&&&>&&&&&正文
甘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打通农村金融血脉 贫困户享受私人定制
来源:中国甘肃网&&
摘要:专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穷人贷款”,由省财政拿出7亿元进行全额贴息,将撬动银行贷款500亿元。据初步估算,甘肃省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实现应贷尽贷,3年可使贫困农户增收减支达220多亿元,户均年收益7400元。
原标题: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打通农村金融血脉
甘肃:贫困户享受私人定制
中国甘肃网1月22日讯据甘肃日报报道 (人民日报记者 林治波
柴秋实)针对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甘肃财政厅积极创新,主动对接兰州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出覆盖全省所有贫困户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制度。
专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穷人贷款”,由省财政拿出7亿元进行全额贴息,将撬动银行贷款500亿元。农户无抵押、免担保,每户贷款额度可达5万元,期限1—3年。去年7月项目启动,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已发放到户174亿元,惠及165万贫困人口。
钱有了,如何用在刀刃上?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需求,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采取灵活多样的私人定制思路,形成“财政+金融+贫困户+企业或合作社”的新模式: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贷款更方便;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可将贷款流转给企业或合作社,按比例分红,还可通过在企业务工,得到工资和土地流转收入。
据初步估算,甘肃省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实现应贷尽贷,3年可使贫困农户增收减支达220多亿元,户均年收益7400元。
钱贷出了收不回怎么办?甘肃省通过一系列严密的制度设计,铺设出一条“贷得出、收得回”的“安全通道”。财政厅带头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严控贷款不良率;同时认真落实县级政府作为贷款实施的责任主体,对贷款发放、管理、回收负全责;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农户发展富农产业,将增收作为还款的最大保障。(原载日《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数博会系列丨小数字、大数据、新成就,从小数字看贵州大 ...记者日前从贵阳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获悉,我省首个以性 ...4月25日上午9时30分许,《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 ...4月25日,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4月24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第十二验收组开...
今天(4月25日),网友“长腿胡乓”在微博晒出艺人于娜现...提到金刚承认分手,蕊蕊在电话中不禁硬咽并说:“我没回 ...谈到胞姐何超莲被拍到台湾夜会柯震东,男方更搂着超莲, ...被主持人调侃想不想抱孙子、什么时候会有孙子时,成龙大 ...papi酱前几日刚刚被要求整改视频内容,此番乃是其整改后 ...
勇士在客场121-94战胜火箭,总分3-1拿到晋级赛点。库里从...2016年中超6轮又燃战火,天津泰达坐镇天津奥林匹克体育场...ATP500赛西班牙巴塞罗那红土赛今日进行了男单决赛的争夺 ...2016年斯诺克世锦赛第二轮,在25局13胜制的比赛里,中国 ...勇士官方已经宣布,库里将缺席今日对阵火箭的比赛。易地 ...
春季肌肤保湿是重点,但如果你的保湿方式本身就存在一定 ...WEEKDAY JEANS Spring/Summer 2016 Campaign  本季,瑞...DSQUARED2这一季,把白色和深蓝色水洗色,拼凑到了一起,...天气愈热穿衣愈简,“霓虹”街头的漂亮女孩反而越来越多 ...利用内、外衣的长短和面料材质做层次感混搭是原宿潮男的 ...
