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阀势力图叛变以后 形成了哪几部分势力

本类最新08-2808-2808-2808-2808-28&
(美文,情感美文欣赏) - 常阅读,多交友!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思考导学】1.随着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采取了怎样的态度?试分析其原因。答案:态度: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制造惨案,威胁国民政府;在国民党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积极扶植蒋介石篡夺革命果实。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将挖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墙角;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不断高涨,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遭受沉重的打击。为维护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权益,帝国主义采取上述态度。2.蒋介石是怎样篡夺革命领导权的?如何评价蒋介石在大革命中的作用?答案: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后,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正式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革命政权。在大革命前期,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巩固了广东根据地,并领导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这一切都符合中国革命的需要和人民的要求,是进步的。但大革命后期,他阴谋篡权,发动政变,破坏大革命,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因此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3.革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各是什么?大革命的失败有何教训?答案:成功之处: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失败之处: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自学导引】一、原因1.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1)原因: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2)表现①1927年初,英、美、日等帝国主义派军舰到上海,扬言要干涉北伐。②1927年3月,英美制造了“南京惨案”。③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发出了最后通牒,提出了惩凶、赔偿等无理要求。2.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1)西山会议派:孙中山逝世以后,以邹鲁、谢持为代表的右派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并在上海另立“中央”。(2)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①1926年春,蒋介石命令扣押中山舰,制造了“中山舰事件”。由于中共和苏联顾问的退让,共产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②1926年,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结果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也打击了国民党左派人士。(4)后来,蒋介石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务,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的代表,并为其发动反革命政变创造了条件。二、经过1.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准备:①蒋介石在阴谋迁都南昌的同时,与英、美等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加紧准备反革命政变;②1927年,蒋介石到上海后,立即同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进行勾结。③与汪精卫密谈“分共”问题。(2)经过①日,蒋介石指使反动武装在上海进行大屠杀,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②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也发生了同样的大屠杀。③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3)影响:大革命局部失败。2.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准备①“四一二”政变后,汪精卫限制工农运动发展。②纵容反动军官夏斗寅和许克祥发动反革命叛乱。(2)经过: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决裂,以“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为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3)影响: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三、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1.历史意义(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程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第三,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2.失败原因(1)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镇压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2)主观方面,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3.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重点阐释】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破裂实现:①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无产阶级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革命才能成功。②国民党革命性强,有威信,又有根据地,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③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④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破裂:①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分化。②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夺取党军大权,为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③陈独秀推行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政策,对国民党右派和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④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原因:①蒋介石是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野心家、阴谋家,他通过不断夺取国民党的党权和军权,成了反革命的实权人物,并逐渐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的代表。②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洋军阀的统治崩溃,帝国主义要在中国寻找新的代理人,他们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③大买办、大地主支持蒋介石反共灭共。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客观上助长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气焰。影响:使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局部失败。3.辛亥革命失败与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内外因素的异同及有关的启示相似点:①客观上都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镇压和破坏革命,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②主观上都是由于革命领导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造成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敢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不敢发动群众摧毁封建势力,对袁世凯妥协退让。