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传承中国根文化传承协会

老人摔倒有可能会骨折,扶起易加重伤情,市民拨打120。
数万名群众在景洪市泼水广场泼水狂欢,祝愿吉祥健康。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我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部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与华夏出版社合作举办“阅华夏 爱中国”图书捐赠文化公益活动,并使“华夏爱心书屋”落户陕西省合阳县。“华夏爱心书屋”,是由华夏出版社发起并组织实施的面向贫困地区捐赠图书的文化公益活动,长期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华夏出版社作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净土善心&和合永续――生态文化合阳行”活动的协办单位,成立于1986 年,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直属的中央级综合类出版社,以“传播人道主义,弘扬华夏文化”为办社宗旨,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训,以“人道、廉洁、奉献”为行为准则,努力倡导“有用、有根、有情、有趣”的阅读生活。在本次活动期间向合阳县印光故居和合阳中学分别捐赠了宗教、哲学类及文化、社科类图书7000多册,极大的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官方账号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_新华每日电讯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日 13:40:36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字号 】【】【】【】
▲游客们在洛阳龙门石窟欣赏卢舍那大佛夜晚的美妙景色(4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7月底以来,河南话剧院精心创作的大型话剧《红旗渠》在河南全省巡演,演出场场爆满,其恢弘的气势、生动感人的人物群像,给现场观众带来强烈震撼。
  在中原大地上诞生的红旗渠精神,与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共同构成了中原人文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河南的具体体现。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河南提出打造“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体内涵,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话剧《红旗渠》、豫剧《兰考往事——焦裕禄》《王屋山的女人》《刘青霞》《苏武牧羊》、舞剧《太极》、电视连续剧《大河儿女》等一批精品力作相继推出,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物保护工程、文化产业建设等顺利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全面铺开。
  今年3月,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就共同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达成合作协议,明确了建设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基础框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以上;到2020年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
  “努力把河南建设成为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现代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新定位,描绘了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蓝图。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说,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关键是要建设八大文化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品文化生产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物保护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和文化创新体系。如今,这些体系建设正在一一破题。
  继河南博物院、河南报业大厦、河南艺术中心、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落成之后,省图书馆新馆、中原考古博物院、中原文化艺术学院、中华姓氏博物馆、百家姓文化广场、中华姓氏树等一大批文化设施将成为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新地标。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河南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洛阳、郑州两个大遗址片区的保护规划已经绘就,巩义宋陵、信阳城阳城遗址等19处大遗址保护机制得以创新,开封城墙、商丘归德府城墙、汤阴岳飞庙等一批重大文物维修保护工程顺利进行,安阳殷墟、隋唐洛阳城、郑州商城、汉魏洛阳故城、内黄三杨庄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效初现。
  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区等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二期、清明上河园三期、宝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速,促进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文化创意、工艺美术与艺术品等重点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
  变“文化制造”为“文化创造”,打造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相适应的文艺品牌体系,是中原人不懈的追求。黄帝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等以“根”文化为代表的知名文化品牌呼之欲出;中原作家群、中原戏剧家群、中原书风、中原画派、中原诗派、中原学派等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原文艺现象、文艺形式、文艺流派雏形初现。
  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说,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基础在传承,关键在创新,必须坚持传承和创新“两篇文章”一起做,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积极发掘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文化资源,让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在新时期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社会。  
 (记者刘雅鸣 桂娟)新华社郑州9月13日电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华夏文明&|&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  盛世之年,正值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春天,在悠悠五千的华夏文明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积淀下诸多丰富多彩而又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最多的国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大型公益活动,是传承与发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重要实践,而河北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璀璨丰富,并为广大民众所热爱,基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大型公益活动,将“燕赵之旅”活动作为首开站,这也是与时俱进的一次重要举措和发展契机。