2016年4月将迎来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恰逢数据清华大学科学研究院成立2周年。4月22日,由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联 ...[]
昨日贵阳市统计局对外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经济统计情况。据统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态势,今年第一季度,贵阳市 ...[]云南省农信社不断加大对“三农”信贷支持力度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3月29日电(记者王研)记者28日从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获悉,云南省农村信用社10年来不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2014年年末,全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2209.19亿元,年均增速达22.24%,其中,高原特色农业贷款余额达641.61亿元。  10年来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发展普惠金融、支持重大工程方面取得成效。创新开展了“三权三证”抵质押贷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等信贷新产品。开办了涉农贷款保险业务等。  为了让基础金融服务向全省乡村不断延伸,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加大自助服务的投放力度。截至2014年年末,已在16个州市、129个县域的10069个行政村布放自助设备10944台,开设自助银行1630个。在全省金融机构中,农信社POS机数量位居第一位,刷卡消费金额位居第二,已突破1000亿元。  此外,自2010年11月至今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分七个批次陆续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承贷主体―云南省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发放水利专项贷款,共计58.45亿元,累计支持253个水源工程项目及822个干支渠防渗工程项目,建设项目涉及全省16个州市及农垦系统。  作者:王研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旅途看的不只是风景……[]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网上银行登录
一条精准化解贫困地区农民融资难的路子——定西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调查与思考
&&&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以下简称“农地贷”)试点,是定西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一项改革任务。试点是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对改革的成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7月8日,我们到试点地安定区进行了调查。
  一、试点迈出步子
  早在2014年11月,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就确定安定区为全省“农地贷”5个试点县区之一。
  对于安定区列入全市唯一“农地贷”试点县区,市委市政府及安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经过反复调查与研究,决定首选条件比较成熟的乡镇分类试行。香泉镇先在农地承包户中试行,内官镇先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试行。
  农户和新型农业主体,通过走自愿申请→金融机构受理初审→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流转证明→金融机构入户调查→金融机构审查审批贷款→农业(农经)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发放贷款等程序,就可以得到“农地贷”。
  今年6月4日和23日,香泉镇首笔“农地贷”对象为陈家屲村农地承包户马秀斌、马青,分别用家庭承包的20.5亩、24.7亩农地的经营权作抵押,得到年利率为6.63%的一年期“农地贷”1万元、1.2万元。
  今年6月18日,内官镇首笔“农地贷”对象锦屏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西鑫馨林木专业合作社、内官镇内官村5社专业种植大户杨云鋆,分别以237.9亩(全部流转来)、390.94亩(家庭承包土地9亩、流转土地381.94亩)土地经营权作抵押,得到年利率为7.975%的三年期“农地贷”12万元、18万元。
  这4笔“农地贷”,涉及农地674.04亩,发放贷款32.2万元。
  借款人从申请到拿到贷款,所需时间个把月,平均11.5天。杨云鋆的最快,用了6天;马青的最慢,用了26天。
  二、试行的初衷与意义
  “农地贷”是中国农业银行推出的一个新产品。农业银行安定支行信贷部主任马贵贤在香泉镇农行营业室一干就是20多年,既接天候又通地气,他一板一眼地说:“这个产品是在借款人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性质、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将农村土地经营权及地上附着物作为抵押担保,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业务。借款人为依托农村土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安定支行副行长黎伯护说:“农地贷”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顺应金融服务方式创新的探索,是首次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推出的新产品,它面向“三农”客户、为农行推出的四种创新型贷款产品组成之一,它可以直接解决借款人在承包或流转土地范围内从事种植养殖业等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不能改变发展农业的用途,很受农民欢迎。
  “农地贷”是解决“三农”发展现实问题的改革。安定区委书记赵众炜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多渠道融资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为破解这一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改革方式“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推行这一改革,是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具体行动,有利于解决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融资率高和无抵押贷款的难题,可解决在承包或流转土地范围内从事种养业等农业生产经营者融资的需求,实现农村土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有效转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生产力的飞跃。