1927年大革命中,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一部分人,坚持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对蒋介石反动派妥协退让,并压制工农运动。不同点:①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7年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②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1927年大革命是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③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1927年大革命打垮了北洋军阀。④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人的力量。1927年大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启示:两次革命的失败可以看出,要想革命成功,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建立人民武装力量与反动势力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典例剖析】[例题]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剖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和把握历史本质的能力。看一场革命的成败,主要是结合革命的性质和革命任务的完成情况,而不应看表面现象。B、C项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选项D是大革命失败后革命运动的表现。答案:A【课时演练】一、选择题随着革命形势的好转,国民党右派加紧了反革命活动,破坏国共合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题: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国民党右派排斥共产党、争夺领导权的活动始于A.制造中山舰事件B.策划整理党务案C.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D.召开西山会议答案:D2.北伐战争前,蒋介石已担任的职务有①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 ②国民政府主席& ③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④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长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答案:C3.“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表明①蒋介石逐步独揽大权& ②蒋介石发动政变的时机成熟& ③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④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政策是错误的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④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可用排除法。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两个历史事件,并不能表明蒋介石已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也不能表明蒋介石取得江浙财阀的支持,因此②可以排除。这样,A、B两个选项明显不正确。就C、D两个选项分析,只需看①是否正确即可。而①的正确性非常明显。答案:D4.蒋介石为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所作的准备不包括A.夺取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B.与日、英、美等帝国主义及国内各种反动势力勾结C.与汪精卫密谈“分共”D.连续发布“纠正”工农运动“过火”的训令答案:D5.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A.“中山舰事件”的发生B.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C.“整理党务案”事件的发生D.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答案:B6.大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D.基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答案:B7.大革命失败使中共得到的最深刻的教训是A.要团结一切革命力量B.要防止阴谋家叛变革命C.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武装D.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答案:C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国民党最高党部全体会议之诀议,已昭示全世界,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上海军事当局,表示服从中央。……我们应该站在革命观点上,立即抛弃相互间的怀疑,不听信任何谣言,互相尊敬,事事商协,开诚进行,政见即不尽同,根本必须一致。――《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请回答:(1)材料中的蒋介石“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是否属实?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2)这则宣言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参考答案:(1)不属实。北伐战争前,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打击限制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蒋介石又指使其反动军队在江西、安徽镇压工农革命运动。(2)麻痹了革命群众,使他们放松了对国民党右派的警惕,导致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9.1927年,革命统一战线破裂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参考答案:原因: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支持下,逐步夺取了革命统一战线和革命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为其发动反革命政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中共还处在幼年时期,政治上不成熟,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教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下,不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不坚持革命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革命就不会取得胜利。&【视野拓展】1.张作霖杀害李大钊内幕1927年4月,李大钊避居北京东交民巷苏联兵营时,因夜间工作,写文章,谈话有声响,被隔壁法国医院的值班人员发现,法国使馆将这一情况通报给外交次长吴晋,同时也与日本使馆进行了联系。在法、日两国的支持下,吴晋和当时的警察总监陈兴亚、宪兵司令王琦、军法处单处长,共同决定搜查苏联大使馆和旧兵营。搜查是在日早8点左右开始的。他们刚刚闯进时,屋内正在烧文件,被捕的人当中,有一人承认是国民党,做革命工作,这就是李大钊。关于李大钊的处理问题,法、日主张处死;英、美则说不够判处死刑的条件,因为没有发现搞军事暴动的材料,可以从轻处理或释放。捕杀李大钊,张作霖当然是罪魁祸首,不过也有日本帝国主义假手军阀杀害共产党人的一面,这与其推行“以华制华,以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殖民政策并无二致。日张作霖不顾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对李大钊等二十多名革命者处以绞刑。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事业战斗了一生,被杀害时年仅三十八岁。陈毅在纪念李大钊殉难三十周年时写道:“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2.史学界对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的研究传统的意见是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观点。近几年来,史学界对此提出了新的看法。大多数人认为,国民大革命失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能简单地归纳为敌人力量的强大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危害。其原因主要有:(1)帝国主义的直接干涉;(2)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叛变;(3)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危害;(4)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但对于主要原因在哪里,意见不尽相同。