  时代的发展、民族的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民族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时下,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弘扬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议也开始升温,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非物质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明确,并开始不断的关注重视。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除了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以外,必须有与之相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软实力”做必要匹配,《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燕赵之旅》大型公益活动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开展实施,传播著名企业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过程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脚踏实地的具体实践,让“中国梦”走进千万家。
  “燕赵之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燕赵之旅》启动仪式包含新闻发布会、非遗学子拜师、非遗文化论坛、非遗文化巡礼、非遗文化节、非遗传承人技艺展示和作品博览会以及以非遗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等,全方位地突出了地域特色文化、非遗风采,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活动现场,所有非遗标志旗一字排开、耀眼夺目,伴随着古筝演奏人员的悠扬琴音,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众多燕赵非遗项目在活动中纷纷亮相:有蔚县剪纸名家周淑英的现场剪染、老北京 “面人彭”惟妙惟肖的雕捏、著名农民画家耿占雄挥笔泼墨、传统戏剧河北梆子名家彭蕙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演唱,发布会现场两侧墙壁还展示了近年来以滦河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滦河文化成果图片展&&一个个极具冲击力的非遗项目表演及展示,让人们从视觉、听觉上享受了华夏非遗文化的艺术盛宴。
  全方位的群体参与、连续性的调查宣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燕赵之旅》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全方位参与的项目,邀请了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等重点媒体启动了《我身边的非遗》和《我是非遗寻访者》两大征集活动,将广泛收集和整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和非遗文化企业及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以“燕赵之旅”活动为首发站,以“拥有中国非遗特色文化的河北省和山东省” 两大重点非遗文化城市为第一年度行进路线,预计历时8-10年,陆续走进全国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及所辖的地级城市,递进开展和落实其他省市、县市活动,是一次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持续性的调查和宣传。
  最终《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活动会举行省际之旅成果展,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省际之旅大型公益活动的总结和表彰,也是此次活动公益文化品牌的树立和弘扬。
  届时,各举办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非遗文化保护和建设经验与成果、各举办城市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项目和文化经济旅游形象、基金捐助单位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系列活动成果、中国非遗大师精美作品将汇聚一堂,形成一个物质与非物质、传统与现代的大型特色公益事业及非遗主题文化成果展。
  突显公益性、意义深远
  《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燕赵之旅活动以开展公益事业为宗旨,这也是非遗项目在公益事业方面的一次重大尝试。活动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反哺计划》&孝&成长&公益慈善行动”,计划在活动开展10年内,对100名在义务教育期间的燕赵青少年,每年每人资助1000元,活动现场就有8名青少年接受了资助;还计划让30名青少年与非遗传承人结成“手拉手”助长计划,并每年给每位青少年学者资助2000元,用来学习非遗技艺,青少年学者须在五年内完成所有技艺的学习,这次现场拜师结对子的有5对。
  本次活动还将走进河北省20家中小学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培训,让例如民间故事、传说等蕴含道理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在润物无声中提高青少年民族文化素养;为企业开设“传统文化大讲堂”,邀请国学大师、非遗大师、企业领导进行文化宣讲,使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在升华企业文化的同时,宣贯和树立企业及员工回报企业、回报家乡、回报祖国的高尚情怀。
  保护、传承、开发相结合,打造非遗文化活动样板
  本次大型公益活动以传承与发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突显各地方政府文化建设与文化保护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是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实践,是积极响应和建设《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中国特色城市的美好形象,弘扬华夏文明经典。它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结合起来,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能供其他非遗活动参考学习。
  汇编博典,开创先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燕赵之旅》活动主办方邀请了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等重点媒体启动了《我身边的非遗》和《我是非遗寻访者》两大征集活动,将广泛收集和整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和非遗文化企业及传承人,并计划编辑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卷》,最终汇编成首部全国性具有示范效应的非遗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卷》暨《华夏博典》,它是对全国非遗项目可持续性的调查和宣传,通过展示各地的文化成果反映出全国整体文化建设成就的一部文化钜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文明的摇篮,是文化的果实、文明的标志,是精神文明的火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民族复兴之根基&&“《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燕赵之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的开端,也象征着此次大型公益活动以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华夏文明为光荣使命的开始,“燕赵之旅”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夏行》必将朝着光明的目标整合、发展,创造民族文化新辉煌!(编辑:张鹏)[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最新遗产新闻  摘 要:文化的深层是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而外层的则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不仅是价值理念的载体和表现,也是文化交流和推广的"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文化产业:华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路径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文化的深层是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而外层的则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不仅是价值理念的载体和表现,也是文化交流和推广的重要方式,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关乎着国家的文化安全,还是华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路径。