  “农地贷”更是破解贫困地区脱贫融资渠道窄难题的精准举措。市区两级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一致认为:贫困地区、贫困户之所以贫困,一个很重要的直接原因在于缺乏提供增收的产业和经营产业的人才,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培育产业、提高人口素质的资金。发展“三农”需要融资,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更需要融资。“农地贷”是国家为解决“三农”发展现实问题推出的改革,更是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量身打造的精准脱贫融资产品。定西作为精准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新时期,绝大多数贫困户在市场经济带动下已经进入起步培育产业求发展的新阶段,对增信后3万元至5万元之间的信用贷款额度感到“不解渴”,普遍希望增大到5万元至10万元。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针对金融支持扶贫脱贫“不精确、不聚焦、效果不理想”和资金短缺难以快速脱贫的现实紧迫问题,市委以创新精神亮出“三剑”,破解贫困户融资难题。其一是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增信计划,改革贫困村互助资金使用方式,让其产生放大效应。其二是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小额贷款计划、建立精准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推广小额信用保证保险贷款。其三是拓宽抵押贷款渠道。市委抢抓农业银行恰逢其时推出的“农地贷”产品,史无前例出台并实施《定西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工作方案》,以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对而言,“农地贷”更是破解贫困地区脱贫融资渠道窄难题的管用久远精准举措,这项试点改革,不但助解贫困人口脱贫之渴,而且可为全市全省创造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
  三、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地贷”的态度与期盼
  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承包户普遍认为,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以前从未有过,的确是个好政策。但是,“农地贷”贷到的款太少,与自己实际希望贷款数额之间落差太大,说不管用吧,总多少能应急;说管用吧,不解根本问题,真是应急不解渴。另外,手续多,有些麻烦,带到的款与所跑的路、办的手续相比,不值得。
  马青是个40多岁的憨厚村民,他有点儿无奈地憨笑着说:“我抵押自己家承包的20多亩地,才贷到12000元,亩均抵押贷款600元左右。现在,市场上卖一头牛就收入过万,我的‘农地贷’连一头牛都买不来。”
  田学军是定西鑫馨林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说:“我以前是定西城里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人,企业改制后,就离开企业自创市场。看到国家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去年我注册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以每亩每年400元的租费,从农户手中来以租赁的方式流转来233.9亩地,种植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明显的食用油牡丹。为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难题,6月12日,我向农行提出以全部流转地为抵押、贷款50万元的‘农地贷’申请,虽然刚过一周就贷到一笔三年期贷款,但数额太少,仅仅12万元,这只够合作社一年6次锄草所花,亩均抵押贷款不足600元。”他收藏字画、热情健谈的妻子抢过话头说:“能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老百姓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好事,听说外地在探索,没想到这个太阳直接找到我们身上。问题就是贷下来的钱太少,实在不经用,这是场及时雨应急不解渴,让人既高兴又失落。”
  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们希望:一是加大抵押放贷额度,特别是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要放大,体现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二是贷款利率还是有点高,建议利率更加优惠。三是再简化贷款程序,再减少手续,让人少跑路。四是办理贷款的时间能够更快一点,不要超过半月为佳。五是给农户的贷款期限太短,马青、马秀斌都是一年期。按政策规定,贷款期限最长可达5年。
  四、基层干部对“农地贷”的看法与建议
  内官镇、香泉镇政府负责人认为,“农地贷”对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很有意义,主动推进试点。
  内官镇镇长韩喜乾说:现在,村民信用贷款额度小、担保贷款缺人担保、抵押贷款无物抵押,脱贫难呀。“农地贷”盘活了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的权能,是推进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抓手。内官镇在做好几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行先试的同时,积极摸底统计全镇500多户2800多贫困人口,力争实现“农地贷”精准全覆盖贫困户,解决有借款意愿和符合“农地贷”借款条件农户的资金需求。
  香泉镇镇镇长刘钢说:香泉是个回民聚居镇,很多回民户经商,近两三年,将撂荒的1.5万亩承包地流转起来,流转地占总承包地的10%以上,为农业规模经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用流转土地抵押担保融资,既可以解决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资金,又可以通过“农地贷”的融资模式示范带动农村土地加速流转、进而形成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良性循环。用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需要确权颁证、打好基础。以前,农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没有啥用处,不少农民管理不善、甚至丢失;证书上的四至不清、面积出入大,抵押贷款不精准,亟待重新确权颁证。全香泉镇,只有陈家屲一个村去年完成确权颁证,其它单位亟待完成。
  内官镇锦屏村村委会主任郭锦州表示,村上支持农户参加“农地贷”,积极提供相关资料、办理手续,为农户提供便利。农民对“农地贷”很欢迎,但怕银行不给贷款。如果解决了银行风险问题,银行愿意放贷或者增加贷款额度,群众会对“农地贷”更加欢迎。
  镇村干部认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不能贷到“农地贷”,最关键的因素有二:一是商业银行(农行)对“农地贷”额度的认定和风险的把控。二是借款人的认可度。
  镇村干部一致表明三点态度:一是区政府应该尽快出台“农地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让“农地贷”试点工作有据可依、有规可查。二是商业银行重视借款人的心理预期,考虑增加“农地贷”额度,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中心,解决土地二次流转和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担心。四是针对很多村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没听说过“农地贷”金融新产品、不了解贷款政策的情况,加大力度宣传。
  五、商业银行开展”农地贷”业务的喜与忧