其中,有人认为,“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叛变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危害“加快了”失败的“速度”,“加重了”失败的“程度”。有人认为,“中国大革命的失败,主要历史责任应由共产国际承担,并不是为陈独秀开脱罪责。……但是他的责任对于共产国际来说毕竟是第二位的”。还有人认为,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共产国际不能推卸责任,但主要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因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任务,应该由中国共产党来完成。另外,在西方学者中还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那就是认为,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二者根本不能统一,因而大革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3.戴季陶主义国民党“二大”以后,蒋介石的反革命野心急剧膨胀,成为国民党新右派的代表。如果说国民党老右派是公开反对革命的话,那么,新右派则是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从革命阵营内部来篡夺领导权,其理论基础便是戴季陶主义,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用孔孟之道曲解孙中山思想,把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说成是中国两千年来儒家的正统思想。②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鼓吹阶级调和,反对暴力革命。③反对三大政策,要求共产党员退出国民党。但戴季陶主义刚一出笼便遭到共产党人的攻击,国民党“二大”也对戴进行弹劾,戴季陶不得不退缩,但戴季陶主义仍然成为新右派的理论基础。&【研究学习】研究课题: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产生的原因。活动方式:1.到图书馆或通过其他途径检索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论文。2.将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归纳出学术界的一般认识。3.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理解,写一篇有关的小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有关指导:1.右倾主义投降错误产生的原因,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中共自身,二是从共产国际的指导上。2.从主观方面来看,大革命时期,中共尚处在幼年时期,还不能把中国的革命的实践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客观方面来看,共产国际并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它的错误指导也是中共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指导】思路导析1.教材框架&2.重点难点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虽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没有完成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最后以失败告终。因此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是如何认识大革命的失败。重要概念阐释1.国民党右派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内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一批人。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时,国民党内的一些元老,如邹鲁、谢持等坚决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他们被称为国民党右派。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实力增长,其篡党夺权的野心日益膨胀,不断制造反共和破坏国共合作的事件,沦为国民党右派。国民党右派的破坏,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2.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所形成的系统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大革命早期,他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资产阶级才能领导,无产阶级只能帮助资产阶级夺取政权。随着革命的发展,统一战线内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烈,其右倾思想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在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只讲联合,不讲斗争,一味妥协退让,自动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在农民问题上,跟随资产阶级污蔑和打击农民运动;在武装问题上,不但反对武装工农,甚至在革命紧急关头交出已有的工农武装。陈独秀的这种投降主义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日,中共中央汉口紧急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并撤消了其总书记职务。教材材料运用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中山舰事件发生以后,广大工农群众和国民党左派都非常愤慨。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张给蒋介石以坚决的反击。但是,陈独秀等害怕这样会引起革命统一战线的分裂,以为只有退让才能团结蒋介石北伐,同意共产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还利用中山舰事件排斥了汪精卫,迫使汪精卫出国,为夺取国民党内权力扫清了道路。材料2& 1926年11月,广州国民党中央决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往武汉。不久,蒋介石在南昌截留了取道南昌前往武汉的部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初,他又擅自决定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暂移南昌”,并以中央名义发表通电,公开制造分裂。后来,由于武汉国民党中央的斗争,蒋介石迁都夺权阴谋暂时没有得逞。材料3& 1927年4月蒋介石与其(汪精卫)秘密会谈“分共”问题。汪精卫同意召开国民党中央会议讨论“分共”。汪精卫还答应通知陈独秀要共产党停止一切活动。4月5日,汪精卫同陈独秀发表“联合宣言”,说蒋介石“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要求群众“不听信任何谣言”。阅读材料,概括蒋介石篡权和发动反革命政变所作的主要准备,并分析其反动本质。参考答案: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中共领导的妥协退让,助长、加快了蒋夺权的步伐;排斥了汪精卫,为夺取国民党内权利扫清了道路;阴谋在南昌设立中央,虽没得逞,但增强了其政变的野心;大耍阴谋诡计,密谋分共,欺骗、麻痹革命群众。一步步加快了其反革命政变的步伐。蒋介石已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成为国民革命的敌人。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1927年)4月5日,汪精卫同陈独秀发表“联合宣言”,说蒋介石“决无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要求群众“不听信任何谣言”。材料2& 本会为避免反动派借口武装纠察造谣起见,业于本月28日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前领枪弹,并经交存政府。――湖北全省总工会解散纠察队的报告回答:(1)材料1所述内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2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1、2有何本质上的相同点?参考答案:(1)麻痹了群众,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创造了条件。(2)解除工人武装。为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创造了条件。(3)都是右倾投降主义的表现。文献资料导读有关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材料……共产党分子在国民党一切工作中都太过负责任(中山先生在世时,曾说:“谢英伯这班人太不负责任,谭平山又太负责任了。”这真是知言),使忌之者得乘机挑拨离间,竟致使先生不相信我们,不相信“仅仅外面造出来的空气就能够成功这样的圈套”,这是我们十分抱歉的事。至于说我们有反革命的阴谋,即倒蒋阴谋,则我们不能承认。中国革命的力量还是很弱,我们敌人的力量却非常之大,我们的革命工作,好像撑破船于大海巨浪之中,急求友助还来不及,岂有自毁桅舵之理!我们对冯玉祥尚且要爱护,何况蒋介石!――《陈独秀给蒋介石》的一封信(日)按:这段材料反映了1926年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发生后,陈独秀对蒋介石所持的态度。在材料中陈独秀认为共产党“太过负责任”造成了蒋介石对中共的“不相信”,他分析了当时形势,表明了对蒋介石无条件信任的态度,而正是这个态度解除了中共对蒋介石集团的精神武器。所以,通过分析该材料,可以进一步认识陈独秀右倾错误产生的根源,认识其右倾错误的实质。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图文】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大小:3.2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第一次国共合作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和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却突然叛变革命,1927年,制造,制造,疯狂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虽然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 ,但它基本推翻了的统治。