因此,要采取多项措施,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4/view-5252660.htm  关键词:文化产业;华夏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3   一、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   当下,从民族或国家生存发展的角度上讲,文化力是综合国力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精神文化的生产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强盛与否、如何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这些又集中体现在当代文化产业的存在与发展上。   1.文化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当今社会,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产业是当今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文化发展不仅能够凝聚人心,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文化产业头号强国,美国拥有1 500多家日报、8 000多家周报、1.22万种杂志、1 965家电台和1 440家电视台,还拥有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三大电视巨头以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生产基地好莱坞[1]。文化产业大概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   其他发达资本主义的文化产业也非常发达,日本的娱乐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汽车工业,“早在2000年,日本的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就已达到11兆日元。日本动画片产量占全世界的65%,占欧洲动画片进口市场的80%。日本向美国出口的动画片销售金额是对美国出口钢铁总额的3倍。”[2]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是经济发展速度的两倍,加拿大的文化产业超过了农业、通信等产业,韩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为3.7%,增长率是其国内GDP增长率的近2倍。2010年韩国文化产业规模为72.58万亿韩元(约合650亿美元),约占GDP的6.2%。   相比之下,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是非常薄弱和落后。2010年我国文化产值为11 052亿元人民币,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而美国2010年的GDP是14.5265万亿美元,则文化产值大约有1.45万亿美元,2010年人民币与美元的平均汇率是6.7695:1,中国2010年的文化产值是1 632.6亿美元,是美国文化产值的11%,这个差距比中美之间GDP差距要大得多,2010年,中国的GDP是美国的40%。   2.文化产业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产品和其他产品不同,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道德理念等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会随着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对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不仅相互交流,而且产生碰撞甚至激烈的矛盾。文化竞争,也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的重要方面,“文化成为一个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3]。   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增强国家的文化传播力,加速文化的对外输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传播呈现全球化趋势,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将在最大程度上决定国家文化传播力的大小。国家文化传播力的大小,决定本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大小,直接与本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上的地位相联系。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民族和国家来说,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是民族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文化创造成果,而且还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是它存在和发展的全部价值和合理性所在。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发达,其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会随文化产品在其他国家传播,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更能增加该国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力。同时,该国的文化也会更加发达。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文化产业落后,则本国的文化传统将会被其他文化逐渐侵蚀破坏,一旦失去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则会失去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失去这个生命线,不仅会失去文化生物链的有机性,而且也会使民族的存在失去全部文化基因的谱系依据,而这恰恰是历史上许多民族和文化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下中国,由于文化产业落后,我们的文化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西方文化纷纷涌入中国,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从文化形态到文化意识,从语言、教育到宗教、信仰,从影视传媒到日常节日,西方文化对中国各个阶层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呈现弱势状态,已经威胁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传承,需要抢救、保护和振兴。因此,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已经是迫在眉睫。   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产业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高科技为条件,以大众化消费为目的,将文化、市场、科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在现代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必须与市场、科技和大众消费结合起来,这是时代的要求和特点。   1.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内在要求。文化产业是生产者以市场为基础、以专业分工为条件、以资本为动力,通过创意、复制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品并将文化产品传播给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意义和快感以满足其审美、求知、群体认同等文化需求的过程。文化产业随着工业革命兴起,尤其是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后,无论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还是消费,其影响越来越大,推进文化产业,就能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文化产业中,它的一般模式为:文化产业从业者将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将文化资源加工成文化产品,通过复制大规模生产,通过工业技术(尤其是信息数字技术)将其传播,然后消费者购买消费,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用表格表现如下:
  文化产业从业者 文化产品 复制传播   购买 消费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的核心部分文学艺术,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包括美术、文学、音乐、戏剧、舞蹈、观赏艺术、戏剧、工艺品的创作,也可以包括新兴的影视艺术表演、计算机与多媒体艺术、现代传媒等;这些艺术形式自身各自形成一种产业,并向艺术生产之外更大的范围延伸产业。文化从非产业化的社会活动向产业化转化,文化成为一种经济资源,这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方式。   2.文化产业传承民族文化。在文化产业中,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也必须是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在传统社会,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人们的闲暇时间极为有限,人们纯粹的精神需求只占一小部分,文化的传承渗透在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然而在工业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精神需要也越来越多,通过文化产品来传承民族文化,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电视、电影、广播、报纸、网络等形式,将华夏文明的价值理念、道德伦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传递出来,使人们在休闲、娱乐、享受时有意无意接受华夏文明,实现在工业时代华夏文明的传承。   文化创新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也是华夏文明与时俱进的基础。中国有着丰富博大的历史文化资源:多姿多采的民俗文化,浩渺如海的文化典籍,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厚重的历史遗存。但是,这些有形的或无形的文化,如果不根据时代的变化、人们的需求加以创造性的转化的话,无论是对人们的精神需求,还是文化的传承,都没有意义。文化创新包括价值理念创新、制度理念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生活理念创新等。通过这些创新,将华夏文明赋予新的形式、新的思想、新的制度、新的行为、新的制度,使华夏文明恢复勃勃生机,成为现代中国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也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三、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华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必须采取措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1.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自觉地将华夏文明的传承作为文化产业的责任,这是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的前提。过去由于过度强调文化经营单位的事业性质及其公益性,而忽略了文化产业的市场性质,我们对华夏文明的定位一直不准,这给华夏文明的传承创新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思想障碍。党的《文化大发展的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这说明党和国家已经充分肯定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这给我们指明了文化产业所负有的重大历史使命。当然,文化产业既有文化性,也有经济性,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2.要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其特殊的规律,必须改革当下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文化产业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可以说,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是传承创新华夏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的根本。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一方面要保证文化产业从业者经济活动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宏观调控,保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杜绝不健康如色情、暴力等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要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实现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通过“服务、咨询、监督、协调”等方式把文化市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从宏观上引导、鼓励文化企业传承和创新华夏文化。   3.采取积极措施,将传统的华夏文化纳入到文化产业化之中。要建立华夏文明历史文化研究机构,要将华夏文明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增加国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奠定文化产业化的基础。将历史文化遗存注册登记制度,合理划分它们的类型与功能,实行分类指导,实行不同的文化产业。   4.健全与华夏文化传承、创新的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特殊的文化产业政策,他们不仅制定发展战略,还从财税、融资、法律、对外贸易等方面进行支持[4]。华夏文化要想产业化,必须效法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在政策上要予以大力倾斜,通过优惠的财税政策、融资政策等方式鼓励投资者发展文化产业。同时要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5.培养华夏文化传承文化产业的人才是关键。将华夏文明纳入到产业化中,必须培养既精通华夏文明又精通现代企业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华夏文明的现代转化,才能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践也证明,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胜因素,复合型人才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6.实现科技和华夏文化的结合。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给中国留下了丰富博大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将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科技,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通过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加强对华夏文化的体验和认同。这既是对华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华夏文化的创新。科技和人才是文化产业腾飞的两只翅膀,将科技和文化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也是传承创新华夏文明的动力。一方面要对丰富博大的华夏文化进行研究,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另一方面要用科技对研究成果加工制作,生产出具有中国文化精神而又符合大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实现科技与华夏文化的结合,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发展科技,尤其是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高科技,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加强文化研究,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增加产品的影响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才是关键,这也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但是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化人才要有市场意识,懂得现代科技及其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科技人才也要懂得、甚至是精通华夏文明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继承和创新华夏文化,也能促进华夏文化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增加国家影响力,还能加速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快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国文化产业分析[EB/OL].新华网,http:///world/ /c_.htm.   [2]张剑,贺正楚,张蜜.日本文化产业出口贸易预测及其启示[J].东岳论丛,2007,(7):145.   [3][美]爱德华?W.萨德义.文化与帝国主义[M].李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4]邱蕊,曲文涛.日韩等文化产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 45-48.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华夏文化传承社 的文章

 

随机推荐