  创造条件走出“最先一公里”。一方面,既积极开展业务又灵活打破前置障碍。“农地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顺应农村产权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丰富“三农”业务担保方式。农行安定区分行作为开展农地贷业务的试点行,既积极主动,又严格执行农总行及《甘肃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和《定西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工作方案》规定,逐级上报试点方案至省分行,待审批同意后,开办“农地贷”业务。基于目前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正在进行,不符合开展“农地贷”业务开办条件——已经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情况,灵活采取农业(农经)部门向“农地贷”申请人出具“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明”暂时替代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待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完成后再用确权证换回“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明”的办法,先行办理“农地贷”业务,打破前置障碍,推动“农地贷”先起步、再依法规范。还根据农户需求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争取上级银行调整增加“农地贷”额度、延长期限等。另一方面,主动与镇村干部无缝合作开展入户调查。农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为将将风险最小化,派出流动服务组客户经理,入户调查借款人情况。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流动服务组客户经理主动联系乡镇和村干部,一道调查借款人情况。
  难以打通评估、审批“中梗阻”。在金融机构在审查审批借款人申请中,往往遇到借款申请人原来发的土地承包经营证年久破烂或遗失,往往遇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项目资料不规范、土地流转合同不齐全、地上附着物及农机具等产权不清晰等情况,往往遇到土地流转合同因没有经过专门机构认定监管而效力不高,往往遇到对土地经营收益和地上附着物的价值都是协议估价、没有经过专门组织和法定依据估价,造成审批要件不完备,审批难以顺利通过。同时,因为农业(农经)部门没有建立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息平台,银行对流转土地的信息核实不到位,影响“农地贷”审批的进度。
  难以化解金融风险的“最后一公里”。金融机构发放农地贷的意愿与额度最主要基于风险防范。按照设计,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无偿还能力,应由农业(农经)部门协助,采取挂牌流转或者协商流转的方式处置已抵押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所得价款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中心或类似的挂牌交易机构进行挂牌交易,也没有合法的中介组织以合理价格购入抵押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所以,银行的风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
  六、几点建议
  开展“农地贷”业务,既要政府和银行联手走出“最先一公里”,又要开通“最后一公里”,还要打通“中梗阻”。
  针对全社会不了解“农地贷”产品的状况,需大力加强宣传引导。大家不了解“农地贷”,试行也就不能很好的推开。党委政府和银行应该站在精准扶贫脱贫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局,深入乡村,走进农户,开展广泛、深入的精准政策宣传,引导农村、农户了解、认识“农地贷”,增强农户诚信意识,动员农户广泛参与到“农地贷”中来,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针对化解金融风险,探索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风险补偿机制及保险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农地贷风险预警机制,针对不同情形将风险预警设为蓝Ⅰ、黄Ⅱ、红Ⅲ三级,加强对农地贷风险的预警管理。探索建立“农地贷”风险补偿基金,由银行与政府签订“农地贷”风险补偿协议,以风险补偿基金偿还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农地贷”坏账,形成风险补偿机制。探索参加保险补偿机制。引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农业保险,解决农业生产后顾之忧,让土地有收益,贷款人有还贷能力;引导借款人参加人生意外伤害保险,保证借款人出现意外之后还贷有着落。
  针对开展“农地贷”业务不通畅缺保障的状况,建立健全五个工作机构、完善五项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构建有力的工作体系。“农地贷”工作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性改革工作,试点地应及时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领导。对涉及“农地贷”业务的财政、农业(农经)、工商、农牧、金融机构等各方,明确任务责任,要求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明办理流程》《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流程》《农村土地经营权区片流转指导价格公布办法》等配套政策,保障“农地贷”依法、依规、依程序操作。
  二是建立健全农地承包流转信息中心、构建农地信息体系。针对农村土地主管部门不清楚农村及农户生产经营状况、银行开展“农地贷”业务困难的情况,组织农业(农经)部门建立信息平台,调查和搜集农地承包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承包地使用权的信息,为银行开展“农地贷”查询资料夯实基础;调查和搜集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需求状况,为银行开展“农地贷”提供资金需求参考;调查和搜集市场信息,出台本区域农村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地上附着物及农机具等抵押物的估价依据、标准及指导价格,破解抵押标的价值难以评估的难题,为开展“农地贷”评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提供参考。
  三是建立健全评估机构、构建科学评估体系。尽快成立专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评估机构,或者组建由政府和银行等相关方面代表组成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评估团队,形成政府引导、各方参与、估价合理、农户认可的估价机制,形成“农地贷”抵押物价值评估体系,依据政府出台的估价依据和指导价格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价值进行评估。
  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构建服务体系。组织农业(农经)部门尽快成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平台,解决农村土地初次流转和抵押经营权挂牌交易的难题。
&&& 五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构。结合整合乡镇政法资源化解矛盾纠纷改革,建立健全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中心,解决因土地流转、贷款人违约等问题造成的矛盾纠纷。
&&&&(转载自:【新华网-甘肃频道】 日 定西市委副秘书长 研究室主任 张全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