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1]
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原因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2]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国民党还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4、上中国外交失败引起了五四运动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
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方式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的赞同。[4]
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建立
1923年6月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
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共产党员、、、、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5]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5]
第一次国共合作新局面
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1. 中共帮助国民党组建省、市地方党部。许多共
第一次国共合作
产党员担任国民党省市级党部负责人。[6]
2.1924年,建立了,在大革命期间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3.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创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骨干,广东等省的农民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4. 工农运动得到大力开展。中共领导了广州沙面罢工和农民运动,并且帮助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六届。
5.1925年1月,召开,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中共四大以后,全国掀起、和,把革命推向高潮。
6.由于革命运动的发展,两次东征消灭了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7.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使革命势力从发展到长江流域。
8.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并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9. 长期沉寂的北方革命运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成果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破裂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加剧,特别是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主要表现在:1、国民党左派领袖被杀害。2、国民党右派组织形成,国民党公开分裂。3、以主义出现为发轫,以、戴季陶为代表的新右派浮出水面,加深了国民党的分裂。4、1926年3月和5月,蒋介石制造了旨在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加深了国共合作的危机。[7]
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先是反对迁都革命中心武汉,接着公开亮出反共反革命旗帜,在各地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诸如上海四一二政变、广州四一五政变、北京四二八政变、湖北叛变、长沙马日事变,以及倒向反革命,等等,使国共合作处于危急关头。1927年5月,中共虽然召开五大,力图挽回局面,但未能真正解决任何实际问题。7月15日,集团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惨败。[7]
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轶事
孙中山曾想把共产党开除出国民党
从孙中山的上述表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与共产党的关系,多少有些无可奈何的味道。他之所以会接受俄国人的干预和劝说,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虽然有欣赏共产党人能力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却还是由于“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倘若一方面允许共产党保持自身的组织独立性和批评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求共产党员像所有国民党员那样服从自己,这实在过于困难。如果说他开始时还没有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的话,那么他这时显然早有领教了。他之所以能够对马林脱口而出地表示:“如果我(因为)能自由地把共产党人开除出国民党(而要受到苏联的干预),我就可以不接受(苏联的)财政援助”,就是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陷入到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当然,在孙中山看来,事情还没有发展到必须做出抉择的地步。万一逼不得已,他还是能够做出壮士断腕的举动的。他曾经明白告诉共产国际代表说:“共产党既加入国民党,便应服从党纪,不应该公开的批评国民党,共产党若不服从国民党,我便要开除他们;苏俄若袒护中国共产党,我便要反对苏俄。”
马林在1923年7月下旬离开中国。步其后尘,莫斯科很快派来了另一位“马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莫斯科给这位名叫鲍罗廷(M. M. Borodin)的新代表的指令当中所提出的要求,与马林路线几乎毫无区别。
这份由中央书记斯大林(J. Stalin)签署的指令当中写道:“鲍罗廷同志在与孙逸仙的工作中遵循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利益,决不要迷恋于在中国培植共产主义的目的。”这意思明明白白,就是鲍罗廷的工作还要像过去一样,以孙中山的国民党为中心。如果鲍罗廷只是像越飞那样,纯粹是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的工作人员倒也说得过去,问题是鲍罗廷同时也受命担任共产国际在华南的代表。过去马林只因为帮助越飞做了一些外交性质的工作,就受到共产国际东方部的强烈批评,如今本身就是苏联驻华外交使团的正式成员,共产国际东方部却仍旧不得不接受他为自己的代表,其地位之尴尬显而易见。
当然,对于共产国际来说,鲍罗廷与马林还是有所不同的。这首先因为他是俄国人,16岁就参加了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1903年即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站在多数派一边,是老资格的布尔什维克。他不仅政治上可靠,与包括列宁在内的众多俄共(布)领导人也都有很好的关系。鲍罗廷之所以被莫斯科看中并派往中国,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英语很好,曾在美国从事社会主义运动12年之久,而且自从共产国际于1919年成立以来,他就一直参与共产国际的工作,并负责指导过英国共产党加入英国工党的联合战线的工作。与此同时,他与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私交不错。当加拉罕受命前往中国,接替越飞担任驻华全权代表之后,加拉罕立即就想到了鲍罗廷,把他推荐给斯大林,建议由鲍罗廷担任孙中山的首席政治顾问,以便于他能够全面掌握中国南北方的情况,灵活协调对华外交。
鲍罗廷8月由中国东北入境,先后到达北京、上海,并在上海与张继及陈独秀交换看法。10月6日,他持加拉罕的介绍信到达广州。鲍罗廷到达当天,孙中山就接见了他。而这个时候,恰值孙中山因军费窘困,强行截留广州海关的关税余款,正与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发生冲突之际。几个月来,“广州几乎无日不在叛逆势力的围困之下与骄横军人的蹂躏之中”,“财政困难达于极点” ,广东根据地的这种危急形势使孙中山增加了争取苏联援助的紧迫感。与以往小心翼翼地不愿与莫斯科扯上关系的情况相比,孙中山这时的态度变得异常坚定。此外,孙之所以格外重视鲍罗廷,还因为他注意到鲍罗廷与马林有很大的不同。鲍罗廷不仅是老布尔什维克党员,在莫斯科有良好的人缘,而且是苏联驻华外交使团的正式成员,受到曾任副外交人民委员、现任驻华全权代表加拉罕的高度信任。对鲍罗廷给予高度礼遇,将有利于对苏联的对华政策施加影响。
孙中山久历政坛,深知欲寻求外援,实现政治抱负,非有所凭藉不可。日,他在给蒋介石的信中就明白地表露了这种心态。他告诉当时急于取得苏联援助的蒋介石说:要想取得苏援,“必在吾人稍有凭藉,乃能有所措施。若毫无所凭,则虽如吾国之青年共产党,与彼主义完全相同矣,亦奚能为?所以彼都人士,只有劝共产党之加入国民党者,职是故也。此可知非先有凭藉不可,欲得凭藉,则非恢复广东不可”。如今凭藉在手,又有苏联外交使团成员到来,他自然会不失时机寻求援助。他不仅要求苏联由海参崴(通过海路向广州)运送援助物资,而且明白告诉鲍罗廷,只要他还能守往广州,他就一定会与苏联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
客观上,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和联合剿杀;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主观上,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②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犯了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8]
第一次国共合作经验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主要是:[8]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8]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8]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8]
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意义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和北洋军阀;
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5.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迅速开展起来,北伐战争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
孙中山在合作中
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原先一直以西方发达为榜样,
并极力争取这些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但是这些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却使孙中山越来越失望,特别是1922年6月,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发动武装叛变,炮轰总统府,迫使孙中山离开广东到上海。孙中山从困境中沉痛地感觉到过去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企图依靠军阀势力是靠不住的。与帝国主义的态度相反,苏联政府并不因为孙中山遭到失败而改变对他的支持。在陈炯明叛变时,苏俄政府的全权代表达林正在广州,同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问题。孙中山下决心采取联俄政策。在达林离开中国时,孙中山让向达林转告他的话: “在这些日子里,我对中国革命的命运想了很多,我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了。而现在我深信,中国革命的惟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联。”
这时,孙中山也已经看到了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在他处境艰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给予有力支持。因而他采取联共政策。而中国共产党从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中,进一步认识到工人阶级孤军作战,不能打败强大的敌人,要争取革命的胜利必须同国民党合作。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指出:中国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并提出共产党同国民党共同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主张。7月,中共二大正式提出同国民党及其它民主派合作,组成民主联合战线,主张国共两党实行党外的平行合作。同年8月对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民主联合战线的建议。会议决定只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会后,陈独秀等在上海会晤孙中山,向孙中山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主张和具体途径。孙中山不顾国民党顽固分子的反对,对此表示同意,并赞同依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随后,陈独秀、李大钊、、表、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相继加入国民党,并开始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但是,大多数共产党员都未加入国民党,并对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方式,抱怀疑态度。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又做出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要求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同国民党合并,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面貌来换取合作,党必须保持自己原有的组织和严格集中的领导机构。
为推动国民党改组,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会议解决了党的三大没有解决的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决定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应努力争取“站在国民党中心地位”,就是要争取领导地位。为此,要积极促进国民党改组,在全国扩大国民党的组织。同时,还决定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组织自己的党团,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挥领导作用。同月,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进一步说明国民党改组的必要性和改组的基本要求。接着,便在广州、上海等地开始党员登记,筹备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日至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许多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李大钊等共产党人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工作。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旧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重新解释过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主张。民权主义提出民权力一般平民所共有,不为少数人所私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主张,并规定制定劳工法,改善工人生活。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三民主义同三大政策结合起来,这就使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主要原则上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成为国共两党为之奋斗的共同纲领。大会通过了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
改组后国民党实际上开始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成为国共合作的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国民党一大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革命运动有了初步的发展。
.新华网[引用日期]
.康巴什新区党工委宣传部[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无忧时光[引用日期]
.北方教育[引用日期]
.秦楚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2012年高一历史学案 4.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人教版必修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国民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